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人生理
浅议宋代陈自明著《妇人大全良方》对当代中医妇科学的贡献
浅议宋代陈自明著《妇人大全良方》对当代中医妇科学的贡献发表时间:2016-09-06T09:35:28.29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5月第10期作者:朱兆华王志杰[导读] 《妇人大全良方》中无明确的“优生优育”提法,但其内容却散见于许多篇章。
山东省安丘市妇幼保健院 262100陈自明,字良甫,宋代临川人,深得《内经》要旨,博览历代医家著述,结合临证经验和家传验方,于嘉熙元年(1237年)撰成《妇人大全良方》。
该书计二十四卷,分调经、众疾、求嗣、胎教、妊娠、坐月、产难、产后等八门,每门列述若干病证,总共二百六十九论,论后附方及治验。
陈氏对各种妇产科病证,按照外感六淫、七情内伤、饮食不调、房室不节等致病因素进行分析,并着重用气血、冲任二脉和脏腑理论解释病变机制,创立了不少行之有效的方剂,较完整地体现审证求因、辨证论治的学术思想,构成了理法方药的证治体系,对中医妇产科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现就该书学习心得分享。
1 重视气血,详论妇科病因病机陈氏在《妇人大全良方》中论及气血关系时说:“夫人之生以气血为本,人之病,未有其不先伤其气血者”。
充分强调了气血对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性。
妇人月经、胎孕、产育、哺乳期都以血为用,同时又易于耗损阴血,使机体处于血分不足、气分偏盛的状态,故曰“气血者,人之神也,然妇人以血为基本,则血气宣行,其神自清,月水如期,血凝成孕”。
根据以上理论,陈氏提出妇人病的病因大多是劳伤气血、感受风冷;病机或为气血逆乱,月水不循常道;或为五脏不能相生,生化之源耗竭;或为荣血亏损、冲任失养和肝气上逆。
陈氏论治妇人之病,临证以治血名方四物汤化裁,有加减四物汤专篇,曰:“夫通用方者,盖产前、产后皆可用也。
或一方而治数十证,不可入于专门,皆是名贤所处,世之常用有效之方”;“加减四物汤治妇人经病,或先或后,或多或少,疼痛不一。
腰、足、腹中痛.或崩中漏下,或半产恶露多,或停留不出,妊娠腹痛下血,胎不安,产后块不散,或亡血过多,或恶露不下,服之如神”。
34妇人病证治特点解读金匮要略
产后病
产后中风发热,面正赤,喘而头痛,竹 叶汤主之。
产后正气大虚,虚阳外越,风邪乘 虚侵袭,用竹叶汤补益解表,扶正 祛邪。方中以竹叶、葛根、桂枝、 防风、桔梗解外邪,用人参、附子 益气扶正。标本兼顾,扶正祛邪。
产后病
产后下利虚极,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主之。
本证虽为湿热下利,但病发于产后, 产后本是阴虚亏虚体质,下利则更加 重伤阴。若一味的清热止痢,则苦寒 之品更加伤阴,故用白头翁汤清热止 痢,加阿胶养血滋阴,甘草益气缓中
重用芍药敛养肝血,缓急止痛,当归助 芍药补养肝血,川芎行血中之滞气,三 药共以调肝,白术,茯苓健脾除湿
养肝血,健脾胃,肝血足则气条达, 脾运健则湿邪除
产后病
丹溪云:“产后无得令虚,当大补 气血为先,虽有杂证,以未治之。”
生产时,因产创、出血以及临盆用 力,耗伤气血较多,故有产后“百 脉空虚”之说。气血耗伤.正气相 对不足,极易为外邪所袭,
从药物组成、用法用量、配伍炮制方法又可以看出他在 运用这些药物时:把握尺度,掌握技巧,
即有是病用是药,有病则病当治之,治病不拘于有身孕, 但同时又勿忘有身孕,并采取适当的措施以防其殒,形 成了其独特的用药特色,值得临床医生学习和思考,结 合现代临床医学,妊娠病的治疗中对有毒中药仍须严格 控制,注意谨慎投药以及药物的正确炮制,合理配伍, 酌情用量,中病即止,既能治疗孕妇的疾病,又能保证 胎儿的安全。
杂病
《灵枢·五音五味》:“妇人之生,有 余于气,不足于血,以其数脱于血也”
杂病
妇人之病,因虚、积冷、结气,为 诸经水断绝,至有历年,血寒积结, 胞门寒伤,经络凝坚
杂病
虚是指气虚血少,抗病力虚弱; 积冷是 指久积冷气,寒邪在内凝结不散; 结气 指由情志刺激导致的气机郁结,可见这 三大病因中有两方面涉及气血。
中医妇科
妇科治则经行之后,女子的生理发生了特殊变化,经、孕、产、乳耗血伤血,常常处于血不足、气有余的状态。
《灵枢•五音五味》:“妇人之生,有余于气,不足于血,以其数脱血也”汪石山:“妇人属阴,以血为本,但人肖天地,阴常不足,妇人加有乳哺月经之耗,是以妇人血病者多。
”正是基于妇人的这一生理,所以在妇科病的论治用药时,要处处照顾精血。
特别是大辛大热、大苦大寒之药,用之须慎。
辛热之药伤阴、耗液、损血,苦寒之味损伤阳气,且能化燥伤阴。
总之鉴于妇女生理特点,对大辛大热、大苦大寒之药一般不用,确系命门火衰、沉寒痼冷或热毒炽盛,非此不可者,则应当机断,大胆投用,才不致杯水车薪,药不抵病。
妇科病的治疗法则虽然很多,但重点是滋肾补肾,疏肝养肝,健脾和胃,肝脾肾这三脏与妇女生理、病理关系最为定氻. 带下病多从肝脾入手;调经、种子则重肝肾;崩中、妊娠更以脾肾为主。
“肾者,精神之舍,性命之根……人之有肾,犹树之有根。
”“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姚止庵:“精气至贵而难实……”,肾中精气,只宜固秘,最忌耗泄,一旦耗泄太过或未能及时补充,均可导致肾中精气不足而发生疾病,故肾的虚证居多。
肾为水火之脏,藏真阴而寓元阳。
肾精属阴为真阴,对人体脏腑器官起着滋养的作用,为人体阴液之根,是生殖功能的物质基础;肾气属阳为元阳,对人体的脏腑器官起着温煦升腾的作用,为人体阳气之源,是生殖功能的根本动力。
阴阳二者相互依存,阳要阴潜,火要水涵,阴阳互抱,不可分割,即所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阴水不足,不能与阳相配,阴亏不能涵阳,则亢阳无制;反之,阳亏,阴水无阳,不能气化,便成死水一潭,即所谓阴霾。
张仲景创制的肾气丸中寓有“少火生气,温之以气,下焦阴位,需阳助化,阴以把阳”之意,肾气丸的创制开创了阴阳双补的先河。
