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第一学期物理练习册答案
高一物理必修1习题一答案
高一物理必修1习题一答案高一物理必修1习题一答案高中物理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而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习题是检验学生理解和掌握程度的重要手段。
下面将给出高一物理必修1习题一的答案,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和理解物理知识。
1. 一辆汽车以4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了2小时,求汽车行驶的距离。
答案:汽车行驶的距离等于速度乘以时间,即40km/h × 2h = 80km。
2. 一个质点从静止开始沿直线做匀加速运动,2s后速度为10m/s,求这个质点在2s内所走的距离。
答案:根据匀加速运动的公式v = u + at,其中v为末速度,u为初速度,a为加速度,t为时间。
已知v = 10m/s,u = 0,t = 2s,代入公式可得10 = 0 + 2a,解得a = 5m/s²。
再根据匀加速运动的公式s = ut + 1/2at²,代入已知数据可得s = 0 × 2 + 1/2 × 5 × 2² = 10m。
3. 一个质点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4s后速度为12m/s,求这个质点的加速度。
答案:同上题,根据匀加速运动的公式v = u + at,已知v = 12m/s,u = 0,t= 4s,代入公式可得12 = 0 + 4a,解得a = 3m/s²。
4. 一个质点做直线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下图所示,求这个质点在6s内所走的距离。
答案:根据速度-时间图象,可以通过计算速度-时间图象下的面积来求得质点行驶的距离。
根据图象可知,在0s到2s之间的面积为2 × 4 = 8m²,在2s到4s之间的面积为2 × 2 = 4m²,在4s到6s之间的面积为2 × 6 = 12m²。
所以质点在6s内所走的距离为8m² + 4m² + 12m² = 24m。
高一物理练习册及答案
高一物理练习册及答案### 高一物理练习册及答案#### 第一章:力学基础##### 练习一:力的概念与分类题目:1. 解释什么是力,并列举三种基本类型的力。
2. 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答案:1. 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一种表现,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形状。
三种基本类型的力包括:重力、弹力和摩擦力。
2. 力的作用效果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如加速或减速;二是改变物体的形状,如拉伸或压缩。
##### 练习二:牛顿运动定律题目:1. 简述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2.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解释物体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
答案:1. 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指出若物体不受外力作用,则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即\[ F = ma \],其中\( F \)是作用力,\( m \)是物体的质量,\( a \)是加速度。
#### 第二章:运动学##### 练习一:直线运动题目:1. 描述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2. 解释什么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并给出其位移公式。
答案:1. 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是物体的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保持不变。
2. 匀变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直线上运动时,加速度保持恒定。
其位移公式为\[ s = ut + \frac{1}{2}at^2 \],其中\( s \)是位移,\( u \)是初速度,\( a \)是加速度,\( t \)是时间。
##### 练习二:曲线运动题目:1. 举例说明什么是曲线运动。
2. 解释抛体运动的特点。
答案:1. 曲线运动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其轨迹不是直线的运动,例如行星围绕太阳的运动。
2. 抛体运动是指物体在重力作用下,仅受重力影响的自由落体运动,其特点是水平方向速度恒定,垂直方向速度随时间增加。
#### 第三章:能量守恒与转换##### 练习一:能量守恒定律题目:1. 简述能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高一物理必修一练习册答案
高一物理必修一练习册答案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一物理必修一练习册答案》,供大家学习参考!答案与提示第一章运动的描述一、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1.CD2.B3.C4.云地面船岸5.BC6.D7.A8.2km-3km0东59.C10.(1)2025152(2)东偏北45°方向作图略11.略二、时间和位移1.AC2.AD3.A4.BC5.BC6.C7.ACABOD8.60m图略9.6mx轴正方向4mx轴正方向20m10.C11.路程900m位移500m500m12.中心点的路程和位移大小相等边缘上一点路程大于位移大小13.(1)路程(2)位移大小思考略三、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1.CD2.B3.C4.3m/s53m/s2 5m/s5.06.AC7.CD8.D9.CD10.ABC11.路程为100m位移0平均速度为012.不同1463km是路程而非位移从地图上量出两地长度,再由比例尺算出直线距离约1080km,v=1080/14≈71km/h13.从图中量出车运动路程与车长的线段长,按比例算出实际位移为13 5m,v≈13 50 4m/s=33 8m/s121km/h>80km/h,超速五、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1.C2.BD3.B4.D5.飞机火车小球6.9 8m/s2竖直向下7.D8.AB9.1 50-1 510.C11.509m/s2-6m/s2与初速度方向相反12.5 2m/s213.略第一章复习题1.A2.D3.CD4.ACD5.BD6.D7.ABC8.D9.A10.200m11.t20~t1和t2~t312.左0 30 8513.(1)第3秒末(2)40m向上(3)5m向下(4)-35m125m14.路程为80m位移大小为10m,方向向左15.12m/s≤v 乙≤20 6m/s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1.ABD2.D3.ACD4.BCD5.C6.B7.匀加速直线匀速直线匀减速直线向东向东向东8.53-39.200m/s210.7 2s11.(1)如图所示(2)2m/s2(3)2m/s2,相同(4)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1.C2.B3.B4.C5.D6.C7.68.29.110.7 9s25 3m/s11.(1)8m(2)72m(3)有,求“面积”12.(1)69 4s(2)2 9km(3)429 8s四、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1.AB2.B3.C4.C5.0 1286.187.58.169.制动时速度(km/h)反应距离(m)制动距离(m)停车总距离(m)405 6813 612016 77288 710.(1)2 5×106m/s2(2)0 11m(3)0 128m11.(1)12m/s(2)180m 专题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的应用1.D2.ABC3.D4.BD5.B6.BD7.AB8.1250m9.425010.(1)t1=10st2=15s(舍去)(2)v=1m/s(3)x=4 4m11.(1)如右图(2)58m12.①甲、乙均错。
高一物理必修一练习册答案
