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设计课堂教学中的问题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思维发展和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关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一些建议:一、问题设计要有针对性问题设计应该紧密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水平,提出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
问题应该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索课文内容,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二、问题设计要具有层次性问题设计应该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逐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可以先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帮助学生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和结构,然后再提出更具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
三、问题设计要注重实际应用问题设计应该注重实际应用,将课文内容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提出具有实际意义的问题。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四、问题设计要具有开放性问题设计应该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允许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思路进行思考和回答。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同时,开放性问题也可以促进学生的交流和互动,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五、问题设计要适时适量问题设计应该适时适量,避免过多或过少的问题影响教学效果。
问题的数量和质量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确保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也要保证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进行思考和回答。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需要具有针对性、层次性、实际应用性、开放性和适时适量性。
通过合理的问题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计
总之,问题的设计是数学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合理的问题设计,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同时也能增强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计是很重要的。下面是一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设计问题的策略:
1.具有挑战性的问题:通过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2.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来学习数学知识,这样学生会更感兴趣。
3.应用型问题:通过设计应用型问题来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4.多种解法的问题:让学生知道不同的来自题方法,并让学生去发现最优解。
5.合作学习问题: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来解决问题,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6.适当难度的问题:课堂问题要适当难度,不要过于简单或过于困难,这样才能帮助学生适应课堂水平,并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7.引导性问题:设计引导性问题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难点知识,并让学生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来提高自己的能力。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可能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下面列举了几个问题及相应的对策。
问题1:课堂内容单一,缺乏趣味性对策1:增加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引入有趣的课文、绘本、文学作品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游戏等方式活跃课堂氛围。
问题2:教学环节设计不够灵活对策2:应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富有变化的教学活动。
可以采用问题导入、实验展示、图片描述等形式,使课堂活动更加生动有趣。
问题3:缺乏示范性教学活动对策3:在教学中,老师可以开展一些示范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并模仿。
通过集体朗读、小品表演等形式,展示优秀学生的表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问题4:评价方式单一对策4:多样化的评价方式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除了传统的笔试和口试外,可以采用项目制评价、个人作品展示等方式,给学生更多表现的机会,并针对性地给予评价和指导。
问题5:缺乏与生活联系的教学内容对策5:尝试将课堂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应用。
可以通过一些生活例子、社会新闻等引发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思考和讨论,拓宽他们的视野。
