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阅读复习策略《白鸦》示范课课堂实录
七年级语文上册11《白色鸟》课堂实录长春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11《白色鸟》课堂实录长春版](https://img.taocdn.com/s3/m/f239b7fb69dc5022abea000b.png)
11.《白色鸟》一、导入(播放歌曲《童年》)师:听了这首歌曲,你想到了什么?同学们,你的童年是怎样的?能否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你的童年?生1:我的童年是快乐的。
因为那时候我住在农村老家,经常与同学们一块在村边的小河里游泳,还把柳条折下来做草帽,还可采摘花朵的,每天都在嬉戏游玩。
生2:我的童年时快乐又朴实。
我记得我和同学们在夏天经常去游泳。
脱光衣服,也不顾女孩子的嗤笑,一直在游玩,一直到玩到累的时候才回家。
师:一首轻松的歌曲,把我们带入了那久违的时光。
无独有偶,一句不经意的歌词,也同样拨动了作家何立伟的心弦。
(播放幻灯片《夏天的回忆》)“夏天到来,令我回忆。
”记忆中的那个夏天就这样向我们款款走来。
那里有蓝天、碧水,有绿葱葱的芦苇,还有天真烂漫的孩童,还有一对雪白雪白的白色鸟。
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进小说《白色鸟》,品味那优美隽永德意境。
(书课题)二、读——入神地读师:伴随着悠扬的音乐,请大家静心读读这段深刻的记忆。
在阅读过程中,拿起笔,勾画出你不认识的字词或有疑问的地方,也可画出你欣赏的字、词、句。
学生默读。
三、说——自由地说师:大部分同学已经读完文章了。
在字词方面,同学们有什么疑问吗?没有?请看大屏幕,是否真正掌握了呢?哪位同学能给大家读一读。
生读字词,同学纠正,再领读。
师:读了这篇小说,同学们有什么感受?有哪些疑问?请大家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阅读感受,让大家共同分享你发现的喜悦,也可探讨疑问,组内不能解决的,全班讨论。
生小组交流。
师:同学们讨论非常激烈。
下面,大家来交流阅读感受,也可提出疑问。
生:我印象最深的感受是他们的童年非常快乐,即使是在那个年代,也是非常美丽自由的。
生:我提个问题,为什么外婆突然倒乡下来了,而且不知道为什么?其他的家长都不让孩子玩耍,她却要他们没断黑不要回来。
师:这一点非常反常,有同学知道答案吗?生:是因为文化大革命。
师:很聪明,读出了文章的另一条线索,这篇文章是对文革反思为写作背景的。
培养学生判断力的《白色鸟》教案策略分析
![培养学生判断力的《白色鸟》教案策略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7896492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8b.png)
培养学生判断力的《白色鸟》教案策略分析在学校教育中,我们不仅需要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更需要培养学生的判断力和思考能力。
而《白色鸟》作为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是非常适合用来培养学生判断力和思考能力的。
本文将从教案策略的角度分析《白色鸟》的教学方法,帮助教师更好地将这部作品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判断力和思考能力。
教学目1.在阅读《白色鸟》的过程中,学生能够理解作品中的主题和情节。
2.在阅读《白色鸟》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锻炼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判断力。
3.学生能够独立思考问题,展开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
教学方法1.教师讲解在教学《白色鸟》时,首先需要进行一定的讲解。
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讲解:(1)作家简介。
介绍作家的经历、生平及文学成就,让学生了解作者写作的背景和情境,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作品。
(2)作品概述。
从主题、情节、人物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的概述,让学生对作品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3)文学元素的分析。
在讲解中可以加入对文学元素的分析,例如人物性格描写、意象和象征等,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
教师讲解时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讲解。
对于部分学生来说,一些高深的文学概念可能会难以理解,因此教师需要针对这些学生进行细致的解释。
2.阅读分析在进行阅读分析时,教师可以利用以下几个方法进行:(1)分层阅读。
将全文分成若干个章节或段落,分别让学生进行阅读,然后进行分析和讨论。
(2)小组合作。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自我讨论和交流。
可以让不同小组负责不同的章节或内容,然后让他们进行汇报和讨论,扩展学生的思考视角。
(3)现场演示。
