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步标运动生理学第一章肌肉与运动

合集下载

运动生理学王步标第二版第一章答案

运动生理学王步标第二版第一章答案

运动生理学王步标第二版第一章答案运动单位:运动神经元连同他的全部神经末梢所控制的肌纤维,在功能上看是一个肌肉活动的基本功能单位,故称为运动单位。

神经-肌肉接头:膨大的轴突末梢在靠近肌纤维时失去髓鞘,裸露的轴突末梢嵌入到肌膜上称为终板膜在凹陷,形成所谓的神经肌肉接头。

肌原纤维:是肌纤维的基本功能结构,每一条肌纤维都包含上千条肌原纤维。

肌小节:每一条肌原纤维分成的许多相互连续的节段,称为肌小节。

肌浆网:骨骼肌纤维和心肌纤维内特化的滑面内质网,由中央部的纵小管和两端膨大的终池所组成。

粗肌丝:主要成分是肌凝蛋白,是骨骼肌细胞肌浆中肌原纤维的组成部分之一。

细肌丝:由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和肌钙蛋白组成,细肌丝是组成肌节的肌动蛋白丝。

兴奋-收缩偶联:是连接肌膜电兴奋和肌丝滑行收缩的中介过程。

••缩短收缩:又叫向心收缩。

当肌肉收缩时所产生的张力大于外加阻力时,肌肉缩短。

拉长收缩:又叫离心收缩。

当肌肉收缩时所产生的张力小于外加阻力时,肌肉积极收缩,但被拉长。

等长收缩:当肌肉收缩时所产生的张力等于外加阻力时,肌肉积极收缩,长度不变。

功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称为功率。

Part.简答或论述2.什么是肌肉收缩的肌丝滑行理论?其依据是什么?主要论点:肌肉的缩短或拉长都是肌小节中粗肌丝和细肌丝相互滑行的结果,肌丝本身的结构和长度不变。

主要论据:在肌肉缩短后:暗带长度不变;明带长度缩短;H带消失。

3.横桥的运动是如何引起肌丝滑行的,肌肉是如何舒张的?由于动作电位刺激终池释放钙离子,使肌浆中的钙离子浓度升高,钙离子与肌钙蛋白结合,原肌球蛋白分子构型发生变化。

引起原肌球蛋白从肌动蛋白沟沿滑到沟底,暴露出肌动蛋白上能与横桥结合的位点。

随后,横桥立即与肌动蛋白结合成肌动球蛋白,激活横桥上ATP酶活性,在镁离子存在的条件下,ATP分解释放能量,引起横桥头部向粗肌丝中心摆动,牵引细肌丝向粗肌丝中央滑行。

当兴奋刺激终止后,终池膜对钙离子通透性下降,钙离子停止释放并得到迅速回收,原肌球蛋白恢复构型,重新掩盖位点,粗细肌丝退回到原来位置,肌小节变长,肌肉产生舒张。

运动生理学

运动生理学

(二)吸收(Absorption)
(一)概念:
吸收:食物中某些成人或消化后的产物通过上皮细胞进入到血液或淋巴 的过程。
(二)吸收的部位: 小肠是人体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 (1)吸收面积大 部位。胃主要是吸收酒精和少量水分; (2)多种消化酶 大肠主要是吸收盐类和水分;口腔和 (3)食物停留时 食道基本上不吸收任何物质。 间长 P175;图7-1
此反应中产生的乳酸进入血液运送到肝胆重新再合成肝糖原或葡萄糖贮 备起来。在氧供应充足情况时,大部分乳酸又可以进一步氧化供能。 (2)糖的有氧氧化: 葡萄糖或糖原在氧供充足的情况下氧化分解生成H2O 和CO2 ,并释放能量再合成ATP的过程。 H2O和CO2 +E 糖原 丙酮酸 乙酰辅酶A 三羧酸循环+ O2 ATP ADP 葡萄糖 此反应在细胞浆和线粒体中进行;在此反应中,1mol的葡萄糖进行彻底氧 化分解后,生成大量的水、二氧化碳,所释放的能量可再合成38mol的ATP。 两种代谢都可生成一个共同的产物丙酮酸。 缺氧 HL+ E 丙酮酸 糖原或葡萄糖 有 氧 丙酮酸 H2O和CO2 +E
第二节 主要营养物质的体内中间代谢简述
在 在本节中主要讲述物质的分解代谢,而不讲述营养物质的合成代谢。 一、糖代谢 (一)糖的生理功能 1、供给能量:糖是机体内最主要、最经济及快速的能源物质。机体60%的 热量来自糖的分解。短时间、大强度运动时,机体所需要的能量大部分来自糖的 氧化供给;长时间、小强度运动时,也是首先利用糖氧化供能,随着时间的延续 ,才逐渐动用脂肪供能。 2、细胞结构成份: 蛋白多糖
糖蛋白

