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机器人的路径规划算法

合集下载

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算法研究综述

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算法研究综述

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算法研究综述
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是指在给定环境中,根据机器人的起始位置和目标位置,确定机
器人的移动路径。

路径规划算法的目标是确保机器人能够安全、高效地到达目标位置,并
尽量避开障碍物和避免碰撞。

目前,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算法主要包括几何路径规划算法和图搜索算法两大类。


何路径规划算法是基于环境中的几何信息进行路径规划,主要包括最短路径算法和真实时
间规划算法。

最短路径算法是最经典的路径规划算法之一,通过计算起点和终点之间最短
路径的算法来确定机器人的移动路线。

常用的最短路径算法有Dijkstra算法和A*算法。

真实时间规划算法则是在考虑机器人的速度和动力学约束的基础上进行路径规划,以确保
机器人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到达目标位置。

对于复杂的环境,几何路径规划算法存在计算复杂度高、搜索时间长等问题。

图搜索
算法在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图搜索算法是基于图模型的路径规划算法,常用的有广度优先搜索算法、深度优先搜索算法和A*算法。

A*算法在图搜索算法中是最为常用的一种,它利用启发式函数估计起点到终点的代价,通过选择具有最小代价的节点进
行搜索,从而找到最优路径。

除了几何路径规划和图搜索算法之外,近年来还出现了一些新的路径规划算法,如遗
传算法、模糊逻辑算法和神经网络算法。

这些算法往往能够更好地解决复杂环境下的路径
规划问题,提高机器人的路径规划能力。

《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算法研究》范文

《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算法研究》范文

《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算法研究》篇一一、引言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移动机器人在众多领域内已经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例如无人驾驶车辆、自动扫地机器人、智能仓储机器人等。

路径规划作为移动机器人领域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对于提高机器人的工作效率和性能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算法的相关内容,包括相关概念、基本方法以及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和未来发展趋势。

二、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的基本概念和方法1. 基本概念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是指在具有障碍物的环境中,为机器人寻找一条从起点到终点的最优路径。

这一过程需要考虑到多种因素,如路径长度、安全性、机器人的运动能力等。

路径规划算法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机器人的工作效率和性能。

2. 基本方法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的方法主要包括全局路径规划和局部路径规划两种。

全局路径规划是在已知环境中为机器人规划出一条从起点到终点的全局最优路径。

而局部路径规划则是在机器人实际运行过程中,根据实时感知的环境信息,对局部区域进行路径规划,以应对突发情况。

三、常见的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算法1. 传统算法传统的路径规划算法包括基于图论的算法、基于采样的算法等。

基于图论的算法将环境抽象为图,通过搜索图中的路径来寻找机器人的运动轨迹。

基于采样的算法则是在搜索过程中不断采样新的点来扩展搜索范围,如随机路标图(PRM)和快速探索随机树(RRT)等。

2. 智能算法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智能算法被应用于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领域。

如神经网络、遗传算法、蚁群算法等。

这些算法能够根据环境信息和任务需求,自主地寻找最优路径,具有较高的自适应性和鲁棒性。

四、近年来的研究成果近年来,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算法在研究方面取得了诸多进展。

一方面,传统的算法在面对复杂环境时,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研究者们对传统算法进行了改进和优化,提高了其适应性和性能。

另一方面,智能算法在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算法研究综述

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算法研究综述

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算法研究综述1. 引言1.1 研究背景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算法研究的背景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机器人作为自主运动和智能决策的机械系统,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路径规划是移动机器人实现自主导航和避障的重要技术之一,其在工业自动化、智能交通、医疗护理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目前,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算法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传统的基于图搜索的算法(如A*算法、Dijkstra算法)和基于启发式搜索的算法(如D*算法、RRT算法)被广泛应用于不同环境下的路径规划问题。

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将深度神经网络应用到路径规划中,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成果。

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如高维空间中复杂环境下的路径规划、多Agent协作下的路径冲突问题等。

对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算法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对于促进智能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提升机器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背景】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对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算法进行研究综述,探讨不同算法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总结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

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是指在未知环境中,通过算法规划机器人的运动轨迹,使其能够避开障碍物、到达目标点或完成特定任务。

研究目的在于深入了解各种路径规划算法的原理和实现方法,为实际场景中的机器人导航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

通过对比实验和案例分析,评估不同算法在不同场景下的性能表现,为工程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本文旨在总结当前研究的不足之处和未来发展的方向,为学术界和工程领域提供启示和思路。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推动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促进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的创新与进步。

1.3 研究意义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算法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算法在工业生产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优化路径规划算法,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对人力资源的依赖,从而提升工业生产的效益和竞争力。

《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算法研究》范文

《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算法研究》范文

《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算法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移动机器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物流、医疗、军事等。

而移动机器人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路径规划问题,即如何在复杂的环境中,寻找最优的路径以达到目标。

本文将深入探讨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算法的研究,分析其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二、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算法概述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算法是指机器人在给定的环境中,根据预设的目标,通过计算得出一条最优的移动路径。

该算法主要涉及环境建模、路径搜索和路径优化三个部分。

环境建模是通过对环境的感知和描述,建立机器人的工作环境模型;路径搜索是在工作模型中寻找可行的路径;路径优化则是对搜索到的路径进行优化,以获得最优的移动路径。

三、常见的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算法1. 栅格法:将工作环境划分为一系列的栅格,通过计算每个栅格的代价,得出从起点到终点的最优路径。

