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
校本课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开发和实践
校本课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开发和实践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一种形式,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在现代教育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也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校本课程的概念校本课程是针对学校实际情况和教师的特点,由学校自主开发、组织实施的课程,其特点在于强调因地制宜、多样化、灵活性强,能够充分适应学校和学生的实际需要。
相比于传统的、针对所有学校和学生群体的课程体系,校本课程更加贴近学校现实情况和学生需求,是满足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
1. 针对学生需求: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兴趣爱好、特点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开发校本课程要充分考虑学生群体的特点,尽可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2. 灵活多样: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包罗万象,开发校本课程要充分利用学校的优势资源,打造大量丰富多彩的活动和课程,使得学生有更多选择和自由度。
3. 教师主导: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主要推手,教师应该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充分体现教师的专业性和主导性。
1. 组织阅读活动:阅读是小学语文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组织阅读活动是校本课程的重要实践方式之一,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定量和定性的阅读活动,包括图书阅读、报纸阅读、杂志阅读等多种形式。
2. 创设文字环境:文字环境是小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环节,可以借助校本课程的机会,建立文学馆、藏书室、语文墙、特色图书等等,为学生营造更好的学习环境和阅读氛围。
3. 开发课外阅读材料: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也是十分重要的,学校可以开发一些精品课外阅读材料,既可以让学生拓宽阅读领域,也能够带动学生课内阅读的积极性。
四、小学语文校本课程的意义1.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是小学语文教育的核心内容,校本课程的实践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丰富学生的阅读经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小学语文教育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校本课程的实践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使其具备更为完善的人文素质。
校本课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开发和实践
校本课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开发和实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和实践,需要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以此为基础进行教学设计和课程开发。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收集学生的信息,如观察学生的思维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听取学生的意见等。
通过了解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发出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校本课程。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校本课程可以在多个方面进行开发和实践。
在教学内容方面,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选择与学生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话题或文本,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所学内容。
在教学第一课《小河流水》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一同前往学校附近的小河参观,通过实地考察和观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中所描述的河水的特点和变化。
在教学方法和手段方面,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和方法,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
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他们进行更深入的探究和思考,设计一些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和活动;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更具亲和力的教学方法,通过游戏和互动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也可以在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上进行创新。
传统的评价方式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主,评价标准单一,难以全面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
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引入多种评价方式,如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等,以多角度、全面地评价学生的语文能力,并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发挥创造力和主动性。
校本课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开发和实践,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要想实现有效的校本课程开发和实践,教师需要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同时也需要教育主管部门提供充分的支持和指导。
只有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才能够推动校本课程的广泛应用,为小学语文教育带来新的发展。
校本课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开发和实践
