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用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第二篇1章 能量系统的火用分析方法
EX ,U 1 和 由 ex,u (u u0 ) p0 (v v0 ) T0 (s s0 ) 计算 ex,u1 、 E X ,U 2 。 ex,u 2 、
(2) 蒸汽从初态膨胀到终态可能作出的最大有用功为
借可逆机计算冷量火用
EX,QL WA, max
An,QL QL EX ,QL
T QL 1 0 1 T 2 Q
2
1
T
T0 ( S 2 S1 ) Q0
E X ,Q
L
QL
与热量火用不同,冷量火用流的方向和冷量流 的方向是相反的。
En ,Q
冷量火用 Ex ,Q 和火无 在T-S图上的表示
2.环境状态 任何一个系统与环境处于热力学平衡的状态称为环境状态。 热力学平衡包括热平衡,力平衡和化学平衡。当不涉及化学 反应或扩散等系统时,系统可以与环境仅处于力平衡和热平衡, 称之为不完全热力学平衡。 当研究涉及化学反应系统,如后面的化学火用时,此时系统 与环境的平衡状态不但涉及力平衡和热平衡,而且还涉及化学 平衡,称之为完全热力学平衡。 西安交通大学热流科学与工程系
wA,max ex,u1 ex,u 2
WA,max mwA,max
(3)蒸汽在实际过程中的有用功为
wA w12 p0 (v2 v1 ) q (u2 u1 ) p0 (v2 v1 )
WA m wA
西安交通大学热流科学与工程系
高等工程热力学
3、封闭系统
在给定环境状态下,封闭系统从初态可逆地转变到终态 所能作出的最大有用功,只与初、终有关,与具体过程无关,
4第四章-能源系统火用分析方法-毕月虹
热量一定的条件下,热量火用与热量的温 度和环境温度有关,即与卡诺系数有关。 热量火用和卡诺系数随to的降低而升高, 随t的升高而增大,而且其值永远小于1。
2. 冷量火用:冷量是系统在低于环境温度下通过边界所传递 的热量,冷量火用是低于环境温度的热量火用。
设想将冷量加给工作在To和T间的可逆机,冷量火用:
1956年Rant采用了希腊字“ergy”(意为功或力)加上前缀“ex” (意为从其中,外部)来命名可以转换部分的能为“Exergy”,而把 不可转换的部分叫“Anergy”。Rant提出的这个术语可以满足国际间 关于术语所有的要求,能反应所代表的概念,而且形式上也非常接 近同类术语能(Energy)、熵(Entropy)和焓(Enthalpy)等。
(四)机械火用
1. 机械能火用:动能和位能都是机械能,能全部转变为火用;
2. 机械功火用:通过系统边界以功的形式转移的能量是机械形 式的能量,并非所有形式的机械功都是火用,只有在环境 条件下的有用功才是火用。
(1)体积变化功火用:闭口系统的体积变化功W中,一部分是反抗 环境压力p0所做的功,系统通过边界所做的功火用为: 若系统进行的是可逆过程,则功火用为:
白箱分析除了可以获得黑箱分析的全部结果外,还可以 计算出体系内各过程的火用损系数。据此即可揭示出体系 内用能不合理的“薄弱环节”,白箱分析是一种精细的火 用分析。
子系统的通用火用平衡方程
子系统的火用效率
子系统内不可逆过程i的火用损系数
子系统外部物流或能流排放过程i的火用损系数
(四)灰箱分析模型 用于对系统整体用能状况的评价及对系统中薄 弱环节(设备)的判别。
(三)物理火用和化学火用
环境是火用的自然零点,通常将环境状态作为火用的基准状态。 1. 物理火用:系统不涉及化学反应和扩散的简单可压缩系统, 选环境状态作基准,系统能量所具有的火用; 2. 化学火用:系统涉及化学反应和扩散时,选环境状态作基 准,系统能量所具有的火用是物理火用和化学火用之和, 其中化学火用是系统因化学不平衡所具有的火用。
火用分析方法在电站锅炉中的应用
火用分析方法在电站锅炉中的应用摘要:传统的火用分析方法已经在电站锅炉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这种方法却存在一些问题,如不可靠性高、处理方式陈旧等。
因此,研究人员开发出了一种新的火用分析方法,该方法结合了安全管理、智能技术以及实时性的要求,可以提高电站锅炉的火用效率。
本文系统地介绍了火用分析方法在电站锅炉中的应用,具体包括应用历史及其发展、应用的优缺点和改进方法等内容。
本文对火用分析方法的有效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火用分析;电站锅炉;应用一、火用分析方法在电站锅炉中的应用1、火用分析方法的概念用分析,是一种基于实际火用状态来分析和估算火用能力的方法,能够确定锅炉系统真实能量消耗情况,检测锅炉工作是否符合规定要求等。
具体来说,火用分析方法可以用来测量燃烧和燃料吸收的热量,检测烟气的实际含量,以及分析燃烧的细微和绝对不平衡等。
2、火用分析方法在电站锅炉中的应用于火用分析方法在节约能源、提高热效率、提高安全性能及简化锅炉维护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它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电站锅炉中应用,一直备受重视。
站锅炉的火用状态及其能量消耗是影响火力发电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采用火用分析方法来检测和分析电站锅炉的火用状态和能量消耗状况是必要的。
用分析方法的应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配备自动火用分析系统;二是根据火用数据,分析热效率、安全性等情况。
