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的漆器文化

合集下载

楚式漆器髹饰技艺

楚式漆器髹饰技艺

楚式漆器髹饰技艺
楚式漆器髹饰技艺
楚式漆器髹饰技艺是源自战国时期楚地区的民间传统艺术,南朝宋代更是一个
兴盛发展的时期。

在楚文化背景下,主要采用楚式髹饰技艺将漆器进行创作,以铅笔、铁笔和画笔将抽象图形写在漆器上,以及绘制各种花鸟、人物、草虫、植物等。

楚式漆器髹饰技艺创作时,首先需要使用表面非常平整的材料,如贝壳、紫檀、木材等,将图案所表达的准确性细节写下来,接着浸入漆汁中,使用燕麦绢等材料对表面进行抹平,再将图案或文字用铅笔、铁笔和画笔画出,利用油墨、粉彩去填实图案及调色,绝非一般艺术家能够完成。

楚式漆器髹饰技艺创作的作品色彩柔和,质地温和,主调的用色深邃婉转,以
翔实的线条表达深厚的文化内涵,艺术技巧非常高超、精湛,成品令人印象深刻,很受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欣赏。

楚漆器的发展现状

楚漆器的发展现状

楚漆器的发展现状
楚漆器是中国传统的工艺品之一,被誉为东方瑰宝。

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楚漆器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装饰风格而闻名于世。

楚漆器的制作主要采用漆树的树脂,经过多道精细的工艺加工而成。

传统的楚漆器一般采用木质或竹质为胎体,涂上漆树树脂后,再进行雕刻、绘画等工艺步骤。

楚漆器的制作过程繁琐而严谨,需要经历多个阶段的处理和等待漆的干燥,耗时较长。

在楚漆器的装饰方面,多以器物表面的雕刻和彩绘为主要手法。

常见的装饰图案包括各种动植物、人物形象、纹饰等,丰富多样。

楚漆器的装饰风格独特,以细腻、精致、生动为特点。

其采用的颜料主要为矿物质颜料,色彩鲜艳持久,不易褪色。

随着现代科技和工艺的发展,楚漆器的制作方式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

如今,一些艺术家和制作工匠采用现代工具和技术,使得楚漆器的制作更加高效与精确。

同时,一些前卫的艺术家也在创作中加入了现代审美和元素,使得楚漆器作品呈现出更为多样和时尚的风格。

目前,楚漆器在国内外市场上均有一定的受欢迎度。

一方面,楚漆器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受到了国人的重视和喜爱。

同时,在国际市场上,楚漆器凭借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精湛的工艺,也吸引了很多外国人的关注和喜欢。

总体来说,楚漆器作为中国传统工艺的瑰宝,一直以来都保持
着较高的制作水平和艺术价值。

随着时代的进步,楚漆器也在不断创新与发展,展现出更多元化的面貌。

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楚漆器将继续散发着自己独特的光芒,为人们带来更多的艺术享受。

楚国的漆器(上)

楚国的漆器(上)

楚国的漆器(上)漆器在古代是一种应用十分广泛的物品,由于漆有耐酸、耐碱、耐热、防腐等特性,因此很早就被人们利用。

我国为是世界上用漆最早的国家,《韩非子·十过》篇述虞舜做食器“流漆墨其上”。

禹做祭器,墨漆其外而朱画其内。

在古代种植漆树相当普遍,战国大哲学家庄子就曾担任过管理漆园的官职。

早期漆器一般在简单的木、竹胎上髹涂,既可防腐,也可用于装饰。

随着漆工艺的发展,逐步出现在各种器物上彩绘、描金、戗金、填漆等,或在器胎上髹漆至一定厚度,再在上面雕刻图案的作法,还有的在漆器上镶嵌金、银、铜、螺钿、玉牙及宝石,以组成华丽的花纹,千文万华,纷然不可胜识,当然这是明、清时期的工艺。

文献记载在夏禹时期就有漆器出现,但根据考古所发现的材料可知,早在新石器时代的石家河文化可能就出现了漆器,考古工作者于八十年代在湖北天门石家河遗址曾发现过漆器残片,说明在四千多年前的古人类对漆器就有了认识,漆器已出现并开始使用。

此时虽已出现漆器,但并不普遍,从文献和考古资料可知,在商周时期以前漆器仍为泛觞期,是一种奢侈品,非一般人所能拥有,而普遍被使用的时间为春秋时期,当然这一时期的漆器也并非已进入到平民阶层,亦为贵族所使用和拥有,真正进入民间为普通民众所拥有还是战国和西汉,此时才是中国漆器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之后虽也有使用,但都不及这一阶段。

战国是我国漆器工艺的第一个繁荣期。

战国时期由于激烈的社会变革引发的伦理意识和审美观念的变化,使得这一时期的漆器工艺得以迅速发展。

漆器的色调以红、黑两色为主,其特点是“朱画其内,墨染其外”。

器内涂朱红,明快热烈;外髹黑漆,沉寂凝重,红黑对比,衬托出漆器的典雅和富丽,呈现强烈的装饰效果,器物具有稳健端庄之美。

至秦朝时,漆器的制造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手工业门类。

与春秋战国相比,秦代漆器制作更为规整、精美,器形、品种丰富,产量增大并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阶层及各个方面。

秦代的历史虽不长,但秦代漆器在从春秋战国到汉代的漆器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楚国漆器特征

楚国漆器特征

楚国漆器特征楚国漆器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特征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从材料、工艺和装饰三个方面介绍楚国漆器的特点。

一、材料楚国漆器主要使用的是漆作为基础材料。

楚国地处湖南、湖北一带,这里气候湿润,适合漆树的生长,因此楚国漆器的原材料十分丰富。

漆树的树皮中含有丰富的漆汁,经过加工和提取,可以制成漆器所需的漆料。

漆料具有良好的附着性和耐久性,使得楚国漆器具有独特的质感和光泽。

二、工艺楚国漆器制作工艺复杂,需要经过多个工序。

首先,漆料需要进行净化和炼制,以去除杂质和增加漆料的粘度。

然后,漆料被涂抹在木制或竹制的器具上,进行底漆的施工。

接下来,进行彩绘和雕刻等装饰工艺,以增加器具的美观度。

最后,进行多道研磨和抛光工序,使漆器表面平滑光亮。

整个制作过程需要耐心和细致的手工操作,体现了楚国人民对艺术的追求和工匠精神。

三、装饰楚国漆器的装饰形式多样,既有简约的线条和几何图案,又有繁复的人物和动物纹饰。

其中,最为常见的装饰元素是云纹、凤纹和龙纹。

云纹象征祥瑞和吉祥,凤纹象征美好和幸福,龙纹象征权力和尊贵。

这些纹饰不仅体现了楚国人民的审美观念,也传达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此外,楚国漆器还常常使用贝壳、玛瑙等宝石镶嵌,增添了器具的华丽和珍贵感。

