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杰斯-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合集下载

罗杰斯-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罗杰斯-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 学习过程:强调意义学习
• 罗杰斯在描述他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的特征 时, 经常使用“意义学习”这个术语。他认为, 意义学习 提倡对知识的灵活理解, 而不是消极地接受。在这种学习 中, 要求学生能在相当大的范围内自行选择学习材料; 自 行安排适合自己的情境; 提出自己的问题, 确定自己的学 习进程; 关心自己的选择结果。此外, 罗杰斯还用“自发 的经验学习”描述他所提倡的这种学习类型。其特征为: (1) 它使整个人沉浸于学习中——躯体的、情绪的和心智 的。(2) 教学的方向来自学生。( 3) 它产生学生不同的 行为和态度。(4) 根据学习者而不是教师的学习活动作出 评价。

评价
人本主义教学思想对我国的教育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 1 摒弃传统的“ 教师中心论”,实行“ 以学生为中心”, 关注学生的主体性; • 2 从单纯注重知识的传授, 转为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培养“完整的人”); • 3 从仅仅重视教学的结果, 转为偏向注重教学的过程; • 4 从教师的绝对权威的传授转为师生平等的交往和对话; • 5 从评价模式的单一转向评价模式的多元化(学生的自主 评价)。
• 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

罗杰斯批评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提倡以 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强调过程的学习方式。具体为: 必须尊重学习者;必须坚信任何学习者都有适应学习的基 本需要;必须坚信任何正常的学习者都是能够发展自己的 潜能,并能达到自我实现的境界的;必须以学习者作为活 动及全过程的中心;必须重视学习者的意愿、情感、需要、 价值观;必须在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以创造一种情 感融洽、气氛适宜的学习情境。
罗杰斯-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一 人物简介、生平及主要著作

罗杰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罗杰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罗杰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罗杰斯(Carl R. Rogers)是美国著名人类学家、教育家、心理学家和社会工作者。

他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奠基人之一。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和教学模式,强调学习者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习者发挥自我监控、主动探究和创新思维的能力,以达到自我发展和成长的目标。

罗杰斯提出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可以概括为三个关键元素:自主性、个性化和体验。

1. 自主性自主性是指学习者的自我决定和主导自己的学习进程。

罗杰斯认为,学习是一种主动的、个性化的过程,学习者应该有自己的目标和价值观,并在实践中逐步掌握知识和技能。

因此,教师应该尊重学习者的自主性,提供足够的支持和指导,但不要代替学习者做出决定。

2. 个性化个性化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展现出独特的个性和思维方式。

罗杰斯认为,每个学习者都是独特的,应该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和应对他们的学习需求。

因此,教师应该尊重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为他们提供灵活的教学方法和学习环境,并针对个体差异给予个性化的支持和指导。

3. 体验体验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自我认知。

罗杰斯认为,学习不仅仅是获取知识和技能,更是一种多层面的体验,包括情感、认知和行动方面的体验。

因此,教师应该关注学习者的体验,帮助他们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感和行为,以实现自我发展和成长的目标。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提出了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和教学模式,强调学习者的自主性、个性化和体验,为我们深入了解学习者的需求和回应他们的学习需要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同时,这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教育和教学理念,用于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学理论卡尔.罗杰斯是当代美国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之一,他的教育思想对国外60、70年代的教育改革运动产生了较为深刻的影响。

与传统教育中教学的主要特征——指导性相反,罗杰斯根据“自我学说”理论,形成了一种比较激进、用于促成个体“自我实现”的教学策略——非指导性。

《美国教育家百科全书》中的非指导性的定义为:“时常用于咨询、小组治疗和心理治疗的的一种方法,他借鉴于他或她的自我反省活动以及(或者)反应,使个体重组、改组或者改变态度与行为。

非指导性技术在性质上是情感的:以个体受她或他的情感约束这个假设为基础;此外,它建立在这样一个假设上:形成自由表达情绪和情感所凭借的表现手段和替代物,形成接受的行为,并且减少内心冲突,通过这种活动,个体会更好的理解自己。

她或他将在器官适应上有所裨益。

”教学中的非指导性策略的原型,是罗杰斯在心理治疗实践中形成的“非指导性技术",后来,他几乎原封不动的把这一技术“嫁接”于课堂环境之中,形成了他的:“非指导性教学”。

