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研学共同体自主发展路径研究》开题报告
教研活动开题报告(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教师队伍建设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
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我校决定开展教研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教学研讨、教学观摩等形式,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 培养教师的团队合作精神,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 增强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
4. 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基础。
三、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针对某一课程或某一教学内容,教师们共同研讨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等,形成统一的教学方案。
2. 教学研讨:针对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教师们进行深入的探讨和交流,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3. 教学观摩:组织教师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学习他们的教学经验和方法,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4. 教学反思:教师们在教学结束后,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5. 教学论文撰写:鼓励教师结合教学实践,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
四、活动时间本次教研活动分为四个阶段,共计三个月。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1周)1. 确定教研主题和活动内容。
2. 组织教师进行集体备课,形成统一的教学方案。
3. 确定观摩课教师,进行教学观摩准备。
4. 确定论文撰写方向,为教师提供相关资料。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8周)1. 每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研讨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等。
2. 每周进行一次教学研讨,交流教学经验,解决教学困惑。
3. 每周进行一次教学观摩,学习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经验。
4. 教师结合教学实践,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周)1. 教师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总结,分享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2. 教师之间互相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3. 教师撰写活动总结报告。
教师专业发展路径的创新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教师专业发展路径的创新研究》课题开题报告即青年教师,包括招募、选拔、培训和管理等方面。
2、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机制的构建研究1)教学能力提升:包括课堂教学技能、教学设计和评价能力等方面。
2)科研能力提升:包括科研意识、科研方法和科研成果转化能力等方面。
3)管理能力提升:包括班级管理、学校管理和教育管理等方面。
研究重点:1、青年教师成长营的实践操作性研究;2、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机制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3、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体系研究。
Column 1:作为入门期的青年教师(1-2年),列兵需要接受基础性培训,从“应知应会”开始研究,掌握教育教学的常规要求和技能。
作为发展期的青年教师(3-5年),上等兵需要全面发展,按照个人特点创造成长的舞台,促使其有目标的自我发展,并成为学校骨干。
教官分为固定指导员和流动指导员。
学校将选出各个学科中最优秀的教师来担任固定指导员,同时也会不定时地外聘专家来校指导。
青年教师带着制定好的个人规划入营,实行导师制度,逐步完成一年上岗、三年成熟、五年骨干的目标。
每周四下午定期举行青年教师成长营活动,开展专项研讨活动,强化科研意识,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
每年将结合教师实绩考评,评选出“十佳青年教师”,树立先进典型。
Column 2:青年教师成长营的课程研究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专业思想、专业伦理、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
其中,专业思想主要包括职业道德观、教育目的观、学生观和师生观等。
专业伦理方面,教师需要奉行师德原则、尊重原则、同情原则和公平原则等。
专业知识方面,教师需要掌握学生知识、教育知识、学科知识、通识知识和学科教学知识等。
专业能力方面,教师需要具备课堂教学能力、教学评价能力、教育科研能力、课堂资源研究与利用能力、学术交流能力和管理能力等。
Column 3:青年教师成长营是一个自愿组织、训练营和心灵家园,旨在建立一个行政色彩的专业成长共同体。
学校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运作:学校引领、典型引入和伙伴互助。
农村初中教师教学共同体中的合作学习研究的开题报告

农村初中教师教学共同体中的合作学习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教学共同体是新时代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旨在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而合作学习则是教学共同体中较为广泛采用的一种教学策略,其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表达能力及批判性思维能力等。