蛋白多糖
结缔组织



神经组织和细胞膜主要成份
RNA 和 DNA 中含有核糖和脱氧核糖。 3、调节脂肪酸代谢:

运动生理学(第4课时)-第一章-肌肉的活动2018.8.28

运动生理学(第4课时)-第一章-肌肉的活动2018.8.28
离心收缩产生较大张力的原因:
(1)肌肉受到外力的牵张时会反射性地引起收缩。
(2)离心收缩时肌肉中的弹性成分被拉长而产生阻力,同时肌肉中的可 收缩成分也产生最大阻力。
肌肉在向心收缩时,一部分张力在作用于负荷之前,先要拉长肌肉中的 弹性成分。一旦肌肉中的弹性成分被充分拉长,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才 会作用于外界负荷上。因此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有一部分是用来克服 弹性阻力的,这就使实际表现出来的张力小于实际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
骨骼肌收缩的力学表现
(二)肌肉力量与运动 3.肌肉的机械功和功率
W(功)=F(力)×D(距离)。 功的单位是焦耳(J)。1焦耳=0.1019千克•米;或1千克•米=9.8焦耳 (J)。 一位运动员将重50千克的杠铃上举1米高,此时,他所做的机械功将为 50kg×9.8×1m=490焦耳
功率:即为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P=W/t=F ×D/t。功率反映爆发力大小。
小负荷训练发展速度,大负荷训练发 展力量。
骨骼肌收缩的力学表现
(二)肌肉力量与运动
2.肌肉力量与爆发力
人体运动时所输出的功率,实际上就 是运动生理学中所说的爆发力,是指 人体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P=(m×a×D)/t
相对爆发力:短跑、跳跃 绝对爆发力:投掷、相扑 在机体中,爆发力的产生还与神经中枢的 骨骼肌总体控制有关,如运动单位的募集、 主动肌、拮抗肌、固定肌之间的协调配合。
4.肌肉酸疼
肌肉做退让工作时容易引起肌肉酸疼和损伤。肌肉大负荷离心收缩引起 肌肉酸疼和肌纤维超微结构改变以及收缩蛋白代谢的变化最显著,等长 收缩次之,向心收缩最低。
肌肉三种收缩形式比较
收缩形式 长度变化
外力与肌 张力关系
对外作功
运动中功能

第一章肌肉的活动

第一章肌肉的活动

第⼀章肌⾁的活动第⼀篇器官系统运动⽣理学第⼀章肌⾁的活动第⼀节肌⾁的兴奋和收缩第⼆节肌⾁收缩的形式及⼒学分析教学任务通过教学,使学⽣明确肌⾁的神经⽀配及兴奋在神经—肌⾁接头传递过程。

掌握肌纤维的微细结构、肌⾁收缩和舒张的原理和过程,肌⾁收缩的形式和肌⾁收缩的⼒学分析。

教学重点肌纤维的微细结构、肌⾁收缩和舒张的原理和过程,肌⾁收缩的形式和肌⾁收缩的⼒学分析。

教学难点肌⾁的神经⽀配及兴奋在神经—肌⾁接头传递过程。

肌⾁收缩的⼒学分析。

教学⽅法与⼿段结合多媒体课件进⾏课堂讲授教学内容授课过程:复习上节课的主要内容新课引⼊:第⼀篇器官系统运动⽣理学第⼀章肌⾁的活动第⼀节肌⾁的兴奋和收缩⼈体的肌⾁分为⾻骼肌、⼼肌和平滑肌三⼤类。

⾻骼肌的主要活动形式是收缩和舒张。

通过舒缩活动完成运动、动作,维持⾝体姿势。

⾻骼肌的活动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配下,在机体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下完成的。

