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整理

合集下载

自然辩证法整理

自然辩证法整理

1、简述进化与退化的关系。

答:进化:物质系统日益复杂,组织化程度日益提高,整个自然界中物质层次由低级向高级推进的过程,事物从简单到复杂,无序到有序,逐步与新的条件环境相适应。

退化:物质系统日益简单,组织化程度日益降低,整个自然界中物质层次由高级向低级下降的过程,事物由有序到无序,逐步丧失一些功能和特征。

进化与退化的关系:进化与退化是自然界演化过程中相反的方面。

然而二者密切结合,互为对方发生的条件。

正是退化与进化结合才能组成循环,使演化能够进行。

因此退化并不是消极被动退步的东西。

可以认为,进化在退化的基础上进行,进化以退化为代价或条件。

2、观察方法与实验方法的区别答:科学观察: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和描述客观事物、获取感性材料的基本手段。

(1)它是一种感性活动;(2)它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

(2)科学实验:人们根据一定的科学研究目的,运用一定的物质手段(科学仪器和设备),在人为控制或变革客观事物的条件下获得科学事实的基本方法。

前者是不带有控制的观察,纯粹的自在的观察,物质状态是自在的,有许多干扰因素,后者是带有控制性的观察,可排除其他因素,来寻找单独的影响因素。

后者根据人为控制条件,可以造出自然界没有的条件。

3、归纳与演绎方法的联系与区别答:概括来说,两者不可偏悖,归纳为演绎提供前提,演绎以来归纳,证明归纳。

科学的认识是从个别到一般,一般再到个别的过程。

通过个别认识一般的主要思维方法是归纳,由一般认识个别的主要思维方法是演绎。

归纳法和演绎法两种不同的研究方法各有特点,做研究的时候,部分人使用归纳法,部分人使用演绎法,先通过归纳法推导理论,再使用演绎法利用这些已经推导的理论形成假设,验证假设的正确与否,从而得到理论支持的证据,因此这两种方法具有互补的作用。

归纳是从个别或特殊的事物现象中概括出共同本质或一般规律的逻辑思维方法。

演绎方法:从一般原理推论出个别或特殊事物及其结论的方法,即由某类事物的普遍规律,推论出关于其中个别事物的知识来。

自然辩证法整理内容

自然辩证法整理内容

自然辩证法整理内容
人类自然观是随着人类认识深化、科学发展而不断校正、丰富的过程.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 认为:自然界是由种种复杂联系而构成的;自然界在时间上不断演化着,既具有进化分支,又具有退化分支,两个分支具有同一性;人和自然以实践为纽带而联结起来,并在实践的基础上协调发展。

可以概括为四句话:发展的自然观、存在的自然界、演化的自然界、人化的自然界----人工自然
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三种自然观是: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17、18世纪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19世纪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20世纪在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础上,总结概括现代科学技术新成就产生的系统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丰富和发展。

中世纪自然观的特点;宗教神学自然观极力宣扬上帝创世说,
人们只能服从,不能有任何疑问,更不能有丝毫不同意见或者反对意见。

中世纪自然观的历史地位;宗教神学自然观在本质上是唯心的,与古代自然观相比是一种倒退。

这种自然观在历史上对科学的发展起着严重的抑制作用,对人们的主观能动性起着束缚和压抑的作用。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观点和特点;。

自然辩证法 资料整理

自然辩证法  资料整理

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怎样理解它与各门科学内容之间的关系?2.怎样理解“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3.如何理解科学的本质?4.如何正确协调人与自然的发展?5.科学技术发展需要怎么样的社会条件?请联系中国的实际情况加以思考。

参考资料收集: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怎样理解它与各门科学内容之间的关系?(1)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改造自然与认识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方法论是自然辩证法的基石.(自然界——科学技术——人类社会)它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涉及如下广泛的领域:自然界——科学——技术——社会。

自然辩证法的三部分内容:(1) 自然观:自然界的一般规律;(2) 科技观(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3) 方法论(科学方法论):人类认识自然与改造自然的一般规律。

在哲学研究概括的自然、社会和思维这三大领域中,自然辩证法是其中的一大领域。

在自然辩证法中,“自然”作为研究对象,是指整体的自然或自然的整个领域,自然辩证法必须透过现象而达到实在,必须凭借人的理性以理论思维的方式“超越”呈现于感官的现象界去寻找答案,而这正是自然辩证法为哲学的本质所在。

此外,自然辩证法除了以自然为研究对象,还以科学、技术、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为研究对象,所要揭示的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中的一般规律以及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一般规律,而不是自然界中个别的过程。

这个一般规律也正是哲学研究区别于科学技术研究的特殊之处。

(2)自然辩证法与各门科学内容之间的关系:自然辩证法(性质)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

它从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方面,研究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是科学技术研究的思想理论基础。

自然辩证法一方面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普遍原理在自然界中的具体表现和科学技术领域的具体应用,另一方面又是对科学技术及其发展的哲学概括。

科学与哲学的内在融合。

自然辩证法内容整理

自然辩证法内容整理

自然辩证法内容整理~1.和谐原理:(1). 和谐一词源于希腊文havmonia,意思是联系、匀称,是指事物的各个方面的配合和协调,是指多样性中的统一。

(2). 其主要内容是:有机整体是和谐的基础,对称性是有机体的和谐,比例协调和结构合理,规律性是物质系统运动与发展中的和谐,相似性是物质系统之间的和谐。

和谐揭示了对立面的统一,差异中一致的规律。

(3). 和谐原理的主要内容①. 有机整体是和谐的基础②. 对称性是物质内部联系和规律的和谐③. 比例协调和结构合理是物质系统内部各种对立、差异部分、要素之间关系的和谐④. 规律性是物质系统运动、变化和发展中的和谐⑤. 相似性是物质系统之间的和谐⑥. 和谐又是相对的和有条件的。