以下是⽆忧考为⼤家整理的关于《⾼⼀物理必修⼀练习册答案》,供⼤家学习参考!答案与提⽰ 第⼀章运动的描述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1.CD2.B3.C4.云地⾯船岸5.BC6.D7.A8.2km-3km0 东59.C10.(1)2025152(2)东偏北45°⽅向作图略11.略 ⼆、时间和位移1.AC2.AD3.A4.BC5.BC6.C7.ACABOD8.60m图略 9.6mx轴正⽅向4mx轴正⽅向20m10.C11.路程900m位移500m500m 12.中⼼点的路程和位移⼤⼩相等边缘上⼀点路程⼤于位移⼤⼩13.(1)路程(2)位移⼤⼩思考略 三、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1.CD2.B3.C4.3m/s53m/s2 5m/s5.06.AC7.CD8.D 9.CD10.ABC11.路程为100m位移0平均速度为012.不同1463km是路程⽽⾮位移从地图上量出两地长度,再由⽐例尺算出直线距离约1080km,v=1080/14≈71km/h 13.从图中量出车运动路程与车长的线段长,按⽐例算出实际位移为13 5m,v≈13 50 4m/s=33 8m/s121km/h>80km/h,超速 五、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1.C2.BD3.B4.D5.飞机⽕车⼩球6.9 8m/s2竖直向下7.D 8.AB9.1 50-1 510.C11.509m/s2-6m/s2与初速度⽅向相反 12.5 2m/s213.略 第⼀章复习题1.A2.D3.CD4.ACD5.BD6.D7.ABC8.D9.A10.200m11.t20~t1和t2~t312.左0 30 8513.(1)第3秒末(2)40m向上 (3)5m向下(4)-35m125m14.路程为80m位移⼤⼩为10m,⽅向向左15.12m/s≤v⼄≤20 6m/s 第⼆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1.ABD2.D3.ACD4.BCD5.C6.B7.匀加速直线匀速直线匀减速直线向东向东向东 8.53-39.200m/s210.7 2s11.(1)如图所⽰ (2)2m/s2(3)2m/s2,相同(4)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1.C2.B3.B4.C5.D6.C7.6 8.29.110.7 9s25 3m/s11.(1)8m(2)72m(3)有,求“⾯积” 12.(1)69 4s(2)2 9km(3)429 8s 四、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1.AB2.B3.C4.C5.0 1286.187.58.16 9.制动时速度(km/h)反应距离(m)制动距离(m)停车总距离(m)405 6813 612016 77288 710.(1)25×106m/s2(2)0 11m(3)0 128m11.(1)12m/s(2)180m 专题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的应⽤1.D2.ABC3.D4.BD5.B6.BD7.AB 8.1250m9.425010.(1)t1=10st2=15s(舍去)(2)v=1m/s(3)x=4 4m11.(1)如右图(2)58m12.①甲、⼄均错。
高一物理必修一练习册答案参考
高一物理必修一练习册答案参考答案与提示第一章运动的描述一、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1.CD2.B3.C4.云地面船岸5.BC6.D7.A8.2km-3km0东59.C10.(1)2025152(2)东偏北45°方向作图略11.略二、时间和位移1.AC2.AD3.A4.BC5.BC6.C7.ACABOD8.60m图略9.6mx轴正方向4mx轴正方向20m10.C11.路程900m位移500m500m12.中心点的路程和位移大小相等边缘上一点路程大于位移大小13.(1)路程(2)位移大小思考略三、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1.CD2.B3.C4.3m/s53m/s2 5m/s5.06.AC7.CD8.D9.CD10.ABC11.路程为100m位移0平均速度为012.不同1463km是路程而非位移从地图上量出两地长度,再由比例尺算出直线距离约1080km,v=1080/14≈71km/h13.从图中量出车运动路程与车长的线段长,按比例算出实际位移为13 5m,v≈13 50 4m/s=33 8m/s121km/h>80km/h,超速五、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1.C2.BD3.B4.D5.飞机火车小球6.9 8m/s2竖直向下7.D8.AB9.1 50-1 510.C11.509m/s2-6m/s2与初速度方向相反12.5 2m/s213.略第一章复习题1.A2.D3.CD4.ACD5.BD6.D7.ABC8.D9.A10.200m11.t20~t1和t2~t312.左030 8513.(1)第3秒末(2)40m向上(3)5m向下(4)-35m125m14.路程为80m位移大小为10m,方向向左15.12m/s≤v乙≤20 6m/s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1.ABD2.D3.ACD4.BCD5.C6.B7.匀加速直线匀速直线匀减速直线向东向东向东8.53-39.200m/s210.7 2s11.(1)如图所示(2)2m/s2(3)2m/s2,相同(4)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1.C2.B3.B4.C5.D6.C7.68.29.110.7 9s25 3m/s11.(1)8m(2)72m(3)有,求“面积”12.(1)69 4s(2)2 9km(3)429 8s四、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1.AB2.B3.C4.C5.0 1286.187.58.169.制动时速度(km/h)反应距离(m)制动距离(m)停车总距离(m)405 6813 612016 77288 710.(1)2 5×106m/s2(2)0 11m(3)0 128m11.(1)12m/s (2)180m专题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的应用1.D2.ABC3.D4.BD5.B6.BD7.AB8.1250m9.425010.(1)t1=10st2=15s(舍去)(2)v=1m/s(3)x=4 4m11.(1)如右图(2)58m12.①甲、乙均错。
ig物理高一练习册答案
ig物理高一练习册答案IG物理高一练习册答案一、选择题1. 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一个恒定的力F,使其加速运动。
如果力F突然消失,物体将:A. 继续加速B. 减速C. 保持静止D. 以当前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答案:D2.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A. 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B. 总是大小不等,方向相同C. 总是大小不等,方向相反D. 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同答案:A3. 一个物体的质量为2kg,受到的重力是:A. 20NB. 2NC. 4ND. 19.6N答案:A二、填空题4.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力F、质量m和加速度a之间的关系是:\[ F = m \times a \]。
5. 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自由落体,其下落的加速度是:\[ 9.8 \,\text{m/s}^2 \]。
三、计算题6. 一辆汽车以10m/s的速度行驶,突然刹车,刹车的加速度为-5m/s²。
求汽车在刹车后5秒内滑行的距离。
解:首先使用公式\[ v = u + at \],其中v是最终速度,u是初始速度,a是加速度,t是时间。
将已知数值代入公式,得:\[ 0 = 10 - 5 \times 5 \]\[ t = 2 \, \text{s} \]因此,汽车在2秒内停止。
接下来使用公式\[ s = ut +\frac{1}{2}at^2 \]计算滑行距离:\[ s = 10 \times 2 + \frac{1}{2} \times (-5) \times 2^2 \] \[ s = 20 - 10 = 10 \, \text{m} \]四、简答题7. 什么是第一宇宙速度?答:第一宇宙速度,也称为环绕速度,是指一个物体在地球表面附近以一定的速度水平抛出,使其能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而不会落回地面的最小速度。
结束语以上就是IG物理高一练习册的部分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物理是一门实验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通过练习和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理原理,并将它们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高一物理必修一练习册答案
精心整理高一物理必修一练习册答案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一物理必修一练习册答案》,供大家学习参考!略位移 13. 三、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13.从图中量出车运动路程与车长的线段长,按比例算出实际位移为135m,v≈13504m/s=338m/s121km/h>80km/h,超速五、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8m/s2竖直向下7.D,方(2)2m/s2(3)2m/s2,相同(4)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9s253m/s11.(1)8m(2)72m(3)有,求“面积”12.(1)694s(2)29km(3)4298s四、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9.制动时速度(km/h)反应距离(m)制动距离(m)停车总距离(m(1内的位移8.33109.1510.匀加速直线019303850575076895811.141s12.(1)5m10m/s(2)15m(3)80m/s320m(4)70m/s250m提示:考虑到声音传播需要一定时间,石块下落到地面的时间小于8s,因此落地速度和山峰高度都比上面算出的值小一些。
