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媒介与社会(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媒介公信力

一、公信力与媒介公信力

公信力,顾名思义是使公众信任的力量。公信力的概念源于英文词accountability,意指为某一件事进行报告、解释和辩护的责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并接受质询。公信力是指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公共权力面对时间差序、公众交往以及利益交换所表现出的一种公平、正义、效率、人道、民主、责任的信任力。公信力既是一种社会系统信任,同时也是公共权威的真实表达,属政治伦理范畴。

公信力的研究对象往往针对于公权力。如媒介公信力、政府公信力、司法公信力等。

至于什么是媒介公信力,众多学者有不同的看法,学者黄晓芳认为:“媒介在长期的发展中日积月累而形成,在社会中有广泛的权威性和信誉度,在受众中有深远影响的媒介自身魅力”(黄晓芳;1999);学者郑保卫认为:“新闻传媒的公信力是新闻传媒能够获得受众信任的能力,反映了新闻传媒以新闻报道为主体的信息产品被受众认可,信任乃至赞美的程度。”

但无论如何定义,媒介公信力往往具备几个标准:1.公平; 2.

无偏见;3.报道完整;4.正确;5.可信赖

二、媒介公信力的现状

中国媒介的公信力这些年来获得了一定的提升,但是也有新的问题与困境。整体而言,作为我国目前现行的媒体传播以及管理机制,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主流媒体与市场化媒体,所面临的问题以及评价也具有加大的差异性。

媒介公信力就其本身而言,具有很强的差异性,这一方面来源于媒体的传播技术特点,也来源于人们心理认知。具体来看,内容的区分及要求具有差异性:如时政新闻与娱乐新闻的差异性;区域差异性:中央级及地方级所受到的受众期待值也是不同的;媒介形态差异性: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也存在很大的落差。

总体而言,传统媒体尤其是传统的主流媒体,面临的公信力危机主要有:1.报道内容以及报道方式的“假、大、空。尤其是对于党报而言,这种情况表现的尤为突出。 2.对于弱势群体的“弱视”,媒体有嫌贫爱富之嫌,即使是对于弱势群体的报道,也往往停留在简单描述与刻板印象的层面,没有真正的体现媒体的人文关怀和媒体人悲天悯人的情怀。3.对于重大问题以及敏感性问题的失语。

网络媒体作为新兴媒体,一方面新锐而奔放,初生牛犊不怕虎,但另一方面,其过度市场化的追求使其在公信力的表达上非常欠缺。具体表现来看,1.假新闻泛滥。2.跟风严重。3.媒体炒作。 4.侵权行为经常性发生。

三、媒介公信力缺失的原因及表现

1.假新闻、有偿新闻泛滥。

2.媒体经济压力(广告、发行量等)

3.媒体政治压力(失语或噤声)

4.媒介竞争的失序

5.利益代言的缺失(弱势群体关怀缺失)

四、如何提升媒介公信力

1.倡导媒介自律(新闻专业主义)

2.政府信息公开及信息发布机制的健全

3.完善媒介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

4.健全媒介管理机制(如健全行业规制)

5.完善社会监督

二、新闻客观性与新闻专业主义

一、新闻专业主义的定义

新闻专业主义起源于美国,前提是新闻自由。

新闻专业主义核心理念包括了客观新闻学及新闻媒介和新闻工作的独立地位和独特作用。专业主义是一种社会专业与其他专业以及其他社会力量协商权限而确立起来的专业门槛,即专业精神、专业信念、专业规范、专业技能、专业管理权限等的综合。

从新闻专业主义实现的时间节点来看,独立报刊、职业化报刊、行业自律、专业教育及技能培养、行业规范及准则、相关新闻法规的健全标志着新闻专业主义一步步的走向成熟并形成了一种职业理念。

二、西方新闻客观性的标志性特征

1.客观性。客观性是新闻专业主义最显著的标志;新闻媒介的主

要功能是传播新闻,相信可以从非党派的、非团体的立场准确报道新闻事实。他们以实证科学的理性标准评判事实的真伪,服从于事实这一最高权威,而不是臣服于任何政治权力或经济势力。

2.独立性。媒体是一个独立专业,因为,它必须自主的,尤其在政治上不

依赖于任何派别,更不做政府的喉舌;他们是资讯的把关人,采纳的基准是以中产阶级为主体的主流社会的价值观念,而不是任何需要向社会主流灌输的意识形态;媒体的运转是靠自己的有效经营,尤其是广告收入。

3.公共性。媒体的目的是为公众服务,并反映民意;传媒具有社会公器

的职能,新闻工作者必须服务公众利益,而不仅限于如无政治或经济利益集团;