自动火用分析系统可以实时监控锅炉的火用状态,提高火用效率;而基于火用数据分析,可以评估锅炉的能效性能,帮助管理者有效控制锅炉的运行状况。
二、应用的优缺点及改进方法1、优点比于传统的火用分析方法,现代火用分析方法具有一些明显的优势,具体表现在:1)准确性和可靠性高:结合智能科技,采用自动火用分析系统,可以进一步提高火用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实时性好:火用分析系统可以实时监控火用状态,提高锅炉的热效率。
3)可以更好地分析热效率及安全性:根据火用数据可以评价锅炉的热效率及安全性,帮助管理者有效控制锅炉的运行状况。
火用分析方法在电站锅炉中的应用
火用分析方法在电站锅炉中的应用火用分析方法是一种重要的技术,它有助于改善电站锅炉的运行效率。
它能够有效地确定锅炉的运行状况,改善燃烧和水质,减少碳排放,减少维护成本等。
本文首先介绍了火用分析方法的原理,然后分析了这种方法在电站锅炉中的应用,以及它在燃烧优化、维护质量控制、水质控制、碳排放控制等方面的优点。
最后,通过实际案例,简要概述了火用分析方法在电站锅炉中的实际应用,并给出了未来发展的展望。
火用分析方法是一种利用火用分析仪在操作过程中提取燃烧特性和水质信号的技术。
它不仅能够检测电站锅炉的燃烧状态,而且可以检测水的瞬时变化,时变特性,水质等。
火用分析仪可以搭载在涡轮机或锅炉上,通过气、烟、汽等传感器收集系统运行参数和燃烧特性,通过线性回归和拟合算法,计算出当前操作状况以及不均匀燃烧、汽油和水质偏差等。
这样,可以确定锅炉的燃烧状态,从而针对性地改善锅炉的运行状况。
电站锅炉的火用分析方法在燃烧优化、维护质量控制、水质控制、碳排放控制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火用分析方法能够实时检测锅炉的燃烧状态,有助于燃烧优化,减少运行成本和维修成本。
同时,火用分析也能够检测水质,有助于改善水质,减少水污染。
此外,它还可以检测锅炉碳排放量,帮助政府和企业遵守环保规定,减少污染,改善环境质量。
最近,火用分析方法已经在一些电站锅炉中得到了成功应用。
例如,新疆博尔塔拉地区的一家电厂应用了火用分析仪,检测火把燃烧特性和水质,改善了锅炉燃烧、降低成本和污染物排放。
另一家电厂应用了同样的方法,重新调整了发电机的转速以及燃油、水等杂物比例,达到了满足环保标准的要求。
火用分析方法在电站锅炉中的应用已经显著改善了燃烧、水质和碳排放控制等方面的问题,但仍有待进一步发展。
未来,火用分析方法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提高电厂效率,降低污染,构建更加绿色的发电环境。
火用分析
目前的资源综合利用分析与评价主要是基于统计数据的指标评价。
较早出现并具有影响力的评价指标有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建立的可持续发展指标,蔡邦成等基于生态环境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理念建立了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
但是,指标评价存在数据统计工作繁多、指标计算过程复杂、不能给出量化的评价结果等问题。
在能源利用效率研究中,一直困扰人们的也是如何将非同质的能源投入要素、不同产出进行加总和成本分摊等问题,火用概念的提出解决了这个问题。
火用指能量、物质系统在只有环境作用的条件下,经历可逆过程达到与周围环境状态平衡时能产生的最大可用功。
火用为正确评价不同形态的能量、不同状态的物质的价值提供了统一的标尺[1]。
火用分析是根据进出系统火用的不平衡发现不可逆火用损失,对系统物质、能量利用状况给出全面评价的分析方法。
火用分析不仅已被广泛应用于冶金、电力、水泥等高耗能生产过程和设备的能量系统的分析和评价,火用理论也成为了评价地球和国家资源环境状况的重要工具。
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两型社会要求的是节约原材料、能源、资金、劳动力以及环境资源等的广义节能。
广义节能必须要有新的科学有效的分析和评价方法对经济系统进行评价和监督。
将火用理论与微观经济学结合,形成了交叉学科—火用(热)经济学。
火用(热)经济学在生产系统的综合经济性分析方面得到了应用。
张超等在单位火用成本基础上,分析了电厂热力系统在设计工况以及变工况下火用成本的分布规律,并且定量研究了各种运行参数对设备火用成本的影响。
而运用火用(热)经济学对运行机组各设备的火用成本变化进行在线监督,已经是热力系统故障诊断的主要方法之一。
但是,火用经济学分析中总是存在热力学参数火用与经济学量货币资金的分别衡算问题,衡算方程多,计算过程复杂。
目前,火用经济学分析的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只有单一火用流输入的火电厂或者供热系统的火用成本分析、经济性优化和故障诊断等方面。
生产资料(土地、原材料和能源等)、资金和劳动力是生产系统的3 个要素资源,随着环境恶化,生产的环境成本越来越高,环境资源也成为了生产要素资源之一。
能量系统的火用分析
2 能量系统的火用分析火用,exergy ,可以定义为热力系统在只与环境(自然界)发生作用而不受外界其它影响的前提下,可逆地变化到环境状态时所能作出的最大有用功。
火用表征了热力系统所具有的能量转变为机械能的能力,因此可以用来评价能量的质量、或品位、能级。
数量相同而形式不同的能量,火用大者其能的品位高或能质高;火用少的能的品位低或能质差。