因此,在农村初中教学共同体中实施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具有实际意义,有利于整合优质资源,提高教学质量,推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二、研究内容和目标本研究旨在探究农村初中教学共同体中实施合作学习策略的有效性及其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促进作用,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了解农村初中教学共同体中目前实施合作学习策略的情况,包括其存在的问题及优点。
2.研究合作学习对学生学习成绩、团队协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等的影响。
3.探究合作学习在教师专业化发展中的作用,包括如何改善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如何提高教师的自我发展意识。
4.提出农村初中教学共同体中实施合作学习策略的建议和对策,以推动教学改革和发展。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并探究其对学生学习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影响。
2.实证研究法:选取某农村初中教学共同体中的班级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其在实施合作学习策略前后的学生学习水平、团队协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进行比较分析。
3.访谈法:通过采访农村初中教师和学生,了解教师在实施合作学习中的经验和教训,探究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水平。
四、预期结果预计研究的结果将有助于深入了解农村初中教学共同体中实施合作学习的实践效果,进一步推动教学改革和发展,并为其他地区开展类似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教师专业发展路径的创新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教师专业发展路径的创新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教师专业发展路径的创新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本研究是关于教师专业发展路径的创新研究,旨在探讨如何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术水平和实践能力。
研究的目的是对教师专业发展路径的各个组成要素进行分析研究、探究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影响,以期为教师专业发展路径的提升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证研究。
研究方法将采用实证调查法,以求真实、准确、可信的科学结论。
调查对象将包括教师职业发展实践者、专业发展服务机构和领导者,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深入探讨,识别教师专业发展路径的有效性、规范性及其影响因素。
研究成果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教师专业发展路径的含义和特征,从中分析出有效的实践指南,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实用性参考。
最终,将对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和归纳,并发表出相关研究报告,为更好地探索教师专业发展路径贡献力量。
论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的开题报告

论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教师学习共同体是指教师之间基于某种共同目标或共同事务而构建起来的、经常交流协作、相互学习、不断提高的学习社群。
教师学习共同体具有促进教师专业学习、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推进学校教育发展等多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
然而,由于教育系统的历史和体制性问题,以及人们对教育改革的不同理解和实践,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真正建立和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分析其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可行的建设措施。
二、研究目的1.分析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概念、内涵、特征以及构建的必要性。
2.探究影响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的因素,如教育制度、教育文化、教师自身素质等。
3.通过调查研究和案例分析,总结成功和失败的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经验,提出相应的建设措施。
4.为促进教育改革,推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教育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调查问卷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具体包括:1.文献资料法:查阅教育、心理学、社会学等相关领域的文献,分析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概念、内涵、特征等问题。
2.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总结成功和失败的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经验,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和建设措施。
3.调查问卷法: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现状和问题,分析影响其构建的因素。
本研究将以某一学校或教育局为研究对象,对一定数量的教师进行问卷调查。
四、研究内容本研究将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概念、内涵、特征以及构建的必要性。
2.影响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的因素,如教育制度、教育文化、教师自身素质等。
3.成功和失败的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案例分析,总结其背后的原因和经验。
4.问卷调查,了解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现状和问题,分析影响其构建的因素。