(4). 和谐原理的哲学依据①. 对立统一规律是和谐原理的坚实基础②.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也是和谐原理的哲学依据2.方向原理:(1). 方向,是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趋势,表现为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统一。

方向原理,是对自然界各种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的种种趋势、方向的概括和总结。

方向是事物运动过程的要素,是变化过程的要素,是事物发展过程的要素。

方向又分为:可能方向与现实方向,主要方向与次要方向,可逆方向与不可逆方向。

方向原理有两个要点:一是,它所研究的方向是指事物运动中的方向,变化中的方向,发展中的方向。

二是,方向在不同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中的表现是不同的,要了解方向的内容,应当在研究各种各样的方向中去探索。

(2). 方向是事物运动、变化、发展过程的要素。

方向是多种多样的:可能方向与现实方向、主要方向与次要方向、可逆方向与不可逆方向、前进方向与后退方向。

(3). 方向原理的哲学依据①. 方向来自于事物的根据②. 方向表现于规律性之中3.最优原理:(1). 最优原理,是和谐原理与守恒原理的补充,又是方向原理的进一步深化,反映着自然系统和人工系统的发展趋势与结局。

如果说和谐原理与守恒原理是从异中求同,从对立中把握统一,那么,这一原理就是从同中求异,从统一中把握对立,进而研究可能性变为现实性的规律。

自然辩证法(个人整理版)

自然辩证法(个人整理版)

自然辩证法(个人整理版)绪论第一节自然辩证法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一、自然辩证法的性质、内容与范围1.整个世界的历史可划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2.人类只有进行物质生产劳动才能从自然界那里取得他们所需要的生活资料3.科学技术是在劳动过程中产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4.哥白尼牛顿科学革命与英国工业革命把人类从农业社会推向开放、进步的工业社会自然辩证法贯穿的基本观点第一.自然界是第一性的,它是人类赖以生长的基础第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研究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的基本观点第三.科学技术是自然发展史与人类社会发展史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与相互作用的中介第四.社会发展经历不同的历史阶段,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内容有所不同二、自然辩证法与科技哲学科技哲学的体系:形式科学、物理学、生命科学、社会科学、技术科学区别:1、看待自然观方面2.看待科学技术方面3.看待科技与社会的相互作用方面三、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社会1、哲学方面2、社会学、历史学方向3、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关系研究方向第二节自然辩证法的历史发展(一)创立时期1、批判分析了德国古典哲学2、批评分析了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创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方法论3、研究了劳动与人的生存、发展,以及劳动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二)发展时期1、科学社会学2.科学学3.技术文化学二、20世纪中叶以来自然辩证法的新发展1.自然观方面(系统自然观、生态自然观)2、在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方面3、在技术观与技术方法论方面4、在科学技术与社会方面波普尔证伪主义的科学哲学(1)反归纳主义(2)经验证伪原则(3)划界标准:重言式命题、列尽各种可能性的逻辑命题、数学命题、形而上学命题、宗教神话、伪科学(4)理论是大胆的猜测:理论先于观察,有保留地赞同康德“理性给自然界立法的观点”、科学开始于问题、理论是大胆的猜测(5)知识增长的理论可证伪度:第一,理论表述的内容愈普遍,可证伪度就愈高;第二,理论表述的内容愈精确,它的可证伪度就愈高科学发展的四段式:1、科学开始于问题;2、科学家针对问题提出各种大胆的猜测,即理论;3、各种理论之间展开激烈的竞争和批判,并接受观察和实验的检验,筛选出逼真度较高的新理论;4、新理论被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所证伪,又出现新问即P1→TT→EE→P2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理论范式:(1)从心理上是科学共同体所共有的信念,(2)从理论和方法上说它是科学共同体所共有的“模型”或“框架”,总体说,就是某一科学家集团在某一专业或学科所共同具有的信念,这种信念规定了他们的共同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为他们提供了共同的理论和解决问题的框架,从而形成为该学科的一种共同传统,并为该学科的发展规定了共同的方向。

自然辩证法整理

自然辩证法整理

自然观: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一种崭新的科学的自然观,它吸取了历史上各种自然观的精华,摒弃了旧自然观的糟粕,建立在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瑰丽的理论概括和根本观点。

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与内容是什么?答:自然辩证法就是从人和自然界的关系出发,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高度来考察作为客观的自然界,作为主体的人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以及作为中介的科学技术,这便构成了自然辩证法三部分研究对象。

自然辩证法的内容包括三个部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方法论. (一)关于自然的组成成分PDF59?1、在自然界组成上的假说:用自然的原因解释自然泰勒斯:水是万物的本原阿那克西曼德:无定形者阿那克西米尼:气赫拉克利特:火恩培多克勒:四根说(火、气、水、土)留基伯、德谟克利特:原子和虚空(二)宇宙结构模型PDF54?万物的本原是数。

