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舟夜书所见知识讲解
【古诗三百首】舟夜书所见赏析_查慎行的诗
![【古诗三百首】舟夜书所见赏析_查慎行的诗](https://img.taocdn.com/s3/m/36cc723c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e7.png)
【古诗三百首】舟夜书所见赏析_查慎行的诗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注解
①书∶这里作动词用,是写、记的意思。
②萤∶萤火虫。
这里比喻灯光像是萤火虫一样些微。
③风簇浪∶风吹起了波浪。
簇,聚集、簇拥。
译文
夜晚在船上记下所看到的事情
夜黑了,见到没一点月光渔船上孤零零的灯光似的些微的萤火虫的光芒,微风刮起了细细的波浪,由于水波动荡不安,百花在水面上的灯光似的化为了许多璀璨的星星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漆黑的夜晚,一盏渔灯浮现在河面上。
那盏渔灯的明亮就像是萤火虫似的,静静地百花在河面上。
(因为天地一片漆黑,所以渔灯的明亮虽然些微,却并使人看看了真的那么确切,那么光亮。
)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一阵微风吹起去,河面碧起至层层细浪。
原来像是萤火虫那样的一点明亮变细了,变为了无数颗星星,在河面闪烁。
(因为渔灯的明亮倒映在河里,所以河面在微风中起至了细浪,灯光的倒影也随着微波飘荡。
)
赏析
虽然诗歌只有二十字,但却彰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微小的观察力。
没月亮的夜就是看不清楚什么的,然而因为有一点微风,远处的一盏大例如萤火的渔灯,使诗人看见了满河的星星。
诗歌写下沙托梅中存有多、大中再有的哲理。
同时也用诗的本身鼓舞我们,只要你用心,就可以辨认出生活中的美,美在你的心中,美在你的眼中。
“散”字是全诗的诗眼。
“散”字写出了渔灯倒影“散作满河星”的神奇画面。
把作者所见到的景象逼真地反映出来,我们读了也仿佛身临其境。
舟夜书所见古诗的诗意
![舟夜书所见古诗的诗意](https://img.taocdn.com/s3/m/576b5fbc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90.png)
《舟夜书所见》查慎行〔清代〕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译文漆黑无月的夜里,孤零零的一盏渔灯像萤火虫一样闪现在河面。
一阵微风吹来,河面漾起了层层细浪,水面上的光点随着波浪散开,如同满河星光。
注释孤光:孤零零的灯光。
簇:聚集。
赏析这首诗好似一幅速写,作者抓住了那倒映在水中的渔火化作满天星星的片刻,几笔勾勒,立即捕捉住了这转瞬即逝的景物。
这首诗又好似一幅木刻,在漆黑的背景之上,亮出一点渔火,黑白对比,反差特别鲜明。
前两句是静态描写,把暗色和亮色联系在一起,显得形象鲜明。
第一句“月黑见渔灯”中“月黑”指的是月亮没有出来,天特别黑,不是说月亮是黑的。
见(读xiàn),显现。
孤光,孤单的亮光。
萤,萤火虫,光亮微弱。
意思说:一个没有月亮的晚上,天是那样黑。
只有渔船上一盏围灯,孤零零闪着萤火虫一样微弱的光。
第一句用“月黑”突出“渔灯”。
第二句“孤光一点萤”,写如豆灯光像江岸边一点萤火,是意中之象,描写渔灯的形象。
河面幽黑,只有孤零零的一点灯光闪烁着,仿佛是一只萤火虫在原野里发出微弱的光。
“孤”表现了环境的寂寞、单调,寄寓着一定的感情色彩。
一种茫然无奈的情感袭上诗人的心头。
后两句为动态描写。
不难想象,当诗人见到微风腾起细浪,灯影由一点散作千万这动人一幕的时候,心情是何等地兴奋。
第三句“微微风簇浪”簇,拥簇,簇动。
风儿微微吹来,水面拥起细细的波纹,再看那倒映在水中的“孤光”,四下散乱开了,顿时化作满河的星星,闪烁不定,令人眼花缭乱。
这两句由静入动,描绘出一个十分生动神奇的画面。
风簇细浪,浪散灯光,灯光化星,层层展开,引人入胜。
“簇”字用得准确形象,既写出了风微,又刻画了浪动。
第四句“散作满河星”犹如天外奇峰,劈空而来。
那如萤的孤光,刹那间似乎变成万船灯火,点缀河中,又如风吹云散,满天明星,倒映水中,使这静谧的黑夜,单调的河面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壮观。
风吹浪起,簇起的每朵浪花,都把那如萤般的灯光摄进水中,有多少浪花,就有多少灯光。
《舟夜书所见》原文、译文及注释
![《舟夜书所见》原文、译文及注释](https://img.taocdn.com/s3/m/d92420fa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3e.png)
《舟夜书所见》原文、译文及注释
题记:
这首五言绝句是诗人在船上过夜时,写下的所见到的景物,所以题目叫做“舟夜书所见”。
原文:
舟夜书所见