肌纤维(肌内膜)集中形成肌束(肌束膜),肌束集中形成肌⾁(肌外膜)。

每⼀块肌⾁都是⼀个器官。

肌⾁两端为肌腱,跨关节附⾻。

⼀、肌⾁的神经⽀配(⼀)运动单位1、脊髓运动神经元发出的运动神经纤维通过终板⽀配⾻骼肌的运动。

⼀个运动神经元和它所⽀配的全部⾻骼肌纤维所组成的结构和机能单位叫做⼀个运动单位。

运动单位的⽣理特点是作为⼀个整体活动。

运动单位是最基本的肌⾁收缩单位。

2、运动单位的分类:(1)运动性(快肌)运动单位—⼤运动单位:冲动频率⾼,收缩⼒量⼤,易疲劳,氧化酶含量低。

⼤运动单位中(如腓肠肌)肌纤维数⽬多,收缩时产⽣的张⼒⼤。

(2)紧张性(慢肌)运动单位—⼩运动单位:冲动频率低,持续时间长,氧化酶含量⾼。

⼩运动单位中(如眼外直肌)肌纤维数⽬少,收缩时⽐较灵活。

同⼀运动单位肌纤维兴奋收缩同步;同⼀肌⾁中属不同运动单位的肌纤维兴奋收缩不⼀定同步。

(因神经冲动的不同频率及肌纤维的兴奋性)3.运动单位的动员(1)概念:参与活动的运动单位数⽬和神经发放冲动频率的⾼低结合,形成运动单位的动员。

运动生理学完整版本

运动生理学完整版本

第三篇运动生理学绪论(一)运动生理学的研究对象、目的和任务(二)生命的基本特征(三)人体生理机能的调节第一章骨骼肌机能(一)肌肉收缩的原理1 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传递2 肌肉收缩的滑行学说3 肌纤维的兴奋-收缩偶联(二)肌肉收缩的形式1 向心收缩2 等长收缩3 离心收缩(三)骨骼肌不同收缩形式的比较1、力量2、肌肉酸疼(四)肌肉收缩的力学特征1 张力与速度的关系2 肌肉力量与运动速度的关系3 肌肉力量与爆发力1 形态特征2 生理特征3 代谢特征(六)骨骼肌纤维类型与运动的关系1 运动员的肌纤维类型2 运动训练对骨骼肌纤维的影响(七)肌电的研究与应用第二章血液(一)血液概述1 体液2 血液组成3 内环境的概念及生理意义(二)血液的功能1 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功能2 运输功能3 调节作用4 保护和防御功能(三)渗透压和酸碱度(四)运动对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影响1 运动对红细胞的影响2 运动对血红蛋白的影响第三章循环机能(一)心输出量和心脏做功1 心输出量及其影响因素2 心脏泵血功能及其评价(二)血管中的血压和血流1 动脉血压的成因及其影响因素2 静脉回流及其影响因素(三)运动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1 肌肉运动时血液循环功能的变化及调节2 运动训练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3 脉搏(心率)和血压测定在运动实践中的意义第四章呼吸(一)呼吸运动与肺通气1 呼吸的定义及全过程组成2 呼吸的形式3 肺通气功能的评价4 训练对通气功能的影响(二)气体的交换肺换气和组织换气(三)氧气的血液运输与氧解离曲线的意义1 氧气的血液运输2 氧解离曲线及其生理意义(四)呼吸运动的调节1 化学因素对呼吸的调节2 运动时呼吸的变化和调节(五)运动时的合理呼吸1 减小呼吸道阻力2 提高肺泡通气效率3 呼吸与技术动作相适应4 合理运用憋气第五章物质与能量代谢(一)肌肉活动与物质能量代谢的相关概念1 物质代谢2 能量代谢3 基础代谢率(二)糖代谢与运动能力1 人体的糖储备2 糖的分解供能(无氧酵解和有氧氧化)3 运动与补糖(三)脂肪代谢与运动1 人体的脂肪储备2 脂肪的分解供能3 脂肪代谢与运动减肥(四)蛋白质代谢与运动1 蛋白质在体内的代谢2 关于蛋白质的补充(五)水的代谢运动员脱水及其复水(六)人体运动的能量供应1 与能量代谢有关的几个概念2 人体三个供能系统的特征3 不同运动项目的能量供应4 运动时能耗量的计算及其意义5 体温调节第六章肾脏机能(一)运动性蛋白尿(二)运动性血尿第七章内分泌机能(一)激素及其生理作用1 激素的概念2 激素的生理作用(二)几种主要激素的生物学作用1 糖皮质激素与应激反应2 儿茶酚胺与“应急”反应3 