王冰提出了治元阳之虚,要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治真阴之竭,主张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明确指出补肾不外壮水、益火两大法则。
张景岳“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创制了左归、右归之类,在治疗真阴、真阳衰微上更进了一步,用药法则亦更周密,特别是在扶阳中不离滋阴,滋阴中照顾扶阳。
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月经生理
(一)生理表现:
初潮:14岁(11-16岁)
绝经:49.5岁(45-55岁)
周期:28-30天(±7天) 经期:3-7天
经量:50-80 ml
经色:暗红
经质:稀稠适中,不凝固,无血块,无臭气
伴随表现:轻微腹胀、腰酸、乳胀,情绪易波动
特殊月经现象:
并月、居经、避年、暗经、激经
小结
脏腑、天癸、气血、冲任督带与胞宫, 是月经产生机理的要素和生理基础。其 中肾、天癸、冲任、胞宫是其中心环节, 各环节之间互相联系,不可分割,主宰 着月经的产生。 因此提出:
“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
月经产生的机理示意图
肾气盛
肝
气血
和调
心
督脉
天癸至
气血
和调
任脉通太冲脉盛
脾 肺
带脉
胞宫
血溢子宫,月经来潮
月经周期中阴阳气血的消长变化
经后期(5~13天):经期阴血下泄,经 后胞宫、胞脉相对空虚,阴血亦相对不足。 此期血室已闭,胞宫藏而不泻,肾气司封 藏,蓄养阴精,使精血渐长,为“阴血长 养”阶段。此期表现阴长期,子宫藏而不泻。
月经周期中阴阳气血的消长变化
经间期(14 ~15天) :经后期的蓄养,使 阴精逐渐充沛,冲任气血旺盛,重阴必阳, 在肾中阳气的鼓动下,阴精化生阳气,出现 絪缊“的候”。此为乐育之时,又称为“真 机期”。重阴必阳,在肾中阳气的鼓动下, 阴阳转化,阴精化生阳气,出现絪緼之候。
畅,营养充足,乳房清洁,按需哺乳。
女性生殖生理特点及其产生机理示意图
肺主
心 化生
脾
主
统
肝藏
藏
肾
气
血
妇人大全良方
妇人大全良方凡医妇人,先须调经,故以为初。
月经绪论第一岐伯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
天,谓天真之气降;癸,谓壬癸,水名,故云天癸也。
然冲为血海,任主胞胎,肾气全盛,二脉流通,经血渐盈,应时而下。
所以谓之月事者,平和之气,常以三旬一见,以像月盈则亏也。
若遇经脉行时,最宜谨于将理。
将理失宜,似产后一般受病,轻为宿疾,重可死矣。
盖被惊则血气错乱,经脉斩然不行,逆于身则为血分、痨瘵等疾。
若其时劳力,则生虚热,变为疼痛之根。
若恚怒则气逆,气逆则血逆,逆于腰腿,则遇经行时腰腿痛重,过期即安也。
逆于头、腹、心、肺、背、胁、手足之间,则遇经行时,其证亦然。
若怒极则伤肝,而有眼晕、胁痛、呕血、瘰疬、痈疡之病,加之经血渗漏于其间,遂成窍穴,淋沥无有已也。
凡此之时,中风则病风,感冷则病冷,久而不愈,变证百出,不可言者。
所谓犯时微若秋毫,感病重如山岳,可不畏哉!精血篇第二(齐·光禄大夫褚澄遗书)饮食五味,养髓、骨、肉、血、肌肤、毛发。
男子为阳,阳中必有阴,阴中之数八,故一八而阳精升,二八而阳精溢。
女子为阴,阴中必有阳,阳中之数七,故一七而阴血升,二七而阴血溢。
皆饮食五味之实秀也。
方其升也,智虑开明,齿牙更始,发黄者黑,筋弱者强。
暨其溢也,凡充身体、手足、耳目之余,虽针芥之历,无有不下。
凡子形肖父母者,以其精血尝于父母之身,无所不历也。
是以父一肢废,则子一肢不肖其父;母一目亏,则子一目不肖其母。
然雌鸟、牝兽无天癸而成胎,何也?鸟兽精血往来尾间也。
精未通而御女以通其精,则五体有不满之处,异日有难状之疾。
阴已痿而思色以降其精,则精不出而内败,小便道涩而为淋。
精已耗而复竭之,则大小便道牵疼,愈疼则欲大小便,愈便则愈疼。
女人天癸既至,逾十年无男子合,则不调;未逾十年,思男子合,亦不调。
不调则旧血不出,新血误行或渍而入骨,或变而之肿,或虽合而难子。
合男子多则沥枯、虚人;产乳众则血枯杀人。
妇女经期保健常识
整理课件
18
遣方用药之际,须注意证候的复杂与月经
周期的变化,若属于寒热错杂、虚实夹杂
者,应分清主次,或寒热并用、攻补兼施;
或先攻后补,或先补后攻;经期勿大寒大
热,勿滥用辛散、收涩;经后勿滥用攻伐,
经前勿滥用温补。掌握规律,灵活施治,
以提高疗效。
整理课件
19
症状
停经史 (6~8周),约有20~30%的病人问不出停经史。
怕冷,并发虚弱型的几率很高。
经期护理知识:
要做好保暖功夫,可以穿厚内衣或厚袜。
不要穿裙子,因为要是下半身受凉,经痛
会更严重。建议吃温性食物。平常可以盆
浴或泡脚来驱寒气。建议可喝姜母茶与肉
桂茶。
整理课件
30
压力过大型
经期前精神不安定,情绪焦虑不安,容易发脾气。 贪食与 厌食两种现象不停地重复着,老是放屁或打嗝,会乱长痘痘, 不是便秘就是拉肚子。每个月经痛症状不同,会随当时的身 体状况改变,在经期前会腹胀或腹 痛,但是月经一来这些 症状会消失。经血是一般的红色,是正常的四到五天。有时 会提早,有时迟来。
女性绝经后更应该要进行妇科检查。女性生殖道的炎症、 退行性变,特别是恶性肿瘤,如子宫颈癌。
整理课件
27
妇科疾病的健康干预:经期护理
月经前后,阴道中的pH值会从4.5过渡到6.0左右,为一些 条件致病菌创造了有利的生长环境 。
整理课件
28
经期反应:不同体质女性
血液循环不良型 :
在经期前会觉得肚子胀胀的,下腹部突出,一到经 期就会便秘。经血颜色为暗沉的颜色,感觉黏稠, 有时会有像猪肝色般血块流出。经血量多,第一天 比较少,但是第二天与第三天起突然变多,经期会 达7天以上。
女子胞的生理功能与脏腑
女子胞的生理功能与脏腑、经络、气血有着密切的关系。
女子胞主持月经和孕育胎儿,是脏腑、经络、气血作用于胞宫的正常生理现象。
1.女子胞与脏腑:女子以血为本,经水为血所化,而血来源于脏腑。
