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6运行控制程序

合集下载

ISO14001程序文件4.4.6.5废气污染防治控制程序

ISO14001程序文件4.4.6.5废气污染防治控制程序

1目的对公司研发、生产尾气及粉尘排放进行监控,预防或减少其对大气的污染。

2范围适用于本公司研发、采购、储运及生产过程废气的污染防治。

3职责3.1技术中心办公室负责对废气污染防治工作的归口管理,组织生产部、质检科和研发部门识别相关法律法规,组织研发部门对废气的污染预防提供技术支持,并对废气污染防治的相关责任部门进行监督检查。

3.2质检科负责对废气排放指标进行监测并委托国家环境监测部门进行监测。

3.3技术中心办公室负责组织技术部门对废气污染防治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3.4生产部负责废气污染防治工作的实施。

4工作程序4.1技术中心办公室组织技术部门识别研发、采购、储运及生产过程中需要控制的废气排放口,提出控制废气污染的技术要求和措施,各部门负责具体实施。

4.2控制方式:4.2.1各部门应在活动过程中尾气出口前增加缓冲装置和吸收装置,以达到除尘、除味、去毒、防火等目的。

4.2.2装卸粉料、储运应增加安全防护措施,防止装卸过程中产生粉尘危害,加强对粉料的出入库、投料等重点场所及相应设备的管理,采取洒水、吸收、密封、加罩等措施,减少空气中粉尘飞扬危害。

4.2.3应加强对溶剂的管理,严格按照要求使用和储存,采取密封、加罩等措施,防止泄漏或大量挥发造成环境污染,保障储存、使用安全。

并加强检查制度。

4.2.4生产部对分散釜、调配釜等设备加强管理,有高温反应工艺的应加回流冷却装置,采取密封等措施防止粉尘或溶剂挥发外泄污染,定期检查吸收装置。

4.2.5仓库应执行《原料库管理制度》。

4.2.6加强对固体废弃物的管理,严禁扬尘或溶剂挥发造成二次污染。

4.3质检科定期对生产现场废气采样点进行监测(可委托), 出具“监测报告”,根据监测情况制定纠正或预防措施,并监督检查责任部门的落实实施情况。

4.4为了不断提高环境绩效,技术中心办公室组织研发部门、生产部及质检科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向公司领导提出有关废气污染预防的新方案、新措施的建议。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__实施指南GBT28002_201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__实施指南GBT28002_201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实施指南(GB/T 28002-2011)目次前言 (I)引言 (I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 (4)4.1 总要求 (4)4.1.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4)4.1.2 初始评审 (4)4.1.3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范围 (5)4.2 职业健康安全方针 (5)4.3 策划 (6)4.3.1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确定 (6)4.3.1.1 概述 (7)4.3.1.2 开发用于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方法和程序 (7)4.3.1.3 危险源辨识 (8)4.3.1.4 风险评价 (9)4.3.1.4.1 概述 (9)4.3.1.4.2 风险评价的输入 (10)4.3.1.4.3 风险评价的方法 (10)4.3.1.4.4 风险评价需考虑的其他方面 (11)4.3.1.5 变更管理 (11)4.3.1.6 确定控制措施的需求 (11)4.3.1.7 记录结果并将结果形成文件 (12)4.3.1.8 持续评审 (13)4.3.2 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13)4.3.3 目标和方案 (14)4.3.3.1 建立目标 (14)4.3.3.2 方案 (15)4.4 实施和运行 (16)4.4.1 资源、作用、职责、责任和权限 (16)4.4.2 能力、培训和意识 (17)4.4.2.1 概述 (17)4.4.2.2 能力 (18)4.4.2.3 培训 (18)4.4.2.4 意识 (18)4.4.3 沟通、参与和协商 (19)4.4.3.1 概述 (19)4.4.3.2 沟通 (19)4.4.3.2.1 内部和外部沟通的程序 (19)4.4.3.2.2 内部沟通 (20)4.4.3.2.3 与承包方和其他访问者的沟通 (20)4.4.3.2.4 与外部相关方的沟通 (21)4.4.3.3 工作人员参与的程序 (21)4.4.3.4 与承包方和外部相关方的协商程序 (21)4.4.4 文件 (22)4.4.5 文件控制 (22)4.4.6 运行控制 (23)4.4.6.1 概述 (23)4.4.6.2 建立和实施运行控制措施 (24)4.4.6.3 规定运行准则 (25)4.4.6.4 保持运行控制措施 (26)4.4.7 应急准备和响应 (26)4.4.7.1 概述 (26)4.4.7.2 潜在紧急情况的识别 (26)4.4.7.3 应急响应程序的建立与实施 (27)4.4.7.4 应急响应设备 (28)4.4.7.5 应急响应培训 (28)4.4.7.6 应急程序的定期测试 (28)4.4.7.7 评审和修订应急程序 (28)4.5 检查 (29)4.5.1 绩效测量和监视 (29)4.5.1.1 概述 (29)4.5.1.2 监视和测量设备 (30)4.5.2 合规性评价 (31)4.5.3事件调查、不符合、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31)4.5.3.1 事件调查 (31)4.5.3.2 不符合、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32)4.5.4 记录控制 (33)4.5.5 内部审核 (34)4.5.5.1 概述 (34)4.5.5.2 建立审核方案 (34)4.5.5.3 内部审核活动 (35)4.5.5.4 启动审核 (35)4.5.5.5 审核员的选择 (35)4.5.5.6 文件评审和审核准备 (35)4.5.5.7 实施审核 (36)4.5.5.8 准备审核报告并进行沟通 (36)4.5.5.9 完成审核并开展审核后续活动 (37)4.6 管理评审 (37)附录A:GB/T 28001-2011、GB/T 24001-2004和GB/T 19001-2008之间的对应关系 (39)附录B:GB/T 28000系列标准与ILO-OSH:2001之间的对应关系 (41)附录C:在危险源辨识检查表中包含项目的示例 (44)附录D:风险评价工具和方法的示例比较 (45)前言GB/T 280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系列国家标准体系结构如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GB/T 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实施指南(GB/T 28002)。

