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
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有哪些?
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有哪些?
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土地条件:土壤质量、土地利用类型和地形地貌等是农业
区位的重要因素。
优质的土壤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而土地利用类型和地形地貌则会影响农业活动的实施和效
率。
2.气候条件:气候是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包括降水、温度、
日照、风速等。
不同作物对气候条件有不同的要求,因此
适宜的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至关重要。
3.水资源:水是农业的基本要素,影响农业的灌溉、养殖、
种植等活动。
农业区位选择需要考虑水资源的可获得性和
利用效率。
4.劳动力与人口因素:农业的区位还与劳动力的可获得性和
人口密度有关。
足够的劳动力和适宜的农村人口分布对农
业生产和发展至关重要。
5.市场与交通因素:农业区位与市场的接近程度和交通条件
密切相关。
如果农产品远离市场或交通不便利,会增加运
输成本和时间,影响农产品的销售和运输。
6.政策支持与基础设施:政策支持和农村基础设施的完善也
是农业区位因素的重要方面。
有差异的政策措施和农村基
础设施的建设会对农业生产和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这些因素共同影响着农业的区位选择,对农业生产的产量、品
质和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农业区域规划和发展应该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以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目标。
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
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农业生产是农村地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自然因素、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
首先,自然因素是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之一、自然因素包括土地、气候和水资源等。
土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良好的土壤质量和适宜的土地利用方式将直接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气候条件是农作物生长的重要因素,比如日照、温度和降水等影响着种植作物的选择和产量。
水资源是农业生产的重要保障,缺水将直接影响农业生产的进行。
其次,经济因素也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区位因素。
经济因素包括市场需求、交通运输和劳动力等。
市场需求是农业生产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农产品的销售情况将直接影响农业生产的规模和效益。
交通运输的便利程度将决定农产品的物流成本和销售范围,影响产品市场的开拓和销售渠道的选择。
劳动力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农村地区的人口数量和素质水平将影响农业劳动力的供给和质量。
再次,社会因素也对农业生产产生着重要影响。
社会因素包括政策扶持、科技进步和农村发展等。
政策扶持是农业生产的重要保障,国家对农业提供的相关政策和资金支持将直接影响农业生产的规模和效益。
科技进步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推动力,高新技术的应用将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农村发展是农业生产的良好环境,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服务水平将影响农业生产的进行。
综上所述,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自然因素、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等。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决定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和效益。
因此,在农业发展中,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区位因素,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以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完整版)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和限制性因素与主要区位因素
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和限制性因素与主要区位因素主导因素:指影响某种农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也就是说,因为该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最大,没有这种因素或条件就不可能有该种农业在该区域分布的可能。
例如: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是在特有的地形条件下形成的(地势低洼),因此地形是它的主导因素。
农业生产的主导区位因素包括一下几类:(1)气候特殊区域(指气温和降水特殊),气候是主导因素。
如东南亚的热带经济作物;我国东北的甜菜种植;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的农业生产结构中畜牧业的比重大于种植业,其原因主要是气候条件(气候干旱不适合种植业发展)。
(2)某一因素的出现,打破了影响当地农业区位选择的先知先那个因素,成为主导因素。
如我国青藏高原的制约因素是热量,但在河谷等海拔较低处温度相对较高,则该地发展农业的主导因素就是地形;我国北方种植亚热带蔬菜,是科技打破了热量这一限制性因素而称为主导因素。
(3)农产品不易运输的农业,需靠近消费市场,市场成为其主导因素。
如上海、北京等城市郊区布局乳牛场、禽畜场合蔬菜生产基地主要是满足市场需要;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的农业生产侧重于发展畜牧业和园艺业,其原因是市场需要。
(4)远离主要消费市场布局的农业区域,其主导因素是交通运输条件和保鲜技术。
如荷兰的鲜花装点世界许多城市;阿根廷向欧洲出口牛肉。
(5)其他情况。
如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能种植农作物的主要原因是具备灌溉水源;印度尼西亚的农业以种植热带经济作物为主,粮食不能自给的主要原因是长期遭受殖民统治。
限制性因素:农业生产需满足许多条件才能进行,如果某一地区其他条件都能满足,唯有某一条件不能满足,这个缺乏条件就成为该地区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
若这个条件(限制性条件)得到满足,该因素即是当地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而不是限制性因素。
例如:我国西北地区光照、热量鞥条件优越,但缺少水,因此水就成为西北地区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
而塔里木盆地、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有冰雪融水或河水灌溉,当地水源就成为主导因素。
农业的地理区位因素
农业的地理区位因素
农业的地理区位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自然环境:包括气候、土壤、水资源等。
不同作物对温度、湿度、光照等自然环境条件有着不同的要求,农作物种植的适宜区域受到自然环境的限制。
2. 土地条件:包括地形、土壤质量等。
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区更适宜农业发展。
不同作物有着不同的土壤要求,如稻米适宜生长在河流湿地上,而玉米适宜生长在丘陵地区。
3. 水资源:农业需要大量的水资源用于灌溉和养殖等。
水资源丰富的地区更有利于农业发展。
例如,农作物在水源充足的地区可以更好地生长,养殖业在水域面积广阔的地区更有利于发展。
4. 交通和市场条件:农产品的运输和销售需要便捷的交通运输和市场网络。
农业发展更有利于位置靠近交通主干线和城市的地区。
农产品的出口需要海港或机场等出口通道。