机械能、电能的能质高,而热能则是低品质的能量,热能之中,温度高的热能比温度低的热能品位高。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高品质的能量总是能够自发地转变为低品质的能量,而低品质的能量永远不可能转变成为高品质的能量。
因此按品位用能是进行能量系统的火用分析所得到的第一个结论,也是能源工作者的基本守则之一。
在动力系统中(动力与动力系统,这里是指power 和power system ,而不是dynamics 和dynamic system ),火用分析正确地给出了可用能损失情况,为人们正确地改进动力循环,提高其热效率指明了途径。
在仅考虑热能直接利用的情况下,虽然不存在热能与机械能转换的问题,但火用分析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指明如何充分地利用热能,典型的例子就是燃煤供热系统的火用分析结果:如果采用“热电联产+热泵系统”来代替燃煤直接供热的话,理论上可以获得比煤的热值多0.5~1倍的供热量,甚至更多(图2.1)。
但是火用分析忽视了火无的使用。
火无虽然不能用来作功以获得动力,却可以用来加热、取暖,而在火用分析中不能得到所供应能量中的火无有多少得到了利用的信息。
[1]对于复杂系统进行火用分析,可能得到重要的、不寻常的结论。
借鉴中国工程院院士陆钟武教授所提出的系统节能和载能体[2]的概念,对全工序、全流程、全行业或全地区进行比较仔细的火用分析,可能在能源利用方面提出新的见解1。
能源的利用与环境污染是密不可分的,系统节能理论也好,能源技术经济学也好,都提倡从全系统的角度综合评价能源的利用,而从经济性角度考虑,节能的经济性不一定好(实际上大部分都不好),如果把能源利用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也折算成经济性指标与节能一同考虑,结论一定会大相径庭。
第五章—火用分析基础
wmax ex1 ex 2 u1 u2 T0 s1 s2 p0 v1 v2
●开系工质物理火用(焓火用)
对稳流系统,仍取系统和环境组成孤立系 统,则系统由初始状态可逆过渡到环境状态所完 成的最大技术功(轴功),即为开系工质的物理 火用,也称为焓火用。
(Ex) 理论上可以完全转换为功的能量——高级能量 如:机械能、电能、水能、风能 (An) 2、不能转换的能量 理论上不能转换为功的能量——无效能 如:环境(大气、海洋) (Ex+An) 3、可有限转换的能量 理论上不能完全转换为功的能量——低级能量 如:热能、焓、内能
●
火用和火无的概念
1、在环境条件下,任一形式的能量中理论上能够 转变为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称为该能量的 火用,用Ex表示,单位: J、kJ;
T0 Q T
● ExQ’与Q’、T、T0有关,T0=const,ExQ’/Q’是T
的单值函数。
T↓→ ExQ’ ↑ T →0 , ExQ’ → ∞
T↑→ ExQ’ ↓
对外界作功;
T →T0 ,ExQ’ → 0
◆ 系统吸热,放出冷量火用,δQ’>0, ExQ’ >0 ,系统
◆ 系统放热,吸入冷量火用,δQ’<0, ExQ’ <0 ,外界
T const
ExQ T0 Q 1 T
T0 AnQ Q T0 S T
● ExQ取决于Q、T和T0
◆ 当T0=Const,单位热量火用(ExQ/Q)只是
T的单值函数
◆ 高温热源较低温热源具有更大的可用性
● AnQ与T0、△S有关
● Q<0,ExQ<0,系统放热,系统也放出了火用,
火用(exergy)及火用分析课件PPT
各种不同的火用损失
• 总火用损失与局部火用损
Charging
Storing
Discharging
a
d
Q1,1
Q1,2
Q1,3
b
c
I Ii i
各种不同的火用损失
• 外部火用损失
– 系统和环境之间温度、压力、浓度或成分等 不平衡引起
– 可以避免的
• 内部火用损失
– 实际过程需要一定的驱动力,温差、压差、 化学势差
根据总能量系统的特点,各子系统的复杂程度和精确度,选择参考环境模型
状态量 根据需要将总能量系统分成尽可能多的子系统
稳定流动系统工质的火用(焓火用)
能效率和火用效率的比较
可正可负 稳定流动系统、任何循环
火用损失和火用平衡方程式
• 火用损失(exergy consumption) 在任何非可逆过程中,必然发生火用向火 无的转变,并使火用的总量减少,这部分 减少的火用称为火用损失。
几个火用损的例子
有限温差传热过程
XH
Q1
T0 TH
TH>TL
TH δQ
TL
XL
Q1
T0 TL
IXHXLT0QT1LT1H
几个火用损的例子
有摩阻耗散的火用损失
IQ XQ Q 1T T 0 Q T T 0
换热器的火用损失
IT0QT 1LT1 HT0QTT HH TT LL
火用平衡
25º
Charging
Disharging after1 day( case A) Disharging after100 day( case B)
35º 5000kg
25º
75º 1000kg
化工过程的火用分析-2016
外功,否则不能实现,所消耗的外功最小为理想功Wid ;
当⊿EX < 0时,体系
所做的功最大为理想功Wid 。
减少,体系可对外做功,
如上所述,在可逆过程中减少的 因此
全部用于做功,
没有损失。但对于不可逆过程,情况则不同。 的减少,
实际所做的功WS 总是小于理想功,即小于 所以 系代入式( 53)即得
化工过程的火用分析
在评价过程或装置的能量利用情况时 传统的 作法
确定能量 的数量利 用率 这种作法是必要的,但不能全面地评价能量利用 情况。 何以见得?
