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知识点
高中物理-一、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
![高中物理-一、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e06cb9e8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24.png)
一、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三个基本公式 (1)速度与时间的关系:v =v 0+at 。
(2)位移与时间的关系:x =v 0t +12at 2。
(3)位移与速度的关系:v 2-v 20=2ax 。
2.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常用的推论
(1)平均速度关系式:v -
=v t 2
=12(v 0+v )=x t 。
(2)位移差公式:Δx =aT 2。
3.重要提醒
(1)无论是匀加速直线运动还是匀减速直线运动,v x 2
=
v 20+v
2
2>v t 2
=v 0+v 2。
(2)平均速度的定义式v -
=x t 对任何性质的运动都适用,而v -=1
2(v 0+v )和v -
=v t 2
只适
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3)Δx =aT 2为判断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依据,也称匀速直线运动的判别式。
4.竖直上抛运动的两种处理方法 (1)分段法
①上升过程:v 0>0,a =-g 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②下降过程:自由落体运动。
(2)全程法
将上升和下降过程统一看成是初速度v 0竖直向上,加速度g 竖直向下的匀变速
直线运动,v =v 0-gt ,h =v 0t -1
2gt 2。
注意 当物体先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又反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且全程加速度恒定时,其运动特点与竖直上抛运动相似,这类运动可称为“类竖直上抛运动”。
5.分析“追及”“相遇”问题
1.运动情景
2.运动图像
3.实验情景。
高三一轮复习秘籍-第一章第2讲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高三一轮复习秘籍-第一章第2讲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aea82cf5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99.png)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第2讲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过好双基关————回扣基础知识训练基础题目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1.速度公式:v=v0+at.2.位移公式:x=v0t+12at2.3.位移速度关系式:v2-v20=2ax.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1.三个推论(1)连续相等的相邻时间间隔T内的位移差相等,即x2-x1=x3-x2=…=x n-x n-1=aT2.(2)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初、末时刻速度矢量和的一半,还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平均速度公式:v=v0+v2=v t 2 .(3)位移中点速度2220 2vv vx +=2.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四个重要推论(1)T末、2T末、3T末、…、nT末的瞬时速度之比为v1∶v2∶v3∶…∶v n=1∶2∶3∶…∶n.(2)前T内、前2T内、前3T内、…、前nT内的位移之比为x1∶x2∶x3∶…∶x n=12∶22∶32∶…∶n2.(3)第1个T 内、第2个T 内、第3个T 内、…、第n 个T 内的位移之比为x Ⅰ∶x Ⅱ∶x Ⅲ∶…∶x N =1∶3∶5∶…∶(2n -1).(4)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t 1∶t 2∶t 3∶…∶t n =1∶(2-1)∶(3-2)∶(2-3)∶…∶(n -n -1).三、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1.自由落体运动(1)条件:物体只受重力,从静止开始下落.(2)基本规律①速度公式:v =gt .②位移公式:x =12gt 2.③速度位移关系式:③v 2=2gx .(3)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①伽利略通过逻辑推理的方法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快”的结论.②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方法是逻辑推理→猜想与假设→实验验证→合理外推.这种方法的核心是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演算)结合起来.2.竖直上抛运动(1)运动特点:加速度为g ,上升阶段做匀减速运动,下降阶段做自由落体运动.(2)运动性质:匀变速直线运动.(3)基本规律①速度公式:v =v 0-gt ;②位移公式:x =v 0t -12gt 2.研透命题点————细研考纲和真题分析突破命题点1.三个概念的进一步理解(1)质点不同于几何“点”,它无大小但有质量,能否看成质点是由研究问题的性质决定,而不是依据物体自身大小和形状来判断.(2)参考系一般选取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3)位移是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线段的长度表示位移的大小.2.三点注意(1)对于质点要从建立理想化模型的角度来理解.(2)在研究两个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时,选择其中一个物体为参考系,可以使分析和计算更简单.(3)位移的矢量性是研究问题时应切记的性质.【例1】在“金星凌日”的精彩天象中,观察到太阳表面上有颗小黑点缓慢走过,持续时间达六个半小时,那便是金星,如图所示.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在金星与太阳之间B.观测“金星凌日”时可将太阳看成质点C.以太阳为参考系,金星绕太阳一周位移不为零D.以太阳为参考系,可以认为金星是运动的答案D解析金星通过太阳和地球之间时,我们才看到金星没有被太阳照亮的一面呈黑色,选项A错误;因为观测“金星凌日”时太阳的大小对所研究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不能将太阳看成质点,选项B错误;金星绕太阳一周,起点与终点重合,位移为零,选项C错误;金星相对于太阳的空间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以太阳为参考系,金星是运动的,选项D正确.【变式1】(多选)湖中O处有一观察站,一小船从O处出发一直向东直线行驶4km,又向北直线行驶3km,已知sin37°=0.6,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相对于O处的观察员,小船运动的路程为7kmB.相对于小船,O处的观察员始终处于静止状态C.相对于O处的观察员,小船最终位于东偏北37°方向5km处D.研究小船在湖中行驶时间时,小船可以看做质点答案ACD解析在O处的观察员看来,小船最终离自己的距离为32+42km=5km,方向为东偏北θ,满足sinθ=0.6,即θ=37°,运动的路程为7km,选项A,C正确;以小船为参考系,O处的观察员是运动的,B错误;若研究小船在湖中行驶时间时,小船的大小相对于行驶的距离可以忽略不计,故小船可以看做质点,选项D正确.1.区别与联系(1)区别:平均速度是过程量,表示物体在某段位移或某段时间内的平均运动快慢程度;瞬时速度是状态量,表示物体在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的运动快慢程度.(2)联系:瞬时速度是运动时间Δt→0时的平均速度.2.方法和技巧(1)判断是否为瞬时速度,关键是看该速度是否对应“位置”或“时刻”.(2)求平均速度要找准“位移”和发生这段位移所需的“时间”.【例2】在某GPS定位器上,显示了以下数据:航向267°,航速36km/h,航程60km,累计100min,时间10∶29∶57,则此时瞬时速度和开机后平均速度为()A.3.6m/s、10m/s B.10m/s、10m/sC.3.6m/s、6m/s D.10m/s、6m/s答案B解析GPS定位器上显示的航速为瞬时速度36km/h=10m/s,航程60km,累计100min ,平均速度为v =Δx Δt =60×103100×60m/s =10m/s ,故B 正确.【变式2】(多选)如图所示,物体沿曲线轨迹的箭头方向运动,沿AB ,ABC ,ABCD ,ABCDE 四段曲线轨迹运动所用的时间分别是1s,2s,3s,4s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沿曲线A →E 的平均速率为1m/sB .物体在ABC 段的平均速度大小为52m/s C .AB 段的平均速度比ABC 段的平均速度更能反映物体处于A 点时的瞬时速度D .物体在B 点时的速度等于AC 段的平均速度答案BC 解析平均速率是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图中信息不能求出ABCDE 段轨迹的长度,故不能求出平均速率,选项A 错误;由v =s t 可得v =52m/s ,选项B 正确;所选取的过程离A 点越近,其过程的平均速度越接近A 点的瞬时速度,选项C 正确;物体在B 点的速度不一定等于AC 段的平均速度,选项D 错误.【变式3】一质点沿直线Ox方向做变速运动,它离开O点的距离x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为x=(5+2t3)m,它的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为v=6t2 (m/s),该质点在t=2s时的速度和t=2s到t=3s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的大小分别为()A.12m/s39m/s B.24m/s38m/sC.12m/s19.5m/s D.24m/s13m/s答案B解析由v=6t2(m/s)得,当t=2s时,v=24m/s;根据质点离开O点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x=(5+2t3)m得:当t=2s时,x2=21m,t=3s时,x3=59m;则质点在t=2s到t=3s时间内的位移Δx=x3-x2=38m,平均速度v=ΔxΔt =381m/s=38m/s,故选B.