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和圆锥的认识》说课稿及反思(共二篇)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说课稿及反思(一)一、说教材圆柱和圆锥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几何体之一.也是小学阶段立体图形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以前学习的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由平面图形围成的几何体,而圆柱和圆锥的表面既有平面又有曲面,这是学生认识过程中的一次飞跃。
本课通过观察直观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即丰富了立体图形的认识,也为后面学习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和圆柱与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奠定了基础.能够增强学生空间观念.获得良好的立体几何体验。
二、说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感知并发现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立体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立体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说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圆柱和圆锥,体会其特征。
难点:知道圆柱和圆锥各部分的名称,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四、说教学过程板块一、导入新课课件出示:一组几何体的实物,其中有长方体、正方体形状的,也有圆柱和圆锥形状的。
师:同学们,这些物体的形状是各式各样的,其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我们比较熟悉?学生回答。
师: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些是我们已经认识的长方体、正方体;有些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的立体图形——圆柱和圆锥。
(课件出示:教材第9页例1)【设计意图: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直观的认识圆柱和圆锥】板块二、探究新知1.认识圆柱的特征。
师:图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体?学生指出来。
师:圆柱体简称圆柱。
仔细观察圆柱,说说圆柱有什么特征。
生1:圆柱从上到下一样粗。
生2:圆柱上、下两个面是完全相同的圆。
生3:圆柱有一个面是弯曲的。
介绍圆柱(课件出示:教材第9页圆柱直观图):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作底面,围成圆柱的曲面叫作侧面,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作高。
师:请同学们拿出你准备的圆柱体,互相指着说一说它的底面、侧面和高。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的教学设计3篇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的教学设计引导语: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圆柱和圆锥的认识》的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的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的名称。
2、通过观察,认识圆柱、圆锥并掌握它们的特征,建立空间观念。
3、能正确判断圆柱和圆锥体,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判断等思维能力。
教具学具:1、教师准备大小不同的圆柱和圆锥以及其他几种形体的实物及模型。
2、学生准备圆柱和圆锥实物。
3、教师准备长方形、直角三角形和半圆形、梯形的小旗。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做你来说我来猜的游戏。
(就是中央电视台幸运52的记时抢答)随着屏幕上出现一组漂亮的几何图形,一名同学根据已有知识在描述着它的特征,另一名同学在认真的猜着,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
然后屏幕上出现圆柱体和圆锥体,由于学生还没学圆柱和圆锥。
造成下面的学生无法猜出。
此时学生自然会产生想深刻认识圆柱体圆锥的特征这一要求。
(同学们知道的真不少),这节课我们再来进一步了解圆柱和圆锥。
板书课题: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二、教学新课㈠认识圆柱、圆锥。
1、请同学们把自己准备的实物中的圆柱形物体和圆锥形物体分开。
2、仔细观察这些物体的形状,你能在纸上把他们画出来吗?谁愿意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贴出学生画的立体图)教师:比较这几个同学的画法,你有什么想说的吗?3、教师:刚才同学们通过观察、想象,画出圆柱和圆锥的立体图形。
那么,你还能回想一下,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或圆锥吗?(二)探究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圆柱的特征.教师:通过刚才的交流,可以看出大家对圆柱、圆锥已经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那么接下来咱们再一起来探讨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1、请你拿起桌上的圆柱,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将自己的`发现与同桌交流。
圆柱与圆锥教案(集锦7篇)
圆柱与圆锥教案(集锦7篇)篇1:圆柱与圆锥知识要点:圆柱:(1)特征:是由两个底面和一个侧面三部分组成的。
底面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圆侧面是一个曲面。
