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形似到神形合一论文
形与神的把握议论文800字
《形与神的把握议论文800字》
形神关系的哲学意义,把握“形”与“神”是理解艺术作品内容和表现方法的基础,掌握了“形”,就能更好地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只有在正确理解“形”的前提下,才能准确地体会到“神”。
形神辩证关系的美学价值,分析形神辩证关系的原则对立统一的观点,矛盾的观点,形神辩证关系的具体内涵又是什么?形:即具象或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它以人们感知过的具体事物为依据而存在着。
因此,我们说,形是“可见之形”。
形是具体的、相对稳定的,不同于抽象的思想概念。
所谓形神兼备,就是既要看到具体的形又要看到其中包含的精神。
(二)神:指事物的本质属性及其规律。
形由神生,神是形的主宰,没有神也就无所谓形。
但形神之间并非绝对的、孤立的,二者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转化的。
例如《兰亭集序》,王羲之通过他笔下的兰亭景色,抒发了自己对人生短暂、功业难成的深沉慨叹,寄寓了对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忧愤心情。
“形”与“神”的辩证统一
在现代绘画创作和评论中,常用“具象”、“写实”、“写意”“表现”、“抽象”等一类名词,这些都是艺术手法的名称,其中“写实”、“写意”运用的频率最多,而它们不论其传载的观念和外在表现的技巧,都有广阔的包容度。
例如写实手法,在西方美术史上,有古典写实、浪漫主义写实、表现性写实、象征性写实、超现实主义写实和超级(照相)写实,等等。
在中国绘画史上,很少用写实这个词汇,常用“写形”这个概念。
写形的理论由来已久,如《尔雅》中说“画,形也。
”谢赫“六法”中的“应物象形”说,顾恺之的以形写神说,宗炳《画山水序》的“以形写形”中说,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所记述的“图形,绘画是也”(颜光禄)、“存形莫善于画”(陆士衡)等各家的言论,古代人像中的写真说,等等。
绘画中的形,来源于客观物(人)像的形,但又不是真实生活中形的复制或翻版,而带有艺术家的主观创造性。
这种主观创造性表现在两方面,其一是艺术家寻找和发掘客观形中的特点,也就是最适合绘画表现的那些因素,使客观物象展现出它的生动之处;其二,艺术家在表现客观物(人)像时,必然有自己的主观感受,这种感受往往因人而异,各不相同,而在作品中也一定有自然的流露,更不用说自觉地强调绘画的语言手段了。
上述这两种情况,是相互联系而不是彼此隔裂的。
因此我们看到,绘画中的所谓形是一种艺术创造,其客观物(人)像本身的特点表现得越鲜明,艺术家的感受越强烈,形所承载的内容就更丰富。
中外艺术史上对“形”有各种不同的见解。
如希腊罗马、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典绘画强调描写客观的形,或通过艺术家精密的观察,或运用物理科学如解剖学、透视学、光影学等手段,掌握客观物(人)像的造型加以描绘。
印象派之后的各流派在造型上多运用夸张、变形以至抽象手法,对古典的形加以瓦解,以突出艺术家的主观感受或表现某种观念。
中国传统绘画中常常把“形”和“神”联系在一起加以理解,认为形似不能脱离神似,长期以来坚持“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的主张。
写作技巧指导:由形入神,写活一文
写作技巧指导:由形入神,写活一文导读:本文写作技巧指导:由形入神,写活一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写作技巧指导:由形入神,写活一文作者/ 贺秀红山东省武城县第一中学贺秀红【技法指南】在我们的记忆中,有着很多铭记于心的人物,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回忆,也曾经温暖和丰富了我们的人生。
岁月匆匆,但梦过留痕,如果我们能够把那些难忘的人和事记录下来,当作永久的纪念和精神的力量,那应该是一件足以值得自己自豪的事情。
可是,怎么写人才能出彩出新呢?怎样融人情感才能既打动读者又感动自己的心灵呢?下面的几点应该引起注意。
一、观察细致,胸有成“人”要想写活人物,就要对人物的音容笑貌乃至精神面貌进行细致观察,把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用生动鲜活的语言描绘出来,凸显人物的个性。
这样,读者才会对这个人物有一个鲜明、深刻的印象。
具体来说,可以直接写入,可以侧面烘托;可以借物写人,可以借景写入;可以开门见山写入,也可以篇末点明人物,起到“干呼万唤始出来”的效果。
比如《老王》一文,主要通过正面描写老王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来刻画了老王善良淳朴、憨厚老实、关爱他人的形象,令人感动不已。
此外,文中还通过“我”们一家人以及他人对老王的关照态度,侧面烘托了老王乐于助人、与人。
为善的形象,显得更加丰满。
二、突出特点,抓住特色“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世界上两个个性完全相同的人是不存在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我们要根据自己的观察和认识,选取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或最有特色的人物,写出那人独特的风格。
