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青少年常见精神疾病
青少年抑郁症的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
青少年 ; 抑郁症 ; 心理干预
d 1 .9 9j i n 17 - 66 2 1 .6 0 5 M:03 6 /. s. 62 97 .02 1 .7 s
此时患者抑郁症状缓解 , 记忆 、 理解 能力 正常 , 知情 同意或 在 选取 2 0 0 8年 7月 一 0 0年 7月我 院收治的 21 其监护人 知情 同意后 能积极参 与本次研 究 , 能用语 言正 确表 达内心体验 。访谈前拟订访谈提纲 , 访谈在 自然场景下进行 , 包括所在病房及不被干扰 的房间 。研究者与患者深入交谈 ,
持 良好 的 身 心 状态 , 预 后 患 者 服 药 及 门 诊 随 访 依 从 性 得 分 干
明显 高于对 照组 , 说明采取积极 的心理 干预措施 , 可提高患者
对手术的认 知度 , 消除患者的心理 障碍 , 帮助患者全面提高适 应能力 , 调动患者的主动性 及积极性 , 高患者 的遵医行 为 , 提
[ ] 侯永梅. 2 心理社会因素对 心身疾病 的影 响 [ ] 中国l J. 临床康 复 ,
注 :) t 1为 I 值 2 0 , (2)25 2 5 . 0 4 8 1 :3 8- 3 9
3 讨
论
[ ] 高照波 , 3 藏
[] 许 4 [] 费 5
妍, 马爱英 , 冠状 动脉搭 桥手术 患者 的健 康教 等.
本 检 验 。检 验水 准 d= .5 00 。 2 结 果 ( 1 表 )
表 1 两组 患者干预后相关依从性 比较 ( , s 分 ± )
[ ] 江一清 , 朝中, 国英主编. 1 刘 朱 现代冠心病学 [ ] 北京 : 民军 M . 人
了解青少年抑郁症的症状特点

了解青少年抑郁症的症状特点青少年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了解青少年抑郁症的症状特点对于及早发现和干预抑郁症十分重要。
本文将介绍青少年抑郁症的常见症状特点,并探讨抑郁症的可能原因及预防、治疗方法。
1. 情绪低落和消沉青少年抑郁症的一个主要症状就是情绪低落和消沉。
患者常常感到沮丧、无助、无望,对生活失去兴趣和动力。
他们可能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没有意义和存在感。
2. 睡眠问题青少年抑郁症的另一个常见症状是睡眠问题。
患者可能出现入睡困难、睡眠浅、多梦或睡眠质量下降。
有些患者可能出现过度睡眠的情况,无论睡得多久都感觉疲倦。
3. 食欲改变青少年抑郁症会导致患者的食欲改变。
一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食欲减退,导致体重下降;而另一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食欲增加,导致体重增加。
4. 负罪感和自责青少年抑郁症的患者常常感到内疚、自责,对自己过去的行为和言辞持负面态度。
他们可能觉得自己是失败者,认为一切事情都是自己的责任。
5. 注意力和集中力下降青少年抑郁症会对患者的注意力和集中力产生负面影响。
他们可能难以集中注意力,注意力容易分散,导致学习和工作效率下降。
6. 没有自信和自尊心青少年抑郁症的患者可能缺乏自信和自尊心。
他们对自己没有信心,常常怀疑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对自己进行负面评价。
抑郁症的症状特点可以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但以上提到的症状是比较常见且普遍的。
青少年抑郁症的原因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包括生理原因、心理原因和环境因素。
生理原因可能与遗传、神经化学物质失衡等有关;心理原因可能包括自卑、自我价值感受损等;环境因素可能包括家庭不和谐、学业压力过大等。
了解并防范这些潜在的原因,可以帮助减少青少年抑郁症的发生。
对于青少年抑郁症的预防和治疗,早期干预和全面关注是非常重要的。
家长和学校应该密切关注青少年的情绪变化和行为表现,及时与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或医生沟通。
社会应该加强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注,提供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服务,营造积极向上的心理健康环境。
校园常见的精神疾病.

