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报告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测定的实验报告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测定的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5bb5d57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9b.png)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测定的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掌握用拉脱法测量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原理和方法。
2、学习使用力敏传感器测量微小力的原理和方法。
3、研究液体表面张力系数与液体温度、浓度等因素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液体表面层内分子受到指向液体内部的拉力,使得液体表面有收缩的趋势。
要使液体表面增大,就需要克服这种内聚力而做功。
单位长度上所受的这种力称为表面张力,其大小与液体的种类、温度和纯度等因素有关。
拉脱法测量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基本原理是:将一个金属圆环水平地浸入液体中,然后缓慢地将其拉起,在拉起的过程中,圆环会受到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
当圆环即将脱离液面时,所施加的拉力等于液体表面张力与圆环所受重力之差。
设圆环的内半径为$r_1$,外半径为$r_2$,拉起圆环所需的拉力为$F$,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为$\sigma$,则根据力的平衡条件,有:$F =(π(r_2^2 r_1^2))\sigma$从而可得液体表面张力系数:$\sigma =\frac{F}{π(r_2^2 r_1^2)}$在本实验中,拉力$F$通过力敏传感器测量,其输出电压$U$与拉力$F$成正比,即$F = kU$,其中$k$为力敏传感器的灵敏度。
三、实验仪器1、液体表面张力系数测定仪。
2、力敏传感器。
3、数字电压表。
4、游标卡尺。
5、纯净水、洗洁精溶液等。
四、实验步骤1、仪器安装与调试将力敏传感器固定在铁架台上,使其探头向下。
将数字电压表与力敏传感器连接,调整零点。
用游标卡尺测量金属圆环的内半径$r_1$和外半径$r_2$。
2、测量纯净水的表面张力系数将洗净的金属圆环挂在力敏传感器的挂钩上,调整升降台,使圆环浸入纯净水中。
缓慢地向上移动升降台,观察数字电压表的示数变化。
当圆环即将脱离液面时,记录电压表的示数$U_1$。
重复测量多次,取平均值。
3、测量不同温度下纯净水的表面张力系数改变纯净水的温度,例如用热水加热或冷水冷却,分别测量在不同温度下的表面张力系数。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实验报告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e54ec42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87.png)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实验报告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实验报告引言:液体表面张力是液体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在液体表面产生的结果,是液体表面分子间的一种特殊力。
液体表面张力的大小对于液体的性质和应用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准确测定液体表面张力系数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测定液体表面张力系数,了解液体的性质和分子间相互作用力,掌握测定液体表面张力的方法和技巧。
实验原理: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常用的方法有测量液体表面降低高度法和测量液滴形状法。
本实验采用测量液滴形状法。
实验仪器和药品:1. 精密天平2. 滴定管3. 滴定管架4. 滴定瓶5. 蒸馏水6. 乙醇溶液实验步骤:1. 将实验室温度调至恒定,避免温度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 用精密天平称取一定质量的滴定瓶。
3. 在滴定管架上放置一只干净的滴定管。
4. 将滴定瓶倒置并将液体滴入滴定管中,直到滴定管口外溢。
5. 记录液滴的质量和滴定管口外溢的时间。
6. 重复以上步骤3-5,每次使用不同的液体进行实验。
实验数据处理:根据实验数据,可以计算液体表面张力系数。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计算公式为:γ =(4Mg) / (πd^2t)其中,γ为液体表面张力系数,M为液滴的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d为液滴的直径,t为滴定管口外溢的时间。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测量和计算,得到了不同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
结果显示,乙醇溶液的表面张力系数较大,说明乙醇溶液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较强;而蒸馏水的表面张力系数较小,说明蒸馏水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较弱。
结论:通过本实验的测定,我们成功地测量了不同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并得出了相应的结论。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对于了解液体的性质和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液体的应用和研究也具有实际价值。
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1. 实验过程中,滴定管口外溢的时间可能受到人为操作的影响,导致实验结果的误差。
2. 液滴的直径的测量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影响了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计算结果。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测定的实验报告-资料类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测定的实验报告-资料类](https://img.taocdn.com/s3/m/ac77a113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ee.png)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测定的实验报告-资料类关键信息项:1、实验目的2、实验原理3、实验仪器4、实验步骤5、实验数据6、数据处理与分析7、误差分析8、结论11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多种方法测定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深入理解液体表面张力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并提高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的能力。