清代-查慎行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对照翻译: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漆黑之夜不见月亮,只见那渔船上的灯光,孤独的灯光在茫茫的夜色中,象萤火虫一样发出一点微亮。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微风阵阵,河水泛起层层波浪,渔灯微光在水面上散开,河面好象撤落无数的星星。
注释:
①孤光:孤零零的灯光。
②簇:拥起。
舟夜书所见古诗解释
![舟夜书所见古诗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1d8d9b19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1f.png)
舟夜书所见古诗解释舟夜书所见查慎行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字词解释:书∶这里作动词用,是写、记的`意思。
萤∶萤火虫。
这里比喻灯光像萤火虫一样微弱。
风簇浪∶风吹起了波浪。
簇,聚集、簇拥。
舟夜书所见翻译:夜黑了,见不到一点月光,渔船上孤零零的灯光好像微弱的萤火虫的光芒,微风吹起了细细的波浪,由于水波动荡,映在水面上的灯光好像化成了许多闪耀的星星。
赏析:虽然诗歌只有二十字,但却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细微的观察力。
没有月亮的夜是看不清什么的,然而因为有一点微风,远处的一盏小如萤火的渔灯,让诗人看到了满河的星星。
诗歌写出了少中有多、小中有大的哲理。
同时也用诗的本身启发我们,只要你用心,就会发现生活中的美,美在你的心中,美在你的眼中。
“散”字是全诗的诗眼。
“散”字写出了月光和渔灯倒影在水上,微风一吹,零零散散地散在水面上,给人一种画面感和静谧感。
把作者所见到的景象逼真地反映出来,人们读了也仿佛身临其境。
作者资料阅读:查慎行(1650~1727)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
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
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
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
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
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
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
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
著有《他山诗钞》。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查慎行《舟夜书所见》原文、译文、赏析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查慎行《舟夜书所见》原文、译文、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7a22fc4f700abb68a982fbd1.png)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查慎行《舟夜书所见》原文、译文、赏析舟夜书①所见(清)查(zhā)慎行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②。
微微风簇浪③,散作满河星。
①书∶这里作动词用,是写、记的意思。
②萤∶萤火虫。
这里比喻灯光像萤火虫一样微弱。
③风簇浪∶风吹起了波浪。
簇,聚集、簇拥。
译文夜晚在船上记下所看到的事情夜黑了,见不到一点月光,渔船上孤零零的灯光好像微弱的萤火虫的光芒,微风吹起了细细的波浪,由于水波动荡,映在水面上的灯光好像化成了许多闪耀的星星。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漆黑的夜晚,一盏渔灯闪现在河面上。
那盏渔灯的光亮就像萤火虫似的,静静地映在河面上。
(因为天地一片漆黑,所以渔灯的光亮虽然微弱,却使人看了觉得那么清楚,那么明亮。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一阵微风吹来,河面漾起层层细浪。
原来像萤火虫那样的一点光亮散开了,变成了无数颗星星,在河面闪动。
(因为渔灯的光亮倒映在河里,所以河面在微风中起了细浪,灯光的倒影也随着微波荡漾。
)赏析: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查慎行(1650—1727),原名嗣连,清初著名诗人。
清立国后,文化思想斗争尖锐,文人多结社以诗文寄托怀念故国情绪。
随着清政权渐趋巩固,清政府也逐渐加强文化统治,大兴文字狱。
以严刑酷法对知识分子实行镇压,焚书灭族成为常事,查慎行一生就处于这样一个动辄得咎的时代,处于这样一个文化氛围之中,他曾受学于黄宗羲,早年从军西南,遍游南北,诗作多以地方风物、人民生活、山川形势为题材,诗名很高。