5. 发展阶段和政策支持:农业的地理区位因素也与国家或地区的发展阶段和政策支持有关。
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发展可能更依赖于农业劳动力的相对丰富,而发达国家则更注重高效农业科技的引入和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这些地理区位因素对农业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农业在选择种植作物、农业生产方式以及农产品的销售渠道等方面都需要考虑这些因素。
区位因素
区位因素一、农业的区位因素(一)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分析1、自然因素(1)气候。
包括降水量的多少、季节分配的均匀与否、热量的多少、光照的强弱以及热量和水分的配合程度等。
(2)水源。
水源的多少对于干旱地区显得特别重要。
(3)地形。
其主要从三个方面影响农业生产。
地形的高度。
由于海拔高度的变化会使得水热条件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农作物的生产类型。
地形的坡度。
坡度大于25度的陡坡地,不适于发展耕作业,而应该植树种草发展林业等。
山脉的坡向。
迎风坡的背风坡,向阳坡和背阴坡的不同,水热条件也不同,从而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影响也不同。
(4)土壤。
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基本条件,不同的土壤类型、土壤成分、土壤质地、土壤层的深度以及土壤肥力的差异,都会影响农作物的种类。
2、社会经济条件(1)市场。
市场的需求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着农业经营规模的大小,当农产品供不应求时,价格上涨,经营规模扩大;反之,则规模缩小。
(2)交通。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交通运输条件对农业的影响越来越大,特别是对商品农业的影响最显著。
(3)政策。
国家政策和措施,如鼓励性措施(提供农业补贴、免征农业税、提高产品价格)或限制性措施等都会对农业产生很大的影响。
(4)科技。
科技是影响农业区位的重要因素,科技往往是通过影响农业区位因素中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来影响农业区位的。
通过科技改造自然因素。
如:宁夏平原加强灌溉改造水分条件,发展种植业等。
通过科技改变社会经济因素。
(5)工业基础。
(6)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
(7)风俗习惯。
比如亚洲水稻种植业就是跟此有关。
(二)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因素水稻种植业:水热条件好,人多地少,种植历史悠久、习惯、市场等。
大牧场放牧业:优良的天然牧场、地广人稀、交通运输便利。
商品谷场农业:优越的自然条件、便利的交通运输、地广人稀、发达的工业、先进的科技。
混合农业:优越的自然条件、人少地多。
种植园农业:高温多雨的气候、便利的交通运输。
农业的区位因素总结
农业的区位因素总结
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土壤条件: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不同土壤的肥力、排水情况、酸碱度等因素会直接影响农作物的种植和生长。
因此,区位相对较好的农业地区一般会有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
2. 气候条件:气候对农业产出有重要影响。
合适的温度、降水和光照条件能够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例如,适宜的气候条件可以使农作物的生长周期缩短,增加产量。
3. 水资源:农业生产离不开水资源,特别是灌溉农业。
区位相对较好的农业地区可能有丰富的水资源,确保农作物的灌溉需求得到满足。
4. 地理要素:地理环境对农业产业的发展也有一定影响。
例如,海拔高度、地形起伏、土地利用等因素均会影响种植业、畜牧业等农业发展。
同时,地理位置也决定了农产品的运输成本和速度,比如临近交通要道的农业地区可以更快更便捷地将产品运送到市场。
5. 市场需求和基础设施:农业的区位也受到市场需求和基础设施的影响。
农产品的生产需要便捷的交通网络、仓储设施和市场渠道,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农产品能够及时运输到消费者手中。
因此,区位相对较好的农业地区一般会有完善的基
础设施和广阔的市场需求。
总而言之,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包括土壤条件、气候条件、水资源、地理要素、市场需求和基础设施等方面,这些因素共同影响着农业生产的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21 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
依据土壤特性选 择农作物品种 降水量少于250毫 米的地区农业应 布局在灌溉条件 便利的地区
决定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农 业发展
地 制 宜、 合 理 布 局 农 业 生 产
2.分析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社会经济因素是分析的主导方向。
区位 因素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科技 良种
冷藏 扩大了农产品的影响
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条件在不断变化中,其主要是通 过对地形、光热、土壤的改造或对市场、交通等因素的影响, 间接影响农业发展。具体分析如下所示: 城市工矿 市场 生产经营规模和地 农 业的发展 变化 域类型发生变化 社会 经济 业 交通条件改善,冷 因素 市场影响的地 藏、保鲜技术的发 区 变化 域范围扩大 展 位 光、热、湿度 玻璃温室 自 因 文 然 化 人工培育土壤 土壤 素 环 、 境 科 沿等高线修 的 地形 技 筑梯田 变 发 改良耕作制度,培 扩大种植范围,影 展 化 育良种 响生长时间、季节
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农业生 市场 产的类型和规模
关注市场动态,发展市场 需求的农作物品种 交通 提高农业生产的商品率,扩大 园艺业、乳畜业等应布局在 交通运输方便快捷的地方 运输 农产品销售范围 政府 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直接干 响应政府决策,在政策 定的范围内发展农业生产 政策 预农业生产 机械 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 促进了农业的产出 使单产量提高 化肥 技术条件的发展和改进, 通过改变自然条件和社会 经济条件而影响农业区位 的选择
分
候
析
某 地 自 然 条 件 水 源 土 壤 地 形
度的关系最为密切; 不同 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要求的光、 热、水条件不同。 坡度大于25°一般不利于发 展种植业; 山地自然条件 的垂直分异使农作物的分布 随海拔有所不同
影响农业的自然区位因素
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多种气象灾害影响生产(寒 潮、台风、干旱、暴雨、洪 涝)
终年高温多雨
光热水充足,利于生产
——
——地形 (位于冲积扇、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古老高原)地形平坦、土层深厚、易于耕作。
———土壤 肥沃(黑土、紫色土、水稻土)
———水源 充足,灌溉便利(有丰富的地下水、河湖水、冰雪融水等)
二、自然条件的描述-----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沙 漠气候、地中海气候
夏季(全年)光照、热量 充足,昼夜温差大
利于光合作用和养分积累, 夏季(全年)降水少,干旱, 农产品产量高、品质优 水源是农业生产的制约条件
终年温和湿润(冬温夏凉,降 利于多汁牧草生长,对发
水比较均匀)
展畜牧业有利
雨天多,云量大,日照不足, 不利于农作物的成熟
发展方向:①推广喷灌、滴灌技术,发展节水农 业;②发展特色农业或高效农业、生态农业等。
【例题】下图为世界某地区图,说出图中阴影部分的农 业地域类型,分析其区位条件,并简述其特点。
类型:水稻种植业
区位条件:①位于沿海平原和 三角洲,地形平坦开阔;②土 壤肥沃;③临近河流,水源丰 富;④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 期,水热条件好;⑤人口众多, 粮食需求量大;⑥劳动力丰富; ⑦国家政策的支持;⑧水稻种 植历史久,经验丰富。
降水
小于400mm,大于250mm,发展畜牧业
小于250mm,发展绿洲农业(需要灌溉)
东 耕 西 牧
高度
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利于机械化和水利化,适宜发展耕作业;(>18°不利于种植业,>25°不 得发展种植业.)
