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环境交互作用的基础知识概述(PPT 63张)

合集下载

人和环境资料优秀课件

人和环境资料优秀课件
指小区以上,乃至一个乡镇、 一座城市、一个区域,甚至全
国、全地球的无限广阔的空间:
包括在此范围内的人口系统和
宏观环境 动植物体系,自然的山河、湖
泊和土地植被、人工建筑群落、
交通网络以及为人民服务的一
第2页/共切67环页 境设施。
2、人体内感官和环境的交互作用
——受到生理因素或环境信息引起 的心理因素刺激后作出各种相应的 心理反映
2.光源选择 反射光源
透射光源
3.光的稳定性和均匀性
自然照明 人工照明 混合照明
合理布置灯具是解决照度均匀的主要方法。
4.避免眩光
由于视场中的亮区产生刺眼和耀眼的强烈光线,从而 引起视觉器官不舒适和视觉功能下降的一种现象。
第30页/共67页
避免眩光的措施 (1)限制光源亮度。光源亮度大于16sb时,产生严重
空气调节则是更高一级的通风,它不仅要保证送进室内 空气的温度和洁净度,同时还要保持一定的湿度和速度。
通风的目的主要是消除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有害气 体、高温和辐射热的危害。
空气调节的目的则主要是创造一定的温度、湿度和洁净 度的空气环境,并考虑消声防声问题,以满足生产和生活上 的需要。
第36页/共67页
第10页/共67页
一、微气候: 人体对微气候环境的主观感觉
1.舒适温度与允许温度 人坐着休息时,穿薄衣服,无强迫对流,在正常地 球引力和海平面气压条件下,未经热习服的人感到舒适 的温度,定为标准舒适温度,一般为21°C±3 °C。 允许温度通常是指基本上不影响人的工作效率、身 心健康和安全的温度范围。
第24页/共67页
振动对人体的影响
3.振动振幅进一步增加,达到某种程度时,人对 振动的感觉就由“不舒适”进到“疲劳阈”。振动的感 觉器官和神经系统的功能在振动的刺激下受到影响,并 通过神经系统对人体的其他功能产生影响,如注意力的 转移,工作效率的降低等等。对刚超过“疲劳阈”的振 动来讲,振动停止以后,这些生理影响是可以恢复的。

人体工程学-人与环境培训课件

人体工程学-人与环境培训课件

黄色的可视性高,可以唤起人们的危险意识 黄色可以很好地反射光线,能有效保证物体表面温度不会太高。
第三章 人与环境
膨胀色与收缩色
红色、橙色和黄色这样的暖色,可以使物体看起来比实际大。 蓝色、蓝绿色等冷色系颜色,则可以使物体看起来比实际小。 红色系中像粉红色这种明度高的颜色为膨胀色,可以将物体放大。 冷色系中明度较低的颜色为收缩色,可以将物体缩小。
以人为本的室内环境设计
室内环境的生态、智能设计 室内环境的人性化设计
06
第三章 人与环境
第三章、人与环境
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 人的行为与环境
第三章 人与环境
3.1 、人和环境的交互作用
环境刺激
需求欲望
行为反应
环境行为基本模式
物理环境:声音、光、温度和湿度等。 化学环境:各种化学物质对人的影响。 生物环境: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物理环境:声音、光、温度和湿度等。 化学环境:各种化学物质对人的影响。 生物环境: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第三章 人与环境
3.2、人的行为心理与空间环境
一、人体知觉、感觉与室内设计
在室内环境中,除了空间与人体活动的形态有关外,室内环 境诸多因素对人的知觉、感觉的影响也十分重要。如光环境、 声环境、湿热环境等。
均匀照明:大多室内采用的照明方式
优点:降低室内环境照明的对比度,同时还能减弱阴影,使墙 的转角变得更加柔和、舒展。
特点:灯具悬挂得比较高。
人工光源:人工照明 热辐射光源:白炽灯
放电光源:氙灯、氖灯、汞灯、霓虹灯、荧光灯
氙灯
荧光灯
半导体光源:LED灯(低压光源)
第三章 人与环境
眩光
眩光(glare)是指视野中由 于不适宜亮度分布,或在空 间或时间上存在极端的亮度 对比,以致引起视觉不舒适 和降低物体可见度的视觉条 件。视野内产生人眼无法适 应之光亮感觉,可能引起厌 恶、不舒服甚或丧失明视度。 在视野中某—局部地方出现 过高的亮度或前后发生过大 的亮度变化。眩光是引起视 觉疲劳的重要原因之一。