家族治療
家屬了解精神疾病病因與治療 家屬與病人了解互動的影響 改善態度與互動 支持病人
•急性症狀 •殘餘症狀 •認知功能變差 •社會人際敏感 •藥物副作用
致病發展因素: 體質生理、心理因應 學校、課業、人際 家庭、社會
學校適應困難
案例:
• 15歲的曉蘭最近四週以來,一反常態在教室無緣無故 哭泣,擔心自己功課不如父母優異的表現,有辱家人 的面子與期望,情況愈來愈重,哭泣頻率愈高。每天 失眠及胃口差,導致體重下降。精神恍恍惚惚、注意 力、記憶力以及反應力都變遲鈍。段考成績急速下滑, 才引起父母級老師的注意。 • 家人認為是曉蘭自我要求過高之故,多加鼓勵與安慰, 但效果不佳,曉蘭依然天天緊張焦慮不安,並說耳朵 中一直有人在批評她或給他建議,並常說自己對不起 家人,不如自殺。家人接受朋友建議帶去精神科就診。 病前個性:完美主義、自我要求高、聰穎、易擔心。
情感性精神病
首次發病常於青少年期間
臨床型態: 雙相型 :躁鬱症〔躁期、輕躁期、憂鬱期〕 單相型 :憂鬱症 〔重鬱症、輕鬱症〕 性別: 雙相型 男=女 單相型 男<女 疾病成因: 大腦內多巴胺、新腎上腺術素或血清促進素系統 功能異常
情感性精神病症狀
*躁症:(高潮)
情緒興奮激動、激躁不安、精力旺盛 話多、活動量大、多管閒事 思想變快、點子多但不持久 自我澎漲誇大、過於自信或至妄想程度 好批評、好辯 挫折忍受力差、易怒、偶衝動行為(受挫時) 易從事有危險後果的事情 (如性活動、不當投資) 睡眠減少、 容易分心
ADHD發展成 對立異常症或行為障礙症因素
生物性因素 注意力缺損 過動症 父母管教方式 環境因素 對立異常症 行為障礙症
學習問題
人際互動問題
第二节 几种常见重性精神疾病

患者男性,34岁,已婚,工程师,因怀疑被毒害半年入院
。病前个性:孤僻、多疑、沉默、敏感。平素健康,无重 病史。母患精神病已20年。 半年前患者在工作中与人发生过学术争论,以后出现失眠 、少食,怀疑单位领导存心与他作对,每次在单位进餐后 均有头昏、手胀、喉塞。疑是领导布置在食物中放毒加害 于他。为寻找“解毒剂”,翻阅很多医学书籍,买了“海 藻精”,食后自觉很有效,近一月来,怀疑领导串通医务 室医生用“中子射线”控制其思想和行为,有时听到“中 子射线”与他对话,评论他“老实,知识丰富”,命令他 “不许反抗”。走在街上发觉“处处有人跟踪”。疑毒剂 失效,买了两只馒头送防疫站化验。在家一提及单位事即 很激动,指责家人“你们都不知道,当心上他们的当!” 。吸烟加多,满面愁容,同事劝慰则更反感。到处求医, 查肝功、心电图、拍胸片,认为身体已被搞垮。近日连续 写控告信,并去公安局要求保护。 身体检查和神经系统检查未发现异常。精神检查,仪态端 正,意识清楚,智力正常,言答切题,表情紧张,所谈多 为上述内容,但进一步追问却说不出道理,否认有病。
第二节 几种常见 重性精神疾病
一、精神分裂症
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疾病,具有思维、情
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精神活动和环 境不协调为特征。 通常意识清晰、智能良好。 多起病于青壮年(成年早期),缓慢起病, 病程迁延,有慢性化倾向和衰退的可能,有 50%的病人曾试图自杀,10%病人最终死于自 杀,病人遭受意外伤害的几率也高于常人, 但部分病人可保持痊愈或基本痊愈状态 。
(2)思维内容障碍
被害妄想、关系妄想最多见。 被动体验。
5
2.感知觉障碍:
精神分裂症最突出的感知觉障碍是幻
觉,最常见的是幻听,主要是言语性 幻听,内容往往使人不愉快: 命令性幻听;评论性幻听;争论性幻 听 病人的行为受幻听的影响,可与幻听 对话,作侧耳倾听状,或沉醉于幻听 中:自笑、自语。 有时可有幻视、幻触等。
儿童青少年期精神障碍

典型症状
临床表现
语言障碍:语言发育明显落后于同龄儿童
社会交往障碍:患者不能与他人建立正常 的人际关系。
兴趣范围狭窄和刻板的行为模式 智能及感知觉障碍
非特异症状
病程及预后
多在3岁前缓慢起病。部分患者起病以前 的发育速度较同龄儿童缓慢,另有部分
患者起病前发育正常,起病后出现发育
时发生脐带绕颈。2岁以后开始学步,2岁半
开始学叫“爸爸、妈妈”。4岁时进幼儿园, 但自我照顾能力比其他同龄儿童差。
过去无重大疾病史,父母非近亲结婚。无
精神和神经疾病家族史。躯体检查元阳性
体征,精神检查时合作,安静,能认真回 答问题,语言表达简短。韦氏儿童智力测 验智商63,言语智商61,操作智商64。
儿童少年期精神障碍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心理科
朱宇章
心理发育障碍
心理发育指儿童出生以后的认知、情感、 意志等心理活动以及能力、性格等心理特
征的发展过程。由于各种有害因素使儿童
的正常心理发展过程受阻,这种情况称为 心理发育障碍。
精神发育迟滞
精神发育迟滞是一组由生物、心理和社会 因素所致的广泛性发育障碍。临床特征为
行为和对立违抗性行为,这些异常行为严重
违反了相应年龄的社会规范,较之儿童普通 的调皮或少年的逆反行为更为严重。
病因
生物学因素 家庭因素 社会环境因素
临床表现
反社会性行为 攻击性行为 对立违抗性行为 合并问题
病程与预后
部分患者在父母离异、转学或结交有品 行问题的同伴以后逐渐发生行为问题,
