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王道俊、郭文安版《教育学》笔记整理电子教案
王道俊、郭文安版《教育学》笔记整理第一章教育的概念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归根到底产生于生产劳动。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的社会职能,就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促进新生一代的成长。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是否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区别。
在不同时代不同的人那里,对人的生存与发展的认识与取向有不同的理解与选择,因而对教育业也有不同的目的和不同设想与实施。
教育与的发展同人类追求解放的步伐基本上是一致的。
教育概念的定义: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统。
教育的历史发展各阶段的特点:一.古代教育1. 原始的教育主要是在社会生产和生活的过程中进行的2. 古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3. 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并不断强化4. 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二.现代教育1.学校教育逐步普及2.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3.教育的生产性不断增强4.教育制度逐步完善三.未来教育第二章教育与人的发展人发展的规律性:顺序性,不平衡性,阶段性,个别差异性,整体性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及其作用:一.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1.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2.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及年龄特征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4.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二.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1.环境是人的发展的外部条件2.环境的给定性与主体的选择性3.环境对人发展的作用离不开人对环境的能动活动三.个体的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1.个体的能动性是在人的活动中产生和表现出来的2.个体是能动性是人的发展的内在动力3.个体的能动性影响人的自我设计和自我奋斗教育对人发展的主导作用: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2.教育主要通过文化知识的传递来培养人3.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第三章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的社会制约性: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教育内容与教育方式,以及教育发展的规模与速度,无一不受到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政治制度与科学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这就是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普通教育学第二章教育与人的发展
第三节中学生的发展与教育
教育要适应中学生生理发展 • 加强学生青春期教育 • 加强生理健康教育 • 加强体育锻炼
第三节中学生的发展与教育
(二)中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 初中生特点 半成熟与半幼稚时期,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 性、自觉性和幼稚性的矛盾 高中生特点 正向成人接近时期
认知、情感、意志、自我意识
二、影响人的发展因素
(一)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发展 提供了可能性 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及年 龄特征 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遗传具有可塑性
二、影响人的发展因素
(二)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环境是个体发展的资源,为个体的发展提 供了可能性与限制 环境对人的影响既取决于环境自身,也取 决于个体的意识发展水平 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最终取决于个体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一、人的发展概述
个别差异性
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体现在,每个人的发 展优势(方向)、发展速度、高度(发展的水平) 往往是千差万别的。 要求: 教育必须深入了解学生,针对学生不同的发 展水平以及不同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进行因材施 教,引导学生扬长避短、发展个性,促进学生自 由地发展。
一、人的发展概述
整体性
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整体的人, 他既具有生物性和社会性,还表现出个体的独特 性。不从整体上把握教育对象的特征,就无法教 育人。 要求:
教育要把学生看做整体,促进学生在体、智、 德、美等方面全面和谐地发展,把学生培养成为 完整和完善的人。
二、影响人的发展因素
遗传 环境 教育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二、影响人的发展因素
(三)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学校教育规定了个体身心发展的方向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对个 体的发展具有引导作用
第二章 教育与学生的发展
要指标;
3.师生关系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
(二)理想师生关系的特征
1.尊师爱生,相互配合 2.民主平等,和谐亲密 3.共享共创,教学相长
)
例题:良好师生关系的特征是( A. 情感支持 C .尊师爱生 B. 民主平等 D .严格要求
E .教学相长
(三)理想师生关系的建立
(一)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
四、学习是学生的天职
1.康德说:“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一个人,人是教育的产物。”
2.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类的精神与动物本能的区别在于,我 们在繁衍后代的同时,在下一代身上留下自己对于理想、崇高和美好的 事物的信念。
3.如果把童年和少年比作一棵树的话,那么,刻苦学习就是努力地汲取大 地的营养,竭尽全力地向上长,这样你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枝叶也是 一道风景,但是不可茂密得压过了枝干。有些学生沉溺于电脑游戏,沉 溺于MP4,沉溺于玩耍,就是在疯长枝叶,而不是在长枝干。
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
(二)学生的学习是教师指导下的学习 1.学生的学习是一种教育活动(学习与教育); 2.《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是故弟 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指所听 到的道理有先有后,技能学术各有专长。 3.学生的学习是学校中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规范化学校。
三、两种经典的师生关系
两种经典的学生地位理论
1.教师中心论:教育内容应由教师来决定,教学过程应由教
师来组织,学生的学习是一种接受式学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
系是一种命令与服从的关系。(赫尔巴特传统教育) 2.儿童中心论: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教育过程应根据学 生的学习进程来组织,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师生关 系是主体间的民主关系。(杜威现代教育)
山香版--教育学--第二章--教育的基本规律
第二章教育的基本规律第一节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教育与社会的发展(简答论诉)1.与政治经济制度2.与生产力发展水平3.与科学技术4.与文化(学校文化)5.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一、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一)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3.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4.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内容的取舍5.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体制6.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二)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教育的政治功能)1.教育培养出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3.教育促进XX化进程,但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二.教育与生产力水平(一)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结构——比例关系)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学校的专业设置4.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方法与手段5.教育相对独立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二)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的经济功能)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人力资本理论:由美国舒尔茨提出,指的是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与其所表现出来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的能力。
他是相对于物质资本而言的,是人的资本形态。
教育和经济的关系,总的来说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反作用于经济。
三.教育与科学技术(一)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简答)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首先变现为对教育的动力作用1.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2.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3.科学技术能够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4.科学技术影响教育技术推荐记忆:倒过来记忆,看到科学技术,就一个动字(二)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教育的科技功能)1.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再生产2.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4.教育促进科研技术成果的开发利用四.教育与文化从广义上说,教育是文化的一部分,但教育又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文化,因为教育既是文化的构成体,又是文化的传递、深化与提升的手段。
第二章 教育与个人发展的关系
斐济鸡人
印度狼孩
猪 孩 22 周 岁 自 画 像 、 小 猫 和 妈 妈
能让猪吃饱是 她最大的快乐
回归人类的 猪孩:王显凤
猪孩穿上惟一的一件新衣要和爸爸照像, 14岁时,王显凤的父母去育智学校看望她的合影 爸爸倚在门口说:“孩子,你自已照吧。
环境对人的发展有各种影响,人对这种影响会 有什么反应呢? 墨子说:“人性如素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 则黄,所入者变,其色易变。” 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 与之俱黑。” 你赞成上述观点吗?