◆拓展点用平均速度法求解瞬时速度——极限思想的应用1.用极限法求瞬时速度和瞬时加速度(1)公式v=ΔxΔt中,当Δt→0时v是瞬时速度.(2)公式a=ΔvΔt中,当Δt→0时a是瞬时加速度.2.注意(1)用v=ΔxΔt求瞬时速度时,求出的是粗略值,Δt(Δx)越小,求出的结果越接近真实值.(2)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可以精确地表示物体在这一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例3】为了测定气垫导轨上滑块的加速度,滑块上安装了宽度为d =3.0cm 的遮光板,如图所示,滑块在牵引力作用下先后匀加速通过两个光电门,配套的数字毫秒计记录了遮光板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时间为Δt 1=0.30s ,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为Δt 2=0.10s ,遮光板从开始遮住第一个光电门到开始遮住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为Δt =3.0s ,则滑块的加速度约为()A .0.067m/s 2B .0.67m/s 2C .6.7m/s 2D .不能计算出答案A 解析遮光板通过第一个光电门时的速度v 1=d Δt 1=0.030.30m/s =0.10m/s ,遮光板通过第二个光电门时的速度v 2=d Δt 2=0.030.10m/s =0.30m/s ,故滑块的加速度a =v 2-v 1Δt ≈0.067m/s 2,选项A 正确.1.三个概念的比较比较项目速度速度变化量加速度物理意义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描述物体速度改变的物理量,是过程量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定义式v=ΔxΔtΔv=v-v0a=ΔvΔt=v-v0t决定因素v的大小由v0、a、Δt决定Δv由v与v0进行矢量运算,由Δv=aΔt知Δv由a与Δt决定a不是由v、t、Δv来决定的,而是由Fm来决定方向平均速度与位移同向由v-v0或a的方向决定与Δv的方向一致,由F的方向决定,而与v0、v的方向无关2.判断直线运动中的“加速”或“减速”方法物体做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关键是看物体的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关系.(1)a和v同向(加速直线运动)→a不变,v随时间均匀增加a增大,v增加得越来越快a减小,v增加得越来越慢(2)a和v反向(减速直线运动)→a不变,v随时间均匀减小或反向增加a增大,v减小或反向增加得越来越快a减小,v减小或反向增加得越来越慢【例4】(多选)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大小为4m/s,1s后速度的大小变为10m/s,在这1s内该物体的可能运动情况为()A.加速度的大小为6m/s2,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同B.加速度的大小为6m/s2,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反C.加速度的大小为14m/s2,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同D.加速度的大小为14m/s2,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反答案AD解析以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若初、末速度方向相同,加速度a=v-v0 t=10-41m/s2=6m/s2,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同,A正确,B错误;若初、末速度方向相反,加速度a=v-v0t=-10-41m/s2=-14m/s2,负号表示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反,C错误,D正确.【变式4】一个质点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速度的方向相同,但加速度大小先保持不变,再逐渐减小直至零,则在此过程中() A.速度先逐渐增大,然后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小值B.速度先均匀增大,然后增大得越来越慢,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大值C.位移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将不再增大D.位移先逐渐增大,后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达到最小值答案B解析加速度与速度同向,速度应增大,当加速度不变时,速度均匀增大;当加速度减小时,速度仍增大,但增大得越来越慢;当加速度为零时,速度达到最大值,保持不变,选项A错误,B正确;因质点速度方向不变化,始终向前运动,最终做匀速运动,所以位移一直在增大,选项C、D均错误.【变式5】一物体做加速度为-1m/s2的直线运动,t=0时速度为-5m/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初速度为-5m/s说明物体在做减速运动B.加速度为-1m/s2说明物体在做减速运动C.t=1s时物体的速度为-4m/sD.初速度和加速度方向相同,物体在做加速运动答案D解析当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加速运动,根据速度公式v =v0+at,当t=1s时物体速度为v1=-5m/s+(-1)×1m/s=-6m/s,故A、B、C错误,D正确.。
高一物理运动的描述知识点归纳
![高一物理运动的描述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33c4711c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57.png)
高一物理运动的描述知识点归纳高一物理运动的描述知识点1匀速直线运动(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相等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2)特点:a=0,v=恒量.(3)位移公式:S=vt.7.匀变速直线运动(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等的直线运动叫匀变速直线运动.(2)特点:a=恒量(3)公式:速度公式:V=V0+at位移公式:s=v0t+at2速度位移公式:vt2-v02=2as平均速度V=以上各式均为矢量式,应用时应规定正方向,然后把矢量化为代数量求解,通常选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凡是跟正方向一致的取“+”值,跟正方向相反的取“-”值.8.重要结论(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的位移差值是恒量,即ΔS=Sn+l–Sn=aT2=恒量(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某段时间内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即:自由落体运动(1)条件:初速度为零,只受重力作用.(2)性质:是一种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a=g.(3)公式:10.运动图像(1)位移图像(s-t图像):①图像上一点切线的斜率表示该时刻所对应速度;②图像是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图像是曲线则表示物体做变速运动;③图像与横轴交叉,表示物体从参考点的一边运动到另一边.(2)速度图像(v-t图像):①在速度图像中,可以读出物体在任何时刻的速度;②在速度图像中,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大小等于物体的速度图像与这段时间轴所围面积的值.③在速度图像中,物体在任意时刻的加速度就是速度图像上所对应的点的切线的斜率.④图线与横轴交叉,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反向.⑤图线是直线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或匀速直线运动;图线是曲线表示物体做变加速运动高一物理运动的描述知识点2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关系时间间隔能展示运动的一个过程,时刻只能显示运动的一个瞬间。
对一些关于时间间隔和时刻的表述,能够正确理解。
如:第4s末、4s时、第5s初……均为时刻;4s内、第4s、第2s至第4s内……均为时间间隔。
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
![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2191450a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8c.png)
加速度恒定不变;
02
速度的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 相同或相反。
0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匀 变速直线运动有以下几个重
要公式
总结
速度公式
v = v0 + at;
速度位移公式
v^2 - v0^2 = 2as。
位移公式
s = v0t + 1/2at^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例
匀变速直线运动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 应用,如汽车紧急刹车、跳伞运动员 在空中下落等。
车辆动力学研究
车辆动力学研究涉及车辆的加速、刹车、操控稳定性等方面。匀变速直线运动是研究车辆动力学特性的 重要基础之一。
体育运动领域
短跑比赛
短跑比赛是体育运动中常见的项目之一,运动员需要经历匀变速 直线运动才能达到最高速度并冲刺过终点。
跳远比赛
跳远比赛中,运动员需要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式起跳,并在空中 形成抛物线轨迹,以便准确着陆在目标位置。