生长激素4 胰岛素5 睾酮(三)兴奋剂及其危害1 兴奋剂与使用兴奋剂2 分类3 危害第八章感觉与神经机能(一)视觉器官1 视调节2 视野(二)听觉与位觉1 前庭器的感受装置与适宜刺激2 前庭反射与前庭机能稳定性(三)本体感觉1 肌梭2 腱梭(四)肌肉运动的神经调控1 牵张反射2 状态反射第九章运动技能(一)运动技能的形成(条件反射学说)1 运动技能的概念和分类2 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及其影响因素3 体育教学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第十章有氧、无氧工作能力(一)能量代谢有关的几个概念1 需氧量2 摄氧量3 氧亏与运动后过量氧耗(二)有氧工作能力1 最大摄氧量的概念、影响因素、测定方法及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2 乳酸阈概念、测定方法及在运动实践中的意义3 提高有氧工作能力的训练方法(二)无氧工作能力1 无氧工作能力的生理基础2 无氧工作能力的测试与评价3 提高无氧工作能力的训练方法第十一章身体素质(一)身体素质概述1 身体素质的概念2 发展身体素质的意义(二)力量素质1 力量素质的概念2 力量素质的生理基础3 功能性肌肉肥大4 力量素质的训练(三)速度素质1 速度素质的概念及分类2 速度素质的生理基础3 速度素质的训练(四)耐力素质1 有氧耐力的生理学基础及其训练方法2 无氧耐力的生理学基础及其训练方法(五)灵敏与柔韧素质1 灵敏素质2 柔韧素质第十二章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变化规律(一)赛前状态与准备活动1 赛前状态的概念及对运动能力的影响2 准备活动的生理作用(二)极点与第二次呼吸1 极点2 第二次呼吸3 影响极点与第二次呼吸的因素(三)稳定工作状态1 真稳定工作状态2 假稳定工作状态(四)运动性疲劳1 概念2 产生机制3 判断运动性疲劳的指标及方法(五)恢复过程1 恢复过程的一般规律(超量恢复)2 促进人体功能恢复的措施第十三章特殊环境与运动能力(一)高原环境与运动1 高原环境对运动能力的影响2 高原训练(二)热环境与运动1 预防热危害的原则2 补充体液的原则与方法第十五四章运动机能的生理学评定1 安静状态下运动效果的生理学评定2 定量负荷时运动效果的生理学评定3 极量负荷时运动效果的生理学评定4 运动结束后恢复效果的生理学评定第十五章儿童少年生长发育与体育运动(一)儿童少年的生理特点与运动1 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1 运动系统2 氧运输系统(二)儿童少年身体素质的发展身体素质的发展规律和发展特点本篇参考书目1 王瑞元主编运动生理学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2 邓树勋等主编运动生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3 王步标等主编运动生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内容,供参考,感谢您的配合和支持)。

运动生理学第一章

运动生理学第一章

第一章肌肉收缩第一节肌肉的兴奋和收缩(一)运动单位一个脊髓α-运动神经元或脑干运动神经元和受其支配的全部肌纤维所组成的肌肉收缩的最基本的单位称为运动单位。

可以将运动单位分为2类,即运动性运动单位和紧张性运动单位。

①运动性运动单位的肌纤维兴奋时发放的冲动频率较高,收缩力强,但易疲劳,氧化酶含量低,是快肌运动单位。

②紧张性运动单位的肌纤维发生兴奋时发放的冲动频率低,但可长时间发放,氧化酶含量高,属于慢肌运动单位。

一般一个运动单位中的肌纤维数量少则灵活,但力量小;多则力量大,不灵活。

(二)肌纤维的微细结构粗肌丝:肌球蛋白横管系统(T管)1、肌原纤维肌动蛋白2、肌管系统细肌丝原肌球蛋白肌钙蛋白纵管系统(L管)1、肌原纤维肌原纤维:每个肌纤维含有大量直径1~2μm的纤维状结构,称为肌原纤维。

