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复习 第四节 沉淀溶解平衡学案
沉淀溶解平衡教案

沉淀溶解平衡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掌握计算沉淀溶解平衡常数的方法;
3. 理解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
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
1. 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和特点;
2. 计算沉淀溶解平衡常数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1. 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
2.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
A. 导入(5分钟)
引导学生回忆在化学中已经学过的酸碱反应,提问:在酸碱反应中,我们有没有遇到过产生沉淀的情况?为什么会产生沉淀?
B. 讲授(40分钟)
1. 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和特点(10分钟)
介绍沉淀溶解平衡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动态平衡”的概念。
2. 计算沉淀溶解平衡常数的方法(20分钟)
讲授如何计算沉淀溶解平衡常数,包括反应式、平衡常数的定义、计
算方法等。
3. 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10分钟)
介绍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包括温度、浓度、离子强度等。
4. 实例分析(10分钟)
结合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C. 拓展(5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有哪些与沉淀溶解平衡相关的现象?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法、案例分析法。
六、教学手段
黑板、彩色粉笔、投影仪等。
七、教学评价
1. 学生能正确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和特点;
2. 学生能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计算沉淀溶解平衡常数;
3. 学生能够理解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
4.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高中化学《沉淀溶解平衡》教学教案

高中化学《沉淀溶解平衡》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掌握溶解度积的表达式及计算方法。
2. 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使学生了解沉淀溶解平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能独立完成沉淀溶解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正确分析。
二、教学内容1. 沉淀溶解平衡的定义及表达式2. 溶解度积的概念及计算方法3. 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4. 沉淀溶解平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案例分析5. 实验:沉淀溶解实验及结果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溶解度积的计算方法及应用。
2. 教学难点:溶解度积的表达式及影响因素。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沉淀溶解平衡的规律。
2. 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增强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
3. 结合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实验分析能力。
4. 组织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实际案例,引发学生对沉淀溶解平衡的思考。
2. 理论讲解:讲解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溶解度积的表达式及计算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沉淀溶解平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4. 实验操作:指导学生进行沉淀溶解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
5. 实验结果分析:引导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沉淀溶解平衡的变化规律。
6.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沉淀溶解平衡的奥秘。
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沉淀溶解平衡的计算题和应用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课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即时巩固所学知识。
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
4.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意识。
七、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制作内容丰富、形象生动的课件,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
2. 实验器材:准备足够的实验器材,确保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第三章第四节第2课时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2024-2025学年高中化学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同步学案

第2课时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了解沉淀的生成、溶解与转化,能用化学平衡理论解释沉淀的生成、溶解和转化,会应用沉淀的生成、溶解与转化。
