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偏瘫患者痉挛的策略
高世毅主任治疗中风痉挛性偏瘫经验介绍
高世毅主任治疗中风痉挛性偏瘫经验介绍【关键词】中风痉挛性偏瘫;老中医;经验目前脑卒中已成为我国第一位致残和死亡原因,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状态的出现明显地阻碍了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是偏瘫康复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能否有效地抑制痉挛,进而诱发部分分离活动是提高康复治疗效果的关键。
马鞍山市市立医疗集团康复医学中心主任高世毅业医二十余载,学验俱丰,治疗中风痉挛性偏瘫肩匠心独运,善于将传统中医理论与现代康复医学相结合,疗效显著。
笔者有幸随师侍诊,受益匪浅,现就老师治疗中风痉挛性偏瘫的经验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1治疗方法1.1熏蒸基础方透骨草15g,海桐皮15g,艾叶15g,三棱15g,苏木15g,红花5g,莪术15g,威灵仙15g,伸筋草15g,刘寄奴15g,川牛膝15g,木瓜15g。
1.2肝阳上亢加天麻、钩藤、白芍、滁菊、葛根、夏枯草等;痰湿阻络加半夏、陈皮、茯苓、苍术、香附、胆南星等;阴虚风动加白芍、玄参、麦冬、茵陈、麦芽、龙骨、牡蛎、龟板等;脾胃虚弱加黄芪、党参、白术、甘草、陈皮、当归,山药等。
1.3治疗仪器为合肥力源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中药熏蒸治疗仪,设定舱内温度在32℃。
每日1次,每次25-30min。
2治疗宜滋阴养血柔筋、祛风活血通络为主高主任提出阴亏血少,虚风内动,气血瘀滞,筋肉失荣为中风痉挛性偏瘫的基本病机;祛风通络、养血柔筋是治疗该病的大法。
中风痉挛性偏瘫属中医“中风后遗症”、“痉病”范畴,是中风后阴亏血少、虚风内动气血瘀滞、筋肉失荣致肢体强痉屈伸不利。
《景岳全书·非风·论治血气》谓:“偏枯拘急痿弱之类,本由阴虚,言之详矣。
然血气本不相离,故阴中有气,阴中亦有血。
何以辨之?夫血非气不行,气非血不化。
凡血中无气,则病为纵缓废弛;气中无血,则病为抽掣拘挛。
”《医方考·脑卒中方论》指出:“脑卒中之久,语言謇涩,半身不遂,手足拘挛……所以养血,亦可以润燥。
养血则手得血而能摄,足得血而能步,润燥则筋得血而能舒矣。
偏瘫康复方案
偏瘫康复方案偏瘫是一种中风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由于部分脑组织受损,导致身体一侧肌肉无力或抽搐,甚至完全瘫痪。
康复是恢复偏瘫患者功能的主要方法,而偏瘫康复方案则是保证患者康复的重要抓手之一。
一、按摩疗法按摩疗法是常见的偏瘫康复治疗方法之一。
按摩对偏瘫患者的肌肉具有松弛作用,同时能增加肌肉的血液循环和代谢,促进运动神经元的再生。
在按摩治疗过程中,医生可以针对不同症状,重点按摩患者的肌肉,达到康复治疗目的。
二、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可以通过选用不同的治疗设备,以恢复、强化患者的肢体机能。
较为常见的物理治疗方法有电疗、热疗、光疗、运动疗法等。
采用物理治疗,能够有效减轻疼痛、痉挛和肌肉僵硬等不适感,同时对肌肉韧带等软组织也有良好的保健和康复效果。
三、功能性训练偏瘫患者因为受损脑区的不同会表现出不同的肢体障碍,对应的功能性训练也会有所不同。
例如,对于失去右侧肢体控制的患者,应该强化左侧肢体的功能性,这有利于平衡左右肢体功能的失衡,提高整体的运动协调性。
而对于那些受影响较为严重,几乎不能行走、站立的患者,则应该针对他们的身体状况,搭配相应的体位调整、借助助行器材等器械,切实有效的帮助他们恢复活动能力。
四、配合膳食调理康复治疗并非仅仅依靠上述三种方式,饮食调理同等重要。
康复患者需要摄入适量的高质量蛋白和维生素,以促进身体的恢复,同时避免高脂、高盐、高糖的食物摄取。
饮食调理可以通过一些专业指导来实现,适当的保证身体所需营养,能够补充身体的能量,以防止营养不良所带来的可能性并发症。
综上所述,偏瘫康复方案中应注重减轻肌肉症状、增强肌肉的血液循环和代谢、重构运动神经元的功能,包括物理、按摩和功能性训练等并非ht完备。
同时,适当的饮食调理可以重建患者体内的代谢网络,有利于身体健康和快速康复。
对于偏瘫患者而言,康复治疗的效果不仅往往关系到他们的康复程度,也关涉到他们的家庭和社会重建的希望和能力。