非指导性方法是建立在罗杰斯对人的下述信念之下的:人具有非常优异得先天潜能,教育无需也不应该用指导性的方式向学生灌输什么,这样做会压抑潜能的自然实现,适得其反。

教育只要为学生潜能的发展提供一个宽松、和睦的心理环境,使之能在“内驱力”的本能驱动下自动的形成,充分得形成。

第二,人无时无刻不处在动态的变化之中。

他说过这样一段话:“一个人是一个流程,而不是一团固定的材料;是不断变化着的潜能之星座,而不是一组稳定的特征”。

这样,教育就不可能按照一组预定的程序、利用外部的要求向学生施教,不能“指导”学生如何想,如何做,而必须顺学生内心心理体验变化之自然。

罗杰斯认为,在教育背景下,学生的学习无外乎两种类型。

一种是认知学习,它可以用行为主义的S--R 学习理论(即刺激--反应学习理论)来解释。

认知学习受到“外部强制力”的制约,重记忆,因而没有什么意义。

另一种是经验学习,他以学习的经验生长为中心,以学生的自发性和主动性为学习动力,把学习与学生的愿望、兴趣、需要有机的结合起来,因而是一种趣味盎然的、有意义的学习。

罗杰斯教学观

罗杰斯教学观

罗杰斯教学观一、引言1.1 罗杰斯教学观的概念罗杰斯教学观,又称为人本主义教学观,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Carl Rogers)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

该教学观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自我实现的过程,倡导尊重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罗杰斯教学观的基本原则罗杰斯教学观的基本原则包括尊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感和体验、提供积极的学习环境、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解决问题、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等。

二、尊重学生2.1 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罗杰斯教学观强调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具有不同的学习风格、兴趣和能力。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差异,积极了解学生的需求和背景,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他们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材料。

2.2 学生自主学习的尊重罗杰斯教学观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决策能力。

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和探索,提供适当的指导和支持。

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参与度,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关注学生的情感和体验3.1 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罗杰斯教学观认为情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关心学生的情绪变化,主动倾听学生的感受和想法,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3.2 提供支持和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支持和理解。

当学生遇到困难或挫折时,教师应该耐心倾听他们的问题,并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还应该尊重学生的意见和建议,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

四、提供积极的学习环境4.1 创设良好的教室氛围罗杰斯教学观认为教师应该营造积极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感到安全和舒适。

教师可以通过有效的沟通和互动,构建师生之间的信任关系,打破传统的权威教学模式。

4.2 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

罗杰斯教学观鼓励教师使用讨论、小组活动、问题解决等互动性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批判思维能力。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学理论这里着重介绍罗杰斯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非指导性教学理论。

(一)教学目标:培养具有创造性和适应性的人人本主义代表人物罗杰斯认为,人的本性是积极向上的,积极向上的动力来自于自身的许多不同层次的需求,人在不断满足需求的过程中“实现自我”,因此教育目标应该与个体的需要相一致。

罗杰斯认为当今世界是一个快速变化、充满矛盾和危机四伏的世界,人要适应这种变化,“只有学会如何学习和如何适应变化的人,只有意识到没有任何可靠知识唯有寻求知识的过程才可靠的人,才是有教养的人”他在《患者为中心的治疗》一书中提出,这样的人就是:能从事自发的活动,并对这些活动负责的人;能理智的选择和制定方向的人;是批判性的学习者,能评价他人所作的贡献的人;获得解决有关问题知识的人;能更重要、更灵活和更理智的适应新的问题情境的人;在自由和创造的运用有关经验时,能融会贯通、灵活处理问题的人;能在各种活动中有效的与他人合作的人;不是为他人的赞许,而是按照自己的社会化目标加工的人。

罗杰斯激烈抨击传统教育不能使学生适应变化的社会,导致学生知情分离等弊病。

罗杰斯主张学校教育目标是培养人格独立,具有创造能力,适应时代变化,最终能“充分发挥作用的人”。

人本主义这一教学目标既包括了知识教育和认知能力发展,也包括了情意发展目标,是知识教学与情感发展两者的结合,因而培养具有创造性和适应性的健全的人成了人本主义教学观的核心思想。

(二)教学过程:强调非指导性“非指导性”教学源于罗杰斯的非指导性咨询理论。

罗杰斯原是一个心理治疗专家,在治疗中他主张给病人创造一种医生和病人可以相互信任、可靠、前后一贯的关系,鼓励病人自由的表达思想,与病人一起探讨他们愿意讨论的任何问题,强调病人的“自我解脱”。

罗杰斯把以“病人为中心”的心理治疗方法运用于教学之中,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促进者的作用,教师通过与学生建立起融洽关系,促进学生的成长。

这种教学过程以解决学生的情感问题为目标,通常包括以下五个阶段:(1)确定帮助的情景,教师要建立一种有利于学生接受的气氛或问题情景,鼓励学生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情感。

