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中的新型师生关系
新课程中的新型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即彼此的地位、作用及态度。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成功的保证,也是新课程进行素质教育所追求的目标。
为顺利实施新课程和教学改革,必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提倡的新型师生关系,既包括师生伦理关系,也包括师生情感关系。
现就二者分别进行阐述:一、师生伦理关系传统的师生伦理关系,是管和被管的关系,教和被教的关系。
学生作为一个具有独立的个人权力的社会人,其人身权力和自由以及文化教育方面的权力被老师有意无意地忽视、侵犯:教师为学生筹划一切,包办代替,忽视学生的独立性;教师为学生呕心沥血,鞠躬尽瘁,甘做“人梯”、“红烛”、“春蚕”。
不论是侵犯学生权力,还是包办代替,还是为学生发展牺牲自己,这些都是不恰当的伦理关系。
新课程致力于建立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伦理关系。
(一)在人格上师生是民主平等的民主平等是现代师生伦理关系的核心,教师要承认学生作为“人”的价值:即每个学生都有特定的权利和尊严,有自己的思想感情和需要;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这种尊重既要接纳学生独特的个性行为表现,又要满足学生的各种需求,还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让学生充分发现自己,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体验到自己作为人的一种尊严感和幸福感。
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法制意识,明确师生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切实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
教师要认识到师生关系是一种教育关系,是一种具有道德纯洁性的特殊社会关系,不能被任何不良的社会风气侵蚀和左右。
(二)在教学上是相长、互动的新课程提倡教学相长、交往互动的师生关系,变“传话”为“对话”。
教师应成为“平等中的首席”,要“蹲下身子与学生对话”,“同学生一起成才”。
教师是知识的引导者、组织者和管理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真正主人。
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的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要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帮助、引导学生学习上:采用“对话”的形式,当好“平等中的首席”;帮助学生反思自我,确定目标;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选择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发现所学东西的意义和价值;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学会评价;帮助学生发现潜能等。
新课程下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新课程下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师生关系也在发生改变。
过去,师生之间往往存在着权威与服从的关系,师生间的互动也相对单一和局限。
而在新课程下,师生关系更趋向于和谐与平等,更加注重个体发展与互动。
新课程下的师生关系强调平等和尊重。
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一种单向的传授与接受,而是建立在相互尊重和平等的基础上。
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应该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引导者。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和需求,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并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能力定制教学计划。
学生也需要尊重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与教师进行互动,共同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新课程下的师生关系注重个体差异和多元发展。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拥有不同的兴趣、特长和学习风格。
教师应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个别辅导,为学生提供符合其需求的学习方式和资源。
教育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注重学科知识和成绩的提高,也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思维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师生关系应该是一种良好的互动和互学的关系,教师与学生共同探索和学习,共同创造更好的学习成果。
新课程下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的参与和主动性。
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学生往往是被动的接受者,教师扮演着主导的角色。
而在新课程下,教师应该更加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
教师可以设立各种课堂活动和实践任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主动探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应该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发言和表达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新课程下的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仅有利于学生的个体发展,也有助于教育的创新和改革。
教师和学生的平等互动和合作,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创造力,使教育更加符合时代和社会的需求。
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安全和舒适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和主动学习。
师生之间的和谐互动也有助于建立积极的学校氛围和教育文化,推动学校的整体发展。
新课程背景下的师生关系初探
新课程背景下的师生关系初探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前提,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内容和任务之一。
新型的师生情感关系是一种真正的人与人的心灵沟通,是师生互相关爱的结果。
它是师生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的催化剂,是促进教师与学生的性情和灵魂提升的沃土。
优化师生情感关系,是师生关系改革的现实要求。
要建立和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我认为需要认真做到以下几点。
1.教师要热爱学生。
