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教子的六种方法

合集下载

曾国藩的教子六字经

曾国藩的教子六字经
作 者: 汪谷
曾国藩的教子六字经 >>淘宝网实惠入口<<
曾国藩教子的内容主要有六项,即勤、孝、俭、仁、恒、谦六字。
பைடு நூலகம்勤
曾国藩认为子女教育中,以勤为第一要义。他提倡,勤理家事、勤奋学习、勤劳工作,反对奢侈懒惰,不可厌倦家常琐事。他从不准许子女睡懒觉。在家里男要扫地、种菜,女要做饭、织布。妻子女儿跟他同住江宁(今南京)两江总督府时,他规定她们白天下厨做饭菜,夜晚纺纱织麻到深夜,而且天天如此。

百善孝为先。曾国藩提倡尽孝悌,除骄逸。他教育子女在家敬老爱幼,出嫁后尊敬公婆。

曾国藩认为居家之道,不可有余财,家事忌奢华,尚俭。日常饮食以一荤为主,非客到,不增一荤。穿戴就是一件青缎马褂,而且一穿就是三十年。子女婚姻,品德为上,联姻不必定富室名门。曾国藩深刻认识到:人的本质有好逸恶劳的一面,如果父母蓄积足够的钱物让子女花销,他为什么还去吃苦呢?结果坐吃山空。如果无所依靠,则逼得他们去奋斗、去谋生、去立业,结果能成大器。

曾国藩一生谦虚诚敬,谨慎持重,整肃端庄,他教育子弟也要借此修身,以勤劳为体,以谦逊为用,以药佚骄。他教育子弟待人宽厚、宽容,设身处地推己及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他在给弟弟的信中叮嘱:子侄辈须以敬恕二字常常教之。敬则无骄气,无怠惰之气,恕则不肯损人利己,存心渐趋于厚。

曾国藩教育子女仁义待人,认为亲戚交往宜重情轻物。家败离不得个奢字,人败离不得个逸字,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为此他告诫子弟:家门太盛,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人人须记此二语也。吾家现虽鼎盛,不可忘寒士家风味,子弟力戒傲惰,戒傲以不大声骂仆从为首。他要求子女守先人耕读家风,不要有半点官气,不许坐轿,不许唤人添茶。不许子女斥骂仆佣,不许轻慢邻居,不许仗势欺人。

曾国藩育人之道:孩子出息与成绩无关,最重要的是这六点!

曾国藩育人之道:孩子出息与成绩无关,最重要的是这六点!

曾国藩育⼈之道:孩⼦出息与成绩⽆关,最重要的是这六点!曾国藩,从⼀介愤青逆袭成了晚清名⾂,被冠以“千古第⼀完⼈”的头衔。

他的⼦孙也是⼈才辈出,都说“富不过三”,⽽他的后代竟然历经⼋代辉煌不衰!曾国藩有⼀套独特的育⼈⽅式,近现代很多名⼈、伟⼈等都⼗分认同曾国藩的思想,将其奉为启蒙⽼师。

今天给⼤家分享⼀下曾国藩的育⼈⼼经“教⼦六项”——勤、孝、俭、仁、恒、谦短短六个字,成就了曾⽒家族近200年的荣耀。

勤“勤”作为六项之⾸,是教⼈做⼈做事的第⼀学问。

养成勤勉吃苦的习惯,切莫贪图享乐,⼈总是要经历了才能有所成长。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

——陆游《冬夜读书⽰⼦⾀》只说不做,成功便远在天涯;说做就做,成功便近在咫尺!勤劳便是累积财富,凡事亲⼒亲为才能体会到其中的要义,明⽩其中道理。

孝“百善孝为先”懂得孝顺就是懂得感恩,懂得孝顺就是懂得负责,⼀个即会感恩⼜能负责的⼈,可信⼜可靠,必定能成就⼀番事业!若要⼦⼥孝顺,我们就必须以⾝作则,孝顺的最好培养⽅式便是传承,⽗母的⼀⾔⼀⾏都是孩⼦⾏为的指南。

俭仕宦之家,不蓄积银钱,使⼦弟⾃觉⼀⽆可恃,⼀⽇不勤,则将有饥寒之患,则⼦弟渐渐勤劳,知谋所以⾃⽴也矣。

——曾国藩“不当家不知柴⽶贵”唯有勤俭节约,亲⾝体会饥寒之苦,才能发愤图强、⾃⼒更⽣;⾝处⾐来伸⼿,饭来张⼝般的安逸,谁还会拼搏努⼒?仁李嘉诚对“仁”颇有⼼得体会,他曾在年会上说过这样⼀番话:对⾃⼰要节俭,对他⼈则要慷慨。

处理⼀切事情以他⼈利益为出发点。

“仁”要求我们要以善待⼈。

我们待⼈宽厚仁慈,别⼈必定也会以同样的态度回应我们。

仁慈是相互的,以善待⼈便是以善待⼰。

恒“有志者,事竟成”做事时最珍贵的,莫过于保持⼀颗恒⼼。

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坚持,只有坚持下去,才会有结果。

事⽆⼤⼩,唯坚持才可百事百成;三天打鱼两天晒⽹,三分钟热度将⼀事⽆成!谦“胜不骄,败不馁”。

做事锋芒毕露,易于树⼤招风;为⼈炫耀卖弄,则会招惹怨恨。

曾国藩教育孩子的六点

曾国藩教育孩子的六点

曾国藩教育孩子的六点曾国藩在教育孩子方面,那可是有不少值得咱们说道说道的法子呢。

他特别看重品德的培养。

在他眼里啊,孩子要是品德不好,那有再多的学问都白搭。

他就希望自家孩子能做个正直善良的人,不是那种只会读书,却不懂人情世故,不懂得尊重他人的书呆子。

他就会跟孩子讲一些小故事,都是那种发生在身边的好人好事,或者是因为品德败坏而吃了大亏的事儿,让孩子自己去体会品德好的重要性。

读书这件事呢,曾国藩也有自己的一套。

他不要求孩子死读书,一天到晚就知道背课文。

他觉得孩子读书得有乐趣在里头,就像我们现在说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他会鼓励孩子去读各种各样的书,天文地理、历史人文,只要孩子感兴趣,他就支持。