在阅读分析中,可以加入一些现场演示、活动等富有趣味性的内容,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故事情节中,增加学习的乐趣。
3.问答交流问答交流是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和判断力的一种有效方法。
教师可以利用以下几个方法进行:(1)提出开放式问题。
开放式问题是一种可以引导学生自由思考和发挥想象力的问题。
例如:“你认为故事中的主人公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选择?”、“你认为主人公的性格和背景对故事情节有什么影响?”等等。
《白公鹅》课堂实录及反思
![《白公鹅》课堂实录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081aeb96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f230044.png)
《白公鹅》课堂实录及反思一、课堂实录1. 课程内容本次课程主题为《白公鹅》,教师在课前为学生布置了阅读任务,并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文本分析和讨论。
2. 学生反应课程开始后,教师要求学生将自己的分析和理解写在黑板上,以方便全课程的讨论。
学生的分析主要集中在小说中人物形象的描写和寓意的解释。
而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渐渐对小说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3. 教师反思本次课堂的重点是通过小说分析,让学生了解文学作品与文化背景的有机联系。
教师在课中发现,学生基础不同,对小说的理解也不尽相同。
因此,教师在课程设计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引导,避免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距离过大。
二、课程反思1. 课堂优点本次课程的一个优点是教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通过黑板书写的形式,让学生在课前做好了阅读准备,并可以充分参与到讨论中来。
此外,教师还通过精心设计的引导方式,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了小说中的文化内涵,增强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2. 课堂局限尽管本次课堂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分析能力,但教师在课堂上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未作出充分的解答,甚至未给予回应。
这一点在课堂交流互动方面存在不足,容易让学生对课堂内容产生模糊的理解。
3. 课堂改进针对本次课堂的局限,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建立起良好的师生互动氛围,通过与学生互动,发现学生的问题和不理解的地方,多进行解答或引导。
此外,教师还应该尽可能避免教学生硬性灌输,而是要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分析,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和创造性。
三、总结通过对本次《白公鹅》课堂的实录和反思,我们可以看出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和引导是非常关键和必要的环节。
只有在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教学方式下,才能真正让学生在课堂中得到知识的真正启迪和提升。
教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视,我们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教育方式。
白色鸟(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白色鸟(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4c8984d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7327564.png)
白色鸟(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小说背景及作者介绍1.1 教学目标了解小说的背景及作者生平和创作意图。
掌握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
分析小说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1.2 教学内容介绍小说的创作背景及作者的生平经历。
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点。
解析小说的情节发展及主题思想。
探讨小说的艺术特色及文学价值。
1.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小说的背景及作者介绍。
学生阅读小说,了解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