汽车加速和刹车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加速和刹车是常见的操作。加速时,汽车需要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以逐渐达到所需的车速。刹 车时,汽车则需要经历匀变速减速运动,以逐渐降低车速并停车。
高速公路行驶
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汽车需要保持稳定的车速并避免频繁的加减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有助于减少车辆的波动和振 动,提高行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公式
在竖直上抛运动中,位移公式 h = v0t - 1/2gt^2 ,速度 公式 v = v0 - gt ,其中 h 是位移,v0 是初速度,g 是重 力加速度,t 是时间。
04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瞬时速度
01
定义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瞬时速度是 指在某一时刻的速度,等于物 体的位移与发生此位移所用时
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a377bded0d233d4b14e69ff.png)
高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要点解读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描述要点解读一、质点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而具有质量的点。
2.实际物体看作质点的条件: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相对于所要研究的问题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可看作质点。
二、描述质点运动的物理量1.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为一线段,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于一点。
与时间对应的物理量为过程量,与时刻对应的物理量为状态量。
2.位移:用来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是矢量,用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
路程是标量,它是物体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
只有当物体作单方向直线运动时,物体位移的大小才与路程相等。
3.速度:用来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1)平均速度:运动物体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方向和位移的方向相同。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时刻或位置的速度。
瞬时速度的大小叫做速率。
(3)速度的测量(实验) ①原理:tx v ∆∆=。
当所取的时间间隔越短,物体的平均速度v 越接近某点的瞬时速度v 。
然而时间间隔取得过小,造成两点距离过小则测量误差增大,所以应根据实际情况选取两个测量点。
②仪器:电磁式打点计时器(使用4∽6V 低压交流电,纸带受到的阻力较大)或者电火花计时器(使用220V 交流电,纸带受到的阻力较小)。
若使用50Hz 的交流电,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 。
还可以利用光电门或闪光照相来测量。
4.加速度(1)意义:用来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2)定义:tv a ∆∆=,其方向与Δv 的方向相同或与物体受到的合力方向相同。
(3)当a 与v 0同向时,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当a 与v 0反向时,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
加速度与速度没有必然的联系。
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1.匀变速直线运动(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相等的直线运动。
(2)特点:轨迹是直线,加速度a 恒定。
当a 与v 0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反之,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高中物理匀加速直线运动知识点
![高中物理匀加速直线运动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c1db6e530029bd64783e2cff.png)
匀变速直线运动知识点汇总一、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运动形式.①运动是,静止是。
②宏观、微观物体都处于永恒的运动中。
二、参考系:①描述一个物体是否运动,决定于它相对于所选的参考系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由于所选的参考系并不是真正静止的,所以物体运动的描述只能是相对的。
②描述同一运动时,若以不同的物体作为参考系,描述的结果③参考系的选择原则上是,但是有时选运动物体作为参考系,可能会给问题的分析、求解带来简便,三、质点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如果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属于无关因素或次要因素,对问题的研究没有影响或影响,为使问题简化,就用一个有质量的点来代替物体.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做.质点没有形状、大小,却具有物体的全部质量。
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实际并不存有,是为了使研究问题简化的一种科学抽象。
把物体抽象成质点的条件是:(1)作平动的物体由于各点的运动情况相同,能够选物体任意一个点的运动来代表整个物体的运动,能够当作质点处理。
(2)物体各部分运动情况虽然不同,但它的大小、形状及转动等对我们研究的问题影响极小,能够忽略不计(如研究绕太阳公转的地球的运动,地球仍可看成质点).由此可见,质点并非一定是小物体,同样,小物体也不一定都能当作质点.【平动的物体不一定都能看成质点,{物体的形状与运动的距离相比不能忽略};转动的物体可能看成质点来处理{研究绕太阳公转的地球的运动}】【能否看成质点一看研究问题,二看物理的形状与研究物体的关系】【一个实际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决定于物体的尺寸与物体间距相比的相对大小】四、位置、位移与路程1、位置:质点的位置能够用坐标系中的一个点来表示,在一维、二维、三维坐标系中表示为s(x) 、s (x,y) 、s (x,y,z)2、位移:【矢量】①位移是表示质点物理量.用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来表示,线段的长短表示位移的,箭头的方向表示位移的。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讲】解析版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讲】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271acd39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bb.png)
专题1.1 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讲】目录一讲核心素养 (1)二讲必备知识 (2)【知识点一】对质点、参考系、位移的理解 (2)【知识点二】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 (3)【知识点三】加速度 (4)【知识点四】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 (6)【知识点五】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及应用 (7)【知识点六】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 (9)三.讲关键能力 (11)【能力点一】.刹车类问题的处理技巧——逆向思维法的应用 (11)【能力点二】双向可逆类问题——类竖直上抛运动的分析 (12)【能力点三】多过程问题的分析与求解 (13)四.讲模型思想 (15)1.用平均速度法求解瞬时速度——极限思想的应用 (15)2.一个典型的物理模型------“0-v-0”模型 (16)一讲核心素养1.物理观念:参考系、质点、位移、速度、加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
(1)要知道参考系、质点、位移、速度、加速度是用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基本物理量,能阐述它们的物理意义以及概念的建立过程。
(2)能结合真实情景建构匀变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等基本运动模型树立运动观。
2.科学思维:在特定情境中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模型、公式、推论解决问题。
(1).能将问题情景抽象为匀变速直线运动模型进而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进行求解-----建模思维(2).能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解决“刹车”及“折返”问题-------逆向思维、拆分思维(3)能结合具体情景合理选择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寻求最优解------分析问题解决问题3.科学态度与责任:以生产、生活实际为背景的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