而且他还会跟孩子一起讨论书里的内容,就像朋友聊天一样,有时候还会为了书里的一个观点争得面红耳赤呢。

曾国藩还很注重孩子的生活习惯。

他觉得一个孩子要是生活乱糟糟的,那也很难成大事。

所以他会教导孩子早睡早起,不要熬夜。

吃饭呢,也不能挑食,要懂得珍惜粮食。

他就像一个唠叨的老父亲,总是在孩子耳边念叨这些生活里的小细节。

在对待挫折方面,他教育孩子要坚强。

他告诉孩子啊,人生哪有一帆风顺的,遇到困难就像走路不小心摔了一跤,拍拍土站起来就好了。

他会用自己的经历来给孩子打气,说自己当年也遇到过好多麻烦事,但是咬咬牙就都过去了。

他也很关心孩子的社交。

他觉得孩子得交一些好的朋友,那些狐朋狗友可不能沾。

他就像一个把关的卫士,要是发现孩子身边有不太好的朋友,就会跟孩子好好聊聊,讲讲为啥这些朋友不太靠谱。

还有啊,曾国藩对孩子的劳动教育也没落下。

他会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他觉得这样孩子才能懂得生活的不易,才会更加珍惜现在的好日子。

他会说,你看这家里的一草一木,都是靠大家的劳动换来的,你也得出份力。

这就是曾国藩教育孩子的一些事儿啦,咱们也能从中学到不少呢。

曾国藩家教方法范文

曾国藩家教方法范文

曾国藩家教方法范文曾国藩(1811年-1872年)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教育家,他以深厚的家教而闻名。

曾国藩对子女的教育强调品德和学识的培养,注重让子女立志向、培养自律、提高学术能力,以下是曾国藩家教方法的一些重要方面:1.榜样的力量:曾国藩注重给子女树立良好榜样。

他本人是一个勤奋、有责任感、清廉无私的人,他通过自身的言行和行动去引导子女的行为准则。

同时,他注重通过介绍名人事迹、引导子女去学习他人的优点和取长补短。

2.循序渐进的教育:曾国藩的家教注重步步为营,循序渐进。

他会根据子女的年龄和成熟程度,逐渐引导他们对不同学科和知识的探索,渗透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中。

他注重以实例的方式,通过亲身体验锻炼他们的判断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自律和自建目标:曾国藩强调自律的重要性,他要求子女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时间管理能力。

他会给子女制定每天的学习计划和任务,让他们自觉地完成。

此外,他还鼓励子女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勉励他们为社会做出贡献。

5.注重修身养性:曾国藩的家教方法强调修身养性,他要求子女注重品德修养和道德教育。

他鼓励子女从小从事善事、帮助他人,树立起爱国、助人、守纪的价值观。

6.培养团队合作和社交能力:曾国藩注重让子女养成良好的团队合作和社交能力。

他会鼓励子女参加社会活动、参与公益事业,并注重培养他们的交际能力,使他们能够与不同背景和年龄的人相处融洽。

7.实践锻炼:曾国藩家教方法强调实际操作和实践锻炼。

他鼓励子女参与实地考察、农耕生活等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自去体验和学习,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曾国藩的家教方法注重德才并重,他通过榜样力量、循序渐进的教育、自律和自建目标、重视阅读、修身养性、培养团队合作和社交能力以及实践锻炼等途径,培养子女全面发展,成为有道德修养和专业能力的人。

这些方法不仅适用于曾国藩的子女,也可以为现代家庭提供一些可借鉴的经验。

曾国藩教子的六项“勤、孝、俭、仁、恒、谦”

曾国藩教子的六项“勤、孝、俭、仁、恒、谦”

