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历史篇、名人篇

合集下载

徐州历史名人故事300字

徐州历史名人故事300字

徐州历史名人故事300字
徐州是个历史悠久的城市,孕育了很多历史名人。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诗人李白和唐朝名将岑参。

李白,字太白,是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仙”。

他出生在陇右(今甘肃省渭南市),但他的父亲是徐州人,所以李白也有着徐州的血统。

据传,李白曾在徐州官府做过翻译,留下了许多千古名篇。

他的诗歌以豪放、奔放、咏物、咏怀为主,代表作有《将进酒》、《庐山谣》等。

李白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面旗帜,对后人的影响深远。

岑参,字叔业,是唐代著名将领,出生在徐州陵县。

他年轻时曾担任承旨,因接连几次奏捷而升迁至右金吾卫大将军。

岑参在徐州起兵,奋勇杀敌,多次立功。

后来,他跟随唐朝皇帝征战辽东,在白露之战中立下大功,被封为安东大将军。

岑参死后,唐朝追赠丞相、太尉、追赠光禄大夫等多个职衔,以表彰他的功绩。

除了李白和岑参,徐州还有许多其他的历史名人,如隋唐时期的文学家薛稷,清代的书法家郑板桥等等。

这些名人的故事和事迹,为徐州这座古城增添了不少文化底蕴。

徐州的名人的作文

徐州的名人的作文

徐州的名人的作文
徐州的名人。

徐州,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城市,孕育了许多杰出的人才,他们以自己
的才华和成就为这座城市增光添彩。

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徐州的名人。

首先,我们要提到徐州的名人之一——庞统。

庞统,字士元,东汉末年蜀汉丞
相诸葛亮的重要助手,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谋士,智勇双全,深受诸葛亮的信任和重用。

他在军事、政治上都有出色的表现,是蜀汉的重要支柱之一。

庞统的故事在历史上被广为传颂,他的才华和勇气让人敬佩不已。

其次,徐州还涌现出了一位杰出的文学家——曹操。

曹操,字孟德,三国时期
的杰出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文学家之一,其作品《短歌行》、《龟虽寿》等都是传世之作。

曹操的文学造诣深厚,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广受欢迎,而且至今仍被人们传诵不衰。

此外,徐州还有一位文学家——陶渊明。

陶渊明,字元亮,东晋时期的著名文
学家,他的诗文清新脱俗,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被誉为“田园诗人”。

陶渊明的作品《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等都是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他的文学成就为后人所称道。

除了以上提到的名人,徐州还有许多其他杰出的人才,如刘备、关羽、张飞等,他们都为徐州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总的来说,徐州的名人才华横溢,他们的成就不仅为徐州增添了光彩,也为中
国文化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我们应该铭记这些名人的功绩,传承他们的精神,为徐州的发展和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

让我们一起努力,让徐州这座城市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芒!。

徐州历史文化素材

徐州历史文化素材

徐州历史文化素材一、地理位置与历史沿革1. 地理位置徐州地处华北平原东南部,淮河下游,北邻山东,南接安徽,东濒黄海,西靠河南。

自古以来,徐州就是交通要道、军事重镇,有“五省通衢”之称。

2. 历史沿革(1)原始社会末期:6000 多年前,徐州的先民就在此生息劳作。

(2)夏商周时期:徐州地区先后建立了徐、邳等国。

(3)春秋战国时期:徐州属宋,后归楚,战国时楚国在这里设立了彭城。

(4)秦统一后:设彭城县,归属楚国。

(5)楚汉时期:西楚霸王都彭城,设彭城郡。

(6)西汉:设彭城国,都彭城。

(7)东汉:设彭城国,都彭城。

(8)三国时期:曹操迁徐州刺史部于彭城,从此称徐州。

(9)魏晋南北朝:各代曾设彭城国或徐州,都城或治所多在彭城。

(10)隋代:设徐州,后改彭城郡,治彭城。

(11)唐代:徐州与彭城郡名称多次互易,中后期徐州为节度使驻所。

(12)宋代:徐州升为次府,属京东路。

(13)金代:徐州属归德府,后升为徐州市。

(14)元代:徐州属河南行省,为散府。

(15)明代:徐州降为州,属南京。

(16)清代:徐州升为府,属江苏省。

(17)民国:徐州先后属江苏省、安徽省。

(18)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徐州划归江苏省,现为江苏省辖市。

二、历史文化名人1. 彭祖:传说中的烹饪始祖,被誉为“厨圣”。

2. 墨子:墨家学派创立者,主张兼爱、非攻、节用等思想。

3. 汉高祖刘邦:西汉开国皇帝,祖籍徐州。

4. 楚霸王项羽:秦末起义军领袖,建都彭城。

5. 关羽:三国时期蜀汉名将,生于徐州。

6. 曹操: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曾迁徐州刺史部于彭城。

7. 唐代文学家、散文家:韩愈,曾任徐州刺史。

8. 宋代诗人:苏轼,曾任徐州知州,创作了大量描绘徐州风光的诗篇。

9. 明代文学家:吴承恩,曾在徐州任职,创作了《西游记》。

10. 清代名臣:李卫,曾任徐州知府,推行改革,深受百姓爱戴。

三、历史文化名胜1. 彭祖庙:位于徐州市区,为祭祀彭祖而建。

2. 墨子故居:位于徐州市铜山区,墨子诞生地。

徐州历史名人故事300字

徐州历史名人故事300字

徐州历史名人故事300字
徐州历史名人众多,他们中的一些成为了后世传颂的人物。

以下是其中的几位名人故事。

1. 魏征(580-643年),唐朝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和历史学家。

他在隋朝末期和唐朝初年曾经经历过两次被贬官的历程,但是他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和信仰,并在唐太宗时期成为了重要的谏官和参谋,对唐朝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据说,他曾经在太宗面前提出“圣人不用机锋,道德为先”的观点,对太宗的政治理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王羲之(303-361年),东晋时期的著名书法家和绘画家。