2.学会从定量的角度分析沉淀的生成与转化。
一、沉淀的生成和溶解1.沉淀的生成(1)沉淀生成的应用在无机物的制备和提纯、废水处理等领域,常利用生成沉淀来达到分离或除去某些离子的目的。
(2)沉淀生成的方法①调节pH法:如工业原料氯化铵中含杂质氯化铁,使其溶解于水,再加入氨水调节pH,使Q[Fe(OH)3]>K sp[Fe(OH)3],Fe3+转变为Fe(OH)3沉淀而除去。
反应如下:Fe3++3NH3·H2O=== Fe(OH)3↓+3NH+4。
②加沉淀剂法:如以Na2S、H2S等作沉淀剂,使某些金属离子如Cu2+、Hg2+等生成极难溶的硫化物CuS、HgS等沉淀而除去。
a.通入H2S除去Cu2+的离子方程式:H2S+Cu2+===CuS↓+2H+。
b.加入Na2S除去Hg2+的离子方程式:Hg2++S2-===HgS↓。
③相同离子法:增大沉淀溶解平衡体系中某种离子的浓度,使平衡向生成沉淀的方向移动,如向AgCl饱和溶液中加入饱和食盐水可继续生成AgCl沉淀。
④氧化还原法:改变离子的存在形式,促使其转化为溶解度更小的难溶电解质,便于分离出来,例如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将Fe2+氧化为Fe3+,从而生成更难溶的Fe(OH)3沉淀。
特别提醒①一般来说,当溶液中有多种可以沉淀的离子且生成相同类型的沉淀时,越难溶(K sp越小)的越先沉淀。
②当离子浓度小于1×10-5 mol·L-1时,认为该离子已完全沉淀。
2.沉淀的溶解(1)沉淀溶解的原理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对于在水中难溶的电解质,如果能设法不断地移去平衡体系中的相应离子,使平衡向沉淀溶解的方向移动,就可以使沉淀溶解。
(2)实验探究:Mg(OH)2沉淀溶解(3)沉淀溶解的实例CaCO3难溶于水,却易溶于盐酸,原因是CaCO3在水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CaCO3(s)Ca2+(aq)+CO2-3(aq),当加入盐酸后发生反应:CO2-3+2H+===H2O+CO2↑,c(CO2-3)降低,溶液中CO2-3与Ca2+的离子积Q(CaCO3)<K sp(CaCO3),导致平衡向沉淀溶解的方向移动。
高中化学《沉淀溶解平衡》教学教案

高中化学《沉淀溶解平衡》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掌握溶解度积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沉淀溶解平衡原理分析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及表示方法2. 溶解度积的定义及计算方法3. 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4. 沉淀溶解平衡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5. 溶解度表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溶解度积的计算方法及应用。
2. 难点:溶解度积的计算方法及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沉淀溶解平衡的规律。
2. 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展示沉淀溶解平衡的微观过程。
3. 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沉淀溶解平衡的变化。
4.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自然界中的沉淀现象,引发学生对沉淀溶解平衡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3. 知识讲解:讲解溶解度积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4.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运用沉淀溶解平衡原理进行解答。
5.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知识点。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策略与评价1. 教学策略:情境创设:通过生活实例或实验现象,让学生感知沉淀溶解平衡的存在。
问题解决: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与讨论。
互动交流: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促进师生之间的思想碰撞和智慧共享。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沉淀的与溶解过程。
2. 评价策略: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沉淀溶解平衡概念和溶解度积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3.4.1:沉淀溶解平衡学案

《第四单元沉淀溶解平衡》学案【教学目标】①关注难溶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化学行为。
②初步认识难溶电解质存在的溶解平衡及其特征。
③理解K SP的含义及初步应用。
【教学重点】难溶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存在着“沉淀溶解”的平衡。
【教学难点】通过探究认识难溶电解质的化学行为以及在水溶液中存在着沉淀溶解平衡,并能运用平衡移动原理进行分析。
【教学过程】【活动与探究】(1)向盛有3ml0.1mol/LNaCl溶液的试管a中加入1滴0.1mol/LAgNO3溶液,振荡,静置一段时间。
(2)将实验(1)中的试液分置于两支试管中,向其中一支试管a继续滴加少量0.1mol/LAgNO3溶液,向另一支试管b滴加少量0.1mol/L KI溶液,观察对比实验现象。
(3)再向试管b中滴加少量0.1mol/LNa2S溶液,观察实验现象。
请分析产生上述实验现象的原因。
试管试管a②试管【问题思考】①AgCl、BaSO4等属于难溶解物。
那么它们在水中是否完全不溶解?②依据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同,可将电解质分为哪几类?一、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AgCl(s)Ag+(aq)+ Cl—(aq)(设沉淀溶解过程——速率v1;沉淀生成过程——速率v2)v1 >v2v1 = v2v1 <v2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难溶电解质A m B n溶于水形成时,溶质的离子与固态物质之间建立,叫做沉淀溶解平衡。
注:此处的“”表示“溶解”和“沉淀”是相对的两方面,不表示电离。