教师只有热爱学生,学生才会自觉地贴近老师。
教师的关爱是最能打开学生心灵的一把钥匙。
平时把道理讲了一遍又一遍,学生就是不接受,依然我行我素;可是学生病了,教师去看一看,学生会自责,感到对不住老师。
学生有了困难,教师帮助解决;学生家有了事,教师去看望安慰……学生就会下决心来回报老师。
“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是教育的灵魂。
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正确对待、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才能耐心地去雕塑每一位学生。
刚当班主任时,对那些所谓的“后进生”我一直不知道怎样才能让他们热爱念书。
直到我发现一位老教师经常在放学后将那些学生请到办公室对他们进行认真的辅导,发现他总是让这些学生帮助他板书,并在其他老师面前表扬他们。
慢慢地,让人惊喜的事情发生了:这些学生竟开始主动问老师问题了,迟到的现象少了,上课不再病恹恹了,成绩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看到那些学生的进步,我才发现原来爱学生虽然很难,但它是多么的重要!一个孩子犯了错误,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粗暴批评,不仅无助于学生改正错误,反而会激发其逆反心理,更会恶化师生关系。
相反,对于犯了错误的孩子,如果教师去关心他、爱护他,把他当成自己的朋友,那么,很可能就会使他彻底改正错误,并且老师在学生心目中也树立起一个光辉的形象,从而促进了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
2.教师要尊重学生。
尊重比热爱更为重要。
因为给学生以尊重,学生才能感受师生的平等,才能感受自尊的存在。
一旦他们认为失去自尊,就会失去向上的动力、精神的支柱,由此导致消沉;反之,他们就会获得向上的动力源泉。
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关系的研究
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关系的研究新课程理念的引入对于传统的师生关系提出了新的要求。
本文通过对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关系进行研究,总结了师生关系改善的重要方法,如建立亲和力、教育理念的转变及资源共享等,并发现新课程下的师生关系具有互动性、平等性和合作性等特点,为进一步改善师生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
一、引言新课程理念的提出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其中师生关系也成为了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
传统教育模式下的师生关系以“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导,对于学生的发展和个性特点关注有限。
而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关系提倡师生之间的平等互动和合作,更加注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和全面发展。
本文旨在通过对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关系进行研究,分析师生关系的特点和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改善师生关系提供参考。
二、新课程理念下师生关系的特点1.平等性传统的师生关系存在教师主导的倾向,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被动学习。
而新课程理念下,师生关系呈现出平等性,强调师生双向互动和合作。
教师不再是唯一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协助者,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学习活动,促进师生之间的平等互动。
2.互动性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自主思考能力,教师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互动和合作。
师生之间通过问答、讨论、小组活动等形式展开互动,学生不仅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更加注重与教师和同学之间的互动,实现知识的共享和交流。
3.合作性新课程理念倡导学生的合作学习和合作能力的培养,师生之间也更加注重合作关系的建立。
教师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和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
同时,教师也与学生建立起相互配合和支持的合作关系,共同营造积极的教育氛围。
三、新课程理念下改善师生关系的方法1.建立亲和力新课程理念强调师生之间的平等和互动,而亲和力的建立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
教师应该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建立起师生之间的信任和友好关系。
如何建立新课程改革下的师生关系
如何建立新课程改革下的师生关系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学生中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愈发突出,而高效、积极的师生关系则成为支撑教学质量的基础。
建立好的师生关系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积极参与学习,从而实现有效的教学效果。
那么,要如何在新课程改革下建立好师生关系呢?一、尊重学生个性化需求在新课程改革下,学生具有多样化的性格和学习方式,而老师应当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学生在学习中有时会出现不同的问题,老师也需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及时给出回应,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在教学中,老师要考虑到学生的综合发展需求,为学生提供多样性的学习途径,避免一味地灌输,塑造学生的创造力和分析能力。
同时老师也要注重学生体验,从学生的感受入手,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学习。
在与学生沟通中,老师也要认真倾听学生的诉求,并诚恳地给出建议和指导。
二、培养良好的互信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建立在互信的基础上。
教师要讲诚信,不仅不捏造事实和虚构内容,更要保证正确引导学生思考。
同时,教师也要尊重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尊重。
学生的信任是建立在老师身上的,只有老师通过真诚、耐心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专业性和责任感,才能建立起深厚的师生互信关系,让学生愿意向老师倾诉自己的困难和心理问题,老师也能够给出适当的帮助和指导。
三、建立人性化的评价制度人性化的评价制度是建立好师生关系的重要环节。
学生的学习不同,老师要尽可能地去发掘学生的潜力,发现和扶持每一个学生的优点。
同时老师也要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学生的缺点和不足,帮助学生渐渐完善自己,甚至在学习上走向成功。
在评价方面,老师要尽可能地让学生感受到公正公平的性质,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自己在老师心中的价值,同时老师也需要考虑到学生的成长足迹,对于学生的成绩进行全面性评价,避免过于看重表面性的成绩,从而让学生成长得更全面、更健康。
