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力及其作用效果导学案A
力及其作用效果教案
力及其作用效果教案教案:力及其作用效果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a.了解力的概念,明确力的作用效果。
b.掌握力的计量单位。
c.能够描述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如推、拉、牵引等。
2.过程与方法:a.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式,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推理和探究的能力。
b.通过实物和图片的展示,让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力的作用效果。
c.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a.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态度,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b.培养学生对物体与力的关系的兴趣,培养对科学的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a.学习力的概念和计量单位。
b.了解力的作用效果。
2.教学难点:a.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推理和探究的能力。
b.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合作学习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a.引入问题:“你是怎么能够把重物推动的?”b.讨论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思考力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c.出示一张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中的力的作用效果。
2.概念讲解(10分钟)a.通过展示多张图片,解释力的概念,并强调力是物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b.讲解力的计量单位:“牛顿”。
c.引导学生思考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加速度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3.实验探究(15分钟)a.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准备一块木板和一些砖头。
b.让学生尝试用不同大小的力将木板移动,观察力的作用效果。
c.引导学生思考力与物体的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如力小于摩擦力时物体静止,力大于摩擦力时物体运动。
4.作用效果的描述(15分钟)a.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描述力的作用效果。
b.提示学生除了推和拉,还有什么其他的力的作用效果。
c.引导学生思考力的不同方向对物体的影响。
5.小组合作(15分钟)a.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力的作用效果进行研究。
b.要求学生描述这种力的作用效果是如何产生的,需要用到哪些力。
c.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观点,互相讨论并形成结论。
2020春鲁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6.1力及作用效果学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第一节《力及其作用效果》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2.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认识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三要素。
4.能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
二、重难点重点:认识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三要素。
能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
难点:引入并认识力的概念,并能根据力的概念辨析相关题目。
三、学习用具八年级下册物理课本、铅笔、尺子、橡皮泥、弹簧、磁铁、铁球、气球等。
四、预习检测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 N 。
3.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4.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我们称之为“力的三要素”。
5.在物理学中,通常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在受力物体上,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最后在箭头旁标注力的符号和大小。
同一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该越长。
五、自学指导及典型例题(一)力的概念和单位【活动一】:什么是力?请同学们边观看微课一,边思考:下面四幅图分别是谁对谁施加了什么力的作用?并通过归类总结出力的概念。
1.人对车施加了推力。
2.手对弹簧施加了拉力。
3.起重机对重物施加了提力。
4.压路机对路面施加了压力。
【力的概念】: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活动二】:认识力的概念请同学们根据力的概念及生活中的事例,边看微课一边思考以下两个问题:(1)力能否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力的产生需要两个物体:施力物体(施加力的物体)和受力物体(受到力的物体)。
(2)力的产生与是否接触有关吗?力的产生与是否接触无关。
不接触的物体间可能有力的作用(如磁力、地球引力),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不一定有力的作用(两物体无相互作用时)。
【活动三】:了解力的符号和单位请同学们通过自学课本及观看微课一将以下内容填全,并完成例题1。
鲁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第一节《力及作用效果》学案学案
鲁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第一节《力及其作用效果》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力的概念和单位。
2.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4.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表示力。
自主探究这四幅图有什么共同特点?人推车人压弹簧人向上提箱子汽车拉拖车分析:人---推---车人---压---弹簧人---提---箱子汽车--拉--拖车物体--作用--物体一、力的基本概念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一般用F 表示,在国际单位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符号N表示。
两个较小的鸡蛋放在手中静止时,对手的压力约为1N;一包方便面放在手中静止时,对手的压力约为1N;一名普通中学生站在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力约为500N。
3.理解:物体间的相互作用⑴物体:说明力具有物体性,没有物体就没有力。
⑵间的:一个物体还不行,必须有两个物体才行,对着真空挥拳是没有效果的。