问题6:课堂秩序不够好对策6:加强课堂管理,作为教师要从自己做起,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坚持严谨的教学态度,提高教学能力和魅力,从而赢得学生的尊重和配合。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和配合,保持课堂秩序。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兴趣,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注重实际应用和综合素养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浅析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计
浅析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计新课改形势下的课堂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的满堂灌,激活了师生的双向活动,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凸现出来。
课堂教学中的问题的设计对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学习和创新意识有很大的影响。
我认为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和呈现方式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切入口,以问题方式所展开的教学可以较好地体现对学生认知活动的组织和对学生思维活动的激发、引导和创新。
本人就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尝试探索和自主学习的问题设计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教学中设计能体现数学思想方法的再创造问题例如:圆心角定理及推论的教学问题呈现,通过作圆(同圆或等圆)和作其中两个相等的圆心角,比较所对的弦、弧、弦心距的大小关系。
通过作圆和作其中两条相等的弦,比较两个圆心角的大小关系,通过圆中作长度不同的弦,比较弦心距、圆心角的大小关系,对同圆和等圆中的两个圆心角和它所对应的两条弦、两条弧、两条弦心距这四对量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猜测和证明。
再创造问题的设计是与课堂教学的观念紧密相联系的。
课堂上设计的问题必须从激疑开始,体现知识的再创造过程。
著名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曾指出“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
”遵循这一原则,教师可以按照:知识的产生——新旧知识的联系——新的法则的形成——技能的形成和应用这个顺序来设计问题。
与传统教学方法不同的是,设计的问题是完全要求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尝试的。
再创造问题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围绕这些问题进行思考、探索、自主学习和讨论用的,教师仅仅起引导方向、激励思考、暴露学生思维过程并加以评价的作用。
二、培养学生思维品质,设计训练技能的问题序列例如: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教学中的问题呈现,对一组平行线(三条)截两条直线,可画出几种不同的位置关系?请同学探索,并画出图形。
在以上各种不同情况下写出成比例的线段关系式。
然后,教师接着问: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与三角形的另两边(可两边延线)相交,能否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得到线段成比例?组织良好的问题序列不仅有利于学生趣味盎然地去发现规律,也有利于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快更好的形成技能,创造较高的教学效果。
教案中的问题解决教学设计
教案中的问题解决教学设计教案是教师为了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而制定的教育教学计划,它不仅有助于教师把握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还可以提升教学效果。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案也会遇到各种问题,如教学目标不清晰、教学方法不适用等。
本文将探讨教案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一、教学目标不清晰教学目标是教师设计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能够明确规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达到的目标。
如果教案中的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可能会导致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出现偏差,进而影响教学效果。
因此,解决教学目标不清晰的问题至关重要。
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明确教学目标:在编写教案时,要明确指出每个教学环节的具体目标,包括知识、能力和态度三个方面,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全面发展。
2.制定具体任务: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具体的任务,使学生能够清楚地知道自己需要达到什么样的水平,从而提高学习的动机和积极性。
3.提供评价标准:为了检验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教师可以提前确定评价标准,明确学生需要达到的标准和要求。
二、教学方法不适用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如果教案中选用的教学方法与实际情况不符,可能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因此,在编写教案时,教师需要注意选择适用的教学方法。
以下是解决教学方法不适用问题的建议:1.了解学生特点:在设计教案之前,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进行详细了解,从而针对性地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
2.多样化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讨论、实验等,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
3.鼓励合作学习:通过组织合作学习活动,教师可以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有效的教学效果。
三、缺乏教学资源教学资源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保障,包括教材、教具、多媒体设备等。