能将以生产、生活,交通运输实际为背景的情景试题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去情境化建立物理模型并用相关规律求解,以此体会物理学科分析问题的科学方法同时感悟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二讲必备知识【知识点一】对质点、参考系、位移的理解1.对质点的三点说明(1)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2)物体能否被看做质点是由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决定的,并非依据物体自身大小和形状来判断.(3)质点不同于几何“点”,是忽略了物体的大小和形状的有质量的点,而几何中的“点”仅仅表示空间中的某一位置.2.对参考系“两性”的认识(1)任意性:参考系的选取原则上是任意的,通常选地面为参考系.(2)同一性:比较不同物体的运动必须选同一参考系.3.位移和路程的“两点”区别(1)决定因素不同:位移由始、末位置决定,路程由实际的运动路径决定.(2)运算法则不同:位移应用矢量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运算,路程应用标量的代数运算.【例1】(2021·河南郑州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学校举行班级跑操比赛时,可将每个班级视为质点B.在校运会上,同学们欣赏运动员的“背跃式”跳高比赛时,可将运动员视为质点C.在学校军训活动中,教官们示范队形时,可将几位教官视为质点D.在学校军训活动中,某教官示范跑步动作时,不可将教官视为质点【答案】:D【解析】:在学校举行班级跑操比赛时,要看全体同学的步调是否一致,不可将每个班级视为质点,选项A 错误;在校运会上,同学们欣赏运动员的“背跃式”跳高比赛时,要看运动员的肢体动作,不可将运动员视为质点,选项B错误;在学校军训活动中,教官们示范队形时,不可将几位教官视为质点,选项C错误;在学校军训活动中,某教官示范跑步动作时,要看教官的肢体动作,不可将教官视为质点,选项D正确.【素养升华】本题考察的学科素养主要是物理观念及建立物理模型的科学思维。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10bcd5acb0717fd5360cdc55.png)
年级:高复2班授课时间:2014.09.01 授课教师:科目:物理课题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教学目标1.理解描述运动的几个物理量:参考系、质点、时刻和时间间隔、路程和位移、速度与速率、加速度等2.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教学重点与难点1.平均速度的求法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的正确运用教学过程1.讲解描述运动的几个物理量(1)参考系: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假定为不动的物体。
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所选择的参考系不同,对它运动的描述可能就不同。
通常以地面为参考系来描述物体的运动。
(2)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它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
把物体看成质点的条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物体的运动无影响。
举例:计算火车从北京到南京的时间和火车过桥的时间。
(3)时刻和时间间隔:时刻是指一瞬间,如第几秒初、第几秒末;时间间隔是指一段时间,如前几秒内、后几秒内、第几秒内。
举例:时间轴。
(4)路程和位移:路程是指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位移表示质点的位置变动,它是由质点的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
只有在单向直线运动中,惟一的大小等于路程。
举例:绕周长为400米的操场跑步一周,路程和位移分别是多少。
(5)标量和矢量:标量是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矢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
上一个概念中的路程为标量,位移为矢量。
(6)速度和速率:①平均速度:粗略描述物体在一段时间(或一段位移)内位置改变的快慢及方向,是矢量。
平均速度=位移÷时间,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
举例:奥运会男子100米、200米比赛平均速度怎么求。
②平均速率:描述物体沿运动轨迹运动的平均快慢,是标量。
平均速率=路教学过程程÷时间。
③瞬时速度:精确描述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运动的快慢及方向,是矢量。
瞬时速度的方向为轨迹上某点的切线方向。
④瞬时速率:是瞬时速度的大小。
(7)加速度: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
高中物理知识点梳理总结
![高中物理知识点梳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6abad26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43.png)
高中物理知识点梳理总结高中物理是一门逻辑性和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包含了众多的知识点。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高中物理知识,提高学习效率,下面对高中物理的重要知识点进行梳理总结。
一、力学1、运动的描述(1)参考系: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假定为不动的物体。
(2)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时,可以把物体看成质点。
(3)位移和路程:位移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是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4)速度和加速度: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2、匀变速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速度公式 v = v₀+ at,位移公式 x = v₀t + 1/2at²,速度位移公式 v² v₀²= 2ax。
(2)自由落体运动:初速度为 0,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 g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3)竖直上抛运动:将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只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
3、相互作用(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三要素是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2)常见的力:重力、弹力、摩擦力。
重力的大小 G = mg,方向竖直向下;弹力的产生条件是接触和弹性形变;摩擦力包括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其大小和方向的判断是重点。
(3)力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4、牛顿运动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2)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F = ma。
(3)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二、曲线运动1、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合运动与分运动具有等时性、独立性和等效性。
2、平抛运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
第一节 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 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a001769c0740be1e650e9a9a.png)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第一节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一、质点和参考系1.质点(1)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叫做质点。
(2)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如果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就可以看做质点。
(3)质点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2.参考系(1)参考系可以是运动的物体,也可以是静止的物体,但被选为参考系的物体,我们都假定它是静止的。
(2)比较两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必须选同一参考系。
(3)选取不同的物体作为参考系,对同一物体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考系。
二、位移和速度1.位移和路程(1)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物体发生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即v=ΔxΔt,是矢量,其方向就是对应位移的方向。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经过某一位置的速度,是矢量,其方向是物体的运动方向或运动轨迹的切线方向。
(3)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是标量。
(4)平均速率:物体运动实际路程与发生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不一定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
三、加速度1.物理意义: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状态量。
2.定义式:a=ΔvΔt=v-vΔt。