111 具体目标包括1111 掌握测量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1112 学会使用相关实验仪器进行精确测量。
1113 分析实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误差,并探讨减小误差的措施。
12 实验原理液体表面张力是指液体表面层内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使得液体表面具有收缩的趋势。
表面张力系数是描述液体表面张力大小的物理量,通常用γ表示。
121 常见的测量方法及原理1211 拉脱法当一金属框从液面上缓慢拉起时,所受到的拉力等于液体表面张力与所拉起的液膜重力之和。
在液膜即将破裂的瞬间,拉力达到最大值 F,此时液膜的内外压力差与表面张力平衡,即 F =γ×L,其中 L 为金属框的周长。
1212 毛细管升高法当液体在毛细管中上升时,管内液面会形成弯曲液面。
根据流体静力学原理,液面上升高度 h 与表面张力系数γ、液体密度ρ、重力加速度 g 以及毛细管半径 r 之间存在关系:γ =(ρghr) / 2。
1213 焦利秤法利用焦利秤测量弹簧的伸长量,从而间接求出液体表面张力所产生的拉力。
13 实验仪器131 拉脱法实验仪器1311 力传感器用于测量拉力的大小。
1312 金属框通常为矩形或圆形。
1313 升降台控制金属框的升降。
132 毛细管升高法实验仪器1321 毛细管具有较小的内径。
1322 测量尺用于测量液面上升高度。
133 焦利秤法实验仪器1331 焦利秤包括弹簧、指针、刻度盘等。
1332 砝码用于校准焦利秤。
14 实验步骤141 拉脱法实验步骤1411 调整实验装置,使金属框水平且与液面平行。
1412 缓慢升起升降台,使金属框逐渐脱离液面,同时记录力传感器的示数。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测定的实验报告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测定的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ae0935d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8dc4463.png)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测定的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掌握用拉脱法测量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原理和方法。
2、学习使用焦利秤测量微小力的原理和方法。
3、加深对液体表面张力现象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液体表面层内分子相互作用的结果使得液体表面犹如一张紧的弹性膜,具有收缩的趋势。
这种沿着液体表面,垂直作用于单位长度上的力称为表面张力。
设想在液面上作一长为 L 的线段,则表面张力的作用就表现为线段两边的液面以一定的拉力 F 相互作用。
而且 F 的大小与线段长度 L 成正比,即:F =αL式中,α 为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其单位为 N/m。
本实验采用拉脱法测量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
即将一金属片框垂直浸入液体中,然后缓慢地将其拉起,在金属片框即将脱离液面时,所需要克服的液体表面张力等于金属片框所受到的向下的拉力。
使用焦利秤测量这个拉力。
焦利秤是一种用于测量微小力的仪器,其主要由秤框、秤杆、游标、小镜、砝码和弹簧等组成。
三、实验仪器1、焦利秤2、砝码3、游标卡尺4、金属片框5、待测液体(如水)6、温度计7、烧杯四、实验步骤1、安装和调节焦利秤(1)将焦利秤挂在铁架台上,调节底座水平,使焦利秤立柱垂直。
(2)通过旋转焦利秤顶部的旋钮,使秤杆上的小镜与玻璃管上的刻线对齐,然后调节游标,使游标零刻度线与刻度盘上的标线对齐。
(3)在秤盘中加入适量砝码,移动游标,使秤杆再次平衡,记录此时游标读数。
2、测量金属片框的长度和宽度用游标卡尺分别测量金属片框的长度 L 和宽度 b,重复测量多次,取平均值。
3、测量水的表面张力(1)将金属片框洗净、烘干,然后挂在焦利秤的秤钩上。
(2)将盛有适量水的烧杯放在焦利秤平台上,调整金属片框使其下边缘刚好与水面接触,但不要浸入水中。
(3)缓慢旋转焦利秤顶部的旋钮,使金属片框逐渐上升,同时注意观察水膜的变化。
当水膜刚好破裂时,停止旋转旋钮,记录此时游标读数。
(4)重复上述步骤多次,每次测量前都要重新调整金属片框与水面的接触情况。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实验报告数据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实验报告数据](https://img.taocdn.com/s3/m/b4cc939a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df.png)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实验报告数据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实验报告数据引言:液体表面张力是指液体分子表面层内部的相互吸引力。
它是液体分子间的一种特殊力,决定了液体在表面上的性质和行为。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定液体表面张力系数,探究液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并分析实验数据。
实验仪器与试剂:1. 测量液体表面张力的仪器:纸片法测量仪2. 实验液体:蒸馏水、乙醇、甲苯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a. 将实验室温度调至恒定,避免温度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b. 清洗测量仪器,确保无杂质干扰。
2. 测定蒸馏水的表面张力系数:a. 将测量仪器放置于水平台上,调整纸片的位置,使其悬垂于平台边缘。
b. 缓慢地将蒸馏水滴入纸片上,观察纸片的形态变化,直至纸片完全沉没。
c. 记录滴入蒸馏水的体积,并根据纸片的形态变化确定表面张力系数。
3. 测定乙醇的表面张力系数:a. 重复步骤2中的操作,将乙醇滴入纸片上。
b. 记录滴入乙醇的体积,并根据纸片的形态变化确定表面张力系数。
4. 测定甲苯的表面张力系数:a. 重复步骤2中的操作,将甲苯滴入纸片上。
b. 记录滴入甲苯的体积,并根据纸片的形态变化确定表面张力系数。
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数据,我们计算得到了蒸馏水、乙醇和甲苯的表面张力系数。
以下是实验结果的总结:1. 蒸馏水的表面张力系数为X N/m。
通过对纸片的形态变化观察,我们发现蒸馏水的表面张力较大,纸片在滴入水滴后能够悬垂一段时间,表明水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强。
2. 乙醇的表面张力系数为Y N/m。
与蒸馏水相比,乙醇的表面张力系数较小,纸片在滴入乙醇后迅速沉没,表明乙醇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弱。
3. 甲苯的表面张力系数为Z N/m。
与蒸馏水和乙醇相比,甲苯的表面张力系数更小,纸片在滴入甲苯后几乎立即沉没,表明甲苯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非常弱。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测定了蒸馏水、乙醇和甲苯的表面张力系数,并分析了实验数据。
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与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有关。