他的书法作品以行草、楷书、隶书等多种字体而闻名于世,被后人誉为“书圣”。

他曾在晋武帝的府中担任书记的职务,后来髙升为雍州刺史。

他继承了中原文化精神,注重表现人性情感和自然景物的美感,对后世者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3. 徐渭(1521-1593年),明朝时期文学家和画家。

他早年是一位科举不中,生活贫困的小官员,但是他对文学、历史和绘画都有很高的造诣。

他的著作《东篱乐府》以其清新的文风和真挚的情感而著名,同时,他的画作也是绝世名品。

他的绘画风格具有独特性和时代感,被后人誉为“徐渭派”。

以上是徐州历史名人众多中的三位,他们在不同领域有着不同的成就和贡献,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关于徐州的历史故事

关于徐州的历史故事

关于徐州的历史故事
徐州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丰富而精彩的历史故事。

下面将为您讲述一
些关于徐州的历史故事。

徐州位于中国东部,是江苏省的一个重要城市。

早在春秋时期,徐州就是大夏
国的国都。

在三国时期,曹操曾经占据徐州,并设立了恢复中兴的政策。

然而,徐州的历史故事真正引起人们关注,还是发生在反抗外敌入侵的抗日战争期间。

1938年,华中抗日根据地的苏北地区成立了苏北抗日根据地,并以徐州为中心。

徐州成为国共合作抗日战争的重要战略据点。

当时,徐州广大农民积极参与到抗日战争中,组织起各种形式的抗日游击队,对日本侵略者进行了有力的打击。

在这个过程中,徐州涌现了一大批英勇的抗日英雄,为保卫家园、争取国家独立做出了重要贡献。

1948年,解放战争期间,中共军队发起了著名的徐州战役。

这场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中原的重要一役。

面对国民党军队的顽强抵抗,中国人民解放军兵不血刃地攻下了徐州,并使徐州成为中国解放区的重要城市之一。

至今,徐州仍然保留着许多反映历史故事的文化遗迹。

例如,徐州博物馆收藏
有大量关于徐州历史的文物,包括青铜器、瓷器、书画和民间艺术品等。

同时,徐州还有著名的汉墓景区,里面陈列着大量的汉代文物和壁画,为人们展示了古代徐州的繁荣与辉煌。

总而言之,徐州是一个拥有丰富历史故事的城市。

无论是抗日战争的英雄事迹,还是解放战争的战役光辉,这些故事都彰显了徐州人民的坚韧、勇敢和智慧。

通过学习和传承这些历史故事,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和了解这座城市的背后,感受到徐州人民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

徐州名人故事100字左右

徐州名人故事100字左右

徐州名人故事100字左右
摘要:
1.徐州名人简介
2.徐州名人故事概述
3.故事情节及启示
正文:
【提纲】
1.徐州名人简介
徐州,历史悠久,人文荟萃。

在这片土地上,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人物。

他们各自在政治、军事、文化、科技等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这里我们就来介绍一位徐州名人——刘邦。

2.徐州名人故事概述
刘邦,字季里,沛国丰邑(今江苏丰县)人。

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开国皇帝,西汉王朝的奠基人。

刘邦起义反抗秦朝暴政,历经艰辛,终于推翻了秦朝,建立了西汉王朝。

他在位期间,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使国家繁荣昌盛。

3.故事情节及启示
刘邦在创立西汉王朝的过程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

其中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是“刘邦与萧何月下追韩信”。

故事讲述了韩信因未被刘邦重用,心生去意。

萧何得知此事后,月夜追赶韩信,劝其留下来为刘邦效力。

最终,韩信被萧何感动,留了下来,成为西汉王朝的开国功臣。

这个故事启示我们,人才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石。

刘邦善于发掘和重用人才,使得西汉王朝迅速崛起。

徐州历史故事

徐州历史故事

徐州历史故事徐州,位于中国江苏省中部,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的古城。

自古以来,徐州就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因此留下了许多令人感慨的历史故事。

徐州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当时这里是楚国的一部分。

据史书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徐州是齐国的一部分,后来成为齐国的都城。

在这一时期,徐州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当时兵家必争之地。

在徐州的历史长河中,最著名的故事之一就是关于项羽和刘邦的徐州之战。

这场战役发生在公元前202年,当时刘邦率领的楚军与项羽率领的秦军在徐州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最终,刘邦取得了胜利,也正是这场战役,奠定了刘邦称帝的基础,开启了汉朝的建立。

除了战争故事,徐州还有许多关于文化和艺术的传奇故事。

其中最著名的要数徐州的豫章书院。

豫章书院建于东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所国家官办学府,也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文化学府之一。

在豫章书院,培养了许多文学家、历史学家、哲学家和政治家,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另外一个与徐州历史密切相关的故事是关于徐州的运河。

徐州是京杭大运河的起点,也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

大运河的开凿和运河文化的形成,为徐州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使得徐州成为了当时的繁荣之地。

