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性慢性铅中毒诊断标准
常见性职业病的中毒症状

13种常见性职业病的中毒症状1.慢性苯中毒症状苯的慢性毒作用主要是引起骨髓造血障碍。
长期吸入一定浓度的苯可引起慢性中毒,有头晕、头痛、无力、失眠、多梦多神经衰弱症状,或齿龈、皮肤出血,女性月经失调或过多。
血液变化是主要表现,开始先有白细胞减少,以后出现血小板减少和贫血,重者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或白血病。
2.慢性铅中毒症状长期接触较高浓度的铅烟或铅尘,感到头晕、头痛、失眠、多梦、无力、并有腹胀、腹部隐痛、便秘等症状,为轻度铅中毒。
病情加重时,可有腹部阵发性绞痛(铅绞痛)、伸肌无力,胶端麻木、四肢末端呈手套袜套样感觉障碍、贫血。
严重中毒时,出现铅麻痹(腕下垂)或中毒性脑病。
3.慢性正已烷中毒症状主要通过呼吸道、皮肤及胃肠道吸入人体。
最常见的早期症状是四肢(偶见面部)远端感觉异常,自觉对称性指及趾端麻木。
对痛觉、触觉感觉迟钝。
严重者出现肌无力,握拳无力,难提重物,甚至垂足、垂腕,行走困难,并伴有头晕、头痛、疲乏、心跳、手心多汗等,周围神经病变。
高浓度接触可引起肝肾损害。
4.慢性三氯乙烯中毒症状主要经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吸收入体内。
早期中毒者自诉食欲减退,腹胀,有恶心、呕吐、肝区痛,伴头晕、失眠、乏力等症状。
部分病人会出现痛,触觉障碍,胸部压痛感,心跳,心律不齐。
长期皮肤接触可出现皮炎、湿疹、大疱,易继发感染。
急性中毒会在吸入高浓度三氯乙烯后发生头晕、乏力、心跳、颜面潮红、眼及呼吸道刺激症状,甚至意识模糊、神经损害、肝肾损害,少数病人出现药疹样皮炎。
5.慢性锰中毒症状主要经呼吸道吸入含锰烟及锰尘引起中毒。
早期主要是出现头晕、头痛、失眠、记忆力减退,嗜睡等神经衰弱症状,并觉下肢乏力、沉重、四肢酸痛、腓肠肌痉挛,肌张力增高(尿锰、发锰升高);严重时损伤大脑维体外系神经,出现行走不协调、口吃、语言单调,表情呆板,情绪易激动,肌张力增高,甚至出现“胸难样步伐”、“顿座”、手指震颤、摇头、眼球突出、脑萎缩等严重症状。
食品制造业常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哪些?(上篇)

食品制造业常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哪些?(上篇)食品制造业主要包括7类:烘焙食品制造、糖果、巧克力、蜜饯制造、方便食品制造、乳制品制造、罐头食品制造、调味品和发酵制品制造和其他食品制造。
食品制造业中常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一、高温;二、噪声;三、铅;四、氯气;五、二氧化硫;六、氨;七、硫化氢;八、正己烷;九、炭疽杆菌;十、布氏杆菌;十一、氯化钠;十二、硫酸及其酸雾;十三、盐酸;十四、硝酸及其酸雾;十五、氧化锌。
因篇幅较长,全文分为上、下两篇发布。
一、高温高温可能导致的职业病:中暑(诊断标准:GBZ41—2021职业性中暑的诊断)。
在食品制造业中易患中暑职业病的行业举例:生面熟化、油料软化、油料烘榨、蒸发脱磷、毛油碱炼、毛油脱色脱臭、蔗汁澄清、粗糖制浆、粗糖精制、冰糖制取、肉品烘烤、肉品去脂、肉松制取、乳品灭菌、乳品浓缩、乳品干燥、卤水蒸发、食盐干燥、粮食蒸煮、柠檬酸钙制取、蜜饯浓缩干燥、糕点烘烤、糖浆烧制、水产品干制、食品油炸、煮浆、蔬菜漂烫、酶干燥二、噪声噪声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噪声聋(诊断标准:GBZ49-2021职业性噪声聋的诊断)。
科学研究发现,噪音可刺激神经系统,使之产生抑制,长期在噪音环境下工作的人,还会引起神经衰弱症候群(如头痛、头晕、耳鸣、记忆力衰退、视力降低等)。
有害于人的心血管系统、我国对城市噪音与居民健康的调查表明:地区的噪音每上升一分贝,高血压发病率就增加3%。
同时还影响人的神经系统,使人急躁、易怒、影响睡眠、造成疲倦。
噪声对睡眠的危害:突然的噪声在40分贝时,可使10%的人惊醒,达到60分贝时,可使70%的人惊醒。
三、铅铅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铅中毒(诊断标准:GBZ37-2021职业性慢性铅中毒的诊断)。
主要表现为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如癫痫样发作,运动过度,攻击性行为,语言功能发育迟滞以至丧失等,但无急性颅内压增高的征象,此类慢性脑病可以是急性脑病的后遗症或与经常摄入过量的铅有关,铅中毒性脑病后遗症中的癫痫样发作和行为改变到青春期可以逐渐减轻,但智力缺陷仍然持续存在;重症病例可有失明和偏瘫,近来有人发现视网膜点彩常出现在尿铅排泄异常之前,不仅为铅中毒早期体征,而且铅吸收患者的阳性率也很高,但亦有出现假阳性和假阴性的报道。
铅中毒

b)血红细胞游离原卟啉(EP)≥3.56umol/L(2mg/L、 2000ug/L);
c)红细胞锌原卟啉 (ZPP)≥2.91umol/L(13.0ug/gHb);
d)有腹部隐痛、腹胀、便秘等症状。 5.1.2诊断性驱铅试验,尿铅≥3.86umol/L(0.8mg/L、
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 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 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 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 本标准。 GB/T16180 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
30
3 诊断原则 根据确切的职业史及以神经、消化、造血系
血红蛋白
Pb
胞 质 内
Pb
图4-1 铅对血红素合成影响的示意图
16
5、临床表现
急性中毒:
多由消化道摄入引起 临床表现: 面色苍白、口内金属味、 恶心、呕吐、腹胀、腹绞痛、 中毒性肝病、中毒性脑病
慢性中毒:
(1)神经系统 主要表现为类神经征、外周神经炎,严重者出现中毒性 脑病。
(1)降低铅浓度: ①加强工艺改革,使生产过程机械化、自动化、
密闭化。如铅熔炼用机械浇铸代替手工操作;蓄 电池制造采用铸造机、涂膏机、切边机等,以减 少铅尘飞扬。
②加强通风 如熔铅锅、铸字机、修版机等均 可设置吸尘排气罩,抽出烟尘需净化后再排出。