能源管理体系审核文件清单

能源管理体系审核文件清单
理实施方案
28 4.4.5 能源绩效参数
电厂《能源绩效参数》
29 4.5.5运行控制
《锅炉用煤计量管理规定》
30 4.5.5运行控制
《煤质验收标准》
31 4.5.5运行控制
《锅炉操作规程》
32 4.5.5运行控制
《企业锅炉用煤产汽结算实施细则》
33 4.5.5运行控制
锅炉能效报告
4.4.4能源基准 34 4.4.6 能源目标、能源指标与能源管 污水《能源基准、目标》
能源管理体系审核资料汇总
序号
对应标准条款
文件清单
1 4.4.3能源评审
能源初始评价报告
2 4.4.3能源评审
能源评审控制程序
3 4.3能源方针
能源方针
4
4.4.6 能源目标、能源指标与能源管 理实施方案
能源目标
5 4.1总要求
能源审核范围及能源核算边界
6 4.4.2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法律法规和其他外部要求管理控制程序》
能源绩效参数评审报告
18 4.1总要求
《能源管理体系手册》
19
4.6.4不符合、纠正、纠正措施和预 防措施
《纠正核 《内部审核控制程序》
21 4.7管理评审
《管理评审控制程序》
22 4.6.1监视、测量与分析
《过程和产品的监视测量控制程序》
23
4.4.6 能源目标、能源指标与能源管 理实施方案
《抄表管理规定》
12 4.6.1监视、测量与分析
《用电管理办法》
13 4.6.1监视、测量与分析
《用汽管理制度》
14 4.6.1监视、测量与分析
《水资源管理规定》
15 4.6.1监视、测量与分析

ISO13485-2016部门职责权限控制程序

ISO13485-2016部门职责权限控制程序

文件制修订记录1.0目的为确保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能够协调有效地运行,特制定本程序。

用以明确各个部门、各级人员的职责和权限,明确质量管理职能,除设置职责权限外,本公司还确立内部沟通制度,以保证畅通的、有序的沟通渠道。

2.0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在生产和经营服务全过程中,各职能部门和人员所能实施的权限和应尽的义务。

3.0组织和职责3.1主责部门(人)本程序的主责部门为管理者代表(人)和办公室,主管领导为总经理。

——管理者代表和办公室负责依据总经理确认的职责和权限分配制定本程序;——管理者代表和办公室负责完成职责和权限确认和调整的各流程;——管理者代表负责对实施的情况进行监督;——办公室负责职责权限相关记录的形成、控制和管理。

3.2相关部门各部门负责配合办公室按职责权限要求开展工作。

4.0程序4.1质量管理体系组织机构图根据公司的生产经营情况和人力资源规模,本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组织结构图设置为:4.2特殊要求1)管理者代表为总经理指定的一名管理层成员,无论他在其他方面的职责如何,他应获得相应的管理者代表的职责和权限;2)生产和质量负责人除具备相应专业知识、工作技能、工作经历要求外,不得相互兼任。

4.3主要职责和权限确认和调整的流程1)管理者代表及管理层和各部门负责人根据公司组织机构设置情况编写各部门和人员职责与权限,经公司内部评审通过后由总经理批准实施;2)各部门针对在执行过程中因内外部环境变化原因导致应当调整职责与权限时,向管理者代表提出调整建议;3)管理者代表将各部门提出的建议整理,提出职责和权限调整报告报总经理审核;4)经公司内部评审通过后由总经理批准;5)办公室按照批准的职责和权限进行文件修改工作,经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后生效实施;6)办公室应及时针对新职责和权限制定职务任命书,职务免职书,任聘、解聘和续聘等,由总经理批准盖章后生效。

7)职责和权限的延续和变化均应及时内部沟通,必要时通知顾客。

GBT 24001-2004 环境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

GBT 24001-2004 环境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
核 、组 织 、 污 染 预 防 等 10 个 术语的定义作 了编辑性 修改。 — 对 要 素作 了下列修改 :
. “ 目 标 和 指 标 ”和“环境管理方案”合并为“目标 、指标和方案,,; . “ 组 织 结 构 和 职责”改为“资源 、作 用、职责和权 限,’; . “ 培 训 、意 识 和 能力”改为“能力 、培训和意识,’; . “ 环 境 管 理 体 系文件 ”改为“文件”; . “ 检 查 和 纠 正 措施 ”改为“检查”; . “ 监 测 和 测 量 ”分解为“监测和测量”和“合规性评价 ,’i . “ 不 符 合 ,纠 正 和预防措施”改为“不符合 、纠正措施 和预防措施 ,’j . “ 记 录 ”改 为 “ 记 录控制 ”;
. 增 加 了 对 审 核 员 、纠正措施 、文件、不符合 、预防措施 、程序 、记 录等 7个术语的定义 。
. 术 语 “ 环 境 表 现(行 为)”改为“环境绩效 ”。 . 对 持 续 改 进 、 环境 影响 、环 境管理 体系 、环境 目标 、环境绩 效、环境方 针、环境指标 、内部 审
(ISO 14001:2004,IDT)
2005-05-10发布
2005-05-15实 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 标准 化管 理委 员会