根据 第一定律 进行 能量衡算 如:流体经过 节流 ,节流过程是等焓过程,节流
前后流体的焓值并未发生变化,但损失了做功能力;
又如:冷、热两股物流进行 热交换时,在理想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封闭体系中有
dH TdS Vdp 0
( 10)
此式同样适用于忽略动能和位能变化的稳流体系。
对于 稳流体系 ,若忽略动能和位能的变化,其 能量平衡式为
dH Q WS 0
假如体系与环境之间既无热也无功的交换,如在一
般管道中的输送,则 dH=0,代入式( 10)得
C p dT T0
T0 T T
T0
Cp T
T
T
dT C p dT
T
T0
Cp
T0
T0 dT 1 C p dT T0 T T
所作出的贡献。
( 5)
式中 Cp 为等压摩尔热容。该式表示等压过程中体
系温度不同于环境温度而对
(3)压力
由热力学关系式可知,等温过程时
还应把
加进去。由于动能和位能都可以 就是其本身。
火用分析方法在电站锅炉中的应用
火用分析方法在电站锅炉中的应用
随着能源的紧缺,绿色能源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重视。
而火用分析是研究利用绿色能源发电的一种重要方法,在电站锅炉中也可以得到广泛的应用。
首先,火用分析可以帮助锅炉操作人员更好地理解锅炉燃烧效果,从而提高锅炉的运行效率。
火用分析可以帮助燃料组成、发热量、空气到比、集热量等关键参数的分析,还可以全面分析燃料的火法性能和温度场分布情况。
此外,火用分析还可以帮助操作人员更好地控制锅炉的排放。
通过火用分析,可以更准确地估算锅炉排放物的种类和数量以及排放浓度,更好地满足当地法律法规对排放和环境保护的要求。
此外,火用分析还可以帮助企业节约能源和成本。
通过掌握锅炉的效率,可以有效地提高燃料的热效率和利用率,节约能源,进而降低生产成本。
同时,火用分析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进行结构调整和优化,提高锅炉的热效率,从而节约成本。
此外,火用分析还可以帮助操作人员准确诊断锅炉的运行状况,及时发现锅炉存在的问题,并采取必要的措施来解决。
一旦发现问题,可以利用火用分析发现问题的原因,从而进行精确的检修,从而减少锅炉的故障率、提高锅炉的运行安全性。
以上就是火用分析方法在电站锅炉中的应用的主要内容,从以上可以看出,火用分析方法在电站锅炉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有效提升锅炉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还可以节约能源成本,弥补其他能
源紧缺所造成的损失。
因此,电站锅炉操作人员应该加强对火用分析方法的研究学习,掌握火用分析方法,更好地提高锅炉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保证锅炉的正常运行。
火用分析方法在电站锅炉中的应用
火用分析方法在电站锅炉中的应用
电站锅炉的发电运行工况十分复杂,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烟气,其中含有多种气体,而火用分析可以有针对性的测量和监测这些气体的浓度,以此实时调节制作出较为理想的排放条件。
因此,火用分析可以在排放控制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火用分析可以直接测量锅炉的烟气和固体废物中的气态元素,测量出的组成便会反映锅炉的燃烧运行工况,或者发现有无燃烧失控等潜在危险因素。
下面介绍一下火用分析在电站锅炉中的应用:首先,火用分析可以帮助分析燃烧时的气态组成,可以根据气态组成来判断锅炉是否燃烧正常,由此可以及时调整燃烧参数,消除可能出现的故障隐患。
其次,火用分析可以实时探测工况下主要污染物的浓度,排放结果反映的是锅炉的燃烧效率,从而对控制排放污染物的排放量起到负责任的作用。
此外,还可以根据实测结果优化发电技术,把握排放的把控点,提高锅炉的运行效率,节能减排。
再者,火用分析可以测量气态有毒物质及其排放量,监测排放控制技术的有效性,实现排放有效控制,从而保护运行时产生的烟气污染物以及潜在的空气污染物不会污染环境,保护环境健康。
最后,火用分析可以检测烟气中的气体种类比例,进而根据混合气体的比例分析出锅炉各燃料类型的比例,可以根据检测的结果改变燃料的配比,从而提高发电的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火用分析是电站锅炉燃烧过程中的重要检查项目,用
于实时测量和监测气态物质的浓度,可以有效地反映出锅炉的燃烧运行状态,并能及时调整灶面燃烧和排放控制,保护环境安全。
在实际应用中,应该注重对火用分析的及时准确,以提高排放控制技术的有效性,实现排放有效控制,努力在发电过程中实现环境友好的经济效益。
火用分析方法在电站锅炉中的应用
火用分析方法在电站锅炉中的应用在电站锅炉中,火用分析方法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技术,它可以用来评估火的效率,以帮助企业节省能源。
尽管过去几十年来火用分析方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最近几年又发现了新的火用分析方法,可以更好地帮助企业提高能源利用率。
火用分析方法,就是用仪器分析火焰焰床形态及温度分布,以推断燃烧情况和燃烧效率。
燃烧效率的提升,可以由多个燃烧参数来调节,如室内温度、空气循环、原料供给量等。
而火用分析方法能够实时跟踪燃烧过程,从而调整燃烧参数,以达到更优的燃烧效果。
火用分析方法在电站锅炉中的应用,也有不少的技术难点需要克服。
首先,由于火焰中温度分布很大,仪器分析火焰范围很广,必须保证火焰分析仪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其次,火用分析仪的测量精度也必须得到提高。
由于锅炉在燃烧过程中可以有许多非线性变化,因此,火用分析仪必须能够检测到这些变化,以实时反馈给系统以便作出改进。
此外,电站锅炉中的火管烟气流动也是另一个技术难点。
有时,火焰的流动会改变,从而影响火用分析仪的测量结果。