⑶相互: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⑷作用:力一定会产生效果不论有多微小思考题:下图两个力气很大的人,能把自己抱起来了吗?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小实验:实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力(或受力物体)具有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特性。
也就是说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对方身上,且力的性质相同。
弹力的反作用还是弹力,引力的反作用力也是引力,摩擦力的反作用力还是摩擦力。
相互作用力性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考题:你在帆船上航行,海上没有一点风,为了让船动起来。
你想到了船上一个强力吹风机,于是你用强力吹风机对着帆吹气,请问会发生什么?你该怎样利用强力吹风机让船动起来?例题1:如图是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吉祥物小狼“扎比瓦卡”。
当它用力踢球时,施力物体是___________,受力物体是____________.解析: “扎比瓦卡”用力踢球时,它(脚)对球施加力,因此施力物体是扎比瓦卡(脚),受力物体是球。
鲁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6.1《力及作用效果》教学案
① 推门实验:用的力推门,每次手的位置距离门轴远近不同。体会手在不同位置时施力的不同效果。
② 举尺实验:把一根米尺放在桌面上,请一位同学用一个力作用在尺子的中点,向上将尺子举起来;然后力作用在尺的一端,仍然向上举尺子。
可见,力的作用点也影响力的效果。
① 棒球运动员用力将球投出,由静止变为运动。
② 足球守门员接住射进球门的足球,足球由运动变为静止。
(4)告诉学生: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状态。无论物体是从静止到运动,还是运动速度或者方向发生变化,都可以认为是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
引导学生分析:在磁铁吸引下小钢珠运动状态改变情况和手球、足球在运动员力的作用下运动状态改变的情况。
八年级物理下教学案
年级初二科目_物理主备人_执教人使用日期
课型
新授
课题
力及其作用效果
课时
1课时
备注
教 学
目 标
(包括: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2)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表示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3、探究:
引导学生根据前面观察力作用效果的实验结合课文图示以及学生生活的经验进行论证。
(1)拉弹簧时,所用的力越大,弹簧被拉得越长;也就是力越大,力作用的效果越明显。
(2)我们要把螺母拧紧,一般来说应该向顺时针方向用力,如果沿着逆时针方向用力只能将螺母拧松。
这些事例说明了力作用的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
6.1力及其作用效果备课
(三)、力的三要素(研究过程中用到了控制变量法)
阅读课本P4“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并完成下列探究实验,认识力的三要素。
提出问题:力作用的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提出猜想:力作用的效果可能与有关。
演示1:请一位同学用大小不同的力拉、压弹簧,观察形变程度。
力的相互作用、力的三要素
四、学习过程:
(一)、认识力
1、力是什么?
(1)请同学们来互相展示几个力,并仔细体验(也可不借助于器材)。看哪一组设计的又多又好,并请仿照着填入下面的表格中。
例
手搬桌子
手
搬
桌子
1
2
3
体会:要想有力的话,需满足什么条件?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力的三要素(研究过程中用到了控制变量法)
阅读课本P4“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并完成下列探究实验,认识力的三要素。
提出问题:力作用的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提出猜想:力作用的效果可能与有关。
演示1:请一位同学用大小不同的力拉、压弹簧,观察形变程度。
归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生实验:向上提书包,你对书包用力了,你是否感觉到了书包也在拉你?
(3)看课文第2页图6.1-2,你知道结果是什么吗?
(4)请用手拍桌子,手痛。
分析:手拍桌子的力:施加了力,受到了力。
手痛是因为手受到了力:施加了力,受到了力。
结论: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力的同时,______物体对______物体也施了力,这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______的。
力及其作用效果教学设计
《力及其作用效果》教学设计【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2)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3)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表示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认识力、探索力的兴趣
【学习重点】
1、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2、力的三要素,用示意图表示力。
【难点】
1、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
2、会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
【学习资源】白纸橡皮泥木块弹簧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交流讨论观察体验
【板书设计】
教学设计
力及其作用效果
山东省龙口市大脉中学
李少莉。
鲁科版(五四制)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设计:6
5.教学评价:
-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定期进行检测,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选择题:如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填空题:如力是物体对物体的_______作用,力的合成与分解遵循_______法则。
-简答题:请简述力的作用效果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实践应用题:结合生活实际,设计力的合成与分解、测力计使用方面的应用题,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教学内容:
-力的作用效果一: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如加速、减速、改变方向等。
-力的作用效果二:改变物体的形状,如压缩、拉伸、弯曲等。
-力的作用效果三:使物体产生加速度,揭示力与物体运动状态的关系。
-力的合成与分解:介绍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基本原理,运用平行四边形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测力计的使用:演示测力计的使用方法,让学生动手实践,掌握测力计的使用技巧。
3.教学方法: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教师布置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2.教学内容:
-力的作用效果练习题,如物体受到不同方向的力,求物体的运动状态等。
-力的合成与分解练习题,如已知几个力的大小和方向,求合力等。
1.教学活动: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复习已学的力的概念,如“力是什么?力有哪些作用?”等,激发学生的思维。
第六章 力及其作用效果导学案
第六章 力和运动 第一节 力及其作用效果(学案)
起。为什么?