1.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认为音乐和哲学可以净化灵魂。

在他们看来,无论是音乐的和谐还是事物间的和谐,都体现了一种数的规定性。

2.一切事物的性质都可以被归结为数的规定性,数的规定性比物理属性更为普遍3.数字先于事物存在,是构成事物的基本单元。

一切事物的形状具有几何结构,它与数字对应:1是点2是线,3是面,4是体,再由此产生四元素。

数是万物的本源,追求数的和谐是探索自然定律的过程中最有力的启发性原则。

菲罗劳斯:一切可能知道的事物,都具有数;因为没有数而想象或了解任何事物是不可能的。

托勒密地心体系:①地球静止不动地居于宇宙的中心。

②每个行星和月亮都在“本轮”上匀速转动,而本轮中心又在“均轮”上绕地球转动,只有太阳直接在均轮上绕地球转动。

地球与各个均轮的圆心有一定距离的偏离。

③水星和金星的本轮中心始终位于日地连线上,这一连线一年绕地球转一周;火星、木星、土星到它们各自的本轮中心的直线始终与日地连线平行,它们每年绕各自的本轮中心转一周。

自然辩证法整理小抄

自然辩证法整理小抄

1什么是自然辨证法自然辩证法是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根本观点和思维方式,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以及人们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于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已有成果与活动进行科学概括和总结的产物。

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技术观,又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科学研究方法论。

2系统进化的条件:第一,系统处于开放状态,同外界有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

第二,系统处于远离平衡态状态。

第三,系统的非线性相互作用。

第四,内部涨落。

对平均状态的偏离称为涨落。

涨落是随机的、偶然的。

一般情况下,涨落会被系统结构所约束,小的涨落一般会衰减。

但在系统状态的临界点上,微小的涨落可能会放大,形成巨涨落,使系统的状态发生质的变化,导致有序结构的出现。

初始条件的敏感性。

长期天气预报不可能。

3科学问题的主要来源第一,从科学实践与科学理论的矛盾中产生问题。

第二,从科学理论内部的(逻辑)矛盾中产生问题。

第三,从不同理论之间的矛盾中产生问题(例如,地质学中的渐变论和灾变论)。

第四,从社会需要与现有的生产技术手段不能满足这种需要的矛盾中产生问题。

4解决科学问题的基本途径第一,通过进一步获取事实来回答问题。

第二,通过引入新的假说来解答问题。

第三,通过引入新的概念解决问题。

科学实验就是根据一定的科学研究目的、运用一定的物质手段、在人为控制或变革客观事物的条件下获得科学事实.5实验的特点:第一,可以简化和纯化研究对象。

第二,实验方法可以强化和激化研究对象,在极端的条件下揭示对象的本质和规律。

第三,可以再现、加速、延缓或模拟研究对象。

第四,是一种经济可靠的认识和变革自然的方法。

6形成科学假说的方法论原则(1)对应原则:一般来说假说不应与经过检验的科学理论相矛盾。

在新假说转化为新理论并取代旧理论时,它应继承旧理论中被实践检验过的合理内容,并把旧理论作为特例或极限形式包含进来。

(完整版)自然辩证法整理版

(完整版)自然辩证法整理版

(完整版)自然辩证法整理版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以及研究内容是什么?答: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一个重要分支科学,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科学理论体系。

学科性质: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及其社会关系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辩证法已成为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

研究对象:以整体的自然界(自然界存在和演化的规律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科学技术研究的一般方法(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整体的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发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研究内容:自然观(系统自然观、生态自然观)科技观(科技的性质和发展规律、科学技术与社会等)方法论(科学方法论、技术方法论)2、系统概念,含义?如何理解系统的整体性特征?系统的概念:一般认为,系统是运动变化着的若干部分,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之中组成的具有某种确定功能的整体。

系统的本质特征:开放性:与外界环境自由地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

动态性:即自然系统运动、发展、变化的过程整体性:系统各个要素按一定的方式构成的有机整体,系统是诸要素的有机集合而不是各要素简单地机械加和。

层次性:指一方面系统由一定的要素组成,这些要素是有更小一层次的要素组成的子系统,另一方面系统自身又是更大系统的组成要素。

系统的整体性是指系统各要素在系统整体中的相互联系所带来的、超过各要素孤立时性质的总和的效果。

一方面,系统是诸要素的有机集合而不是各要素的简单机械加和,系统具有各个组成要素没有的新的性质、功能和运动规律。

另一方面,作为系统整体中的要素也具有它自身所没有的整体性质、功能和运动规律,与他们未组成系统独立存在时有质的区别。

三、系统的定义、系统与要素、环境的辩证关系1、系统:运动变化着的若干部分,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之中组成的具有某种确定功能的整体。

自然辩证法整理

自然辩证法整理

2.1、系统自然观产生的现代自然科学前提系统自然观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

它植根于相对论、量子力学、分子生物学和以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耗散结构理论、协同论、突变论、混沌理论等为代表的系统科学的基础之上。

相对论否定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揭示了空间与时间、空间时间与物质及其运动、质量与能量之间存在的辩证联系;量子力学标志着对微观世界认识的深入,揭示了连续性与间断性、波动性与粒子性的辩证统一,突现了量子现象的整体性,突破了机械决定论的观念;分子生物学由细胞水平深入到分子水平,在生物大分子层次上揭示了生物界基本结构和生命活动的高度一致性;系统论以“系统”的观点看自然界,提出了系统与要素、结构与功能等新的范畴,揭示了自然界物质系统的整体性、层次性、动态体和开放性;非平衡系统自组织理论不仅指出自然界的演化是自组织的、自己运动的,而且揭示了自然演化的自组织机制;混沌理论则提供了一种关于系统演化的分叉与混沌方式,它把简单性与复杂性、有序性与无序性、确定性与随机性、必然性与偶然性等统一在新的更为深广的自然图景之中。