③控制熔铅温度,减少铅蒸气逸出。 ④以无毒或低毒物代替铅 如用锌钡白、钛钡 白代替铅制造油漆;用铁红代替铅丹制造防锈漆。 用激光或电脑排版代替铅字排版等。车间铅的最 高容许浓度为:铅烟0.03mg/m3;铅尘0.05mg/m3。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重金属污染诊疗指南(试行)》的通知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重金属污染诊疗指南(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卫生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10.11.04•【文号】卫办医政发[2010]171号•【施行日期】2010.11.0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重金属污染诊疗指南(试行)》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0〕17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近期,我国一些地区连续发生重金属污染事件,严重威胁群众健康,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对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
为进一步做好重金属污染相关诊疗工作,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按照国务院关于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的指导意见和环境保护部《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任务分工方案》,我部制定了《重金属污染诊疗指南(试行)》。
现印发给你们,以指导、规范和促进重金属污染相关诊疗工作。
附件:重金属污染诊疗指南(试行)二○一○年十一月四日附件:重金属污染诊疗指南(试行)第一部分铅、镉、砷、铬、汞污染潜在高风险人群健康体检一、铅污染潜在高风险人群健康体检项目(一)筛查:血铅。
儿童血铅≥100μg/L、成人血铅≥1.9μmol/L(400μg/L)者进行复查。
(二)复查:筛查血铅超标者(儿童血铅≥100μg/L;成人血铅≥1.9μmol /L (400μg/L))复查静脉血铅。
(三)专项体检:复查静脉血铅仍超标者进行专项体检,其内容为:1.症状询问:重点询问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和贫血症状,如头痛、头晕、乏力、失眠、烦躁、多梦、记忆力减退、四肢麻木、腹痛、食欲减退、便秘等。
2.体格检查:(1)儿科/内科常规检查;(2)神经系统常规检查。
3.实验室和其他检查:(1)儿童:静脉血铅;(2)成人及经静脉血铅复查证实为中度以上儿童铅中毒者: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静脉血铅或成人尿铅;(3)成人:尿δ-ALA(尿δ-氨基-γ-酮戊酸)、血ZPP(红细胞锌原卟啉)、EP(血红细胞游离原卟啉)。
慢性铅中毒

(六)治疗
驱铅治疗:首选依地酸二钠钙 次选二巯基丁二酸钠 对症治疗:铅绞痛→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 或皮下注射阿托品 一般治疗:适当休息,合理营养, 补充维生素
治疗处理:
防 治 原 则
轻度铅中毒 一般不必调离原工作,可作驱铅 治疗。常用依地酸二钠钙、二巯基丁 二酸钠,每天1g,静脉注射,3~4天 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天~4天。
此外,某些药品也含有铅,如樟
丹、黑锡丹治疗癫痫和支气管哮喘,
如达到中毒剂量,可引起中毒。
(四)临床表现
消化系统 神经系统 造血系统 其他
消化系统:
铅线 (PbS, 蓝黑色)、 口内金属味、 便秘、 铅绞痛(lead colic)
腹绞痛是铅中毒的典型症状之一, 表现为腹部阵发性绞割样疼痛,检查 时腹软、喜按,无固定压痛点,多伴 有呕吐、面色苍白、烦躁冷汗、体位 蜷曲等。
毒物存在的形式:气溶胶。 气溶胶**:空气中的雾、烟、粉尘。
毒性分级(LD50/LC50):剧毒、高毒、中等毒、 低毒
二、职业性铅中毒
接触机会 毒理作用 临床表现 诊断 预防控制
(一)理化特性
柔软、灰白色的重金属
比重11.3
400~500℃时大量铅蒸汽逸出→铅烟
诊断
我国现行的职业性慢性铅中毒诊断 及分级标准如下:
1.铅吸收:
有密切铅接触史,尿铅量增高,尚 无铅中毒的临床表现。
2.慢性铅中毒:
①轻度中毒: 除尿铅含量增高外,出现轻度神经 衰弱综合征,可伴有腹胀、腹隐痛、便 秘等症状, 尿粪卟啉阳性或碱粒红细胞 增多。
②中度中毒: 在轻度中毒基础上,尚有腹绞痛、 贫血、中毒性周围神经病三者中之一, 可诊断为中度中毒。 ③重度中毒: 除以上表现外,具有铅麻痹或铅中 毒性脑病之一者,可诊断为重度中毒。
慢性铅中毒

职业性慢性铅中毒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黄金祥职业性慢性铅(lead,Pb)中毒是由于接触铅烟或铅尘所致的以神经、消化、造血系统损害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一、诊断及分级标准(一)轻度中毒1.血铅≥2.9 μmol/L(0.6 mg/L、600 μg/L)或尿铅≥0.58 μmol/L(0.12 mg/L、120 μg/L);且具有下列一项表现者,可诊断为轻度中毒:①尿δ-氨基-r-酮戊酸(δ -ALA)≥61.0 μmol/L(8mg/L、8000 μg/L)者;②血红细胞游离原卟啉(EP)≥3.56 μmol/L(2 mg/L、2000 μg/L);③红细胞锌原卟啉(ZPP)≥2. 91 μmol/L (13.0 μg/gHb);④有腹部隐痛、腹胀、便秘等症状。
2.诊断性驱铅试验,尿铅≥3.86 μmol/L(0.8 mg/L、800 μg/L)或4.82 μmol/24小时(1mg/24小时、1000 μg/24小时)者,可诊断为轻度铅中毒。
(二)中度中毒在轻度中毒的基础上,具有下列一项表现者:①腹绞痛;②贫血;③轻度中毒性周围神经病。
(三)重度中毒具有下列一项表现者:①铅麻痹;②中毒性脑病。
二、诊断依据根据确切的职业史及以神经、消化、造血系统为主的临床表现与有关实验室检查,参考作业环境调查,进行综合分析,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类似疾病,方可诊断。