校本课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开发和实践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校本课程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形式。
校本课程是指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自主开发的课程,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和特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下面,本文将着重阐述小学语文教学中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
一、校本课程的开发小学语文教学中,校本课程应该立足于学校的教育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实现课程、教学方式和方法的创新和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具体来讲,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以下方面的考虑:1、学校教育特点的确定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确定学校教育的特点,把握学校的办学思想和理念,即明确学校的教育目标和课程思想,为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提供基础。
2、学生实际情况的分析校本课程的开发要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紧密相连。
要对学生的学习需求、心理特点和性格等进行分析,进一步明确课程中学习目的,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和方法,尽可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
3、教学资源的整合课程开发不仅仅是考虑学校的教育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资源整合时,需要整合学校内外的优质教学资源,包括本校优秀教师、教学用书、多媒体教材等。
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校本课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践:1、多元化课堂的创建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多元化课堂的创建,例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开设绘画、小说、戏剧等特色课程,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把课堂营造成学生学习的积极场所,有效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和参与度。
2、围绕学生需求的教学设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学设计是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关键。
校本课程教学设计要围绕学生需求,比如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设置课程内容、方法等,课程内容要实用性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3、注重评价和反思校本课程的实施需要进行评价和反思,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和优化。
同时,要重视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成绩,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价,为教学改进和提高提供依据。
浅谈小学语文小作文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应用
浅谈小学语文小作文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应用
小学语文作为学生的主要课程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注重小学语文的校本课程开发和应用,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本文将从开发内容、开发方法和开发效果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校本课程的开发内容应该与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相一致,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授,又要注重能力的培养。
一方面,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兴趣爱好,开发一些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主题作文,如家庭、友情、环境保护等。
这种情境化的写作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他们的主动参与度。
可以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开发一些有针对性的写作训练课程,如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等。
校本课程的开发方法既要注重教师的引导,又要重视学生的参与。
教师是校本课程的开发者和实施者,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需求,设计好课程内容和活动形式。
在实施过程中,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示范法等,使学生能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
要注意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将语文学习与其他学科内容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语文写作中运用所学的知识。
校本课程的开发效果应该体现在学生的实际表现上。
一方面,学生的写作水平应得到明显提高。
他们在知识点的掌握、写作技巧的运用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方面应有所突破。
学生的语文兴趣和学习动力应得到增强。
他们在语文学习中应保持积极主动的态度,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校本课程的开发还应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通过写作的实践,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人文关怀。
2024年小学校本课程开发计划范本
2024年小学校本课程开发计划范本一、引言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我们小学决定在2024年进行校本课程开发计划。
这个计划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抗挫折能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2024年小学校本课程开发计划的内容。