为了准确的测量火焰的流动,火用分析仪还需要配置烟气流量计,以便更好地检测烟气流量的变化。
最后,电站锅炉的烟囱污染也是一个技术难点,如何改善内部烟气排放,以满足环保要求。
由于火用分析仪可以直接分析烟气组成成分变化,因此可以帮助企业准确检测火管烟气污染。
通过以上介绍可以看出,火用分析方法对提高电站锅炉的燃烧效率和烟囱污染减排具有重要的意义,但也存在一些技术难点,需要通过多方面的努力来克服。
目前,火用分析方法在电站锅炉中的应用正在不断发展,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通过提高系统的精度和稳定性,可以更准确地分析燃烧流程,进而提高系统的性能,降低排放,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未来,火用分析方法将在电站锅炉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其中重要的一环是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
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技术,可以更精准的辅助火用分析,以及更好地控制火管烟气污染,以实现更高的能效利用。
第三章 火用 分析法
第三章分析法建立在热力学第一定律基础上的能量平衡法只能确定能量数量的损失和能量利用率。
因此它不能反映出过程在能量质量上的损失,当然也不能解释能量消耗的真正原因,不能全面评价过程能量利用情况。
因此,还必须联合应用热力学第一、二定律,建立新的热力学分析法──分析法。
本章根据热力学第一、二定律阐述的定义、分类、数学表达式及计算方法,并讲述分析的基本方法和在化工过程中的应用。
3.1 的定义及其构成3.1.1 的定义在第一章中已简略说明了的物理意义,现首先对物系的给出准确定义。
物系处于一定的热力学状态下,当其在一定的自然环境状态下,经历完全可逆过程,最终与(自然)环境建立完全的热力学平衡。
此时物系总能量中理论上可作出的最大有用功,称为该物系在所处状态下具有的。
在一些文献中,又称可用能、有效能、有用能等。
与的定义相对应,物系从给定状态完全可逆地变化到基准状态(寂态)时,其总能量中理论上不能转化为有用功的部分,称为,也称寂态能、无效能。
为了将此定义中(自然)环境与热力学中泛指的环境相区别,以后将其称为周境。
上述定义中所谓完全热力学平衡,系指:(1)热平衡:即物系的温度变化到与周境的温度完全相同,无温差;(2)力平衡:即物系的压力变化到与周境的压力完全相同,无压差;(3)相平衡:即物系的相态变化到与周境的相态完全相同;(4)化学平衡:即物系的化学物质和组成变化到与周境的化学物质和组成完全相同。
这里还需注意:(1)所谓完全可逆,指物系经历的一切变化,包括内部变化以及和周境间发生的变化都必须可逆;(2)是指总能量中理论上所能作出的最大有用功,这就要求物系从给定的状态变化到周境状态时,一切过程均须可逆,从而使得在一定周境状态下,物系的为唯一确定值;(3)是物系的热力学性质,是状态函数,但与U、H、S等不尽相同。
除取决于物系本身的状态外,还与规定的周境状态有关,所以是一个复合状态函数。
3.1.2 物系的基准状态和周境由的定义得出,当物系与周境建立了完全的热力学平衡时,其为零。
火用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㶲]分析方法及其应用摘要:本文从㶲的定义出发,给出了㶲的定义以及分析的意义。
㶲传递研究㶲的传递和转换规律,系经典热力学在从热静力学向热动力学过渡的过程中产生的研究新领域。
阐述了静态的㶲分析方法的特点,分析了㶲传递的产生与发展现状,指出㶲传递的学科属性及其应用。
关键词:热力学;㶲;㶲分析;㶲传递1 引言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只是从数量上说明了能量在转化过程中的总量守恒关系,它可以发现装置或循环中哪些设备、部位能量损失大,但未顾及到能量质量的变化,不能发现耗能的真正原因。
而热力学第二定律阐述了孤立系统熵增原理,从能的本性的高度,规定过程发生的方向性与限制,特别是指出了能量转化的条件和限制,指出能量在转移过程中具有部分地乃至全部地失去其使用价值的客观规律。
为提高火电机组的发电效率,减少在电力生产过程中排放物对环境的影响,人们对火电机组的热力系统性能开展了大量的理论与试验研究。
从热力学观点,所从事的这些研究大体可分为能量分析与㶲分析两类方法。
传统的研究主要基于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能量分析,它们从能的“量”方面评价热力设备和系统,而近年来广泛开展的㶲分析法则是基于热力学第二定律,它们从能的“量”与“质”2个方面进行评价。
后者既能辨别㶲损的性质,即内部不可逆性与外部排放性,也能揭示㶲损的分布规律,从而能很好地指明系统性能改进方向。
2 㶲的概念及其定义表征物质所含热量多少的状态参数之一的焓,只表达了单位质量物质所含热量的多少,但并未表明热量质量的优劣。
能源是有级别的,相同的热能量,其有效作功的能力并不相同。
最能说明这一问题的是:稍高于环境温度的锅炉排出的烟气,尽管其量很大,但其热量很难加以利用。
热力学中用物质的另一个状态参数“㶲”来表示单位质量物质所含热量的可用性,可以定义为:在无其它(除环境介质外)热源的条件下,稳定流动的工质从初始状态经可逆过程变化到与环境介质处于热平衡时所能作的最大有用功,称为工质在该初始状态的热力㶲。
工程热力学课件第5章火用分析基础
在工程热力学中,热力学第一定律用于分析热力系统中的能量转换和平衡,是火用分析的基础。
火用与热量转换
火用的定义
火用是指一种能量的度量单位,表示能量中可用于有用功的部分。
热量转换与火用的关系
热量转换过程中,火用的变化量等于系统能量的变化量。因此,通过分析热量转换过程中火用的变化 ,可以了解能量的利用效率和损失情况。
通过火用分析,我们可以评估循环的热效率和火用效率,从 而找出提高循环效率的途径。例如,通过改进循环结构、优 化操作参数等方式,可以提高循环的火用效率,从而实现能 源的高效利用和减少能源浪费。
04
火用分析与热力学系统
热力学系统的分类
开口系统
与外界有物质交换的热力学系 统,包括质量流和能量流。
