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及水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1气象及水文
4.1.1气象特征
龙门县位于广东省中部略偏北地区,范围介于东经113 °48′26″至114°24′58″,北纬23°20′06″至23°57′50″,属南亚热带季风气侯。山多是影响龙门县气侯差异的主要原因,导致县内气侯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具有明显的山区气侯特点,南北温差较大,可达4.7‴。冬半年盛行偏北风,夏半年盛行偏南风,春暖来得迟,春末升温快;夏季降雨多;秋凉来得早,秋季降温明显;冬季日温差大,有不同程度的低温、霜冻天气。
根据龙门县气象台的资料,该台气象资料统计各特征如下:
年平均气温21.1‴
年平均相对湿度83%
年最大相对湿度100%
年最小相对湿度14%
年平均降雨量2151.4mm
日最大降雨量171.9mm
年平均蒸发量1394.3mm
年平均雷暴日数78d
年平均霜日数7d
年平均风速 1.2m/s
年最大风速18m/s
附风向玫瑰图如下:
比例图例
风向频率:1:2 风向频率:-----
4.1.2水文条件
方案(一)金山站址地下水为赋存于第四系各地层中的潜水类型,主要受大气降水及地表水补给,水位变化因气候、季节而异;丰水季节地下水水位明显上升,第四系各地层多处于饱水状态;此外在砂砾岩各
风化带裂隙中尚赋存少量基岩裂隙水,受大气降水和上层地下水补给。勘察期间测得潜水的稳定水面埋藏深度变化于1.00~5.50米之间,相当于标高-4.61~3.19米。
方案(二)庙山站址地下水以潜水为主,赋存于基岩裂隙及上覆土层孔隙中,受大气降水及地表水补给,地下水位明显受地表水体的影响,往地形低洼处渗透排泄。
根据对地下水试样进行的水质分析得知:拟建场地内地下水水质在强透水性地层中对混凝土结构具有弱腐蚀性,在弱透水性地层中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无腐蚀性,勘察结果表明,拟建场地内无强透水性地层。
4.2地震烈度、场地土类型、建筑场地类别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龙门县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拟建场地土的类型为中软~中硬场地土,建筑场地类别均为Ⅱ类。该场地属于可进行建设的一般地段。
4.2.1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
4.2.1.1工程环境条件评价
站址位于广东省惠州市龙门县,金山站址其东北侧距龙门县金龙大道约200米,东侧与科达装饰板厂相邻,场地经人工堆填整平后,大部分较为平坦,仅场地南端有一高约7米的小山包,其附近均基出露,场地周边空旷,有简易公路通入场地,有利于施工机械进出场及在场地施工作业;庙山站址紧靠过境公路,施工机械进出场及施工作业不成问
题。
4.2.1.2场地稳定性与适宜性评价
根据岩土勘察结果,拟建场地在勘探深度范围内,未见到影响场地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场地是稳定的,适宜兴建该项目。
4.2.1.3场地地震地质稳定性评价
研究区内断裂构造发育,陆区主要有东西向、北东向和北西向三组,南海北部近岸浅海区则有北东东向和北西向两组。
(1)东西向断裂
东西向断裂以高要—惠来断裂带(F11)、佛冈—丰良断裂带(F12)和贵东断裂带(F13)为代表,主要表现为燕山期花岗岩和喜山期基性岩受其控制呈东西向分布,如佛冈岩体、贵东岩体等。佛冈—丰良断裂带的地球物理场有明显的反映,是断裂带南北两侧的不同区域背景场的分界线。本组断裂属潜伏的基底断裂,除切割最深外,其生成时代也最早,大多数在加里东运动期已具雏形。
东西向断裂是深部构造的主要骨架,控制本区的大型隆起和拗陷。断裂在燕山运动及其以前主要表现出挤压的特征,新生代以后断裂活动转化为张性的正断层。据热释光测年资料表明,高要—惠来断裂带的最新活动年龄在距今78.4~8.55万年,相当于中更新世中期至晚更新世早期。
1962年河源Ms6.1级地震及1605年琼山Ms71/2级地震,其极震区或极震区以外的等震线都呈近东西向展布,这表明东西向断裂是Ms6级以上地震的发震或控震构造。
(2)北东向断裂
北东向断裂由东而西主要有潮安—普宁断裂带(F8)、莲花山断裂带(F7)、紫金—博罗断裂带(F6)、河源断裂带(F5)、广州—从化断裂带(F4)、鹤城—金鸡断裂带(F3)、苍城—海陵断裂带(F2)、吴川—四会断裂带(F1)等。
断裂带控制地形地貌,是隆起和拗陷的分界线。断裂带强烈活动于燕山期,沿带岩浆活动强烈,并形成一系列中新生代断陷盆地,如莲花山断裂带上的淡水盆地,紫金—博罗断裂带上的古竹盆地,河源断裂带上的河源—杨村盆地,广州—从化断裂带上的太平盆地、龙归盆地,苍城—海陵断裂与鹤城—金鸡断裂间的恩开盆地等。断裂带在第四纪以来活动有所减弱。
北东向断裂带与地震的关系密切,东南沿海地区的Ms43/4级以上地震震中基本是沿北东向断裂呈条带状分布,表明北东向断裂是控制强震震中空间分布的主要构造之一。
(3)北西向断裂
北西向断裂主要发育在沿海地区和南海北部海域,一般延伸不长,在靠近沿海地区,断裂较为密集,规模较大,活动较明显;在远离海岸的内陆地区,断裂规模较小,活动也较弱。
北西向断裂以榕江断裂(F19)、练江断裂(F18)、隆江断裂(F17)、狮子洋断裂带(F16)、西江断裂带(F15)和那扶—镇海湾断裂带(F14)为代表,这组断裂形成较晚、活动较新,控制水系、港湾和第四系的发育。珠江三角洲断陷盆地的东西两侧就受狮子洋断裂带和西江断裂带控
制,并沿断裂出现多个第四纪沉降中心,第四系等厚线呈北西向展布。狮子洋断裂和西江断裂的最新活动年龄分别是距今37.1~2.34万年和34.9~7.5万年,表明断裂在中更新世~晚更新世早期有明显活动,局部地段在晚更新世中晚期仍有活动,故此,北西向断裂是较新的活动断裂。
北西向断裂与地震活动的关系密切,北西向断裂是本区的主要发震构造,经研究发现,东南沿海内陆地区不少地震断裂的破裂方向呈北西向,强震的极震区以及余震震中的分布也呈北西向,表明北西向断裂是中强震以至强震的重要发震构造。
(4)北东东向断裂
北东东向断裂以南海—担杆断裂带(F10)为代表。南澎列岛—担杆列岛为正异常,异常值较刁,在其南侧,则为大面积的负异常带,两者之间显示明显的北东东向重力梯度带。南海北盏断裂带是一条新生代较长时期内控制海陆交界的分界线,断裂北部陆地的珠江三角洲的新生界主要为陆相沉积,南部的珠江口外盆地,则沉积厚达7000m的上第三系和250m的第四系新生界海相沉积,地层等厚线呈北东东向分布。陆上的北东向断裂延伸至海域均被断裂带所阻截。
沿断裂带地震活动频繁。在该断裂带上,历史上发生多次中强地震,东南沿海Ms7级以上的地震均发生在该断裂带上,是Ms7级以上地震的主要控震构造和Ms6级地震的发震构造。
场区位于东南沿海地区西段,东南沿海地区的地震活动主要分布于沿海附近,形成大体与海岸线平行的相对狭长的东南沿海地震带。东南沿海地区7级以上大震发生在滨海一带,从这一带由沿岸向内陆,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