在脏腑之中,心主血,肝藏血,脾统血,脾与胃同为气血生化之源,肾藏精,精化血,肺主气,朝百脉而输精微,它们分司血的生化、统摄、调节等重要作用。
故脏腑安和,血脉流畅,血海充盈,则经候如期,胎孕乃成。
在五脏之中,女子胞与肝、脾、肾的关系尤为密切。
(1)女子胞与肝:肝主疏泄而藏血,为全身气血调节之枢。
女子胞的主要生理作用在于血的藏与泄。
肝为血海,主藏血,为妇女经血之本。
肝血充足,藏血功能正常,肝血下注血海,则冲脉盛满,血海充盈。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肝气条达,疏泄正常,则气机调畅而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
因此,肝与女子胞的关系主要体现在月经方面。
女子以血为体,以气为用。
经、带、胎、产是其具体表现形式。
女子的经、孕、胎、产、乳无不与气血相关,无不依赖于肝之藏血和疏泄功能,故有“女子以肝为先天”(《r临证指南医案·卷九》)之说。
(2)女子胞与脾:脾主运化,主生血统血,为气血生化之源。
血者水谷之精气,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女子则上为乳汁,下为月经。
女子胞与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经血的化生与经血的固摄两个方面。
脾气健旺,化源充足,统摄有权,则经血藏与泄正常。
(3)女子胞与肾: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生髓。
肾中精气的盛衰,主宰着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能力。
肾与女子胞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天癸的至竭和月经孕育方面。
“天癸者,阴精也,盖男女之精皆主肾水,故皆可称为天癸也”(《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
天癸是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机能成熟所必需的重要物质,是肾中精气充盈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因此,女子到了青春期,肾精充盈,在天癸的作用下,胞宫发育成熟,月经应时来潮,就有了生育能力,为孕育胎儿准备了条件。
反之,进入老年,由于肾精衰少,天癸由少而至衰竭,于是月经闭止,生育能力也随之而丧失了。
女性四期保健
女性四期保健一、经期月经是妇特有的生理现象。
在行经期间,血室正开,邪气易于入侵,若调摄不当,则每易致病。
《校注妇人良主》已提出:“若遇经行,最宜谨慎,否则与产后证相类。
若被惊怒劳役,则血气错乱,经脉不行,多致辞劳瘵等疾”月经期间,当注意以下几点:1、保持清洁月经期血室正开,易感外邪,须保持外阴清洁,以防病邪侵入。
同时要禁止房事、盆浴及游泳。
2、劳逸结合劳倦过度,则耗气动血,可致月经过多或经期延长。
故行经期应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
3、防御外邪经行之际,血脉易为寒湿凝滞,而致月经不调、痛经等疾。
故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寒,不宜洗冷水浴,避免涉水、雨淋、曝热。
4、饱食有节经期过食辛热香燥之品,每易耗损阴津,致血分蕴热,迫血妄行;若过食寒凉生冷,可致经脉凝涩,血行受阻。
5、调和情志月经期阴血偏虚而肝气容易偏旺,若伤于七情,可加重经期的不适或导致月经不调。
故应保持心情舒畅,消除紧张烦闷或恐惧心理。
二、孕期妊娠以后,由于生理上的特殊情况,更应注意摄生,以保障孕妇的健康和胎儿的正常发育。
1、劳逸有节《产孕集》云:“凡妊娠,起居饮食,惟以和平为上,不可太逸,逸则气滞;不可太劳,劳则气衰。
”孕妇生活要有规律,不宜过度劳累或负重、攀高,慎防跌仆,以免伤胎。
但也要适当劳动,以免气滞难产。
2、饮食适宜饮食宜清淡平和而富于营养,勿令过饥过饱,致伤脾胃。
妊娠七个月后,饮食不宜过咸,以防子肿、子满。
3、注意胎教妇人怀孕,其思想、视听、言行、均应端正,则胎儿可得到感化,古称胎教。
胎教,首见《大戴礼记》和汉代刘向的《烈女传》,向来得到群众和医学的重视。
《叶氏女科证治》云:“胎前静养,乃第一妙法,不教是非,则气不伤矣。
不争得失,则神不劳矣。
心不妒忌,则血自充矣,情无淫荡,则精自足矣。
安闲宁静,即是胎教。
“孕妇的生活、思想、言行,足以影响胎儿,已为现代医学所注意。
4、慎戒房事妊娠三个月以内和七个月以后、必须避免房事,以防引致流产和早产。
女性特殊时期的生理知识
女性特殊时期的生理知识月经、带下、妊娠、分娩、哺乳是妇女的生理特点,这都是脏腑、经络、气血乃至天癸的化生功能作用于胞宫的结果,特别是与肾气、天癸的主导作用分不开的。
一、月经胞宫周期性地出血,月月如期,经常不变,称为“月经”。
因它犹如月亮的盈亏,海水之涨落,有规律和有信征地一月来潮一次,故又称它为“月事”、“月水”、“月信”等。
明·李时珍说:“女子,阴类也,以血为主,其血上应太阴,下应海潮。
月有盈亏,潮有朝夕,月事一月一行,与之相符,故谓之月水、月信、月经。
”(一)月经的生理现象健康女子到了14岁左右,月经开始来潮。
月经第一次来潮,称为初潮。
月经初潮年龄可受地区、气候、体质、营养及文化的影响提早或推迟,在我国女子初潮年龄早至11周岁,迟至18周岁,都属正常范围。
健康女子一般到49岁左右月经闭止,称为“绝经”或“断经”。
在我国女子 46-52岁期间绝经,都属正常范围。
月经从初潮到绝经,中间除妊娠期、哺乳期外,月经都是有规律地按时来潮。
正常月经是女子发育成熟的标志之一。
正常月经周期一般为28天左右,但在 2l-35天也属正常范围。
经期,指每次行经持续时间,正常者为3-7天,多数为4—5天。
经量,指经期排出的血量,一般行经总量约为50-8ml;经期每日经量,第一天最少,第二天最多,第三天较多,第四天减少。
