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寒文学作品的文化价值探析
韩寒的《三重门》中的社会现实主义意识流
韩寒的《三重门》中的社会现实主义意识流
简介
《三重门》是中国作家韩寒于2021年出版的一本小说。
这本小说以社会现实主义为基调,通过描写年轻人在现实社会中面临的困境和挑战,展示了当代中国社会的一些突出问题和矛盾。
社会现实主义
社会现实主义是一种文学艺术流派,强调对社会生活的真实描写以及对社会不公平和不正义情况的批判。
它通常关注社会问题,并试图唤起读者对这些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文本分析——角色形象
在《三重门》中,韩寒通过塑造具有明显特征的角色形象来呈现社会中各个阶层人物的命运。
例如,书中描述了一个触目惊心的城市贫民窟,住着被命运所遗忘、濒临绝境的人们;还有描绘了在大都市奋斗但受尽苦难、无法摆脱困境的普通工薪阶层。
主题表达方式——情感挖掘
韩寒在《三重门》中通过对主人公的情感描写,展示了他们内心的挣扎、无奈和抗争。
这种情感挖掘不仅使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角色,也引起了读者对当代社会不公平现象的思考和关注。
主题反思——社会变革的呼唤
而作为社会现实主义意识流的一部作品,《三重门》也旨在唤起社会变革的呼唤。
通过揭示和批判社会现实问题,韩寒希望能引起读者对于社会困境的思考,并激发他们积极参与到社会进步与改革中来。
结语
《三重门》作为一部以社会现实主义意识流为基调的小说,通过塑造艺术形象
和展示情感挖掘等方式,成功地表达了对于当代中国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反思。
它既是对现实的真实记录,也是对于未来变革与发展的希冀。
阅读该小说有助
于深入了解当下中国社会状况,并推动个人思考和行动,为构建更加公正与美
好的社会努力奋斗。
HanYu的作品中有哪些主张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的文章?
HanYu的作品中有哪些主张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的文章?一、《后继者》《后继者》是韩寒的一篇爱国主义短篇小说,以年轻人的视角,展现了他们对于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于自身使命的认知。
韩寒通过描写年轻人积极向上的心态,以及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和挑战,彰显了年轻一代对国家未来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文章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表达呈现出一种强烈的爱国情怀,激励读者对国家的未来保持信心和积极行动。
二、《不会叫的雀鸟》《不会叫的雀鸟》是韩寒的一篇散文,以泱泱中华五千年历史为背景,描绘了中国人民在外来文化和先进科技冲击之下,仍然能够保持自己民族精神和独立个性的坚韧情感和顽强态度。
文中通过叙事手法,融入了大量的文化元素和历史背景,展现了中国人民在保护自己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所经历的喜怒哀乐。
通过对历史的回忆和思考,韩寒表达了对自己国家和民族的深情厚意,激励读者保持身份认同和文化自信。
三、《沉默的大多数》《沉默的大多数》是韩寒的一篇散文,他以自己对于社会现实的观察和思考为基础,揭示了目前中国社会漠视民族精神的现象。
韩寒通过对各行各业人士的访谈与观察,发现大多数人忽视了本民族的精神追求和人文价值,更追求物质的满足和个人的狭隘利益。
他以犀利的文字和直指社会问题的角度触动了广大读者,并以此激起了对民族精神和国家利益的关注。
通过呼吁社会关注和重视民族精神的重要性,韩寒向读者发出了对国家和民族负责的呼唤。
以上所列的作品只是韩寒作品中展现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的冰山一角,他在其他文章中也多次就此展开讨论。
在这现代社会中,民族的传统与现代化的碰撞,是一个受到广泛关注的问题。
我们有责任关注国家的发展与文化的传承,让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伴随我们前行,铸造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国家的繁荣和民族的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失乐园》:社会变革下的青春迷失
失乐园:社会变革下的青春迷失概述《失乐园》是中国作家韩寒的长篇小说,于2002年出版。
小说以上世纪末至21世纪初北京市郊区的一群年轻人为主要叙事对象,描绘了他们在社会变革时期里迷茫、挣扎和成长的故事。
本文将深入探讨小说中展现的社会环境、角色形象及其所代表的青春迷失等重要主题。
社会环境背景经济改革与城乡分化《失乐园》发生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时期,这段时间内经济改革带来了巨大变革,农村和城市之间的差距逐渐加大。
小说中反映了这种差距对年轻人生活和价值观造成的影响。
文化融合与碰撞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在媒体、互联网和流行文化等方面,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文化开始融合与碰撞。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描述年轻人对西方流行文化的痴迷,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对外部文化的追求和接受。
角色形象及代表意义小霸王小说中的主要角色之一,他勇于挑战传统观念,外表独特且自信。
他代表了一种青年群体的自我价值追求和对规则束缚的反抗。
孙少平小说的另一个中心人物,出身农村,通过努力考取大学并进入城市工作。
他在追求自身价值过程中面临来自家庭、社会以及个人内心的压力与冲突。
通过孙少平这个角色,作者呈现了许多中国年轻人在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
李银川李银川是小说中的一个充满激情和理想主义倾向的角色。