康熙皇帝东巡时,查因诗名被召见,后供奉内廷,虽然他学宋人诗风能“得宋人之长而不染其弊”,但多应制赋诗,题材狭隘。
即使作者一生谨慎,多赋山水,不言现实,却也没能逃脱文字狱恶运。
雍正五年(1727)其弟嗣庭因文字得咎,全家被捕,嗣庭死于狱中,另一弟嗣瑮流放关西而死,慎行虽获释,但高龄遭此巨大打击,当年即告辞人世。
查慎行描写自然景物多有佳构,此即为其中一首。
这首绝句题为“舟夜书所见”,明确地告诉读者地点在船上,时间为夜里,作者记下了在此时看到的景物。
舟夜书所见的诗意与鉴赏
![舟夜书所见的诗意与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90306e64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7f.png)
舟夜书所见的诗意与鉴赏《舟夜书所见》是清代诗人查慎行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此诗前两句写黑夜舟中见渔灯,茫茫黑夜只有河中一盏渔灯,明暗鲜明且显得神秘、深沉;后两句写孤灯倒影的美景,微风吹起波浪,灯影随即散开像散落在满河的星星。
全诗纯用白描,以大景衬小景,以暗景衬亮景,刻画细腻,生动形象。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舟夜书所见的诗意,方便大家学习。
本文背景:本首诗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
是诗人在船上过夜时,写下的所见到的景物,所以题目叫做“舟夜书所见”。
原文:《舟夜书所见》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注释:孤光:孤零零的灯光。
簇:拥起。
诗意:漆黑的夜晚不见月亮,只见那渔船上的灯光,在茫茫的夜色中,像萤火虫一样发出一点微亮。
微风阵阵,河水泛起层层波浪,渔灯微光在水面上散开,好像无数星星洒落在河面上。
鉴赏:这首诗好似一幅速写,作者抓住了那倒映在水中的渔火化作满天星星的片刻,几笔勾勒,立即捕捉住了这转瞬即逝的景物。
这首诗又好似一幅木刻,在漆黑的背景之上,亮出一点渔火,黑白对比,反差特别鲜明。
前两句是静态描写,把暗色和亮色联系在一起,显得形象鲜明。
第一句“月黑见渔灯”中“月黑”指的是月亮没有出来,天特别黑,不是说月亮是黑的。
见(读xiàn),显现。
孤光,孤单的亮光。
萤,萤火虫,光亮微弱。
意思说:一个没有月亮的晚上,天是那样黑。
只有渔船上一盏围灯,孤零零闪着萤火虫一样微弱的光。
第一句用“月黑”突出“渔灯”。
第二句“孤光一点萤”,写如豆灯光像江岸边一点萤火,是意中之象,描写渔灯的形象。
河面幽黑,只有孤零零的一点灯光闪烁着,仿佛是一只萤火虫在原野里发出微弱的光。
“孤”表现了环境的寂寞、单调,寄寓着一定的感情色彩。
一种茫然无奈的情感袭上诗人的心头。
后两句为动态描写。
不难想象,当诗人见到微风腾起细浪,灯影由一点散作千万这动人一幕的时候,心情是何等地兴奋。
第三句“微微风簇浪”簇,拥簇,簇动。
风儿微微吹来,水面拥起细细的波纹,再看那倒映在水中的“孤光”,四下散乱开了,顿时化作满河的星星,闪烁不定,令人眼花缭乱。
査慎行《舟夜书所见》原文+赏析
![査慎行《舟夜书所见》原文+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029f9392524de518964b7db3.png)
査慎行《舟夜书所见》原文+赏析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注释】
①书∶这里作动词用,是写、记的意思。
②萤∶萤火虫。
这里比喻灯光像萤火虫一样微弱。
③风簇浪∶风吹起了波浪。
簇,聚集、簇拥。
【译文】
夜晚在船上记下所看到的事情
夜黑了,见不到一点月光渔船上孤零零的灯光好像微弱的萤火虫的光芒,微风吹起了细细的波浪,由于水波动荡,映在水面上的灯光好像化成了许多闪耀的星星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漆黑的夜晚,一盏渔灯闪现在河面上。
那盏渔灯的光亮就像萤火
虫似的,静静地映在河面上。
(因为天地一片漆黑,所以渔灯的光亮
虽然微弱,却使人看了觉得那么清楚,那么明亮。
)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一阵微风吹来,河面漾起层层细浪。
原来像萤火虫那样的一点光亮散开了,变成了无数颗星星,在河面闪动。
(因为渔灯的光亮倒映
在河里,所以河面在微风中起了细浪,灯光的倒影也随着微波荡漾。
)【赏析】
虽然诗歌只有二十字,但却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细微的观察力。
没有月亮的夜是看不清什么的,然而因为有一点微风,远处的一盏小如萤火的渔灯,让诗人看到了满河的星星。
诗歌写出了少中有多、小中有大的哲理。
同时也用诗的本身启发我们,只要你用心,就会发现生活中的美,美在你的心中,美在你的眼中。
“散”字是全诗的诗眼。
“散”字写出了渔灯倒影“散作满河星”的神奇画面。
把作者所见到的景象逼真地反映出来,我们读了也仿佛身临其境。
舟夜书所见的全文解释