因此,任何治疗方法都应严格控制康复策略的倾向性,注意力量配合,以获取最佳康复效果。
偏瘫患者抗痉挛体位摆放技术评分标准
5)健侧下肢保持舒适的屈髋,屈膝(呈迈步状),置于枕上
3
6)患侧髋关节略后伸直,膝关节微屈,放置舒适位,足背伸,踩关节保持90度
3
(2)健侧卧位
1)协助患者向健侧翻身(健侧在下)
3
2)身体稍向后旋转,后背用枕头稳固支持
3
3)头部垫枕,避免后伸
3
操作流程及质量标准
标
准
分
姓名
操
作
流
程
4)患侧上肢尽量向前伸直置于枕上,使患侧肩关节前伸,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前,腕、指关节伸展、掌心向下
3
告知:告知患者体位摆放的目的和方法,摆放过程中的配合要点,正确的摆放方法及摆放的注意事项
3
操
作
流
程
核对携用物至床旁,核对患者串号、姓名、腕带
3
评估解释
3
体位摆放
(1)患侧卧位
1)协助患者向患侧翻身(患侧在下)
3
2)身体稍向后旋转,后患侧肩关节稍向前拉出,患侧肩关节前屈不超过90度,肘关节伸展,前臂向前,掌心向上,腕,指关节伸展健康侧上肢自由放置
5
总分
100
签名
偏瘫患者抗痉挛体位摆放技术
目的:1、防止压疮发生
2、防止肺部感染或泌尿系统感染
3、预防患者痉挛模式的发生
4、预防肩关节脱位
5、预防肩手综合症
操作流程及质量标准
标
准
分
姓名
准
备
人员: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
1
用物:枕头四个
3
环境:屏风遮挡,光线充足,温度适宜
3
评估:病情、意识状态及配合能力,偏瘫肢体、管路情况,需要保持的体位
5
痉挛性偏瘫的治疗及护理
控制危险因素:如 高血压、糖尿病、
高血脂等慢性病
定期体检:早期发 现并治疗潜在疾病
避免外伤:防止跌 倒、碰撞等意外伤害Biblioteka 保持良好的饮食 习惯,均衡营养
定期进行身体检 查,及时发现并 预防疾病
定期进行身体锻 避免过度劳累,
炼,增强体质
注意劳逸结合
定期体检
01
定期进行身体 检查,了解身
体状况
02
及时发现疾病 征兆,及早治
疗
03
保持良好的生 活习惯,避免
过度劳累
04
加强锻炼,增 强体质,提高
免疫力
预防并发症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 惯:合理饮食、适 度运动、充足睡眠
04
康复药物:如神经节苷脂、 脑蛋白水解物等,可促进神 经功能恢复
06
心理治疗药物:如抗抑郁药、 抗焦虑药等,可改善心理状 态,辅助治疗
康复治疗
01
04
心理治疗:针对患者的心理 问题进行干预,帮助患者调 整心态,积极面对疾病
03
作业治疗:通过日常活动训 练,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 力
02
言语治疗:针对言语障碍进 行训练,提高患者的沟通能 力
物理治疗:包括运动疗法、 电刺激疗法等,帮助患者恢 复运动功能
手术治疗
01
手术目的:缓 解痉挛,改善 运动功能
02
手术方法:选 择性脊神经后 根切断术
03
手术效果:改 善痉挛症状, 提高生活质量
04
术后护理:预 防感染,保持 伤口清洁,定 期复查
生活护理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 过度劳累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 蔬菜水果,少吃油腻食物
演讲人
目录
偏瘫痉挛期表现及康复
正确坐位
抑制上肢痉挛
偏瘫痉挛期表现和康复
抑制下肢痉挛
偏瘫痉挛期表现和康复
运动疗法
被动牵拉 关节负重 躯干控制 局部缓解痉挛的手法
偏瘫痉挛期表现和康复
运动疗法
被动牵拉
– 暂缓痉挛 – 保持痉挛肌群肌纤维的长度 – 维持关节的活动范围 – 防止关节挛缩变形
偏瘫痉挛期表现和康复
运动疗法
关节负重
– 患者的躯干或肢体关节在外力或自身肢体的重 力下,关节间隙变窄,从而激化了关节内的感 受器,引起关节周围的肌肉收缩,达到稳定关 节的目的,而长时间的关节负重又有缓解痉挛 的作用。
– 包括上肢负重训练和下肢负重训练。
偏瘫痉挛期表现和康复
抑制上肢痉挛
偏瘫痉挛期表现和康复
偏瘫痉挛期表现和康复
躯干控制活动
偏瘫痉挛期表现和康复
躯干控制活动
偏瘫痉挛期表现和康复
轻刷法
局部缓 解痉挛 的手法
振动法
偏瘫痉挛期表现和康复
轻刷法: 刺激拮抗肌的收缩,交互抑制主动肌痉挛。 其机理:当刺激作用于人体的皮肤时,感 觉刺激的冲动传送至大脑皮层运动区,引 起锥体束始端的细胞兴奋,兴奋传至脊髓, 由a纤维传到肌肉,引起相应肌肉的收缩。