(一)职业接触铅为柔软略带灰白色的重金属。
职业接触常见于铅矿的开采、烧结和精炼,含铅金属和合金的熔炼,蓄电池制造,印刷业铸字和浇板,电缆包铅,自来水管道、食品罐头及电工仪表元件焊接,拆修旧船、桥粱、建筑物时的焊割作业等。
此外,在用铅化合物作颜料、釉料、油漆、橡胶、塑料、玻璃、陶瓷、炸药等工业也可有职业接触。
国内以铅熔炼、蓄电池制造行业发生铅中毒的人数较多。
(二)临床表现职业接触铅及其无机化合物主要引起慢性中毒。
因中毒程度不同,可有不同的临床表现,通常呈隐匿发展过程,以神经、消化和造血系统损害的临床表现为主。
慢性铅中毒的诊断标准

慢性铅中毒的诊断标准慢性铅中毒是一种常见的职业病和环境污染病,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因其症状缓慢出现且缺乏特异性,容易被忽视和误诊。
因此,正确的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防至关重要。
慢性铅中毒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流行病学调查。
下面将详细介绍慢性铅中毒的诊断标准。
一、临床表现。
慢性铅中毒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见的症状包括头痛、疲劳、失眠、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便秘或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以及关节痛、肌肉无力、神经系统症状等。
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贫血、高血压、肾功能损害等全身性症状。
医生应当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和体征进行综合分析,对慢性铅中毒进行初步判断。
二、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是诊断慢性铅中毒的重要手段。
常规检查包括血铅浓度、尿铅浓度、血红蛋白、血清铁、血清肌酐等指标。
其中,血铅浓度是最常用的诊断指标,正常值应低于25μg/dL。
此外,还可以进行骨髓、尿液、头发等的铅含量检测,以及神经电生理检查、影像学检查等辅助诊断手段。
三、流行病学调查。
流行病学调查是诊断慢性铅中毒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对患者的职业史、生活史、饮食史等进行详细调查,了解其可能的铅暴露源和途径。
同时,还需对患者所居住或工作的环境进行调查,了解周围环境中铅的污染情况。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判断患者是否患有慢性铅中毒。
综上所述,诊断慢性铅中毒需要综合运用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流行病学调查三大手段。
医生应当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结合这些手段进行综合分析,以确诊或排除慢性铅中毒。
在诊断过程中,医生还需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相似症状的疾病,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最后,对于已确诊患有慢性铅中毒的患者,医生还需根据其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总之,慢性铅中毒的诊断需要综合运用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流行病学调查等多种手段,医生应当在诊断过程中进行综合分析,确保诊断的准确性,为患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铅中毒

慢性铅中毒是一种由于铅的累计吸收而导致的非传染性慢性病,典型的症状性儿童铅中毒并不常见,多数儿童虽然没有出现大脑病变的体征,但却存在着持久的行为和认知问题,严重地影响健康和学习。
表现为易怒、没有食欲、性格改变、腹绞痛等症状时,其血铅含量一般在50μg/dL左右,已经属于重度铅中毒。
铅以离子状态被吸收后进入血循环,主要以铅盐和与血浆蛋白结合的形式最初分布于全身各组织,数周后约有95%以不溶的磷酸铅沉积在骨骼系统和毛发。
而血液内的铅约有95%分布在红细胞内,主要在红细胞膜,血浆只占5%。
沉积在骨组织内的磷酸铅呈稳定状态,与血液和软组织中铅维持着动态平衡。
被吸收的铅主要经肾脏排出,还可经粪便,乳汁、胆汁、月经,汗腺、唾液头发、指甲等途径排出。
一、铅的吸收、分布和排出正常人每日由饮食进入300μg铅,其中约有10%可被吸收,由呼吸道吸入的铅约有40%可被吸收,铅吸收后进入血液,分布于软组织如肝、脾、肾、脑等,以后铅在体内重新分布,90%—95%的铅贮存于骨骼,吸收到体内的铅主要由肾排出,一小部分由粪便、唾液、汗、乳汁等排出,每日铅吸收量超过0.5mg可发生蓄积并出现毒性。
血液、软组织中铅为可转运性铅,具有生物活性,其量超过正常,但尚无中毒症状时为铅吸收,过量铅可产生毒性,骨骼内铅为贮存铅,无生物活性,血铅、软组织铅与骨骼铅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在感染、饮酒、酸中毒等情况下,骨骼中铅转运到血液和软组织可引起中毒。
铅中毒的机制中毒机制铅及其无机化合物的毒性与体内铅量有关,颗粒小的铅化合物容易由呼吸道吸入,集中溶解度大的铅化合物进入体内容易被吸收,因而毒性较大,铅在体内易与蛋白质的巯基结合,可抑制含巯基的酶,特别是有关血红素合成的几种酶。
铅抑制红细胞δ-氨基-r-酮戊酸脱水酶(ALAD)可使血清和尿中δ-氨基-r-酮戊酸(ALA)增多,铅抑制粪卟啉原脱羧酶,引起尿中粪卟啉增多,铅抑制血红素合成酶,干扰铁与原卟啉结合成血红素,并影响血红蛋白的生成,结果幼红细胞内蓄积铁(形成环性铁粒幼细胞)和游离原卟啉(FEP),游离原卟啉与锌螯合,形成锌原卟啉(ZPP)。
职业性铅及其无机化合物中毒诊断标准2024

职业性铅及其无机化合物中毒诊断标准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职业性铅及其无机化合物中毒的诊断原则及诊断分级。