4.行业自律性。媒体的约束机制是法律和职业道德自律,尤其是后者。

专业主义是区别于行政控制和市场控制的一种同行控制模式。

三、新闻专业主义

新闻专业主义的信念,归结到起源,还是新闻自由的理想。按照新闻自由的理论,报业是一种自治的体系,是监督政府的第四权力,它必须对政府、政党采取一种独立的、批判的态度,否则便不能拥有公众的信任。

不同专业有不同专业的哲学,即最高的信念。新闻专业主义的最高理想是传播真实、真相或真理。但对真理众说纷纭,真相难以识别,新闻工作者便退而求其次,追寻简单的事实(fact),由此产生新闻的客观性(objectivity)。

从新闻专业主义的意义来看,客观性、独立的思考及批判意义;对于公众以利维护也很有意义。但从具体的实践来看,新闻专业主义往往陷入一种理想化的境界而缺乏现实操作的土壤。如经济的控制:广告、赞助、市场结构;政治的控制:采访权等

传媒及媒体人因素:观点立场、阶级利益等。

四、新闻专业主义在中国

1.专业主义在话语实践中只能是碎片的局部的呈现

2.新闻从业者建构专业主义话语的历史场景面临三个推拉力量:执政党对

媒体的控制;市场对媒体的诱惑和支配;专业服务意识对媒体自主的压力

3.中国新闻媒体和新闻从业人员所遵循的专业主义,是在保证以党和人民

利益为中心的前提下,依照新闻专业主义的理念进行行业操作的从业原则和信念。中国新闻媒介无论从专业主义的角度还是从商业化的角度来说都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4.一些调查记者身上具有的社会责任感、公共服务意识及“英雄情结”,

归结为中国传统“士”文化和“侠”文化在媒体和记者身上的投射。

5.化理念为使用策略

三、媒介责任

一、媒介社会责任的起源与发展

发端于美国,伴随西方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媒体产权制度、运营模式与传播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是对自由主义新闻理论的修正。1947,哈钦斯“新闻自由委员会”《一个自由而负责任的新闻界》提出媒体的五大功能:提供真实全面而智慧的报道;一个交流评论和批评的论坛;一种供社会各群体交流意见与态度的工具;一种呈现于阐明社会目标与价值观的方法;一个将新闻界提供的信息流、思想流和感情流送达每一个社会成员的途径。目的是在新闻自由与政府行政干预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寻求自律和媒体自治。1956,施拉姆等人《新闻出版的四种理论》中提出,所谓媒介责任就是基于公众信息权的一种道德责任(媒介责任彼得森)。

二、媒介责任的原则与内容

大众传媒的公共性要求大众传媒必须对社会和公众履行责任与义务。新闻报道应该真实客观公正,并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媒介必须遵守现行的法律法规与各项规章制度,维护公共利益,维护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媒介必须履行社会公共文化使命,从事高品位的传播。

总体来看,目前我国媒介责任缺失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虚假新闻 2. 有偿新闻 3.不良广告 4.低俗之风。无论是“限娱令”还是“限广令”

实际上都是媒介责任缺失到了令受众无法容忍的体现。

四、舆论监督

一、中国舆论监督面临的制度性问题

有关于舆论监督,目前学术界也找到一个公认的界定,如展江认为,所谓舆论监督,是指新闻媒介代表公众对权力运作尤其是权力滥用进行的监督。

(展江);陈力丹认为,舆论监督,其广义是指公众通过舆论这种集合性意见形态,对各种权力组织和其工作人员,以及社会公众人物(包括著名记者)自由表达看法所产生的一种客观效果。(陈力丹)

从我国舆论监督的现状来看,我国的舆论监督而言,在一些一些较小的、涉及利益范围不大的事件,传媒拥有较大的自主批评的权利;但在一些重大事件发生时,它的批评和报道,都需要党政机构对传媒的授权,传媒不能自主作为。同时,传媒的批评往往是一种事后监督;媒介在发挥其舆论监督能量的时候,便发明了所谓“异地监督”。

从面临的制度性困境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党政规制:从政体设计上看,我国的传媒是党、政府、人民的喉舌。

但从舆论监督的本义来讲,党和政府的喉舌和人民喉舌存在着法律定位的矛盾。我国的媒体还呈现出条块分割的特征,存在着行政等级的差别。

2.法律法规:传媒的舆论监督权,实际上是对上述《宪法》规定的合

理引申。但在媒体开展舆论监督时,缺乏操作性的法规;而在其他方面,我国法律对公民的人格权、名誉权、肖像权、隐私权等民事权利保护性条款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