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技术方案建议书样本

合集下载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技术方案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技术方案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技术方案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XXX市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方案XXX市于2006年开展过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以下简称“二类调查”),随着XXX市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林业建设步伐的加快,7年来,林地现状发生了较大变化。

为了满足XXX市林业发展规划、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更新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和编制森林采伐限额等必须的森林资源现状信息,为指导和规范XXX市森林科学经营提供依据,XXX市林业局委托XX省林业调查规划院XXX分院开展新一轮二类调查工作。

根据《XX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操作细则》(以下简称《操作细则》)及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相关技术标准和规定,结合XXX市实际,拟定本技术方案,作为XXX市二类调查工作的依据之一。

一、调查任务1、调查目的查清XXX市森林资源现状,为XXX市科学经营和管理森林、制定林业发展规划、更新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编制森林采伐限额和森林资源管理提供基础资料,为XXX市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指导和规范森林科学经营提供依据。

调查成果也是XXX市森林碳汇、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的基础依据之一。

2、任务查清XXX市森林、林地和林木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及其分布,综合评价XXX市森林资源现状特征与森林经营管理绩效,提出对森林资源培育、保护与利用的意见。

二、调查范围及面积确定1、调查范围根据XXX市民政局2000年11月勘界图,市级行政界线以内的区域为本次调查范围。

余金庵林场鹤庆县境内部分一并纳入调查范围,但不纳入XXX市资源统计。

2、面积确定根据市民政局提供的界线图,经扫描、配准、矢量化后,在计算机上进行面积求算,经检查后的求算面积为173811hm2(含余金庵林场XXX部分3186hm2),作为本次调查面积,与2006年XXX市二类调查面积一致。

三、调查依据1、XX省林业厅《XX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操作细则》(以下简称《操作细则》);2、《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GB/T 26424—2010);3、XXX市林业局与XX省林业调查规划院XXX分院签订的《XXX 市利用卫星影像图开展森林资源调查及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合同书》(以下简称《合同》)。

