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欧阳询与田英章的欧体楷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欧阳询与田英章二人都是欧体楷书的代表人物,一位是创立者,一位是继承者。

欧阳询是初唐时期一位在书法艺术上取得极高成就的书法大家,他所写的楷书体被后

人确为“欧体”,直到今天也没有几人能够超越,他的楷书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田英章是

当今一位欧体楷书继承者和勤于研习与探索者,由于他不断的实践与融会,书法成就也就

令人刮目相看,堪称“当今欧体楷书第一人”。

欧阳询的“欧体楷书”到田英章的“欧体田楷”已历时一千三百六十九年。从“书学”定位的角度来说,我们不妨对田英章的“欧体楷书”称为“欧体田楷”。欧阳询的“欧体

楷书”应从唐贞观6年(公元632年)所刻石的《九成宫醴泉铭碑》为时间坐标点,此年

欧阳询76岁。虽然前面有《化度寺》等碑刻,但世人均认为最能体现欧体“险劲严谨、刚劲挺拔、规矩端正、瘦健俊美”显著特征的则是后者,以至于被其后历代书家奉为“楷模”。田英章的“欧体田楷”以公元2001年为时间坐标点,此年田英章51岁,正值人年龄的第三个黄金阶段,他的作品才有了明显的风格和特征。此前他写的“欧体楷书”还未

臻于完美,不能用“欧体田楷”四个分量很重的字来做以学术性的界定。观此前他的“毛

笔书法”作品,虽然很美,也很令人兴奋,但细察之,则是拘束多有,不能超脱“欧体”

习惯性的藩篱。进入新世纪后,或许因时代风气与社会思潮的激荡,艺术市场与艺术价值

的革变,他的“楷书”才显得颇有生机,比原来的作品更“活些”。他的作品,章法气韵

贯通,不拘束于规矩而守规矩,在险劲中不显得生涩,结体中宫内敛处不显得气弱,并且

加重了欧体的“婉润”成分。分析其因,他是受到赵体用笔和“二王”风格的影响过多,

致使他的“欧体楷书“有了“欧体田楷”的明显风格。这也是最能表现“活些”的地方。

因此也引起当今不少的书法爱好者聚焦其处,訾言美语不断。

如果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田英章对欧阳询是一位忠实的继承者和跟随者,那么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他却有推陈出新的意向和趋势。他将二王气韵与赵体笔法柔和在不失去“欧体

楷书”本有的特征前提下开创新的欧体书写笔法,敢于在严谨中越雷池而开创新的欧体章

法与结构,敢于对“欧体楷书”进行大胆的创新。正如孙过庭言:“古不乖时,今不同弊,所谓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大家可从他不同时期的作品中做以对

照和比较。另外,我们见到欧体楷书大部分是“碑刻”拓本及影印本,也就是说见到的并

非“欧体”的原貌。用毛笔蘸朱砂书写在石头上并用刀刻之和用毛笔蘸墨写在纸上的“字”,以及翻印、拓印等原因,同样是欧体字,但在视觉、感官、质感上有多种差异。

譬如用毛笔写在纸上的字,因“力度”未能恰到好处的送至锋端,或收笔过早,或用墨不当,有时会出现“锋梢虚笔”,如长撇、反捺、左下提等,即使再好的书法大家也不能避

免这一率真特性的现象。但是刻石时因“刀法”和“笔法”的不同就往往不能够表现出用

笔的这一率真特性,并且致使字的笔画显得更为干净利落,最后的结果,无疑就增加了

“欧体”特有的“刚劲”特征,而少去了“欧体”的灵动性,也就是“率真”及“活些”

的问题。当然“刻石书丹”与“毛笔书丹”有很大区别,恕不详谈。

再之,身居皇家宫廷的欧阳询用的笔是紫毫笔,属于坚笔系,是上品笔。用这种

“上品笔”写出的字和现代狼羊相兼的笔写出的“字”是大不相同的,无疑前者多了几份

刚劲,后者则增添了几份柔弱。还有狼羊相兼笔的“笔性”问题,或者说笔的质量问题,

在同等书法功力下都会造成对“字”的书写影响。再譬如,假如用鸡毛、鹅毛制成的“软

笔系”书写欧体,即使书家的功力再深厚、再有学养,还是写不出欧体的“样”,这个“样”包括欧体字的神韵、气韵、形状等。还有,欧阳询写《九成宫》时已经是人书俱老,名动朝野,而田英章在新世纪中始有“欧体田楷”的风格确立,相距人书俱老、名动朝野