2、沉淀溶解平衡的特征①②③④【问题思考】写出AgCl(s) Ag+(aq) + Cl-(aq)的平衡常数表达式3、溶度积常数:(简称溶度积)A mB n(s) mA n+(aq) + nB m-(aq)(1) 表达式【课堂练习1】请写出BaSO4 、Cu(OH)2 、Ag2S 、Al(OH)3 的沉淀溶解平衡与溶度积K sp表达式。
(2) 意义①K sp只与和难溶电解质的有关。
②溶度积和溶解度的值都可以反映物质的能力。
沉淀溶解平衡

编写人:潘存立
10/14/2020
第四节 沉淀溶解平衡 学案
6:20:58 PM
一. 考查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难溶电解质溶液中,当________与________的速率相等时,建立了固
体与溶液中离子之间的动态平衡,叫做沉淀溶解平衡。
2. 表达式:如: AgCl (s)
③易溶电解质做溶质时只要是饱和溶液也可存在溶解平衡。
(2)外因: ①浓度:加水,平衡向__________方向移动。 ②温度:升温,多数平衡向___________方向移动。 ③同离子效应:遵循平衡移动原理
[例 1]下列对沉淀溶解平衡的描述正确的是 A、反应开始时,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相等。 B、沉淀溶解平衡达到平衡时,沉淀的速率和溶解的速率相等 C、沉淀溶解平衡达到平衡时,溶液中溶质的离子浓度相等,且保持不变。 D、沉淀溶解平衡达到平衡时,如果再加入难溶性的该沉淀物,将促进溶解。 [变式 1]在含 AgCl 固体的饱和溶液中,分别加入下列物质,对 AgCl 的溶解度有什么影响,并 解释之。
1. 沉淀的生成
(1)判定分离或除去某些离子完全的标准是溶液中这种物质的离子浓度_________________时,
认为已经沉淀完全。
(2)方法:
①调节 PH:如工业原料氯化铵中含杂质氯化铁,使其溶解于水,再加入________调节 pH 至
7-8,可使________生成__________沉淀而除去。
二.有关容度积的考查
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在难溶电解质的饱和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幂之乘积为一常数,称为溶度
积常数,简称溶度积。用符号 Ksp 表示。溶度积的大小取决于难溶电解质的本性,它随温度的 升高而升稍微增大。
沉淀溶解平衡的计算学案

沉淀溶解平衡的学案一、溶度积和溶解度之间的关系例 1 已知Ksp,AgCI= 1.56 10-10, Ksp,Ag2CrO= 9.0 10-12,试求AgCI 和A@CrC4的溶解度(用g/L表示)例2、把足量的AgCI放入1L 1 .0 mol /L的盐酸溶液中溶解度是多少?( g/L )二、溶度积规则例1、下列情况下,有无CaCO沉淀生成?( KspCaCO=2.8 10-9)(1)往盛有1.0 L纯水中加入0.1 mL浓度为0.01 mol /L 的CaCb和NaCO;(2)改变CaCl2和NaCO的浓度为1.0 mol /L 呢?三、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一般认为沉淀离子浓度小于1.0 x 10-5 mol/L时,则认为已经沉淀完全1、沉淀的生成例1、向1.0 x 10-3 mol L-1的&CrC4溶液中滴加AgNG溶液,求开始有Ag^CrQ沉淀生成时的[Ag+] =? CrQ f沉淀完全时,[Ag +]= ?例2、向0.1 mol L-1的ZnCL溶液HS气体至饱和时(H2S的浓度为0.1 mol L-1),溶液中刚有ZnS沉淀生成,求此时溶液的[H+] = ?2、沉淀的溶解例1:如果溶液中Fe3+和Mg+的浓度均为0.10 mol /L, 使Fe3+完全沉淀而使Mg+不沉淀的pH条件是什么?课堂练习: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饱和石灰水中加入一定量生石灰,温度明显升高,所得溶液的pH增大B. AgCl悬浊液中存在平衡:AgCI(s)Ag +(aq) + Cl _(aq),往其中加入少量NaCI粉末,平衡向左移动,溶液中离子的总浓度会减小C. AgCl悬浊液中加入KI溶液,白色沉淀变成黄色,证明此条件下K sp(AgCl)> K Sp(AgI)D. 硬水中含有较多的Ca2*、M C2+> HCO、SO「,加热煮沸可以完全除去其中的2+ 2+Ca 、Mg2. 下列说确的是()A. 向N Q SQ溶液中加入过量BaCl2溶液,则SCf沉淀完全,溶液中只含B『+、Na +和C「,不含S Q「B. 心小的物质的溶解能力一定比K sp大的物质的小C. 为减小洗涤过程中固体的损失,最好选用稀fSQ代替来洗涤BaSQ沉淀D. 洗涤沉淀时,洗涤次数越多越好3 .硫酸锶(SrSO4)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下图所示。
沉淀溶解平衡教案

沉淀溶解平衡教案教案标题:沉淀溶解平衡教案教案目标:1. 理解沉淀和溶解的概念及其在化学中的应用。
2. 掌握沉淀溶解平衡的基本原理和相关计算方法。
3. 能够解决涉及沉淀溶解平衡的实际问题。
教案步骤:引入:1. 引导学生回顾溶解和沉淀的概念,并提问他们对沉淀溶解平衡的理解。
2. 通过示意图或实例,向学生展示沉淀和溶解现象。
理论讲解:1. 解释沉淀溶解平衡的定义和原理,强调它在化学反应中的重要性。
2. 介绍溶解度积的概念,解释其与沉淀溶解平衡的关系。
3. 讲解如何根据溶解度积计算沉淀溶解平衡的浓度。
实验演示:1. 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演示,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沉淀溶解平衡。
2. 在实验中,向学生展示如何通过控制溶液中物质的浓度来观察沉淀和溶解的现象。
练习与讨论:1. 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计算沉淀溶解平衡的浓度。
2. 引导学生讨论沉淀溶解平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水处理、药物制剂等。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进行相关的实际探究活动,例如调查不同条件下沉淀溶解平衡的变化。
2.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沉淀溶解平衡在环境保护或其他领域中的应用。
总结:1. 总结沉淀溶解平衡的重要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强调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评估:1. 设计一份评估题目,考察学生对沉淀溶解平衡的理解和计算能力。
2. 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教案参考资源:1. 沉淀溶解平衡的相关教材章节或资料。
2. 实验演示所需的实验器材和化学品。
3. 练习题和评估题目的参考答案。
教案延伸:1. 将沉淀溶解平衡与其他化学概念(如酸碱中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进行联系,拓展学生的化学知识。
