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骨骼X线解剖
四肢影像解剖
![四肢影像解剖](https://img.taocdn.com/s3/m/d92be41f6c175f0e7cd137b1.png)
188第一节 解剖学概述四肢以骨、关节和骨骼肌为主。
肢体的近侧份以单一的长骨为轴心(肱骨、股骨),中分以并列的两个长骨(尺桡骨、胫腓骨)为支架,远侧份的肢端骨架结构复杂。
肢体各部分相连处的关节较大,关节结构复杂。
四肢肌的肌腱常越过关节,在其周围有许多滑膜囊和腱鞘等结构。
肩关节和髋关节均呈球窝状,关节窝周缘有关节唇。
肩关节囊内有肱二头肌长头腱穿行,而髋关节囊内有股骨头韧带,关节囊被强大的韧带或肌腱袖加强,周围包裹有骨骼肌(图9-1-1)。
肘关节和膝关节均由三骨、三关节构成,其内、外侧均有带状的侧副韧带加强(图9-1-2),膝关节前方尚有髌韧带,膝关节囊内有前、后交叉韧带以及内、外侧半月板(图9-1-3)。
腕关节和踝关节均由多骨构成,关节内、外侧同样有侧副韧带加强。
肢端部位的关节相对较小,数目繁多。
前面冠状切面图9-1-1 肩关节189前面冠状切面图9-1-2 肘关节上面图9-1-3 膝关节第二节四肢X线解剖X线成像能清晰显示四肢骨的解剖结构,X线平片上骨皮质呈白色高密度影,骨松质可见骨小梁致密网格影,骨髓为稍淡影。
骨骼肌呈软组织密度,为灰色中等密度影,彼此难以分辨。
X线成像亦能清晰显示关节的构成骨情况,但关节软骨、关节腔及囊内结构对X线吸收较少,表现为关节构成骨端间条带状透亮影,此为X线意义上的关节间隙。
一、上肢骨及关节X线解剖(一)上肢骨1.锁骨锁骨为内前外后弯曲的“S”形扁条状骨,中1/3处皮质厚达2~3mm,骨小梁明显,肩峰端皮质薄到0.5mm。
锁骨外1/3下缘可见喙突粗隆。
2.肩胛骨三角形薄扁骨,覆盖于第2~7肋后方。
其内侧缘与锁骨、肋骨和肺部阴影重叠。
脊柱缘皮质为一条连续的直线,其外侧相当于冈下窝中心区域,骨小梁稀疏,阴影较淡。
肩胛骨下角圆钝致密,常投影于肺野外缘。
外侧缘呈致密粗条状影,终止于肩胛颈下方。
肩胛骨颈连于外侧略宽的关节盂。
关节盂向内倾斜呈扁椭圆形。
在肩胛颈内上钩状骨性突起或卵圆形环状致密影,为喙突。
cr骨关节幻灯ppt课件
![cr骨关节幻灯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7d60608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b008207.png)
2024/7/14
60
双膝RA 3-2
2024/7/14
61
双膝RA 4-1
2024/7/14
62
双膝RA 4-2
2024/7/14
63
痛风性关节炎
2024/7/14
64
化脓性关节炎
2024/7/14
65
强直性脊柱炎早期改变
2024/7/14
66
强直性脊柱炎 1
2024/7/14
67
强直性脊柱炎 2
骨骼系统正常X线解剖
2024/7/14
1
颈椎正侧位
2024/7/14
2
颈椎斜位
2024/7/14
3
胸椎正侧位
2024/7/14
4
腰椎正侧位
2024/7/14
5
骶尾椎正侧位
2024/7/14
6
肋骨正位
2024/7/14
7
肩关节正位
2024/7/14
8
肘关节正侧位
2024/7/14
9
腕关节正侧位
2024/7/14
44
腰椎OA 1
2024/7/14
45
腰椎OA 2
2024/7/14
46
腰椎退行性病变
2024/7/14
47
L4峡部裂
2024/7/14
48
腰椎间盘突出
2024/7/14
49
腰椎间盘突出症
2024/7/14
50
关节退行性病变
2024/7/14
51
关节退行性病变
2024/7/14
2024/7/14
68
强直性脊柱炎 3
骨学解剖ppt课件
![骨学解剖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803402201f69e314332945d.png)
无 机 质:碱性磷酸钙等,坚硬刚性,占成人骨2/3 实验证明:脱钙骨:柔软有弹性;煅烧骨:脆而易碎
1x7x
第一章 骨学—躯干骨
第二节 躯干骨
椎骨:24块+骶骨+尾骨
组成: 肋骨:12对
胸骨:1块(三部分)
一、椎骨
组成:颈椎:7块 胸椎:12块 腰椎:5块 骶椎:5块→骶骨1块—骨学 第一章 骨 学
