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迁移与城市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提素养] [典例] (2016·海南高考)职住平衡是指城市在规模合理的 范围内所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与该范围内居民中的就业人口 数量大致相等,且大部分有工作的居民可以就近工作。通常用 职住比来评价一个地区的职住平衡状况,计算公式为:职住比 =就业岗位数量/居民中的就业人口数量。下图是 2015 年北京 环线之间职住比分布图,据此完成(1)~(3)题。
人口迁移与城市发展
[关联知识线索]
[综合命题线索] 1. 以不同区域的城市发展状况为背景,综合考查城市化进 程及其差异,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不同问题。 2. 依托当前我国出现的“民工潮”现象,考查我国的城乡 差异及人口流动对城市产生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3. 以城市发展新动态(城市人口及其功能区逐渐向外围扩 散和迁移)为切入点,考查该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对城区和郊区产 生的不同影响。
造成中国出现半城市化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中国一直以来 实行的城乡二元发展格局,户籍制度的严格限定,使进入城市 的农民既不能成为城市人,也享受不到附着在户籍之上的一系 列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目前,中国约有 1.45 亿左右在城市生 活 6 个月以上但没有享受到和城市居民等同的公共福利和政治 权利待遇的农民工,以及约 1.4 亿在镇区生活但从事务农的农 业户籍人口,这些并没有真正转变身份的人口约占城镇总人口 的一半。所以说,中国目前的城市化仍属于“半城市化”,距 离真正的城市化发展水平还有很大距离。
(1)相比较而言,北京职住最为平衡的区域在 ( )
A.二环与三环之间
B.三环与四环之间
C.四环与五环之间
D.五环与六环之间
(2)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北京环线间职住比差异逐渐加大,
导致就业人群的
()
A.平均居住成本上升
B.平均经济收入增加
C.平均出勤距离增加
D.平均通信费用增加
1.影响图示省区半城市化现象产生的因素主要是 ( )
A.户籍制度
B.城市化速度
C.产业结构
D.经济发展水平
2.图中辽宁、四川、新疆等省区半城市化率较低的主要原
因是( )
A.深居内陆,气候恶劣
B.开发历史悠久,自然资源匮乏
C.地形崎岖,交通不便
D.经济发展缓慢,就业机会较少
3.广东、浙江、福建等省区的半城市化率高,有利于( )
2.我国的“半城市化”状况与成因
注:城市化率差值是城镇人口城市化率与非农业人口城 市化率之差。
按城镇常住人口计算出的中国城市化率到 2008 年已达到 45.68%,表明中国的城市化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而按照非农 人口计算出的中国城市化率仅为 33.28%,表明中国的城市化 发展正处在起步阶段到中期高速发展阶段之间。两者之间的差 值高达 12.4%,而且随着每年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差值有被 逐渐拉大的趋势。
社会层面,建立完善农民工转化为市民的市场化机制。让 农民工转化为市民的过程市场化,在社会层面寻求更多机构、 企业、个人的参与和投入,形成政策引导、社会支持的双向结 构和良好运转模式。
加强政策宣传和教育,建立健全各类社会服务和支持机 构,为农民工在转变的过程中提供必要的、充分的援助和指导, 起到转变一个、安定一家、带动一群的效果。
2.人口迁移过程中对城市化进程的阻碍作用 (1)城市化发展不平衡性加剧 大量农村人口流向发达地区,使一些条件较差的地区缺乏 劳动人口,城市化水平低,生活条件差。而发达地区人口过多, 资源严重不足,造成交通拥挤、住房短缺等问题。各地区城市 化发展水平严重不平衡。
(2)增加了城市管理的难度 迁移人口打破了原有体制和资源条件的限制,给城市社会 带来了很多不稳定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对城市人口的统计、教 育、文化和城市管理提出了挑战。另外,迁移人口与城市市民 相比处于弱势,缺少组织性,缺乏影响力,经济资源有限,生 活水平低下,这些不平等现象,容易诱使迁移人口的心理失衡, 产生心理问题,进而导致犯罪等现象的发展,成为城市不稳定 的重要因素。
综合考查(二) 人口郊区化与城市功能区的迁移(以上海市为例) [贯通思维线]
随着我国进入城市化发展高峰期,城市产业功能和人口的郊 区化趋势日益显著,速度不断加快。以下是上海市郊区化过程中 城市人口与产业功能郊区迁移的表现,在人口郊区化和功能区郊 区化过程中,两者存在互相影响的关系。
1.人口郊区化的特征 1995~2005 年上海人口布局结构变化表
A.优化农村产业结构
B.提高农民福利待遇