根据上面算出的高度,声音传播的时间可取为09s,因此落地速度和山峰高度估计约为v′=gt′≈70m/s,h′=12gt′2≈250m13.(1)28.3m/s(2)略六、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7.提出问题落体运动的性质是什么猜想v∝t数学推理x∝t2实年(能测平均速度15.20m16.(1)48m/s2(2)36m第三章相互作用一、重力基本相互作用8.书本桌面桌面书本受力物体施力物体9.10×10-310.986011.略12.略13.22L14.略二、弹力511.61N/m (591N无关,故没有花纹但宽度不同的轮胎,刹车能力是相同的专题受力分析11.略12.重力、静摩擦力、磁力、支持力;图略13.图略,4个图略(F向左向右倾斜均正确)四、力的合成(一)10.(1)10N(2)0图略11.(1)0°(2)180°(3)90°减小;第三章复习题(2)2003N16.300N/m037517.(1)略(2)略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一、牛顿第一定律9.这个设想是不可行的。
普通高中教科书新粤教版物理必修第一册课后题答案
普通高中教科书新粤教版物理必修第一册讨论与交流课后练习题答案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一节质点参考系时间1.教材第3页“讨论与交流”提示:上述观点不正确.物体能否看作质点的条件是,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与物体的实际体积大小以及运动速度大小均无关.2.教材第4页“讨论与交流”提示:参考系的选择不同,对运动的描述往往不同.在行驶的列车上,以车内的物体为参考系,这两名旅客是静止的,以窗外的树木为参考系,这两名旅客是运动的.3.教材第5页“讨论与交流”提示: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时间”,有时指时间,有时指时刻.教材在该处航班的时间信息中,14:00和17:05指的是起飞和到达的时刻,3小时5分钟指的是飞行这个过程需要的时间P7课后练习答案:第二节位置位移教材第10页“讨论与交流”提示:(1)前3秒内的位移为s1=14 m-0=14 m,前3秒内的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为s1路=14 m;第3秒内的位移为s2=14 m-10 m=4 m,第3秒内的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为s2路=4 m;前6秒内的位移为s3=(-3) m-0=-3 m,前6秒内的路程为s3路=14 m+14 m+|-3| m=31 m;第6秒内的位移为s4=(-3) m-8 m=-11 m,第6秒内的路程为s4路=8 m+|-3| m=11 m.(2)(3)前3秒小车P从坐标原点出发,向正方向运动14 m,第3到6秒内,小车P向负方向运动17 mP13课后练习答案:第三节速度教材第15页“讨论与交流”提示:1.这种说法不对.平均速率是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平均速度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只有在单方向的直线运动中,两者大小才相等.2.甲、乙、丙三个物体在该段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教材第16页“讨论与交流”提示:(1)可以;(2)能;能;(3)可以.第四节测量直线运动物体的瞬时速度第五节加速度教材第24页“讨论与交流”提示:(1)物体速度变化量为末速度减初速度的值.所以汽车的速度变化大,为20 m/s,飞机速度变化小,匀速飞行,速度变化最小为0. (2)速度变化的快慢是速度的变化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汽车20 s速度增加了20 m/s,每1 s速度变化1 m/s.运动员5 s内速度减小了10 m/s,则每1 s内速度变化了2 m/s,所以运动员的速度变化快一些.(3)不是.很显然飞机的速度很大,但速度变化却为0.P26课后练习答案:习题一答案。
高一物理练习册详细答案
高一物理练习册详细答案一、选择题1.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A. 3×10^5 km/sB. 3×10^8 km/sC. 3×10^6 km/sD. 3×10^7 km/s答案:B2. 一个物体的质量为2kg,当它受到4N的力时,它的加速度是()A. 1 m/s^2B. 2 m/s^2C. 4 m/s^2D. 8 m/s^2答案:B3.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公式为()A. F = maB. F = ma^2C. F = m/aD. F = a/m答案:A二、填空题1. 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表述为:一个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将保持其______状态。
答案: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2. 物体的动能与其______成正比。
答案:速度的平方3. 重力势能与物体的质量、重力加速度以及物体相对于参考点的高度成正比,公式为:E_p = mgh,其中E_p代表______,m代表质量,g代表重力加速度,h代表高度。
答案:重力势能三、简答题1. 请简述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
答案:牛顿第二定律指出,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净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公式为F = ma。
这个定律在分析物体在受力情况下的运动状态时非常有用,例如在汽车制动、火箭发射等场景中。
2. 什么是能量守恒定律?请举例说明。
答案:能量守恒定律是指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但总量保持不变。
例如,当一个球从高处落下时,其重力势能会转化为动能,当球撞击地面时,部分动能会转化为热能和声能。
四、计算题1. 一个质量为5kg的物体,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求它在第2秒末的速度。
答案:根据自由下落的公式v = gt,其中g是重力加速度,取9.8m/s^2,t是时间。
将t = 2s代入公式,得到v = 9.8 × 2 = 19.6m/s。
高一上物理练习题含答案
上学期高一第一次物理练习题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40.0分)1.“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两句诗描述的运动的参考系分别是()A. 竹排,流水B. 流水,青山C. 青山,河岸D. 河岸,竹排【答案】D【解析】解:小小竹排江中游,描述竹排的运动的参考系是河岸.巍巍青山两岸走描述青山运动的参考系是竹排.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判断物体运动或静止时,必须选择合适的参照物,再看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改变,改变则是运动的,不变则是静止的.本题考查对参考系的理解能力.描述物体的运动必须选定参考系,当物体相对参考系的位置发生变化时,物体就发生了运动.2.以下几种关于质点的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A. 只有体积很小或质量很小的物体才可以看作质点B. 只要物体运动得不是很快,物体就可以看作质点C. 质点是一种特殊的实际物体D. 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的问题中起的作用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时,可把它看作质点【答案】D【解析】解:A、体积很小或质量很小的物体也不一定能看成是质点,比如在研究分子的运动的时候,分子虽然很小,但是不能看成质点,所以A错误;B、当物体的形状、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时,我们就可以把它看成质点,与物体的运动的状态无关,所以B错误;C、质点是只有质量没有大小的点,时间生活中并不存在,是理想模型,所以C错误;D、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的现象中起作用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时,我们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所以D正确;故选:D.