闭口系统
工程热力学课件第5章火用 分析基础
contents
目录
• 火用分析概述 • 火用与热力学第一定律 • 火用与热力学第二定律 • 火用分析与热力学系统 • 火用分析与热力学过程
01
火用分析概述
火用的定义
火用
表示能量品质的一种度量,是能量的 可用部分,是能量中能够转化为有用 功的部分。
火用值
衡量能量品质高低的物理量,其值越 高,能量的品质越高,反之则越低。
提高火用效率的方法
通过改进设备、优化工艺参数、采用先进的热力学循环等方式可以提高火用效率,降低 能量损失,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火用效率与环境温度的关系
环境温度对火用效率有一定影响,不同环境温度下理想过程火用不同,因此需要根据实 际情况进行火用效率的计算和评估。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节能减排
通过火用分析,可以发现能源利 用中的浪费和排放问题,提出相 应的节能减排措施。
火用分析方法在电站锅炉中的应用
火用分析方法在电站锅炉中的应用
火用分析是一种监测和控制电站锅炉运行数据的重要方法,可显著提高电站运行效率,降低热能损失,降低污染物排放,减少运行成本。
本文将介绍火用分析的原理以及在电站锅炉中的应用。
一、火用分析的原理
火用分析是通过燃烧反应建立一个完整的机械能量均衡来分析电站锅炉的运行情况。
它将燃烧过程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电站锅炉的运行方式和能效,更好地控制电站锅炉的运行情况,提高电站的经济性和可控性。
火用分析以产品气的组成与数量比及它们的热量作为分析的主要内容。
根据相对定义,热量是一种机械量,它表示为机械能量的变化,而机械能量是在物理系统的运动中消耗的能量。
火用分析就是通过计算能量变化来分析电站锅炉的运行情况。
二、火用分析方法在电站锅炉中的应用
(1)控制燃料消耗
利用火用分析可以更精确地开展燃料消耗的控制,这对于电厂有着重要意义,能够帮助电厂更好地控制供热成本。
(2)提高电厂运行效率
火用分析可以帮助电厂更准确地计算出锅炉的总热量及其分布情况,以及排烟口的温度。
这有助于提高电厂的运行效率,减少运行成本,从而提高电厂的经济性。
(3)改善污染物排放
火用分析可以帮助电厂更准确地识别污染物的实际来源以及其减排方式,从而达到排放污染物的目的。
综上所述,火用分析是一种重要的分析方法,用于监测和控制电厂锅炉的运行情况,它可以帮助电厂更有效地控制费用,提高电厂运行效率,并改善污染物排放。
因此,应积极利用火用分析的有效技术,最大限度地降低电厂的经济损失和环境污染。
火源行为分析及其应用
火源行为分析及其应用火源行为分析是一种对火灾起火点以及火灾现场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
它可以通过对火灾痕迹、火源附近物品的燃烧情况等方面的观察和分析,来确定火灾的起火点、起火原因、火势及火灾扩散情况等信息。
火源行为分析是一项专业的调查技术,其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它不仅可以应用于火灾事故的调查、鉴定中,还可以应用于建筑设计、防火措施的制定、以及火灾风险评估、保险索赔等方面。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火源行为分析及其应用。
一、火源行为分析的原理与方法1、火灾痕迹分析法这种方法主要通过现场勘查,观察火灾痕迹的形态特征,结合气体及火点温度、热辐射的测量等手段,分析火灾起火点及其扩散方向等信息。
通常在现场勘查前,应先对火源周围的物品进行捡拾、存储,为后续的物证鉴定提供依据。
在现场勘查时,应细致准确地记录每个火灾痕迹的相对位置、形态特征及要素等信息,并仔细处理好现场痕迹的相关数据资料。
2、灰分析法这种方法主要通过在火源附近取火灾燃烧后残留的物品,采集样品经过实验室的化学分析,来测定其同时燃烧的材料及燃烧程度。
灰分析适用于火源附近有物品残留而起火点不明显的情况。
3、火源气体分析法这种方法主要通过现场采集火源附近的气体或火势蔓延时散发的气体,采集气体经过实验室的分析,可分析出火源周围的燃烧材料、火焰温度、氧气及有害气体含量等信息。
该方法对现场痕迹的要求不高,适用于火源周围有某种气体或毒气散发的情况。
二、火源行为分析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火源行为分析可以应用于建筑设计、消防设施选型、防火材料选择和建筑结构设计等方面。
通过对建筑物内部设计、材料选用等方面的分析,能够准确地了解建筑物在火情发生时的承载能力、燃烧速度及扩散程度等信息,进而为消防设施的选型及建筑物结构的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三、火源行为分析在防火措施制定中的应用火源行为分析在防火措施制定中的应用十分关键。
通过对消防设施、逃生通道等方面的分析,可以针对性地推出避火措施,为消防救援提供实质性支持。
(火用)分析在能源审计中的应用的开题报告
(火用)分析在能源审计中的应用的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火用分析在能源审计中的应用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能源消耗成为当今全球面临的重要问题,尤其是在日益增长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能源消耗量不断攀升。
因此,进行能源审计成为企业和单位管理中重要的一环。
其中,火用分析是能源审计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可以帮助企业和单位更好地了解和控制能源的消耗情况,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从而帮助企业和单位降低能源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同时也有助于保护环境。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内外学者已经对火用分析在能源审计中的应用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目前,火用分析技术已经在各种工业和商业领域得到应用。