四、建立开放共享的学习资源建立好师生关系需要老师和学生进行共享,教师要敢于公开自己的思考和教学内容,鼓励学生深入探究,从而让学生在课外探究中获得更多的知识。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新型的师生关系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新型的师生关系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中心,要求教师与学生平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强调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交往、互动的过程,是师生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
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充实自己,不断调整和改变自己的教育行为,准确定位自己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角色职能,塑造新的教师形象,科学有效地开展素质教育,真正达到培养人、教育人的目的。
所以,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就成了课程改革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
本人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建立和营造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自主学习的氛围。
一、互相尊重,创建平等的师生关系尊重是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
近年来,人们大力提倡“尊师重教”、“尊师爱生”,向素质教育迈进了喜人的一步。
可是在中国的传统文化概念中,一方面把教师的角色神圣化,另一方面也忽视了学生的权利,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爱生”就很难得到保障。
初中学生的情感极为丰富,渴望受到尊重,尊重他们的人格、兴趣和选择,允许他们在思想感情和行为中表现出一定的独立性,给他们提供更大的独立活动的空间,尊重他们的意愿和情绪,倾听他们的意见和要求,承认他们的差异,不对他们提出共同的要求,允许他们发表自己的意见,他们才能感受到师生的平等,才能感受到自尊的存在。
这样他们就会产生向上的动力源泉,才有可能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师生才能达到心灵的沟通,才能使课程改革顺利开展,真正推进素质教育。
二、宽容、关心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宽容学生主要指宽容学生的不足,教师要有耐心,感情要亲近,态度要诚恳,方法要灵活;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肯定,多褒奖,少训斥。
有一位教育家说:“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扬和鼓励,真诚的赞扬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批评和耻笑会把事情弄得更糟。
”要正确认识学生的错误,学生的错误是学习过程中必然出现的、不可避免的现象,是正常的、合理的,是符合认知规律的,不出错的学习才是不正常的,没有错误的学习不是真正的学习。
新课改背景下的师生关系
新课改背景下的师生关系摘要: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需要教师、学生、家庭、学校、社会内外因素一起起作用,而作为主力军的教师,要尽快实现教育观念的转变,破除“师道尊严”,尊重和信任学生,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灵活采纳多种教学方式,营造适宜创新人材成长的环境,许诺和鼓舞学生提问,培育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创新型教学,尽力提高业务素养并增强自身修养锤炼高贵人格,做知识型与魅力型相结合的教师,构建起真正民主、平等、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
关键字:新课改师生关系构建民主平等互动师生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进程中结成的一种最大体、最要紧的人际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彼此对待的态度等。
师生关系是必然社会政治、经济、道德等在教育领域中的反映与表现,也是教育教学活动进行的基础。
[1] 我国传统的师生关系是“师道尊严”,教师在学生眼前有绝对的权威和话语权。
目前课程改革正在我国不断推动,这次课程改革不仅是课程设计的转变,而且是教学价值观的更新,是一种新的教学关系的制造,一种新的师生关系的组成。
它提倡问题意识,提倡探讨性学习,提倡和生活的联系,这些都在改变着传统的师生关系。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课程改革确实是将课程中陈腐的不合理的部份改变成新的能适应社会、文化、儿童和教育客观情形的特殊进程。
[2]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以新的课程理念为基础进行现代课程改革,其核心理念是:“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为了每位学生的进展。
”[3]新课程顺应时期进展的需要,全面推动素养教育,尽力培育学生健全和完整的人格,造就新一代高素养的社会公民。
这次课改在增进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进展、注重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和学生体会方面具有重大举措。
(一)关注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进展这种“整体的人”的进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谋求学生智力与人格的和谐进展,克服过去学校课程体系过度追求学术化、专门化,采纳机械的单向的文化传递方式。
二是追求个体、自然与社会的和谐进展即致力于人的自然性、社会性和自主性的和谐进展,培育合格健全的人。
新课程倡导的师生关系十六字
新课程倡导的师生关系十六字在新课程倡导中,师生关系可以概括为“平等、关心、尊重、信任、支持、合作、共同成长”。
以下将分别从这七个方面展开,阐述新课程倡导的师生关系。
平等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核心之一。
这意味着师生之间不存在等级的差别,师生之间平等相待,平等交流。
师生之间的横向合作关系得到了强调,师生双方在学习和教学过程中都能够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共同参与课程设计和探究活动。
关心是新课程倡导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关心是师生之间情感上的连接与理解,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可以加深双方之间的互动与认同,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尊重是新课程倡导的又一个重要方面。
尊重体现在师生之间对彼此见解和人格的尊重,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的态度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尊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信任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基石之一。
师生之间要建立起互相信任的关系,师生双方要相信对方的能力和意愿。
只有建立了师生之间的信任,才能够顺利地开展教学和学习活动。