曾国藩教子的六项内容曾国藩认为持家教子主要应注意以下十事:(一)勤理家事,严明家规。

(二)尽孝悌,除骄逸。

(三)“以习劳苦为第一要义”。

(四)居家之道,不可有余财。

(五)联姻“不必定富室名门”。

(六)家事忌奢华,尚俭。

(七)治家八字:考、宝、早、扫、书、疏、鱼、猪。

(八)亲戚交往宜重情轻物。

(九)不可厌倦家常琐事。

(十)择良师以求教。

归纳起来,曾国藩教子的内容主要有六项,即“勤、孝、俭、仁、恒、谦”六字。

1、勤。

曾国藩认为子女教育中“以习劳苦为第一要义”;他提倡“勤理家事”、勤奋学习、勤劳工作,反对奢侈懒惰,“不可厌倦家常琐事”。

针对子弟生长于富贵家庭、惯于养尊处优的特点,曾国藩特别强调戒骄奢、倡勤俭、主敬恕、不忘本。

他认为“居家以不晏起为本”,从不准许子女睡懒觉。

在家里男要扫地、种菜,女要做饭、织布。

妻子女儿跟他同住江宁(今南京)两江总督府时,他规定她们白天下厨做饭菜,夜晚纺纱织麻到深夜,而且天天如此。

2、孝。

“百善孝为先。

”曾国藩提倡“尽孝悌,除骄逸”。

他教育子女在家敬老爱幼,出嫁后尊敬公婆。

3、俭。

曾国藩认为“居家之道,不可有余财”,“家事忌奢华,尚俭。

”他自己的日常饮食,总以一荤为主,非客到,不增一荤。

其穿戴更是简朴,一件青缎马褂一穿就是三十年。

他不准子女积钱买田,衣勿华美。

对子女的婚姻,他认为品德为上,联姻“不必定富室名门”。

曾国藩深刻认识到:“仕宦之家,不蓄积银钱,使子弟自觉一无可恃,一日不勤,则将有饥寒之患,则子弟渐渐勤劳,知谋所以自立也矣。

”人的本质有好逸恶劳的一面,如果父母蓄积足够的钱物让子女花销,他为什么还去吃苦呢?结果坐吃山空。

如果“一无可恃”,则逼得他们去奋斗、去谋生、去立业,结果能成大器。

4、仁。

曾国藩教育子女仁义待人,认为“亲戚交往宜重情轻物”。

“家败离不得个奢字,人败离不得个逸字,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

”曾国藩深刻地指出骄奢的害处,“盖达官之子弟,听惯高议论,见惯大场面,往往轻慢师长,讥弹人短,所谓骄也。

曾国藩是如何教育孩子的

曾国藩是如何教育孩子的

曾国藩是如何教育孩子的曾国藩在教育子女的时候非常注重培养子女的个人修养,并且总是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来教育子女。

当时京城有很多高官的后代奢侈腐化,挥霍无度,胸无点墨,还目中无人。

因此,曾国藩不让自己的孩子住在北京、长沙等繁华的城市,要他们住在乡下老家。

并告诫自己的子女,饭菜不能过分丰盛;衣服不能过分华丽;门外不准挂“相府”、“侯府”的匾;出门要轻车简从;考试前后不能拜访考官,不能给考官写信,等等。

因此,他的子女因为自己的父亲是曾国藩反而更担心自己的言行不够检点、学识不够渊博而损害自己父亲的声誉。

所以他们更加勤俭自律,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以免给父亲丢脸。

曾国藩很重视自己一言一行对孩子的影响,凡要求小孩子做到的,先要求自己做到。

曾国藩在吃饭遇到饭里有谷时,从来不把它一口吐在地上,而是用牙齿把谷剥开,把谷里的米吃了,再把谷壳吐掉。

他也这样来要求自己的子女。

曾国藩日理万机,但是一旦有时间就给子女写信,为他们批改诗文;还常常与他们交换学习、修身养性的心得体会。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曾国藩既是父亲又是朋友;既是经师又是人师。

写给父母的话《羊皮卷》中有这样一句话:“别想一下就造出大海,必须先由小河川开始。

”犹太人更是有这样的名言:“省一分钱就是赚一分钱。

如果你的孩子希望得到一笔数额不小的钱,那么你得先让他学会最大限度地节省。

”在教育孩子节俭的时候,家长不妨把下面这个宜家创始人英瓦尔·坎普拉德的故事讲给孩子听。

尽管坎普拉德几乎富可敌国,但是他却被瑞典人叫作“小气鬼”。

而坎普拉德却大度地说:“我小气,我自豪。

”他到底有多“小气”呢?他的一部轿车开了15个年头,乘飞机向来只坐经济舱,还经常在当地的宜家特价卖场淘便宜货。

不仅如此,坎普拉德基本不穿西装,而且总是光顾便宜的餐厅。

在公司,他要求员工把用过的纸的背面利用起来。

对于坎普拉德来说,省下一分钱就是赚到一分钱,而且这些钱还将派上大用场。

也许正是因为坎普拉德如此节俭,宜家才能从当年瑞典农庄里的一间“小铺”,变成全球最大的家居用品零售商。

曾国藩怎么教育孩子

曾国藩怎么教育孩子

曾国藩怎么教育孩子誉为“中兴第一名臣”的曾国藩出身低微,但学识渊博、见识阔宏、文武兼备。

曾国藩怎么教育孩子的呢?下面店铺收集了一些关于曾国藩教育孩子的方法,希望对你有帮助曾国藩教育孩子方法一:身教先于言教他要求长子每天早晨天还没亮的时候就要起床洒扫庭院,然后回房练字一千,其中第一个字就是“俭”。

吃饭的时候,有一次遇到带壳的谷物,儿子便挑出来放在桌上。

曾国藩看见了什么都没说,只是默默地捡起来剥开外壳把里面的米吃掉。

身教的影响力自然优于言传,一个简单的动作,不需要长篇大论甚至一语不发便让孩子理解了“粒粒皆辛苦”的道理。

与此相对应的,又想起《唐语林》中两则吃饼的故事。

唐太宗大宴群臣,宇文士割肉之后用面饼去擦手上的肉汁,唐太宗也不说话,只是用眼睛看着他。

宇文士如芒刺在身,便将擦过肉汁的面饼吃了下去。

到了唐玄宗这一辈,故事又重新上演,这一次用面饼擦手的是太子李亨,不知李亨心中如何想法,在唐玄宗的龙目注视之下,竟也大口大口将擦过手的面饼吃了下去。

看到这个故事,内心并没有太多的触动。

因为太宗也好、玄宗也罢,他们是用皇威龙尊在威慑臣子,让他们不得不吃下擦了汤汁的饼子,但是皇上为什么不想想,臣子和儿子为什么要用饼去擦手呢?是唐朝皇宫宴席上没有人侍候他们洗手,还是太监宫女很没有眼色不知道该给主子们递手巾吗?是他们心底的不在乎、不珍惜,所以便自然而然的一种下意识的行为。