GB/T 24001- 2004/1S0 14001:2004
目次
前言 ··············································,·····,····························································…… m 引 言 ··················································································································一 N 1 范 围 ······································,····································································…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一 1 3 术语 和定 义 ··················································,··························,·······················… 1 4 环境管理 体系要求 ······················,························· ···········································…… 3 4.1 总 要 求 ······ ···················,,···········································································… … 3 4.2 环 境 方 针 ·········,,·······················································································… … 3 4.3 策 划 ···········································································································… … 3 4.3 .1 环境 因素 ···········,···········,··········································,··························…… 3 4.3. 2 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 4 4.3.3 目标 、指标和方案 ······················,···························································,········一 4 4.4 实施 与运 行 ········,············,···········································································…… 4 4.4.1 资源 、作用 、职责和权限 ·····················,················ ········································…… 4 4.4.2 能 力 、培 训 和 意 识 ······,·····························,,·················································… … 4 4.4.3 信息 交流 ·································,································································…… 4 4.4.4 文件 ·······································································································…… 5 4.4.5 文 件 控 制 ··,··················································,······,····································‘·… 5 4.4.6 运 行 控 制 ·································································· ·····························… … 5 4.4.7 应急 准备和响应 ·······················································································,·… 5 4.5 检 查 ········································································································ … 5 4.5 .1 监 测 和测 量 ··,····,················································································… … 5 4.5 .2 合规性评价 ··································,····················,············· ·····················…… 5 4.5.3 不符合、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6 4.5 .4 记 录 控 制 ·······,···························································································… … 6 4.5 .5 内部审核 ············,···················································································…… 6 4.6 管理评审 ···································································································…… 6 附 录 A(资料性 附录) 本标 准使用指南 ······················································· ·········…… 8 附 录 B(资料性附录) GB/T 24001与 GB/丁19001之 间的联系 ··································…… 15

运行环境控制程序

运行环境控制程序

运行环境控制程序1目的保证生产及发挥员工的积极性,确定和实施工作环境所必需的人为因素和物理因素,使产品符合规定的要求,制定本程序。

2范围本程序适用于确定和管理公司产品生产过程中为确保产品的符合性所必要的运行环境要求。

3职责3.1人力资源部/行政部负责公司企业文化建设,为公司提供适宜的企业文化氛围。

3.2生产部应确保工作环境中劳动安全和劳动保护以及环境保护有关的因素得到管理和控制。

3.3全体员工参与公司企业文化活动。

4程序4.1人力资源需要确保所有作业人员必须身体健康、有一定文化素质,能够适应其岗位工作的环境和资格要求。

新进员工必须经过相关作业文件的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确保工作一开始即能满足要求。

根据公司作业的具体需要,公司人力资源部/行政部需要考虑工作环境中必要的人为因素和物理因素,确保员工的职业安全、健康和心情愉快,包括:a)社会因素(如不歧视、和谐稳定、不对抗)。

b)心理因素(如降低压力、倦怠预防、情感保护)。

c)物理因素(温度、湿度、照明、空气流通、卫生、噪音)。

4.2研发部在开发设计过程中,应明确产品和过程所需的工作环境条件,包括但不限于温度、湿度、振动等,并在技术文件中作出适当规定。

工艺设计中应充分考虑人体工效,改善工作条件,清洁生产,提高工作效率,节约能源,保护环境。

4.3人力资源部/行政部应开展以下活动,努力营造奖惩合理、成果承认等适宜的企业文化氛围,调动员工实现管理方针目标的积极性:a)加强环境保护、工业卫生、安全法规教育。

b)组织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创造更多的参与机会。

c)建立激励机制,提高员工实现管理方针目标的积极性。

4.4工作环境要求4.4.1公司应为全体员工提供卫生方便的饮用装置和饮用水。

4.2.2办公场所应明亮、通风、整洁,工作桌面应排列整齐、不杂乱。

4.4.3工作场所应经常清扫以保持干净、卫生。

除规定场所外,其余地面无污质、油渍。

4.4.4严禁在生产场所吸烟,焚烧有害物质。

设备运行管理规程流程图

设备运行管理规程流程图

工程部各系统设备运行管理流程單位名稱 設施設備維流程 名稱 設備運行管理 任務概要 設備管理與日常 護部 管理 任務程序、重點及標單位 節點物業工程部 設備運行管理人員 设备承包商 準A B C 1 開始23 運行管理人員負責開 機全程運行狀況檢查 密切注意設備的各個工況設備全程運行檢查 設備各部件情況 如果出現故障,確定故障的嚴重程度,如嚴重,通知承包商維保,工程部配合4 發現故障 重大故障 如果設備運行正常,則工程部人員定期檢查,維保 否 是 维修 维修5 6 定期檢查、維護改動設備書面徵詢意見 實施 如果設備管理人員對設備任何改動,應當書面征詢承包商,得到對方審批后,方可進行實施;工程部嚴格檢查檔設備非常態運行時,應與承商取得聯繫, 審批 7 89 可行性確定 專業意見 設備運行超負荷、超時等設備承包商確定其可行性,并提供專業意見,在專業指導下實施實施 定期檢查 檢查記錄 10 設備管理人員對整個系統檢查配合 11 12設備檢查完成后填寫 相關《系統檢查記錄》1 空调设备运行管理规程1)目的:确保制冷空调设备设施保持良好性能,保证空调温、湿度处于舒适范围。

2)适用范围:制冷空调设备、设施的运行管理。

3)职责:(3.1)制冷空调设备运行员负责制冷机的操作、监视和记录。

负责空调设备的操作、监视和记录。

(3.2)空调设备维修员负责设备检修,日常清洁维护。

(3.3)主管负责空调设备、设施的综合管理,对上述工作的操作、检修给予指导及检修、监督、检查。

4)制冷空调运行员工作程序:(4.1)运行人员熟知设备操作规程,按运行时间起停设备。

(4.2)按照《空调机操作规程》进行设备区域巡查,记录在设备巡视表中。

(4.3)及时调整设备,保持商场温度在适宜范围。

(4.4)巡视检查制冷机运行状态,随时检查水泵电流、冷冻水循环状况。

(4.5)做好工作交接班,接班人员提前10分钟到岗与交班人员进行现场交接工作,内容包括:(4.6)制冷机组运行情况,各冷冻水泵及辅助设备运行状况有无故障处理过程、结果。

销售型公司9001程序文件

销售型公司9001程序文件

程序文件汇编受控状态版本号A/0编制人:ISO贯标小组年月日审核人:***批准人:***年月日发布年月日实施企业名称:**********有限公司战略及方针管理控制程序HD-QP-01-2016 1 目的对公司质量方针进行管理,确保方针的适宜性,以满足顾客要求;明确战略规划的控制要求,保证战略规划在公司内持续有效地贯彻执行。

