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实验室检查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各种实验室检查正常值和临床意义
各种实验室检查意义一、常规项目 (2)二、生化检查 (5)三、肝炎标志检查 (7)四、临床血液项目 (16)五、常规免疫项目 (33)六、发光免疫项目 (42)七、体液项目 (52)一、常规项目二、生化检查三、肝炎标志检查检验科生化室检验项目一览表四、临床血液项目骨髓瘤、慢性肝病、慢性感染、结缔组织病、过敏性紫癜、恶性淋巴瘤、牛皮癣、麻风病、疟疾、肾炎。
减低: 先天性免疫缺陷病、肾病综合征、病毒感染、蛋白丢失性疾病、免疫抑制治疗。
减低:先天性免疫缺陷病、肾病综合征、病毒感染、蛋白丢失性疾病、免疫抑制治疗。
IgA 免疫球蛋白A g/L 0.7 ~3.3 增高: 肝脏疾病、结缔组织疾病、IgA 型多发性骨髓瘤、肺结核、急性肾炎等。
减低: 免疫缺陷病、选择性IgA 缺陷病、后天性低丙种球蛋白血症、肾病综合征、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何杰金病。
减低:免疫缺陷病、选择性IgA 缺陷病、后天性低丙种球蛋白血症、肾病综合征、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何杰金病。
IgM 免疫球蛋白M g/L 0.5 ~2.2 增高: 巨球蛋白血症、病毒性肝炎急性期、结缔组织疾病、恶性肿瘤、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伤寒、梅毒、黑热病、疟疾、丝虫病、支原体肺炎、风疹等。
减低: 免疫缺陷病、IgA 、IgG 型的多发性骨髓瘤、何杰金病、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先天愚型、蛋白丢失性胃病、网状内皮细胞增生性疾病、尿毒症。
减低:免疫缺陷病、IgA 、IgG 型的多发性骨髓瘤、何杰金病、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先天愚型、蛋白丢失性胃病、网状内皮细胞增生性疾病、尿毒症。
IgE 免疫球蛋白E mg/l 0.1-0.9 增高: 骨髓瘤、寻麻疹、过敏性疾病、寄生虫病减少: 见于某些运动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无丙种球蛋白血症、非IgE 型骨髓瘤、慢性淋巴性白血病、免疫功能不全等疾病。
减少:见于某些运动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无丙种球蛋白血症、非IgE 型骨髓瘤、慢性淋巴性白血病、免疫功能不全等疾病。
实验室检查正常值和临床意义
实验室检查正常值和临床意义实验室检查是医学诊断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通过检查患者的生物体内的血液、尿液、组织等样本来评估其健康状况。
实验室检查的结果通常会提供正常值参考范围,这是通过对正常人群的大规模调查研究获得的统计数据。
但是,只有了解正常值的意义,才能正确解读实验室检查结果。
实验室检查结果通常以数值的形式呈现,并与正常范围进行比较。
正常范围是指在正常人群中,其中一指标的统计平均数范围。
通常以百分位数的形式进行表示,如参考范围的上限和下限。
例如,一个血常规检查中的白细胞计数正常范围为4-11x10^9/L,表示在正常人群中,大约95%的人的白细胞计数值都在这个范围内。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患者的白细胞计数高于这个范围,就可能存在其中一种疾病或异常情况。
实验室检查的正常值和临床意义是紧密相关的。
在理解正常值的意义之前,我们首先需要知道每个指标的生理意义以及与一些疾病之间的关联。
举例来说,肝功能检查中的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是衡量肝脏功能的重要指标。
它们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如果肝细胞受损或死亡,这两个指标的水平就会升高。
在正常情况下,它们的水平较低。
因此,当ALT或AST的水平超过正常范围时,可能提示肝功能异常,如肝炎、肝硬化等。
但是,仅仅超过正常范围并不能确定一个人是否患有其中一种疾病,因为个体之间存在一定的生理变异。
因此,在解读实验室检查结果时,还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病史、症状和体征等因素。
只有结合这些因素,才能对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准确的解读和诊断。
此外,正常值也会因年龄、性别、季节、地理区域等因素而有所差异。
例如,一个健康的成年男性的红细胞计数范围为4.5-5.5x10^12/L,而对于孕妇来说,正常范围稍高一些。
因此,在解读实验室检查结果时,也需要考虑这些因素。
实验室检查结果的正常范围是根据大量健康人群数据统计得出的,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对于临床医生来说,了解正常值的意义对于判断患者是否存在疾病、制定治疗计划以及监测治疗效果都至关重要。
检验项目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