总的来说,徐州的历史故事丰富多彩,无论是战争、文化还是经济,都有许多令人感慨的故事。

这些故事不仅是徐州的历史,也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通过了解和传承这些历史故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热爱我们的祖国,也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徐州名人录

徐州名人录

徐州名人录•汉高祖刘邦 (前256~前195)••汉太祖高皇帝刘邦(公元前256年冬月二十四—前195年四月二十五),沛丰邑中阳里人,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伟大的开拓者之一、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战略家和指挥家。

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和强大有突出贡献。

刘邦出身农家,为人豁达大度,不事生产。

历任……••萧何 (前257~前193)••萧何(前257年-前193年),汉族,沛丰人,早年任秦沛县县吏,秦末辅佐刘邦起义。

攻克咸阳后,他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掌握了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对日后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汉战争胜利起了重要作用。

楚汉战争时,他留守关中,使关中成为汉军的巩固后方,不断地输送士卒粮饷……••彭祖•彭祖,先秦道家先驱之一。

姓籛名铿,一作彭铿,陆终第三子。

彭祖建国于彭,子孙以国为氏。

又彭亦为姓。

大彭国第一代始祖彭祖篯铿本为尧舜时人,由于经常和神农时神巫巫咸、黄帝时神医巫彭、夏彭伯寿、商彭伯考、商贤大夫彭咸、周柱下史老子混为一谈,遂有“长年八百,绵寿永世”、“非寿终也、非……••宋武帝刘裕 (363~422)••宋武帝刘裕(363年4月16日-422年6月26日),别名刘德舆、刘下邳、奇奴、寄奴,南朝刘宋开国皇帝。

刘裕统一南方,北伐中原,改革弊政;后因功高震主,篡晋自立,建立南朝宋政权。

刘裕先后消灭刘毅、孙恩、卢循、桓楚、谯蜀、司马休之等0割据势力,使南方出现百年未有的统一局面。

永初三年……••南唐后主李煜 (937~978)••南唐后主李煜(937年-978年),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南唐最后一位君主。

李煜并不是一个有“作为”的皇帝,但他在诗词上的成就绝对是瞩目的。

李煜多才多艺,工书善画,能诗擅词,通音晓律,尤以词的成就为最大;前期词风格绮丽柔靡,后期词反映-之痛,哀婉凄凉;代表作有《虞美人》、《浪……••南唐烈祖李昪 (888~943)••李昪(888年-943年)字正伦,本名李知诰,五代徐州人。

徐州历史名人故事简介200字左右

徐州历史名人故事简介200字左右

徐州历史名人故事简介200字左右
徐州是一座文化底蕴深厚的历史名城,这里涌现出了众多杰出的历史名人。

其中,最为著名的人物当数战国时期的韩非子,他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法家大师之一,被誉为“古今第一奇才”。

韩非子不仅在思想理论方面有着深刻的见解,还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曾经参与了秦国的征服战争,并亲自策划了秦国攻占韩国都城的计划。

此外,徐州还有汉代杰出的文学家张衡,他精通天文、地理、数学等学科,曾发明过世界上第一个地震仪和世界上第一个漏壶,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繁荣贡献了巨大的力量。

在历史上,徐州还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文学家、诗人、画家、音乐家、哲学家和政治家,为徐州这座城市增添了许多璀璨的文化光芒。

徐州历史名人故事

徐州历史名人故事

徐州,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孕育了许多伟大的历史名人。

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便是汉代的开国皇帝——刘邦。

刘邦,字季,出生在公元前256年,是徐州丰县的一户农家子弟。

他早年性格豁达,善于结交各方朋友,有“豪杰”之称。

秦朝末年,天下大乱,刘邦以其卓越的智慧和勇气,在徐州一带迅速崭露头角。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爆发,刘邦在丰县响应,自此开始了他的传奇历程。

他带领起义军南征北战,以徐州为根据地,逐步扩大势力范围。

公元前206年,刘邦攻占咸阳,秦朝灭亡。

经过数年的楚汉战争,刘邦于公元前202年击败项羽,建立汉朝,定都长安。

在刘邦建立汉朝的过程中,他的智勇双全、善于用人的特点得到了充分体现。

他礼贤下士,不论出身贵贱,只要有才能,都能得到他的重用。

例如,他提拔了出身贫苦的韩信为大将,共同打下了江山。

同时,刘邦也注重民生,推行休养生息政策,使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作为徐州的历史名人,刘邦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

他的英勇事迹、智慧才能以及他对国家的贡献,都成为了徐州人民引以为豪的历史。

在徐州丰县,至今还有刘邦出生的故居和许多与他相关的历史遗迹。

每年,都有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感受这位伟大历史人物的风采。

如今,刘邦已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人物,他的故事被载入史册,流传千秋。

而徐州作为刘邦的故乡,也因他而名扬四海。

徐州英雄人物的故事

徐州英雄人物的故事

徐州英雄人物的故事
在徐州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涌现了许多令人敬佩和钦佩的英雄人物。