青少年抑郁症的预防与干预策略

青少年抑郁症的预防与干预策略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也是青少年中最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之一。
随着社会变革和学业竞争的加剧,青少年抑郁症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为了预防和干预青少年抑郁症,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策略。
本文将探讨青少年抑郁症的预防与干预策略,以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心理健康。
1. 家庭支持和教育家庭是孩子最主要的社会环境,对预防和干预青少年抑郁症起着重要作用。
家庭成员应提供情感支持,关注青少年的情绪状态,并与他们保持良好的沟通。
家庭成员还可以通过参与青少年的兴趣爱好和学校活动来增强他们的自尊和社交能力。
此外,家庭需要教育青少年如何应对挫折并培养积极的心态。
2. 学校的角色学校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场所,学校教育部门应意识到抑郁症对学生的影响,并采取适当措施。
学校可以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向学生介绍有关情绪管理和压力应对的知识,帮助他们更好地处理困境和压力。
此外,学校还可以设立心理咨询中心,为需要帮助的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支持和咨询服务。
3. 创造积极学习环境学习环境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为了预防抑郁症,学校和教师可以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并鼓励学生参与学校活动和社交互动。
教师应该重视每个学生的成就,并提供适当的支持和鼓励。
另外,孩子们的学业压力也需要得到关注和缓解,避免过度竞争和评价导致压抑情绪的增加。
4. 提供专业的心理支持在预防和干预青少年抑郁症方面,专业的心理支持至关重要。
学校和社区可以设立心理咨询中心,提供专业的咨询师和心理治疗师。
这些专业人员可以与青少年建立信任的关系,帮助他们识别和应对压力源,并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法,如认知行为疗法和心理疏导。
5. 社会支持和互助社会支持和互助对青少年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社区可以组织各种活动,如体育比赛、志愿者活动和社交聚会,以促进青少年间的交流和互助。
此外,家长和教育者也可以鼓励青少年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归属感。
6. 健康生活方式的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预防和干预抑郁症。
青少年常见疾病

一忌寒凉食物。
淄博市古方中医疑难病研究所提醒患者,咳嗽时不宜吃冷饮或冷冻饮料。
中医认为身体一旦受了寒,就会伤及人体的肺脏,而咳嗽大多是因肺部疾患引起的。
此时如果再吃冷饮,就容易造成肺气闭塞,症状加重,日久不愈。
同时,痰的多少还跟脾有关。
过多进食寒凉食物,还会伤及脾胃,造成脾的功能下降。
二忌肥甘厚味。
中医认为咳嗽多为肺热引起,儿童尤其如此。
日常饮食中多吃肥甘厚味会产生内热,加重咳嗽。
此外,油炸食物也不宜多吃。
因为油炸食品会加重胃肠负担,滋生痰液,使咳嗽难以痊愈。
三忌鱼腥虾蟹。
咳嗽患儿在进食鱼腥类食品后咳嗽会加重,这与腥味刺激呼吸道和对鱼虾食品的蛋白过敏有关。
尤其是对某些鱼、蛋过敏的孩子更应注意避免这类食物。
四忌甜酸食物。
酸食会敛痰,使痰不易咳出,导致咳嗽难愈。
多吃甜食会使炎症难以痊愈。
五忌食用橘子。
许多人认为橘子是止咳化痰的,其实,橘皮确有止咳化痰的功效,但橘肉反而会生热生痰。
六忌吃得太咸。
吃得太咸易诱发咳嗽或使咳嗽加重。
七忌花生、瓜子、巧克力等。
上述食品含油脂较多,食后易滋生痰液,使咳嗽加重。
八忌食用补品。
不少家长会给体质虚弱的孩子服用补品,但孩子咳嗽未愈时应停服补品,以免使咳嗽难愈。
一日三餐怎么吃才算健康我们推荐一份科学的早餐食谱:早餐基本原则包括:一、以主食为基础,每人约一两左右,高个者可以增加到一两半到二两主食。
二、增加一些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鸡蛋、牛奶、或少量的熟肉制品。
三、补充含有维生素C的食物或饮品,如橙汁等。
另外,有人有早餐吃炒青菜的习惯,也值得提倡。
四、从补钙方面讲,以牛奶或酸奶为首选,豆浆亦可。
需要提醒的是.早餐的营养是一个完整概念,不能等中午、下午再来补。
粥有许多好处。
早餐吃粥要注意什么:吃早餐时,不要空腹喝粥。