5.2如何理解观察与实验是客观与主观相统一的过程?(P115)科学观察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的利用自己的感官认识和描述各种自然现象,获取经验知识的基本手段。

科学观察属于实践活动,在科学认识过程中,它既是接收外部信息、获取经验事实的基本方法,有事检验理论认识的基本手段。

因此科学的研究对象及其理论、科学家说的推论都应具有客观性。

观察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主体在一定的条件下,通过感官从被观察对象那里获得感觉映像,形成经验,最后得出观察陈述的过程。

观察并非消极的、被动的注视,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反映。

科学观察的基本原则是:坚持观察的客观性;坚持观察对象的全面性。

科学实验是人们根据研究的目的,利用科学仪器、设备,人为地控制或模拟自然现象,排除干扰,突出主要因素,在有利的条件下获得科学事实的方法。

科学实验可以简化复杂的现象,可以使实验对象处于强化的条件中。

自然辩证法整理

自然辩证法整理

第一章1.简述什么是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技术观,又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科学研究方法论,还包括数学和其他各门具体学科中的重大哲学问题。

2.简述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一书的体系结构及主要内容。

部分结构论文札记1导言《导言》科学历史摘要论述了文艺复兴运动以来自然科学发展的历程和主要成就,说明形而上学自然观的产生有其必然性。

2自然科学与哲学《反杜林论》旧序——《论辩证法》、《自然科学中的神灵世界》自然科学与哲学论述了自然科学与哲学之间的关系,哲学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世界观方法论的指导,研究者把握了正确的哲学思维,就能加速科研进程,少走弯路,避免犯唯心主义和宗教神学的错误。

3辩证法《辩证法》[辩证法]论述了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由三大规律和五对范畴(形式与内容、原因与结果、偶然与必然、可能性与现实性、本质与现象)组成。

4物质运动形式《运动的基本形式——科学分类》物质运动形式的科学分类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揭示了物质、运动、时空之间的关系。

5各门具体学科中的辩证法《运动的量度—功》《潮汐摩擦》《热》《电》[力学与天文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探讨了各门具体科学中的重大哲学问题6劳动创造了人《劳动在从猿向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劳动在从猿向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论述了劳动创造了人,创造了社会,实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向历史唯物主义的过渡<1> 第一部分:《导言》;论述了文艺复兴运动以来自然科学发展的历程和主要成就,说明形而上学自然观的产生有其历史必然性。

<2> 第二部分:自然科学与哲学①《反杜林论》旧序[《自然科学与哲学》]——《论辩证法》;论述了自然科学与哲学的关系,自然科学家必须掌握正确的哲学思维,保证研究工作沿正确道路前进,避免犯种种唯心主义和宗教神学错误。

②《神灵世界中的自然科学》<3> 第三部分:导言:辩证法、论文:《辩证法》、杂论:[辩证法] ;论述了唯物辩证的科学体系由三大规律和五对范畴(内容和形式、原因与结果、偶然与必然、可能性与现实性、本质与现象)组成<4> 第四部分:物质运动形式,《运动基本形式》、[物质运动形式的科学分类];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揭示了物质、运动、时间空间的关系。

自然辩证法重点整理

自然辩证法重点整理

1.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选择科研课题→获取科学事实和材料→进行理论加工→进行科学验证→上升到科学理论,科研选题(良好开端)——最重要的一步2.科学和技术的关系1、科学和技术的区别(1)目的不同(2)任务不同(3)科研的程序不同(4)社会作用不同(5)最终成果的形态不同2、科学与技术的联系(1)科学与技术的最终目的都在于改造世界。

(2)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与技术日益一体化。

3.科学技术的发展内部、外部动力问题内部动力:①科学理论与科学实践的矛盾②不同学派、学术观点之间的争鸣③科学理论内部的逻辑疑难④科学分化与科学综合的矛盾⑤科学继承与科学创新的矛盾外部动力①社会的经济需求②社会的文化需求③国防、军事、战争的需求④社会的政治需求4.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社会价值观(论述,结合自己的专业)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革命力量,是第一生产力,但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既可以帮助人类创造出光辉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也可以产生消极的负效应,而这种消极的负效应,即可能是科学技术本身的局限性所造成,也可能是社会因素造成,因此我们一方面要通过社会实践社社会改革,来调节社会关系,达到人、自然、社会的协调发展。

另一方面,凡属于科学技术本身尚不成熟不完善所带来的消极后果,要靠深入进行科研,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来克服。

同时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社会价值观还认为,考察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及其社会后果,不能只局限于科学技术本身孤立地进行考察,而应将其置于社会大系统之中,从其与社会诸因素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中进行全面的综合的分析。

5.科研选题的基本原则(简答或者论述,简答只需写提纲)1、需要性原则指从社会实践的需要和科学自身发展的需要出发,来选择课题,进行研究。

(1)考虑课题的价值。

一看是否解决现实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二看对未来本学科或整个科技发展是否产生重大影响(2)注意将近期需要与长远需要结合。

从现实看,是科技发展中的焦点,生产实践中的难点;从全局看又是科技发展的起点,生产实践中的新的增长点。

自然辩证法要点整理

自然辩证法要点整理

时被称之为“物理力”,而实际上是能量的特殊物理量之间的联系和转化,一切物质都具有能量,能量不能自生自灭,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从一种物质传递到另一种物质,其总能量是不变的。