他们以顽
强的意志和勇敢的行动,为这座城市带来了荣耀和希望。

首先,让我们谈谈刘备,三国时期蜀国的创立者。

刘备一生经历了许多曲折和
艰辛,但他始终保持着仁爱之心和坚定的信念。

他带领着他的忠诚部下,如诸葛亮和关羽,与强敌周旋,终于在蜀地建立了稳定的政权。

刘备的坚韧和善良让他被后世称为“仁者之君”。

另一个徐州的英雄人物是戚继光,神武营的将领。

明朝末年,戚继光带领小部
队抵御倭寇的入侵。

面对敌人的强大战力,他用聪明才智和灵活机智设计了许多防御策略,成功地保卫了边疆。

戚继光的英勇事迹被后人称颂为“天将神武”。

还有一位徐州的英雄人物是李大钊,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杰出思想家和革命家。

他早年留学日本,深受西方思想的影响,他提出了许多新思想,如“民主”和“民权”。

他为中国的独立和革命事业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李大钊的思想启示和为人奉献的精神,深深地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这些徐州英雄人物的故事,展现了他们勇敢、聪明和仁爱的品质。

他们的事迹
激励着我们不畏艰险、努力奋斗,为社会的进步和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

他们的英雄传说将永远铭记在历史的长河中,成为我们学习和崇拜的楷模。

徐州汉文化典故

徐州汉文化典故

徐州汉文化典故
徐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以下是一些徐州汉文化典故:
1. 徐祁《六牛图》:徐祁是南宋著名的文学家、画家、书法家,出生于徐州宿豫。

他的代表作《六牛图》是中国美术的重要珍品之一,反映了徐州当地草原的牛群和农耕文化。

2. 马融《对韩愈论诗》:徐州是东汉时期的文化重镇,马融是当时徐州名士之一。

他曾经和韩愈一起学习诗歌,后来撰写了《对韩愈论诗》一文,进行了对诗歌美学的深入探讨。

3.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曾经在徐州任过刺史。

他在徐州写下了《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著名的离别诗,表达了自己对徐州大地的深沉感情。

4. 蔡沈《夜泊牛渚怀古》:南朝时期的诗人蔡沈曾经在徐州任职,他在徐州的燕子矶畔夜观牛渚之景,一时感叹,写下了《夜泊牛渚怀古》这首著名的诗篇。

5. 王褒《论衡》:东汉时期的王褒是徐州名士,他著有《论衡》一书,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论说文学著作之一。

该书内容涉及哲学、历史、文学、社会学等多个方面,对我国古代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徐州汉文化典故范文