楚国漆器以其独特的材料、精湛的工艺和华丽的装饰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

它不仅是日常生活用具,更是艺术品和文化符号。

楚国漆器的特点与其他地区的漆器有所不同,体现了楚文化的独特魅力。

如今,虽然楚国漆器已经不再作为日常用具使用,但其独特的艺术价值仍然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追捧。

我们应该珍视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让楚国漆器的光芒继续闪耀下去。

图说楚国漆器与礼俗

图说楚国漆器与礼俗

第二部分 先秦漆器简述
中国古代漆器发展演变历程
大致可分为八个发展阶段
一、初露曙光的史前漆器 二、逐渐成熟的商、西周漆器 三、华丽浪漫的春秋、战国漆器 四、鼎盛繁荣的汉代漆器 五、日益完美的魏晋漆器 六、富丽堂皇的隋、唐、五代漆器 七、工艺精良的宋、元漆器 八、千纹万华的明、清漆器
第三部分 楚国漆器与礼俗
彩绘圆形漆豆 九连墩2号墓出土
豆,在先秦时是专备盛放腌 菜、干果和肉酱等食物的器 皿。豆亦常与鼎、俎组合使 用,故而“俎豆之事”常被 用作祭祀的代名词。
●升鼎
鼎一直被视为“明尊卑,别上下”权力和等级制度的象征。 鼎最初的作用是煮食。楚式鼎中尤以升鼎最有代表性。升鼎因为这种鼎上的铭文“升鼎”而得名, 其特征是侈口,立耳外撇,颈内收,束腰,平底。有的还在器身满饰文饰, “楚王好细腰,国中 多饿人”,楚人把对人体审美的喜好,结合到了青铜、漆礼器的制造上,并充分体现了楚国高超 的工艺水平。
江油大漆树
皮层
韧皮层
形成层
材部
漆汁道
漆汁道
皮层 形成层 材部 韧皮层 漆汁道
●漆的精制方法
天然生漆的精制工序分选漆、过滤、晾制、 晒制、细滤等步骤。
●彩漆
以各种颜料配合的漆称之为彩漆。人们所见漆器上的颜色,一般 是用熟漆和金属氧化成分的色料(即矿物质)混合而成。 为防止天然漆中的漆酸在调和中起化学反应,古代人们多用矿物 盐基性金属化合物颜料配制而成彩漆,如银朱(朱砂)、赭石、石青、 石绿、石黄(雄黄)铅粉和煤烟等,加之运用泥银、泥金彩漆就更加 丰富多彩。
雕花云纹漆几复制品
等级地位的象征—错金银髹漆龙手杖
手杖是年老体弱者借以站立或行走的工具。在先秦史籍中, 君主按年龄高下赐给老人“齿杖”,它是古代一种尊老的礼 制。文献中还有丧葬中使用“丧杖”和军旅仪卫中使用“兵 杖”的记载。此外,还可见一类杖称“爵杖”,是等级、地 位和权势的标尺。

楚漆器的艺术风格及来源探析

楚漆器的艺术风格及来源探析

楚漆器的艺术风格及来源探析一、楚漆器的艺术风格(一)楚漆器器形和彩绘装饰的有机结合楚漆器主要以彩绘的方式装饰,并且数量也比较大,主要是黑朱二色,地文互换,对比强烈,敷以黄、褐、白、绿、蓝、金、银诸色,深邃悠远又缤纷灿烂。

其中,金、银二色的应用是中国漆器“描金”的开端,“描金”的漆器显得高贵华丽。

漆器髹饰一般在器表髹黑,器里髹红,黑漆是漆的本色,又称生漆,也有黑色掺和了其它色,楚人尚赤,源自远古的图腾观念,对火神祝融的崇拜,红色大多用丹砂,五彩则是用植物油和矿物颜料配置的。

黑与红是基本色调,自夏禹以来就形成了这个传统,楚人继承了这个传统,但他们不改喜好附丽的本性,常常在深沉的黑色以及热烈的红色上敷陈五彩,表现楚漆器惊采绝艳的视觉效果。

综观楚漆器,无论是丧葬用品还是日常用品,都是融立体造型与表面装饰彩绘于一体,并达到一定审美境界的装饰艺术样式。

其单纯的器物造型与繁缛华丽的彩绘纹样,使漆器在审美上达到一种整体的高度完美,衍生出一种内在的节奏和外在的形式美感与空间节奏的相互渗透,在这种渗透中,器物造型的空灵和内涵感与器物彩绘的审美和神秘深邃时空秩序感互补,使器形和彩绘相映成趣。

(二)材质和审美意境的完美结合《考工记》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造物思想中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其中,天时地气材美工巧的造物法则贯穿全书,其开篇便提出“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

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

①”“材美”指材料的质量,强调了人对材料的选择,因材制宜;材料的质量,施工的时节又与天时、地气密切相关,“工巧”则是对主体创造性的肯定。

楚国地处南方,生柔嘉材,资源丰富,手工业发达,等条件都符合了中国人与自然融通的造物观。

这充分体现了中国人尊重自然,与自然亲和,顺应物性,适当加以调整选择的造物思想。

对于楚漆器而言,其审美意象与材质工艺如同是生命与肌肤,两者交融形成了一个完美的机体,审美意象才能得到完整的显现。

换句话说,根据作品的审美特质选择与其相适应的材质,对材质进行利用和制作时,材质的特质才能充分的发挥,材质和审美内容才能相辅相成,达到完美的审美境界。

楚漆器发展现状

楚漆器发展现状

楚漆器发展现状楚漆器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瑰宝之一,它凭借其独特的工艺和精湛的技艺,成为了世界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楚漆器起源于中国湖北地区的楚国,是楚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虽然楚国已经不复存在,但楚漆器的制作工艺却一直传承至今。

楚漆器的制作工艺主要是将木器作为基层,然后在木器上刷上数十层特制的漆料,经过多次研磨和打磨,最终呈现出光亮如镜的表面。

在这个过程中,艺人们需要经历长时间的等待和耐心的操作,以确保每一层漆料都能够完美附着在木器上。

同时,楚漆器还需要经过特殊的烘烤和抛光工艺,以增加其耐久性和装饰性。

在装饰方面,楚漆器常常采用图案、文字等元素,展现了楚国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风格。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古代文化的关注,楚漆器的制作工艺和市场需求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一方面,传统的楚漆器制作工艺正在逐渐消失。