![舟夜书所见的全文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86bd257d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f31fb7c.png)
舟夜书所见清·查慎行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1. 背景介绍《舟夜书所见》是一首五言绝句,作者查慎行。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作者夜行江边,看到江中渔灯闪烁,于是引发了诗人的创作灵感。
以下我们将从七个方面进行详细解释。
2. 诗句解读“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夜晚的江边,月亮已经看不见了,只有漆黑的夜色。
此时江面上突然出现一点灯光,那灯光如同萤火虫一般微弱而孤独。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这句话的意思是,微风轻轻吹过江面,掀起一层层微小的浪花。
那一点灯光在浪花的簇拥下,瞬间散作满河的星星,照亮了整个江面。
3. 创作风格查慎行的诗歌风格朴素自然,他注重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尤其是对夜晚的描绘更是生动形象。
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4. 主题表达这首诗的主题主要是表达诗人的孤独感受。
通过描绘夜晚的江面和孤独的渔灯,诗人将自己比作那盏渔灯,孤独而微弱。
同时,通过将灯光比作萤火虫,诗人又表达出了自己无助的感觉,就如同在黑暗中闪烁的萤火虫一样。
5. 艺术手法查慎行在这首诗中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
首先,他运用了比喻,将渔灯比作萤火虫,使画面更加生动形象;其次,他运用了衬托的手法,以黑夜和孤灯的对比,更加突出了渔灯的孤独和微弱;最后,他还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将灯光散作满河的星星,强化了画面的壮观和美丽。
6. 诗人介绍查慎行(1650年-1723年),字夏重,浙江海宁人。
他是清代文学家、诗人、画家和书法家,是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进士。
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脱俗,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他的诗歌作品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生活,也体现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7. 参考书目为了更深入了解《舟夜书所见》这首诗的背景和意义,以下是一些可供参考的资料:- 《清代诗歌鉴赏辞典》,王毅著,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年。
- 《清代文学史》,袁行云编著,中华书局,1990年。
小学古诗:《舟夜书所见》原文译文赏析
![小学古诗:《舟夜书所见》原文译文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f9a31860f12d2af90242e6c9.png)
小学古诗:《舟夜书所见》原文译文赏析导读:本文小学古诗:《舟夜书所见》原文译文赏析,来源互联网,仅供读者阅读参考.《舟夜书所见》清代:查慎行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译文】漆黑之夜不见月亮,只见那渔船上的灯光,孤独的灯光在茫茫的夜色中,像萤火虫一样发出一点微亮。
微风阵阵,河水泛起层层波浪,渔灯微光在水面上散开,河面好像洒落无数的星星。
【注释】孤光:孤零零的灯光。
簇:拥起。
【赏析】这首诗好似一幅速写,作者抓住了那倒映在水中的渔火化作满天星星的片刻,几笔勾勒,立即捕捉住了这转瞬即逝的景物。
这首诗又好似一幅木刻,在漆黑的背景之上,亮出一点渔火,黑白对比,反差特别鲜明。
前两句是静态描写,把暗色和亮色联系在一起,显得形象鲜明。
第一句“月黑见渔灯”中“月黑”指的是月亮没有出来,天特别黑,不是说月亮是黑的。
见(读xiàn),显现。
孤光,孤单的亮光。
萤,萤火虫,光亮微弱。
意思说:一个没有月亮的晚上,天是那样黑。
只有渔船上一盏围灯,孤零零闪着萤火虫一样微弱的光。
第一句用“月黑”突出“渔灯”。
第二句“孤光一点萤”,写如豆灯光像江岸边一点萤火,是意中之象,描写渔灯的形象。
河面幽黑,只有孤零零的一点灯光闪烁着,仿佛是一只萤火虫在原野里发出微弱的光。
“孤”表现了环境的寂寞、单调,寄寓着一定的感情色彩。
一种茫然无奈的情感袭上诗人的心头。
后两句为动态描写。
不难想象,当诗人见到微风腾起细浪,灯影由一点散作千万这动人一幕的时候,心情是何等地兴奋。
第三句“微微风簇浪”簇,拥簇,簇动。