徐州汉文化典故范文

徐州汉文化典故范文徐州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拥有丰厚的文化底蕴。

汉文化典故是徐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包含了许多家喻户晓、贯穿历史的典故。

以下是一些徐州汉文化典故的介绍,希望能为读者提供一些了解和启迪。

一、陶谦与袁绍陶谦是东汉末年的著名将领,初为东郡太守,后被徵召为议郎。

在黑山军起义中,陶谦率众起义,成为中原的一方诸侯。

他一度与袁绍结为联盟,共同对抗外来侵略。

但后来,由于袁绍的野心和傲慢,陶谦决定与之分道扬镳,拒绝袁绍派遣的使者,宣告与之断交。

这个典故中体现了陶谦秉持高尚的品德和明智的决策,展示出徐州人的忠诚和独立精神。

同时,也显示了袁绍的傲慢和错误决策,对比出徐州人的谦虚与睿智。

二、曹操兴师复仇徐州历史上最著名的典故之一就是曹操兴师复仇的故事。

公元196年,曹操攻占了徐州,占据徐州牧刘备的领地。

刘备及陶谦败退,他们来到了刘备的故乡沛县,向县令陈登请求庇护。

不久后,曹操的大军包围了沛县,陈登忧心忡忡,刘备却神情坦然。

他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曹操得知这番话后,深受感动,遂命军士放走了刘备。

这个典故中展示了刘备的胸怀和远见,他不惧曹操的复仇,希望通过自己的人格魅力化解敌意。

这也显示了徐州人的豁达和智慧。

三、太行山献计在三国演义中,徐州著名将领关羽的故事广为流传。

关羽在曹操的围剿下,一度被迫退守太行山。

他让身边的一位老将引路,率领了曹军走上了错综复杂的山道。

曹操大军陷入了关羽布下的陷阱中,损失惨重。

这个典故中展示了关羽的智谋和善于用兵的才华。

他充分利用地形和气候等因素,精心设置了陷阱,成功瓦解了对手的进攻。

这也彰显了徐州人在战争中的巧思和机智。

四、陶潜遁逃陶潜,即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作家和思想家。

陶潜生于徐州,曾在四明山隐居了十年。

他思考人生和世间万物的真谛,遁逃尘嚣,追求内心的自由。

陶潜的遁逃精神传承了徐州人深思熟虑、追求真理的特点。

他的诗作也以风华独特、表达深刻而著称,对后世文人有着深远的影响。

徐州的名人作文

徐州的名人作文

徐州的名人作文徐州,这座古老而充满活力的城市,孕育了无数杰出的人物。

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发光发热,为徐州增添了无尽的光彩。

今天,我就来给您唠唠其中的几位。

要说徐州名人,那不能不提刘邦。

刘邦,那可是汉朝的开国皇帝啊!这刘邦出生在沛县丰邑中阳里,也就是如今徐州丰县一带。

他早年的时候,就是个普通老百姓,可他心怀大志。

据说他年轻的时候,在沛县当亭长,虽然职位不高,但为人豪爽,结交了不少朋友。

有一次,刘邦押送一批劳工去骊山服役,半道上好多人都跑了。

刘邦心想,这等到了骊山,人都跑光了,自己也是个死。

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把剩下的人都放了,自己也准备逃亡。

这一帮人里有不少就愿意跟着他混,刘邦带着他们藏在芒砀山。

有一回,刘邦喝了点酒,让一个人在前面探路。

这人回来说,前面有条大蛇挡道,咱们还是回去吧。

刘邦醉醺醺地说:“大丈夫走路,有啥可怕的!”说着就走到前面,拔剑把大蛇给斩了。

后来有人在刘邦斩蛇的地方碰到个老太太哭,问她为啥哭,老太太说:“我儿子是白帝子,变成蛇挡在路上,被赤帝子给杀了。

”这故事传得神乎其神的,也给刘邦增添了不少神秘色彩。

再后来,天下大乱,刘邦也顺势而起,带着一帮兄弟南征北战。

他知人善任,用了萧何、张良、韩信这些能人,最终打败了项羽,建立了大汉王朝。

您瞧瞧,这刘邦从一个小小的亭长,成为了天下之主,得多有能耐!还有一位徐州名人,那就是李可染。

李可染先生可是中国近代杰出的画家。

他出生在徐州一个贫苦的家庭,但从小就对绘画展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天赋。

小时候,李可染家里穷,买不起纸笔。

但这可难不倒他,他就用树枝在地上画,用石头在墙上画。

有时候,为了能看一眼别人的画,他能在人家门口蹲上大半天。

有一次,他听说城里有个画家的画展,就走了几十里路去看。

到了那,人家画展已经结束了,他不甘心,就求着人家工作人员让他进去瞅瞅。

工作人员被他的诚意打动,就让他进去了。

他在那一幅幅画前,眼睛都看直了,心里暗暗发誓,以后自己也要画出这么好的画。

徐州十大历史名人

徐州十大历史名人

徐州十大历史名人徐州有哪些历史名人一、徐州历史名人1、徐州十大历史名人:彭祖(尧舜)、徐偃王(西周)、项羽(秦末)、刘邦(西汉)、解忧公主(西汉)、张道陵(东汉)、刘裕(南朝)、李煜(南唐)、李蟠(清)、李可染(现代);2、九朝帝王徐州籍:楚霸王项羽定都彭城、汉高祖刘邦丰生沛长,东吴大帝孙权生于徐州下邳,南朝宋武帝刘裕彭城人,南唐烈祖李昪徐州人,南朝齐高帝萧道成祖籍徐州兰陵,南朝梁武帝萧衍祖籍徐州兰陵,后梁太祖朱全忠原徐州砀山人,明太祖朱元璋世家徐州沛县等等。

3、五里三诸侯:安国侯王陵、绛侯周勃、颍阴侯灌婴;4、徐州四大才子:刘安、刘向、刘孝绰、刘知几;5、徐州诗词双璧:诗豪刘禹锡、词皇李煜;6、徐州二遗民:阎尔梅、万寿祺;7、徐州近现代八大家:书法家张立英、军事家徐树铮、雕塑理论家王子云、雕塑家刘开渠、历史学家萧一山、画家李可染、音乐家马可、经济学家高鸿业。

二、徐州1、徐州,简称徐,古称彭城,江苏省地级市,地处江苏省西北部、华北平原东南部,长江三角洲北翼,北倚微山湖,西连萧县,东临连云港,南接宿迁,京杭大运河从中穿过,陇海、京沪两大铁路干线在徐州交汇,素有“五省通衢”之称。

徐州是华东重要门户城市,华东地区重要的科教、文化、金融、旅游、医疗、会展中心,也是江苏省重要的经济、商业和对外贸易中心。

2、原始社会末期,帝尧时彭祖建大彭氏国,徐州称彭城自始起,是江苏境内最早出现的城邑。

徐州历史上为华夏九州之一,自古便是北国锁钥、南国门户、兵家必争之地和商贾云集中心,一直是淮海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徐州有超过6000年的文明史和2600年的建城史,是著名的帝王之乡,有“九朝帝王徐州籍”之说。

3、徐州是两汉文化的发源地,有“彭祖故国、刘邦故里、项羽故都”之称,因其拥有大量文化遗产、名胜古迹和深厚的历史底蕴,也被称作“东方雅典”。

徐州历史上有哪些名人1、曹参曹参,字敬伯,汉族,徐州沛人,西汉开国功臣,名将,是继萧何后的汉代第二位相国,史称“曹相国”。

徐州名人作文4篇

徐州名人作文4篇

徐州名人作文4篇第一篇:徐州名人作文4篇篇一:刘邦在楚汉战争打了4年之后,刘邦终于坐稳了它的大汉江山。

由布衣出身的刘邦,凭借一个诚赢得了民众之心,号召之力。

伟大领袖毛泽东曾说过: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

不错,刘邦以一个熟悉社会生活,了解百姓心情的一个小小的泗水亭长战胜了贵族出身的项羽。

项羽在敌军面前表现的无比勇猛,但在刘邦面前却有些唯唯诺诺了。

对于项羽为刘邦摆下的鸿门宴,眼看就要成功了,却又舍不得自己那大号人的形象,放过了刘邦。

明明已经切断了刘邦大军的粮道,只要他铁下决心,不再放过刘邦,那么刘邦就不太可能成为后来的汉高祖。

可项羽不知为什么,还是没有致刘邦于困境。

就这样,项羽的仁慈再次让胜利的天平在两人之间均衡。

毛泽东曾说过:项羽是个很优秀的军事家,但不是个政治家。

而刘邦就是一个很高明的政治家。

也许,正是刘邦的文韬武略,所以才为后来的西汉王朝200余年的历史奠定了基础。

刘邦的成功一半归功于他能够采纳四面八方的意见。

他在洛阳宫总结自己成功的经验时也说:论出谋划策,运筹帷幄,我不如张良;论治理国家,安抚百姓,管理粮饷,我不如萧何;论统兵打仗,攻城夺池,我不如韩信。

这三人都是当代的人中之杰,我能用他们,这就是我的天下的原因。

项羽只有一个范增却不用,这就是项羽失败的主要原因。

公元前195年4月25日,一生叱咤风云的刘邦去世。

他与他的子孙们共同创造了大汉朝辉煌的未来,功不可没!篇二:项羽与刘邦项羽该当是真英雄的。

自少时领兵八千从江东起事,到终了被兵(我的理想作文400字)围垓下自刎而亡,他不长的生命里无一片段不是酣畅淋漓地杀得痛快,就连最后走投无路的败亡,也留给了青史一番惊天地、泣鬼神的瑰丽与悲壮。