(完整版)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实验报告.docx
![(完整版)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实验报告.docx](https://img.taocdn.com/s3/m/17eed7586294dd88d0d26bf5.png)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学习用界面张力仪测微小力的原理和方法。
2深入了解液体表面张力的概念,并测定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二实验原理1液体表面张力由于液体分子之间存在作用力,使每个位于表面层内的分子都受到一个指向液体内部的力,这就使每个分子都有从液体表面进入液体内部的倾向,所以液体表面积有收缩的趋势,在没有外力的情况下,液滴总是呈球形,致使其表面积缩到最小,这种使液体表面收缩的力叫做液体的表面张力。
2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量原理图 1如图 1,将一表面洁净的矩形金属薄片浸入水中,使其底边保持水平,然后将其轻轻提起,则其附近液面呈现如图示的形状,则0时,f方向趋向垂直向下。
在金属片脱离液体前,受力平衡条件为F f mg (1)而f 2 (l d ) (2)则F mg(3)2(l d )若用金属环替代金属片,则(3)式变为F mg( 4)( d1 d 2 )式中 d1, d2 为圆环的内外直径。
若用补偿法消除mg 的影响,即f F mg则( 4)式可写为f( 5)(d1d2 )即为液体表面张力系数。
三实验仪器液体界面张力仪、标准砝码、环形测件、玻璃杯、镊子、纯净水、小纸片四实验内容及步骤1仪器调整。
调整仪器水平,刻度盘归零。
2调零。
将小纸片放在金属环上,调整调零旋扭,通过放大镜观察,指针、指针的像及红线三线重合。
3绘制质量标准曲线分别在小纸片上放100mg、 300 mg 、 500 mg 、 700 mg、 1000 mg 的砝码,记下对应的刻度盘的示数。
以所加砝码的质量作为横坐标,刻度盘的示数作为纵坐标,绘制质量标准曲线。
4测量纯净水的表面张力系数调零。
用玻璃杯盛大约2/3 的水,放在样品座上,调节样品座的高度,使金属环刚好浸过水面。
左手调节样品座下面的螺丝,使样品座缓慢的下降,右手调节蜗轮旋扭。
两手调节的同时,眼睛观察三线始终重合,直到环把水膜拉破为止。
记下刻度盘示数M ’。
为了消除随机误差,共测五次。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测定实验报告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测定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e5bbfab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9f.png)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测定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定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实验,掌握测定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方法和技巧,了解液体表面张力系数与温度、液体种类等因素的关系,加深对液体表面张力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
液体的表面张力是指在液体表面上的一层分子受到的合力,使得表面上的液体分子呈现出对内聚力的表现。
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可以用下式表示:γ = F / L。
其中,γ为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F为液体表面张力的大小,L为液体表面的长度。
实验中,我们将通过测定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实验来求得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
1. 二号烧瓶。
2. 纯水。
3. 毛细管。
4. 电子天平。
5. 温度计。
6. 实验台。
四、实验步骤。
1. 将烧瓶内装满纯水,并在水面上插入毛细管。
2. 用电子天平测定毛细管上升的质量m。
3. 用温度计测定水的温度T。
4.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液体表面张力系数γ。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
实验数据如下:水的质量m = 0.05g。
水的温度T = 25℃。
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水的表面张力系数γ如下:γ = (2 m g) / (π d h)。
其中,g为重力加速度,取9.8m/s²;d为毛细管的直径,取0.5mm;h为毛细管上升的高度。
经过计算,我们得到水的表面张力系数γ约为0.072N/m。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
通过实验测定,我们得到水的表面张力系数γ约为0.072N/m。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水的表面张力系数与温度成反比,温度越高,水的表面张力系数越小;水的表面张力系数与液体种类有关,不同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不同。
七、实验总结。
本次实验通过测定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实验,我们掌握了测定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方法和技巧,了解了液体表面张力系数与温度、液体种类等因素的关系。
通过实验,我们加深了对液体表面张力的理解,为今后的学习和科研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八、参考文献。
1. 《物理化学实验指导》,XXX,XXX出版社,200X年。
测量液体表面张力系数实验报告
![测量液体表面张力系数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054f410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9a.png)
测量液体表面张力系数实验报告液体表面张力是液体分子之间的吸引力导致液体表面上发生的现象。
在液体表面,靠近空气的分子受到的吸引力是其他分子所没有的,因此它们会被吸引向液体内部,形成一层相对稳定的表面。
表面张力系数是量化液体表面张力大小的常数。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测量液体表面张力来了解液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物理性质。
具体的实验目标有:1. 掌握测量液体表面张力的方法和技巧;2. 了解不同条件对液体表面张力的影响;3. 理解液体表面张力与液体分子性质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1. 测量液体表面张力的方法:本实验使用的是悬铂铁环法。
液体样品放置在一个玻璃片上,然后将铂铁环轻轻悬挂在液体表面上,通过调节悬挂的长度,使铂铁环在液体表面平衡,此时液体表面张力F为mg,其中m为铂铁环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
通过测量悬挂铂铁环的长度,可以计算出液体表面张力系数。
2. 影响液体表面张力的因素:液体表面张力受到温度、溶质浓度和杂质含量等因素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随着温度升高,液体表面张力降低;溶质浓度的增加会导致液体表面张力增加;杂质的存在也会降低液体表面张力。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清洗实验仪器和玻璃片,确保其表面没有杂质。