小组讨论分析小说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学生进行口头报告或写作练习。
第二章:小说情节分析2.1 教学目标理解小说情节的发展和变化。
分析小说中的冲突和解决方式。
掌握小说中的重要事件和转折点。
2.2 教学内容分析小说情节的发展和变化。
探讨小说中的冲突和解决方式。
解析小说中的重要事件和转折点。
2.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小说情节的发展和变化。
学生阅读小说,关注冲突和解决方式。
小组讨论分析重要事件和转折点。
学生进行口头报告或写作练习。
第三章:小说人物分析3.1 教学目标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关系和性格特点。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塑造方式。
探讨小说中的人物发展和成长。
3.2 教学内容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关系和性格特点。
探讨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塑造方式。
解析小说中的人物发展和成长。
3.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小说中的人物关系和性格特点。
学生阅读小说,关注人物形象和塑造方式。
小组讨论分析人物发展和成长。
学生进行口头报告或写作练习。
第四章:小说主题思想探讨4.1 教学目标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和寓意。
分析小说中的象征和隐喻手法。
探讨小说的现实意义和影响。
4.2 教学内容分析小说的主题思想和寓意。
探讨小说中的象征和隐喻手法。
解析小说的现实意义和影响。
4.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小说的主题思想和寓意。
学生阅读小说,关注象征和隐喻手法。
小组讨论分析小说的现实意义和影响。
学生进行口头报告或写作练习。
第五章:小说艺术特色分析5.1 教学目标理解小说的艺术特色和风格。
《小说阅读复习教学策略——情节》视频课堂实录(优质视频实录+配套课件+配套教案+配套素材)(2)-3
![《小说阅读复习教学策略——情节》视频课堂实录(优质视频实录+配套课件+配套教案+配套素材)(2)-3](https://img.taocdn.com/s3/m/2e15a81243323968001c9203.png)
小说教学要“以人为本”陈杏娟有些老师在小说阅读教学中往往不是以人为本,小说阅读教学要走出眼前的困境,必须转变思路,吐故纳新。
新课程改革以来,“以人为本”已经成为语文教育改革、创新与发展的根本精神。
其“人本”的立意定位,是指教师教学重在关注学生个体的相应发展。
文学即人学,小说更是以人物塑造为中心,而写小说的是人,读小说的也是人。
因此,就小说教学而言,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以人物为本文学即人学。
文学描写人的经验世界,描写人生的体验。
文学的要义就是表现人,它不仅是对人的境遇的揭示,也是对生命的关照,对人生意义的揭示。
以叙事为主的小说更是以写人为中心,力图通过写人的遭遇和命运,写人的心理和情感写人的生存状态,剖析人的行为和心灵,从而达到对人生与社会的观照。
因此,在小说阅读教学活动中,应当以人物形象为核心,借助人物形象去了解生活,探寻人生的意蕴。
而目前的小说教学,要么停留于分析情面要么停留于人物的性格和情感的简单分析,难以触及人物的灵魂,体验作品的深层意蕴。
除了情节梳理、人物描写手法、人物性格的分析之外,还可以通过以下角度切人来达到对的深度阅读。
其一,可以抓住人物命运和个人察赋的反差来分析。
这种方法适用于以正面人物或无害的小人物为主人公的带有悲剧意味的小说。
“悲剧就是将有价值的毁灭给人看”鲁迅语。
对小说而言,所谓“有价值”,可以理解为具有某种优秀察赋的主人公。
悲剧意味小说并不按照读者的预期给予这样的人物以好的命运,而是让他们或受难,或毁灭。
在这样的反差中,作者的匠心到底是什么其中又蕴涵着怎样的人生况味这是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深思的问题。
例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的杜十娘,她是艳冠群芳的京城名姬,美丽聪慧虽是风尘女子,却久有从良之志,轻财重义,对孙富百般痴情。
这样一位内外兼美的女子,理应得偿所愿,有一个幸福的归宿。
却落得个被深信之人出卖、沉箱投水的悲惨结局。
十娘追求真挚的爱情为何最终幻灭她的真情,为何换来的是李甲的绝情,十娘的悲剧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社会价值观和复杂的人性?又如《项链》中的玛蒂尔德,她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应该会有“一个有钱的体面人认识她、了解她、爱她、娶她”,过上“高雅和奢华的生活”,但命运却使她只得嫁给一个教育部的小书记。
五年级语文培优辅差记录:阅读课堂教学策略教案
![五年级语文培优辅差记录:阅读课堂教学策略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922f401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d5.png)