昙花一现,只求开得尽兴便是。

项羽是简单的,简单到眼里容不下半分不是。

在这一点上,他倒是更像个孩子,黑白善恶太分明,不懂得和光同尘的道理。

就是这样,他竟对自己最大的敌人产生了愧疚之心,被二三言语捧得飘飘然失了头脑。

徐州十大历史名人

徐州十大历史名人

徐州十大历史名人1【彭祖】彭祖,姓篯名铿。

颛顼玄孙,生于夏代,至殷末时已767岁(一说800余岁)。

事见《神仙传》及《列仙传》。

旧时因以彭祖为长寿的象征。

又据《楚辞·天问》:“彭铿斟雉帝何飨,受寿永多夫何久长。

”王逸注谓彭祖善调雉羹以事帝尧,得到帝尧赏识,受封于大彭(今铜山县境内)建国,始称彭祖。

彭祖的主要业绩是:一建立大彭氏国,由大彭氏国扩展延续继而开始谱写徐州(彭城)的建城历史(公元前586年);二是开创了华夏饮食文化,亲烹“雉羹”;三为教民以“术”养身。

彭祖功业遗产,成后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

2【徐偃王】徐偃王,名诞。

西周时徐戎的首领。

统辖今淮、泗一带。

《后汉书·东夷传》称:“地方五百里”,向他朝贡的“三十有六国”。

曾联合九夷伐周。

穆王因其势大,承认其为东方霸主。

后为楚所败。

在战争与和平之间选择了仁义避战。

其事载《竹书纪年》、《后汉书》、《尸子》、《博物志》、《路史》诸书。

《博物志》谓:“徐君宫人有娠而生卵,以为不祥,弃之水滨。

孤独母有犬鹄苍,猎于水滨,得所弃卵,衔以来归。

孤独母以为异,覆暖之,遂孵成儿。

生时正偃,故以为名。

”徐偃王僭越“伯”位而称“王”之后,实质上即是与周王(天子)分庭抗礼。

作为“徐文化”的代表人物,徐偃王当之无愧是徐州文明史的奠基人、开拓者和领袖人物。

3【项羽】项羽(前232—前202)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

名籍,字羽。

祖籍下相(今江苏宿迁)。

楚将项燕之后。

少时有大志。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从叔父项梁在吴(今江苏苏州)起义。

项梁战死后,秦将章邯围赵,楚怀王任宋义为上将军,羽为次将,率军往救。

宋义到安阳(今属河南)逗留不进,他杀死宋义,亲率兵渡漳水救赵,在巨鹿之战中摧毁秦军主力。

秦亡后,自立为西楚霸王,大封诸侯王,定都彭城,为家乡添上一笔浓墨重彩。

楚汉战争中,为刘邦击败。

最后从垓下(今安徽灵璧南)突围到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于乌江自刎。

人称项羽是一位“失败”的英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徐州历史:徐州历史悠久,6000多年前,徐州的先民就在此生息劳作。

原始社会末期,尧封彭祖于今市区所在地,为大彭氏国,徐州称彭城自始起。

春秋战国时,彭城属宋,后归楚,秦统一后设彭城县。

楚汉时,西楚霸王都彭城。

西汉设彭城郡,东汉设彭城国、都彭城。

三国时,曹操迁徐州刺史部于彭城,彭城自始称徐州。

魏晋南北朝各代曾设彭城国或徐州,都城或治所多在彭城。

隋时设徐州,后改彭城郡,治彭城。

唐初,徐州与彭城郡名称多次互易,中后期徐州为节度使驻地。

五代时各朝置有徐州,治彭城,领7县。

宋元两朝都置徐州,隶属和辖领变化较频。

明初徐州曾直隶京师,后属南京。

清初,徐州先后为江南省和江苏省所属直隶州,雍正末年升为徐州府,辖领1州7县。

民国初,府废,徐州府地附郭铜山县,后曾设徐海道,治所在铜山(徐州)。

日伪时由铜山县析置徐州市,曾为伪淮海省省会。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仍置徐州市,属江苏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保留徐州市,初为山东省辖市,后划回江苏省,并同时成立徐州专区,驻徐州市,辖11县市。

此后,徐州市和徐州专区并存,不同时期辖属有所变化。

1983年,江苏省实行市管县体制,撤徐州专区,将所辖6县划归徐州市。

徐州市现辖5区6县(市)。

徐州古称彭城,已有6000年灿烂文化。

帝尧时建大彭氏国。

有2500多年建城史,是江苏境内最早出现的城邑。

夏禹治水时,把全国疆域分为九州,徐州即为九州之一。

徐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汉高祖刘邦的故乡,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