2. 精密称量:使用天平和电子天平分别测量铂铁环的质量和液体样品的质量。
3. 处理液体样品:将液体样品倒入一个干净的容器中,并待其静止片刻,让其温度稳定。
4. 实验操作:将磁力搅拌器调至适当速度,加热样品并保持液体温度稳定。
然后将玻璃片浸入液体中,等待液体温度均匀。
5. 开始测量:取出玻璃片,用吹气球将其吹干,再将其置于铂铁环上。
然后通过调节铂铁环长度,在液体表面平衡,记录铂铁环长度。
6. 实验重复:根据实验需要,重复测量多组数据,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7. 数据处理:根据实验原理的公式,计算液体表面张力系数。
如果有多组数据,则计算平均值。
四、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时应小心操作,避免液体样品溅出或对仪器造成损害。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测定实验报告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测定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73cebcd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3f.png)
检查表面张力计是否完好无损,电极是否干净、无损坏,确保设备能够正常工作。
操作步骤:安装仪器、加液、测量
安装仪器
按照实验要求正确安装表面张力计,调整水平,确保 测量准确。
加液
使用滴管向测量筒中加入待测液体,注意控制液面高 度和加液速度,避免产生气泡和波动。
测量
启动表面张力计,按照设备操作说明进行测量,记录 测量数据。
数据筛选
去除了明显偏离正常范围的异常数据,确保数据可靠性。
平均值计算
对剩余的有效数据进行了平均值计算,以减小随机误差的影响。
结果展示:绘制图表、呈现结果,直观地展示了实验结果。
结果分析
通过观察图表,可以发现液体表面张力系数在一定范围 内波动,且整体趋势相对稳定。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设备名称
01
表面张力计(常用的是最大泡法表面张力计或悬液滴法表面张
力计)
规格
02
不同型号的表面张力计有不同的测量范围和精度,需根据实验
需求选择合适的规格。
使用方法
03
使用前需对表面张力计进行校准,然后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
注意保持实验环境的稳定和避免外界干扰。
注意事项与安全防护措施
注意事项
实验过程中需保持仪器清洁干燥,避免油污 和杂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同时要注意控制 实验温度,避免温度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
02 实验原理及设备介绍
表面张力产生原因及影响因素
产生原因
液体表面分子间距离大于液体内部分子 间距离,表面分子间存在相互吸引力, 使得液体表面有收缩到最小的趋势,这 种力称为表面张力。
VS
影响因素
表面张力大小与液体种类、温度、压力和 液体中溶质的种类及浓度等因素有关。
(完整版)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实验报告
![(完整版)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3c3be3981c758f5f61f67ef.png)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学习用界面张力仪测微小力的原理和方法。
2深入了解液体表面张力的概念,并测定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二实验原理1液体表面张力由于液体分子之间存在作用力,使每个位于表面层内的分子都受到一个指向液体内部的力,这就使每个分子都有从液体表面进入液体内部的倾向,所以液体表面积有收缩的趋势,在没有外力的情况下,液滴总是呈球形,致使其表面积缩到最小,这种使液体表面收缩的力叫做液体的表面张力。
2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量原理图1如图1,将一表面洁净的矩形金属薄片浸入水中,使其底边保持水平,然后将其轻轻提起,则其附近液面呈现如图示的形状,则0时,f方向趋向垂直向下。
在金属片脱离液体前,受力平衡条件为F f mg (1)而f 2 (l d)(2)则(3)F mg2(l d)若用金属环替代金属片,则(3)式变为(3)即为液体表面张力系数。
三实验仪器液体界面张力仪、标准砝码、环形测件、玻璃杯、镊子、纯净水、小纸片四实验内容及步骤1仪器调整。
调整仪器水平,刻度盘归零。
2调零。
将小纸片放在金属环上,调整调零旋扭,通过放大镜观察,指针、指针的像及红线 三线重合。
3绘制质量标准曲线分别在小纸片上放 100mg 、300 mg 、500 mg 、700 mg 、 1000 mg 的砝码,记下对应的刻度盘的示数。
以所加砝码的质量作为横坐标, 刻度盘的示数作为纵坐标,绘制质量标准 曲线。
4测量纯净水的表面张力系数调零。
用玻璃杯盛大约 2/3的水,放在样品座上,调节样品座的高度,使金属环刚好浸 过水面。
左手调节样品座下面的螺丝,使样品座缓慢的下降,右手调节蜗轮旋扭。
两手调节的同时,眼睛观察三线始终重合,直到环把水膜拉破为止。
记下刻度盘示数 M '为了消除随机误差,共测五次。
6将M '在质量标准曲线上查得水作用在金属环上的表面张力f mg ,按式(5)计算出水的表面张力系数。
五数据记录及处理F mg (H d 2)(4)式中di , d2为圆环的内外直径。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实验报告数据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实验报告数据](https://img.taocdn.com/s3/m/d980304e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a3.png)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实验报告数据一、实验目的1、掌握用拉脱法测量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原理和方法。
2、学习使用焦利秤测量微小力的原理和方法。
3、加深对液体表面张力现象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液体表面层内分子相互作用的结果使得液体表面犹如一张拉紧的弹性膜,具有收缩的趋势。
这种沿着液体表面,垂直作用于单位长度上的力称为表面张力。
设想在液面上作一长为$L$ 的线段,那么表面张力的大小$f$ 就与线段长度$L$ 成正比,即:\f =\alpha L\其中,比例系数$\alpha$ 称为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其单位为$N/m$。
在本实验中,我们采用拉脱法测量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
将一洁净的金属圆环水平地浸没于液体中,然后缓慢地拉起圆环,当圆环即将脱离液面时,表面张力垂直向下作用于圆环,且大小为:\F =(m_{1} + m_{2})g + f\其中,$m_{1}$为圆环的质量,$m_{2}$为圆环所沾附液体的质量,$g$ 为重力加速度。
当圆环刚刚脱离液面时,$f$ 达到最大值,此时:\F =(m_{1} + m_{2})g\由于所沾附液体的质量$m_{2}$不易直接测量,可通过测量圆环内外直径$D_{1}$、$D_{2}$,由公式:\m_{2} =\pi (D_{1} + D_{2})\sigma h\计算得出,其中$\sigma$ 为液体的密度,$h$ 为拉起的液膜高度。
三、实验仪器焦利秤、砝码、游标卡尺、金属圆环、纯净水、温度计等。
四、实验步骤1、安装好焦利秤,调节底座水平,使秤框能上下自由移动。
2、测量金属圆环的内外直径$D_{1}$、$D_{2}$,各测量六次,取平均值。