山地耕作不便,不易水土保持,适宜发展林牧业。
农业的区位因素整理
中国东北的大豆 埃及的棉花 马来西亚的橡胶树 古巴的甘蔗 巴西东南部的咖啡 中国珠江三角洲的鱼塘 横断山区的立体农业
(气候、土壤) 气候、土壤) (灌溉水源) 灌溉水源) (气候、土壤) 气候、土壤) (气候) 气候) (气候) 气候) (地形) 地形) (地形) 地形)
古巴的甘蔗生产 河西走廊的棉粮生产 上海郊区的乳牛场和蛋鸡场 美国农业生产的区域专业化生产 我国江南丘陵的茶树栽培
一、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一)自然条件 1、气候: 气候年际大的地区,农业生产常具有不稳定性 、气候: 气候年际大的地区, 热量条件——低纬优于高纬。 低纬优于高纬。 热量条件 低纬优于高纬 纬度低,生长期长, 纬度低,生长期长,复种指数高 我国长江流域以南(一年三熟) 如:我国长江流域以南(一年三熟) 华北地区(一年二熟或两年三熟) 华北地区(一年二熟或两年三熟) 东北地区、西北地区(一年一熟) 东北地区、西北地区(一年一熟) 水 源:制约干旱地区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绿洲农业 绿洲农业 或灌溉农业) 或灌溉农业 如:我国新疆的绿洲农业(依靠高山冰川融水) 我国新疆的绿洲农业(依靠高山冰川融水) 河西走廊、宁夏平原的棉粮生产(依靠黄河上游水的灌溉) 河西走廊、宁夏平原的棉粮生产(依靠黄河上游水的灌溉) 光照: 光照:如新疆吐鲁番盆地的瓜果生产
自然条件 区位 因素 水 稻 种 植 业
气候—季风气候( 气候 季风气候(东亚东南亚南亚 季风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东南亚) 热带雨林气候(东南亚) 地形—河流中下游平原 地形 河流中下游平原 或三角洲地区
社会经济条件:人口稠密、 社会经济条件: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 有悠久的种植历史 单位面积产量高 小农经营 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 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自给农业 机械化程度低(除日本外) 机械化程度低(除日本外) 水利工程量大 科技水平低
农业区位因素
一、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可分为两大因素:一是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形、土壤等;二是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运输和政策等。
1、气候:热量、光照、降水等气候要素对农业区位影响极大。
2、地形:①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层深厚,适宜发展耕作业;②山区耕作不便,且不易于水土保持,但适宜发展畜牧业、林业等;③山地自然条件的垂直地域分异,农作物分布随海拔有所不同。
3、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
不同土壤类型适宜生长不同农作物。
如我国东南丘陵为广布的红壤,适宜种植茶树(油茶、马尾松)等,粮食低产。
4、市场:市场的需求量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5、交通运输:园艺业乳畜业等产品易腐烂变质,要求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条件。
6、政策:各国农业都受到国家政策以及政府干预手段的影响。
如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积极建设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
二、季风水田农业1.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季风区的地势平坦地区。
高温多雨适宜水稻生长,地势平坦便于水田管理。
2.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人口稠密地区,这里劳动力丰富。
3.亚洲季风区人多地少,粮食需求量大,水稻单产高。
种植水稻可以缓解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和对粮食的需求。
本地区水稻种植历史悠久(约有7000年),稻米是人们喜爱的主要粮食。
4.季风水田区的水稻种植业的主要特点: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分析大力投资,兴修水利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农民精耕细作,使单位面积产量较高;但每户耕种规模小,每户稻谷的总产量不大,受传统观念及经济水平的制约,农民收上来的稻谷的相当大的一部分留作全家的口粮以及家畜、家禽的饲料用粮,到市场出售的很少。
经济水平低,农民凭自己劳动能够完成农活。
日本机械化水平较高。
三、商品谷物农业1.分布地区: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等。
2.农作物:小麦、玉米3.特征:以上国家商品谷农场一般为家庭经营,这类农场我国西北、东北也有分布,一般为国营。
专题32:地理区位类综合题之农业区位分析(原卷版)-备战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题型专练
专题32 地理区位类综合题之农业区位分析【方法指导】1.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各因素对农业生产及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如下:(1)自然因素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很多,在进行区位选择时应抓住主导区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一般说来,自然因素中的气候和地形,人文因素中的市场和交通,往往成为农业区位选择中的主要因素。
(1)从宏观角度对大范围地区进行区位分析和选择首先根据经纬度位置及其他信息确定各地的气候特征;其次根据等高线等信息分析各地的地形特征;然后再结合各种作物的生长习性进行区位选择。
林业山地、丘陵地区畜牧业半干旱、干旱地区渔业湖泊、水库、沿海海域水稻水分条件较好的平原地区玉米夏季高温多雨、生长季较长的地区棉花光照充足、夏季高温的平原地区甘蔗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地区甜菜气候温凉的中温带地区柑橘气候湿润的亚热带丘陵地区苹果湿润、半湿润的暖温带地区(2)从微观角度对小范围地区进行区位分析和选择在进行局部地区农业区位选择时,应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3.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的影响社会经济条件、科技条件等人文因素在不断变化,通过对地形、光热、土壤的改造或对技术、交通等因素的改进,间接或直接影响农业发展,具体分析如下所示:自然要素地形基塘农业、鱼塘—台田农业、梯田农业、打坝淤地气候温室农业、大棚农业(气温)土壤改良土壤(盐碱地、红壤)、无土栽培水源灌溉农业、绿洲农业、农田水利工程人文要素市场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市场地域扩大交通技术温室农业、大棚农业;机械化、水利化、良种化、化肥化4.经济快速发展,促使我国农业区位选择变化(1)经济发展推动了城镇化的进程,农副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大增,在交通运输条件改善的基础上,在远离城市的广大农、牧地区形成一大批农副产品生产基地。