近年来,语文教学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因为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涵盖了语言、文字、文化等多个方面。
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和水平,我们学校特别开设了五年级语文培优辅差课程。
今天,我要分享的是我们最近一次的阅读课堂教学策略教案的记录。
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本次课程的背景和目的。
本次课程内容是《樱桃》这篇小故事,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阅读理解的技巧和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
在为这节课准备教案时,我们组织了多位老师进行研讨和讨论。
我们认为,要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故事的内容,就需要采取一些特殊的教学策略。
我们共同制定了以下策略:一、破解故事标题我们会让学生破解故事的标题。
因为故事标题是整个故事情节的一个概括,理解了标题,就能够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
我们会大声宣读故事标题,让学生仔细品味标题中的每个字,请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引导学生思考故事标题和故事情节之间的联系,并让他们形成自己的想象和观点。
二、进行全面阅读我们进行全面阅读。
在阅读时,我们会要求学生注重细节,因为细节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
我们会让学生循序渐进地不断深入阅读,直到完全理解了整个故事的情节。
在阅读过程中,我们会不断地问答、交流,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三、按段落重点讲解在阅读完全后,我们会对每个段落的重点进行讲解。
我们会重点讲解故事中的难点和重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
同时,我们也会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人物、情节和主题,并通过讨论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四、进行综合理解我们会进行综合理解。
我们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展开自己的想象和思考,分享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通过小组讨论,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并对他们进行及时的指导和帮助。
通过以上阅读教学策略,我们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故事的内容,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
我们相信,在今后的语文学习中,这种教学策略将会越来越得到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小说阅读复习教学策略——情节》视频课堂实录(优质视频实录+配套课件+配套教案+配套素材)(2)-1
![《小说阅读复习教学策略——情节》视频课堂实录(优质视频实录+配套课件+配套教案+配套素材)(2)-1](https://img.taocdn.com/s3/m/72956bf628ea81c758f57830.png)
桥⑴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⑵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疯狂奔出来,势不可挡。
⑶工地惊醒了。
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
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向南跑,是,两尺多高的洪水已经开始在路面上跳舞。
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⑷东西没有路,只有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
⑸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⑹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⑺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不久就要退休的老汉。
⑻老汉清瘦的脸上流着雨水。
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像一座山。
⑼人们停住脚,望着老汉。
⑽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
排成一队,不要挤。
党员排在后边。
”⑾人群里喊出一嗓子:“党员也是人。
”⑿有人响应:“这不是拍电影。
”⒀老汉冷冷地:“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
”⒁竟没人再喊,一百多人很快排成队伍,依次从老汉身边跑上木桥。