由于楚漆器制作的复杂性和耗时性,以及现代人对速度和效率的追求,许多传统的楚漆器制作工艺已经被废弃或者简化。

另一方面,楚漆器也开始走向市场化和产业化。

越来越多的楚漆器制作企业开始将其打造成为一种奢侈品或者艺术品,以满足现代人对个性化和高品质物品的需求。

然而,楚漆器在现代市场中仍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楚漆器的制作工艺需要高度的技艺和经验,这使得其制作成本过高,难以满足一般大众的消费需求。

其次,楚漆器的市场需求较为有限,受众范围较窄。

虽然楚漆器在古代被视为贵族和富人的象征,但在现代社会中,很少有人会购买楚漆器作为日常用品或者装饰品。

再次,楚漆器所代表的传统文化正在逐渐被遗忘。

在现代社会中,许多人更加关注时尚和流行的物品,而对于古老的文化艺术的认可度和接受度较低。

然而,值得庆幸的是,楚漆器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遗产,其重要性和价值并没有被遗忘。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并支持楚漆器的发展,希望能够将其推广给更多的人。

一方面,相关部门通过举办展览、演讲等活动来宣传和传承楚漆器的制作工艺和文化意义。

另一方面,一些艺术家和艺术爱好者也在致力于创新和发展楚漆器的制作工艺,希望能够让其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并且使其更加具有装饰性和实用性。

楚式漆器:永不褪色的华光

楚式漆器:永不褪色的华光

楚式漆器:永不褪色的华光来源:《画界·工艺美术》漆器的文化亘古相传,纵横悠远。

固然各地域的漆器技艺各有其独特韵味,但终其渊源,却只有历史和文化底蕴深厚之地才可孕育出绝美的漆器艺术。

(漆豆)荆州楚地,从古至今都为江汉平原的经济和文化重镇,南临浩浩长江,北有悠悠汉水,西靠三峡崇岭,东接百里洞庭。

这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适合优质树木生长,春秋战国时代盛产金丝楠木,多植漆树,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荆州城内仍种植有大片漆树。

(蛇栀)(双联杯)丰厚的物资资源下,荆州漆器文化发展的尤为丰满。

至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漆器制作工艺已达到了极高水平。

许多文物考古专家都以为制作技艺已失传,事实上,2000多年来,这一独具东方文化特色的荆楚传统技艺,一直在荆沙地区不断传承;近40年来,荆州地区楚墓中漆器陆续出土,到现在已超过五千余件。

荆州市群艺馆的专家经过考证发现,秦汉以后镇墓兽之类的漆器已经罕见,但鼓架类的挑鼓架、背鼓架、艺术品类的座挂屏、摆件和“金漆盆盘”等著名实用工艺品,则一直兴盛至清末和民国年间。

据楚式漆器髹饰技艺传承人邹传志介绍,楚式漆器多由楠木和樟木为原材料。

一般漆器要经过设计造型、雕刻、打磨、修漆、补灰、上漆等二十多道工序,其中最重要的工序是彩绘。

漆器髹饰以黑漆配上红、黄、金等色绘饰,线条萦回。

其图案精美,色彩浓重,因自古楚人尚凤,且楚人还有“九头鸟”之称,所以楚式漆器上的图案多以鸟类、尤其是凤类为主,另还有龙、麒麟等神兽,也常出现在楚式漆器上。

漆器的魅力不仅展现在艺术审美上,实用价值的广泛融合更是为它增添了大批忠实的蹙拥。

据荆州市群艺馆专家介绍,在2000多年不断的传承中,楚式漆器技艺发展脉络清晰,从最开始的贵族身份象征到普通百姓家中的生活用品,漆器的品类越来越齐全,技艺越来越精繁。

各种胎质,异样形制,应有尽有,雕镂刻画、镶拼巧饰无所不能。

但最有特色的则是榫卯彩绘木雕、金漆盆盘和甲骨胎漆器。

榫卯组合是荆楚髹漆彩绘木雕的第一特色。

楚国漆器艺术

楚国漆器艺术

2019年10月第39卷第5期Oct.2019Vol.39No.5汉江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Hanj iang Normal University楚国漆器艺术祝恒富,罗丹(十堰市博物馆,湖北十堰442000)[摘要]楚国是周王室之下的一个诸侯国,它不像其它诸侯国那样唯周天子是尊,而是按自己的思维模式走自己的路,所以它留下来的文物别出一格。

就楚国漆木器而言,它造型奇特,结构精巧,色彩鲜艳,花纹绚丽,成为我国先秦时期极其典型意义的古典艺术形式。

楚国漆器艺术是一种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艺术,它在强调实用的同时,丈将审美放在几乎与实用同等高(甚至更高)的程度,将实用与审美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集奇、妙、雅于一体的艺术形式,却始终丈不离开人们的日常生洽。

[关键词]楚国漆器艺术;实用与审美;楚国;先秦时期[doi]10.19575/42—1892/g4.2019.05.003[中图分类号]G127[文献标识码]A楚国虽然被中原人斥之为“蛮”,但楚人创作的艺术品却令中原诸国为之汗颜。

楚国漆器所取得的成就已成为中国古代艺术的经典。

楚国漆器无论是色彩,还是造型其成就之高,手法之妙,令人叹为观止;它不仅在中国艺术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即使在世界艺术史中,亦可与任何古代文明相媲美。

它以其博大精深、浪漫瑰丽的艺术特色而自成一系,成为中国古代浪漫艺术的典型代表。

流光异彩的楚漆器成为楚文化的标签性遗存,究其原因,可能正是因为楚人还处于“蛮(野蛮、落后)”的生活氛围之中,原始的巫文化造就了一种诡异和神秘,故而形成一种独具特色的艺术模式。

一、楚国漆器与楚人生活楚人似乎特别偏爱漆器,这是从楚国墓葬中得出的结论。

凡发掘过楚墓的人都知道,楚墓随葬品中漆器多是最精彩的部分,异彩纷呈的漆器几乎占居着墓葬的大部空间。

尤其洞庭湖沿岸地区,考古发掘一座楚国墓葬就收获一堆漆器,挖两座就收获两堆……由墓葬的随葬品可以看出楚[文章编号]2096—3734(2019)05—0012—05人对漆器的喜爱程度,继而推之,楚人在生活中也偏好漆器。

何为楚国“漆器文化” 文档

何为楚国“漆器文化” 文档

何为楚国“漆器文化”楚国漆器不仅仅是在制造工艺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科技成就,而且在器物造型、装饰图案、绘画等方面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文化形态。

楚国劳动人民正是通过这些表现形式,来反映他们的生活、表达自己的理想以及对未来的向往。

楚人由于生活在“蛮夷”之地,受周礼等中原文化的影响相对来说要少一些,加上地理环境条件的影响,使得楚人的想象力更加丰富多彩,《楚辞》中的浪漫主义风格在楚国漆器上也同样地得到了表现。