2 范围适用于本公司质量方针的制定、评审、实施、考核和更改的管理;适用于公司年度战略规划和中长期(3—5年)战略规划的管理。

3 职责3.1 总经理负责质量方针的制定并组织对其适宜性进行评审。

3.2 顾客代表参与质量方针的制定及评审。

3.3 总经理组织制定公司战略,由综合管理部归口管理。

4 程序4.1 质量方针的制定4.1.1 质量方针由总经理主持制定,各部门及顾客代表参与。

4.2 质量方针的评审及批准4.2.1 由总经理组织进行评审、批准和发布。

4.2.2 质量方针由总经理批准发布。

4.3 质量方针的实施和考核4.3.1公司通过分层培训、上墙、会议等方式向公司内员工宣传质量方针,使全体员工正确理解并在工作中贯彻执行。

综合管理部通过不定期抽查提问、定期内审等方式检查各部门员工对质量方针理解和实施效果。

4.4 质量方针的更改由综合管理部根据管理评审提出的更改决定对质量方针和目标进行更改,更改的实施按《文件和记录控制程序》的规定规定执行。

4.5组织内外部环境及相关方4.5.1外部环境-企业外部的对其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和力量宏观经济学因素例如货币兑换汇率预测,国家经济走向,通货膨胀预测,信贷可得性社会因素例如本地失业率,安全感,教育水平,公共假日及工作时间政治因素例如政治稳定性,公共投入,本地基础设施,国际贸易协议技术因素例如新领域科技,材料及设备,专利有效期,职业道德准则竞争力包括组织市场占有率,相似或可替代产品及服务,市场领先者趋势,顾客增长趋势,市场稳定性影响工作环境的因素例如法律法规要求,包括环境法规及行为准则4.5.2内部环境组织总体表现,包括财务因素;资源因素,包括基础设施,过程运行环境,组织的知识;人力因素例如人员能力,组织文化,工会谈判和协议;运营因素例如过程,销售或交付能力,质量管理体系绩效,顾客评价;组织治理相关因素,如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及组织架构;4.5.3相关方影响或受组织的决策或活动影响或自认为受到影响的个人或组织。

建筑公司QEHS综合管理体系程序文件汇编(含表格完整版)

建筑公司QEHS综合管理体系程序文件汇编(含表格完整版)

建筑公司QEHS综合管理体系程序文件汇编(根据GB/T19001-2008 idt 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GB/T24001-2004idt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及GB/T28001-20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目录1.文件控制程序2.记录控制程序3.综合管理体系策划程序4.管理承诺程序5.以顾客为关注焦点6.方针管理程序7.策划程序8.质量目标程序9.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10.职责权限11.内部沟通程序12.管理评审程序13.资源管理程序14.产品实现的策划程序15.与顾客有关的过程程序16.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程序17.环境因素和危害因素程序18.设计和开发程序19.采购程序20.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控制程序21.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确认程序22.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程序23.顾客财产程序24.产品防护程序25.监视和测量设备控制程序26.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运行控制程序27.应急准备与响应程序28.监视、监测和测量程序29.顾客满意度测量程序30.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程序31.过程的监视和测量程序32.产品的监视和测量程序33.不合格品控制程序34.数据分析程序35.纠正与预防措施程序附:建筑施工工艺流程图文件控制程序1.目的对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及与其有关的公司其它文件的编制、评审、批准、发放、更改、标识、回收、借阅和作废等全过程进行控制,确保各有关场所都能及时得到所需文件的适用版本,防止使用作废文件。

2.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总部和各项目经理部的文件和资料的控制工作。

3.职责3.1企划部负责文件控制要求的编制、评审及更改。

3.2行政部负责总部文件的发放、回收、标识、借阅、归档及作废等日常管理工作。

3.3公司各部门和项目经理部负责本单位的文件控制工作。

4.程序4.1文件和资料的分类4.1.1体系管理文件:包括综合管理手册、分项管理手册及其第三层次支持性管理规定等;4.1.2行政性管理文件:包括公司与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有关的行政性管理文件(通知、总结、计划、报告、会议纪要等);4.1.3专业文件:包括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合同文件等;4.1.4外来文件:包括外来行政文件,如市(区)建委、总公司、中质协、市(区)统计局等有关单位的行政来文;外来法律、法规及施工标准、规范、规程等文件;外来施工图纸、设计变更、监理通知及其它业主、设计及监理下发的施工文件等。

2024年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控制程序(3篇)

2024年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控制程序(3篇)

2024年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控制程序引言: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在企业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企业为保护员工的健康安全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管理制度。

制定并实施有效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控制程序,是确保企业员工健康安全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介绍2024年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控制程序的相关内容。

一、背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控制程序是基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并实施的一系列操作规程和工作流程,旨在监控和控制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

二、目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控制程序的目的是:1. 确保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2. 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和工伤事故的发生;3. 提高员工的工作环境和生活质量。

三、程序制定与实施1. 程序制定:(1)明确相关部门和责任人:公司应明确负责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相关部门和责任人,并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机构。

(2)评估与改进:公司应定期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改进。

(3)制定相关操作规程和工作流程:根据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要求,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和工作流程,明确各项工作的具体流程和要求。

2. 程序实施:(1)培训与教育:公司应向员工提供必要的职业健康安全培训与教育,使员工具备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技能。

(2)设备管理:公司应建立完善的设备管理制度,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减少职业病和工伤事故的风险。

(3)安全防护措施:公司应根据工作场所特点和风险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减轻安全风险。

(4)应急管理:公司应建立健全的应急管理制度,明确员工和管理人员的应急职责与措施,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四、监控与改进1. 监控程序:(1)内部审核:公司应定期进行内部审核,评估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和合规性。

(2)不符合和纠正措施:公司应建立不符合管理制度,及时发现和整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中的问题和不符合。

ISO14001文件管理与控制程序(中英文版)