风儿微微吹来,水面拥起细细的波纹,再看那倒映在水中的“孤光”,四下散乱开了,顿时化作满河的星星,闪烁不定,令人眼花缭乱。
这两句由静入动,描绘出一个十分生动神奇的画面。
风簇细浪,浪散灯光,灯光化星,层层展开,引人入胜。
“簇”字用得准确形象,既写出了风微,又刻划了浪动。
第四句“散作满河星”犹如天外奇峰,劈空而来。
那如萤的孤光,刹那间似乎变成万船灯火,点缀河中,又如风吹云散,满天明星,倒映水中,使这静谧的黑夜,单调的河面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壮观。
【古诗三百首】舟夜书所见原文+翻译+赏析
![【古诗三百首】舟夜书所见原文+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645760dd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d3.png)
【古诗三百首】舟夜书所见原文+翻译+赏析舟夜书所见作者:查慎行月白见到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译文夜黑了,见不到一点月光,渔船上孤零零的灯光好像微弱的萤火虫的光芒,微风吹起了细细的波浪,由于水波动荡,映在水面上的灯光好像化成了许多闪耀的星星。
赏析这首诗好似一幅速写,作者抓住了那倒映在水中的渔火化作满天星星的片刻,几笔勾勒,立即捕捉住了这转瞬即逝的景物。
这首诗又好似一幅木刻,在漆黑的背景之上,亮出一点渔火,黑白对比,反差特别鲜明。
前两句就是静态描绘,把暗色和亮色联系在一起,变得形象独特。
第一句“月黑见渔灯”,“月黑”两字很有特色。
这是一个有月亮的夜晚,月亮却没有光,人们见到的只是月亮的轮廓和黑影。
“见渔灯”的这个“见”,是不见中的“见”,写的是视像,有突然发现的意思。
因为月黑无光,河面也黑沉沉的,突然见到河中的一盏渔灯,格外引人注目。
[6]第二句“孤光一点萤”,写如豆灯光像是江岸边一点萤火,就是意中之象,描绘渔灯的形象。
河面幽黑,只有孤零零的一点灯光闪烁着,仿佛就是一只萤火虫在原野里收到些微的光。
[6]“贫”整体表现了环境的孤独、单调,寄寓着一定的感情色彩。
一种茫然无奈的情感迎上诗人的心头。
[7]后两句为动态描写。
不难想象,当诗人见到微风腾起细浪,灯影由一点散作千万这动人一幕的时候,心情是何等地兴奋。
第三句“微微风簇浪”撇开了灯光,一转而写下夜风。
微风从河面阵阵吹起去,河水一阵阵作响,轻轻的刮起浪花。
这句写下感官为下句张目。
“微微”二字又彰显了风就是如此的小,“簇”说明了即使就是微风也能够刮起一簇簇的浪花。
图形了一种宁静宽敞的气氛。
[8]第四句“散作满河星”犹如天外奇峰,劈空而来。
那如萤的孤光,刹那间似乎变成万船灯火,点缀河中,又如风吹云散,满天明星,倒映水中,使这静谧的黑夜,单调的河面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壮观。
风吹浪起,簇起的每朵浪花,都把那如萤般的灯光摄进水中,有多少浪花,就有多少灯光。
古诗舟夜书所见翻译赏析
![古诗舟夜书所见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d74cda4b3186bceb18e8bb22.png)
古诗舟夜书所见翻译赏析《舟夜书所见》作者是清朝文学家查慎行。
其古诗全文如下: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前言】《舟夜书所见》是一首五言绝句,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细致的观察,运用动静结合的方法,展示了一幅美丽的河上夜景,抒发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兴奋之情。
【注释】①孤光:孤零零的灯光②簇:拥起【翻译】漆黑的夜晚,一盏渔灯闪现在河面上。
那盏渔灯的光亮就像萤火虫似的,静静地映在河面上。
一阵微风吹来,河面漾起层层细浪。
原来像萤火虫那样的一点光亮散开了,变成了无数颗星星,在河面闪动。
【鉴赏】这首诗好似一幅速写,作者抓住了那倒映在水中的渔火化作满天星星的片刻,几笔勾勒,立即捕捉住了这转瞬即逝的景物。
这首诗又好似一幅木刻,在漆黑的背景之上,亮出一点渔火,黑白对比,反差特别鲜明。
前两句是静态描写,把暗色和亮色联系在一起,显得形象鲜明。
第一句“月黑见渔灯”,“月黑”两字很有特色。
这是一个有月亮的夜晚,月亮却没有光,人们见到的只是月亮的轮廓和黑影。
“见渔灯”的这个“见”,是不见中的“见”,写的是视像,有突然发现的意思。
因为月黑无光,河面也黑沉沉的,突然见到河中的一盏渔灯,格外引人注目。
第二句“孤光一点萤”,写如豆灯光像江岸边一点萤火,是意中之象,描写渔灯的形象。
河面幽黑,只有孤零零的一点灯光闪烁着,仿佛是一只萤火虫在原野里发出微弱的光。
“孤”表现了环境的寂寞、单调,寄寓着一定的感情色彩。
一种茫然无奈的情感袭上诗人的心头。
后两句为动态描写。
不难想象,当诗人见到微风腾起细浪,灯影由一点散作千万这动人一幕的时候,心情是何等地兴奋。
第三句“微微风簇浪”抛开了灯光,一转而写夜风。
微风从河面阵阵吹来,河水哗哗作响,轻轻的掀起浪花。
这句写听觉为下句张目。