支持是新课程倡导的关键要素之一。
师生之间要相互支持和包容,师生双方要建立起互帮互助的关系,师生之间的相互支持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有信心和动力,也能够让教师更好地发挥指导和引导作用。
合作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方式之一。
师生之间要积极开展合作学习,师生双方要相互协作,共同解决问题,共同学习进步。
师生之间的合作关系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同时也能够让教师更好地发现学生的优势和需求。
共同成长是新课程倡导的最终目标之一。
师生之间的师生关系要鼓励和促进双方的共同成长,师生双方通过互动与合作,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师生关系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师生之间的相互促进和共同进步。
总之,新课程倡导的师生关系强调师生之间的平等、关心、尊重、信任、支持、合作和共同成长。
这种关系使得师生之间的互动更加积极、有趣和有意义,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同时,这种关系也使得教师能够更好地发挥指导和引导作用,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和期望。
新课程下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新课程下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近年来,新课程下的师生关系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话题。
新课程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水平,更多地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和全面素质提升,要求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本文将从教师和学生两个不同角度,深入探讨如何在新课程下建立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一、教师如何建立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1. 尊重学生的个性教师要意识到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给予他们更多的自主权和自由发挥的空间。
不要一味强调统一的标准,而是鼓励学生发挥个人特长,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
2. 建立平等的互动关系传统的师生关系往往是一种权威式的、单向的教育模式,但在新课程下,教师需要转变这种模式,与学生建立平等的互动关系。
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尊重学生的选择和决定,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和价值。
通过互动交流,建立师生之间的信任和友好关系,让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快乐成长。
3. 关心学生的成长在新课程下,教师要将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不仅仅关注他们的学业表现,更要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和成长情况。
教师要耐心倾听学生的心声,关心他们的成长困惑和情感需求,给予他们适当的帮助和指导。
让学生在温暖的环境中感受到爱和关怀,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和积极性。
4.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作为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他们对知识充满好奇和热情。
除了传授知识,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和态度。
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提高学习效果和成绩。
5. 鼓励学生展示个性在新课程下,教师应该给学生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展示自己的个性和特长。
可以设计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和比赛,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展现自己的风采。
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还可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关系的研究
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关系的研究新课程理念是指针对传统教育模式的挑战,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教育理念。
在这一理念下,师生关系的变革成为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以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关系为主题,探讨新课程背景下师生关系的特点、影响因素以及如何优化师生关系。
一、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关系特点1.平等互动。
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参与学习的主体地位,师生之间的关系从传统的单向传授转变为平等互动。
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而是积极主动地探索和学习的主体。
2.教育伙伴关系。
在新课程理念下,师生关系更像是一种合作伙伴关系。
教师不再是单方面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的学习引导者和合作伙伴。
教师与学生共同制定学习目标,共同确定学习路径,共同参与学习活动。
3.个性化关怀。
新课程理念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求教师充分关注每一个学生的需求和差异,并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从而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新课程理念下师生关系的影响因素1.教育政策。
师生关系的变革需要有相应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
教育部门需要出台相关政策,规定学校和教师对于师生关系需求和期望,提供培训和支持,为师生关系的改善提供保障。
2.教师角色转变。
师生关系的改变需要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引导者和合作伙伴。
这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技能,并能积极参与教师培训和教学反思。
3.学生角色转变。
师生关系的改变需要学生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
学生需要具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参与到学习规划和评价中来。
4.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