该方法简单易行,但计算量大,对于复杂环境适应性较差。

2. 图形法:将工作环境抽象为图形,利用图论中的算法进行路径搜索。

该方法可以处理复杂的环境,但需要建立精确的图形模型。

3. 随机采样法:通过在环境中随机采样大量的点,根据采样的结果得出最优路径。

该方法计算量小,但对于复杂环境的处理能力有限。

4. 基于神经网络的算法:利用神经网络学习环境的特征,从而得出最优的路径。

该方法具有较好的自适应能力,但需要大量的训练数据。

四、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算法的研究现状目前,国内外学者在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算法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在传统算法的基础上,结合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等技术,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算法。

例如,基于强化学习的路径规划算法、基于遗传算法的路径优化等。

这些新算法在处理复杂环境、提高路径优化的效率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五、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算法的挑战与展望尽管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算法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仍面临许多挑战。

首先,对于复杂环境的处理能力还有待提高;其次,如何提高路径优化的效率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此外,如何将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等技术更好地应用于路径规划算法中也是一个研究方向。

移动机器人完全遍历路径规划算法研究

移动机器人完全遍历路径规划算法研究

移动机器人完全遍历路径规划算法研究移动机器人是一种自主移动的智能设备,能够在特定环境中进行导航和执行任务。

完全遍历路径规划算法是移动机器人在一个给定的环境中,通过按照特定策略遍历所有可达点的路径规划算法。

这种算法常被应用于清扫机器人、巡逻机器人等。

在完全遍历路径规划算法中,机器人需要根据环境的特点,确定一条能够覆盖所有点的路径。

对于一个有限的环境,可以使用深度优先(DFS)算法来实现完全遍历路径规划。

DFS算法的基本思想是从起点开始,尽可能地走到没有走过的点,当无路可走时,退回到上一个节点,继续前进。

具体而言,在移动机器人的完全遍历路径规划算法中,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第一步,确定起点和终点。

起点可以是机器人的当前位置,终点可以是环境中的任意一个点。

第二步,初始化访问状态。

对于每个点,都初始化一个状态,表示该点是否已经被访问。

第三步,使用DFS算法进行路径规划。

从起点开始,记录当前访问到的点,同时更新访问状态。

在每个点,都按照特定的策略选择下一个要访问的点,直到所有可达点都被访问到。

第四步,确定路径。

在DFS算法执行完毕后,可以根据记录的路径回溯信息,确定完全遍历的路径。

在实际应用中,完全遍历路径规划算法可能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如果环境较大且复杂,DFS算法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来完成路径规划。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使用剪枝策略,即在过程中排除一些不必要的路径,提高效率。

其次,在实际环境中,机器人可能会受到一些限制,例如避障规避障碍物。

这就需要在完全遍历路径规划算法中加入障碍物检测和规避策略,确保机器人能够安全地避开障碍物。

总结起来,移动机器人的完全遍历路径规划算法是一种重要的算法,能够使机器人在给定的环境中高效地遍历所有可达的点。

通过合理选择策略和加入障碍物规避策略,可以提高路径规划的效果。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仍然面临挑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优化算法。

dwa参数

dwa参数

DWA(动态窗口法)是一种用于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的算法,它可以帮助机器人在动态环境中安全地导航。

DWA的全称是Dynamic Window Approach,它是一种速度控制方法,用于在不确定性的环境中实现机器人轨迹的控制。

DWA算法的主要参数包括:1. 预测时间步长(Prediction Time Step):这是算法中用于预测机器人未来状态的时间间隔。

在这个时间步长内,算法会计算机器人在当前速度下的位姿变化。

2. 窗口大小(Window Size):窗口大小决定了算法考虑的未来时间范围。

较大的窗口可以提供更高的预测精度,但同时也会增加计算复杂度。

3. 加速度限制(Acceleration Limit):为了确保机器人的安全行驶,DWA算法会对机器人的加速度进行限制。

这个参数确定了机器人能在多短的时间内加速到最大速度。

4. 最大速度(Maximum Velocity):这是机器人被允许达到的最高速度。

算法会根据机器人的当前状态和环境信息来调整速度,确保它在允许的范围内。

5. 安全距离(Safety Distance):在路径规划中,算法会保持一定的距离以确保机器人不会撞到障碍物。

这个参数影响了机器人如何选择速度以避免碰撞。

6. 轨迹采样率(Trajectory Sampling Rate):这是算法在预测机器人轨迹时采样的频率。

较高的采样率可以提供更精确的轨迹预测,但也会增加计算负担。

7. 障碍物检测范围(Obstacle Detection Range):机器人需要知道周围环境的状况以做出合适的决策。

这个参数确定了算法在哪些范围内搜索障碍物。

DWA算法通过不断地调整机器人的速度和方向,使其能够沿着预定的轨迹安全地移动。

在实际应用中,这些参数需要根据具体的环境和机器人的特性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路径规划效果。

一种改进粒子群算法的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

一种改进粒子群算法的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



参考文献:
机 电技术
21年 1 月 01 0
【】Sf Y E eh ̄ F zy a at e at l s r pi zt nT e IE oge n E ouinr o ua o ,a 1 i b ra t u z dpi p re wam o t ai .h E E C n rsO v lt ay C mP tinSn v ie mi o o t
步 骤 4 当适应 值等 于全 局最 优值 时 ,个体 进行 变 异 ,计 算 动态 优化 因子 ,生 成新 的位 置并 计算 其速 度和 适 应值 ,并 保 留其为 该个 体最 优位
置。
本 P O 算法进 行简 单 的分析 ,最后 得 出粒 子 的飞 S
行是 不断地 从 一个 幅度和 频率 的 正弦波 跳跃 到 另
第 5期
余罗兼 等 :一种改进粒子群算法的移 动机器人路径规划