(2)圆柱的侧面及其与底面之间的关系:沿高剪开的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圆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3)圆柱的高: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有无数条高。
(4)侧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某高,用字母表示为S侧?Ch(5)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某2(6)体积:圆柱的体积=底面积某高,用字母表示为V?Sh圆锥:(1)特征:由一个底面和一个侧面两部分组成,它的底面是一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
(2)圆锥的高: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圆锥只有一条高。
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3)体积:?11?公式:V?V?Sh圆锥圆柱?33?13解题大智慧一、用圆柱的特征解题1、填空(1)把圆柱的侧面沿高剪开,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圆柱的底面周长就是它的(),圆柱的高就是它的()(2)当圆柱的()和()相等时,它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正方形。
(3)把一个底面半径是 2 cm 的圆柱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正方形,这个圆柱的高是()cm。
2、把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后得到一个正方形,那么这个圆柱的高与底面直径的比是多少?3、一个底面周长是9.42cm,高是5cm的圆柱,沿底面直径把它切割成两个半圆柱后,切割面的面积一共是多少平方厘米?二、用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解题1、一个圆柱,底面周长是31.4dm,高是10dm,求它的侧面积?如果不是已知底面周长,而是已知底面半径或直径呢?2、一个圆柱的底面周长是94.2cm,高是25cm,求它的表面积。
3、一顶圆柱形厨师帽,高28cm,冒顶直径20cm,做这样10顶帽子需要多少面料?4、用铁皮制作1节通风管,它的长是60cm,底面圆的直径是10cm。
至少需要铁皮多少平方厘米?5、做一对无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高是40cm,底面直径是30cm,至少需要铁皮多少平方厘米?6、把一张长16cm,宽6.5cm的长方形围成一个圆柱形纸筒,这个圆柱形纸筒的侧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7、挖一个圆柱形的蓄水池,已知它的底面直径是3m,池深2.5m。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案
认识圆柱和圆锥合肥市朝霞小学邓慧雨【教学内容】小学数学苏教2011课标版六年级下册第9、10页,例1和练一练,第13页练习二第3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认识圆柱和圆锥,并发现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的含义。
2、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感受、认识几何体特征的过程,积累、认识立体图形的经验,增加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能主动观察和思考,进一步体验立体图形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认识圆柱和圆锥以及各部分的名称,了解并体会其特征。
【教学难点】圆柱两底面的关系探索和其高的特征的认识;圆锥高的特征认识。
【教学准备】课件、圆柱和圆锥的教具和学具、尺子、稿纸等。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教师拿出圆柱体的薯片盒。
谈话:老师今天给同学们带了礼物,请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圆柱)设计意图:取材于学生喜爱的食品薯片,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预设学生会回答“薯片和圆柱”两种答案,教师再用趣味性的语言“请学生调到数学频道”引导学生说出“圆柱”。
谈话:同学们在一年级的时候已经初步认识过圆柱,(课件出示例题图)观察这幅图,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体?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体?学生回答。
揭题:这节课我们继续认识圆柱。
今天所研究的圆柱都是直圆柱。
(板书:圆柱)二、新知探究1、认识圆柱的特征。
引导:拿出圆柱学具,仔细看一看、摸一摸,和同桌说一说你的发现。
学生汇报。
(拿着学具表达)①圆柱的上下两个面摸着平平的;②圆柱还有一个面摸着是弯曲的;③圆柱的上下两个面是圆形,并且相同大小的圆形……教师相机介绍:圆柱的上下两个面是圆,摸起来平平的,我们把它们叫作底面。
(板书:底面)还有一个面摸着是弯曲的,是一个曲面,我们把它叫作侧面。
(板书:侧面)(课件同步展示)同时质疑:你怎样知道圆柱上下两个底面是相同的圆呢?该怎样验证?活动:想一想,并利用手中的学具验证这一发现是否正确,同桌合作。
《圆柱与圆锥》教学设计
《圆柱与圆锥》教学设计第一篇:《圆柱与圆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梳理圆柱与圆锥的特征、面积、体积计算公式,能灵活地根据问题情境,选择合理的方法进行计算。
2、沟通立体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图形网格,使所学知识进一步条理化和系统化。
3、引导学生以类的观点去观察与分析图形,体会解决问题的乐趣,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圆柱与圆锥的相关特点与特征,并能熟练地运用公式进行圆柱、圆锥表面积或体积的计算。