同时,一个人的性格是丰富多样的,如果遍地开花不分重点,可能哪一点都不能突出,只给读者留下一个模糊的印象。
只有抓住人物最突出的特点,进行生动细致地刻画,也可以进行适当的联想和想象,才能写的生动、具体,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比如鲁迅笔下《故乡》中的杨二嫂,一出场是漫画式的简笔勾勒,形象地表现了她的尖刻、刁钻、泼辣、放肆的性格。
后面写她语言的尖刻,再加上一系列动作描写,为我们展现了一个自私、尖刻、贪婪、势利的“圆规”形象。
形与神的关系作文
形与神的关系作文咱们来聊聊形与神这对有趣的“小伙伴”。
先说说形吧,这就好比是一个人的外在包装。
你看大街上那些帅哥美女,高的矮的,胖的瘦的,这都是形。
就像手机有各种各样的外壳,有的酷炫,有的简约,这些外壳就是手机的“形”。
人的形包括了外貌、身材,甚至是穿着打扮。
比如说,一个人穿着一身笔挺的西装,梳着油光发亮的头发,那他的这个形就给人一种很干练、很精神的感觉。
可光有好看的形还不行啊,这时候神就得登场了。
神是什么呢?神就是一个人的内在灵魂、气质。
这就像手机里面的软件系统,没有好的软件系统,光有漂亮的外壳,那手机也就是个中看不中用的东西。
一个人的神体现在他的眼神里,体现在他的举手投足之间。
就像有的老人,虽然满脸皱纹,头发花白,形已经不再年轻,但是他的眼神里透着智慧和慈祥,他的一举一动都充满了优雅和从容,这就是神在起作用。
形和神是相互影响的。
一个良好的形可以给神加分。
比如说一个运动员,他身材矫健,肌肉发达,这个形就给人一种充满活力的感觉,而他在运动场上拼搏的那种精神,也就是神,又会让他的这个形更加有魅力。
你看那些在赛场上奔跑的运动员,他们矫健的身姿和那种勇往直前的精神是相得益彰的。
反过来,神也能改变形。
一个乐观积极的人,就算他长得不是那么出众,但是他整天笑嘻嘻的,充满自信,时间长了,你就会觉得他看起来特别顺眼,甚至还会觉得他有一种独特的魅力。
就像我的一个朋友,他长得有点胖,按照现在的审美标准,这个形可能不那么完美。
但是他超级幽默,充满热情,和他在一起的时候,你会被他的快乐所感染,慢慢地就会觉得他胖胖的样子也很可爱,这就是神对形的一种美化。
不过呢,要是形和神不匹配,那就有点尴尬了。
比如说,有的人穿着一身名牌,打扮得像个时尚达人,但是一开口就是粗俗的话语,举止也很粗鲁,这就好比是一个漂亮的花瓶里装了一肚子污水,那可就大打折扣了。
在艺术作品里,形与神的关系也很重要。
一幅画,画家要画出人物或者景物的外形,这是基本功。
形神兼具论文神韵逼真论文:形神兼具,神韵逼真
形神兼具论文神韵逼真论文:形神兼具,神韵逼真摘要:要写出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就必须抓准景物的特点,从景物的本身出发,抓住景物的外在特点和内在神韵,并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合点,将自己的情与景巧妙结合。
关键词:写景散文写作指导世上万物,各有各的特点,写景散文一定要写出“个性”——景物的个性和作者的个性。
我们可以从形、色、神、韵四方面加以描绘。
1、调动感官绘其形写景状物时,视觉描写和听觉描写是主要的,但如果将视、听、嗅、味、触等多种感觉并用,将会产生更加细腻、逼真的描写效果。
有关这个方面的内容,这学期我们学习的《故都的秋》中关于“秋花”的描写可树为典范: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
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
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
花铺满地,是视觉形象;脚踏花地,是触觉感受;安静的气氛,虽无嗅但有凉意、有清爽,这便是字里行间的嗅与味。
寥寥数笔,作者就写出了徘徊在寂静无人的环境下与自然交融的欣喜而又寂寞的心境。
阴雨霏霏,秋风徐徐,院子后面的荷塘中早已不见往日的喧嚣,虫子也不叫了,鸟儿也少了。
偶尔还能看到鱼儿跃到水面上来。
荷花早已凋谢了,干枯的荷枝如果那瘦骨嶙峋的老人依然屹立在水中。
岸边的柳树也不见绿叶了,不时的飘落一两片枯叶。
不知枯叶谁吹落,十月秋风似剪刀。
凄雨冷风中,多少繁华如梦,曾经万紫千红,随风而去。
蓦然回首,宛如烟云。
不知何时盛夏已经离我而去,那飘逸的花香,那暴雨袭来打在荷叶上砰砰直响的声音,都已经远去。
雨渐渐的大了,如同雾一般,或浓或淡,秋天的雨不像夏天的雨那么激烈,她轻如薄纱,遮住你的眼睛,她淡如轻烟,让你闻而无味。
看不清前面的路,只能顺着池塘慢慢的走,往日茂盛的青草在踩踏下变的光脱脱了,雨水覆盖在上面,走起来有些滑。
细雨轻拂在荷叶上,如同蚕在吃桑叶,沙沙的,时而紧密,时而舒缓,又如同一曲美妙的音乐,感叹大自然创造了如此动听的音乐。
形与神的辩证关系作文
形与神的辩证关系作文咱先来说说啥是形,啥又是神。
形呢,就好比是咱肉眼能看到的东西,像一个人的长相、身材,或者是一个物件的外表、形状。
而神呢,可就有点玄乎啦,它是那种藏在里头的、摸不着但能感觉到的东西,比如一个人的气质、性格,或者是一件作品所传达出来的韵味和情感。
我想起之前有一次去逛商场,看到一家卖雕塑的店。
店里摆着各种各样的雕塑作品,有大有小,有抽象的也有写实的。
其中有一个雕塑特别吸引我,那是一个女性的形象,线条优美流畅。
从形的角度看,她的身材比例堪称完美,五官精致,头发丝丝缕缕都雕刻得极为细腻。
那肌肤的质感,仿佛都能让人感觉到真实的触感。
可我盯着她看了一会儿,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这雕塑虽然外形无可挑剔,但就是缺了点什么。
后来我才恍然大悟,缺的就是神!她的眼神空洞无神,表情也十分僵硬,就像是一个美丽的空壳子,没有灵魂。
再往前走,我看到了另外一个雕塑。
这个雕塑从外形上来说,并没有那么完美。