如果教案中缺乏必要的教学资源,会使教学变得单调乏味,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因此,解决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尤为重要。
浅谈课堂教学中的主问题设计
三 思路清晰 巧设问题
1.根据重难点设计主问题 设计主问题是梳理教材,构建思维导图的过程。
设计主要集中锁定于核心知识的重点和 难点。面面俱到,往往面面不到,主脉通其 余经脉皆通。
2.根据主问题配置相应的活动
主问题有利于课堂上大量实践活动的 开展,主问题的提出是预设,由主问题 而形成的课堂活动是生成。
3.依据学情 扣准问题
(2)根据学情 巧搭台阶 这里的搭台阶其实就是问题链,这和主问题又有
很大的区别,主问题是课堂主线和灵魂,是预好的。 而问题链是根据课堂生成而定的。
其一是针对除重难点外的拓展的导问。 其二是开放式问题的导问。
针对学生的思维混点、疑点、困惑点和关键点。 问题必须变为思维训练的引爆点。
浅谈课堂教学中的 主问题设计
康巴什区教研室 武淑娟
01 问题引领 理念先行 02 有效设计 明确主问
03 思路清晰 巧设问题
一 问题引领 理念先行
提领而顿 百毛皆顺
主问题是从教学内容整体的角度 或者学生整体参与的角度引发思考、 讨论、理解、探究和创造的重要提问。
——“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 地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3.依据学情 扣准问题
(1)依据学情切入问题 主问题的切入点、难易度要紧扣学生的认知、兴趣和情
感。学情永远是教师教的原始出发点。
朱永新
——“教学的准备是学生,要以学生的眼光审 视文本;教学的序幕是学生,要着眼于调动学 生的情感;教学的起点是学生,要从学生的心 头扬帆起航;教学的过程是学生,教师要贴着 学生教;教学的归宿是学生,要让学生激动一 阵子,更要管用一辈子。”
二 有效设计 明确主问
牵引 力
支撑 力
凝聚 力
调节 力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一堂课的教学成败与否,教学目标是否达到,教学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突破,不仅依赖于教师的学识水平,语言表达能力,评价艺术等,更重要的在于教师在整节课组织情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这里所指出的学生是“主人”并不是说让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放手,学生自由学习,而是让学生在老师的精心组织下,围绕课堂教学目标,利用现代教学媒体,在有限的时间里,进行有组织,有秩序,高效率的数学学习。
可是,怎样组织,引导并参与学生的数学学习呢?个人认为关键是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是联系师生思维的纽带,是教师把教学环节串联的“线”。
根据学生在课堂上不断生成的新问题,调整,重组,灵活机动的组织教学。
提出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问题,能活跃教学气氛的问题最终能完成教学目标,经过十几年的实践得出提出的问题应该注意这几方面:1.提出的问题生活化。
教科书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应把数学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交流信息的手段和工具来学,数学应该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们学的是有用的数学。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中选取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素材。
新教材的内容也遵循生活化的原则。
我在情景设计方面注重设计贴近生活的问题。
如教《数据收集》一节。
我利用本镇特色,因本镇处在三江汇流之处,每年都有水浸街的情况。
在发生水浸街之前,镇政府都会广播:“水大约什么时候上街约多少米,镇政府广播的时间与上街的高度准吗?”学生齐答准。
我又问:“为什么如此之准了”,这一问题的抛出,立刻引起学生的兴趣,七嘴八舌地讨论着。
因此根据学生讨论总结的情况,很好地引出数据收集的重要性。
我又问:“如果只收集一条河流的水流量能如此之准吗?”学生答:“不能”。
这样就很容易说明什么是普查与抽样调查以及它们的优缺点。
这就是我利用实际生活问题引出和解释理论问题,浅显易懂,有说服力。
学生在思考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得到的不仅是有关的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慢慢养成了善于观察生活,并通过研讨和探索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好习惯。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焦点之一,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本文将针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对广大语文教师有所帮助和启发。
问题一:教学内容过于单一、枯燥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都存在着教学内容过于单一、枯燥的问题。
这主要表现在以讲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只是简单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而缺乏很少涉及到实际生活与学生兴趣相关的教学内容。
对策一:多媒体辅助教学,注重生活化教学为了解决教学内容过于单一、枯燥的问题,语文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利用图片、视频等形式来展现教学内容,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注重生活化教学,将语文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问题二:学生缺乏主动性,教学效果不佳在一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缺乏主动性,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教学内容,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够深入,难以将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对策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了解决学生缺乏主动性的问题,语文教师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