经色,指月经的颜色,正常者多为暗红色;由于受经量的影响,所以月经开始时的颜色较淡,继而逐渐加深,最后又转呈淡红。
经质,指经血的质地,正常经血应是不稀不稠,不凝结,无血块,也无特殊气味。
经期一般无不适感觉,仅有部分妇女经前和经期有轻微的腰酸,小腹发胀,情绪变化等,也属正常现象。
由于年龄、体质、气候变迁、生活环境等影响,月经周期、经期、经量等有时也会有所改变。
当根据月经不调之久暂、轻重、有症、无症而细细辨之,不可概作常论,贻误调治良机。
此外,有月经惯常二月一至的,称为“并月”;三月一至的,称为“居经”或“季经”;一年一行的,称为“避年”;终生不行经而能受孕的,称为“暗经”。
妇人大全良方凡医妇人先须调经思想探析
妇人大全良方凡医妇人先须调经思想探析妇人大全良方是一部古代医学经典,其中包含了丰富的妇科保健知识和治疗方法。
在这部经典中,有一篇名为“妇人先须调经”的章节,强调了调理妇人经血的重要性。
本文将对这一思想进行探析,以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这一古代医学智慧。
我们需要了解“调经”在古代医学中的含义。
在古代医学中,调经不仅仅是指调理月经的周期和量,更是指调整妇人体内阴阳气血的平衡,以维护身体健康和生育功能。
在妇人大全良方中,调经被看作是妇科保健的首要任务,因为妇人的身体和生理特点使得月经与生育对其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我们需要探讨妇人大全良方中的调经方法和对应的药物。
在这部经典中,所提到的调经方法多为通过药物调理,包括中药的煎煮、调配和服用方法。
这些药物多为植物草本,通过温补、活血、益气等作用来调整妇人的经血和身体状况。
在妇人大全良方中,还提到了一些食疗和按摩的调经方法,这些方法不仅可以起到调理经血的作用,更是可以帮助妇人保持身心健康。
除了药物和食疗,妇人大全良方还提到了一些调节情绪和生活习惯的方法。
古代医学认为情绪波动和生活不规律是导致妇人经血紊乱的重要原因,因此在调经的也需要调整情绪和生活作息。
这其中包括妇人的情感调节、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规律作息等方面的建议。
这些方法的提出,充分体现了古代医学对人体整体健康的关注和治疗的综合性。
值得一提的是,妇人大全良方中还提到了一些预防和保健的方法。
古代医学非常重视疾病的预防,因此在调经的也包括了一些预防妇科疾病的方法。
这些方法多为饮食调养、药膳食疗以及体育锻炼等方面,这些方法虽然看似简单,但却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起到预防疾病和保持身体健康的作用。
我们需要对“妇人先须调经”的思想进行总结。
在古代医学中,调经被看作是妇科保健的首要任务,因为它关乎着妇人的身体健康和生育能力。
在妇人大全良方中,调经不仅包括了药物治疗,更包括了食疗、按摩、情绪调节和生活保健的方法。
这些方法的提出,充分体现了古代医学对人体整体健康的关注和治疗的综合性。
中医对女性生理的认识.
中医对女性生理的认识。
经。
带。
胎。
产。
乳。
肾。
天奎。
冲任督带。
脏腑(脾肝肾)心主血肝藏血脾统血。
肺主宣发肃降。
主治节通条水道。
五脏阴阳。
自然与人。
统一和谐。
是以圣人陈阴阳,筋脉和同,骨髓坚固,气血皆从。
如是则内外调和,邪不能害,耳目聪明,气立如故气与血心肝为阴中之阳,主输泻脾肺肾为阴中之阴,主闭藏《褚澄遗书》:饮食五味,养髓,骨,肉。
血。
肌肤。
毛发。
男子为阳。
阳中必有阴。
阴中之数八。
故一八二阳精升。
二八而阳精溢。
女子为阴,阴中必有阳。
阳中之数七故一七而阴血升,二七而阴血溢。
皆饮食五味之实秀也。
《产宝方》:气血,人之神也,不可不谨调护。
然妇人以血为基本,气血宣行,其神自清。
所谓血室,不蓄则气血和,血凝结则水火相刑。
李东垣:脾为生化之源,心统诸经之血。
心脾平和,则经侯如常。
血随气行,气一壅滞,则血与气并。
《济阴纲目》:冲为血海,任主胞胎。
二脉流通,经血渐盈,应时而下,常以三旬一见。
《景岳全书妇人规》:冲脉之血,又总由阳明水谷之所化,而阳明胃气又为冲脉之本也。
故月经之本,所重在冲脉,所重在胃气,所重在心脾生化之源耳。
冲脉与阳明经的关系。
冲脉为十二经之海。
阳明多气多血。
两者合于宗筋。
经血为水谷之精气。
和调于五脏。
洒陈于六腑,乃能入于脉也。
凡其源源而来,生化与脾,总统于心,藏受于肝,宣布于肺,施泄于肾,以灌溉一身,在男子则化而为精,妇人则上为乳汁,下归血海为经脉。
故,调经之要,贵在补脾胃以资血之源,养肾气以安血之室。
歧怕日:阳明者,五藏六府之海,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
冲脉者,经脉之海也,主渗灌期谷,与阳明合于宗筋,阴阳总宗筋之会,会于气街,而阳明为之长,皆属于带脉,而络于督脉。
故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足展不用也。
黄帝问曰;余闻方士,或以脑髓为藏,或以肠胃为藏,或以为府,敢问更相反,皆自谓是,不知其道,愿闻其说。
岐伯对曰: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名曰奇恒之府。
丹溪论妇人病
丹溪论妇人月经病摘要:丹溪倡导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和湿热相火论,重视滋阴降火,创立滋阴派而闻名于世。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丹溪,了解他在妇人月经病方面的造诣,但这仅仅是冰山一角,更多的财富正还需要我们去发掘。
走进古书,走进丹溪。
关键字:丹溪妇人月经病一、妇人生理与月经由来人体脏腑、经络、气血的生理活动,男子与女子基本相同,但妇人有行经、妊娠、分娩、产褥、授乳等有异于男子的特有生理活动,因此在病理方面则有经、带、胎、产等相关疾病。