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证明自然界中物质形态具有统一性。

它打破了形而上学关于无机物之间没有联系的旧观念。

因此,自然界的“高技术”的概念最先是由两位美国女建筑师于20世纪60年代在她们合写的《高格调技术》一书中提出的。

对其含义,可以从不同角度来理解。

从经济的角度,可以把高技术理解为应用先进和复杂的方法和工艺制造产品的技术,它表现出高增长率、高研究开发费用、高附加值和劳动密集等特征。

从科学技术的角度,可以把高技术理解为根据基础科学研究而创造出的新的技术。

如果从社会的角度出发,可以把高技术理解为体现社会最新价值目标和最新生活方式的新技术。

综合上述因素,可以把高技术界定为建立在科学技术研究基础上,处于当代科学和技术发展前沿,具有重大战略意义,能够对发展生产力,促一,包含着人与自然界相统一的意思。

天人合一即肯定人与自然的统一,认为人与自然界不是敌对的关系,具有不可割裂的关系,是对立的统一,即两方面相互依存的关系。

“天人合一”命题不仅蕴涵人与自然的统一,而且蕴涵个体与群体的统一、感性与理性的统一,“天人合一”不仅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而且追求个体与群体的和谐、整个社会的和谐,追求人的感性欲求与社会伦理道德的和谐统一。

提倡“爱人”,即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友即彼,亦此亦彼是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世界,前者是形而上学的观点,后者是辩证法的观点。

形而上学是一种世界观及相应的方法论,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孤立的,永远不变的;如果说有变化,只是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并且这种增减或者变更的原因不在事物内部而在事物外部。

用一个词概括形而上学的态度就是“非此即彼”。

辩证法刚好相反,认为事物处在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是由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斗争所引起的。

用一个词概括其观点就是“亦此亦彼”。

自然辩证法(自己整理版)

自然辩证法(自己整理版)

1、哲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答:自然科学和哲学的关系可以说是非常紧密的。

首先自然科学可以说就是自然哲学。

而古代科学和哲学基本上就是一体。

古希腊的大哲学家没有不关注自然的。

比如毕达哥拉斯就是著名的数学家,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影响了欧洲几个世纪。

近代哲学转变也是以自然科学为前提的。

如牛顿的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就有着很身后的形而上学的味道。

为什么会是这样的那,这首先是哲学的本性所决定的,哲学的目的就是研究世界上所有问题的本原性问题,作为自然存在物,也是不肯能游离于哲学之外的。

引一段爱因斯坦的话:如果把哲学理解为在最普通和最广泛的形式中对知识的追求,那么,哲学显然就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可是,科学的各个领域对那些研究哲学的学者们也发生了强烈的影响,此外,还强烈地影响着每一代的哲学思想.二者是共性与个性,普遍与特殊,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但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哲学是关于世界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共性、普遍性;自然科学是关于特殊领域的规律的学说,是个性、特殊性。

二者在研究对象和规律的使用范围内都有明显的区别。

二者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一方面,哲学是对自然科学的概括和总结,以自然科学为基础;另一方面,自然科学的研究需要接受哲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指导。

2点评“人类中心主义”的进步性和局限性一.人类中心主义(1)进步性:人类中心主义是伴随着西方人本主义的出现而产生的文化观念,起初,它对于唤醒人类的主体意识,摆脱自然对人的束缚、控制,实现人自身的独立,具有启蒙性的作用,使人类从原始的野蛮状态进入文明状态。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人类中心主义的思想被逐步强化,在这个过程,它也激发了人们的创造热情,鼓舞人们战天斗地,不断的按照自身的需要去认识和改造自然,创造了大量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为人类的存在和发展创造了物质条件,推动着社会历史的整体进步。

(2)局限性:人类中心主义发展到极端,必然导致无视自然界对人的优先性存在、自然界的承受能力以及各种原始协调的关系,完全根据人自身的需要、愿望去掠夺、索取自然界,甚至无视自然规律的存在及其对人类的制约性。

自然辩证法提纲整理内容版

自然辩证法提纲整理内容版

自然辩证法提纲整理内容版
引言:
1.介绍自然辩证法的定义和概念。

2.引出本文主旨,即对自然辩证法的提纲进行整理,探讨其重要理论要点。

一、自然辩证法的起源和发展:
2.自然辩证法在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中的地位与阶段性发展。

二、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
1.客观性原理:自然界普遍的客观规律;
2.一分为二原理及对立统一规律;
3.发展性原理:自然界的动态发展与演变;
4.量变到质变原理。

三、自然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1.质量:揭示物质变化规律;
2.运动:揭示物质运动的方式和趋势;
3.矛盾及其分析:揭示物质世界的矛盾与统一;
4.世界观及方法论:揭示人们认识自然的方式与规律。

四、自然辩证法的方法论:
1.总结自然辩证法的研究方法和途径;
2.结合科学实践,强调实践在发展中的重要性;
3.辩证唯物主义与形而上学的对立与统一
五、自然辩证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1.自然辩证法在物理学、生物学、地学等科学领域的应用;
2.自然辩证法对科学研究方法的启示。

六、自然辩证法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启示:
1.自然辩证法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与借鉴;
2.自然辩证法在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七、自然辩证法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1.总结自然辩证法研究的现状和取得的成果;
2.展望自然辩证法的未来发展方向。

结论:
1.总结全文,强调自然辩证法的重要性和深远影响;
2.对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和研究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展望。

以上是自然辩证法提纲整理的内容,可根据需要进行细化和扩展,以满足论文的需求。

自然辩证法整理版

自然辩证法整理版

一、科学与哲学的关系科学,是指反映现实世界(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本质联系及其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

它具有客观性、真理性和系统性,是真的知识体系;哲学,是研究自然界,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它是从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中抽象概括出来的。