罗杰斯人本主义教学理论及其对数学教学的启示

罗杰斯人本主义教学理论及其对数学教学的启示

堂环 境 ” 等 教师 主体 性行 为 的重要 性 。 其次, 人本 主义 教学 观 不主 张教学 内容 的 系统性 , 认 为教 学 内容 的选 取 与编排 以合 乎 儿童 的兴趣 和要 求 为 准则 。在 罗 杰 斯 看
自律是 学 习达 到 目的 的必备 条 件 , 学生把 自 律 看做 是他 们 自己 的责 任 , 自律 代替 外 加纪 律; 学 习评 价 主要 由学 生 自己来 做 。而 不是 由教 师来做 。 2 教 师—— 转变 为学 习 的促进 者 教 师在 以学 生 为 中心 的教 学 过 程 中 的 主要作 用表 现 为 以下几 方 面 : 促 进学 生 的有 意义学 习; 教师 的任 务 就是 引导 学生 从 教材 中获 取 个人 意义 , 并 主 动 地学 ; 教 师要 以真 诚、 关 怀和 理解 的态 度 对待 学生 的情 感 和兴 趣; 教 师提供 学 习所需 的资 源 。 3 教学 方法— — 教会 学 习 教学方法 就是促进 学生学 习的方 法。教 学 不是直接传 授某 种知识 ,而是 传授获 得这 种 知识 的方法 ,也就 是教学 生去 发现 和创造 素 , 并认为 , 良好 的课 堂教 学 心 理 氛 围是 由 的科 学方法 。 这些方法 包括 以下几方 面 : 组织 教 学 中 良好 的人 际关 系形 成 的。 教 学 中 良好 好教 材 ; 要善 于辅导 。提供必要 的学 习材料 。 的人 际 关 系主 要 取决 于教 师 态 度 品质 的真 诚 一致 、 无 条件 积极 关 注和 移情 理解 。这对 二、 罗杰斯 人本 主义教 学 理论对 数 学教 数 学教 学有 很 大 的启示 , 在 数学 教学 中要注 学 的启 示 重 营造 良好 的课 堂 教学 心理 氛 围 , 以提 高教

论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三重维度

论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三重维度

论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三重维度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是一种以人为本,注重个体自我发展、个性化教育和人际关系的教育理念。

其核心思想在于尊重个体差异和自由选择,并以此为基础来实现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有着三重维度,即人本主义、学生中心主义和情景感知主义。

第一,人本主义维度。

罗杰斯通过个体中心主义来表述人本主义。

其认为:每个人都是独具个性和独特的人,任何教育都应以此为出发点,并根据不同的学生特点去教育他们。

在这种思想下,罗杰斯提出了人的自我实现、个体差异和自我概念等概念。

自我实现是每个人内心所追求的自我完善的目标,教育应该通过不同的学习和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实现自我完善。

个体差异是每个人的性格、背景、兴趣和意愿等方面都有所不同,教育应该尊重和重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自我概念是学生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教育应该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自我概念,从而促进学生的自我实现。

第二,学生中心主义维度。

罗杰斯认为,学生才是教育的核心,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尽可能地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和利益。

学生中心主义是以学生的需求和视角为出发点的。

罗杰斯主张,教育应该根据学生不同的需求和发展水平来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教育应该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过程,帮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和特长。

通过学生中心实践,留给学生足够空间,让学生自由地探索,自发地表现自己。

罗杰斯认为,学生应该是学习过程的主人,而不是被动的听众。

教师应该尽可能地在学生中,更好地发挥学生个性化特点,并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第三,情景感知主义维度。

罗杰斯强调情景的重要性。

在他看来,情景是指互动中的人、地、物和时间等众多方面相互作用的环境。

教师应该将学生置于具体的情境中,这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创造与世界进行有意义的互动。

在罗杰斯看来,教学环境应该是开放的,充满着个体自由的气氛。

学生应该在这样的环境中,自由地表达自我,进行互动学习。

教师还应该密切关注教学过程中的情景变化,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浅谈罗杰斯人本主义的教师观对语文教师角色转变的几点启发

浅谈罗杰斯人本主义的教师观对语文教师角色转变的几点启发

浅谈罗杰斯人本主义的教师观对语文教师角色转变的几点启发罗杰斯人本主义是20世纪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提出的一种教育理念,强调尊重学生自主性、关怀学生情感和促进学生成长。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角色转变是至关重要的,而罗杰斯人本主义的教师观为教师角色转变提供了重要的启发。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进行讨论,以探讨罗杰斯人本主义对语文教师角色转变的启发。

一、尊重学生自主性罗杰斯人本主义强调尊重学生的自主性,认为学生应该在学习中扮演主体角色,而教师应该成为学习的引导者。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自主的阅读、写作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也要尊重学生的学习节奏和方式,不强求学生都以同一种方式学习语文,而是根据学生的个性和需求进行个性化的教学指导。

在阅读课上,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读物,鼓励他们自己制定阅读计划,提升他们的阅读自主性和主动性。

二、关怀学生情感罗杰斯人本主义认为,学生的情感状态对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而教师应该关注和回应学生的情感需求。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关注学生的情感状态,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留出时间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和感受,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教师也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赞美和鼓励,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在语文学习中的进步和价值。

通过关怀学生的情感,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

三、促进学生成长罗杰斯人本主义认为,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而教师应该成为学生成长的助推器。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语文知识和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在语文课上,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个人经验,引导他们深入思考语文所涉及的人文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师也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通过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教师不仅可以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简述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的教学观点