心理社会危机 信任对不信任 自主独立对羞怯怀疑 主动对内疚 勤奋对自卑 统合对角色混乱 亲密对孤独 爱心关怀对颓废迟滞
德性 希望 意志 目的 能力 忠诚 爱 关怀
3、个别差异性 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是指不同个体之间在身、 心等特征上所具有的相对稳定的不相似性。 人的发展存在着个别差异,每个学生都有其自身 的特点。这种差异性,一是表现为生理差异;二 是表现为心理差异;三是表现为社会差异。 根据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教育者要针对学生 的个别差异,采取特殊措施,因材施教,加速每 个人的发展。 教育措施:做到因材施教
3 、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 响作用 人的遗传素质有差异。其差异影响人的发展。 4、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随着环境、教育和实践活动的作用,随着人的 生活条件的变化,人的遗传素质会逐渐地发生 变化。
判断: 美国心理学家斯坦· 赫尔说:“一两的遗传胜过 一吨的教育。”德国心理学家彪勒认为:“儿 童心理发展过程乃是儿童内部素质向着自己的 有节奏的运动过程,外界环境在这里只起着促 进或延缓这个过程的作用,而不能改变这个过 程。” 上述所法夸大了遗传在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犯 了 “遗传决定论”或“先天决定论” 的错误。 遗传只是给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并且遗传本 身也是可塑的。
第二章 教育的基本规律
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 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 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 行为方式。 思想观念和 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校园文化是人们为了保证学校中教育活动顺利进 校园文化是人们为了保证学校中教育活动顺利进 行而创立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形态。 行而创立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形态。
2. 教育反作用于文化
教育能够促进文化的传递和保存、文化选择、 教育能够促进文化的传递和保存、文化选择、能够 促进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文化的更新和创造。 促进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文化的更新和创造。
3.教育与文化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教育与文化在相互依存、 教育与文化在相互依存
教育与文化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过程中, 教育与文化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过程中,不断 地按照各自的运动规律运动、变化和发展。 地按照各自的运动规律运动、变化和发展。
(二)教育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从广义上讲,文化是指人类在历史社会发展进程中创 从广义上讲, 造出来的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物质文化 物质文化、 造出来的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物质文化、 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组织文化等 其中, 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组织文化等。其中,物质文化 是指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的总和; 是指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的总和;精神文化是指价 值取向、思想观念、行为规范、伦理道德、宗教信仰、 值取向、思想观念、行为规范、伦理道德、宗教信仰、 思维方式、审美情趣、系统知识等,价值观是其核心; 思维方式、审美情趣、系统知识等,价值观是其核心; 制度文化是指典章制度以及维系个体生活与一定文化 共同体的人群关系的法则; 共同体的人群关系的法则;组织文化是指集团内部的 行动标准中表现出来的文化。从狭义上讲, 行动标准中表现出来的文化。从狭义上讲,是指以社 会意识形态为主要内容的观念体系。 会意识形态为主要内容的观念体系。文化是独立于各 种遗传素质和机体的生物特征之外的。 种遗传素质和机体的生物特征之外的。
王道俊、郭文安版《教育学》笔记
绪论1、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2、教育规律:就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具有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3、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的不同?教育学的任务在于揭示教育规律,教育方针政策是人们根据一定的需要而制定出来的,它是人们主观意志的体现。
作为一种正确的教育方针政策,它是依据科学的教育理论和当时的现实状况和需要制订出来的,反映了教育的客观规律。
尽管如此,教育方针政策只是符合了教育规律,却不能代替教育规律。
人们只能认识教育规律而不能制造教育规律。
教育规律与教育方针政策绝不等同的。
因此,教育学虽然也要阐明一些教育方针政策的问题,但是,教育的方针政策并不是教育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和最终依据。
如果把阐发、论证教育的方针政策作为教育学的主要任务,就会忽略对教育规律的探讨,舍本逐末,最终导致按主观意志办教育的错误。
4、教育学与教育经验汇编的不同?教育经验汇编多为教育实践经验的汇集,它们还只是表面的、局部的、个别的具体经验,尚未揭示出教育规律。