重要参 考标 准 ,对惯 性 因子进 行 调节 ,使惯 性权
重具备 更好地 调整 算法 的全局 搜索 能力 。 2 目前 较 多学 者 对 于 粒 子群 算 法 收敛 性 的 )
步 骤 2 t0 = 时粒 子 的速度 、 - 位置 等参 数信 息 , 并确 定全局 最优 粒子及 其位 置 ; 步 骤 3 更新迭 代 次数 ,通过 P O算 法确 定 S
不 发生变 化 ,而 空 间维数发 生成 倍 的变化 ,从 而 在 一定程 度上 避免 过早地 陷入 全局最 优 。 设 空 间 中的粒 子 ( x ,. )则其 动态 优 ,2. , . ,
化 因子 的描述 为:
, _ ,
xi=xi+二 ( ( ) ( ) f ) 在 引入 了该 动态 优化 因子 之后 , 飞行粒 子可

机器人路径规划算法

机器人路径规划算法

机器人路径规划算法机器人路径规划算法是指通过特定的计算方法,使机器人能够在给定的环境中找到最佳的路径,并实现有效的移动。

这是机器人技术中非常关键的一部分,对于保证机器人的安全和高效执行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机器人路径规划算法,并对其原理和应用进行探讨。

一、迷宫走迷宫算法迷宫走迷宫算法是一种基本的路径规划算法,它常被用于处理简单的二维迷宫问题。

该算法通过在迷宫中搜索,寻找到从起点到终点的最短路径。

其基本思想是采用图的遍历算法,如深度优先搜索(DFS)或广度优先搜索(BFS)等。

通过递归或队列等数据结构的应用,寻找到路径的同时保证了搜索的效率。

二、A*算法A*算法是一种启发式搜索算法,广泛应用于机器人路径规划中。

该算法通过评估每个节点的代价函数来寻找最佳路径,其中包括从起点到当前节点的实际代价(表示为g(n))和从当前节点到目标节点的估计代价(表示为h(n))。

在搜索过程中,A*算法综合考虑了这两个代价,选择总代价最小的节点进行扩展搜索,直到找到终点。

三、Dijkstra算法Dijkstra算法是一种最短路径算法,常用于有向或无向加权图的路径规划。

在机器人路径规划中,该算法可以用来解决从起点到目标点的最短路径问题。

Dijkstra算法的基本思想是,通过计算起点到每个节点的实际代价,并逐步扩展搜索,直到找到目标节点,同时记录下到达每个节点的最佳路径。

四、RRT算法RRT(Rapidly-exploring Random Tree)是一种适用于高维空间下的快速探索算法,常用于机器人路径规划中的避障问题。

RRT算法通过随机生成节点,并根据一定的规则连接节点,逐步生成一棵树结构,直到完成路径搜索。

该算法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和快速性,适用于复杂环境下的路径规划。

以上介绍了几种常见的机器人路径规划算法,它们在不同的场景和问题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环境和需求选择合适的算法,并对其进行适当的改进和优化,以实现更好的路径规划效果。

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和轨迹跟踪算法

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和轨迹跟踪算法

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和轨迹跟踪算法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移动机器人已经在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工业生产中的自动化物流搬运,到家庭服务中的智能清洁机器人,再到医疗领域的辅助手术机器人等等。

而要让这些移动机器人能够高效、准确地完成各种任务,关键就在于其路径规划和轨迹跟踪算法的有效性。

路径规划,简单来说,就是为移动机器人找到一条从起始点到目标点的最优或可行路径。

这就好像我们在出门旅行前规划路线一样,要考虑距离、路况、时间等诸多因素。

对于移动机器人而言,它所面临的环境可能更加复杂多变,比如充满障碍物的工厂车间、人员密集的商场等。

因此,路径规划算法需要具备强大的计算能力和适应能力。

常见的路径规划算法有很多种,比如基于图搜索的算法,像 A 算法。

A 算法通过对地图进行网格化,并为每个网格节点赋予一个代价评估值,从而逐步搜索出最优的路径。

它的优点是能够快速找到较优的路径,但在处理大规模地图时,计算量可能会较大。

还有基于采样的算法,如快速扩展随机树(RRT)算法。

RRT 算法通过在空间中随机采样,并逐步扩展生成树的方式来探索路径。

这种算法在高维空间和复杂环境中的适应性较强,但可能得到的路径不是最优的。

另外,基于人工势场的算法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它将目标点视为吸引源,障碍物视为排斥源,通过计算合力来引导机器人运动。

这种算法计算简单,但容易陷入局部最优。

轨迹跟踪则是在已经规划好路径的基础上,让机器人能够准确地按照预定的路径进行运动。

这就要求机器人能够实时感知自身的位置和姿态,并根据与目标轨迹的偏差进行调整。

在轨迹跟踪中,PID 控制器是一种常见的方法。

它通过比例、积分和微分三个环节的作用,对偏差进行修正。

PID 控制器简单易用,但对于复杂的非线性系统,其控制效果可能不够理想。

为了提高轨迹跟踪的精度和鲁棒性,现代控制理论中的模型预测控制(MPC)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MPC 通过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系统状态,并优化控制输入,来实现更好的跟踪性能。

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算法研究综述

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算法研究综述

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算法研究综述
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算法是指在机器人移动过程中,通过算法得出最优路径的过程。