因为淀粉经过煮粥过程变为糊精,糊精可使血糖迅速升高,特别是老年人,更应该避免短时间内血糖上升太快。
所以,喝粥前最好吃一片面包或其它主食。
吃西式早餐要注意什么:年轻人喜欢吃西式早餐,西式早餐少不了抹黄油,原来有猪油、牛油,后来改为人造黄油(植物性黄油),而且,人造黄油呈固体状的优点更是让人喜爱。
精神疾病论文:青少年精神疾病的成因分析

精神疾病论文:青少年精神疾病的成因分析[摘要] 从对青少年精神疾病形成的原因分析入手,寻找其致病因素,并对防治措施进行了讨论,为减少青少年精神疾病的发生提供了参考资料。
[关键词] 青少年;精神疾病;成因分析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愈来愈关注个人的身心健康,特别是有关青少年的精神卫生问题备受心理学家和教育界、医学界人士的关注。
为了更好、更深入地对青少年精神疾病进行研究,本文通过文献调研的方式,对青少年精神疾病的产生进行了剖析,着重分析了此方面疾病的形成过程和产生原因,并针对这些成因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以期为减少青少年精神疾病的发生提供参考。
1 生物学因素1.1 遗传因素父母的精神健康对下一代的正常发育起着重要作用,父母对酒类、药物、烟草等可影响精神活动并可导致成瘾的物质滥用和精神疾病可影响家庭环境,引起家庭教育和父母滥管缺乏而对后代造成不良影响。
赵敏[1]分析了父母物质滥用和精神疾病对青少年精神疾病的影响,结果显示,父母物质滥用合并精神疾病史与青少年精神疾病有关,父母物质滥用合并精神疾病史是青少年发生广场恐怖伴惊恐障碍、逆反性障碍的危险因素。
1.2 内分泌因素青少年处于生理发育的高峰阶段,生理机能迅速增强,内分泌功能与精神疾病的发生具有相关性。
宋新宇[2]的研究显示,青少年精神疾病的发病与默写内分泌因素也有关。
如5-羟色胺(5-ht)功能降低可出现抑郁症状,5-ht功能增强与躁狂症有关。
此外,青少年中枢神经系统中去甲肾上腺素(na)或5-ht及受体功能低下,是抑郁症的主要发病原因。
1.3 体质因素有关低出生体重与精神症状和精神疾病关系的报道不多。
仅国外学者indredavik m.s [3]曾报道,低出生体重儿童生长到14岁时,发生精神症状与精神疾病的风险较高,尤其是注意力低下、焦虑症和相关精神问题等更为突出。
2 家庭因素家庭因素与青少年精神病理学在临床精神医学领域备受各国学者的关注,关于家庭关系、生活事件对青少年心理、行为方式、精神卫生方面的影响亦有资料报道。
青少年抑郁症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青少年抑郁症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引言青少年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会对患者的生活、学习和社交造成严重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压力的增加,青少年抑郁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本文将介绍青少年抑郁症的诊断方法和常用的治疗方法,为相关专业人士和家长提供参考。
一、青少年抑郁症的诊断方法青少年抑郁症的诊断依赖于一系列的评估工具和临床观察,以下是常见的诊断方法:1. 自我报告量表自我报告量表是常用于评估青少年抑郁症的一种方法。
其中,最常用的是《青少年抑郁量表》(Youth Self Report,简称 YSR),它通过问卷的形式让青少年自行填写,评估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
此外,还有《儿童抑郁自报量表》(Children’s Depression Inventory,简称 CDI)等。
2. 家长或教师评估量表家长或教师评估量表是另一种常用的评估方法。
这些量表一般由家长或教师来评估青少年在家庭和学校环境中的行为和情绪。
其中,常用的有《儿童行为问卷》(Child Behavior Checklist,简称 CBCL)、《青少年行为评估量表》(Adolescent Behavior Checklist,简称 ABCL)等。
3. 临床观察临床观察是诊断青少年抑郁症的重要手段之一。
医生在面对患者时,通过仔细观察患者的言语、表情、肢体语言等,辅助判断是否存在抑郁症状。
此外,医生还需要询问相关病史、家庭背景等信息,以全面了解患者的状况。
4. 心理评估心理评估可以通过临床访谈、抑郁症症状问卷、心理测试等手段来评估青少年的抑郁程度和类型。
常用的心理评估工具包括《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简称 SD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简称 HAMD)等。
二、青少年抑郁症的常见治疗方法青少年抑郁症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下面介绍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法: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青少年抑郁症的一种常用方法。