5.提出基于以上研究结果的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措施,包括教育制度改革、教育文化改革、教师职业素养培养等方面。
区域内构建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实践研究报告及思考

区域内构建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实践研究报告及思考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是一种以教师为核心、通过教师间的专业交流与合作来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组织形式。
它为教师提供了一个互相学习、成长和共同进步的平台,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育质量。
本文将围绕如何在区域内构建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展开实践研究,并对实践过程进行思考。
一、实践研究报告1.实施背景和目标本次实践研究的背景是为了促进区域内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
目标是构建一个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使教师们能够通过相互交流与合作,互相促进成长和提高。
2.实施步骤和方法(1)确定共同体的组成和范围:根据区域内不同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参与共同体的学校和教师范围,确保共同体的代表性和多样性。
(2)制定共同体的目标和规则:在共同体的成立过程中,制定共同体的发展目标和规则,明确共同体的工作方式和管理机制。
(3)组织共同体的活动和学习:开展教师交流会议、座谈会、研讨会等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提供分享教学心得、探讨教学方法和相互解决问题的机会。
(4)推动共同体的建设和发展: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和合作,逐步增强共同体的凝聚力和影响力,推动共同体不断发展壮大。
3.实施效果和成果(1)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教师们通过共同学习和交流,增强自身的专业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2)改善教育质量和水平:共同体的成员们通过合作研究和相互学习,探索教学新方法和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共同体的建立和发展,有助于提高区域内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水平,为教育和发展做出贡献。
二、实践思考1.充分发挥共同体的平台作用:共同体是教师间相互学习和发展的平台,应积极地组织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和交流活动,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资源给教师们学习和成长。
2.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和运作体系:共同体的建设需要一个有效的管理机制和运作体系,从共同体的目标和规则的制定、活动的组织与推行等方面进行规范管理,确保共同体的发展和持续运转。
成果主件-教师共同体研究报告

幼儿教师专业共同体的研究——以S幼儿园为个案(研究报告)一、问题的提出(一)研究的背景1.教师专业共同体行动研究的理论基础将教师质量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突破口早已成为共识。
随着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最近十几年,我国学者对幼儿教师专业发展这一课题展开了深入细致地研究。
张三花和袁爱玲(2008)盘点和梳理了我国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现状,结果表明,“当前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焦点集中在幼儿教师专业素质及其专业发展途径方面。
”在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中,“共同体”这一新范式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学者姚玉林(2008)认为,对于幼儿教师来说,帮助其建立专业自主性和自信心,培养其专业责任意识,促进其专业自主发展,最为重要的支持系统,就是建构幼儿教师共同体。
美国学者约翰·莫尼也提出帮助幼儿教师保持他们不断发展的教学能力其中重要一点便是建立一个专业的共同体。
他认为幼儿教师共同体可以帮助幼儿教师回归专业自主,重拾专业自信,是形成专业责任感从而实现专业成长的重要的组织保障。
构建幼儿教师共同体是真正提升幼儿教师专业自主性、自信心的重要源泉,是充分发挥校本研修等各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实践的根本保障,为解决当前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2.S幼儿园开展教师专业共同体行动研究的实践背景幼儿园管理者和教师也对教师专业发展这一议题开展了大量探索。
她们从实践层面出发,结合自身经验,对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提出了建议和思考。
如何构建一支高效优质的幼儿教师队伍,成为理论研究者和实践工作者共同关注的话题。
在上海学前教育学界,S幼儿园以培养优秀教师而知名。
探其原因,S幼儿园就成功地打造了这样一个专业共同体。
这里是“氛围好,共同成长和进步的乐园”。
需要帮助时,总有许多双无私的手伸出,出谋划策、共同钻研,甚至是不留情面地直接“批评”,而这些都被教师视为珍宝和进步的阶梯。
这里是“出老师的地方”。
从青年骨干教师到卓有经验的优秀教师,不同层次的教师在这里都能找到归属感和成功的道路。
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新)

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新)所谓的光辉岁月,并不是以后,闪耀的日子,而是无人问津时,你对梦想的偏执。
构建教师研究共同体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研究准备阶段1.为确立课题做好准备由于当今社会科技发展、知识更新日新月异,所以,不论是国家还是个人一旦停止研究,势必会落后。
鉴于我们身处这样快速变化的环境中,教育管理部门大力宣传终身研究理念,大力提倡建设研究型社会。
学校作为人才的培养基地,应该责无旁贷地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研究型人才。
然而,要培养这种研究型人才,作为教育者的教师,一方面要使自己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知识结构,积极研究处于时代前沿的知识;另一方面,教师务必提高研究能力,掌握有效的研究方法和技能。