丹溪在妇科病方面有独到的见解和丰富的经验,立足于阳有余阴不足和相火论等基本理论,重视正气,重视气血,因此在《格致余论》中关于妇科的文章即有10余篇,这无疑是对中医妇科的一大贡献。
中医学强调“天人相一”理论,古代医家认为人体脏腑、经络、气血的运行与日月运行、四季变化极其相关,因此在对月经的认识,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中记载“女子,阴类也,以血为主。
其血上应太阴,下应海潮,月有盈亏,潮有朝夕,月事一月一行,与之相符,故谓之月信、月水、月经。
”以及张景岳所说“月以三旬而一盈,经以三旬而一至,月月如期,经常不变,故谓之月经,又谓之月信。
”他们两人均采用取象比类法概括了月经的特性论述了妇女月经命名的由来。
阴血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也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妇人一生中有着独特的生理活动,但都以耗损阴血为前提,如经水之来潮。
月经病即妇女的月经周期、行经天数、月经的量、色、质、味的异常以及伴随月经周期而出现的各种不适症状等的一类疾病。
同时丹溪也曾提及妇人多郁,如“妇人性执而见鄙,嗜欲加倍,脏腑厥阴之火,无日不起”来说明妇人性格怪异和饮食方面的不加节制均可导致肝火内生。
但妇人之多郁,与其阴常不足密切相关。
因女子以肝为先天,肝体阴而用阳,肝阴血常不足,则不能濡养肝木,肝气拂逆极易致郁,进一步郁而化火,使经色紫红、量时多时少,小腹胀痛,而胀甚于痛,周期先后不定。
因此在妇科疾病的预防方面,《医学入门》提出:“妇人性行和者,经调易行;性行妒者,月事不匀。
中医妇科学——生理
中医妇科学——生理1、与月经产生没有直接关系的脏腑是A、肾B、肺C、胆D、脾E、胃2、下列哪项不是天癸成熟的条件A、肾气充盛B、脾气健旺C、已18岁D、精血充实E、肾阴充盛3、妊娠八九个月时,或腹中痛,痛定仍然如常者,称之A、试胎B、弄胎C、垢胎D、盛胎E、滑胎4、妊娠月份已足,腹痛或作或止,腰不痛者,称为A、临产B、盛胎C、试胎D、弄胎E、正胎5、哺乳期最佳断乳时间是A、6个月B、8个月C、9个月D、10个月E、12个月答案与解析1、【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肝藏血,主疏泄,在月经的产生中,肝血下注冲任,司血海的定期蓄溢,参与月经周期、经期、经量的调节,虽肝与胆互为表里关系,但胆与月经产生没有直接关系(C对)。
月经的产生以肾为主导。
肾为天癸之源,肾气盛,天癸至,则月事以时下;肾气衰,天癸竭,则月经断绝(A错)。
月经的产生与心肺功能有一定的关系,肺主气,朝百脉而输精微,如雾露之溉,下达精微于胞宫,参与月经的产生与调节(B错)。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脾主运化,主中气,其气主升,具有统摄血液,固摄胞宫之权。
脾气健运,血循常道,血旺则经调(D错)。
胃中水谷盛,则冲脉之血盛,月事以时下(E错)。
2、【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丈夫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C对)。
肾藏精,具有生成、贮藏和施泻精气的功能。
精藏于肾,依赖于肾气的贮藏作用和施泻作用发挥其主生殖的生理功能。
如肾气盛,天癸至,月经来潮(A错)。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脾气健运,血循常道,血旺则精调(B错)。
在月经的产生中,肝血下注冲脉,司血海之定期蓄溢,参与月经周期、经期、及经量的调节。
肾藏精,肝藏血,精血同源而互生,同为月经的物质基础,精血充盛,则血海满溢,月事乃下(D错)。
《精血全书·命门叙》说:“命门为精血之海…为元气之根。
…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
妇人大全良方
妇人大全良方
妇人大全良方是指针对妇女生理特点和常见疾病所制定的一套治疗方案。
在古代,妇人大全良方被视为珍贵的医学宝典,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医学智慧和治疗经验。
如今,虽然医学技术日新月异,但妇人大全良方中的一些经典疗法仍然被人们所传颂和应用。
首先,妇人大全良方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是针对妇女生理周期的调理和保健方法。
在古代,人们对妇女的生理周期有着深刻的认识,因此妇人大全良方中包含了许多针对月经不调、痛经、经期不适等问题的调理方法。
比如,艾灸、中药调理、饮食调理等,这些方法在当今依然被广泛应用,对于缓解妇女生理问题有着显著的疗效。
其次,妇人大全良方中也包含了一些针对妇女常见疾病的治疗方法。
比如乳腺
增生、子宫肌瘤、妇科炎症等问题,妇人大全良方中都有详细的治疗方案。
这些方案往往结合了中药疗法、针灸疗法、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被认为是对这些疾病的有效治疗方法。
此外,妇人大全良方中还包含了一些妇女美容养颜的方法。
古代的妇人大全良
方中,有不少关于美容养颜的秘方,比如面膜、按摩、草药养颜等方法。
这些方法不仅能够改善肌肤质地,还能够调理身体内部的气血,对于妇女的整体健康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综上所述,妇人大全良方是一部珍贵的医学宝典,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医学智慧
和治疗经验。
虽然现代医学技术不断发展,但妇人大全良方中的一些经典疗法依然被人们所传颂和应用。
我们应该珍惜这些古老的医学智慧,将其传承下去,为妇女的健康保驾护航。
希望妇人大全良方能够在当今社会继续发挥其独特的价值,造福更多的妇女朋友。
《女性体质》+重视妇人以血为本的原则
【用法】每周吃2次,血热的症状就会缓解。