教师还应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写作等方式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语文水平。
问题三:评价方式单一,难以全面评价学生学习情况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时采用的评价方式过于单一,只注重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
为了解决评价方式单一的问题,语文教师应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例如口头测试、作业评定、课堂表现等,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全面了解学生的语文能力和发展情况。
教师还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而不是仅仅看重结果,以便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加以解决。
问题四:教学资源不足,难以实现教学目标在一些地区和学校,教学资源不足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
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策略研究
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策略研究一、问题的提出经过多年的来教改之后,我们的课堂教学现状已有所改观。
课堂上,空泛的教材,机械的作业,几乎成为学生唯一的信息源,它们远离生活情境,缺乏情感,单调枯燥,在老师的强迫下单向地传输给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往往很少沟通,缺乏合作,很少有理解与帮助。
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是空泛的,缺乏策略的。
表现为:多灌输式,少启发探讨;学习中所体现的或能训练的思维过程大多是低质的,最终获得的知识往往死记硬背,常常因不能有效迁移而无法灵活应用……长期以来,教师教得无味,学生学得无趣,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
高耗低效,缺乏策略,成为教与学最突出的问题。
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种种弊端,提出了“问题设计的策略研究”的设想。
我们想通过关注课堂教学问题设计与解决,课堂教学中,研究相关的策略与方法,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
二、课题的分析“问题设计”指的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问题设计,问题既是教学的内容,也是教学的手段,它包括教师的问题和学生的质疑。
1)教师的问题指的是围绕教学目标的达成,为启发促进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积极交流与合作而设计的问题。
2)教师的问题设计贯穿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既有主问题的设计,也有解决问题时的追问,提问要有层次和梯度;既有预设的问题,也有课堂临时生成的问题。
3)问题的设计也可以是学生主动学习产生的疑问。
4)问题的设计还包括语言的表述和问题提出的时机。
问题的设计要有针对性、启发性,要准确、简练,有思维的深度与广度。
“问题设计的策略”指的是教师教学设计中为提高“问题设计”的有效性而采取的相关的办法与措施。
它包括:(1)“问题设计”的依据与出发点;(2)问题设计的原则与方法;(3)问题解决的方式与方法;(4)问题解决的反馈与评价方法。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根据已有的经验和体验,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
现代文课堂教学中主问题的设计
现代文课堂教学中主问题的设计现代文课堂教学中,主要问题的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现代文。
下面是一些关于现代文课堂教学中的主要问题设计的建议。
1. 阅读与理解:通过针对文本的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的主旨、情感和意义。
可以设计一些开放式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见解,例如“作者通过这篇文章想要传达的信息是什么?”“你如何评价文中的主人公?”“你能理解文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吗?”2. 文本分析与解析: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分析和解构,帮助他们理解文学作品的结构、语言技巧和修辞手法。
可以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文体、描写手法和情感表达,例如“这篇文章采用了什么样的叙事方式?”“作者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你如何理解文章中的比喻和夸张手法?”3. 语境与应用:通过课堂讨论和练习,引导学生将文本中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情境中。
可以设计一些实践性问题,帮助学生运用现代文的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如果你面对这样的情境,你会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你能将这篇文章中的某句话改编成一个独白或者对白吗?”“你如何向他人解释这篇文章的意义和价值?”4. 批评与鉴赏:通过文学鉴赏和批评性思维的培养,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评价和批判。
可以设计一些分析性问题,帮助学生发展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批判思维,例如“你认为这篇文章的价值在于什么?”“你如何评价作者的表达方式和观点?”“你可以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吗?”5. 创造与表达:通过文学创作和表达实践,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升他们的文学写作能力。
可以设计一些创造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和表达,例如“你可以利用这个主题想象一个故事情节吗?”“你能写一篇新闻报道,利用你对这个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解析?”“你能用诗歌的形式表达对这篇文章的感受吗?”通过合理的问题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性和参与度,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设计教学问题