面对更新迅速的知识和飞速发展的教育技术,教师如果仍然将研究方式局限于个人研究,其专业发展速度势必跟不上社会发展速度。
这时,学会通过与他人共同研究、共享经验、取长补短来提高研究效果就显得格外重要。
历经多年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人们逐渐形成了一个共识:“教师至关重要,改革最终发生在教室中”。
教师的专业成长、学校日常的课程与教学活动正成为课改的重点,于是如何通过日常教研改进教师职业行为、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也正成为当前教育研究的热点。
与此同时,如何提高全体教师教研能力的课题日益突兀,共同体建设的策略研究成为我们为提高教学质量而不得不面对的课题。
2.明确课题方向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1)教研组织没有共同的愿景如果提问某一个教研组织的成员,你们组织的共同的愿景(指共同意愿的景象)是什么?可能十有八九答不出,或者根本没有思考过。
学校的教研组织是整个学校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教研组、备课组集体研究制度也是存在的。
要求教研组、备课组积极开展形式新颖、实效性强的教学研究活动,搭建起同伴互助的平台。
确定研究主题,通过集体备课、教学观摩、教学研究、案例分析、问题会诊、专题研讨、教研沙龙、讲述自己的教育故事等形式,加强教师间的教学切磋,在观念的碰撞与交流中,汲取营养,共同分享教学经验与成果,彼此支持,共同发展。
推进高中教师多层次发展的研学共同体建设研究(结题报告)

推进高中教师多层次发展的研学共同体建设研究结题报告“推进高中教师多层次发展的研学共同体建设研究”是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年立项,批准号:,课题组在主持人的带领下,在核心成员老师的协作下,于年完成开题论证会。
开题专家组对课题实施及研究提出了许多中肯而具体建议,课题实施过程中充分吸纳了诸多专家的宝贵建议,使得课题研究进展较为顺利,取得了一定成果。
第一部分:课题的提出及意义一、课题的提出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高中教师必须发展自己的专业。
绝大多数教师都希望自己的专业得到发展,但由于教师的自身条件、素养(如性别、年龄、学历、家庭背景的差异, 智力、能力、魄力的差异,性格、爱好的差异,思想观念、心理状态等各种差异)和发展需求各不相同,教师专业发展也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
没有一个教师的专业发展起点是相同的。
同时,长期以来,学校以及其他教育部门为教师发展所搭设的平台,也存在与老师的需求不对口、不匹配的旧症。
就学校发展来说,我们也需要这样一个集专业性与多样性于一体的平台。
面对教师发展起点的多样性,只有花费大量心血进行过细分析,工作才能更有针对性。
因此,应该研究实际状况,把握教师发展的起点、角度和速度的差异,有针对性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要促进教师发展,就得预先为教师定位,为其量身定做最适合其发展的培训模式。
鉴于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本课题的研究。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欧美诸国素有重视教师多层次发展的传统。
梭伦立法是古希腊最早对教育和教师问题作出规定及阐述的成文法典,它对教师提出了不同层次的要求,这是国外教师多层次发展的萌芽。
多样性和统一性相结合一直贯穿在他们的教师教育之中。
自20世纪198O 年代以来,各国都在改革和寻求新的教师“学习”与成长模式。
加德纳80年代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成为西方国家90年代以来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
仅在美国有关多元智能的学校就有100多所。
美国“教师教育教师鉴定委员会”(NCATE)和“州际新教师评价及支持联盟”(INTASC)都有多样性的标准和特殊的教师教育项目为教育的多样性和平等性培养合格的教师。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学校共同体建设策略研究报告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学校共同体建设策略研究报告摘要:教师专业成长对于学校的发展至关重要,而学校共同体建设作为一种理念和实践,可以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本报告通过研究学校共同体建设的方法和策略,提出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学校共同体建设策略。
主要包括:明确目标和价值观、建立协作和分享机制、提供专业发展机会和支持、建立反馈与评估机制等方面。
这些策略能够帮助学校建立一个有效的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一、引言:教师是学校中非常重要的资源,他们的专业成长对于学校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许多学校发现教师的专业发展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创造一个有利于专业成长的环境。
学校共同体建设作为一种有效的方式,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因此,本报告旨在研究学校共同体建设的方法和策略,提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建设策略。
二、学校共同体建设的方法和策略:学校共同体建设是一种构建学校内部合作与学习型组织的理念和实践。
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学校可以采取以下策略和方法。
1.明确目标和价值观:学校共同体的建设需要明确共同的目标和价值观,以便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和学习。
学校可以通过共同商讨制定学校的发展目标和教育理念,使教师们共同认同并努力实现。
2.建立协作和分享机制:学校可以建立教师之间的协作和分享机制,例如定期召开教研活动、教师分享会等。
通过这些机制,教师可以相互交流心得和经验,共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
3.提供专业发展机会和支持:学校应该提供教师专业发展的机会和支持,例如组织教师参加培训、研讨会等。
此外,学校还可以派遣专门的教育专家或高级教师定期指导和辅导教师,帮助他们提高教学水平。
4.建立反馈与评估机制:学校可以建立教师间的反馈和评估机制,使教师可以及时了解自己的教学情况,发现不足之处并进行改进。
同时,学校可以通过评估教师的专业成长情况,对教师进行激励和奖励,增强教师的专业动力。
三、结论:学校共同体建设是一种有效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方式,可以帮助学校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合作机制。