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对师生关系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家庭教育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和交流,社会环境要营造积极互动的氛围,以促进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形成。
三、优化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关系1.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
校园文化和学习环境对师生关系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学校要营造开放、公正、民主的学习环境,为师生之间的平等互动提供保障。
新课程下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新课程下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新课程下的师生关系要建立在平等尊重的基础上。
教师不再是学生唯一的知识源泉,而是学生的学习指导者和引导者。
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兴趣,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听取他们的建议和意见。
只有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了一种平等的关系,学生才会更愿意与教师交流,愿意接受教师的指导,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工作。
教师也要理解学生的心理和情感,善于倾听他们的心声,与学生建立起密切的情感联系,使教学工作更便于开展。
新课程下的师生关系要建立在合作共赢的基础上。
教师和学生应该携手合作,共同致力于学习目标的达成。
教师不再是单方面的布置任务和要求,而是要与学生一起制定学习目标和计划,共同探讨学习策略和方法。
在教学活动中,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之间相互协作,相互学习,相互交流,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效果。
教师也要与家长进行密切的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共同协商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课程下的师生关系要建立在关爱和支持的基础上。
教师要善于关心和支持学生,在学习上和生活上给予适当的帮助和关怀。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勇于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疑惑,及时给予正面的反馈和鼓励,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激发学习的动力。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促进他们的个性特长的发展。
在生活上,教师要多关注学生的生活情况,了解他们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经历,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及时给予学生适当的帮助和照顾,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温暖和关爱。
新课程下的师生关系要建立在权利责任的基础上。
教师和学生都应该明确自己的权利和责任,共同承担起教育事业的重任。
教师应该明确自己的教育职责,认真履行教学任务,做到公正公平,注重实效。
教师也要注重自身的职业素养和修养,做到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学生也应该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认真对待学习,努力完成学业。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教师与学生 打交道 ,首先就要 了解每一个学生 。了解 学生就要先在学生认识你之前认识学生。在平时的教育教学
学生为 中心 ,变死气沉沉的紧张课堂为生动活泼 、主动探
的研究型课 堂,做到师生互动 ,共 同成长。此外 ,教师还应 该将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结构进行改革 ,而改革的指导思想 就是以学生为本 ,以有利于学生的有效学习为本 ,要鼓励学 生主动参与到教育教学过程 中来 ,这样才能促进师生平等互
教 师 对 学 生 的热 爱 是 和 谐 的 师 生 关 系 的 动 力 源 泉
、
教师对 于学 生发 自内心 的真诚 的爱是建 立和谐师生关
系 的 真 正 源 泉 。 以 “ ”感 人 , 以 “ ”化 人 。 可 以这 样 爱 爱
说 ,如果没 有真诚 的爱 ,就没有真正正确 的出发点 ,就没
学生为出发点。 二 、教 师 对 学 生 真 正 的 了解 是 和谐 的师 生关 系的 前 提
通 ,让 学生在相对 自由平 等的环境 中愉快地 学习和生活 ,
这 会 收 到 意 想 不 到 的效 果 。课 堂 上 , 师生 问 的 融 洽 和 谐 的
关 系 ,一定会营造 出一个和谐 的课堂 。从 根本上来说 ,学 生首先是尊重教 师的 ,这种尊重是 学生心 中油然而生 的 ,
三 、教师知识水平的广博是和谐师生关系的催化剂 当今 的 中学 生 正处 在生 理心理 急速 发 展 的时期 ,成 长 、成熟的过程 中他们会 在各个方面遇 到困惑感到迷茫 。 教师要具备多方 面的知识 和经验 ,用 丰厚 、广博 的知识 和 修养 ,帮 助学 生解 决 困惑 和迷茫 。 因此 ,教师 的知识 水 平 、教学 能力 、品德修养是和谐师生关 系的基础 。 新课程 中最 重要 的指导思想是 以人为本 。教师在 教育 学 生的 时候 也要关 注不 同学生 的差 异 ,教师 要将 尊重 差 异与统一要 求有机地结合起来 ,既要面 向全体学 生统一要 求 ,又要 注意和与全体存在较 大差异 的学生进行 有效的沟
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关系的研究
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关系的研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领域的师生关系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新课程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推崇“双向互动、教学互动、体验互动”的教学方式,这也意味着师生关系不再是单向的,而需建立在双向互动的基础之上。
本文将从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关系的定义、特征、作用、构建以及优化等方面探讨这一话题。
一、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关系的定义传统上,师生关系被定义为一种单向的、垂直的、权威的关系,老师是权威的,学生是被教导的一方。
然而,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双向互动的、平等的、民主的关系。
这种关系强调的是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和合作,不再强调传统的“师长制”,更注重实现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并且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教育更加形成一种民主关系。
二、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关系的特征1、双向互动在新课程理念下,师生关系强调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