第一节 总 论
骨(bone)是一种有生命的器官,由骨组织 (细胞、胶原纤维和基质)构成,具有一定形态、 构造、有骨膜、骨髓、血管、淋巴管、神经。
1x1x
第一章 骨学—总论
一、骨的分类
按部位
脑颅8 颅 骨:29块 面颅15
听小骨6 椎骨26 躯干骨:51块 肋骨24 胸骨1 上肢64 四肢骨:126块 下肢62
枢椎:齿突 隆椎:棘突长,不分叉,易触及
―计数椎骨的标志
2x0x
第一章 骨学—躯干骨
2. 胸椎:肋凹、横突肋凹, 体心形,棘突长斜 向后下方。
3. 腰椎:棘突板状,水平向 后,体肾形、横突 长、乳突、副突
2x1x
第一章 骨学—躯干骨
4. 骶骨:呈扁平三角形,岬、 骶前孔、骶后孔、骶管、 骶管裂孔、骶角、耳状 面、骶粗隆
4x3x
第一章 骨学—上肢骨
2. 肩胛骨 呈三角形
前面 肩胛下窝
两面
冈上窝
后面 肩胛冈―肩峰(肩峰角)
冈下窝
上缘 喙突、肩胛切迹
三缘 内侧缘(脊柱缘) 薄锐
外侧缘(腋缘) 厚钝
上角 平第2肋
三角 下角 平第7肋或肋间
盂上结节
外侧角 关节盂 盂下结节
超详细的膝关节X线解剖及测量
![超详细的膝关节X线解剖及测量](https://img.taocdn.com/s3/m/f2249711ba1aa8114531d90a.png)
膝关节是人体内最大的关节,也是最常发生损伤的关节,一旦出了问题,除了医生的手法检查,影像学检查是确定损伤部位、判断损伤程度、制定治疗方案以及预测和评价治疗效果的必不可少的方法。
今天跟大家一起学习膝关节X线解剖+解读+测量,超级详细。
一膝关节X线解剖二膝关节X摄影标准标准侧位X片要求:①股骨内侧髁后缘与外侧髁后缘重叠,且投射管球与内外侧后髁的重叠缘垂直。
②最好能够清楚的显示胫股关节间隙与髌股关节间隙。
具体操作:管球从内侧向外侧投照,管球与每个病人膝关节的距离都应是一样的(图01)。
图01首先在X光透视下调整冠状位的投射角度,使内外侧后髁的轮廓线大体一致且两者的最凸点在一个水平(如下面图02右中红色虚线所示)。
图02然后再根据具体情况让病人将其大腿(股骨)内旋或外旋,从而使内外侧后髁完全重叠。
因此,股骨前内侧髁与前外侧髁可以不重叠;而股骨内侧髁远端与股骨外侧髁远端也可以不完全重叠,如图03-图04。
图03图04图05是一个非常不标准的侧位X光片。
从腓骨头的位置来看,这个片子中的股骨过于内旋了,导致内外侧后髁离得很远。
图05图06这个图比图例05稍好一些,但是从腓骨头的位置来看,片子的外旋稍大。
我们首先需要稍稍调整一下管球的投照角度,使内外侧后髁的轮廓基本一致,然后需要让病人适度内旋才能使内外侧后髁完全重叠。
图06图07这个图基本上符合标准侧位的要求了。
但是内外侧后髁还是没有完全重叠,因此病人再稍微旋转一点点就更理想了。
图07图08~图11是几个完美的标准侧位X光片图08图09图10图11标准正位X片要求:①投射角度需近似与胫骨平台平行,以清晰的显露胫股关节,并使胫骨平台的前后缘重叠;如果不能同时保证内、外侧胫骨平台的前后缘都重叠,那么需要优先保证磨损较轻一侧胫骨平台的前后缘重叠。
②膝关节正位X光片应包括股骨的远端1/4和胫骨的近端1/4。
③可清晰看到内外股骨上髁最凸点;而胫骨髁间棘刚好位于股骨髁间窝的中央。
系统解剖学第8版 骨学
![系统解剖学第8版 骨学](https://img.taocdn.com/s3/m/51af4887680203d8ce2f2453.png)
血管、淋巴和神经 骨密质 内板 外板
颅骨
8
骨松质-板障
四、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
有机质:胶原纤维束和粘多糖蛋白等。 无机质:碱性磷酸钙等。
煅烧骨
9
脱钙骨
五、骨的生长发育
•骨的变长:骺软骨的骨化。 •骨的变粗:骨膜的骨化。
未成年手骨X线片
10
成年手骨X线片
六、骨的可塑性
骨的基本形态是由遗传因子调控的,但环境因素
锁骨上面观 肩峰 喙突 上角 冈上窝 关节盂 肩胛冈 肩胛下窝 内侧缘 冈下窝 外侧缘 下角
肩胛骨后面观
(二)自由上肢骨
肱骨、桡骨、 尺骨、腕骨、 掌骨、指骨。 1.肱骨
humerus
肱骨头 解剖颈 小结节 外科颈 大结节 桡神经沟 肱骨体 外上髁 肱骨小头 冠突窝 鹰嘴窝 肱骨滑车 内上髁 肱骨前面观 尺神经沟 肱骨后面观
颅侧面观
22