山西省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技术方案

山西省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技术方案

山西省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技术方案开展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建立全省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是森林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也是林业发展的迫切需要。根据《森林法》和《森林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按照国家林业局的部署要求,为定期监测全省森林资源的消长及森林生态对环境的影响,决定用两年的时间开展全省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此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技术性强,为高标准、高质量按时完成这项工作,根据国家林业局2003年4月最新颁布的《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及我省这次二类调查的目的、任务,特制定《山西省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技术方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调查的目的、任务与要求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简称二类调查)是以县(市、区)或国有森林经营局(林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为单位,以满足编制林业区划、规划或国营林场经营方案、总体设计需要而进行的森林资源调查,其成果是建立或修订森林资源档案,制定采伐限额,进行林业工程规划设计和森林资源管理的基础,也是制定区域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林业发展规划、实行森林分类经营、分类管理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和森林资源管理,指导林业基层单位科学经营森林和有效恢复植被的重要依据。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的任务是根据上述目的查清森林资源种类、数量和质量,客观反映自然、经济条件,并进行综合评价,提出对森林资源的经营利用和保护意见,提交全面、准确的调查成果。具体说就是查清全省的森林资源数量、质量、分布状况,为森林分类经营和各项林业工程规划实施提供科学详实的数据,为建立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与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条调查范围与内容一、调查范围本次山西省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范围是山西省行政区域内的119个县(市、区)及省直9大森林经营局范围内的所有的森林、林木和林地。二、调查内容1、核对森林经营单位的境界线,并在经营管理范围内进行或调整经营区划;2、调查各类林地的面积;3、调查各类非林地面积;4、调查各类森林蓄积;5、调查与森林资源有关的各项林分因子、权属及自然地理环境和生态环境因素;6、调查森林经营条件,前期主要经营措施与经营成效;7、森林生长量调查。第二章技术标准第三条地类一、分类系统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的土地类型分为林地和非林地两大类。其中,林地划分为8个一级地类,非林地划分为4个一级地类,详见表1、表2 。表1 林地分类系统表附表2 非林地分类系统表二、技术标准(一)林地1、有林地:连续面积大于0.067hm2、郁闭度0.20以上、附着有森林植被的林地,包括乔木林、经济林和竹林。(1)乔木林地:由乔木(含因人工栽培而矮化的)树种组成的片林或林带。其中,乔木林带行数应在4行以上而且行距≤4m.。当林带的缺损长度超过林带宽度3倍时,应视为两条林带。乔木林分为纯林和混交林:①纯林:一个树种(组)蓄积量(未达起测径级时按株数计算)占总蓄积量(株数)的65%以上的乔木林地。②混交林:任何一个树种(组)蓄积量(未达起测径级时按株数计算)占总蓄积量(株数)不到65%的乔木林地。(2)经济林:由乔木(含因人工栽培而矮化的)树种组成,郁闭度0.2以上或株数达到经济林亩植株数标准以上(树冠较大树种,如核桃、板栗、枣树,每亩15株以上;其它树冠较小的经济林每亩30株以上)以生产干鲜果品和其它工业原料等为目的的片林或林带。(3)竹林:附着有胸径2cm以上的竹类植物的林地。2、疏林地:附着有乔木树种,连续面积大于0.067hm2、郁闭度在0.10—0.19之间的林地。3、灌木林地:附着有灌木树种或因生境恶劣矮化成灌木型的乔木树种以及胸径小于2cm的小杂竹丛,以经营灌木林为主要目的或起防护作用、连续面积大于0.067hm2、覆盖度在30%以上的林地。其中,灌木林带行数应在4行以上且行距≤2m;当林带的缺损长度超过林带宽度3倍时,应视为两条林带。(1)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按照国家林业局关于参加森林覆盖率计算灌木林的有关规定执行。(乔木生长线以上;400mm等雨量线以下;灌木经济林地。)(2)其它灌木林:不属于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地。4、未成林造林地(1)人工造林未成林地:人工造林(包括植苗、穴播或条播、分殖造林)飞播造林(包括模拟飞播)后不到成林年限,造林成效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分布均匀,尚未郁闭但有成林希望的林地:①人工造林当年造林成活率85%以上或保存率80%(年均等降水量线400mm以下地区当年造林成活率为70%或保存率为65%)以上;②飞播造林后成苗调查苗木3000株/hm2以上或飞播治沙成苗2500株/ hm2以上,且分布均匀。(2)封育未成林地:采取封山育林或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后,不超过成林年限,天然更新等级中等以上,尚未郁闭但有成林希望的林地。表3 不同营造方式成林年限表注:慢生树种取上限,速生树种取下限;5、苗圃地:固定的林木、花卉育苗用地,不包括母树林、种子园、采穗圃、种质基地等种子、种条生产用地以及种子加工、储藏等设施用地。6、无立木林地(1)采伐迹地:采伐后保留木达不到疏林地标准、尚未人工更新或天然更新达不到中等等级的林地。(2)火烧迹地:火灾后活立木达不到疏林地标准、尚未人工更新或天然更新达不到中等等级的林地。(3)其它无立木林地①造林更新后,成林年限前达不到未成林造林地标准的林地;②造林更新到成林限年后,未达到有林地、灌木林地或疏林地标准的林地;③已经整地但未造林的林地;④不符合上述林地区划条件,但有林地权属证明,因自然保护、科学研究等需要保留的土地。7、宜林地: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为林地的土地。(1)宜林荒山荒地:未达到上述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标准,规划为林地的荒山、荒(海)滩、荒沟、荒地等。(2)宜林沙荒地:未达到上述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标准,造林可以成活,规划为林地的固定或流动沙地(丘)、有明显沙化趋势的土地。(3)其它宜林地: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用于发展林地的其它土地。(4)退耕(牧)地: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为退耕还林的坡耕地、风沙地、草牧场。8、辅助生产林地:直接为林业生产服务的工程设施与配套设施用地和其它有林地权属证明的土地,包括:(1)培育、生产种子、苗木的设施用地;(2)贮存种子、苗木、木材和其它生产资料的设施用地;(3)集材道、运材道;(4)林业科研、试验、示范基地;(5)野生动植物保护、护林、森林病虫害防治、森林防火、木材检疫设施用地;(6)供水、供热、供气、通讯等基础设施用地;(7)其它有林地权属证明的土地。(二)非林地指林地以外的农地、建设用地、水域、未利用地及其它用地。1、农地:包括耕地、草地和其它农地。耕地包括新开荒地、轮歇地、草田轮作、农林间作、农药间作地和这些土地中的渠、田间路和田埂。2、建设用地:包括城市用地、建制镇用地、农村居民点用地、工矿用地、特殊用地(军事、宗教、监狱、陵园等)、交通用地、风景旅游点用地。3、水域:包括河流、湖泊、水库、池塘等。4、未利用地:包括荒草地、盐碱地、沼泽地、沙地、裸土地、裸岩石砾地、滩涂及其它未利用地(包括不达宜林地标准的荒山荒地等)。第四条森林(林地)类别按照主导功能的不同将森林资源分为生态公益林(地)和商品林(地)二个类别。一、生态公益林(地)以保护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维持生态平衡、保存种质资源、科学试验、森林旅游、国土保安等需要为主要经营目的的森林、林木、林地,包括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1、生态公益林按事权等级划分为国家公益林(地)和地方公益林(地)。(1)国家公益林(地):由地方人民政府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划定,并经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核查认定的公益林(地),包括森林、林木、林地。国家公益林划分标准执行林策发[2001]88号《国家公益林认定办法(暂行)》。(2)地方公益林(地):由各级地方人民政府根据国家和地方的有关规定划定,并经同级林业主管部门核查认定的公益林(地),包括森林、林木、林地。2、生态公益林按保护等级划分为特殊、重点和一般三个等级,划分标准执行GB/T18337.2-2001《生态公益林建设规划设计通则》。国家公益林(地)按照生态区位差异一般分为特殊和重点生态公益林(地),地方公益林(地)按照生态区位差异一般分为重点和一般生态公益林(地)。(二)商品林(地)以生产木材、竹材、薪材、干鲜果品和其它工业原料等为主要经营目的的森林、林木、林地,包括用材林、薪炭林和经济林。第五条林种一、分类系统有林地、疏林地和灌木林地根据经营目标不同分为五个林种,二十三个亚林种,分类系统见表4表4 林种分类系统表二、技术标准(一)防护林:以发挥生态防护功能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林。1、水源涵养林:以涵养水源、改善水文状况、调节区域水分循环,防止河流、湖泊、水库淤塞,以及保护饮用水水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林。具有下列条件之一者,可划为水源涵养林。(1)流程在500km以上的江河(我省的汾河、桑干河、滹沱河)发源地汇水区,主流与一级、二级支流两岸山地自然地形中的第一层山脊以内。(2)流程在500km以下的河流,但所处地域雨水集中,对下游工农业生产有重要影响,其河流发源地汇水区及主流,一级支流两岸山地自然地形中的第一层山脊以内。(3)大中型水库与湖泊周围山地自然地形第一层山脊以内或平地1000m以内,小型水库与湖泊周围自然地形第一山脊以内或平地250m 以内;(4)保护城镇饮用水源的森林、林木和灌木林。2、水土保持林:以减缓地表径流、减少冲刷、防止水土流失、保持和恢复土地肥力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林。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划为水土保持林:(1)坡度在35º以上,森林在采伐后会引起严重水土流失的;(2)因土层脊薄,岩石裸露,采伐后难以更新或生态环境难以恢复的;(3)土壤侵蚀严重的黄土丘陵区塬面,侵蚀沟、石质山区沟坡、地质结构疏松等易发生泥石流地段的;(4)主要山脊分水岭两侧各300m范围内的森林、林木和灌木林。3、防风固沙林:以降低风速、防止或减缓风蚀、固定沙地,以及保护耕地、果园、经济作物、牧场免受风沙侵袭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林。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划为防风固沙林:(1)强度风蚀地区,常见流动、半流动沙地(丘、垄)或风蚀残丘地段的;(2)与沙地交界250m以内和沙漠地区距绿洲100m以外的;(3)其它风沙危害严重的森林、林木和灌木林。4、农田牧场防护林:以保护农田、牧场减免自然灾害,改善自然环境,保障农、牧业生产条件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林。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以划为农田牧场防护林;(1)农田、草牧场境界外100m范围内,与沙质地区接壤250—500m 范围内的;(2)为防止、减轻自然灾害在田间、草牧场、阶地、低丘、岗地等处设置的林带、林网、片林。5、护岸林:以防止河岸、湖岸冲刷崩塌、固定河床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林。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以划为护岸林:(1)主要河流两岸各200m及其主要支流两岸各50m范围内的,包括河床中的雁翅林;(2)堤岸、干渠两侧各10m范围内的。6、护路林:以保护铁路、公路免受风、沙、水、雪侵害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林。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以划为护路林:(1)林区、山区国道及干线铁路路基与两侧(设有防火线的在防火线以外)的山坡或平坦地区各200m以内,非林区、丘岗、平地和沙区国道及干线铁路路基与两侧(设有防火线的在防火线以外)各50m以内;(2)林区、山区、沙区的省、县级道路和支线铁路路基与两侧(设有防火线的在防火线以外)各50m以内,其它地区10m范围内的森林、林木和灌木林。7、其它防护林:以防火、防雪、防雾、防烟、护鱼等其它防护作用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林。