他热衷于社会改革和公益事业,并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影响他人。
然而,在现实面前,他也感受到了无能为力和失落感。
青春迷失与探索《失乐园》深刻地揭示了在社会变革背景下,中国年轻人普遍存在的青春迷失感。
他们面临着从传统观念到现代化价值观的冲突,同时也受到来自社会、家庭以及个人内心的种种压力和挑战。
结论《失乐园》通过深入描述一群年轻人在中国社会变革时期中所经历的苦闷、挣扎和成长,不仅展示了社会环境对青年的深刻影响,也引发了读者对于自我认同、价值观和人生意义等问题的思考。
这部小说不仅是一个关于青春迷失与探索的故事,更是一个具有重要启示意义的文学作品。
由《太平洋的风》谈文化失落与文化自信
由《太平洋的风》谈文化失落与文化自信近日来,韩寒的一篇名为《太平洋的风》的游台见闻引发了热烈讨论。
韩寒通过叙述他在台湾偶然遇见两位厚道的眼镜店老板,和一名诚实的出租车司机的经历,表达了作为一个从大陆来的写作者的失落,“……我失落在我生存的环境里……我失落在我们的前辈们摧毁了文化,也摧毁了那些传统的美德,摧毁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摧毁了信仰和共识,却没有建立起一个美丽新世界……我失落在不知道我们的后代能不能生存在一个互相理解而不是互相伤害的环境之中……”文中还认为,是香港和台湾庇护了中华的文化,使得中华民族的美好习性能够免于浩劫,并留存下来。
①韩寒的这篇文章固然有其局限性和片面性——且不谈他眼中的台湾是否是其真实和全面的面貌——但是其反映出的大陆人民的这种“文化失落感”确是事实。
近几年“台湾保留了中华文化的良好传统”这一说法颇为流行,不少名人游台的旅记都提到这个说法。
大陆人去台湾,觉得台湾人亲切有礼、台湾社会民主开放,是一个相似而又陌生的地方,深感失落,于是不禁感叹“中华文化的良好传统在台湾得以继承”。
其实不只是对台湾,身边的人也常常向往着一些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民主自由的风气和较高的国民素质,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感到自卑、甚至愤怒,这种心态由来已久。
过去我们常常自豪地说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然而如今,文化失落和文化自卑成了笼罩在许多人心头的阴霾。
是什么造成了当今国民的文化失落?需要指出的是,笔者并不完全赞同“台湾保留了中华文化的良好传统”的说法。
首先应当明确,所谓“台湾保留了中华文化的良好传统”说法中的“中华文化的良好传统”的涵义。
这种良好的文化传统在《太平洋的风》一文中表现出的,是诚实、朴实、礼让,是良好的社会气氛,是人民的较高素质。
但是这不仅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当今已成为一种普世价值,是当民主社会发展到一定高度后逐渐形成的。
台湾作家廖信忠在《回应韩寒〈太平洋的风〉》中说,“……我并不认为现在台湾所谓"温良恭俭让"的社会气氛,跟中华文化传统有什么太大的关系……”②这种情况下的文化失落,更多的是对于社会现状和国民素质的不满,是对道德缺失的质疑。
《韩寒》读后感
《韩寒》读后感
韩寒,一个备受争议的作家、导演、音乐人和商人。
他的作品总是引起人们的
热议,无论是小说、电影还是音乐,都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在我看完韩寒的作品后,我感受到了他作为一个多才多艺的创作者所带来的震撼和感动。
首先,我想说的是韩寒的小说作品。
他的小说总是充满着对生活的独特观察和
深刻思考。
他的文字简洁明了,却又充满了力量。
在他的小说中,我感受到了对人性的探讨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他的作品中,常常描绘了一些普通人的故事,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让人深思。
其次,我想说的是韩寒的电影作品。
他的电影总是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
性的关怀。
他的电影作品中,常常描绘了一些平凡人的故事,却能引起人们的共鸣,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温暖。
他的电影作品总是让人感动,让人思考,让人对生活充满希望。
最后,我想说的是韩寒的音乐作品。
他的音乐总是充满了对生活的热情和对世
界的向往。
他的音乐作品中,常常充满了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对人性的深刻思考。
他的音乐总是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温暖,让人感动,让人思考,让人对生活充满希望。
总的来说,韩寒作为一个多才多艺的创作者,他的作品总是充满了对生活的独
特观察和深刻思考。
无论是小说、电影还是音乐,他的作品总是让人感动,让人思考,让人对生活充满希望。
我相信,韩寒的作品会继续影响着我们,让我们更加热爱生活,更加珍惜每一天。
愿我们都能像韩寒一样,用心感受生活,用心创作作品,让生活充满希望和美好。
试论韩寒长篇小说的语言特征
试论韩寒长篇小说的语言特征作者:周国良来源:《参花·下半月》2015年第10期摘要:韩寒作为80后青年新锐代表作家之一,自从出道以来便广受青年阅读者的喜爱。
韩寒发表的大量作品都广受喜爱,但是文学界对他的评论却褒贬不一。
这个貌似充满叛逆的年轻人,他的作品却拥有着它独特的文学价值。
他的小说中充满对传统的反叛,以及对青春的体验。
我们需要对他的作品进行研究,寻找它的文学价值。
关键词:韩寒长篇小说语言特征韩寒作为当代文学界的奇才,年少时便以代表作《杯中窥人》获得1999年全国首届“新概念”一等奖,而后便经历求学之路的艰难,其代表作《三重门》就对其青少年的成长痛苦做了描述。
之后韩寒发表了许多作品,如《长安乱》《一座城池》。
自从社会上“韩寒现象”的出现,韩寒更加广受关注,但是即使如此,仍然没有人对韩寒的作品进行过多系统的研究。
韩寒的小说凭借着其独有的语言特性,吸引了广大的青年读者,甚至是许多的中老年作家。
本文将就韩寒的长篇小说的语言特性进行探讨。
韩寒的作品具有许多独有的特征,其中的语言粗俗平淡却不乏深意,化幽默风趣于字里行间,犀利的讽刺一针见血……正是因为这些语言特征,让韩寒的作品有了许多的文学价值,值得我们去研究,去吸收借鉴。
一、粗俗的语言风格语言风格的概念十分复杂,至今文学界对其还没有一个统一完整的定义。