课堂教学再探索:构建课堂学习共同体的开题报告

课堂教学再探索:构建课堂学习共同体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教育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对于课堂教学方式也在不断地探索和改进。
传统的直接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今多元化的学习需求,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需要更具有互动性和探究性的教学方式。
因此,构建一个课堂学习共同体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研究热点。
构建课堂学习共同体可以改变教师过分强调知识传授的偏重态度,转向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学生从单纯地被动接受,转换为积极参与、共同合作探究问题,形成学习共同体的学生可以享受到丰富的学习经验,提高学习效果。
同时,这种教学方式还能够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情感关系,让学生成为更好的集体学习者。
因此,构建课堂学习共同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课堂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探索更加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
具体目标包括:1. 研究课堂学习共同体的概念、特点和构建原理,探索其理论基础。
2. 探讨构建课堂学习共同体的方法和策略,分析不同方法的优缺点。
3. 通过教学实践,观察学生在课堂学习共同体中的学习状态,分析学生对于这种教学方式的反应和评价。
4. 收集学生学习成果和成长情况等数据,分析构建课堂学习共同体对于学生学习的影响和意义。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和个案研究法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以下具体步骤来开展研究:1. 回顾和分析已有的文献资料,形成理论框架和研究思路,深入理解课堂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原理和方法。
2. 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学生对于课堂学习共同体的看法和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及其对于这种教学方式的认知和评价。
3. 基于课堂学习共同体的理论和方法,设计和实施教学实践,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表现。
4. 收集相关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探讨构建课堂学习共同体对于学生学习的影响和意义。
四、预期结果通过本研究,我们预期获得以下成果:1. 深入理解课堂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原理和方法,形成可供参考的课堂学习共同体建设模型。
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自主发展研究的开题报告

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自主发展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中小学教育的发展进入了全方面、深层次的变革期。
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建立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教育模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升;要求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课堂教学能力,适应新课程教学的要求。
因此,中小学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自主发展成为了当务之急。
中小学教师的自主发展是指教师通过自我学习、探究和实践,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进一步推进教育教学的创新和改革。
教师的自主发展不仅能让教师更好地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提高授课效果,还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创新能力。
因此,研究如何促进中小学教师的自主发展,是十分有必要的。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自主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为推动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具体目的包括:1、了解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自主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2、分析影响中小学教师自主发展的因素;3、探讨促进中小学教师自主发展的有效途径并提出对策建议。
三、研究内容本研究主要探讨以下内容:1、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自主发展的定义及其重要性;2、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自主发展的现状与问题;3、影响中小学教师自主发展的因素;4、促进中小学教师自主发展的有效途径;5、研究方法与步骤。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多种方法进行研究,具体方法如下: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已有的研究成果与相关理论知识,为本研究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提供支持。
2、问卷调查法:设计中小学教师自主发展问卷,调查教师对自主发展的态度、了解自主发展的程度、存在的问题及对解决问题的建议等内容。
3、访谈法:进行个别深度访谈,了解教师自主发展的具体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分析问题,为提出对策做出准备。
“洛湾中学创建学习共同体有效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实践研究”结题工作报告