科学与哲学具有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

我们认为哲学与科学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二者之间存在着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辩证统一关系。

第一,哲学与科学之间是有区别的。

(1)、哲学与科学对象不同。

哲学以整体的世界作为对象,科学以某一领域作为自己的对象;(2)、方式不同。

哲学是以对这些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和再思考的方式进行,具体科学以实证知识的方式来进行;(3)、哲学是一般的、普遍的方法论,而科学则是个别的、特殊的方法。

(4)、哲学具有整体性,它致力于对科学的整体性和基础性的探讨;而科学是一些分门别类的研究,体现一种分析性。

(5)、哲学追求真理性,而科学追求有效性。

第二、哲学与科学的联系表现为:科学来源于哲学,哲学影响科学。

一方面,哲学是科学的指导,哲学对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本源性作用。

从历史上看,科学是哲学反思的内容之一,从广义上讲,哲学是所有学科之母,其他学科都是从哲学里不断分化出去的,在这个意义上讲,哲学是所有学科的最上层。

(1)、哲学对感性经验的理性加工所形成的确切性知识是具体科学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2)、具体科学创造知识的理性思维方式是由哲学提供的,现代科学式的思维方式则是近代后期和现代哲学所提供的辨证的、系统的、历史性的思维方式。

(3)、科学的许多规则也来自于哲学的孕育并且其合理性需要从哲学上加以论证,如科学中采用的逻辑的规则、实验的规则等等都是哲学的创造。

(4)、科学的发展方向由哲学创造的价值坐标来确定。

另一方面,哲学是科学的工具,哲学指导科学,但不能代替科学。

科学的发展对哲学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科学改造哲学,哲学的发展历史表明,科学影响哲学发展的方向,是推动哲学前进的根本力量。

自然辩证法--整理

自然辩证法--整理

注:看老师PPT和书整理的,只为大家找书快一点,明天答案共享啊。

自然辩证法(整理)1、什么叫自然辩证法?其性质和研究对象是什么?答: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科学,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于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成果与活动进行哲学概括与总结的产物。

对象: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性质: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

它从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方面,研究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是科学技术研究的思想理论基础。

内容:主要以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为研究内容,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方法论是自然辩证法的基石,自然辩证法仍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织部分。

范围:它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涉及如下广泛的领域:自然界—科学—技术—社会。

体系:自然辩证法的体系和主要内容是: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科学技术与社会。

2、研究生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1)有助于树立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正确的世界观(自然观、价值观等);(2)有助于培养和提高科学技术的理论思维能力、思维方式等;(3)有助于了解和掌握科技的特点与规律、科技成果的转化、科技管理,为中国现代化建设作出应有贡献等等。

3、系统自然观的基本内涵和思想(书P47)4、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基本特征(书P73)5、自然界物质系统的基本特点(P53)6、科学的涵义(P92)科学是一种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系统化与理论化的知识体系;也是一种生产知识的特殊认识活动;现代社会中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建制(事业) ,也是一种文化现象等。

7、科学事实(特点及作用)(P97)8、科学假说及其特点(P100)9、科学价值(内在价值、社会价值)(P105)10、科学问题(科学问题选择的基本原则和意义)(P111)11、观察实验中重要的认识论问题(P118)技术观与技术方法论1马克思主义技术观(技术的定义)(P184)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需要, 在实践活动中根据实践经验或科学原理所创造或发明的各种手段和方式、方法的总和,既包括技术的活动(狭义指人和自然,广义包括了人与社会以及人自身等),也指技术的成果(如理论、技能技巧、工艺与产品等) 。

自然辩证法整理

自然辩证法整理

概论学科性质(1)就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来说,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哲学门类,具有哲学性质。

为什么:第一,自然辩证法是从整体上来把握自然界和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科学技术研究活动以及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的。

第二,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有两个分支学科,一是自然辩证法,一是历史唯物主义,这两者是并列的。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成果,即自然科学和技术的理论成果的概括和总结。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的成果,即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理论成果的概括和总结。

他们在整个科学——哲学认识的层次上,都从具体学科上升到了哲学,并同时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原理即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石。

(2)从认识层次上来说:在科学和哲学认识的层次上,自然辩证法处于中间层次,具有交叉学科的性质。

第一,马克思主义哲学、自然辩证法和具体科学技术三者处在不同层次上,自然辩证法占据着独立的中间层次,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普遍、一般和特殊的关系。

第二,自然辩证法是由具体科学上升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必经环节。

在哲学、自然辩证法和具体科学之间,自然辩证法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1.学习自然辩证法有助于提高个人的哲学修养,增强理论思维能力2.学习自然辩证法有助于培养适应现代科技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3.学习自然辩证法,有助于进一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4.学习自然辩证法有助于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发展学习方法第一,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为指导第二,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1)联系自然科学技术研究成果、科技史与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去学习、研究自然辩证法。

(2)要认真读书、掌握理论。

理论联系实际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通过具体的科学实践活动来检验我们所学习的理论的正确性;二是应用所学习和掌握的理论去指导具体实践活动,增加工作中的主动性和目的性,减少被动性和盲目性。

自然辩证法知识整理--来自网上

自然辩证法知识整理--来自网上

1、什么叫自然辩证法?其性质和研究对象是什么?答: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科学,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于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成果与活动进行哲学概括与总结的产物。

对象: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性质: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

它从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方面,研究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是科学技术研究的思想理论基础。

内容:主要以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为研究内容,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方法论是自然辩证法的基石,自然辩证法仍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织部分。