语言风格是在作品中对语言的运用形成的语言格调和氛围,不同的作者、不同的作品拥有不同的语言风格,文学是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语言的艺术升华。
传统的文学主张文学语言的美化,而韩寒在文学语言观中表现得特立独行,在其小说作品中大量运用粗俗的语言,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文学风格。
在韩寒作品当中,无论是描叙性话语还是任务叙述性话语都是相对粗俗化的,而其小说正是迎合了这种特别的时尚潮流,符合大众的一种文化需求。
譬如在其作品《光荣日》里面有这么一段语言:“所有的小姐都对火车站的搬迁心有抱怨,看见火车头两眼冒光,在她们眼里,那一节一节的哪里是火车,明明是生殖器。
浅析
浅析《像少年啦飞驰》中主人公的精神困境这部小说的作者韩寒是“80后”作家中知名度非常高的,从他创作的几部小说与杂文集来审视,他的作品有很独特的风格,他的文笔犀利,富于批判性。
在小说叙述中常常带有轻松、诙谐、嘲讽现实的意味,本人在分析《像少年啦飞驰》这部小说中,将逐步揭示作品中主人公“我”的内在精神困境。
一、小说的语言叙述风格小说的作者是“80后”代表作家,是畅销书作家,在媒体上的爆光率较高。
在小说里作者以“我”为中心叙述少年时期与青年时期的往事,这样小说的语言,叙述风格以轻松搞笑、诙谐幽默、嘲讽批判为主要特征,具有后现代主义的艺术风格。
作为一个通俗畅销书作家,他在作品的创作中必然要考虑他的读者群,而他的书的受众对象大部分是青年学生,于是这部小说必然会迎合这部分对象的阅读习惯与审美特征。
作者是一位非常年轻的作家,他所叙述的少年时期与青年时期的经历与他的书的受众对象,在相同时期的经历不乏相似性。
读者在阅读的过程里应该可以体验到经历与情感的共鸣。
但是作者要通过怎样方式的表达以契合读者的阅读习惯与审美特征呢,还得从其受众的阅读习惯与审美特征来分析。
其小说的读者大部分是青年学生,他们是随着国家的改革开放越来越深入,社会文化发展越来越多元化,物质商品越来越丰富而成长的一代。
尤其是随着网络技术蓬勃发展,网络虚拟世界,图像传媒宣传与电视节目的娱乐化对他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阅读习惯与审美感受的影响较为广泛与深入。
他们追求个性张扬与自由,对社会的认识与其他群体有很大的差异性,既对社会上不公正的规则有所认识,又习以为常,在这样的环境里成长,追求物质享受,追求形而下的快乐。
所以一方面作者在小说的语言叙述上要贴近受众,就要用他们易于接受,乐于接受的方式去叙述。
另一方面作者本人也成长于这个时代,本身对社会现实的认识更加敏锐,他的叙述表达更符合这部分受众的接受方式。
例如作者在作品中写“我”与青年两个时期所经历的教育,便充满了轻松搞笑、诙谐幽默、嘲讽批判的意味:“我的刘班主任,外表和内在一样虚伪,她的口头禅是:×××,叫你的家长来一趟。
探究韩寒文风——关于《像少年啦飞驰》
探究韩寒文风——关于《像少年啦飞驰》《像少年啦飞驰》是韩寒的长篇小说,出版于2006年。
该小说始于在北京大学校园论坛协作小说展中的一篇短篇小说,为了满足读者及广大网友及时了解小说后续情节,韩寒决定将该小说拓展为长篇小说。
文学批评家多年来一直在探讨韩寒的文学风格与文学价值,是将他视为文学大师,还是将他视为文化浅薄、虚假的偶像人物。
然而,无论如何,韩寒的作品对年轻读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的文学风格也在文学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像少年啦飞驰》这一小说的文学风格和文学价值。
一、文学风格韩寒的文学风格是简洁而又有力。
他善于利用对白和场景的描写来展现出人物的性格和情感,这一点在《像少年啦飞驰》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小说采用叙述者和第一人称叙述的方式,使小说更加具有生动性和代入感。
韩寒在小说中也经常运用语言幽默的手法来表达人物情感和思想,这是他文学风格的一个重要特点。
比如,小说中的角色常常使用一些搞笑的式子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增加了整个小说的娱乐性和幽默感。
此外,小说还带有一定的讽刺性和消极情结。
小说中的主人公忘了带钥匙而被锁在了电影院里,但最后他发现自己并不觉得孤独,因为“电影在他的心里开了一百万遍”(《像少年啦飞驰》)。
这一段描述透露出了韩寒对于现实世界的消极情感。
二、文学价值《像少年啦飞驰》中的主要主题是“人生如风驰电掣般过去,我们应该快乐地生活”。
这一主题通过主人公的命运和内心世界的变化来展示出来。
韩寒以自己对文化危机的自我反思为基础,对人生价值、人类感情、现实面貌等领域进行了探究,它在很大程度上展示了年轻人的思想和情感,尤其是在当时社会情况下,这样的小说在文学界具有一定的启示性和探讨的意义,可以阐述现代青年命运和其精神世界,反映现代文化及社会变迁带来的影响。
总的来说,虽然《像少年啦飞驰》的文学风格被质疑,但是它又是一个非常有价值和有启示性的作品。
它为读者提供了思考生活价值和人生意义的机会,并且从多个角度对现代文化、社会和人性进行了探索。
会观后感到龙凤店
会观后感到龙凤店《龙凤店》是中国知名作家韩寒的长篇小说,该小说荣获第12届茅盾文学奖。
作为具有极高影响力的作品,《龙凤店》不仅仅是一部普通的小说,更是一部关于社会变迁、人性、生死以及对乡土情怀的探索。
小说讲述了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中国乡村的发展历程。
以一个小村庄的龙凤店为切入点,描绘了从毛泽东时代的集体主义到改革开放的市场经济的过渡阶段,道出了中国乡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矛盾和转型。
小说开篇就带给读者浓郁的农村气息,既有贴近农田的农民生活,也有官方的强制安置政策,其中融入了鲁迅先生的一段话:“把我们害得七窍生烟不在少数。
”这说明了对于乡村转型的观察与思考。
主人公杨国喜作为整个故事的核心人物,承载了韩寒对中国农村现实的辩证思考。
他身上既有固守传统的保守力量,也有追求个人利益的现代思维,他的选择和抉择展现了中国农村在变革中的迷茫和选择。
小说通过丰富的人物关系和情节,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
杨国喜代表了乡村居民对新生活的渴望,怀揣着摆脱贫困的梦想,但也不可避免地被环境和现实所影响。
他的好友兼竞争对手乔四爷则代表了贪婪和残忍,通过不择手段追求个人利益,最终导致自己的悲剧结局。
小说中还有杨国喜的父亲、母亲、妻子、女儿等一系列人物,他们的命运和选择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环境和时代的影响。