1.额骨 2.筛骨 3.蝶骨 形似蝴蝶,居颅底中央 分4部 •体-蝶窦、蝶鞍、垂体窝 •大翼-圆孔、卵圆孔和棘孔 •小翼-视神经管、眶上裂
蝶骨前面观 筛骨前面观
•翼突-翼管、翼腭窝
蝶骨上面观
23
4.颞骨 鳞部 鼓部 岩部(锥体)
5.枕骨 6.顶骨
茎突 乳突 茎乳孔
鳞部 内耳门
外耳门
岩部(锥体) 鼓部 乳突 茎突 颞骨外侧面
46
椎体 椎孔 椎弓根 上关节突 横突
•棘突宽而短,呈板状,
水平方向后伸 •棘突间隙较宽,可作腰 椎穿刺术。
腰椎上面观
椎弓板
棘突 上关节突
横突
椎体 棘突 下关节突 腰椎右侧面观
18
岬
(4)骶骨 岬
横线 骶前孔
胸部X线基础解剖
![胸部X线基础解剖](https://img.taocdn.com/s3/m/328f9006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ab.png)
3.肺段
• 3.肺段(sement)肺叶由2~5个肺段组成每个肺段有其单独的肺段支 气管,肺段通常呈圆锥形,尖端指向肺门,底部朝向肺的外围, 但肺段之间并没有明确的边界。各肺段的名称与其相应的支气管 一致。
4.肺门
• 肺门(hilum)肺门影是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及淋巴组织的总合 投影,其中肺动脉和肺静脉的大分支为主要组成部分。
• 第1肋骨外缘以内的部分称为肺尖区,锁骨以下至第2肋骨外缘以内 的部分称为锁骨下区。
两侧肺野依第2第4肋骨前端下缘水平 线分为上中下野,并纵行平均分为内 中外带。 第1肋骨外缘以内的部分称为肺尖区, 锁骨以下至第2肋骨外缘以内的部分 称为锁骨下区。
2.肺叶
• 2.肺叶(lobe)肺叶由叶间胸膜分隔而成,右肺分为上、中下三 个肺叶,左肺分为上、下两肺叶。
4.肺门
• 左肺门上部由左肺动脉弓形成,呈边缘光滑的半圆形影:下部由左 下肺动脉及其分支构成,大部分为心影所掩盖。侧位胸片两侧肺 门大部重叠。
5.肺纹理
• 肺纹理(lungmarkings)自肺门向外呈放射分布的树枝状影,称为肺纹 理。
• 肺纹理主要由肺动脉、肺静脉组成,支气管、淋巴管及少量间质 组织也参与形成。
• 部分膈较薄弱者,可在膈穹隆上缘局部呈半圆形凸起,称局限性 膈膨升,右侧较常见深吸气时明显。
• 有时在深吸气状态下横膈呈波浪状,称为波浪膈,系因膈肌附着于 不同的肋骨前端,在吸气时受肋骨的牵引所致。
• 肺叶是解剖单位,与肺野为两种不同的概念,例如右肺中野的病 变可能在上叶,也可能在下叶。
1.奇叶
• 副叶(accessorylobe):由副裂深入肺叶内而形成,属于肺脏分叶的先 天变异。
• 常见的有:1.奇叶(azygoslobe):因奇静脉位置异常,奇静脉与周围的 胸膜反折形成奇副裂,将右肺上叶内侧部分隔成为奇叶。
x线读片指南完整版本
![x线读片指南完整版本](https://img.taocdn.com/s3/m/766ceda1852458fb760b56a2.png)
最新课件
1
骨、关节系统
异常X线表现:
【骨软骨瘤】 左尺骨发育粗短,两端膨大,尤以远端呈囊性扩张,外
侧皮质变薄,挠骨相对长,略有弧形弯曲,上尺挠关节脱位,桡骨明显外 移。本病好发软骨内化骨之骨骼,常发病于长骨的干骺端,肿瘤自干骺端 向外突出,可致骨发育畸形,亦最可新压课件迫邻近骨骼引起移位及畸形。 2
最新课件
14
呼吸系统
胸廓:
气管、支气管: ⑴.肺野:肺野是含空气的肺组织在胸片上所显示的
透亮区域,正常情况下表现清晰.左右肺野透明度相同, 深吸气时肺内含气量多,透明度高;呼气时则相反.透 明度下降,以两肺中下野为著。肺尖部因含气量少,故 透明度稍差。为了便于表明病变位置,人为地将一侧肺 野纵行分为三等份,称内、中、外带,又分别在第二、 四前肋端下缘画一水干线,将肺野分为上、中、下肺野;
最新课件
16
呼吸系统
胸廓:
气管、支气管: ⑶.肺纹理:肺纹理是由肺动脉、静脉及淋巴管组成
的,主要是肺动脉分支,在胸片上表现为自肺门向肺野 呈放射状分布的干树枝状影,逐渐变细。正常时下肺野 的纹理在粗细及数量上大约是上肺的三倍,一般肺外带 肺纹理几乎看不见。应该指出肺纹理正常粗细和多少并 无明显标准,但变化明显时则不难确定。肺纹理是否显 得松散,特别是聚拢,有时更文有临床意义。
最新课件
10
呼吸系统
胸廓:
骨骼:
⑴.肋骨:肋骨起于胸椎两侧,后段呈水平向外走行,前段自 外上向内下倾斜走行形成肋弓。第一至第十肋骨前端有肋软骨与胸 骨相连,因软骨不显影,故X线片上肋骨前端呈游离状。25岁以后第 一对肋软骨首先钙化,随看午龄增长,其他肋软骨自下而上逐根钙 化,表现为条状或不规则斑片状致密影,勿胰认为肺部病变;
踝关节x线诊断报告模板
![踝关节x线诊断报告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92f1399a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5a.png)
踝关节x线诊断报告模板一、踝关节正常解剖踝关节由踝穴(胫骨下端关节面与内、外踝构成)、距骨(位于踝穴中间)及其周围的韧带组成。
踝关节的内侧部分由胫骨直接延续的内踝及强韧的三角韧带组成。
踝关节内侧间隙通常≤4 mm,并且与胫距间隙相等,当内侧间隙>6 mm 时提示三角韧带断裂。
踝关节的外侧是由腓骨、下胫腓联合以及外侧韧带构成,腓骨无承重功能,仅仅作为弹性的外侧支撑。
踝关节外侧间隙通常在胫骨远端关节面上方25px水平测量腓骨内侧面到胫骨后方外侧面的距离,其正常值因为位置的不同变化较大,但通常< 5.5="">。
异常增宽表明存在下胫腓联合断裂。
下胫腓联合是胫腓骨下端的韧带连接,由胫骨远端关节面水平的胫腓前韧带.胫腓后韧带、横韧带和骨间韧带组成。
后踝是胫骨远端关节面顶部向后下外方的延伸,可防止距骨后移,又称第三踝。
踝关节前方较薄弱,有伸肌腱加强,临床上称胫骨前缘为前踝。
二、X线投照体位踝关节损伤后基本的X线检查包括前后位、侧位及踝穴位。
在常规前后位上,腓骨下端与胫骨前结节重叠,其重叠影不小于同一水平腓骨宽度的1/3,踝关节外侧间隙显示不清。
踝穴位是前后位的改良位,投照时足尖内旋至外、内踝位于同一高度,通常为150~ 250,中心线对准内外踝连线中点垂直射入,这一体位可同时显示踝关节内、外侧间隙。
在踝关节侧位像上,因为腓骨位置相对靠后,标准的侧位像腓骨应该重叠投影在胫骨远端后部。
由于后踝的骨折线通常与标准侧位的X线束方向平行,使后踝骨折得以显示。
但是如果因为疼痛,检查者不敢转动患者踝关节到标准的侧位,腓骨的影像将重叠于胫骨中间,此错误体位造成后踝骨折线显示不清,也是后踝骨折经常会被漏诊的原因之一。
踝关节骨骼和韧带在轴面上可以看作是一个环,若该环单处受损或两处及以上损伤修复后但仍存留一处损伤,则仍能保持稳定,但当有两处及以上受损时,则不能保持稳定,可能造成脱位。
许多情况下,踝关节骨折和韧带断裂是一并发生的,此时轴平面上将为不稳定的环。
人体各部位X线摄影技术92259
![人体各部位X线摄影技术92259](https://img.taocdn.com/s3/m/5fcb985df18583d04864594d.png)
②听眦线,外眦角与外耳孔的联线,又称 头颅基底线。
a
3
• 另外,头颅骨摄影时要用滤线栅,吸收 散射线,提高摄影效果。由于新的检查 技术的出现(CT、MR),使许多传统 的头颅位置不用或少用,如:颌下顶位、 眼眶位、鼻骨、颞骨、乳突、鼻窦的一 些摄影和位置等,本节不再述。
a
4
1.头 颅 后 前 位
7. 尺 桡 骨 侧 位
a
63
8. 肘 关 节 前 后 位
a
64
9. 肘 关 节 侧 位
a
65
10. 肱 骨 前 后 位
病人取仰卧位。
被检侧上臂紧
暗盒。前后位
时手臂伸直,
手掌向上。侧
位时肘关节弯
曲,前臂内转
成侧位姿势。
中心线均对准
肱位
a
67
12. 肩 关 节 前 后 位
有生理弯曲存在。 摄影时要注意:
• ①矫正生理弯曲,尽量减少影像失真; • ②除第1、2颈椎外,其他颈椎、胸椎、
腰椎、骶骨前后位、侧位的摆法 基本 相同,中心线均取所摄位置的中心;
a
29
③ 下部脊柱摄影前要清除肠内容物及 排尿;
④ 脊柱多采用前后位和侧位,必要时 须加摄斜位片。如外伤、脊椎病等
⑤必须用滤线设备吸收散射线 ⑥ 拍摄脊柱片时必须深吸气后曝光 ★ ⑦ 胸腰段及骶骨侧位的摄影条件 ★
病人取仰卧位。 肩胛骨喙突对准 台面中线,肩部 紧靠台面。手臂 伸直,手掌向上。 中心线对准喙突。
a
68
(四) 下肢
a
69
1. 足 部 前 后 位
7. 乳 突 罗 氏 位
a
13
8. 乳 突 许 氏 位
a
人体骨骼ppt课件
![人体骨骼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8f62da6c8d376eeafaa311b.png)