教育部课题:有效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贵阳市教科所课题:以校本研修为切入点有效推进区域教师专业化发展“洛湾中学创建学习共同体有效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实践研究”研究工作报告执笔人:武孔涛一、成立研究小组,确定研究课题1.2007年7月我校开始参与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有效推进区域教师专业化发展”贵阳地区子课题“以校本研修为切入点有效推进区域教师专业化发展”乌当区二级子课题“乌当区有效推进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与实践研究”的研究工作后,在乌当区子课题组的指导下,成立了洛湾中学子课题组。
由校长负总责并担任课题负责人,副校长袁龙、教务主任王辉、教研员武孔涛负责课题研究研究工作及研究人员的指导工作。
2.课题组对如何有效推进我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问题进行了讨论、研究,确定以校本研修促进教师有效性学习方式探索研究为切入点,推进我校教师专业化发展,树立以课题带动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以校本研修中教师的有效学习方式的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这一理念,以新课程先进的思想指导实验研究,求真务实,改革创新,在校本研修促进教师有效性学习方式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
确定研究方向后,我们制定了“提升农村教师校本研修促进教师有效性学习方式探索的有效方法研究”的课题研究方案报区课题组,并对我校教师学习方式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我校教师学习方式的研究上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教师学习比较单一、学习方式较陈旧,大都以单打独斗,合作性合作性意识还不够好,且教师学习途径与方式方法相对滞后,多数教师不能上网,只通过图书进行学习,暂时还不能以校本研修促进学习方式探索对我们的课题研究提供有效学习方式支撑,于是我们决定调整研究方向,选择更适合的切入点进行研究。
3.我们在选择更适合的研究切入点时,反思了“十五”期间,我校在校本研修和教师培训方面作出的种种努力,发现我们研修和培训的次数都较多,但效果不好的原因在于研修方式和培训方式不太适合校情所致。
中职学校教师自主发展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职学校教师自主发展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题目中职学校教师自主发展研究二、研究背景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改革,中职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中职学校教师是中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职学校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目前中职学校教师的自主发展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教师们往往面临着专业技术知识和能力的不断更新、课程设计和教学实施的挑战、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等多方面的考验。
因此,研究中职学校教师自主发展,为中职教育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智慧,具有重要意义。
三、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深入探究中职学校教师的自主发展问题,旨在:1.分析当前中职学校教师的自主发展现状。
2.探究中职学校教师自主发展的障碍与原因。
3.探究中职学校教师自主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4.提出促进中职学校教师自主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四、研究内容1.对中职学校教师自主发展的概念进行界定和阐释。
2.对中职学校教师自主发展的现状进行调查和研究。
3.对中职学校教师自主发展的障碍和原因进行分析和探究。
4.对中职学校教师自主发展的途径和方法进行探究和总结。
5.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促进中职学校教师自主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五、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方法进行研究。
其中,文献资料法主要用于搜集与中职学校教师自主发展相关的文献;问卷调查法主要用于了解中职学校教师自主发展现状和问题;访谈法主要用于深入了解中职学校教师自主发展的障碍和原因以及途径和方法。
在数据分析过程中,将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等方法进行分析。
六、预期成果通过本研究,期望能够有效地探究中职学校教师自主发展的问题,为中职学校教师的职业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指导;同时,也旨在为中职教育提供有效的理论和实践支持,促进中职教育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教师专业化视野下的教师专业共同体研究的开题报告

教师专业化视野下的教师专业共同体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教育现代化的深入推进,教师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另一方面,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求也迫切要求教师更加专业化和精细化。
在这一背景下,教师专业化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随着教师专业化的不断推进,教师专业共同体的概念也逐渐被提出。
教师专业共同体是指以师德、师风、师魂、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等为核心的共同关注点,通过共同学习、共同研究、共同探讨,形成的具有共同价值观、共同行动理念、共同专业能力和共同发展目标的教师组织形态。
教师专业共同体对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促进教师个人与团队发展、促进校际合作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旨在从教师专业化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构建教师专业共同体,以及教师专业共同体在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促进教师成长、推动教育改革等方面发挥的作用,为提高我国教育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二、文献综述教师专业共同体最初是在美国出现的,其前身是课程研究小组,后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教师专业共同体概念。