只是慑于龙颜威吓,便改了初衷勉强吃了当作“手巾”的饼子,心里不定是多么的不乐意。

更何况高高在上的天子,唐玄宗自己奢华无限,用宝马良驹不远万里为贵妃运送荔枝,所费又何止千金,得值多少面饼,解决多少老百姓的温饱呢?所以,做秀的表面功夫,是不会真正起到教育的效果的。

“宁吃少来苦,不受老来贫。

”做人要惜福,这“惜福”二字中的“福”在古代原是指祭神的酒肉,也泛指食物。

惜福就要从爱惜粮食开始,宁在有日思无日,别到无时思有时。

所以教育孩子让他们从小体味艰辛、了解疾苦、勤俭做人这是品格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环。

曾国藩教育孩子

曾国藩教育孩子

曾国藩教育孩子曾国藩是清朝历史上最有权势者之一,他位列三公,拜相封侯,可谓显赫一时,然而他教育子女的方法却远比我们现在的溺爱式、呵护式的家长要高明得多。

曾国藩怎么教育孩子的呢?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到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曾国藩教育孩子注重家教勤俭持家在曾国藩看来,要教育孩子立足社会,并让这个家庭能够一代一代地延续下去,关键就是两个字:勤与俭。

他要求孩子们一生铭记十六个字——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曾国藩对于勤和俭的理解是非常深刻的。

一个家能够保持兴盛发达,一个最简单的道理要学会勤俭过日子,富的时候不骄傲,贫的时候不气馁,由俭来打理自己的生活。

勤既可以健壮自己的身体,同时又使劳作变成日常生活中很平常的一件事情。

永葆勤和俭,一个家族才会永续地发展下去。

曾国藩的小女儿晚年留下一个年谱,其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情:曾国藩小女儿只有十几岁时,跟随母亲来到曾国藩任两江总督的总督府。

小女儿入总督府总要穿得体面一些,光鲜一点,所以上面穿了一件蓝色的小夹袄,下边穿了一条缀青边的黄绸裤,就这条黄绸裤其实也不是她的,而是她的长嫂,也就是曾国藩的长子曾纪泽过世的妻子留给她的。

但就是这条裤子的一个青色花边让曾国藩觉得太繁复、太华贵了,就指责小女儿不应该穿这样的裤子,让她赶快换掉。

小女儿赶紧回到房间换了一条没花边的绿裤子。

由此可见,曾国藩是见不得繁复,见不得孩子身上带有太富贵的东西的。

曾国藩在信中多次苦口婆心地陈述自己这种勤俭的缘由:“天下官宦之家,多只一代享用便尽,其子孙始而骄佚,继而流荡,终而沟壑,能庆延一二代者鲜矣。

”曾国藩认为,子女在骄奢淫逸的环境之下是不可能立大志的,开始是骄逸继而就是流荡然后就是败家。

一个官宦之家能够延续一两代,真的是很少很少的。

所以曾国藩觉得应该由勤俭入手教育孩子懂得如何生活,这才是最好的教子之道。

以身作则平民生活曾国藩曾经告诉家人,他的衣服一共不过三百两银子,做了一件衣服之后,会十几年乃至三十年都在穿用。

曾国藩教育子女的三个方法

曾国藩教育子女的三个方法

曾国藩教育子女的三个方法包括:
1. 勤俭持家:曾国藩认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培养人格的摇篮。

他教育子女要勤劳节俭,注重培养自立自强的品质。

他强调“勤俭持家”,即家庭成员要勤奋努力,节约开支,保持家庭的稳定和繁荣。

2. 读书明理:曾国藩非常重视教育,他认为读书是提高个人素质和修养的重要途径。

他教育子女要认真读书,掌握知识,明白道理。

他强调“读书明理”,即通过读书学习,明白做人的道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3. 诚实守信:曾国藩认为,诚实守信是做人最基本的品质。

他教育子女要诚实守信,言行一致,不撒谎不欺诈。

他强调“诚实守信”,即做人要诚实守信,不失信于人,不欺骗他人,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

这三个方法在曾国藩的教育实践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对于今天的教育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曾国藩怎样教育孩子

曾国藩怎样教育孩子

曾国藩怎样教育孩⼦ 曾国藩(1811—1872) 清末洋务派和湘军⾸领。

他在读书和做⼈⽅⾯,对⾃⼰要求很严格,他经常以⾃⾝的思想和⾏为去感染教育⼉⼥。

曾国藩怎样教育孩⼦呢?下⾯是店铺为你搜集到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曾国藩怎样教育孩⼦ 教⼦故事 曾国藩在读书和做⼈⽅⾯,对⾃⼰要求很严格,他经常以⾃⾝的思想和⾏为去感染教育⼉⼥。