它的线条略显粗糙,甚至有些地方还不太对称。
但是,当我看到它的那一刻,却被深深地吸引住了。
这个雕塑展现的是一位老人,他微微佝偻着背,脸上布满了皱纹,眼睛里透着一种历经沧桑的智慧和温和。
那种神情,仿佛在向你诉说着他一生的故事。
这时候我才真正明白,形固然重要,但神才是真正能打动人心的东西。
就说咱们人吧,有的人长得好看,穿得也时髦,可一开口、一做事,就让人觉得没啥内涵。
而有的人呢,外表普普通通,但是相处下来,你会发现他们内心丰富,充满魅力。
这就是形与神的差别。
我还想到了我家附近的一个小公园。
刚建起来的时候,那公园从外形上看,真的是漂亮极了。
有崭新的游乐设施,五颜六色的花坛,整齐的步道。
可去了几次之后,我就觉得没啥意思了。
为啥呢?因为这公园虽然形美,但没有神。
白天的时候,冷冷清清,没人气;晚上呢,灯光倒是亮堂堂的,可就是感觉缺了那种能让人放松、能融入其中的氛围。
后来,不知道从啥时候开始,公园里多了一群跳广场舞的大妈,还有一群放风筝的孩子,步道上多了一些跑步的人。
例析散文的“形”“神”交融
例析散文的“形”“神”交融导读:本文例析散文的“形”“神”交融,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例析散文的“形”“神”交融李正浪“形散神聚”是散文的主要特点。
“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
“神聚”主要指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往往是鲜明而集中的,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地表达主题服务。
散文要实现“形”的洒脱与“神”的精彩,一般可以从如下途径进行融合创意。
1.生发联想,虚实结合一只逗号般大小的虫子带着花香歇在我已合上的发黄的扉页上,生命如它,那样渺小而又脆弱,让人在担忧之际多了一丝玩弄的念头。
被工作弄得焦头烂额的我颇有兴致地拨弄笔尖,一次次挡住它想要前行的路,它便随我转变着方向,反复至精疲力竭,迷失了南北东西,静静地呆在书上。
如此,我便失去了兴致。
不过是被捉弄一下罢了,却如此放弃自己的目标,这样的生存状态真令人担忧。
恍然大悟般,是啊,人不也是一样吗?宇宙之大,观人亦如观虫,渺小而可卑。
人们面对着命运的捉弄和灾难,灰心丧气,坐以待毙,自缚牢笼,与虫子又有何不同?如此丧失了理想与方向,在困难面前一次次地迷失,这种生存状态岂不更令人担忧?——选自2012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忧与爱》解析:散文贵在联想。
离开了联想,散文的视野就显得狭窄,更缺乏诗意和韵味。
上述文段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起兴,妙在刻画入微、精思入微、体察入微,遂使文章生发出无穷感慨,既有道家的“齐物”,佛家的“慈悲”,又自有顿悟而来的“忧与爱的哲学”的灵光。
由于注目于“最玄学的天空”,所以,最卑微的生灵也“关忧”“关爱”,也成为蕴含浩渺宇宙情怀的终极关切。
这样由一点膨化开来,“形”虽小,“神”却纵横千里,驰骋千年。
2.散点勾勒,妙笔生花.一场龙口夺食的麦天总算过去了。
新麦入囤,满屋子都是麦香、馒头香、锅盔香。
从以形写神到以神写形
从以形写神到以神写形作者:向华雄来源:《艺海》2011年第06期自从绘画艺术诞生以来,画家、艺术理论家们从艺术实践出发,花费毕生的时间探索研究形神关系,他们为后人留下了丰硕的理论成果。
中国在魏晋和南北朝时期分别有顾恺之、谢赫等人主张绘画要“以形写神”。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说:“一个优秀的画家应该描绘两件主要的东西:人和他的思想意图。
第一件容易,第二件难……在绘画里人物的动作在种种情形下都应当表现它们内心的意图。
”可见,与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一样,西方传统绘画主张的也是以形写神,在与对象肖似的基础上提出传神的美学要求,既要求“形似”也要求“神似”。
虽然在以形写神的理论中强调的是形神兼备,也意识到“神”的重要性,但是主宰创作的似乎是客观的“形”,把更重要的“神”隐藏了起来。
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中》中有“以气韵求其画,则形似在期间矣”的论述,意思是要求画家在描绘对象时,先抓住对象的神韵,以神求形从而达到形神兼备的目的,这个论述已经具备以神写形的含义。
19世纪后半叶,西方以形写神的传统绘画创作观念也逐渐被突破。
被称为现代绘画之父的塞尚说:“在我内心里,风景反射着自己,人化着自己,思维着自己。
我把它客体化,固定化地画在我的画布上。
”或许他本人也没有意识到,这番阐述表示他已经把“我神”、“他神”融为一体,并作为主导来驾驭绘画创作了,这是典型的以神写形。
高更说:“印象派固然研究色彩纯粹作为装饰的价值,但他们仍保留着一种不自由,即仍然束缚于反映自然的可能性。
代替着在充满秘密的心灵底层去搜寻,他们停留在眼睛所见的……你不要这样多地照自然来工作。
艺术是抽象。
你取之于自然,靠你从它来做梦。
”这段阐述不仅批判了传统的以形写神,还提出了要以主观精神为主导进行艺术创作的造型观念。
凡·高曾留下这样的警句:“画画不是画物体的原状……而是根据画家对事物的感受来画。
”这说明在其创作中,“神”已经成为主宰。
形与神的辩证关系作文
形与神的辩证关系作文
今天美术课,老师让我们画一朵花。
我拿起笔,轻轻地描画着花瓣的形状,弯弯的,尖长的,像一只只精致小巧的船。
但,怎么都感觉少了点什么。
老师站到我身边,指了指画纸上的花,笑嘻嘻地说:“你画的形状像极了,只不过,它还没有灵魂,还不够生气。
”
我懵了,花儿明明有形状,怎么就没有灵魂呢?