2. 引导学生进行更复杂的沉淀溶解平衡计算,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以上是一个针对"沉淀溶解平衡教案"的基本框架,您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需求和教学阶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补充。
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一第3章第4节 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 (学案)

3.1.1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学案)1.能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沉淀的溶解与生成、沉淀转化的实质,并会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明确溶度积和离子积的关系,学会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
1.沉淀转化的实质。
向氯化银的饱和溶液中加入浓硝酸银溶液,现象为: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一、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1.沉淀的生成(1)调节pH法:如加入氨水调节pH=4,可除去氯化铵中的杂质氯化铁。
反应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加沉淀剂法:以Na2S、H2S等作沉淀剂,使Cu2+、Hg2+等生成极难溶的硫化物CuS、HgS等沉淀。
反应离子方程式如下:①加Na2S生成Cu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通入H2S生成Cu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沉淀的溶解(1)原理: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对于在水中难溶的电解质,只要不断溶解平衡体系中的相应离子,平衡就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向移动,从而使沉淀溶解。
(2)实例:①CaCO3沉淀溶于盐酸中:CO32-+2H+→CO2+H2OCO2气体的生成和逸出,使CaCO3溶解平衡体系中的CO32-浓度不断减小,平衡向______的方向移动。
①分别写出用HCl溶解难溶电解质FeS、Al(OH)3、Cu(OH)2的离子方程式FeS+2H+===Fe+H2S、Al(OH)3+3H+===Al3++3H2OCu(OH)2+2H+===Cu2++2H2O①向Mg(OH)2悬浊液中分别滴加蒸馏水、稀盐酸、NH4Cl溶液,白色沉淀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溶解”或“不溶解”)。
3.沉淀的转化(1)实验探究①AgCl、AgI、Ag2S的转化实验操作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方程式NaCl+AgNO3==AgCl↓+NaNO3AgCl+KI==AgI+KCl 2AgI+2Na2S==Ag2S+2NaI 实验结论溶解度小的沉淀可以转化成溶解度更小的沉淀②Mg(OH)2与Fe(OH)3的转化实验操作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层为无色溶液,下层为红褐色沉淀化学方程式MgCl2+2NaOH==Mg(OH)2↓+2NaCl 3Mg(OH)2+2FeCl3==2Fe(OH)3+MgCl(2)沉淀转化的实质:沉淀转化的实质就是的移动,即将的沉淀转化成的沉淀。
沉淀溶解平衡学案

《沉淀溶解平衡》学案2006年9月30日[考纲要求]:了解沉淀溶解平衡、沉淀转化的本质[知识回顾]:1.溶解度(固体)定义:2.划分难溶物质、微溶物质、可溶物质、易溶物质的标准是3.水垢的主要成分是写出其形成的化学方程式4.碳酸钙、硫酸钡是电解质吗? 是强电解质还是弱电解质? 原因是5.请列举影响化学平衡常数的因素[课本内容]:一、沉淀溶解平衡与溶度积1.沉淀溶解平衡当和离开固体表面进入溶液的速率,与进入溶液的Pb2+ 和I-在固体表面沉积的速率相等时,Pb2+和I-的与碘化铅固体的达到平衡状态,我们把这种平衡状态叫做平衡,试写出此过程的沉淀溶解平衡方程式2.溶度积:(1)沉淀溶解平衡的平衡常数叫或,通常用表示。
写出碘化铅悬浊液沉淀溶解平衡溶度积的表达式(2)K sp反映了物质在水中的能力。
对于相同的电解质,K sp的数值越,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越强。
3.影响沉淀溶解平衡常数的因素(1)沉淀溶解平衡和化学平衡常数一样,K sp只与难溶电解质的和有关,而与的量和溶液中的浓度无关;(2)溶液中的变化只能使平衡移动,并不改变。
二、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1.总结对比浓度商与溶度积判断沉淀的生成与溶解(1)(2)(3)2.如果误将可溶性钡盐(如氯化钡、硝酸钡等)当做食盐或纯碱食用,会造成中毒。
中毒患者应尽快用溶液洗胃,随后导泻使钡盐尽快排出。
试根据沉淀溶解平衡来分析洗胃的原因?3、沉淀的转化沉淀的转化就是由一种转化为另一种的过程。
(1)ZnS(s)转化为CuS(s)硫化锌是一种难溶于水的色固体,硫化铜为难溶于水的色固体。
写出两者沉淀溶解平衡方程式及溶解度表达式ZnS(s) ,K sp==1.6×10-24mol2·L-2CuS(s) ,K sp==6.3×10-36mol2·L-2ZnS与CuS的比相同,因此可以用K sp比较它们的溶解能力。
由于K sp(CuS)K sp(ZnS),所以CuS的溶解能力要比ZnS 很多。
沉淀溶解平衡教案

沉淀溶解平衡教案沉淀溶解平衡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和原理。
2、掌握沉淀溶解平衡实验的方法和结果分析。
3、培养学生对化学原理的运用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二、教学内容1、沉淀溶解平衡的基本原理。
2、沉淀溶解平衡的实验方法。
3、沉淀溶解平衡的结果分析。
三、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实际例子引入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其意义和应用。
2、理论讲解:介绍沉淀溶解平衡的基本原理,包括沉淀的形成、溶解和转化等。
3、实验操作:带领学生开展沉淀溶解平衡实验,掌握实验方法和技巧。
4、结果分析: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培养其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四、教学步骤1、复习相关概念:回顾沉淀、溶解、酸碱中和等基本化学概念,为后续学习做好准备。
2、引入沉淀溶解平衡:通过实例介绍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和意义,让学生了解其在化学中的应用。