环境与人类的关系课件精品课件

环境与人类的关系课件精品课件

人口问题
资源问题
环境问题
这四者是相互联系、相互 制约的有机整体。

从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可以看出,环境 问题伴随着人口、资源和发展问题而出 现,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是相 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从本质上讲,环 境问题就是资源问题、发展问题。造成 人类目前所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的根源, 是人类中心主义指导下的传统发展模式 和生活方式,而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出 路在于转变观念和发展模式,寻求与自 然相和谐的、健康的和高质量的生活方 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练习
B
1 •1、图中A表示 人类社会 ; 2 A B表示 环境 。 •2、箭头1表示人类通 3 4 B 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 获取 物质和能量 ; 箭头2表示人类通过 新陈代谢和 消费 活动,以 废弃物 的形式向 环境输出。 •3、箭头3表示 人类作用于环境 ,图中箭头4 表示 环境反作用于人类 。
• 环境问题 的危害 • 随环境污染的加剧而扩展的。现在的环 境问题不仅明显损害人体健康,并且全 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经威胁到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对人类社会造成巨 大的威胁。可归纳为:威胁生态平衡; 危害人类健康;直接制约经济和社会的 可持续发展。
2、实质:本质就是 发展问题
在发展中发生,必须在发展中解决。
• 3.表现:
盲目利用自然环境,过多索取自然 资源,导致生态恶化、环境污染。
开 垦 荒 地 引 起 的 恶 性 循 环
练习
3、关于资源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D A .在短期内不存在资源问题 B .虽然世界人口持续增长,经济迅速发展,但由 于人们对资源综合利用程度越来越高,人类对 资源的消费量并没有增加. C.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只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D.当代社会对非可再生资源的巨大要求,加剧 了其耗竭速度

第1章 第1节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ppt课件

第1章 第1节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ppt课件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教材第 8 页思考 【答案】 1.(1)阿尔贝特·史怀泽:人类应当保护生命,爱护生命,既包括 人的生命,也包括一切具有生命的存在物的生命。 (2)马丁·海德格尔:呼吁人类保护环境、拯救地球。要拯救地球,也需要改 变人的主体地位,即走出“人类中心”的思想误区。 (3)奥尔多·利奥波德:把人看做大地共同体的一员,伦理道德要向大地扩展; 保护生态系统的和谐稳定、保持生物存在的多样性、保持土地完整无损的行为 就是合乎大地伦理规范的行为。
思路点拨 本题主要考查人地关系的演变和环境问题。人类与环境关系经 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人类畏惧、崇拜自然;第二阶段——人类无 视自然,试图主宰自然;第三阶段——人类开始寻求与自然协调发展。其中, 第二阶段(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人类开始对自然环境大肆开发,并引发一系列环 境问题。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2.《齐民要术》中记载: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 劳而无获。这段文字反映了什么样的环境伦理观?
【提示】 “顺天时,量地利”反映了因地制宜的思想,体现了应尊重和 善待自然的环境伦理观。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预习完成后,请把你认为难以解决的问题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问题 1 问题 2 问题 3 问题 4
而合理地利用资源,保护环境
可持续发展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只要树立正确的环境伦理观,环境问题就能得到解决。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环境问题的解决措施是多种多样的,有经济、技术、法律等手段,而且人们必 须改变不适宜的伦理观念。只有在人与自然之间建立一种新型的伦理关系,环 境问题才有可能得到解决。
上一页