当设计教学问题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目标:明确所设定的教育目标,确保问题设计与目标相符。
教育目标可以是知识、技能、态度等方面的培养,要确保问题能够有效地实现这些目标。
2.学生水平和兴趣:了解学生的水平和兴趣,避免设计过于简单或过于复杂的问题。
问题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兴趣进行适度的调整,以提高学习效果。
3.多样性和启发性:问题设计应尽量多样化,既包括个别的开放性问题,也包括一些具体的情境问题。
同时,问题应该有启发性,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4.激发思考和创新:问题应该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鼓励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自主学习。
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方案,并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
5.全面考虑核心素养:问题设计时应全面考虑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如批判思维、创新能力、合作精神等。
问题可以从不同角度和维度来设计,以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发展。
除了以上的要点,还应注重问题的语言表达清晰、简洁,不含有歧视、不符合政治正确的内容,并能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道德规范。
这样的问题设计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能力和综合素养。
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
方 ,教师是课 堂教学过程中信息
呈 现 的 重 组 者 , 是 对 话 的 提 问
者 ,有效 的课 堂教学是师生高效 互动 的结果 。问题的设计 要体现 师 生的参 与度 ,只有 师生 互动 、 生生互动 的设 问才是完成课堂教
学 目标 的有效保证 。因此 ,问题 的 设计 要 体 现 知 识 本 身 由易 到
难 、由浅人 深的渐进原则 ,要找 到 师 生 、生生 互 动 的最 佳 结 合
点。
能 、方 法和过程 、态度情感 和价
值 观的有机统一 。语文课 堂教学 要 体现人文精神的关怀 ,问题 的
设 计 要 能 触 动 学 生 心 灵 , 引起 学
2层 次 度 — — 构 建 梯 度 ,开 . 启 思 维
工 :元 认 知 提 问 针 对 学 生 的元 认 知 活 动 ,指 向 元 认 知 知 识 、元 认
抑 ,开 而弗达 ” ,即创 造 条件使
学生质 疑而导其思 ,并 以此来激
活 学 生 的思 维 ,从 而 达 到 教 学 目 的 的要 求 。 因此 ,如 何 有 效 地 引 导 学 生 ,激 发 学 生思 维 ,让 学 生
生 互 动
课 堂 教学 是 师生 交 往 的活
动 ,课 堂 教 学 的 主 体 是 师 生 双
提 问 ,通过借助于元认知提示语
的教学和学习 ,来增强学生 的元 认 知提问意识 ,让学生掌握元认
知 提 问 的 方 法 。 避 免 一 “ ” 即 问 “ ” 的 浅 问 题 和 “ ” 而 不 发 问 “ ”的 难 问 题 。 发 3情 感 度— — 触 动 心 灵 ,引 . 起 共 鸣 新 课 程 的 目 标 是 知 识 和 技
教案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教案是教师在备课时设计的教学计划,而教案设计则是整个备课环节中最重要的一环。
一个好的教案设计能够为教师顺利的开展教学活动提供有力的保障,而一个糟糕的教案设计则可能会给教学工作带来不少麻烦。
教案设计是一项需要认真对待的事情。
但是,在教案设计过程中,教师们常常会遇到一些难题,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介绍一下教案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一、教学目标设置不够明确教学目标是指教学过程中所要达成的最终目标。
在教案设计时,教学目标的设置非常重要,一方面,教学目标能够指导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另一方面,教学目标也是教学效果的重要评价标准。
教学目标的设置必须明确、具体,否则很容易产生教学误区。
解决方法:1.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置教学目标。
2.将教学目标分解成不同层次的具体目标,以达到细化目标的效果。
3.教学目标必须具有可操作性,即教师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能够对学生的行为、思想情感进行观察和评价。
二、知识点和教学重点的选择不合理知识点和教学重点的选择是教案设计的关键环节。
正确的选择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果,而错误的选择则会浪费教育资源,影响教学效果。
解决方法:1.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相关知识点和教学重点。
2.选择与学生生活、学习息息相关的内容,加强教学内容的可读性与易懂性。
3.整合相关知识点,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结构。
三、教学难度设置不合理教学难度的设置是教案设计的重要环节之一。
如果教学难度设置过高,学生可能会学不进去;如果教学难度设置过低,教学成果可能会大打折扣。
解决方法:1.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置教学难度。
2.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语言表达能力、学习态度等因素来确定教学难度。
四、教学设计缺乏互动性教学设计中缺乏互动性,不仅可能会让学生产生学习厌恶心理,而且也极易让学生不敢发言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解决方法:1.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来增强课堂互动性。
2.教师应注重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得更加积极。
五、教案不灵活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计划难免要遇到一些偶然的情况。
关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计
关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计语文课堂教学是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和提高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而问题设计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课堂中的问题设计,不仅可以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培养学生思考能力,还能够激发学生主动认真学习的积极性。