检验项目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目录第一节:生化检验1.谷丙转氨酶(ALT)2.谷草转氨酶(AST)3.转肽酶(GGT或r-GT)4.碱性磷酸酶(ALP)5.乳酸脱氢酶(LDH)6.总胆红素(TBIL)7.直接胆红素(DBIL)8. 间接胆红素(BIL或T-D BIL)9.总蛋白(TP)10.白蛋白(ALB)11.球蛋白(GLO)12.白/球比值(A/G)13.血糖(GLU)14.羟丁酸脱氢酶(α-HBDH)15.肌酸激酶(CK)16.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17.尿素氮(BUN)18.肌酐(CR)19.胆碱酯酶(CHE)20.尿酸(UA)21.血清胆汁酸(TBA)22.甘油三酯(TG)23.总胆固醇(TC)24.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2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6.载脂蛋白A(APOA1)27.载脂蛋白B(APOB)28.钾(K+)29.钠(Na+)30.氯(Cl-)31.钙(Ca2+)32.镁(Mg)33.无机磷(磷) (Pi)34.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35.淀粉酶(AMY)36.糖化血红蛋白(HbA1C)37.血清腺苷脱氢酶(ADA)38.血清单胺氧化酶(MAO)39.血清5′-核苷酸酶(5′-NT)第二节:免疫检验1.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2.类风湿因子(RF)3.乙肝两对半4.乙肝前S1抗原检测(Pre-s1Ag)5.甲肝检测(抗HAV-IgM)6.丙肝检测(抗HCV-IgG)7.梅毒检测(TRUST试验)8.HIV抗体筛检(ELISA法)9.结核杆菌抗体试验(胶体金法)10.肺炎支原体、衣原体血清学检测11.肥达氏反应12.大便轮状病毒检测13.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测定(T3)14.甲状腺素测定(T4)15.促甲状腺激素测定(TSH)16.甲胎蛋白检测(AFP)17.癌胚抗原检测(CEA)18.前列腺特异抗原检测(PSA)19.EB病毒检测20.解脲支原体检测21.衣原体检测22.抗弓形虫抗体测定23.抗风疹病毒抗体测定24.巨细胞病毒(HCMV)测定25.抗单纯疱疹病毒(HSV)抗体测定第三节:血液常规检验1.红细胞计数(RBC)2.血红蛋白测定(Hb)3.白细胞(WBC)检验4.白细胞分类(DC)5.血小板(PLT)检验6.红细胞比积(HCT)检验7.红细胞平均体积(MCV)8.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9.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10.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11.网织红细胞(Ret)计数12.红细胞沉降率(ESR)13.凝血四项(PT、APTT、TT、Fbg)14、地中海贫血筛查试验15、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16、红斑狼疮细胞(LE细胞)检测:17、骨髓细胞检查:18、疟原虫检查(涂片法)第四节:尿液常规检验1.尿颜色2.尿透明度3.相对密度(尿比重)4.尿酸碱度5.尿蛋白(PRO)6.尿酮体(KET)7.尿葡萄糖(GLU)8.尿胆红素(BIL)9.尿胆原(UBG)10.尿亚硝酸盐(NIT)11.尿红细胞及血红蛋白(BIO)12.尿白细胞(LEU)13.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测定(HCG)14.尿淀粉酶(U-AMY)15、尿蛋白定量第五节:大便常规检验第六节:脑脊液检验第七节:浆膜腔积液检验第八节:关节腔积液检验第九节:前列腺液检验第十节:精液检验第十一节:阴道分泌物检验第十二节:ToRCH感染的血清学检测第一节生化检验1、谷丙转氨酶(又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正常参考值0-42U/L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急慢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脂肪肝,肝硬化,心梗,胆道疾病等。
各种实验室检查的正常值和临床意义
编辑本段尿常规检查注意事项1、收集尿液的时间:任何时间排出尿都可以做常规化验检查。
一般肾病病人为观察前后结果则规定一律采用清晨起床第一次尿液送检。
2、药物会影响检查结果:患者在使用抗菌药物后再做尿常规检查可影响检查的准确性。
3、尿标本必须新鲜:尿液停放几小时后,白细胞即可破坏而脓尿消失,葡萄糖被细菌分解,管型破坏,细胞溶解等问题出现,会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有什么尿常规检查注意事项4、尿标本必须清洁:男性患者不要混入前列腺液等。
按排尿的先后次序,可将尿液分为前段、中段、后段。
因前段尿和后段尿容易被污染,因此,做尿常规和尿细菌学检查时,一般都留取中段尿。
应使用清洁容器装取尿液,如医院提供的清洁尿杯。
5、有些病症需多次检查:尿路感染者脓尿常呈间歇性,故宜多次反复检查才能下结论。
对于尿路出现异常的患者,尿常规检查是最好的检验方法,方便又快捷。
需要注意的是,做尿常规检查一定要选择正规的医院,才能获得最准确的结果。
编辑本段解读报告注意事项1、如果尿液在膀胱内储存时间过长,中性粒细胞可能破坏,释放酯酶到尿中,导致尿干化学检查结果白细胞阳性,而显微镜检查则为阴性,此种情况应以干化学分析仪检查结果为准。
2、肾移植患者排异反应可导致尿中出现大量淋巴细胞,淋巴细胞无酯酶,干化学分析为白细胞阴性,而显微镜检查则有白细胞,应以显微镜检查为准。
3、肾脏疾病尿中红细胞常被破坏而释放出血红蛋白,因此显微镜检查可无红细胞存在,而干化学分析血红蛋白(隐血)呈阳性,此时将标本加热煮沸1min,冷却后再测,如隐血仍未阳性,此应以后者结果为准。
4、如果镜下发现红细胞,而尿液干化学分析隐血阴性,如果蒸馏水破坏试验阳性,则可能为维生素C等还原性物质的干扰而成假阴性,或者是试纸失效,应以镜下结果为准。
[2]贫血的临床分级——内科护理学二、生化检查。
常规生化检验项目各项指标参考范围和临床意义
常规生化检验项目各项指标参考范围和临床意义常规生化检验项目是临床医学中常用的一种实验室检验方法,用于评估人体内各种生物化学过程的正常与异常状况,有助于诊断疾病、监测疗效和预测疾病进展等。
以下是常规生化检验项目中一些重要指标的参考范围和临床意义。
1.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参考范围:ALT:男性≤50U/L,女性≤35U/L;AST:男性≤40U/L,女性≤35U/L。
临床意义:ALT和AST通常用于评估肝功能,出现异常意味着肝细胞损伤,并且可以帮助区分肝炎、肝病毒感染、肝细胞癌等。
2.血清总蛋白(TP)和白蛋白(ALB):参考范围:TP:60-80g/L;ALB:35-55g/L。