ISO14001文件管理与控制程序(中英文版)

文件管理与控制程序Documents management and control procedure1.目的Purpose确保环境管理体系文件、适用的外来文件(有关的法律、法规、标准、相关方提供的文件或规范)使用的有效性。

To assure the2.适用范围 scope适用于对环境管理体系相关文件及适用的外来文件的控制。

It is apply to theenvironment management system relation documents and usable external documents’ control.3.职责Responsibility3.1 环工组:负责环境管理体系文件及适用的外来文件的归口管理;负责监控文件的执行。

The environment team: to manage and be in charge of environment management documents and external documents.3.2 各部门individual department:确保各相关场所均使用现行文件的有效版本。

To ensureThe relative workplace is using the current effective documents.4.工作程序Work procedure4.1文件控制范围包括:documents control’s scopea)环境管理手册;environment management manual;b)环境管理体系程序文件;environment management system procedure documents;c)环境管理体系作业指导文件;the work instruction documents for environment management system;d)环境记录表格;environment record form;e)外来文件。

环境管理体系运行与控制程序(中英文版)

环境管理体系运行与控制程序(中英文版)

中国3000万经理人首选培训网站环境管理体系运行与控制程序The environment management operates and controls theprocedure1目的对重要环境因素有关的运行与活动进行有效控制,确保其符合环境方针目标与指标要求,以实现环境行为的不断持续改进,使之维持一个比较好的运行状态。

PurposeControl the operation and activity of the important environmental factors are relevant effectively , make sure that it is conform to the target and index of the environment. To realize the improving constantly continuously of environmental behavior, So that it can keep better running condition.2范围Scope of Application适用于公司环境管理体系运行过程的控制。

Be Suitable for controlling the operation process of the company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3职责Responsibility3.1企管部负责对运行控制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Enterprise management dept is responsible for supervising and inspecting to operating the status controlled.3.2生技部负责生产区现场环境的管理;负责资源、能源的规划管理和废弃物的分类处置;监测计划,对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负责编制,年度目标、指针与环境管理方案进行交底,实施环境监测工作,幷做好记录。

013标准物质的管理程序(4.4.6)

013标准物质的管理程序(4.4.6)

1 目的为了有效控制检验中所使用的标准物质的质量,确保量值的正确传递,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可靠。

2 适用范围适用于本机构对标准物质的请购、验收、使用、保管、降级、报废和溯源的管理。

3 职责3.1 各检测科室负责标准物质的配制、采购计划、验收、保管和使用。

3.2 综合办实施标准物质的购买、分发。

3.3 技术负责人批准采购计划。

4 定义4.1 标准物质:具有一种或多种良好特性,用于校准仪器,评价测量方法或给材料赋值的材料或物质。

4.2 一级标准物质:用绝对法或其它准确可靠的方法确定物质的特性量值,准确度达到国内最高水平,并相当于国际水平。

经国家主管部门批准,发布并附有证书的标准物质。

4.3 二级标准物质:用绝对方法、相对方法或其它准确可靠的方法确定物质的特性量值,准确度能满足使用的需要,经有关部门批准,发布并附有证书的标准物质。

5 标准物质的选用原则5.1 测量参数和允许误差匹配:标准物质的标准值极其不确定度应与被检测参数的含量和允许误差相匹配,匹配原则与设备相同。

5.2 基体匹配:标准物质的基体组成应与被检测样品基体尽可能近似相同。

5.3形态匹配:标准物质的形态与被检测样品形态相同,如气态、液态、固体颗粒度或表面光洁度等6 工作程序6.1 标准物质的购置6.1.1检测科室根据所开展检定、校准和检测工作需要,提出购置标准物质申请,并经技术负责人签批后,由行政科负责采购,参见WTCDC/B016-2017《外部支持服务和供应品控制程序》。

6.1.2 采购人员应根据申请表中的技术要求选择价格合理、有证明资格、测量能力和溯源性的定值单位提供的标准物质。

除特殊情况外,一律购买国家标物中心的有证标准物质。

6.1.3对于一些不常用的或法律法规等规定不准保存的标准物质,必须与供应商签定供货协议。

6.2标准物质的检查6.2.1检测人员对购置的标准物质进行验收并在验收记录上签字,验收内容包括:1)标准物质的名称、编号、许可证标志和编号、技术特性、标准值、不确定度等是否符合要求。

EHS事故处理控制程序

EHS事故处理控制程序

事故处理控制程序1目的对客观已经发生或存在的事故(包括未遂事故)作出及时的处理和调查,防止同类事故的再次发生并最大降低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2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所有活动中客观发生或存在的环境、安全事故(包括未遂事故)。

3职责3.1公司总经理对事故负法定责任。

3.2事故部门的负责人对事故负直接管理责任。

3.3事故发生现场人员均有服从调配、降低后果的责任。

3.4生产部负责各类事故的统计,并主管协调或监督各类事故的调查报告处理工作,确保该程序有效运行。

4工作程序4.1事故的划分4.1.1伤亡事故:公司员工在其生产活动中所发生的人体伤害、死亡事件均属伤亡事故。

伤亡事故按以下几种程度划分:(具体划分依据见附件1)a特别重大死亡事故;b重大死亡事故;c死亡事故;d重伤事故;e轻伤事故;4.1.2急性中毒事故:公司员工在生产活动接触有毒物质,使人体在短时间内发生病变(一般不超过一个工作日),或因食用不洁食物而发生的中毒事故。

4.1.3急性中毒引发的人体伤害、死亡事故,也按4.1.1条进行划分。

4.1.4职业病事故:公司员工在其生产活动中因工业毒物,以及卫生恶劣等职业性毒害而造成疾病的事故。

按国家公布的职业病分类进行划分处理。

4.1.5财物损失、损坏事故:不涉及4.1.1~4.1.4条款内容的财物损失损坏,按公司财物管理的有关程序处理;涉及4.1.1~4.1.4条款内容同时又有财物损失损坏的,按4.1.1~4.1.4条款内容同时归类划分。