本标准适用于职业接触铅及其无机化合物的烟、尘和蒸气所致中毒的诊断。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标准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Z59职业性中毒性肝病诊断标准GBZ76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性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标准GBZ79职业性急性中毒性肾病的诊断GBZ/T157职业病诊断名词术语GBZ/T247职业性慢性化学物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的诊断GBZ/T303尿中铅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GBZ/T316血中铅的测定(所有部分)WS/T22血中游离原卟啉的荧光光度测定方法WS/T23尿中δ-氨基乙酰丙酸的分光光度测定方法WS/T92血中锌原卟琳的血液荧光计测定法3术语和定义GBZ/T157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4诊断原则4.1急性中毒根据短期内吸入大量铅及其无机化合物的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出现以消化系统损害为主,可伴有多器官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结合辅助检查结果,参考职业卫生调查资料,综合分析,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类似疾病后,方可诊断。
4.2慢性中毒根据密切接触铅及其无机化合物3个月及以上的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出现以神经、消化、血液系统损害为主的临床表现,结合辅助检查结果,参考职业卫生调查资料,综合分析,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类似疾病后,方可诊断。
5诊断分级5.1急性中毒短期吸入大量铅及其无机化合物后,出现血铅≥2.9 μmol/L(600 μg/L)(见GBZ/T316),伴恶心、呕吐、腹胀、便秘或腹泻、食欲减退、腹绞痛等消化系统症状,可有乏力、头晕、口内有金属味、头痛、血压升高、多汗、少尿、面色苍白等症状,可发生贫血、中毒性肝病(见GBZ59)、中毒性肾病(见GBZ79)及急性中毒性脑病(见GBZ76)。
铅中毒标准值

铅中毒的标准值依据不同的国家和组织可能有所差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标准值:
1. 血铅水平:
-美国环境保护局(EPA)对儿童血铅水平的规定是:
-低于50ug/dL(微克/分升)为安全水平;
- 50-74ug/dL为高铅血症;
- 75ug/dL以上则被认为是铅中毒。
-对于成人,血铅水平通常以100ug/dL作为安全上限,超过此值可能考虑为铅中毒。
2. 尿铅水平:
-职业性慢性铅中毒的诊断标准中,尿铅水平可能如下:
-轻度中毒:尿铅在100-199mg/L;
-中度中毒:尿铅在200-449mg/L;
-重度中毒:尿铅等于或高于450mg/L。
3. 发铅水平:
-发铅水平通常用于评估长期铅暴露,但具体标准可能因检测方法和实验室而异。
实际诊断铅中毒时应由专业医疗人员根据最新的临床指南和检测结果进行。
铅中毒的诊断通常需要综合考虑暴露史、临床症状和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
卫办医政发〔2010〕171号 重金属污染诊疗指导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重金属污染诊疗指南(试行)》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0〕17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近期,我国一些地区连续发生重金属污染事件,严重威胁群众健康,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对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
为进一步做好重金属污染相关诊疗工作,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按照国务院关于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的指导意见和环境保护部《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任务分工方案》,我部制定了《重金属污染诊疗指南(试行)》。
现印发给你们,以指导、规范和促进重金属污染相关诊疗工作。
附件:重金属污染诊疗指南(试行).doc二○一○年十一月四日重金属污染诊疗指南(试行)第一部分铅、镉、砷、铬、汞污染潜在高风险人群健康体检一、铅污染潜在高风险人群健康体检项目(一)筛查:血铅。
儿童血铅≥100μg/L、成人血铅≥1.9μmol/L (400μg/L)者进行复查。
(二)复查:筛查血铅超标者(儿童血铅≥100μg/L;成人血铅≥1.9μmol/L (400μg/L))复查静脉血铅。
(三)专项体检:复查静脉血铅仍超标者进行专项体检,其内容为:1.症状询问:重点询问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和贫血症状,如头痛、头晕、乏力、失眠、烦躁、多梦、记忆力减退、四肢麻木、腹痛、食欲减退、便秘等。
2.体格检查:(1)儿科/内科常规检查;(2)神经系统常规检查。
3.实验室和其他检查:(1)儿童:静脉血铅;(2)成人及经静脉血铅复查证实为中度以上儿童铅中毒者: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静脉血铅或成人尿铅;(3)成人:尿δ-ALA(尿δ-氨基-γ-酮戊酸)、血ZPP(红细胞锌原卟啉)、EP(血红细胞游离原卟啉)。
二、镉污染潜在高风险人群健康体检项目(一)筛查:尿镉。
尿镉≥5μmol/mol肌酐(5μg/g肌酐)者进行复查。
(二)复查:筛查尿镉超标者(尿镉≥5μmol/mol肌酐(5μg/g肌酐))复查尿镉。