3.决定因素:a不是由v、Δt、Δv来决定,而是由Fm来决定。
4.方向:与Δv的方向一致,由合外力的方向决定,而与v0、v的方向无关。
考点一对质点、参考系、位移的理解1.三个概念的进一步理解(1)质点不同于几何“点”,它无大小但有质量,能否看成质点是由研究问题的性质决定,而不是依据物体自身大小和形状来判断。
(2)参考系是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假定为不动的物体。
(3)位移是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线段的长度表示位移大小。
2.三点注意(1)对于质点要从建立理想化模型的角度来理解。
(2)在研究两个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时,选择其中一个物体为参考系,可以使分析和计算更简单。
(3)位移的矢量性是研究问题时应切记的性质。
跟随练习:1.(对质点的理解)(多选)为了提高枪械射击时的准确率,制造时会在枪膛上刻上螺旋形的槽。
第1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第3节 运动图像 追及与相遇问题
![第1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第3节 运动图像 追及与相遇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cb698d96d4d8d15abe234e84.png)
图 132
3.速度—时间(v t)图像
(1)速度—时间图像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随 时间变化的规律,它也只能描述物体做直线运动的情况。 (2)速度—时间图线上每一点的斜率表示物体该时刻的 加速度。 (3)速度—时间图线与 t 轴所围面积表示这段时间内物 体的位移。
[示例 3]
(2016· 延安模拟)甲、乙两
[典例]
(2014· 福建高考)如图 134,滑块以初速度 v0
沿表面粗糙且足够长的固定斜面,从顶端下滑,直至速度为 零。对于该运动过程,若用 h、s、v、a 分别表示滑块的下 降高度、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t 表示时间,则下列 图像最能正确描述这一运动规律的是 ( )
图 134
解析
[针对训练] 1.(2016· 昆明检测)甲、乙两物体均做 直线运动,它们在某段时间内5 所示,则在 0~t1 时间内,下列判 断正确的是
[典例]
(2016· 广东六校联考)如图
137 所示, 直线 MN 表示一条平直公路,
图 137 甲、乙两辆汽车原来停在 A、B 两处,A、B 间的距离为 85 m,现甲
车先开始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 a1=2.5 m/s2,甲车运动 6 s 时,乙车开始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 a2=5 m/s2,求: (1)两辆汽车再经过多长时间相遇; (2)两辆汽车相遇处距 A 处的距离。
[典例 2] (2016· 赣州重点中学联考) 甲、乙两个同学在直跑道上练习 4×100 m 接力,他们在奔跑时有相同的最大速度。 乙从静止开始全力奔跑需跑出 25 m 才能达 到最大速度,这一过程可看成匀变速直线运
图 1310
动, 现在甲持棒以最大速度向乙奔来, 乙在接力区伺机全力 奔出。若要求乙接棒时奔跑达到最大速度的 80%,则: (1)乙在接力区须奔出多少距离? (2)乙应在距离甲多远时起跑?
匀变速直线运动知识点
![匀变速直线运动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f744778b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a6.png)
匀变速直线运动知识点匀变速直线运动是物理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运动学的一部分。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以直线路径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
普通物理课程中主要介绍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相关知识点有:运动的描述、速度与位移、加速度和时间的关系、速度和时间的关系以及运动图象与运动规律等。
一、运动的描述运动的描述主要包括起点、终点、位移、时刻、时间间隔等。
起点是运动物体运动的初始点,终点是运动物体运动的最后点。
位移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大小和方向,可以用矢量表示。
时刻是运动物体的其中一瞬间,是描述运动的时间点。
时间间隔是描述运动物体在其中一段时间内运动的变化情况。
二、速度与位移速度是描述运动物体运动快慢和运动方向的物理量。
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随时间变化,根据速度的定义可知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速度可以用矢量表示,包括大小和方向。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大小为常数,方向可以为正、负或零,分别表示正向、负向和静止。
三、加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和变化方向的物理量。
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为常数。
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可知,加速度等于速度的变化率。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变化量等于加速度乘以时间,即△v=a△t。
加速度可以为正、负或零,分别表示加速、减速和匀速。
四、速度和时间的关系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是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重要的运动规律之一、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随时间线性变化。
根据速度的定义可知,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即v=△x/△t。
由此可知,位移等于速度乘以时间,即△x=v△t。
五、运动图象与运动规律运动图象是描述运动物体运动情况的图形,常用的运动图象有位移-时间图象、速度-时间图象和加速度-时间图象。
针对不同的运动情况,可以得到相应的运动规律。
1.位移-时间图象:位移-时间图象是通过运动物体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绘制的图象。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位移-时间图象为一条直线,直线的斜率代表速度。
2.速度-时间图象:速度-时间图象是通过运动物体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绘制的图象。
高考物理复习方案 第1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第2讲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含解析)新人
![高考物理复习方案 第1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第2讲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含解析)新人](https://img.taocdn.com/s3/m/6aed25d7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a2.png)
第2讲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知识点1 匀变速直线运动与其公式 Ⅱ 1.定义和分类(1)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且加速度不变。
(2)分类⎩⎪⎨⎪⎧匀加速直线运动:a 与v 同向。
匀减速直线运动:a 与v 反向。
2.三个根本公式(1)速度公式:v =v 0+at 。
(2)位移公式:x =v 0t +12at 2。
(3)位移速度关系式:v 2-v 20=2ax 。
3.两个重要推论(1)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还等于初末时刻速度矢量和的一半,即:v =v t 2=v 0+v2。
(2)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 内的位移之差为一恒量,即:Δx =x 2-x 1=x 3-x 2=…=x n -x n -1=aT 2。
可以推广到x m -x n =(m -n )aT 2。
4.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四个推论 (1)1T 末、2T 末、3T 末……瞬时速度的比为:v 1∶v 2∶v 3∶…∶v n =1∶2∶3∶…∶n 。
(2)1T 内、2T 内、3T 内……位移的比为:x 1∶x 2∶x 3∶…∶x n =12∶22∶32∶…∶n 2。
(3)第一个T 内、第二个T 内、第三个T 内……位移的比为:x Ⅰ∶x Ⅱ∶x Ⅲ∶…∶x n =1∶3∶5∶…∶(2n -1)。
(4)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的比为:t 1∶t 2∶t 3∶…∶t n =1∶(2-1)∶(3-2)∶…∶(n -n -1)。
知识点2 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 Ⅱ 1.自由落体运动(1)条件:物体只受重力,从静止开始下落。
(2)运动性质:初速度v 0=0,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3)根本规律 ①速度公式v =gt 。
②位移公式h =12gt 2。
③速度位移关系式:v 2=2gh 。
2.竖直上抛运动规律(1)运动特点:加速度为g ,上升阶段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下降阶段做自由落体运动。
高三一轮复习 第一章_运动的描述 第二课时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高三一轮复习 第一章_运动的描述 第二课时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243a60cd89eb172ded63b71e.png)
×5×42 m=40 m,x1∶x2=3∶4,C 选项正确.