简述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的教学观点

简述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的教学观点
(1)知情统一的教学目标观。

罗杰斯认为,情感和认知是人类精神世
界中两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彼此是融为一体的。

罗杰斯的
教育理想就是培养“全人”,即知情融为一体的人。

罗杰斯将知情融
为一体的人称为“全人”或“功能完善者”。

(2)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

人本主义者倡导有意义的自由学习,有意
义学习关注学习内容与个人之间的关系。

他不仅是理解记忆的学习,而且是学习者所做出的一种自主、自觉的学习。

它要求学习者能够
在相当大的范围内自行选择学习材料,自己安排适合于自己的学习
情境。

罗杰斯所倡导的学习原则之核心就是让学生自由学习。

(3)学生中心的教学观。

①罗杰斯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论,
他反对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主义者把学生看作动物或机器,或“较大
的白鼠”“较慢的计算机”,更反对把学生看作自私、反社会的动物。

他强调要把学生当人来看待,相信学生自己的潜能。

为此,他建立
了“非指导性教学”的学习理论。

②罗杰斯的教学观主张废除“教师”这一角色,代之以“学习的促进者”。

教师的角色是“助产士”或“催化剂”。

在这个模式中,教师只是学习的
促进者、协作者,学生才是学习的关键,学习的过程就是学习目的
之所在。

罗杰斯认为,促进学生学习的关键不在于教师的教学技巧,
而在于特定的心理氛,它包括:①真实或真诚。

②尊重、关注和接纳。

③移情性理解。

非指导性教学理论-已阅

非指导性教学理论-已阅

非指导性教学理论非指导性教学理论简述非指导性教学理论又称人本主义教学理论,它是20世纪60年代产生于美国的一种教学理论,其代表人物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

“非指导性教学”理论强调人人都有学习动力,都能确定自己的学习需要;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是帮助学生探索生活、学业的促进者;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非指导性教学”理论不仅对美国20世纪60年代、70年代的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产生了影响,而且包括对我国在内的其他国家的教育发展也起了积极地推动作用。

非指导性教学理论背景及代表人物主要代表人物:(美)卡尔.罗杰斯。

非指导性教学理论其思想源于人本主义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早期代表人物是马斯洛(1908-1970)。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他在“人类价值新知识”研讨会上发表了关于人的需要层次说。

60年代初他和一些志同道合者发起成立了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会。

1967年他本人担任了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此后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发言人”就是罗杰斯。

注重情感交往,体现自我实现的价值,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是人本主义学派教学论的思想特征,也是与其他教学论流派区别的分水岭。

非指导性教学理论要点1.非指导性教学理论涵义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是其“非指导性教学”的理论基础。

罗杰斯在《学习的自由》一书中强调“充分发挥作用的人”有四个显著特征:有洞察力、有创造性、有建设性、有选择性。

这样,人就应按照他个人的兴趣、爱好、经验去塑造自己,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从而使人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这些观点都反映在罗杰斯的教学观中。

基于对“充分发挥作用的人”的特征的理解,罗杰斯在进行心理咨询时指出。

“非指导性”有四个基本特征:它极大地依赖于个体自身的成长,有助于通过自身的努力克服各种障碍;更多的强调感情因素,而不仅仅依靠理智因素去工作;更多的强调此时此刻的情景,而不是个体的过去;作为自然发展状态而相互接触。

于是,罗杰斯也把心理咨询中的“非指导性”方法移植到课堂教学中。

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人本主义教学理论人本主义教学理论以20 世纪60 年代以来崛起的人本主义心理学者罗杰斯等为代表,其主要内容包括:1)关于教学目标:罗杰斯认为,最好的教育,目标应该是“充分发挥作用的人、自我发展的人和形成自我实现的人”。

“自我实现”实际上是指人的创造能力以及与此息息相关的应变能力的形成。

教育的目标务必是培养变化开放的、灵活的和适应性强的人,学会怎样学习并且因而能不断学习的人。

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建设性地处理某个领域的复杂问题。

2)关于教学过程:罗杰斯将心理咨询的方法移植到教学中来,以便形成促进学生学习的环境而构建了一种非指导性的教学模式,主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一个促进者的作用。

教师通过与学生建立融洽的个人关系以促进学生的成长,强调教学过程是以解决学生的情感问题为目标,包括五个阶段:确定帮助的情景(教师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感情)——探索问题(鼓励学生自己界定问题,必要时教师帮助澄清)——形成见识(让学生讨论问题,自由地发表看法,教师提供帮助)——计划和抉择(由学生计划初步的决定,教师帮助澄清)——整合(学生获得较深刻的见识,并有积极行动,教师予以支持)。

强调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促进者、服务者、帮助者的角色,而不是作为指导者角色。

