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科学复习资料分析
(大气科学基础)大气的结构培训资料
大气的分层和特征
对流层
最底层的大气层,天气变 化频繁,温度逐渐下降, 包含了大部分天气现象。
平流层
位于对流层上方的大气层, 温度相对稳定,飞机和无 人机常常在此层飞行。
中间层和顶层的特征
中间层和顶层相对稳定, 温度逐渐下降,包含臭氧 层和电离层。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大气的作用和影响
空气质量和污染
大气质量的改变和污染会对人 类健康和环境产生重要影响。
中间层
位于热层之上,温度开始 下降,包括中间层和顶层。
顶层
位于大气最顶部,温度逐 渐下降,包括热层和中间 层的顶层。
大气的运动
1
热力发电
2
地面的太阳能辐射加热了地表和大气,
驱动大气的运动。
3
高压和低压系统
不同气压区域之间的空气流动引起大 气的运动。
地球自转
地球的自转也会引起大气的运动,形 成风向和风速的变化。
气候和天气
大气的状态和运动决定了气候 和天气的变化,对人类活动和 农业产生重要影响。
大气层的保护层
大气层中的臭氧层起着保护地 球免受紫外线伤害的重要作用。
大气科学的应用领域
1 气象预报和预警
利用大气科学的知识来预测天气变化并发出相应的预警,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大气科学基础:大气的结 构
本培训资料提供了关于大气科学的基础知识,包括大气的组成和结构、大气 的运动以及大气的作用和影响的详细解释。
大气科学简介
通过讲解大气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领域,帮助人们了解大气的重要性和它 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大气的组成和结构
热层
位于大气最底部,温度逐 渐上升,包括对流层和平 流层。
NJU大气科学概论复习版
NJU大气科学概论复习版大气科学是一门研究大气现象和过程的学科,它涉及了大气结构、大气化学、大气物理学、气象学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下面是NJU大气科学概论的复习版,总结了大气科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
1.大气的结构和组成大气由大气圈中的不同层次组成,包括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层等。
大气由气体组成,主要包括氮气、氧气、水蒸汽、二氧化碳等。
其中,气压和温度是大气结构的两个重要参数。
2.大气的辐射和能量平衡大气中的辐射主要分为短波辐射和长波辐射两种。
短波辐射是来自太阳的辐射,而长波辐射是来自地球表面的辐射。
大气辐射是大气能量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吸收、散射、反射等过程来影响大气温度和循环。
3.大气水汽和降水大气中的水蒸汽是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蒸发、凝结和降水等过程来影响大气水汽的含量和分布。
降水是大气中水蒸汽凝结形成的,在大气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4.大气的垂直运动和大气环流大气中存在着垂直运动,包括上升运动和下沉运动。
大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总体格局,包括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中纬度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等。
大气环流的形成与地球自转、地球表面的不均匀加热等因素密切相关。
5.大气的天气现象和天气预报天气是大气短时间内的状态变化,包括气温、湿度、气压和降水等因素。
天气现象包括晴、阴、雨、雪、雷暴等。
天气预报是根据大气的变化规律和天气影响因素预测未来的天气状况,以帮助人们做出适应性的决策。
6.大气污染和大气环境大气污染是由于人类活动排放的废气和颗粒物质导致的大气质量下降的现象。
大气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包括酸雨、光化学烟雾、臭氧层破坏等。
大气环境保护是保护大气质量和改善大气环境的重要任务。
以上是NJU大气科学概论的复习版,总结了大气科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
通过对这些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大气的结构、组成、能量平衡、水汽循环、垂直运动和环流等方面的内容,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大气科学的知识。
大气科学知识点总结
大气科学知识点总结大气科学涉及到地球大气层和与之相关的现象、规律、理论和实践。
它是研究大气现象和大气运动规律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包括大气物理、大气化学、大气动力学、气象学、气候学等方面。
大气科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大气层,即大气圈。
地球大气层主要由气体组成,同时还包括了水汽、悬浮颗粒物、气溶胶等微粒。
大气科学通过对大气现象和规律的研究,可以促进人们对气候、天气以及空气质量等方面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大气资源,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大气科学包括多个分支,其中气象学和气候学是两个重要的分支。
气象学主要研究大气运动和大气现象,包括气压、温度、湿度、风向、风速、降水等气象要素的变化规律、预测和管理。
气象学的研究对象是气象系统,包括各种天气现象和气象现象的发生、演变和消失规律。
气象学对气象灾害的预警和预报,对农业、交通、航空、海洋、环境保护等行业的服务,以及对大气环境的管理和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
而气候学主要研究地球气候的变化和气候规律,包括气候系统与各种气候类型的形成、演变和发展规律。
气候学的研究对象是气候系统,包括地球气候的成因、影响因素、变化趋势和气候预测等方面。
气候学对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的影响,对地球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的影响,以及对气候变化的适应和应对策略都具有重要意义。
大气科学的核心是研究大气运动和大气现象的规律。
大气运动主要包括大气对流、大气环流、大气层结、大气波动等。
大气现象主要包括各种气象现象和气候现象,如温度变化、降水变化、雾霾、台风、龙卷风、暴雨等。
大气运动和大气现象的研究,可以深化对大气系统的认识和理解,为气象、气候和环境保护等领域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同时,大气科学还涉及到大气物理、大气化学、大气动力学等方面的研究。
大气物理主要研究大气的物理性质和大气现象的物理规律,包括大气的密度、压强、温度、湿度等物理参数的变化规律和作用机制。
大气化学主要研究大气的化学成分和大气现象的化学规律,包括大气气体、气溶胶、水汽、云雾、雾霾等物质的组成和相互作用机制。
大气科学导论复习重点
五、试以简单模 型分析大气 温室效应形 成原因。
I+B=U
温室效应是 由于“玻璃”吸收了地面 辐射,又把一部分 能量辐射向 地面。
夏季:西伯利亚气 团与南方海 洋气团在我 国大陆相遇 并由南向北 推进,造成我国大 范围的降水 。来自印度洋 的赤道气团 (季风气团)可造成长江 流域以南地 区大量降水.而热带大陆 气团也可影 响我国西部 地区,出现严重的 干旱和酷暑 。
春季:西伯利亚气 团和热带海 洋气团两者 势力相当,互有进退,是锋系及气 旋活动最盛 的时期。
2.层内气流平 稳、对流微弱,而且水汽极 少,能见度很好 。
中层(Mesosphere)
55-85km,气温随高度 下降。
1.几乎没有臭 氧吸收太阳 辐射。
2.氮和氧能直 接吸收的太 阳辐射大部 分被上层大 气吸收掉,大气失去比 得到能量多 ,结果能量损 失冷却。因此发现中 层温度随高 度一直降低 到85km,在此处,大气达到它 的最低平均 温度-90℃。
55-85km。
有相当强烈 的垂直对流 混合,又称为高空 对流层,但是由于水 汽稀少,只是在高纬 地区的黄昏 时刻,该层顶部附 近,有时会看到 银白色的夜 光云。
只有当太阳 在地平线以 下6°-12°时,低层大气在 地球阴影内 ,高层大气的 夜光云被日 光照射时,才能用肉眼 直接观察到 。
外逸层(Exosphere)
第八周气团和锋面
一、影响我国的 气团有哪些?在一年的四 季中,这些气团是 怎样影响我 国天气的?