3、理论讲解:介绍沉淀溶解平衡的原理,包括沉淀的形成、溶解和转化等。
让学生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基本原理。
4、实验操作:带领学生开展沉淀溶解平衡实验,讲解实验方法和注意事项,让学生掌握实验操作技巧。
5、结果分析: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通过数据和现象的解释,让学生深入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原理。
五、教学反思1、回顾教学过程,总结学生对沉淀溶解平衡的理解程度。
2、分析实验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3、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反思和总结,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六、作业布置1、完成实验报告,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详细记录和整理。
2、针对沉淀溶解平衡的原理和应用,写一篇小论文,阐述自己的观点和认识。
七、教学评价1、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沉淀溶解平衡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通过小论文的撰写,考察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3、通过实验操作和结果分析,评价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八、教学资源准备1、实验器材和试剂:准备沉淀溶解平衡实验所需的仪器和试剂。
沉淀溶解平衡教学设计(共5篇)

沉淀溶解平衡教学设计〔共5篇〕第1篇:“沉淀溶解平衡”(一)教学案例解读“沉淀溶解平衡”〔一〕教学案例1教学思路沉淀溶解平衡的知识是《化学反响原理》中继化学平衡,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之后的一块区别于老教材的新增内容,所以可以采用知识迁移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己理解和总结,进步学生自主学习和知识迁移的才能。
此外,本课的知识又与生活、消费和科学研究有非常严密的联络,所以为了更好的检验新知识落实的效果,教学中我以消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为载体,创设问题情景,学生在分析^p 问题的过程中,不但理解了沉淀溶解平衡的原理,而且进步了综合运用知识的才能,感受到了学以致用的良好效果,体验到了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2教学过程 2.1引入阶段[引入]:展示一瓶PbI2悬浊液。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快速进入上课状态) [师]介绍:PbI2是一种难溶性盐,颜色为黄色。
[问]过滤后,上层清液中有I-存在吗?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结论。
[学生活动]:讨论,并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结论。
结论:上层清液中有I-存在。
方案:取上层清液,滴加HNO3酸化的AgNO3溶液。
假设有黄色沉淀生成,那么说明上层清液中含有I-。
[学生活动]:请学生做演示实验。
(实验结果明显,说明上层清液中含I-。
) 2.2知识预备阶段[师]:总结:实际上,难溶物质在水中还是有一定的溶解度,只是相对来说比拟小。
所以根据物质溶解性不同,可分为易溶,可溶,微溶和难溶。
而PbI2那么属于难溶性盐。
[投影]:[过渡]:既然难溶物在水中仍有少量的溶解。
如:在25℃时,AgI的溶解度为2.1×10-7g,能不能说浓度到达饱和后溶解是就停顿了呢?[讨论]:难溶物在水中饱和后,溶解是不是就停顿了,请从平衡的角度考虑分析^p 。
2.3新课知识落实——知识迁移与总结阶段[学生活动]观点:饱和后,溶解没有停顿,只是在溶解的同时,又有PbI2固体析出,保持一种动态平衡。
[师]请大家结合课本,理解什么是沉淀溶解平衡。
高中化学《沉淀溶解平衡》教学教案

高中化学《沉淀溶解平衡》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掌握溶解度积的表达式及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通过对沉淀溶解平衡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内容1. 沉淀溶解平衡的定义及含义。
2. 溶解度积的概念、表达式及计算方法。
3. 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
4. 实际生活中的沉淀溶解平衡现象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溶解度积的计算方法及应用。
2. 难点:溶解度积的表达式推导及实际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沉淀溶解平衡的奥秘。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地展示沉淀溶解平衡现象。
3. 案例分析法,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
4. 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自然界中的沉淀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沉淀溶解平衡的奥秘。
2. 讲解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解释溶解度积的含义。
3. 演示实验:观察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积实验,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沉淀溶解平衡。
4. 讲解溶解度积的表达式及计算方法,进行实例计算。
5. 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沉淀溶解平衡现象,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学生对沉淀溶解平衡的理解。
7. 作业布置:布置有关沉淀溶解平衡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沉淀溶解平衡概念的理解程度,以及对溶解度积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2. 实验观察: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对沉淀溶解平衡现象的观察能力,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程度。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关注溶解度积在实际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如矿物的浮选、水质净化等。