这些人物的塑造使得小说的情节更加动人,触动了读者的心弦。
小说的背景是中国乡村的发展历程,其中既有农民对现代化建设的渴望,也有政府对农村现代化的推动。
小说通过龙凤店这个象征性的小镇,描绘了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种种问题和挑战。
龙凤店从一个贫穷的小村庄逐渐发展成为繁华的城市,这个过程中暴露出了市场经济对传统乡村文化的冲击以及乡村资源和环境的破坏。
小说中多次提到的独角兽湾,代表了现代化建设所带来的工业化污染,也象征着乡村环境的恶化以及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忽视。
整个小说还以生死为主题,通过杨国喜的一次意外事故,展现了一条命运的起伏。
生死的对比和反衬,使得小说更加有血有肉,更加真实。
韩寒的文学风格
韩寒的文学风格韩寒作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和导演,他的文学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思考赢得了众多读者的喜爱。
本文将以对韩寒文学风格的分析为主线,从多个方面揭示他作品的独特魅力。
1. 内容丰富多元韩寒的作品内容涉及多个领域,包括少年成长、社会观察、人际关系等,展现了他对于人性和社会现象的独到观察和思考。
无论是他的小说还是散文,都充满了智慧和对于生活的感悟,令人深思。
2. 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韩寒的作品常常以幽默诙谐的语言展现,融入大量幽默元素,令人捧腹大笑。
他善于用夸张和讽刺来揭示问题的本质,通过幽默的手法让读者在笑声中思考生活的意义。
3. 独特的叙事结构韩寒的作品常常采用非线性的叙事结构,通过时空跳跃和碎片化的叙述方式,展现出他独特的艺术表达手法。
这种叙事结构不仅增加了作品的趣味性,也让读者更好地感受到人物内心的情感变化。
4. 文字简洁有力韩寒的文字简洁有力,他善于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思想。
他的作品通常不拖泥带水,每一个词语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用处,给人以清新爽快的阅读体验。
5. 自我言说的风格在韩寒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常常通过自我言说的方式进行故事的展开和观点的阐述。
他经常以第一人称的方式直接参与到故事中,与读者建立起强烈的共鸣。
6. 对社会问题的关注韩寒的作品不仅仅局限于个人情感的表达,他还十分关注社会问题并试图通过作品进行思考和触动。
他通过作品中的细节描写和剧情表达出对社会问题的关切,反映出他对于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
7. 颠覆传统的创新精神韩寒在创作中勇于挑战传统,他不拘一格,常常在文学作品中融入影视元素和音乐元素,通过多种艺术形式来打破传统的界限。
这种创新精神为他的作品注入了新鲜的活力。
总而言之,韩寒的文学风格独特而多样化,他以幽默诙谐的语言、独特的叙事结构和简洁有力的文字表达,以及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创新精神,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和认可。
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上看,韩寒的作品都带有一种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文学作品在中国当代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透过《他的国》看我们的国
透过《他的国》看我们的国摘要:《他的国》是韩寒自认为目前为止最为满意的一部作品,他以其独有的文字给我们展现了一幅荒诞却又真实的社会,以其敏锐的洞察力、深刻的思考抒发对这个真实社会的不满与无奈。
了解他的国,进入他的国,其实还原的是我们自己的国,现实中形形色色的你我他,都可在他的国找到生活的原貌,他的国原来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
《他的国》是从社会与情感两方面展开叙述,通过他的国之官场、底层民众、爱情来解析我们的国,并对《他的国》的语言与结构加以分析。
关键字:中国官场;底层民众;爱情;语言与结构引言韩寒对社会现实的关怀都是贯彻始终的,韩寒通过自己的笔来描写、揭露社会现实的黑暗面,并力图通过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来引起大家的关注,以求得自己社会价值的实现。
韩寒不仅在文学作品中表达对社会现实的关怀,在现实生活中,韩寒虽然言语嚣张,姿态叛逆,但他也在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关注着社会现实,无论是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后迅速地跑到地震前线救灾,还是在他的文学性并不强的博客里所关注的诸如井盖子丢了等小事,叛逆青年韩寒正在努力地参与到社会事务中,力图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
不得不说,韩寒是个有责任,有良知的作者,他以他的影响力,他的行动感染了我们一代人,这一点比起很多学者、大师来说韩寒的成功也是时代的需求,我们这个时代需要韩寒。
这个时代不能没有韩寒,但不是说韩寒的文学是这个时代文学的主流。
时代周刊评价韩寒说他是“中国文学的坏小子”,这其实说明的韩寒不唱主调的个性。
韩寒将自己定位为“底层人物”,以一个底层人物的视角来关注时事与生活,因此见解犀利而深刻。
左小龙即是韩寒自己,亦是我们大家。
他的国就是我们的国。
一中国官场中国官场,是一个相当特殊的场所。
其成员构成、生存状态、生活方式、环境氛围、游戏规则等,都与社会其他阶层大异其趣。
因此产生了一种特殊的“场效应”。
这种官场的场效应,而这已产生了二、三千年。
已形成了一种文化,这就是中国的官场文化。
现代散文解读韩寒的后会无期
现代散文解读韩寒的后会无期现代散文解读韩寒的《后会无期》韩寒是中国当代作家中备受争议的一位,他的作品《后会无期》也是备受关注和讨论的一本小说。
本文将从现代散文的角度出发,对《后会无期》进行解读,探讨它在现代散文作品中的地位和意义。
一、韩寒的写作风格和特点《后会无期》是韩寒成名后的一部重要作品,它延续了他一贯的文风和写作特点。