3)关于教学方法:罗杰斯提出了意义学习和无意义学习的概念,前者指一种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式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后者指发生在“颈部以上”的学习,没有情感或个人的意义参与的学习。

该理论强调意义学习包括四个要素:第一,学习具有个人参与的性质(即人的情感和认知都要投入学习活动);第二,学习是自我发起的,要求发现、获得、掌握和领会的感觉是来自内部的;第三,学习是渗透性的,它会使学生的行为、态度、个性等发生变化;第四,学习是由学生自我评价的,学生最明了学习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等。

该理论强调这种意义学习实际上就是一种非指导性学习,主张课堂中的气氛必须是融洽、真诚、开放、相互支持的,非指导性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情感为基调、教师是促进者、学生自我发起的学习与教学模式。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及其对数学教育的启示-最新年精选文档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及其对数学教育的启示-最新年精选文档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及其对数学教育的启示1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概述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想中,涉及到了诸多的教育思想,本文着重论述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及其对数学教育的启示。

1.1 教育目标―― 充分发展的人罗杰斯认为传统教学以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为最终目的,这种依赖于知识、依赖于训练、依赖接受某些被教授的东西是毫无意义的。

“充分发展的人”是罗杰斯的教学目标,这与他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过程及方法是一致的,他主张情意教学,创造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这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1.2 学习观罗杰斯认为,可以把学习分为两类,他们分别处于意义连续体的两端。

一类学习类似于心理学上的无意义章节的学习;另一类是意义学习。

所谓的意义学习是以人的自主学习潜能的发挥为基础,以学会自由和自我实现为目的,以自主选择的自认为有生活和实践意义的知识经验为内容,以“自主―― 主动学习”为特征,以毫无外界压力为条件的完全自主的、自由的学习。

1.3 教学观罗杰斯把“以人为中心”的心理治疗理论运用于教育领域,提出了“非指导性”教学思想。

他的教育原则有:在学与教的关系上,应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组织教学;在教学目标上,要以教会学生学习为主,而不是以传授知识为主;在教学方法上,要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辅导为辅,让学生自己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评价学习结果,教师只是在学生需要时才去辅导。

[1] 总之,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不仅对整个教育领域有着深刻的影响,而且对我们的数学教育改革有着诸多的启示。

2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观对数学教育的启示罗杰斯的人本主义观为数学教育改革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为数学教育教学活动提供崭新的视角,更为数学教学提供了新的策略,由此来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数学智力潜能,满足每一个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2.1 实施情境性教学罗杰斯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主张情意教学,创造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探索新知。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学理论卡尔 .罗杰斯是当代美国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之一,他的教育思想对国外60、70年代的教育改革运动产生了较为深刻的影响。

与传统教育中教学的主要特征——指导性相反,罗杰斯根据“自我学说”理论,形成了一种比较激进、用于促成个体“自我实现”的教学策略——非指导性。

《美国教育家百科全书》中的非指导性的定义为:“时常用于咨询、小组治疗和心理治疗的的一种方法,他借鉴于他或她的自我反省活动以及(或者)反应,使个体重组、改组或者改变态度与行为。

非指导性技术在性质上是情感的:以个体受她或他的情感约束这个假设为基础;此外,它建立在这样一个假设上:形成自由表达情绪和情感所凭借的表现手段和替代物,形成接受的行为,并且减少内心冲突,通过这种活动,个体会更好的理解自己。

她或他将在器官适应上有所裨益。

”教学中的非指导性策略的原型,是罗杰斯在心理治疗实践中形成的“非指导性技术",后来,他几乎原封不动的把这一技术“嫁接”于课堂环境之中,形成了他的:“非指导性教学”。

非指导性方法是建立在罗杰斯对人的下述信念之下的:人具有非常优异得先天潜能,教育无需也不应该用指导性的方式向学生灌输什么,这样做会压抑潜能的自然实现,适得其反。

教育只要为学生潜能的发展提供一个宽松、和睦的心理环境,使之能在“内驱力”的本能驱动下自动的形成,充分得形成。

第二,人无时无刻不处在动态的变化之中。

他说过这样一段话:“一个人是一个流程,而不是一团固定的材料;是不断变化着的潜能之星座,而不是一组稳定的特征”。

这样,教育就不可能按照一组预定的程序、利用外部的要求向学生施教,不能“指导”学生如何想,如何做,而必须顺学生内心心理体验变化之自然。

罗杰斯认为,在教育背景下,学生的学习无外乎两种类型。

一种是认知学习,它可以用行为主义的S--R 学习理论(即刺激--反应学习理论)来解释。

认知学习受到“外部强制力”的制约,重记忆,因而没有什么意义。

论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三重维度

论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三重维度

论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三重维度罗杰斯(Carl R.Rogers)是20世纪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被誉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提出了一种独特的教育思想,即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

这一思想以人的成长、发展和自我实现为中心,强调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需求和个性化发展,提倡师生之间的平等和尊重。

