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流域旱涝年的划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是世界上多旱涝灾害国家,且特大洪水主要发生在长 江流域[1]。淮河流域地处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南部与北部年 平均降雨量相差 400 ~ 500 mm,汛期降雨集中,暴雨持续时间 长[2]。叶笃正等[3] 的 研 究 表 明,全 国 涝 灾 主 要 集 中 在 江 淮 地 区,该区旱涝灾害主要发生在 6—8 月,梅雨的异常和台风活动 是旱涝灾害发生的主要成因,其中 6—7 月的旱涝灾害大部分 是梅雨异常引起的。徐海明等[4]的研究也表明,江淮梅雨量与 该地区夏季 6—7 月累计降水量的相关系数达到 0. 8,因此可以 选取 6—7 月累计降水来表征江淮梅雨。我国 20 世纪 90 年代 洪涝主要发生在长江中下游( 1996 年、1998 年、1999 年) ,而 21 世纪初,洪涝的位置北移,主要出现在淮河流域( 2003 年、2005 年、2007 年) [5]。这种年代际的转型,急需把长江中下游洪涝 和淮河流域汛期洪涝的发生条件加以区分,从新的视角来研究 两流域洪涝的天气气候背景的差异及其机制。本次研究笔者 选用雨量作为判定两流域旱涝年的一种特征量。受资料的限 制,选用淮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流域中一些代表站的雨量平均
113. 87 114. 52 114. 02 114. 05 116. 33 117. 15 119. 12 115. 77 116. 98 118. 52 119. 02 120. 25 115. 73 115. 62 116. 50 116. 32 117. 38 119. 45 120. 32
人 民 黄 河 2012 年第 3 期
观综合分析来确定[6 - 7]。张庆云等[6]从中国气象局整编的 160 个基准站中选取淮河流域的 10 个代表站( 连云港、淮阴、徐州、 蚌埠、阜阳、南阳、信阳、东台、南京、合肥) ,用这 10 个站的标准 化降水距平算术平均值表征淮河流域区域降水变化,分析流域 旱涝与年际的变化特征。由于南阳站位于长江中下游流域,其 降水量的大小并不能代表淮河流域的降水量,因此把南阳列为 淮河流域的代表站是 有 疑 问 的。 矫 梅 燕 等[7] 在 淮 河 流 域 选 择 6 个代表站( 新县、太和、蒙城、合肥、泗阳、高邮) ,这 6 个站也 是强降水中心,河南新县位于淮河上游南侧,安徽太和和蒙城 位于淮河中游北侧,合肥位于淮河中游南侧,江苏泗阳和高邮 分别位于淮河下游两侧,这些代表站能够较好地反映淮河流域 降水的时空演变。虽然这些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淮河干 流区域的降水量,但是对于全流域来讲,可能还不充分。因此, 有必要选取一种较为客观的办法来确定淮河流域和长江中下 游流域的代表站。
来自百度文库
许昌 西华 驻马店 信阳 砀山 徐州 赣榆 亳州 宿县 盱眙 淮安 射阳 阜阳 固始 六安 霍山 蚌埠 高邮 东台
河南 河南 河南 河南 安徽 江苏 江苏 安徽 安徽 江苏 江苏 江苏 安徽 河南 安徽 安徽 安徽 江苏 江苏
34. 03 33. 78 33. 00 32. 13 34. 43 34. 28 34. 83 33. 87 33. 63 32. 98 33. 63 33. 77 32. 87 32. 17 31. 75 31. 40 32. 92 32. 80 32. 87
( 1. Institute of Atmospheric Physics,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029,China; 2. Graduate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049,China; 3. Henan Meteorological Observatory,Zhengzhou 450003,China) Abstract: Using the daily rainfall amounts data-sets of 756 stations in 1951 - 2007 provided by National Meteorological Information Center,the stations that precipitation variation were biggest were found over Huaihe River Basin ( HRB) and over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 YRB-MLR) after computing precipitation standard deviation in June-July period. By computing the simultaneous correlation of all stations over the two basins and the two stations of the biggest precipitation variation,the stations that correlation was significant were regarded as representative stations of HRB and YRB-MLR respectively. The floods and droughts years in 1951 - 2007 were identified with the help of standardized rainfall index of the representative stations over the two basins. There were 10 droughts years over HRB,such as 1952,1959 and 1961,etc. ,and 9 floods years,such as 1954,1956,1957,and so on. 11 droughts occurred in YRB-MLR,such as 1952,1958,etc. ,and 10 floods,such as 1954,1969,1980,and so on. With the aid of hydrological reference,the floods and droughts years were revised. The years of floods and droughts in the rainy season in the periods of 1950 - 2007 were finally defined. Key words: floods and droughts; hydrologic analysis; representative weather stations; Huaihe River Basin;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66. 8 52. 6 82. 7 114. 5 44. 2 41. 2 3. 3 37. 7 25. 9 40. 8 14. 4 2. 0 32. 7 42. 9 60. 5 86. 4 21. 9 5. 4 4. 3