他对⼉⼥说,他在朝做官20年,不敢稍稍沾染⼀些官宦习⽓,饮⾷起居,都坚守着清贫朴素的家风,不敢放纵。

平时虽然军务繁忙,但曾国藩从不间断读书、写字、研究学问。

对待亲戚、朋友、邻⾥,他从来都是“有急必周济之,有讼必排解之,有喜必庆贺之,有疾必问,有丧必吊。

”这些做法⽆不潜移默化地教育着他的⼉⼥们。

曾国藩在给⼉⼦纪泽的信中说:“世家⼦弟,最易犯⼀奢字,傲字。

不必锦⾐⽟⾷⽽后谓之奢也,但使⽪袍呢褂俯拾即是,舆马仆从习惯为常,此即⽇趋于奢矣。

见乡⼈则嗤其朴陋,见雇⼯则颐指⽓使,此即⽇习于傲矣……”对于⼥⼉和新嫁进门的媳妇,曾国藩也要求她们不要因为是富贵⼦⼥就不乐于操作,⼀定要经常下厨房做饭,纺纱织布,勤于劳动,不要懒惰。

曾国藩的次⼦纪鸿回乡参加科举考试,他料到⾃⼰官爵显赫,⼉⼦到省城后难免会有巴结讨好的⼩⼈,于是及时写信教⼉⼦考完试之后马上回来,对⼈要恭谦,交友要谨慎。

曾国藩的这种教⼦思想是很可取的。

他在教育⼉⼦时说:“⼀般⼈多希望⼦孙做官,我希望你能成为⼀个读书明理的君⼦。

勤俭⾃持,习惯于劳苦,既能过富裕安乐的⽣活,也可以过艰苦节俭的⽇⼦,这就是君⼦。

凡是当官的⼈家,由俭朴变成奢侈很容易,但从奢侈返回俭朴就难了。

年纪还⼩的⼈,切切不可贪恋奢华,不可养成懒惰的习惯,⽆论⼤家⼩家,也⽆论是⼠农⼯商,只要勤苦俭约,没有不兴旺的,⽽骄奢倦怠,没有不衰败的。

你读书写字不可间断,要早起,不要失去⾼祖所创⽴的家业。

⼈在少壮时没有不付出艰⾟⽽能成就事业的。

” 由于曾国藩教⼦有⽅,他的两个⼉⼦都长⼤成才,长⼦曾纪泽,诗⽂书画俱佳,学贯中西,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外交家。

曾国藩如何教育子女

曾国藩如何教育子女

曾国藩如何教育子女
曾国藩身居要职公务繁忙,长年在外,无法经常督促子女,于是写信成为他教育子女的重要手段。

即使工作到深夜,他也要抽空阅读子女书信。

在家庭中提倡勤俭谦劳精神,反对奢侈懒惰。

曾国藩本人虽位列三公,但他对兄弟、子女总是严格要求。

他从不准许子女睡懒觉,不准子女积钱买田,衣勿华美,不准子女斥仆佣、轻慢邻居。

在家教育子女敬老爱幼,出嫁后尊敬公婆,不能仗势欺人。

在家里男要扫地、种菜,女要做饭、织布。

妻子女儿跟他同住江宁(今南京)两江总督府时,他规定她们白天下厨做饭菜,夜晚纺纱织麻到深夜,而且天天如此。

曾国藩的日常饮食,总以一荤为主,非客到,不增一荤。

其穿戴更是简朴,一件青缎马褂一穿就是三十年。

身教重于言教,曾国藩每天日理万机,自晨至晚,勤奋工作,从不懈怠给子女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主要公文,均自批自拟,很少假手他人。

晚年右目失明,仍然天天坚持不懈。

他所写日记,直到临死之前一日才停止。

曾国藩教育子女不谋做官发财,只求读书明理。

在封建社会谋出路的捷径就是做官,当时官僚子弟都想凭借权势挤入官场,曾国藩却再三叮嘱子孙:我不愿儿孙为将领,也不愿儿孙为大官,只希望成为饱读诗书、明白道理的君子。

能做到勤劳节俭,自我约束,吃苦耐劳,能屈能伸的,就是有德有才的人。

因此,自曾国藩兄弟之后,曾家再没出领兵打仗的将领。

他们绝大多数留学英、美等国的'名牌大学,学贯中西,成就卓著,成为教育界、科技界、艺术界的名家大师,饮誉五洲四海,为人类的文明进步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郦波总结曾国藩教子十法

郦波总结曾国藩教子十法

郦波总结曾国藩教子十法郦波总结曾国藩教子十法曾国藩是清朝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和文化名人,他对于教育子女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方法。

郦波在其著作《曾国藩家书》中总结了曾国藩教子十法,这些方法不仅适用于古代,也同样适用于现代的父母。

一、勤俭节约曾国藩认为,勤俭节约是一个人最基本的品德。

父母应该从小就让孩子明白节约的重要性,让孩子学会珍惜每一分钱,并且不浪费食物等资源。

二、诚实守信诚实守信是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规范。

父母应该教育孩子要遵守承诺,不说谎话,并且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

三、尊师重道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

父母应该让孩子明白师长的重要性,并且尊重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四、刻苦学习刻苦学习是成功的关键之一。

父母应该让孩子明白学习的重要性,并且鼓励他们勤奋学习,不断进取。

五、勇敢坚毅勇敢坚毅是一个人成功的必备条件之一。

父母应该鼓励孩子在面对困难时保持冷静,勇敢面对挑战,并且不轻易放弃。

六、尊重他人尊重他人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社交礼仪。

父母应该让孩子了解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且要尊重他人的权利和自由。

七、关注公益事业关注公益事业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必须具备的品质之一。

父母应该教育孩子要关心社会大众,积极参与公益事业。

八、崇尚美德崇尚美德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必须具备的品质之一。

父母应该让孩子了解到美德的种种表现形式,并且鼓励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美德。

九、锻炼身体锻炼身体是一个人健康成长的必备条件之一。

父母应该让孩子了解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并且鼓励他们参加各种体育锻炼活动。

十、修身养性修身养性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必须具备的品质之一。

父母应该让孩子明白心灵的重要性,培养他们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结语曾国藩教子十法是非常实用的教育方法,这些方法不仅适用于古代,也同样适用于现代。