(2)经济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加了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
(3)经济发展也推动育种技术、栽培和耕作技术的进步,使农作物生产摆脱了传统地域的限制。
初中地理《人文地理》专题复习
既包括天然的河流、湖泊等,也包括水库等蓄水工程,是对降水的调节、补充
市场
交通
农业 技术 政策
需求量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市场区位及需求的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最为突出,如城郊型农业
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在地域上大为增强。推动商品农业的发展,促进农业生产的区域化、专业化
如通过培育良种扩大农业区域的范围,利用玻璃温室和塑料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 等
通过鼓励或限制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进而影响种植面积和农产品种类
劳动 劳动力的数量多少、素质高低影响着产品成本和质量 力
例1► 欧洲西部畜牧业发达的主要原因是
( B)
A.人们喜欢吃乳畜产品 B.自然环境适宜发展畜牧业 C.受祖先遗传的影响 D.殖民侵略的后果
分析:欧洲西部畜牧业发达的主要原因是自然环境的影响,这里气 候温和湿润,地形平坦,适合牧草生长,因此畜牧业发达。
例2►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区域,图中有A、B、C、D四地。其中A为城市郊 区,B为远离城市的平原地区,C为山地,D为海洋。现需要因地制宜地布局 林业、种植业和渔业。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巩固练习
1.下图中的数字序号与其所代表的农业带的名称,对应正确的是 (B )
A.①—棉花带 B.②—玉米带 C.③—乳畜带 D.④—小麦区 2.澳大利亚利用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发展农牧业,形成三个 不同的农牧业带,其中分布在澳大利亚东南沿海的农牧业带是 ( A) A.羊、牛与经济作物混合经营带 B.粗放牧牛带 C.粗放牧羊带 D.绵羊与小麦混合经营带
农业区位因素的分析
1、影响农业的三大区位因素:●自然条件:热量——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基本条件。
它不仅制约着农作物的产量,也关系到作物种类、耕作制度和栽培方法。
光照——是地球生物的能量源泉,也是农作物生产的基本条件。
光照长短、强弱的地区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作物的地区分布。
地形——地形影响水、热、光照条件,不同的地形类型适宜发展不同类型的农业,平原地区宜发展耕作业,坡度过大不利于发展种植业;山地自然条件的垂直分异使农作物的分布随海拔变化有所不同山地宜发展林业、畜牧业。
也因自然条件的垂直分异,可以发展立体农业。
土地——土壤的酸碱性、肥力、质地及土层的厚度等影响农业生产。
(土壤的肥沃程度,土壤的酸碱性,土地的面积)土地资源是最基本的农业生产资料。
土地资料是有限的。
不同地理位置的土地具有不同的使用价值,接近水源的土地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接近城镇的土地适宜于发展城郊农业和高效农业。
水分——是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水分条件较好的地方可以发展水稻生产和淡水养殖,水分条件较差的地方适合经营旱作农业或牧业。
在年降水量较少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决定性因素是水源,农业布局在河湖水、地下水、冰雪融水丰富的地方●科学技术因素:包括劳动力(数量与素质)、技术装备(农机)---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强农业的专业化进程生产技术------良种的培育,耕作技术,作物栽培水肥控制、病虫害防治。
种植方式------单、间、套、混连作。
耕作制度-------熟制比如:东北-一年一熟;华北两年三熟、一年一熟;南方—年两熟或一年三熟。
●社会经济条件:市场——市场因素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业生产的规模和类型。
交通运输—交通运输的发展,使市场的影响在地域上扩大。
园艺业、乳畜业等应布局在交通运输方便快捷的地方国家政策——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直接干预农业生产。
2、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光照①通过铺垫反射率大的物体使光照增强,如反光薄膜、鹅卵石等,如西北地区的瓜果;②通过分层套种减少对喜阴作物的光照,如东北地区的人参种植热量①建温室、大棚等增加室内热量,如种植反季节蔬菜;②通过盆栽减少地温对农作物的影响,如帕米尔高原种植蔬菜日温差①通过铺垫热容量小的物体增强日温差,如鹅卵石、砂砾等,从而增加作物的养分积累,如法国罗讷河的葡萄种植;②通过增加水面等热容量大的物体减小日温差,或在土壤表层铺垫稻草等减小日温差,从而避免冻害,如我国北方地区种植大蒜降水①降水少,则采取人工增雨、抽取地下水、跨流域调水、海水淡化等,以及改进灌溉技术,采取喷灌、滴灌等,如以色列地区;②降水多,修建排涝设施,如南美奥里诺科平原;③降水季节、年际变化大,则修建具备蓄水、灌溉、排涝功能的水利工程,如我国南方地区风营造防护林等,减少大风对农作物的损害地形①通过修建梯田等改造地形,使之平缓;既增加耕地面积,也减少水、土、肥流失,如东南丘陵地区;②半干旱、半湿润地区通过修筑台田等改造地形,使之减少土壤盐碱化,如华北平原;③湿润地区通过修建花基鱼塘等改造地形,充分利用当地的水热资源发展混合农业,如珠江三角洲;④高海拔地区在湖区修筑台田,既提高了夜晚气温,又获得较便捷的河运,如南美的的喀喀湖周边;⑤平整土地,有利于机械化耕作,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壤①增施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②覆盖薄膜、稻草、鹅卵石等,有利于保湿、保温,并能减少土壤养分流失,有利于保持地力;③轮耕、休耕等,保持地力(注:河流洪水泛滥会给两岸耕地带来肥沃的土壤,如埃及的尼罗河流域)面积①扩大耕地面积,扩大农业生产规模,利于大型农业机械操作,提高生产效率,获得规模效应;②退耕还林还草等,减少耕地面积,取得良好的生态环境效益灌溉水源①一般是强调有河流、淡水湖泊等;②通过修建水利工程等措施确保灌溉水源的稳定供应交通①鲜奶、普通鲜花等要求高速公路等速度快的运输方式;②距市场较远的高档鲜花强调航空运输;③大豆等对时效性要求不高的农产品可以选择运输量大的铁路、水运等方式3、农业区位条件评价分析术语理解记忆区位因素关键词答题术语自然因素气候、地形、水源、土壤、气象灾害纬度低(高),(海拔高低),气温高(低),热量充足(不足),影响熟制、病虫害,生长期长(短);距海远(近),降水多(少),(海拔高(低)空气稀薄),晴天多,云量少,光照充足(不充足),有利于光合作用;昼夜温差大,白天有利于有机质的合成,晚上呼吸作用弱,消耗少,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