3、挂上砝码盘,调节焦利秤的零点。
4、将金属圆环洗净,用纯净水冲洗后,挂在焦利秤的小钩上。
5、调节升降旋钮,使圆环缓慢下降,浸没于水中,注意保持水平。
6、然后缓慢上升,观察圆环即将脱离液面时的示数,记录此时的拉力$F$。
7、测量水温,记录温度值。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实验报告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6dce213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a6.png)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实验报告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实验报告引言:液体表面张力是液体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在液体表面上的表现,是液体分子间结合力的一种表现形式。
表面张力的大小与液体的性质、温度、压力等因素有关,因此测定液体表面张力系数对于研究液体性质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通过测定不同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探究液体性质的差异和影响因素。
实验目的:1. 了解液体表面张力的概念和测定方法。
2. 测定不同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比较液体性质的差异。
3. 探究温度对液体表面张力的影响。
实验原理:实验中采用的测定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方法是测量液滴的形状,根据杨氏方程计算表面张力系数。
液滴在平衡状态下,液滴的表面张力与重力平衡,液滴的形状与表面张力系数有关。
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玻璃板、毛细管、滴液瓶、温度计等。
2. 将玻璃板清洗干净,用酒精擦拭表面,以确保无杂质。
3. 用滴液瓶将待测液体滴在玻璃板上,注意滴液的大小和均匀性。
4. 用毛细管将待测液体滴在玻璃板上的液滴吸走,注意保持液滴形状稳定。
5. 用显微镜观察液滴的形状,并测量液滴的直径。
6. 测量环境温度,并记录数据。
7. 重复以上步骤,测量不同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测量得到不同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数据,并进行比较分析。
发现不同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存在差异,这与液体的性质有关。
例如,水的表面张力系数较大,而酒精的表面张力系数较小。
这可能是由于水分子之间的氢键作用较强,而酒精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弱所致。
此外,实验还发现温度对液体表面张力的影响较大。
随着温度的升高,液体分子的热运动增强,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减弱,导致表面张力系数减小。
这与热力学原理中分子热运动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相符。
实验结论:1. 不同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存在差异,这与液体的性质有关。
2. 温度升高会导致液体表面张力系数减小。
实验误差与改进:1. 实验中可能存在测量液滴直径的误差,可以使用更精确的测量仪器进行测量。
测液体表面张力系数实验报告
![测液体表面张力系数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2287194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f230075.png)
测液体表面张力系数实验报告
1.实验内容
本实验旨在测定液体表面张力系数(CST),通过应用DuNoRiTz-Weber系统技术,根据凝胶原理计算表面张力系数,并评估实验中所采用的不同液体对表面张力系数的影响。
2.实验原理
表面张力是一种描述液体表面特征的量,它表示两种介质(气体与液体)在表面上吸引力的大小。
它由层与层之间的力组成,受到凝胶原理和液体分子的性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因此,表面张力的测量是对液体表面特性的客观评价的重要手段。
DuNoRiTz-Weber系统是一种用于测量表面张力系数的装置,采用改进的“锥形空心圆柱”(Capillary Cylinder)技术,利用弹力理论,将球形接触角的测量结果,转换为表面张力系数(CST)的结果,测量表面张力主要依靠的是气液界面的张力梯度,即表面张力的变化率。
CST可以用来评估液体的表面特征,如分子结构、气体和液体的相互作用能力等。
3.实验仪器
DuNoRiTz-Weber系统,液体样品(清水、乙醇、醋酸和氢氧化钠),计算机,滴定管等。
4.实验步骤
(1)准备DuNoRiTz-Weber系统:把液体样品放入滴定管中,将滴定管放入系统内,并用塑料密封好。
(2)连接计算机:将电脑与DuNoRiTz-Weber系统连接,运行软件,准备测量。
(3)测量:在软件上,设置参数,使系统进行测量,测量过程中注意检查系统状态,并及时用棉签清除油污或水滴,以确保测量精度。
(4)数据记录:测量完毕后,根据测量结果记录下每种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CST),以及批次号等信息。
液体表面张力实验报告
![液体表面张力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faecb63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88.png)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用拉脱法测量室温下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2.学习力敏传感器的定标方法[实验原理]测量一个已知周长的金属片从待测液体表面脱离时需要的力,求得该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实验方法称为拉脱法.若金属片为环状吊片时,考虑一级近似,可以认为脱离力为表面张力系数乘上脱离表面的周长,即F=α·π(D1十D2 ) (1)式中,F为脱离力,D1,D2分别为圆环的外径和内径,α为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4硅压阻式力敏传感器由弹性梁和贴在梁上的传感器芯片组成,其中芯片由四个硅扩散电阻集成一个非平衡电桥,当外界压力作用于金属梁时,在压力作用下,电桥失去平衡,此时将有电压信号输出,输出电压大小与所加外力成正此,即△U=KF (2)式中,F为外力的大小,K为硅压阻式力敏传感器的灵敏度,△U为传感器输出电压的大小。
[实验装置]FD-NST-B液体表面张力系数测试仪。
其他装置包括铁架台,微调升降台,装有力敏传感器的固定杆,盛液体的玻璃皿和圆环形吊片。
[实验内容]1、力敏传感器的定标每个力敏传感器的灵敏度都有所不同,在实验前,应先将其定标,步骤如下:打开仪器的电源开关,将仪器预热。
(2)在传感器梁端头小钩中,挂上砝码盘,调节电子组合仪上的补偿电压旋钮,使数字电压表显示为零。
(3)在砝码盘上分别如0.5g、1.0g、1.5g、2.0g、2.5g、3.0g等质量的砝码,记录相应这些砝码力F作用下,数字电压表的读数值U.(4)用最小二乘法作直线拟合,求出传感器灵敏度K.2、环的测量与清洁(1)用游标卡尺测量金属圆环的外径D1和内径D2(2)环的表面状况与测量结果有很大的关系,实验前应将金属环状吊片在NaOH 溶液中浸泡20-30秒,然后用净水洗净。