当然,教育学不能离开教育的实际经验,经验之中有规律,我们应当重视教育经验,将教育的实践经验提高到理论高度,从教育经验中总结出教育规律,以丰富和发展教育学。
5、常用的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历史法,调查法、实验法、统计法等。
6、历史法:就是要从事物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去进行考查,以弄清它的实质和发展规律。
历史法的研究步骤:①是史料的搜集②对史料的鉴别③对史料进行分类运用历史法研究教育问题时要注意:①要坚持全面分析的方法:对教育问题的研究应当与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政治、经济、哲学、伦理思想等联系起,全面地去进行考察与分析。
②要把历史分析和阶级分析结合起来③要正确处理批判与继承的关系。
7、调查法的工作步骤:①要确定好调查的目的②选择适当的调查对象③拟定调查提纲④计划好调查的步骤和方法调查的方法多种多样,经常采用的有:观察、谈话、问卷8、实验法:一般是自然实验法即在教育活动的自然状态下进行的实验,不是在专门的实验室里进行的实验,可以叫教育实验法:是研究者根据对改善教育问题的设想,创设某种环境,控制一定条件,所进行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
教育学第二章
行为主义的创始人华生
华生在他的著作《行为主义》中有 一段著名的论点可以说明他极端的环 境决定论思想:“给我一打健全的儿 童,并在我自己的特殊天地里培养他 们成长,我保证他们中任何一个都能 训练成我所选择的任何一类专家:医 生、律师、艺术家或巨商,甚至乞丐 和小偷,无论他的天资、爱好、脾气 以及他祖先的才能、职业和种族。”
在《早期儿童心理学》 一书中提到“心理的发展 并非单纯是天赋本能的渐 次显现,也非单纯由于受 外界影响,而是内在本性 和外在条件复合的结 果。”“两种因素同为发 展的不可缺少的成分,虽 然其所占比重可因事而 异”。
2、格赛尔的“成熟论”
格赛尔的成熟论虽然本质上 也是一种遗传决定论,但他并 不否认发展需要环境的促进。 格赛尔认为支配儿童心理发展 的因素有二:成熟与学习。
正确认识
差异是存在的,但不能夸大。差异不完全 由先天因素决定,多是后天影响的结果。
4、个体发展的不均衡性
体现
• 一方面,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某一方 面发展不均衡。
• 另一方面,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不同 方面发展不均衡。
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对教育的制约
➢ 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 段性,循序渐进地促进人的发展。
➢ 社会性:人的社会属性中符合人类整
体运行发展要求的基本特性。人的社会性主 要包括这样一些特性,如利他性、服从性、 依赖性、以及更加高级的自觉性等。
一个有所作为的人最终是要两性合一的, 所谓两性“合一”就是两性不能分裂,不能 时而自然性做主导,时而社会性做主导。两 性“合一”就是在大多情况下社会性很好地 统领和制约自然性。
格赛尔认为学习需要一定的 成熟作为基础,某机能的生理 结构未达成熟之前,学习训练 是不能进行的,只有在达到足 以使某一行为模式出现的发育 状态(“成熟状态”)时,训 练才能奏效。
教育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ppt课件
31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 Erikson's psychosocial stages
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basic trust vs.basic distrust)
自主性对羞愧和怀疑(autonomy vs.shame &.doubt)
学生学习的差异
学生感知学习信息的通道
个知承知抵性觉载觉抗偏通能风干好道力格扰差差差差差异异异异异—————或或或或或喜视载部多宽 觉 量 分 通松或大认道或听或知或喜觉载或单严或量整一谨动低体通;觉;认道;知;;视息听所触源觉的觉从觉头来事;———源的85影00;事响%%情注以的;意上在集学校中习时的信间
2024/1/1
47
高尔顿一生中发表了 超过340篇的报告和书 籍。
他在1883年率先使用 “优生学” (eugenics)一词。
在他于1869年的著作 《遗传的天才》 (Hereditary Genius)中,主张人 类的才能是通过遗传 延续的。
2024/1/1
48
高尔顿(1869)曾在《天才的遗传》一书中写道: “一个人的能力乃由遗传得来,其受遗传决定的 程度如同机体的形态组织之受遗传决定一样”。 他从大量的名人传记和家谱考查中得出名人家族 中出现名人的比率大大地超过一般常人家庭,据 此认为能力受遗传决定。
小鸭子在破壳后不久,鸭妈 妈会带着它们四下走动一圈。 从此以后把这个母鸭当作它们 的妈妈。科学家把这一现象称 为“印刻学习”。劳伦兹在小 鸭子出生后的10~16个小时, 不先让它们看到母鸭,而首先 看到劳伦兹自己,于是,有趣的 事情发生了。
见右图---尾随反应
2024/1/1
教育与社会和人的发展关系
Exceltek Electronics (HK) Ltd Confidential
• 总之,一定性质的教育被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所决定 ,又给予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制度以伟大的影响作用, 这是不以人们的一直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Exceltek Electronics (HK) Ltd Confidential
应该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使每个学 生都能迅速地切实地提高。
• 应该指出的是:教育是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规律,并不等于迁就学生身 心发展的现有水平而是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实际出发,善于向他们提出 经过他们努力能够Exc达elt到ek的Ele要ct求ron,ics促(H进K)他Ltd们Co的nf身ide心nti发al 展,不断提高他们身心