难点:通过对知识进行整理,提高学生自主获取知识与概括知识的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圆柱、圆柱图片教学过程:一、梳理知识,构建体系1、导入师:认识这个图形吗?如果它的一个底面向圆心无限缩小到一个点的时候,它变成了什么图形?生:圆锥师:圆柱和圆锥之间有什么关系?圆柱和圆锥之间还有很多的奥秘和联系,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圆柱和圆锥。
板书:圆柱与圆锥2、梳理汇报圆柱圆锥的知识(1)特征(观察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2)表面积、侧面积(3)体积【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整体、系统地感悟知识,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疏通环节很重要,通过圆柱变圆锥,及平面图形与圆柱圆锥的关系,唤醒已有的知识、方法及经验,以“平移”“旋转”等方式在再现与强化立体图形的运动,很好地完成了对单元知识纵向和横向的结构化】二、变式应用1、根据情境选择合适的解决策略师:运用我们所整理的这些知识,能够解决很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请看下图:师:这是一个圆柱形的木桶。
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不能提出一些实际问题呢?生提问题师总结问题,并解决问题师:生活中能不能直接使用这些数据来准备材料?小结:解决问题时要结合生活实际确定最合适的取值2、根据圆柱的动态变化解决问题师:我们继续奔跑,都说孩子们有天生的创造力,我给你们一个圆柱,你想怎样加工和创造呢?生罗列加工方法师根据加工方法提出数学问题师:联系我们解决的问题,你有什么体会小结:复杂的数学问题都是有简单的数学问题演变而来的。
圆柱和圆锥教案(优秀6篇)
圆柱和圆锥教案(优秀6篇)圆柱和圆锥教案篇一单元教学要求: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知道圆柱是由两个完全一样的圆和一个曲面围成的,圆锥是由一个圆和一个曲面围成的;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能举例说明。
圆柱和圆锥,能判断一个立体图形或物体是不是圆柱或圆锥。
2、使学生知道圆柱侧面展开的图形,理解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计算圆柱体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计算方法,并认识取近似数的进一法。
3、使学生理解求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能说明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容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单元教学重点: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单元教学难点: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一)圆柱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第3~4页圆柱和圆柱的侧面积、“练一练”,练习一第1—3题。
教学要求:1、使学生认识圆柱的特征,能正确判断圆柱体,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判断等思维能力。
2、使学生认识圆柱的侧面,理解和掌握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一个长方体模型,大小不同的圆柱实物(如铅笔、饮料罐、茶叶筒等)若干,圆柱模型;学生准备圆柱实物(要有一个侧面贴有商标纸或纸的圆柱体),剪下教材第127页图形、糨糊。
教学重点:认识圆柱的特征,掌握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认识圆柱的侧面。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提问:我们学习过哪些立体图形?(板书:立体图形)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征?2、引入新课。
出示事先准备的圆柱形的一些物体。
提问学生:这些形体是长方体或正方体吗?说明:这些形体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的立体图形圆柱体。
通过学习要认识它的特征。
(板书课题)二、教学新课1、认识圆柱的特征。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圆柱形物体,仔细观察一下,再和讲台上的圆柱比一比,看看它有哪些特征。
提问:谁来说一说圆柱有哪些特征?2、认识圆柱各部分名称。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设计理念】本课努力将传统教具、学具和现代多媒体网络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亲身感受数学,在“玩”中学,在“测”中学,在“思”中学,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直观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使数学课堂教学“动”起来、“活”起来,让学生在“做”中学,使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信息窗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感知和发现圆柱、圆锥的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类比能力,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体会圆柱和圆锥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通过网络资源的链接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体验、感悟、探索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知道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认识立体图【教学准备】圆柱和圆锥形的实物、模型;长方形、直角三角形和半圆形的小旗各一面、多媒体课件(链接网络资源)。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游戏导入导入:模仿《幸运52》设计一个“抢答游戏”。