临床意义:TP和ALB是评估肝功能和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异常可提示肝脏疾病、营养不良等。
3.血清尿素氮(BUN)和肌酐(Cr):参考范围:BUN:2.86-8.21 mmol/L;Cr:53-106 μmol/L。
临床意义:BUN和Cr是评估肾功能的重要指标,异常可以提示肾脏功能损伤,如急性肾衰竭、慢性肾病等。
4.血清总胆红素(TBIL)和直接胆红素(DBIL):参考范围:TBIL:3.4-20.5 μmol/L;DBIL:0-6.8 μmol/L。
临床意义:TBIL和DBIL常用于评估肝胆系统功能,异常可以提示肝胆疾病,如黄疸、胆结石等。
5.血清钠(Na)、钾(K)和钙(Ca):临床意义:这些电解质指标常用于评估水电解质平衡和神经肌肉功能,异常可以提示肾功能障碍、电解质紊乱、神经肌肉病等。
6.血清葡萄糖(GLU):参考范围:空腹血糖:3.6-6.1 mmol/L。
临床意义:血糖是评估糖代谢的指标,异常可以提示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等。
7.血清甲状腺素(T3、T4)和甲状腺刺激素(TSH):参考范围:T3:1.2-3.1 nmol/L;T4:63-165 nmol/L;TSH:0.55-4.78 mIU/L。
常用实验室检查指标正常值范围及临床意义
(地昔帕明)
里米酮,扑痫酮,去氧苯巴
比妥)
Digitoxin(Crystodigin) 15-25ng/mL Procainamide(Pronestyl) 4-10µg/mL
(洋地黄毒苷)
(普鲁卡因胺)
Digoxin(Lanoxin)(异羟 0.5-2.0ng/mL Propranolol(Inderal)(心得 50-100ng/mL
Diet with 800mg/dL for 3 days, fast for 8 hrs(连续 3 天 800mg/Dl 的饮食, 然后禁食 8h)
Fasting before test(禁食 前测试)
6 Nurses’ Career Information Consult (血常规)
42-52%
35-47%
Serum iron(血清铁) 65-175µg/dL
50-170µg/dL
RBC count (红细胞计 4.5-6.2million/µL
数)
4-5.5million/µL
男性 女性 男性 女性 男性 女性 男性 女性
5 Nurses’ Career Information Consultancy Co., Ltd.
Platelet count(血小板计数) 150,000-400,000cells/µL
1 Nurses’ Career Information Consultancy Co., Ltd.
WLPT 全程伴随式家庭教师组
实验室检查结果
胃肠道的血液分析正常值
Albumin(白蛋白)
实验室检查结果
避免剧烈活动 8hr,过多 摄入红肉 24hr。
血液酶/心脏标志
临床常用检验值及意义
主要分布在肝脏,其次是骨骼肌、肾脏、心脏等。 正常参考值 5-40U/L。 临床意义 增高 见于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胆石症 、肝坏死、肝癌、胆管炎、胆囊炎、心肌梗塞、心 力衰竭、心肌炎、多发性肌炎、酒精、化学毒物、 药物等因素致肝损害。
血清酶学检查
2、门冬氨酸转氨酶 AST 主要分布在心肌,其次在肝脏、骨骼肌、肾脏
170-200g/L 6.0-7.0 ×10 12 /L
临床意义
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 多见于各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
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 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多:
红细胞生成素代偿性增加:常见于身体缺 氧、严重的心肺疾病、异常血红蛋白病等。 红细胞生成素非代偿性增加:如某些肿瘤或肾 脏疾患如肾癌、肝细胞癌、卵巢癌、肾胚胎 瘤、肾上腺皮质腺瘤、子宫肌瘤及肾盂积水、 多囊肾等。
血清酶学检查
4、乳酸脱氢酶 LDH
正常参考值 95-200U/L。 临床意义 增高 见于肝炎、心肌梗塞、肺梗塞、某些恶 性肿瘤 淋巴瘤、肺癌、结肠癌、乳腺癌、胃 癌、宫颈癌等 、白血病、肾病综合征、休克 、溶血性贫血、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等病症。
血清酶学检查
5、r-谷氨酰氨基转移酶 GGT 正常参考值 男性11-50U/L,女性7-32U/L。 临床意义 增高 见于胆道阻塞性疾病、急慢性病毒
性肝炎、肝硬化、急慢性酒精性肝炎、药 物性肝炎、其他 脂肪肝、胰腺炎、胰腺肿 瘤、前列腺肿瘤等 。
3.4血肌酐
血中的肌酐,由外源性和内生性两类组成。 机体每20g肌肉每天代谢产生1mgCr,产生速 率为1mg/min,每天Cr的生成量相当恒定。血 中Cr主要由肾小球滤过排出体外,肾小管基本 不重吸收且排泌量也较少,在外源性肌酐摄入 量稳定的情况下,血中的浓度取决于肾小球滤 过能力,当肾实质损害, GFR降低到临界点后 GFR 下降至正常人的1/3时 ,血Cr浓度就会明 显上升,故测定血肌酐浓度可作为GFR受损的 指标。敏感性较血尿素氮好,但并非早期诊断 指标。
常用实验室检查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空腹葡萄糖检测:[参考值]邻甲苯胺法为3.9-6.4mmol/L[临床意义]1、增高见于1)1型或2型糖尿病;2)内分泌疾病如巨人症或肢端肥大症、皮质醇增多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嗜铬细胞瘤、胰高血糖素病等;3)应激性高血糖:如颅脑损伤、脑卒中、心肌梗塞等;4)药物影响:如噻嗪类利尿剂、口服避孕药等;5)其他:妊娠呕吐、麻醉、脱水、缺氧、窒息等;6)生理性增高如饱食、高糖饮食、剧烈运动、情绪紧张等。
2、减低见于1)胰岛素过多;2)缺乏抗胰岛素激素;3)肝糖原贮存缺乏性疾病;4)其他。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临床意义]•诊断糖尿病两次空腹血糖分别≧ 7.0mmol/L,本试验高峰值≧11.1mmol/L,或2小时值≧11.1 mmol/L;随机血糖≧11.1mmol/L,且伴尿糖阳性;或有多尿、口渴、多饮等临床症状者可确诊糖尿病。