的境地还很远。用年龄来算相差欧阳询25年,也就等于相差25年的书法功力。当然也有

其它客观因素制约,如学识、书写环境、书写工具,以及对书法艺术理解与认识、实践等。因此,我们看“欧体田楷”时总与欧阳询的“欧体楷书”有很多不大相同的地方。通过以

上简单描述,我们不难发现还有两大问题存在。一是欧体楷书自问世以来就经久不衰,代

有人习。但是真正以欧体楷书行世、名世的书家却是寥寥无几,且以欧体楷书为终生艺业

追求者更是海水一尘!当然晚唐时期柳公权是学“欧体”之后独辟蹊径的开创了“瘦硬锐利、险绝遒健”的“柳体楷书”。这是不容忽视的一个点。此间,虽然宋、元、明、清、

民国五个时期出现过很多楷书大家,并且推崇“欧、颜、柳、赵”为四大“楷模”。但是以颜、赵行世、名世者居多,精于欧体楷书者,以欧体楷书行世、名世者少之又少,是谁呢?确无人答。及至当今,写欧体楷书者也很多,而写出成就者是谁呢?唯一人敢应答—

—就是田英章!此内虽有几位老先生也写欧体,但是他们却以行书行世,以书法教育名世,偶为“欧楷”也有严重的魏碑迹象。二是欧体楷书是不是“唐楷”的准则,是不是“楷模”。这个问题能够确答,欧体不能为楷模,也不能准则,只不过欧体楷书艺术成就和艺

术价值极高而已。由此推导,虽然田英章可堪称“当今欧体楷书第一人”,但是我们不能

蜂拥而上的都去写“欧体”,或者去写“欧体田楷”,甚至去追赶时风。当前书坛的“风”刮得很厉害,一会这个风,一会那个风,稍不注意就有“风”的病变。因而笔者多言提醒。我们承认“欧体田楷”的艺术成就和艺术价值,但绝不能一味的去推崇他,更要客观公允

的去对待他,认真分析与学习。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徐浩、颜真卿、钟绍京、柳公权“唐楷”八位大家各有千秋,不用多说。此间需要注意的一位书家是虞世南。因

“虞体楷书”字内多“阴柔之美”,并且用笔极具“静功”,书写时最好能够做到正襟危坐,焚香抚琴,心胸豁达于白云,意念结集毫端,写出“虞体”温润含蓄,端庄静穆,不

激不厉的风格。这对于时下急于求名求成的“书法家”来说是有很大的帮助,不要轻易错过。目前书家大都不会抚琴,这怎么办?建议在合时、合适的情况下多听些梁祝、二泉映

月之类的经典曲调借入心法。当对“欧田”二人的欧体楷书做了简单阐述之后,我们需要深

思的是什么,需要明白的是什么,留个话头,以求智者虑而后答!一、楷书的形成与发展

在历史上,楷书也叫真书、也叫正书,甚至也有将隶书称为楷书的,在名称上不尽一致。楷书作为一种书体,在历史上肯定是慢慢形成的,而且公认的是从隶书演变而来的,时间

应该是在东汉时期。传统的说法是由东汉时期王次仲首创楷书。《宣和书谱》中说:“上谷王次仲始以隶字作楷法,所谓…楷书‟即今之正书也”。王次仲,东汉时期书法家,今河北怀

来人,首将隶法作楷法,字方八分,称为“八文书”。

严格讲,王次仲当时的楷书有很多隶书的成分,是介于隶书和楷书之间的体势。从体势

上讲,和我们见天的楷书并不完全一样。我们今天所用的楷书叫“今楷”,确切地说,今楷

是到了唐代才正式形成的,也就是说,我们今天所写的楷书仍然是唐代的楷书。

至于说王次仲创造了楷书,我个人觉得有失于公允,我们很难想象,只凭一个人的力量怎

么可以完成一种书体的创造和形成,并被后人所公认、所流传?这应该说是不可能的事。

但有一点也是应该肯定的:在由隶书往楷书方面演变的过程中,王次仲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