1、避免熬夜奋战一夜后难免口干舌燥火气上升,要使血“凉快”就得尽量避免熬夜。
2、爱上瑜伽温和舒缓的运动更适合血热的人,有利于调节体内血液循环,抚平情绪波动,瑜伽就是首选。
小提示:
⑴过度劳累、熬夜、性事过度,难免耗伤阴液,阴虚不能制约阳气,就会出现阳热。
3、面色晦暗无光
4、常有黑眼圈
5、小腿处还常常出现“青筋暴露”
6、到医院进行检查,除了血黏度略有增高外没有任何问题。
● 找原因
导致血瘀的因素有:
1、着凉,为了美冬天也坚持穿短裙子;
2、脾气大
3、压力大
重脾肾以充血源
《内经》云:“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此乃水谷精微化生营血之义。《灵枢·痈疽》篇也云:“中焦出气如雾,上注溪谷而渗孙脉,津液和调,变化而赤,为血。”均明示脾胃为后天之本,血之化生之源,其主运化,生血并统血。故脾胃健旺,则血循以常道,血旺而经调。且阳明胃乃水谷之海,属多气多血之腑。阳明经与冲脉会于气街,而有冲脉隶于阳明之说。胃中水谷盛,则冲脉之血盛。冲为血海,为妇人血之要冲,通盛则月事以时下,经、孕、产、乳正常。故薛立斋曰:“血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在妇人上为乳汁,下为月水,……补脾和胃,血自生也。”
希望朋友们对照以下四种症状,调整好自己的体质。女人,一定要爱护自己,爱自己,才能更好的爱家人。
女性血异常划分四种类型:
1、血虚
2、血瘀
3、血热
4、血寒
解决之道在于对症调血,因人而异。
血虚——经常犯懒不是我的错
血虚是妇科常见病因,血虚者,血的营养与滋润功能不足。导致血虚的成因:一者耗血太多,如月经过多,崩漏,或孕期、产时、产后出血;二者生化不足,脾胃虚弱,血之源泉匮乏;三者肾精不足,精亏则血少。然妇人经、孕、产、乳,均以血为用,血虚则冲任血海不足。可见月经后期、月经量少、经闭、痛经、妊娠腹痛、胎动不安、滑胎、不孕、产后缺乳、产后身痛等,诸多妇科病。
女性的解剖和生理特点-课件
长期,子宫藏而不泻,呈现“阴长”的特征
经间期(14 ~15天):重阴必阳,在肾中阳气的鼓动下,
阴阳转化,阴精化生阳气,出现絪緼之候。呈现“重阴转阳 ”的特征。
经前期(15 ~28天):阳气渐长,达到“重阳”状态。阴
精与阳气皆充盛,胞宫、胞脉气血满盈 绝经机理:七七之年,肾气虚,任虚冲衰,天癸竭,最终导致自然绝经。
,7-10天;最后白色恶露,2-3周。是血瘀的表现。
三、哺乳期
乳汁为气血化生。 顺产后30分钟可在产床开始哺乳,7天内分泌初 乳质较浓稠,营养丰富,适合新生儿所需。
产后哺乳有助于子宫缩复。 哺乳期可停经,或月经量少,周期不规则。 哺乳期8至10个月为宜,乳母应保持精神舒畅,营
养充足,乳房清洁,按需哺乳。
。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 胞。
9
胞脉、胞络
胞脉
隶属于子宫的血脉。 将阴血下注于子宫,以维持其正常功能。 《素问》:“胞脉者,属心而络于胞中。”
胞络
子宫的脉络或网络联络之义,系于肾。并使肾与胞宫经络 相通。具有维系子宫位置的作用。 《素问》:“胞络者,系于肾。” 《诸病源候论》:“胞络损伤……则令阴挺出。”
作业
1.名词解释:中医妇科学、月经、带下、妊娠 、分娩 2.简答: 胞宫的功能是什么? 月经产生的中医机理? 如何推算预产期?
二、月经产生的机理
《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 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 时下,故有子。
故月经的产生,与天癸、经络、气血、脏腑均有关 系
15
冲脉走形图
冲脉:起于胞中,上至
头,与诸阳经相通;下至 足,与足三阴经相会且与 足阳明胃经交汇于气街穴 ,与足少阴肾经相并。冲 为血海,为“十二经之海 ” “五脏六腑之海”。
基于中医古籍妇人经期养生思想探析
基于中医古籍妇人经期养生思想探析CHEN Xue-mei;LIU Zhai-hua;TONG Lin;CHEN Guang-kun;ZHANG Hua-min 【摘要】妇人以血为本,妇人之病首重月经的调理,妇人养生也应首先注重经期养生.本文基于散在于中医古籍中的妇人经期养生记述,从情志、起居、饮食、房室等方面初步探析妇人经期养生思想,主要为情志上情绪稳定、戒惊恐恼怒,起居上注意调摄寒温、不可过劳,饮食上清淡温和、禁生冷辛辣,房事上严禁房事、经后2d半才可入房等,通过本研究以期挖掘妇人经期养生理论,全方位维护妇人身体健康.【期刊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年(卷),期】2019(025)005【总页数】3页(P578-579,589)【关键词】古籍;妇人;经期养生【作者】CHEN Xue-mei;LIU Zhai-hua;TONG Lin;CHEN Guang-kun;ZHANG Hua-min【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12中医养生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古籍记载非常丰富。
妇人有其独特的生理构造和体质特点,中医专设妇科以疗妇人之病,妇人养生也是其中重要的内容。
究其妇人和男子体质的不同,即妇人主阴主血,在脏腑上有胞宫,在生理上有经带胎产的特点,也就是《千金要方》所言:“夫妇人所以有别方者,以其血气不调,胎妊、生产、崩伤之异故也。
[1]”因其诸多特点,妇人养生治病都需依据其生理体质特点来进行。
月经又称月水、月信、癸水、月事,是指女性每月子宫内膜脱落出血现象。
《素问·上古天真论篇》“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2]”每月规律行经是妇人发育成熟并拥有孕育能力的体现。
孙思邈《千金要方》一书首列妇人方3篇,诸多妇科古籍也以调经为先。
《景岳全书》更直接指出:“女人以血为主,血旺则经调而子嗣,身体之盛衰,无不肇端于此。
故治妇人之病,当以经血为先。