(二)特种用途林:以保护物种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用于国防、森林旅游和科学实验等为主要经营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林。(1)国防林:以掩护军事设施和用作军事屏障为主要目的,经林业主管部门批准的军事设施周围的森林、林木和灌木林。(2)实验林;以提供教学或科学实验场所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林,包括科研试验林、教学实习林、科普教育林、定位观测林等。(3)母树林:以培育优良种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林,包括母树林、种子园、子代测定林、采穗圃、采根圃、树木园、种质资源和基因保存林等。(4)环境保护林:以净化空气、防止污染、降低噪音、改善环境为主要目的的有林地,包括城市及城郊结合部、工矿企业内、居民区与村镇绿化区的森林、林木和灌木林。(5)风景林:以满足人类生态需求,美化环境为主要目的,分布在风景名胜区的森林公园、度假区、滑雪场、狩猎场、城市公园、乡村公园及游览场所内的森林、林木和灌木林。(6)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林:位于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地,包括自然文化遗产地、历史与革命遗址地的森林、林木和灌木林,以及纪念林、文化林、古树名木等。(7)自然保护区林:各级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小区内的以保护和恢复典型生态系统和珍贵、稀有动植物资源及栖息地或原生地,或者保存和重建自然遗产与自然景观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林。(三)用材林:以生产木材或竹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林。1、短轮伐期工业原料用材林:以生产纸浆材及特殊工业用木质原料为主要目的,按照工程项目管理,采取集约经营、定向培育的森林、林木和灌木林。2、速生丰产用材林:通过使用良种壮苗和实施集约经营,缩短培育周期,获取最佳经济效益,森林生长指标达到相应树种速生丰产林国家(行业)标准的森林。3、一般用材林:其它以生产木材和竹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四)薪炭林:以生产热能燃料为主要经营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林。(五)经济林:以生产油料、干鲜果品、工业原料、药材及其它副特产品为主要经营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林。1、果品林:以生产各种干、鲜果品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林。2、食用原料林:以生产食用油料、饮料、调料、香料等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林。3、林化工业原料林:以生产树脂、橡胶、木栓、单柠等非木质林产化工原料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林。4、药用林:以生产药材、药用原料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林。5、其它经济林:以生产其它林副、特产品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林。三、林种优先级当某地块同时满足一个以上林种划分条件时,应根据先生态公益林、后商品林的原则区划。商品林按适地适树原则确定,公益林按以下优先顺序确定:国防林、自然保护区林、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林、风景林、环境保护林、母树林、实验林、护岸林、护路林、防护林、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防风固沙林、农田牧场防护林。第六条树种(组)、优势树种(组)与树种组成一、树种(组)树种调查应记载树种的种名、如树种很多不分优势树种时,可将树种合并为树种组记载。树种划分如下;1柏树 2侧柏 3刺槐 4槐树 5椴树6白桦 7红桦 8臭椿 9暴马丁香 10女贞11槭树 12茶条槭 13黄连木 14酸枣 15蒙古栎16栓皮栎 17槲栎 18青岗 19柿 20枣21华北落叶松 22白皮松 23华山松 24油松 25樟子松26云杉 27白杄 28红杄 29南蛇藤 30卫矛31无患子 32泡桐 33悬铃木 34旱柳 35垂柳36杨树 37小叶杨 38山杨 39白榆 40花椒41短穗鹅耳栎 42毛竹 43辽东栎 44橿子木 45核桃46仁用杏 47黑椋子 48苹果 49梨 50杏51桃 52红果 53板栗 54沙棘 55山桃56绣线菊 57荀子木 58柠条 59山杏 60黄刺玫61山皂荚 62紫穗槐 63连翘 64胡枝子 65鼠李66杞柳 67虎榛子 68锦鸡儿 69忍冬 70黄栌71蚂蚱腿子二、优势树种(组)在乔木林、疏林小班中,按蓄积量组成比重确定,蓄积量占总蓄积量比重最大的树种(组)为小班的优势树种(组)。未达到起测胸径的幼龄林、未成林造林地小班,按株数组成比确定,株数占总株数最多的树种(组)为小班的优势树种(组)。经济林、灌木林按株数或丛数比例确定,株数或丛数占总株数或丛数最多的树种(组)为小班的优势树种(组)。三、树种组成乔木林、竹林按十分法确定树种组成,组成不到5%的树种不记载。第七条龄级、龄组、生产期与竹度一、龄级与龄组乔木林的龄级与龄组根据优势树种(组)的平均年龄确定。各树种(组)的龄级期限和龄组的划分标准见表5。二、竹度竹林的龄级按竹度确定。一个大小年的周期一般为2年,称为一度。一度为幼龄竹,二、三度为壮龄竹,四度以上为老龄竹。三、生产期经济林划分为产前期、初产期、盛产期和衰产期四个生产期。具体划分标准见山西省主要经济林年龄阶段划分表。表5 主要树种龄级与龄组划分表单位:年注:飞播造林同人工造林表6 山西省主要经济林树种年龄阶段划分表单位:年第八条立地因子一、地貌中山:海拔为1000—3499m的山地;低山:海拔低于1000m的山地;丘陵:没有明显的脉络,坡度较缓和,且相对高差小于100m;平原:平垣开阔,起伏很小。二、坡度Ⅰ级为平坡0—5度;Ⅱ级为缓坡6—15度;Ⅲ级为斜坡16—25度;Ⅳ级为陡坡26—35度;Ⅴ级为急坡36—45度;Ⅵ级为险坡46度以上。三、坡向按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及无坡向九个方位确定坡向。四、坡位分脊、上、中、下、谷、平地六个坡位。五、土层厚度土层厚度根据土壤A层+B层厚度确定。厚土层:土层厚度大于等于60厘米;中土层:土层厚度大于等于30厘米,小于59厘米;薄土层:土层厚度小于30厘米。第九条其它标准一、权属权属包括所有权和使用权(经营权)、分为林地所有权、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林木使用权。林地所有权分国有和集体,林木所有权分国有、集体、个人和其它。林地与林木使用权分国有、集体、个人和其它。二、起源天然林:由天然下种或萌生形成的森林、林木、灌木林。人工林:由人工直播(条播或穴播)、植苗、分殖或扦插造林形成的森林、林木、灌木林。飞播造林:由飞机直接播种或模拟飞播造林形成的森林、林木、灌木林。三、郁闭度、覆盖度等级(一)郁闭度等级高:郁闭度0.70以上;中:郁闭度0.40—0.69;低:郁闭度0.20—0.39。(二)覆盖度等级密:覆盖度70%以上;中:覆盖度50—69%;疏:覆盖度30—49%。四、天然更新等级天然更新等级根据幼苗各高度级的天然更新株数确定,见表7天然更新等级表2五、散生木生长在竹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无立木林地和宜林地上达到检尺私有的林木,以及散生在幼林中的高大林木。六、四旁树在宅旁、村旁、路旁、水旁等地栽植的面积不到0.067hm2的各种竹丛、林木。七、森林覆盖率与林木绿化率(一)森林覆盖率森林覆盖率% = 有林地面积×100% + 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面积×100%土地总面积土地总面积(二)林木绿化率林木绿化率% = 有林地面积×100% +灌木林面积×100% +四旁树占地面积×100%土地总面积土地总面积土地总面积注:四旁树占地面积按1650株/hm2(每亩111株)计。第三章森林经营区划第十条森林经营区划一、经营区划系统(一)林业局(区、园)林业局—林场—营林区—林班;(二)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管理局(处)—管理站(所)—功能区(景区)—林班。二、县级行政单位区划系统县—乡—村或县—乡—村—小班经营区划应同行政界线保持一致。县(区、市)界应采用经过最新勘界后的法定县(区、市)界;乡(镇)界应采用撤乡并镇后的乡(镇)界。第十一条林班区划林班区划原则上采用自然区划或综合区划,地形平坦等地物点不明显的地区,可以采用人工区划。林班面积一般为100—500hm2。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生态公益林集中地区的林班面积根据需要可适当放大。林班区划线应相对固定,无特殊情况不宜更改。第十二条小班划分一、小班是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统计和经营管理的基本单位,小班划分应尽量以明显地形地物界线为界,同时兼顾资源调查和经营管理的需要考虑下列基本条件:1、权属不同;2、森林类别及林种不同;3、生态公益林的事权与保护等级不同;4、林业工程类别不同;5、地类不同;6、起源不同;7、优势树种(组)比例相差二成以上;8、Ⅵ龄级以下相差一个龄级,Ⅶ龄级以上相差二个龄级;9、商品林郁闭度相差0.2以上,公益林相差一个郁闭度级,灌木相差一个覆盖度级;10、立地类型(或林型)不同。二、小班最小面积和最大面积依据林种、绘制基本图所用的地形图比例尺和经营集约度而定。最小小班面积在图上不小于4mm2,对于面积在0.067hm2以上而不满足最小小班面积要求的,仍应按调查小班要求调查、记载,在图上并入相邻小班。最大小班面积商品林小班一般不超过25hm2,生态公益林小班可适当增加。三、国家生态公益林小班,应尽量利用明显的地形、地物等自然界线作为小班界线,使小班位置固定下来,作为地藉小班统一编码管理。四、无林地小班、非林地小班面积不限。第四章调查方法随着“3S”技术在我省林业调查工作中的广泛应用,它已得到逐步完善,并显示出调查精度高、省时、省工的特点,我省这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使用卫星遥感图像进行人工目视解译和计算机辅助分析,辅以典型抽样调查方法进行。法国的SPOT5(分辨率为2.5米),SPOT4(分辨率为10米)遥感影像地面分辨率高,定位精度好,图像可辨能力优于MSS和TM图像,这次调查全省将成套引进遥感数据处理软件,统一使用法国SPOT5、SPOT4遥感数据融合并经计算机几何校正及影像增强的比例尺为1:10000—1:25000的影象进行调查。在室内进行各级区划,然后到现地核对调查。第十三条小班区划判读区划的方法与步骤一、准备工作主要任务是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和分析研究资料。图件资料的质。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新技术应用、存在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新技术应用、存在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20  ̄20 年间 , 05 0 8 我们根据业 务工作的实 际需 又引进 1 多套专业版山海易绘( z p 地理信 0 E Ma) 制的航空像片 ( : . 万) 1 1 4 进行了二类调查 , 并根据 要 , 林 分 类型 、 组 、 闭度 等多项 因子编 制 了航 空像 片 息系统软件 , 龄 郁 主要用于森林资源二类调查 、 森林资产
软件 绘制 地形林 相 图和森 林 资源分布 图 。至此 , S GI
2 O世纪 5 代 , 0年 内蒙 古 自治 区第 二 林 业 监 测 阿尔 山林 区 的二类 调查 中开始 使 用 了森林 航 测 成 图
调 队伍之 一 。
规划院就开始 了航空遥感技术 的应用 。15 年 , 96 在 件 , 购 置 了 相 应 的 硬 件 设 备 , 习 、 索 和 试 验 并 学 探
料 。1 7 9 6年在湾 沟 和天 桥岭 林 业 局 使 用 17 摄 95年
数量化林分蓄积量表 , 这在当时国内同行业 中居领 评估 、 占用林地 以及其他林业工程项 目可研 等图 征
先地 位 。
件绘制和信息处理 , 进一步扩大了 G S技术的业务 I
用。
2 O世纪 7 代 末 , 0年 内蒙 古 自治 区第 二 林 业 监 应用范围, 在技术人才的培养方面也发挥 了重要作 测规 划 院对航 天遥 感资 料在森 林 资源 调查 中 的应用 进行 了初 步探 索 。1 7 9 9年利 用 卫 片 镶嵌 , 制 了 比 编 20  ̄20 0 5.0 7年 , - 内蒙古 自治 区第 二 林 业监 测 规 例尺为 1: 0 万的吉林省、 10 内蒙古 自治区的像片平 划院和中国林科 院合作 , 先后开发 了柴河和白狼两 面 图 。18 在 激 流 河 林 业 局 的二 类 调 查 中收 集 个林业局的森林 资源 管理信息系统, 94年 并已提交用户 了“ 民兵 ” 型陆 地卫 星 ( a da) 5万像 片 , 行应 投入运行 , I n st1: 进 效果 良好 。 用 试 验 。19 9 4年在进 行 巴林 、 木 2个 林 业局 的二 南 类调 查 时 , 用美 国陆地 卫 星 T 影 像 图在 生产 中 应 M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技术方案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技术方案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技术方案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XXX市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方案XXX市于2006年开展过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以下简称“二类调查”),随着XXX市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林业建设步伐的加快,7年来,林地现状发生了较大变化。