楚国漆器上所表现出来的丰富内容称即为“漆器文化”。

楚国漆器在器物造型上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楚国漆器是楚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文化在时间、空间、民族风格等方面都应具有自身的特点。

时间概念构成其时代特征、空间概念构成其地域特征、民族风格构成其民族特征。

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期,正是我国古代社会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期,人们的思想、行为逐步地摆脱了周礼的束缚,孔子说的“礼崩乐坏”正是这种社会改革的反映。

表现在楚国漆器的纹饰上是各种题材纹饰的采用及纹饰的变形浪漫、自由、奔放。

如湖北江陵天星观楚墓出土的木雕彩绘镇墓兽,是楚文物中最富有特征的器物,木雕的双身兽长舌凸眼、面目狰狞,兽首之上有鹿角。

通体黑漆为底,以朱红、黄、金色彩绘有涡云纹、圈点纹、龙凤纹、几何云纹、菱形纹等多种纹饰,从造型到纹饰都十分随意,并不拘泥于一种题材或风格,表现出较典型的时代特征。

楚人制作漆器,首先生动地表现自己的生活。

楚人还通过漆器制造,表达自己自由、浪漫的思想。

在出土文物中,有一些造型奇特的楚国漆器,把本不属于同一种物体或不同物体的某一部分通过胎体制作工艺统一在一个整体之中,产生出一些造型奇特的艺术品。

如虎座鸟架鼓、鹿角飞鸟等。

这类漆器,将虎、鹤(包括其它飞禽)、鹿等几种动物或每种动物躯体的一部分融合在一起,组成了一个个具有强烈特性的艺术品。

虎、鹤、鹿等动物楚地都有出产,楚人祖祖辈辈同它们打交道,对它们相当熟悉楚国漆器上的纹饰内容丰富,与同一时代的青铜器、丝绸织物上的纹饰有一定的关系,有些纹饰就是从青铜器纹饰中引用而来的。

中国古代漆器之楚国漆器高度发展的原因

中国古代漆器之楚国漆器高度发展的原因

中国古代漆器之楚国漆器高度发展的原因迄今为止的战国漆器大部分出自楚国墓。

楚国漆器的高度发展,除了有战国时期大的社会背景及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还有一些楚国自身的原因。

首先,楚国具有生产、制造漆器的物质条件。

楚国处于长江汉水流域,有着肥沃的土地和温润的气候,生长着大片漆树、油桐,有丰富的竹木资源。

这些都是漆器生产必备的原料。

其次,楚国漆器工艺的发展与楚国疆域的开拓、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

春秋中期以后,楚国的手工业和商业就较为发达。

楚人不仅接受了北方中原漆器装饰技术的影响,还与秦、巴、蜀等国厂泛接触,使漆工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20世纪30年代长沙楚墓出土的“二十九年”漆樽,就反映了战国晚期秦与楚国之间的交往情况。

不可忽视的是,楚国的漆器也继承和发展了当地早期漆器的优秀成果。

早在原始社会,后来为楚国所管辖的地区就已开始使用漆器。

在楚国的疆域内,人们曾发现不少西周至春秋时期的漆器,一般多为木胎,器形风格、特点与其他地区都有所区别。

这表明了当地漆器生产已经具备了很高的水平。

既吸收北方中原先进文化,又发挥自身的积极因素,从而“形成了有楚国自身特征的漆器工艺系统。

再次,细致的分工和程序较高的标准化生产,也是楚国漆器在战国时期独占鳌头的重要原因。

虽然人们从楚国漆器上尚没有发现制作工序的铭记,但通过考察实物可知,楚国漆器有制胎、涂漆、描绘、打磨等不同分工,并注意与金工的结合制作出精美的扣器。

与此同时,楚国在漆器生产中注意规格和形体的相近。

有的研究者甚至认为,楚国曾以法律的形式对漆器手工业产品的规格作出了一套明确的规定。

由于上述原因,楚国漆器成为繁荣的战国漆器的代表。

它不仅对当时的中原地区和巴蜀地区的漆器工艺产生了很大影响,面且对后来的秦汉漆器也具有启迪作用。

如果没有楚国遗风,秦汉漆器工艺也很难在战国繁荣的基础上再继续发展。

例如,在制作工艺方面,秦汉时期沿用了楚国漆器挖制、斫制、雕刻胎骨的方法;在纹饰方面,楚国盛行的龙纹、豹纹、虎纹、鹿纹、鸟纹、鸟头纹、羽毛纹、风纹等动物纹样和圆点圆圈、三角形等几何纹样依然在秦汉时期流行;在造型艺术方面,秦汉漆器也继承了楚国漆器模仿陶器和青铜器造型艺术的传统。

楚国漆器

楚国漆器

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对楚国漆器作了简明扼要的描述:1、楚人漆器的物品。

2、楚人漆器的胎体和制作工艺。

3、楚人漆器的髹漆特点、造型和绘画特。

4、古代漆器的辩为、脱水和收藏简述。

楚国漆器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占有最为重要的地位、是与彩陶、青铜器、丝绸、玉石器等并存的楚文化最具代表性的成就之一、也是楚文化遗物中最具重要的组成部分。

楚国漆器的制作工艺精湛、绘画艺术丰富、抽象、粗犷。

其绘画艺术也绝不于法国抽象派著名画家毕加索。

楚人生活在一个漆的王国中、生离不开漆、死也离不开漆。

其生时使用日常生活具和娱乐用品是漆器、死后丧葬用品也多用漆器。

生活用具如:漆杯、漆碗、漆豆、漆盒、漆栀、漆盘、漆勺、漆方壶、漆案、漆俎、漆几、漆杖、漆箱、漆床等;娱乐用具如漆鼓、漆瑟、漆琴、漆竹笛;工艺品有漆鹿、漆座屏;丧葬品有墓兽、漆木俑、漆馆等。

楚国漆器的胎体中占绝大多数的是木胎。

制法主要有斫木成型、卷木成型、镟木成型及雕刻、拼接等。

所谓斫木成型是用斧砍刀削而成、如漆耳杯;卷木成型是将木板卷起来之后做成器物的胎体如漆奁、漆栀的器壁;镟木成型的如圆盒、樽等。

在楚国木胎漆器的制作中、最富于艺术特色的是那些采用透雕、圆雕及浮雕工艺加工成型或再进行的拼合的器物、如虎座鸟架鼓、虎座飞鸟、彩绘木雕座崭屏、卧鹿等。

楚国漆器的髹漆特点:一般在器表髹黑漆、器内髹红漆,并且在绘画中采用多种颜色的"色漆",其造型和绘画艺术的主要对象不外乎自然与神怪。

楚国艺术家通过雕塑造型的手段逼真传神地摹写自然生灵、其形象个个都栩栩如生。

楚国漆器是雕塑和漆绘高度结合的产物。

胎体的造型和漆绘的图案与色彩都反映了楚人的审美观念和艺术品味。

就漆绘艺术而言,楚漆器的漆绘既有装饰性抽象化的动植物纹样、也有写实性的情景绘画:如装饰性的纹饰多为龙凤纹和云雷纹。

其风纹变化多端具有高度的抽象些性,甚至符号化了凤头和凤尾。

漆绘的内容也反映了楚国的宗教生活与社会生活:如巫师图、燕乐图、狩猎图。

江陵楚国漆器

江陵楚国漆器

[键入文字]
江陵楚国漆器
漆工艺兴盛于春秋战国时代,而这时的漆器,无论就数量还是就工艺水平和艺术价值而论,都以楚国漆器为最,这主要是由于楚国采用了有利于保存漆器的以白膏泥密封木结构墓室的墓葬方法。