农业区位因素知识点
农业区位因素知识点一、概述农业区位因素是指影响农业生产和发展的地理因素。
它包括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两个方面,自然因素主要是指气候、水文、土壤等自然条件,人文因素主要是指交通、市场、劳动力等人为条件。
二、自然因素1.气候气候是农业生产的重要自然条件之一。
不同的作物对气候的适应性不同,例如水稻适宜温度为20℃~30℃,而小麦适宜温度为10℃~20℃。
同时,降水量和分布也会影响作物生长和收成。
例如,旱作农业适宜降雨量少但分布均匀的地区,而稻作农业则需要降雨充足且分布合理。
2.水文水文条件对于灌溉农业尤为重要。
河流、湖泊、水库等水源的位置和数量会直接影响到灌溉面积和灌溉效果。
同时,地下水资源也会对农业生产产生影响。
3.土壤土壤质量直接关系到作物生长和收成。
不同类型的土壤有着不同的性质和适宜作物,例如黄土适宜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而沼泽土则适宜种植水稻等水生作物。
三、人文因素1.交通交通条件是农产品流通的重要因素。
交通便利的地区可以更快速地将农产品运往市场,从而获得更好的收益。
同时,交通也会影响到农业生产资料和技术的传播。
2.市场市场需求是决定农产品价格的重要因素。
不同地区的市场需求不同,因此选择适合当地市场需求的作物进行种植可以获得更好的收益。
3.劳动力劳动力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在劳动力充足的地区,可以采用大规模机械化生产方式提高效率;在劳动力短缺的地区,则需要采用集约化生产方式来提高效率。
四、综合因素1.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对于农业生产有着直接影响。
在适宜种植某些作物的土壤上进行其他用途开发会导致土壤退化和作物减产。
2.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如洪涝、旱灾、冰雹等都会对农业生产造成影响。
因此,在选择农业区位时需要考虑当地的自然灾害情况。
3.政策支持政策支持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因素。
政府对于当地农业生产的扶持程度和政策法规都会影响到当地农业的发展。
五、结论综上所述,农业区位因素是多方面的,涉及到自然、人文等多个方面。
(完整版)农业主要知识点
《农业》主要知识点考点一:农业区位因素1、农业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包括:(因地制宜)①气候:光照、热量、降水.决定农作物的种类(如水稻喜高温喜湿,因此主要分布在能满足水稻生长期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区;甜菜喜温凉,分布在我国东北、西北)、产量、熟制.②地形:平原地势平坦,土层深厚,适宜发展种植业;坡度大于25°的山地地区耕作不便, 且水土保持不易,适宜发展林业或牧业;坡度小于25°的地区可以发展种植业(梯田)。
因山地自然条件的垂直分异,宜发展立体农业.③土壤:种植业多要求土壤深厚肥沃,若土壤呈酸性或碱性,则宜加以改良或种植耐酸、碱植物。
④水源:是否充足是农业稳产的保证和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2)社会经济条件:(因时制宜)①市场:对商品农业而言,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②交通运输:商品农业选择必须充分考虑当地的交通运输条件。
③政策:世界各国的农业,都受到国家政策以及政府干预手段的影响.④农业生产技术:①机械──提高农业生产率,②化肥、良种──提高单位面积产量,③冷藏、保鲜技术──扩大农产品销售范围⑤劳动力:多、少,如地广人稀,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
(3)农业区位选择总的来说,就是要因地制宜,实现对土地的合理利用。
①综合分析自然因素:自然因素决定农业类型及农作物种类.自然因素相对稳定,但某些因素可以人为地改造利用.如温室农业.②综合分析社会经济因素:尤其是市场和交通.(4)农业区位选择举例:如城郊农业的区位选择应考虑以下因素。
①地价的高低(一般来说,距城镇越近,地价越高,农业生产成本较高,只能选择单位面积产值高的农业类型,例如花卉、乳牛.)②农业类型的单位面积产量大小(从单位面积产量看,由高到低依次是花卉、乳牛、塘鱼、果园、粮棉等。
)③各种类型农业需水量多少(需水量大的花卉等应选择接近河流、湖泊等水资源丰富的地方。
)④产品对运输的迫切性(鲜花需保鲜,鲜奶易变质,乳牛、花卉等生产应分布在近城镇及交通方便的地方。
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主要有气候、地形、土壤、市场、交通运输、政策、科技、劳动力价格等。
气候、热量、光照、降水等气候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极大。
不同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要求不同的气候条件,而气候条件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等。
扩展资料
要区位因素
1、气候:热量、光照、降水影响极大;
2、地形:影响农业的类型(平原与山区不同)、影响农作物的分布(农作物随海拔有所不同);
3、土壤: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土壤适宜生长不同作物,东南丘陵的红壤适宜种茶树等;
4、市场: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5、交能运输:园艺业、乳畜业产品容易变质,要求有方便的交通运输条件;
6、政策:国家政策和政府干预手段影响。
农业区位因素知识点
农业区位因素知识点一、引言农业区位因素是指影响农业生产和农业经济发展的地理、自然和人文环境因素。
农业区位因素的研究对于合理规划农业区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就农业区位因素进行全面、详细和深入的探讨。
二、自然因素1. 气候条件•温度: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受到气温的影响,不同作物有不同的适生气温范围。
•降水:降水对于农作物的生长是必不可少的,不同作物对降水量和分配方式有不同要求。
•光照:光照对于光合作用和作物的生长影响重大,阳光充足的地区适合种植光照要求较高的作物。
2. 土壤条件•土壤质地:土壤质地直接影响到土壤的保水性能、透气性能和肥力等指标,对于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有重要影响。
•土壤酸碱度:不同作物对土壤酸碱度有不同的适应能力,酸碱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作物的生长。
•土壤肥力:土壤肥力直接影响到植物的养分供应,对于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有很大影响。
三、人文因素1. 交通条件•交通网络:交通网络的完善程度决定了农产品的流通能力,对于农产品的销售、价格等方面有重要影响。
•交通工具:交通工具的类型和效率也是农产品运输中的重要因素,不同地区的交通工具有其适应的特点和局限性。
2. 市场需求•市场规模:不同地区的市场规模差异巨大,农业生产的规模和方向应根据市场需求来确定。