为了满足XXX市林业发展规划、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更新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和编制森林采伐限额等必须的森林资源现状信息,为指导和规范XXX市森林科学经营提供依据,XXX市林业局委托XX省林业调查规划院XXX分院开展新一轮二类调查工作。

根据《XX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操作细则》(以下简称《操作细则》)及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相关技术标准和规定,结合XXX市实际,拟定本技术方案,作为XXX市二类调查工作的依据之一。

一、调查任务1、调查目的查清XXX市森林资源现状,为XXX市科学经营和管理森林、制定林业发展规划、更新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编制森林采伐限额和森林资源管理提供基础资料,为XXX市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指导和规范森林科学经营提供依据。

调查成果也是XXX市森林碳汇、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的基础依据之一。

2、任务查清XXX市森林、林地和林木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及其分布,综合评价XXX市森林资源现状特征与森林经营管理绩效,提出对森林资源培育、保护与利用的意见。

二、调查范围及面积确定1、调查范围根据XXX市民政局2000年11月勘界图,市级行政界线以内的区域为本次调查范围。

余金庵林场鹤庆县境内部分一并纳入调查范围,但不纳入XXX市资源统计。

2、面积确定根据市民政局提供的界线图,经扫描、配准、矢量化后,在计算机上进行面积求算,经检查后的求算面积为173811hm2(含余金庵林场XXX 部分3186hm2),作为本次调查面积,与2006年XXX市二类调查面积一致。

三、调查依据1、XX省林业厅《XX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操作细则》(以下简称《操作细则》);2、《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GB/T 26424—2010);3、XXX市林业局与XX省林业调查规划院XXX分院签订的《XXX市利用卫星影像图开展森林资源调查及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合同书》(以下简称《合同》)。

XX市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方案

XX市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方案

调查范围
XX市行政区域内所有森林资源 包括国有、集体所有和个人所有的森林和林木 调查范围不包括城市、郊区和园林等人工林 调查范围包括林地、林木、湿地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等
调查对象
林地
森林
灌木林地
未成林造林地
调查内容
确定调查范围和对象 确定调查指标和标准 制定调查表格和调查问卷 确定调查方法和程序
调查意义:为森 林资源管理和保 护提供科学依据
促进森林可持续经 营:为制定森林经 营方案和采伐限额 提供依据
保障生态安全:为 生态保护、生态修 复和生态文明建设 提供支撑
促进森林可持续发展
调查目的:了解森林资源现状,为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调查意义:促进森林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森林覆盖率和质量 调查作用:为制定林业政策和发展规划提供数据支持 调查价值:促进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质量控制小组:负责制定质量保证方案、对调查成果进行质量检查和验收等
调查队伍培训和考核
培训内容:森林资源调查技术、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安全防范措施等 培训方式:线上培训、现场实操、专家指导等 考核标准:技术水平、工作态度、团队协作能力等 考核方式:理论考试、实操考核、领导评价等
调查进度安排和质量控制
数据分析:对调 查数据进行统计 分析,评估森林 资源的生态效益、 经济效益和社会 效益。
成果解读:分析 调查结果,提出 合理利用森林资 源的建议和措施, 为政府决策提供 科学依据。
运用方向:将调 查成果应用于生 态保护、林业产 业发展、自然保 护区建设等领域, 促进森林资源的 可持续利用。
调查成果发布和应用
调查进度安排: 按照时间节点, 合理安排各项调 查工作,确保调 查工作按时完成。
质量控制:建立 严格的质量控制 体系,对调查数 据进行审核和验 收,确保数据准 确可靠。

徐州市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方案

徐州市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方案
(六)内业数据录入要坚持背靠背方法,进行数据对比,防止出现录入错误。
(七)按国家、省有关规定制订专项检查验收制度和质量检查办法并严格执行。
六、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是一项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涉及面广的工作,需要财政、城建(园林)、水利、交通等多个部门和驻徐部队的配合和支持,各地林业部门要积极争取相关部门的配合和支持,要定期进行检查,掌握工作进度,切实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为加强对全市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的领导,市政府成立由分管市长为组长的市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一组织和协调全市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各县(市、区)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
2009年8月,对外业调查资料进行整理,开展“三查”(自查、互查、核查)工作;
2009年9月,将检查验收合格的小班、农田林网、古树名木等调查内容输入数据库;
2009年10月,进行数据汇总分析,编写调查成果报告并上报有关数据及成果。
4、总结表彰阶段。时间为2009年11月-2009年12月。提交森林资源调查成果数据;对本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完成情况较好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
(三)组织专业调查队伍
为保证二类调查工作质量,本次调查专业队伍的组织在市林牧渔业局指导下,以县(市、区)、森林公园管理处为单位组织。根据各地森林资源总量,为保证调查任务如期完成,森林资源总量较大的丰县、铜山县、睢宁县和邳州市调查工组原则上不少于6个;沛县、新沂市不少于5个;贾汪区不少于3个;云龙区、鼓楼区、泉山区、九里区、徐州经济开发区和环城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不少于1个。各地组织调查人员时,务必选派思想作风过硬、业务能力和责任心强、工作认真踏实、能吃苦耐劳的同志参加调查工作,特别要注意把参加过上次二类调查和历次一类调查、熟悉情况的人员充实到本次调查队伍中去,保证调查进度和质量。由于云龙区、鼓楼区、泉山区、九里区和徐州经济开发区的林业技术力量较为薄弱,市林牧渔业局组织力量加强技术指导,确保5个城区二类调查任务同期圆满完成。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技术方案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技术方案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技术方案一、技术方案的制定目的及意义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是为了了解和掌握森林植被类型、种群结构、生长情况、树种组成等信息,为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森林资源的二类调查,可以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行深入研究,为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利用提供基础数据,为森林保护、修复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技术方案的实施步骤1.调查区划划分根据研究目的和对象,将调查区域划分为若干个适当的调查区划。

每个调查区划的面积应该足够大,以保证样方具有代表性。

2.样方的设置选取每个调查区划内具有代表性的样方。

样方的设置要考虑到地形、植被类型、树种组成等因素,以确保样方对调查区划的代表性。

3.样方调查对每个样方进行系统的调查。

包括:植被调查,测量样方的面积和边长,记录样方内各树种的数量、直径、高度等信息。

可以利用树皮剥去的工具和测距仪等工具进行测量。

4.数据处理和分析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整理,计算不同树种的数量和比例,计算样方的平均直径、平均高度等。