问题设计具有多种形式,常见的问题设计包括开放性问题、闭合性问题、启发性问题等,这些问题设计的形式和好坏也直接影响着课堂的教学效果。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方面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问题设计应该结合教学内容在开设新课或者精讲重难点时,问题设计应该结合教学内容,让问题贴近课文本身或者课文背景,以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例如,当老师讲解古诗文的时候,可以设计一些与诗歌内容直接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涵。
二、问题设计应该灵活多样在问题设计中,应该注意灵活性,并在不同教学时段、不同教学形式、不同接受程度的学生中适当变化问题难度。
有些学生接受速度较快,可以适当增加难度和挑战性,激发其学习兴趣;而有些学生接受速度较慢,问题难度应该适度下调,以保证其理解和掌握。
三、问题设计应该有序发展在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应该有序发展,不断递进。
例如,在学生掌握基础语法知识之后,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运用这些知识解答更加复杂的问题,提升其语文运用能力。
问题的设计应该注重启迪性,而不仅是单纯地阅读理解或者机械记忆。
例如,在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中,一些问题可以通过题目内的某些点拓展,让学生慢慢理解扩大。
通过题目中的引导,启发学生自己去发掘和总结知识,从而降低被动接受知识的程度,提升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在问题设计中,应该注重学术性,避免设计过于肤浅的问题。
能够体现学术性的问题设计,通常具有高要求、技巧性和层次性等,既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系统性问题解决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设计有价值的问题,结合你所任教的学科,举例分析。.doc[修改版]
第一篇: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设计有价值的问题,结合你所任教的学科,举例分析。
.doc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提问艺术,这正如西方学者德加默所说:“提问得好,即教得好。
”有价值的问题设计是学生思维活动的生长点,是深层次课堂活动的引爆点,在教学中起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因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去设计有价值的问题:一、抓住文本的主要问题,以突破教学重点。
比如都德的《最后一课》,从文章的标题就可以生成一系列问题:为什么是最后一课?最后一课与平时上课有什么区别?最后一课中的主人公是抱着怎样的感情在上课的?这种提纲挈领的“主问题”设计,对提高教学效率起着重要的作用。
主问题的设计强调从整体的,综合的角度探究文本。
因此在讨论主问题时,字词句、修辞、结构等方面的学习都会成为解决主问题的途径或手段,从而让学生的触角深入到课文的细微之处。
二、层层设悬,环环相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如在教《愚公移山》一文时,我从题目着手,设计了四个环环相扣的问题:愚公为什么要移山?愚公移山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面对这一切困难,愚公是如何应对的?愚公移山的结果怎样?对此你是如何认识的?这样层层设疑,环环相扣,学生带着这些问题,一步步地走进课文,从而明白文章的主要寓意。
三、问题设计着眼于文本的“空白点”,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好的作品往往不会把主旨和盘托出,而会留有余地,写到高潮处戛然而止,留下一个“空白点”,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达到“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效果。
如果教师在拓展延伸这一环节中,很好地利用这些“空白点”,就能够锻炼学生的联想、想像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四、问题设计应从学情入手,难易有度。
学生的知识起点和学习能力是问题设计前必须考虑的。
如在教《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时,主题是反映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
如果老师直接问:“这篇小说表达了怎样的主题?”这个问题容易让学生望而生畏。
如果老师变换角度,设计两个较容易的切入问题: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有哪些变化?促使他们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就能由易到难,逐步实现对主题的理解,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如何进行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
如何进展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课堂提问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艺术,在语文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优化课堂提问,应该注意防止课堂问题设计的误区,遵循课堂问题设计的原那么,掌握课堂问题设计的技巧。
随着新一轮根底教育课程改革的推广,以学生开展为主要目的,以自主合作学习为主要方式的新理念,逐渐深化人心。
问题化教学贴近新课程标准,贴近升学率,也不断引起我们的注意、研究、探究。
教学理论告诉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问题设得好,设得巧,不仅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学生发现疑难问题,解决疑难问题提供桥梁,引导学生一步步登上知识的殿堂,而且能开掘学生的创造潜能,走近学生的生活和心灵,与学消费生共鸣,成为他们安康成长的“脑白金〞和“生命一号〞。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生的思维往往从问题开场。
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