•糖耐量减低指空腹血糖 <7.0 mmol/L,2小时血糖在7.8-11.1 mmol/L之间,多见于糖尿病前期、痛风、肥胖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肢端肥大症、皮质醇增多症等。
•低血糖现象肝源性低血糖,空腹血糖常低于正常,口服糖后血糖高峰提前出现并高于正常, 2小时后不能降至正常;2型糖尿病早期也可出现低血糖症状;功能性低血糖患者,空腹血糖正常,服糖后血糖高峰也在正常范围内,但服糖后2-3小时可发生低血糖。
•葡萄糖耐量曲线低平常见于胰岛 B细胞瘤、甲亢、腺垂体功能减退症及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等。
•血清胰岛素检测和胰岛素释放试验[参考值]RIA法空腹:血胰岛素为10-20mu/L;胰岛素(mu/L) /血糖值(mg/dl)<0.3。
[临床意义]•糖尿病 1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胰岛素浓度明显减低,呈低平曲线,胰岛素与血糖的比值也明显降低。
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胰岛素水平可正常、稍低或稍高,服糖后高峰延迟。
•高胰岛素血症或胰岛 B细胞瘤空腹血糖降低,胰岛素/血糖比值>0.4,提示高胰岛素血症或胰岛B细胞瘤。
常用实验室检查指标正常值范围及临床意义
常用实验室检查指标正常值范围及临床意义实验室检查是临床医学中非常重要的诊断方法之一,通过对患者血液、尿液、体液等样本的化学、生物学、免疫学等指标的检测,可以帮助医生对疾病进行正确的判断和诊断。
常用实验室检查指标正常值范围及临床意义对于正确理解检查结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血常规指标中,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等是常见的指标。
白细胞计数正常范围为4.0-10.0×10^9/L,红细胞计数正常范围为3.8-5.5×10^12/L,血红蛋白正常范围为120-160g/L,血小板计数正常范围为100-300×10^9/L。
白细胞计数可以反映机体的免疫功能和感染状况,如白细胞计数升高可能表示感染,而白细胞计数降低可能表示免疫功能低下;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可以反映机体的氧合情况,如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降低可能表示贫血;血小板计数可以反映机体的凝血功能,如血小板计数升高可能表示凝血功能亢进,而血小板计数降低可能与出血有关。
血生化指标中,肝功能检查指标(ALT、AST、TBIL、ALB等)和肾功能检查指标(SCR、BUN等)是常见的指标。
ALT和AST是肝细胞损伤的标志物,正常范围分别为10-40 U/L和15-40 U/L,如果超过正常范围可能提示肝细胞损伤;TBIL是血清总胆红素的浓度,正常范围为5-21μmol/L,如果超过正常范围可能提示肝胆系统疾病;ALB是血清白蛋白的浓度,正常范围为40-55 g/L,如果低于正常范围可能提示肝功能减退。
SCR是肾脏滤过功能的指标,正常范围为59-104 μmol/L,如果超过正常范围可能提示肾脏功能受损;BUN是血尿素氮的浓度,正常范围为3.2-7.1 mmol/L,如果超过正常范围可能提示肾脏功能损伤。
免疫学指标中,白蛋白、球蛋白、IgG、IgM、IgA等是常见的指标。
白蛋白是血浆中含量最高的蛋白质,正常范围为35-55g/L,球蛋白是除白蛋白外的其他蛋白质总和,正常范围为20-35g/L。
实验室检查指标及临床意义
总胆固醇(TCH)
甘油三酯(TG)
高密度脂蛋白(HDL-C)
低密度脂蛋白(LDL-C)
TCH,TG,LDL-C升高见于冠心病、高脂血症、糖尿病、肾病、胆总管阻塞等;精神紧张、妊娠、肥胖、脂肪肝、长期高脂饮食也会出现升高。
HDL-C对诊断冠心病有重要价值,冠心病、糖尿病、肝损害和肾病时,HDL-C会下降。
非癌症情况也会出现升高:如囊肿,肌瘤等良性肿瘤、胰腺炎、胆囊炎、胆管炎、肝炎、肝硬化、阻塞性黄疸以及消化道出血等情况。
CYFRA21-1
①存在于肺0%。
②对其它肿瘤,如头颈部、乳腺、宫颈、膀胱、消化道肿瘤均有一定的阳性率。
③CYFRA21-1诊断不同组织类型肺癌的敏感度也不同,其对肺鳞癌的敏感度最高,阳性率约60%~80%,其次为腺癌,小细胞癌最低。
非癌症情况下也会出现轻中度升高:如肝炎、自身免疫病、肝硬化、良性乳腺疾病和非癌性卵巢疾病及少部分健康人,但浓度往往稳定,不会随时间的推移而有大的变化。也有25%-30%的晚期乳腺癌病人CA15-3不增高。
CA125
①是重要的卵巢癌相关抗原,是卵巢癌诊断的首选肿瘤标志物,诊断敏感度可达90%以上。
②此外,在肺癌良性及恶性渗出液中也存在CA125,因此部分肺癌患者血清CA125也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或者既往感染过乙肝,已恢复并具有免疫力
-
+
-
+
+
急性HBV感染后已恢复,具有免疫力
+
-
-
-
+
急性HBV感染期,或慢性乙肝携带者,传染性低
-
+
-
-
+
既往感染,已恢复,具有免疫力
最新12、《临床医学概论》常用医学检验指标及其临床意义-精选PPT文档
.尿胆原
1.增多: (1)肝细胞性黄疸和溶血性黄疸 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肝硬化等 (2)其他疾病 顽固性便秘、肠梗阻等
2.减少: (1)阻塞性黄疸 胆总管结石
(2)其他疾病
6.尿液隐血
正常阴性 含0.1破坏 (1)创伤 心瓣膜手术、严重烧伤等 (2)阵发性血红蛋白尿及引起血尿的疾病 (3)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 溶血性尿毒症 (4)用药 阿司匹林、磺胺药等 2).尿肌红蛋白阳性 (1) 创伤 挤压综合症、电击伤等 (2)原发性肌肉疾病 肌肉萎缩等 (3)局部缺血性肌红蛋白尿 心肌梗死等
一、 血常规检查
红细胞计数(RBC) 血红蛋白测定(Hb) 白细胞计数(WBC) 白细胞分类计数(DC) 血小板计数(PLT)