浅谈青少年抑郁症

194浅谈青少年抑郁症肖迎莺 李 玲 杨莉莉 虞 舟通讯作者当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们面对于来自家庭、自己以及社会的压力逐渐增大。
同样,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也面临着择校、求学、竞争的巨大压力,这部分群体就是青少年。
他们正处在身体发育的高峰期,身体迅速发育,但心理的发育并不是同步进行的。
拉森发现,青春期早期情绪状态的积极方面少,消极情绪多,起伏大,孤独感和压抑感增强。
那么,面对压力,有些青少年会采取积极应对的方式去克服,有些则会就此出现情绪低落、悲观、失望,不参加学校活动,言语减少等抑郁障碍。
抑郁情绪是中学生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心理状态,这时会感到无法应对外界压力而产生消极情绪。
一、青少年抑郁的表现有哪些青少年抑郁主要有6个方面的表现:心事重重、似病非病、不良暗示、反抗父母、缺乏自信和人际关系敏感。
他们可以表现为对自己的评价过低,对别人的评价过高,失去好奇心,从而影响自己的学习、生活,造成与父母、同学的关系不良。
严重时,可有自杀、自残的行为。
二、青少年抑郁是如何发生的那丽娜认为,它的成因非常复杂,有生物学因素、环境因素及青少年的气质类型三方面原因。
笔者认为青少年抑郁症是多种因素交织纠缠在一起的结果。
环境因素中的家庭因素显得尤为突出,当青少年在遇到挫折、困难时往往希望得到救助,但或许他/她采取的方式并没有被家人所理解和接受,家人还误认为是孩子生病了,到处求医问药,最终是一无所获。
或者父母常年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孩子的日常生活起居,仅给予物质上的满足,没有给予及时的心理疏导和帮助,最终出现抑郁障碍。
家庭的教养方式若是拒绝、否认、责骂、惩罚、冷漠居多,则有损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再者是学校环境、类型、成绩,如果在提高班进行学习,那么青少年的心理压力自然会比在平行班压力大。
每个人对压力的释放不同,长期的适应不良就容易导致抑郁的发生。
其次是气质因素。
气质是一个人典型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它不以人的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移。
【Educiot】谈青少年精神分裂症

案例说|谈青少年精神分裂症◇半年前,小明的妈妈发现上高三的孩子常常独自在偷笑,还以为孩子是因为自己争气考上一中而高兴呢。
没有多久,小明的心情变的烦燥,情绪不稳,上课常常发呆,学习成绩每况愈下,每天一回家便躲在房间里不出来,而且对父母冷漠,也越来越不愿与人交往。
一开始小明妈妈以为小明是因为升学压力太大,而出现暂时不适应的情况,岂料小明的状况越来越怪异,经常自言自语,精神显的紧张不安、敏感多疑。
瞧着神情淡漠的小明,心急如焚的父母赶紧带着小明来到医院找心理医生咨询。
◇医生在心理门诊见到了神情呆滞的小明,经过交谈和精神检查,医生告诉小明的父母:“孩子患了精神分裂症……”不等医生说完,小明的父母都哭了:“这种病就是精神病吗?能治的好吗?我们家没有人得过这种病啊…”分析小明常常独自在偷笑、自言自语、敏感多疑,其实就是患了精神分裂症。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通常所说的精神疾病就是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精神疾病,多发于15岁~28岁。
目前医学认为本病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精神疾患。
其临床特点是病人的情感、思维和行为与现实脱节。
在发病之初,病人可能出现成绩或工作表现一落千丈、社交退缩、个人卫生习惯不良等先兆,在潜伏期阶段,若未予以适当的处置,病情便会更加恶化,而衍生出幻觉、妄想、语无伦次、行为怪异等症状。
一般没有意识和智能障碍。
本病可分为四种类型:单纯型:多在青少年时发病,起病缓慢,诱因不明显。
可先有头痛、头晕、失眠、精神不振等早期症状,逐渐对环境不感兴趣,显得孤独懒散。
与家人情感疏远,言语和动作缓慢减少,少有幻觉和妄想。
预后多不良。
青春型:在青春期发病,起病缓慢,表现孤僻怪诞。
情感多变,易冲动,言语杂乱无章,妄想荒谬,常有幻觉,表现古怪愚蠢、淘气、幼稚、扮鬼脸等行为。
此型预后不良,出现精神衰退较早。
紧张型:青壮年起病。
急性、亚急性起病居多。
少数缓慢起病。
早期精神不振、乏力、少动、对周围事情缺乏兴趣、缄默不语,动作被动或违拗、出现典型的木偶型状态,或紧张兴奋状态出现,此型预后较好。
初中心理疾病的常见知识汇总