尤其是两汉文化遗存十分丰富,其中的汉墓、汉俑、汉画像石并称“汉代三绝”。

两汉彩绘兵马俑,是继咸阳和西安兵马俑之后的第三批重要发现。

为开发利用汉文化资源,组织成立徐州市两汉文化研究会,筹建修复了北洞山汉墓、龟山汉墓、白集汉墓、狮子山楚王陵、汉兵马俑博物馆、汉画像石艺术馆等一系列重要文物景点。

徐州还是南北朝宋武帝刘裕的故乡,唐代白居易,宋代苏东坡、文天祥,清代方孝儒、潘季驯,当代国画大师李可染和著名音乐家马可都曾在徐州任职或生活过。

徐州交通发达,基础设施较完备,素有“五省通衢”之称。

是中国第二大铁路枢纽,京沪、陇海两大铁路干线在此交汇。

境内公路四通八达,有国道5条,省道20条,正在建设中的京沪、霍连高速公路通过徐州。

京杭运河穿境而过,沿岸建有四个内河大港。

徐州市位于华北平原的东南部,域内除中部和东部存在少数丘岗外,大部皆为平原。

丘陵海拨一般在00-200米左右,丘陵山地面积约占全市9.4%。

丘陵山地分两大群,一群分布于市域中部,山体高低不一,其中贾汪区中部的大洞山为全市最高峰,海拔361米;另一群分布于市域东部,最高点为新沂市北部的马陵山,海拔122.9米。

平原总地势由西北向东南降低,平均坡度1/7000--1/8000,平原约占土地总面积的90%,海拨一般在30-50米之间。

徐州市地处古淮河的支流沂、沭、泗诸水的下游,以黄河故道为分水岭,形成北部的沂、沭、泗水系和南部的濉、安河水系。

境内河流纵横交错,湖沼、水库星罗棋布,废黄河斜穿东西,京杭大运河横贯南北,东有沂、沭诸水及骆马湖,西有夏兴、大沙河及微山湖。

拥有大型水库两座,中型水库5座,小型水库84座,总库容3.31亿立方米,以及众多的桥、函、渠、闸等水利设施,初步形成具有防洪、灌溉、航运、水产等多功能的河、湖、渠、库相连的水网系统。

徐州市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区,由于东西狭长,受海洋影响程度有差异,东部属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西部为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受东南季风影响较大。

年日照时数为2284至2495小时,日照率52%至57%,年气温14℃,年均无霜期200至220天,年均降水量800至930毫米,雨季降水量占全年的56%。

气候资源较为优越,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主要气象灾害有旱、涝、风、霜、冻、冰雹等。

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适中,雨热同期。

四季之中春、秋季短,冬、夏季长,春季天气多变,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潮频袭。

2.与徐州有关的历史名人"徐州十大历史名人"评选揭晓(附名单)徐州日前评选出了十位历史名人。

他们(以时代先后为序)是:彭祖(尧舜)、徐偃王(西周)、项羽(秦末)、刘邦(西汉)、解忧公主(西汉)、张道陵(东汉)、刘裕(南朝)、李煜(南唐)、李蟠(清)、李可染(现代)。

由中共徐州市委宣传部、徐州报业传媒集团主办,中国电信徐州分公司全程冠名,铜山县张集镇政府、徐州迅达车辆有限公司协办的中国电信天翼3G杯“徐州十大历史名人”评选活动,自8月3日启动以来,经过媒体宣传、读者推选、专家学者的反复论证,适当考虑到入选名人朝代和角色的分布、历史成就与贡献等因素,最终确定了徐州十大历史名人。

相关链接1【彭祖】彭祖,姓篯名铿。

颛顼玄孙,生于夏代,至殷末时已767岁(一说800余岁)。

事见《神仙传》及《列仙传》。

旧时因以彭祖为长寿的象征。

又据《楚辞·天问》:“彭铿斟雉帝何飨,受寿永多夫何久长。

”王逸注谓彭祖善调雉羹以事帝尧,得到帝尧赏识,受封于大彭(今铜山县境内)建国,始称彭祖。

彭祖的主要业绩是:一建立大彭氏国,由大彭氏国扩展延续继而开始谱写徐州(彭城)的建城历史(公元前586年);二是开创了华夏饮食文化,亲烹“雉羹”;三为教民以“术”养身。