那么如何设计课堂问题,让我们的教学科学有效而又富有艺术性?一、应注意防止课堂问题设计的误区近年来,由于深化语文教学改革,打破“满堂灌〞老师普遍重视课堂提问,但是,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一些老师的观念存在着模糊、混乱的现象,设计的问题不科学,存在一些误区:1、问题过于简单。
这类问题通常以两种形式表现出来。
一种是极简单的选择问,如:“好不好?〞、“对不对?〞、“能不能?〞等。
一种是极浅薄的填空问,如:“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等。
这类问题学生不加思索即能对答如流, 没有任何考虑价值,不仅无助于思维才能的训练,而且会养成浅尝辄止的不良习惯。
2、问题空乏,难度大。
这类问题问的范围过大,或者问得过深、过难,学生不知从何答起。
如:这是一个深奥的难题,并非三言两语就能答复,学生无言以对,最后只好老师自己答复。
虽然这完成了提问的形式,但只是在学生陪衬下表演了老师的高明。
这种问题,很容易让学生的思维陷入一种茫茫然不知所以然的境地,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教学两方面无益。
3、问题雷同,毫无新意。
教案中的问题设计和解答策略
教案中的问题设计和解答策略教案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工具,它能够帮助教师规划和组织教学活动,确保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然而,在教案的编写过程中,问题设计和解答策略是一个相对复杂的环节。
本文将讨论教案中的问题设计和解答策略,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应对这一环节的挑战。
一、问题设计在教案中,问题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一个好的问题设计能够引导学生思考、积极参与,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问题设计过程中,教师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知识点突出:问题应针对课程中的重要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索。
教师可以运用分类、比较、分析等方式,设计开放性问题,促使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
2. 渐进难度:问题的设计应从易到难,逐渐增加学生的认知负担。
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的联系,提高问题的解答效果。
3. 多样性:问题应具有多样性,涵盖不同层次和类型的问题。
例如,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可以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知识。
4. 情境化:将问题置于具体的情境中,帮助学生将学习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这样能够增加问题的吸引力和学生的参与度。
二、解答策略问题设计只是教案中的一部分,解答策略同样重要。
解答策略能够帮助教师引导学生正确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并促进他们的学习效果。
在解答策略的选择上,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引导式解答:对于开放性问题,教师可以采用引导式解答的方式。
通过引导性的问题,帮助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路径,鼓励他们自主探索和学习。
2. 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解答策略。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共同解决问题。
通过集思广益,学生可以互相借鉴、协作解答问题,提高学习效果。
3. 鼓励创新:解答策略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和拓展。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启发性的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扩展思考,发散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 注重实践:解答策略应注重实践,让学生将解决问题的方法应用到实际中。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际情境,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习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教案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教案设计是教育教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组成部分,教案设计要求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既要做到“用心”,又要做到“用脑”,让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和更有价值。
但是在教案设计中,不同的教师会出现不同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需要认真解决这些问题,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一下教案设计中常见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它描述了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和态度。
如果教学目标不明确或者不具体,那么教师很难制定出针对性的教学计划。
对此,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解决该问题:1.明确学生的学习需求,确定针对性的教学目标。
2.将教学目标具体化,例如有一位教师设计了一堂关于生态的科学课,他将教学目标具体化为“让学生了解自然生态系统,并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3.教师可以采取“倒推法”来制定教学目标,即确定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然后根据这些知识和技能来设计教学活动。
二、教学内容过于单一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内容过于单一,那么学生可能会感到枯燥无味,缺乏学习的动力。
为此,教师应该采取以下措施:1.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形式,例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