韩寒的作品常常充满了青春的活力和对生活的热爱,他用犀利的语言和独特的观察力描述现实,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写作风格。
二、《后会无期》的故事情节《后会无期》讲述了主人公小伙子江阳酷爱电影,他追随着自己的梦想,一路奋斗,最终成为一名电影导演。
小说以江阳的经历和成长为线索,通过不同的人物和事件展示了当代都市年轻人的生活面貌。
故事情节紧凑,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三、《后会无期》的现代散文特征《后会无期》具有明显的现代散文特征。
首先,小说紧扣时代脉搏,描写了都市年轻人的生活状态和价值观念。
其次,韩寒运用生动的细节和形象语言,展现了现代社会中的各种现象和问题。
再次,小说通过主人公的成长历程,探讨了现代人在社会变迁中的选择和困惑。
最后,韩寒揭示了人性的善恶两面,反映了现代社会人际关系的复杂性。
四、《后会无期》对现代散文的影响《后会无期》作为一部代表作品,对现代散文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首先,它让更多的读者了解并喜欢上了现代散文这一文学形式。
其次,它通过韩寒特有的写作风格和现实题材,开辟了现代散文的新篇章,丰富了现代散文的表达方式和主题内容。
最后,它刷新了人们对散文的认识和期待,使得散文成为了更加受欢迎和重视的文学类型。
五、《后会无期》与其他散文作品的对比《后会无期》与其他散文作品相比,具有自身独特的风格和魅力。
与一些传统散文相比,它更加亲近生活,注重描绘现实;与一些实用性散文相比,它更加关注情感和人性的表达。
与其他当代散文作品相比,它更加富有活力和张力,更具代表性和时代性。
六、结语《后会无期》作为韩寒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展现了他独特的写作风格,更重要的是在现代散文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韩寒作品的青春特色
韩寒作品的青春特色韩寒是中国当代年轻作家中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他的作品以独特的青春特色而闻名,深受广大青年读者的喜爱和追捧。
本文将探讨韩寒作品的青春特色,并剖析其中的原因。
一、真实的情感表达韩寒的作品大多以真实的情感表达为特点。
他毫不回避地展现了青春期的痛苦、迷茫、挣扎和无助。
他的文字直接、坦诚,没有加以掩饰或修饰,让读者感受到真实的心境。
这种真实性使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与广大青年读者产生共鸣。
二、对现实的触动韩寒作品中的青春特色也体现在对现实的触动上。
他审视社会,关注人性,面对现实的不公和不完美,表达了强烈的不满和愤怒。
韩寒的作品常常以小人物为主角,通过他们的亲身经历,揭示社会的丑陋和荒谬,唤起了读者的思考和反思。
他对社会现象的敏锐触感,使韩寒的作品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引导作用。
三、幽默调侃的风格韩寒的作品中融入了大量的幽默调侃元素,使其显得生动有趣。
他经常运用夸张和讽刺的手法,戏谑和嘲笑现实中的种种荒诞现象。
这种幽默调侃的风格,对读者而言既轻松有趣,又能够引起共鸣。
韩寒的幽默感和才华使得他的作品充满了活力和与众不同的个性风格。
四、对人性的思考韩寒作品中抒发出对人性的深刻思考。
他常常以青年人的视角,探讨人性的种种弱点和矛盾。
他透过人物形象展示了人性中的善良和丑恶、光明和黑暗。
韩寒对人性的思考追求着一种真实和深刻的表达,使得他的作品在青春的火热与理性的深思之间保持着平衡。
五、自由的现代意识韩寒作品中透露着对传统观念的质疑和对现代意识的探索。
他拒绝被束缚,追求自由和独立的思想和生活方式。
他的作品中流露出对权威的怀疑和对自由自在的追求,同时也呼吁年轻人要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价值观。
这种开放的现代意识使得韩寒作品具有与众不同的特色。
总之,韩寒作品的青春特色体现在真实的情感表达、对现实社会的触动、幽默调侃的风格、对人性的思考以及自由的现代意识上。
这些特点使得他的作品深受广大年轻读者的喜爱,并产生深远的影响。
韩寒文学界的年轻才俊
韩寒文学界的年轻才俊韩寒,作为中国文学界中备受瞩目的年轻才俊,凭借着他独特的创作风格和才华横溢的文学才能,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和认可。
他的作品独具个人特色,引人入胜,深受人们的欢迎。
本文将从他的文学创作、风格与主题、影响力等方面对韩寒进行探讨。
一、文学创作韩寒的文学创作以小说为主,其代表作品包括《三重门》、《后会无期》、《他的国》等。
他的作品多以都市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出现代青年的迷茫、挣扎、矛盾和人性的复杂性。
他以冷峻的笔触和犀利的语言表达,将社会现象和人性问题相结合,给人带来了深刻的思考和震撼。
二、创作风格与主题韩寒的作品风格独特,以冷峻、幽默、尖锐为特点。
他在作品中常常使用一些夸张和搞笑的手法,通过讽刺、嘲笑和调侃的方式对社会现象进行揭示和批判。
同时,他也善于塑造鲜活的人物形象,通过这些形象的对话和行为,表达自己对于社会、生活和人性的思考。
韩寒的作品主题多样化且饱含哲理。
他关注现代社会的问题,透过小人物的视角,探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城市生活的困境和人性的边界。
他通过对青年人追求自由、寻找真实的描绘,表达对社会现象的质疑和不满,同时也寄托了他对于理想与现实的深思。
三、影响力韩寒以其深入浅出的文字和独特的思考方式,影响了大量的青年读者和文化圈。
他的作品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社会现实感,从而引起了广泛的共鸣。
尤其是在网络时代,韩寒利用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广泛发声,通过与读者的互动和分享,拉近了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形成了稳定的粉丝群体。
韩寒也被认为是新一代青年作家的代表,他的成功和影响力也对年轻作家们产生了积极的激励和启示。
他的文学作品不仅在国内受到了广泛关注,也在国际文学舞台上获得了一定的认可,成为中国文学新的亮点之一。
四、总结韩寒作为文学界的年轻才俊,凭借独特的创作风格和深刻的思考,成功吸引了广大读者的目光。