二、学科课程开发计划1. 语言类课程语文课程将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在阅读方面,学生将接触不同类别的文学作品,包括散文、诗歌和小说,并通过讨论和写作作业来提高对作品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在写作方面,将引入写作指导和写作工具,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英语课程将着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通过多媒体教学和语言游戏等方式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2. 数理类课程数学课程将着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数学游戏和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创造力。
科学课程将注重实践性教学,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科学的乐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三、综合课程开发计划1. 社会学科在社会学科中,我们将加强社会实践教学,通过参观社会机构和社区服务活动,让学生了解社会,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2. 艺术类课程艺术课程将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通过音乐、美术、舞蹈等方式,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理解,让他们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3. 体育类课程体育课程将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通过多项体育活动,让学生享受运动的乐趣,培养他们的身体素质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1. 教学方法本校本课程将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包括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教学等,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2. 评估方式本校本课程将采用综合评价的方式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
同时,我们也将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的评估。
小学语文校本课程教案
小学语文校本课程教案【篇一:语文校本课程开发教案】语文校本课程开发教案我身边的生活教学目标;1、留意身边的生活,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学会感悟生活,爱护我们的家园。
教学过程:导入:语文学习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
留意我们身边的生活,你会发现许多……(一)认识我们的校园1、讲一些注意事项,然后带学生到校园看一看。
2、引导学生有序地观察校园,从整体上认识校园。
3、校园环境优美。
4\实践:观察你家附近的环境。
(二)了解校园中的植物及生长情况1、讲清观察重点(1)观察校园中有哪些植物?(2)它们的生长情况怎样?2、给学生分组,然后分组到校园观察,相互说说自己观察的情况3、实践:观察你家,附近还有什么植物,它们长的怎样(三)说说校园的美1、先分小组2、小组内先互相说一说:你认为校园里什么最美?用较通顺、连贯的一段话说一说3、每小组派一名代表到讲台上给大家说一说4、小结:我们的校园这么美,我们应该保护它(四)画一画校园的美1、先拿出准备好的纸、笔、水彩2、把你认为校园中最美的地方画下来,用你喜欢的颜色涂色3、学生画画,教师巡视指导4、选出画的好的予以表扬,让大家看一看(五)保护我们的校园环境1、谈话,我们的校园这么美,我们该怎样保护它2、学生先说一说3、小结(1)爱护花草树木,不折枝摘花。
(2)保护卫生,不随地吐痰,不乱扔纸屑、塑料袋、果核等,不乱涂乱画。
(3)看到破坏环境的行为要制止。
(六)生活中常见的污染1、说说你所见到的污染(1)水污染(水体浑浊、变色、臭味)(2)空气污染(烟、汽车尾气)(3)农药污染2、补充(1)噪声污染(2)光污染3、我们生活的环境受到了严重的污染,我该怎么办?(七)不乱扔塑料袋(白色污染)1、谈话:现在生活相当方便,空手出去,可以买回一袋一袋的菜、生活用品,方便之余,也带来了污染,塑料袋到处都是2、分组说说塑料袋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方便和不便3、讲解白色污染4、实践:建议家长多用布袋,少用一次性塑料袋(八)洗涤剂污染1、谈话:家中清洗衣物、餐具、厕所等常用哪一些洗涤剂?2、导入:洗涤剂是洗东西的,怎么是污染呢?3、讲解(1)洗涤剂泡沫缝隙中栖存细菌,造成生活用水污染。
小学语文校本课程开发案例
小学语文校本课程开发案例
小学语文校本课程开发案例随着社会发展,小学语文课程的开发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
近年来,学校正在重视小学语文课程的开发,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为了充分发挥小学语文课程的作用,我们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了小学语文校本课程开发案例。
首先,我们要确立小学语文课程的目标。
在确定小学语文课程的目标时,要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其次,要确定小学语文校本课程的内容。
小学语文校本课程的内容应该以“以人为本,以实践为核心”为原则,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为目标,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以实践为核心,以经典文本为依据,以当代文本为突破口,运用科学的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此外,要确定小学语文校本课程的教学模式。
在确定小学语文校本课程的教学模式时,要以“综合教学模式”为理念,以“多元化、实践性、全面性、深化性”的特点为依据,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看、听、记、会、做、说”为目标,利用小组讨论、多媒体教学等方式,加深学生的研究效果。
最后,要确定小学语文校本课程的评价标准。
在确定小学语文校本课程的评价标准时,要以“以兴趣为导向”为原则,注重学生的研究兴趣,以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为目标,以学生的实际能力为基础,评价学生的研究成果,给予学生客观、合理的评价。
总之,小学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应该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确定小学语文校本课程的目标、内容、教学模式和评价标准,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校本课程开发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校本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开发在当前的教育改革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针对学校的特定需求和特色,开发出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校本课程开发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校本课程开发需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工作。
首先,学校需要对自身的办学特点和教学目标进行全面分析和梳理。
校本课程应该与学校的特色和办学理念相契合,符合国家的教学要求与方针。