4.2事故处理的权限4.2.1公司总经理组织生产部、技术部和其他部门对重伤以上事故(含重伤)的调查鉴定与处理,并由总经理确认。

4.2.2生产、技术部组织公司有关人员负责重伤以下事故(含未遂事故)的调查鉴定与处理,并报管理者代表确认,报公司总经理。

4.2.3各部门负责人是本部门事故调查鉴定与处理的当然责任人。

4.2.4当人身伤害事故的其他损失、损坏,则按公司职能部门的管理范围进行调查、鉴定与处理。

运行控制程序

运行控制程序

运行控制程序1.目的对与本公司的重要职业健康安全因素、重要环境因素有关的运行与活动进行有效的控制,确保其符合职业健康安全、环境方针、目标及指标的要求,以实现职业健康安全、环境行为的不断改进。

2.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环境因素、职业健康安全运行所涉及的有效范围。

3.职责3.1 公司管理者代表为全体员工的健康与安全负责,并负责有关职业健康与安全规定的落实;为社会及员工环境安全负责,严格按照国家环保要求去执行落实。

3.2人力资源部负责组织职业健康安全卫生知识培训,制定相关制度。

3.3各部门/车间负责本部门机器设备的维护保养进行监督检查,从机器设备的采购、安装、使用等各阶段考虑如何降低意外事件。

3.4各部门/车间负责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卫生,对噪声、粉尘及化学品进行管理。

3.5办公室、安环部负责制定公司安全卫生计划和管理制度,定期检查;监测及评估各部门安全卫生状况,降低意外事故发生。

3.6行政部负责职工生活条件的改善,保障工人就餐、休息及饮食健康。

3.7人力资源部每年组织职工进行健康查体,防止因职业危害造成职业病或职业中毒。

3.8 生产部负责对公司产生的废气、废水、生产污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3.9 各车间、部门对本部门涉及环境影响的因素进行按照本程序及管理制度做好控制。

4.工作程序4.1 总则4.1.1 公司在目前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中,对与重大危险源、重要环境因素相对应的运行与活动进行重点控制,对其中可能造成风险的作业点,由生产部和安全科将其设置为控制点,明确控制的要求。

4.1.2生产车间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应考虑与职业健康安全、环境因素等有关问题,提倡采用无害化的工艺技术,并简化制造工艺,提倡使用环保的材料。

4.1.3生产车间严格按照相应工艺规程、作业指导书以及《安全生产法》的有关要求进行生产;并参照《安全生产法》的要求对生产设备、环境因素监控设施以及职业健康安全监控设施进行维护和保养。

4.1.4 办公室、安环部应依据生产情况,每年编制有关重要环境影响和重大危险源的监测计划。

体系的建立运行及要素控制要点

体系的建立运行及要素控制要点

4.5.4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
小结:学习并理解 小结: 以下内容即可
4.5.4 审核
如何运行体系— 如何运行体系—识别和管理过程
体系方法 建立和实施体系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确定顾客和其他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b.建立组织的方针和目标; c.确定实现目标必需的过程和职责; d.确定和提供实现目标必需的资源; e.规定测量每个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的方法; f.应用这些测量方法确定每个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 g.确定防止不合格并消除产生原因的措施; h.建立和应用过程以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 上述方法也适用于保持和改进现有的质量管理体系。
----GB/T1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
目录
一、建立体系的目的 二、如何建立体系 三、如何运行体系 四、探讨公司体系的改进 五、体系要素控制要点
如何运行体系— 如何运行体系—过程方法
任何使用资源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活动或一组 活动可视为过程。 为使组织有效运行,必须识别和管理许多相互 关联和相互作用的过程。通常,一个过程的输出 将直接成为下一个过程的输入。系统的识别和管 理组织所使用的过程,特别是这些过程之间的相 互作用,称为“过程方法”。 本标准鼓励采用过程方法管理组织。
请问文件化的体系的文件结 构—-体系有哪些文件

企业文件的结构
经营愿 景、理念 战备,经营方针 目标 战备 经营方针.目标 经营方针

描述各专业体系的文件
? ? ?
质量管理体系 安环管理体系 经营管理体系 *****管理体系
、 、 资源 、 、 职责
量管理
管理职责
改进
满 要
顾 资源管理
测量、分析、 改进 意 求
a.确定顾客和其他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b.建立组织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c.确定实现质量目标必需的过程和职责; d.确定和提供实现质量目标必需的资源; e.规定测量每个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的方法; f.应用这些测量方法确定每个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 g.确定防止不合格并消除产生原因的措施; h.建立和应用过程以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 上述方法也适用于保持和改进现有的质量管理体系。

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培训

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培训
1物体打击是指物体在重力或其他外力的作用下产生运动打击人体造成人身伤亡事故不包括括因机械设备车辆起重设备坍塌等引发的物体打击2车辆伤害是指企业机动车辆在行驶中引起的人体坠落和物体倒塌飞落挤压伤亡事故不包括起重设备提升牵引车辆和车辆停驶时发生的事故233机构伤害是指机构设备运动静止部件工具加工工件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夹击碰撞卷入绞碾割刺等伤害不包括车辆起重机械引起的机械伤害4起重伤害是指各种起重作业包括起重机安装检修试验中发生挤压坠落吊具吊重物体打击和触电5触电电包括雷击伤亡事故6淹溺溺包括高处淹溺7灼烫烫是指火焰烧伤高温物体烫伤化学灼伤酸碱盐有机物引起的体内外灼伤物理灼伤光放射性物质引起的体内外灼伤不包括电灼伤和火灾引起的烧伤3248火灾9高处坠落是指在高处作业中发生坠落造成的伤亡事故不包括触电坠落事故10化学性爆炸事故是指可燃性气体粉尘等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接触引爆能源时发生的爆炸事故包括气体分解喷雾爆炸11物理性爆炸包括锅炉爆炸容器超压爆炸轮胎爆炸等12中毒窒息包括中毒缺氧窒息中毒性窒息13其他伤害是指除上述以外的危险因素25六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按gb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中将人的不安全行为归纳为
第一类 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a. 设备设施缺陷——强度不够、刚度不够、稳定性差、密封 性不良、制动器缺陷。
b.防护缺陷——无防护、防护不当、支撑不当、防护距离不 够。
c.电危害——带电部位裸露、漏电、雷电、静电、电火花、其 他电危害
16
e.噪声危害——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其他噪声
f.明火
g.作业环境不良——作业环境不良、安全过道缺陷、采光照明不良、
26
2、造成安全装置失效:
1)拆除安全装置 2)安全装置堵塞,失掉了作用 3)调整的错误的造成安全装置失效