⒂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⒃老汉劈手从队伍里拖出一个小伙子,骂道:“你他妈的还是个党员吗?你最后一个走!”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⒄小伙子狠狠地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一边。
⒅队伍秩序井然。
⒆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⒇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终于,只剩下了他和那小伙子。
21小伙子竟来推他:“你先走。
”22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
”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23突然,那木桥轰地塌了,小伙子被吞没了。
24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25白茫茫的世界。
26五天以后,洪水退了。
27 一个老太太被人搀着扶着,来这里祭奠。
28 她来祭奠两个人。
29她的丈夫和她的儿子。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谈歌/文) 1.小说最悲壮的情节是哪处?(写原句)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是一个普通人①圣诞节的下午,大雪纷飞,一位老妇人在雪中踽踽独行。
②一对年轻的夫妇谈笑风生,抱着满怀的圣诞礼物,他们没有注意到那位老妇人。
《白色鸟》课堂实录(本站论坛稿) 教案教学设计
![《白色鸟》课堂实录(本站论坛稿) 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c0fb3eb376baf1ffd4fad92.png)
《白色鸟》课堂实录(本站论坛稿) 教案教学设计师:今天上课,我们首先讨论一个大家非常熟悉的话题,板书(童年)生:哦,童年师:对,说到童年,我看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兴奋喜悦的笑容,大家有话与老师说吗?生:童年非常好玩。
生:童年很值得回忆。
师:在童年,有哪些事情好玩?生:捉螃蟹,游泳啊生:我最爬山啦师:呵呵,爬山最考验一个人的毅力了,看来你的毅力不错。
生:我最喜欢掏鸟蛋了。
(众笑)师:看来同学们的童年过得的确有趣,可是,不同时代,孩子们的生活也一样吗?要是生活在“文革”那个时代,孩子们的童年仍然这么有趣吗?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何立伟的这篇小说—白色鸟(板书课题、作者)师:刚才在早读时,同学们都预习了吧?生,预习了,我都读了3遍呢。
师:看来你的速度很快哟,可是光讲速度还不行,还要真正了解这篇文章的内容。
下面我就检查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效果,知道文章写的是什么吗?生:写的是小伙伴的游戏。
师:能用一句话概括吗?生:写的是两个小伙伴在河边痛痛快快地玩耍。
师;非常好,你不光说了他们的活动,还把他们活动的特点也告诉我们了。
同学们,这篇文章的体裁是?生:小说。
师:那我们学小说需要学习什么?生:学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吧。
师:对,可是小说有它自己的特点,知道吗?生:三大要素师:能详细点吗?生;有故事情节、环境描写师:环境描写有描写自然的,也有交待故事背景的。
可是还差一个要素啊。
(没人回答了)师:那说到《西游记》你会想起?(生:猪八戒、孙悟空)说到《鹿鼎记》你会想起?(生:韦小宝),呵呵,你们刚才回答的叫什么?生:故事的人物师:对,人物形象。
那本文写的人物是?生:两个小伙伴。
师:各有什么特征?生:一个白皙一个黝黑。
师:刚才同学们说的是外貌特征,请再补充。
生:白皙那个穿西装,黝黑那个缺门牙。
师:不错,他们还有没有身份上的特征?生:白皙那个是城里来的,黝黑那个是农村的。
师:看来同学们的预习很出色。
刚才有同学说他们的游戏很痛快,非常有趣。
《白色鸟》教案
![《白色鸟》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11053dbaa00b52acfc7caf9.png)
《白色鸟》教案第17[教学目的].体会小说当中充满诗情画意的描写对表达主题的作用。
2.了解十年“文革”给人民正常生活所造成的冲击,形成对十年“文革”的正确认识。
3.体会小说当中对童年生活的描写,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小说所描写的优美的生活场景和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以及轻松的氛围中所反映出来的深刻的社会主题。
[教学时数]总计1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
二、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文主题。
、小说当中的白皙的少年是哪儿的人?它从小跟着谁长大的?它和外婆的关系怎么样?你是从哪些内容中看出来的?白皙的少年来自城里;他从小是跟着外婆长大的;外婆非常喜欢他。
这从文中“‘城里人没得用’”、“白皙的少年也就极喜欢外婆炒的喷喷香的马齿苋干菜”、“他是外婆带大的,童年浪漫如月船,泊在了外婆的臂弯里,臂弯宁静又温暖”、“平日的下午,外婆一定逼他睡午觉,一定不许他出来玩”等内容可以看出来。