老师紧接着说:“你可以想想看,花儿闪着光拂动,风儿轻轻抚过,花瓣轻轻地颤抖着,它像是在和我们说话,在表达它的心情。
”
我闭上眼睛,想象着一朵花,它闪闪发光舒展地着花瓣,像一位动人的少女在翩翩起舞。
它在微风中轻轻摇摆着,像一位温柔多情的母亲在低声吟唱。
我重新拿起笔,这一次,我不仅仅画出了花瓣的形状,还画出了它闪着光芒的光彩,画出了它在微风中的柔弱,画出了它在雨水中的晶莹。
画完后,我又看了看我的作品,它不再只是一朵花,它像有了灵魂,有了生命,它在纸上轻轻地呼吸着,阳光中欢快地舞蹈着。
我终于明白了老师的话,形状不过是外貌,而神才是生命,是灵魂。
只有当形状与神融为一体,才能创造出动人的艺术。
下次,我不仅要画形状,还要用心去体会,用心去赋予每个作品灵魂。
因为,艺术不仅仅是形状,更是生命。
关于神形作文800字高中
关于神形作文800字高中《神与形》“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
”形与神,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对重要范畴,也是我们理解人生、艺术乃至宇宙万物的关键。
在高中的青春岁月里,我们对神形的思考,或许能为未来的道路点亮一盏明灯。
形,是我们肉眼可见的外在表现,是事物的具体形态和表象。
它可以是一个人的容貌、身材,也可以是一幅画的线条、色彩,还可以是一座建筑的结构、风格。
形,是实在的、具体的,它给予我们最直接的感知。
然而,形若没有神的支撑,便只是一具空壳,缺乏内在的魅力和生命力。
神,是内在的精神、气质、灵魂。
它是人的思想、情感和意志的体现,是艺术作品所蕴含的意蕴和境界,是事物背后的本质和规律。
一个有神的人,即使相貌平平,也能因其坚定的目光、善良的心灵、勇敢的行动而散发出迷人的光彩。
一幅有神的画,能让观者在笔触与色彩之间感受到画家的激情与思考,从而产生心灵的共鸣。
一座有神的建筑,不仅仅是一堆砖石的堆砌,更是人类智慧和文化的结晶,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未来的憧憬。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过于注重形而忽略了神。
为了追求外表的美丽,人们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去整容、化妆,却忽视了内在修养的提升;在学习中,我们死记硬背知识的表象,却不去理解其背后的原理和思想,导致无法灵活运用;在社会交往中,我们注重表面的礼仪和形式,却缺乏真诚的情感交流。
这样的现象,让我们的生活变得肤浅而空虚。
相反,那些能够将形与神完美结合的人或事物,往往能够成为经典,流传千古。
比如孔子,他身材并不高大威武,但他的思想和品德却如明灯照亮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比如《兰亭集序》,王羲之的书法线条流畅优美,但其神韵更在于他对人生的感慨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比如故宫,其建筑的雄伟壮观令人赞叹,但其所蕴含的皇家文化和历史沉淀更让人沉醉。
“以神统形,以形写神。
”让我们在追求形美的同时,不忘涵养神的底蕴,用形展现神的魅力,用神赋予形以生命,书写出属于我们的精彩人生篇章。
论从“似”与“不似”到“形”与“神”
个 目标改变 , 最终 目的在于 凸显对象的主要特征 , 其 即艺术家 在艺术 品中想要突出表达的艺术 观念 和情感精神 。如果真正 做 到了这一点 ,似” 不似” “ 与“ 便都实现 了其 自身的价值 。画面 升 到精神性的高级层面。
三 、 于传 神 写 照 关
多 达芬奇曾说 :能模仿者才能创造 。” “ 罗丹也建议 :模仿 自 “
为 真பைடு நூலகம் ” 的境 界 。
二、 于“ 关 不似 ”
的体现 。这并不是说 中国古代 的雕 塑家做不到 比例和外形 的
近似 ,而是在于 中国的艺术家更关 注人物和动物 的神采与意 蕴, 并有意地去突出 、 夸张或变形使形象更为鲜 明。就像李泽 厚先生所讲 的那样 , 中国的造 型艺术作为矛盾结构 , 强调的是 对立面 的渗透与协调 , 而不是对立面的排斥与冲突。强调 的是
现手法运用得淋漓尽致 。中国古代传统艺术 中也有相似 的思 视情感 的感受与体验 。这种着 眼点 不在对象和实体 ,而在功 关系和韵律的审美意识 , 也是中国哲 学思想在造型艺术上 考和说法 , 谢赫 的“ 六法 ” 论提 出“ 应物象形 ” 宗炳 的《 山水 能 、 , 画
序》也强调 “ 以形 写形” ,都 是主张以客观物象 为范本来造 “ 。所 以, 形” 模仿是艺术创造 的必经阶段 , 做到 “ 是为更好 似” 地发掘艺术魅力而作的1 J J , v 铺垫 , 是为 了最终达到“ 不似之似
强调 师 法 自然 , 自然 中择 取 素 材 , 取 灵 感 。通 过 对 艺 术 大 从 汲 的关 系 。这 种 改 变 , 是 漫 无 目的 的改 变 , 是 有 意 地 向着 一 不 而
师生平和创作实践的考察 , 特别是纵观各大艺术流派 , 我们可 以发现 , 艺术 创作要想成功 , 就必须密切地关注现实 。列奥纳
论“形”与“神”
论“形”与“神”发表时间:2019-05-07T16:10:41.690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8月23期作者:朱俊怡潘路奕[导读] 形与神一直以来是中国画经常关注的两个概念,随着“以形写神” 、“神形兼备”、“形具而神生”等理论的提出“形神说”。
文章从“形”与“神”起源、发展历史与交互关系来探讨“形”与“神”对中国绘画产生的影响。
(浙江师范大学)摘要:形与神一直以来是中国画经常关注的两个概念,随着“以形写神” 、“神形兼备”、“形具而神生”等理论的提出“形神说”。
文章从“形”与“神”起源、发展历史与交互关系来探讨“形”与“神”对中国绘画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形”与“神”;起源;发展;影响【正文】:一、起源一直以来“形”与“神”都是中国绘画中两个十分重要的绘画要素。