当物体的形状、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时,我们就可以把它看成质点,根据把物体看成质点的条件来判断即可.本题就是考查学生对质点概念的理解,是很基本的内容,必须要掌握住的,题目比较简单.3. 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2m/s 2,这就是说( )A. 物体速度变化量是2m/sB. 每经过1秒物体的速度都增大2m/sC. 任意1秒内的末速度均为初速度的2倍D. 任意1秒内的平均速度都是2m/s【答案】B【解析】解:A 、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2m/s 2,知每秒内速度增加2m/s ,故A 错误,B 正确,C 错误.D 、根据加速度的大小无法求出任意1s 内的平均速度,匀加速直线运动,任意1s 内的平均速度在增加,故D 错误.故选:B .加速度等于单位时间内的速度变化量,结合加速度的定义式分析判断. 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加速度的定义式,知道加速度等于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量,基础题.4. 一辆汽车沿平直公路行驶,开始以2m/s 的速度行驶了全程的一半,接着以速度3m/s 行驶另一半路程,则全程的平均速度v 等于( )A. 2.5m/sB. 2.4m/sC. 2m/sD. 3m/s 【答案】B【解析】解:前半程的运动时间t 1=x v 1=x 2,后半程的运动时间t 2=x v 2=x 3 则全程的平均速度v .=2x t1+t 2=2.4m/s.故B 正确,A 、C 、D 错误.故选:B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式求出前半程和后半程的时间,结合总位移和总时间求出全程的平均速度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平均速度的定义式v .=x t ,并能灵活运用5. 如图所示,为A 、B 、C 三个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的s −t 图象,则在0−t 0时间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物体平均速度最大,B 物体平均速度最小B. 三个物体的平均速率相等C. 三个物体始终沿着同一方向运动D. t0时C物体的速度比B物体的速度大【答案】D【解析】解:A、由图可知,t0时刻三个物体的位移相同,故由平均速度定义式可知,三物体的平均速度相同,故A错误;B、由图象知A通过的路程最大,B、C路程相等,故平均速率不同,故B错误;C、由图象可知BC沿同一方向运动,A先沿同一方向,后反向运动,故C错误;D、在s−t图象中,斜率代表速度,故t0时C物体的速度比B物体的速度大,故D正确;故选:D位移时间图象描述的是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物体通过的位移等于纵坐标s的变化量;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之比,由平均速度公式可求得平均速度,平均速率等于路程与时间之比,图象的斜率表示物体的速度.本题要知道位移−时间图象的斜率等于速度,要理解掌握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的区别,平均速率不就是平均速度的大小6.关于速度、速度的变化量和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运动时,速度的变化量越大,它的加速度一定越大B. 速度很大的物体,其加速度可能为零C. 某时刻物体的速度为零,其加速度不可能很大D. 加速度很大时,物体运动的速度一定很大【答案】B【解析】解:A、物体的速度变化大,但所需时间更长的话,物体速度的变化率可能很小,则加速度就会很小,故A错误;B、运动物体的速度很大,其加速度可能为零,例如匀速直线运动,故B正确;C、运动物体的速度为零,其加速度可能很大,刚开始发射的火箭,故C错误.D、加速度很大时,其运动物体的速度变化快,而不是速度一定很大,故D错误;故选:B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a=a=△v可知物体的加速度等于物体的速度的变化率,△t加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速度变化量的方向,与物体速度无关,即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物体的加速度越大.加速度是运动学中最重要的物理量,对它的理解首先抓住物理意义,其次是定义式,以及与其他物理量的关系.7.下列关于弹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存在弹力作用B. 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也可能存在弹力C. 只有相互接触并产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之间才存在弹力作用D. 弹簧的弹力总是跟弹簧的长度成正比【答案】C【解析】解:A、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不一定产生弹力,还要发生弹性形变,故A错误.B、接触是产生弹力的必要条件,不接触一定不产生弹力,故B错误.C、只有相互接触并产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之间,才能产生弹力,故C正确.D、根据胡克定律得知,弹簧的弹力总是跟弹簧伸长的长度成正比,而不是与弹簧的长度成正比,故D错误.故选:C本题根据弹力将产生的条件:1、直接接触;2、发生弹性形变,以及胡克定律进行分析.解决本题关键掌握弹力产生的条件和胡克定律,属于基础性的问题.8.关于重力和重心的说法正确的是()A. 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引力B. 把物体从赤道向两极移动,物体的重力不变C. 重心一定在物体上D.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答案】D【解析】解:A、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不是地球对物体的引力,地球对物体的引力是万有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故A错.B、重力加速度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大,所以把物体从磁道向两极移动,物体的重力增大.故B错.C、物体各部分都要受到重力,等效成重力作用在一点,这一点称为重心,重心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不在物体上,例如铁环的重心在圆心,圆心不在铁环上.故C错.D、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D正确.故选D.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不是地球对物体的引力,地球对物体的引力是万有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重力加速度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大.物体各部分都要受到重力,等效成重力作用在一点,这一点称为重心,重心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不在物体上,例如铁环的重心在圆心,圆心不在铁环上.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要知道重力是怎么产生的、重力加速度的变化规律、重心的概念、以及重力的方向.此题属于基础题.9.关于自由落体加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 自由落体的加速度在地球赤道处最大B. 质量大的物体重力大,所以重力加速度也大C. 重力加速度赤道上最小,两极最大,随纬度的增大而减小D. 重力加速度随地面高度的增大而减小,高山上的重力加速度比平地的重力加速度小.【答案】D【解析】解:A、自由落体的加速度在赤道处是最小的.故A错误.B、自由落体运动仅受重力,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与质量无关.故B错误;C、重力加速度赤道上最小,两极最大,随纬度的增大而增大,故C错误;D、重力加速度随地面高度的增大而减小,高山上的重力加速度比平地的重力加速度小.故D正确;故选:D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即重力加速度,由于重力在赤道处最小,两极的重力最大;并且重力的大小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小.由此分析即可.本体考查的重力加速度的有关概念,随纬度的增大而增大,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与物体的质量无关.基础题目.10.一个物体从教学楼的四楼自由下落,第1s内就通过了全程的一半,则物体从抛出到落地一共需要的时间为()A. 1sB. 1.5sC. √2sD. (√2−1)s 【答案】C【解析】解:根据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公式ℎ=12gt2,有:ℎ2=12gt2①ℎ=12gt′2②联立解得:t′=√2t=√2s故选:C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第1s内就通过了全程的一半,根据ℎ=12gt2,求出物体下落的总时间.