父母应该从孩子成长的早期开始,通过不断地教育和引导,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品德和习惯。

同时,父母也应该以身作则,做出良好的榜样,为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观。

曾国藩的教子秘诀:首要读书明理,学会做人

曾国藩的教子秘诀:首要读书明理,学会做人

曾国藩的教子秘诀:首要读书明理,学会做人曾国藩的教子秘诀:首要读书明理,学会做人曾国藩是我国近代史上一位十分有影响力的人物,不仅学识渊博、文武兼备、位列三公及拜相封侯,教育孩子也别具一格、卓有成效。

100多年来,他的子孙中没有一个纨绔子弟,个个都很成器。

儿子曾纪泽是晚清著名的外交家,孙子曾广钧是一位极有才华的诗人,曾孙曾昭抡和曾约农分别为杰出的学者和教育家。

纵观曾国藩的著述和书信,可以看出他的育儿秘诀。

一是读书明理、学会做人。

读书不在于做官,而在于明事理。

当官是一个时期的事,而做人则是一辈子的事。

职位的高低取决于别人,而学问的多寡则完全取决于自己。

一个人要想将来有所作为,就得有深广的学识和过硬的本领。

学识和本领从哪里来?当然靠读书了。

因此,曾国藩对孩子从小就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让孩子们喜欢读书、乐于读书。

他要求孩子读书应该古今中外广泛涉猎,并从书中学会做人的道理,从小立志,做一个有益于国家、有益于社会的人。

二是艰苦朴素、勤俭持家。

虽然曾国藩身居高位、家境殷实,但他对孩子的要求十分严格,从不娇惯放纵、养尊处优。

曾国藩认为玉不磨不成器,人不磨不成才。

他让自己的孩子从小就生活在乡下,并且要求饭菜不能太丰盛、衣着不能太华丽及门上不准挂相府的牌匾。

孩子出门要尽量走路,不得坐轿子;穿衣喝茶一类小事一律自己动手,不得使唤仆人;考试前后,不得拜访考官……曾国藩通过这样的方式磨砺孩子的意志,让他们懂得勤俭持家,未来的美好生活要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

三是与人为善、宽以待人。

曾国藩认为,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就得学会尊重别人。

他教育孩子与人相处要和善友好,能让人时且让人,能容人处且容人,对于别人的错误要宽容大度,不过分要求他人,尽可能地为他人提供方便、予以帮助。

懂得尊重他人、关心他人、理解他人及包容他人,方能成为一个受人欢迎、受人敬仰的人。

四是以孝为先、以和为贵。

百善孝为先,孝乃为人之本。

如果一个人不懂得反哺,不懂得感恩,即使是学富五车或有经天纬地之才,那又有何用呢?和乃兴家、兴国之本。

曾国藩的治家教子之道

曾国藩的治家教子之道

曾国藩的治家教子之道曾国藩,字伯涵,号涤生,1811年出生于湖南湘乡一个地主家庭。

由于他母亲对他的要求极严,从小就要他参加农业劳动,因而“耕读”为本的传统观念对他影响极深。

故他做了高官,仍忘不了教育子女保持一个“勤”字。

他说,“家勤则兴,人勤则健”;“劳则善心生,逸则淫心生”,“勤则有才而见用,逸则能而见弃”。

具体来说,他治家教子有五招:第一招:早晨要早起曾家一直保持了祖父起早床的习惯,不准家人睡懒觉。

曾国藩和夫人也一直以身作则,每天黎明即起,要求儿女"莫坠高曾祖考以来相传之家风"。

曾国藩自己也想了许多良法,督促家人克服惰性,养成勤勉劳苦的作风。

第二招:强调适当参加体力劳动曾家男子每天的主要任务是读书写字做文章,除此之外还必须参加一些诸如打扫卫生、喂鱼养猪种菜之类的体力劳动。

曾国藩归纳为“书、蔬、鱼、猪、早扫、考、宝”的治家八事,其中除“考、宝、书”讲的是祭祀、待邻、读书外,其它五事讲的都是劳作。

他反复叮嘱:“此八事纵不能一一亲自经理,不可不识得此意。

”女子则要求每天都必须做些针线活,还要求学会做小菜,下厨房做饭。

由此可以看出他对子女要求之严并不亚于普通家庭,甚至是高于普通老百姓。

第三招:提倡俭朴、力戒奢侈曾国藩认为,“儿女越贫贱,越知生活之艰难;越知发奋,亦就越易成器”。

“而世家子弟条件优越,易犯奢侈”;一门心思都用在追求豪华的生活上,不仅难以成才,而且还会由此变坏。

因此世家子弟欲成大器,就须“崇俭”,“以戒奢侈为要义”,努力像普通贫寒子弟那样生活。

基于这种认识,他对家庭的物质生活管束很严,规定甚细。

他们家日用家具是“但求结实,不求华贵”。

文房四宝是“但求为寒士所能备者,不求珍异也”。

每月生活所需银两,“限一成数,另封称出。

本月用毕,只准盈余,不谁亏欠”。

吃饭方面,他自己经常“夜晚不用荤菜,以肉汤炖蔬菜一二种”,“后辈则夜饭不荤,专食蔬菜而不用肉汤”。

穿衣方面,他自己“忝为将相,而所有衣服不值三百金”。

曾国藩教子有方

曾国藩教子有方

曾国藩教子有方•相关推荐曾国藩教子有方曾国藩的一生,谦虚诚实教子有方。

父爱如山,值此父亲节之际,我们今天不但要向这位父亲学习的教子之道,更是向天下所有含辛茹苦的父亲们致敬。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曾国藩教子有方,欢迎阅读与收藏。