血常规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项目 参考值 男性:120-160g/L 女性:110-150g/L 新生儿:170-200g/L 男性:4.0-5.5×1012/L 女性:3.5-5.0×1012/L 新生儿:6.0-7.0×1012/L 成人:4-10×109/L, 新生儿:15-20×109/L 6月至2岁婴儿: 11-12×109/L 临床意义 血红蛋白增多,常见于脱水所致血 液浓缩或慢性组织缺氧等;其减少则 常见于各种贫血
1.酸碱度增高 (1)疾病 代谢性或呼吸性碱中毒等 (2)用药 应用碱性药物碳酸氢钠等 2.酸碱度降低 (1)疾病 代谢性或呼吸性酸中毒等 (2)用药 应用酸性药物氯化铵等
2. 尿比重
1.015-1.025
1.升高 急性肾小球肾炎、泌尿系统梗阻等 2.降低 肾功能不全、急性肾衰多尿期、应用利尿剂、 尿崩症、高血压等
二. 白细胞分类计数
1.白细胞分类 (1)细胞质有颗粒:中性、嗜碱性、嗜酸性 (2)细胞质无颗粒:淋巴细胞、单核细胞 2.中性粒细胞 0.5--0.7 (1)吞噬细胞 在急性感染中起重要作用 (2)临床意义: A.增多:a.急性、化脓性感染 局部及全 身感染 b.中毒、出血及其他疾病 B.减少:a.疾病 伤寒、副伤寒、疟疾等 b.中毒(重金属等)及用药
常用实验室检查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常用实验室检查正常值及临床意义实验室检查是诊断疾病和监测疾病进展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对各项指标的分析可以了解机体的生理状态和病理变化,并进行合理的诊断和治疗。
以下是常用实验室检查的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的介绍。
1.血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包括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等指标。
正常值如下:-白细胞计数:4-10×10^9/L。
白细胞计数增高可以提示感染、炎症或白血病等病情,低于正常范围可能是骨髓功能低下或免疫系统缺陷的表现。
-红细胞计数:男性4.5-5.5×10^12/L,女性4.0-5.0×10^12/L。
红细胞计数过高可能是由于肺部疾病、肾脏疾病或血液病等引起的,而过低则可能是贫血或骨髓功能障碍的表现。
-血红蛋白浓度:男性130-180g/L,女性120-150g/L。
血红蛋白浓度过高可能是肺部疾病、心脏病或血液黏稠度增高的表现,过低则可能是贫血等。
-血小板计数:100-300×10^9/L。
血小板计数异常可能是出血性疾病、感染或骨髓抑制等的表现。
2.生化检验生化检验包括血糖、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等指标。
正常值如下:- 血糖:空腹血糖3.9-6.1 mmol/L,餐后血糖小于7.8 mmol/L。
血糖升高可能是糖尿病的表现,血糖降低可能是胰岛功能不全或胰岛素过量的结果。
-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ST):男性10-40U/L,女性9-32U/L。
AST增高可能是肝细胞损伤的表现,如肝炎、肝硬化等。
-谷草转氨酶(ALT):男性9-50U/L,女性9-35U/L。
ALT增高通常是由肝脏炎症或损伤引起的。
- 总胆红素:3.4-20.5 μmol/L。
胆红素增高可能是肝脏疾病或胆道梗阻的结果。
-肾功能指标:- 尿素氮(BUN):2.5-7.1 mmol/L。
BUN增高可能是肾脏疾病或肾功能不全的表现。
- 肌酐(Cr):男性60-110 μmol/L,女性45-90 μmol/L。
ICU常用实验室检验值及临床意义
THANKS
感谢观看
ICU常用实验室检验值及临床意义
汇报人: 202X-01-03
目录
• 血常规检查 • 生化检查 • 凝血功能检查 • 其他常用检查
01
血常规检查
白细胞计数
白细胞计数升高: 感染:各种病原体引起的感染,如细菌、病毒、真菌等。
组织损伤或坏死:如烧伤、心肌梗死等。
白细胞计数
急性中毒
如药物或化学物质中毒。
凝血酶原时间(PT)
用于检测外源性凝血途径是否正常,有助于诊断凝血因子 缺乏、纤维蛋白溶解亢进以及存在抗凝物质的情况。
正常值范围
一般为11-15秒。
临床意义
PT延长可能表示存在凝血因子缺乏、纤维蛋白溶解亢进或 抗凝物质;PT缩短则可能表示血液高凝状态或血栓形成的 风险增加。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原(Fbg)
电解质检查
总结词
电解质检查是监测体内水和电解质平 衡的重要手段。
详细描述
通过检测血液中的钠、钾、钙、磷等 离子的浓度,电解质检查能够反映机 体对水和电解质的调节能力,对于诊 断和治疗水、电解质失衡等重症患者 具有重要意义。
心肌酶谱检查
总结词
心肌酶谱检查是评估心肌损伤的重要手段。
详细描述
心肌酶谱检查包括肌钙蛋白、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等 指标的检测,能够反映心肌细胞的损伤程度,对于诊断和治 疗心肌梗死、心肌炎等重症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是凝血过程中的重要蛋白质,参与血凝块的生成和稳定性。
正常值范围
一般为2-4克/升。
临床意义
Fbg降低可能表示存在出血或凝血功能障碍;Fbg升高则可能表示 血液高凝状态或血栓形成的风险增加。
D-二聚体
ICU常用实验室检查及临床意义讲课幻灯
过度解读实验室检查 结果
与忽略实验室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相 反,有些医生可能过度解读检查结果 ,将一些边缘值或稍微异常的数值作 为诊断依据,导致过度诊断和治疗。 例如,轻度贫血可能受到多种因素影 响,如营养不良、失血等,不能简单 地诊断为血液系统疾病。
缺乏对实验室检查结 果的综合分析
实验室检查结果是临床诊断和治疗的 重要依据之一,但并非唯一依据。医 生需要结合患者病史、体征、影像学 和病理学等多种检查结果,进行综合 分析,以得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例如,对于发热患者,单纯血常规 检查无法确定诊断,需要结合其他检 查结果如血培养、痰培养等,以确定 感染类型和病原体。