二、力的作用效果 做一做: (一)1、手拉(压)弹簧,弹簧变长(短) 。 2、手压直尺变弯曲,手折弯曲的铁丝变直。 3、轻轻对海绵施力,观察它们形状的变化 记一记: 力可以 。 做一做: (二)用图 6-1-3 的器材演示实验: 1、斜面上滚下的小铁球靠近磁铁时,会发上什么现象? 2 斜面上滚下的小铁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作直线运动,如果在与运动 方向垂直的位置放一块磁铁,小铁球的运动会有什么变化? 议一议: 1、____使小铁球的运动由____变为_ __ 2、_____使小铁球的运动方向发生______。即:力可 以 。 注:不论速度 改变,还是速度 的改变,运动状态都 改变 记一记: 综上:力的作用效果有: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三、力的三要素 做一做: 用同样大小的力推距门轴距离不同的两个位置,如图 1 所示,体会 作用效果的不同.
课堂小测: 1. 橡皮泥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特性 叫 ,当弹力作用在物体上时,会使物体发生 形变。 2.在一定范围内拉弹簧,弹簧所受的 越大,它的伸长 就 ,弹簧测力计就是根据弹簧的这种 性质制成的。 3.如图 12-1 所示,是正在使用的弹簧 测力计,这个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为 , 分度值为 ,此时的测力计的示数为 N。 4.在实验室使用弹簧测力计时,下列说 法错误的是 ( ) A.弹簧测力计必须竖直放置,不得倾斜 B. 使用前必须检查指针是否在零刻度 线上 C.使用过程中,弹簧、指针、挂钩不能与外壳摩擦 D.测量力的大小不能超出测力计的范围
F=50N
前进,作出拉力的示意图
(导案) : 教学目标
力及其作用效果导学案
力及其作用效果导学案一、力的概念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表现,是引起物体运动、变形或发生现象的原因。
力是矢量量,具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二、力的分类1.接触力:是物体之间直接接触而产生的力,例如摩擦力、拉力、推力等。
2.非接触力:是物体之间不直接接触而产生的力,例如万有引力、电磁力等。
三、力的单位和测量力的国际单位是牛顿(N),力的测量利用力计、弹簧测力计等仪器进行。
四、力的作用效果1.使物体产生加速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当一个物体受到外力时,会产生加速度,物体的质量越大,所受的加速度越小。
2.使物体发生形变: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会使其发生形变,例如拉力可以使杆、绳等物体发生伸长变形,压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压缩变形。
3.使物体改变运动状态:根据牛顿第一定律,一个物体如果受到合力作用,将产生加速度,物体将改变其运动状态,包括物体静止状态的运动和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
4.使物体发生转动:当物体受到不平衡力作用时,会产生力矩,使物体发生转动。
五、力和运动的关系根据牛顿第一定律,一个物体如果没有外力作用,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所受的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作用力都有一个等大、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六、力的合成和分解力的合成是指将多个力合成为一个力的过程,力的合成分为顺次合成和三角形合成两种方法。
力的分解是将一个力分解为多个力的过程,力的分解有两种方法:正交分解和平行分解。
七、力的平衡1.力的平衡:当物体处于力的平衡状态时,物体上所有的力合成为零矢量,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运动。
2.力悬臂的平衡:当一个物体在平衡状态下,所受的合力矩为零。
3.剪刀和天平的原理:剪刀和天平都是利用力矩平衡原理来进行工作的。
八、力的牛顿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一个物体如果没有外力作用,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
2.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所受的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与物体的运动状态的方向一致。
最新人教版物理初中《力及力的作用效果》教案(高效课堂版)
第1节力第1课时力及力的作用效果知识与技能1.认识生活中各种与力相关的现象.2.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感知力的大小.3.探究力的作用效果.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图片、实验现象或生活中有关力的现象, 感受力的特点, 从而认识力的两种作用效果.2.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力学现象, 自己设计实验, 掌握转换法(微小力使物体形变的放大方法)的应用, 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乐于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情趣.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能主动与他人合作, 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 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1.认识力的概念, 分辨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2.力的作用效果的理解.教学难点1.力的概念.2.对力产生的效果会进行判断.教具准备两个蹄形磁铁和两个小车、大头针、两根弹簧、篮球、小钢球、刻度尺、多媒体课件等.一、情景引入投影“神舟十一号〞发射时的照片, 提出问题:火箭为什么能离开地球, 遨游太空, 实现我国的飞天梦?(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提到“力〞这个字. 如一个人推了别人一下, 就有了推力;同学们上课要集中注意力;要提高部队的战斗力等.老师提问:“力〞这个字大家太熟悉了, 同学们知道有关“力〞字的词语有哪些呢?学生答复:力量、力气、能力、理解力、战斗力、“给力〞、力不从心、力所能及、身体力行、身强力壮、力争上游、四肢无力……在同学们说出的这么多的“力〞中, 力的含义各不相同. 在物理学中, “力〞又是什么呢?