“微微”二字又体现了风是如此的小,“簇”说明了就算是微风也能掀起一簇簇的浪花。
渲染了一种宁静舒适的气氛。
第四句“散作满河星”犹如天外奇峰,劈空而来。
那如萤的孤光,刹那间似乎变成万船灯火,点缀河中,又如风吹云散,满天明星,倒映水中,使这静谧的黑夜,单调的河面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壮观。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 查慎行《舟夜书所见》原文、译文、赏析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 查慎行《舟夜书所见》原文、译文、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efc9dd8458fafab068dc02c4.png)
查慎行《舟夜书所见》原文、译文、赏析舟夜书①所见(清)查(zhā)慎行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②。
微微风簇浪③,散作满河星。
①书∶这里作动词用,是写、记的意思。
②萤∶萤火虫。
这里比喻灯光像萤火虫一样微弱。
③风簇浪∶风吹起了波浪。
簇,聚集、簇拥。
译文夜晚在船上记下所看到的事情夜黑了,见不到一点月光,渔船上孤零零的灯光好像微弱的萤火虫的光芒,微风吹起了细细的波浪,由于水波动荡,映在水面上的灯光好像化成了许多闪耀的星星。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漆黑的夜晚,一盏渔灯闪现在河面上。
那盏渔灯的光亮就像萤火虫似的,静静地映在河面上。
(因为天地一片漆黑,所以渔灯的光亮虽然微弱,却使人看了觉得那么清楚,那么明亮。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一阵微风吹来,河面漾起层层细浪。
原来像萤火虫那样的一点光亮散开了,变成了无数颗星星,在河面闪动。
(因为渔灯的光亮倒映在河里,所以河面在微风中起了细浪,灯光的倒影也随着微波荡漾。
)赏析: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查慎行(1650—1727),原名嗣连,清初著名诗人。
清立国后,文化思想斗争尖锐,文人多结社以诗文寄托怀念故国情绪。
随着清政权渐趋巩固,清政府也逐渐加强文化统治,大兴文字狱。
以严刑酷法对知识分子实行镇压,焚书灭族成为常事,查慎行一生就处于这样一个动辄得咎的时代,处于这样一个文化氛围之中,他曾受学于黄宗羲,早年从军西南,遍游南北,诗作多以地方风物、人民生活、山川形势为题材,诗名很高.康熙皇帝东巡时,查因诗名被召见,后供奉内廷,虽然他学宋人诗风能“得宋人之长而不染其弊”,但多应制赋诗,题材狭隘。
即使作者一生谨慎,多赋山水,不言现实,却也没能逃脱文字狱恶运.雍正五年(1727)其弟嗣庭因文字得咎,全家被捕,嗣庭死于狱中,另一弟嗣瑮流放关西而死,慎行虽获释,但高龄遭此巨大打击,当年即告辞人世。
查慎行描写自然景物多有佳构,此即为其中一首.这首绝句题为“舟夜书所见”,明确地告诉读者地点在船上,时间为夜里,作者记下了在此时看到的景物.看到了什么?映入眼帘是黑沉沉的夜,这时渔灯就分外醒目。
舟夜书所见题目节奏划分
![舟夜书所见题目节奏划分](https://img.taocdn.com/s3/m/1a94ac2c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4d.png)
舟夜书所见题目节奏划分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背景介绍
2.诗词分析
3.总结
正文
一、背景介绍
《舟夜书所见》是清代诗人袁枚的一首五言古诗。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夜晚乘坐小船时所看到的景象。
诗中描绘了夜晚的景色,包括月光、江水、渔火和船上的儿童。
诗人的情感也在这首诗中得以体现,他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物形象,表达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二、诗词分析
1.“夜泊瓜洲”点明了诗人夜行舟中停宿瓜洲的事实。
2.“潮平两岸阔”描绘了夜晚江水平静、两岸宽阔的景象,同时也暗示了诗人此时的内心感受。
3.“风正一帆悬”则以船帆的悬挂在风中飘扬的形象,表现出船行江上的平稳和顺利。
4.“灯影渔歌”则以灯光和渔歌的形象,展现了夜晚江上的宁静和安详。
5.“夜深篱落一灯明”则以篱笆旁的一盏灯光形象,表现出乡村夜晚的宁静和温馨。
6.“知有儿童挑促织”则以儿童挑促织的形象,展现了乡村儿童的活泼和欢乐。
7.“夜书所见”点明了诗人写这首诗的目的,即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色和人物形象,表达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三、总结
《舟夜书所见》是一首描写夜晚景色的诗歌,诗人通过描绘江水、船帆、灯光、渔火和儿童等形象,表达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古诗词舟夜书所见赏析