职业性慢性铅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职业性慢性铅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1504-89职业性慢性铅中毒是生产中长期接触铅烟或铅尘所致的全身性疾病。
其早期表现为卟啉代谢障碍、神经衰弱综合征和消化系统症状,中毒较重时出现贫血、腹绞痛,严重时出现铅性麻痹或中毒性脑病。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职业性慢性铅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生产中接触铅烟或铅尘而引起的慢性中毒。
2诊断原则应根据确切的职业史和以神经、消化、血液系统损害为主的临床表现及有关实验室检查,参考作业环境调查,进行综合分析后,方可诊断。
3诊断及分级标准3.1铅吸收有密切铅接触史,尚无铅中毒的临床表现,尿铅≥0.39μmol/L(0.08mg/L)或0.48μmol/24h(0.1mg/24h);或血铅≥2.40μmol/L(50μg/dL);或诊断性驱铅试验后尿铅≥1.44μmol/L(0.3mg/L)而<3.84μmol/L(0.8mg/L)者。
3.2轻度中毒3.2.1常有轻度神经衰弱综合征,可伴有腹胀、便秘等症状,尿铅或血铅量增高。
具有下列一项表现者,可诊断为轻度中毒:a.尿δ-氨基乙酰丙酸≥23.8μmol/L(4mg/L)35.7μmol/24h(6mg/24h);b.尿粪卟啉半定量≥(++);c.血红细胞游离原卟啉或红细胞锌原卟啉≥2.34μmol/L(130μg/dL)。
3.2.2经诊断性驱铅试验,尿铅≥3.84μmol/L(0.8mg/L)或4.80μmol/24h(1mg/24h)者。
3.3中度中毒在轻度中毒的基础上,具有下列一项表现者,可诊断为中度中毒:a.腹绞痛;b.贫血;c.中毒性周围神经病。
3.4重度中毒具有下列一项表现者,可诊断为重度中毒:a.铅麻痹;b.铅脑病。
4治疗原则可用金属络合剂如依地酸二钠钙、二巯基丁二酸钠等驱铅治疗,同时辅以对症疗法。
铅吸收者是否需予驱铅疗法,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5劳动能力鉴定5.1铅吸收可继续原工作,3~6月复查一次。
职业性慢性铅中毒临床护理路径

职业性慢性铅中毒临床护理路径职业性慢性铅中毒临床护理路径在职业病治疗与护理过程中,护士根据临床护理路径所提示来完成各项护理、用药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等内容。
护士每班对患者进行护理整体评估。
主要进行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情况、意识状态、药物疗效的观察、尿量情况、进食情况等阳性资料及专科护理体征。
并对已执行护理的内容打勾并签名。
由护士长每天亲自检查患者的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情况,对于不足方面及时进行督导和评价,对于没有达标的部分,及时查找原因,再次改进实施,直到达到预期目标为止。
标签:职业性慢性铅中毒临床护理路径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慢性职业性铅中毒。
二、进入路径标准:医疗诊断为慢性职业性铅中毒患者。
三、具体护理过程:(一)入院宣教,病情观察1、询问病史(铅接触史)及体格检查,生命体征测定,了解尿铅及血中点彩细胞情况。
观察病员一般状况,通知医生。
2、进行入院宣教,安排较为安静病房。
填写入院介绍表。
(二)正确留取尿铅标本,完善相关检查1、指导患者正确留取尿标本尿铅是反映近期铅接触水平和观察驱铅效果的最好指标,是目前诊断和治疗铅中毒的重要依据驱铅治疗后需留尿标本,以检测尿铅含量,观察疗效,指导临床用药,决定是否继续排铅治疗。
因此正确留取尿标本非常重要。
2、留取标本方法:向患者交代清楚留尿方法和时间,在每疗程结束用药后次日,将100 ml晨尿留置在专用容器内,留尿过程中避免接触含铅物品,留尿后及时送毒科检测,以免影响检测结果。
(三)对症护理1、腹绞痛的护理:病人腹绞痛发作时,可遵医嘱给葡萄糖酸钙静脉推注或阿托品肌注,并行腹部热敷,也可针灸足三里、中脘、内关、三阴交等处。
腹绞痛发作前常有顽固性便秘作为先兆,可与病人一起查出腹绞痛发作的规律,制定预防措施。
2、腹胀及便秘的护理:注意观察病人呕吐物及粪便的颜色、性状。
患者多大便干结呈算盘珠状,对于便秘者,可给开塞露通便或肥皂水灌肠,也可按摩脐周以加强肠蠕动。
铅

铅相关新闻/资料:铅中毒的急救急性铅中毒多由于误服醋酸铅、碳酸铅、铬酸铅、四乙基铅及呼吸其粉尘或烟尘、蒸汽以及皮肤吸收或口服其溶剂而中毒。
过量接触、吸入铅化合物或含铅中药,如樟丹、黑锡丹、羊癫疯丸等,以及使用含铅化妆品等也可引起中毒。
急性铅中毒的中毒机理,主要是铅及其铅化合物进入细胞后可与酶的琉基结合,抑制酶的功能。
同时对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特别明显,可干扰合成血红蛋白的酶,引起卟啉代谢异常。
铅作用于细胞膜可引起溶血,并出现造血、神经、消化、泌尿系统等一系列症状。
急性铅中毒的临床表现1.消化系统表现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口有金属味、流涎、腹胀、便秘、便血、腹绞痛并喜按,还可有肝肿大、黄疸和肝功能减退等。
2.神经系统表现为头痛、眩晕、烦跺不安、失眠、嗜睡、易激动,重者可有谵妄、抽搐、惊厥、昏迷,甚至脑水肿和周围神经炎的表现也可出现。
3.血液系统表现出面色苍白、心悸、气短等贫血症状。
4.泌尿系统症状有腰痛、水肿、蛋白尿、血尿、管型尿,严重者还可出现肾衰竭。
急性铅中毒的急救法1.口服中毒者,可立即给予大量浓茶或温水,刺激咽部以诱导催吐,然后给予牛奶、蛋清、豆浆以保护胃粘膜。
2.对症急救。
对腹痛者可用热敷或口服阿托品0.5-1.O毫克;对昏迷者应及时清除口腔内异物,保持呼吸道的通畅,防止异物误入气管或呼吸道引起窒息。
3.经上述现场急救后,应立即送医院抢救,以免耽误时间,危及患者生命。
铅对儿童智力有何影响?铅是神经毒性为主的重金属元素,对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均有明显的损害作用。
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铅与人体细胞中的巯基紧密结合,从而对含巯基的各种酶的活性产生严重影响,首先是乙酰胆碱的合成与释放减少,而 乙酰胆碱 是和学习、记忆等过程密切相关的,是正常智力发育所必须的一种神经递质。