初中心理疾病的常见知识汇总心理健康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积极适应社会生活所必需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初中生活中,由于学业压力、人际关系以及身体变化等多种原因,他们面临着心理健康问题的风险。
了解初中心理疾病的常见知识对于学生、家长以及教师都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对一些常见的初中心理疾病进行汇总与讨论。
1. 青少年抑郁症青少年抑郁症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精神疾病,表现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自责、自卑、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
学业压力、家庭困扰以及社交问题是常见的导致抑郁症的因素。
抑郁症对学生的学习、社交和情绪稳定性都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培养积极的心理态度、提供温暖的家庭环境以及寻求专业的心理支持都是帮助初中学生克服抑郁症的关键。
2. 躁狂症躁狂症是一种情绪波动极为剧烈的心理疾病,患者表现出情绪高涨、旺盛活力、言谈冲动、冲动行为等症状。
初中生在学习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常常遭受到压力,而躁狂症则会加剧这种压力。
及早发现和治疗躁狂症对于防止患者情绪进一步恶化至抑郁症非常重要。
提供稳定的家庭环境,并尽早咨询专业医生的建议和治疗方法,都可以帮助减轻初中学生躁狂症的症状。
3. 社交焦虑症社交焦虑症是指在社交场合中过度担忧他人评价和自身表现的心理疾病。
初中生常常受到同学间的评价和群体压力的影响,因此更容易出现社交焦虑症。
症状包括紧张、害羞、回避社交场合等。
为了帮助初中生克服社交焦虑症,我们应该鼓励他们参与社交活动、提供支持和鼓励,并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
4. 急性应激反应初中学生在学业压力和人际关系等方面常常面临各种应激刺激,例如考试失败、父母离异等。
而一些应激事件可能引发急性应激反应,表现为情感激动、行为异常、身体不适等。
急性应激反应有可能进一步发展为创伤后应激障碍。
初中生应该学会有效地应对应激事件,培养良好的应对策略,例如倾诉、运动、放松和寻求帮助等。
5. 饮食失调在初中生活中,对体形和体重的关注开始增加,这可能导致饮食失控的倾向,包括暴饮暴食、节食以及其他不健康的饮食习惯。
精神疾病在青少年中的高发原因

精神疾病在青少年中的高发原因精神疾病在青少年中的高发率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他们经历着身体和心理的巨大变化。
本文将探讨精神疾病在青少年中高发的原因,并分析其中的社会、心理、家庭等方面因素。
1. 社会压力在现代社会中,青少年面临着巨大的社会压力。
学业竞争激烈、升学压力巨大、社交媒体的影响等都给青少年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他们需要在学业、社交、家庭等多个领域都取得成功,这种压力可以导致他们产生焦虑、抑郁等精神疾病。
2. 心理问题青少年时期的心理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精神疾病的发病率。
青少年常常面临自我认同、自我价值感、情绪稳定等心理问题。
他们正在尝试理解自己、找到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这种心理上的挑战可能会导致他们产生精神疾病。
3. 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对青少年的精神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家庭的稳定与和谐对青少年的精神疾病有着积极的作用,而家庭冲突、家庭暴力、家庭成员的草率和不理解等负面家庭环境则会增加青少年患上精神疾病的风险。
4. 生物因素青少年患上精神疾病也与生物因素有一定关系。
遗传因素是其中重要的一方面,如果家族中有人患有精神疾病,那么青少年患病的风险会增加。
此外,青少年的大脑发育尚未完成,脑化学物质的不平衡也可能会导致精神疾病的出现。
5. 使用药物和滥用物质青少年滥用药物和物质也是导致精神疾病发病率高的原因之一。
吸烟、饮酒、滥用药物等行为不仅对身体健康有害,还可能对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增加青少年患上精神疾病的风险。
6. 学校环境学校环境也是影响青少年精神疾病发病率的重要因素。
高强度的学习、丑闻、暴力事件等都可能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增加他们患上精神疾病的风险。