力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在物理学中所说的“力〞与生活中所说的很多“力〞有很大的区别. 那么, 在物理学中, 究竟什么是力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二、新课教学探究点一:力是什么1.展示并罗列现象.用多媒体课件上的图片展示日常生活中、体育活动中以及工农业生产中与力有关的现象.学生思考问题:在力的现象中, 会涉及几个物体?发生力的作用时, 物体间是否必须相互接触?(1)日常生活中:手拍打桌子, 左手拍右手(学生实验), 人推车……(学生举例)小结:在这些力现象中, 都涉及两个物体.(2)体育运动中:足球运发动踢球, 举重运发动举起杠铃、排球运发动托球……(学生举例)上面这些实例中的力都与人有关, 都伴随着肌肉紧张, 所以力的概念最初是由肌肉紧张而来的.提问:如果没有人是不是就没有力的作用呢?(3)工农业生产中:汽车拉拖车, 起重机吊货物……(学生举例)以上的例子都存在力的作用, 并且物体均是直接接触的. 由此可见, 没有人的参与, 也可以有力的作用.提问:没有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有没有力的作用呢?演示实验:磁铁吸引大头针……(学生举例)小结:没有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也有力的作用.2.活动一:体验力.请同学们利用身边的物品互相设计并展示几个力, 并仔细体验(也可举出生活中的实例). 看哪一组设计得又多又好, 并仿照着填入下面的表格中.思考:(1)力不可以(选填“可以〞或“不可以〞)离开物体而存在.(2)力产生时两个物体不一定(选填“一定〞或“不一定〞)相互接触.3.归纳总结.以上现象的共同点:物体-作用-物体. 有力存在时, 总有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发生了作用, 推、拉、挤、打击、吸引、举起、排斥等都是对作用的具体描绘. 所以,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4.提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的概念.一个力必与两个物体有关, 对一个力来说, 一定有施力物体也一定有受力物体. 让学生举例, 并指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加深对“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的理解. 如人用绳子提桶时, 对于桶而言, 谁是施力物体?是手还是绳子?5.力的单位.为了描述力的大小, 在物理学中对力的单位作出规定:在国际单位制中, 力的单位是牛顿, 简称牛, 符号是N.感受1N的大小:让学生用手托起一个苹果, 手对苹果施加的力大约是1N;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是1N.探究点二:力的作用效果物理学中, 人们常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认识和描述力.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1)实验探究.演示实验:用手将弹簧拉长, 用手压皮球.学生实验:学生用手使刻度尺变弯曲, 把橡皮泥捏成自己喜欢的形状, 用力挤压气球.(2)多媒体展示图片, 举例说明.①跳水运发动站在跳板上;②箭射出前拉弓.(3)归纳总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4)进一步理解.通过学生实验答复:用较大的力和用较小的力使刻度尺发生弯曲的程度相同吗? 明确用很小很小的力, 物体也会发生形变, 只不过形变很小, 用肉眼根本看不出来. 趣味小实验:拿出一面小镜子, 将镜子放在处于向阳一面的桌子上, 调整角度会发现有一束反射光线照射在墙壁上, 当用手指叩击镜子附近的桌面时, 墙壁上的光斑会发生什么现象. 要求学生观察、思考并答复, 理解微小力也能改变物体的形状的探究方法, 理解转换法在学习中的应用.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1)实验探究.演示实验:①篮球由静止变为运动. 竖直上抛的篮球向上运动时越来越慢, 向下运动时越来越快;②用多媒体演示运动的小钢珠在磁铁的作用下, 改变了运动的方向. 请学生说明其原因.(2)用图片进一步展示、说明, 学生描绘:足球静止在地面上, 运发动A 用脚踢它时给它一个力, 足球受到这个力由静止变为运动;运发动B 用头冲顶足球, 足球受到这个力而改变运动方向;运发动C 伸手抱住足球, 足球受到这个力之后由运动变为静止.(3)归纳总结:物体由静到动、由动到静, 以及运动快慢和方向的改变, 都可认为它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 上面的例子说明,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4)学生举例(各种球类运动), 力还有别的作用效果吗?三、板书设计第1节 力第1课时 力及力的作用效果1.力⎩⎪⎨⎪⎧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单位:牛顿 简称牛 符号为N2.力的两个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学生对力有比拟浅显的认识, 但往往是不确切甚至是不科学的. 要使学生初步形成力的概念, 最好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生产的实例中抽象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2 电动机和发电机考点1 电动机1.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1〕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2〕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的方向跟电流方向有关. 〔3〕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的方向还跟磁感线的方向有关.2.通电线圈在磁场里受力转动3. 电动机:〔1〕电动机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2〕电动机是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里受力的作用而转动的原理制成的.〔3〕电动机的结构:电动机是由能够转动的线圈和固定不动的磁体组成的.能够转动的局部叫做转子, 固定不动的局部叫做定子.〔4〕直流电动机是通过换向器来自动改变线圈中的电流方向的. 〔5〕电动机的优点:电动机的构造简单, 控制方便、体积小、效率高, 功率可大可小, 对环境无污染.考点2 发电机1. 磁生电的条件:〔1〕电路是闭合的.〔2〕一局部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由于导体在磁场中运动而产生电流的现象叫做电磁感应现象, 产生的电流叫做感应电流.2. 探究感应电流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实验说明:感应电流跟线圈的圈数和磁场强度有关, 线圈越多, 磁场强度越强, 产生的感应电流越大.3. 发电机:〔1〕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是电磁感应.〔2〕发电机发电过程中能的转化:机械能转化为电能.〔3〕发电机发出的电的电流方向是变化的.4. 交流电:我国电网供电是交流电, 频率是50Hz, 即1秒内, 有50个周期, 交流电每个周期电流方向改变2次.电流方向不变的电叫直流电, 如干电池、蓄电池供的电是直流电.课后作业完本钱课时的练习。