利用所得数据,绘制树种组成图和径高比曲线图,分析样方的生物多样性和物种组成。

5.结果应用及报告撰写将调查结果应用于森林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编写调查报告,包括调查的目的、实施过程、结果分析和应用建议等内容。

三、调查工具和方法1.森林植被调查工具包括:皮剥工具、锤子、测径尺、测高尺、测距仪等。

2.样方设置方法可以采用随机抽样或系统抽样的方法设置样方,确保样方具有代表性。

样方数量要足够大,以提高调查结果的可靠性。

3.样方调查方法(1)植被调查:记录样方内各个植被类型的数量、覆盖度等信息。

(2)树种组成调查:记录样方内各树种的数量、直径、高度等信息。

(3)面积测量:利用测距仪等工具进行样方的面积测量。

(4)直径测量:利用测径尺对样方内的树木进行直径测量。

(5)高度测量:利用测高尺对样方内的树木进行高度测量。

四、质量控制措施1.培训工作人员对参与调查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包括调查目的、流程、操作规范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第七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方案

第七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方案

第七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方案根据《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林业厅关于开展全省第七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意见的通知》(X府厅字〔20XX〕127号)、《XX 省林业厅办公室关于印发<XX省第七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方案>的通知》(X林办发〔20XX〕71号)、《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林业局关于开展全市第七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意见的通知》(X 市府办字〔20XX〕9号)等文件要求,20XX年全省将全面开展第七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以下简称“二类调查”)工作,为确保按时优质完成我市“二类调查”任务,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目的意义开展“二类调查”是法律赋予各级政府的法定职责,是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构建定期调查与年度变更调查相结合的森林资源监测体系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二类调查”成果,不仅为高质量发展、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林长制工作等各项考核提供基础数据,也为客观评价各级政府森林资源保护发展成效、科学经营管理森林资源、制定林业发展规划提供决策依据。

二、主要任务(一)全面开展固定样地调查。

主要调查我市615个固定样地(2km×2km)生态环境因子和测树因子等,并增加6-10株优势木树高调查。

固定样地调查原则上复位率应达到95%以上,且本期样木调查不进行样木固定标志设置。

(二)全面调查小(细)班林地、林木状况。

主要调查地类、优势树种、树种组成、公顷株数、平均胸径、平均树高、郁闭度和林龄等林分测树因子,林权、事权等管理属性因子,以及坡度坡向、土层厚度等立地因子。

(三)统计各行政单位、森林经营单位的各类林地面积和林木蓄积。

分析森林资源数量、质量、结构、分布等变化情况,客观评价森林经营管理的成效,测算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提出森林资源培育、保护与利用意见。

(四)建立“二类调查”固定小班与固定样地于一体的森林资源管理信息数据库。

在核对修正行政区界、经营区界、小(细)班边界的基础上,全面更新林地、生态公益林等数据,形成基于20XX国家大地坐标系下的“森林资源一张图”,建立和完善“二类调查”间隔期内林地年度变更调查和森林资源数据更新的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方案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方案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方案开展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有利于及时掌握全区森林覆盖率,森林资源的消长变化,有利于科学编制林业发展规划,指导林业生产,保护和保育森林资源,加强森林资源管理。

依据X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试点方案的通知》(国办发[X]82号),确定X市为全国自然资源资产领导干部离任审计试点市,为了全面掌握我区森林资源现状,给森林资源管理责任制考核、划定生态红线、生态转移支付提供基础依据,全面提高林业科学决策和管理水平,现就X区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方案制定如下:一、调查目的、对象、范围、内容(一)调查目的。

掌握全区森林资源分布状况,森林覆盖率指标现状,建立或更新森林资源档案,为调整我区林业发展方针政策,制定林业和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实施林业分类经营,编制森林采伐限额和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科学指导森林经营提供依据。

(二)调查对象。

区域内生长的所有森林、林木(包含经济林)、林地和湿地。

包括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地、苗圃地、无立木林地、宜林地、林业辅助生产用地以及农田林网、四旁树、古树名木等。

(三)调查范围。

全区5个国有林场、13个乡镇、X和X街道办。

(四)调查内容。

1.核定森林经营单位区划界限,调整经营区划;2.调查各类林地的面积和权属;3.调查各类森林、林木蓄积;4.调查与森林资源有关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生态环境因素;5.调查森林经营条件、经营措施和经营成效;6.调查森林资源生长量和消耗量;7.调查湿地资源;8.调查公益林建设,进行区划调整。

9.建立区级调查数据库、图形信息数据库和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10.开展森林资源统计、分析和评价,收集相关资料,编制森林资源调查报告。

二、调查的方法和步骤(一)调查方法。

本次外业调查采用“3S”技术,利用卫星遥感照片,通过GPS定位和现地判读进行调查资源相关因子,采用GIS建立森林资源保护管理信息系统。

(二)调查技术标准要求。

地类、森林类别、林种、树种组、龄组等划分和森林覆盖率的计算等技术标准和精度要求均按X省森林资源调查标准要求进行。

江都市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方案

江都市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方案

江都市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方案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属于森林资源普查,是以县级行政区域或国有林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森林经营单位为调查单位,以满足森林经营方案、总体设计、林业区划与规划设计需要进行的森林资源清查。

开展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及时掌握我市森林覆盖率,森林资源的消长变化,有利于科学编制林业发展规划,指导林业生产。

现根据《江苏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操作细则》(苏林业[2007]46号)和《江都市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意见》的有关规定,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调查目的、对象和任务(一)调查目的掌握全市森林资源分布状况,全市森林覆盖率指标现状,建立或更新森林资源档案,为调整我市林业发展方针政策,制定林业和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实施林业分类经营,编制森林采伐限额和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科学指导森林经营提供依据。

(二)调查对象市域内生长的所有森林、林木、林地和湿地。

包括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地、苗圃地、无立木林地、宜林地、林业辅助生产用地以及农田林网、四旁树、古树名木等。

(三)调查任务1.调查各级各类林地的面积和权属;2.调查各级各类森林、林木蓄积;3.调查各级各类四旁树的株数和蓄积;4.调查各级各类农田林网的控制面积和分布情况;5.调查与森林资源有关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生态环境因素;6.调查不同功能区(江、河、湖、路等)的绿化现状及分布;7.建立市、县级调查数据与图形信息数据库和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8.开展森林资源统计、分析和评价,收集相关资料,编制森林资源调查报告。

二、调查方法(一)总体思路严格执行《江苏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操作细则》(苏林业[2007]46号)的有关规定,充分利用现有的森林资源调查成果,实地踏勘调查,结合GPS定位技术进行地面校正,获取调查区域的森林资源信息。

在此基础上,实行小班现地勾绘与遥感数据相结合进行面积调查。

同时,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IS)平台,建立县级森林资源数据库,实现我市森林资源计算机管理。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方案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方案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方案一、工作目的与意义森林资源是我国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贡献。

为了合理利用和保护森林资源,了解森林资源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非常必要。

森林资源调查便是为此而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

本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的目的是对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组成、质量、数量等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为制定更好的资源保护和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本次调查还将为制定森林经济发展规划提供重要信息。

二、工作内容(一)调查范围本次调查的范围为本地区管辖的森林,包括国有林、林场、林农合作社、个人林等各种类型的森林。

(二)调查方法1.现场观察法通过实地走访、考察、拍照等方式记录森林的面积、林木类型、密度、高度、径级等基础信息。

2.调查问卷法通过编制调查问卷,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进行询问,调查森林的种植、抚育、管理、经营等方面的情况。

3.遥感技术法通过遥感技术获取大范围森林资源数据,如森林覆盖率、林木类别、生长状况、受害状况等数据,便于后期数据处理。

(三)调查内容1.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评估通过调查森林的面积、树种、高度、密度、生长势等指标,评估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森林资源质量评估调查森林的材积、产材周期、质量等信息,评估森林资源的质量。