答冬季:大陆西伯利 亚的干冷气 团与热带海 洋气团相遇 时在交界处 形成阴雨天 气,如冬季华南 地区的阴雨 。北极气团南 下侵入我国 可造成气温 剧烈下降的 强寒潮天气 。热带海洋气 团可影响到 华南、华东和云南 等地,形成温热、湿润的天气 。
上海市考研地球物理学复习资料大气科学基本原理梳理
上海市考研地球物理学复习资料大气科学基本原理梳理地球物理学是研究地球内部结构、物理性质和地球表层环境的学科。
而大气科学是地球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地球的大气层及其变化规律。
在上海市考研地球物理学的复习过程中,了解大气科学的基本原理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对大气科学的基本原理进行梳理,帮助考生更好地复习。
一、大气层概述大气层是指地球围绕在地球表面外部的一层气体环境,由多种气体组成。
大气层可以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和热层,其中对流层和平流层是考研中需要重点掌握的。
1. 对流层对流层是大气层的最底层,也是最容易受到地面影响的一层。
它的特征是温度随高度下降,这种变化规律通常被称为大气递减率。
对流层的厚度大约为10到15千米,在这个层次中存在着大部分的气象现象,如云、降水、风等。
2. 平流层平流层位于对流层之上,其特点是高度上温度基本保持不变,即温度层。
平流层的厚度大约为15到50千米,平流层以上的大气变化较小,通常称为大气稳定层。
二、大气的物理性质大气作为地球的外部环境,具有一些特殊的物理性质。
了解这些物理性质对于研究大气科学具有重要意义。
1. 大气压力大气的压力是指大气分子对单位面积的压力。
通常使用毫巴(mb)或帕斯卡(Pa)来表示,地面上的平均大气压力约为1013.25毫巴。
2. 大气密度大气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内包含的空气分子数。
通常使用千克/立方米(kg/m³)来表示,密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3. 大气温度大气温度是指大气中分子的平均动能。
温度的度量单位通常使用摄氏度(℃)或开尔文(K)。
三、大气循环大气循环是指大气中能量和物质的不断交换和运动。
了解大气循环对于理解气候和天气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1. 热力循环热力循环是由太阳的热量输入地球,使得大气中的热量在地球上不断重新分布的过程。
热力循环通过对流、辐射和蒸发等形式来实现。
2. 水循环水循环是指地球上水分在大气、地表和地下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
大气科学知识点总结
大气科学知识点总结大气科学是一门研究大气的各种现象、变化规律以及与人类活动和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它涵盖了广泛的领域,从天气预测到气候变化研究,对我们的生活和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气的组成大气主要由氮气(约占 78%)、氧气(约占 21%)以及少量的氩气、二氧化碳、水汽和其他微量气体组成。
氮气和氧气是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气体,而二氧化碳虽然含量较少,但对地球的气候有着重要的影响。
水汽是大气中变化最大的成分之一,其含量会随着地理位置、季节和天气条件的不同而发生显著变化。
水汽在大气的能量传递和天气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例如形成云、降水等。
二、大气的垂直结构大气可以根据温度的垂直分布特征分为不同的层次。
对流层是大气最接近地面的一层,平均厚度约为 10 12 千米。
在对流层中,温度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这是因为地面是大气的主要热源,热量主要通过对流的方式传递。
对流层集中了大气质量的约 75%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天气现象也主要发生在这一层。
平流层位于对流层之上,从对流层顶到约 50 千米的高度。
在平流层中,温度随高度的升高而升高,这是因为这里存在着臭氧层,能够吸收太阳紫外线辐射,使得大气温度升高。
平流层气流相对稳定,适合飞机飞行。
中间层从平流层顶到约 85 千米的高度,温度再次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
热层位于中间层之上,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迅速升高。
外层是大气圈的最外层,其与星际空间逐渐过渡。
三、大气的热力过程大气的热力过程包括辐射、传导和对流。
辐射是大气获得和失去能量的重要方式。
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的主要能源,其中可见光部分是地球上生物能够感知和利用的主要能量来源。
大气中的气体和颗粒物会对太阳辐射进行吸收、散射和反射,从而影响到达地面的辐射量。
同时,地面和大气也会向外辐射能量,主要以红外线的形式。
传导是通过分子的热运动来传递热量,但在大气中这种方式的作用相对较小。
对流则是由于空气受热不均导致密度差异,从而引起空气的垂直运动,这是对流层中热量传递的重要方式。
大气科学概论复习课
S=m水/m干,其单位是g/g。
露点
露点(Td):在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气压一定下,使 空气冷却达到饱和时的温度, 称露点温度,简称露点。
含义:气压一定时,露点的高低只与空气中的水汽含量 有关,水汽含量越多,露点越高,所以露点也是反映空 气中水汽含量多少的物理量。 实际大气中,空气常处于不饱和状态,此时露点要比气 温低,即露点温度差(Td-T)<0。当Td=T时,空气饱和;当 Td-T<0时,空气不饱和;当Td-T≥0,空气过饱和。