C.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D.改善城市人居环境
解析:第 1 题, 根据材料可知,半城市化的人口本质是没有城 市户口、而生活在城市的农民,这是我国严格的户籍制度导致 的。第 2 题,读图可知,辽宁、四川、新疆三省区半城市化率 较低,这是由于进城务工的农民数量少所致。该现象产生的主 要原因是三省区的城市经济发展缓慢,就业机会较少,对农民 吸引力较弱。第 3 题,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进城务工的 农民对农村的产业结构影响不大;进城农民由于没有城市户籍, 难以与市民一样获得相同的福利待遇; 进城农民为城市发展提 供了廉价的劳动力,有利于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大量农民涌入 城市,导致城市的人居环境变差。 答案:1.A 2.D 3.C
综合考查(一) 人口迁移对城市化的影响 [贯通思维线]
(一)人口迁移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 人口迁移和城市化是当代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 题。在发展中国家,它的重要程度不亚于人口自然增长问题。一定 国家、一定地区的人口迁移政策对其城市化的进程以及整个经济、 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这种影响作用,在中国显得尤为明显。
第二步:审题干要求。 ①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 ②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流向的原因。 ③今后上海市引进产业从业人员分布的产业类型。 第三步:联主干知识。 上海市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转成以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 产业为主,即以知识密集型产业为主,要求从业人员具有较高水平 和技能;原有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向周边中小城市转移,使得周 边中小城市有较多的 就业机会,对外来常住人口吸引力较大。
由此可以看出,人口郊区迁移的主要特征为核心区和中心 区人口在近十年内的前期主要向近郊区迁移,而在后期人口迁 移范围进一步扩大到远郊区,而且远郊区的人口增长在今后有 进一步加大的趋势。
2.城市功能郊区迁移的主要模式 上海城市功能向郊区迁移的动力机制和空间分布可以总 结为三种模式。其一是居住功能和人口向近郊区迁移,其影响 主要表现为在近郊区和交通干道沿线,由于房产开发热导致的 摊大饼式的城市扩展;第二种是传统产业设施向远郊区迁移, 其影响主要表现为农村工业发展和散点式的郊区城市化;第三 种是文化教育设施和新兴产业向郊区新城聚集,其影响主要表 现为一些大型投资项目推动下的突变式发展,如松江新城(大学 城)、安亭新镇(汽车业)、海港新城(现代装备制造业)等。
完成(1)~(3)题。
(1)导致 2015 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近
年来上海市
()
A.产业转型升级
B.食品价格大增
C.环境质量下降
D.交通拥堵加重
(2)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主要
原因是这些中小城市
()
①服务设施齐全 ②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 ③适宜
就业机会多 ④生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境好
远郊区 28.7% 28.8% 28.6% 32.6% 0.5% 5.2%
资料来源:根据〈上海统计年鉴〉(1996~2006)数据整理。
根据 1995~2005 年各区县历年户籍人口统计数据与 2005 年各区县常住人口统计数据对比的分析结果,各地区人口变动 实际情况为核心区常住人口比重和总量均在快速下降,中心区 人口总量增长缓慢,人口比重逐渐下降,而近郊区常住人口总 量大幅增长,人口比重显著提升,作为实际居住人口布局重心 的地位进一步得到提升;远郊区常住人口比重也在迅速提升, 常住人口总量的实际增长速度也远远高于根据户籍人口统计 数据得出的结果。
(3)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和谐 农村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这对从根本上解决长期以来城 乡之间的不平等具有重要意义。在城市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社 会的和谐发展成为追求的目标。 (4)促进城市郊区化 郊区是迁移人口进入城市最为有利的区域,因为郊区房价 便宜,交通便利,生活成本较低。郊区化在城市发展过程中, 发挥着重要作用,能有效改善城市居住环境,促进产业和劳动 力的合理布局,促进郊区发展。