近年来,随着机器人技术的发展,移动机器人成为了研究的热点之一,而路径规划算法也成为了研究的重点之一。

本文将针对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算法做一个综述。

1. 最短路径算法
最短路径算法是指在给定的起点和终点中,找到其之间最短的路径。

最短路径算法包括Dijkstra算法、A*算法等。

Dijkstra算法的本质是一种广度遍历算法,每次将当前节点的相邻节点加入到访问队列中,并计算当前节点与相邻节点之间的距离,最终得到起点到终点的最短路径。

A*算法则是一种启发式搜索算法,通过优先级队列将每个节点加入访问队列中,并通过估价函数来对当前节点的相邻节点进行评价和选择。

2. 全局路径规划算法
全局路径规划算法是指在机器人运动区域中,找到起点和终点之间的一个安全路径,以避免机器人和环境发生碰撞的算法。

常见的全局路径规划算法包括D*算法、FMT算法、Grid-based图搜索算法等。

D*算法是一种在线规划算法,其可以在机器人进行实时运动路径规划的过程中,调整运动路径以适应动态环境。

FMT算法则是一种快速重规划算法,其可以在毫秒级别内找到最优路径,同时保证找到的路径满足安全性要求。

Grid-based图搜索算法则是一种基于栅格地图的路径规划算法,通过将机器人移动区域划分成方格,将环境信息转换成栅格信息,以便机器人规划出最优路径。

基于深度学习的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算法设计

基于深度学习的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算法设计

01
深度学习技术为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提供了强大的工具,能够
处理复杂的动态环境和不确定性。
算法目标
02
通过训练神经网络模型,使机器人能够自主地规划出安全、高
效、平滑的路径,以完成导航、避障等任务。
算法流程
03
输入环境信息,通过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路径规划,输出机器人
应执行的路径。
神经网络模型设计
网络结构
损失函数
定义合适的损失函数,用于评 估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的路径质 量。
优化算法
采用梯度下降法、随机梯度下 降法等优化算法,根据损失函 数进行模型参数的调整和优化 。
训练过程
通过不断迭代更新模型参数, 使模型逐渐适应各种场景下的 路径规划任务,提高规划效果

05
实验与分析
实验设置与数据集
数据集
为了训练和测试算法,我们使用 了具有不同环境特征的多个数据 集,包括室内、室外、动态障碍
卷积神经网络
适用于处理具有空间结构的问题,如障碍物识别 和地图构建,有助于提高路径规划的准确性和实 时性。
强化学习与深度学习的结合
利用深度学习进行状态和行为的建模,结合强化 学习中的智能体与环境交互进行路径规划决策。
04
基于深度学习的移动机器人路 径规划算法设计
算法设计概述
深度学习在路径规划中的应用
采用卷积神经网络( CNN)或循环神经网络 (RNN)等结构,根据 具体任务需求进行选择
和设计。
输入层
接收环境信息,如障碍 物位置、目标点坐标等

隐藏层
通过神经元之间的连接 传递信息,进行特征提
取和路径规划决策。
输出层
输出机器人应执行的路 径,如一系列坐标点或

面向未知环境的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算法研究

面向未知环境的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算法研究

面向未知环境的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算法研究一、绪论移动机器人是一种具有自主控制能力,具有移动能力和进行信息处理的机器人。

它可以根据预先确定的任务自主控制各种移动设备的动作,并获取、处理和传输信息。

移动机器人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如工业、环保、医疗等。

其中,移动机器人的路径规划算法是机器人导航系统的核心问题之一。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移动机器人需要在未知环境中进行路径规划。

因此,本文旨在研究面向未知环境的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算法。

二、面向未知环境的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算法概述移动机器人的路径规划算法是指为机器人在未知环境中寻找最优路径的方法。

在未知环境中,机器人必须利用各种传感器从环境中获取信息,根据信息来解决路径规划问题。

基于图搜索的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算法是一种常用的算法。

在这种算法中,机器人将环境分成很多小格子,每个小格子代表一个节点,形成一个图。

机器人将自身所在节点作为起点,目标节点作为终点,通过搜索算法寻找最短路径。

基于学习的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算法是另一种常用的算法。

在这种算法中,机器人通过学习以前的行动和体验,形成一系列规则或直接选择一条路径。

渐进式路径规划算法是一种集成了“生成-测试”策略的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算法。

首先,从初始位置和目标位置出发,机器人按照随机行走的方式进行探测。

在探测过程中,机器人不断更新全局地图,从而更加精确地描述环境。

一旦机器人找到一条通向目标位置的路径,就会继续探测其它未知部分,直到找到所有路径或者探测次数达到上限。

总体而言,面向未知环境的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算法可以分为基于图搜索的算法、基于学习的算法以及渐进式路径规划算法三类。

三、基于图搜索的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算法基于图搜索的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算法是一种广泛应用的算法。

该算法将移动机器人所处的环境分成一个个小格子,形成一个网格图。

机器人将自身所处的格子称为起点,目的地所处的格子称为终点,在这个网格图中搜索最短路径。

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算法综述

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算法综述

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算法综述一、本文概述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的广泛应用,移动机器人在工业、医疗、军事、服务等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移动机器人的路径规划问题,即如何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为机器人找到一条从起始点到目标点的最优或次优路径,已成为机器人技术中的核心问题之一。

本文旨在对移动机器人的路径规划算法进行全面、深入的综述,以期为相关研究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启示。

本文将首先介绍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包括全局路径规划和局部路径规划、已知环境路径规划和未知环境路径规划等。

接着,我们将重点介绍和分析几种主流的路径规划算法,如基于搜索的算法(如A*算法、Dijkstra算法等)、基于采样的算法(如快速随机树RRT算法、概率路线图PRM算法等)、基于优化的算法(如人工势场法、遗传算法等)以及基于学习的算法(如深度强化学习、神经网络等)。

这些算法各有优缺点,适用于不同的场景和需求。

本文还将讨论路径规划算法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的挑战,如动态环境、障碍物、计算复杂度等问题,并探讨未来路径规划算法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我们希望通过本文的综述,能够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算法的原理和应用,并为推动该领域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二、路径规划问题的分类路径规划问题是移动机器人研究领域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它涉及到如何使机器人在复杂的环境中安全、有效地找到从起始点到目标点的路径。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路径规划问题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根据环境信息的已知程度,路径规划问题可以分为全局路径规划和局部路径规划。