偏瘫痉挛期表现和康复
改良Ashworth分级-按照关节运动
• 0-无肌张力增高
• Ⅰ-肌张力轻度增高,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在ROM之末呈 现最小的阻力,或出现突然的卡住和释放
• Ⅰ+-肌张力轻度增加,被动屈伸时,在ROM后50%(半) 范围内出现突然的卡住,然后在ROM后50%范围内,始终呈 现一定的阻力
偏瘫痉挛期表现和康复
治疗原则
应在神经生理、病理学理论指 导下,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正确 运用促进技术(神经生理学疗法), 尽可能的降低痉挛程度,使联合反 应、共同运动的异常模式向着分离 运动、自主运动的大方向发展。
康复--抗痉挛体位
轮椅良肢位(下肢)
两椅前缘之间夹角30~45°,若是轮椅,需要拆除 两轮椅间的扶手
步骤
1. 患者向椅前移动,并使两足放好
2. 靠近第二张椅子的扶手后握着第二张椅子最远侧或 者扶手,另一只手握着第一张椅子。若两腿不能站 立,在转移前,把两腿搬到第二张椅子前
3. 患者用两手撑着(腿可以辅助),将臀部摆到第二张 椅子上面
抗痉挛体位
一级 脑血管病病房 7天
二级 康复科 30天
三级
80% 社区康复
20% 2个月
脑血管病专科康复中 心
康复任务 一级 协助临床治疗,防止继发合并症的发生
二级 提高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三级 80% 进行社区康复,巩固已取得的康复效果, 进一步提高运动功能交流功能和日常生活能 力。 20%经专科康复中心治疗患者能达到大部分日 常生活能力自理
3. 两手向下用力抬起臀部,然后摆过来坐到第二把 椅子上, 把第一把椅子搬走,(如果是轮椅,可将 其推开)调整两脚及臀部,使其处于舒服位置
上述轮椅-椅转移也使用于轮椅到床边的转移,对 于偏瘫病人已足够,但截瘫病人又是需双脚不碰地 面即完成床-椅转移。
前向转移法
要点:挪臀、抬腿、移躯干
后向转移法
先决条件:轮椅靠背能拉开(装拉链)、滑板
1. 轮椅放置于床边,膝能接触到床边时,锁 住车闸
2. 患者头、躯干前屈,为防止跌倒,用一手 钩住扶手,另一手放在同侧下肢膝下,将 该下肢抬起放在床上,用同样方法,更换 另一侧,将另侧下肢抬起放到床上
3. 将脚踏板搬开或卸掉,打开车闸与床边对 接,两手握住扶手,头、躯干后倾,撑起 将身体移至床上
• 成角转移 • 侧方转移 • 滑板转移 • 错车式转移
最新脑卒中后偏瘫肢体-药学医学精品资料
1.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痉挛的临床表现
• 痉挛是脑外伤,脑卒中,缺血缺氧性脑病等患者的常见临床表现之一, 是上运动神经元(upper motoneuron,UMN)损伤引起肌肉异常收缩 所致的动态异常运动表现,发生肌肉痉挛时引起相应的异常运动模式。 由于脑部病变,a神经元池兴奋性发生节段性增高,多累及抗重力肌 肉系统,表现为抗重力姿势模式,上肢屈曲,下肢伸展的异常运动模 式,即Vernnicke-mann姿势[12]。上肢表现为典型的屈曲模式:肩关 节内旋、肘屈、前臂旋前、屈腕、握拳以及拇指指向掌心等畸形,即 “跨篮姿势”。下肢肌张力以伸直性为方,表现为典型的伸肌模式: 患侧骨盆旋后、上提,髋关节伸展、内收、内旋,膝关节伸展,足跖 屈、内翻,足趾屈曲、内收。肌肉痉挛所致的下肢异常运动模式还会 影响到患者的体位转移、平衡、步行以及起居和日常生活等各个方面。 马蹄内翻足是下肢异常运动模式的一种常见的临床体征,也是康复医 学重点研究的问题。足外侧缘着地使负重面不稳定以及承重部位疼痛, 使步态不平滑,导致踝关节不稳,进页影响全身平衡并引起相关问题。 由于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大都有不同程度的痉挛,因此患者的姿势和运 动都是僵硬而典型的,它们或多或少地固定在某种痉挛的异常模式上, 妨碍了分离运动的产生及向正常运动模式的转换,从而影响了患者运 动功能障碍的恢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
脑卒中后偏瘫肢体肌痉挛 的临床治疗进展
• 脑卒中后病人常常会出现上运动神经元综 合征,表现为痉挛、肌力减退以及各种主 动运动控制和协调能力的受损等。脑卒中 后,大约65%的病人出现痉挛[2],适度的 痉挛是有益的,但过度的痉挛是有害的, 痉挛可妨碍对病人的护理,使病人出现疼 痛。影响运动功能的恢复及病人日常生活 活动能力,阻碍病人康复进程,导致病人 康复时间延长。因此,偏瘫肢体痉挛的治 疗十分重要。痉挛的处理多采用跨学科、 多专业的治疗方法联合应用。常用的治疗 方法有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矫形器治疗、 神经阻滞等。本文就常用的治疗痉挛的方 法综述如下