肌小节:肌原纤维上每一段位于两条z线之间的区域,是肌肉收缩和舒张的最基本单位,它包含一个位于中间部分的暗带和两侧各1/2的明带,合称为肌小节。

肌丝的组成(1)、粗肌丝:由肌球蛋白组成,具有双球状头部——横桥:①能与细肌丝上的结合位点发生可逆性结合,使肌丝滑行.②具有一个能与ATP结合的位点,有ATP酶的活性。

(2)、细肌丝:由肌钙蛋白、原肌球蛋白、肌动蛋白组成。

静息时,细肌丝的肌钙蛋白对原肌球蛋白有抑制作用;原肌球蛋白对肌动蛋白上结合位点有覆盖作用。

2、肌管系统(1)横管:肌细胞膜从表面横向伸入肌纤维内部的膜管系统。

(2)纵管:肌质网系统。

(3)终池:肌质网在接近横小管处形成特殊的膨大。

(4)联管:每一个横小管和两侧的终池构成。

横管膜上有双氢吡啶(DHP)受体,该受体将终池上的钙通道堵塞。

但当横管去极化后, DHP 受体构形发生改变,使终池上的钙通道打开。

3、兴奋在神经-肌肉接点的传递(1)神经肌肉接点的结构⏹接头前膜:接头前膜是神经轴突的增厚部分,其上有钙离子通道,有大量内含乙酰胆碱的囊泡,此外还有线粒体、微管、微丝。

运动生理学课件第一章肌肉活动

运动生理学课件第一章肌肉活动

4.动作电位的传导
在膜上任何一处产生的动作电位都将沿着整个细 胞膜扩布,即传导。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动作电 位呈脉冲式的锋电位,称神经冲动。
2020/3/15
运动生理学
12
2020/3/15
运动生理学
13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020/3/15
运动生理学
14
特征:
01
02
03
生理完整性
双向传导
不衰减和相对 不疲劳性
运动生理学
31
2020/3/15
运动生理学
32
(二)肌肉收缩的长度与张力关系
适宜初长度时,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最大。
2020/3/15
运动生理学
33
2020/3/15
运动生理学
34
第四节 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能力
一、不同类型骨骼肌纤维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特征 (一)骨骼肌纤维类型的划分方法 • “慢肌”和“快肌” • 慢缩强氧化型、快缩强氧化酵解型和快缩强酵解型 • Ⅰ型和Ⅱ型以及Ⅱa、Ⅱb和Ⅱc三种亚型
3. Scott K Powers, Edward Howley. Exercise Physiology: Theory and Application to Fitness and Performance.McGraw-Hll,2007.
2020/3/15
运动生理学
57
本章思考
1.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形成机制及其传导特征有何不同。 2.试述肌肉分子结构及其肌肉收缩的肌丝滑行理论。 3.试比较不同类型肌纤维结构、代谢和功能特点。 4.简述肌肉收缩的“力量-速度关系”曲线。 5.试分析不同电极记录到的肌电图的异同点。
2020/3/15