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ℎ=12gt2.二、多选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0分)11.如图示A、B两物体做直线运动的图象,则()A. 在运动过程中,A物体总比B物体速度大B. 当t=t1时,两物体通过的位移不相同C. 当t=t1时,两物体的速度相同D. 当t=t1时,两物体的加速度都大于零【答案】AB【解析】解:A、在s−t图象中,斜率代表速度,A的斜率大于B的斜率,故A物体总比B物体速度大,故A正确;B、在s−t图象中,位移为末坐标减初坐标,故A的位移大于B的位移,故B 正确;C、当t=t1时,两物体的斜率不同,故速度不相同,故C错误;D、物体都做匀速运动,加速度都为零,故D错误故选:AB位移等于x的变化量,x−t图象的斜率等于物体的速度,倾斜的直线表示匀速直线运动,斜率越大,速度越大.由图直接读出发的时刻.对于图象问题,首先要明确是哪一种图象,然后才能根据坐标及斜率的意义进行分析.本题要知道x−t图象的斜率等于速度,倾斜的直线表示匀速直线运动12.如图所示为一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线.根据图作出的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物体的初速度为3m/sB. 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1.5m/s2C. 2s末物体位于出发点D. 该物体0−2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零【答案】AB【解析】解:A、由图可知,t=0时,物体的初速度为3m/s.故A正确.B、物体的加速度为:a=△v△t =−3−34=−1.5m/s2,即加速度大小为1.5m/s2.故B正确.C、物体在前2s内,一直向正方向运动,位移大小为3m,没有回到出发点.故C错误.D、物体在前2s内做匀减速运动,平均速度为v.=v0+v2=3+02=1.5m/s.故D错误.故选:AB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线t=0时刻的速度读出初速度.由斜率读出加速度.根据“面积”等于位移,研究2s末物体的位置,并求出前4s内的位移,再求解平均速度.根据速度图象读出任意时刻的速度、加速度和位移是应具备的基本能力,抓住“面积”等于位移,斜率等于加速度是关键.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13.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时,某同学得到如图的一条纸带,标有0、1、2、3、4、5、6等计数点,各计数点间还有四个打点在图中被覆盖,测得各相邻计数点间距s1=5.18cm,s2=4.40cm,s3=3.62cm,s4=2.84cm,s5=2.06cm,s6=1.28cm.(1)相邻两记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______ s.(2)物体的加速度大小a= ______ m/s2.(3)打点计时器打下记数点3时,物体的速度大小v3= ______ m/s.【答案】0.1;0.78;0.323【解析】解:(1)电源的频率为50Hz,故每隔0.02s打一次点;各计数点间还有四个打点在图中被覆盖,故相邻两记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s;(2)根据推论公式△x=aT2,有:(S1+S2+S3)−(S4+S5+S6)=a(3T)2解得:a=(S1+S2+S3)−(S4+S5+S6)9T2=[(5.18+4.40+3.26)−(2.84+2.06+1.28)]×0.019×0.12=0.78m/s2(3)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故第3点速度等于2、4点间的平均速度,为:v3=S4+S32T =(2.84+3.62)×0.012×0.1=0.323m/s故答案为:(1)0.1;(2)0.78;(3)0.323.(1)电源的频率为50Hz,故每隔0.02s打一次点;(2)根据推论公式△x=aT2列式求解加速度;(3)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求解.本题关键记住两条结论: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增加量为一个常数,即△x= aT2;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四、作图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2.0分)14.画出下列各图中小球与棒所受的弹力方向【答案】解:第一个图:球和两接触面的弹力,均过圆心,作出示意图如下图.第二个图:棒受到垂直于棒的支持力与沿着圆心方向的弹力.第三个图:弹力垂直于接触面指向受力物体;第四个图:小球受到绳子的拉力与侧壁的弹力,作出弹力示意图如下图.答:受力图如上所示.【解析】常见的弹力有三种:压力、支持力和绳子的拉力,压力和支持力垂直于接触面,压力指向支持物,支持力垂直于接触指向被支持物.绳子的拉力沿着绳并指向绳收缩的方向.弹力是接触力,通过找接触物体的方法,确定物体受到几个弹力,再根据弹力方向特点分析其方向.弹力产生在接触面上,常见的支持力或压力是弹力,它们的方向是垂直接触面指向受力物体,常见的方向分3种情况:(1)点和平面接触垂直于平面,(2)点和曲面接触垂直于曲面的切面,(3)曲面和曲面接触垂直于曲面的公切面.弹力是接触力,分析物体受到的弹力时,首先确定物体与几个物体接触,要逐一分析各接触面是否都有弹力,不能漏力.五、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0分)15.某物体从45m高处自由下落,问:(1)第1秒末位移是多少?(2)第2秒末的速度是多少?(3)第3秒内的平均速度是多少?(g取10m/s2)【答案】解:(1)根据公式:ℎ=12gt2得ℎ=12×10×12m=5m(2)根据公式:v t=gt得v2=20m/s(3)根据公式:v t=gt得第3秒末的速度v3=30m/s第3秒内的平均速度v=12(v2+v3)=25m/s(3)答:(1)第1秒末位移是5m(2)第2秒末的速度是20m/s(3)第3秒内的平均速度是25m/s【解析】(1)根据ℎ=12gt2求得下落高度(2)根据v=gt求得速度(3)平均速度等于初末速度和的一半本题考查了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时间关系公式和位移时间关系公式,基础题.16. 为了安全,在公路上行驶的汽车之间应保持必要的距离,已知某高速公路的最高限速为108km/ℎ假设前方车辆突然停止,后车司机从发现这一情况经操纵刹车,到汽车开始减速所经历的时间(即反应时间)t =0.50s ,刹车时汽车加速度的大小为5m/s 2,该高速公路上汽车间的距离至少应为多少?【答案】解:108km/ℎ=30m/s .汽车在反应时间内的位移x 1=vt =30×0.5m =15m .汽车刹车过程中的位移,由运动学公式得:x 2=v 22a =30210m =90m 则汽车间的距离至少为△x =x 1+x 2=15m +90m =105m答:高速公路上汽车间的距离至少应为105m .【解析】汽车在反应时间内做匀速直线运动,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结合运动学公式求出两段过程中的位移,从而得出汽车间的最小距离.解决本题的关键理清汽车在整个过程中的运动规律,结合运动学公式灵活求解.17. 一物体在一直线上运动,其速度图象如图所示,试求:(1)前8s 内的平均速度.(2)6~8s 内物体做怎样的运动,加速度是多少.(3)8~10s 内物体做怎样的运动,加速度是多少.(4)6~10s 内物体的位移是多少.【答案】解:(1)根据面积法得:前8s 内的位移为:x ═3+82×4m =22m 平均速度为:v .=x t =228=2.75 m/s(2)6~8s 内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a =△v△t =0−42=−2 m/s 2(3)8~10s内物体沿反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a=△v△t =0−42=−2m/s2(4)6~10s内物体的位移为:x′=12×4×2−12×4×2=0m答:(1)前8s内的平均速度为2.75m/s.(2)6~8s内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2m/s2.(3)8~10s内物体沿反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2m/s2(4)6~10s内物体的位移是0m.【解析】(1)根据面积法求得位移,再求平均速度.(2)、(3)图象的斜率等于物体的加速度.倾斜的直线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4)根据速度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等于物体在该段时间内的位移,来求解位移.解答本题应注意:(1)速度的正负表示物体速度的方向;(2)图象在时间轴下方时,面积表示位移是负值;(3)图象的斜率等于物体的加速度.第11页,共11页。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全册基础练习题(经典含答案)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全册基础练习题(经典含答案)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1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课前预习】1.机械运动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变化,也就是物体的随时间的变化,是自然界中最、最的运动形态,称为机械运动。