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三重维度包括:基本立场、教育原则和实践方法。

一、基本立场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基本立场是以人为本。

罗杰斯认为,每个人都具备成长和实现自我的潜能,教育的目标就是激发和引导学生的潜能。

在这一基本立场下,教育的核心是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发展,而不是教师的教育目标和要求。

教育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主动学习,按照自己的节奏和兴趣进行学习。

教师的角色是引导和支持学生,创造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充分发展。

二、教育原则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教育原则是尊重和关怀。

尊重是指教育者对学生的平等态度和尊重学生的个人价值和权利。

教育者应该关怀学生的需求和情感,尊重学生的选择和决策。

教育者应该与学生建立起亲密、信任和尊重的关系,让学生感受到被理解和接纳的温暖。

在这种尊重和关怀的氛围下,学生才能够展开自己的兴趣和潜能,实现自我发展。

三、实践方法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实践方法主要包括无条件正面关注、高效的沟通和个体化的学习。

无条件正面关注是指教育者对学生持积极、接纳和关注的态度,不对学生进行评判和批评。

教育者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让学生感受到被听到和重视的重要性。

高效的沟通是指教育者与学生之间建立起亲密和信任的沟通,通过倾听和理解学生的需求和情感,为学生提供支持和指导。

个体化的学习是指教育者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特点进行个性化的教学,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和步调进行学习。

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三重维度包括基本立场、教育原则和实践方法。

以人为本是该教育思想的基本立场,强调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需求和个性化发展。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1、人生来就有学习的潜能;
2、当学生觉察到学习内容与他自己目的有关时,意义学习便发生了;
3、涉及到改变自我组织(自我看法)的学习是有威胁性的,并往往受到抵制;
4、当外部威胁降到最低限度时,就比较容易觉察和同化那些威胁到自己的学习内容;
5、当对自我的威胁很小时,学生就会用一种辨别的方式来知觉经验,学习就会取得进展;
6、大多数意义学习是从做中学的;
7、当学生负责任地参与学习过程时,就会促进学习;
8、涉及学习者的整个人(包括情感与理智)的自我发起的学习,是最持久、最深刻的;
9、当学生以自我批判和自我评价为主要依据、把他人的评价放在次要地位时,独立型、创造性和自主性就会得到促进;
10、在现代社会中最有用的学习是了解学习过程,对经验始终持开放态度,并把它们结合进自己的变化过程中去。

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得教学观人本主义心理学派提出得教学观点与主张,尤其就是因发展了心理治疗体系而闻名得罗杰斯得“以学生为中心”得人本主义教学理论,不仅对传统得教学理论发出了强力得挑战,也给人们带来了新得思考。

其基本内容如下:1、强调人得因素与“以学生为中心”学校教学得基本目得就是促使学生在教师得帮助下激发自己高层次得学习动机,充分发展自己得潜能与积极向上得自我概念、价值观与态度体系,从而使学习者能够自己教育自己,最终把她们培养成为人格充分发挥作用得人。

罗杰斯在描述她得“以学生为中心”得教学观得特征时,经常使用“意义学习”这个术语。

她认为,意义学习提倡对知识得灵活理解,而不就是消极地接受。

在这种学习中,要求学生能在相当大得范围内自行选择学习材料;自行安排适合自己得情境;提出自己得问题,确定自己得学习进程;关心自己得选择结果。

此外,罗杰斯还用“自发得经验学习"描述她所提倡得这种学习类型。

其特征为: (1)它使整个人沉浸于学习中-—躯体得、情绪得与心智得(2)教学得方向来自学生(3)它产生学生不同得行为与态度(4)根据学习者而不就是教师得学习活动作出评价3、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并增强适应性罗杰斯认为,知识就是否被掌握,所学得知识就是否系统,对学生来说并不就是举足轻重得。

教学过程得重心就是“学会学习”。

在教学中,至关重要得就是帮助学生获得知识、信息与个人成长,这些将使她们更加建设性地对付“现实世界”。

而这根本不就是凭藉教师对知识得传授就能实现得。

传统教学,只就是教给学生一些一成不变得很快就会陈旧过时得事实材料,并不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因而使学生不能有效地对付社会变动得严峻挑战。

ﻫ罗杰斯主张教育得目标应该就是促进变化、改革与学习。

变化就是确立教育目标得根据,而对这种变化得适应取决于学习过程,而非静态得知识.所以,应该把学生培养成“学会如何学习得人”,“学会如何适应变化得人",从而成为能顺应社会要求“充分发挥作用”得人。

斯金纳程序教学 罗杰斯人本主义 布鲁纳结构主义

斯金纳程序教学 罗杰斯人本主义 布鲁纳结构主义

斯金纳程序教学罗杰斯人本主义布鲁纳结构主义
罗杰斯人本主义是一种心理学理论,认为人们的思维和行为受到倾向、倾向、期望和行为之外的自觉要素的支配。

该理论认为,在思考、表达和行为以及个体动机和目标之间存在
共同的关系,这些因素影响着人们对喜欢或恨恶的东西的看法。

罗杰斯认为,这些因素会
影响人们的思维模式,他们的行为模式和他们的人际关系。

罗杰斯教学是一种特殊的教学实践,旨在帮助学生发展更多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助于促进良好的学习激励和成就。