高中化学《沉淀溶解平衡》教学教案

高中化学《沉淀溶解平衡》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理解溶解度与溶解度积的关系。
2. 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让学生掌握沉淀溶解平衡在实际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及表达式2. 溶解度与溶解度积的关系3. 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4. 沉淀溶解平衡在实际中的应用5. 实验操作与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溶解度与溶解度积的关系、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
2. 教学难点:沉淀溶解平衡的表达式、溶解度积的计算。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沉淀溶解平衡的奥秘。
2. 利用实验现象,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原理。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沉淀溶解平衡在实际中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系列实际案例,引发学生对沉淀溶解平衡的思考。
2. 理论讲解:介绍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表达式,讲解溶解度与溶解度积的关系。
3. 实验演示:进行沉淀溶解平衡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实验现象。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实验现象,探讨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原理。
5. 案例分析:分析沉淀溶解平衡在实际中的应用,如工业生产、环境保护等。
6.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沉淀溶解平衡在生活中的意义。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辅导:针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沉淀溶解平衡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化学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沉淀溶解平衡教案Microsoft Word 文档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临汾五中李贵刚【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并运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解决沉淀的溶解和沉淀的转化问题。
2、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动手实验的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3、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分析推理出新的知识。
过程与方法::初步建立解决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问题的一般思路,尝试运用微粒观、动态观分析难溶解质的溶解平衡的相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生产、生活中与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有关的某些现象的讨论,使学生体会到化学对于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沉淀的转化【教学难点】沉淀的转化和溶解【教学方法】实验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多媒体展示【教学过程】1、引入:当我们外出旅游,沉醉于秀美的湖光山色时,一定会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石灰石岩层在经历了数万年的岁月侵蚀之后,会形成各种奇形异状的溶洞。
你知道它是如何形成的吗?它与化学平衡的关系你了解吗?2、分析电解质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情况(随氯化钠的增多),演示课件。
说明并板书:强电解质溶解的过程就是电离的过程。
过程图像分析:提问:当氯化钠的溶解速率和结晶速率相等时,体系将处于什么状态?板书:一、强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回顾:关于平衡前面我们学习了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它们的定义均类似且均遵循平衡移动原理(勒夏特列原理),强电解质溶解平衡也不例外。
提问:有那位同学能模仿化学平衡的定义结合我们刚才演示的氯化钠的溶解情况给出强电解质溶解平衡的定义呢?投影:1、定义:一定条件下,强电解质溶解成离子的速率等于离子重新结合成沉淀的速率,溶液中各离子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也叫沉淀溶解平衡)板书:2、特征:等、动、定、变。
Na+(aq)+Cl-(aq)板书:表达式:如NaCl(s)强调并板书:变:当条件改变时,强电解质溶解平衡可能发生移动,从而达到新的平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复习第四节沉淀溶解平衡
命题:孙振丽审题:高二化学组
一、沉淀溶解平衡与溶度积
1、概念:在一定下,当难溶强电解质溶于水形成时,
速率和速率的相等状态。
2.沉淀溶解平衡常数——溶度积
(1)溶度积(K sp):在一定温度下,难溶电解质的溶液中,离子浓度。
(2)表达式:对于沉淀溶解平衡:M m N n(s)m M n+(aq)+n N m-(aq),K sp=。
(3)意义:Ksp反映了。
当一定时,Ksp数值
_______的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越强。
(4)影响因素:只受影响,不受溶液中物质浓度的影响。
(5)溶度积规则:难溶电解质的溶液中任一情况下有关离子浓度的乘积Q c(离子积)与K sp的关系.