对流层的主要特点:
①气温随着高度而降低, 每升高100m平均降温0.65℃ ②空气具有强烈的对流、乱流运动,大气污染主要发生在该层 ③温度和湿度等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
平流层(Stratosphere, 自对流层顶到55km)
①温度随高度升高而增加
平流层这种气温分布特征是和它受地面温度 影响很小,特别是存在着大量臭氧能够直接吸 收太阳辐射有关。虽然30km以上臭氧的含量已 逐渐减少,但这里紫外线辐射很强烈,故温度 随高度增加得以迅速增高,造成显著的暖层。
饱和水汽压(E)saturation vapour pressure
定义:饱和湿空气中水汽的分压强。 反映空气的最大水汽容纳能力 饱和水汽压取决于温度(马格奴斯半经验公式)
影响因子: 温度 T E
相对湿度
相对湿度(f):表示空气中的实有水汽压(e)与同温 度下饱和水气压(E)的百分比。 即:f=e/E 100%
平流层
②没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平流层内气流比较平稳,空气的垂直混合作用显著 减弱,不利于空气对流运动发展。所以叫平流层。
③水汽、尘埃含量很少
大气科学概论重点复习.docx
大气科学概论重点复习1. 18页,第二段,常用混合比的表示方法。
第四段,平均滞留时间的定义。
19页,平均滞留时间的分类。
(三类)24,25页,大气的垂直结构(常用的分层法3种;)图2-1-3大气分层图重点分析5. 41页,云的分类;云族的分类;云族的特点;每一种云族都 有哪些云;6. 44页,降水的分类;7. 46页,雾和霾的区别8. 56页,大气热量传输(大气中,热量 传导,对流和辐射三 种方式传递)9. 56页,什么是潜热?为什么说潜热是大气能量的重要来源?10. 62页。
大气温室效应:由于大气对来自太阳的短波辐射及来 自地面的长波辐射具有选择吸收性,致使地表温度升高的现 2. 3. 30页,表征大气的基本要素(4个) 34页,几种表采腆勢腭产法:混合比:"干空气质量(他)+水汽质量(叫)水汽质量(y )Q = -------------------------------湿空气体积 (V 1 绝对湿度: 血工r 屮©、「丿相对湿度:4. 比湿:霜(露)点温度:° _卩 0.62198 + / _水汽质量(叫)' 干空气质量(m a ):水汽压(饱和水汽压) e sw 丿p,T•100%象,称为温室效应。
11.66页,解释天空为什么是蓝的;云为什么是白的;早晨和傍晚天为什么是红的;12.129页。
视程障碍现象的定义,其包括.......B. 140页,有关多普勒雷达,以及雷达为什么架在高塔上?多普勒雷达,就是利用多普勒效应进行定位,测速,测距等工作的雷达。
所谓多普勒效应就是,当声音,光和无线电波等振动源与观测者以相对速度V 相对运动时,观测者所收到的振动频率与振动源所发出的频率有所不同。
因为这i现象是奥地利科学家多普勒最早发现的,所以称之为多普勒效应。
由多普勒效应所形成的频率变化叫做多普勒频移,它与相对速度V成正比,与振动的频率成反比14.166页,气象卫星的种类;15.201页,什么是气旋于反气旋;以及它们的特征和表示;16.209页,什么是台风;形成台风的条件和危害;17.217页,气团的概念;气团形成的条件;气团变性;18.220页,峰的概念及其分类;19.如何进行大气探测?大气探测的要求是什么?大气探测是一门研究探测地球人气屮各种现象的方法和手段的学科。
大气科学的知识点总结
大气科学的知识点总结一、大气的物理特性1. 大气的成分大气由各种气体组成,其中主要成分包括氮气、氧气、氩气和水汽等。
氧气占大气的比例最高,约为21%,氮气的比例约为78%,其他气体的比例较低。
此外,大气中还含有少量的二氧化碳、氦气、氙气、氩气、甲烷、氧氟和二氧化氮等。
2. 大气的结构大气可以分为四个主要层次: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和大气外层。
对流层是最接近地球表面的一层,它的厚度约为8-16公里,这一层是气候变化的主要发生地;平流层在对流层之上,在此层中温度逐渐上升,厚度约为48公里;中间层位于平流层之上,厚度为54公里。
大气外层是最外面的一层,也是温度最高的一层,温度可达到数千摄氏度。
3. 大气中的光学现象大气中的光学现象包括折射、散射和吸收。
折射是光线在穿过大气层时的偏折现象,这一现象导致了日出和日落时的色彩;散射是当太阳光穿过大气时,光的波长被散射从而产生了天空呈现出的蓝色;吸收是指大气层中的气体和颗粒对光线的吸收作用。
二、大气的运动和循环1. 大气的水平运动大气的水平运动主要包括风和飓风等。
风是由地球自转产生的气压差和温度差引起的,风的方向和强度受地球自转、地形和气压分布等影响。
飓风是一种热带气旋,它的形成需要大量的热量,是由海洋表面的热能驱动的。
飓风的眼部压力低,飓风的风速非常高,飓风的路径是不规则的,通常会引发严重的灾害。
2. 大气的垂直运动大气的垂直运动主要包括对流、上升运动和下沉运动等。
对流是地球表面升温后,热空气升起,冷空气下降的过程。
上升运动是指大气中空气因受到外力作用而向上移动;下沉运动是指大气中空气因受到外力作用而向下移动。
3. 大气的热量传输大气中的热量传输主要包括辐射、对流和蒸发等。
辐射是大气中热量传输的主要方式,地球表面的热量通过辐射的方式传输到大气层。
对流是指地球表面受到热量影响后,空气发生垂直运动,热量从地面传到大气中。
蒸发是指地球表面的水蒸发成为水汽,然后水汽通过大气层的对流运动传输到其他地方。
大气科学概论复习
大气科学对于人类生产生活、天 气预报、气候变化研究等方面具 有重要意义,是地球科学的重要 组成部分。
大气科学的研究领域
气象学
研究大气中各种气象现象和过程的形成、演变和预测。
气候学
研究地球气候系统的形成、演变和变化,包括大气、 水圈、生物圈等多个圈层的相互作用。
大气物理学
研究大气中各种物理现象和过程,如云雾形成、降水 机制、大气辐射传输等。
飞机起降与气象条件
飞机起降对气象条件要求较高,大气科学通过提供准确的天气预报和气 象数据,保障飞机安全起降。