•市场价格:市场价格受到供需关系、交通成本、市场竞争等因素的影响,价格稳定与否对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具有重要影响。
3. 劳动力•劳动力结构:不同地区的劳动力结构差异明显,农业区位应充分利用当地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劳动力。
•劳动力素质:劳动力素质对于农业生产的效率和农产品的质量影响巨大,农业区位要考虑当地劳动力的素质发展状况。
四、地理因素1. 地形地势•高程差异:不同地形地势对于农作物适应能力有差异,山地适合种植特定作物和发展特色农业。
•地势平坦度:地势平坦的地区利于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2. 水资源•水源供应:农业生产离不开水资源,水源供应充足的地方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农业主要区位因素
农业主要区位因素一、农业主要区位因素比较1.自然因素: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并非都是决定性的,可通过农业技术改革,扩大某种农作物的种植范围,改造不利的自然因素,使之有利于农业生产,但要考虑投入与产出之比。
(1)气候:①光照,植物光合作用所必需;②热量,积温多少直接限制作物的生长期和耕作制度③降水,过干或过湿都不利于作物生长(2)地形:①平原,适宜发展耕作业和机械化作业,缓坡(小于250)适宜发展梯田②山地,适宜发展林牧业,农作物分布有垂直变化。
(3)土壤,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直接供给作物养分。
2.社会经济因素:①市场,需求量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②交通运输,推动商品农业的发展,促进农业牛产的区域化、专业化;③政策,鼓励或限制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进而影响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和农产品种类;④劳动力,劳动力的数量、素质高低影响着农产品的成本和质量;⑤科技,通过培育良种扩大农业区位选择的范围,使农作物产量提高;利用农业科技,提高土地生产率和粮食产量;改变农业生产方式。
二.中国农业的发展1.调整农业结构,与国际市场接轨:各地农业在发展中,要因地制宜,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2.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我国农业灾害比较频繁,抗灾能力较差。
因此,必须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3.加大科技投入,加快技术创新:我国农产品优质化程度还不高,与国际市场的要求不适应,必须加快品种的改良和科技推广,实现无公害生产,使农业生产向高产、优质、高效的方向发展。
4.加强农业商品基地建设,加快专业化经营的步伐:我国各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差别很大,各地要因地制宜,适度集中,在分散经营的基础上,加强协作。
充分发挥规模经营的优势,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
5.提高农产品加工水平,实现农产品增值:农产品加工业是实现农业增值、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农产品加工的广度和深度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
各区位因素如何影响农业的区位选择?
各区位因素如何影响农业的区位选择?
各区位因素对农业的区位选择产生如下影响:
1.土地条件:土地条件是农业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
优质的
土壤可以提供充足的养分和水分,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如耕地、草地、林地等,也会影响农业的区位选择。
2.气候条件:气候是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不同作物对气候
条件有不同的要求,如温度、降水、日照等。
适宜的气候条件对农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非常重要,因此农业的区位选择需要考虑气候条件。
3.水资源:水资源对农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农业的灌溉和养
殖活动需要充足的水源。
水资源的可获得性和利用效率会影响农业的区位选择。
一些地区具有丰富的水资源,而另一些地区可能面临水资源短缺的挑战。
4.劳动力与人口因素:劳动力和人口密度对农业的区位选择
也有影响。
足够的劳动力是农业生产的基础,适宜的人口密度与农产品市场接近,有利于农产品销售和分销。
5.市场与交通因素:农业的区位选择需要考虑市场的接近程
度和交通条件。
农产品距离市场越近,交通越便利,运输成本越低,利润空间也就越大。
因此,农业的区位选择通常会考虑市场接近度和交通条件。
6.政策支持与基础设施:政策支持和农村基础设施的完善也
是农业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
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农业基础
设施的建设,如水利、道路、仓储设施等,可以提供有利
的条件和服务,促进农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各区位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农业的区位选择。
农业区域规划和发展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可持续性和经济效益。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_知识点归纳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_知识点归纳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是农业地理学的重要内容,研究农业在不同区域中的分布与发展规律。
农业区位因素主要包括自然地理因素、人文地理因素和经济因素三个方面,而农业地域类型则根据农业区位因素的综合作用,将农业地域划分为不同类型。
接下来将详细地归纳这些知识点。
一、农业区位因素1.自然地理因素:(1)气候条件:不同气候条件适宜不同作物的生长,如温带适宜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的生长,而热带适宜水稻、榨菜等的生长。
(2)土壤条件:土壤对植物的生长有重要影响,不同土壤适宜不同作物的种植,如河谷平原的黄土适宜小麦种植。
(3)水资源:农业依赖于水资源的供应,水资源的丰富与否决定了农业的发展,如江河湖泊密布的地区适宜发展灌溉农业。
2.人文地理因素:(1)人口因素:人口密度、人口规模等会影响农业的发展,人口多的地区需要提高农业产能以满足人口需求。
(2)交通条件:农产品的流通需要良好的交通条件,交通便利的地区有利于农产品的市场销售,如临近交通干线的地区。
(3)技术水平: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水平会影响农业区位,技术水平高的地区可以生产高附加值的农产品。