人类与环境PPT课件

人类与环境PPT课件

双氯甲醚和氯甲甲醚(工业品) 六价铬化合物 镍和镍化合物 镉及镉化合物 氯乙烯 烟炱
无烟的烟草制品
烟草烟雾
肝 膀胱
肺和皮肤 肺、胸膜、腹膜 膀胱
白血病 肺 鼻腔、肺 鼻腔、肺 肺 肝 肺、皮肤 咽、口腔、食管 肺
常见致癌物质、混合物或接触环境及其癌症部位(续)
致癌物质(混合物)或接触环境 煤焦油沥青
膀胱 皮肤、阴囊 皮肤、肺、膀胱 肺 膀胱 肺、膀胱 鼻腔、咽喉 鼻腔 皮肤、肺
对人类致癌的辐射及癌症部位或癌症
辐射
X射线和γ-射线 太阳辐射
氡-222及其衰变产物 氡-224、226、228及其衰变产 物
钍-232及其衰变产物 放射性碘(包括碘-131) 钚-239及其衰变产物 磷-32 中子
发射α粒子的放射性核素 发射β粒子的放射性核素
第3类:对人类致癌性尚不能予以分类 第4类:对人类很可能不致癌
-
37
已确认对人类致癌的物质、混合物及接触环境
➢致癌物质 ➢致癌混合物 ➢ 致癌的接触环境
-
38
常见致癌物质、混合物或接触环境及其癌症部位
致癌物质(混合物)或接触环境
癌症部位(癌症)
黄曲霉毒素 4-氨基联苯及联苯胺
砷和砷化合物 石棉 2-萘胺及N,N-双(2-氯乙基)-2-萘胺
-
43
3)生育毒性和发育毒性
反应停事件
-
44
某些可引起人类发育毒性的化学、生物和物理因素
辐射 放射
克汀病(缺碘) 糖尿病
放射性碘
叶酸缺乏
核爆炸散落物
高温 苯丙酮尿症
感染
风湿症和先天心脏传导阻滞
风疹病毒
药物或化学物质
巨细胞病毒(CMV)

第一节-人类与环境的关系ppt课件

第一节-人类与环境的关系ppt课件
一、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畏惧、崇拜自然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破坏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性,且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生理过程
原始狩猎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破坏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性,且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生理过程
牛牛图图腾腾崇崇拜拜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破坏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性,且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生理过程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破坏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性,且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生理过程
课程标准解读
喜获丰收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破坏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性,且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生理过程
逐步改进的织布机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破坏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性,且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生理过程
农业人力耕作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破坏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性,且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生理过程
农业机械作业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破坏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性,且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生理过程
3.“环境友好型城市”中的“环境友 好”强调的重点是( )
A.人类的主观能动性
B.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对立
C.环境具有客观性
D.人类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2012《人体工程学》ppt---第三章 人和环境的交互作用

2012《人体工程学》ppt---第三章 人和环境的交互作用

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吸收,产生光化学反 应并产生神经刺激。在接近视轴中心的 位置是密集的称为锥状体的感光细胞, 它对明亮光线敏感,具有色彩感知的能 力。在这中心区域的周围广泛分布着称 为杆状体的感光细胞,它没有色觉功能, 但对光线很敏感,能够感知较弱的光线。
二、视觉要素
1、视野:视野是指眼睛固定于一点时所能看到的范围。若眼睛 平视,主观感觉大约向上能看到眉毛,向下能看到鼻子及唇部, 向上约55度,向下约70度,左右各约94度。
举例分析: 比如:①饥饿的时候, 人的腹部会不自觉的咕 噜咕噜地叫;②人体低 血糖时,会感到头晕目
眩。③心慌时,心跳会
加快。④呼吸困难时, 会长大嘴巴或加速呼吸。
这一切的反应,都 是人体内感官受到 生理因素刺激后, 所做出的生理效应。
⑤大小便时,会自觉的
去解手。如此等等。
三、人的心理和环境的交互作用 当人的大脑通过人体内外感官接收到各种信息时,还会做 出相应的心理效应。
四、刺激和效应
以上所说的各种环境刺激(包括人自身)所引起的各种效应, 都有一个适应过程,适应范围。当环境刺激量很小时,则不能引 起人体感官的反应;刺激量中等时,人会能动的做出自我调整; 刺激量超出人们接受能力时,人们会主动的反应,会改变或调整 环境,甚至创造新的环境,以适应人们的自我需要。这种刺激效 应是人类的发展基础,也是人类建筑活动的原动力。当然,这也 是室内设计的理论依据。 不仅人类,所有生物都具有适应环境而生存的能力。如果不 能适应,他就会必然灭种,如适应的好,就会扩大生存范围。这 就需要根据情况,采取一定的措施去适应环境。
如:动物筑巢,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人是万物之首,生存能力更强。原始人为躲避等大自然的侵害,就躲进洞穴。不能容身 时,会筑棚子而憩。进入文明社会为了满足生理和心理的需要,适应环境的变化,则开 始大量的建筑活动,创造新的环境。就是在室内,为了居住的私密性,人们会装上窗帘。 当室内黑暗时,人们会装上照明设备。当室内过冷过热时,人们会装上空调设备。为了 美观,人们会放上各种陈设或绿化。

人和环境交互作用的基础知识概述

人和环境交互作用的基础知识概述

人和环境交互作用的基础知识概述人和环境交互是指人类与周围环境互动、相互影响的过程。

人的行为和决策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同时人也通过自己的行动改变和适应环境。

人和环境交互的基础知识有许多方面,包括环境心理学、环境建筑学、环境社会学等。

本文将概述人和环境交互的基础知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首先,环境心理学是研究人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关系的学科。