楚国漆器大多色彩明丽,装饰华美,图案生动。

这些器物外表几乎全部髹黑漆或黑褐色漆,内壁则往往髹朱漆,也有小部分内外皆髹黑漆者。

图案装饰注重色彩的对比,多彩用戏黑相间的方式,以追求对比鲜明产生的美感。

总的来说,楚国漆器外观色调古雅、光泽鲜亮,纹饰质朴简洁、飘逸奔放,质地轻且精巧、薄而坚牢,体现出了制作者非凡的巧思和熟练的技艺。

tips:感谢大家的阅读,本文由我司收集整编。

仅供参阅!
1。

楚式漆器的发展历史

楚式漆器的发展历史

楚式漆器的发展历史
楚式漆器髹饰技艺始于商代,成熟于春秋战国时期。

在这一时期,漆器的制作工艺开始朝着美学方向精进发展,以楚国为首的“楚式漆器”被世界公认为“漆器工艺的高峰”,楚式漆器髹饰技艺因而被广泛熟知。

楚式漆器主要品类有榫卯髹漆彩绘木雕类、金漆盆盘类等,造型奇异瑰丽,图饰丰富多样,色彩饱和雅重。

其使用精加工而成的生漆,色彩选用天然矿植物色素,每一件楚式漆器要经过一百多道工序,数位匠人通力合作,历经数月才能完成。

此外,楚式漆器充分展现了古代楚文化的精髓,其上的图案多以凤类为主,另还有龙、麒麟等神兽,充满了神秘与浪漫的气息。

在地理位置上,湖北省的优越条件也为楚式漆器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这里土壤肥沃,物资丰富,交通便利,楚、秦和西汉时期的墓葬遍布全省各地,为楚式漆器的出土和保存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2011年5月23日,楚式漆器髹饰技艺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Ⅷ-127。

这标志着楚式漆器髹饰技艺不仅在中国漆器工艺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也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广泛认可和重视。

总的来说,楚式漆器的发展历史是一部充满了技艺、文化和地域特色的辉煌篇章,它不仅是中国古代漆器工艺的杰出代表,也是世界漆器工艺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漆器文化——精选推荐

漆器文化——精选推荐

漆器文化楚人生活在一个漆的王国中,生离不开漆,死也离不开漆。

其生时使用的日常生活实用器具和娱乐用品是漆品,死后丧葬用品也多用漆品。

生活用具如漆杯(图1)、漆碗、漆豆(图2)、漆盒(图3)、漆卮、漆盘、漆勺、漆方壶、漆案、漆俎、漆几(图4)、漆杖、漆箱、漆床等;娱乐用具如漆鼓、漆瑟、漆琴、漆竹笛等;工艺品有如漆鹿、漆座屏;丧葬用品有漆镇墓兽、漆木俑、漆棺(图5)等。

楚国漆器的胎体中占绝大多数的是木胎。

楚国漆木胎的制法主要有斫木成、卷木成型、镟木成型以及雕刻、拼接等。

所谓所木成型,就是斧砍刀削而成型,漆耳杯(见图6)多数是采用整木块挖内成型,然后削其外形。

卷木成型,是将木板卷起来之后做成器物的胎体,如漆奁、漆卮等的器壁一般都是这样制成的。

一些胎体较厚的圆形器物、如圆盒(图7)、樽等采用镟木成型的方法,其内空部分采用挖制,而器表采用漩制。

在楚国本胎漆器胎体的制作中,最富于艺术特色的是那些采用透雕、圆雕及浮雕工艺加工成型或再进行拼合的器物。

如虎座飞鸟(图8)、彩绘木雕座屏等。

夹苎胎采用苎麻纺成的织物主原料制成的漆器胎体。

夹苎胎漆器具有坚实精巧,容易成形等特点。

至今为止,在我国考古发现的最早的夹苎胎漆器实物出自楚墓之中。

湖北江陵马山1号楚墓出土的一件彩绘漆盘,为夹苎胎漆器,器内外均黑地朱绘各种云纹和风鸟等花纹图案。

江陵望山楚墓出土的彩绘漆鞘,是一件十分轻巧的夹苎胎漆器,漆鞘全身裸黑漆,朱绘花纹,在鞘的一端绘有云纹和凤纹。

此外,还有皮胎、竹胎、金属胎、陶胎以及丝麻织品髹漆物等。

皮胎皮革具有轻巧、柔软、易于成型、不易开裂等优点,因此是制造甲胃的好原料;但皮革又有怕潮湿、外表不美观的特点,所以楚国人在制作甲胄时往往要进行髹漆。

江陵藤店1号墓出土的皮甲、江陵拍马山5号墓出土皮甲漆片、长沙战国墓出土的黑漆彩绘漆盾等都是楚国皮胎漆器的实物。

楚国的竹胎漆器以竹编织物最为精致。

楚国的竹编织物在许多楚墓中都有出土、是楚人的日常生活用品之一。

楚文化对漆器的影响

楚文化对漆器的影响

楚文化和环境对漆器的影响春秋战国以前,由于青铜器的盛行,漆器不管从造型还是从用途上来说都处于从属地位。

这个时期的漆器在造型上极力模仿青铜器甚至是陶器,尚未将其独特的韵味和特质发挥出来。

直到春秋战国时期,漆工艺进入成熟阶段:器型纹样技术出现多种发明,楚国的漆器不仅代表了楚漆艺的最高水平,同时也代表了中国当时漆器的最高水平。

因为青铜器的制作过程复杂,体积又及其笨重,而漆器制作比青铜器简单,而且耐腐蚀色泽鲜艳光泽不变易于装饰,成本低更贴近大众。

楚漆器是楚人在实践生活中体味万物形象,以自由和谐的形式表达人类不可言、不可状之心灵姿势与生命律动,它似得神化,至情、至性、至美,活脱脱地洋溢着自由生命的情调,却又幻化出揽阔无穷宇宙的气魄。