痉挛性偏瘫的健康宣教
痉挛性偏瘫的健康宣教痉挛性偏瘫是一种常见的中风后遗症,主要由于中风后大脑皮层、皮下纤维束及皮下白质受损所引起的运动功能障碍。
病变部位主要在运动皮质下行纤维束、大脑中央灰质与脑干交叉区,导致肢体或端部肌肉发生痉挛、拮抗失调、协调减退,进而导致一侧肢体无力或肌肉紧绷。
以下是关于痉挛性偏瘫的健康宣教,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和康复。
1.了解病情:初诊时,医生会对患者进行详细的问诊与体检,了解病情的严重程度和患者的功能受限程度。
患者及家属需要了解病因、病程和康复进程,以便更好地合理安排康复计划。
2.合理治疗:应根据医嘱,及时进行药物治疗。
常用的药物有抗痉挛药物、解痉药物等,以减轻肢体痉挛和改善肌张力。
同时,还要控制血压、血脂和血糖等相关病症。
3.个人日常照顾:患者需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注意全身皮肤的清洁,以防止感染。
同时,良好的口腔卫生对于预防口腔感染也至关重要。
4.饮食调理:合理的饮食对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饮食应偏向于高营养、易消化、富含纤维和维生素的食品,如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和瘦肉等,尽量避免高脂肪、高糖和高盐的食物。
5.功能锻炼: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制定科学、个性化的功能锻炼方案。
康复治疗应包括肌力训练、康复体位、康复步行、平衡训练等项目。
康复训练可通过家庭康复,并辅以专业康复机构的指导和帮助。
6.安全防护:因患痉挛性偏瘫,患者的平衡能力和肌肉协调能力较差,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安全防护。
家居环境要整洁、无障碍,防止跌倒。
床上扶手、拐杖、助行器等辅助器材可以帮助患者行动,注意不要长时间站立或行走,避免劳损。
7.心理疏导:痉挛性偏瘫患者由于生活功能的受限和不便,易出现焦虑、抑郁和自卑心理。
家属和医务人员应给予患者关心、鼓励和安慰,促进患者积极面对病情,增强生活信心。
8.定期复查:定期到医院复查,听从医生的建议,了解病情的变化,调整康复计划。
复查时应及时告诉医生有无新出现的症状或不适,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痉挛的偏瘫治疗PPT课件
并保持; 站立位,伸髋,脚跟着地,上身向患侧旋转或向健侧旋转; 站立位左右重心转移训练和左右侧跨训练; 患侧下肢负重伸髋位,健侧下肢直腿后伸保持训练; 患侧下肢负重,健侧下肢屈膝屈髋上踏并保持训练; 站立位,患侧负重,患侧上半身侧方静力性抗阻; 站立位交替弓步训练; 上坡站立保持训练(伸髋位).
5
•
•
患者主客感觉异常:
• 患侧肢体本体感觉减退,平衡系统异常; • 患者对异常运动不能理解; • 患者的平衡问题使痉挛加重; • 患者的心理问题。
6
解决的办法:
• 牵张--训练--牵张 • 多体位牵张治疗:
• • • • • • •
卧位下患侧跟腱的牵张; 卧位下下肢内旋牵张和外展牵张; 患侧股四头肌牵张; 躯干旋转及屈髋牵张; 卧位下双髋及腰后伸牵张; 颈部多方位牵张; 站立位髋腰背伸重力牵张。
13
关键词:
• 牵张 姿势 重心 负重 • 分析 分解 静态 动态 • 口令 引导 实时 全程 • 有机运用 控制性运动 自然运动 • 注重运动感觉训练 • 功能性训练为主,任务性训练辅.
14
大腿内收肌、股四头肌、大腿外旋肌; 小腿腓肠肌; 患侧躯干肌、颈部肌群。 关节活动受限
3
异常反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正相支撑反射; • 紧张性迷路反射; • 对称性及非对称性颈反射。
4
异常运动:
•
• •
患侧下肢摆动相表现为提胯、大腿外旋内收、 足下垂内翻、上身前倾; 支撑相开始足跟不能着地,中心后移,屈髋, 躯干向健侧旋转;伸髋,躯干向患侧旋转; 健侧摆动相缩短,身体重心前移不足,健足迈 步不能超过患侧,患側伸髋不能; 低头位,头转向健側并患側屈,患侧上肢屈 曲痉挛; 运动转换中不能分离.