人们的行为和情绪常常受到环境的刺激和条件的影响,而环境也可以通过色彩、光线、音乐等因素来影响人的情绪和行为。

例如,一间明亮的房间可以增加人的积极情绪和工作效率,而昏暗的环境则会让人感到沮丧和疲倦。

研究人们对环境的感知和反应可以帮助我们创造更适宜人们居住和工作的环境。

其次,环境建筑学是研究建筑环境对人的影响的学科。

建筑环境可以通过设计、材料选择和布局来促进人的健康、安全和舒适。

例如,在设计办公室时,要考虑到光线的充足性、空气流通和噪音控制等因素,以提供一个宜人的工作环境。

研究表明,宜人的建筑环境可以提高人的工作效率和满意度,减少疲劳和压力。

此外,环境社会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与环境关系的学科。

人类的社会行为不仅会影响自然环境,也会受到环境的限制和影响。

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活动常常导致环境污染、资源耗竭和生态破坏,进而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研究环境社会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来促进人类社会的良性发展。

除了上述的学科,人和环境交互还可以涉及到人类行为、认知科学、生态学等领域。

人类行为是指人们在不同环境下的行为和决策。

人的行为往往是根据自身的需求和目标以及环境的条件来做出的,而不同的环境会对人的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

认知科学研究人类的思维、知觉和注意力等认知过程,揭示了人在与环境交互中是如何进行感知、理解和决策的。

生态学研究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探讨了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和依赖。

总之,人和环境交互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领域,涉及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方法。

人体工程学 人和环境

人体工程学  人和环境

环境行为
1.客观环境 2.自我需要 3.环境制约 4.共同作用
第互作用
ipsum
人和环境的交互作用
1.什么叫人和环境的交互作用? 刺激与反应
2.环境 广义的来说,环境是包括我们周围 一切事物的总和,其内容和构成是 复杂的。
人和环境的交互作用
3.构成因素 1)物理环境 2)化学环境 3)生物环境
4.构成性质 1)自然环境、 2)生物环境、 3)人工环境、 4)社会环境
Lorem ipsum
2.1.2
知觉与感觉器官
知觉与感觉器官
人的知觉与感觉 定义:人用来收取外界信息,将之传到神经中枢,再由中枢神经判断并下达命令 给运动器官以调整人的行为的过程.
2.2
Lorem ipsum
行为与环境
环境的行为特征
人的行为模式
行为与室内空间设计概念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PPT幻灯片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PPT幻灯片
3发达国家利用一些发展中国家对经济发展 的需要,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 国家
环境

物质 能量
人类 社会
废弃 物
不协调
境 问
环境

概念、产生原因、类型
人类面临的主要 环境问题
分布
区域性
城市以环境 污染为主
乡村以生态 破坏为主
全球性
发展中国 家比发达 国家严重
练习:
1 环境的自净能力是指( A ) A 环境具有容纳和清除废弃物的能力 B 环境净化自身的能力 C 环境对自然资源的补给和再生的能力 D 环境对人类提供物质和能量的能力
富山事件 (From 1931;Japan)
截止1991年3月,患 炼铅厂未经处理的含镉 者达129人,其中死 废水排入河流 亡116人
博帕尔农药泄漏 (1984,12;India)
1408人死亡,2万人 45吨异氰酸甲泄漏 中毒,15万人接受 治疗,20万人逃离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 31人死亡,203人受 4号反应堆机房爆炸
漏(1986,4;USSR)
伤,13万人疏散,直
接损失30亿美元
37
主要表现 环境污染
具体方面 大气污染 水污染 土壤污染 固体废物污染 噪声污染 放射性污染 海洋污染
原因(来源) 工业“三废”、农药排入大气 工业“三废”、农药排入江河湖海 工业“三废”、农药排入土壤 来自生产、生活 来自交通、工厂 来自放射性物质 工业“三废”、农药排入海洋
生态破坏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1、由于滥伐森林,造成森林面积锐减, 使森林的环境调节功能下降,水土流失加剧 2、由于对自然植被的破坏,导致土地荒漠化的
加剧 3、由于不合理的灌溉等原因,引起土壤盐碱化 4、由于生物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或过度捕猎等