2、引导学生理解“却忽然有一天,外婆就打起包袱到乡下来了。
”的原因。
外婆的生活受到了不明因素的冲击,不然的话,哪一个城里人会愿意专门从城里到乡下来住呢?3、仔细阅读第43自然段,看看外婆的举动有何反常,这种反常预示着什么,在此处你能感觉到吗?平时,“外婆一定逼他睡午觉,一定不许他出来玩”,但是今天,有一个好大的声音隔了田塍喊外婆,外婆就叫来了他的朋友“一起去玩,远远地到河边上去玩”,而且“随便”地玩,“‘没断黑不要回来’”……这种反常,预示着今天下午在外婆的身上要发生一事情,而且这事情外婆还不愿意让白皙的少年知道。
4、那么这事情到底是什么呢?引导阅读文“忽然传来了锣声……今天下午开斗争会”几段。
得出结论:今天下午的斗争会的斗争对象,就是外婆。
外婆不愿让自己心爱外孙看到这种难堪的场面,不愿让自己心爱的外孙的生活受到冲击,所以专门叫来了黝黑了少年陪外孙“远远地到河边上去玩”,“‘没断黑不要回来’”。
因此,这篇小说反映的时代背景我们就清楚了。
(完整版)《鸦鸟》公开课教学设计
![(完整版)《鸦鸟》公开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c0d781d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c7.png)
(完整版)《鸦鸟》公开课教学设计介绍本公开课教学设计以小说《鸦鸟》为基础,旨在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热爱和理解。
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学生将深入探讨小说中的主题和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
目标1. 通过阅读和分析小说,学生能够理解和解释小说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2. 学生能够运用文学素养,深入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意和批判性思考,对小说进行综合解读和评价。
教学内容1. 小说概述和背景介绍2. 主题和情感分析3. 人物形象和情节分析4. 阅读理解和写作练5. 创意和批判性思考活动6. 小组讨论和互动交流教学活动活动一:小说概述和背景介绍教师简要介绍《鸦鸟》的作者、出版背景,引发学生对小说的兴趣,并了解小说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
活动二:主题和情感分析学生阅读和分析《鸦鸟》,提取其中的主题和情感表达,并通过小组讨论和书写反思进行交流。
活动三:人物形象和情节分析学生深入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探讨导致故事发展的关键事件和冲突。
活动四:阅读理解和写作练学生进行阅读理解练,以确保他们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练,如书评或批判性分析。
活动五:创意和批判性思考活动学生进行创意和批判性思考活动,如根据小说中的场景进行角色扮演或根据小说中的情节进行剧本创作。
活动六:小组讨论和互动交流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和互动交流,分享各自的观点和解读,增强彼此的理解和研究效果。
评估方法1. 课堂参与度: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积极参与程度和表现。
2. 书面作业:学生完成的阅读理解和写作练的质量和深度。
结束语本公开课教学设计旨在激发学生对小说《鸦鸟》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学生将深入探索小说的主题、情感和人物,并发展阅读理解和文学素养。
希望本教学设计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有趣和丰富的研究体验。
初中语文:白色鸟
![初中语文:白色鸟](https://img.taocdn.com/s3/m/6819fbe5866fb84ae55c8d5b.png)
外婆的生活受到了不明因素的冲击,不然的话,哪一个城里人会愿意专门从城里到乡下来住呢?
3、仔细阅读第43自然段,看看外婆的举动有何反常,这种反常预示着什么,在此处你能感觉到吗?
平时,“外婆一定逼他睡午觉,一定不许他出来玩”,远远地到河边上去玩”,而且“随便”地玩,“‘没断黑不要回来’”……这种反常,预示着今天下午在外婆的身上要发生一件事情,而且这件事情外婆还不愿意让白皙的少年知道。
(3)、文中对芦苇的描写、对水鸟的描写、对少年的描写。
五、复述课文内容,复习巩固。
六、 布置作业
必做:本文生字词听写积累。
选做:课外阅读积累
教学后记
(包括达标情况、教学得失、改进措施等)
在落实以学为主、关注学情、尊重学生的阅读理解的前提下,我努力做到教学相长,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该范读时范读,该补充时补充,该点拨时点拨,该纠正时纠正,该展示时展示。让学生从教师那里,有一些收获,有一些领悟,有一些提升,有一些启发,哪怕是一点点。这节课,我努力做到了这一点。
开斗争会
教学过程
(包括导引新课、依标导学、异步训练、达标测试、作业设计等)
一、导入新课。
二、出示目标
三、合作探究
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主题。
1、小说当中的白皙的少年是哪儿的人?它从小跟着谁长大的?它和外婆的关系怎么样?你是从哪些内容中看出来的?