由于“神”带有神秘性所以“形”与“神”与“形”的关系一直以来成为被探讨的话题,“神”的捕捉也就成了“形”的终极要求。
老子在这里探讨了事物内在因素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相对立的两组概念恰恰是相互依存的①。
何谓神?最初很多指的是天神“肆类于上帝,禋于六宗,望于山川,遍于群神”,而后孔子在《泰伯》中夸赞大禹:“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神道的衰减与理性精神的滋长,”神”逐渐有了神智、神主和精神含义②。
那关于“形”与“神”两者的关系,先秦时就开始有所探讨,重要观点如荀子曾说:形具而神生。
自东汉末年人物品藻之风兴起后“形”与“神”就常常被用作评价条件之一,多数认为“形”与“神”兼备且浑然一体是最高境界,若“形”与“神”不能兼得则舍“形”而取“神”。
二、在绘画中的发展(东晋)从品评人物到品评文艺则由“气韵”“传神”等术语词进行过渡进入美学领域,首先也是从人物画开始。
“凡生人亡有手揖、眼视而前亡实对者。
以形写神,而空其实对,全生之用乖,传神之趋失也。
空其实对则大失;对而不正则小失,不可不察也。
一像之明昧,不若悟对之通神也”顾恺之的形神论对于后世绘画产生了重要又深远的影响。
诗歌翻译中的形与神--外语翻译论文
诗歌翻译中的形与神--外语翻译论文诗歌是运用特殊的语言和艺术手法创造的艺术品,具有形象性、艺术性,表达了某种情节内容、思想感情,体现了作家独特的艺术风格,并且具有引人入胜的艺术境界。
翻译诗歌,光传意(即做到意义上的忠实)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注意保存原作的感情、韵味、意境的风格,要把原诗创造的艺术意境传达出来。
今天店铺要与大家分享的是外语翻译论文:诗歌翻译中的形与神。
具体内容如下,欢迎参考阅读:摘要:诗歌是文学作品中最纯粹的艺术。
诗歌翻译的最高境界就是形神兼备,本文分析了汉诗英译中的形似与神似的理论起源和发展,许多学者对诗歌翻译的神似和形似都做了自己的见解,这些见解到今天仍然对我们的翻译工作多有助益。
文中将其在具体的翻译语境中进行应用,指出文学作品的理想境界是形神皆似。
必要时,可以舍其形而保其神,从而遵循先神而后形的翻译原则,并通过两首古诗词的翻译证明了形神兼备的重要性和美学价值。
关键词:诗歌翻译形似神似意境论文正文:诗歌是文学作品中最纯粹的艺术,其语言是韵律的语言,且精练含蓄,节奏分明,句式整齐。
诗的生命似乎是世代相传的,其价值观都包藏在诗篇里,所以即便是在最大的压力下,仍会存在,历久不衰。
与其他文学体裁相比,诗歌是诗人的思想与文字在作品中完全天然融合的产物,诗歌浓缩了一个民族语言文化的精华,含有鲜明的语言文化特征,因而诗歌的翻译是很有难度的。
英国诗人雪莱曾说诗不能翻译,译诗是徒劳的,“犹如把一朵紫罗兰投入坩埚,企图由此探索它的色泽和香味的构造原理”。
严复也说,有些文学作品根本不可译,尤其是诗。
因为诗歌的内容和形式紧密结合,难以分割。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两种语言文化交流的增多,诗歌翻译中可译或不可译的因素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我们需要外国优秀的诗歌,同时也需要把我国的诗歌译成外文,尽可能的传达原诗的“意美”、“音美”和“形美”,使读诗的异国读者能够从译作中获得尽可能与本国读者一样多的共鸣和美的享受。
对诗歌翻译要求这么严格,其翻译标准该如何界定呢?刘重德教授提出汉诗英译的最高境界是形神兼似。
如何做到“形神合一
如何做到“形神合一“形神合一”:心理养生追求的最高境界中国人都爱好养生,中医养生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内容也是博大精深、丰富多彩。
“形神合一”、“形与神俱”,是中医养生的重要观念,其主旨在于强调形体运动与精神调摄的统一,这是中医养生的主要特色。
《黄帝内经》里,岐伯答黄帝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这种通过科学的生活方式追求“形神合一”的思想是健康养生的最高境界。
这里的形呢,大家都知道,是身体的外在表现,是神存在的物质根底。
神是什么呢?从心理学上来说,神不仅包括了人的意识、思维,也包括了人的生命的内在表现,即性格、心理、精神活动、情绪反响、睡眠等,属于功能作用。
它们的关系很好理解:神为形主,是我们一切生命活动的主宰,它既能协调脏腑、气血阴阳的变化来维持人体内环境的平衡,又能调节脏腑等组织使之主动适应自然界的变化,缓冲由外部因素引起的情志刺激,从而维持人体内环境与外环境的平衡。
没有神,形也就没有了生命。
我们经常说一个人“无精打采的,像死人一般”,就是因为形如果离开了神,形也灰飞烟灭了,生命也就结束了。
一个人只有形,而没有神,是万万不行的。
现在不少朋友为了双眼皮,为了漂亮的鼻子,不惜花费成千上万元去做一些像隆鼻、割双眼皮、隆胸等整形手术。
当然,爱美之心并没有错,谁不爱美呢,只怪自己从娘胎里出来的时候,上帝有点偏心了。
外在的美其实只要适当地打扮自己就可以了。
依我看,如果超过一定的范围,像整形美容、不惜动刀子来改变自己,实在是没有必要了。
因为一个人的外在美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你的内在精神财富是否富有,是否美。
你是否也有这样的体会:留神情舒畅的时候,做起事来得心应手,不易疲劳,人也精神飞扬,神采奕奕。
因为人在精神舒畅的时候,生理功能也处于最正确状态。
反之,留神理有压力或某些因素影响使得心情很糟糕的时候,做起事来心不在焉、无精打采、效率不高而又容易出过失,人的气色也不好,时间长了,人还会因为压力而出现种种身心疾病。
形与神的关系作文
形与神的关系作文《形与神:豆腐中的哲理》在美食的世界里,我们常常能发现形与神关系的有趣体现,就拿豆腐来说吧。
有一次我去逛菜市场,看到了那白花花嫩嘟嘟的豆腐。
这豆腐,摆在案板上,方方正正的一块,白白净净,四棱四角的界限分明,这就是它的形。
从表面看,它不过就是这么个软嫩的块状物,普普通通,没什么特别之处。