他的作品既具备了文学的艺术性,又富有社会批判的意义,引领了当下文学创作的潮流。
韩寒小说中显现的当代青年审美
韩寒小说中显现的当代青年审美作者:葛晓刚来源:《名作欣赏·评论版》 2018年第3期摘要:韩寒的小说最受瞩目的时候,可以说是流行文学进入网络时代的过渡期,但韩寒的小说却丝毫没有网络小说的影子,他的小说风格在流行文学中也极为少有,但他们有着共同的现代因素,文字中透露着鲜明的时代感。
本文要从其小说的结构和语言中,找到其中展现的当代青年的心理状态及审美追求,从而挖掘出韩寒小说在当今所具有的价值。
关键词:杂乱狂欢化简单化自21世纪以来,我国的商品经济日趋稳定与成熟,同时我国也迅速步入网络时代。
作家因此也慢慢脱离了完全依靠自我意识写作的状态,很多以纯文学进入文坛的作家也开始尝试进入大众市场。
“不少作家特别是先锋作家都开始将目光冷峻地投向对人的本质力量的叩问:他们不再把人视为单纯的理想、理性的精神载体,而是更多看到其身上的原始的、非理性的一面。
”{1}这一时期经济改革依旧大步迈进,意识形态之争也常常出现于群众之中。
大多流行文学的价值观与社会主旋律一定程度上是相背离的,充斥着资本主义气息,但以经济发展为主的方针使文化发展要相应地顺应市场,所以流行文学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而且在内容与形式上不断尝试革新。
而韩寒似乎是流行文学界的一朵奇葩,他既不断地想要远离过于“左”的路线,同时对现代资本主义价值观也充满鄙夷,他的作品就在这样的夹缝中生存,却还赢得了众多读者的心,这是为什么呢?他抓住了大众什么样的审美情趣呢?韩寒小说的行文结构是独立于一般的流行小说的,他的小说并没有潜心考究行文结构,而是让情节随着心绪自然向前发展,有些时候可以说结构是比较混乱的。
这一直被许多批评家所诟病,但为何无序的行文结构和较弱的故事性却能得到众多人的喜爱呢?文章不单单从文字中可以看出内在思想与作者性格,从情节的构造上同样可以找出这些属性。
韩寒本人便是一个具有独特个性的不羁之人,这样的性格得到大多的青少年效仿。
韩寒的作品一直是思想性大于艺术性的,所以韩寒从构思小说的初始阶段,应该就把行文结构放在了较后的位置考虑。
《念书的孩子》中蕴含的青年文化价值
《念书的孩子》中蕴含的青年文化价值
《念书的孩子》是由中国作家韩寒所著的一本小说,通过讲述主人公郭靖宇的成长经历,展现了一群年轻人在追求自我价值、追求梦想的过程中所展现出的青年文化价值。
首先,书中体现了对知识的追求和重视。
郭靖宇是一个积极向上、热爱学习的青年,他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
他在学校中勤奋学习,参加各种活动,积极参加社团,通过阅读书籍和其他资料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
这种对知识的追求和重视体现了年轻人对于个人成长和自我提升的渴望。
其次,书中强调了自由思想和创新精神的重要性。
郭靖宇在面临困境和挫折时,不屈不挠,坚持自己的信念,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他敢于思考和质疑,不墨守成规,勇于尝试新的思维模式和行动方式。
这种自由思想和创新精神是青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社会进步和个人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此外,书中还强调了坚持梦想和追求个人独立的意义。
郭靖宇在面对生活的压力和家庭的期望时,坚守自己的梦想,追求自己的兴趣和理想。
他勇敢地放弃了传统的就业观念,选择了自主创业的道路。
通过努力和坚持不懈,他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成为一个成功的创业者。
这种追求个人独立和坚持梦想的精神鼓舞了年轻人,激励他们勇敢地
追求自己的理想,并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综上所述,《念书的孩子》中蕴含了青年文化价值,包括对知识的追求和重视、自由思想和创新精神的重要性以及坚持梦想和追求个人独立的意义。
这些价值观对于年轻人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至关重要,激励他们在追求自我价值和实现梦想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作家韩寒文学观点访谈录
作家韩寒文学观点访谈录韩寒,一个备受瞩目的作家和公众人物。
他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犀利的观点而广受赞誉。
在这篇访谈录中,我们将探讨韩寒的文学观点,以及他对文学创作的独特见解。
第一部分:文学的力量韩寒一直认为文学具有极大的力量。
他坚信通过文学作品可以触动人们的内心,传递情感,唤起共鸣。
在访谈中,他表示:“文学是一种灵魂的抚慰,也是一种思想的碰撞。
通过文字,我们可以共鸣他人的喜怒哀乐,以及对社会现象的思考。
”他指出,文学不仅仅是娱乐或消遣,更是一种表达自我的方式。
作家通过自己独特的视角和观察力来塑造作品,旨在传递一种思想和情感,引发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第二部分:创作的灵感来源在访谈中,韩寒分享了他对创作灵感的理解。
他认为灵感是来自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他经常观察现实生活中的细节,并从中发现创作的蛛丝马迹。
他说:“灵感可以来自于我们身边的任何事物,无论是一封信、一杯咖啡,或是路边的一幅画。
只要我们保持对生活的敏感,就能够捕捉到创作的闪光瞬间。
”作家应该时刻保持开放心态,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创作方式。
韩寒鼓励年轻作家要大胆创新,勇于表达自我,不被传统观念所限制。
第三部分:文学创作的意义对于文学创作的意义,韩寒有着独到的见解。
他认为文学的价值在于挑战和启发读者的思考能力。
作家的任务不仅仅是娱乐读者,更是唤起他们对生活的思考和质疑。
他说:“文学应该是一种犀利的武器,用来揭示社会现象中的问题和矛盾。
作家要有勇气直面真实的丑陋和不完美,通过作品激发人们的思考和改变。
”韩寒追求真实和直接的表达,他认为作家应该与读者建立起一种真诚的对话关系。
作品中的观点和触动人心的情感都应该是真实的,以便打动读者的内心。
第四部分:文学与社会在访谈中,韩寒提到了文学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他认为文学是社会思潮的一种表达方式,可以推动社会的进步和改变。