总结起来,精神疾病在青少年中高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社会压力、心理问题、家庭环境、生物因素、使用药物和滥用物质、以及学校环境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降低青少年患病率,社会应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提供支持和帮助,创造健康的环境,以及加强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和干预。
当前青少年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当前青少年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青少年是社会未来的希望,而心理健康问题一直是困扰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一大难题。
如何解决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对当前青少年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焦虑与压力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如升学、就业、人际交往等,这些挑战给他们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和焦虑感。
家长和社会的期望,承载了青少年的梦想和未来,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青少年的压力。
长期的焦虑和压力会影响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导致抑郁症等精神疾病的发生。
因此,我们应该尽可能地减少青少年面临的压力,在向他们传递希望的同时,也应该引导他们有一个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
二、网络成瘾随着手机、电脑等现代科技的普及,网络成瘾成为了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一个新课题。
网络成瘾让青少年无法自拔地沉溺于虚拟世界中,削弱其面对现实的能力,导致身心健康的不良后果。
因此,我们要引导青少年正确地使用互联网,让其认识到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帮助他们提高学习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也可能会导致诸多负面影响。
三、自卑和自尊心不平衡青少年处于成长期,身体和精神都在快速地发展,因此他们很容易被自身的特点和缺陷所影响。
对于缺陷,青少年常常过度在意,出现自卑情绪;对于特点,他们常常过于自信,出现自我膨胀情绪。
这两种情绪都可能给青少年带来不良后果。
因此,我们应该引导他们树立健康的自我认知,了解自己的优缺点,并在正确的认识下完善自我和个性。
四、沟通困难青少年在面对情绪问题时,常常难以把所遇到的困惑和烦恼倾诉给家长或是朋友,导致沟通困难。
社会上对于情感交流的忽视,以及家庭教育方向的简单化,都加重了青少年之间的距离。
因此,我们应该倡导家庭中父母和子女之间的良好沟通,帮助青少年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享受交流带来的愉悦。
五、游戏成瘾游戏作为一种休闲方式,在生活中必不可少。
但是青少年在沉迷于游戏时,时间管理和自我控制能力不足,可能会导致疲劳、烦躁、甚至产生游戏成瘾。
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精神医学和心理学专业学生和老师必备

症状标准
• 多动
(1) 双手或双足常常不安稳,或坐着时蠕动; (2) 在课堂或其他要求保持座位的场合离开位子; (3) 常常在不适当的场合奔跑或登高爬梯; (4) 游戏时常不适当地喧哗,难以安静地参与娱乐活动; (5) 表现出持久地活动过分,社会环境或别人地要求无法使患儿显著改观; (6) 常常说话过多。
学校和家庭) • 明显的损害: 社交、学业或职业 • 排除其它精神障碍
与ADHD的相关的误区
•孩子学习不好 多动症 •多动 多动症 •多动症 “精神病”
正常活泼儿童
• 正常活泼儿童尤其是学龄前期儿童,他们在生长发育 的过程中,天性活泼、调皮爱动、对新鲜事物或陌生 环境有好奇心,活动量较大,他们能够根据环境的要 求来调整自己的行为。
8
2.遗传学 ⑴ADHD的遗传度和精神分裂症相似0.7-0.8; ⑵父/母患ADHD的,其子女患ADHD的可能性是正常人
群的5~7倍; ⑶单卵双生子的同病率为51%~80%,双卵双生了为
29%~33%; ⑷在ADHD亲属中有1/5~2/5的人患ADHD; ⑸持续到成年的ADHD患者子女患ADHD的机率为50%。
与ADHD有关的特定基因:⑴3号染色体人类甲状腺受 体βgene的少见突变;⑵5号染色体多巴胺转运载体基因 (DAT1);⑶11号染色体多巴胺受体D4基因(DRD4)。
11 提纲
1