• 从根本上说,科技的发展,经济的振兴,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都取决 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大量合格人才的培养。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必 须建市把发展教育事业放在突出的位置,加强智力开发。
• 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还要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根本任务是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 、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 化素质。无论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上看,还是从其内容 上看,教育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也应置于突出的战略位置。要认识到今 日的教育,就是明日的生产,就是明日的社会发展。
生产力对教育的作用,总是受着生产关系的影响,生产力的发展虽为 教育提供物质条件,但它不能单独地决定教育的发展。生产力与生产关 系是同时作用于教育的。
Exceltek Electronics (HK) Ltd Confidential
2.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 ①教育把可能劳动力转化为现实劳动力,是劳动力再生产
2015年成人高考《教育理论》教育学第二章考点
第⼆章教育的本质与基本规律 第⼀节教育的本质 ⼀、教育的基本概念 (⼀)⼴义的概念 ⼴义的教育是泛指⼀切有⽬的地增进⼈的知识和技能,发展⼈的智⼒和体⼒,影响⼈的思想品 德的活动,是⾃⼈类社会有史以来就产⽣的教育活动。
它可能是⽆组织的、⾃发的、零散的,也可能是有组织的、⾃觉的、系统的。
⼴义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狭义的概念 狭义的教育⼀般是指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按照⼀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所进⾏的⼀种有⽬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影响的社会活动。
(三)更狭义的概念 更狭义的教育有时可为思想品德教育的同义语来使⽤。
⼆、教育的属性 (⼀)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是培养⼈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本质属性。
这⼀属性包含下列涵义: 第⼀,教育是把⾃然⼈转化为社会⼈的过程。
第⼆,教育培养⼈是有意识有⽬的⾃觉地进⾏的。
第三,在教育这种培养⼈的过程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以及社会要求三种要素之间的⽭盾运动,这种运动的结果是受教育者根据社会要求的⽅向,⾝⼼发⽣预期的变化,成为社会所需要的⼈。
对于教育⼀词,古今中外的许多教育学曾有不同的见解和观点,概括起来主要有“内展”说和“外塑”说两种不同的认识。
⽆论哪⼀种观点,都肯定教育对⼈的⾝⼼发展的影响和作⽤,都把教育看作是影响⼈、培养⼈的⼀种活动,因⽽在教育理论上,⼈们⼀般认为,教育是⼀种有⽬的地培养⼈的社会活动,它同社会发展,⼈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教育的社会属性 1.教育的永恒性 教育是⼈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为⼀切社会所必需。
只要⼈类社会存在就必定有教育。
教育是⼀种永恒的社会现象,永恒的范畴,具有永恒性。
教育的永恒性是由教育的职能决定的。
教育具有两⼤职能或作⽤:⼀是使新⽣⼀代适应现有的⽣产⼒,作为⽣产⽃争的⼯具;⼆是使新⽣⼀代适应现存的⽣产关系,在阶级社会作为级⽃争的⼯具。
2.教育的历史性 教育随着⼈类社会的产⽣⽽产⽣,发展⽽发展。
教育学第二章教育与人的发展
第二章教育与人的发展人的发展:人既是一个自然实体又是一个社会实体,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
人的发展是指人类个体从出生到成年衰老至死亡的身心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
人的发展的基本规律:人的发展具有同一性。
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人的发展有量的变化还有质的变化,不但遵循一定的顺序性,而且有明显的阶段性。
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人的身心发展具有独特的年龄特征。
发展心理学上一般把青少年儿童个体的身心发展分为以下六个阶段:一乳儿期(出生到一岁)二婴儿期(一到三岁)三幼儿期(三到七岁)四童年期(七岁到十二岁)五少年期(十二岁到十五岁)六青年初期(十五岁到十七八九岁)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发展的不均衡性和差异性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规律教育要按照人的发展规律来进行。
即教育要适应人类自身的发展需要,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有遗传,环境,教育个体的主体主观性的主观能动性等。
遗传素质在人的为人的发展过程中的主要作用表现为:遗传素质的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生物前提和物质基础,遗传素质的生理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及阶段,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环境是围绕在个体周围的并并对个体自发的发生影响的外部世界。
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使人从遗传因素所得到可能性变成了现实性。
同时,社会环境制约着一个人的发展方向和水平。