作家应该关注社会问题,通过文学作品揭示问题并引起公众的关注。
他表示:“作家是社会的观察者和记录者,我们有责任用文字捕捉时代的脉动,探索问题的本质,并提出反思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小说诀要》读后感
《小说诀要》读后感
《小说诀要》是一本关于小说创作的经典著作,作者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韩寒。
这本书以简洁清晰的文字,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小说创作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对于想要成为一名优秀小说家的人来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指南。
在《小说诀要》中,韩寒首先提到了小说的基本结构和要素,包括情节、人物、语言等。
他强调了小说的情节要有张力和冲突,人物要有独特性和立体感,语言要简洁明了,富有表现力。
这些基本要素是构建一个成功小说的基础,没有之一。
除了基本要素,韩寒还介绍了一些小说创作的技巧和方法。
比如,他提到了“观察”的重要性,作家要时刻保持对周围环境和人物的观察,从中获取灵感和素材。
他还强调了“反复修改”的必要性,一个优秀的小说往往需要经过多次修改和润色才能达到完美。
在读完《小说诀要》之后,我深深感受到了韩寒对于小说创作的热爱和执着。
他在书中不仅传授了自己的经验和心得,还分享了许多有趣的小说创作故事和案例。
这些内容不仅让我受益匪浅,还让我更加热爱写作,更加珍惜每一个灵感和创作机会。
总的来说,读完《小说诀要》让我对小说创作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我相信,只要我坚持不懈地学习和实践,总有一天我也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小说家。
感谢韩寒的分享和启发,让我在创作的道路上更加坚定和自信。
愿我们都能在文字的世界里留下属于自己的痕迹,创造出更多精彩的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韩寒文学作品的文化价值探析【摘要】“80后”的命名最早起源于文坛,特指以韩寒、郭敬明、春树、张悦然等为代表的一批生于1980年之后的青年新锐作家。
韩寒,“80后”作家代表人物,自2000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十余部,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热议,人们对其评价褒贬不一。
这个特立独行的年轻人在文坛掀起一股“韩流”,给“80后”带来了不一样的视觉感受,其文学作品具有和其它文学作品不一样的文化价值。
本文从韩寒作品中体现的秋意青春、青春体验、反叛传统几个方面对其作品的文化价值进行研究。
【关键词】秋意青春青春体验反判传统引言韩寒,1982年9月出生于上海金山。
1999年全国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中,韩寒凭借作品《杯中窥人》,以辛辣的文笔和敏锐的思想,夺得一等奖。
2000年出版反映应试教育弊病,以及青少年成长之痛的自传体小说《三重门》,其累计发行130万册,成为中国20年销量最大的文学类作品。
之后陆续出版小说《像少年啦飞驰》、《一座城池》、《长安乱》、《光荣日》、《他的国》,杂文《零下一度》、《通稿2003》、《就这么飘来飘去》等著作。
从而引起社会上对了“韩寒现象”、“全才还是专才”等等各式各样的讨论,更加引发文坛中老年作家,也可以说是主流文学界的关注,以及各界对中学语文教育的反思。
在这样的褒贬不一的声音中韩寒、“80后”进入了我们的生活,对于他们作品中所体现的社会问题和有关的争论,超过了其作品本身的文学价值。
本文将结合韩寒的作品,来对韩寒小说中所体现的秋意青春、对社会现实的青春体验和反叛传统的文化心理三个方面进行解读,从而看一看韩寒文学作品的文化价值所在。
一、秋意青春米兰·昆德拉说过:“青春是一个可怕的东西:它是由穿着高筒靴和化装服的孩子在上面踩踏的一个舞台,他们在舞台上做作地说着他们记熟的话,说着他们狂热相信而又一知半解的话。
”(1)一部《三重门》使韩寒18岁就成名,这样的成名使韩寒走进一种全新的生活,但是也使他有了更多不必要的麻烦。
一直到今天,韩寒27岁。
他的经历比一般“80”后的经历更加丰富一些,但是,描写秋意青春在作品中贯彻始终的主题。
无论是小说体裁的《三重门》、《像少年啦飞驰》、《一座城池》、《长安乱》、《光荣日》、《他的国》;还是类似《零下一度》、《通稿2003》这样的杂文集,学生时代的经历,青春期的体验是都始终存在。
除了韩寒以外,其余的“80后”作家的作品中描写的事件发生的的时间段也是大多集中于高中或大学阶段。
而且“80后”作家笔下的青春不约而同地呈现了纷乱复杂、残酷绝望的色彩。
用北京大学曹文轩教授的话说就是:“他们的文章,秋意太重,一个初涉人世的少年,一落笔,就满纸苍凉,很孤独,很颓废,很绝望,很仇恨,一副受了莫大灾难与折磨的样子,仿佛这个世界丢弃了他。
”(2)曹文轩教授之所以这样说很正常。
因为80年代出生的我们在物质方面大多数人是不缺乏的,但是,每一代人都会有自己的痛苦,而上一代或下一代是无法了解的。
我们的痛苦和前任不同的只不过是鲁迅、郁达夫他们那一代人是在为国家民族的命运而痛楚,海子他们那一代人是为理想的幻灭而痛苦。
而“80后”就承受着对教育、家庭、学校给于的各种压力,我们违者理想而风斗,但是却在奋斗的过程中遇到种种困难而迷茫。
韩寒少年成名,看似光鲜亮丽。
但成名之前,韩寒和任何一个“80后”青年人没有区别,一样要忍受作为独生子女的孤独与无助,一样要承受应试教育的煎熬。
尤其是韩寒这样一个并不是以学习成绩见长的特别的孩子,却偏偏生活在一个以分数衡量一切,以文凭认定能力的时代,其压力可想而知。
在韩寒父亲韩仁均先生写的《儿子韩寒》一书中这样写到:“韩寒虽然学习成绩平平,但他也在作着努力。
初三一次数学测验,一直拿七八十分的韩寒考到了100分。
韩寒从来没考到过100分,所以数学老师不相信韩寒能考100分,就把他叫到办公室要他将这张试卷再做一遍。
韩寒正好有一个地方看不清楚,就问老师。
老师说你做过的会不知道?便断定他是抄的。
按韩寒的性格,他是不可能做这种事的,不然他从一开始就可以作弊,把名次弄上去一点,何必惹我们不开心?这件事使韩寒的心灵受伤较深,从此也便对数学失去了兴趣。
要是老师当时用另一种方法处理这件事,比如信任韩寒,鼓励韩寒,我想韩寒也许从此会对数学产生兴趣也说不定。