例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实际需求,开发出注重阅读理解能力培养的校本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其次,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依托专业教师团队的协作和研究。
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核心力量,需要与学科教研组共同研究、制定教学计划和课程目标。
教师们应该参与教材的选择、课程内容的设计和评估,确保课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例如,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共同研究并开发出适合学生理解能力和兴趣的文学经典阅读课程,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并提升阅读能力。
此外,校本课程的开发还需要注重实践和反思。
学校应该积极推行教学实践和探索,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
通过学生评价、教师评估等多种方式获取反馈信息,及时调整和改进课程。
校本课程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通过深入研究学校的特点和学生需求,以及教师的经验和创新,可以开发出更加贴近实际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全校师生的共同参与,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反思,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更好的支持。
小学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理性思考
文 的兴趣 。
( 尊 重 自主 。 三) “ 课 程开 发 中确立 与保 障 学校 教 师 的 自由与 自律 , 在 是 世 界教 育改革 的潮 流 。教师 应 当是 课程 开发 的主力 军 。’ ’ 在 语 文校 本 课 程 开发 中 , 允许 教 师根 据 自 己的兴 趣 、 好 、 应 爱 特 长 , 循 课程 开 发 的 规律 , 遵 自主地 进 行 课程 开 发 , 许 不 允 同 的教 师有 不 同的课 程开 发方 略 、确 立不 同的课程 内容 和
附加 任 务 。
( ) 二 内容开 放 。
( 学 校 进行 语 文 课程 开 发 , 《 文课 程 标 准》 明 ) 是 语 的
确要 求 。 ‘
“ 材要 有开放 性 和弹 性 。 教 在合 理安 排基本 课程 内容的 基础 上 , 地方 、 给 学校 和教 师 留有开 发 、 择 的空 间, 选 也为 学
K CH NGGAlE E E K
@ 吉林教 育
小 皤 炙权 本课程 开 笑 理 忸 学旁
浙江 省 台州市椒 江 区三 甲中心校
语 文校 本课 程是 以语文 知识 为 载体 ,以激 发学 生 学 习 兴趣, 培养 学 生特 长为 目的 , 以学 生 为 活动 主 体 , 学生 热 使 爱语文 学科 , 并形成 良好 的语 文素 质 的一 门课 程 。 学语文 小 校 本课 程开 发 是在 学校 现场 发 生并 展开 的, 《 以 语文 课 程标
一
徐 礼邦
给 广大 学生 提供 了广 阔 的“ 现 ” 台。其次 , 表 舞 校本 课程 立竿
见 影 的直 接评 价很 容 易使 学生 感到 功成 感 ,从 而 引发他 们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校本课程开发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校本课程开发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核心素养已经成为了人们关注和追求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小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尤为重要,而语文是小学阶段最为重要的学科之一。
因此,开发一套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校本课程至关重要。
首先,核心素养是什么?核心素养是指在当前社会中生存和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国家将核心素养分为五个方面,分别是:思维品质、学科能力、情感态度、社会责任和创新精神。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根据这五个方面有针对性地进行素养培养。
针对思维品质方面,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逻辑思维等能力。
例如,在现代小学语文课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整体性把握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通过对关键词、难点进行归纳、分类、逐层递进式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针对学科能力方面,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例如,在阅读教学上,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包括阅读故事、阅读课外书籍、阅读儿童文学等,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在写作和口语教学上,可以让学生多写作和尝试口语表达,通过多次的语文写作和演讲活动,提高学生的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
针对情感态度方面,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人文素养和道德价值观。
例如,在课文中注重人物性格分析、情感态度分析等教学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
同时,在针对课文教学上,要充分挖掘含义等深层内蕴,增强学生的审美情操和人文素养。
针对社会责任方面,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例如,在课程中有意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价值观,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针对创新精神方面,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例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与现实生活结合实践,让学生深刻理解语文知识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最后,在小学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中,需要注重课程的多样性、实用性和可持续性。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校本课程开发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校本课程开发1. 引言1.1 背景介绍【背景介绍】:随着教育领域对素养教育的重视不断增加,核心素养理念已经成为当今教育改革的热点话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于小学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小学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如何更好地根据核心素养理念进行小学语文校本课程开发,是当前教育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为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它不仅强调学生的学科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养。