抗痉挛技术对偏瘫患者上肢的临床应用论文
抗痉挛技术对偏瘫患者上肢的临床应用【摘要】目的:观察各种不同的抗痉挛技术对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
方法:采用多种抗痉挛技术,对偏瘫后患者出现的上肢痉挛给予针对性的治疗。
结果:通过临床应用总结了对抗肌痉挛的有效控制方法。
结论:偏瘫后患者上肢出现肌痉挛是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抗痉挛技术给予治疗,以提高康复治疗的有效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抗痉挛技术;偏瘫;肌痉挛【中图分类号】r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3-0546-01肌痉挛是指肌肉不自主的一种收缩状态,是由于运动神经元受损后引起牵张反射兴奋性增强,导致的骨骼肌张力异常升高[1]。
脑卒中患者偏瘫侧的肢体痉挛模式,是中枢神经损伤的常见并发症。
脑卒中后55%-75%患者在发病后3-6个月仍伴有上肢功能障碍[2]。
当患者病情稳定出院时出现不同程度的失用综合征和误用综合征,并随着病程的延长,患者会学着以代偿动作弥补偏瘫所造成的动作与功能缺损,而不去使用偏瘫的上肢,出现习得性废用,使偏瘫的上肢运动机功能恢复进一步受到制约[3]。
从而严重影响患者回归社会,使可能恢复功能的肢体丧失功能。
临床如何进行正确的康复功能活动,避免异常的肌痉挛模式的形成值得引起重视。
为此,通过临床应用总结了对抗肌痉挛的有效控制方法,以提高康复治疗的有效性,减少并发症。
1肌痉挛的评定量表[4]1.1 ashworth痉挛量表(ashworth spasticity scale ,ass)与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痉挛评定量表,该表将肌张力分为0—4级,使痉挛评定由定性转为定量。
根据文献报道,此两种量表用于上肢痉挛评定的信度优于下肢的评定2 抗痉挛技术的临床应用2.1静止性的反射抑制手法2.1.1静止性的反射抑制手法如在卧位时采用bobath握手,伸举过头;坐位时将患者手指伸展并外展,掌心朝下,指尖向后外平放于体侧或身体的侧后方,腕关节背屈,肘关节伸展,患侧躯干向患臂压力使之负重,同时肩关节耸起,整个上肢呈伸展状态。
偏瘫患者常见问题的解决
肩关节半脱位 肩关节半脱位在脑卒中患者中
比较常 见,诊断主要靠临床检查。如果发现患侧 肩峰和肱骨头的间隙比健侧大,即认为是 肩关节半脱位。
.
肩关节半脱位
肩关节的锁定机制
关节盂向上方倾斜 关节囊上部及喙肱韧
带紧张 冈上肌、冈下肌、三
角肌后部纤维
.
半脱位原因
肩胛骨上提肌的张力 下降,特别是前锯肌 上提关节盂和肩胛骨 旋前的联合作用丧失, 致关节盂向下倾斜, 肩胛骨靠近脊柱
手法轻柔,用力由小渐大 ,训练要循序渐 进
对肌张力高的肌群用安抚性质的按摩,使 其放松,对肌张力低的则予以按摩和揉捏
器具:楔形板
.
(二)神经生理学疗法(NPT):又 称神经发育学疗法(NDT)
(1)Bobath技术: (2)Brunnstrom技术: (3)PNF技术: (4)Rood 技术又称多种感觉刺激疗法 (5)运动再学习技术
30
.
一.软瘫期: 1.注意患侧肢体正确的卧床体位 2.通过充分的被动活动维持关节正常活动范围 3.通过低频电刺激对抗肌萎缩,增强肌力 4.通过AM800神经网络重建仪诱发肌肉主动收缩,
增强肌力(循环模式) 5.佩戴矫形支具 6.物理疗法:温热疗法;肌肉冷刺激等 7.口服抗痉挛药物:巴氯芬;丹曲林等 8.CPM训练
当患腿负重接近全体重时(95%),可开始平行杠内 步行训练
可利用膝关节支具限制患膝的活动范围
利用平衡仪进行站立平衡训练
34
.
2.股二头肌肌力训练: A.患者仰卧位,患侧下肢伸髋伸膝位,患足下垫
一棉垫,下压患足做股二头肌等长收缩,绷紧5 秒,放松10秒,10个/组,3组/次训练 B.仰卧位二四头肌AM800生物反馈模式训练: C.仰卧位患侧小腿放于床下,伸髋位的屈膝练习:
张智龙教授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经验
1 9 17
各 1 g 蜈蚣 3条 , 药 7 , 5, 服 剂 小发 作明显 减少 。二诊加
用蜈 蚣至 5条 , 服药 7剂 , 发作 已消失 , 小 仍有 大发作 。 连续 服用 汤药 , 蚣加 至 7条 , 药 2月 , 大发 作 。 蜈 服 无 蜈 蚣逐 渐减量 至 2 时 , 条 改用 宁痫丹 , 次 / , 丸 / , 3 d 3 次 并 逐渐 减小苯 妥英 纳药量 至完 全停药 , 随访 2年 , 只大发 作1 , 次 无小 发作 , 疗效稳 定 。
[ ] 刘 立 智 . 循 环 障碍 的 中 医病 因初 探 口] 陕西 中 医 , 2 微 .