自然环境是人赖以生存的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较强的计划性和系统性,高度的组织性,在人的发展中起着主导的作用。
但教育主导的作用的发挥条件是有限的。
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规律教育要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
教育具有较强的计划性和系统性。
学校教育具有高度的组织性。
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教育就是促进受教育者对经验不断建构的过程。
但并不是所有的教育都会引起受教育者的建构活动。
只有当教育者的水平之间的差距在一个恰当的范围之内,才能引起受教育者学习的欲望。
要求过低会使教育者体会不到挑战所带来的成功的愉悦,过高的要求又会引起受教育者的望尘靡及遭受挫折,导致求知欲下降。
第二章教育与人的发展
(三)学生观与师生关系
1、两种不同的学生观 2、学生:发展的主体 3、师生关系及其对学生的影响
• • • • • 师生关系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 师生关系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 师生关系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 师生关系对学生活动效率的影响。 师生关系对学生个性发展及心理健康的影响。
(三)学生观与师生关系
(一)影响个体发展的基本因素
4.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具有独特作用 (1)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的独特性主要表现在:
– 学校教育指向特殊的个体。 – 学校是一种特殊的环境。 – 学校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活动。
(2)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 教育主导作用的发挥也是有条件的,这些条件主要包括: – 学校教育要为个体的发展创设良性的环境。 – 学校教育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选择能力。 – 学校教育应精心设计各种有益活动促进个体的发展。 – 学校教育在促进人的发展过程中必须要符合人的身心发 展规律。
4、全面、民主、平等:新型的师生关系
新型的师生关系一般具备以下属性:
– 全面性。 – 民主性。 – 教育性。
(二)人生的阶段特征与教育
根据不同年龄阶段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及活动的性质, 大致可以把人生分为四大阶段:儿童期;青少年期;成年期; 老年期。 – 儿童期(011、12岁) :稚嫩与潜能 – 青少年期(12、1325或30岁) :困扰与发展 – 成年期(2555或3060岁) :成就与压力 – 老年期(55或60岁以上) :衰老与智慧
第二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系 2007年3月
(一)影响个体发展的基本因素
1.教育学对“人”的理解
2.人的发展:从可能性到现实性的渐变
(一)影响个体发展的基本因素
第二章 教育功能(教育学小学)
第二章教育功能(教育实践的合理性是教育实践的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
合目的性以合规律性为前提,合规律性以合目的性为指导。
)一、教育的历史发展(一)教育的起源1.生物起源论:人类教育起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
代表人物:法国的勒图尔诺、美国的桑代克。
他们认为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把教育活动归结为按照生物学规律进行的本能的传授活动。
起源论否定了人与动物的区别,否定了教育的社会性。
2.心理起源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代表人物:美国教育家孟禄。
合理之处:模仿作为一种心理现象,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是教育的诸种途径之一。
错误观点:把全部教育都归之于无意识状态下产生的模仿行为,不懂得人是有意识的存在物这一本质规定,不懂得人的教育活动都是在意识支配下产生的目的性行为。
3.劳动起源论: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人的生产需要和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生产劳动是教育产生的直接必要条件。
教育产生于原始社会的整个社会活动的需要——既包括原始社会作为整体的生存、延续和发展的需要,也包括作为社会成员的每个个体生命存在、延续和发展的需要;既包括原始社会生产劳动的需要,也包括原始人生活交往的需要。
(二)教育的历史发展1.原始社会的教育。
原始社会的教育是由原始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并对原始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产生了重要影响。
特点:(1)教育没有阶级性;(2)教育主要为生产劳动服务;(3)教育在整个社会生产和生活中进行;(4)教育手段极端原始。
2.古代社会的教育。
古代社会包括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这两个社会的教育存在一些共同特征:(1)有专门的教育机构和执教人员;(2)鲜明的阶级性与严格的等级性(奴隶社会,阶级性;封建社会,阶级性、等级性、宗教性(西方中世纪时期));(3)文字的发展和典籍的出现丰富了教育内容;(4)教育与生产劳动分离,学校轻视体力劳动;(5)教育方法崇尚书本,呆读死记,强迫体罚,棍棒教育;(6)官学和私学并行的教育体制;(7)个别施教或集体个别施教的教学组织形式。
教资科目二第二章必背知识点
教资科目二第二章必背知识点一、知识概述《教育的基本规律》①基本定义:教育的基本规律就是教育内部、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一些本质性的关系。