白皙的少年来自城里;他从小是跟着外婆长大的;外婆非常喜欢他。这从文中“‘城里人没得用’”、“白皙的少年也就极喜欢外婆炒的喷喷香的马齿苋干菜”、“他是外婆带大的,童年浪漫如月船,泊在了外婆的臂弯里,臂弯宁静又温暖”、“平日的下午,外婆一定逼他睡午觉,一定不许他出来玩”等内容可以看出来。
白色 乌鸦 绘本教案
![白色 乌鸦 绘本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fcfa752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7c64d6c.png)
白色乌鸦绘本教案教案标题:白色乌鸦绘本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乌鸦的特征和习性。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界多样性的观察和欣赏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绘本《白色乌鸦》2. 乌鸦的特征和习性3. 阅读理解和表达练习教学准备:1. 绘本《白色乌鸦》2. 白板、彩色粉笔或白板笔3. 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乌鸦的特征和习性4. 阅读理解和表达练习题教学过程:引入:1. 创设情境:老师向学生展示一张乌鸦的图片,并问学生是否知道这是什么鸟。
2. 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描述乌鸦的特征,如颜色、体形、喙等。
主体:1. 阅读绘本《白色乌鸦》:a. 学生自主阅读绘本,了解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
b. 教师辅助学生理解生词和难句,并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素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
c. 学生小组讨论绘本中乌鸦的特征和习性,并与全班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
2. 小组活动: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种鸟类(可以是乌鸦或其他鸟类),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进行研究,了解该鸟类的特征和习性,并制作一份小报告。
3. 阅读理解和表达练习:a. 教师提供一些与乌鸦相关的阅读理解题目,让学生进行阅读理解练习。
b. 学生根据绘本中的故事情节,进行绘本复述或写作练习,展示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总结:1.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乌鸦的特征和习性。
2. 鼓励学生欣赏自然界的多样性,并提醒他们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
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活动,寻找乌鸦或其他鸟类的踪迹,并记录下来。
2. 组织学生进行绘画活动,画出自己想象中的白色乌鸦或其他奇特的鸟类。
评估方式:1. 学生小组制作的小报告。
2. 阅读理解和表达练习的成绩。
3. 学生参与讨论和展示的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说阅读复习策略示范课课堂实录
——以《白鸦》为案例
攀枝花市第三十二中小学校初中语文孙洪玉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运用对比的表现手法来分析人物形象,从而探究主题。
2、规范学生在中考小说阅读中的答题技巧。
3、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热爱自然,善待万物。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运用对比的表现手法来分析人物形象,从而探究主题。
2、规范学生在中考小说阅读中的答题技巧。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热爱自然,善待万物。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温故”,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要不要在座的各位老师感受一下我们攀枝花市第三十一中小九年级二班同学的热情?
(全体学生鼓掌)
师:让我们的热情再一次燃烧起来,请用我们响亮的声音齐读这三句诗歌: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学生齐读)
师:请同学们快速的回答老师,这三句诗歌都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生:对比
师:同学们判断很准确,对比不仅仅是修辞手法,它还是表现手法,常用于小说中刻画人物形象,如《范进中举》是同学们熟知的,(幻灯片出示表格)
范进在中举前后,胡屠户对他的态度是截然不同,这样的对比有什么作用呢?(抽1名学生诵读)
师:那么,到底什么是对比的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呢?
(女生齐读定义,男生齐读作用)
师:我们在面对中考答题时,到底运用对比手法,应该如何分析人物形象,挖掘主题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小说《白鸦》,与白鸦和朱老三来一场美丽的邂逅。
1、“知新”,以《白鸦》为案例,直击中考靶心。
师:同学们,现欣赏一下白鸦的身姿。
(幻灯出示白鸦图片)
(一)初读整体感知文本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快速浏览文章,孙老师准备了一个问题检查一下同学们预习的情况,准备好了吗?(幻灯逐一出示问题)
(抽6名学生快速回答问题)
师:看来同学们预习很扎实,通过整体感知文本,我们不难发现在情节上,作者这样安排:(出示幻灯)
师:到底作者通过对比,想要刻画出一个怎样的朱老三形象呢?