答案
C
考点一
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的应用
对三个基本公式的理解
3. 某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初速度为 2 m/s,经过一段时
t 间 t 后速度变为 6 m/s,则 时刻的速度为 2 t A.由于 t 未知,无法确定 时刻的速度 2 t B.虽然加速度 a 及时间 t 未知,无法确定 时刻的 2 速度 C.5 m/s D.4 m/s ( ).
解析
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法二
比例法
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在连续相等的时间里通 过的位移之比为 x1∶x2∶x3∶…∶xn=1∶3∶5∶…∶(2n-1) xAC 3xAC 现有 xBC∶xBA= ∶ =1∶3 4 4 通过 xAB 的时间为 t,故通过 xBC 的时间 tBC=t.
法三
中间时刻速度法
利用教材中的推论: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位移 v+v0 v0+0 v0 内的平均速度. v AC= = = 又 v2=2axAC ① 0 2 2 2 v2 =2axBC B 1 xBC= xAC 4 v0 解①②③得:vB= . 2 可以看出 vB 正好等于 AC 段的平均速度, 因此 B 点是中 间时刻的位置.因此有 tBC=t. ② ③
【典例1】
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冲上固定的光滑斜面,到 达斜面最高点 C 时速度恰为零,如图 1-2-1 3 所示.已知物体第一次运动到斜面长度 处的 B 4 图1-2-1 点时,所用时间为t,求物体从B滑到C所用的时间. 解析 法一 基本公式法 设物体的初速度为 v0,加速度为 a 1 则:xAC=v0(t+tBC)- a(t+tBC)2 ① 2 1 xAB=v0t- at2 ② 2 3 xAB= xAC ③ 4 联立①②③解得 tBC=t.
高一物理知识点及考点归纳
![高一物理知识点及考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347e95df6529647d272852cf.png)
一运动的描述与匀变速直线运动【一】1 运动机械运动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2 时刻和时间2秒内指的是从起始时间开始算起2秒的时间,第2秒内指的是从第1秒到第2秒之间1秒的时间。
第2秒指的是第1秒末,第2秒初等同于第1秒末,第2秒末等同于第3秒初或者第3秒。
3 质点任何物体(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被看成质点。
(a、物体上各点的运动状态相同;b、物体的线度相对于运动空间可以忽略不计。
)4 位移和路程位移是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5 速度和加速度速度=位移/时间。
速率=路程/时间。
平均速度=总位移/总时间平均速度的大小平均速率=总路程/总时间如何判断物体加速还是减速>a时不一定加速:正负号只表示加速度的方向。
当a与v方<a时不一定减速,0向相同时物体做加速运动;当a与v方向相反时物体做减速运动。
加速度只与速度变化率(变化快慢)有关,跟其他都无直接关系6 图像s-t图像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位移时,斜率表示速度。
相交表示相遇,位移相同;与横轴交叉,表示方向改变;v-t 图像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位移时,斜率表示加速度,曲线和时间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有正负)。
相交表示速度相同;与横轴相交表示速度反向;斜率表示加速度;【二】7 匀变速直线运动1) 位移公式: 2021at t v s += 速度公式:at v v t +=0推论: as v v t 2202=-2) 纸带的分析(如何操作,如何处理数据以减小误差)(有些匀加速可以看成纸带模型) 平均速度公式:20t v v v += 连续相等的相邻时间间隔T 内的位移差等于恒量: 2aT s =∆3) 追击相遇问题(列方程法;图像法;相对运动法):一个条件即速度满足临界条件;两个关系即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二 相互作用与力的平衡【一】1 力的基本概念1)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2)力的性质:物质性,相互性,矢量性3)力的图示及力的示意图4)两个效果:形变或运动状态变化2 重力1)G=mg2)竖直向下3)重心3 弹力1)产生条件:A直接接触B发生形变。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知识框架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知识框架](https://img.taocdn.com/s3/m/04830cfe998fcc22bcd10db0.png)
质点的定义 (1)质点 物体看做质点的条件 1、质点、参 考系、位移 定义 选取原则 (3)位移、路程 平均速度 瞬时速度 2、速度 速率 平均速率 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区别与联系 定义 定义式 单位 3、加速度 方向 物理意义 速度速度变化量和速度变化率的对比
定义 匀变速直线运动 分类 速度公式 三个基本公式 位移公式 速度位移公式 正方向的规定
(2)参考系
定义 标矢性
一、描述 运动的基 本概念
1、匀变速直线运动规 律的理解及应用
多过程问题的分析思路
第一章运动 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 律
刹车类问题的处理方法
一般公式法 平均速度法
二、匀变 速直线运 动 的规律
2、解决匀变速运动的常 用方法
比例法 逆向思维 推论法 图像法 定义
自由落体 运动
运动性质 基本公式
自由落体运动和竖 直上抛运动
竖直上抛 运动
定义 运动性质 基本公式 对称性 时间对称 分段 研究方法 全程 速度对称
1、运动图像的理解及 应用 三、运动图像追击 和相遇问题 追击及相遇问 题
x -t图象和v -t图象的比较 图像中交点线 线面积斜率截距的意义
一个临界条件两个等量关系 问题分析 能否追上的判断方法 被追的是匀减速 临界法 主要方法 图像法 函数法
解题思路
。
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重点总结