全局路径规划是在环境信息完全已知的情况下进行的,通常需要预先建立环境模型,然后利用搜索算法、优化算法等寻找最优或次优路径。

而局部路径规划则是在环境信息部分已知或完全未知的情况下进行的,机器人需要依靠传感器实时感知环境,并在线进行路径规划和调整。

根据路径规划的策略,可以分为静态路径规划和动态路径规划。

静态路径规划是在静态环境中进行的,即环境中没有动态障碍物或变化因素。

机器人导航中的路径规划算法

机器人导航中的路径规划算法

机器人导航中的路径规划算法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的不断进步,机器人导航已经变得越来越普遍。

机器人导航中的路径规划算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帮助机器人找到最佳路径来完成给定任务。

本文将讨论机器人导航中常用的路径规划算法及其特点。

一、最短路径算法最短路径算法是机器人导航中最常用的算法之一。

它的目标是找到两点之间的最短路径,使机器人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到达目的地。

其中,最著名的算法是Dijkstra算法和A*算法。

1. Dijkstra算法Dijkstra算法是一种基于图的搜索算法,它通过计算从起点到终点的最短路径来引导机器人导航。

该算法从起点开始,逐步扩展搜索范围,每次找到当前距离起点最短的节点,并将其加入已经访问过的节点集合中。

同时,更新其他节点的最短距离值,直到找到终点或者搜索完整个图。

Dijkstra算法的优点是保证能够找到最短路径,但计算复杂度较高,适合用于小规模的导航问题。

2. A*算法A*算法是一种启发式搜索算法,结合了广度优先搜索和启发式估计函数的思想。

与Dijkstra算法相比,A*算法通过引入启发式函数来提高搜索效率,从而在更短的时间内找到最短路径。

在A*算法中,每个节点都会被分配一个估计值,与该节点到终点的预计距离相关。

A*算法会优先搜索具有较小估计值的节点,从而尽快找到最短路径。

这种估计函数可以根据具体问题的特点来设计,例如欧氏距离、曼哈顿距离等。

A*算法在大多数情况下比Dijkstra算法更高效,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可能会出现误导机器人的问题。

二、避障路径规划算法除了找到最短路径,机器人导航还需要考虑避障问题。

避障路径规划算法能够帮助机器人避开障碍物,安全到达目的地。

以下是两种常用的避障路径规划算法:1. Voronoi图Voronoi图是一种基于几何空间的路径规划算法。

它通过将已知障碍物的边界等分成小区域,形成一张图。

机器人可以在保持离障碍物最远的同时,选择通过Voronoi图中的空区域进行移动。

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和轨迹跟踪算法

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和轨迹跟踪算法

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和轨迹跟踪算法在当今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移动机器人正逐渐成为各个领域的重要工具,从工业生产中的自动化运输,到医疗领域的服务机器人,再到家庭中的智能清洁设备,它们的身影无处不在。

而要让这些移动机器人能够高效、准确地完成任务,路径规划和轨迹跟踪算法就显得至关重要。

路径规划,简单来说,就是为移动机器人找到一条从起始点到目标点的最优或可行路径。

这就好像我们出门旅行,需要规划出一条既省时又省力的路线。

而轨迹跟踪,则是让机器人能够按照预定的路径或轨迹准确地移动,避免偏离“既定路线”。

在路径规划方面,有许多不同的方法和策略。

其中,基于地图的规划方法是比较常见的一种。

就好比我们在手机上使用地图导航,机器人也需要一个对其工作环境的“地图”认知。

这个地图可以是事先通过传感器获取并构建的,也可以是根据机器人在运行过程中的实时感知不断更新完善的。

例如,栅格地图法将工作空间划分为一个个小的栅格,每个栅格都有相应的状态标识,比如是否可通行。

通过对这些栅格的分析和计算,机器人就能找到可行的路径。

这种方法简单直观,但对于复杂环境可能会出现精度不够或者计算量过大的问题。

另外,还有基于几何形状的规划方法。

比如,利用圆形、矩形等简单几何图形来描述机器人和障碍物的形状和位置,通过几何运算来确定可行路径。

这种方法在一些规则环境中效果较好,但对于形状不规则的障碍物处理起来可能就比较棘手。

除了这些传统方法,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一些基于深度学习的路径规划算法也逐渐崭露头角。

通过让机器人学习大量的环境数据和路径样本,它能够自动生成适应不同环境的路径规划策略。

轨迹跟踪算法则致力于确保机器人能够精准地沿着规划好的路径移动。

常见的轨迹跟踪算法包括 PID 控制算法、模型预测控制算法等。

PID 控制算法是一种经典的控制算法,它通过比例、积分和微分三个环节的作用,来调整机器人的控制输入,从而使机器人的实际轨迹尽量接近预定轨迹。

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与避障算法实现与优化

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与避障算法实现与优化

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与避障算法实现与优化移动机器人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使得路径规划与避障算法成为了研究的热点之一。

在实现机器人的自主导航过程中,路径规划算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能够帮助机器人找到最优的路径,并且避免与环境中的障碍物发生碰撞。

本文将介绍一种基于传感器的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与避障算法,并对其进行进一步优化。