那卖豆腐的大妈,拿着小铲子轻轻一切,一块豆腐就完整地被分割出来放在我的小袋子里。
可是回到家我开始煮豆腐的时候,才发现这豆腐可神奇。
当我把豆腐放进锅里和鲫鱼一起炖煮,不一会儿,它就像个海绵一样,把鱼汤的鲜美都吸收进去了,自身就有了鱼的鲜味,那口感变得极为丰富。
炖的时候,它还是原来的形状,但内在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它的神,也就是那味道、那气质完全不一样了。
这时候再看锅里的豆腐,仿佛它已经和鱼融为了一体,虽然外形还是那简单的块状,但它尝起来已经不是单单调调短短时间之前的那一口素豆腐了,就好比一个演员,外形没怎么变,但是他扮演不同角色时就有不同的神韵。
又有一回,我不小心把一块豆腐掉到地上了,那一瞬间,它的形已经完全毁了,不再是块状,变成了一团糊在地上。
本以为这样就没法要了,神奇的是我用个小网子把它捞起来冲洗冲洗,再放回锅里多煮一会儿,虽然形散了,但它依旧和锅里的其他食材相得益彰,把其他的味道再次吸收进来,神还在。
所以这豆腐,形可能多变,可神却始终如一,那就是以各种方式接纳融合周围的味道并让自己变得可口。
形与神既是相互依存的,可有时候又有着一定的独立性,像豆腐这种普普通通的食材都能演绎出形与神关系的微妙之处,这世界上可真是到处都藏着有趣的小哲理啊,就是从一块小小的豆腐上,也能让人琢磨个半天呢。
《画画中的形与神》我小时候特别喜欢画画,那个时候,对形与神的关系有了初步的认识。
那是一节很普通的美术课,老师在黑板上挂了一幅齐白石的虾。
我当时就瞅着那幅画,觉得神了。
你看那虾吧,从形上来说,一笔一笔勾勒得特别细致,那身子弯弯的弧度,一节一节虾身的清晰度,还有虾须那细细长长的线条,看起来跟真虾的模样有个七八分像的。
从“以形写神”到“神聚形散”
从“以形写神”到“神聚形散”作者:徐健来源:《江苏教育·职业教育》2010年第11期新加坡的“教学工厂”是一种较为成功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
目前,在我国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推动职业教育又一轮大发展的过程中,将新加坡的“教学工厂”引进、吸收并中国化,是探索中国职业教育发展之路,构建适合我们教育环境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的现实课题和当务之急。
一、新加坡教学工厂的“形”与“神”1.摹形:教学工厂的架构所谓形,就是形状与结构。
摹形就是人们经感觉器官可以直接感触物体的形状和结构。
对由南洋理工学院院长林靖东先生提出的“教学工厂”这一个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模式来说,其形就是将先进的教学设备、真实的企业环境引入学校并与教学有效融合,形成学校、实训中心、企业三位一体的综合性教学模式。
(1)学校:引入企业环境作为与经济发展联系最为直接、最为紧密的职业教育已不再是封闭式的教育,而承担着职业教育任务的职业学校必然要适度引入企业因素。
在引入企业环境的过程中,“教学工厂”走过了从模拟(s~afion)到模仿(em~afion)再到融合(integra~on),达到将实际企业环境引入到教学环境之中,并将两者融合在一起的发展之路。
(2)教学:瞄准企业需要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其教学内容必须瞄准企业的需要。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遵循了这一理念。
提出并采用“教学工厂”的概念来编制课程,安排教学计划。
学生在三年的学习中,犹如处在一个大企业的各个部门,既接受完整有效的理论知识的培训,又接受来自于“教学工厂”行之有效的实践技能培训,从而有效实现了学校人才的培养与企业所需员工的有效对接。
2.绘神:教学工厂的内涵内涵一:“教学工厂”的本质追求是职业教育的教育性。
“教学工厂”是在“工厂”中“教学”,而不是对“工厂”生产技能的简单模仿,更不是有些人误认为的在“工厂”某一岗位能“生产”即可。
事实上。
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不仅能“适应岗位”需要,而且能“适应转岗”的需要,甚至能为他人“创造岗位”。
从形似到神形合一——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探析
从形似到神形合一——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探析
王斌娟
【期刊名称】《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年(卷),期】2008(000)012
【摘要】@@ 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的一种教学理论策略,它在改变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的局面,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总页数】2页(P5-6)
【作者】王斌娟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系,200062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小组合作学习的“神”与“形”
2.合作学习切勿“得其形而失其神”——论小组合作学习的低效行为及应对思路
3.新课程理念下合作学习的"形"与"神"——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实施策略漫谈
4.从貌合神离到形神合一——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探析