《力和力的作用导学案》
《力和力的作用》导学案一、导入引言力是物体之间互相作用的表现,是物体运动和形状变化的原因。
在我们平时生活中,力无处不在,它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周围的环境。
本节课将进修力的观点、分类以及力的作用,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物体的运动和互相作用。
二、进修目标1. 了解力的观点和分类;2. 掌握力的作用和互相作用的原理;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诠释物体的运动和形状变化。
三、导学内容1. 力的观点力是一种物体之间互相作用的表现,是使物体发生形变、运动或改变速度的原因。
力的单位是牛顿(N)。
2. 力的分类(1)接触力:是两个物体直接接触时产生的互相作用力,如推、拉、摩擦力等;(2)非接触力:是两个物体不直接接触时产生的互相作用力,如引力、电磁力等。
3. 力的作用(1)合力:是多个力共同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结果,可以使物体产生加速度或保持静止;(2)平衡力:是多个力合成为零的结果,在物体上产生的合力为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3)不平衡力:是多个力合成不为零的结果,会使物体发生运动或形变。
四、教室实践1. 实验一: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方向的力实验目标:了解不同方向的力对物体的影响。
实验步骤:将弹簧测力计固定在水平桌面上,用手拉动弹簧测力计的表针,记录不同方向的力的大小,并观察其影响。
2. 实验二:观察力的平衡和不平衡状态实验目标:通过模拟平衡和不平衡状态,观察力对物体的作用。
实验步骤:在桌面上放置一个小物体,用手同时向两个方向施加力使其保持平衡状态,然后只向一个方向施加力,观察物体的运动情况。
五、课后作业1. 完成力的观点和分类的总结;2. 思考并讨论力的作用和互相作用在平时生活中的应用;3. 搜集并分享力的应用实例,如拔河比赛、机械工作原理等。
六、拓展延伸1. 了解牛顿三定律,探讨力和加速度之间的干系;2. 钻研不同物体之间的互相作用力,如弹力、重力等;3. 设计实验,验证力对物体的影响,深化对力学观点的理解。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将更深入地了解力的观点和作用,掌握力学知识,为进一步进修物理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2015-6.1力及其作用效果导学案
第一节力及其作用效果(2课时)教材学情分析:力的概念是贯穿整章及整个“机械和力”主题的重要概念,学生对力的现象虽然熟悉,但对力的本质并不理解,因此力的概念既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
力的概念,要从实际出发,让学生感受它,进而概括归纳出力的概念。
对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学生有亲身体验;但对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学生感受较少,理解不到,所以这也是本节的难点。
应多设计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
然后从力的三要素入手,使学生体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三个方面教学重点:力的概念、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教学难点:力的概念、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的相互性课堂导入:谁帮了马哈巴先生?1969年2月29日,马哈巴先生提着一大桶油穿过沙特阿拉伯一个结冰的湖,走着走着不小心摔倒了,桶里的3加仑油全都泼了出来,马哈巴陷入了既不能前进又不能后退的逆境.这是湖边一只狗跑到他身边对着他汪汪地叫,似乎在嘲弄马哈巴.脾气暴躁的马哈巴破口大骂,王般无奈,他脱下了一只鞋使劲地向那只狗扔去,这个动作意外地帮助了马哈巴摆脱了窘境.为什么马哈巴扔掉一只鞋,却奇迹般地使他摆脱了逆境呢?1.知道力的概念、作用效果、单位和力的三要素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3.学会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第一课时一、力做一做阅读课本P2第一、二段,自主完成下列问题并准备交流展示。
1.人推车、推土机推土、拖拉机犁地、磁铁吸引铁钉,分别是谁对谁施加了力?2.力是什么?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推、拉、提、压、吸引、排斥等)3.在物理学中,力的符号、单位、单位简称、单位符号分别是什么?力的符号是F,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N4.1N大约是多大的力?托起2个鸡蛋的力大约为1N想一想:自主思考论下列问题,并对力和物体的关系做出总结,准备展示交流1.没有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么?2.一个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么?3.只要有两个物体接触就一定有力么?4.两物体不接触可能有力么?任何力不能脱离物体的存在,一个力必定涉及两个物体: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力及其作用效果教案
力及其作用效果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让学生掌握力的作用效果,包括改变物体的形状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 培养学生运用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力的概念及力的作用效果。
2. 培养学生运用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力的作用效果的内涵。