3、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1)将金属环状吊片挂在传感器的小钩上,调节升降台,将液体升至靠近环片的下沿,观察环状吊片下沿与待测液面是否平行,如果不平行,将金属环状片取下后,调节吊片上的细丝,使吊片与待测液面平行。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物理实验报告(有数据)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物理实验报告(有数据)](https://img.taocdn.com/s3/m/cf2e2b19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12.png)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 理解液体表面张力系数及其测定方法;2. 用拉脱法测定室温下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3. 了解力敏传感器的特性,学会传感器标定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液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称为分子力。
液体内部每一个分子周围都被同类的其他分子包围,它所受到的周围分子的作用,合力为零。
而液体的表面层(其厚度等于分子的作用半径,约cm 810-左右)内的分子所处的环境跟液体内部的分子缺少了一半和它吸引的分子。
由于液体上的气相层的分子数很少,表面层内每一个分子受到向外的引力比向内的引力小得多,合力不为零,出现一个指向液体内部的吸引力,所以液面具有收缩的趋势,类似于吹胀的气球。
这种液体表面的张力作用,被称为表面张力。
表面张力f 是存在于液体表面上任何一条分界线两侧间的液体的相互作用拉力,其方向沿液体表面,且恒与分界线垂直,大小与分界线的长度成正比,即L f α=(1)式中α称为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单位为N/m ,在数值上等于单位长度上的表面张力。
试验证明,表面张力系数的大小与液体的温度、纯度、种类和它上方的气体成分有关。
温度越高,液体中所含杂质越多,则表面张力系数越小。
将内径为D 1、外径为D 2的金属环水平吊起悬挂在测力计上,然后把它部分浸入待测液体中。
当缓慢地向上拉起金属环时,金属环就会带起一个与液体相连的液环。
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测力计的拉力逐渐达到最大值F (超过此值,液环即破裂),则F 应当是金属环重力G 与液环拉引金属环的表面张力f 之和,即f G F +=(2)由于液环有内外两个液面,且两液面的直径与金属环的内外径相同,则有 )(21D D f +=απ(3)则表面张力系数为)(21D D f+=πα(4)表面张力系数的值一般很小,测量微小力必须用特殊的仪器。
本实验用到的测力计是硅压阻式力敏传感器,该传感器灵敏度高,线性和稳定性好,以数字式电压表输出显示。
若力敏传感器拉力为F 时,数字式电压表的示数为U ,则有BUF =(5)式中B 表示力敏传感器的灵敏度,单位V/N 。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报告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05c0bc7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11.png)
液体表⾯张⼒系数的测定报告液体表⾯张⼒系数的测定实验报告模板【实验⽬的】1.了解⽔的表⾯性质,⽤拉脱法测定室温下⽔的表⾯张⼒系数。
2.学会使⽤焦利⽒秤测量微⼩⼒的原理和⽅法。
【实验仪器】焦利秤,砝码,烧杯,温度计,镊⼦,⽔,游标卡尺等。
【实验原理】液体表⾯层内分⼦相互作⽤的结果使得液体表⾯⾃然收缩,犹如紧张的弹性薄膜。
由于液⾯收缩⽽产⽣的沿着切线⽅向的⼒称为表⾯张⼒。
设想在液⾯上作长为L的线段,线段两侧液⾯便有张⼒f 相互作⽤,其⽅向与L垂直,⼤⼩与线段长度L成正⽐。
即有:f =αL(1)⽐例系数α称为液体表⾯张⼒系数,其单位为Nm-1。
将⼀表⾯洁净的长为L、宽为d的矩形⾦属⽚(或⾦属丝)竖直浸⼊⽔中,然后慢慢提起⼀张⽔膜,当⾦属⽚将要脱离液⾯,即拉起的⽔膜刚好要破裂时,则有F =mg+f (2)式中F为把⾦属⽚拉出液⾯时所⽤的⼒;mg为⾦属⽚和带起的⽔膜的总重量;f 为表⾯张⼒。
此时,f 与接触⾯的周围边界2(L+d),代⼊(2)式中可得本实验⽤⾦属圆环代替⾦属⽚,则有式中d1、d2分别为圆环的内外直径。
实验表明,α与液体种类、纯度、温度和液⾯上⽅的⽓体成分有关,液体温度越⾼,α值越⼩,液体含杂质越多,α值越⼩,只要上述条件保持⼀定,则α是⼀个常数,所以测量α时要记下当时的温度和所⽤液体的种类及纯度。
【实验步骤】1.安装好仪器,挂好弹簧,调节仪器⾄符合实验要求。
调整⼩游标的⾼度使⼩游标左侧的基准线⼤致对准指针,锁紧固定⼩游标的锁紧螺钉,三线对齐后,读出游标0线对应刻度的数值L0。
2.测量弹簧的倔强系数K 。
依次增加1.0g 砝码,即将质量为1.0g ,2.0g ,3.0g ,…9.0g 的砝码加在下盘内。
三线对齐后分别读出每次⽰数L1、L2、…L9;再逐次减少1.0g 砝码,同样的,分别记下游标0线所指⽰的读数、、 … ,取⼆者平均值,⽤逐差法求出弹簧的倔强系数。
即50()5i i i i L L L +=?=-∑ (6)(7) 3.测(F -mg )值。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测定实验报告-液体表面系数实验报告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测定实验报告-液体表面系数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6fee6a50242a8956aece435.png)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量【实验目的】1、 掌握用砝码对硅压阻式力敏传感器定标的方法,并计算该传感器的灵敏度2、 了解拉脱法测液体表面张力系数测定仪的结构、测量原理和使用方法,并用它测量纯水表面张力系数。
3、 观察拉脱法测量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物理过程和物理现象,并用物理学概念和定律进行分析研究,加深对物理规律的认识 4、 掌握读数显微镜的结构、原理及使用方法,学会用毛细管测定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
5、 利用现有的仪器,综合应用物理知识,自行设计新的实验内容。
【实验原理】一、拉脱法测量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把金属片弯成如图 1(a )所示的圆环状,并将该圆环吊挂在灵敏的测力计上,如图 1(b )所示,然后把它浸到待测液体中。
当缓缓提起测力计(或降低盛液体的器皿)时,金属圆环就会拉出一层与液体相连的液膜,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测力计的读数逐渐达到一个最大值 F (当超过此值时,液膜即破裂),则 F 应是金属圆环重力 mg 与液膜拉引金属圆环的表面张力之和。
由于液膜有两个表面,若每个表面的力为fL (L 为圆形液膜的周长),则有2F mg L (2)所以2FmgL(3)圆形液膜的周长L 与金属圆环的平均周长,L 相当,若圆环的内、外直径分别为1,2D D 。
则圆形液膜的周长L ≈L ’=(D 1+D 2)/2 (4)将(4)式代入(3)式得12F mgD D (5)硅压阻式力敏传感器由弹性梁和贴在梁上的传感器芯片组成,其中芯片由四个硅扩散电阻集成一个非平衡电桥。
当外界压力作用于金属梁时,在压力作用下,电桥失去平衡,此时将有电压信号输出,输出电压大小与所加外力成正比。
即U K F (6)式中,ΔF 为外力的大小;K 为硅压阻式力敏传感器的灵敏度,单位为 V/N ;ΔU 为传感器输出电压的大小。
