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叹”声乐教学法的运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哼”“叹”声乐教学法的运用
摘要:哼鸣练习是声乐中基础训练方法之一,也是把声音送入头腔共鸣的重要手段。正确地在叹气的方式下哼鸣能帮助我们获得清晰明亮、流畅灵活、优美圆润的歌声。文章从四个方面论述了练习好叹气哼鸣的方法、步骤及作用。
关键词:“哼”叹”;声乐教学法;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2.41
哼鸣练习是声乐学习中很重要的训练。它能改善我们歌唱的共鸣,扩展音域等。尤其是对初学者来说它是达到学习控制、支配嗓音器官高效、快捷的训练方法,正确的哼唱它能够将声音引导到正确的发声上来。现在许多的声乐学者都在研究“叹气唱法”,因为叹气能使人在积极、兴奋的歌唱状态中保持放松,也能使声音在通道中叹动的气息作用下保持流动而又富于动力、冲击力的音响。所以在声乐教学中把“哼”“叹”二者很好地结合运用将会是声乐学习者保持气息稳定和腔体打开的良好捷径。
那么怎么做好“哼”“叹”练习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培养正确的歌唱姿势
有人说:“姿势是呼吸的源泉,呼吸是发声的源泉。”唱歌训练,首先要有正确的歌唱姿势,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人往往不够重视姿势,姿势的正确与否是直接关系到发声时各个器官配合的协调。这好比我们的跑步运动员,赛跑时如果没有正确的跑步姿势,就会直
接影响跑步的速度一样。
正确的歌唱姿势是:(1)身体自然直立,双脚平等分开或一前一后稍分开;平行分开时,分开的距离与肩同宽;一前一后分开时,要保持重心的稳定。(2)头部保持在眼睛向前平视稍高的位置,勿伸下巴,胸部挺起,两臂自然下垂,小腹微收,但身体不可紧张和僵直,要保持自然放松,这里说的放松决不是松垮,而应呈现一种积极向上的状态。(3)演唱时,整个人要处于精神振奋、生气勃勃的状态。眼神要自然、生动,嘴巴应张得开、放松,牙关要松开,表情自然大方。(4)演唱时,可根据歌曲的内容,在情感上赋予适当的动作(主要指手势和身段),但动作要简洁大方,切忌矫揉造作,甚至加入一些怪僻动作,以免影响演唱者的形象。坐唱的姿势与站立时的要求一样,但要注意腰部挺直而不僵硬,也不要靠在椅背上,注意臀部不要坐满整个凳面,约坐1/2的面积,两脚稍分开,自然弯曲,不能跷腿坐,也不能两腿交叠起。
二、重视呼吸练习
学习正确的歌唱呼吸乃是歌唱艺术最重要和最必要的基础。由呼吸控制的歌声才是声乐,呼吸是歌唱的原动力。声乐界有“谁懂得呼吸,谁就会唱歌”之说,说明了呼吸在歌唱中的重要性,它确实是歌唱者首先应该学会的一项基本功。常用的几种呼吸方法有以下几种:
(1)缓吸缓呼:这是我们在歌唱时经常采用的方法。按吸气方法,缓缓地将气吸到肺叶下部(像闻花香、看熟睡的婴儿一样),
此时横膈膜下降,两肋肌肉向外扩张,小腹微微向内回托。然后保持吸气的状态约两秒钟左右,保持的部分不能有的感觉,再按呼气的方法平稳、均匀、持续、连贯地将气呼出。
(2)急吸缓呼:这种呼吸方法是我们在歌唱时用得最多的方法。按吸气方法,快速地将气吸入(吓一跳的感觉),然后保持吸气的状态约两秒钟左右,再按呼气方法以平稳、均匀地将气呼出。(3)急吸急呼按吸气方法,快速地将气吸入(动作与感觉像“喘”的感觉,这种方法练习时间不宜过长)然后将气息快速呼出。
三、先叹再哼,协调发声
金铁霖教授说:“最早我跟沈湘先生学习的时候,他的方法很简单:哼鸣加叹气,气叹响后把哼鸣换成字,基本状态就挂在气上了。”那么要做好叹气哼鸣练习,在重视姿势与呼吸练习的基础上要做好以下几个环节:
(1)形成正确的叹气哼鸣的状态:在良好姿势的基础上,头微微低一些,嘴巴张开,双唇稍向前伸,舌头放平,下巴放松。口鼻同时以半打哈欠状态吸气。气息在腰腹围形成气环,以擤鼻子的感觉叹着发“hen”音。
(2)保持喉头向下的叹气状态:当用向下叹气的方式把第一个音叹到声音的支撑点上,要保持喉头所处的位置。我们可以想象始终把喉器吸第二个扣位置处,实际上声带不可能在胸前衣服第二个扣的位置,但用意念保持在那里,这样就将喉头较低位置地稳定了。然后用第一个连续带下面的音往下哼(如:上行1带3,3带5,下
行5带3,3带1),练习时要注意连贯,音与音之间不能出现任何断、卡、不均匀等现象。
(3)寻求良好的声音“支撑”
声音有支持点能使声音得以控制和统一。在传统的教学中,强调横膈膜对声音的支持作用,认为是学唱歌气息支撑点的关键。它确实具有一定的支持作用,但它仅是声气在上半身的最低位支撑点。在它的支撑作用下,上半个人体声气场是能够较容易地被开启,但是,也正由于它的支撑作用,却绷紧了人体声音通道的第四道关卡,直接阻隔了后天气与腰腹部以下躯体内的先天气的结合,阻碍了声音、气息在全身的流动、畅通,影响了下半身声气场的振动。金铁霖和一批现代声乐教学的探索者却认为,随着人体生命科学的发展,应放弃“横膈膜控制气息法”,金铁霖强调“气息放下,自然落底”,应“松带脉、忘膈肌”,将气自然地“叹”到地上,以此产生“反弹力”及“支撑力”来保持气息和支持发声。通过我的教学实践,我觉得忽视横膈膜,而以声音落地为支撑的方式能更灵活地调节和控制声音,也能使声音产生巨大的磁场空间。所以当我们叹气哼鸣声音落下时,应将声气直接从“漏斗口”顺着声音通道漏下胸腔,甚至穿越膈肌、腹腔直落地面。一旦声气坠落就好比“一石激起千层浪”,马上用意念使声音向地面四面八方铺开,在反复放松、反复叹落、反复铺滚中延续声音,直至唱完。这样发出的声音音色特别明亮、结实而富有穿透力。
四、以“哼”“叹”带唱,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
我们通常说“哼鸣的位置就是歌唱的位置,哼鸣的状态就是歌唱的状态。”所以我们在练声中以叹气哼鸣的方法带唱出其它元音,再换字,引入歌曲的演唱。我们在轻松的这种练习中能克服喉音,获得声音的高位置,流畅、明亮的声音音色。这样长久坚持,我们必将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
声乐艺术的学习和其他科学一样,是没有捷径可走的,只有扎扎实实、刻苦练习,才能成功。“哼”“叹”教学在声乐教学中重视基础,不仅避免了学生在技巧学习上盲目求高求大,而且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声乐启蒙教学中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我们期待更多的同行共同研究,使之完善推广,积极推进我们所钟爱的声乐教育事业。
参考文献:
1.金铁霖.声乐教学文集[m].人民音乐出版社
2.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上海音乐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