2. 运用力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教学道具(如弹簧、气球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力的实验,引发学生对力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力的概念:介绍力的定义,解释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3. 演示力的作用效果:通过道具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4. 学生动手实践:分组进行力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力的作用效果。
5. 总结力的作用效果: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6.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力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拓展与应用:引导学生运用力解决问题的方法,如设计一个简单的力的应用实例。
8.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力的作用效果及运用力解决问题的方法。
9.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有关力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10.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通过课堂表现、练习题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力的概念和作用效果的理解掌握程度。
2. 评价方法:a)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
b) 分析学生练习题的完成情况,着重检查学生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判断能力。
c) 审阅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3. 评价内容:a) 学生对力的概念的理解。
b) 学生对力的作用效果的认知。
c) 学生运用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拓展1. 力的单位:介绍牛顿(N)作为力的单位,让学生了解力的计量方法。
2. 生活中的力: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力的应用,如体育运动员的力量训练、工程机械的力的作用等。
力及其作用效果教案
力及其作用效果教案第一章:力的概念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让学生掌握力的表示方法,如箭头表示法。
1.2 教学内容:力的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力的表示方法:箭头表示法,箭头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
1.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力的概念,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力的概念。
学生练习用箭头表示法表示力的大小和方向。
第二章:力的作用效果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力的作用效果,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让学生掌握力的作用点的概念。
2.2 教学内容: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力的作用点:力作用在物体的哪个点上。
2.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力的作用效果,通过实验或动画演示力改变物体形状和运动状态的过程。
学生练习确定力的作用点,并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力的作用效果。
第三章:力的合成与分解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概念,知道如何求解两个力的合力与分力。
3.2 教学内容:力的合成:两个力的合力是指两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力的分解:一个力的分力是指一个力分解成两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3.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概念,通过图示或实验让学生理解合力与分力的关系。
学生练习求解两个力的合力与分力,使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公式进行计算。
第四章:摩擦力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摩擦力的概念,知道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和作用效果。
4.2 教学内容:摩擦力的定义:摩擦力是两个接触面之间阻碍相对滑动的力。
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接触面粗糙、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存在相对滑动或试图相对滑动。
摩擦力的作用效果:摩擦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如阻止物体滑动或使物体加速。
4.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摩擦力的概念和产生条件,通过实验或动画演示摩擦力的作用效果。
学生通过实验或观察实际物体之间的摩擦力现象,加深对摩擦力的理解。
第五章:重力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重力的概念,知道重力的产生和作用效果。
6[1].1《力及其作用效果》教案
6。
1《力及其作用效果》教案教材与学情简析:力的概念是贯穿本章及整个“机械和力”主题的重要概念,学生对力的现象虽熟悉,但对力的本质并不理解,因此,力的概念既是本节重点,也是难点。
力的概念抽象,要从实际出发,让学生感受它,进而概括、归纳出力的概念。