ICU常用实验室检查及 临床意义讲课幻灯
2023-11-12
目录
• ICU常用实验室检查 • ICU常用实验室检查的临床意义 • ICU患者的实验室检查与病情监
测
目录
• ICU患者的营养支持与实验室检 查结果的关系
• ICU常用实验室检查的误区与正 确认识
01
ICU常用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
总结词
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反映体内电解质和酸碱平 衡状态,如钾、钠、钙、 pH等指标。
凝血功能检查的临床意义
01
02
03
04
05
凝血酶原时间(PT): 反映共同凝血途径的功 能;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反映内源性凝 血功能;
纤维蛋白原(FG):共 同凝血途径的重要成分 ;
D-二聚体(D-Dimer) :反映共同凝血途径纤 维蛋白在纤溶酶作用下 可降解为可溶性纤维蛋 白降解产物,包括D-二 聚体、FDP,故D-二聚 体测定、血浆FDP可反 映共同凝血途径的功能 ;
评估是否存在贫血或红细胞增多症,反映机体携氧能力。
常用实验室检查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常用实验室检查正常值及临床意义常用实验室检查是临床医生常用的一种诊断和评估病情的手段之一、通过检查不同的生化指标,可以了解机体的代谢状态、器官功能是否异常、病理生理变化等信息,从而提供重要的临床诊疗依据。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实验室检查的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1.血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包括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指标。
正常成年人的血红蛋白水平通常在120-160g/L之间,红细胞计数在4-5.5×10^12/L之间,白细胞计数在4-10×10^9/L之间,血小板计数在100-300×10^9/L之间。
异常的血常规结果可能反映贫血、感染、出血和骨髓功能异常等情况。
2.尿常规检查尿常规检查是评估肾脏功能和泌尿系统疾病的重要方法。
正常尿液的常规指标包括尿比重、尿酸、尿胆原、尿蛋白、尿糖、尿潜血等。
正常尿比重范围为1.005-1.030,尿蛋白、尿糖和尿潜血应该为阴性。
异常的尿常规结果可能提示尿路感染、肾功能损伤、糖尿病等疾病。
3.血生化检查血生化检查可以评估肝脏、肾脏、心脏等重要器官的功能和代谢状态。
常见的血生化指标包括肝功能指标(丙氨酸转氨酶、天门冬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等)、肾功能指标(尿素氮、肌酐等)、心功能指标(心肌酶谱、肌钙蛋白I等)、电解质(钠、钾、钙、镁等)等。
异常的血生化结果可能提示肝炎、肾炎、心肌梗死、电解质紊乱等情况。
4.血糖检查血糖检查是评估糖代谢状态的重要指标。
正常空腹血糖水平应该在3.9-6.1mmol/L之间,餐后2小时血糖应该在7.8mmol/L以下。
异常的血糖结果可能提示糖尿病、胰岛功能异常等情况。
5.血脂检查血脂检查是评估脂代谢状态的重要指标。
常见的血脂指标包括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等。
正常总胆固醇水平应该低于5.2mmol/L,正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应该高于1.0mmol/L,正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应该低于3.4mmol/L,正常甘油三酯水平应该低于1.7mmol/L。
实验室检查正常值及异常意义
一、血常规(一)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表6—1)【临床意义】1.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多:相对性增多见于严重呕吐、腹泻、大面积烧伤、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尿崩症、甲亢危象、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
绝对性增多见于①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如高原居民、慢性缺氧性心肺疾病、异常血红蛋白病、肾癌、肝细胞癌、子宫肌瘤、肾盂积水、多囊肾等;②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2.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15岁以前儿童、部分老年人、妊娠中晚期可出现生慢性减少,病理性减少见于各种贫血(表6-2)。
3.红细胞形态改变(表6-3)球形细胞见于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泪滴形细胞见于骨髓纤维化、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
红细胞缗钱状形成见于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
红细胞内出现嗜碱性点彩见于铅中毒、巨幼细胞贫血。
卡-波环见于严重贫血、溶血性贫血、铅中毒、巨幼细胞贫血及白血病等。
有核红细胞见于各种溶血性贫血、红白血病、骨髓纤维化、骨髓转移癌等。
(二)白细胞【参考值】(表6-4)成人(4~10)×109/L。
【临床意义】1.白细胞总数小于4×109/L为白细胞减少症,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小于2.0×109/L为粒细胞减少症,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小于0.5×109/L为粒细胞缺乏症。