2 1 3 ( ): 0 — 0 . 0 0, 1 1 1 7 1 8
患 者反应 能力 、 力均 有下 降 , 智 便秘 , 情绪 急躁 易怒 。 查
[ ] 南 京 中医 药 大 学 . 药 大 词 典 [ . 海 : 海 科 技 3 中 M] 上 上
见, 以飨 同 道 。
功 能减弱 、 失调 而变生 诸疾 。正 如《 问 ・ 素 生气 通天论 篇 》 云 : 阳气 者 , 则养 神 , 则养 筋 。 说 明人 之神 所 “ 精 柔 ” 得 到阳气 的温养 才能思 维敏捷 , 力充沛 ; 精 脑得 到 阳气
1 阳气虚 衰 , 阻血瘀 为 中风偏 瘫 状态 的基本病 湿 机 对 中风 痉挛 性偏 瘫 的病 因病 机 中医 学早 有认 识 。 如《 灵枢 ・ 邪客 》 出 :邪气 恶血 , 指 “ 固不得住 留, 留则 住 伤 筋络 骨节 , 机关 不得 屈 伸 , 拘挛 也 。 《 经 ・ 十 故 ”难 二 九难 》 “ 日: 阴跷为病 , 阳缓 而 阴急 ; 阳跷为病 , 阴缓 而 阳 急 。 等等 , 为脑卒 中后偏 瘫 痉 挛状 态 的 出现 或 为 阴 ” 认
中风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措施
中风偏瘫患者的
急性期康复护理措施:
一、体位护理:
1、预防患者出现痉挛姿势,保护肩关节部位。
保持肩关节外展、外旋、前屈、伸直,手关节伸开及髋关节内收、内旋的抗痉挛姿势。
措施:手指关节伸展,稍屈曲,可以在患者手中放一块海绵团。
为避免足下垂,要使患者的踝关节稍稍背屈,并在外侧部位放置一些支撑物。
这种卧位,可以帮助患者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褥疮、深静脉炎,进而帮助患者肢体尽早恢复知觉。
二、指导患者进行自我护理,使其能够适当的锻炼和活动(家属可以协助进行)。
待到患者四肢肌力有一定恢复之后,可以把ADL训练贯穿到日常生活中,如:练习洗脸、吃饭、穿衣、刷牙及手功能的训练等。
三、尽早结合中医针灸、按摩、中药热疗、拔罐等措施治疗,刺激患者的感知神经,促进肢体功能的感知能力的恢复。
四、心理干预,给患者鼓励和康复的希望和信心。
早期康复护理措施是患者恢复健康的重要保障,如果在早期就将中医中药介入患者的康复护理措施,运用其中,对患者的病情恢复十分有效。
中风偏瘫老人,注重肌痉挛康复治疗
迄今为止 ,肌痉挛和肌无力依然是偏 瘫康复界 的大难题 。尽快使病人产生肌力 是康复治疗能否见效的前提。中风康复必 须根据偏瘫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设计 。根 据不同阶段采用不 同的训练方法 ,用 中药 敷贴穴位 ,刺激经络、进而刺激大脑 ,在
人 的身体活动是 个相 当复杂 的肌 肉 群活 动 ,一般一个 动作至少有 四组肌 肉 参与运 动 ,是在接受 大脑神经 和脊髓神
不 久 就 会 出 现肌 痉
高血压 门诊
中风偏 瘫 老 人 注重 肌痉 挛 康 复治疗
● 钟 竹 意
前不久 ,小 区的 6 5 岁 的周老伯突然 脑 中风 ,当他被 及 时地抢 救 过来 以后 , 右 患肢一点知觉也 没有 。经 过一段 时间 的治疗 ,渐渐地有 所好转 。可是 ,正 当 周 老伯和家属觉得 有 了点康 复希望 的时 候 ,周 老伯 的右胳 膊却逐渐僵 硬地 向胸 前 弯 曲 ,僵 硬地 宛 如挽着 个 篮子 似 的 , 医学上 就称之为肌 痉挛 。中风偏瘫病 人 在康 复治疗过程 中 ,常常会 遇到令人 头
经交 互 “ 指 挥 ”的基 础上 共 同完 成 的。
由于患者 的脑神经受 到 了损伤 ,各肌群 之 间 失 去 了 脑 神 经所 发 出 的协 调 “ 指 反射得不到大脑 的整
,
临床中可见瘫痪肢体肌 肉从弛缓状态在逐
渐提高肌力。当然要恢复原有的肢体活动 功能 ,不仅仅在于肌力得到改善 ,更需要 在提高肌力 的同时,引导病人恢复在运动
疼 的肌 痉挛 。
挛。 — 3 天 的时间 。病人刚刚摆脱 了肌无力 , 正在恢复肌力的时候猝遇肌痉挛 ,会给他 们很大 的打击 。如果不 能及时解决肌 痉 挛 ,会给以后 的康复带来困难。确实有许
偏瘫患者抗痉挛体位摆放技术
偏瘫患者抗痉挛体位摆放技术偏瘫患者抗痉挛体位摆放技术是指根据偏瘫特点设计的一种防止或对抗痉挛姿势出现,保护关节及早期诱发分离活动的治疗性体位。
目的:防止或对抗痉挛姿势;保护关节;早期诱发分离活动。
一、适应症:偏瘫患者软瘫期二、禁忌症:偏瘫合并有其他部位骨折时选择使用。
三、评估1、评估患者(1)全身情况:目前病情、意识状况、自理能力、配合程度。
(2)局部情况:有无骨折、偏瘫侧肢体皮肤感觉情况。
(3)心理状态:对操作的认识和配合程度。
2、评估环境:病床处于刹车状态,不易滑动。
四、操作准备1、环境准备:病床处于刹车状态,不易滑动。
2、物品准备:枕头4~5个。
3、护士准备:仪表整洁、洗手、站于患侧。
4、患者准备:向患者讲解正确肢体摆放的目的以及患者的配合要点。
要点:(1)枕头长度以60~80CM为宜。
(2)枕头要弹性适度,具有保暖性。
(3)协助患者翻身变换卧姿,随时观察患者意识、呼吸以及皮肤压疮的变化。
五、操作程序仰卧位1.协助患者取平卧位2.给予患者头部垫薄枕,注意不能使胸椎屈曲。
3.患侧肩胛和上肢下垫一长枕,前臂旋后,肘与腕均伸直,掌心向上,手指伸展,整个上肢平放于枕上。
4.患侧髋下、臀部、大腿外侧放垫枕,防止下肢外展、外旋,膝下稍垫起,保持伸展微屈。
(注意避免直接垫起膝关节,以免阻碍下肢静脉血液循环,引起血栓)。
踝关节呈90°,足尖向上。
要点:(1)该体位尽量少用,易引起压疮。