运动生理学(第3课时)-第一章-肌肉的活动2018.8.21

运动生理学(第3课时)-第一章-肌肉的活动2018.8.21

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静息电位产生原理
所以钾离子外流是静息电位形成的基础。随着钾离子外流,细 胞膜两侧形成的外正内负的电场力会阻止细胞内钾离子的继续 外流,当促使钾离子外流的由浓度差形成的的向外扩散力与阻 止钾离子外流的电场力相等时,钾离子的静移动量就会等于零。 这时细胞内外的电位差值就稳定在一定水平上,这就是静息电 位。由于静息电位主要是钾离子由细胞内向细胞外流动达到平 衡时的电位值,所以又把静息电位称为钾离子平衡电位。
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传递
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传递过程:
1.运动神经未稍去极化,膜对钙离子的通透
性增高。 2.钙离子进入接头前膜内,接头前膜释放乙 酰胆碱进入接头间隙。 3.乙酰胆碱与终板膜结合,产生肌膜终板电 位,引发肌膜动作电位(肌肉兴奋)。
4、兴奋后乙酰胆碱被接头间隙和终板模上的 胆碱酯酶水解而失去作用。
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静息电位产生原理
因此,如果细胞膜允许离子自由通过的话,它们将以扩散的方式顺浓 度梯度产生钾离子和有机负离子的外流(由细胞内向细胞外流动)以 及钠离子和氯离子的内流(由细胞外向细胞内流动)。但是细胞膜对 离子的通透是有选择的。当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膜对钾离子的 通透性大,而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小,仅为钾离子通透性的1/100-1/50, 面对有机负离子则几乎没有通透性,所以就行成在静息时钾离子向细 胞外流动。离子的流动必然伴随着电荷的转移,结果使细胞内因丧失 带正电荷的钾离子而电位下降,同时使细胞外因增加带正电荷的钾离 子而电位上升,这就必然造成细胞外电位高而细胞内电位低的电位差。
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动作电位的传导
动作电位一旦在细胞膜的某一点产生,就沿着细胞膜向各个方向传播,直 到整个细胞都产生动作电位为止。这种在单一细胞上动作电位的传播叫做 传导(conduction)。如果发生在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的传导是双向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个主要步骤:
①动作电位沿横管系统 传到肌细胞内部。
②三联管处的信息传
③ 终池中Ca2+释放入肌
浆与肌钙蛋白结合,解.
51
除位阻效应。
2、横桥摆动肌丝滑行
——肌肉收缩
Ca2+与肌钙蛋白结合, 肌钙蛋白构型改变
原肌球蛋白位移,暴露 肌动蛋白上的结合位点
横桥与细肌丝结合, 分解ATP释放能量
横桥摆动,
.
60
2/7
(一)缩短收缩(向心收缩)
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 大于外加阻力时,肌肉缩 短,牵拉它附着的骨杠杆 做向心运动,这种收缩形 式称为缩短收缩。
作用:实现各种加速运动
和位移运动
.
61
做功:做正功
例:屈肘、抬腿、挥臂等。
等张收缩
肌肉收缩时,其外加阻 力在整个收缩过程中是恒定 的,当肌张力发展到足以克 服外加阻力后,其张力在收 缩的全过程就不再变化了。 这种收缩形式称为等张收缩 。在运动实际中,不可能有 等张收缩现象。
.
52
牵拉细肌丝向肌节中央滑行
肌节缩短—肌细胞收缩
.
53
.
54
15 / 20
.
55
16 / 20
.
56
17 / 20
3、肌肉的舒张
.
肌膜电位复极化 肌浆网膜Ca2+泵激活
肌浆[Ca2+]↓
Ca2+与肌钙蛋白解离 原肌57 凝蛋白复盖 横桥结合位点 骨骼肌舒张
.
58
19 / 20
.
59
1/7
配的所有快肌纤维组成快运动单位。
.
35
慢运动单位:由小运动神经元连同它所支 配的所有慢肌纤维组成慢运动单位。
.
36
.
37
7 / 20
.
38
8 / 20
.
39
10 / 20
.
40
.
41
N-M接头处的兴奋传递过程
.
42
Ca2+通道开放,Ca2+内流
.
43
接头前膜内囊泡移动、融合、破裂, 囊泡中的ACh释放(量子释放)
肌肉在正常或实验室条件下可能会遇到两种负荷:
前负荷:指在肌肉收缩之前就加在肌肉上的负荷, 它使肌肉在收缩之前已处于被拉长状态。
后负荷:指在肌肉收缩之后才遇到的阻力或负荷, 它不能增加肌肉收. 缩前的初长度,但能67 阻碍肌肉收 缩时的缩短。
.
68
4/7
.
69
5/7
.
70
6/7
.
71
(三)肌肉收缩的总和(单收缩与强直收缩) 单收缩
.
33
5 / 20
.
34
肌管系统的功能一是物质交换;二是将动作电位传导至 肌纤维内部,引起终末池释放Ca2+,以触发肌肉收缩
6 / 20
肌肉的神经支配
(一)运动单位(motor units)
一个运动神经元连同它所支配的全部肌纤维, 从功能上看是一个基本功能单位,故称为运 动单位。
快运动单位:由大运动神经元连同它所支
返回
(四)肌肉的弹性成分对收缩力学的影响
.
44
A终C板h与电N位2受(体EP结P)合,Na+、K+ 通透性↑ →
.
45
Na+通道开放→动作电位
.
46
12 / 20
.
47
11 / 20
兴奋在细胞内与神经-肌肉接点处(细胞间) 传递特点的比较
细胞内传导
方式 局部电流
不衰减传导