1.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我们来做个你说大家猜的游戏。
(屏幕上出现一组相关的几何图形,一名同学描述着它的特征,其他同学猜): 2.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在猜的这些图形中,有些是我们已认识的长方体、正方体(隐去长方体、正方体形状的物体),有些是我们这节课要认识的新的立体图形——圆柱和圆锥。
板书课题:圆柱和圆锥的认识二、动手操作,认识特征(一)圆柱的认识1.玩转学具,观察想象:学生拿出长方形小旗,师:如果以这条边所在的直线为轴,让它快速旋转,想象可以得到什么形体?(圆柱)(课件动态演示)师:在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圆柱体形状的物体,一起来看。
能找出哪些物体是圆柱体形状的吗?(多媒体出示生活中的圆柱实物,选择抽象出圆柱的外形。
)师:你在生活中还见到过圆柱体形状的物体吗?谁能再举个例子。
了解圆柱与圆锥幼儿园教案
了解圆柱与圆锥幼儿园教案幼儿园教案:了解圆柱与圆锥引言:本教案旨在帮助幼儿了解和区分圆柱和圆锥这两个几何形状,通过多种互动活动和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一、理论知识介绍(300字)1. 圆柱的特点和定义:圆柱有两个平行的底面,底面是圆形的,底面和顶面之间的是一个有无数条平行的侧面,每一条侧面都是一个矩形。
2. 圆锥的特点和定义:圆锥有一个底面,底面是圆形的,除底面外,还有一个尖的顶点,底面和顶点之间的是一个斜面,斜面是由若干个三角形组成的。
二、教学活动(800字)1. 视觉展示:利用投影仪或者绘制的图片,向幼儿展示圆柱和圆锥的形状,让幼儿用手指指出不同几何形状的特点和区别。
2. 触觉体验:准备一些玩具模型,其中含有圆柱和圆锥,让幼儿触摸并感受两者的表面形状,指导他们用手指按摩两者的侧面和底面,感受到圆柱的平滑和圆锥的锥形。
3. 分类游戏:准备一堆不同几何形状的物品,如木块、玩具等,让幼儿将它们分成两组,圆柱形状和圆锥形状的分开,并口头解释每个物品的形状特点。
4. 填色练习:提供印有圆柱和圆锥的插图或者图片,让幼儿用彩色笔或者蜡笔将圆柱和圆锥分别填色,以加深他们对两者形状的认知。
5. 创意模型制作:引导幼儿使用卡纸、剪刀、胶水等材料,制作圆柱和圆锥的模型。
鼓励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6. 情景拼贴:提供一些具体场景的图片,如建筑物、冰淇淋等,让幼儿选择合适的图片黏贴在圆柱或圆锥的表面,通过这个游戏,加深幼儿对圆柱和圆锥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认知。
三、教学总结(300字)通过以上的教学活动,幼儿们在观察、触摸、判断和实践的过程中,逐渐了解了圆柱和圆锥这两个几何形状。
他们通过感官体验和操作实践,加深了对形状的认知和记忆。
同时,这些活动也促进了幼儿的动手能力、空间想象力和思维逻辑的发展。
通过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和互动体验,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圆柱和圆锥的特点。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的教学设计3篇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的教学设计3篇《圆柱和圆锥的认识》的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的名称。
2、通过观察,认识圆柱、圆锥并掌握它们的特征,建立空间观念。
3、能正确判断圆柱和圆锥体,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判断等思维能力。
教具学具:1、教师准备大小不同的圆柱和圆锥以及其他几种形体的实物及模型。
2、学生准备圆柱和圆锥实物。
3、教师准备长方形、直角三角形和半圆形、梯形的小旗。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做你来说我来猜的游戏。
(就是中央电视台幸运52的记时抢答)随着屏幕上出现一组漂亮的几何图形,一名同学根据已有知识在描述着它的特征,另一名同学在认真的猜着,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
然后屏幕上出现圆柱体和圆锥体,由于学生还没学圆柱和圆锥。
造成下面的学生无法猜出。
此时学生自然会产生想深刻认识圆柱体圆锥的特征这一要求。
(同学们知道的真不少),这节课我们再来进一步了解圆柱和圆锥。
板书课题: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二、教学新课㈠认识圆柱、圆锥。
1、请同学们把自己准备的实物中的圆柱形物体和圆锥形物体分开。
2、仔细观察这些物体的形状,你能在纸上把他们画出来吗?谁愿意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贴出学生画的立体图)教师:比较这几个同学的画法,你有什么想说的吗?3、教师:刚才同学们通过观察、想象,画出圆柱和圆锥的立体图形。
那么,你还能回想一下,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或圆锥吗?(二)探究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圆柱的特征.教师:通过刚才的交流,可以看出大家对圆柱、圆锥已经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那么接下来咱们再一起来探讨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1、请你拿起桌上的圆柱,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将自己的发现与同桌交流。
(教师在学生交流时,深入到学生中,倾听孩子不同的见解,做到心中有数)。
2、集体交流:(学生交流时语言可能不严密,教师随时正确引导)谁想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学生交流,教师系统整理。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三篇篇一:《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2、学科:数学一、教学课题:圆柱和圆锥的认识二、教材分析:以往教材是把圆柱体与圆锥体分开教学的,而新教材是编排到一起,我认为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对于圆柱体和圆锥体的认识,可以有效的对比区分,本身圆柱体圆锥体,就有很明显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这样安排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整体认识。