人和环境交互作用的基础知识共65页

人和环境交互作用的基础知识共65页
人和环境交互作用的基础知识
6、法律的基础有两个,而且只有两个……公平和实用。——伯克 7、有两种和平的暴力,那就是法律和礼节。——歌德
8、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亚里士多德 9、上帝把法律和公平凑合在一起,可是人类却把它拆开。——查·科尔顿 10、一切法律都是无用的,因为好人用不着它们,而坏人又不会因为它们而变得规矩起来。——德谟耶克斯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谢谢!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二十章人与环境PPT资料73页

第二十章人与环境PPT资料73页
氟 骨 症
人体中的主要元素
• O —— 60% • C —— 23% • H —— 10% • N —— 2.6% • Ca —— 1.4% • P —— 1.1% • 六种元素占人体总量的99.1%
人体中的微量元素及其作用
硅 260 细胞组织中
铁 60 造血、运氧 贫血
氟 37 骨骼生长、牙齿 牙病、骨质疏松
5.隆起丘 6.顶部裂隙 7.断壁 8.塌陷 9.滑坡床
一 个 典 型 的 滑 坡 体
重力-水作用
• 在重力-水作用过程中,物质的运动是以固体 流的形式运动的,水扮演了重要角色。这种 作用形式在暴雨季节或融雪季节最容易发生。
• 泥石流是重力-水作用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 泥石流发生的条件首先需要有不稳定的堆积 物,如风化作用形成的倒石堆、斜坡面流搬 运的坡积物等。
• 虽然块体运动在什么时候发生很 难预测,但我们却可以通过对重 力作用的研究得知在什么地方容 易发生块体运动,从而可以采取 针对性的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
• 重力地质灾害的防护首先要遵重 科学,盲目行为是最大的危害
奉节县老县城
奉节县新县城
奉 节 县 长 途 汽 车 站
滑坡破坏了奉巫公路
• 滑坡床是滑坡体沿其运动的一段斜坡
• 水破坏滑坡体和滑坡床之间的连结,使滑坡 作用更容易发生,因而滑坡被认为是水-重 力作用的现象。
• 与崩落相比,滑坡体运动的速度非常缓慢, 但运动的速度并非均匀的,时快时慢,有时 还有很长的平静期。
滑坡体的各种构造单元 1.坍塌类堆积 2.块体类堆积 3.阶梯状滑坡体 4.环状滑坡体
电 器 、 电 器 仪 器 金属、玻璃、木、橡胶、塑料、化学药剂、
仪表等工业
研磨料、陶瓷、绝缘材料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行为的起因; 环境行为的特征; 人的行为习性; 环境行为模式、行为对室内空间分布、
空间尺度和环境设计的影响。
一、环境行为
•人和环境交互作用所引起的心理活动,
其外在表现和空间状态的推移,称之为环
境行为。
教育行为、管理行为、商业
行为、人际行为、娱乐行为、
行 防卫行为、宗教行为、居住
作出成绩或受到表彰时——情不自禁地感到喜悦。 受到不该有的歧视——感到愤怒。 失去亲人——感到悲哀。 即使人不受当时外在环境的任何刺激,当人们回
忆往事时,也会产生各种的心理活动,并会作出 相应的反应。 这种来自信息的刺激,所表现出的喜、怒、哀、 乐的反应,即属心理效应。
四、人体舒适性
在城市规划中:提出生态城市的概念。 在建筑设计中:提出生态建筑的设想。 在室内设计中:提出绿色建材的综合利用,
创造健康、卫生、安全的人工环境。
二、环境构成
指室内环境:包括家具、设备、
微观环境 陈设、绿化以及活动在其中的
人们。
指一栋建筑乃至一个区的空间
大小:包括邻里建筑、交通系