概述
2
临床表现
3
心理测查
4
诊断
5
治疗
6
预后
临床表现
12
ADHD的核心症状
注意缺陷
冲动
多动
注意缺陷(ATTENTION DEFICIT)
差 • 部分患儿存在认知功能缺陷,如视觉-空间位置障碍,左右分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類型人格障礙
焦慮、害怕的人格特質
• 畏避型人格障礙 • 依賴型人格障礙 • 強迫型人格障礙
第四類型人格障礙
無法以前三類區分的人格障礙 • 被動攻擊型人格障礙
共通特性
• 面對壓力時缺乏彈性 • 課業或工作常遇困難 • 與人互動易發生衝突
焦慮類的精神疾病
焦慮症 畏懼症 強迫症
焦慮症
焦慮情緒影響身體器官與生活 • 急性恐慌症 • 慢性廣泛性焦慮症
評估
1、初步評估 2、轉介校內精神科醫師、心理師
或社區中精神醫療網絡 3、協助導師及家長瞭解問題
非精神疾病個案
轉介相關資源
衛生(所)局 心理衛生中心 各醫療院所青少年心 理衛生門診或精神科
精神疾病個案
精神疾病個案
正常就學
門診治療
住院治療
輔導處及導師持續協助 後續追蹤輔導
配合醫師專業建議,並 提供支持性的學習環境
畏懼症
特定事物或情境產生害怕影響生活
• 單純畏懼症 • 社交畏懼症 • 懼曠症
強迫症
重複出現特定想法與動作 • 強迫意念 • 強迫行為
解離性疾患
解離型失憶 解離性迷遊 多重人格的解離 自我喪失型的解離
身體症
慮病症 心身症
慮病症
過度懷疑自己生病的焦慮狀態 • 表現出病人的角色 • 虛弱且依賴需他人照顧
• 恐懼肥胖 • 吃很少 • 體重驟減 • 過量的運動
暴食症
藉由進食來減輕生活的壓力與困擾
• 恐懼肥胖 • 無法控制而暴飲暴食 • 採取催吐、灌腸、服瀉藥避免體重上升 • 僅在沮喪、挫折、煩惱時發生
進食障礙者特質
• 完美主義傾向 • 追求過度理想體重
心性疾病
性功能障礙 性異常 性別認同障礙
性別認同障礙
常見於青少年時期的類型 • 異性慾 • 扮異性症
性別認同障礙者特質
• 對生理性別感到強烈困擾 • 急欲改變自己的性別 • 堅持自己是另一性別
嚴重的精神疾病
躁症 憂鬱症 躁鬱症 精神分裂症
躁症
情緒亢奮、躁動
憂鬱症
單極性情感型精神病 • 生理症狀-食慾降低、睡眠障礙…… • 心理症狀-心情沮喪、思考遲鈍……
躁鬱症
雙極性情感型精神病 • 躁症-症狀可能持續三個月至六個月 • 鬱症-症狀可能持續六個月至九個月
精神分裂症
常見的類型
• 妄想型精神分裂症 • 青春型精神分裂症 • 緊張型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正向症狀
• 幻覺 • 妄想 • 語言改變 • 行為改變
精神分裂症負向症狀
• 情感木然 • 語言貧乏 • 社交退縮 • 動機缺乏 • 注意力短缺
1、申請在家自行教育 2、病假休養
四、資源網絡系統
醫療 系統
專業治療 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藥物治療、心理治療)
醫護人員、學校社工、家庭成員
醫護人員、學校社工、學校老師
家 庭
精神疾病學生 家庭成員、學校社工、學校老師
學 校
協助就醫 支持、接納 (按時就診、規則服藥)
社區復健 包容、關懷 (課業協助、心理輔導)
五、給老師的建議
預防階段 治療階段 癒後階段
預防階段
加強心理衛生教育 舉辦精神疾病相關研習 結合校內輔導資源
治療階段
連結校內行政體系力量 建立校外資源網絡
癒後階段
落實個案管理工作 建構完整輔導體系
謝謝指教
自殺
自殺行為不一定是精神疾病 但卻是精神疾病患者可能呈現的行為反應
自殺者特質
• 自覺是最不幸的人 • 得不到安全感、成就感 • 思考問題缺乏彈性 • 不會處理挫折 • 言語表現出對自殺的認同 • 常用逃避的方法面對難題
三、處理流程
發現個案Biblioteka 1、接納學生個別差異 2、觀察學生日常言行 3、發現問題轉介輔導處及告知家長 4、學校社工提供諮詢
心身症
身體不適的症狀受心理影響
• 心臟血管系統 :
• 腸胃系統
:
• 呼吸系統
:
• 肌肉骨骼系統 :
• 皮膚
:
• 生殖泌尿系統 :
• 內分泌系統
:
• 特殊感覺神經系統:
心悸 消化性潰瘍 過度換氣症 類風濕性關節炎 異位性皮膚炎 經期不順 甲狀腺機能亢進 視力模糊
進食障礙
厭食症 暴食症
厭食症
常發病於青少年期,150名少女中有1人
常見人格障礙
第一類型人格障礙 第二類型人格障礙 第三類型人格障礙 第四類型人格障礙
第一類型人格障礙
古怪、偏離常規的人格特質
• 妄想型人格障礙 • 分裂型人格障礙 • 分裂病人格障礙
第二類型人格障礙
戲劇化、情緒化、不穩定的人格特質
• 反社會型人格障礙 • 邊緣型人格障礙 • 戲劇型人格障礙 • 自戀型人格障礙
走出心靈的幽谷
談青少年常見精神疾病
一、如何辨識
儀表:怪異、蓬頭垢面 行為:攻擊、破壞、自言自語 生活:疏離、人際退縮、學業退步 情感:過度高昂、悲傷、焦慮、緊張 意識:對刺激無反應或反應過度 知覺:視幻覺、聽幻覺、體幻覺 思考:脫離現實、妄想
二、青少年常見精神疾病
常見人格障礙 焦慮類的精神疾病 解離性疾患 身體症 進食障礙 心性疾病 嚴重的精神疾病 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