03
气候变化对交通的影响
气候变化可能导致极端天气事件增多,如暴雨、洪涝等,对交通基础设
施造成威胁,大气科学通过研究气候变化规律,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
维护提供科学依据。
大气科学与健康
空气质量与健康
大气的组成与结构
02
大天 气现象的基础。
详细描述
大气主要由氮气(约78%)、氧气 (约21%)、氩气(约1%)等组成, 还有少量二氧化碳、水蒸气、甲烷等。 这些气体共同作用,影响地球的气候 和天气。
大气的垂直结构
总结词
理解大气的垂直分层是理解气候和天气变化的关键。
地理环境也对大气污染物的传输和扩 散产生影响,如地形、地貌、城市规 划等。例如,山谷地区容易受到污染 物在山谷中累积的影响;而城市地区 由于建筑物密集、交通拥堵等因素, 污染物容易在城市中累积。
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排放控制
通过安装废气处理装置、加强排放标准和 法规的执行等措施,控制污染物排放。
A 减少污染物排放
气象灾害与农业
气象灾害如暴雨、干旱、冰雹等对农 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大气科学通过 监测和预警气象灾害,帮助农民采取 应对措施,减少损失。
博士生地球科学大气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博士生地球科学大气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地球科学作为一门涵盖多个学科领域的科学,探讨了地球的各种现象和过程。
而大气科学是地球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了大气层及其与地球其他部分的相互作用。
作为地球科学专业的博士生,对地球科学和大气科学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可以帮助加深对这一领域的理解和掌握。
以下是对博士生地球科学大气科学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1. 大气层结构1.1 对流层、平流层和中间层的特点和界限。
1.2 大气组成的主要成分,包括氮气、氧气、氩气、二氧化碳等。
1.3 大气层的垂直温度和压力分布特征。
2. 大气物理学2.1 水汽的生成和湿度的计算。
2.2 空气的密度、压力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2.3 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和单位。
3. 气象学基础3.1 大气环流的形成机制和相关概念。
3.2 气象因素的观测和测量方法。
3.3 大气尺度的风系统,如地转偏向力、副热带高压等。
3.4 气象现象的分类,如云、降水、气候等。
4. 气象仪器和观测技术4.1 常见气象仪器的使用和原理,如气象雷达、探空仪等。
4.2 气象观测的方法和技术,包括地面观测、卫星遥感等。
5. 气候学5.1 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如地球轨道参数、大气环流等。
5.2 气候系统的分析和建模方法。
5.3 气候变化的预测和评估。
6. 大气化学6.1 大气中的化学反应过程,如臭氧层破坏、酸雨等。
6.2 大气污染物的类型和来源。
6.3 大气环境质量的评估和改善。
7. 大气动力学7.1 大气中的气压和风场分布。
7.2 风的产生和演变过程。
7.3 大气边界层的特性和影响因素。
8. 大气辐射学8.1 太阳辐射和地球辐射的特点和分布。
8.2 大气传输和吸收辐射的机制。
8.3 大气中反射、散射和吸收辐射的影响。
以上是对博士生地球科学大气科学知识点的归纳总结,通过系统地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点,博士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大气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为自己的研究和学术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河南省考研大气科学复习资料天气学重点知识点总结
河南省考研大气科学复习资料天气学重点知识点总结大气科学是研究地球大气现象和气候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
天气学是大气科学的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天气的形成、演变和变化规律。
在河南省考研大气科学的复习中,天气学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天气学的重点知识点进行总结,供考生参考。
一、大气成分和物理性质大气由对流层和平流层两个主要层组成。
对流层是生活活动的空间,气压、温度、湿度和风向风速等参数变化较大;平流层是大气的上部,与对流层相比较稳定,气压迅速下降,温度有高有低,水汽十分稀薄。
大气主要由氮气、氧气、水蒸气、二氧化碳等成分组成,其中氮气和氧气的含量最多。
二、大气运动和辐射平衡大气运动主要包括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有上升运动和下沉运动,上升运动常常伴随着降水的发生,而下沉运动则导致干燥天气。
水平运动包括风的形成和风速的变化,风是大气运动的表现形式之一。
辐射平衡是指地球表面和大气层之间的能量交换平衡,包括辐射吸收、辐射散射和辐射透射等过程。
三、地球气候和天气系统地球气候主要由大气环流和海洋环流组成,它们共同决定了不同地区的气候特征。
大气环流主要包括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等环流系统。