彭祖功业遗产,成后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

2【徐偃王】徐偃王,名诞。

西周时徐戎的首领。

统辖今淮、泗一带。

《后汉书·东夷传》称:“地方五百里”,向他朝贡的“三十有六国”。

曾联合九夷伐周。

穆王因其势大,承认其为东方霸主。

后为楚所败。

在战争与和平之间选择了仁义避战。

其事载《竹书纪年》、《后汉书》、《尸子》、《博物志》、《路史》诸书。

《博物志》谓:“徐君宫人有娠而生卵,以为不祥,弃之水滨。

孤独母有犬鹄苍,猎于水滨,得所弃卵,衔以来归。

孤独母以为异,覆暖之,遂孵成儿。

生时正偃,故以为名。

”徐偃王僭越“伯”位而称“王”之后,实质上即是与周王(天子)分庭抗礼。

作为“徐文化”的代表人物,徐偃王当之无愧是徐州文明史的奠基人、开拓者和领袖人物。

3【项羽】项羽(前232—前202)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

名籍,字羽。

祖籍下相(今江苏宿迁)。

楚将项燕之后。

少时有大志。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从叔父项梁在吴(今江苏苏州)起义。

项梁战死后,秦将章邯围赵,楚怀王任宋义为上将军,羽为次将,率军往救。

宋义到安阳(今属河南)逗留不进,他杀死宋义,亲率兵渡漳水救赵,在巨鹿之战中摧毁秦军主力。

秦亡后,自立为西楚霸王,大封诸侯王,定都彭城,为家乡添上一笔浓墨重彩。

楚汉战争中,为刘邦击败。

最后从垓下(今安徽灵璧南)突围到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于乌江自刎。

人称项羽是一位“失败”的英雄。

4【刘邦】汉高祖刘邦(前256或前247—前195),公元前202—前195年在位。

字季,沛县(今属江苏)人。

曾任泗水亭长。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他起兵称沛公,初属项梁。

乘项羽与秦军主力在巨鹿决战,率军入关。

前206年,攻占咸阳,推翻秦朝统治,约法三章,废除严刑苛法,得到秦人拥护。

同年,项羽入关,大封诸侯王,他被封为汉王,占有巴蜀、汉中之地。

不久,即与项羽展开长达五年的战争。

前202年,战胜项羽,即皇帝位,建立汉朝,定都长安。

在位期间,继承秦制,实行中央集权制度。

先后灭异姓诸侯王,迁六国旧贵族和地方豪强到关中,以加强控制;实行重本抑末政策;制定《汉律》九章。

这些措施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中央集权的巩固。

5【解忧】解忧(前120—前49),即刘解忧,西汉楚王戊之孙女。

建元三年(前138年),为对付匈奴,武帝决定联络西域大月氏和乌孙。

乌孙位于匈奴右侧,有骑兵18万。

太初中(前104-前101)汉“复以楚王戊孙解忧为公主”嫁乌孙王。

王死,从乌孙俗,嫁肥王,后又嫁狂王。

匈奴发兵讨乌孙。

解忧请汉支援。

汉发兵15万,五道并出,与乌孙兵两面夹击,大获全胜。

乌孙有倒向匈奴迹象,解忧一面要汉出兵1.5万至敦煌,呈准备出击之势;另一方面派侍者冯嫽持汉节作其使,行赏赐于西域各地,说动新乌孙王愿意降汉。

后,解忧所生之子继乌孙王位,“众心皆附”。

解忧70岁时,携乌孙3人返回京师,后二年死。

6【张道陵】张道陵(34—156),原名张陵,字辅汉,因其创立的“五斗米道”亦称“天师道”,故又被人称为“张天师”。

汉代沛国丰邑(今徐州丰县)人,传为汉初功臣张良后裔。

张道陵少年熟读《老子》及河图洛书,后入太学,研读儒家五经,举为“贤良方正极谏科”,东汉明帝时出任巴郡江州令。

因悟沉浮仕途无益年命之理,便辞官隐居洛阳北邙山,修长生之道。

朝廷数次征召,皆不从。

顺帝时(125 —144)携弟子入蜀,居鹤鸣山修道。

精研炼丹术,造作道书二十四篇,自称“三天法师正一真人”,创立“五斗米教”,此即道教正源。

张道陵“白日飞升”后,其子孙世代相传,道教教主皆以“天师”相称。

丰县阿房村为张道陵故里,有古碑记其事。

7【刘裕】刘裕(363—422),即宋武帝。

南朝宋的建立者。

公元420—422年在位。

字德舆,小字寄奴,彭城人,迁居京口(今江苏镇江)。

幼年贫穷,后为东晋北府兵将领。

元兴三年(公元404年),击败桓玄,掌握东晋大权。

官至相国,封宋王。

元熙二年(420年),代晋称帝,国号宋。

手握东晋军事大权后,刘裕先后进行了两次北伐,以收复失地,统一中国。

积功,刘裕被封晋相国、宋王。

420年,禅晋建宋,为宋武帝。

8【李煜】李煜(937—978),字重光,徐州人。

为南唐烈祖李升之孙、中主李璟之子。

李氏一族出唐宪宗李纯第六子建王李恪一脉。

李煜高祖李志为徐州判官,故定居徐州。

李煜作为皇子,自幼长于深宫,不知创业之艰、守成之难,唯喜书画诗文。

961年继位为国君时,南唐已处在宋太祖赵匡胤强大的军事压力之下。

975年宋灭南唐,李煜与其小周皇后被俘解于汴京,开始了囚徒生活。

三年后的“七夕”之夜,李煜被宋太宗赵光义以“牵机药”毒杀。

就在这段囚徒生活中,李煜经历了从“人上人”到“阶下囚”的巨变。

发而为诗,这便成全了李煜词俯视唐宋的巅峰性成就。

李煜词风,影响深广,悲忧缠绵,难以超越。

9【李蟠】李蟠(1656—1728),字仙李,又字根庵,号莱溪。

是科举考试取士历史上徐州仅有的一名状元。

幼承家训,年少聪颖,天赋过人。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中举人,三十六年(1679年)中进士。

殿试卷《廷对制策》,文笔雄劲,气势磅礴。

内容涉及军政、吏治、河防、靖务等治国要略,见解独到。

康熙皇帝钦点为一甲一名(状元),授官翰林院修撰,入国史馆,撰修《大清一统志》,有“天朝第一人物”之美誉。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李蟠为顺天府乡试主考官。

受乡试中舞弊案影响流放沈阳,3年后蒙赐故里,吟诗作赋。

此后终生未仕。

李蟠的文章和墨迹非常出名,在当时备受推崇,留有《偶然集》和《根庭文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