3.森林资源数量统计对森林总面积、蓄积量、乔木、灌木等数字特征进行调查和统计。

4.森林病虫害状况调查森林内的病虫害情况:种类、密度、侵染程度等。

5.森林环境质量检测调查森林内大气质量、水质量、土壤质量等环境状况,以评估森林的环境质量。

三、工作步骤(一)组织领导调查前,需始化工作组,任命负责人、副组长和成员,制订二类调查方案和实施计划。

(二)调查前准备制定详细的调查计划,明确调查区域的地理信息、气候条件、土壤特征等信息。

(三)现场实地调查到调查区域进行现场调查,记录森林的基本情况。

(四)问卷调查编制调查问卷,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进行询问。

(五)遥感技术获取数据采用遥感技术获取森林资源的数据信息。

第七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方案

第七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方案

第七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方案根据《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林业厅关于开展全省第七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意见的通知》(X府厅字〔20XX〕127号)、《X 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林业局关于开展全市第七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意见的通知》(X市府办字〔20XX〕9号)要求,20XX年全省将全面开展第七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以下简称“二类调查”)工作。

为确保我县按时按量高质量完成调查任务,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目的意义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是定期全面摸清我县森林资源情况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是县情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

定期开展二类调查,有利于摸清我县森林资源状况,充分反映我县森林资源数量与质量、分布与结构。

特别是将其与每年进行的林地年度变更调查工作结合起来,构建定期调查与年度变更相结合的监测体系。

二类调查成果不仅为我县经济高质量发展、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林长制工作等各项考核提供基础数据,同时也为客观评价各乡镇(场)森林资源保护发展成效、科学经营管理森林资源、制定林业发展规划提供决策依据,更是编制我县“十四五”森林采伐限额的数据基础。

二、主要任务(一)构建省、市、县三级调查抽样调查体系,以省级连续清查固定样地为基础,对连清样地进行加密和对原有地类调查样地进行优化,构建省、市、县三级抽样调查体系。

我县在省级连续清查固定样地8kmx8km的基础上,通过对省级固定样地的加密,样地抽查体系为2km×2km,抽样精度达到85%,符合县级抽样精度要求,全县共有343个固定样地。

(二)全面开展固定样地调查:主要对全县范围内343个固定样地进行复位,并调查样地生态环境因子和测树因子。

固定样地调查原则上复位率应达到95%以上。

(三)全面调查小(细)班内林地、林木状况:主要调查地类、优势树种、树种组成、公顷株数、平均胸径、平均树高、郁闭度和林龄等林分测树因子,林权、事权等管理属性因子以及坡度、坡向、土壤厚度等立地因子。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技术方案(1).docx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技术方案(1).docx

XXX市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方案XXX市于 2006 年开展过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以下简称“二类调查”),随着 XXX 市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林业建设步伐的加快,7 年来,林地现状发生了较大变化。

为了满足 XXX 市林业发展规划、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更新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和编制森林采伐限额等必须的森林资源现状信息,为指导和规范 XXX市森林科学经营提供依据, XXX 市林业局委托 XX 省林业调查规划院 XXX 分院开展新一轮二类调查工作。

根据《 XX 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操作细则》(以下简称《操作细则》)及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相关技术标准和规定,结合 XXX 市实际,拟定本技术方案,作为 XXX 市二类调查工作的依据之一。

一、调查任务1、调查目的查清 XXX 市森林资源现状,为 XXX 市科学经营和管理森林、制定林业发展规划、更新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编制森林采伐限额和森林资源管理提供基础资料,为XXX市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指导和规范森林科学经营提供依据。

调查成果也是XXX市森林碳汇、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的基础依据之一。

2、任务查清 XXX市森林、林地和林木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及其分布,综合评价 XXX市森林资源现状特征与森林经营管理绩效,提出对森林资源培育、保护与利用的意见。

二、调查范围及面积确定1、调查范围根据 XXX 市民政局 2000 年 11 月勘界图,市级行政界线以内的区域为本次调查范围。

余金庵林场鹤庆县境内部分一并纳入调查范围,但不纳入 XXX 市资源统计。

2、面积确定根据市民政局提供的界线图,经扫描、配准、矢量化后,在计算机上进行面积求算,经检查后的求算面积为173811hm2(含余金庵林场 XXX 部分 3186hm2),作为本次调查面积,与 2006 年 XXX 市二类调查面积一致。

三、调查依据1、XX 省林业厅《 XX 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操作细则》(以下简称《操作细则》);2、《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GB/T 26424—2010);3、XXX市林业局与XX 省林业调查规划院XXX分院签订的《X XX 市利用卫星影像图开展森林资源调查及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合同书》(以下简称《合同》)。

江都市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方案

江都市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方案

江都市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方案第一篇:江都市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方案江都市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方案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属于森林资源普查,是以县级行政区域或国有林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森林经营单位为调查单位,以满足森林经营方案、总体设计、林业区划与规划设计需要进行的森林资源清查。

开展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及时掌握我市森林覆盖率,森林资源的消长变化,有利于科学编制林业发展规划,指导林业生产。

现根据《江苏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操作细则》(苏林业[2007]46号)和《江都市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意见》的有关规定,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调查目的、对象和任务(一)调查目的掌握全市森林资源分布状况,全市森林覆盖率指标现状,建立或更新森林资源档案,为调整我市林业发展方针政策,制定林业和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实施林业分类经营,编制森林采伐限额和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科学指导森林经营提供依据。

(二)调查对象市域内生长的所有森林、林木、林地和湿地。

包括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地、苗圃地、无立木林地、宜林地、林业辅助生产用地以及农田林网、四旁树、古树名木等。

(三)调查任务1.调查各级各类林地的面积和权属;2.调查各级各类森林、林木蓄积;3.调查各级各类四旁树的株数和蓄积;4.调查各级各类农田林网的控制面积和分布情况;5.调查与森林资源有关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生态环境因素;6.调查不同功能区(江、河、湖、路等)的绿化现状及分布;7.建立市、县级调查数据与图形信息数据库和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8.开展森林资源统计、分析和评价,收集相关资料,编制森林资源调查报告。

二、调查方法(一)总体思路严格执行《江苏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操作细则》(苏林业[2007]46号)的有关规定,充分利用现有的森林资源调查成果,实地踏勘调查,结合GPS定位技术进行地面校正,获取调查区域的森林资源信息。

在此基础上,实行小班现地勾绘与遥感数据相结合进行面积调查。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方案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方案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方案1.工作背景与目的森林是地球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水源地和气候调控等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全面了解我国森林资源的现状和分布情况,制定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的有效措施,有必要进行森林资源调查工作。

本文旨在提出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的工作方案,以达到全面了解森林资源的目的。

2.调查范围与目标本次调查的范围将涵盖我国各个省份的森林资源,并主要针对森林资源的分布情况、物种组成及生态环境状况进行调查。

通过此次调查,我们将获取以下目标:- 确定各个地区森林资源的面积分布情况;- 了解各地森林中主要植被类型及其物种组成;- 调查森林生态环境状况,包括森林健康状况、林分密度、植被覆盖率等。

3.调查方法与流程3.1 野外调查3.1.1 样地设置在各个调查地点,按照统一的网格方式设置样地,并记录样地的经纬度坐标、海拔高度等信息。

样地的设置数量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确定。

3.1.2 数据采集在样地内对森林资源进行详细调查。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a) 森林类型:根据实地调查,确定森林的类型,如针叶林、阔叶林等;b) 植被组成:记录样地内主要树种、草本植物等的数量和分布情况;c) 森林结构:测量样地内林木胸径、树高等参数,计算林木密度和胸径分布情况;d) 森林健康状况:记录样地内森林健康状况,如病虫害情况、自然灾害状况等。

3.1.3 数据处理野外调查数据的处理包括数据整理和数据分析两个环节。

a) 数据整理:对野外调查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包括数据录入、数据校验等。

b) 数据分析:利用合适的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获取森林资源的相关参数和指标,如森林覆盖率、植被多样性指数等。

3.2 室内工作室内工作主要包括数据整理、报告撰写等环节。

a) 数据整理:将野外调查数据整理成规范的数据表,以便后续的数据分析和报告编制。

b) 报告撰写:根据调查结果,编制详细的调查报告,包括调查目的、方法、研究结果和建议措施等内容。

第几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实施方案(最新)