(二)再读深度挖掘文本
师:请同学们再次深读文本,根据以下两个问题,按要求小组合作探究。
(出示问题,分小组讨论10分钟)
师:同学们讨论很激烈,老师都不忍心打扰,接下来,小组派代表发言:(学生汇报,多媒体呈现提示表格)
生1:第10段中有动作和神态描写,从“卸、缩、摸、抬、抄、抡”等动词可
以看出朱老三当时很恐惧,也是一个很残忍无情的人。
师:很棒,同学们落实到具体词语,抓得很准。
下一组……
生2:第17段的“找出、伐倒、拆、制造”和第19段的“扛、安、装、撒
”等动词都是在写朱老三20年后在做鸟窝已经安放鸟窝,可以看出朱老三是个有良知,有同情心的人,知错能改,他想通过建鸟窝来赎罪。
师:这位同学分析得很透彻,知道自己造了孽,所以说他在赎罪,答案越来越深入了,其他组还有补充吗?
生3:20年前,我们组发现朱老三还是一个很愚昧无知的人……
师:这位同学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3:20年前,朱老三的儿子发高烧,他没有第一时间把儿子送去医院,而是找的赤脚医生,这不靠谱,所以他是愚昧的,还把责任归咎到白鸦身上。
师:的确,朱老三不够科学聪明,我们一起来看看孙老师概括的……
(出示幻灯:朱老三形象)
师:朱老三的形象20年来是复杂多变的,作者刻画这样一个人物到底要揭示怎样的主题呢?请根据老师的提示作答……
生4:通过对朱老三形象的刻画,倡导人们关爱鸟儿,爱护动物。
师:提到关爱动物了,其他同学还要做补充吗?
生5:我们组认为是告诫人与自然要和谐共处。
师:上升到人与自然的高度了,同学们很厉害!(出示主题)
师:从《白鸦》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总结一些方法,同学们思考一下:用表现手法赏析一篇小说或探究其主题应该从哪儿入手?
生(齐答):分析人物入手
师:的确的,在明确了一篇小说的主要表现手法之后,重点分析人物形象,以本文中对比手法为例,对比分为以下几种情况:(老师逐一举例说明)
师:通过《白鸦》的学习,我们学会了用对比的手法分析人物形象,探究主题,接下来,就让我们实际操练一下,看看同学们能不能学以致用。
三、“赋能”,迁移拓展
师:请同学们快速阅读短篇小说《窗》,完成问答,把答案写下来:
(幻灯出示问题,5分钟)
师:哪位同学为我们解答一下这个问题呢?
生6:靠窗病人很乐观积极,对生活充满了希望,所以他才能面对一堵墙看到如此美丽的画面。
师:是的,他是热爱生活的,还有吗?
生7:他用善意的谎言为病友描述美丽的世界,他还是很善良的,乐于助人的。
师:哦,他是关心他人的,那么相比较,另一个病人呢?
生8:他也是热爱生活的,但是他嫉妒心很强,很恶毒,心胸也是狭隘的。
生9:同时,他也是一个为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的……
生10:他见死不救……
……
师:的确,这样的一个人让人鄙视,厌恶,作者要告诉我们什么?
生11:人应该热爱生活,保持一颗善良的心……
师:这篇文章是对善美的赞颂和恶丑的鞭挞(同步展示幻灯)
师:当我们的行动被丑陋的心灵所支配的时候,结果是不堪设想的,同学们可以设想一下,当另一位病人看到光秃秃的一堵墙时,他的内心是怎样的一种状态?(小练笔,出示幻灯)
师总结:同学们,感谢你们今天积极的表现和配合,期待有缘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