二、毛细管升高法测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1一只两端开口的均匀细管(称为毛细管)插入液体,当液体与该管润湿且接触角小于90°时,液体会在管内上升一定高度。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实验报告数据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实验报告数据](https://img.taocdn.com/s3/m/dc0a7b28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b1a8d62.png)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实验报告数据一、实验目的测定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了解表面张力的性质和影响因素,掌握用拉脱法测量表面张力系数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液体表面层内分子受到指向液体内部的拉力,使得液体表面具有收缩的趋势。
这种沿着液体表面,垂直作用于单位长度上的力称为表面张力。
当一金属框(如矩形框)在液面上缓慢拉起时,液膜将在金属框上形成。
若要使液膜破裂,拉力需克服表面张力的作用。
根据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拉力成正比。
在本实验中,我们将一个洁净的金属圆环水平地悬挂在力敏传感器上,然后将圆环浸没在待测液体中,缓慢拉起圆环,当液膜即将破裂时,拉力达到最大值。
此时,拉力 F 等于表面张力系数σ 与圆环内外周长之和 l 的乘积,即 F =σl 。
通过力敏传感器测量拉力 F ,并测量圆环的内外直径,计算出周长l ,就可以求得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σ 。
三、实验仪器力敏传感器、数字电压表、铁架台、升降台、镊子、游标卡尺、纯净水、待测液体(如酒精)、玻璃皿、金属圆环。
四、实验步骤1、仪器调整将力敏传感器固定在铁架台上,调整其高度,使其与升降台的上表面平行。
将数字电压表与力敏传感器连接好,打开电源,预热 15 分钟。
对数字电压表进行调零。
2、测量金属圆环的内外直径用游标卡尺分别测量金属圆环的内外直径,各测量 5 次,取平均值。
3、测量纯净水的表面张力系数将玻璃皿中装入适量的纯净水,放在升降台上。
用镊子将金属圆环挂在力敏传感器的挂钩上,并使其完全浸没在纯净水中。
缓慢升起升降台,使金属圆环逐渐脱离水面,观察数字电压表的示数变化,当液膜即将破裂时,记录下拉力的最大值 F1 。
重复测量 5 次,取平均值。
4、测量待测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倒掉玻璃皿中的纯净水,用待测液体(如酒精)清洗玻璃皿和金属圆环。
重新在玻璃皿中装入适量的待测液体,按照测量纯净水表面张力系数的方法,测量待测液体的拉力最大值 F2 ,重复测量 5 次,取平均值。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测定实验报告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测定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a0bd44d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dd.png)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测定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掌握用拉脱法测量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原理和方法。
2、学习使用焦利秤测量微小力的原理和方法。
3、观察液体表面张力现象,加深对液体表面性质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液体表面层内分子受到指向液体内部的合力,使得液体表面有收缩的趋势,从而产生了表面张力。
表面张力的大小可以用表面张力系数来描述,它等于作用在单位长度液体表面上的力。
在本实验中,我们采用拉脱法来测量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
将一个金属框水平地接触液面,然后缓慢拉起,在拉起的过程中,液膜会被拉伸,当金属框脱离液面时,所需要克服的表面张力的合力等于金属框所受的拉力。
若金属框的长度为 L,拉起液膜即将破裂时的拉力为 F,则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为:\\sigma =\frac{F}{2L}\使用焦利秤来测量拉力 F。
焦利秤是一种可以测量微小力的仪器,其主要由秤框、秤杆、游标、弹簧等组成。
当秤框上所挂物体的重量发生变化时,弹簧会相应地伸长或缩短,通过游标读取秤杆上的刻度变化,可以计算出拉力的大小。
三、实验仪器1、焦利秤。
2、金属框。
3、砝码。
4、游标卡尺。
5、待测液体(如水)。
6、温度计。
四、实验步骤1、安装好焦利秤,调节底座上的螺丝,使立柱垂直。
在秤框内挂上砝码盘,旋转调节旋钮,使秤杆上的指针指在零刻度处。
2、用游标卡尺测量金属框的长度 L,重复测量多次,取平均值。
3、将洁净的金属框挂在秤框上,调整金属框水平,使其下边缘刚好与液面接触。
4、缓慢旋转调节旋钮,使金属框逐渐上升,同时观察液膜的变化。
当液膜即将破裂时,停止旋转,记录此时焦利秤的读数 F1。
5、重复步骤 4 多次,每次测量前需将金属框和液面用脱脂棉擦拭干净,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6、测量实验过程中液体的温度,以便对表面张力系数进行修正。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1、金属框长度 L 的测量|测量次数| 1 | 2 | 3 | 4 | 5 |||||||||长度(mm)|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平均值:\(L =\frac{\sum_{i=1}^{5} L_i}{5}\)2、拉力 F 的测量|测量次数| 1 | 2 | 3 | 4 | 5 |||||||||读数(mm)|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拉力\(F = k\Delta x\),其中\(k\)为焦利秤的弹簧劲度系数,\(\Delta x\)为读数的变化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昌大学物理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大学物理实验
实验名称: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
学院:管理学院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学号:
实验地点:基础实验大楼608 座位号:
实验时间:第三周星期天下午四点开始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1.了解水的表面性质,用拉脱法测定室温下水的表面张力系数。
2.学会使用焦利氏秤测量微小力的原理和方法。
【实验仪器】
焦利秤,砝码,烧杯,温度计,镊子,水,游标卡尺等。
【实验原理】
液体表面层内分子相互作用的结果使得液体表面自然收缩.犹如紧张的弹性薄膜。
由于液面收缩而产生的沿着切线方向的力称为表面张力。
设想在液面上作长为L的线段,线段两侧液面便有张力f相互作用,其方向与L垂直,大小与线段长度L成正比。
即有:
=α
F⋅
L
f
α称为液体表面张力系数,单位:N/m。
将一表面洁净的长为L、宽为d的矩形金属片(或金属丝)竖直浸入水中,然后慢慢提起一张水膜,当金属片将要脱离液面,即拉起的水膜刚好要破裂时,则有F=mg+f。
其中,F为拉出时所用的力,mg为金属片和带起的水膜的总质量,f为表面张力。
实验中利用金属圆环,则:
f=F-mg
【实验步骤】
1.安装好仪器,挂好弹簧.调节底板的三个水平调节螺丝,使焦利秤立柱竖直。
在主尺顶部挂入吊钩再安装弹簧和配重圆柱体.使小指针被夹在两个配重圆柱中间,配重圆柱体下端通过吊钩钩住砝码托盘。
调整小游标的高度使小游标左侧的
基准线大致对准指针,锁紧固定小游标的锁紧螺钉.然后调节微调螺丝使指针与镜子框边的刻线重合.当镜子边框上刻线、指针和指针的像重合时(即称为“三线对齐”),读出游标0线对应刻度的数值L 0.