是绝对的,是相对的。
2.质点我们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可以不考虑物体的和,把它简化为一个,称为质点,质点是一个的物理模型。
3.参考系在描述物体的运动时,要选定某个其他物体做参考,观察物体相对于它的位置是否随变化,以及怎样变化,这种用来做的物体称为参考系。
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变化,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
【课堂练习】1.敦煌曲子词中有这样的诗句:“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考系分别是()A.船和山 B.山和船 C.地面和山 D.河岸和流水2.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质点就是质量很小的物体B.质点就是体积很小的物体C.质点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D.如果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是无关紧要的因素时,即可把物体看成质点3.关于坐标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建立坐标系是为了定量描写物体的位置和位置变化B.坐标系都是建立在参考系上的C.坐标系的建立与参考系无关D.物体在平面内做曲线运动,需要用平面直角坐标系才能确定其位置4.在以下的哪些情况中可将物体看成质点()A.研究某学生骑车由学校回家的速度B.对这名学生骑车姿势进行生理学分析C.研究火星探测器从地球到火星的飞行轨迹D.研究火星探测器降落火星后如何探测火星的表面【课后练习】5.在下述问题中,能够把研究对象当作质点的是()A.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所需时间的多少B.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地球上不同区域季节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C.一枚硬币用力上抛,猜测它落地时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D.正在进行花样溜冰的运动员6.坐在美丽的校园里学习毛泽东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时,我们感觉是静止不动的,这是因为选取作为参考系的缘故,而“坐地日行八万里”是选取作为参考系的。
上海高一物理练习册答案
上海高一物理练习册答案第一章:力学1.1 力的概念和分类1.1.1 力的定义和计算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根据力的不同性质,可以将力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接触力是指物体之间直接接触产生的力,如摩擦力、支持力等;非接触力是指物体之间不直接接触产生的力,如重力、电磁力等。
计算力可以使用力的公式:力 = 质量 × 加速度。
1.1.2 力的单位和力的测量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
测量力可以使用弹簧测力计或平衡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通过弹簧的伸长或缩短来测量力的大小;平衡测力计通过平衡力的方法来测量力的大小。
推荐使用平衡测力计进行力的测量。
1.2 运动学1.2.1 一维直线运动一维直线运动是指物体沿直线方向进行的运动。
常见的一维直线运动有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加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保持不变,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以相同的速率增加。
运动的速度可以使用速度公式:速度 = 位移 / 时间来计算。
1.2.2 二维平面运动二维平面运动是指物体在平面上进行的运动。
常见的二维平面运动有抛体运动和圆周运动。
抛体运动是指物体在竖直方向受重力作用,水平方向受惯性作用的运动;圆周运动是指物体沿圆周轨迹进行的运动。
抛体运动的轨迹可以使用抛体运动的公式来计算,圆周运动的速度可以使用圆周运动的公式来计算。
第二章:热学2.1 热学基础知识2.1.1 温度和热量温度是衡量物体热热度的物理量,单位是摄氏度(℃)。
热量是物体之间传递的能量,单位是焦耳(J)。
温度的测量可以使用温度计,热量的传递方式有导热、对流和辐射。
2.1.2 热平衡和热传递热平衡是指物体之间的温度相等,不再有热量的传递。
热传递是指物体之间温度差引起的热量传递。
热传递可以通过导热、对流和辐射来实现。
2.2 热力学2.2.1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的推广。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系统所吸收的热量等于系统对外界所做的功加上系统内部能量的增量。
新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练习题及答案(全册)
高中物理必修一同步作业本目录目录••••••••••••••••••••••••••••••••••••••••••••••••••••••••••••••••••11.1 力1.2 重力1.3 弹力1.4 摩擦力1.5 力的合成1.6 力的分解第一章测试A组第一章测试B组2.1 几个基本概念2.2 位移和时间的关系2.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2.4 速度和时间的关系2.5 速度改变快慢的描述加速度2.6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2.7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2.8 自由落体运动第二章测试A组第二章测试B组3.1 牛顿第一定律3.2 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3.3 牛顿第二定律3.4 牛顿第三定律3.5 力学单位制3.6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3.7 超重和失重第三章测试A组第三章测试B组4.1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4.2 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第四章测试A组第四章测试B组参考答案第一章 力第一节力1.关于力的作用,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A .没有施力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B .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才有力的作用C .人推物体时,人只是施力物而不是受力物D .一个施力物也一定同时是受力物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用力把乙推倒而自己不倒,说明只是甲对乙有力的作用,乙对甲没有力的作用B .只有有生命或有动力的物体才会施力,无生命或无动力的物体只会受到力,不会施力C .只有运动的物体才会受到力的作用D .找不到施力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3.关于力,正确的说法是( )A .物体受几个力作用时,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B .物体只受一个力作用时也会产生形变C .力学中常见的力有重力、弹力、摩擦力D .拉力、支持力、压力等都按照力的性质命名的4.甲、乙两物体分别受大小相等的力1F 和2F 作用,有下列判断①1F 与2F 一定相同;③1F 与2F 产生效果一定相同;③1F 与2F 的性质一定相同.则( )A .①正确B .②③正确C .①②③均正确D .①②③均不正确5.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A .不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也会产生力的作用,可见力是可以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的B .只要确定了力的大小和方向,那么这个力就完全确定了C .画某力的图示时,选定的标度不同,那么表示这个力的线段的长度也不同,但箭头的指向是相同的D .在实验室,人们常用天平来测量力的大小6.