不再是一个单向的、垂直的、权威的关系,而是一个互动的、平等的、民主的关系。
不同于之前的老师主导、学生被动的教学模式,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强调的是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老师和学生在交流和互动中建立更加良好的关系。
双向互动的师生关系可以帮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更容易地接受和吸收知识,同时也可以帮助老师更加了解学生,在对学生进行指导的同时,更加人性化、对学生有针对性。
2、平等合作平等合作是新课程理念下师生关系的另一重要特征,这种关系突出体现在教学过程中的合作性和民主性方面。
在这种新的师生关系中,不再存在传统的老师“传授知识”、学生“被教导”的状态,而是强调“共建共享”的教学模式。
因此,在课堂或者在学校,师生之间的交往不再是“上下级”,而是一种平等合作的关系。
这种情况下,学生和老师都有机会共同发言和解决问题,这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我学习能力,同时也使教育更具有民主性和人性化。
3、尊重个性在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关系中,每个学生都被认为是独一无二的,师生关系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在新课程背景下对师生关系的新认识
在新课程背景下对师生关系的新认识在新课程背景下对师生关系的新认识随着新课程的深入推进,教育教学的理念、方法和体系也在不断刷新,而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师生关系也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传统的师长威严、“知识权威”等老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逐渐被人们所否定,而更加注重“学生主体”、“教育互动”等概念已经成为了新时代教学的核心。
在这样的一个新课程背景下,我们也需要对师生关系进行重新的认识和理解。
一、师生互动的重要性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老师通常是主导者,而学生更多的是接受者。
而在新课程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的主体地位逐渐得到了重视,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参与者。
教育互动的模式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与学生进行密切互动,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发言等。
二、尊重学生个性的重要性每个学生都有着不同的个性、经历和思维方式,只有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认同和尊重。
在学生个性化方面,老师不仅要考虑每个学生的能力和特点,也需要了解每个学生在情感、心理、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
在这样的基础上,老师需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感受到成长、进步和自信。
三、教育沟通的重要性教育沟通是师生关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只有通过开放、真诚、有效的沟通,才能增进师生之间的理解和信任。
在沟通方面,老师需要保持对学生的关注和耐心,了解学生需求和困难,并及时提供帮助和支持。
同时,学生也应该认真倾听老师的建议和反馈,积极参与教育互动,推动教育进步。
四、激励和鼓励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不断激励和鼓励学生,使学生充满自信、希望和动力去面对学习。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表扬、鼓励、奖励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和信心,同时还可以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让学生学会自我激励。
五、建立亲和力和信任感建立亲和力和信任感是增进师生关系的重要一环。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师生关系
( 一) 教师要用积极 的 、 乐观 的态度来估计学生的天性 ,多关 注学生身上所具有的那种 自我提高和完善 的内在需要和倾 向 ,坚信 每个学生都是可 以积极成 长的 , 是 可以造就 的,是追求进步和完善 的,因而对教育好 每个学生应充满信心。 ( 二) “ 我相信 自己的学生” ,教师要相信学生的确潜藏着巨大
还必须清楚地 l 『 解每一位教师的心理需求 ,做到 以情动人 ,以爱换 心 ,情若春风爱无声 ,用情感 手段激励 教师热爱事业和幼儿 ,用诚 挚 的语言给予帮助指导 ,用商量的 口吻安排工作 ,让培训成为 “ 福 利 ”等等 ……这些极大地消除了教师们在工作 中产生 的冷漠和消极
态度 ,使她们从平淡中发现乐趣 ,从清贫中享受富足 。
这些学 生心 中获得学习成功的信念之灯,使他们发挥 l 叶 I 了潜能。我 坚信每一个学生都会在教师不断的期待 和鼓励 中获得点点滴滴的成
功与进步 的。
( 三 )“ 多一份爱心 ,多一分宽容”作 为发展 的人 ,也就意味着
养和审美情趣, 使他们逐步养成良 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促进德、
生关系是教育T作者必须身体力行 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这样的师生 关系中 , 学生体验到平等 、自由、民主 、 尊重 、 信任 、友善 、 理解 、 宽容 、亲情与关爱 ,同时受到激励 、鞭策 、鼓舞 、 感化 、召唤 、指
导 和建议 ,形成积极的 、丰富的人生态度 与情感体验 。在新课程标 准 中随处可见对这种 师生关系既新的学生观的要求 的体现。 “ 课程的 基本理念”的就是 “ 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 , 重视提 高学生 的品德修
质、 体、 美的和谐发展 。 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的特点 , 关注学生 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 求 , 爱护学生 的好奇心 、求知 欲,充分激发学生 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 倡导 自主、合作 、探究
新课程背景下师生关系改革
新课程背景下的师生关系的改革
师生之间的关系决定着学校的面貌。
师生关系的改革好坏决定新课程改革的成败。
教育改革必须先改革师生关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
创造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需要从如下几方面努力。
第一、付出真情,关心爱护学生。
要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系,关教师必须真情付出,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
我相信,教师的真情投入,必定会得到学生的真情回报。
第二、激活课堂,吸引学生。
教师要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品味教学成功的喜悦,提高教学活动的吸引力,这是优化师生关系的重要策略。
第三、完善个性,展现魅力。
教师要得到学生的爱戴,就得有内在的人格魅力努力完善自己的个性,使自己拥有热情、真诚、宽容、负责、幽默等优秀品质,这是优化师生关系的重要保证。
第四、树立教育民主思想。
民主平等是现代师生伦理关系的核心要求。
民主思想首先要求教师承认学生作为“人”的价值。
其次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