在小学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中,也需要将核心素养理念贯穿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核心素养概念的解析入手,探讨如何基于核心素养进行小学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以期为教育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小学语文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学科,而核心素养在当代教育中被广泛提及。
本文旨在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校本课程开发,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校本课程开发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同时还可以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以及跨学科的综合能力。
这有助于学生在未来面临复杂多变的社会时,能够更好地适应和发展。
该课程开发可以提升小学语文教育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通过从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设计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校本课程开发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语文教育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同时也有助于小学语文教育更好地适应当代社会的需求。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小学语文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参考。
2. 正文2.1 核心素养概念解析核心素养是指个体在实践中形成的一组关于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基本素养,是在解决问题、处理信息、应对挑战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基本能力和素质。
小学语文校本课程开发初探
综合5小学教学参考校本课程开发是当前我国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它不仅是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学校、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小学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途径以及具体要求。
一、小学语文校本开发的重要性语文是一门具有丰富内涵的学科。
就语文教材本身而言,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同志所说的:“(语文)教科书编得再好,仍存在一些先天不足。
如教材内容的滞后性,课程资源的有限性。
”这就决定了由国家统一编制的单一的课程结构已不能适应语文教育的需要。
学语文应放大到社会的大环境中去实践和应用,离开了具体的生活环境、文化环境,我们的语文学习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新课标中多处提到开发与利用语文课程资源的要求,如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到要“努力建设开放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教材编写及教学建议也就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问题,对语文老师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人教社新教材也有不少新的栏目,如单元导言、课后选做题、综合性学习、展示台,都提到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的要求。
如果我们没有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的意识和能力,就不能完成新教材的教学任务。
二、建立小学语文课程资源意识《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因此,作为语文教师首先应树立课程资源意识,自然风光、名胜古迹、民俗风情、国内外重要事件、学生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都可成为语文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能使课堂教学变得丰富而立体起来,成为一种互教互学的过程,使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更多样,教学与生活、社会实际联系得更紧密。
“生活处处皆语文”,只要我们能够洞察、识别、发现蕴藏在身边的课程资源,将其引入课堂,使语文课成为有源之活水,有根之大树。
三、创新开发语文校本资源1.以校为本,开发语文教师资源。
教师是最重要的教育资源,只有当教师满怀真心、爱心、细心、耐心地投入工作,充分彰显主动工作的活力,教师的卓越智慧才能如同光芒照耀孩子心灵,只有积极的学习和生活态度,才会给予学生一生的影响,教师的自我人生价值也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小学语文校本课程课程开发案例
小学语文校本课程课程开发案例篇一:语文校本课程案例校本课程教案课题名称:名著阅读—走进《西游记》名著阅读《西游记》教案积累词汇,扫除阅读障碍词语1趋步2少顷3但见4欣然5少时6俄而7闻言8既各道词章9拜讫10言未毕11适至此间 12是以等不得 13故先在此 14何往15无暇16备陈前因 17话犹未了 18何也19径至山前 20切须在意 21倏个风息 22少憩23愕然24一言未已 25簪冠着服 26懿旨27结束整齐 28而已29瞑目30觌面31那壁厢32得罪麾下33遂相揖而别 34举目而看35令堂36令尊38令荆39秉善皈依40懵懂41通知之42毛骨悚然43坐莲台44嗔怪45佯问46些须47俄流48踌躇49满斟一碗50那厮51诚是进退两难 52吃斋小可53何以收之56委实不能57复至台阶58东张西觑59长唳一声60何足道哉61上来纳命62幕天席地63博弈64阳春白雪65茅塞顿开64勿哂65犒赏66自旦至暮67海口68 没齿不忘69河清海晏70只当秋风过耳 71何足罕哉72劳形73佯输而走74通衢75遂结束齐备 76收讫77那昏君如其言 78至茔前79傍屋檐80庖丁82安得不惊83如探囊取物 84忒狠85一片善声盈耳 86何以知之87上台盘88丢了解数89欣然允之90事以至此91故知之耳92嵯峨93向者94绰枪来战95苍生96沉疴97神祗98天籁99长亭100我看他是个雏儿101不知就里(底细)115俱、皆103丢了解数104欣然允之105事已至此106故知之耳107勿哂108犒赏109茅塞顿开110自旦至暮方散111没齿不忘112举箸113子规啼对联入课堂古韵生情趣“佳句千年浸墨香,妙联万古传风雅”。
对联凝练、雅致,最能体现语言的魅力,寓对联赏析于名著教学中,能化繁为简,激趣启智,唤醒美感,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不失为一种创新和有效手段。