【同步练习】
1、下列关于溶度积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度积大的化合物溶解度肯定大
B、不同温度的碘化银的溶度积不同
C、溶度积只与难溶电解质的性质有关
D、将难溶电解质放入纯水中,溶解达到平衡时,电解质的浓度的乘积就是该物质的溶度积
2、将等体积的4×10-3 mol·L-1AgNO3溶液和4×10-3 mol·L-1K2CrO4溶液混合,是否能析出Ag2CrO4沉淀?(已知Ksp(Ag2CrO4)=9.0×10-12mol3·L-3.)_______(填“是”或“否”)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一定温度下,将足量氯化银固体分别加入:①10ml蒸馏水中;②30ml 0.1mol〃L-1盐酸;
③5ml 0.5 mol〃L-1食盐溶液;④10ml 0.2 mol〃L-1氯化钙溶液中。
均使氯化银溶液达
到饱和,此时所得各溶液中Ag+浓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①③②④
D、④③①②
二、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
1.内因:的性质,这是决定因素。
2.外因: (1)浓度:(K sp)
①加水稀释,平衡向的方向移动;(若加水后仍有固体剩余,溶液中溶解生成的离子浓度。
)
②向平衡体系中加入与难溶物相应的离子,平衡移动;
③向平衡体系中加入可与体系中某些离子反应生成更难溶或更难电离或气体的离子时,
平衡向方向移动。
(2)温度:绝大多数难溶盐的溶解是吸热过程,升高温度,平衡向方向移动,K sp。
【同步练习】
4.分别用等体积的蒸馏水和0.01 mol/L的盐酸洗涤AgCl沉淀,用水洗涤造成的AgCl的损失大于用稀盐酸洗涤的损失量,为什么?。
5. 已知溶液中存在平衡:Ca(OH)2(s) Ca2+(aq)+2OH-(aq) ΔH<0,下列有关该平衡体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②向溶液中加入少量碳酸钠粉末能增大钙离子浓度
③除去氯化钠溶液中混有的少量钙离子,可以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Na OH溶液
④恒温下向溶液中加入CaO,溶液的pH升高⑤给溶液加热,溶液的pH升高
⑥向溶液中加入Na2CO3溶液,其中固体质量增加
⑦向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固体,Ca(OH)2固体质量不变
A.①⑥B.①⑥⑦ C.②③④⑥ D.①②⑥⑦
三、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
1、沉淀的生成
①调节pH法:如除去CuCl2溶液中的杂质FeCl3,可以向溶液中加入,调节溶液的pH,使Fe3+形成沉淀而除去。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②沉淀剂法:如用沉淀Cu2+,离子方程式为。
2、沉淀的溶解
①酸溶解法:如CaCO3溶于盐酸,离子方程式为。
②盐溶液溶解法:
如Mg(OH)2溶于NH4Cl溶液,离子方程式为。
4、沉淀的转化: ①实质:。
②规律:,两种难溶物的
溶解度差别,越容易转化。
③应用:锅炉除垢:将CaSO4转化为CaCO3,离子方程式为:。
矿物转化:CuSO4溶液遇ZnS转化为CuS,离子方程式为:。
【同步练习】
6.溶解度较小的沉淀一定不能转化成溶解度较大的沉淀吗?
7.试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下列事实:
(1)BaCO3不溶于水,为什么不能作钡餐?
(2)CaCO3难溶于稀H2SO4,却能溶于醋酸中。
【重要规律方法】沉淀溶解平衡图像题的解题模板
溶解平衡曲线类似于溶解度曲线,曲线上任一点都表示饱和溶液,曲线上方的任一点均表示过饱和,此时有沉淀析出,曲线下方的任一点,均表示不饱和.