路径规划是指机器人从起始点到目标点的过程,通过选择合适的路径来达到目标。

在传感器技术的支持下,移动机器人可以利用环境信息来进行路径规划。

其中,激光或摄像头等传感器可以帮助机器人获取环境中的障碍物信息。

在路径规划的算法中,最著名的方法是A*算法。

它是一种启发式搜索算法,通过评估每个可能的路径,并选择最短路径来达到目标。

A*算法的核心思想是综合考虑从起点到当前点的实际代价以及从当前点到目标点的估计代价,使得机器人能够找到一个最优的路径。

在路径规划的基础上,避障算法是保证机器人行动安全的关键。

避障算法通过避免机器人与障碍物之间的碰撞,确保机器人能够稳定地移动。

针对移动机器人避障问题,常用的算法有动态窗口法、势能法、梯度法等。

动态窗口法通过评估机器人在不同速度和方向下的安全性,选择最佳行动。

势能法将机器人和障碍物当作带电荷的粒子,在静电作用下,机器人将从高电势区域移动到低电势区域,从而避免与障碍物碰撞。

梯度法则根据环境中的梯度信息,将机器人引导到目标点,避开障碍物。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以上算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机器人在高速运动中,需要实时收集和处理大量的传感器数据,这对计算能力和传感器响应速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其次,当环境复杂多变时,传统的路径规划与避障算法可能会得到次优的结果,导致机器人无法选择最短路径或者无法有效避开障碍物。

因此,对路径规划与避障算法进行优化成为了当前研究的重点之一。

针对以上问题,一种有效的优化方法是深度学习算法的引入。

深度学习具有强大的学习和泛化能力,可以通过训练机器人感知环境并做出决策的能力。

自主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方法探讨

自主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方法探讨

自主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方法探讨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自主移动机器人正逐渐成为各个领域的重要角色,从工业生产中的物料搬运到家庭服务中的清洁工作,从医疗领域的药品配送再到物流行业的货物运输,它们的身影无处不在。

而要让这些机器人能够高效、准确地完成任务,路径规划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路径规划,简单来说,就是为自主移动机器人找到一条从起始点到目标点的最优或较优路径,同时要避开各种障碍物,并满足一定的约束条件,比如时间最短、能量消耗最少等。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研究人员们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路径规划方法,下面我们就来探讨其中的一些常见方法。

一种常见的路径规划方法是基于地图的规划。

在这种方法中,首先需要构建一个环境地图,这个地图可以是二维的,也可以是三维的,它包含了机器人工作环境中的各种信息,比如障碍物的位置、形状和大小等。

然后,机器人根据这个地图来规划自己的路径。

常见的基于地图的规划算法有 Dijkstra 算法和 A算法。

Dijkstra 算法是一种经典的图搜索算法,它可以找到从起始点到图中所有其他节点的最短路径。

在路径规划中,我们可以将环境地图看作一个图,每个节点代表一个位置,节点之间的边代表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可能路径,边的权重表示路径的长度或代价。

Dijkstra 算法从起始点开始,逐步扩展到其他节点,直到找到目标点为止。

它的优点是能够找到全局最优路径,但缺点是计算量较大,尤其是在环境复杂、地图较大的情况下。

A算法则是对 Dijkstra 算法的一种改进。

它在计算路径时,不仅考虑了从起始点到当前节点的代价,还考虑了当前节点到目标点的估计代价。

通过这种方式,A算法能够更有针对性地搜索路径,从而提高搜索效率。

与 Dijkstra 算法相比,A算法在大多数情况下能够更快地找到较优路径,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除了基于地图的规划方法,还有基于传感器的规划方法。

这种方法不依赖于事先构建的环境地图,而是依靠机器人自身携带的传感器来感知周围环境,并实时规划路径。

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算法设计与优化

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算法设计与优化

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算法设计与优化移动机器人在现代工业生产和服务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为了使机器人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中高效地完成任务,路径规划算法的设计和优化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算法的设计原理和优化方法,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挑战和发展趋势。

一、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算法的设计原理1. 探索算法探索算法是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根据机器人对环境的感知信息,采用搜索算法来不断地探索未知领域,直到发现目标位置或者到达指定的探索深度。

常见的探索算法包括深度优先搜索、广度优先搜索和A*算法等。

2. 基于规则的算法基于规则的算法主要是根据机器人对环境中障碍物、地形和任务需求等的认知,制定一系列路径规划规则,从而指导机器人的移动。

这种算法适用于环境相对简单且规则性较强的情况。

3. 基于图搜索的算法基于图搜索的算法将环境建模为一个图,机器人的移动过程可以看作是在该图上的一系列节点的遍历。

通过在图上进行搜索和优化,机器人可以找到最优的路径。

常见的图搜索算法有Dijkstra 算法、Bellman-Ford算法和A*算法等。

二、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算法的优化方法1. 启发式搜索优化启发式搜索算法通过引入启发函数,提供更准确的路径评估和优化策略的选择。

通过合理设计启发函数,可以在保证搜索效率的同时,更快速地找到最优路径。

A*算法是一种常用的启发式搜索算法,通过估计目标位置和起点之间的代价函数,从而实现路径规划的优化。

2. 动态路径规划优化在移动机器人的实际应用中,环境和任务需求会随时间发生变化,因此需要实时进行路径规划的优化。

动态路径规划优化算法可以根据实时的环境信息和机器人的状态,及时修正原有的路径规划方案,以适应变化的环境需求。

常见的动态路径规划优化方法有遗传算法和模拟退火算法等。

3. 分布式路径规划优化当多台移动机器人同时进行路径规划时,为了提高整体系统效率,需要考虑分布式路径规划优化。

机器人技术中的路径规划算法应用教程

机器人技术中的路径规划算法应用教程

机器人技术中的路径规划算法应用教程导言:路径规划是机器人技术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它涉及到机器人如何在复杂的环境中找到最佳路径以完成特定任务。

路径规划算法可以有效地帮助机器人避开障碍物、优化行进路线,并实现高效的目标达成。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路径规划算法,并深入探讨它们在机器人技术中的应用。