双向传导
点 传递速度快 相对不疲劳. 性
细胞间传导
化学传递 兴奋传递为1对1

72
不完全强直收缩
强直收缩
完全强直收缩
.
73
单收缩:整块骨骼肌或单个肌细胞受到一次短促的刺激时, 被刺激的细胞产生一次动作电位,紧接着进行一 次收缩。
强直收缩
不完全强直收缩:新刺激落在前一个收缩过程 中的舒张期,使肌肉还没有完全舒张就产生第 二次收缩。
完全强直收缩:新刺激落在前一个收缩过程的 收缩期,. 使肌肉在前一收缩的7收4 缩期未就开始 了第二次收缩。
当粗肌丝肉向拉暗长带时中,央明滑带动,结果相邻 (二)肌肉兴奋收缩和舒张的过程 、的HZ带线均靠加拢宽,. 肌小节变短,从而整
个肌细胞或整块肌肉收缩。 三个环节:①兴奋—收缩偶联;
.
50
②横桥运动引起肌丝滑行-——肌肉收缩;
③收缩的肌肉舒张。
1、兴奋-收缩耦联
把以肌膜的电变化为特征的兴奋过程与肌丝滑行为基础 的收缩过程联系在一起的中介过程,称为兴奋-收缩偶联。
单向传递 时间延搁 高度敏感,4易8 疲劳,易受 化学因素影响
.
49
13 / 20
三、肌肉收缩和舒张的原理与过程
(一)肌肉收缩的肌丝滑行理论
主要论点:
肌肉的收缩或伸长,是由于肌小 肌节肉中缩粗短丝后和,细暗丝带相长互滑行,而肌
证据:
度丝不本变身,的明长带度变和短结,构不变。当肌 H肉带收由缩变时短,到由消Z线失发。出的细丝沿着
.
62
等张收缩时,肌肉产生的张力 随关节角度而变化
等张收缩动画演示
等动收缩:肌肉在进行缩短收缩时,在整个关节运动范
围内都以恒定的速度进行最大收缩称为等动收缩。如:自 由泳中的手臂划水动作。
.
63
(二)拉长收缩(离心收缩)
当肌肉收缩产生
的张力小于外力时,
肌肉虽积极收缩但仍
被拉长了,这种收缩
形式称为拉长收缩。
第一节 肌肉活动
.
1
1 / 28
.
2
2 / 28
.
3
3 / 28
.
4
4 / 28
.
5
5 / 28
.
6
6 / 28
.
7
7 / 28
.
8
8 / 28
.
9
9 / 28
.
10
10 / 28
.
11
11 / 28
.
12
12 / 28
.
13
13 / 28
.
14
14 / 28
.
15
15 / 28
.
30
3 / 20
.
31
4 / 20
肌丝的分子组成
粗肌丝: 肌球蛋白
横桥的功能特点:①有ATP结 合位点。具有ATP酶活性,可 水解ATP供能。②有与细肌丝 的肌动蛋白可逆结合的位点。 ③可向肌节中央摆动。
细肌丝:
有横桥位 肌动蛋白 点
原肌球蛋白 .
32
肌钙蛋白
收缩蛋白——肌球蛋白 与肌动蛋白合称为收缩 蛋白。
作用:主要是制动、
减速、缓冲肌张力。
做功:做负功
例:落地缓冲、步行 .
64
下楼梯
(三)等长收缩
• 当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 等于外力时,肌肉积极收
缩但长度不变,这种收缩
形式称为等长收缩。
• 作用:支撑、固定和维 持某一种姿势的作用。
•做功:不做功
•如:站立、悬垂、支撑等。
.
65
.
66
3/7
二、肌肉的收缩的力学分析
.
16
16 / 28
.
17
17 / 28
.
18
18 / 28
.
19
19 / 28
.
20
20 / 28
.
21
21 / 28
.
22
22 / 28
.
23
23 / 28
.
24
24 / 28
.
25
25 / 28
.
26
26 / 28
.
27
27 / 28
.
28
28 / 28
.
29
2 / 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