![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重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3af12bb76eeaeaad1f330be.png)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第1单元 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1、 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位置的改变(平动、转动、直线、曲线、圆周)参考系:假定为不动的物体(1) 参考系可以任意选取,一般以地面为参考系(2) 同一个物体,选择不同的参考系,观察的结果可能不同(3) 一切物体都在运动,运动是绝对的,而静止是相对的2、 质点:在研究物体时,不考虑物体的大小和形状,而把物体看成是有质量的点,或者说用一个有质量的点来代替整个物体,这个点叫做质点。
(1) 质点忽略了无关因素和次要因素,是简化出来的理想的、抽象的模型,客观上不存在。
(2) 大的物体不一定不能看成质点,小的物体不一定就能看成质点。
(3) 转动的物体不一定不能看成质点,平动的物体不一定总能看成质点。
(4) 某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要看它的大小和形状是否能被忽略以及要求的精确程度。
3、时刻:表示时间坐标轴上的点即为时刻。
例如几秒初,几秒末。
时间:前后两时刻之差。
时间坐标轴线段表示时间,第n 秒至第n+3秒的时间为3秒 (对应于坐标系中的线段)4、位移:由起点指向终点的有向线段,位移是末位置与始位置之差,是矢量。
路程:物体运动轨迹之长,是标量。
路程不等于位移大小(坐标系中的点、线段和曲线的长度)5、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运动方向的物理量, 是矢量。
平均速度:在变速直线运动中,运动物体的位移和所用时间的比值,υ=s/t (方向为位移的方向)平均速率:为质点运动的路程与时间之比,它的大小与相应的平均速度之值可能不相同(粗略描述运动的快慢)即时速度:对应于某一时刻(或位置)的速度,方向为物体的运动方向。
(ts v t ∆∆=→∆0lim ) 直线运动 直线运动的条件:a 、v 0共线参考系、质点、时间和时刻、位移和路程速度、速率、平均速度加速度运动的描述典型的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 s=v t ,s-t 图,(a =0)匀变速直线运动特例 自由落体(a =g ) 竖直上抛(a =g ) v - t 图规律 at v v t +=0,2021at t v s +=as v v t 2202=-,t v v s t 20+=即时速率:即时速度的大小即为速率;【例1】物体M 从A 运动到B ,前半程平均速度为v 1,后半程平均速度为v 2,那么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D )A .(v 1+v 2)/2B .21v v ⋅C .212221v v v v ++D .21212v v v v + 【例2】某人划船逆流而上,当船经过一桥时,船上一小木块掉在河水里,但一直航行至上游某处时此人才发现,便立即返航追赶,当他返航经过1小时追上小木块时,发现小木块距离桥有5400米远,若此人向上和向下航行时船在静水中前进速率相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⑵竖直上抛运动:
①定义?②受力特点?③处理方法?
④全程法的公式(正负号)?⑤两个特征量的求解公式?(易忘!) “上升的最大高度”和“上升到最高点的时间” ⑥两个对称性:“时间对称性”和“速度大小对称性” 9、说出判断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至少三种)
如图所示是物体在某段运动过程中的 v-t 图象, 在 t 1 和 t 2 时刻的 瞬时速度分别为 v 1 和 v 2,则物体由 t 1 到 t 2 的过程中( AD ) A.加速度不断减小 B.加速度不断增大 v1+v2 C.平均速度 v = 2 v1+v2 D.平均速度 v < 2
2x3t1 2t 2 a t1t 2 t1 t 2
图中的AB、AC、AD都是光滑的轨道,A、B、C、D四点在同一 竖直圆周上,其中AD是竖直的.一小球从A点由静止开始,分别 沿AB、AC、AD轨道滑下,到B、C、D点所用的时间分别为t1、
t2、t3,则(
A.t1=t2=t3 C.t1<t2<t3
甲车以10m/s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乙车以4m/s的速度
与甲车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甲车经过乙车旁边时开始以0.5m/s2
的加速度刹车,从甲车刹车开始计时,求: (2)乙车追上甲车所用的时间 36m,25s (1)乙车在追上甲车前,两车相距的最大距离;
实验一: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两段法求加速度)
⑸会从图象上求某一段时间内的位移(直接信息);(举例)
⑹会求速度大小和方向(间接信息);
⑺x-t中的交点表示?
专题:运动图象、追及相遇问题
4、v-t图: ⑴物理意义; 速度的正负表示大小吗?
⑵匀速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形状? ⑶斜率大小表示?斜率的正负表示?
⑷与纵轴的截距表示?
⑸图象下面的“面积”表示?面积的正负表示? ⑹会从图象上求某时刻的速度大小和方向(直接信息); ⑺会从图象上求某时刻或某一段时间内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 ⑻v-t图中的交点表示?
A)
B.t1>t2>t3 D.t3>t1>t2
如图所示,AD、BD、CD都是光滑的直角斜面,斜面固定在水平 地面上,现使一小物体分别从A、B、C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到D点, 所用时间分别为t1、t2、t3,则( A.t2<t1>t3 C.t2<t1=t3 B.t3>t2>t1 D.t1>t2>t3
C
)
专题:运动图象、追及相遇问题
1、是只有直线运动才能画速度(v-t)和位移(x-t)图象吗? 图象形状是物体的运动轨迹吗?
2、看图要做到五看:一看“轴和坐标原点”;二看“截距”;
三看“斜率”;四看“面积”;五看“交点” 3、x-t图:⑴物理意义;⑵斜率大小表示?斜率的正负表示? 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x-t图形状(一般不考查)? ⑷匀速直线运动的x-t图形状?(重点考查)静止如何表示?
⑷速度变化量△v的两种计算方法?(易忘之处!)