铅还可抑制血红素代谢过程中的δ-氨基乙酰丙酸脱水酶,使δ-氨基乙酰丙酸转化成卟啉的过程受阻,δ-氨基乙酰丙酸大量积聚,而其本身具有假性神经递质的作用,长期增多可引起思维改变和智力缺陷,因此,即使是轻度的铅中毒早期也可引起患儿注意力涣散、记忆力减退、理解力降低与学习困难。
铅中毒诊断标准

铅中毒诊断标准铅中毒是一种常见的职业病和环境病,也是一种全身性中毒。
铅中毒的诊断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及早发现并治疗可以避免严重的健康问题。
铅中毒的诊断标准是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暴露史来进行判断的。
下面将详细介绍铅中毒的诊断标准。
一、临床表现。
铅中毒的临床表现是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
轻度铅中毒患者可能出现头痛、疲乏、失眠、失去食欲等非特异性症状,而重度铅中毒患者可能出现贫血、神经系统症状、肾脏损害等严重并发症。
因此,医生在诊断铅中毒时需要仔细询问患者的症状,对于有可能接触过铅的患者更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二、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是诊断铅中毒的重要手段。
常用的检查项目包括血铅浓度、尿铅浓度、血红蛋白浓度、血清铅螯合蛋白浓度等。
其中,血铅浓度是诊断铅中毒的金标准,一般来说,血铅浓度超过100μg/dL即可诊断为铅中毒。
此外,尿铅浓度和血红蛋白浓度也可以作为辅助诊断的指标。
需要注意的是,实验室检查结果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来进行综合分析,不能片面地依赖实验室检查结果来作出诊断。
三、暴露史。
暴露史是诊断铅中毒的另一个重要依据。
医生需要详细了解患者的职业史、生活史、环境暴露史等,以确定患者是否存在铅接触的可能。
铅中毒的主要暴露途径包括吸入、经皮肤吸收和食入,因此,医生需要对患者的暴露史进行全面的了解,以便更准确地进行诊断。
综上所述,铅中毒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暴露史三个方面。
医生在诊断铅中毒时需要综合分析这些信息,不能片面依赖某一方面的结果。
此外,对于具有铅暴露史的患者,即使实验室检查结果正常,也不能排除铅中毒的可能,因此,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长期的监测和随访,以确保及时发现并治疗铅中毒。
希望本文对铅中毒的诊断有所帮助,也提醒大家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要注意防范铅中毒,保护好自己的健康。
GBZ 188-2014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WORD (1)

C 60GBZ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 188-2014代替GBZ 188-2007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occupational health surveillance 2014- 05-14发布2014-10-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发布前言……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34总则…………………….34.1职业健康监护目的………………………….34.2职业健康监护资料的应用…………-44.3职业健康监护的目标疾病………………….44.4开展职业健康监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界定原则.......................4 4.5职业健康监护人群的界定原则................ (5)4.6职业健康监护的种类和周期……………….54.7职业健康监护方法和检查指标的确定…….……-64.8职业健康检查结果的报告与评价…………- ……………-74.9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和管理档案…………….……-84. 10常规医学检查………………….85接触有害化学因素作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 (10)5.1铅及其无机化合物...............一 (10)5.2四乙基铅………….……………1l5.3汞及其无机化合物...............一 (12)5.4锰及其无机化合物...............~ (13)5.5铍及其无机化合物...............一 (14)0.6镉及其无机化合物...............一 (15)5. 7铬及其无机化合物...............一 (16)5. 8氧化锌...............“ (17)0.9砷…….……- 185. 10砷化氢(砷化三氢)…………..……- 195. 11磷及其无机化合物…………一……- 205. 12磷化氢............. (21)5. 13钡化合物(氯化钡、硝酸钡、醋酸钡) (22)5. 14钒及其无机化合物…………-.……- 235.15三烷基锡………一……- 235.16铊及其无机化合物…………一……- 245. 17羰基镍…………“……- 255. 18氟及其无机化合物…………一……- 265. 19苯(接触工业甲苯、二甲苯参照执行)……………- 275. 20二硫化碳………一……- 285. 2l四氯化碳………一……- 29GBZ 188-2014GBZ 188-20145. 22甲醇 (30)5. 23汽油 (31)5.24溴甲烷 (32)5. 25 1,2二氯乙烷 (32)5.26正己烷 (33)5. 27苯的氨基与硝基化合物 (34)5. 28三硝基甲苯 (34)5. 29联苯胺 (34)5. 30氯气 (36)5.31二氧化硫 (37)5. 32氮氧化物 (38)5. 33氨 (39)5. 34光气 (40)5. 35甲醛 (41)5.36 一甲胺 (43)5. 37 一氧化碳 (44)5. 38硫化氢………………- 445. 39氯乙烯 (45)5. 40三氯乙烯 (46)5. 41氯丙烯 (47)5.42氯丁二烯 (48)5. 43有机氟 (49)5. 44二异氰酸甲苯酯 (50)5. 40二甲基甲酰胺.... (50)5.46氰及腈类化合物 (51)5. 