第一步:观察纵、横坐标表示的何种变量。
从图像中找到数据,根据K sp公式计算得出K sp的值第二步:观察坐标中点、线段的变化及含义。
第三步:利用K sp进行相应换算、推断,根据沉淀溶解平衡原理分析曲线变化。
涉及Q c的计算时,所代入的离子浓度一定是混合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因此计算离子浓度时,所代入的溶液体
积也必须是混合液的体积
例题1、在t℃时,AgBr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
又知t℃时AgCl的K sp=4×10-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t℃时,AgBr的K sp为4.9×10-13 B.图中a点对应的是AgBr的不饱和溶液
C.在AgBr饱和溶液中加入NaBr固体,可使溶液由c点变到b点
D.在t℃时,AgCl(s)+Br-(aq)AgBr(s)+Cl-(aq)的平衡常数K≈816
【强化练习】
1、有关AgCl的沉淀溶解平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向含有AgCl的饱和溶液中加入盐酸,一定会有沉淀生成
B.AgCl难溶于水,则溶液中没有Ag+和Cl-
C.AgCl沉淀生成和溶解同时在不断进行,且速率相等
D.向含有AgCl的悬浊液中加入NaBr固体,AgCl沉淀不变化
2.已知25℃时,K a(HF)=
3.6×10-4,K sp(CaF2)=1.46×10-10。
现向1 L 0.2 mol·L-1 HF溶液中加入1 L 0.2 mol·L-1 CaCl2溶液,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25℃时,0.1 mol·L-1 HF溶液中pH=1 B.K sp(CaF2)随温度和浓度的变化而变化
C.该体系中没有沉淀产生D.该体系中HF与CaCl2反应产生沉淀
3.下列化学原理的应用,主要用沉淀溶解平衡原理来解释的是( )
①热纯碱溶液的洗涤油污能力强⑤泡沫灭火器灭火的原理
②误将钡盐[BaCl2、Ba(NO3)2]当作食盐混用后,常用0.5%的Na2SO4溶液解毒
③溶洞、珊瑚的形成④碳酸钡不能作“钡餐”而硫酸钡则能
A.②③④B.①②③C.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
4.常温下二价锌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式与pH的关系如图,纵坐标为Zn2+或Zn(OH)2-4物质的量浓度的对数。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pH<12的溶液中不存在Zn(OH)2-4B.控制pH在8~12可以分离出溶液中的锌离子
C.Zn(OH)2(s)Zn2+(aq)+2OH-(aq)的溶解平衡常数为1×10-17
D.如果溶液中c(Zn2+)=0.1 mol/L,则c(H+)≥1×10-6mol/L
5.Cu(OH)2在水中存在着沉淀溶解平衡:Cu(OH)2(s)Cu2+(aq)+2OH-(aq),在常温下K sp=2×10-20。
某CuSO4溶液中c(Cu2+)=0.02mol·L-1,在常温下如果要生成Cu(OH)2沉淀,需要向
CuSO4溶液中加入碱溶液的pH应大于.
6.氯碱工业电解所用的氯化钠溶液需精制。
除去有影响的Ca2+.Mg2+.NH4+.SO42-及泥沙,其精制流程如下:
已知:①Ca2+、Mg2+
Ca(OH)2Mg(OH)2
pH ≥11.5≥4.2
②K sp(BaSO4)=1.1×10-10sp3sp3-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盐泥a除泥沙外,还含有Ca(OH)2和Mg(OH)2
B.过程Ⅰ中将NH+4转化为N2的离子方程式是3ClO-+2NH+4===3Cl-+N2↑+3H2O+2H+
C.过程Ⅱ中通入CO2有利于除SO2-4D.过程Ⅳ调pH可以使用硝酸
7.金属氢氧化物在酸中溶解度不同,因此可以利用这一性质,控制溶液的pH,达到分离金属离子的目的。
难溶金属的氢氧化物在不同pH下的溶解度[S/(mol/L)]如图所示。
(1)pH=3时溶液中铜元素的主要存在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要除去CuCl2溶液中的少量Fe3+,应该控制溶液的pH__________。
A.<1B.4左右C.>6
(3)在Ni(NO3)2溶液中含有少量的Co2+杂质,________(填“能”或“不能”)通过调节溶液pH的方法来除去,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要使氢氧化铜沉淀溶解,除了加入酸之外,还可以加入氨水生成[Cu(NH3)4]2+,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已知一些难溶物的溶度积常数如下表。
为除去某工业废水中含有的Cu2+、Pb2+、Hg2+杂质,最适宜向此工业废水中加入过量的___ _________(填选项)。
A.NaOH B.FeS C.Na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