圆柱体与圆锥体学生并不陌生,可以说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感性了解。
运用电脑展现生活中圆柱体圆锥体的优美画面并配以音乐,同时准备大量的实物学具,让学生在听、看、动多种感官参与下完成对圆柱体圆锥体特征的抽象过程,帮助学生构建起圆柱体,圆锥体的特征这一本课的重点知识。
同时新教材还安排了旋转中形成圆,圆柱体,圆锥体这也是非常独具匠心的。
让学生认识到动态中形成已经学过的图形这是前所未有的。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感知并发现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立体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维。
教学重点、难点:1、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探索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2、进一步体验立体图形玉生活的联系,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具准备:1、圆柱和圆锥的实物和模型。
2、多媒体演示课件。
学具准备:自己带的圆柱和圆锥的实物。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我们以前学过那些平面图形?2、出示一些平面图形,认识它们吗?【百度搜索】你眼睛看到的是不是一定正确呢?3、电脑演示,将平面图形变成立体图形。
【百度搜索】为什么刚才我们看到平面图形变成了立体图形了呢?4、认识这些图形吗?5、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圆柱和圆锥。
二、新授1、拿出圆柱和圆锥,说说它门的特点。
2、你能找出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圆柱和圆锥形的吗?【百度搜索】生活中的圆柱圆锥图片3、现在来研究圆柱。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案(版)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精品教案(通用版)第一章:圆柱的认识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圆柱的定义和特征。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掌握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对体积和表面积的影响。
学生能够运用圆柱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2 教学内容圆柱的定义和特征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对体积和表面积的影响圆柱在实际中的应用1.3 教学步骤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圆柱的概念。
讲解:讲解圆柱的定义和特征,底面半径和高对体积和表面积的影响。
练习: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圆柱的理解。
应用:学生运用圆柱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4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练习和应用,评价学生对圆柱的认识程度。
第二章:圆锥的认识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圆锥的定义和特征。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掌握圆锥的底面半径和高对体积和表面积的影响。
学生能够运用圆锥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圆锥的定义和特征圆锥的底面半径和高对体积和表面积的影响圆锥在实际中的应用2.3 教学步骤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圆锥的概念。
讲解:讲解圆锥的定义和特征,底面半径和高对体积和表面积的影响。
练习: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圆锥的理解。
应用:学生运用圆锥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4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练习和应用,评价学生对圆锥的认识程度。
第三章:圆柱和圆锥的比较3.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异同点。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圆柱和圆锥在体积和表面积上的联系和区别。
3.2 教学内容圆柱和圆锥的异同点圆柱和圆锥在体积和表面积上的联系和区别3.3 教学步骤引入:通过对比实例引入圆柱和圆锥的异同点。
讲解:讲解圆柱和圆锥的异同点,发现它们在体积和表面积上的联系和区别。
练习: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圆柱和圆锥的理解。
通过学生的练习和应用,评价学生对圆柱和圆锥的比较程度。
第四章:圆柱和圆锥的计算4.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学生能够运用圆柱和圆锥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苏教版六年级下数学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说课稿四篇
《圆锥的认识》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课标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的《圆锥的认识》。