海洋环流主要包括赤道洋流、季风洋流和温度洋流等。
天气系统是指大气中各种天气现象的总和,如气旋、锋面、台风等。
它们对天气变化有重要影响。
四、云和降水云是由水蒸气在大气中冷却凝结而成的气态水滴或冰晶体的聚集体。
根据云的形态和高度,可以分为卷云、层云、积云和卷积云等。
降水是指大气中水滴或冰晶体从云中下落到地面的过程,降水形式包括雨、雪、冰雹和霰等。
降水量与降水时间和降水面积有关,可通过气象观测和气象雷达进行监测。
五、气象灾害和预警气象灾害是指由大气环境变化引起的各类自然灾害,如台风、暴雨、旱灾等。
气象灾害对人类生产、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及时提醒和保护公众,气象部门会发布各类气象预警信息,如台风预警、暴雨预警等。
山西省考研大气科学复习资料气象学与气候学重要知识点解析
山西省考研大气科学复习资料气象学与气候学重要知识点解析大气科学作为一个交叉学科,旨在研究地球大气层的物理、化学、动力学等方面的问题。
而气象学与气候学则是大气科学的两个重要分支,涉及到天气现象、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等内容。
本文将对山西省考研大气科学复习资料中的气象学与气候学重要知识点进行解析。
一、气象学1. 大气的组成与结构大气主要由氮气、氧气、水蒸气和微量气体组成。
根据温度和气压变化,大气可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层等不同的层次结构。
2. 大气循环大气循环包括水平循环和垂直循环。
水平循环主要有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和极地低压带,形成了赤道洋流、副热带风带和极地风带等。
垂直循环包括对流层的对流循环和平流层的辐合和辐散等。
3. 气象要素与观测气象要素包括温度、湿度、气压、风向和风速等。
观测气象要素需要使用相关仪器和设备,如温度计、湿度计、气压计和风速仪等。
观测数据可以用于气象预报和气候研究等方面。
4. 天气现象与预报天气现象包括晴天、雨天、雪天、雾天、雷电等。
气象预报通过分析气象要素的变化和气象模型的模拟,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天气情况,以便人们做出相应的应对和安排。
5. 气象灾害与防御气象灾害包括台风、暴雨、干旱、洪水等。
为了减轻气象灾害带来的损失,需要采取相应的防御措施,例如加强气象监测、提前预警、规划合理的防灾措施等。
二、气候学1. 气候与气象的关系气象是短时间内大气状态的表现,主要研究天气现象的发生和变化。
而气候是长时间尺度下的平均天气状况,包括长期的温度、降水、风向等要素的统计特征。
气象和气候互为因果关系,气候也是气象的基础。
2. 气候类型与分布气候类型包括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和寒带气候等。
气候类型的分布受到地理位置、海洋影响、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影响。
例如,赤道附近的地区多为热带气候,而高纬度地区多为寒带气候。
3. 气候变化与全球变暖气候变化是指气候要素的长期变化,包括温度、降水量和风等。
云南省考研大气科学复习资料气象学基础知识总结
云南省考研大气科学复习资料气象学基础知识总结云南省位于中国西南部,是我国的重要省份之一。
由于其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的特殊性,大气科学在云南省具有重要的应用和研究价值。
为了帮助考生复习云南省考研大气科学,本文将对气象学基础知识进行总结,并提供相应的复习资料。
一、云南省气候特点云南省地理位置跨越北纬21°10'~29°15',东经97°31'~106°12'。
由于地势高差大、地形复杂,云南省呈现出多样的气候特点。
根据地形和气候的组合,可以将云南省划分为高山区、高原区、梯田区和山谷区。
这些不同区域的气候条件对大气科学的研究和应用提出了独特的需求。
二、大气层的结构1. 对流层:对流层是指大气层中的其中一层,呈现出不断的湿对流,高度范围在地表到10-16公里之间。
2. 平流层:平流层是对流层之上的一层大气层,高度范围在10-16公里到50公里之间。
3. 中间层:中间层是指平流层之上的一层大气层,高度范围在50公里到85公里之间。
4. 热层:热层是指中间层之上的一层大气层,高度范围在85公里到600公里之间。
以上的大气层结构对于理解云南省的气候和气象条件非常重要。
三、云的分类与形成机制云是大气中可见水蒸气凝结为微小的水滴或冰晶而形成的聚集体。
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可以将云分为高云、中云和低云。
高云主要形成于热层,呈现出丝状或羽状的结构;中云主要形成于平流层,呈现出片状或块状的结构;低云主要形成于对流层,呈现出云层状或卷状的结构。
云的形成主要与气温、湿度和稳定度等因素有关。
当空气中的水蒸气达到饱和状态时,水蒸气就会凝结成云。
在云的形成过程中,空气上升、冷却以及凝结都是重要因素。
了解云的分类和形成机制对于预测天气和气候变化十分关键。
四、降水与气象灾害降水是指大气中水蒸气凝结成液态水或固态水的过程。
降水主要表现为雨、雪、冰雹和露水等形式。
在云南省,降水和降水量的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域性差异。
大气科学概论-分章节重点概括复习题总结(全)
绪论1.*大气科学是研究地球大气中各种现象的演变规律,以及如何利用这些规律为人类服务的一门学科。
2.*大气科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覆盖着整个地球的大气圈,特别是地球表面的低层大气和地球的水圈、岩石圈、生物圈、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主要环境。