[3]”妇人以血为本,每月正常行经对妇人来说至关重要,妇人之病和养生应首重月经的调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妇科生理病理概述(一)作者:陈乃菁妇女的生理特点主要为月经、妊娠、产褥、哺乳等几个方面,其中月经、妊娠、分娩都与女子胞有直接关系。
月经是指有规律、周期性的子宫出血。
一般大约每个阴历月一行,也就是二十八天为一周期。
从初经到绝经这段时间,约可维持三十五年左右,因人而异,除了妊娠期和哺乳期外,此周期性的子宫出血,经常不变,信而有期,故称为月经。
明?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卷五十二之妇人月水条中说:“女子,阴类也,以血为主。
其血上应太阴,下应海潮,月有盈亏,潮有朝夕,月事一月一行,与之相符,故谓之月水、月信、月经。
经者常也,有常轨也。
……女人之经,一月一行,其常也,或先或后,或通或塞,其病也。
复有变常而古人并未言及者,不可不知。
有行期只吐血衂血,或眼耳出血者,是谓逆行;有三月一行者,是谓居经,俗名按季;有一年一行,是谓避年;有一生不行而受胎者,是谓暗经;有受胎之后,月月行经而产子者,是谓盛胎,俗名垢胎;有受胎数月,血忽大下而胎不殒者,是谓漏胎。
此虽以气血有余不足言,而亦导于常矣。
”此段将月经之常变,叙述的颇为详细。
月经的产生,是肾气、天癸、冲任、脏腑、气血协同作用于胞宫的结果,使之出现定期藏泻之生理现象。
《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
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
……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由此可知,妇女的整个育龄期的生理过程实与肾气、天癸、冲任、脏腑、气血紧密相关。
妇女的生理特点实与气、血、精关系密切,月经的主要成分是血,血海充盈,由满而溢,则月事以时下;怀孕以后,则赖血聚以养胎;分娩时血气充足,则生产顺利,且生产时难免要耗伤阴血,之后又有血下为恶露排出;哺乳时则气血上化为乳汁,使之可以泌乳。
气与血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关系,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滞,血旺则气足,血之与气,两者既相互为根,亦相互为用。
气血调和,则月经、妊娠、产褥、哺乳均可正常。
如《妇人大全良方?产宝方序》云:“气血,人之神也,不可不谨为调护。
然妇人以血为基本,血气宣行,其神自清,所谓血室,不蓄则气和,血凝结则水火相刑。
月水如期,谓之月信。
”而阴精与血气之关系,则表现为精生血,血化精;而精气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是人身中的精粹部分,是藏之于肾的;所以精、血、气三者实是不可分割的。
而精、血、气三者均来源于脏腑,脏腑是人体的血气生化之源,其中与妇女生理关系较为密切的脏腑为肝、脾、肾三脏。
脾为后天之本,有化生气血的功用,血气调和,则月经按期来潮;脾又有统血的作用,使月经不致过多而无制约。
《素问?经脉别论》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
”《景岳全书?妇人规?经脉之本》说:“故月经之本,所重在冲脉,所重在胃气,所重在心脾生化之源耳。
”肝则有藏血和调节血液的功能,又有疏泄气机的作用,两者协调,起到调和气血的效果。
而肾则为先天之本,主藏精生髓,男女两精相搏,可合而成形,故妊娠顺利须赖肾气充盈。
《素问?六节脏象论》说:“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
”月经亦赖肾气充足,而致天癸至,任脉充,太冲脉盛,月经才会按期而行。
故肾气的盛衰与月经、妊娠都有密切关系。
妊娠以后,亦要靠肾气来维系,因胞脉系于肾,肾气盛则足以维系胎元,否则有殒堕之虞。
妇女的生理特点与经络中的冲脉、任脉、督脉和带脉关系最为密切,其功能主要是对十二经脉气血的运行起着蓄溢调节的作用,并将脏腑所主的精、气、津、血输注于胞宫,使之有规律的蓄纳精气,定期的排出经血。
而其中又以冲、任二脉最为重要。
《内经》称冲脉为“十二经脉之海”,王冰则称“冲为血海”,《景岳全书? 妇人规?经脉之本》中说:“经本阴血,何脏无之?惟为脏腑之血,皆归冲脉,而冲为五脏六腑之血海,故经言太冲脉盛,则月事以时下,此可见冲脉为月经之本也。
”。
任脉与全身阴脉会于膻中穴,主一身之阴经,为阴脉之海;凡精、血、津、液均为任脉所司,为妇女生理物质基础濡养之本。
由于任脉起于胞中,循行于腹部正中,故王冰认为“任主胞胎”。
任脉之气通,胞宫才有蓄溢经血的功能,同时冲脉旺盛,血海充盈,冲任协调,月经如期,才有孕育之可能;故冲任两脉的盛衰,与月经和妊娠都密切相关,若冲任损伤,则易导致月经病及妊娠病。
发表时伤寒论》太阳病篇(一)作者:王金铎西元160年,东汉末年,中国诞生了一位伟大的医学家。
他就是医圣张仲景。
张机,字仲景,南阳人,官至长沙太守。
他是一位悲天悯人、仁爱济世的医学家。
东汉末年,战乱纷扰,天灾人祸,他的家族两百多人、大部份因伤寒而死亡。
张仲景遂精研医书、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颅药录》并平脉辨证,写成《伤寒杂病论》共十六卷。
伤寒论在《素问·热论》的基础上,创立了六经辨证论治学说(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就是把人体受风寒邪气入侵后,因人体抵抗力及体质的不同而产生六个不同阶段,《伤寒论》是中医方剂学的滥觞,也是中医辨证学说的创始。
譬如鼻过敏、风湿性心脏病都是风邪入侵人体,没有经过正常的流汗管道把风邪排出,风邪停留体内所致。
一位中医师除了了解阴阳五行、经络、脏象学说外,伤寒的演变及治疗也是十分重要的课题。
伤寒论首卷,是太阳病篇,剖析了正常人体初受风寒邪气的生理、病理变化,并探讨如何治疗及护理。