关于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只有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间才能产生力的作用B .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秤或杆秤来测量C .在力的作用下物体才能发生形变和运动D .施力物体同时也一定是受力物体7.下列给出的四组力中,完全按性质命名的是( )A .万有引力、动力、拉力B .重力、弹力、摩擦力C .电场力、磁场力、拉力D .弹力、支持力、阻力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形状发生改变必定是力作用的结果B .施力物体必定同时也是受力物体C .物体速度不发生改变,则物体一定没有受到任何外力作用D .用锤子砸钉子时,钉子所受力的施力物体是使用这把锤子的人9.以下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一个受力物体能找到多个施力物体B .两物体相互作用不一定要直接接触C .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后,形状及运动状态都一定改变D .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后,形状或运动状态可能只有一个发生改变10.关于力的分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根据效果命名的同一名称的力,性质一定相同B .根据效果命名的不同名称的力,性质可能相同C .性质不同的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一定不同D .性质相同的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一定相同11.力的三要素包括力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木块浸在水中,受到浮力作用,浮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13.一人骑自行车上坡,用力蹬自行车恰好匀速运动,使自行车上坡的直接动力由_________提供.14.一支火箭携带着人造地球卫星正喷着烈焰竖直向上加速飞行.给卫星动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给火箭动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_.15.力是_______作用,力不能脱离_______而单独存在,只要有力;就一定有______物体和_______物体.16.力作用于物体上可以产生两种效果:一是使物体的___________发生改变,二是使物体的___________发生改变.17.通常说的拉力、支持力、弹力、摩擦力这几种力中,根据力的性质命名的是___________,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命名的力是___________.18.力是_______相互作用,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一定有另外的物体施加这种作用,前者是_______物体,后者是_______物体.19.力是_______作用,力不能脱离_______而单独存在,只要有力;就一定有物体和_______物体.20.A 物体受到B 物体给它向右的大小为2N 的力作用,则B 物体受到A 物体给它的作用力大小为___________N ,方向为___________.21.一个小球在两个力1F 、2F 的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若1F 大小为7N ,方向竖直向上,则2F 大小为___________N ,方向为___________.第二节重力1.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重力就是物体的质量B .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受到重力C .同一物体在地球上无论向上或向下运动都受到重力D .重力是由于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力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B .物体的质量没有变化,但它的重力是会发生变化的C .跳高运动员跳起在空中时受到重力和向上升的力D .重为2N 的物体从直升飞机上抛下,落地前物体重力大于2N3.关于重心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B .质量均匀分布,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可能在物体上,也可能在物体外C .物体的重心位置跟物体的质量分布情况和物体的形状有关D .用线悬挂的物体静止时,细线方向一定通过重心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空中将物体释放后,物体不受任何力作用B.在空中将物体释放后,物体仍受重力作用C.竖直向上运动的物体不受重力作用D.只有竖直向下运动或静止的物体才受重力作用5.一弹簧秤悬挂一小球保持静止时,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球对弹簧秤的拉力数值上等于小球受到的重力B.小球受到竖直向上的力的施力物体是弹簧秤C.弹簧的弹力是由于小球所受的重力产生的D.弹簧秤对小球的拉力与小球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6.下面关于物体重心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汽车上的货物卸下后,汽车的重心位置降低了B.物体在斜面上下滑时,物体的重心相对物体的位置降低了C.对于有规则几何形状的物体,重心一定在物体的几何中心D.对于重力一定的物体,无论其形状如何变,其重心位置不变7.重7N的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桌面受到7N的压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这个压力就是重力,施力物是地球B.这个压力就是重力,施力物是木块C.这个压力不是重力,压力的施力物是木块,重力的施力物是地球D.这个压力的大小与重力相等,根据是物体受到的二力平衡8.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对悬线的拉力一定等于物体所受的重力B.物体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C.重力可以用弹簧秤测出,当物体保持静止时,物体对弹簧秤的拉力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D.站在匀速运动的电梯上的人,受到的重力和受到的支持力二力平衡9.关于重心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一定在它的几何中心上B.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它的几何中心上C.物体的重心是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集中作用点D.物体的重心可以用悬挂法找到10.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就是重力B.物体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关C.物体受到的重力与地理纬度及离地面的高度有关,与物体的形状及运动状态无关D.两质量相同的物体,重力有可能不同11.重7N的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桌面受到7N的压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这个压力就是重力,施力物是地球B.这个压力就是重力,施力物是木块C.这个压力不是重力,压力的施力物是木块,重力的施力物是地球D.这个压力的大小与重力相等是因为二力平衡12.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对悬线的拉力一定等于物体所受的重力B.物体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C.重力可以用弹簧秤测出,在静止的地面上,物体对弹簧秤的拉力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D.站在匀速运动的电梯上的人,受到的重力和受到的支持力二力平衡13.重力的方向常用的两种表述是________和_________.14.测重力的仪器是________.15.一个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叫__________.16.物体受到的重力是由________产生的,重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重力的方向________,重力的作用点在________.17.质量是 2.5kg 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________N ,如果物体受到的重力是196N ,则它的质量________kg .18.