比如教育与人的发展规律,就是说教育如何影响人成长、发展的一些内在关系;教育与社会发展规律,则是阐述教育和社会中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存在什么样的相互作用关系。
②重要程度:这部分是教资科目二第二章的核心内容,就相当于一栋房子的地基。
如果不掌握教育的基本规律,后面关于教学、德育等内容的理解都会受到影响,因为这些都要遵循这些基本规律。
③前置知识: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教育概念,像教育是什么、教育的目的之类的基础知识。
例如,知道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样有助于理解教育规律中教育与人的关系。
④应用价值: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依据教育与社会发展规律,可以知道根据社会的不同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
比如现在社会强调创新能力,那教育就应该增加培养创新能力的课程和活动。
根据教育与人的发展规律,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阶段进行因材施教。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教育的基本规律是整个第二章知识体系的基干部分,其他章节像教学、德育等知识都是在遵循这些规律的基础上展开的。
②关联知识:和教育学中的教学原则、德育原则等知识联系紧密。
例如,教学原则中的因材施教原则就是根据教育与人的发展规律制定的,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来教学。
③重难点分析:- 掌握难度:难。
因为这些规律比较抽象,需要深入理解社会、教育、人的复杂关系。
- 关键点:抓住教育与人、教育与社会的相互影响和作用的关键点。
比如教育是如何促进社会文化传承的,又是怎样受社会经济制约的。
④考点分析:- 在考试中的重要性:非常重要。
一般会以选择题、简答题,甚至辨析题的形式考查。
- 考查方式:选择题可能会出一个实例让选择体现了哪种教育规律;简答题就可能直接让阐述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有哪些。
三、详细讲解(以理论概念类为例)①概念辨析:- 教育与人的发展规律:主要谈教育对人的影响以及人的发展规律对教育的要求。
教育学课件第二章第二节教育与人的发展
2020/10/27
42
注意:无意注意→有意注意
高强的父母每晚安排他做作业达三个小时 之久。往往一吃好晚饭就开始,到11点还不一 定结束。高强也不“争气”,人在书桌前,心 在电视机上,一会儿要喝水,一会儿要小便, 心不在焉,忙碌不停,一小时能做完的功课, 花了三小时还不能完成。父母怀疑他有多动症, 高强却抱怨说:“反正做快做慢都要10点钟结 束,干脆边做边玩。”
2020/10/27
8
2、制约着个体发展的过程和阶段
例子:双生子爬楼梯实验
在实验中,孪生子甲从出生后第48周起, 每天作40分钟爬楼梯训练,到第6 周,他能熟 练地爬上5 级楼梯,比乙快19秒。孪生子乙从 第53周才开始接受同样的训练。两周以后,两 个孪生子都可以自己爬到楼梯顶端,而不需要 别人帮助,并且乙的速度超过了甲。
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 学生是在学校参加规范学习的人 学生是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学习的人
2020/10/27
34
3.学生是独立的人 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 学生是具有独特精神世界的人
2020/10/27
35
2020/10/27
36
(一)小学生的身心发展
1.小学生的生理发展 (1)身高、体重进入相对稳定的发展阶 段
2020/10/27
16
(三) 主观能动性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
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人生亦是,从 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成长。如果你等待着别人从外打破 你,那么你注定成为别人的食物;如果你自己从内打破,那么 你会发现自己的成长相当于一种重生 。
——李嘉诚 一个男人的一生或者是为了实现父亲的期望,或者是为了 弥补父亲的错误。对我而言,则两者都有。
二-教育与人的发展PPT课件
么样的环境就会产生什么样的人
.
19
(三)教育
学校教育具 有较强的目 的性、专门 性、选择性
和计划性
学校 教育 对人 的发 展起 主导 作用
学校教育目的性、专门 性、选择性、计划性的 实现程度;教育过程中 能否遵循学生的身心发 展规律;教育内容;教
.
17
其次,人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受社会环境的影响 社会环境是人身心发展的外部的客观条件,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一定的 制约作用。(环境的给定性) 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对环境具有选择性
.
18
环境决定论
其思想从哲学上可说是源于洛克的“白板说”,最早的代表人 物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如果让我在由 我所控制的环境中培养他们,不论他们的前辈的才能、爱好、 倾向、能力、职业和种族情况如何,我保证能把其中任何一个 人训练成我选定的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富商, 甚至乞丐和盗贼。”。
.
23
相应的教育策略
(1)充分发挥个体能动性在教育中的作用; (2)牢固树立教育是通过“自我教育”而实现的信
念; (3)提升个体的能动性水平,特别是通过环境和学
校教育提升学生的理想和志向水平,提高他们的成 就愿望和发展需要
.
24
Hale Waihona Puke .4一、人的身心发展的含义
个体生命的发展是指个体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过程中生理、 心理及其身心整体所发生的一系列变化
1、生理发展; 2、心理发展; 3、社会发展。 三方面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
.