2.中性粒细胞增多见于急性感染、严重组织损伤、急性大出血、急性中毒、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及恶性肿瘤。
中性粒细胞减少见于伤寒、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病毒感染、再生障碍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PNH(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物理化学因素损伤、脾功能亢进、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核左移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急性失血、急性溶血、白血病和类白血病反应。
核右移见于巨幼细胞贫血和应用抗代谢药物。
中性粒细胞出现中毒性改变见于感染、恶性肿瘤、大面积烧伤等;棒状小体见于急非淋白血病。
3.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过敏性疾病、寄生虫病、皮肤病、猩红热和血液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等。
常用实验室检查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常用化验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Ⅰ血细胞分析⑴血红蛋白〔Hb〕:新生儿 170~200g/L;成年:男性120~160g/L女性110~150g /L;老年〔70岁以上〕:男性94.2~122.2g/L;女性86.5~111.8g /L⑵红细胞〔RBC〕:新生儿〔6.0~7.0〕×10*12/L男性〔4.0~5.5〕×10*12/L女性〔3.5~5.0〕×10*12/L⑶白细胞〔WBC):成人〔4.0~10.0〕×10*9/L新生儿〔15.0~20.0〕×10*9/L6个月至2岁〔11.0~12.0〕×10*9/L⑷血小板〔PLT〕:〔100~300〕×10*9/L⑸网织红细胞计数〔RET〕: 0.5%-1.5%⑹白细胞分类计数 (DC)百分率绝对值中性杆状核粒细胞 0.01~0.05 〔1%~5%〕〔0.04~0.5〕×10*9/L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 0.50~0.70 〔50%~70%〕〔2.0~7.0〕×10*9/L 嗜酸性粒细胞(EOS) 0.005~0.05 〔0.5%~5%〕〔0.02~0.5〕×10*9/L 嗜碱性粒细胞(BASO) 0~0.001 〔0%~1%〕〔0~0.1〕×10*9/L 淋巴细胞(LYMPH) 0.20~0.40 〔20%~40%〕〔0.8~4.0〕×10*9/L 单核细胞(MONO) 0.03~0.08 〔3%~8%〕 0.12~0.8〕×10*9/L ⑺血细胞比容〔Hct〕:男性:0.40~0.50L/L〔40~50容积%〕,平均0.45L/L女性:0.37~0.48L/L〔37~48容积%〕,平均0.40L/L⑻平均红细胞体积〔MCV〕: 80~100fl⑼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MCH〕: 27~34pg⑽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 320~360g/L〔32%~36%〕⑾红细胞体及分布宽度〔RDW〕: <14.5%红细胞增多见于:〔1〕严重呕吐、腹泻、大面积烧伤及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
临床分析实验室检查结果解读与临床意义
临床分析实验室检查结果解读与临床意义实验室检查在临床诊断中至关重要,它提供了大量的生物学指标和数据,可用于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疾病诊断和监测治疗效果。
本文将重点讨论几种常见的临床实验室检查结果的解读和临床意义。
一、血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是最基本、常用的临床实验室检查项目之一,它包括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等指标。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解读,我们可以初步判断患者的血液系统状况、感染程度和贫血程度等。
例如,白细胞计数增高可能提示存在感染、炎症或骨髓异常等情况;白细胞计数降低可能提示病毒感染、骨髓抑制或系统性疾病等。
此外,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降低可能与贫血相关,血小板计数降低可能与凝血功能异常有关。
二、生化检查生化检查涵盖了血清中各种生化物质的测定,常见的有血糖、肝功能指标、肾功能指标等。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解读,我们可以了解患者的新陈代谢状况、器官功能等。
例如,血糖水平升高可能提示糖尿病或胰岛素抵抗等;肝功能指标如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升高可能与肝脏损伤及疾病有关;肾功能指标如血清肌酐和尿素氮升高可能提示肾功能不全或肾脏疾病等。
三、免疫学检查免疫学检查主要用于评估机体的免疫功能和免疫相关疾病。
常见的免疫学检查指标有免疫球蛋白、淋巴细胞亚群、自身抗体等。
例如,免疫球蛋白M(IgM)和免疫球蛋白G(IgG)的测定可帮助诊断某些感染性疾病;淋巴细胞亚群的测定可以评估患者的免疫功能,如CD4+/CD8+ T淋巴细胞比值可作为艾滋病和其他免疫相关疾病的辅助诊断指标。
四、微生物学检查微生物学检查主要用于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和鉴定,可辅助患者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例如,细菌培养和荚膜毛细管凝集试验可以帮助诊断细菌感染;病毒核酸检测可用于检测病毒感染,如新型冠状病毒的核酸检测;真菌培养和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可用于真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