对联1日日花开时时果熟2不入飞鸟之丛不从走兽之类3时闻仙鹤唳每见凤凰翔4从来未识深和浅今日方知轻和重5珍馐百味般般美异果佳肴色色新6色欺榴蕊艳味胜桂花香7悟空变化人间少妖怪神通世上稀8道旁杨柳绿依依园内花开香馥馥9宁恋本乡一捻土莫爱他乡万两金(唐太宗叮嘱玄奘)10暗放玉龙飞彩凤私开金锁走蛟龙11(一路)饥餐渴饮夜住晓行12(妖怪)电目飞光艳雷声振四方13那长老,战兢兢心不宁这马儿力怯怯蹄不举(见到老虎)14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15雨后披蓑擒活鲤风前弄斧伐枯木16有降龙伏虎的手段翻江搅海的神通17涧下有滔滔绿水崖前有朵朵祥云18闪过的再生人道撞着的定见阎君(刘伯钦武艺高)19那窝中走兽贪性命西撞东奔这林内飞禽惜羽毛高举远飞20泪滴腮边谈旧事愁攒眉上诉前因(乌鸡国王)21鹅毛飘不起芦花定沉底(鹰愁涧的水)22这个是总督大天蓬那个是谪下水帘将23这个揪住要往岸上拖那个抓来就将水里沃(猪八戒与沙僧较量)24青青香草秀艳艳野花开25鸟尽弓藏兔死狗烹26逢山筑破虎狼窝遇水掀翻龙蜃穴27神清目朗如仙客体健身轻似寿翁28清酒红人面黄金动道心29龙归碧海凤返丹霄30柳絮漫桥梨花盖舍(形容雪景)31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32打扫恐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唐长老小心翼翼)33人逢喜事精神爽闷上心头瞌睡多34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行善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行恶之人)35魂飞魄散骨软筋麻36时时常要方便念念不忘善心(出家人)37树大招风风憾树人为名高名伤人38风吹败叶雨打残花篇二:校本课程开发案例校本课程开发案例校本课程开发案例-----葫芦的种植管理与艺术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秦皇岛开发区七小一、校本课程开发背景我校座落于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最西端,是一所典型的规模较小的农村小学。
小学语文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
小学语文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当前,广大学校及教师已经认识到校本课程对学校发展、学生个性发展及教师专业成长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但是在实际运用中,校本课程在学校还处在一个“时冷时热”的“尴尬”期。
通过对小学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与管理的实践研究,结合具体实际情况,对小学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利用提出建议。
1 小学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需求及意义小学语文课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天文、地理、科技、历史等都有涉猎。
但是囿于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限制,这种整齐划一、千篇一律的课程体系无法照顾到各类学校的具体情况,更无法照顾到不同学生的差异,很难满足现代教育、社会和个人发展的需求。
依据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需要,结合本校学生的特点,在国家规定的课时范围内,设计和开发课程可以很好地弥补国家课程的缺憾。
例如,一些流动学生和留守学生集中的地方,少数民族学生占到1 /4,多为回族和东乡族学生,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饮食卫生等差异较大。
语言障碍和入学年龄的差异,使得回族孩子和汉族孩子在学习能力、知识水平方面存在差异,学校统一使用的国家课程无法满足孩子们不同的需求,因此校本课程亟待开发。
我国教育事业不断改革,学校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应充分重视学生的个体发展,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
特别是小学教育,是打基础的教育,孩子们处在人生的起步阶段,可塑性较强,但是传统的语文课只强调识字、读书、写作,给每个孩子提的是相同的要求,忽略了学生个体的真实体验,忽略了学生的兴趣与经验,忽略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忽略了学生的实际需要。
因此,开发校本课程势在必行,它可以充分考虑时代的特点,针对学生的发展开发不同的课程,使课程与教学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回归,注重培养学生特长。
2 小学语文校本课程开发原则及特色主题的构建2.1校本课程现状开发原则第一,文本编制特色化。
学校应结合实际,打造特色文化文本课程。
编制文本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应广泛参与,通过相互合作收集资料,整理相关人物故事,把生活中的内容也融合到文本编制中,打造特色文本。
语文校本课程开发案例
语文校本课程开发案例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成为了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语文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础学科,其课程开发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以某市某小学为例,介绍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案例,探讨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语文课程开发,以期为其他学校的语文课程改革提供借鉴。
首先,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学习特点。
在某小学,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水平为出发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课程设置。
比如,在课程内容上,注重选取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情感体验、语言表达等方式进行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其次,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需注重课程的整合性和实践性。
在某小学,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不仅注重语文知识的传授,更注重语文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结合。
比如,在课程设置上,将语文课程与其他学科融合,通过跨学科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跨学科知识的魅力,增强学生的学科整合能力。
再次,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能力提升。
在某小学,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不仅注重课程内容的设计,更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能力的提升。
比如,学校通过举办教师培训、组织教研活动等方式,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课程开发能力,使教师能够更好地应对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和教学。
最后,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注重家校合作和社会资源的整合。
在某小学,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不仅注重学校内部资源的整合,更注重家庭和社会资源的整合。