曾国藩教子有方篇1孩曾国藩出身低微,然而他不仅学识渊博、见识阔宏、文武兼备;而且当时的朝庭信赖他,满朝文武官员钦佩、尊敬他;死后被谥为“文正”、被誉为“中兴第一名臣”。

曾国藩的一生,谦虚诚实教子有方。

他的儿子纪泽诗文书画俱佳,又自修英文,成为清末著名外交家;纪鸿研究古算学也取得了相当的成就,但他不幸早逝;他的孙辈也出了曾广钧这样的诗人;曾孙辈又出了曾昭抡,曾约农这样的学者和教育家。

曾国藩在教子方面有三个方面给人启迪:----教育子孙读书的目的在于明白事理。

他致力于培养孩子们读书的兴趣,注意观察他们的天赋、潜能,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培养、雕塑。

他认为一个人只要身体好,能吟诗作文,能够明白、通晓事理,就能有所作为,就不悉没有饭吃,就会受到人们的尊敬。

他认为当官是一阵子的事,作人是一辈子的事;官衔的大小不取决于自己,而学问的多寡则主要取决于自己。

----教育子孙要艰苦朴素。

曾国藩在京城时见到不少高于子弟奢侈腐化,挥霍无度,胸无点墨,且目中无人。

因此,他不让自己的孩子住在北京、长沙等繁华的城市,要他们住在老家。

并告诫他(她)们:饭菜不能过分丰盛;衣服不能过分华丽;门外不准挂“相府”、“侯府”的匾;出门要轻车简从;考试前后不能拜访考官,不能给考官写信等等。

因此,他的子女因为自己的父亲是曾国藩反而更担心自己的言行不够检点、学识不够渊博而损害自己的父亲的声誉。

所以他们磨砺自己,迎难而上、奋发图强。

----身教重于言教。

曾国藩很重视自己的一言一行对自己的孩子的影响,凡要求小孩于做到的、先要求自己做到,他生活俭朴,两袖清风。

传说他在吃饭遇到饭里有谷时,从来不把它一口吐在地上,而是用牙齿把谷剥开,把谷里的米吃了,再把谷壳吐掉。

曾国藩教育子女的六大妙招

曾国藩教育子女的六大妙招
曾国藩的修养方法就是时刻检举自己力求心安理得努力上进
曾国藩教育子女的六大妙招1、在生活上示范。曾国藩来自餐只吃一道菜。穿着朴素,不衣帛。
2、在工作上示范。曾国藩每天从早忙到晚,不断工作,很少休息。
3、在读书上示范。曾国藩自幼至老,一直读书。读书之勤。世所罕见。
4、在修养上示范。曾国藩的修养方法,就是时刻检举自己,力求心安理得,努力上进。
5、在孝友上示范。曾国藩对父母、祖父母十分孝顺。至于笃爱兄弟,始终不渝。
6、在清廉上示范。曾国藩做了几十年的官,从来不取一文来历不明的钱。

曾氏家规家训

曾氏家规家训

曾氏家规家训
曾氏家规家训是指曾国藩所创立的家训和家规。

曾国藩是清朝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也是一位重视家庭教育的父亲。

他注重培养子女的品德修养和家庭和睦,制定了一套严格的家规教育子女。

曾国藩的家规家训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尊敬长辈:要敬老尊贤,孝敬父母和长辈。

2. 诚实守信:要讲究诚信,言行要一致,做人要光明磊落。

3. 勤奋努力:要培养勤奋好学的习惯,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

4. 严守纪律:要遵守社会法规和家庭纪律,做到有规可依,保持秩序。

5. 知足常乐:要懂得知足常乐,满足于自己的所拥有的。

6. 尊重他人: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不侵犯他人,善待他人。

7. 自尊自爱:要保持自尊自爱的心态,做到自信而又谦虚。

8. 和睦相处:要保持家庭和睦,尊重家庭成员,互相包容和体谅。

以上是曾氏家规家训的一些主要内容,主要着重于培养孝顺、正直、勤奋和守纪律等方面的品德,以及家庭和睦相处的原则。

这些家规家训对于培养子女的良好品质和建立和谐家庭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

孩子不省心,纯粹是父母惯得!牢记曾国藩教子十法,孩子自然懂事

孩子不省心,纯粹是父母惯得!牢记曾国藩教子十法,孩子自然懂事

孩子不省心,纯粹是父母惯得!牢记曾国藩教子十法,孩子自然懂事相信大家都对熊孩子都深有体会。

他们毫无顾忌的破坏力,撒泼打滚的赖皮,外加一个听之任之的父母,想想就让人感到头大。

有时候,熊孩子“熊”起来真是让人细思恐极。

曾有报道,长沙一2岁女童,被一男童故意抱到电梯中,电梯升到顶层,女童踏上顶层失修的护栏,坠楼身亡。

一时引发轰动,男童被父母隐藏起来后,坚决拒接媒体采访。

女童父母欲哭无泪,谁能想到一个小小的孩子竟然如此“可怕”。

其实,参天树都是从树苗时砍出来的,省心的孩子的都是从小教出来的。

孩子太“熊”,全然在于父母的纵容,看起来是“爱”孩子,其实是对孩子未来的不负责。

这里为大家引进一个教育楷模,晚清时期的曾国藩,自己是“一代完人”,后世子孙皆是非富即贵,八代未出一个败家子。

曾国藩对子女的管教十分严格,一本《曾国藩家书》,大到修身、治国,小到吃饭、走路,无不涉及。

曾国藩画像其中《家书》的中的《教子六项》修身理论颇受后世追捧,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教子六项》勤、孝、俭、仁、恒、谦勤对于“勤”,曾国藩主张“勤理家事,不可厌倦家常琐事”。