在我国,教师专业共同体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1999年,当时浙江省卫生学校试行的“翻转课堂”模式中就提出了教师专业共同体的概念。
2014年,教育部和国家教育改革发展中心联合发布了《关于实施教师职业发展计划的意见》,提出了教师专业共同体的概念并对其作出了具体规划和要求。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地方和学校开始重视建设教师专业共同体,不断深化教师专业化发展、推进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
三、研究问题和研究内容本研究主要从教师专业化的视角出发,探讨如何构建教师专业共同体以及其在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促进教师成长、推动教育改革等方面的作用。
具体研究问题和研究内容如下:1. 教师专业共同体的概念和特点是什么?2. 如何构建教师专业共同体?我们需要采取哪些具体措施?3. 教师专业共同体在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促进教师成长、推动教育改革等方面的作用有哪些?4. 教师专业共同体建设中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关注哪些方面?四、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教师研学共同体自主发展路径研究》开题报告

《教师研学共同体自主发展路径研究》开题报告《教师研学共同体自主发展路径研究》开题报告一、选题依据教师共同体,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教师教育改革运动,是一种以教师自愿为前提,以“分享(资源、技术、经验、价值观等)、互作”为核心精神,以共同愿景为纽带把教师联结在一起、互相交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学习科研究型组织。
国外学者对教师共同体自主发展有一定的研究,但在构建基本理论体系方面尚不成熟。
教师共同体的概念实质可追溯到“学习共同体和共同体”理论,它具有“相互支持和共享的领导关系、集体创造与实践、分享价值观和共同愿景、提供支持性的条件、分享知识与经验”五个特点;民主观念、合作文化的思想理论和协同、互动的社会理论是它产生和发展的理论背景;教师共同体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共同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愿景、合作文化氛围、学习共同体的内部成员结构、教师反思与实践性的循环学习方式”。
教师共同体的存在与发展,提升了教师自主性,生成了教师学习的动态环境,最终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而在我国20世纪90年代才有学者引入学习共同体的概念,也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
然而我国教育领域一直存在教师合作的条件与传统,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动下,教师之间的协作与教师合作文化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现行中小学教育实践中主要存在着三个水平层面四种教师协作模式:如教研员与中小学教师之间的协作(共同研课模式),大学与中小学教师之间的协作(课题教研模式),校内教师之间的协作(包括校本教研与教师集体备课两种模式),这些模式具有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特点,即为共同体的雏形;现行教师共同体中存在教师信心不足、协作双方关系不对等、协作关系过松与过疏等问题,研究者由此提出优化我国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从建构过程和模式的视角提出改进思路和对策,以协作促进提高教师的主动性和自信心,使教师真正参与到教育改革中。
本研究落脚点是校内教师研学共同体的自主发展,要求教师能够与时俱进,努力实现由“实践型”教师向“研究型”、“学习型”、“发展型”教师转化,学校为教师搭设自主和谐发展的平台,建立促进教师平等和谐向前发展的机制,使教师在岗位中能够树立人生发展意识,提高教师自主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使教师自主和谐健康地向前发展,在教育教学中争芳吐艳,从而带动学生和学校不断向前发展。
中学教师专业自主的发展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学教师专业自主的发展研究的开题报告
【题目】中学教师专业自主的发展研究
【背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中学教育也面临诸多挑战。
教育改革一直是全球研究的热点之一,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在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益。
然而,中学教师的专业自主发展一直是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
特别是近年来,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和国家对教师职业素质的重视,使中学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愈发重要和紧迫。
【研究内容】本文主要研究中学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现状,了解中学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影响因素,探讨中学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途径和方法,并提出中学教师专业自主发展需要改进的地方,从而达到提高中学教育的质量和效益的目的。
【研究意义】本文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充分了解中学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现状,为政府和中学提供有价值和可执行的建议和措施,对于优化和完善中学教育教学质量和提高教育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
2. 具体研究中学教师专业自主发展之路,为中学教师的后续发展提供有效的借鉴,给予中学教师求职发展方面的指导和支持。