1952 - 07 1954 - 01 1958 - 01 1951 - 01 1954 - 10 1960 - 01 1957 - 01 1953 - 01 1952 - 09 1957 - 01 1954 - 01 1954 - 01 1953 - 01 1952 - 07 1955 - 11 1954 - 01 1951 - 09 1954 - 05 1953 - 01
表 1、表 2 分别为淮河流域、长江中下游流域代表站的相关 信息资料。
表 1 淮河流域代表站的相关信息及资料的起止年月
区站号 站 名
省份
纬度 / ( °)
经度 / ( °)
海拔 /m
开始 年月
结束 年月
57089 57193 57290 57297 58015 58027 58040 58102 58122 58138 58141 58150 58203 58208 58311 58314 58221 58241 58251
·30·
值作为各自流域的雨量。
1 资料和方法
( 1) 降水资料为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 756 站逐日降水 资料,时间为 1951—2007 年。
( 2) 采用求相关系数和 t 检验等统计方法分析。
2 淮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流域代表站的选取
受资料的限制,在以往的研究中,流域代表站主要依据主
收稿日期: 2011-03-21 基金项目: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 2004CB418300) ; 中国气象局农业 气象保障与应用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项目( Z200903) 。 作者简介: 孔海江( 1970—) ,男,河南汤阴人,高级工程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 事灾害性天气、气候研究工作。 E-mail: hjkong415@ yahoo. com. cn
旱涝年份: 淮河流域的旱年为 1952 年、1959 年、1961 年等共 10 a,涝年为 1954 年、1956 年、1957 年等共 9 a; 长江中下游
流域的旱年为 1952 年、1958 年、1961 年等共 11 a,涝年为 1954 年、1969 年、1980 年等共 10 a。结合水文资料进行修订
摘 要: 利用 1951—2007 年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 756 站逐日降水资料,通过计算 6—7 月降水标准差,确定淮河流域
和长江中下游流域降水变率最大的站点,分别计算各站与这两个流域降水变率最大的站点相关系数,把通过显著性检验
的站点分别作为淮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流域的代表站。利用两流域代表站的标准化降水指数确定了 1951—2007 年的
后,确定了 1951—2007 年淮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因梅雨季降水而导致的洪涝年份。
关 键 词: 旱涝年; 水文分析; 代表站; 淮河流域; 长江中下游流域
中图分类号: P466; P339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 3969 / j. issn. 1000-1379. 2012. 03. 012
Identification of Floods and Droughts Years over Huaihe River Basin and over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KONG Hai-jiang1,2,3 ,WU Sheng-an1,2
参考 Ting 等 [8]划分降水区的方法确定代表站,该方法在 国内 研 究[9 - 10] 中 也 有 人 使 用。首 先 计 算 全 国 756 站 1951— 2007 年( 6—7 月) 降水标准差,分别得到淮河流域和长江中下 游流域降水变率最大的站点: 阜阳( 淮河流域) 和黄山( 长江中 下游流域) 。其次分别以阜阳和黄山为基点站计算其与全国 756 站的单点相关系数( 图 1) ,图 1 中 阴影所覆盖的区域为相 关系数大于 0. 2 的区域,所标数字表示该数字所在的站点与阜 阳站或黄山站的相关性是否通过显著性检验: - 1 表示没有通 过检验,1 ~ 5 分别表示通过显著性水平为 10% 、5% 、2% 、1% 、 0. 1% 的置信度检验。通过检验的站点表示有着与基点站较为 一致的降水变率,可使用这些通过检验的测站( 淮河流域有 19 个测站,长江中下游有 43 个测站) 的降水平均值来表征淮河流 域( 长江中下游流域) 梅雨期的降水量。
第 34 卷第 3 期 2012 年 3 月
【水文·泥沙】
人民黄河 YELLOW RIVER
Vol. 34,No. 3 Mar. ,2012
淮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流域旱涝年的划分
孔海江1,2,3 ,吴胜安1,2
( 1. 中国科学院 大气物理研究所,北京 100029; 2. 中国科学院 研究生院,北京 100049; 3. 河南省气象台,河南 郑州 45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