![古诗词舟夜书所见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07996c2c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89.png)
古诗词舟夜书所见赏析《舟夜书所见》全诗中心是渔灯,背景是黑夜。
诗人描写了河上渔灯倒影随浪散开的情状,语言精练,比喻生动形象。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古诗词舟夜书所见赏析,喜欢的过来一起分享吧。
舟夜书所见清代:查慎行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译文漆黑之夜不见月亮,只见那渔船上的灯光,孤独的灯光在茫茫的夜*中,象萤火虫一样发出一点微亮。
微风阵阵,河水泛起层层波浪,渔灯微光在水面上散开,河面好象撤落无数的星星。
赏析这首诗好似一幅速写,作者抓住了那倒映在水中的渔火化作满天星星的片刻,几笔勾勒,立即捕捉住了这转瞬即逝的景物。
这首诗又好似一幅木刻,在漆黑的背景之上,亮出一点渔火,黑白对比,反差特别鲜明。
前两句是静态描写,把暗*和亮*联系在一起,显得形象鲜明。
第一句“月黑见渔灯”中“月黑”指的是月亮没有出来,天特别黑,不是说月亮是黑的。
见(读xiàn),显现。
孤光,孤单的亮光。
萤,萤火虫,光亮微弱。
意思说:一个没有月亮的晚上,天是那样黑。
只有渔船上一盏围灯,孤零零闪着萤火虫一样微弱的光。
第一句用“月黑”突出“渔灯”。
第二句“孤光一点萤”,写如豆灯光像*岸边一点萤火,是意中之象,描写渔灯的形象。
河面幽黑,只有孤零零的一点灯光闪烁着,仿佛是一只萤火虫在原野里发出微弱的光。
“孤”表现了环境的寂寞、单调,寄寓着一定的感**。
一种茫然无奈的情感袭上诗人的心头。
后两句为动态描写。
不难想象,当诗人见到微风腾起细浪,灯影由一点散作千万这动人一幕的时候,心情是何等地兴奋。
第三句“微微风簇浪”簇,拥簇,簇动。
风儿微微吹来,水面拥起细细的波纹,再看那倒映在水中的“孤光”,四下散乱开了,顿时化作满河的星星,闪烁不定,令人眼花缭乱。
这两句由静入动,描绘出一个十分生动神奇的画面。
风簇细浪,浪散灯光,灯光化星,层层展开,引人入胜。
“簇”字用得准确形象,既写出了风微,又刻划了浪动。
第四句“散作满河星”犹如天外奇峰,劈空而来。
舟夜书所见古诗的意思简单
![舟夜书所见古诗的意思简单](https://img.taocdn.com/s3/m/32e7f3b3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70.png)
舟夜书所见古诗的意思
《舟夜书所见》是清朝诗人查慎行的一首佳作。
舟夜书所见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这首诗的意思是:漆黑之夜不见月亮,只见那渔船上的灯光,孤独的灯光在茫茫的夜色中,像萤火虫一样发出一点微亮。
微风阵阵,河水泛起层层波浪,渔灯微光在河面上散开,好像无数星星洒落在河面上。
诗人描绘了夜晚舟行时看到的一幅景象,抒发了自己的感受和情感。
整首诗充满了自然美和生命力,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神秘和美丽。
《舟夜书所见》查慎行古诗
![《舟夜书所见》查慎行古诗](https://img.taocdn.com/s3/m/c4eff782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34.png)
《舟夜书所见》查慎行古诗《舟夜书所见》查慎行古诗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许多优秀的古诗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全部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
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我整理的《舟夜书所见》查慎行古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舟夜书所见查慎行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字词解释:书∶这里作动词用,是写、记的.意思。
萤∶萤火虫。
这里比方灯光像萤火虫一样微弱。
风簇浪∶风吹起了波浪。
簇,聚集、分散。
翻译:夜黑了,见不到一点月光,渔船上孤零零的灯光似乎微弱的萤火虫的光线,微风吹起了细细的波浪,由于水波动荡,映在水面上的灯光似乎化成了很多闪烁的星星。
赏析:虽然诗歌只有二十字,但却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微小的观看力。
没有月亮的夜是看不清什么的,然而由于有一点微风,远处的一盏小如萤火的渔灯,让诗人看到了满河的星星。
诗歌写出了少中有多、小中有大的哲理。
同时也用诗的本身启发我们,只要你专心,就会发觉生活中的美,美在你的心中,美在你的眼中。