楚地幅员辽阔的地理条件为漆器制作提供了丰富的制作材料,同时,在弥漫着浓郁的楚韵与楚风的自由文化的国度里,楚漆器具有一种遗世独立的美学风格,在中华民族悠远漫长的造物史上,楚漆器巧夺天工的美感与浪漫飘渺的艺术质风格向人们展示着楚文化的灿烂和楚人非凡的智慧。

一楚地优越的历史条件1.楚国为周朝的诸侯国,楚国历史上第一个正式受封的是熊绎。

楚国从公元前1010年熊绎受封立国,封地在荆山, 荆山,在今湖北省西部,汉江两岸。

西周时“筚路蓝缕,以处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

“楚之祖封于周,号为子男五十里”。

楚国早期仅为偏居荆山一隅的弹丸小国,被中原诸国视为“非我族类”的蛮夷。

在“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窘境中,楚国人靠着自尊自强的精神,独行其是,多次发出“请王室尊吾号”的呐喊,后渐趋强盛。

春秋以后,礼制逐渐崩溃,楚国终于争取到了与中原平等的地位,在与中原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中,楚国的民族个性和文化得以张扬与发挥。

图------1战国地图早期漆器仿青铜礼器的特点,反映先秦时期“礼”制的无所不在,战国漆器逐渐走出青铜造型及装饰风格的窠臼,表现出楚人对木质材料的感悟及制作的非凡巧工,突出南方席地起居的生活方式以及“饭稻羹鱼”、“瑶浆蜜勺”的饮食特点,成为展现楚人浪慢情韵和艺术风韵的物质载体。

楚国漆器工艺

楚国漆器工艺

楚国漆器工艺楚国漆器工艺以其特殊的颜色、工艺及各种复杂精致的图案,给人留下了深刻美好的印象。

这种工艺源自于楚国(今日湖北省的南部地区),是一种代表楚文化的艺术,在湖北大部分地区得到广泛的传播。

楚韩共享的历史也影响了楚国漆器工艺的发展。

楚国漆器工艺主要受汉朝和楚朝,以及隋唐时期,魏晋六朝时期汉文化的影响,由此形成了楚国漆器工艺的不同文化期间。

楚国漆器工艺主要以蒙漆制作而成。

蒙漆是一种漆面技术,它是将创意画成不同颜色的贴面特殊技术,这种技术尤为重要,其中涉及到多种技法的融合。

例如,花鸟、植物、鱼类等纹饰,以及陶器砂纹、金箔、木纹、珐琅等装饰工艺。

楚国漆器的装饰形式丰富,以植物纹、花鸟纹和人物纹为主,纹饰丰富复杂,在技巧方面也展示了楚文化中的特有风格,如背景层次分明,画面富有对比度和纹理感,而以薄细线条构图,新旧图案结合,细致精致,既自成体系又可表现楚文化的精髓。

在楚国漆器工艺中,使用了多种颜料,以及墨、漆、金银箔等特殊材料,其中金银箔和银箔器物十分精美,是楚漆器的重要材料之一。

楚韩共享的历史也影响了楚国漆器工艺的发展。

楚国漆器工艺主要受汉朝和楚朝,以及隋唐时期,魏晋六朝时期汉文化的影响,从而形成了楚国漆器工艺的多样文化期间。

从楚韩关系来找茬,可以发现楚韩之间在艺术、工艺上的联系,使得楚国漆器工艺获得了更广泛的传播,而楚国漆器的独特的创新性也为楚国文化添加了新的元素。

楚国漆器工艺也为楚文化中的艺术添加了丰富的内涵,使之成为一种具有独特魅力的艺术形式。

楚国漆器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其装饰技术,特别是关于一些细节的处理,这些细节被用来装饰整个作品,使其看起来更加精致。

从这些装饰中,可以看出楚国漆器工艺中的精湛技术和设计思想,以及楚国漆器艺术的精美程度。

楚国漆器的完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的每一道工序都需要多位技师的协作,每步设计和制作都需要具备高超的技能,最终才能完成这样一件精美的楚国漆器作品。

总而言之,楚国漆器工艺是一种具有浓郁楚文化内涵的艺术形式,它凝练而又精致,不仅充满着艺术性,而且显示了楚国古老技术和文化的复杂性。

4.1.14.1中国漆器的发展历史及楚制漆器

4.1.14.1中国漆器的发展历史及楚制漆器
中国是漆树原产地,漆林主要分布于甘肃南部至山东一带以南各地。
何谓“漆”?中国古代对“漆”字的定 义很早,东汉许慎撰写《说文解字》中 就对“桼”字释曰:“桼,木汁也,可 以髹物,从木象形。桼如水滴而下也。” 从漆字的解释可知它是从漆树干上割取 的白色液汁,称为“生漆”。
上表:国内主要漆树农家品种主产区、单株产量及特点
天然漆树的汁液有较强的粘性,原始人类在发现这一特性后,可能把 它作为胶,用来粘合裂开的器物。后来才逐渐把漆液涂饰在器物的表 面,形成一种保护膜,使器具更加坚固,并且能够防潮、隔水、防虫 蛀等,能够很好地保存器物。因漆液这种良好独特的性能,此后原始 人们利用它来髹涂器物。
漆液
河姆渡遗址出土“朱漆碗”
对龙对凤纹漆耳杯
楚国漆瑟图案
楚制漆木器有成套的食器,也是各种祭祀活动中的重要礼器。
湖北九连墩2号墓 出土漆木升鼎
湖北九连墩2号墓 出土漆木房俎
湖北九连墩1号墓 出土彩漆龙蛇花瓣盘豆
在湖北枣阳境内的九连墩墓葬里发掘出成套的青铜器外,还出土了完整仿铜 漆木礼器,为了解先秦礼乐制度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兽面凤鸟纹嵌螺钿罍
河北藳城台西遗址“漆器残片”
西周时期开始在漆器的表面镶嵌 石英石,蚌壳(又称螺钿嵌)。
楚国在古代历史中被定义为春秋五霸之一、战国七雄之一,在诸侯国中面积最 广、人口最多,几乎当时整个南中国都是它的。楚文化是春秋战国之际华夏文 化一支特色鲜明的亚文化,对汉文化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深远。与此同时 楚制漆器与家具对后世设计艺术影响深远。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地理位置
漆木虎座鸟架鼓
楚国在古代历史中被定义为春秋五霸之一、战国七雄之一,在诸侯国中面积最 广、人口最多,几乎当时整个南中国都是它的。楚文化是春秋战国之际华夏文 化一支特色鲜明的亚文化,对汉文化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深远。与此同时 楚制漆器与家具对后世设计艺术影响深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买椟还珠”新解----楚国的漆器文化邵学海(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楚文化研究所研究员)我们对楚人有一个重表面的印象,对郑人有一个轻实质的看法,那是来自成语“买椟还珠”的影响。