另一个主要的心理学理论是布鲁纳结构主义。

该理论认为,人们的思维能力、行为和态度
受其知觉和经验的影响。

该理论强调人们在理解他们所处环境和个人问题时所使用的特定
方法,以及如何利用这些方法来满足他们的思考需求,尝试实现他们的梦想。

布鲁纳主义
教学是一种以提高学习者参与度为目标的教育方法,它认为学习者应该向他们所勾画的愿
景迈进,而不是依赖老师的教学模式。

罗杰斯和布鲁纳结构主义的理论和教学法都能帮助人们在知识的探索和学习中发挥自我发展的作用。

它们都注重教师和学生对学习过程的认识,以加强个人学习能力。

同时,这两
种理论的教学实践都致力于维护学生的权利,促进他们更有效地学习。

它们还重视学习者间相互支持的伙伴关系。

通过这些不同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我们可以创造更好的学习氛围,帮助人们发掘他们的潜力,以便让他们得到更多的成长与成熟。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学思想简述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学思想简述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学思想简述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学思想是20世纪50年代出现的,他认为学习与培养是在
实践和思想建设当中实现的。

他认为,一个有能力的教师如同一位技术家一样,应该努力帮助学生更深入地洞见自身、活动以及解决问题,并为自身实现价值及其他潜能做准备,学习应该具有丰富性、有力性、变化性。

因此,罗杰斯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一种客观性的知识传播,而是提升个人的自
我建设和社会贡献的一种途径。

他提倡以学生的成长为中心,将教学模式从一种传播型的角度改为指导型的角度,把学生从一种被动的受教改为主动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主观管理自己的学习,能够更好地体验自己的成长过程。

罗杰斯还认为,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拥有自由,老师应当把自己放在学生和
学习任务中间,合理安排学习,给予必要的帮助,从而帮助学生掌握重要知识和能力;要让学生获得的过程愉快和有价值,老师应当引导学生品味有益的经历,安排有趣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安全的环境里进行探索和实践,使学生能自发参与学习,体验成功的喜悦。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学思想至今仍然影响着现代教育,他认为学习者是一个主体,应当被尊重、信任并给予充分自主权,而教师才是一个辅助者,应当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帮助,致力于帮助他更好地完成自我成长。

他强调要把学生的学习成长放在教学上,努力探索学习者的内部特征,注重学习者内在性价值、成长性以及主观思维,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促进学习者的社会化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学习过程:强调意义学习
• 罗杰斯在描述他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的特征 时, 经常使用“意义学习”这个术语。他认为, 意义学习 提倡对知识的灵活理解, 而不是消极地接受。在这种学习 中, 要求学生能在相当大的范围内自行选择学习材料; 自 行安排适合自己的情境; 提出自己的问题, 确定自己的学 习进程; 关心自己的选择结果。此外, 罗杰斯还用“自发 的经验学习”描述他所提倡的这种学习类型。其特征为: (1) 它使整个人沉浸于学习中——躯体的、情绪的和心智 的。(2) 教学的方向来自学生。( 3) 它产生学生不同的 行为和态度。(4) 根据学习者而不是教师的学习活动作出 评价。
师生关系:平等、和谐和融洽
• 罗杰斯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良好的师生关系或教师态度 上, 他认为“促进意义学习的关键乃是教师和学生关系的 某些态度品质”。为了促进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教师必 须具备四种态度品质: (l) 充分信任学习能够发展自己的 潜能;(2) 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教师应该表里如一; (3) 尊重学生的个人经验,重视他们的感情和意见; (4) 深入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
• 不足之处:
• 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而否定了教师的作用; • 过于相信学生的潜能、自我选择和自我实现能力,忽视了 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和制约; • 轻视知识教学, 轻视理性的作用(认为没有任何可靠的知 识、惟有寻求知识的过程才是可靠的人、有教养的人); • 人本主义教学思想主要是在理论上进行探讨的, 其出发点 脱离了社会生活, 忽视了教学过程的特殊性;
生平-工作经历
• 1935-1940年 在罗切斯特市大学授课和著书。基于 自己在问题儿童方面工作的经验,编写了《问题儿童的临 床治疗》(1939)。 • 1940年 成为俄亥俄洲立大学心理学教授。 • 1945年 在芝加哥大学建立了一个咨询中心,同时 期担任芝加哥大学的心理学教授 • 1946-1947年 担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 1957-1963年 在威斯康星大学教授心理学,在此期 间他撰写了他最畅销的一本书《论人的成长》(1961). • 1987年 罗杰斯在La Jolla度过了余生,平时给人做 治疗、演讲和著书,直到1987年突然去世。
• 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