(3)迁移人口素质普遍偏低不利于城市产业的发展 迁移人口大部分文化程度比较低,受教育的程度普遍低于 城镇常住人口,对于城市产业的升级很难适应。 (4)使城市社会问题更加严重 人口的迁移给城市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主要表现为城 市贫苦、治安恶化、社会保障等方面。
(二)“民工潮”与“半城市化”现象 1.概念 “半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过程中的一种 不完整状态。其表现为,农民已经离开乡村到城市就业与生活, 但几乎没有享受到城市市民的社会福利待遇和各种政治权利, 他们在劳动报酬、子女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许多方面并不 能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待遇,在城市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未能真正融入城市社会。因此,他们又被称为“灰色人口”。
1.人口迁移对城市化进程的促进作用 (1)加快城乡融合的速度 人口大规模地流向城市,尤其是青年人,他们成为城乡之 间进行沟通的桥梁,很容易就把城市的文明,城市的思想意识 和城市的生活习俗等传播到农村,使农村人也了解到城市文 明,促进城乡之间的融合。
(2)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一般都是集中到劳动密集型工 业中,为城市提供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满足了城市经济高速发 展对劳动力的需求,促进了城市的发展。迁移人口中的优秀人才 为城市的发展带来了人力资源的补充,同时,人口的迁移,带动 了为这种流动所提供便利的相关产业,比如,交通、餐饮等行业, 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迁移人口扩大了城市消费,自身也成为 庞大的消费群体,进一步刺激了城市交通业、餐饮业等的发展, 增加了财政收入,促进了城市建设事业的发展。
[综合提素养]
[典例] (2016·全国卷Ⅲ)与 2014 年相比,2015 年上海市的
常住人口减少了 10.41 万人,外来常住人口更是减少了 14.77
万人,这是近 20 年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调查发现减少的
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上海市已制定
“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据此
1995年
2000 年
2005 年
2005年 常住人

年均增 长率
总量 增幅
核心区 13.3% 11.4% 9.8% 6.3% -2.2% -21.8%
中心区 24.9% 24.5% 24.3% 20.2% 0.3% 3.3%
近郊区 33.1% 35.3% 37.3% 40.8% 1.6% 19.1%
3.消除“半城市化”现象的措施 解决“半城市化”问题,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使进城落户 的农民真正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和各项权 利,承担相同的市民义务,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市民。 政策层面,围绕土地制度、住房制度和机制建设,研究创 新政策法规。建立健全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在确保农民工享受 到城市服务体系的同时,加快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的衔接,推进 农民工市民化。
答案:(1)A (2)C (3)D
[集训过关] (2020·河南八市测评)半城市化人口是指人在城市,户籍在 农村,生活在城市,根基在农村的流动人口。这些人口在劳动 报酬、子女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许多方面并不能与城市居 民享有同等待遇。下图示意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半城市化率 (M),半城市化率(M)=(城市常住人口-城市户籍人口)/城乡总 人口×100%。据此完成 1~3 题。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今后,上海市引进产业从业人员将主要分布在 ( )
A.资源密集型产业
B.劳动密集型产业
C.资金密集型产业
D.知识密集型产业
[思维建模] 第一步:读文字信息。 ①人口负增长:常住人口和外来常住人口都减少,外来常 住人口减少量 大于 常住人口。 ②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 ③上海市“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策略:由数量型向质量 型转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