骨巨细胞瘤:
好发于干骺愈合后的骨端,多呈膨胀性多房性偏心性骨 破坏。骨壳较薄,其轮廓一般完好,内见纤维骨脊,构成分 房状。 骨巨细胞瘤的特征性表现:
• 肿瘤膨胀可很明显,甚至将关节对侧的 另一骨端包绕起来。
• 常直达骨性关节面下,以至骨性关节面 就是肿瘤的部分骨性包壳。
骨质破坏区与正常骨的交界清楚但不锐利,无硬化边。
2、骨折错位的类型:
分离移位:骨折断端间距较大,称为分离移位,多为软组织嵌入断端 间,或牵引所致
横向移位:为骨折远 侧断端向侧方或 前后方移位。
成角:远侧断段向某一方向倾斜,两断端中轴线交叉成角。
旋转移位:远侧断 段围绕骨纵轴向内 或外旋转。
断端嵌入:多发生 在长骨的干骺端 或骨端,为较细 的骨干嵌入较宽 大的干骺端或骨 端的松质内(与 断端重叠相区 别)。
1、普通检查: 骨、关节的X线检查主要用摄片,一般不用透视。
摄片要注意以下几点: A、任何部位,包括四肢长骨、关节和脊柱都要用正、
侧两个摄影位置,某些部位还要用斜位、切线位、 和周围等。 B、应当包括周围的软组织,四肢长骨摄片都要包括邻 近的一个关节,在行脊柱摄片时,例如摄照腰椎应 包括下部胸椎,以便计数。 C、两侧对称的骨、关节,病变在一侧而症状与体征较 轻或X线片上,一侧有改变,但不够明显时,应用 同一技术条件,摄照对侧,以便对照。 D、透视只在火器伤等找异物与定位时和外伤性骨折与 脱位进行复位时采用。
2、特殊检查:
A、体层摄影;B、放大摄影;C、干版摄影。
3、造影检查:
包括关节造影、血管造影、骨膜外充气造影、 瘘管造影、髓核造影、淋巴造影、及脊髓造影等。
A. 气脑造影及脑室造影已被痛苦少、诊断正确率较高的CT取代; B. 由于介入放射学的广泛开展和临床应用,一些创伤性大、痛苦
第三节呼吸正常X线表现
![第三节呼吸正常X线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a5cd81276bd97f192379e904.png)
6.次级肺小叶、腺泡 7.肺实质和肺间质
B.换气部分
呼吸性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肺泡
肺段以下可分成不同级别肺单元
1.小叶 (Miller次级小叶) 是肺的解剖 单元 有小叶间隔 内有静脉及淋巴管
2.腺泡 大小 6~8mm 为肺机能单元 ler初级小叶 一个肺泡管所属组织 4.肺泡 多面形有开口
两侧肺叶、段支气管名称
气道的级别与肺的划分
级别 平均直径 名称
0 1.3~2.2 气管
1 1.0
主支气管
2 0.7
叶支气管
3 0.5
段支气管
4 0.4
段支气管分支
5~10 0.4~0.1 小叶支气管
11~13 0.1~0.05 细支气管
14~15 0.05 终末细支气管
16~18 0.05 呼吸性支气管
为内、中、外带,从第二和第四肋骨与
肋软骨交界处下缘各划一水平横线将肺
野分成上、中、下三野。
肺野的划分
正常肺野与肺纹理
外中 内
上野 中野
下野
第二前肋 第4前肋
2. 肺门
构成 肺动脉、
肺静脉、
支气管、 淋巴组织
位置 中野内带
2~4前肋间 左比右高 正位 右八字 左逗点
右肺门角 侧位 大部重迭
右靠前 左靠后 密度 无衡定标准
19~20 0.05 肺泡管
23 0.4
肺泡囊
23 0.4
肺泡
主、叶支气管分支特征
右主支气管 长 1~4cm 角度20~30 60~85 粗短 陡直 中间段支气管
左主支气管 5~7cm 40~55 细长,倾斜
段支气管分支特征
右上叶: I型—B1 B2 B3 独立(40%) II型—B1+B3 B2(24%)
足踝部X线检查
![足踝部X线检查](https://img.taocdn.com/s3/m/beb0875a2e3f5727a5e96299.png)
足的负重位片
(2)斜位(内旋位)负重位片:
拍摄方法:患者伸膝站立在底片盒上。X线束 向内呈15°角投照,聚焦于第3跖骨基底; 如需清楚的显示外侧柱的骨骼结构,则可 使X线束向内呈30°角投照。
显示特点:非常清楚的显示第2、3跖跗关节, 并可显示第2跖骨基底细微的“斑点状” 骨折以及累及内侧楔状骨的跖跗关节损伤。
二、足踝的X线检查
1,X线的应用价值
• ⑴、清楚显示骨关节结构、骨创伤、骨肿 瘤、骨病、骨感染、骨坏死等。
• ⑵、多种应力位置摄片技术对软组织的间 接评估有很大帮助,如:应用双侧比较 的方法诊断患侧踝关节的不稳定、评价 踝韧带损伤。