比如,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积极与家长和社会资源合作,开展家校共育活动,让学生在家庭和社会中得到更广泛的语文学习支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需要学校、教师、家长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
通过某小学的语文校本课程开发案例,我们可以看到,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整合性和实践性的课程设计、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家校社会资源的整合是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方面,也是其他学校可以借鉴的经验和做法。
中小学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课程架构
中小学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课程架构中小学语文校本课程作为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延伸和补充,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灵活性,进而在课程体系、内容选定、实施程序等课程架构上就具备了鲜明的个性特点,需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深入探究其运作过程中的机理构造和特点规律,从而更好地进行语文教学实践。
(一)艺术再现文本情境板块理解与表达是学习语文的核心任务,在语文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要给予学生生动开展语文实践的机会,通过艺术化地文本情境再现,在富于个体情感与个性思维的实践活动中,实现有效的阅读理解语文与准确表达语文。
1.个性的文本对话。
语言是思维的外核,也是情感的外衣,平凡的语言文字浸润着丰厚的寓意寄托。
要学好语文,首先就应理解语文,对于文学作品内在意蕴的掌握,多半需要阅读者的主体能动性的介入,通过直观情境感悟的方式来实现。
就感知语言情感的方式来讲,主要由默读与朗诵两种相互对照、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方式组成。
我们着力推动的课外阅读活动,主要就是基于个人个性化默读的一种常态方式,其特点是自由度高、个性化强、认读量大,并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经典的纸质文本走进了大众家庭,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更是打破的书店的门槛,让广泛的浏览与专心的研阅易于操作,使得阅读逐步重新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因此,开设自主读书课、佳作欣赏课,撰写读书笔记、读后感,召开读书报告会,成为一种促进学生个体感悟语言情境的重要课程操作方式。
2.集体的情境交流。
语文教学既要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也要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阅读理解与语言表达有是一对孪生兄弟,他们之间本质是相同的,也能够在实践中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完成对于语文作品的情境感悟,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对于语文的理解与感悟水平。
一方面,最直接的方式是召开作品朗诵会。
具体是,通过表情与声音来传达文本作者的心声,其特点是易于操作、课程实施效率高,可以在一节课的时间对于多篇文本进行朗诵,相应地对于更多学生进行对比和指导,能够同平时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更加接近于课堂教学实践。
语文校本课程开发案例
语文校本课程开发案例以语文校本课程开发案例为题,下面列举了10个符合要求的内容:一、项目背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推进,语文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需求。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某市教育局决定开发一种全新的语文校本课程。
二、教学目标该校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活动,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的语文水平和综合素质。
三、课程内容该校本课程的内容包括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课外阅读推荐、写作指导、语法知识学习等。
通过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主题思想等,提升他们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四、教学方法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该校本课程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学习、问题解决学习、情景模拟学习等。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五、评价体系为了科学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该校本课程建立了完善的评价体系。
评价方式包括平时表现评价、作业评价、考试评价等多个方面,全面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六、师资培训为了保证教师能够有效地开展该校本课程的教学工作,教育局组织了专门的师资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教学理念、教学策略、教材使用等方面,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七、资源支持为了保障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教育局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支持。
包括教材、课件、教学素材等方面的支持,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参考。
八、家校合作为了加强家校合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该校本课程鼓励家长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
通过家长会、家庭作业等方式,与家长密切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需求。
九、教学成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该校本课程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果。
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均得到了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也大大增强。
十、推广与应用基于该校本课程的成功经验,教育局决定将其推广到全市的中小学。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校本课程开发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校本课程开发当开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校本课程时,以下是一些建议和步骤,可帮助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制定一个有效的计划:了解课程目标:首先,确定希望通过该校本课程实现的教育目标和学习目标。