例如,在钢铁、石化、水泥等重工业以及医药、食品等轻工业中,通过火用分析技术,企业可以有效地控制能源消耗情况,进而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然而,国内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些企业在进行能源审计时,火用分析技术的应用还不够广泛和深入,对能源的消耗情况不能够进行科学的评估和分析,导致消耗情况较为模糊,控制效果也不够显著。
因此,进一步研究火用分析在能源审计中的应用,发挥其最大的效益,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本研究将从火用分析在能源审计中的应用角度进行研究,重点研究火用分析技术在工业和商业领域的应用实践,分析其控制能源消耗的效果。
同时,本研究也将结合国内外的实践案例和文献资料,深入探讨火用分析技术的优点和缺点,以及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挑战。
本研究将采取文献调研、实地调研和案例分析等方法,借助专业的数据分析软件,对火用分析的应用效果进行科学排查和评估,找到应用技术的优化方案,为进一步促进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参考方案。
四、预期结果和实际应用前景通过对火用分析在能源审计中的应用研究,本研究预期可以有效地提升企业和单位节能减排意识和技术水平,为企业和单位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和指导。
同时,在全社会推广火用分析等能源管理技术,提高国家能源保障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对于保护环境、提高国家形象和加快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㶲]分析方法及其应用摘要:本文从㶲的定义出发,给出了㶲的定义以及分析的意义。
㶲传递研究㶲的传递和转换规律,系经典热力学在从热静力学向热动力学过渡的过程中产生的研究新领域。
阐述了静态的㶲分析方法的特点,分析了㶲传递的产生与发展现状,指出㶲传递的学科属性及其应用。
关键词:热力学;㶲;㶲分析;㶲传递1 引言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只是从数量上说明了能量在转化过程中的总量守恒关系,它可以发现装置或循环中哪些设备、部位能量损失大,但未顾及到能量质量的变化,不能发现耗能的真正原因。
而热力学第二定律阐述了孤立系统熵增原理,从能的本性的高度,规定过程发生的方向性与限制,特别是指出了能量转化的条件和限制,指出能量在转移过程中具有部分地乃至全部地失去其使用价值的客观规律。
为提高火电机组的发电效率,减少在电力生产过程中排放物对环境的影响,人们对火电机组的热力系统性能开展了大量的理论与试验研究。
从热力学观点,所从事的这些研究大体可分为能量分析与㶲分析两类方法。
传统的研究主要基于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能量分析,它们从能的“量”方面评价热力设备和系统,而近年来广泛开展的㶲分析法则是基于热力学第二定律,它们从能的“量”与“质”2个方面进行评价。
后者既能辨别㶲损的性质,即内部不可逆性与外部排放性,也能揭示㶲损的分布规律,从而能很好地指明系统性能改进方向。
2 㶲的概念及其定义表征物质所含热量多少的状态参数之一的焓,只表达了单位质量物质所含热量的多少,但并未表明热量质量的优劣。
能源是有级别的,相同的热能量,其有效作功的能力并不相同。
最能说明这一问题的是:稍高于环境温度的锅炉排出的烟气,尽管其量很大,但其热量很难加以利用。
热力学中用物质的另一个状态参数“㶲”来表示单位质量物质所含热量的可用性,可以定义为:在无其它(除环境介质外)热源的条件下,稳定流动的工质从初始状态经可逆过程变化到与环境介质处于热平衡时所能作的最大有用功,称为工质在该初始状态的热力㶲。
热力㶲和压力、温度、焓、熵一样,是工质状态参数之一,它对应于某一温度的值是单一的.热力㶲区别于热量㶲(热量作功的能力)和机械㶲(机械作功的能力),热量㶲和机械㶲都不是物质的状态参数。
众所周知,在实际热力过程中,系统物质的熵的总和是增加的,但是系统物质的㶲的总和则是减少的。
将㶲分析应用于锅炉设计的目的在于发现锅炉设计方面在能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从而采取措施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这是国家节能政策的需要。
㶲分析方法是建立在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平衡思想和第二定律的㶲概念的基础上的,它以㶲平衡为工具,通过研究循环中能量转换与利用的效果,分析其影响因素,揭示产生㶲损失的部位、分布与大小,找出薄弱环节,探讨提高能量转换与利用效果的途径。
2.1 㶲平衡与㶲损失能量守恒是一个普遍定律,能量收支应保持平衡。
㶲能量中可用能部分,它收支一般是不平衡,实际转换过程中,一部分可用能将转变成不可用能,㶲将减少,称之为㶲损失。
这并不违反能量守恒定律,㶲平衡是㶲与㶲损失(不可用能)之和保持平衡。
㶲平衡考虑了能量数量,还顾及了能量质量。
考虑㶲平衡时,关键是需要记入各项㶲损失才能保持平衡。
其中,内部不可逆㶲损失项热平衡中并无反映。
两种分析方法有着质区别。
两者相互之间又存着内联系,㶲平衡是建立热平衡基础之上。
2.2 㶲分析与㶲效率通常热量平衡和能量转换效率并不能反映出㶲利用程度,我们引入了㶲效率概念。
㶲效率与能量转换效率由类似定义,所不同是,㶲效率是收益㶲与支付㶲比值。
有了㶲效率概念,我们就可以针对某个热力系统建立㶲平衡关系式,并对其进行㶲分析,达到以下目:(1)定量计算能量㶲各项收支、利用及损失情况。