2.寓教于乐,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和互动性,例如采取游戏化教学、实验教学等方式。
3.教师可以提前进行一些调查,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然后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
三、教学方法不适应学生学习状态教学方法是教育教学的基础,它关系到教学效果的成败。
有些教师可能会采用过多的讲授方法,导致学生缺乏互动,缺少实践机会,或者采用方法不当,教学效果不佳。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采取以下措施:1.采用互动性强的教学方法,例如问题导向、探究型教学等。
2.将课堂和实践相结合,开展实验教学、实际操作等。
3.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例如对于跳跃性思维发展较为出色的学生,可以采用探究型教学,而对于创新精神不强的学生,可以采用任务型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中“问题”的特点、来源和设计
维空间 , 需要 学生 经 历探 索 和思 维 的付 出才
能解决 ; 问题对于学生来 说是新 颖 的, 能 够吸 引他们去探 究 和思考 ; 问题 能够 让学 生在 知 识、 技能 、 方法等方面获得发展 。 生长性 。课堂教学 中的问题既 与当前研 究 的 内容 有关 , 又值 得 学生 回味 、 思考 , 能自 然延伸到后 续 学 习 内容 , “ 意 味深 长 、 发 人 深
题 。在课 堂上 , 学 生会 有很 多 疑惑 。有 的是
关 于教学 内容 的 , 而 有的不是 , 教师需要 快速 甄别 , 引导学生 对 与学 习 内容有 关 的 问题 进
行研究 。 其次, 课 堂教 学 中 的问题 必须 是 困扰 学 生思维 、 促进 学 生理解 的问 题 。学 生 的问题
2 0 1 学中问题 的来源 课 堂教 学 中 的 问题 应 是 基 于教 材 的 问
了认知视 野 。 同时 , 这 一 问 题 的提 出 , 为什 么 是平 均数 以及 平 均数 的特 点 作 了 很 好 的
铺垫。 ( 二) 让 学生知其所 以然的 问题 真 问题一定是设计 在学生感 到 困惑的地
真 问题 是 学 生 好 奇 的 , 能 引 起 他 们 探
究欲 望 的问题 。例 如 , 教学《 平均数》 一课 , 教材情 境 中 的问题 “ 是男生 套得准 还是 女生 套 得准” , 学 生类似 的经 验并 不充 分 , 较难 切 入 比较 “ 整体 水 平 ” 。教 学 时我 们 作 了如 下
问题 , 并且是力所能及 的问题 。课堂教学 中设计 问题要搭 建教学框
架, 交代 问题背景 , 明确 问题指 向。
关键词 : 问题
特点
来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样设计课堂教学中的问题
设计课堂问题是研究性学习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功夫下得深浅,体现了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高低。
课堂问题设计好了,就能提升学生思考、活动的源动力,提升学生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水平。
但从当前教师课堂设计问题的实际情况来看,还存有一些弊端,严重制约研究性学习效益的发挥,影响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设计与提问存有的问题分析
1、数量不当
在日常教学中,常常出现两种极端现象:一是问题太多,太碎;二是问题太大、太空。
前者是林林总总,不计其数,从开场到结束,几乎全是问题,造成满堂问,问满堂。
后者则相反,问题大而少。
使学生无所适从,找不到问题的切入点,理不清思路,课堂局面冷冷清清,没有讨论问题的热烈气氛,自然也就无法解决问题,这在本质上如同没有设计问题。
我们知道,提出问题是调动学生思维的基本途径,而思维的质量又与问题的质量密切相关。
一节课四十五分钟,除学生研究讨论外,真正可用来分析讲述和总结的时间并不多,所以必须抓住主要内容,精心策划问题,不要考虑问题的数量一定要达到多少或控制在多少以内,重要的是要考虑问题的质量,即是否符合教材的目的要求和学生的基础状况,是否符合研究性学习的原则。
符合了,设计的问题就能起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否则,就会耽误教学。
2、难度失调
教师缺乏对教材的深入研究,缺乏对学生情况的充分了解,把他们估计得过高或过低,所涉及的问题要么过小,要么过大。
过大时,超出了学生的理解水平,“跳一跳也摘不到果子”,学生不能与教师产生共鸣,相互呼应,常常是在全场呆然之下,教师不得不再将问题分解,化难为易使学生重新入轨。
另一种情况是问题难度设计得太小,答案明摆着在那儿,无须动脑,不利于提升学生的思考水平。
以上两种情况都没有对学生的思维实行恰当训练,使其停止在无法思考或不用思考的状态,自然也就谈不上研究、诱导和开发,防碍了学生思维水平的培养。
作为教学中的相对概念——难度,既因人因班而异又因教学法而别,所以,把握难度的要着,在于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清楚了解,而不是靠自己的想当然。
这正是每个教师课下的主要功夫之一。
3、内容偏离
教师在最初构思教学方案时考虑不周,或主次不分,详略欠当,或想标新立异,独树一帜,导致所设计的问题在内容上游离主题。
在教师即兴发挥的时候,因为教师思路活跃,提出了原教案中所没有的问题,亦即提前毫无准备的问题,不排除个别问题确实增加得恰到好处,激活了课堂,但更多的情况是偏离主题,画蛇添足,冲击了主要教学内容。
4、表达不清
我们给学生提出问题,在语言组织上最基本的要求是简洁、明白、准确,要极力避免语句太长,发生歧义等情况。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高效率地接受教师的信息传递,在短时间内迅速投入思考,作出
反映。
否则,就会陷于混沌莽撞之中,浪费时间,耽误教程。
另外还有的把句子说得很长、很拗口,学生听不懂,理解不了,结果无法回答或闹出笑话。
对于这样一个稍加注意就能避免的问题,我们应尽力避免。
二、对策
不难看出,精心设计问题,控制数量,提升质量,恰到好处地在课堂教学中操作使用,是提升研究性学习质量的关键。
要提升问题设计与解决的质量,我认为教师在课前要做到三个把握:
一要把握好教材。
通过对教材的认真钻研,理解编者意图,弄清单元章节篇目的构成及其地位,掌握好训练的基本要求,从而能够脉络清晰地分出重点、难点,从教学目的出发,以重难点为突破口,设计出恰当的问题。
二要把握好学生。
对学生的知识基础、行为习惯、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甚至班级风气等有一个细致的了解,熟悉各方面的情况,这样设计问题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学生才能适合,乐于接受。
三要把握好课型。
教师要善于根据不同课型、不同目的要求、不同训练重点来设计问题,使新授、练习、复习等课的问题有适当的数量、内容、层次对学生训练有适宜的角度、幅度、坡度,而不是千篇一律,从而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