第五、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
教师一定要提高法制意识,明确师生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第六、加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
我们教师应加强自身修养,提高抵御不良社会风气请示、侵蚀的积极性和能力。
总之,课程改革需要建立一种以师生个性全面交往为基础的新型师生关系。
我们应面向新时代,努力创造民主、平等和促进个性发展的师生关系,真正使师生关系焕发出迷人的光彩,成为课程改革最亮丽的风景线。
新课程背景下师生关系构建的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师生关系构建的研究一、概括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工作的重点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而师生关系的和谐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
本文将对新课程下师生关系的构建进行探讨,分析其重要性及影响因素,并寻求改善策略。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传统师生关系已不能满足新课程的要求。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要求教师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学生个性的发展也需要教师去关注和保护。
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成为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
新课程背景下的师生关系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主导、学生被动,以及缺乏沟通和互动等。
这些问题影响了教育质量的提高和新课程目标的实现。
研究新课程背景下师生关系构建的意义重大。
1. 问题的提出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教学理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师生关系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的师道尊严、应试教育模式已逐渐被摒弃,取而代之的是民主、平等、合作、发展的现代教育理念。
在这种背景下,如何正确认识并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教师作为知识的传递者和引导者,其角色定位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也不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更应该扮演好引导者、协作者、管理者的角色,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帮助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教师还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人格,为学生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也应该积极适应新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学生应该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主动探究、独立思考、合作学习,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生还应该学会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新课程背景下,师生之间的关系需要重新定位和构建。
只有建立起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师生关系,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现代化和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目标。
B012论新课程背景下师生关系的建构
论新课程背景下师生关系的建构小学部舒武辉世纪之交,我国开始了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这次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这次课程改革涉及到教学的方方面面,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教师角色的转变,也就是师生关系的改变。
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人与人关系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方面,是教师与学生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也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道德等关系在教育领域中的反映与体现。
教学实践证明,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形成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是有效地进行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的必要条件。
一、传统师生关系的现状及原因探析知识的传授渠道在不断的拓宽而感情的大门却在不断的缩小,这不是危言耸听。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及封建教育中形成的师道尊严的传统思想至今仍然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尤其是在应试教育的沉重压力下,师生关系紧张、师生对立的现象屡见不鲜。
主要体现在:1、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在个别教师中仍然存在。
放不下神圣尊严的他们,不能平等对待学生导致师生关系紧张。
同时部分教师在管理、沟通上缺乏艺术,以管代教、以堵代疏,以灌代导,以批评代替教育的做法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使得他们的行为得不到学生的理解,拉大了师生间的距离,并造成学生的封闭心理或逆反心理。
2、在学生成绩这座大山的重压下,教师和学生都为分数疲于奔命。
一些不合实际的高要求,超负荷的作业使得部分学生、教师都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而部分教师对学习成绩不甚理想、不听话的学生讽刺挖苦,甚至变相体罚,使得那些学生受到排挤,个性、心理受到压抑,找不到成功的阳光,于是出现烦学、厌学、逃学等现象。
一边是负有责任心的教师在强制学生学习,另一边是丧失选择自由被迫学习的学生把教师的行为看成是压抑、侵犯,久而久之师生关系紧张、尖锐。
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关系的研究
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关系的研究人类社会的进步离不开教育的发展,而教育的发展又离不开教学理念的更新。
新世纪以来,在世界范围内,教育改革一直是一个十分热门的话题。
以中国为例,近年来国家对教育改革的力度逐年加强,新课程理念也逐渐得到了广泛认可和应用。
相较于传统课程,新课程的实施标志着教学观念的变革和师生关系的重构。
那么在新课程理念下,师生关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本文将着重探讨新课程理念下师生关系的研究。