5.“神”与“形”——浅谈戏曲表演中“神似”与“形似”之我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形与神相互依存作文
形与神相互依存作文《形与神相互依存》嘿,朋友们!你们有没有想过,我们生活中的很多东西,其实都有形和神两个方面,而且它们是相互依存的呢?就拿我最喜欢的漫画书来说吧!那些精美的画面,就是它的“形”。
色彩鲜艳的人物,奇妙的场景,是不是一下子就吸引了你的目光?可要是只有好看的画面,没有精彩的故事,没有那些让我们或激动、或感动、或捧腹大笑的情节,这漫画书还能那么迷人吗?故事和情节,就是它的“神”呀!这不就像是一个人,长得好看是形,善良有趣的内心是神,两者缺一不可,不是吗?再想想我们的课堂。
明亮的教室、整齐的桌椅,这是形。
那老师生动有趣的讲解,同学们积极热烈的讨论,是不是就是课堂的神呢?如果只有漂亮的教室,没有有趣的知识传授和思想的碰撞,那这课堂得多无聊啊!还有运动会。
赛场上的跑道、操场,是形。
运动员们奋力拼搏的精神,同学们的加油助威声,这就是神。
没有运动员的努力和同学们的热情,这运动会不就成了空荡荡的摆设?我曾经和小伙伴们一起参加过一次义卖活动。
我们精心布置了摊位,摆放了各种各样好看的小玩意儿,这就是形。
可真正让这次义卖成功的,是我们的热情和爱心,是我们努力向每一个路过的人介绍物品的用途和背后的意义,这就是神。
如果只是摆个漂亮的摊位,却不积极主动地去宣传,怎么能筹集到帮助别人的钱呢?我还记得有一次去看演出,舞台美轮美奂,灯光闪烁,这是形。
但演员们精彩绝伦的表演,他们投入的情感,才是真正让观众沉浸其中的神。
要是演员表演得不好,再好的舞台又有什么用呢?形与神,就像鸟儿的翅膀,少了哪一边都飞不起来;又像大树的根和枝叶,根提供养分,枝叶展现生机。
所以啊,朋友们,形与神是相互依存的,只有两者兼备,才能真正的完美。
我们在生活中,不管是做事还是看人,都不能只看表面的形,而忽略了内在的神,也不能只注重内在的神,而不打理外在的形。
你们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形似仅小至,神备可大成
形似仅小至,神备可大成形似仅小至,神备可大成(注:本文发表在2013年3月《河南教育》基教版)作者:山东省平原县蓝天实验学校袁建国形神兼备是对临摹国画或书法的艺术要求。
形,指外在的表象;神,为内在的精神。
向名师学习,也应像学习国画、临摹书法那样,做到形神兼备。
形神兼备,应该以形为先。
关于形与神的关系,我国古代哲学家多有论述。
南北朝时期的哲学家范缜的“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道出了以形为先的思想。
形,即怎样做。
作为青年教师,首先要知其然。
比如学习名师的课堂教学,我们首先要充分了解名师的课堂是怎样上的,然后再模仿着去做。
模仿名师,不能贪多,不能过杂,应该选择与自己风格相近而且有条件进行学习交流的名师。
我登上讲台的第三年,便有幸成为县教研室语文学科的重点培养对象。
当时的语文教研员杜希荣老师根据我的特点,指导我以学习程翔老师的教学风格为主,还尽可能地为我创造条件,到外地观摩程老师的课堂,聆听程老师的讲座,有一次,县里还专门把程老师请到县城,用一天的时间为全县语文教师上了三节公开课,并做了一场精彩的报告。
他浑厚的嗓音、优美的语言、火热的激情以及丰富的知识内涵,凸显了其深厚的“硬功”和“内功”,让我大受裨益。
对于听过的课,我也能模仿得像模像样。
有一次参加市里的讲课比赛,我还被一位市直中学的校长“相中”,要把我调到他的学校去。
但在受到鼓舞的同时,我也存在许多困惑:对于一篇课文,我仅是“知其然”了,却不知其“所以然”。
怎样备课,才能使我的课堂变得如程老师的课堂般厚重呢?我向教研员杜老师请教,杜老师对我说:“你知道画家齐白石老人的‘弟子规’吗?齐白石成名之后,对他的弟子们说了一句非常有哲理的话,那就是‘学我者生,仿我者死’。
模仿名师要做到形神兼备,以神为贵。
你需要走的路还很长。
”杜老师的话深深启发了我。
我开始购买关于程翔老师的书籍,潜心研究有关程老师的各种资料,还专程到他当时任教的学校去了一趟,带着各种疑惑,当面向他请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形似到神形合一
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的一种教学理论策略,它在改变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的局面,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也开始进行合作学习的理论研究,并将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引入课堂教学中。
作为新课改主要目标之一的合作学习日益被广大师生所接受。
然而,笔者在学校的调研和深入观摩中发现,很多教师在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时偏重于形式,并没有真正深刻理解其内涵,这种重合作的形式实质,把它作为课堂教学点缀的做法很容易导致小组合作学习的低效甚
至是失效。
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使其不流于形式呢?这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科学组建学习小组、设计适宜的合作学习任务
“合作学习小组的内部构成如何,是学生合作学习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合作时,一定要把握合作学习的精髓,应在综合考虑学生学习情况、性格爱好、家庭背景等因素的基础上,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不能简单地以学生的座位或成绩来分组。
小组成员一般以四到五人为宜,组员的分工应明确,否则将会因责任不明而影响小组成员参与的积极性,甚至影响合作学习的有效实施。