5
身体发展是指机体的各种组织系统(骨骼、肌肉、心脏、神 经系统、 呼吸系统等)的发育及其机能的增长,是人的 生理方面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教育与人的发展第一节人的发展概述一、人的发展的含义1、广义和狭义的个体发展“人的发展”一是指全人类的发展或进化,二是指人类个体的成长变化过程。
个体发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个体发展是指,个人从胚胎到死亡的变化过程,其发展持续于人的一生。
广义的发展具有阶段性,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行为模式和成长意义,都很重要。
狭义的个体发展是指,个人从出生到成人的变化过程,主要是指儿童的发展。
这既是自然人向社会人,个人小我向放眼世界、胸怀群体的大我的转化过程,也是不确定性与确定性、可能性与选择性、共性与个性相统一的发展的过程。
普通教育学所关注的主要是儿童的发展,但关注儿童的发展应当坚持广义发展观的指导。
2、个体发展的三个方面生理发展:包括机体的正常发育,体质的不断增强,神经、运动、生殖等生理功能的逐步完善。
心理发展: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言语等认知的发展,需要、兴趣、情感、意志等意向的形成,能力、气质、性格等个性的完善。
社会发展:包括社会经验和文化知识的掌握,社会关系和行为规范的习得,成长为具有社会意识、人生态度和实践能力的现实的社会个体,能够适应并促进社会发展的人。
3、人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从总体上看,人的发展十分复杂,是一个生活与生长并进的过程,是一个“给定”与“自我选择”、“自我构建”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过程,是发展的各种因素相互制衡、相互协调的过程,它体现为个体内部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与外显行为方式的连续又稳定的发展变化。
二、人的发展的特点基于哲学人类学和教育人类学的研究,人的发展具有未完成性和能动性这两个特点。
1、未完成性人是未完成的动物,人的未完成性与人的非特定化密切相关。
人的器官没有片面地为了某种行为被定向,人在本能上是匮乏的。
从生物进化的角度看,人的非特定化意味着人是一种无能、不完善的动物。
对儿童来说,不仅处于未完成状态,还处于未成熟状态。
杜威认为:“未成熟的人为了生长而有的特殊适应能力,构成他的可塑性。
可塑性就是以从前经验的结果为基础,改变自己行为的力量,即发展各种倾向的力量。
”人在生物进化上的不完善性还体现在人的孕育期、幼年期的延长方面。
孕育期实际是以个体的方式重演生物进化的历史,它必须内在地包含和经过以往全部低级的生命形态。
幼年期的延长就是可塑性的延长,这有利于学习技能,发展智力。
儿童发展的未成熟性、未完成性,蕴涵着人的发展的不确定性、可选择性、开放性和可塑性,潜在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和发展可能性。
2、能动性人是能动地、自主的完成和完善的,这种能动性具体表现在人的能动、自主、自觉、自决和自我塑造等方面。
人的发展是一个自觉能动的过程,人不仅存在和发展,而且对自身的存在和发展及其与环境的相互关系能够进行反思和探究,并能用以改善自身的生存状况,促进自身的发展和环境的改变。
人在其发展过程中是自决的,这是人的发展自主性的重要表现。
人的能动性、自主性、自为性和创造性等本质特性内在地规定了人在其发展过程中是自决的。
三、人的发展的规律性从形式上看,人的发展的规律性主要表现为人的发展的顺序性、不平衡性、阶段性、个别差异性和整体性。
1、顺序性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如人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因此教育要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2、不平衡性不同系统的发展速度、起始时间、达到的成熟水平是不同的;同一机能系统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
3、阶段性人的发展变化既体现出量的积累,又表现出质的飞跃,即表现为发展的阶段性。
根据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阶段划分,比如性心理发展阶段理论、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社会性发展阶段理论等。
4、个别差异性每个人的发展优势、发展速度、高度往往不同,所以人的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对此,教育必须深入了解学生,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发展个性,促进其自由发展。
5、整体性人是生物性和社会性的动物,其生理、心理和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即表现为人的整体性。
人的整体内部具有一定的秩序和结构,并不是简单地组合。
第二节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一、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1、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遗传是指人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特点及本能、天赋倾向等。
这些遗传的生理特点,也叫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自然的或生理的前提条件。
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生理潜能,这些潜能主要来自人脑。
2、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及年龄特征遗传素质本身有一个发展与成熟的过程,主要表现为人的身体的各种器官的形态、结构及其机能的发展变化与完善。
只有当人体的发展具有了一定的生理条件,才为学习一定的知识技能提供了可能。
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人的遗传素质的差异不仅表现在体态和感觉器官的功能上,也表现在神经活动的类型上。
4、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随着环境、教育和实践活动的作用,人的遗传素质会逐渐地发生变化,这就说明了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给了生理上的可能性,但人成长为什么样的人,并不决定于人的遗传素质。