第几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实施方案(最新)

第几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实施方案(最新)根据《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林业厅关于开展全省第七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意见的通知》精神,我市将于20XX年X月—20XX年X月开展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

为确保按时优质完成调查工作任务,根据《XX省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操作细则》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的意义、任务、方法和内容(一)目的意义开展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是森林法赋予各级人民政府的法定职责,是推进全省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全省构建定期调查与年度变更调查相结合的森林资源监测体系,检验林业生态建设成效的一项重要工作。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成果,不仅为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和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目标责任考核提供重要依据,为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及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等提供基础数据,同时也为客观评价各级政府森林资源保护发展成效、科学经营管理森林资源、制定林业发展规划提供决策依据。

(二)调查任务查清区域内森林、林地和林木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与分布及其消长变化,客观反映调查区域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和经营管理状况,综合分析评价森林资源与经营管理现状,提出森林资源培育、保护、利用意见,并建立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固定小班与固定样地于一体的森林资源管理信息数据库。

(三)调查方法利用野外数据采集仪,采取地面调查为主、总体抽样调查与小班区划调查相结合、地面调查与遥感判读相结合、定期二类调查与年度变更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地面调查主要是固定样地调查和小班区划调查,主要估算总体蓄积、查清小班森林资源状况;遥感判读作为补充调查,利用卫星遥感影像资料,辅助判读森林地类、林种和树种等重要因子,提高小班调查精度。

(四)调查内容主要调查森林资源各类面积、蓄积现状及其动态变化,勾绘市、乡镇、村、各经营单位各类境界线,兼顾调查与森林资源有关的自然地理环境、生态环境、森林更新、森林灾害、森林经营条件等。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方案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方案

第七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方案根据《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林业厅关于开展全省第七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意见的通知》(X府厅字〔20XX〕127号)及《吉安市林业局关于印发吉安市第七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方案的通知》(X市林资字〔20XX〕32号)文件精神,我市将于20XX年全面开展第七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以下简称“二类调查”)工作。

为确保我市此项调查任务按时按质完成,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目的意义开展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是法律赋予各级政府的法定职责,是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也是构建定期调查与年度变更调查相结合的森林资源监测体系,检验各地林业生态建设成效的一项重要工作。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成果,不仅为生态文明建设和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目标考核提供重要依据,为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及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等提供基础数据,同时也为客观评价各级政府森林资源保护发展成效、科学经营管理森林资源、制定林业发展规划提供决策依据。

二、技术方法(一)总体抽样调查与小班区划调查相结合。

以抽样调查估算的总体蓄积控制总体内小班蓄积。

XX市是8个重点林业县(市区)之一,其抽样精度须达到85%以上。

(二)遥感判读与地面调查相结合。

利用最新遥感影像和森林经营档案,开展内业核实、修改小(细)班边界及其属性。

在此基础上,利用平板数据采集仪和专门开发的数据处理软件,开展外业调查和数据处理,全面提升小班区划查效率和调查精度。

(三)定期二类调查与年度变更调查相结合。

每10年开展1次二类调查,并以二类调查成果数据为基准,在调查间隔期内开展林地年度变更调查和森林资源数据更新,实现森林资源常态化变更管理和县域年度出数目标。

本期二类调查是以上年度林地年度变更调查和森林资源数据更新成果为基础,利用野外数据采集仪对小班进行实地区划调查;同时通过连续清查与二类调查固定样地结合,以固定样地调查结果对区域调查总体蓄积量进行控制,形成基于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二类调查、年度更新相结合的全省森林资源调查监测体系。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方案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方案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方案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是以县(区)级行政县域为单位,以满足森林经营方案编制、规划设计、森林分类经营和编制森林采伐限额等需要而进行的森林资源调查;是林业生态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和公益性工作。

搞好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对准确掌握全县森林资源现状,建立林业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和科学实施林业各项工程具有重大意义。

**县林地总面积**万亩,活立木蓄积**万立方米,全县森林覆盖率**%,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在****年完成,至今已有**年,现在使用的森林资源数据已经失真。

按照**省林业厅川林资函﹝****﹞***号文件及**市林业局要求,我县二类资源调查工作已迫在眉捷,在今年**月底前完成此项工作,时间紧迫,任务繁重,现结合恩阳县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调查目的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的目的是掌握全县森林资源分布状况、森林覆盖率指标现状、建立或更新资源档案。

为调整我县林业发展方针政策,制定林业和国家经济发展规划,实施林业分类经营编制森林采伐限额和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科学指导森林经营提供依据。

调查的任务是查清县域内森林、林地和林木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与分布及消长变化,客观反映调查县域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和经营管理状况,综合分析评价森林资源和经营管理状况,提出森林资源培育、保护、利用意见,建立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提供依据。

二、技术方法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技术方案的编制由中标单位来编制完成,并负责内业资料的计算整理和二调成果的评审验收。

三、组织领导本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涉及面广,为切实搞好本次调查工作,局成立以局长***任组长,副局长***、总工程师***任副组长,***、***、***、***、***为成员的二类调查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林政资源科,由***兼任办公室主任。

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全县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审查调查工作方案,安排筹措调查经费,申报检查验收,组织专家签定调整成果及其他重大问题决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技术方案建议书XXX市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方案XXX市于2006年开展过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以下简称“二类调查”),随着XXX市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林业建设步伐的加快,7年来,林地现状发生了较大变化。

为了满足XXX市林业发展规划、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更新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和编制森林采伐限额等必须的森林资源现状信息,为指导和规范XXX市森林科学经营提供依据,XXX市林业局委托XX省林业调查规划院XXX分院开展新一轮二类调查工作。

根据《XX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操作细则》(以下简称《操作细则》)及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相关技术标准和规定,结合XXX市实际,拟定本技术方案,作为XXX市二类调查工作的依据之一。

一、调查任务1、调查目的查清XXX市森林资源现状,为XXX市科学经营和管理森林、制定林业发展规划、更新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编制森林采伐限额和森林资源管理提供基础资料,为XXX市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指导和规范森林科学经营提供依据。

调查成果也是XXX市森林碳汇、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的基础依据之一。

2、任务查清XXX市森林、林地和林木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及其分布,综合评价XXX市森林资源现状特征与森林经营管理绩效,提出对森林资源培育、保护与利用的意见。

二、调查范围及面积确定1、调查范围根据XXX市民政局2000年11月勘界图,市级行政界线以内的区域为本次调查范围。

余金庵林场鹤庆县境内部分一并纳入调查范围,但不纳入XXX市资源统计。

2、面积确定根据市民政局提供的界线图,经扫描、配准、矢量化后,在计算机上进行面积求算,经检查后的求算面积为173811hm2(含余金庵林场XXX部分3186hm2),作为本次调查面积,与2006年XXX市二类调查面积一致。

三、调查依据1、XX省林业厅《XX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操作细则》(以下简称《操作细则》);2、《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GB/T 26424—2010);3、XXX市林业局与XX省林业调查规划院XXX分院签订的《XXX市利用卫星影像图开展森林资源调查及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合同书》(以下简称《合同》)。

四、调查内容及精度要求1、调查内容⑴核对和确定调查范围的境界线、各级行政区划界线(市、乡、村)以及森林经营单位管理区界线、保护区界线,转绘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林地范围界线。

⑵在调查范围内以村为单位进行林班区划(复查的尽可能用前期林班)、小班区划,并落实森林分类区划和林种区划结果。

⑶以林地落界图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土地利用规划、林地落界成果等进行林地区划;以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和国家级、省级公益林补偿实施方案及修编成果图落实公益林范围。