故事说:有一楚人到郑国去出售珍珠,售前,他用名贵的楠木做了一匣子,并用香料熏烤,再用光闪闪的珍珠镶嵌,用漂亮的玫瑰宝石装饰,继而衬托在五光十色的翡翠羽毛上。

宝珠盛在瑰丽的匣子里,既有夺目的看相,又有宜人的味道,真可谓美不胜收。

不料郑国人看中了匣子,故买了匣子,还给楚人宝珠。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讥讽这位楚人说:“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意思是说:这个楚人善于卖盒子,却不善于做珠宝的交易啊。

如果稍加推敲,便可发现这则故事对盒子外观的描述不够全面,因为珍珠和宝石不可能直接镶嵌、装饰在木质面上,而须一媒介使之固定。

根据当时的材料和技术能力,这一粘合剂只能是生漆,而且盒子的整体髹饰,可能属于类似后来的“衬色鈿嵌”或“描漆错鈿”工艺。

1986年湖北荆门包山楚墓出土一件髹漆彩绘的凤鸟双连杯,其鸟首、腹、翼均有嵌银装饰,根据墓主楚国“第一副总理”之身份,凤鸟双连杯在当时恐怕属于高档商品。

可以想象,楚人刻意制作的,以漆色髹饰并镶嵌了红色宝石的楠木盒子,衬之于翡翠羽毛上,该是如何美仑美奂。

假如这个推断没有问题,那么楚人所制之“椟”,从功用的角度,今天称“漆盒”;从工艺的角度,今天统称“木胎漆器”;若按考古学分类,则归之为“漆木器”。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借“买椟还珠”及“秦伯嫁女”的故事,批评“今世之谈士”,往往“以文害用”——不实在,不实际,还很花哨。

用今天的话说,即重了包装,轻了内容。

2000多年中我们都用这一成语讽刺本末倒置的人,这位楚人就成了搞形式主义的老祖宗。

但是,为什么韩非子独独把漆盒髹饰与楚人挂上钩,而不是与齐人、晋人、吴人、越人相联系呢?这个成语用例应该有一深厚的历史背景,我们可以在这个背景上发掘一点楚人正面的东西,譬如楚国漆器工艺成就,或者南方楚人审美情趣以及价值观念的某些信息等等。

中国漆器制造业可以追溯到距今7000千年前,浙江余姚河姆渡出土一件朱漆碗,是已知中国使用自然生漆的最早例子,续后良渚文化发现漆器;商代墓葬里也发现漆棺彩绘,但棺木已朽,漆皮完好,可见漆的化学稳定性是惊人的。

距今7000千年以来,中国古代漆器的发现不绝如缕,但从未形成高潮,直至战国大为改观。

著名文物鉴赏家王世襄说:这个时期产量之多,品种之备,制作之精,分布之广,都远远超过前代,成为中国漆器发展的第一个繁盛期。

他根据出土文物还说:楚国是战国时期幅员最大的国家,战国漆器大多出自楚墓,故而漆器在楚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总之,中国漆器第一个繁盛期,是由楚国漆器所构成的。

我们曾经说,欲全面了解中国先秦文化,则不能忽视楚文化;欲全面了解中国青铜时代,则不能忽视楚国青铜器。

我们还应该说:欲了解中国漆器的发展,则必须了解楚国的漆器。

这是历史事实留给今天的结论。

这里所说的漆,又称大漆,因产自中国,又称国漆。

具体地讲,漆液由漆树所分泌,收获漆液叫“割漆”,即在漆树上割一豁口,让漆液流入预先置放的容器中。

漆树生长以及漆器髹饰,适宜在年平均气温15°C上下,年平均降雨量1000毫米左右的地区。

相对于中原列国,楚地湿热,雨量充沛,无疑是漆树生长与漆器生产的理想之地。

楚国漆器能够开创中国漆器的新气象,首先是拥有这个最基本的条件。

楚国漆器出土数量很多,说明漆器在楚国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特别战国时,漆器的使用已深入到生活的各个方面,以至构成“漆器文化”。

如日常生活所用的奁(古代妇女梳妆所用镜匣)、盒、几、床、衣箱等;饮食中的杯、盘、豆、俎(音组。

古代祭祀承放祭品的几案,或者为割肉用的砧板)、勺等;武器类的盾、甲胄等;乐器中的琴、鼓、瑟等。

出土的楚国漆器中,饮食用具占了很大比例,如耳杯、盒、盘、勺等。

有学者认为,楚人之所以在生活中大量使用漆制品,是因为他们对天然漆优良的耐化学腐蚀性有深刻的认识。

譬如,将漆器比之于陶器,陶器制作简单,成本低,但易碎,且粗糙;将漆器比之于铜器,铜器高贵典雅,但成本高,且结构复杂不易清洗,时间长了还要生锈。

漆器兼有陶器和铜器的优点,同时又克服了两者的缺点。

一是漆膜具有耐腐蚀性,亦不会污染食物;二是轻巧,不似陶器和铜器笨重,使用方便;三是装饰精美,斑斓的文饰悦目、悦意、悦心。

古代漆器不论实用器,或者丧葬的冥器,都属于古代的艺术品。

楚国漆器的造型和纹饰,反映了先秦时期中国南方民族的文化心理及审美风尚。

具有典型楚文化特点的漆器,是虎座飞鸟——一种可能用于丧葬,或者生时用于室内陈设的摆件,和镇墓兽——一种可能完全用于丧葬的某种灵物的象征。

虎座飞鸟由凤鸟、猛虎、鹿角上下构成,由于凤鸟昂首嘶鸣,和斜插在鸟背上一对鹿角之视觉意象,令人产生升腾的欲念。

镇墓兽的造型也以四向伸展的鹿角为基本形态,其意恐怕也是指向上苍的。

据学问家研究,虎座飞鸟类似后世道教中,用以搭载仙人升天的“蹻”,一种可以搭载灵魂遨游天际的灵物。

曾侯乙墓所出的铜铸鹿角立鹤,与文献记载的引魂升天的飞廉形象一致,与漆器虎座飞鸟的形态也大体一致,出土时它矗立在主棺的小门旁。

小门是方便灵魂出入的,鹿角立鹤的作用,很大可能相当于今天的“私家车”,待墓主有兴致时,便要驾鹤,“抟扶摇而上九万里”。

远古时,不同民族有不同的崇拜物,生息在东亚大陆的不同民族经过十几个世纪的融合,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而不同民族的灵物经过整合,至春秋战国时,构成中华民族以龙、凤、鹿、虎为主体的吉祥物,楚国的虎座飞鸟就是其中一种组合形式。