“散”字是全诗的诗眼。
“散”字写出了月光和渔灯倒影在水上,微风一吹,零零散散地散在水面上,给人一种画面感和静谧感。
把所见到的景象逼真地反映出来,人们读了也仿佛身临其境。
资料阅读:查慎行(1650~1727)清代诗人,当代闻名作家金庸先祖。
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
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
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
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
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
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
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
著有《他山诗钞》。
创作背景:此诗详细创作时间未详。
夜泊河上,在舟中过夜时,诗人感其所见而写下了这首五言绝句。
【《舟夜书所见》查慎行古诗】。
舟夜书所见 小学二年级诗词释义及赏析
![舟夜书所见 小学二年级诗词释义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86799f9f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8e.png)
舟夜书所见小学二年级诗词释义及赏析[清]查慎行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作者简介:查慎行(1650-1727),字悔余,号初白,浙江海宁人。
清代诗人。
他的诗多写行旅之情,善用白描手法。
著有《敬业堂诗集》《补注东坡编年诗》等。
字词释义:①孤光:孤零零的灯光。
②萤:萤火虫。
③:簇拥。
诗词赏析:这首五言绝句通过对夜晚行舟江上所见景物的描绘,抓住那倒映在水中的渔火好似无数星星的片刻,几笔勾勒,展示了一幅美丽的江上夜茶图,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赏之情。
诗的前两句写漆黑的晚上不见月亮,只看见那渔船上孤零零的灯光闪烁着,像萤火虫一样发出一点微光。
这两句诗是静态描写,用“月黑”突出“渔灯”,又以“孤光”反衬“月黑”,把暗色和亮色联系在一起,使暗的更暗,亮的更亮。
诗的后两句写微风阵阵,河水泛起层层波浪,渔灯的微光在水面上散开,河面好像散落了无数的星星。
这两句诗由静入动,描绘出一个十分生动神奇的画面:风蔟细浪,浪散灯光,灯光化星,层层展开,引人入胜。
诗人将散乱的灯光比作星星,为整首诗增添了画面感。
“徵徽”两个字说明风是如此的小,“”说明即使是微风也能掀起一簇簇的浪花,渲染了一种宁静舒适的气氛。
“散”字更显有情,仿佛“一点萤”并不甘孤寂,着意变为满河星斗,以增添天地间的光亮和情趣。
知识链接:查慎行是金庸(查良镛)先生的先祖。
海宁查氏以诗礼传家,人才辈出,查慎行就是其中之一。
他在康熙年间以举人召值南书房,赐进士出身,授翰林院编修,康熙皇帝曾为海宁查氏宗祠题词“唐宋以来巨族,江南有数人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识字
yíng
萤萤
没有月亮, 一片漆黑。
月黑见渔灯,
孤:孤零 零。
孤光一点萤。
渔灯像萤火虫? 孤零零渔灯像萤火虫的光那样微弱。
月黑见渔灯, 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 散作满河星。
①书:写,记的意思。 ②所见:见到的东西。 ③月黑:没有月亮,一片漆黑。 ④见:同“现”。 ⑤孤光:孤零零的灯光。 ⑥萤:萤火虫。 ⑦簇:聚集、簇拥,这里是吹起的意思。
,
舟夜书所见
查慎行
月黑见渔灯, 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 散作满河星。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Hale Waihona Puke 返回返回漆黑的夜晚,一盏渔灯闪现在河面上。那盏渔 灯的光亮就像萤火虫似的,静静地映在河面上。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 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 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 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 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 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 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