范围:它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涉及如下广泛的领域:自然界—科学—技术—社会。

体系:自然辩证法的体系和主要内容是: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科学技术与社会。

2、自然界物质系统演化的周期性(可能出辨析题)答: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

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结构的层次是无限的,物质处于永恒的运动中,运动无论在量上还是在质上都是不灭的,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非平衡态自组织理论证明,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通过与外界环境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从环境中获取负熵流来抵消系统内部的熵产生,就可能在一定条件下使系统从一种混乱无序的状态演化为一种稳定有序的结构。

同样,混沌理论也揭示了通向混沌的道路,说明了系统从有序向无序的转化过程。

在自然界的演化过程中,正是由于以上两个演化才使得自然界经历了“混沌——有序——新的混沌——新的有序”的循环发展过程。

自然界的系统演化,既不是单调地走向有序和进化,也不是单调地走向无序和退化。

有序和无序的不断转化,进化与退化的不断交替,使自然界处于永恒的物质循环之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填空题(仅供参考)1、(实证性)是自然科学的一个基本的和显著的特征。

2、(非加和性)表明系统具有它的各个部分所没有的性质。

56页3、科学探索的起点是提出(科学问题)。

92页4、与其它逻辑方法相比较,类比方法(创造性)最强,但是可靠性最差。

143页5、科学精神的精髓是(实事求是)。

6、(社会需要)是技术发展的根本动力。

192页7、(企业)既是社会生产的主体,又是技术创新的主体。

209页第二段最后一句话8、科学抽象对科学研究和科学发现的意义主要表现在(科学概念和科学符号)的创造上。

124页9、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除了具有能动性外,还与其他生物一样具有(受动性)。

76页10、科学理论建立的基础和直接来源(科学实验)。

186页第一段1、系统自然观与生态自然观的内涵与要求。

答:系统自然观是最深层最基本的内干,在于它揭示了自然系统揭示了自然系统不仅存在着,而且演化着;自然系统不仅确定这, 而且会自发地产生不可预测的随机性;自然系统不仅是简单的、线性的,而且是复杂的、非线性的。

阐述了自然界是确定性与非确 定性、简单性与复杂性、线性与非线性的辩证统一思想。

1、从存在到演化 2、确定性与随机性的统一 3、简单性与复杂性的统一 4、线性和非线性的统一。

系统自然观的基本观点1)自然界是一个系统。

系统是由若干具有特定属性的组成元素经过特定联系而构成的、与周围环境相互联系的、具有特定的结构和功能的整体。

2)系统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系统的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①整体与部分相互依赖。

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整体不能脱离部分而独立存在。

②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

其具体表现在: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整体小于部分之和。

生态自然观的基本思想(基本特征) : 1)生态系统是一个生命系统。

生态系统是生物系统和环境系统共同组成的自然体,是生命的维持、生长、发育和掩体为主要 内容的生活系统,因此,生态系统的平衡、破坏和演化都是围绕生命物质来进行的。

2)生态系统具有显著的整体性。

生态系统就是各个互相关联的部分有机构成一的一张生命大网,无论哪一个环节出现问题, 都会对整个系统产生重大影响。

3)生态系统是自组织的开放系统。

生物系统和环境系统的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由外来能量来维持的。

4)生态系统是动态平衡系统。

生态系统的动态过程由系统内的物质运动决定的。

物质循环和转化构成了生态系统不断发展和 演化的动态过程。

5)生态平衡是稳定性与变化性相统一的平衡。

生态自然观的基本观点1)自然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人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于自然界。

2)自然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

人类的创造必须把改造自然与美化自然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才是合乎人性的行为。

3)人要与自然和谐相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相统一。

人要按自然规律办事,自然才会朝着有利于人类社会的方向发展否则,人类就会遭到自然的报复。

4)改革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是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主义、人道主义、共产主义”相统一的生态思想揭示了生态自然观的本质。

5)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它具有整体性、公平性和正义性等特点。

2、科学(技术)的特征与发展动力。

答:科学的本质属性1)客观真理性:科学知识的客观真理性,在于它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

2)可检验性:科学的结论不是笼统的、有歧义的一般性论述,而是确定的、具体的命题它们在可控条件下可以重复接受实验的检验。

3)系统性:科学的系统性,表现为科学知识是有结构的体系。

4)主体际性:科学知识作为社会意识形式,应当被不同认识主体理解,接受不同认识主体用是进行重复检验,并在他们之间畅通地进行讨论、交流,这就是主体际性。

技术及其本质:马克思主义把技术的本质界定为人对自然的能动作用、改造作用。

体现了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展现,属于直接生产力。

技术方法的性质和特点:1、主体性和目的性2、功利性与折衷性 3、多样性与专用型 4、社会性与综合性(课本168)科学技术发展的内部动力答: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人的认识活动是在实践和认识的矛盾运动中展开的,科学技术作为人类特殊的认识与实践活动,其发展也有自身复杂的矛盾运动,这些矛盾运动构成了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内在动力。

(一)科学发展的内在动力1、科学实践与科学理论之间的矛盾运动科学实践是科学理论的基础科学理论对科学实践具有指导作用科学实践与科学理论的矛盾运动推动科学不断发展。

2、科学继承和科学创新之间的矛盾科学继承是科学创新的前提 (2)科学创新是科学继承的发展科学理论内部的矛盾:科学理论内部的矛盾突出地表现在理论结构中的逻辑矛盾,一般称之为悖论。

(二)技术发展的内部矛盾1、技术目的与技术手段的矛盾(1)技术目的与技术手段是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2)技术目的与技术手段又是相互矛盾的。