⑶ X线片评价中注意的问题
①足踝部标准X线片:应包括负重位和非负重位片。
踝关节的X线平价
(2)非负重踝穴位—内旋位(内旋20°) 片
① 拍摄方法: 患者坐卧或仰卧,踝关节背屈至中立位, 小腿和足内旋20°,外踝置于45°斜面上。 X线束垂直于踝关节部位并聚焦于内、外 踝的中央。
②显示特点: 最适于评价踝关节的不协调。。
踝关节的X线平价
(3)踝关节非负重位片—外旋位(外 旋45°)片
跟骨的X线平价
(5)跟骨负重侧 位片
① 拍摄方法: 患者伸膝站立在5cm高 的木块上,双足并拢, 底片固定于双足内踝之 间。X线束垂直于跟骨中 部,聚焦于内踝下方 2.5—4cm处。
②显示特点: 可清楚显示距下关节的 后关节面、跟骨结节 Haglund畸形、跟腱附着 点病变如牵拉性骨刺等。
7,踝关节的X线平价
足踝部X线检查
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 手足外科 韩清銮 2016.06.16
一、足部骨骼解剖
• 足部骨骼包括趾骨、跖骨和跗骨。 • 足部常规摄影位置是正位、侧位和斜位。 • 足的负重位X光片,对于判断足行走状态下的力
x线片 骨正常变异
![x线片 骨正常变异](https://img.taocdn.com/s3/m/f39e8ced172ded630b1cb65a.png)
第一节手和腕1. 末节指骨的远端稍肥大,边缘不整齐是正常现象,第五指末节和中节指骨可能稍小。
2. 中节指骨的掌面在指肌附着处粗糙不平,不可误认为骨质破坏。
3. 拇指的基底节和其它手指的中节指骨可见到小的边缘锐利的卵圆形缺损,此为骨干的滋养孔,腕部诸骨由于滋养孔类似透亮缺损影,勿误为骨囊肿或破坏性病灶。
4. 在一些正常儿童中,指骨骨骺中心的密度深浅不一,有的呈骨硬化密度,有的则很浅淡。
这属正常现象,儿童第二至第五指指骨干骺端先期钙化带硬化或干骺端凹陷并硬化为正常变异所致。
5. 第一掌骨和大多角骨之间的关节腔较宽,不可认为半脱臼。
6. 在很多正常儿童的第二掌骨近端骺软骨中可有副骨化中心,有时在所有掌骨近端亦皆有此种情况,即副骨化中心,可与骨干持续分离数年之久,最后在互相融合,亦有终生分离而成为一个独立的小骨者。
、7. 腕和掌部可有各种各样的副骨和籽骨,我国人只在第一掌骨远端可见有籽骨,其它部分副骨为籽骨及为少见。
8. 钩骨的钩部在儿童期常见不到,但在青春期前都可显示出来,切勿把它当作分离的小骨折碎片,钩骨的钩部与体部在正位片上互相重叠,表现为局部密度增密度增高。
9. 月骨早期可有两个骨化中心,以后可互相融合,或作为分离的小骨而存在,即月骨上小骨。
有时月骨与三角骨互相融合,并在其融合部位形成一条假性骨折线。
10. 双舟骨及三舟骨,手舟骨可由两点或三点化骨而形成双舟骨及三舟骨。
双手舟骨的两半分界线在舟骨腰部,切误为骨折。
11. 腕豆骨是最小的腕骨,出现最迟,常由几个小骨灶骨化而成,可保持其颗粒状形态达数年之久。
因此,在诊断幼年腕豆骨骨软骨炎时须谨慎,多角骨在发生的最早期可呈为粗糙而不规则的状态。
12. 尺骨远端和腕骨间有三角软骨,因此,在正位片上尺骨远端距离腕骨较远,尤其在偏向桡侧的掌正位片上,尺骨远端和腕骨分离更远,容易被误认为半脱臼。
13. 婴儿出生后几个月内,大部分尺骨远端及少数桡骨骨端可见到一种杯状的横面,代替了常见的平直横面。
四肢影像解剖概述及上肢影像解剖-图文-图文
![四肢影像解剖概述及上肢影像解剖-图文-图文](https://img.taocdn.com/s3/m/242f7c8a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28.png)
第二部分
第二篇 四肢影像解剖
第一章 四肢影像解剖特征概述
第一章 概述
骨组织
• 基本组织:骨,软骨,骨膜 • 附属组织:血管,神经,脂肪,骨髓
第一章 概述
骨组织
骨• 与软骨的成份
•
• •骨 • •
骨基质:胶原纤维,粘多糖 有机质
骨细胞:成骨细胞,破骨细胞,骨细胞 无机质:钙,磷 纤维
)
第二章 上肢
• 构成 肱骨 下端 尺桡 骨上端
• 包括 肱尺 关节 肱桡关 节 桡尺近侧 关节 一个关节 囊
肘部(elbow joint)
第二章 上肢
肘关节X线解剖
• X线征与脂肪垫 • 关节间隙: 3mm • 提携角: 10~15 • 肱骨小头测量
肘部(elbow joint)
图2-2-27 肱骨小头测量