这可以从国家课程标准中获取灵感,并根据学校的特定需求进行调整。
分析学生需求:了解学生的年龄、兴趣、背景和学习需求。
这可以通过进行问卷调查、观察和与学生交流来实现。
制定课程框架:根据学生需求和预期目标,制定一个课程框架。
考虑到语文学科的不同方面,如课文阅读、写作、听力和口语等,确定每个学年或学期的主题和重点。
设计教学活动:为每个主题和重点设计教学活动。
这些活动可以包括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故事阅读、写作任务、口语练习等。
确保活动既有趣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制定评估方式:确定如何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这可以包括考试、作业、项目报告、口语表达能力的评估等。
确保评估方式与课程目标相一致,并提供有针对性的反馈给学生。
教师培训和支持:提供教师培训和支持,确保他们了解校本课程的目标和实施方式。
教师需要知道如何设计教学活动、使用教材和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实施和监控:在课堂上实施校本课程,并进行监控和评估。
定期与教师开展反馈和讨论,以了解课程的有效性和改进的机会。
与家长合作:与家长合作,让他们了解校本课程的目标和内容。
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学生的学习,并提供支持。
课程更新和改进:定期评估和改进校本课程,以适应学生和教学需求的变化。
根据实践中的反馈和评估结果,对课程进行更新和调整。
共享与交流:与其他教师和学校共享校本课程的经验和教训。
参与专业发展活动,与其他学校进行合作,分享最佳实践,并共同提高。
以上步骤将帮助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制定一个校本课程开发的计划。
通过密切关注学生的需求,提供有趣和富有挑战性的教学活动,以及及时的评估和反馈,这个校本课程将能够提供更有效的语文教学和学习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
李微沧州市新华区东队学校
内容提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的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的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因此作为语文教师首先应树立课程资源优势,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和地方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
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有助于课堂教学丰富而立体起来,成为一种互教互学的过程,使学生获得知识途径更多样,教学与生活、社会实践紧密结合。
“生活处处皆语文,只要我们能够洞察、识别、发现蕴藏在身边的课程资源,将其引入课堂。
使语文课堂成为有源之水,有树之根。
”
关键词:小学语文校本课程开发
一、以阅读教学为基点,拓展延伸课本内容。
入选小学语文教科书的文章,有许多与我们学生的平时学习生活密切相关。
在进行这样的课文教学时,我们可以以课文内容的拓展延伸来选择确定某个语文校本课程的主题。
然后由此确定符合学生学校实际的课程内容,进行系列化的语文学习和实践,从而拓宽学生信息渠道,扩大学生知识面。
这种延伸包括向课外知识延伸和向生活实践延伸。
(一)向课外知识延伸。
由课文的内容向相关语文课外知识延伸,扩大学生知识面。
1、中点辐射型。
以课文内容为中点,向四面八方辐射。
如学习了《冰心》这一单元我们可以以“走进冰心”为主题,让学生做一期以冰心为主题的手抄报;讲一讲冰心的故事;读一读冰心的作品;写一写想对冰心说的话。
2、起点延续型。
以课文的内容为起点,确定主题纵向延伸。
如学习了《草船借箭》后,可以以“我对课文人物的了解”为主题,指导学生读《三国演义》相关的章节,组织学生对人物进行讨论,认识一个个丰满的人物。
(二)向生活实践延伸。
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课文内容,通过学习将课文的内容拓展延伸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去。
1、联系学生生活。
找准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的相似内容,激发学生回忆生
活、记录生活、描绘生活。
如:学习了《京剧》,可以以“家乡的戏曲”为主题,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戏曲种类;开展以介绍家乡戏曲为中心的主题队会。
2、开展实践活动。
根据课文的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如学习了《走进大自然》后,可以以“我眼中的春天”为主题,带学生去野外找春天;在大自然中认识各种野菜;用手中的画笔描绘春天;写写对春天的赞美等。
二、以地方特点为素材,全面开发乡土资源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开发校本课程的优势,让学生走进家乡,充分地了解家乡,感受家乡的一切。
选择的内容要富有乡土气息,根植于学生生活,存在于学生周围,是学生平时能够接触和感受到的。
通过梳理将这些内容确立为一个个主题,然后围绕主题进行课程编排和实施。
下面就是部分主题的课程内容确定。
主题一:家乡的古迹。
读一读描写家乡名胜古迹的美文;游一游家乡的名山秀水;当个小导游,介绍介绍家乡的景点;用笔描绘家乡的美景;憧憬家乡未来的蓝图等等。
主题二:家乡的名人。
读一读家乡名人小传;调查家乡名人的工作情况;给家乡的名人写一封信;采访家乡的名人或者名人的亲人;追寻名人童年的足迹;为家乡的名人写传记。
主题三:家乡的各种农具。
查一查从远古走来的农具;设计标签,给家乡的农具贴上标签;给家乡的农具配上使用说明书;展示家乡的农具;用一用家乡的有关农具;谈一谈农具的变化;说一说你想要发明的农具;家乡农具上的文字的考证。
主题四:家乡的传说故事。
读一读家乡传说、故事;听长辈讲家乡的传说、故事;记录家乡的传说、故事;把听来的故事讲给同学听;考证故事的原发生地。
还有“家乡的工厂”、“家乡的交通”、“家乡的特产”等等主题,这些主题乡土气息很浓,当通过学生自身积极主动有效作实践,浸润其中时,不但提高了实践运用语言的能力,而且成了他们情感陶冶、品行养成、知识获得、个性发展所不可缺少的中介。
三、以校园环境为依托,充分利用每个角落。
校园是学生最为熟悉的地方了,在校园里只要我们留意,时时处处都有学习语文的机会。
花坛里写着如诗的公益广告语;文化墙上刊有内容丰富的墙报;广播室传来朗朗的播音;公开栏里贴着种类繁多的应用文;学习园地里盛着同学们一份份语言文字的自主餐。
这些都可以成为语文校本课程的内容。
低年级可以带学生认字,学拼音;组织学生按时收听校园广播,学习普通话。
高年级可以带学生给校园里的花木贴上生物学标签;为学校的花坛、阅览室设计广告语;参与应用文的写作等。
四、以时事信息为焦点,动态补充语文课程。
校本课程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间的发展不断变化,不断充实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在我们的周围天天都发生着一些学生认为新奇的、重大的、有意义的事情,这些事情的发生给我们的校本语文课程提供了丰富的内容,使学生既学到了语文知识,同时智力得到训练,感情得到了陶冶,人格得到了塑造。
这样的事小到一场拔河比赛、一次运动会;大到“我的梦中国梦”、“神州十号成功上天”……都可以成为校本语文课程的内容。
抓住报纸、电视等有效的载体,进行读、查、做、想、练的活动,从而使校本语文课程丰满而富有活力。
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天地是广阔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
只要从学生、学校、教师的实际出发,有效地利用好各种课程资源,那么无论从哪个角度去选择语文校本课程的内容,都将会创出一方新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