收支保持平衡是基础,能流去向中包括收益项和各种损失项,各项分配比例可以分清其主次。
(2)计算效率,确定能量转换效果和有效利用程度。
(3)分析能量利用合理性,分析各种损失大小和影响因素,提出改进可能性及改进途径,并预测改进后节能效果。
3 㶲传递理论分析在我国的发展状况㶲传递理论作为一种新兴的理论国内外的学者对其进行的研究相对较少,大多数研究集中在于对㶲传递理论本身的研究,而对此理论在工程上的应用研究相对较少,而对于此理论在电力系统的应用则更是少之又少。
但是我国的一些学者还是在这方面做出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1997年,吴双应通过阐述㶲效率法在余热回收换热器的热力学性能分析中的局限性。
提出了一个新的评价换热器性能的概念一㶲传递有效度,得到了一般计算式。
讨论了传热单元数,冷热流体热容量比和流型对换热器㶲传递有效度的影响。
这可以说是开了㶲传递理论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的先河。
2007年,张友利从热力学第一二定律出发,基于非平衡热力学和㶲平衡理论,对外部流动强制对流换热过程的㶲传递基本特性进行研究,探讨实用而完整的外部流动对流换热的㶲传递方程和㶲传递规律,导出外部流动强制对流换热㶲传递系数传㶲Nusselt数等新的表达式并进行数值计算。
这对㶲传递在在对流换热中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007年,项新耀基于对燃烧系统㶲转换元和输㶲元组成及传递结构的分析,建立燃烧系统通用烟传递模型。
2008年,张友利通过导出结垢前后换热器传热单元数之间的关系,并引人传㶲有效度的概念,对考虑污垢时的换热器㶲传递性能进行了分析,讨论了洁净状态下的传热单元数和冷热流体热容量比对结垢前后换热器的㶲传递性能的影响。
最后得出了污垢对逆流影响最大,其次是交叉流,对顺流的影响最小的结论。
2008年,华北电力大学的陈海平教授建立了电站锅炉㶲传递分析模型。
参照工程㶲传递评价准则,提出了㶲传递过程,㶲流密度,㶲阻等评价指标,并且定义了㶲传递系数,完成了对IOOMW机组锅炉的㶲传递分析。
通过与常规的传热及㶲分析比较,认为㶲传递分析可以提供新的技术评价信息,从而对能量传递过程有更完整和全面的动态分析。
2009年,陈海平教授又通过对热㶲传递规律的研究,获得了对流受热面的热㶲传递规律,提出了㶲流密度、娴密度降低率、㶲损率等评价原则且定义了无因次热流密度、无因次㶲流密度的概念,并以IOOMW机组锅炉的后屏受热面为例进行㶲传递分析,通过与常规的传热及㶲分析比较,得出了在传递过程中,㶲密度总是小于热流密度的结论引。
2009年,华北电力大学的张明智教授借鉴推导无相变逆流换热器对数平均温度的方法,导出了无相变换热器中流体及换热管中、外壁的温度分布,同时得出了换热过程中蒸汽至管外壁及管内壁至给水的传㶲系数,从㶲传递的角度讨论了无相变管壳式换热器的换热性能,为优化换热器结构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
4 㶲传递理论在未来的发展方向以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为依据的烟分析理论无论是其科学性还是它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无疑要比任何其他能量分析法更优越在我国经济飞速民展,工业生产规模和产值成倍增长,能源供需矛盾日异尖锐的今天,假若我们仍然只用热效率这个指标来评价用能水平,那么,纵然浪费能量的现象可以得到有效扼制,但是能质浪费严重的状况将会依然存在。
如何合理利用㶲和提高㶲效率便成为能源建设和能源设备改选的重要课题。
㶲的合理利用和提高㶲效率,原则上是使能源能量的质量与用户需要的能量的质量相匹配,尽量做到高质能高用,低质能低用,让不同质的能物尽其用。
因此,降耗节能目标的实现,还需使用能的理论研究与工程应用研究紧密结合,今后的研究主攻方向应该是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并举,而以应用研究为主。
理论研究的目的是赶上或超过世界潮流,应用研究的主要目的则是使㶲分析走出研究室,使之在工程实践中充分发挥它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l】B.M.布罗章斯基。
㶲方法强及其应用【M】。
王加璇编译。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7.209~225【2】夏兴兰,等。
柴油机可用性分析【J】。
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
1997,2(19):1—7。
【3】毕小平,等。
直喷式柴油机缸内过程的能量可用性分析【J】。
内燃机学报,1999,16(I):9—17。
【4】于淑敏,等。
低温废热高效回收系统及其评价【J】。
热能动力工程,2002,17(99):285-287。
【5】李荣晖,等。
输油泵站的㶲平衡与能量平衡【J】。
节能,2001,(4):22-25。
【6】徐剑风,等。
火电厂热力系统㶲分析【J】。
能源工程,2001,(5):21—24。
【7】龙敏贤,等。
㶲分析法对回热式制冷系统的优化【J】。
新能源,2000,22(11):31~34。
【8】陈林根,等。
热力循环的生态学品质因素【J】。
热能动力工程,1994,9(6):374~375。
【9】赵君,等。
㶲分析的发展与应用平【J】。
新能源,2000,22(1):39—43。
【10】Rosen M A. Second Law Analysis:Approaches and Implications【M】。
Int J Energy Res,1999,(23):415~429。
【11】吴双应,等。
换热器系统的热力学性能评价【J】。
热能动力工程,2002,17(99):237—241。
【12】杨惠山,等。
不可逆吸收式制冷机的㶲经济和生态学优化准则【J】。
太阳能学报,2002,(3):398—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