(2)该体位患者易受紧张性颈反射的影响,激发异常反射活动,强化患者上肢的屈曲痉挛和下肢的伸肌痉挛。
健侧卧位1.协助患者取健侧在下,患侧在上的卧位。
2.给予患者头部垫枕,确保患者舒适,躯干与床面成直角,前后可各放一枕头。
3.患侧上肢伸展位,使患侧肩胛骨向前向外伸,前臂旋前,手指伸展,掌心向下。
(注意不能垂腕)4.患侧下肢向前屈髋、屈膝,用枕头支持,患侧髋自然屈曲放在身前另一支撑枕头上,患侧踝关节尽量保持在90°,注意足不能内翻悬在枕头边缘,防止足内翻下垂。
壮医经筋挑刺法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临床研究
壮医经筋挑刺法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临床研究痉挛状态是中风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中风患者功能恢复,尽管现在对痉挛性偏瘫的治疗方法众多,但效果都未能令人满意。
壮医经筋挑刺法治疗中风后期痉挛性偏瘫有久远历史,在临床实践中具有一定疗效和优势,在技术操作上有特定的诊察方法和外治手法,在理论上也有独道的见解。
标签:壮医;经筋挑刺法;中风;痉挛痉挛状态是中风后的常见并发症,由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牵张反射兴奋,从而引起肌张力异常增高,是一种速度依赖的紧张性牵张反射过度活跃为特征的运动功能障碍[1]。
长时间痉挛将导致肌肉、肌腱短缩及关节挛缩,限制受累关节的活动,引起姿势异常和疼痛,阻碍患者恢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
目前无论是现代康复技术、药物、外科手术,还是中药、针灸、推拿等传统康复治疗手段,对中风后偏瘫肢体痉挛的疗效不尽人意。
例如西药的不良反应较多,外科手术难度大,加之现代康复技术和传统康复方法如针灸推拿等治疗虽然有一定效果,但疗程长,见效慢。
近年来有不少关于经筋疗法治疗中风痉挛状态的报道[3-8],受此启发并结合笔者在临床中的实践,本文旨在对壮医经筋挑刺疗法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的理论进行的梳理。
1经筋理论的起源与发展经筋理论由来已久,《说文解字》言:“筋,肉之力也”。
经筋对人体的运动功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灵枢·痿论》曰:“宗筋主束骨利关节者也”。
《易筋经总义》说:“筋,人身之经络也。
骨节之外,肌肉之内,四肢百骸,无处非筋,无经非络,联络周身,通行血脉,而为精神之外辅。
如人肩之能负,手之能摄,足之能履,通身之活泼灵动者,皆筋之挺然者也。
”《灵枢·经筋》比较系统地记载了十二经筋的起止、循行和结聚的系统模式及其临床常见病症表现。
有不少专家学者很重视经筋相关疾病及其治疗,对经筋的实质和作用进行探讨[9-12]。
尽管经筋理论还在不断研究当中,但经筋疗法由来已久,不是凭空而论[13-14],其疗效也比较明确[15-1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痉挛症状,有阳性与阴性症状之分。肌张力高、腱反射活 跃或亢进,出现阵挛等属于阳性症状,这是抑制作用减弱所致 。而缺乏敏捷性、选择性运动控制的丧失,以及耐力的降低等
属于阴性症状,则是由于以中枢神经系统为基础的特殊技能丧
失所致。
由于选择性运动控制的丧失,患者可出现行走于转移困难 ,异常坐姿与平衡障碍;吃饭、穿衣等日常生活活动受限制。 此外,痉挛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将有严重的不利影响,可能使患 者与社会隔离、导致抑郁。 痉挛的表现在不同的患者之间差异很大。一般程度的痉挛
也可产生有益的作用。在痉挛状态下,肌肉不会萎缩,可有效
预防深静脉血栓、肢体水肿、骨质疏松。
三、偏瘫病人痉挛的特点
头: 屈向偏瘫侧,面部转向健侧 上肢: 肩胛骨后缩,肩带下垂 肩内收,内旋 肘屈曲,前臂旋前
腕关节屈曲伴一定屈 下肢:偏瘫侧骨盆旋后并上提 髋伸、内收、内旋 膝伸 足趾屈、内翻
酚比乙醇要多。
3、外科处理:包括:选择性脊神经后跟切断术、周围神 经切断术、矫形手术。 4、物理治疗:包括:神经发育技术、手法治疗、功能性
活动训练、一般性物理治疗。
神经发育技术:
1、Bobath技术:反射性抑制体位的摆放;对患者身体运 动控制点周围痉挛缓解的方法;训练中对痉挛的抑制方法; 病理反射姿势抑制痉挛。 2、Brunnstrom技术:逐步脱离痉挛模式的训练方法;利 用病理性姿势反射抑制痉挛,诱导主动运动的出现;利用运动 功能恢复每一阶段的特点,诱导主动运动的出现; 3、Rood技术:皮肤感觉刺激;关节负重;体位的摆放; 痉挛肌肉的牵拉及反复运动。
针对偏瘫患者痉挛的策略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康复医学科 王 刚 教授
一、痉挛的定义
痉挛是一种因牵张反射兴奋性增高所致的以速度依 赖性肌肉张力增高为特征的运动障碍,且伴随有腱反射 的亢进。此障碍,是上运动神经元综合征得组成部分之
一。
二、痉挛的病理基础
在有节段性水平的a运动神经元高度兴奋,或有肌肉牵张反 射所致兴奋性输入增加,或者是两者并存的情况下,可发生牵 张反射的增高。如果比通常情况下少的兴奋性输入就可以导致 运动神经元放电或使之放电频率增快,就可以认为运动神经元 池是超兴奋的。这种超兴奋性可由于传送至运动神经元池的兴 奋与抑制性信号输入平衡的改变所致。
谢谢!