3.*大气科学的内容可概括成四个方面:①地球大气的一般特征(如大气的组成、范围、结构等);②大气现象发生、发展的能量来源、性质及其转化;③解释大气现象,研究其发生、发展的规律;④如何利用这些现象预测、控制和改造自然(如人工影响天气、大气环境预测和控制)。
4.大气科学研究的特点:①研究大气科学不能仅限于大气圈;②大自然是大气科学研究的实验基地;③国际合作是推动大气科学发展的必要途径。
学科分支:主要为气象学和气候学。
5.大气化学是研究大气组成和大气化学过程的学科。
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大气的化学组成及演变、大气微量气体及其循环、大气气溶胶、大气放射性物质和降水化学等。
第一章大气概述一、问答题:1.说明“天气”和“气候”的定义和区别,答:天气描述的是一个特定时间与一个特定地点的大气状态和大气现象。
气候是指在影响天气的各因子(太阳辐射、下垫面性质、大气环流和人类活动等)长期相互作用下所产生的天气综合,不仅包括某些多年经常发生的天气状况,还包括某些年份偶然出现的极端状况。
也就是说,气候是在一定时段内由大量天气过程综合平均得出的,它与天气之间存在着统计联系。
2.大气中二氧化碳成分增加的原因及其可能的后果是什么?答:大气中二氧化碳成分增加的原因归因于化石燃料(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燃烧量的不断加大。
后果是低层大气的温度会由此而升高,从而引起全球气候的变化。
3.为什么水汽和尘埃是大气的重要成分?答:水汽是云和降水的源泉。
水汽是唯一能在常态中以三种相态存在的物质(固态、液态、气态)随着大气的垂直运动,空气中的水汽会发生凝结或凝华,形成雨滴或冰晶,进而产生云和降水。
尘埃可以作为大气中水汽凝结或冻结的核心,是形成云、雾和降水的重要条件;它们能吸收和散射太阳、大气和地面的辐射,改变地球的辐射平衡;使大气能见度和空气质量变坏。
《大气科学基础》复习大纲教学内容
《大气科学基础》复习大纲《大气科学基础》复习大纲大气动力学基础作用于空气的力:重力、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其中)(-k zp j y p i x p p ρρρ∂∂+∂∂+∂∂-=∇地转偏向力:V C ρρρ⨯Ω-=2科里奥利系数:φsin 2Ω=f 科里奥利力在各方向的分量:φφφφ cos u 2 z cos u 2 - y cos w 2 - sin v 2 x Ω=Ω=ΩΩ= 忽略摩擦,标准坐标系的动量方程为:g - cos u 2 z p 1 - dt dw sin u 2 - yp 1- dt dv cos w 2 - sin v 2 x p 1 - dt du φρφρφφρΩ+∂∂=Ω∂∂=ΩΩ+∂∂= 简化后:ρρρρg - p g - z p 1 - 0fu - yp 1 - dt dv fv x p 1 - dt du =∂∂∂∂=∂∂=+∂∂=z 连续方程:00)(0)(=∇+=∂∂+∂∂+∂∂+∂∂+∂∂+∂∂+∂∂=∇+∂∂v dtd zw y v x u z w y v x u t V t ρρρρρρρρρρρ 速度散度的意义:dt d dt d v z w y v x u v ααρρ11-==∇∂∂+∂∂+∂∂=∇ρρ,ρα1=为比容单位时间质量的变化率:,流出辐散,质量减少,,流入辐合,质量增加,0000>∇<<∇>v dtd v dt d ρρρρ 单位时间体积的变化率:,缩小辐合,体积减少,,膨胀辐散,体积增加,0000<∇>>∇>v dtd v dt d ρραα 水平速度散度和垂直速度的关系: 对不可压缩大气有:0=dtd ρ,即0=∇v ρ 则:zw y v x u z w y v x u ∂∂=∂∂+∂∂=∂∂+∂∂+∂∂-0,有,加强上升运动,垂直速度随高度增大,水平辐合,,减弱上升运动,垂直速度随高度减小,水平辐散,0000>∂∂<∂∂+∂∂<∂∂>∂∂+∂∂z w y v x u z w y v x u 大气中的平衡运动:地转风: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与水平地转偏向力达到平衡的风,无加速度、无摩擦的空气水平运动梯度风是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地转偏向力和惯性离心力三者相平衡时的风。
天津市考研气象学复习资料大气科学与气象灾害防治重点知识点归纳
天津市考研气象学复习资料大气科学与气象灾害防治重点知识点归纳【天津市考研气象学复习资料】【大气科学与气象灾害防治重点知识点归纳】一、大气科学基础知识1. 大气的组成和结构大气由氧气、氮气、水蒸气等组成,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和热层等不同层次。
2. 大气的物理特性包括气体的压力、温度、密度、湿度等,这些特性对于气象学的研究和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3. 大气的运动特征大气的运动包括垂直上升和下沉运动、水平气流的切变和平行等,影响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
4. 大气辐射大气辐射可分为太阳辐射和地球辐射,影响天气和气候的变化与形成。
二、天气预报与气象灾害防治1. 天气预报的原理与方法天气预报利用大气物理学、数值模拟、卫星遥感等技术手段,通过观测和分析大气参数,预测未来的天气情况。
2. 天气现象的分类与特征包括晴雨、云雾、风、温度变化等各种天气现象的分类和特征。
3. 天气预报的技术指标包括天气现象的概率、强度、范围等指标,用于描述和评估天气预报的准确性。
4. 气象灾害的防治措施防止和减轻气象灾害的措施包括气象监测、预警发布、应急响应等方面。
三、天气系统与气候变化1. 大气环流系统大气环流包括全球风系统、经向环流、纬向环流等,控制了天气和气候的分布和变化。
2. 气候变化的机制与影响包括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如全球变暖、海洋环流变化等。
3. 气溶胶与气候气溶胶是大气中的微粒子,对云和气候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
