大学计算机基础作业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计算机基础》第1-2周提交作业
学号:201410510308
姓名:李春明
完成日期:2014-10-02
一、文字录入,请在下方录入一篇800~1000字的文章,内容为介绍计算机发展史。从网络复制的不得分!计算机发展史
1945年,由美国生产了第一台全自动电子数字计算机“埃尼阿克”(英文缩写词ENIAC)。它是由美国奥伯丁武器实验为了满足弹道计算需要而研制成。主要发明人是电气工程师雷斯波.埃克和物理学家约翰.莫奇勒。这台计算机1946年产月交付使用,共服役9年。它采用电子管作为计算机的基本元件,每秒可进行5000次加减运算。它使用了18000只电子管,10000只电容,7000只电阻,体积3000立方英尺,占地170平方米,重量30吨。耗电140-150千瓦,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庞然大物。ENIAC 的到来,在以后的多年里,计算机技术发展异常迅速,在人类科技史上没有一种科学可以一电子计算机的发展速度相提并论。
下面介绍各代计算机的硬件结构及系统的特点:
一、第一代(1946-1958):电子管数字计算机
计算机的逻辑元件采用电子管,主要存储采用汞延迟线、磁鼓、磁芯;外存储器采用磁带;软主要采用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应用以科学计算为主。其特点是体积大、耗电大、可靠性差、价格昂贵、维修复杂,但它奠定了以后计算机技术的基础。
二、第二代(1958-1964):晶体管数字计算机
晶体管的发明推动了计算机的发展,逻辑元件采用晶体管后,计算机的体积大大缩小,耗电减少,可靠性提高,性能比第一代计算机有很大提高。
主存储器采用磁芯,外存储器已开始使用更先进的磁盘;软件有了很大发展,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高级语言及其编译程序,还出现了以批处理为主的操作系统,应用以科学计算和处理各种食物为主,并开始用于工业控制。
三、第三代(1964-1971):集成电路数字计算机
计算机的体积更小型化、耗电量更少、可靠性更高,性能比第二代计算机有了很大提高,这时,小型机也很快发展起来,应用领域日益扩大。
主存储器仍采用磁芯,软件逐渐完善,分时操作系统、会话式语言等多种高级语言都有新的发展。
四、第四代(1971年以后):大规模集成电路数字计算机
计算机的逻辑元件和主存储器都采用了大规模集成电路(LSI)。1971年世界上第一台微型处理器和卫星计算机在美国旧金山的硅谷诞生了,他开创了微型计算机的新时代。从此各种位处理器和微型计算机如雨后春笋般地研制出来,潮水般涌向市。特别是IBM-PC系列机诞生后,几乎统一了微机市场,各种各样的兼容机也相继问世。
微型机由于结构简单、通用性强、价格便宜,已成为现代计算机领域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部分,并正义难以想象的速度向前发展。
二、信息存储
三、硬件组成
四、模拟测试
在上机机房的电脑上,启动后,在桌面上双击“模拟考试”或“模拟练习”,准考证号输入:jc001,确认后考试测试。
注意:运行模拟测试之前不能打开其他任何程序或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