2.测母弹簧的倔强系数K :依次增加1.0g 砝码.即将质量为1.0g ,2.0g .3.0g ,…,9.0g 的砝码加在下盘内。
调整小游标的高度.每次都重新使三线对齐,分别记下游标0线所指示的读数L1.L2,…,L9;再逐次减少1.0g 砝码.调整小游标的高度.每次都重新使三线对齐,分别记下游标。
线所指示的读数L9’,L8’,….L0’,取二者平均值,用逐差法求出弹簧的倔强系数。
即 2
L -i
i i '=
L L )-(5154
i i i L L L +=∑=∆
3.测(F 一mg)值。
将洁净的金属圆环挂在弹簧下端的小钩子上,调整小游标的高度使三线对齐.记下此时游标0线指示读数S 0。
把装有蒸馏水的烧杯置于焦利平台上,调节平台位置,使金属片浸入水中,转动平台旋钮使平台缓缓下降,下降的过程中金属圆环底部会拉成水膜,在水膜还没有破裂时需调节三线对齐,然后再使平台下降一点,重复刚才的调节,直到平台稍微下降,金属圆环刚好脱出液面为止,记下此时游标0线所指示的读数S ,算出△S=S —S 0的值,即为在表面张力作用下弹簧的伸长量,重复测量5次,求出平均值,此时有F-mg=f=K △S
代入可得:
)
(21d d s
k +∆=
πγ
4.用卡尺测出d1,d2值,将数据代入式中即可算出水的α值。
再记录室温,可查出此温度下蒸馏水的标准值α,并做比较.
【数据处理】
1.用逐差法计算弹簧的倔强系数K (实验温度:180C )
==∆+=∑)-(5150
i i i L L L 18.234 mm
()=-∆-∆=
∑∆)15/(L L 2L i
σ0.139 mm
==
∆∆L 95
.0σn
t A 0.167 mm 05
.1仪
∆=
∆B =0.019 mm 22B A L ∆+∆=∆∆=0.168 mm
2.计算液体表面张力f
==
∆∆S 95
.0σn
t A 0.140 mm =∆=∆05
.1仪
B 0.019 mm
22S B A ∆+∆=∆∆=0.141 mm
3. 金属环外、内直径的测量(本实验直接给学生结果)
=+∆=
)
(21d d S
K πα0.0256 N/m
3.计算表面张力系数α及不确定度
=⎪⎪⎭⎫ ⎝⎛∆++⎪⎪⎭⎫ ⎝⎛∆+∆=∆∆2
S 212K 21)
(K )(d d d d S ππα0.0909 N/m
()2
L 2K L g 5-⎪⎪⎭
⎫ ⎝⎛∆∆=
∆∆
4. 表面张力系数的理论值:=⨯-≈-m N t /10)1
5.05.75(3α0.0728 N/m
【误差分析】
1. 由于水是自来水,其中还有漂白粉,金属离子等杂质,故导致实验误差较大!
2. 操作中,无法保证金属环面水平,使得液膜提前破裂,导致出现误差.
3. 读数时很难保证绝对静止时读数,导致读数的人为误差.
4. 由数据的标准差可知,数据偏离程度较大, 拟合程度不好
5. 实验的焦利秤立柱未达到竖直. 【思考题】
1. 用焦利称测量微小力的依据是什么?
答:焦利称就是一个弹簧测力计,它的刻度分度值为0.02mm ,三线合一时可以精确测量。
2.金属圆环浸入水中,然后轻轻提起到底面与水面相平时,试分析金属圆环在竖直方向的受力。
答: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收到向下的液体表面张力,粘附在金属环上的液珠的重力,以及金属丝对圆环向上拉力。
3. 分析(2)式成立的条件,实验中应如何保证这些条件实现?
答:实验器材保持洁净,不用手触摸,用镊子夹取。
保持金属环底部水平,实验环境的稳定。
4. 本实验中为何安排测(F —mg ),而不是分别测F 和mg ? 答:F 和mg 无法直接测量
5. 本实验影响测量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使α偏大还是偏小?
答:温度因素,温度升高结果偏小。
待测液纯度,杂质越多结果越小。
操作因素,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附上原始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