4. 天气与气候模拟利用气象模型和计算机仿真等方法,模拟和预测不同时间尺度的天气和气候变化。
四、气象观测与数据处理1. 气象观测的方法和仪器包括气象站、卫星遥感、雷达探测等多种观测手段和设备。
2. 气象数据的收集与分析气象数据的收集包括实时观测和历史记录,数据的分析用于天气预报和气候研究。
3. 气象数据处理的技术与方法包括数据的质控、插值、统计分析等方法,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五、天气灾害与防护措施1. 暴雨洪涝灾害防治包括暴雨预报、排水系统建设、应急管理等方面的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大气科学的定义:大气科学是研究地球大气中各种现象(包括物理和化学现象以及人类活动对它的影响)的演变规律,以及如何利用这些规律为人类服务的一门学科。
7.大气科学的基本内容可概括为四个方面:研究地球大气的一般特性,如大气的组成、范围、结构等; 研究大气现象的能量,大气现象发生和发展的能量来源、性质及其转化; 研究大气现象的本质,解释大气现象,研究其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 探讨如何利用这些现象预测、控制、改造自然,准确预测天气和气候变化,人工影响天气,大气环境预测和控制.9.大气成分的组成:大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气体,包括N2、O2、Ar、CO2、CH4、O3、H2…水汽、大气气溶胶11.干洁大气的定义:通常把除水汽、大气气溶胶以外的其余大气称为干洁大气,简称干空气。
13.CO2:(1)来源:人工源:地面燃烧、工业活动,生物体的呼吸和生物尸体腐化都排出CO2。
呼吸作用:[CH2O]n+nO2=nCO2+nH2O(包括动植物的呼吸,但白天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使CO2还原)自然源:CO2分压大于大气CO2分压的海水。
(如热带和低纬地区的海洋是大气的源,放出CO2)(2)CO2的含量变化:大气中主要原因是由燃烧煤、石油、天然气,化学燃料等燃料引起,次要原因是火山爆发及碳酸盐矿物、浅地层里释放CO2 ,原子武器试验把放射性碳带进大气等。
(3)3、作用:CO2吸收太阳辐射很少,却能强烈地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地面和空气不致于因放射辐射而失热过多。
因此它们都有使空气和地面增温的效应。
(温室效应)这样一来,当浓度不断增加会改变大气的热量平衡,导致大气底层和地面的平均温度上升,而全球气候的变化将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环境。
CO2增多引起的温室效应,使两极冰川融化,致使海平面升高,危及沿海城市,使海岸地区土地盐碱化,增加开发难度,温度升高还使一些山顶的积雪融化,使以积雪融化为水资源的河流水量减少,甚至发生断流现象,影响这些地区的生产活动6.臭氧虽然臭氧在大气中所占的比例极小,但因它对太阳紫外辐射(0.2—0.29μm)有强烈的吸收作用,所以臭氧是大气中最重要的微量成份之一。
臭氧的作用:1臭氧层阻挡强紫外辐射到达地面,是地面上生命的保护伞。
3臭氧层吸收的太阳紫外辐射能量使平流层大气增温,对平流层的温度场和大气环流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臭氧的空间分布:◇在近地面层臭氧含量很少◇从10km高度开始逐渐增加◇在12-15km以上含量增加得特别显著,在20-30km高度处达最大值◇再往上则逐渐减少,到55km高度上就极少了。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由于在大气的上层中,太阳短波的强度很大,使得氧分子解离增多,因此氧原子和氧分子相遇的机会很少,即使臭氧在此处形成,由于它吸收一定波长的紫外线,又引起自身的分解,因此在大气上层臭氧的含量不多。
在20—30km高度这一层中,既有足够的氧分子,又有足够的氧原子,这就造成了臭氧形成的最适宜条件,故这一层又称臭氧层。
◇北半球,大部分地区臭氧层的厚度春季变大,秋季变小。
高纬的季节更明显,最大臭氧带靠近极地。
◇南半球,各纬度的季节变化比较小。
最大臭氧带在春季的中高纬地区。
7.干空气状态方程m R T=T*R=T*nR=PVMm令比气体常数为M *R =R 即RT =P V m 写成ρRT =P(式中P,V ,T,m,n,R*, M,R,ρ分别为混合气体的压强、体积、温度、质量、摩尔数、普适气体常数、平均摩尔质量、比气体常数,空气密度。
)90km 以下干空气的平均摩尔质量Md=28.97g/mol 干空气的比气体常数是K 287J/kg =R d ⨯ 令干空气的密度为ρd,则干空气的状态方程可以写成以下形式:T R ρ=P d d 水汽和干空气组成的混合理想气体称湿空气 , 表示湿空气中水汽含量的物理量称为空气湿度湿空气的状态方程:)378.01(R T ρR =P d v d p e T +=ρ 虚温Tv : Tv = T(1+0.608q) =T (1+0.608*0.622e/p)=T (1+0.378e/p)8.水汽压e水汽压e 是大气中所含水汽的分压强。
单位:hpa饱和水汽压es :达到相态平衡时空气中的饱和水汽产生的水汽压 饱和水汽压es 随温度增加 相对湿度f (Uw) 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水汽压和饱和水汽压之比成为相对湿度。
%100⨯=E e f对于一定质量的空气,若令其定压冷却,q,r,e 都将保持不变,而esi(T)却因温度的降低而减少。
当esi(T)=e 时,空气达到饱和。
如果是对于冰面饱和,则湿空气定压降温达到饱和时的温度称为霜点Tf 。
露点Td对于一定质量的空气,若令其定压冷却,q,r,e 都将保持不变,而es(T)却因温度的降低而减少。
当es(T)=e 时,空气达到饱和。
湿空气定压降温达到饱和时的温度称为露点Td 。