•关
节
•脂
肪
•骨性关节面
• 关节软骨( 骺线 )
•关 节 腔
• 韧带 和 纤维囊
• 关节盘和半月板
T1WI 高 低
中等 低 低 低
T2WI 较高
低 略高 低 低 低
PDI 高 低 中等 低 低 低
第二部分
第二篇 四肢影像解剖
第二章
上肢影像解剖
第二章 上肢
指掌部
• (fingers & palm)
• • 软骨 •
软骨基质:胶原纤维 , 粘多糖 软骨细胞:成软骨细胞,破骨细胞,软骨细胞 纤维
第一章 概述
骨的发育
• 骨化 膜内化骨与软骨内化骨
• 生长与成型
第一章 概述
骨生理
• 成骨与破骨 • 钙和磷代谢 • 影响骨代谢的因素
骨关节正常影像学表现
![骨关节正常影像学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1eb27a850722192e4436f64d.png)
L5横径明显大于长 径,椎体平面呈椭 圆形,椎管呈三叶 状,椎体后壁呈弧 形后突
侧隐窝
侧隐窝内走行 神经根
侧隐窝正常前后径为3 ~5mm,当小于2mm时 被认为是狭窄
腰椎上段椎管呈圆形
腰椎下段椎管呈倒三角形
正常腰段椎管前后径为15~25mm
椎间盘特点
1、胸段椎间盘最薄,腰段最厚,颈段介于两者之间。
6、注意照片上是否有不应该有的异物。
X线片阅读顺序:
• 软组织-骨外形-骨结构(骨膜、皮质骨【 密度-界限-边缘】松质骨)-其它骨结构( 子骨、副骨、骨骺、营养血管沟、骨岛、 生长障碍线)-关节
X线影像的分析与诊断
前提条件
1、要非常熟悉各种X线影像所反映出来 组织结构的解剖特点;
2、要掌握人体组织结构常见生理与病理 现象的X线影像特征;
骨骺板:骨骺与干骺端 间的软骨层,在X线片上显 示为横行的透明线
骨骺线:骨骺的不断增长, 骨骺板逐渐变薄,最后 消失,骨骺与干骺端出 现骨性联合,完成骨发 育,有时遗留一条横行 线状致密影
骨龄
骨骺内骨化中心的出现,完全骨化 及与骨干闭合都是按照一定时间顺序进 行,由此来推测年龄为骨龄。
骨龄的意义
•应力位 :正常踝关节
在内翻或外翻应力位时 ,距骨倾斜角度极小, 一般小于5°,大于5°以 上视为异常,如果距骨 倾斜度达到15°时,表 示韧带有断裂,一般倾 斜角度越大,损伤的韧 带数越多。
膝 关 节
髋 关 节
1.髂嵴2.髂骨翼3.髋关节间隙4.股骨头5.股骨颈6.粗隆间7. 闭孔8.小粗隆9.骶孔10.骶髂关节11.股骨头凹12.大粗隆13. 耻骨上支14.耻骨联合15.坐骨支
中 心 线:第4颈椎
颈椎张口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lecranon process 鹰嘴
肘关节侧位
Capitellum 肱骨小头
Radial head 桡骨头
Coronoid process 冠突
Trochlea
滑车
Olecranon process 鹰嘴
Hand 手
Wrist 腕
前臂正位
Humerus 肱骨
Ulna 尺骨
腰椎侧位
Disc spaces 椎间隙 Vertebral body 椎体 Superior articular facets
上关节突 Sacrum 骶骨 Inferior articular facets
Metatarsal 跖骨
Distal phalanx 远节跖骨
Middle phalanx 中节跖骨
Proximal phalanx 近节跖骨
足部侧位
Calcaneus tuberosity 跟骨结节 Navicular 舟骨
Femur 股骨 Talus 距骨
Calcaneus 跟骨
Cuneiform 楔骨
Lateral malleolus of fibula 外踝
Navicular Talus
舟骨 距骨
踝关节侧位
Fibula
腓骨
Tibia
胫骨
Femur
股骨
Navicular 舟骨
Talus
距骨
Calcaneus 跟骨
足部正位
Femur
股骨
Navicular 舟骨
Talus
距骨
Calcaneus 跟骨
Anterior arch of C1
C1前弓
Occiput
枕骨
Dens
齿状突
Posterior arch of C1 C1后弓
C2 body C2椎体
Superior arti间关节
Lanimae
椎板
Vertebral body 椎体
Intervertebral disc spaces 椎间隙
正常骨骼X线解剖