⑸关于平均加速度的计算问题;(小球撞墙) ⑹加速、减速的判断方法?(举例各种说法) 7、利用光电门求瞬时速度的问题:(易忘之处!)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知识点
1、”匀变速”的含义?(运动学和动力学两个角度) 2、“匀变速直线运动”定义?受力特点?受力方程?一般怎样 建立坐标系列牛顿第二定律方程? 3、运动规律:公式和图象(后面专题复习) 三个常用公式:⑴速度公式?⑵位移公式?⑶速度位移关系式? 注意初速度为零时的方程(涉及五个量,已知三个可求其它两个) 两个重要推论:①、相邻相等时间间隔T内的位移之差△x=at2 注意各量的含义,特别理解t的含义;若不相邻呢? ②、平均速度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的关系: 以上两条主要用于“处理纸带问题”(求速度和加速度(两段法)) 4、公式说明:⑴公式中的正负号问题(提升) ⑵匀减速直线运动的方程问题;⑶匀减速运动的逆向思维问题; ⑷巧用一公式求位移;⑸汽车刹车问题;(停下时间的求解)
5、追及、相遇问题:(一图三式) ⑴、解题技巧可概括为“一个临界条件”、“两个关系式” ①一个临界条件:两者“速度相等”时。 它是恰好追上或恰好追不上、两者距离最大、最小的临界条件 ②两个关系式:(两者)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 ⑵、题型一:能否追上的判断方法: 当两者速度相等时,若追者仍在后方,则追不上; 若追者在前方,则能追上; 若追者与被追者在同一位置,则恰好追上(或者说恰好追不上) ⑶、题型二:最大距离和最小距离问题: “两者速度相等时,两者间的距离就是所求结果” ⑷、题型四:距离(或加速度、初速度)满足什么条件,恰好撞上 或恰好撞不上的条件是:“两者速度相等时” ⑸、追匀减速直线运动时,一定要注意判断是在停止前还是停止 后追上。
10、如图1-3-8所示,a、b分别是甲、乙两辆车从同一地点 沿同一直线同时运动的v-t图线,由图线可以判断( ) B A.2秒后甲、乙两车的加速度大小相等 B.在0~8 s内两车最远相距148 m C.两车只有t0时刻速率相等 D.两车在t=8 s时相遇
11.甲、乙两物体在t=0时刻经过同一位置沿x轴运动,其v-t 图象如图1-3-10所示,则( BD ) A.甲、乙在t=0到t=1 s之间沿同一方向运动 B.乙在t=0到t=7 s之间的位移为零 C.甲在t=0到t=4 s之间做往复运动 D.甲、乙在t=6 s时的加速度方向相同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知识点
5、解题方法:⑴一般公式法; ⑵平均速度求位移法;⑶逆向思维法;⑷图象法; 注意:一定要画过程草图 7、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四个重要推论:(学会推导)
6、比较“中间时刻”和“中间位置”速度大小。(匀速、匀变速)
⑴1T末、2T末、3T末、……瞬时速度之比为:
⑵1T内、2T内、3T内、……位移之比为: ⑶第一个T内、第二个T内、第三个T内、……位移之比为:
一物体作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一段位移△x所用的时间 为t1,紧接着通过下一段位移△x所用时间为t2.则物体 运动的加速度为 .
2xt1 t 2 a t1t 2 t1 t 2
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一段位移2△x所用的 时间为t1,紧接着通过下一段位移3△x所用时间为t2. 则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 .
也就是说: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为:
⑷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 以上重要推论,重点是第3、第4,一般不用这四个推论解题。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知识点
8、特例: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 ⑴自由落体: ①定义?②受力特点?③运动性质?
④影响重力加速度g的因素?⑤三个基本公式?(重点) ⑥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物理学史)
实验一: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两段法求加速度)
5、数据处理:⑴运动性质的判断;
⑵会求计数点的速度; ⑶会用两段法求加速度;(不再用逐差法) ⑷会用图象求加速度; ⑸剪下相邻计数点的纸带紧排在一起求加速度;(理解)
6、本实验中,需要平衡摩擦力吗?需要测量小车、钩码质量吗?
某同学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中得到一条纸带 从纸带上打出的某一点开始,每5个点剪下一段纸带,按图所示 将纸带粘在坐标系中,使每一段纸带的剪断端与X轴重合,每段 纸带的另一边与Y轴平行,且纸带与纸带间紧靠但不重叠.打点 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是50Hz,则每段纸带对应的时间△t= 0.1s, 请将图中每段纸带上端中点连起来,可得到v-t图象,根据图象 求出小车的加速度a= 0.70 m/s2.(结果保留二位有效数字)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知识点
1、质点:理想化模型,实际不存在。(举例) 2、参考系:(相对运动问题)
3、时间:第10s末在时间轴上对应哪个点?10s末到达终点,
跑了多长时间?第n秒是多长的时间?第2s末与第3s初? 4、位移x:物理意义?大小?方向?矢量?位移的大小不可能
大于路程?位移的大小与路程相等的条件是什么?(注意)
1、实验装置: 2、实验器材:打点计时器、一端有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纸带、 细绳、钩码、刻度尺、导线、交流电源、复写纸。 3、实验步骤:(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哪一端;先接通电源,后放小车 4、注意事项: ⑴平行:纸带、细绳要和长木板平行; ⑵两先两后:实验中先接通电源,后让小车运动。 实验完毕,先断开电源,后取纸带。 ⑶、防止碰撞:在小车到达长木板末端前就让小车停止运动,防止 钩码落地和小车与滑轮相撞。 ⑷减小误差:小车的加速度适当大小,可以减小长度的测量误差, 加速度大小以能在约50cm的纸带上清楚地取6-7个计数点为宜。
5、速度v:物理意义; ⑴“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方向?平均速度的大小叫 平均速率吗?平均速率的计算公式? ⑵瞬时速度怎样计算?瞬时速度的大小叫(瞬时)速率吗? 速度是矢量?速率是标量?瞬时速度的方向是位移方向吗?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知识点
6、加速度a (速度变化率):⑴物理意义;
⑵定义式?(说明各量);决定式? ⑶方向?(三者方向相同)
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实验中,交流电的周期是0.02 得到的记录纸带如图所示,图中的点为计数点,在每两相邻的 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则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为( )A.0.Leabharlann m/s2B.2.0m/s2
C.20.0m/s2
D.200.0m/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