47酚(酚类化合物如甲酚、邻苯二酚、间苯二酚、对苯二酚等参照执行)………………………525.48五氯酚 (53)5. 49氯甲醚[双(氯甲基)醚参照执行] (53)5.50丙烯酰胺 (54)5. 51偏二甲基肼 (55)5.52硫酸二甲酯 (55)5. 53有机磷杀虫剂 (56)5.54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 (57)5.55拟除虫菊酯类 (58)5. 56酸雾或酸酐 (59)5. 07致喘物 (60)5. 58焦炉逸散物 (62)6粉尘作业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 (63)6.1游离二氧化硅粉尘(结晶型二氧化硅粉尘) (63)6.2煤尘 (64)6.3石棉粉尘 (65)6.4其他致尘肺病的无机粉尘 (66)6.5棉尘(包括亚麻、软大麻、黄麻粉尘) (68)GBZ 188-20146.6有机粉尘 (68)7接触有害物理因素作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 (70)7.1噪声 (70)7.2手传振动………………………7l7.3高温 (72)7.4高气压(参见GB 20827) (73)7.5紫外辐射(紫外线) (75)7.6微波 (77)8接触有害生物因素作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 (77)8.1布鲁菌属 (77)8.2炭疽芽孢杆菌(简称炭疽杆菌) (79)9特殊作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 (80)9.1电工作业 (80)9.2高处作业 (81)9.3压力容器作业 (82)9.4结核病防治工作 (82)9.5肝炎病防治工作 (83)9.6职业机动车驾驶作业 (83)9.7视屏作业 (80)9.8高原作业 (85)9.9航空作业 (87)附录A(资料性附录)正确使用本标准的说明 (89)附录B(规范性附录)职业健康监护医学常规检查方法 (90)附录C(规范性附录)粉尘作业人员胸部数字X射线摄影(DR摄片)技术要求............IOO 附录D(规范性附录)加压试验和氧敏感试验方法 (102)附录E(资料性附录)职业健康监护评价报告编制指南 (104)ⅢGBZ 188-201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职业卫生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ICS 13.100C60GBZ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 37-2002职性慢性铅中毒诊断标准Diagnostic Criteria of Occupational Chronic Lead Poisoning2002-04-08发布 2002-06-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前言本标准的第6.1条为推荐性的,其余为强制性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标准。
原标准GB11504-1989与本标准不一致的,以本标准为准。
根据全国范围的调查研究,结合国内外文献进展,本次修订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将原标准中的“铅吸收”一项改为“观察对象”。
尿铅指标由原0.39 μmol/L(0.08mg /L)调整至0.34 μmol/L(0.0 7mg/L),以利于铅中毒的预防。
2.根据临床经验,将尿铅诊断起点值由原0.39 μmol/L(0.08 mg/L)调整为0 .58μmol /L(0.12mg/L),以减少假阳性。
3.根据3588例的调查中,引进职业接触限值(可接受上限值)与诊断下限值(诊断值)的概念,并以诊断值作为诊断分级的基础,对原标准中的轻度中毒诊断起点作了较大的修改。
既体现了单项指标的作用,也突出了多项指标综合诊断的重要性,使诊断更趋合理。
4.在治疗原则中加入了口服络合剂二巯丁二酸。
5.原标准中将多种测定方法列作标准的附录,鉴于多数与现已一致认可的标准化方法相同,故加精简。
本标准的附录A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西安市中心医院负责起草,参加起草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江西省劳动卫生职业病研究所、沈阳市劳动卫生职业病研究所、湖南医科大学卫生系、广西职业病防治研究所、四川省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研究所、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株洲冶炼厂职工医院、绍兴市防疫站、甘肃省白银公司劳动卫生研究所、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景德镇市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所、镇江市卫生防疫站、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计研究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
本标准的第6.1条为推荐性的,其余为强制性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标准。
原标准GBll504—1989与本标准不一致的,以本标准为准。
根据全国范围的调查研究,结合国内外文献进展,本次修订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将原标准中的“铅吸收”一项改为“观察对象”。
尿铅指标由原0.39μmol/L(0.08mg/L)调整至 0.34μmol/L(0.07mg/L),以利于铅中毒的预防。
2.根据临床经验,将尿铅诊断起点值由原0.39μmol/L(0.08mg/L)调整为0.58μmol/L (0.12mg/L),以减少假阳性。
3.根据3588例的调查中,引进职业接触限值(可接受上限值)与诊断下限值(诊断值)的概念,并以诊断值作为诊断分级的基础,对原标准中的轻度中毒诊断起点作了较大的修改。
既体现了单项指标的作用,也突出了多项指标综合诊断的重要性,使诊断更趋合理。
4.在治疗原则中加入了口服络合剂二巯丁二酸。