二、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1、环境是人的发展的外部条件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先天可能性,但要将“可能性”转化为现实,还有赖于后天生活中的环境影响。
环境泛指个体生存于其中,在个体的活动交往中,与个体相互作用并影响个体发展的外部世界。
根据其性质可以分为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
对于儿童的发展来说,环境主要指前人的历史活动所创造的个体生活和活动于其中的、与他相互作用的、对他的发展产生影响的那一部分外在世界。
这个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但主要是社会环境,即前人以自己的劳动和活动为后代所设置的生活环境,它包括:同儿童生活发生联系的个人和群体,儿童的人际交往与沟通,儿童参与的活动和事件,儿童生活中所接触、应用和适应的人造器物、行为规范、传统习俗、科学文化、媒体信息等儿童活动与人际关系和人类文明。
2、环境的给定性和主体的选择性环境的给定性指的是由自然、历史,由前人、他人为儿童个体所创设的环境,它对儿童来说是客观的、先在的、给定的。
人对环境具有能动性、选择性,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
因此,对环境概念的理解不能一般化、抽象化、静态化,应该对其作深入、具体而动态的分析,应当把环境与人的生活和活动联系起来理解。
3、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离不开人对环境的能动活动环境的给定性离不开主体的选择性,环境的给定性不但不会限制人的选择性,反而会激发人的能动性、创造性。
环境的影响与人的选择相互作用,蕴含着人的多种多样的发展可能性。
人不仅能够适应环境,而且能够选择、改造环境以求自身的发展,进而还能够有意识地选择、利用环境的条件与资源来为年轻一代获得更好的发展服务。
广义的环境影响包括教育,它与狭义的环境影响的主要区别在于,对于年轻一代的发展来说是自发的,还是有目的、有计划地专门为培养他们而组织起来的。
三、个体的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1、个体的能动性是在人的活动中产生和表现出来的人的能动性是在人的活动和生活中产生并表现出来的,人是在以自己的活动为中介同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接受着环境的影响,同时也改造着环境,改造着自己。
从个体发展的各种可能变为现实这一意义上来说,个体的活动、个体的社会实践是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教育必须通过引领和组织学生的主体活动来促进学生的身心与个性的发展。
2、个体的能动性是人的发展的内在动力人是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人的能动性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在实践的基础上能动地认识世界,二是在认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
人也是自身发展的主体,人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也会表现出人所特有的能动性。
在学生那里,这种能动性主要表现为他们在活动和交往的基础上能动地进行自我认识、自我构建和自我创造。
每个人的需要不同,对外部环境的关心、了解和相互作用不同,其生活空间也各异,因而导致了每个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各不相同。
因而,在相同的环境和教育环境下,每个学生发展的特点和成就,主要取决于他自身的态度,取决于他在学习、劳动和科研活动中所采用的方法和付出的精力,取决于他的能动性的发挥状况。
3、个体的能动性影响人的自我设计和自我奋斗人在发展的过程中,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也发展起来,因而个体也就能够逐步有目的地、自觉地影响自己的发展。
人的自我设计和自我奋斗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认识自己与周围环境现实关系的前提下,不断地为自己的发展创造条件,而不是消极地期待客观条件的成熟;二是人对未来发展的主动选择。
个体的能动性能使自我的过去与未来,在现在的自我奋斗的活动中汇合,即人的已有的发展水平影响今后的发展方向和程度,未来的自我发展目标支配今日的主体行为。
第三节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一、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质的规定性: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1、人的发展的两种状态教育活动之外的人的发展状态和教育活动之中的人的发展状态,主要的区别在于人的活动的目的性,前者以实施为人的生存与生活改善的劳动和工作为目的,后者以人的个性素质的发展为目的。
教育活动的产生:人在自然、自发状态下发展的结果并不能满足人发展自身的理想追求,因为需要有一种有意识地促进人的发展的教育。
教育活动之中的人的发展是一种在人有目的的参与、干预下所发生的变化过程。
2、不同性质的教育活动(1)、原生态教育概念:有意识,但没有明确而坚定的教育目的,是一种缺乏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教育活动。
如家庭、族群、社会团体在社会生活交往中,在劳动活动、文化活动和社会活动中进行的教育。
价值:在培养人的生活能力与习性、基本手工劳动技能、基本思想情趣和道德品质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学校教育概念:不仅有明确的目的,而且还有比较严格的计划与组织和连续进行的培养人的活动,它通过间接经验、书本知识培养人,是一种专门化、制度化、正规化的教育。
价值:引导年轻一代通过掌握知识获得身心发展,使他们按社会发展和家庭及个人所期望的要求社会化、专门化、个性化。
局限和危机:易与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脱节。
二、教育主要通过文化知识的传递来培养人教育主要通过文化知识的传承来培养人,文化知识是滋养人生长的最重要的社会因素与资源。
教育过程首先是引导儿童掌握人类长期积累起来的文化的知识的过程,是引导儿童通过学习和掌握文化知识来提高自己对客观世界认识能力的过程。
1、知识的认识价值掌握知识意味着对知识所指事物的认识、把握,意味着掌握认识的工具,还意味着掌握认识的资料和资源。
2、知识的能力价值知识是心理操作与行为操作的认识结晶。
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要经历知识的展开过程和知识的发现过程,对知识进行心理操作和行为操作。
这种操作方式的定型和积淀过程,就是学生心理的认知能力和行为操作技能的形成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