三标体系管理职能分配表(安生部修改)

三标体系管理职能分配表(安生部修改)
4.4.2培训、意识和能力
人力资源部
五、 内部沟通
5.5.3内部沟通
4.4.3信息交流
4。4。3协商和沟通
综合部
分公司
六、基础设施
1、固定资产、基础设施与工作环境管理
2、检测设备管理
6.3 基础设施
6.4 工作环境
7.6 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控制
4.4。1资源、作用、职责和权限
4.5.1 监视和测量
4.4。1结构和职责
4.4。3协商和沟通
计划经营部
七、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8。3 不合格品控制
4。5。3不符合、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4。5。2事故、事件、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
生产与安全环保监察部
计划经营部
分公司和项目部
八、安全、环境事故、事件的调查与处理
8。3 不合格品控制
4.5.3不符合、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4.5.2事故、事件、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
管理者代表
计划经营部
综合部
生产与安全环保监察
人力资源部
第三章 领导与战略
一、 价值观
公司最高管理层
二、 使命
公司最高管理层
三、 战略
公司最高管理层
四、 策略
0。1 总则
引言
4.1 总要求
公司最高管理层
五、 管理方针
5.3 质量方针
4。2 环境方针
4.2 职业健康安全方针
公司最高管理层
第四章 管理过程(MP)
5.5.1职责和权限
4.4.1资源、作用、职责和权限
4。4.1结构和职责
董事长/总经理
三、 核心业务流程
4。1 总要求
4。1 总要求
4。1 总要求

与顾客有关的过程控制程序

与顾客有关的过程控制程序

与顾客有关的过程控制程序1目的有效处理与顾客有关的过程,确保满足顾客要求。

2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与产品有关要求的确定、评审与变更的控制。

3权责3.1 生产部负责与顾客有关的销售过程的归口管理;3.2 相关部门配合实施。

4 工作程序4.1 工作流程图4.2 生产部组织有关部门应从以下方面,识别并关注“与产品有关的要求”:A 顾客规定的要求(如产品质量要求),包括交付及交付后活动的要求;B 顾客虽未明确提出,但与用途有关的必需的要求;C 与产品有关的法律法规的要求;D 公司承诺的附加要求。

4.3 初始评审4.3.1 每年初,总工程师应组织有关部门分析、评价现有产品的技术、生产与服务保证能力。

4.3.2 生产部应就现有能力分析、评价的结果,编制《初始评审报告》,交各部门负责人会签后,报总经理批准。

4.3.3 生产部保存《初始评审报告》。

4.4 专项评审4.4.1 专项评审的对象:超出年度能力承诺的销售合同/协议、订单要求,即特殊合同或订单。

4.4.2 在《与产品有关要求评审表》上记录顾客的特殊要求。

4.4.3 生产部应将《与产品有关要求评审表》传递至相关部门/人员,并组织他们评审特殊要求。

4.4.4 参加评审的人员应在《与产品有关要求评审表》中明确评审意见,生产部经理综合评审意见,作出评审结论。

4.4.5 所谓明确的评审意见及结论,应包括:A 基本要求:特殊条款是否明确,本公司是否接收;B 重点要求:满足特殊要求,公司需要采取的专门措施;4.4.6 根据评审结论处理合同、订单。

4.4.7 成功实施的特殊合同、订单应视为年度可行性承诺的补充,即类似合同、订单不再进行专项评审。

4.5 合同执行4.5.1 有库存的产品,生产部组织发货。

4.5.2 库存不足的产品,生产部制订生产计划,组织生产。

4.6 与产品有关要求的变更4.7.1 对上述与产品有关要求的更改,生产部均应按本程序规定的组织评审。

5 相关表格/记录5.1初始评审报告5.2与产品有关要求评审表与顾客有关的过程控制程序受控状态:文件制/修订履历表文件分发与顾客有关的过程控制程序受控状态:DC2-0800101与产品有关要求的评审表填表时间:与顾客有关的过程控制程序受控状态:DC2-0800102初始评审报告填表时间:与顾客有关的过程控制程序受控状态:。

环境运行控制程序

环境运行控制程序
4பைடு நூலகம்4 运行控制要求
4.4.1各部门严格按照相应工艺规程和作业指导书的要求进行设计、生产、作业。对可能造成重大环境影响、不可容许风险的设备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管理,如对噪声采取隔音、吸音等措施防止设计、生产区域噪声超标。
4.4.2固体废弃物的管理
各部门按规定地点分类放置废弃物,由EHS综合进行处理,固体废弃物的处置按《废弃物管理规定》执行。
4.5对新项目的环境管理详见国家相关法规。
4.6对于所提供的产品或生产中涉及重要环境因素、职业健康安全的相关方,各部门、各部门需对其施加影响、通报公司的各项要求,使他们的行为符合程序和有关要求。
4.7在设计、生产过程可能发生的事故和紧急情况的处理详见《应急准备和响应管理程序》。
5相关文件
《应急准备和响应管理程序》
《纠正和预防控制程序》
6记录
其他参见各程序、办法所需记录。
4.2各部门策划过程中应考虑防止环境污染、节约资源与能源、降低环境风险等有关问题,新项目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在策划阶段,需对材料的使用、设计、生产过程可能引起的污染等环境影响、风险进行评审;提倡采用无害化、安全的工艺技术,并简化设计、生产工艺,提倡使用无毒害的材料并减少其用量;各部门需从计划、采购、工艺、包装、贮存、运输等方面考虑,给出建议逐步削减其用量。
3.4 EHS负责对化学物品控制的监督和检查。
3.5 各部门负责对各自管理范围内的化学物品、固体废弃物、设计、生产现场的噪声、粉尘、污水及设计、生产中危险源的控制和管理。
4 工作程序
4.1公司在日常的管理中,对与重要环境因素、重大/不可容许风险相对应的运营的运行与活动进行重点控制,以防止环境污染、安全事故的发生。
1目的
对与公司的重要环境因素有关的运行与活动进行有效控制,确保其符合方针、目标与指标的要求,以实现环境行为的不断改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行控制程序
1 目的
对公司的活动、产品和服务全过程中产生重大环境因素和危险源的部门及场所实施有效控制,以实现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目标、指标,促进持续改进,并加大对相关方施加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改善要求的力度。