⑷调查各类林地的面积和权属。

⑸调查各类森林蓄积量、散生木和四旁树蓄积量,以及林木权属。

⑹调查各类森林的起源。

⑺调查与森林资源有关的生态因素,包括植被、土壤、地形地势等。

⑻调查和收集与森林资源有关的自然地理环境因子(包括地理位置、气候、水文和自然灾害等)和社会经济情况。

⑼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林地落界成果提交后林地变化情况及变化原因。

⑽调查前一年的森林消耗量,测算调查年的各类活立木的年净生长量。

2、精度要求⑴小班调查小班因子调查按《操作细则》C级标准要求执行。

小班主要调查因子允许误差见下表:小班主要调查因子允许误差表调查因小班面树种组平均树平均胸平均年郁闭度断面积蓄积株数子积成高径龄公益林允5% 20% 15% 15% 30% 15% 15% 25% 15% 许误差商品林允5% 15% 10% 10% 20% 15% 15% 20% 10% 许误差⑵总体蓄积量抽样控制精度XXX市是以生态公益林为主的县级行政单位,按照《操作细则》,活立木蓄积量抽样精度要达到85%以上。

①抽样精度达不到规定要求时,重新计算样地数量,增加的样地重新加密布点和调查,直到活立木蓄积抽样精度达到规定的要求,抽样估计值方能作为小班调查的控制数。

②抽样精度达到要求时,将各小班蓄积量汇总值与总体蓄积量抽样估计值进行比较(以抽样估计值为准):A 当两者差值不超过±1倍标准误时,即认为小班调查汇总的总体蓄积量符合对比精度要求,并以小班调查累计的蓄积量作为规划设计调查的资源数据。

B 当两者差值超过±1倍标准误时、但不超过±3倍标准误时,要对差异进行检查分析,找出影响小班蓄积量调查精度的因素,并根据影响因素对各小班蓄积量进行修正,直至两种总蓄积量的差值在±1倍的标准误范围以内,才能对修正后的小班调查蓄积量进行累计,作为规划设计调查的资源数据。

C 当两者差值超过±3倍的标准误时,小班蓄积量调查应全部返工,重新调查。

五、总体蓄积量抽样控制根椐《操作细则》要求和XXX 市森林资源分布情况,采用分层抽样方法控制总体蓄积量。

1、总体样地数的确定⑴分层方案的确定。

经对2006年XXX 市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成果资料分析,采用地类蓄积预分层,将全市共分为2个层,即乔木林层(不含未达检尺幼林)和其它层。

其中:乔木林层(不含未达检尺幼林),,;,,。

⑵按可靠性95%时,t=2,E=,采用近似公式n=22122Y E W t l h h h ∑=δ计算,需布设289个样地;⑶加15%的安全系数,即289+289×=332个样地;⑷布设样地。

根据确定的全市总体样地数,在1:25000地形图公里网格交叉点上随机起点,按2hm ×2hm 的点间距系统布设438个样地。

2、样地调查⑴调查方法:样地采用角规控制检尺的方法进行调查。

⑵样地定位:在三维状态下,可直接用GPS 确定样地中心点位,并记录GPS 坐标。

否则采取引线定位确定样地点位。

对不涉及散生木和四旁树且地形明显并能准确判定样地位置的非林地样地,可目视定位。

⑶样地测设:样地中心点确定后,在中心点埋设木桩或石标,并用油性笔书写样地号,采用角规控制检尺调查方法进行样地测设。

角规缺口统一为1(K=1),对样点上胸径≥5cm 的林木的胸高位置进行角规控制检尺,对检尺样木标注胸高位置并进行编号。

分别树种计数相切、相割的样木株数和断面积。

采用皮尺丈量测点至样木之间距离,坡度5°起改平,采用布围尺量测林木胸径。

⑷样木相切、相割、相离的确定用D=200Lcos αsin(β/2)进行判断,当Di=D 时为相切,当Di >D 时为相割,当Di <D 时为相离(D —林木临界胸径;L —斜距;α—倾斜角;β—角规定角)。

⑸各树种平均胸径的确定D =)/(/2i i nl i D G G ∑= (G 为某树种总断面积,i G 为样地某树种某样木的断面积,i D 为某树种单株胸径)。

⑹树种平均树高的确定在控检样木内树高测量须选择平均胸径和接近平均胸径、生长正常的林木进行测定,优势树种至少测2株,次要树种至少测1株。

⑺样地平均胸径、平均树高的确定样地平均胸径、平均树高用优势树种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

⑻样地每公顷蓄积量计算根据各树种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和起源,用形高公式计算形高值,形高值与各树种每公顷断面积相乘得各树种每公顷蓄积,各树种每公顷蓄积之和为样地每公顷蓄积。

⑼特殊样地的处理①由于地形条件限制,如样地全部落入坡度≥41°的急坡、险坡、悬崖峭壁上和有滑坡发育可能危及生命安全的样地,允许目测。

较远的样地,无法目测到具体株树、树高的样地,目测样地蓄积量;可目测到具体株树、树高的样地,记载树种、断面、树高,以求算每公顷蓄积;②实测样地内由于地形因子的影响,个别样木无法实测的,可用角规控制并结合目测中心点至该样木的距离和胸径,确定该样木的株数断面。

③样地全部落入人迹罕至的无人区、保护区内的原始林区或因常有野生动物伤人事件发生,且安全难以保障的地段,作目测样地调查。

④目测样地要在事前报项目组备案。

目测样地参加精度计算。

⑽总体蓄积量估算值按分层抽样公式计算各层精度和层蓄积估算值,再根据各层面积权重计算总体精度和总体蓄积估算值。

六、技术路线和工作程序(一)制作1∶25000 资源三号卫星影像图由我院购买XXX市最新资源三号卫星数据进行几何精校正和正射纠正、影像配准、融合、镶嵌等处理,制作XXX市资源三号卫星影像图。

同时,叠加相应的地理信息和林业界线,并整饰、注记、分幅,输出完整的1∶25000比例尺的卫星影像图(西安80坐标系)。

(二)核实确定各级行政界线和市控制面积市、乡(镇)级行政界线以XXX市民政局提供的勘界界线为准。

由于XXX市村级行政界线未进行勘界,村级行政界线在XXX市林业局认可的情况下,原则上沿用上次XXX市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的界线。

自然保护区界和功能区界及各种林权界以XXX市林业局提供为准。

(三)收集调查地区过往相关调查成果资料;为满足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的需要,需收集以下调查资料:⑴XXX市各类工程(天保工程、退耕还林工程、速生丰产用材林工程、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其它工程等)实施区域图面资料;⑵XXX市森林分类区划、国家重点公益林界定资料;⑶XXX市各林地、林木权属资料;⑷XXX市过往森林资源调查图文资料;⑸XXX市近年森林病虫害、火灾发生的资料;⑹XXX市近年造林、采伐资料;⑺XXX市自然、社会、经济资料(最新的统计年鉴、气象、水文、地质,林业机构设置、职能、营造林情况等资料);⑻XXX市以往林业及专项调查的资料;⑼XXX市林业发展规划资料;⑽XXX市林权制度改革资料;⑾XXX市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实施方案;⑿XXX市林地保护利用规划资料;⒀工程项目占用征用林地资料。

(四)资料转绘及叠加⑴林权制度改革资料转绘开展外业调查前将收集到的林权制度改革资料配准后进行矢量化并叠加,因各种原因无法收集到林权制度改革资料的地块,在外业调查时由调查人员现地访问村委会配合人员确定林地、林木权属。

在林地、林木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调查中,要求结合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成果开展林地确认与林权调查,林地使用权、林木所有权和林木使用权已确权到个人或流转到个人的,应区分个人的部分(不按个人的宗地区划,确定林地、林木的使用权和所有权哪些范围落实到了个人),以期二类调查的权属调查结果与集体林权制度成果尽量吻合。

⑵各类工程(天保工程、退耕还林工程、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其它工程、占用征用林地资料等)实施区域图面资料转绘将收集到的各类工程造林图面资料、占用征用林地资料等配准后进行矢量化并叠加,提供给外业调查技术人员使用。

⑶公益林修编资料叠加将XXX市最新国家公益林、省级公益林、州级公益林和市级公益林修编面层坐标转换后叠加到处理好的卫星影像图上,作为外业调查时小班区划依据之一。

(五)林地区划系统和林班区划XXX市辖11乡(镇)、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的满江办事处和天井办事处作为乡级单位对待,为了便于森林资源的管理和经营活动,遵循保持林班的相对固定的原则,本次调查原则上沿用前期调查的林班网,只对行政界线、权属界线变动以及原区划不合理的林班线进行调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