一、新课程理念的提出及其对教学观念的变革新课程理念是在新世纪初期提出的,旨在强调学生的素质教育,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人生能力为目标,注重以实现学生自主发展为重点的课程体系。
新课程的实施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帮助学生在现代社会中更好地适应和发展。
相较于传统课程,新课程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学生的创新思维、动手实践等方面。
在新课程理念的推进下,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学生开始逐渐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和学习观念。
传统的课程设计注重知识的传递,教师只是传递者,学生则是被动接受者。
而新课程理念则注重培养学生创新、协作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和解决问题,教师的角色也由传授知识者转变为学习引导者。
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需要主动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而教师需要通过引导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帮助学生建立起自己的知识体系,使学生在实践中积累知识和经验。
二、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关系传统课程下,师生关系是“传统式”的,即师生之间的关系主要是被动的、尊重等级和权威,学生需要听从教师的安排和指示,而教师也更多地扮演着严厉的管教者和教授者的角色。
这种师生关系模式,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中国文化传统的一部分,其中也有“老师是什么,学生就是什么”的观念。
而在新课程理念的推进下,观念的改变将带来师生关系的重构。
新课程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动性、知识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而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也相应地发生了改变。
新课程体系下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体系下的师生关系新课程体系呼唤新的师生关系,根据建立新课程体系下的师生关系应遵循的原则,新课程体系下的师生关系应为:第一,民主平等在中国古代,从战国时期开始,把教师纳入“天、地、君、亲、师”的序列,使得封建社会的学生,对教师只能恭敬从命,没有独立思考和发展个性的自主性。
在中世纪的西欧,学生对教师必须绝对服从,只能听而不问,信而不疑;稍有违反,就会遭到打骂。
这种压制学生身心正常发展的封建师生关系,如今是不存在了,但其思想影响并未根除,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就是确认教师和学生在政治上、人格上和真理面前是平等的。
教师作为教育者,有教育和管理学生的职责,而且必须有高度的责任感;同时,教师也要爱护学生,为学生服务,向学生学习;在教学和交往过程中,遇事常与学生商量,听取学生的正确意见。
学生要敬重教师,虚心接受教师的教育,并可以对教师提出意见和要求,师生共同探求知识,服从真理。
第二,尊师爱生尊师爱生是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的另一特征,它要求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建立亲密和谐的师生感情。
我国春秋时期,孔子与弟子的关系是古代的楷模,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孔子对学生无限热爱与忠忱,在教育实践中,“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表现出教师的高度负责的精神;学生对他无比敬仰,师生关系亲密无间。
鉴于目前尚存在师生关系紧张或淡漠的状况,我们仍有强调发扬尊师爱生优良传统的必要。
要教育学生尊敬师长,谦恭有礼,学而不厌,虚心听从教师的教诲,服从教师的正确指导,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教师要诚心热爱学生,关心他们身心的全面发展,以诲人不倦和高度负责的态度引导学生不断进步。
尊师爱生与民主平等不是矛盾的,而是相辅相成的,两者都是社会主义人际关系的重要内容。
尊师与爱生也是密切联系,互相促进的。
教师受到学生的尊敬,就会产生教育工作的光荣感,从而更加热爱学生,处处身教言教,成为学生更好的学习榜样。
而学生受到有威信教师的关怀,就会更加敬仰教师,努力学习教师传授的知识,仿效教师的优良品德与行为,从而健康成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背景下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强调促进学生个性与创造性的发展,要实现学生这一发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不可缺的。
当代儿童知识面广,个性更突出,我们应顺应时代与学生的特点,做一名民主型的教师,努力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在师生人格完全平等的基础上开展富于爱心的交流,并通过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个性与创造性的发展。
在实施新课程中,我体会到建立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关键在于宽容学生。
宽容就是对学生的要求不要过死、过苛,过于统一,要给予学生更充分的自由,允许并鼓励学生有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儿童的个性千差万别,尤其当前独生子女多,他们既早熟、又依赖,他们自尊、好强、知识面广,个性强。
对于儿童的个性特点,我们不能简单地以成人的,社会化的标准去评价一个儿童的品德,只能把儿童已有的个性当作教育培养的出发点。
只有宽容,才能有教育(而不是指责、训斥、惩罚),才能有更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促进学生创造性地发展。
我班一位叫李×的男孩,一天上午与同学吵架后,下午就带了一把刀藏在书包里,我知道后,先请小吉到办公室,倒杯水给他喝,苦口婆心地说了一大堆道理,他还是不拿出来,最后我想了想,先宽容他,告诉他你把刀拿出来并且以
后不再这样,你就与平常一样,什么事都没有。
上了一节课后,他乖乖地交出了刀子。
第二天我把刀子还给他母亲时告诉她不要打孩子,他还不懂事,宽容他,他会变好的。
在以后的日子里,再也没听说他打人了。
在这件事中,我先给自己自信,相信自己的人格,相信自己的教育,以尊重、理解、信任的强大精神力量去感化学生,给学生以自由思想的契机,自我选择的空间,自我修正的时间,自我进步的主动性。
上届我教了一位叫杜×的同学,在小学低年级学习与表现都不错,到了四年级,由于向社会学了一些这个年龄段所不该学的东西,如抽烟、打游戏机、打群架等。
每次犯错误,少不了家校联系,我经常以大姐姐的身份同他交谈、与他交朋友,到他家家访,同他家长配合,让他认识了错误,鼓励他重新做起,给他补些基础知识,使他觉得学校没有抛弃他,老师宽容了他,最终同所有同学一样迈进了中学。
有人曾说,人生最难得遇到的是一个好的小学老师。
是呀,学生们在教室里学过的东西也许会全忘却,而老师的教育会在他们的心里永远留下痕迹,甚至生根发芽。
从某种意义说,由于儿童年纪小,阅历浅,奖惩的教育效果一般都较为明显。
儿童是出现过失最多的时期,与成年人的明知故犯不同,儿童出现过失往往是出于好奇或无知,有时也与控制不住自己有关。
宽容是种博大的胸怀。
宽容学生就是循循善绣,小心翼翼地
保护孩子心灵上的闪光点;宽容能拉近师生距离,创设民主和谐的教育氛围;宽容给孩子以希望,让孩子在广阔天地自由翱翔,让我们多一份宽容吧!只有这样,他们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张扬,创造性才能获得更好地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