3.经济因素:(1)市场需求:市场需求是农业生产的重要驱动力,农业区位需要考虑市场需求的情况,生产适销对路的农产品。
(2)资源条件: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劳动力资源等。
不同地区的资源条件不同,会影响农业生产的规模和发展方向。
(3)政策支持:政府对农业的政策支持也会影响农业区位,例如农业补贴、农业税收政策等。
二、农业地域类型1.品种集约型农业地域:特点是品种多样,生产高附加值、高品质的农产品,适宜温带地区的果蔬种植业。
2.规模经营型农业地域:特点是经营规模大,生产集约,市场定位为大规模粮食、油料等农产品的种植。
3.林业型农业地域:特点是以林业为主导的农业地区,适宜生态保护型农业、木材等的生产与发展。
4.特色农业地域:该地区有特别的自然资源或人文资源,适宜发展特色农产品,如茶叶、水果、畜禽养殖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一. 重点、难点1. 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这是地理试题中常见的考点,大多是以材料分析或读图方式呈现,答题时要结合材料中提供的信息理清思路观点和结论,叙述力求符合图中提供的信息,又要符合地理学的基本原理,答题必须建立在对本题型知识的理解的基础上才能达到正确无误。
2. 农业地域类型――水稻种植业影响水稻种植业的区位因素和亚洲水稻生产的特点。
二具体内容(一)农业生产活动1. 概念: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能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的产品的生产活动。
2. 特点:(1)地域性。
世界各地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不同所致。
(2)季节性和周期性。
自然因素尤其是气候因素随季节变化具有一定的周期。
3. 投入与产出:(1)投入:①自然条件:光照、热量、水、地形、土壤等是农业生产的必要投入。
②生产资料:动植物、农具(提高生产效率)、化肥、农药(促进产出)等。
③劳动力。
④科学技术。
提高农业产出的重要手段。
(2)产出:农产品。
①食用:粮食、果蔬、肉蛋等。
②工业原料:棉花、皮毛等。
4. 农业生产对象:动、植物。
5. 农业分类:(1)按生产对象分为①种植业:以植物为生产对象。
②畜牧业:以动物为生产对象。
③混合农业。
(2)按投入程度分为:①粗放农业: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投入程度低。
②密集农业: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投入程度高。
(3)按产品用途为分类:①自给农业:以解决自己及家庭成员的食品供应为目的。
主要分布在发展中国家。
②商品农业:以销售产品为目的。
主要分布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一些地区(二)农业区位选择1. 主要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
①地形:高度:平原适宜耕作业;山地适宜畜牧业。
坡度:大于25°不适合种植业。
②气候:光照、热量(温差)、水分。
③土壤:农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
④水源(2)社会经济因素:①市场:市场需求量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②交通运输: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
③国家政策:国家对农业的干预手段。
④劳动力:价格、素质⑤工业和农业协作:工业——机械化,土地价格。
⑥生活习惯、历史因素:类型⑦“三废”、化肥、农药:产量及销售,如绿色生态农业⑧农业技术、科技⑨经过的城市与工业区:市场2. 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1)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并非都是决定性。
(2)自然条件可以利用、改造。
①通过培育良种,改革耕作制度,扩大某种作物区位范围。
②根据经济技术条件,对不适宜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进行改造,使之适宜发展农业,但有一定限度(考虑经济技术、投入产出比、环境)。
如:玻璃温室、喷灌、梯田等。
3. 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
(1)市场区位及需求的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突出。
(2)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为农业区位选择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三)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1. 水稻种植业。
(1)分布的地区:东亚、东南亚、南亚的季风区及东南亚热带雨林区。
(2)亚洲发展水稻种植业的区位优势条件:①高温多雨的气候,适宜水稻种植。
②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
③单产高,可以缓解该地区人口对粮食的需求和土地压力。
④有悠久种植历史,是当地人们喜爱的主要食粮。
(3)特点:①小农经营②单位面积产量高,商品率低③机械化水平低④水利工程量大⑤科技水平低。
2. 大牧场放牧业(1)分布: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
(2)区位条件:有大面积干旱、半干旱气候区、不适宜发展种植业,只能用于放牧牲畜。
(3)放牧牲畜:牧牛:美国、阿根廷。
养羊: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
(4)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①分布:潘帕斯草原。
②区位条件:a. 气候温和,草类茂盛。
b. 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
c. 交通便利,距海港近。
d. 海上冷冻船的发明,促进牧牛业发展。
③发展牧牛业做的工作:a. 培育良种牛b. 改善交通运输条件c. 开辟水源d. 种植饲料。
④与中国的比较:相似:自然条件、地广人稀差异:我国靠天养畜,超载过牧,草场退化、沙化,生态恶化借鉴:加强人工草场建设,减轻天然草场的压力,改善牧区生态环境;改善牧区交通运输条件;完善农产品加工体系,积极推进产业化进程,实行“公司+农户”的生产组织形式,发展商品农业3. 商品谷物农业。
(1)含义:是一种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
(2)特点: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
(3)种植的作物:小麦、玉米。
(4)分布: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
(5)经营方式:一般是家庭经营。
(6)美国商品谷物农业:①地位:世界上最大商品谷物农业生产国。
②分布:中部大平原。
③优越区位条件:a. 优越的自然条件(气候温和、夏季多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b. 便利的交通运输。
c. 地广人稀。
d. 高度发达的工业。
e. 先进的科技。