中观环境 统、绿地、水体、公共活动场
大气圈
(1)我们生活的自然 环境,是地球表面的 一部分。
生物圈
地球
岩石圈
水圈 自然环境
(2)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A、人是自然环境的产物;(因为人体血液中的 60多种化学元素的含量比例,同地壳各种元素的 含量比例十分接近。)
B、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繁衍的物质基础;利 用、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是人类自身的需要, 也是维护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前提。
2、人体内感官和环境的交互作用
——受到生理因素或环境信息引起 的心理因素刺激后作出各种相应的 心理反映
饥饿——人的腹部会不自觉的咕哩咕噜地叫。 人体血糖降低——头晕目眩。 心慌时——心跳加快。 呼吸困难时——会张大嘴巴或加速呼吸。
3、人的心理和环境的交互作用
——当大脑通过人体内外感官接受到各 种信息时,所作出的相应的心理效应
第三章 人和环境
Person and Environment
主要介绍人和环境交互作用的基础 和过程
主要介绍行为与环境,即人的行为 表现、特征、和规律
第一节 人和环境的交互作用
Reciprocation of Person and Environment
一、人与自然环境 1、大自然诞生了人类
什么是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与人的关系;生态系统的平衡;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及其采取的手段; 环境构成的三个方面:大小构成、构成因素、
构成性质; 人和环境交互作用的三种表现; 如何理解舒适环境; 什么是行为舒适性
和知觉舒适性?
第二节 行为与环境
Behavior and Environment
C、大自然中有200多万种生物,它们之间相互结 合着各种生物群落,这些生物群落在一定自然范 围内相互依存,在同一个生存环境中组成动态的 平衡系统,这就是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
非生物环境

无机环境
养 物

物理环境
动物


植物
分 解
微生物
产 生 废 物 、 解 体
回归
自然
2、 环境保护与治理
生态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都是相互联系 的。如果人类活动干预某一部分,整个生 态系统可以调节,那么原有状态便不受破 坏。
即环境因素引起的物理刺激或化学刺激
夏季气温很高——迅速发汗,以降体温。 冬季气温降低——人体皮肤收缩。 强烈的阳光刺激——眼睛会自动调节闭合,减少
进光量,以适应环境。 在黑暗的地方——眼睛会自动调节,以便看清周
围的环境。 手碰到很热或很泠的物体时,便会自动缩回;当
突然听到很响的声音时,会自觉捂起耳朵;当闻 到异味刺激时,会捂起鼻子,闭紧嘴巴等。
(比如,我们累了,要坐下来休息,坐地板或高 凳都不舒适,那么,这种环境就达不到行为舒适 性的要求。)
知觉舒适性是指环境刺激引起的知觉舒适程度:
(如上述休息的地方,即使有椅子坐,但很热、 很嘈杂,灰尘很多,光线很暗,显然这个环境不 能满足人的感官要求,因而这个环境也不舒适。)
本节重点理解的几个问题?
1、对舒适性的理解 这是一个复杂的动态概念。它因人、因时、
因地而不同。讨论人和环境的交互作用时必 须明确这是一个相对概念。
(同样的室内环境,如一套一室一厅的单元 住宅;又如临近马路的住宅等等,有的人满 意,有的人不满意。)
2、相对的舒适环境
——凡是能使在该环境中80%的人感 到满意,那么这个环境就是这个时期 的舒适环境。
为 行为、劳动行为、餐饮行为、
多 体育行为、观展行为、恋爱
样 性
行为、犯罪行为等等。
而我们在这里介绍的是环境
行为。
不同环境的刺激作用,人类自身不同的需求, 社会不同因素的影响,所表现出的环境行为 是各不相同的。
生态系统的组成越多样,其能量流动和物 质循环的途径越复杂,调节能力就越强。
但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如果人 类大规模的干预,自动调节的能力就无济于 事,生态平衡就遭到破坏。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可耕地相 对很少,城市高度发展,环境污染严重。因此:
在乡镇规划中:提出生态循环系统的综合治 理。
比如:
环境噪音问题—30-80dB能为多数人接受, 到了120dB就使人感到很烦躁,30dB以 下,太安静了也会使人产生寂寞甚至恐怖的 感觉,所以30-80dB的声环境就是环境噪 音的舒适环境。(当然,还有安全、卫生等 问题)
3、舒适性的类型
行为舒适性
知觉舒适性
行为舒适性是环境行为的舒适程度:
小 构 成
地、公共设施、以及流动在此 空间的人群。
指小区以上,乃至一个乡镇、 一座城市、一个区域,甚至全
国、全地球的无限广阔的空间:
包括在此范围内的人口系统和
宏观环境 动植物体系,自然的山河、湖
泊和土地植被、人工建筑群落、
交通网络以及为人民服务的一
切环境设施。
空气
阳光

植物 动物

微生物 人类


水体
矿物
自然环境

生物环境


人工环境
质பைடு நூலகம்
社会环境
三、刺激和效应
•人和环境的交互作用,表现为刺
激和效应。 境

地球环境
人体外环境
环 具
设 眼
备 皮肤 建

然 家

筑环


耳人
人体内

感官 感 口 规
人体内环境



术 社
鼻 伦理
济 经



人造环境
1、人体外感官和环境的交互作用。
——人体外感官五觉效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