罗杰斯批评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提倡以 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强调过程的学习方式。具体为: 必须尊重学习者;必须坚信任何学习者都有适应学习的基 本需要;必须坚信任何正常的学习者都是能够发展自己的 潜能,并能达到自我实现的境界的;必须以学习者作为活 动及全过程的中心;必须重视学习者的意愿、情感、需要、 价值观;必须在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以创造一种情 感融洽、气氛适宜的学习情境。

评价
人本主义教学思想对我国的教育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 1 摒弃传统的“ 教师中心论”,实行“ 以学生为中心”, 关注学生的主体性; • 2 从单纯注重知识的传授, 转为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培养“完整的人”); • 3 从仅仅重视教学的结果, 转为偏向注重教学的过程; • 4 从教师的绝对权威的传授转为师生平等的交往和对话; • 5 从评价模式的单一转向评价模式的多元化(学生的自主 评价)。
三 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 罗杰斯把人本主义心理学和存在主义哲学结合起来, 在“以病人为中心”的心理治疗经验和理论的基础上, 形 成了独特的人本主义教学论观点。
1
教学目标 教学模式 学习过程
4
教学过程 教学评价 师生关系
2
5
3
6
• 教学目标:培养“完整的人”
• 教育要培养的人应该是“完整的人”和“自我实现的 人”,也就是身体、心智、情感、精神融为一体的人, 即 知情合一的人。罗杰斯说:“只有学会如何学习和学会如 何适应变化的人, 只有意识到没有任何可靠的知识、惟有 寻求知识的过程才是可靠的人、有教养的人”。所以他主 张教育目标应该是促进变化和学习, 培养能够适应变化和 知道如何学习的人, 培养人格充分发挥作用的人, 要使他 们富有创造性、具有建设性和信任感、具有独立自主性。
要著作
• • • • 《咨询和心理治疗》 (1942) 《来访者中心疗法》(1951) 《患者中心治疗:它的实践、含义和理论》(1957)、 《在患者中心框架中发展出来的治疗,人格和人际关系》 (1959) • 《变成一个人:精神病治疗家的精神病观点》(1961) • 《论人的成长》(1961) • 《一种存在方式》(1980)
卡尔· 兰塞姆· 罗杰斯(Carl Ransom Rogers) (1902-1987)
生平-学习经历
1902年 生于美国伊利诺斯的奥克派克; 1919年 考入威斯康星大学,选读农业,后转修历史; 1924年 获威斯康星大学文学学士学位,同年考上纽约 联合神学院; 二年后 转到哥伦比亚大学读临床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 1928年 获文科硕士学位; 1930年 担任纽约罗切斯特市防止虐待儿童协会的儿童 研究室主任 1931年 获哲学博士学位。
• 教学过程:“非指导性”教学
• 罗杰斯认为, 知识是否被掌握, 所学的知识是否系统, 对学生来说并不是举足轻重的。在教学中, 至关重要的是 帮助学生获得知识、信息和个人成长, 这些将使他们更加 建设性地对付“现实世界”。“非指导性”教学中,教师 扮演着一个促进者的角色,作用是帮助学生探索生活、学 业以及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 并指导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更多地运用间接的、不命令的、启发性的等形式让学生通 过自己的体验去发现问题和认识世界。
二 背景介绍
技术统治的弊端出现
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由于“技术统 治一切”的理论和各国进行的教育改革都未能使学生和社会 从当代尖锐的矛盾中解脱出来,同时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法和 布鲁纳的发现法也受到了一些理论教育家的批评,认为程序 教学法和发现法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所以,人本主义 心理学家根据人类自身的发展特点,提出了人本主义的教育 目标:培养能够适应变化的、知道如何学习的、个性充分发 展的人。这个教育目标既包括知识教育和认识能力发展的教 育目标,也包括情意发展的教育目标。
罗杰斯-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一 人物简介、生平及主要著作

生命的过程就是做自己,成为自己的过程 — 卡尔· 桑兰· 罗杰斯
简介
• 美国心理学家,人本主义 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 一; • 从事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实 践与研究,并因“以当事 人为中心”的心理治疗方 法而驰名; • 1947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 会主席; • 1956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 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 • 1972年,获美国心理学会 卓越专业贡献奖。
• 教学评价:注重学生的自主评价 •
在教学过程中, 罗杰斯对这种外部评价模式持反对态 度, 从而倡导学生的自我评价。他认为学生是处于学习过 程中心的人, 只有他自己才能清楚地知道自己是否已作出 了最大努力, 才能发现哪些方面失败了, 哪些方面意义深 远和成果累累。自我评价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具有十分重 要的作用, 这种作用的本质就是使学生为自己的学习承担 责任, 因而能使学生更加主动, 更加有效和更加持久, 意 义学习就自然而然出现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