④与中国的比较:相似:自然条件、地广人稀差异:美国——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科技水平高我国——劳动生产率低、单产低;成本高。
但可耕荒地多借鉴:扩大规模和机械化降低成本;加强科技;加强农业一体化,延长生产链,提高效益4. 混合农业:(1)谷物和牲畜混合农业:①分布:欧洲、北美、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
②生产对象:a. 种植作物。
小麦、玉米、牧草、饲料作物。
b. 饲养牲畜。
牛、猪、羊。
③特点:将饲养牲畜与谷物生产有机结合起来。
(2)新颖的混合农业:①分布:我国珠江三角洲。
②特点:将甘蔗、果树、桑蚕生产与养鱼有机结合起来。
(3)澳大利亚混合农业。
①地位。
世界上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也是重要小麦出口国。
②分布:小麦、羊毛主要产于东南部和西南部草原地区。
墨累——达令盆地是最主要的小麦——牧羊带。
③墨累——达令盆地混合农业特点:a. 家庭农场为主。
b. 规模大c. 机械化、程度高d. 农产品多供出口。
出口对象:英国。
④墨累——达令盆地混合农业的优点:a. 农场成为良性农业生态系统b. 农民可有效地利用时间安排农业活动。
c. 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市场适应性。
⑤墨累——达令盆地混合农业的区位:自然条件(地形较平坦,灌溉条件较好);社会经济条件(地广人稀,距海近、靠近公路,市场稳固,机械化程度高,政府支持)⑥墨累——达令盆地混合农业发展的不利因素:地处大分水岭雨影区、降水少。
⑦解决途径:修建水利工程,跨地区调水。
⑧与中国的比较:差异:我国南方丘陵生产结构单一,没有发挥资源多样性的优势借鉴:生态农业体系——南方山区应建设良性的林地—农田生态系统,防止水土流失多样性经营——南方山区应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优势,发展林—草—田—塘多种经营市场灵活性——根据国际国内市场的变化,有侧重的发展山区特色农业三疑难突破1. 农业的区位选择:本课系统地分析了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从而使学生了解农业的区位选择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合理地利用农业土地,农业主要的区位因素。
(1)自然条件。
①气候:它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首要条件,决定适宜发展的农业部门气候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太阳辐射能、适当的温度和水分是自然界生物生长的三大要素。
世界农业发达的地区主要分布在热量条件和降水条件配合较好的热带和温带地区。
②地形:地形对农业区位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是坡度因素,一般情况下,坡度大于18°就不易于发展种植业。
地形的坡度、平坦程度、地块大小等直接影响农业生产的操作和技术改造,影响农业机械化、水利化的实现。
其二是山地自然条件的垂直分异。
地势高低、山脉走向及坡向的差异,也直接或间接影响农业生产。
③土壤:土壤是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直接供给作物养分。
不同的土壤条件,决定了农作物的种类及其产量。
世界各大洲的温带草原和肥沃的冲积平原,多半是农业发达的地区。
④水源:水源因素是对天然降水的补充,对一般地区而言,它仅是作物稳产、高产的重要条件。
但对于旱地区的绿洲农业、灌溉农业来说,却是作物生长和分布的决定性因素。
在年降水量少于250毫米的干旱地区,除有灌溉水源外,一般不能发展种植业。
(2)社会经济条件它是影响农业生产的促进条件,主要决定农业生产的方式、效率和水平。
交通运输主要影响商品农业的区位,因为商品农业的产品需要及时运往销售市场。
对于自给农业,交通运输的影响较小。
①国家的政策和措施:政府政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是普遍存在的。
它对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布局起着决定作用。
②市场需要量:国内外市场需要量是国家制定政策和措施的重要依据。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生产的类型、产量、规模和发展速度,归根结底取决于市场需要量。
③交通:方便快捷的交通是农业尤其是易烂的农产品更需要的。
④城市和工业的发展与分布:城市和工业的发展会增加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量和刺激农产品种及结构的改变,特别是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纺工业的发展,对农业生产分布的影响更为明显。
在城市郊区及工矿区周围,往往形成以生产蔬菜、乳肉禽蛋为重点的副食品生产基地。
但在交通运输业高度发达和冷藏设备较好的国家和地区,这种因素对农⑤技:是影响农业区位的重要因素,但是科技因素是通过影响其他因素而影响农业区位的。
无论是对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还是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都离不开科技因素。
现代化农业就是科学化的农业。
3. 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有很大的影响,但是,这些影响并非都是决定性的;人类可通过多种途径,对自然因素进行改造,减小不利因素的影响,以达到充分利用自然的目的,但是,人类对自然因素的改造也是有一定限度的。
如宁夏平原气候干旱,需加强灌溉改造水分条件;三江平原沼泽地过湿,需通过排水改造水分条件;东南丘陵地形坡度大,需修筑梯田改造地形条件;沿海滩涂土壤含盐度高,需通过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排盐以改造土壤条件。
4. 市场和交通运输的变化:市场是最富变化的因素,市场的大小、区位,产品的价格,竞争对手,以及政府鼓励或抑制政策等,都从不同侧面影响着市场的需求量,进而影响农业的区位,如科学的市场预测对农业区位选择的重要性。
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大大缩短了产品运输的时间,加上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和农产品生产地在地域上出现分离,并逐渐形成跨地区以至世界性的农业区域专业化。
5. 影响农业发展的条件:气候、水源、地形、土壤、市场、交通、政策等区位因素农业发展气候光热水条件与农作物的分布、复种制度和产量关系最为密切。
水源年降水量少于250毫米的干旱地区,灌溉水源是决定性因素。
地形不同的地形区(坡向、坡度、高度),适宜发展不同类型的农业。
土壤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的土壤种类,适宜生长不同的作物。
市场需求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交通运输主要影响商品农业的区位,园艺、乳畜业等要求有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条件国家政策世界各国的农业都受到国家政策以及政府干预手段的影响。
科学技术影响农业区位的重要因素,但它是通过影响其它因素而影响农业区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