2 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过程的控制。

3 职责
3.1 生产部负责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运行控制的归口管理,并负责编写有关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文件。

3.2 各相关部门负责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实施运行控制。

3.3 生产部负责组织有关部门设置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控制点,并负责检查各部门运行控制情况。

4 程序
4.1 运行管理的一般要求
4.1.1 技术质量部根据生产需要,组织编写必要的工艺规程,工艺规程中应适当包括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的安全和环境事项,生产部应严格按规程进行生产。

4.1.2 生产部按《设备和工作环境控制程序》的规定对设施、设备(含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保护设施、设备)进行控制,保证设施、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a. 固定设备的安装地面浇注混凝土进行防渗处理。

设备在维修和保养过程中所废弃的油料必须放在器皿内,禁止随便排放;废弃零部件、废油棉纱和手套应分类收集,按《废弃物管理规定》及时处理;
b. 对可能造成重大环境影响的设备,应采取相应措施,如对排放的废气进行收集,防止废气排放超标;对于漏、滴油现象采用导油槽进行收集;
c. 设备拆卸时,地面上应铺盖塑料布或纸张,防止油滴漏到地面上;
d. 各种设备和仪器不得超负荷或带病运行,并要做到正确使用,经常维护,定期检修,不符合安全要求的陈旧设备,应有计划地更新和改造。

4.1.3 综合管理部和生产部按《设备和工作环境控制程序》的要求对办公、生产和生活环境进行管理,确保各作业区环境整洁,有适当的安全标志,通道畅通,各类物品在定置区域内堆放整齐。

4.1.4 易燃、易爆、化学危险品的购买、运输、贮存、使用、废弃等严格执行《易燃、
易爆、化学危险品管理规定》,消除可能发生的一切隐患。

4.1.5 各部门按规定地点分类放置废弃物,具体执行《废弃物管理规定》。

4.1.6 生产部负责对公司的水、电、气等资源和能源进行规划管理,增设必要的计量仪表,每月统计用量,对主要生产材料及主要耗能设备进行重点管理,以确保资源、能源充分有效的利用,降低单产的能耗,具体见《资源和能源使用管理规定》。

4.1.7 公司各部门对噪声、废水、大气污染的排放控制执行《噪声、废水、废气控制规定》。

4.1.8 员工上岗前要经过培训,并通过在职培训强化其工作技能、质量意识、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意识,具体见《人力资源控制程序》。

4.1.9 公司在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控制执行《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办法》。

4.1.10 为尽量减少火灾隐患,避免火灾事故的发生,杜绝重大环境污染和安全事故,执行《消防控制程序》。

4.1.11 为了明确对公司人员进行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教育的要求,提高员工的环境保护和自我防护意识,预防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事故的发生,执行《职业健康安全和环保意识教育》。

4.1.12 为了明确公司范围内用电的安全要求,防止用电安全事故的发生,执行《安全用电管理规定》。

4.1.13 为了按照国家《劳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明确公司员工的权利和义务,以保证员工的合法权益,特制定了《员工权利和义务规程》。

4.1.14 为了对公司内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管理,特制定了《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办法》。

4.1.15 为了确保职工身体健康,防止职业病和传染病的发生,特制定了《职业卫生管理办法》。

4.1.16 各部门负责人合理配备人、财、物等资源,依据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对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进行控制。

生产部按《监测与测量控制程序》、《合规性评价控制程序》的要求检查各部门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活动的控制情况。

4.2 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控制点的管理
公司在日常的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中,对与重大环境因素和危险源相关的运动与活动进行重点控制,对其中可能造成重大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影响的作业点,编制有关控制文件,按文件的要求进行监控。

4.3 对于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中涉及重大环境因素和危险源的相关方,公司依据《对相关方施加影响管理控制程序》对其施加影响,使他们的行为符合程序和有关要求。

雇请施工单位、外单位人员在公司的场地进行施工作业时,生产部和综合管理部应加强管理,对违反作业规定并造成财产损失、环境污染和安全事故者,须严加处理。

4.4 对紧急情况的处理详见《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程序》。

5 相关文件
5.1 《监测与测量控制程序》
5.2 《人力资源控制程序》
5.3 《设备和工作环境控制程序》
5.4 《对相关方施加影响管理控制程序》
5.5 《废弃物管理规定》
5.6 《噪声、废水、废气控制规定》
5.7 《易燃、易爆、化学危险品管理规定》
5.8 《资源和能源使用管理规定》
5.9 《合规性评价控制程序》
5.10 《设备安全操作规程》
5.11 《消防控制程序》
5.12 《职业健康安全和环保意识教育》
5.13 《员工权利和义务规程》
5.14 《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办法》
5.15 《职业卫生管理办法》
5.16 《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办法》
6 记录
6.1 《运行控制监测表》
6.2 《资源能源使用统计表》
6.3 《废弃物处理统计表》
6.4 《重点施加影响相关方一览表》
6.5 《个人防护用品审领表》
6.6 《消防设施检查记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