下面我主要从目标、评价和学习这三个方面来说本节课。
一、目标首先是学习目标的制定,我主要依据学材、学情、课标这几个方面。
基于学材的分析本节内容选自九年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二小节第一部分《圆锥的认识》。
这一部分是在学生掌握了圆和圆柱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之上而安排的内容。
我们要想认识圆锥,进一步学习有关它的知识,首先要了解它的特征。
因此教材把它安排在这一部分内容的第一节,为下面学习起到一个良好的铺垫作用。
由于圆柱与圆锥的知识是密切相关的,因而教材把圆锥的认识安排圆柱的认识之后,为学习圆锥的特征以及体积起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
因此,我将圆锥的特征作为本节课的学习重点。
基于学情的分析由于已经是六年级的学生了,他们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已经有较大的提高,能够有意识的去主动探索未知世界。
同时,他们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也有明显的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有所发展。
所以在教学时适宜让学生主动思考,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亲自体验感知圆锥的特征。
另外,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动手操作、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能根据具体情况想出多种测量高的方法。
通过以上分析,我认为本节课的学习难点是圆锥的高的测量方法。
基于课标的分析,课标对于本节课的阐述与分析,在这里不再赘述。
学习目标:基于以上几个方面,我制定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大家请看:目标1、借助生活中的实物或模型,会说出圆锥的各部分名称,会正确地辨认圆锥,会举例说明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圆锥形。
目标2、结合问题情境,通过指一指、画一画、量一量、说一说等活动,会说出圆锥体的大小与底面的大小有关,会正确测量圆锥的高。
目标3、通过动手操作、观察交流等活动,会说出圆锥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并能说出圆锥是由三角形旋转得到的以及三角形各部分与圆锥的关系。
初中数学圆柱圆锥教案
初中数学圆柱圆锥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掌握它们的定义和性质。
2. 学会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并能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和性质。
2. 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 圆柱和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
2. 应用圆柱和圆锥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圆柱和圆锥的模型。
2. 直尺、圆规、剪刀等工具。
3. 计算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找出圆柱和圆锥的实例。
2. 让学生举例说明圆柱和圆锥的特点。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圆柱的特征和性质,如底面、侧面、高等。
2. 讲解圆锥的特征和性质,如底面、侧面、高等。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模型,理解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独立完成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题目。
2. 引导学生应用圆柱和圆锥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四、巩固练习(10分钟)1. 判断题:判断给出的陈述是否正确。
2. 选择题:选择正确的答案。
3. 解答题:解答给出的问题。
五、总结(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和性质。
2. 强调圆柱和圆锥体积公式的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和性质,以及体积的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模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同时,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加强学生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信息窗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认识圆柱和圆锥,知道圆柱和圆锥底面、侧面和高的含义,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的基本特征。
2. 经历探索圆柱和圆锥特征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初步体会圆柱和圆锥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认识圆柱和圆锥的侧面和高。
教具准备:课件,圆柱、圆锥实物,模型,长方形小旗一面。
学具准备:圆柱、圆锥实物,圆锥模型,剪刀,长方形、半圆形、直角梯形、直角三角形小旗各一面。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吃冰淇淋吗?你注意过装冰淇淋的盒子吗?(课件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图)请看屏幕,这是我搜集到的一些冰淇淋盒,看到这些盒子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可能提到:左边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有什么特点?