3. 增强教育改革的执行力,针对研究中发现的问题和困惑,为中学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有力措施,对于推动教育改革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方法】本文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调查、个案分析、专家访谈等方法搜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内容分析,对研究结果进行整合和解读,最终得出相应的结论和建议。
教师专业自主探究的开题报告

教师专业自主探究的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专业自主探究已成为推动教育教学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
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面对各种问题,其中如何选择研究主题成为教师探究的重要问题。
二、研究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究教师选题的意义和方法,通过调查分析、文献资料研究等方式,深入剖析教师选题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研究主题,从而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研究内容:
1.教师选题的意义和方法;
2.教师选题的要点和技巧;
3.不同学科领域选题的特点和规律。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研究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教师选题的理论基础、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2.问卷调查法:结合教师实际情况,设计问卷并对部分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教师选题的现状和问题;
3.访谈法:通过访谈教师,探究他们在选题过程中的体验、策略、经验和思考,了解教师选题的实际情况和需要。
四、研究预期结果
通过本研究,预期能够:
1.全面了解教师选题的意义和方法,指导教师进行自主探究;
2.提供教师选题的要点和技巧,帮助教师选择适合自己的研究主题;
3.分析不同学科领域选题的特点和规律,为教师指导和帮助提供科学依据。
以上就是本研究的开题报告,希望本研究能够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研学共同体自主发展路径研究》
开题报告
《教师研学共同体自主发展路径研究》开题报告
一、选题依据
教师共同体,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教师教育改革运动,是一种以教师自愿为前提,以“分享(资源、技术、经验、价值观等)、互作”为核心精神,以共同愿景为纽带把教师联结在一起、互相交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学习科研究型组织。
国外学者对教师共同体自主发展有一定的研究,但在构建基本理论体系方面尚不成熟。
教师共同体的概念实质可追溯到“学习共同体和共同体”理论,它具有“相互支持和共享的领导关系、集体创造与实践、分享价值观和共同愿景、提供支持性的条件、分享知识与经验”五个特点;民主观念、合作文化的思想理论和协同、互动的社会理论是它产生和发展的理论背景;教师共同体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共同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愿景、合作文化氛围、学习共同体的内部成员结构、教师反思与实践性的循环学习方式”。
教师共同体的存在与发展,提升了教师自主性,生成了教师学习的动态环境,最终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而在我国20世纪90年代才有学者引入学习共同体的概
念,也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
然而我国教育领域一直存在教师合作的条件与传统,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动下,教师之间的协作与教师合作文化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现行中小学教育实践中主要存在着三个水平层面四种教师协作模式:如教研员与中小学教师之间的协作(共同研课模式),大学与中小学教师之间的协作(课题教研模式),校内教师之间的协作(包括校本教研与教师集体备课两种模式),这些模式具有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特点,即为共同体的雏形;现行教师共同体中存在教师信心不足、协作双方关系不对等、协作关系过松与过疏等问题,研究者由此提出优化我国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从建构过程和模式的视角提出改进思路和对策,以协作促进提高教师的主动性和自信心,使教师真正参与到教育改革中。
本研究落脚点是校内教师研学共同体的自主发展,要求教师能够与时俱进,努力实现由“实践型”教师向“研究型”、“学习型”、“发展型”教师转化,学校为教师搭设自主和谐发展的平台,建立促进教师平等和谐向前发展的机制,使教师在岗位中能够树立人生发展意识,提高教师自主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使教师自主和谐健康地向前发展,在教育教学中争芳吐艳,从而带动学生和学校不断向前发展。
使教育教学百花齐放。
我校在成立之初,把教师的专业发展作为了学校发展的重中之重。
但是教师缺乏学习意识,业务能力水
平较低,缺乏主动性。
基于这样的一种情况,我们越来越清晰的认识到,自上而下的研究,教师很被动,不能进入研究的状态,更谈不上教师的自主发展;而自下而上的研究,动起来的也是一小部分的教师,在不断反思和实践中,感悟到,教师共同体建设的重要性,从XX年9月份开始,我校对以年级组、学科组教师共同体的建设做了一些尝试性的研究,收效显著。
意识到以年级组、学科组构建的教师研学共同体的自主发展是促进更多的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有效的途径。
意识到,团队自主发展的研究之路复杂而漫长,需要有计划的、科学规范的研究下去。
鉴此,把“教师研学共同体自主发展路径研究”作为学校的核心研究课题,提到我校的日程上来,期望我校的校本研究围绕这个核心课题的研究全面而有效的展开。
教师研学共同体是指在教师专业成长下的教师研究和学习两个方面。
在《教师研学共同体自主发展路径研究》这一课题下的教师研学共同体构建,兼顾了不同学科、不同年龄段、不同专业背景下的教师组合,同时既有学校层面对教师共同体的整体推进,也有不同教师共同体之间的竞争及互助,同时还有共同体中不同专业技术水平背景下个体的互促发展。
相对以往的研究来说,更全面,可操作性更强。
能够很好的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研究,构建更为扎实有效的教师共同体发展模式,能有效的促进更多的教师自主发展、
专业成长,让教师在教育生活中体验到职业的欢乐和尊严,活出生命的质量;这一课题的研究能充分发挥团队的集体智慧,使校本教研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加实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