虎、凤、鹿除了吉祥、长生的意义,还体现了楚人对“蹻”上天入地之速度的要求。

后世道教中,蹻分“龙蹻”、“虎蹻”、“鹿蹻”等,其中“龙蹻”最迅捷,“虎蹻”次之,“鹿蹻”再次之。

按道教的观念,仙界也有等级的划分,身份高的乘“龙蹻”,身份次的御“虎蹻”。

而虎座飞鸟三合一则更胜一筹——单个虎的“排量”可能是1.6,而虎、凤、鹿同构的“排量”,可能达到3.0。

到上帝哪儿取得旨意,或者到昆仑仙境的西王母哪儿求得芝草与醴泉,3.0的“排量”不是要快得多吗?楚国漆器文化的主要特点,是保存了丰富的原始文化精神,虎座飞鸟的色彩要淡薄一些,它的构成要素,为我们提供了解释其意义的路径。

但镇墓兽的原始思维色彩则浓重得多,这个神秘谲诡的雕刻作品,拉起了厚厚的面纱,拒绝提供哪怕粗略的线索,给我们的只是一个神秘的无可言传的意味。

所以考古学家对它的定名五花八门,有说“山神”、“辟邪”、“土伯”、“战神”或“兵主”,也有说是引魂升天的龙、灵魂的看守者,冥府守护者和灵魂的化身等等,至今没有取得共识。

镇墓兽出现的时间比虎座飞鸟要早,春秋末年就有了,分布的区域也大,今鄂、豫、湘三省楚墓都有出土。

无疑,楚人虎座飞鸟、镇墓兽的使用时间之早迟,流行地域之广狭,对我们认识东周时期,中国南方宗教观念的演变有重要意义。

浓郁的原始色彩在湖北江陵马山楚墓出土的一件辟邪上有鲜明的表现,它体现了楚人审美意识的初原形态。

由于辟邪为树根雕成,据说今天中国根雕协会就以此为会徽了。

辟邪乍出土,尚无人识其功用,故暂拟其名。

今有学者认为,辟邪实际是古代的凭几,即古人坐时靠腰、扶手的家具,近年湖北枣阳九连墩楚墓发掘,又出有一件凭几与马山的相似,可以证明,所谓辟邪很可能是一件实用器,而不是一件纯艺术品,只不过楚人把它深度艺术化了。

马山辟邪用一根委蛇纠曲的树根雕成,主根的一端雕成虎头,头上昂,嘴微张而露齿。

另一端雕成蛇尾,蛇尾卷曲。

虎头蛇尾合为一体分外奇妙,而且四根分支作为足部,本有兽类游走、扑腾之状,却被雕刻家雕成了竹节。

动物与植物合于一体,恐怕还不多见。

四根竹节上又分别镂刻了蜿蜒的蛇、鸣叫的蝉、噬雀的蜥蜴等等,这就更奇妙了。

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一些事物,却被和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所造成的感觉难以言表,你说它是什么?它什么都不是。

你说它不是什么?它什么都是。

什么都不是,又什么都是,大概就是道家所谓“浑全至一”的大道吧。

楚国漆器工艺,较之古代有很大进展,如镶嵌、脱胎技术在此时出现,而雕刻技艺呈现出更加成熟精湛的面貌,这应该与铁工具的出现有关。

1965年出土于江陵望山楚墓的木雕座屏,是楚国漆器雕刻艺术中的荦荦大者。

楚人超拔的才智与精湛的技能,在这件漆木雕刻上得到充分的展现。

木雕座屏通高15、横长51.8厘米,由一扁平的底座和长方形的框架构成,它大概是纯粹的艺术品了。

木雕座屏体积很小,但是雕刻家用透雕、圆雕、浮雕相结合的综合工艺,刻出凤、鸟、鹿、蛙、蛇等55个生动活泼的动物。

有凤4只,鸾4只,凤鸾分布在屏面主要的位置上,两两相对。

鹿4只两两相对,小蛇15条,也是用透雕的手法制成。

屏面上共有动物27只(头、条),都是通过厮咬,争斗而相互联系起来。

这些动物用整木雕成,每一局部都是单个可爱的圆雕作品,合拢来则是一组生机盎然的童话世界。

横长的屏面以对称而富于形式感的格局,将这些动物相互重叠交错,屏面玲珑剔透,气氛热烈,情绪奔放。

屏座两端着地,中间悬空,艺术创意与屏面呼应。

其底部和周边满布浮雕的蟒蛇,计有26条,蟒蛇盘绕蠕动之态,极其逼真。

屏座上另有两只立雕青蛙,被蜿蜒而上的蟒蛇咬住。

木雕座屏通身髹黑漆,用朱红、灰绿、金、银等彩色描绘纹饰。

楚人的雕刻作品并非都有宗教的意义,除了虎座飞鸟、镇墓兽等冥器具有象征性,有些作品,或是他们对原始时期人兽共处之情境的追忆和缅怀,或是对动物世界真切的记述。

虽然屏面似乎反复描绘了激烈的争斗,但丝毫没有震撼人心的血腥气,倒像一个打逗嬉闹的乐园。

这些动物或追逐,或喙咬,或虬结,或奔驰,洋溢着欢快的情绪。

楚人身上原始的情感没有褪尽,初民的思维往往影响他们对世界的看法,所以他们才具有人类童年的情怀,创造出人类童年的心像,2000年后的今天,他们的作品给了我们无尽的遐想,和犹如面对儿童般温馨的情感。

倘若把《文心雕龙》赞屈原《离骚》的“惊采绝艳”,用来评价楚国漆器的装饰,是非常适合的。

楚国漆器纹饰色彩斑斓,构成多样,线条婉转曲折,大多为吉祥的灵物或纹饰,总不离登仙与长寿的意义。

还有些漆器纹饰中,穿插有主题性的绘画,有的甚至十分完整,揭示了中国绘画在战国时期的一个重要转折。

楚地杜衡、芝兰劲长,辛夷、芙蓉怒,缤纷的自然陶冶了楚人花俏的情怀,而官能的品味,就像喜好辛辣的山椒一样够味。

加之楚地巫风炽盛,好淫祀,荒远之世的情感,在他们身上没有褪尽,人类童年的心像在他们的诗歌和漆器艺术上必有发挥。

鲁迅说南方文化是有特色的“固有文化”,那么,“固有文化”是根藤,楚辞之章句与百工之巧技就是藤上的两个瓜,一个“瓜”美人香草,一个“瓜”穷绘极镂,都是惊采绝艳的。

可见,由于“固有文化”的集体无意识之影响,“买椟还珠”中的楚人当然也有“铺锦列绣,雕缋满眼”的审美追求——一种类似“艺术家”的追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