在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时,教师应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设计符合学生实际水平且需
要密切配合的学习任务。
另外,教师所设计的任务不应过难或偏易,只有当所设计的合作学习内容对学生来说是量体裁衣且需要学生
团队协作时,才能引起学生合作讨论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使得合作学习形神合一。
二、学生的主体性需要不可忽视
“合作学习在实践中受挫的根源在于教育者没有把合作学习看作学生的主体需要,使主体需要在实践中遭到了致命的压抑。
”因此,在组织合作学习时,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主体需要的满足,不能随随便便地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更不能轻易地把自己的答案当做权威让学生服从。
教师应和学生平等地对话交流,善于倾听学生的观点、想法,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动机,逐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良好品质,在适当时机激发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行为。
我国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失效的很大原因就在于学生的主体需要没有真正
得到满足,合作学习时教师没有重视学生的独立思考,使学生感到合作不过是教师用来控制课堂的一种手段,从而失去合作的兴趣,导致合作学习失效。
可见,在组织合作学习时,教师一定要关注学生主体需要的满足,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如果学生没有独立思考,没有形成自己的思想与认识,他们在合作学习中只能是观众和听众,更不可能有发言的机会。
三、重视合作中的冲突,加强多边对话交流
学生由于知识基础、智力水平、认知风格、思维方式、兴趣性格、自我期望、家庭背景等方面不尽相同,在合作讨论时对同一问
题可能就会有不同的看法,并不见得对所有问题都能达成共识,这极易导致小组内发生冲突。
这时教师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小组中发生的冲突,不要把冲突看成是只具有消极影响的事情。
合作学习中发生冲突有时反而会提高某人观点的不确定性,促使小组成员重新思考自己的观点,而不是人云亦云的顺从,这可以避免一些学生搭便车,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观点选择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从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这一问题的深入理解。
只有当学生抱着正确的心态,倾听别人的观点、看法,多与其他学生交流讨论时,冲突才会逐渐化解。
冲突的产生有时也与学生不知道该如何合作有关。
因此,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应适当地给予学生合作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与人协商、沟通交流的意识与习惯,更要培养学生尊重、信任他人的品质,否则真正的合作就不会产生。
所以,我们说合作学习不只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四、教师的调控和引导不可小看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应更多地激励学生思考,而不是向他们传授知识技能,也就是说教师不应过多地干预学生,更不能以自己为中心。
但这并不代表教师就可以袖手旁观,不参与也无须指导小组合作学习了,相反它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科学合理地组建合作学习小组,对每个小组成员进行明确的责任分工,还要准确把握学生的兴趣爱好,认真设计合作学习的内容任务,及时抓住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
合作学习开展时教师应明确告知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应达到什么样的目标。
合作学习开展的过程
中,教师更不能放松自己,应扮演好调控者的角色,密切关注每个小组的活动状况。
学生的合作激情不高时要想办法提高学生的合作兴趣;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遇到困难和问题时,教师应能够及时发现,并予以认真指导。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学会合作的技能和品质,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合作者”。
此外,教师还应帮助学优生和善于表达者学会尊重别人,倾听同学的观点、想法;引导帮助“中间沉默层”和低成绩参与者学会独立思考,逐步参与到小组合作中来,建立自信,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
当小组合作发生观点冲突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展开多方面沟通交流。
因此,教师绝不能忽视自己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调控引导作用。
总之,唯有积极努力,小组合作学习才能得以顺利且富有实效地运用。
作者单位:江苏省溧阳市溧城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