右边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有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通过学生喜欢吃冰淇淋,引入对它们各种各样盒子形状的研究,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让学生自己提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愿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
二、你说我讲
1.认识“圆柱”特征
(1)整体感知
师:同学们,左边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呢?圆柱。
除了我们刚才看到的冰淇淋盒,在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圆柱形的物体吗?在哪里见
过?他们什么样?
学生可能提到未削的铅笔、水杯、胶棒、水彩笔盒、茶叶筒、木头、广场上的圆柱子、压路机的磙子、宾馆的旋转门等等。
他们美观、实用、安全、能滚动……
(2)探索研究
师: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的圆柱,数一数,摸一摸,滚一滚,比一比,看你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探索提示)
提示:①数一数,圆柱有几个面?指给同桌看。
②摸一摸,圆柱的几个面有什么不同?
③滚一滚,把圆柱不同的面放在桌上滚一滚,你发现了什么?
④比一比,你的圆柱和同桌的有什么不同?
(3)汇报交流
学生根据提示交流汇报。
①圆柱有3个面。
哪3个?让学生指一指。
②学生会说“圆柱有两个圆形的面,平平的。
”此时教师可以让所有的学生再摸一摸感知一下,并介绍:圆柱上下这两个圆形的面叫圆柱的底面。
(板书)可能会有学生提到这两个圆大小一样,如果没有,教师提问:这两个圆之间有什么秘密吗?并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可能是用眼睛看的,也可能是估计的。
给他们时间验证一下,再交流。
学生的方法可能有:量直径;把两个圆在纸上画下来比对;或画一个再看是否重合;也可能剪下来比较等等。
教师肯定学生的想法后利用课件演示两个圆重合,并板书:两个完全相同的圆。
圆柱还有一个面,学生可能会通过手势表示,却说不出来。
也可能知道叫侧面。
教师根据学会的回答介绍:圆柱的曲面叫圆柱的侧面,并板书:侧面曲面。
③底面放在桌子上不能滚动,侧面放在桌子上可以滚动。
师:我们平常见到的哪些圆柱利用了它能滚动这个特点?
压路机、擀面杖、滚筒刷等,学生说不上来,教师可以提示引导。
师:这些圆柱滚过的地方会是什么形状呢?
学生演示,猜测过后,教师可以用课件演示一下:长方形。
④圆柱有大有小,有高有低。
课件出示装满牙签的圆柱塑料盒和装满水彩笔的圆柱盒,问:这两个圆柱的大小与
什么有关?
圆柱的高。
追问:什么是圆柱的高?圆柱有多少条高?
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圆柱的高。
问:这些牙签和水彩笔是圆柱的高吗?假如他们细一些,再细一些,能装多少根?
板书:圆柱有无数条高,高的长度都相等。
课件演示圆柱的一条高。
师介绍:生活中,我们把硬币的高叫厚,圆柱水井的高叫深,铅笔的高叫长。
师:除了高,这两个圆柱的大小还与什么有关?底面的大小或底面直径半径等。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圆柱的特征,通过数一数,摸一摸,滚一滚,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感知圆柱的底面、侧面的不同,加深对圆柱的认识,并通过课件演示,加以学生的想像,体会出圆柱有无数条高,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 2.认识“圆锥”特征
(1)整体感知
师:右边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呢?圆锥。
师:生活中哪些地方见过圆锥?