对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学生有亲身体验;但对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学生感受较少,理解不到,所以这也是本节的难点,应多设计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
然后,从力的三要素入手,使学生体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三个方面。
练习并使学生能在各种受力物体上画力的示意图,为学生的继续学习打好基础。
最后,通过探究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力的特点,明确力是发生在两个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教学目标:一。
知识与技能: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知道力的概念和单位。
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表示力.二。
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认识力、探索力的兴趣。
课程资源:小铁球、磁铁、铁钉、磁针、弹簧、小车和橡皮泥.足球运动的图片(短传与开大脚、头球摆度、守门员扑住飞向球门的球、回传等)设计思路:以实例为基础,通过实验体验,分析讨论、归纳总结出力的要领、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及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讲解并让学生练习力的示意图。
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中国举重队在奥运会上为国争光,靠的是什么?二。
学习新知识:1。
提供素材和问题引导自主探究,弄清“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⑴素材:马拉车②推土机推土③人提水④杯子压桌子⑵问题:①上述素材中是否在力的作用?②上述各事例中谁对谁施加了力?换言之谁是施力者,谁是受力者?③根据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要发生力的作用至少需要几个物体?多了行不行?少了行不行?”试举例说明。
④根据前面的分析回答:是否只要有两个物体就有力?⑤根据前面的分析和探究你能给力下怎样的定义?2。
力及其作用效果教案
力及其作用效果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让学生掌握力的作用效果,包括改变物体的形状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 让学生学会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4.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示意图。
难点:理解力的三要素及力的示意图的绘制方法。
三、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实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实践操作法等。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实例图片、模型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笔记本、铅笔、橡皮等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PPT展示实例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力的作用效果,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力的概念讲解力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3. 讲解力的作用效果讲解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引导学生举例说明。
4. 讲解力的示意图讲解力的示意图的绘制方法,包括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5.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绘制力的示意图,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力的概念、作用效果和示意图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内容与目标6. 力的示意图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理解力的示意图的概念。
让学生学会如何绘制力的示意图。
让学生掌握通过力的示意图来分析力的三要素。
7. 力的作用点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力的作用点的概念。
让学生学会确定力的作用点的方法。
让学生能够通过力的示意图判断力的作用点对作用效果的影响。
八、实际案例分析8. 生活中的力的作用效果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识别生活中的力的作用效果。
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理解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对作用效果的影响。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9. 力的测量工具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和构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1力及其作用效果导学案A
[学习目标]
1.形成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的认识 2.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知道力所产生的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改变物体的形状 4. 知道力的三要素并会画力的示意图
[学习重点]
1. 力的作用效果
2.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学习难点]
理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会画力的示意图
[学习过程]
一、力的作用效果
1、同学们看演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磁铁靠近小铁球时,发生了什么现象?