懂得勤劳,才能体会到劳作的意义,懂得凡事都需要付出,孩子自然会珍惜劳动成果。

会洗衣服的孩子,肯定不舍得弄脏衣服;肯扫地刷碗的孩子,肯定不会弄脏地板乱摔碗筷……从小就知道做家务的孩子,动手能力、独立能力会更强,更知道体贴人、关心人,情商都会高出很多。

孝“孝”是自古传承下来的美德,并不需要刻意去教导,只需要以身作则,孝顺好上一辈,孩子自然而言的就会效仿你的行为。

你对待父母的态度,孩子都看在眼里,学在心里,就是以后的你。

俭俭,一方面包括不铺张浪费,懂得勤俭节约,另一方面包括,不纵观孩子,不给予他们过得物质享受,让他们体会生活的不易。

的确,只有不过多给予孩子钱财,他们进入社会才会有危机感,不敢放纵,唯有去打拼去争取,才有机会谋生。

仁一个“仁”字包含众多,有了仁慈、和善、宽容、大度、利他等众多和谐之意,只用你对周围充满善意,用爱去感知,世界才会对你以爱回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曾国藩教子的六种方法
曾国藩将“勤、孝、俭、仁、恒、谦”六项内容,通过训教、信教、言教、身教、事教、师教等六种方法,全面深入地传授到子女身上,灌输到子女心中。

1、训教。

曾国藩善于提炼家训,以培养淳朴的家风,形成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从而有利于后代的健康成长。

他将祖父治家的方法提炼为“八字”:“考、宝、早、扫、书、蔬、鱼、猪”,还将自己立身处世治学做事的体会归纳为“八本”(读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戒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做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三不信”(不信地师,不信医药.不信僧巫)、“三致祥”(孝致祥,勤致祥,恕致祥)。

“八字”“八本”“三不信”“三致祥”就是曾国藩给曾氏大家庭制定的家训。

他认为‘‘无论世之治乱、家之贫富.但能守星冈公之八字与余之八本,总不失为上等人家”。

他反复叮嘱子弟“莫坠高曾祖考以来相传之家风”,谆谆告诫诸弟子侄谨记家训。

他把家训、家风与家运联结在一起.认为家运取决于家中气象——生气和敛气。

“书、蔬、鱼、猪.一家之生气;少睡多做.一人之生气。

勤者生动之气。

俭者收敛之气。

有此二字,家运断无不兴之理”。

2信教。

曾国藩虽然身居要职,公务繁忙,长年在外,无法经常督促子女,但是他常利用写信这种手段.教育自己的子女。

即使工作到深夜.他也要抽空阅读子女书信,并及时回复,细加指点。

3言教。

曾国藩只要跟子女们在一起时,总是精心指点做人之道、读书之方、习字之法.无微不至。

如‘‘看生书宜求速”,“温旧书宜求熟”,“习字宜求恒”,作文“宜若思”,读书要‘‘虚心涵泳.切己体察”,读经典“猛火煮慢火温”以及“读书须勤作札记,诗文与宇宜留心模仿”。

他还对纪泽、纪鸿因材施教:“泽几天资聪颖,但过于玲珑剔透,宜从浑宇上用些工夫。

鸿儿则从勤宇上用些工夫。

”他还针对纪泽“语言太快,举止太轻”的缺点.要求其“力行迟重”,即“走路宜重,说话宜迟”。

“即使在去世时,他还留下遗嘱,对后世子孙严格要求。

曾家后裔恪遵其遗言.没有一个带兵打仗的。

曾纪泽在曾国藩死后才承荫出仕,从事外交;曾纪鸿一生不仕,专研数学;孙子曾广钧虽中进士,长守翰林;曾孙、玄孙辈中大都出国留学,无一涉足军界、政界.全部从事教育、科学、文化工作,不少成为著名专家学者。

4身教。

身教重于言教。

曾国藩每天日理万机,自晨至晚,勤奋工作,但从不懈怠,给子女树立了好的榜样。

他手边的主要公文.都自
己批复,自己拟写,很少假手于人。

晚年的时候,他在右目失明的情况下,仍然天天坚持不懈。

他一生坚持写日;记,直到临死的前一天才停止。

5事教。

曾国藩善于从家务劳动八手整顿家风.即使富贵及顶时.亦告诫子弟切不可丧失乡间以勤俭治家的根本。

同治三年,曾国藩夫人、女儿、媳妇来到安庆督署,他“共办纺车七架,每日纺声甚热闹”。

贵为总督家属,她们却要自纺棉纱。

堂堂督署后院,终日响着纺车声,可见曾国藩治家之严与曾家家风之淳厚。

从生活学习中教育子女,用具体的事物教育子女,这样的教育最生动、最深刻.使子女一生都铭记.一辈子都受用。

6师教。

曾国藩自己尊师敬贤,对子女重视“择良师以求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