太阳病的提纲曰:“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这是三个必要条件,合起来就是太阳病。
一般感冒就是打喷嚏、流鼻水而已。
但是太阳病感冒,那就更深入了。
会出现头痛项强、畏寒怕风,脉诊是浮脉,这代表风寒邪气已经入侵我们的足太阳膀胱经了。
内经说病在表汗之可也,所以发汗就是最重要的步骤了,而发汗前需先分中风或是伤寒,伤寒论的中风指的是中了风邪,而不是我们所说的脑梗塞、脑出血的中风。
中风的脉证特点是脉浮缓、汗出恶风,而伤寒的脉证特点是脉浮紧、无汗恶寒、体痛,治疗方法是中风用桂枝汤配热稀粥,而伤寒是用麻黄汤,以上两方皆需盖被子取汗,周身微汗出既可,风邪既可从毛细孔排出体外。
若是寒邪蔽塞汗腺久而体内热气无法排出,就像闷烧的蒸笼,人感觉烦躁,这时需在麻黄汤的基础内加入石膏,就是大青龙汤证;若是体质本身有水饮停积,加上外感风寒后,出现咳嗽、喘促、噎喉,那就是在麻黄汤的基础加上乾姜、细辛、五味子--等,小青龙汤证;若出现项背僵硬感,再分有汗、无汗,选用桂枝加葛根汤或是葛根汤。
桂枝汤号称天下第一方,所以加减也特别多,如气喘体质者,感受风邪,需用桂枝加厚朴、杏仁汤;营血不足者,感受风邪,体痛甚者,用桂枝新加汤,就是在桂枝汤的基础上加入人参、加重白芍、生姜;泻下后,人体上焦阳气不足,寒气从下上冲,就是中医所谓的奔豚症,这时需用桂枝加桂汤;发汗后表阳不足,汗漏不止 (汗腺失去正常功能),需用桂枝加附子汤;若是下后出现胸闷,是胸阳受损,可以用桂枝去芍药汤或是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若表邪已解而内有水饮兼心下微痛者,用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参考书目1.伤寒论李培生知音出版社2.伤寒论通释李心机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医妇科生理病理概述(二)作者:陈乃菁中医妇产科的致病因素可归纳为感染邪气和生活所伤两大类;感染邪气多见于感受寒邪、湿邪和热邪三种,而生活所伤则包含了精神因素、饮食不洁、劳逸失常、房劳多产、跌仆损伤等五项。
一、感染邪气1.寒本为六气之一,是指温度降低而造成的寒冷。
而人体感染寒邪一般分为外寒及内寒两种;寒邪从皮肤肌表侵入的称外寒,如冒雨涉水、气温骤降等等;若素体阳虚又过食生冷,导致寒从内生的则称为内寒,内寒往往易造成血行凝滞,并会影响气机的运行,因为寒为阴邪,主收引、凝聚之故。
《妇人良方大全?月水不调方论》云:“夫妇人月水不调者,由劳伤气血致体虚,风冷之气乘也。
若风冷之气客于胞内,伤于冲任之脉,损手太阳、少阴之经。
冲任之脉皆起于胞内,为经络之海。
”《妇人规?血寒经迟》云:“凡血寒者,经必后期而至,然血何以寒?亦惟阳气不足,则寒从内生,而生化失期,是即所谓寒也。
”《灵枢?水胀篇》说:“石瘕生于胞中,寒气客于子门,子门闭塞,气不得通,恶血当泻不泻,衃以留止,日以益大,状如怀子,月事不以时下。
皆生於女子,可导而下。
”故可知内寒往往与体质虚弱有关,且不论外寒或内寒,均可致月经失调、闭经、痛经、带下增多、胎动不安、症瘕、不孕、阴冷等妇产科疾患。
另外,内寒除上述妇产科疾患外亦可伴有形寒畏冷、面色苍白或发青、小腹冷痛、腰膝酸冷、四肢不温、舌淡苔白、脉象沉迟等临床症状。
2.热邪即是指六淫中的火,火、热皆为阳盛所致,两者为同一属性,火能生热,但两者在程度上是有区别的;一般认为热为温之渐,火为热之极。
火热为阳邪,其性炎上,可以耗气伤津、损伤血络或迫血妄行。
热邪亦有外热、内热之分,如因感受火热之邪而出现发热、下血者,此为外热,临床可见于热入血室、产后发热等等;如素体阳盛,又过食辛热温燥之品,或七情过度,五志化火则属于内热,临床可见月经过多、崩中漏下、胎漏、胎动不安、子烦、恶露不绝等等。
这都是正、邪之间交争的过程中所出现的病理现象。
热邪致病还可分为实热、虚热和热毒三种,这里的实是指邪气实,虚是指正气虚,实热为正邪交争激烈所致,虚热则是气阴已伤,正邪交争不剧,往往可迁延日久不愈,热毒则是邪热炽盛,重伤正气的一种急重病。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阳盛则热,阴盛则寒。
”《妇人规?经不调》说:“然先期而至,虽曰有火,若虚而挟火,则所重在虚,当以养营安血为主。
”《内经》亦提到:“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3.湿邪是重浊黏腻之阴邪,容易阻遏阳气,也容易与其他邪气合并,如寒湿、湿热、痰湿、湿毒等。
湿邪亦可分为外湿和内湿,如生活在空气湿度大的地区或久卧湿地,致使肢体疲倦疼痛、头重纳呆或发热缠绵不退、舌苔白腻、脉浮濡缓等,这是属于外湿;又如脾土虚弱,运化失职以致水湿停滞内留,停住下焦,影响冲脉、带脉,可致白带增多、泄泻、妊娠水肿、不孕、闭经等,此则为内湿。
因泄泻和水肿都属于湿邪为患,所以《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中说:“湿盛则濡泄,甚则水闭胕肿,随气所在,以言其变耳。
”二、生活所伤1.饮食不节:包括饥饱失常、饮食不洁和饮食偏嗜。
《素问?痹论》说:“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素问?生气通天论》中则提到:“膏梁厚味,足生大疔。
”若饮食过多,会影响脾胃消化能力,引起肠胃病变;但饮食不足,亦会使气血生化之源匮乏,而引起冲任虚损、发育不良,出现月经不调或妊娠疾患,如:月经量少、闭经、不孕、胎萎不长等等。
若饮食偏嗜,过寒过热亦会引起脏腑功能失调,阴阳偏盛偏衰。
如过食寒凉,易损伤脾阳,致使寒湿内生,而出现带下、崩漏、不孕、月经后期、闭经、痛经、泄泻等疾患;反之,若过食辛热助阳之品,或饮酒无度,则易导致湿热内蕴,热扰胞宫,损伤冲任,而出现月经过多、月经先期、崩中漏下、胎漏、胎动不安、子烦、恶露不绝等疾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