一、最短路径算法最短路径算法是路径规划中最经典和常用的算法之一,它通过计算图中各个节点之间的距离,找到连接起点和终点的最短路径。

其中最著名的算法是迪杰斯特拉算法(Dijkstra's Algorithm)。

具体步骤如下:1. 初始化所有节点的距离为无穷大,起点距离为0。

2. 选择起点,更新起点相邻节点的距离。

3. 选择当前距离最小的节点,标记为已访问,并更新与其相邻节点的距离。

4. 重复第3步,直到终点被标记为已访问,或者所有节点都被标记为已访问。

5. 根据节点的前驱节点,回溯得到最短路径。

最短路径算法可以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机器人场景中,例如无人机的路径规划、自动导航车的行驶路线规划等。

通过使用最短路径算法,机器人可以避开障碍物,选择最优路径,并节约时间和资源。

二、A*算法A*算法是一种启发式搜索算法,它结合了最短路径算法和启发函数的思想,能够在路径规划中更加高效地搜索最优路径。

A*算法的优势在于它能够根据启发函数估计节点到目标节点的代价,并选择最优路径。

A*算法的具体步骤如下:1. 初始化起点节点和终点节点。

2. 估计节点n到终点节点的代价(启发函数)。

3. 计算节点n的实际代价(从起点节点到节点n的距离)。

4. 计算节点n的综合代价(实际代价加上启发函数的代价)。

5. 选择综合代价最小的节点,继续进行下一次搜索。

6. 重复步骤3至步骤5,直到找到终点节点。

A*算法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用于机器人的路径规划、游戏中的人物行走规划等。

它在精确性和效率上都有很好的表现,并且可以根据具体问题进行优化和扩展。

三、DWA算法动态窗口方法(Dynamic Window Approach,简称DWA)是一种适用于移动机器人的路径规划算法。

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和轨迹跟踪算法

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和轨迹跟踪算法

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和轨迹跟踪算法移动机器人是一类具有自主行动能力,能够感知环境并执行任务的智能化设备,广泛应用于生产制造、仓储物流、医疗辅助等领域。

而移动机器人的核心技术之一,就是路径规划和轨迹跟踪算法。

移动机器人的路径规划指的是,在特定环境下,根据机器人的任务和环境特征,通过算法确定机器人移动的行进路径和速度,以达到最优的任务完成效果。

路径规划是机器人行动中最为基本的技术之一,其优良或者差劣直接影响到机器人的执行效率和工作质量。

路径规划算法可以分为全局路径规划算法和局部路径规划算法。

全局路径规划算法通常用于确定目标的长期路径规划,比如在无人驾驶车辆中应用得较多。

局部路径规划算法则需要根据当前机器人的位置和周围环境实时进行决策。

比如在仓储物流中,移动机器人需要在仓库内部传输货物,就需要根据货物的位置、周围的物品布局、机器人当前位置等因素制定实时的行进路线。

现在,人们已经研究出了许多不同的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算法,如A*、RRT、Dijkstra等等。

其中,A*算法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在实际的移动机器人应用中也比较常见。

A*算法对于高维度状态空间的搜索有较高的效率和优秀的搜索结果。

算法的寻路速度很快,而且比较通用,能够在各种不同的小车、机器人上进行规划。

轨迹跟踪算法则是指在确定了机器人的运动路径之后,计算机如何通过控制机器人的实际运动轨迹来执行任务的算法。

在实际的移动机器人任务中,精确的轨迹跟踪能够保证任务的准确完成,提高机器人的运动效率和稳定性。

常用的轨迹跟踪算法包括PID算法、自适应控制算法等。

其中,PID算法是一种非常经典的算法,被广泛应用于控制系统中。

PID算法根据给定的误差值和变化率,计算出控制量并作出反馈控制,以达到控制目标。

在多机器人系统中,多个机器人协作实现任务是不可避免的。

针对多机器人协作路径规划问题,现在提出的一些算法包括负载均衡策略、虚拟领队等。

负载均衡策略是一种全局性的算法,将机器人的负载均衡分配到整个队列中;而虚拟领队则是将任务分配给其中一个机器人,其他机器人则根据虚拟领队的运动轨迹进行协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种移动机器人的路径规划算法
作者:霍迎辉,张连明 (广东工业大学自动化研究所广州510090 文章来源:自动化技术与应用点击数:1419 更新时间:2005-1-24 摘要:本文提出一种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最短切线路径算法。

依据此算法,机器人能顺利地避开障碍物到达目标位置,其原理简单,计算快捷,容易实现。

仿真结果验证了它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关键词: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机器人避障
1引言
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问题是指在有障碍物的工作环境中寻找一条恰当的从给定起点到终点的运动路径,使机器人在运动过程中能安全、无碰撞地绕过所有的障碍物[1]。

障碍环境中机器人的无碰撞路径规划[2]是智能机器人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由于在障碍空间中机器人运动规划的高度复杂性使得这一问题至今未能很好地解决。

路径规划问题根据机器人的工作环境模型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基于模型的路径规划,作业环境的全部信息都是预知的;另一种是基于传感器的路径规划,作业环境的信息是全部未知或部分未知的。

对机器人路径规划的研究,世界各国的专家学者们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路径规划方法,主要可分为全局路径和局部路径规划方法。

全局路径规划方法有位形空间法、广义锥方法、顶点图像法、栅格划归法;局部路径规划方法主要有人工势场法。

这些方法都各有优缺点[3],也没有一种方法能够适用于任何场合。

本文提出一种最短切线路径的规划方法,其涉及的理论并不高深,计算简单,容易实现,可供侧重于应用的读者参考。

下面将详细介绍该算法的基本原理,最后给出仿真实现的结果。

2最短切线路径算法
2.1算法基本原理
(1)首先判断机器人和给定的目标位置之间是否存在障碍物。

如图1所示,以B代表目标位置,其
坐标为(x
B,y

),以R、A分别代表机器人及障碍物,坐标为(x

,y

)、(x

,y

)。

Rr和Ra表示机器人
和障碍物的碰撞半径,也就是说在其半径以外无碰撞的危险。

这里对碰撞半径的选择作出一点说明,碰撞半径越小,发生碰撞的危险度越大,但切线路径越短;碰撞半径越大,发生碰撞的危险度越小,但同时切线路径越长。

要根据实际情况和控制要求来确定碰撞半径。

若机器人与目标位置之间不存在障碍物,机器人可走直线直接到达目标位置,此时的直线方程可由两点式确定:
写成ax+by+c=0的标准形式得:
若d>Ra+Rr,则机器人可沿直线到达目标点而不碰物体A,此时物体A不是障碍物。