5.原标准中将多种测定方法列作标准的附录,鉴于多数与现已一致认可的标准化方法相同,故加精简。
本标准的附录A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西安市中心医院负责起草,参加起草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江西省劳动卫生职业病研究所、沈阳市劳动卫生职业病研究所、湖南医科大学卫生系、广西职业病防治研究所、四川省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研究所、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株洲冶炼厂职工医院、绍兴市防疫站、甘肃省白银公司劳动卫生研究所、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景德镇市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所、镇江市卫生防疫站、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计研究室。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负责解释。
职业性慢性铅中毒诊断标准
Diagnostic Criteria of Occupational Chronic Lead Poisoning
GBZ37-2002
职业性慢性铅中毒是由于接触铅烟或铅尘所致的以神经、消化、造血系统障碍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职业性慢性铅中毒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职业性慢性铅中毒的诊断及处理。
非职业性慢性铅中毒的诊断和处理亦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6180 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
3诊断原则
根据确切的职业史及以神经、消化、造血系统为主的临床表现与有关实验室检查,参考作业环境调查,进行综合分析,排除其它原因引起的类似疾病,方可诊断。
4观察对象
有密切铅接触史,无铅中毒的临床表现,具有下列表现之一者:
a)尿铅≥0.34μmol/L(0.07mg/L、70μg/L)或0.48μmol/24h(0.1mg/24h、100μg/24h);
b)血铅≥1.9μmol/L(0.4mg/L、400μg/L,);
c)诊断性驱铅试验后尿铅≥1.45μmol/L(0.3mg/L、300μg/L)而<3.86μmol/L(0.8m g/L)者。
5诊断及分级标准
5.1 轻度中毒
5.1.1 血铅≥2.9μmol/L(0.6mg/L、600μg/L)或尿铅≥0.58μ
mol/L(0.12mg/L、120μg/L);且具有下列一项表现者,可诊断为轻度中毒:
a)尿δ-氨基-r-酮戊酸≥61.0μmol/L(8mg/L、8000μg/L)者;
b)血红细胞游离原卟啉(EP)≥3.56μmol/L(2mg/L、2000μg/L);
c)红细胞锌原卟啉(ZPP)≥2.91μmol/L(13.0μg/gHb);
d)有腹部隐痛、腹胀、便秘等症状。
5.1.2诊断性驱铅试验,尿铅≥3.86μmol/L(0.8mg/L、800μg/L)或4.82μ
mol/24h(1mg/24h、1000μg/24h)者,可诊断为轻度铅中毒。
5.2 中度中毒
在轻度中毒的基础上,具有下列一项表现者:
a)腹绞痛;
b)贫血;
c)轻度中毒性周围神经病。
5.3 重度中毒
具有下列一项表现者:
a)铅麻痹;
b)中毒性脑病。
6处理原则
6.1 治疗原则
中毒患者应根据具体情况,使用金属络合剂驱铅治疗,如依地酸二钠钙、二巯丁二酸钠等注射,或二巯丁二酸口服,辅以对症治疗。
观察对象也可酌情进行驱铅治疗。
6.2 其他处理
6.2.1 观察对象
可继续原工作,3~6个月复查一次或进行驱铅试验明确是否为轻度铅中毒。
6.2.2 轻度、中度中毒
治愈后可恢复原工作,不必调离铅作业。
6.2.3 重度中毒
必须调离铅作业,并根据病情给予治疗和休息。
如需劳动能力鉴定者按
GB/T16180处理。
7正确使用本标准的说明
见附录A(资料性附录)。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正确使用本标准的说明
A.1 本标准适用于生产中接触铅烟或铅尘而引起的慢性中毒。
非职业性成人慢性铅中毒也可参考。
A.2 铅中毒实验室指标较多,各种指标的检测方法往往也有多种。
由于方法、仪器、地区等因素的影响,既往其正常参考值也有差别。
职业接触限值、诊断值是在统一方法、严格质控条件下通过全国性调研3188人,按照原标准经集体讨论诊断为铅吸收组、中毒组、接铅正常组。
经统计处理,并经现场验证结果提出的。
即接铅正常组与铅吸收组之间界点为职业接触限值、铅吸收组与铅中毒组之间界点为诊断值。
而这二值的推广与应用也要求做到检验方法一致,严格质量控制,多项指标相互配合。
避免凭单项指标一次检验结果下结论。
查尿铅有化学法、仪器法,但只要严格质控,其测定结果应该是一致的。
为了操作方便,查尿铅建议用广口聚乙烯塑料瓶收集一次晨尿样约100ml,但特别应注意尿铅、血铅在采样及检测过程中的污染问题。
A.3 原标准基本条文是正确的,本次修订时基本采纳,但其中一些铅中毒实验室指标数据,本次修订依据职业接触限值,诊断值作了调整,具体数值见下表。
A.4 铅绞痛的典型表现已为基层医生所熟知。
需结合职业史、现场情况,在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类似症状的疾病后方可诊断。
A.5 诊断性驱铅试验主要用于一些长期在超标环境下工作的铅作业工人,有临床症状而铅实验室检测指标仍低于职业接触限值(见下表),或属观察对象者。
药物可用依地酸二钠钙1.0g,分二次肌内注射或加入葡萄糖内缓慢静注或静脉滴注。
建议收集24小时尿进行铅测定,对诊断性驱铅试验的尿铅值,应参考本标准并结合具体情况而定。
A.6 驱铅治疗常用依地酸二钠钙、二巯丁二酸钠注射及二巯丁二酸胶囊(DMSA)口服。
一般3~4日为一疗程,二疗程间隔停药3~4日。
剂量及疗程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结合药物的品种、剂量而定。
轻度铅中毒治疗建议一般不超过3~5个疗程。
A.7 铅实验室检测指标值见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