铝的密度是33kg/m 102.7⨯,现有一块体积为303cm 的铝块,它受到的重力是______N . 19.N/kg 8.9=g ,表示_______________.一个质量m =10kg 的物体,其重力大小为___________.如果把这个物体放到63.1='g N /kg 的月球上,它的重力变为__________.20.在公式mg G =中,g =9.8N /kg .一个质量是50kg 的人,受到的重力为_____N .如果这个人在63.1='g N /kg 的月球上,它的重力变为_______N .第二节、弹力一、选择题1.图1,一个球形物体O 静止放在水平地面上,并与竖直墙相接触,A 、B 两点是球与墙和地面的接触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受三个力,重力、B 点的支持力、A 点的弹力B .物体受二个力,重力、B 点的支持力C .物体受三个力,重力、B 点的支持力、地面的弹力D .物体受三个力,重力、B 点的支持力、物体对地面的压力2.小木块放在桌子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接触处只有桌子有弹力产生B .在接触处桌面和小木块都有弹力产生C .木块对桌面的压力是木块形变后要恢复原状而对桌面施加的力D .木块对桌子的压力是木块的重力3.如图2,A 、B 叠放在水平地面上,则地面受到的压力是 [ ]A.A和B对地面的压力之和B.只有B对地面的压力C.B的重力D.A和B的重力4.关于弹力的方向,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并指向被压物B.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并指向被支持物C.绳对物体拉力的方向总是沿着绳,并指向绳收缩的方向D.杆对物体的弹力总是沿着杆,并指向杆收缩的方向5.用5N的力可以使一轻弹簧伸长8mm,现在把两个这样的弹簧串联起来,在两端各用10N的力来拉它们,这时弹簧的总伸长应是[ ]A.4mm B.8mmC.16mm D.32mm6.如图3,不计悬绳的重量,把B、C两个物体悬吊在天花板A点.当物体静止后,下面哪一对力是平衡力[ ]A.天花板对绳的拉力和绳对B物的拉力B.上段绳对B物的拉力和下段绳对B物的拉力C.下段绳对B物的拉力和下段绳对C物的拉力D.下段绳对C物的拉力和C物受到的重力7.关于胡克定律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拉力相同、伸长也相同的弹簧,它们的劲度相同B.劲度相同的弹簧,弹簧的伸长相同C.知道弹簧的劲度,就可以算出任何拉力下的弹簧伸长D.劲度和拉力、伸长没有关系,它只决定于弹簧的材料、长度、弹簧丝的粗细8.把一根劲度系数k=1000N/m的弹簧截成等长的两段,每一段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A.500N/m B.1000N/mC.1500N/m D.2000N/m二、填空题9.用绳提一物体,绳对物体的拉力的方向是______的;对人的手,拉力的方向是______的。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课后练习答案详解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1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1、“一江春水向东流”是水相对地面(岸)的运动,“地球的公转”是说地球相对太阳的运动,“钟表时、分、秒针都在运动”是说时、分、秒针相对钟表表面的运动,“太阳东升西落”是太阳相对地面的运动。
2、诗中描写船的运动,前两句诗写景,诗人在船上,卧看云动是以船为参考系。
云与我俱东是说以两岸为参考系,云与船均向东运动,可认为云相对船不动。
3、x A=-0.44 m,x B=0.36 m第2节:时间和位移1.A.8点42分指时刻,8分钟指一段时间。
B.“早”指时刻,“等了很久”指一段时间。
C.“前3秒钟”、“最后3秒钟”、“第3秒钟”指一段时间,“3秒末”指时刻。
2.公里指的是路程,汽车的行驶路线一般不是直线。
3.(1)路程是100 m,位移大小是100 m。
(2)路程是800 m,对起跑点和终点相同的运动员,位移大小为0;其他运动员起跑点各不相同而终点相同,他们的位移大小、方向也不同。
4.解答第3节: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1.(1)1光年=365×24×3600×3.0×108 m=9.5×1015 m。
(2)需要时间为16154.010 4.2 9.510⨯=⨯年2.(1)前1 s平均速度v1=9 m/s前2 s平均速度v2=8 m/s前3 s平均速度v3=7 m/s前4 s平均速度v4=6 m/s全程的平均速度v5=5 m/sv1最接近汽车关闭油门时的瞬时速度,v1小于关闭油门时的瞬时速度。
(2)1 m/s,03.(1)24.9 m/s,(2)36.6 m/s,(3)0第4节: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1.电磁打点记时器引起的误差较大。
因为电磁打点记时器打点瞬时要阻碍纸带的运动。
2.(1)纸带左端与重物相连。
(2)A点和右方邻近一点的距离Δx=7.0×10-3 m,时间Δt=0.02 s,Δt很小,可以认为A点速度v=xt∆∆=0.35 m/s3.解(1)甲物体有一定的初速度,乙物体初速度为0。
高一上物理练习题及答案 (1530)
高一上物理练习题及答案
4.(4分)某人沿着半径为R的水平圆周跑道跑了1圈时,他的()A.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均为2πR
B.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均为R
C.路程为2πR、位移的大小为R
D.路程为2πR、位移的大小为0
【解答】解:某人沿着半径为R的水平圆周跑道跑了1圈时,他的路程为2πR、位移的大小为0,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5.(4分)物体从A点由静止出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紧接着又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达B点时恰好停止。
在匀加速、匀减速两个运动过程中()
A.物体的位移一定相等
B.物体的平均速度一定相等
C.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一定相等
D.所用的时间一定相等
【解答】解:ACD、物体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但是物判断物体运动的具体的加速度和运动的时间不确定,所以不能物体的具体的加速度时间和物体通过的路程的大小,所以ACD错误;
B、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v=v0+v t
2可知,先后两个运动过程中平均速度一定相
同,所以B正确。
故选:B。
第1页共1页。
高一上物理练习题及答案 (1554)
高一上物理练习题及答案14.(6分)某高一同学寒假时,在教材中查到木质材料与金属材料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为了准确验证这个数据,他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如图甲所示,图中长铝合金板水平固定。
(1)下列哪些操作是必要的ACA.调整定滑轮高度,使细绳与水平铝合金板平行B.将铝合金板垫起一个角度C.选尽量光滑的滑轮D.砝码的质量远小于木块的质量(2)如图乙所示为木块在水平铝合金板上带动纸带运动时打出的一条纸带,测量数据如图乙所示,则木块加速度大小a= 3.0m/s2(电火花计时器接在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源,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3)该同学在实验报告中,将测量原理写为:根据mg﹣μMg=Ma,得μ=mg−Ma Mg.其中M为木块的质量,m为砝码盘和砝码的总质量,a为木块的加速度,重力加速度为g。
判断该同学的做法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写出μ的正确表达式:μ=mg−(M+m)aMg。
(4)若m=70g,M=100g,则可测得μ=0.18(g取9.8m/s2,保留2位有效数字)。
【解答】解:(1)实验过程中,电火花计时器应接在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源上,调整定滑轮高度,使细线与长木板平行,同时选尽量光滑的滑轮,这样摩擦阻力只有木块与木板之间的摩擦力,故选项AC正确。
(2)令x1=4.25cm=0.0425m,x2=4.73cm=0.0473m,x3=5.22cm=0.0522m,x4=5.69cm=0.0569m,x5=6.18cm=0.0618m,x6=6.66cm=0.0666m,且T=0.04 s;根据推论公式△x=aT2得:a=x6+x5+x4−x3−x2−x19T2代入数值解得:a=3.0m/s2;(3)对M、m组成的系统,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μMg=(M+m)a解得:μ=mg−(M+m)aMg(4)将m=70g=0.070kg,M=100g=0.1kg,a=3.0m/s2带入μ=mg−(M+m)aMg,整理可以得到:μ=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