若d<Ra+Rr,机器人走直线可能碰上物体A,此时物体A应被视为障碍物。

(2)求切线路径。

如图1所示,以A点为圆心,Ra+Rr为半径作碰撞圆,其方程为:
k
1,k
2
为待求斜率,联立方程组:
可分别求得两切线的斜率k
1,k
2
,显然k
1
,k
2
各有两个值,分别对应两条切线方程。

两组切线两两相交,由
方程组
求得两个交点C1、C2,称为绕过障碍物A的中途点。

由此可以得到绕过障碍物A并到达目标点B的两条切线路径,路径1:R→C1→B;路径2:R→C2→B。

比较两条路径的长度,在图1中,|RC
1
|+|BC
1|<|RC
2
|+|BC
2
|,可知,路径1为最短切线路径。

2.2多障碍物情况
对于存在多个障碍物的情形,可分成几种情况来考虑。

(1)障碍物位于前一障碍物的中途点。

也就是说,机器人要到达的中途点位于另一个障碍物的碰撞圆内,如果机器人到达中途点就有可能碰上该障碍物,此时可以用该障碍物的坐标代替原障碍物的坐标来求这一侧的中途点。

对于另外一侧的中途点,如果也有障碍物,同样处理;若没有,则中途点不变。

然后,仍然计算并比较两条路径的长度,选择最短的切线路径。

如图2所示,图中虚线表示原来的路径1,由于中
途点被障碍物A2阻挡,路径1上移。

此时,|RC
1|+|BC
1
|>|RC
2
|+|BC
2
|,最短切线路径
应为路径2。

(2)在切线路径上存在障碍物。

可把绕过多个障碍物到达最终位置的任务分割成若干子任务,每个
子任务要求绕过一个障碍物。

这样,一个子任务就相当于前面只有一个障碍物的情况。

以Bi、Ci分别表示第i个子任务的目标点和中途点,执行第i个子任务时,如果在到达Bi的路径上存在障碍物,则增加第i +1个子任务,此时目标点Bi+1就是Bi;如果在到达Ci的路径上存在障碍物,则增加第i+1个子任务,此时目标点Bi+1是Ci。

以此类推,寻找切线路径直至到达给定的最终目标位置,计算最短切线路径之和即为所求的最优路径。

图3给出了机器人绕过两个障碍物并到达目标位置的行走路径。

3实际应用
(1)搬运机器人对于厂房车间的移动搬运机器人,切线路径规划方法是一种可行而且实用的方法。

首先,机器人及障碍物的位置可以实时测得,且障碍物一般为固定不动;其次,障碍物数量固定,形状大小可预知;再次,搬运的效率要求机器人的行走路径为最短,而且走直线比走曲线更能讲究效率。

(2)足球机器人Mirosot足球机器人为两轮驱动机器人。

机器人足球比赛中,双方机器人以及球的坐标由悬挂在球场上方的摄像头识别并传入计算机,比赛过程中,机器人要把球踢进对方球门而得分。

机器人首先要避开其他机器人并捉到球,根据算法,把球的坐标作为目标位置,把其他阻挡其前进路线的机器人作为障碍物,进行实时路径规划。

出于目的只是避碰,而不是完全不能碰撞(事实上比赛中碰撞是难免的),碰撞半径可以尽量选小,刚好包住机器人便足够,这样做虽然碰撞危险度上升,但切线路径可以尽量缩短。

4仿真结果
图4是运用该算法在Simurosot 5对5机器人足球仿真比赛平台上进行策略编程并运行得到的仿真结果。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观察的方便,例子中,球和障碍物设为固定不动。

但这并非说这算法不能应用于运动比赛中,算法中各坐标是实时测得的,路径是实时计算的,得到的结果应该是实时有效的。

然而基于比赛过程中运动变化快速,实际效果需经长期试验观察才能看出,而且效果的好坏不但取决于算法的先
进与否,在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编程者软件水平的高低。

5结论
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的方法有很多,可以说各有优缺点,也没有一种方法能够适用于任何场合。

这样的结果是,各种新的算法不断涌现,一方面丰富了解决问题的手段,不同的情况总能找到合适的算法;另一方面也不断吸收新的理论,促进了课题不断向前发展。

值得提出的是,一些新的算法不管实用与否,为了赶潮流,将一些刚刚研究出来的理论成果拿来就用,这些理论要么过于复杂,要么本身并未成熟,结果得到的算法冗长难懂,不切实际,无法实现。

还有一些算法为了让机器人走出一条平滑完美的曲线而牺牲了速度和时间,这些都是不可取的。

应该说,一个好的算法,不在于其包含的理论的高深度,而在于其实用性;相反,理论简单,计算快捷的算法更容易被接受,关键是要看最后实现的效果。

本文介绍的切线路径算法是一种几何方法,并没有高深的理论,容易理解,便于实现,而且计算简单,能够提高运行效率。

不过,最终运行效果还得依赖于编程水平。

参考文献:
[1]张纯刚.基于滚动窗口的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2,24(6):63-65 [2]王伟,储林波,马玉林.一种改进的机器人路径规划算法[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1998,30(2):97-9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