露点虽然是温度,但露点差T – Td 却反映了湿度的大小: T – Td 越大,空气越干燥; T – Td 越小,空气越潮湿, T – Td =0时,空气达到饱和。
经验公式在精度要求不高的情况时,可采用经验公式来计算es :tb at s s e e +⨯=100 式中t 是摄氏温度,a 和b 是常数:对水面:a=7.5,b=237.3,对冰面:a=9.5,b=265.5由上经验公式可知,同温度下,es 水面>esi 冰面,且在t=-12℃ 时, es -esi 最大。
水汽密度(ρv)水汽密度表示单位体积湿空气中含有的水汽质量,也称为绝对湿度。
在常温常压下,纯水汽可以看成理想气体,由状态方程得:e=ρvRv T 即T R e v v =ρ 其中 Rv=R*/Mv ,Mv 为水的比气体常数,单位g /m39大气气溶胶大气中含有悬浮着的各种固体和液体粒子,例如尘埃、烟粒、微生物、植物的孢子和花粉,以及由水和冰组成的云雾滴、冰晶和雨雪等粒子。
所以可以把空气看成是一种气溶胶。
习惯上大气气溶胶是指大气中悬浮着的各种固态和液态粒子(霾、飘尘、烟雾、冰晶、云雾滴、雨滴、雪花、霰、冰雹等)。
气溶胶粒子的来源:(1)土壤、岩石风化及火山喷发的尘埃(2)烟尘及工业粉尘人类活动产生的气溶胶粒子的浓度有明显的日变化:◇清晨,浓度最大;◇中午前后,浓度最小◇黄昏,浓度又增加;◇夜间,浓度再次减小。
(3)海沫破裂干涸成核海沫破裂产出海盐水滴,蒸发干涸形成巨核和爱根核。
(4)气-粒转化爱根核由大气中微量气体转化而来。
如so2经光化学氧化作用,高温下能生成硫酸盐微滴,蒸发后成为硫酸盐质点。
(5)微生物、孢子、花粉等有机物质点(6)宇宙尘埃如流星气溶胶粒子在大气过程中的作用一、在云雾降水中的作用气溶胶粒子起着凝结核、冰核、凝冻核、凝华核的作用,使云雾滴能够产生并长大,形成云雾降水。
二、对大气辐射过程的影响气溶胶粒子能吸收和散射太阳辐射,削减到达地面的能量,减低低层大气的温度。
另一方面,气溶胶粒子吸收了太阳能量,本身得到增温,并通过大气运动传输热量,提高高层大气的温度。
10大气的分层和结构按热力结构分层就是根据大气的温度垂直递减率Γ的正负变化,把大气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
温度垂直递减率Γ指在垂直方向上,高度每升高100米,温度改变的数值。
)对流层1、高度:赤道附近和热带:15-20km极地和中纬:8-14km2、主要特点:◇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Γ=0.65℃/100m=6.5K/Km)◇有强烈的垂直对流运动,垂直混合作用强。
◇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
对流层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会形成气团和锋。
◇气团:通常把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相对比较均匀、天气现象比较类似;垂直方向上气象要素的变化近于相同的大范围地区的空气,划分为一个气团。
气团的水平范围约几百km--几千km,垂直厚度约几km—十几km◇锋:指两种性质不同的气团相遇,在它们之间形成一个狭窄的气象要素(温度、气压、湿度、风向、风速等)急剧变化的过渡带。
通常把锋看成是一个几何面,称为锋面。
锋面是一倾斜曲面,坡度约1/200—1/50,宽度约几十km,长度可延伸几百km—几千km。
锋面与地面的交线称为锋线。
锋面和锋线统称为锋。
对流层顶在对流层的最上层,介于对流层和平流层之间,还有一个厚度为数百米到1—2km的过渡层,称为对流层顶(Γ≤0.2℃/100米)◇主要特征:气温随高度的增加突然降低缓慢,或者几乎不变,成为等温层。
对流层顶的气温在低纬地区平均为-83℃,在高纬地区约为-53℃。
◇主要作用:该层可阻挡对流层中的对流运动,从而使下边输送上来的水汽微尘聚集在其下方,使该处大气的混浊度增大。
大气上界通常有两种划法:眼于大气中出现的某些物理现象,根据观测资料,在大气中极光是出现高度最高的现象,它可以出现在1200km的高度上,因此可以把大气的上界定为1200km。
这种根据在大气中才有,而在星际空间没有的物理现象确定的大气上界,称为大气的物理上界。
◇另一种是着眼于大气密度用接近于星际的气体密度的高度来估计大气的上界。
按照人造卫星探测资料推算,这个上界大约在2000—3000km高度上。
大气压力是指单位面积上直至大气上界整个空气柱的重量。
若大气处于流体静力平衡状态,则合力为零:0)(=-∂∂+-mg dz Z P P P 将m=ρdz 代入上式,整理得:g Z P =∂∂-ρ1因为ρ是正值,所以气压总是随高度递减。
由于大气在水平方向分布均匀,在一定的范围内可以认为P=P(Z), 则上式可以写出大气静力学方程的主要形式g dZ dp ρ-=程说明:气压随高度递减的快慢取决于密度(ρ)和重力加速度(g )的变化。
重力加速度随高度的变化量一般很小,因而气压随高度递减的快慢主要决定于空气的密度。
由于气象观测不直接测量密度,利用湿空气状态方程得流体静力平衡状态时,气压、温度与高度的关系 :dZ T R g pdP v d -= 垂直气压梯度和单位气压高度差◇垂直气压梯度GZ 是指每升高(或降低)单位距离,气压减少(或增大)的数值。
v v d z T P T R gP g dZ dP G 42.3≈==-=ρ单位:hpa/100m 负号表垂直气柱中气压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单位气压高度差h 是指在垂直方向上,气压每降低(或升高)1hpa 时,需要升高(或降 低)的高度。
P t Pg T R g dP dZ h v v d )1(80001αρ+≈==-=单位:m/hpa (α=1/273,tv 是摄氏温度)由公式可知:◇ Gz 低层大气>Gz 高层大气◇ Gz 干冷空气> Gz 暖湿空气◇h 高层大气>h 低层大气◇h 暖湿空气> h 干冷空气所以,暖气团中的气压比冷气团变化缓慢,高层大气中的气压比低层大气变化缓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