”(3)如此看来韩寒一开始并不是像大家认为的反叛现行应试教育,他之所以写出如《三重门》、《零下一度》中对学校、教育等等批判的言辞是有原因的。
我们也更加可以理解为在韩寒的书里老师几乎成为一种负面的存在。
在韩寒的《教师的问题》一文中,韩寒曾经以非常极端的文字写过他对教师的看法:“我曾经说过中国教育之所以差是因为教师的水平差。
孩子是一个很容易对看起来好像知道很多东西的人产生崇拜心理的人,可是能当教师的至少已经是成年人了,相对于小学的一班处男来说,哪怕是一个流氓,都能让这班处男肃然起敬。
所以首先,小学的教师水平往往是比较低的。
教师本来就是一个由低能力学校培训出来的人,像我上学的时候,周围只有成绩实在不行,而且完全没有什么特长,又不想去当兵,但考大专又嫌难听的人才选择了师范,而在师范里培养出一点真本事,或者又很漂亮,或者学习优异的人都不会选择出来做老师,所以在师范里又只有成绩实在不行,而且完全没有特长,又不想去当兵,嫌失业太难听的人选择了做教师。
所以可想教师的本事能有多大。
”(4)在韩寒的小说中,老师一如既往的维持着反面的形象:“在我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就发现有些老师不怎么样,当然我这是就我们学校而言。
看其他学校的兄弟一个一个和我似的,我就知道至少在我接触的地方是这样的。
我的刘班主任,外表和内在一样虚伪,她的口头禅是:X X X,叫你的家长来一趟。
因为她仅存的师德告诉她自己,亲手打学生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
所以她要做的是将这个任务下放给各个学生的家长。
因为目的是一样的,结果也是一样的,而且自己还省下力气,可以有时间构思下一个挨打者是谁。
”(5)学校在韩寒的笔下一无是处,老师的形象从阳光下最光辉的职业突然转为低级职业,但是,在韩寒如此尖锐的语言背后,却还隐藏着另一个不为人知的韩寒:“自从我懂事以后就对每个我念过的学校充满失望,而更令人失望的是,我进那些学校之前,总是对它们充满希望。
”(6)大家一直认为韩寒不在乎自己七门功课不及格、高中退学、没有上大学,但实际上韩寒是被应试教育所伤害的孩子,他也为成绩努力过,但却无果。
而韩寒成名之后,无论是早期的关于“韩寒现象”的讨论,还是后来的和白烨、谈歌等许多人的论战,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应战,以及后来面对的签售、盗版。
我们都看到了韩寒的无奈,有很多事情是一个20出头的“孩子”无法承受的。
所以,无论是《三重门》中的林雨翔,《一座城池》中的“我”和健叔,还是《像少年啦飞驰》中的“我”和铁牛,一直后来出版的《他的国》中的左小龙,无一例外的都经历了不幸福的学校生活,并受到生活的种种挤压,最终陷入了一种巨大的虚空感。
在“80后”作家中不仅韩寒把笔触伸向残酷的青春,春树、李傻傻等“80后”作家笔下的青春也是残酷无比。
春树的《北京娃娃》写了一个叫林嘉芙的女孩从十四岁到十七岁坎坷无比的情感经历和令人心痛的人生历程;李傻傻的《红X》笔下的沈生铁打架、被学校开除,并最终在社会的压力下走向杀人的绝路;李海洋的《少年查必良伤人事件》;张悦然的《红鞋》等文本中主人公们相似的经历和体验也同样给我们述说着他们另类虚妄的青春经历,青春在“80后”作家笔下是一个无比灰色与残酷的关键词,他们的青春如同秋天一样荒凉。
二、对社会现实的青春体验韩寒虽然以一种很极端、很另类的姿态进入人们的视野,但是不能否认的是韩寒一直在关注社会现实,并试图通过自己的文学作品来展示自己对现实的这种关怀,用作品来展现他在社会现实中的青春体验。
韩寒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三重门》在揭示“80后”的生活状态的同时,还深刻地揭示了应试教育的弊端,展现了一个17岁的少年对现行教育制度的拷问与思考。
林雨翔不仅仅是韩寒的自传体同样是“80”后的我们这一代年轻人,不存在关于国家、民族命运的担忧,对我们而言,所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升学、就业。
这其中一个最关键的问题就是教育。
在和平时代中,人人都在说“知识就是力量”教育就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是关系到数以千万计的家长、学生切身利益的最大问题。
由此一来,应试教育所带来的沉重升学压力和未来不确定的就业形势,使“80后”处于巨大的烦恼与焦虑之中。
17岁的韩寒已经能够以强烈的自我个性意识,以犀利、客观的语言,用小说的形式在讲故事的同时对应试教育进行严厉的思想批判,并以自身的实际行动完成了和现行教育制度的反叛。
“如果现在这个时代能出全才,那便是应试教育的幸运和这个时代的不幸。
如果有,他便是人中之王,可惜没有,所以我们只好把‘全’字人下的‘王’给拿掉。
时代需要的只是人才。
”(7)“数理化语文英语全很好,音乐体育计算机都零分,连开机都不会,我还是一个优等生。
但如果我音乐体育计算机好得让人发指,葡萄牙语说得跟母语似的,但是数学英语和化学全不及格,我也是个差生。
”(8)不了解韩寒的人可能认为他只是在批判现行应试教育,但这些都只是他早期的作品所体现的。
日益成熟的韩寒开始对其它社会现实关心,把关注的目光从对现行教育制度批判的层面拓展开来,韩寒已经把视角转向了更广阔的社会现实:“这次的招商大会一定要招来有大影响的企业,像这次的波波印刷厂一样,亭林镇一定要做大,做全国最大的项目,亚洲最大的项目。
比如在厦门被停工的PX项目,就可以招到亭林镇嘛,有污染可以治理,一没有污染就没有政绩,没有污染就没有进步,PX太显眼那就改个名字么,叫XP有什么不好么,人家还以为是做软件的么。
在政策上,要宽松;在税收上,要在特殊的政策下再给予政策,吸引这些大公司过来;在土地上,要做到事先平整,亭林镇的乡镇格局很不合理,农民住房分得太开,很不利于开发。
尤其是大规模开发,你让那些大企业来这里,一看拆迁工作难以进展,就会打退堂鼓,所以要做到提前规整,先做出一个工业园区,但因为现在上面不让自己搞工业园区了,那就暂时叫工业园地。
拆迁工作一定要做好,要告诉农民,集体利益大于一切,做钉子户可耻。
”(9)这是2009年出版的《他的国》中亭林镇镇长在招商税务城建土地等部门召开的一次秘密会议的讲话内容,主要是针对亭林镇的招商引资、未来发展而发言的。
镇长的讲话不长,却把这几年的社会热点来了一个总结,既有厦门被停工的PX项目,又有引起大家广泛关注的钉子户现象,这都显示了韩寒对社会热点的关注,并且通过对镇长这段官腔十足的讲话的描写,韩寒不动声色地讽刺了当前社会中一些官员为了谋求政绩,一切以经济挂帅,不计环境污染等严重后果为自己谋利的升官之道,显示了韩寒对社会现实的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