学生可能提到铅笔尖部、塑料跳棋下部、沙堆、陀螺等。
(2)自学探究
师: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研究圆柱特征的方法,自己研究一下圆锥的特征。
(3)汇报交流
教师板书:一个顶点一个侧面曲面一个底面圆形
着重让学生说说:圆锥的侧面是什么形状?什么是圆锥的高?圆锥的高有多少条?
让学生先猜测圆锥的侧面是什么形状?学生可能认为是三角形,也可能认为是扇形,然后滚动圆锥学具自己体验,最后通过课件展示验证。
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圆锥的高。
圆锥只有一条高。
课件演示。
【设计意图:在想象圆柱逐步变成圆锥的过程中,学生已经初步体会了圆柱和圆柱的区别,所以在研究圆锥时,借助前面对圆柱特点的学习,全部放手,让学生不仅收获“渔”,还学会了用“渔”进行“捕鱼”,同时体验获取成功的喜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能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真正实现了教学资源的最优化。
】
3.比较异同
师:圆柱和圆锥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相同点:圆柱和圆锥的底面都是圆形,侧面都是曲面。
不同点:圆柱有2个底面,圆锥有1个底面。
圆柱侧面滚动后是长方形,圆锥是扇形。
圆柱有无数条高,圆锥只有一条高。
可以追问:根据你的理解,说说为什么圆柱有无数条高,圆锥只有一条呢?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圆柱和圆锥的异同,使学生深化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点。
后面一追问,既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加强了圆柱和圆锥的联系,又为后面学习圆柱和圆锥的体积作了铺垫。
】
三、自主练习
1.下面的物体哪些是圆柱形的?哪些是圆锥形的?
教师可挑选小鼓和台灯罩让学生说说为什么既不是圆柱又不是圆锥?
2. 下面的图形哪些是圆柱?哪些是圆锥?
挑选第四个说说原因,进一步明确圆柱的特征。
3.用一张长20厘米,宽15厘米的长方形纸卷成一个圆柱形纸筒。
纸筒的底面周长和高各是多少?与同学交流一下。
4.师:在学习图形的知识时,练就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和一个善于想象的大脑十分重要,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有趣的游戏。
出示教具,这是一面长方形的小旗,如果将旗杆快速旋转,小旗能成什么形状呢?先想象一下,猜一猜。
师:现在旋转小旗,看猜想是否正确。
师:如果是半圆形、直角梯形和直角三角形的小旗,旋转一周后又能成什么图形呢?请你先想象猜测,再动手试试,最后连一连。
师:这个游戏好玩吗?如果让你自己设计一个小旗,你想将小旗设计成什么样子?想象一下,如果也这样旋转一周,会转成什么形状?课后自己做一做。
【设计意图:学生在练习中加深了对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其中在1、2小题比较和辨析的过程中,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深层次的思考,有了运用,有了判断,提高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体现数学知识“有用”。
最后两道小题,不仅为后面学习圆柱的表面积作了铺垫,更重要的是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起到了推动作用。
】
四、回顾反思
师:同学们,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回想一下,你有什么收获?(课件出示教材丰收园图)
学生可能回答:我会积极学习了。
教师适时追问:你哪个环节最积极?(课件“积极”绿苹果图片飞出果篮,同时出示问题:你哪个环节最积极?)
学生回答。
(课件将绿苹果变成红苹果)
学生也可能回答:我学会提问了。
教师适时追问:你都问什么问题了?(课件“会问”绿苹果图片飞出果篮,同时出示问题:你都问什么问题了?)
学生回答。
(课件将“会问”绿苹果变成红苹果)
……
师:让我们满载着收获,下课休息一下吧。
(课件将红苹果装入果篮)
【设计意图:以具体的问题引领学生从“积极”“合作”“会问”“会想”“会用”几个方面全面回顾梳理,帮助学生积累一些基本的活动经验,养成全面回顾的习惯,培养自我反思、全面概括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