(英汉对照)
Yhonqun 编辑
2008.9.9
肩关节外旋位
Distal clavicle 锁骨远端 Coracoid 喙突 Glenoid 关节盂 Lesser tuberosity 小结节 Humeral head 肱骨头 Greater tuberosity 大结节 Acromion 肩峰 Acromioclavicular joint
Radius 桡骨
Hand 手
Wrist 腕
前臂侧位
Humerus 肱骨
Ulna 尺骨
Radius 桡骨
腕关节正位
Ulna
尺骨
Radius
桡骨
Pisiform 豆状骨
Lunate
月骨
Scaphoid 舟状骨
Capitate 头状骨
Hamate
钩骨
Trapezium 大多角骨
Trapezoid 小多角骨
肩锁关节
肩关节内旋位
Distal clavicle 锁骨远端 Coracoid 喙突 Glenoid关节盂 Lesser tuberosity 小结节 Humeral head 肱骨头 Greater tuberosity 大结节 Acromion 肩峰 Acromioclavicular joint
Cuneiform 楔骨
Metatarsal 跖骨
Distal phalanx 远节跖骨
Middle phalanx 中节跖骨
Proximal phalanx 近节跖骨
Sesamoids 籽骨
足部斜位
Femur
股骨
Navicular 舟骨
Talus
距骨
Calcaneus 跟骨
Cuneiform 楔骨
膝关节正位
Fibula 腓骨 Tibia 胫骨 Patella 髌骨 Femur 股骨
膝关节侧位
Fibula 腓骨 Tibia 胫骨 Patella 髌骨 Femur 股骨
踝关节正位
Tibial shaft Fibular shaft
胫骨干 腓骨干
Medial malleolus of tibia 内踝
C1侧块 Spinous processes
棘突
Greater trochanter 大粗隆
骨盆正位
Lesser trochanters
小粗隆
Femoral herds
股骨头
Pubic symphysis 耻骨联合
Obturator foramina 闭孔 Acetabulae 髋臼 Sacroiliac joints 骶髂关节
Metacarpal 掌骨
腕关节侧位
Radius
桡骨
Lunate
月骨
Scaphoid 舟状骨
Metacarpal 掌骨
手正位
Ulna
尺骨
Radius
桡骨
Metacarpal (MC) 掌骨
Proximal phalanges (PP)近节指骨
Middle phalanges (MP)中节指骨
Distal phalanges (DP)远节指骨
肩锁关节
肩关节腋位
Coracoid 喙突 Glenoid 关节盂
Lesser tuberosity 小结节
Humeral head 肱骨头
Greater tuberosity 大结节
Acromion 肩峰
肘关节正位
Capitellum 肱骨小头
Radial head 桡骨头
Coronoid process 冠突
Metatarsal 跖骨
Toe 足趾
颈椎正位
Spinous process 棘突 C3 body C3 椎体 T1 transverse process
T1横突 Right 1st rib 右第一肋 Transverse process
横突
颈椎侧位
Occipital condyles 枕骨粗隆
颈椎右斜位
Posterior arch of C1 C1后弓
Right C2-3 foramen C2-3右侧椎间孔
Dens 齿突
Left 1st rib 左侧第一肋
Anterior arch of C1 C1前弓
颈椎左斜位
Left neural formina 左侧神经孔
Inferior articulating facets 下关节突
Right 1st rib 右侧第一肋 Spinous process 棘突 Pedicles 椎弓根
Superior articular facets 上关节突
颈椎张口位
Occipital condyles 枕骨粗隆
Dens 齿状突 Occiput 枕骨 C2 body C2椎体 Lateral mass of C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