若将磁铁放在运动铁球的正后方时,会发生什么现象?
将磁铁放在垂直于小铁球运动轨迹的位置时,会发生什么现象?
2、观察下列几幅图画回答下列问题:
高速飞行的网球撞上网球拍,使网球拍的 撑杆跳运动员对撑杆施力,使撑杆的 ______发生 ________ 发生了改变。
了改变。
由上述内容可知:力可以使物体的______发生改变
二、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力的三要素
1、手用力压气球时,气球的形状改变程度就大,手轻轻压气球时,气球形状改变的程度就小。
可看出力的 能够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2、手推门,们能够关闭,手拉门们能够敞开。
可见力的 ________ 能够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3、推门的时候,推力作用到离门轴较远的点,比作用到离门轴较近的点,易于把门推开。
可见,力的 也能够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概括:力的________ 、________和 ________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因此它们称为力的________。
三、力的概念 1由左边所述内容可知:力可
以使物体的___________发生改变
以上所述现象都有力产生,可见力是:一个物体(施力物体)对另一物体(受力物体)作用.. 时就会有力产生,因此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符号:F 单位:____ 简称:_____ 用字母_____表示 思考:两个物体不接触时能发生力的作用吗?
两个物体接触时,一定有力的作用吗?
2、想想做做:
1)、用你的左手拍右手:施力物体是________ 受力物体是________ 左手什么感觉?
2)、用红气球压绿气球,施力物体是________ 受力物体是________ 为什么红气球也扁了?
由此可知,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同时也会受到后者对他的反作用力。
所以说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___的。
四、力的示意图:
阅读力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力的示意图:用 ________ 表示力的大小 用__________表示力的方向 用___________表示力的作用点
一个物体受到水平向右的拉力20N 试用力的示意图法将这个力表示出来。
五、课堂检测:
1、用手拍桌子,手会感觉到疼,这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______的。
用力捏一下空易拉罐,易拉罐扁了,这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 _____________
2、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B.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C.只有接触的物体才有可能有力的作用
D.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以下是我们生活中可见到的几种现象:①用力揉面团,面团形状发生变化;②篮球撞击在篮板上被弹回;③用力握小皮球,球变瘪了;④一阵风把地面上的灰尘吹得漫天飞舞。
在这些现象中,物体因为受力而改变运动状态的是( )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4、“鸡蛋碰石头”,鸡蛋被碰破,而石头却完好,这个现象正确的解释是( ) A .鸡蛋受到力的作用,而石头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B .它们相互作用力大小一样,只是石头比鸡蛋硬
C .鸡蛋受到较大力的作用,石头受到较小的力的作用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5、下列所述情景中手作为受力物体的是:( )
A 、手拍桌子,手感到疼
B 、手将石块举高
C 、用手将排球打出去
D 、手将铁丝弄弯
6、下列过程中,有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其他三个不同类,它是( ) A 、把橡皮泥捏成不同造型 B 、进站的火车受阻力缓缓停下 C 、苹果受重力竖直下落 D 、用力把铅球推出
7、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离开物体就没有力 B.一个受力物体同时也一定是施力物体
C.马向前拉车,同时车用同样大小的力向后拉马
D.从空中降落的雨滴不受力的作用
8、一个物体受到竖直向上10N 的拉力,试画出它所受拉力的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