2、技术实践和技术规范的矛盾3、技术结构与技术功能的矛盾科学技术发展的外在动力(1)社会生产是科学技术产生和发展的基础(2)社会政治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制约(3)军事需要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刺激作用3、系统方法及其作用答:系统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由相互作用着的若干要素所构成的有特定功能的整体。

系统方法,就是把研究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方法。

具体来说,就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始终着重从整体与部分之间、整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中综合地、精确地考察对象,以达到最佳化地处理问题的一种方法。

它的显著特点是整体性、综合性、最佳化。

系统方法自科学研究中最突出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1)系统方法是研究复杂系统的有效工具。

当代科学研究对象规模之大,数量之多、结构之复杂是前所未有的。

在许多情况下往往要把整个工农业生产、国防、科学研究、交通运输、经济计划管理、生态系统等作为一个大系统来研究。

这不仅突破了自然科学各门学科的界限,而且也突破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界限,这个系统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不仅要研究现状,还要预测将会发生事件的影响。

(2)系统方法为现代科学研究和科学理论整体化提供了新思路。

系统方法摆脱了把对象先分割成各部分然后再综合的传统方法的束缚,它从整体出发,从部分与整体的联系中,揭示整个系统的运动规律。

运用系统方法,把科学作为研究对象,从总体上研究其组成、结构体系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各学科的产生和发展、分化和渗透,整个科学体系的运动变化规律,认识其发展趋势。

这样就能做到纵观全局,及时抓住苗头,提出新学科或带头学科,以便采取措施,组织力量,突破重点,带动全局。

4、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的途径和手段答:首先,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

我们在日常的工作、生活和学习中,要善于观察事物,善于发现问题。

一个人如果他经常能发现很多问题,那他的创新思维能力一定就很活跃,在工作、生活和学习中就一定能取得大的成就。

其次要敢于打破常规,突破旧的思维定式。

所谓的思维定式就是思维习惯,过去的思维对当前思维的影响。

思维定式通常有三种表现形式: 一是书本定式。

二是经验定式。

三是权威定式。

要提高创新思维能力,我们就必须突破这三种思维定式框框的束缚,在办事情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思维方式要,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地制宜,灵活多变,确保采取正确的思维方式。

再次,要善于转化视角,从不同的角度认识事物。

这里我们需要掌握三种创新思维的方法: 一是发散思维。

是指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的途径去思考,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

二是反向思维。

就是背逆通常的思考方法,从相反方向思考问题的方法。

三是形象思维。

就是用直观形象和表象解决问题的思维。

其特点是具体形象性。

5、观察(实验)与理论的关系答:观察与理论的关系观察可分为自然观察和实验观察。

自然观察是指人类对自然现象不作任何人工的变革而进行的一类观察。

实验观察是通过对自然现象或事物人为进行积极干预后所进行的观察。

实验观察是一种比自然观察更强有力的认识手段。

第一,观察依赖于理论,观察中渗透着理论。

理论决定了观察的目的和对象。

第二,观察必须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

以反映客观事物本质的理论为指导,将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观察的客观性;相反,当不完备甚至错误的理论或观点渗透到观察中时,就会导致错误观察。

第三,任何观察陈述都是用某种理论语言构成的,理论提供了观察语言。

观察陈述所利用的理论或概念框架越精确,观察陈述所表达的意义越精确。

第四,观察陈述也是可错的。

判断观察陈述正确与否,要依赖于理论的检验。

任何完全独立于理论的 “中立的观察语言”是不存在的,任何观察陈述都不同程度地渗透着理论的因素。

第五,理论以观察为基础和源泉。

科学理论和定律的发现来源与观察实验。

科学理论和假说的发展完善离不开观察实验,其检验必须依靠观察实验。

总之,观察和理论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

观察和理论的这种关系是由观察的主观性和客观性所决定的。

观察的主观性决定了理论必须依赖观察;观察的客观性决定了理论必然依赖观察。

观察主观性与客观性的辩证统一决定了观察与理论的辩证统一。

实验与理论的关系答:(1)实验室理论产生的基础。

在科学试验中经常会发现已有理论无法解释的新的实验现象及规律,许多科学理论就是为了解释这些新的实验现象及规律提出的。

(2)实验室检验理论的标准。

一个科学理论是否争取以及能否得到社会承认,关键看它能否被科学实验所证实。

(3)理论是实验的指南。

在设计科学实验、进行科学实验、分析总结和解释科学实验的过程中都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

科学实验原理是由科学理论提供的,科学理论是科学实验的指南。

科学理论可以论证科学实验的可行性,减少盲目性。

科学理论能开辟科学实验的新领域,有时科学理论也成为科学实验的先导。

科学理论还能指导实验者对科学实验现象进行正确的观察和分析,从而揭示科学实验的真正价值和意义,促进科学实验的成功。

6、科技运行的支撑条件及作用(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条件)答: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在由各类社会活动和各种社会关系构成的社会大系统内进行的。

因此,在研究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的同时,也应当研究对科学技术的发展起重要作用的各种社会条件。

这些条件可以概括为三方面,即社会生产、社会制度和社会思想文化。

(一)社会生产决定科学技术的发展 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决定其它社会活动的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社会生产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决定作用,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实现: 第一,社会生产是科学技术最根本的认识基础。

第二,社会生产是科学技术最重要的物质保证。

第三,社会生产又是科学技术发展的资金来源。

(二)社会制度制约科学技术的发展 科学技术存在于社会环境之中,同社会相互作用而向前发展,因此,科学技术必然受到社会制度的制约和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