这一异常姿势产生的原因,与人类的进化有关,同时也在
患者的肌张力检查中得以体现。
四、偏瘫患者肌痉挛的治疗策略
作为上运动神经元损伤的表现,痉挛很少单独发生。
痉挛的治疗决策受病程、严重程度、痉挛的分布情况、损 伤部位、合并症、能够利用的支持和照顾、治疗的目标等多种 因素的影响。 是否治疗痉挛以及如何积极实施有效措施,应以患者的功 能状态为主导。
的现象。
脊髓病变导致的痉挛常表现为兴奋性缓慢增加,同时波及
屈肌和伸肌,异常反应可发生在与受刺激处相隔多个节段的部 位。 脑部病变兴奋性增加较快,并多累积抗重力肌肉系统。 一定的肌肉张力是人们进行正常运动,完成日常生活活动 功能所必需的基本条件之一,其受到机体多种神经调节机制的 影响。而痉挛则正是上运动神经元受损后,多种神经调节机制 异常而导致的肌肉张力增高的一种状态。
只有当运动能力、体位摆放、照顾或舒适度等受痉挛影响
达到一定程度时,才需要进行以降低肌张力为目的的治疗。也
就是说:痉挛治疗的目标应以改善功能和减少护理难度为主。 治疗之前应制定切实可行、有针对性的治疗目标,在充分 评估的基础上,把康复、药物、手术治疗等各种行之有效的方 法有机地结合应用。 在制定痉挛的处理策略时,首要目标是预防和消除痉挛的 原因,以及引起痉挛的诱发因素,次要目标是处理痉挛带来的 问题及后果。
常用的治疗方法:
1、全身性抗痉挛药物治疗 包括:神经递质抑制剂、苯二氮卓类、影响离子外流的药 物、单胺类药物。在美国只有巴氯芬、安定、丹曲林钠、替扎 尼定被FDA批准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所致痉挛的治疗。
2、局部药物治疗:
包括:可逆性离子通道阻滞(局部麻醉药)、乙醇阻滞神 经术、苯酚阻滞。
在肉毒毒素出现以前,已有二种类型的化合物被用于化学 性神经溶解术:作用时间短,完全可逆的局部麻醉药物(利多 卡因和同类药物)和作用时间较长的乙醇类,主要是乙醇和苯 酚。
手法治疗:
1、被动牵拉 2、关节负重 3、局部缓解痉挛的手法:肌腱挤压法;轻刷法;振动法 ;脊柱背部两侧缓慢轻擦法。 功能性活动训练: 良姿位的摆放;床上的翻身动作;坐位平衡的维持;站起 即站立平衡的维持;步行训练。
一般性物理治疗: 1、电刺激疗法: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功能性电刺 激(FES). 2、生物反馈疗法: 3、温度疗法:冷疗法,热疗法,水疗法。 4、超声波疗法:
在上运动神经元损伤时,理论上认为抑制性输入减少,因 此产生超兴奋。运动神经元树突缩短和后跟传入纤维侧芽生长 ,也可能在这之中起了一定的作用。 起初,人们认为张力性牵张反射变得亢进是肌梭较敏感所 致。但研究表明,痉挛患者肌梭并不比正常人敏感。实际情况 是,脊髓内发生了变化,即中枢兴奋性增高了,脊髓内反射增 强了。所以说,痉挛并非是一周围性现象,而是一种源于脊髓
与肉毒毒素相比,乙醇和苯酚的优点是起效迅速,效应持
续时间长,成本低,抗原性低,稳定性强。他们的缺点是对运
动功能的作用无选择性,具有组织破坏性效应,注射过程中伴
随疼痛。
目前的实验中,许多学者倾向于将两种治疗方法联合应用 。乙醇和苯酚常用于神经周围注射以阻滞大肌肉群、病情较严 重、预后不良的患者;而肉毒毒素常用于有在选择性定位的小 肌肉群、有较大主动活动功能的肌肉群。 乙醇注射主要以肌肉内注射的方式用于儿童,而苯酚则主 要通过神经周围注射的方式用于成年人。对于两者的毒性,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