总结起来,实验室检查结果的解读和临床意义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
临床实验室质量指标标准值
临床实验室质量指标标准值临床实验室是医学诊断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通过对患者样本的检测,提供医生们判断疾病情况和诊断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
而临床实验室质量指标标准值的准确性和合理性对于确保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临床实验室质量指标标准值的意义及其应用。
一、临床实验室质量指标标准值的意义临床实验室质量指标标准值是基于大量的实验数据分析和研究得出的结论,它代表了正常人群在一定条件下特定指标的典型数值。
合理的质量指标标准值可以保证实验室的检测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避免误判和漏诊,保证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效果。
二、临床实验室常见质量指标标准值临床实验室常见的质量指标包括血常规、尿常规、生化指标、免疫学指标等。
以血常规为例,常见的指标包括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等。
这些指标在一定范围内的数值是正常值区间,超出这个范围可能表示患者存在某种异常情况。
在实验室进行检测时,通常会将患者的样本与质量指标标准值进行比对,通过判断患者的检测结果是否在正常范围内,来确定其体内是否存在潜在的疾病或异常情况。
质量指标标准值的准确性和合理性对于实验室检测结果的解读和判断非常重要。
三、质量指标标准值的制定质量指标标准值的制定需要基于充分的实验数据和临床实践,以确保标准值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在制定过程中,通常会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大样本调查: 为了得到更具有代表性的数据,需要进行大规模的样本调查和数据收集,以涵盖各个年龄段、性别、生理状态等群体的数据。
2. 数据分析: 在收集到数据后,需要对数据进行充分的分析和处理。
通过统计学方法,筛选出具有显著差异的指标数据,并确定其标准值的范围。
3. 国际参考值: 国外相关研究已经形成了一些质量指标标准值的参考范围,国内实验室可以参考这些国际标准值,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4. 临床验证: 制定好的质量指标标准值需要在实际临床中进行验证。
通过与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判断标准值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化验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Ⅰ血细胞分析⑴血红蛋白(Hb):新生儿170~200g/L;成年:男性120~160g/L女性110~150g /L;老年(70岁以上):男性94.2~122.2g/L;女性86.5~111.8g /L⑵红细胞(RBC):新生儿(6.0~7.0)×10*12/L男性(4.0~5.5)×10*12/L女性(3.5~5.0)×10*12/L⑶白细胞(WBC):成人(4.0~10.0)×10*9/L新生儿(15.0~20.0)×10*9/L6个月至2岁(11.0~12.0)×10*9/L⑷血小板(PLT):(100~300)×10*9/L⑸网织红细胞计数(RET): 0.5%-1.5%⑹白细胞分类计数(DC)百分率绝对值中性杆状核粒细胞0.01~0.05 (1%~5%)(0.04~0.5)×10*9/L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0.50~0.70 (50%~70%)(2.0~7.0)×10*9/L 嗜酸性粒细胞(EOS) 0.005~0.05 (0.5%~5%)(0.02~0.5)×10*9/L 嗜碱性粒细胞(BASO) 0~0.001 (0%~1%)(0~0.1)×10*9/L 淋巴细胞(LYMPH) 0.20~0.40 (20%~40%)(0.8~4.0)×10*9/L单核细胞(MONO) 0.03~0.08 (3%~8%)0.12~0.8)×10*9/L⑺血细胞比容(Hct):男性:0.40~0.50L/L(40~50容积%),平均0.45L/L女性:0.37~0.48L/L(37~48容积%),平均0.40L/L⑻平均红细胞体积(MCV):80~100fl⑼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MCH):27~34pg⑽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320~360g/L(32%~36%)⑾红细胞体及分布宽度(RDW): <14.5%红细胞增多见于:(1)严重呕吐、腹泻、大面积烧伤及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
多为脱水血浓缩使血液中的有形成分相对地增多所致。
(2)心肺疾病:先天性心脏病、慢性肺脏疾患及慢性一氧化碳中毒等。
因缺氧必须借助大量红细胞来维持供氧需要。
(3)干细胞疾患: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红细胞减少见于:(1)急性或慢性失血。
(2)红细胞遭受物理、化学或生物因素破坏。
(3)缺乏造血因素、造血障碍和造血组织损伤。
(4)各种原因的血管内或血管外溶血。
血红蛋白临床意义:贫血、白血病、产后、手术后、大量失血、钩虫病等减少。
缺铁性贫血时尤为明显。
肺气肿、肺心病、先天性心脏病、严重呕吐、腹泻、出汗过多、大面积烧伤、慢性一氧化碳中毒及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时增高(长期居住高原者生理性增高)。
Hb低于45g/L者应予输血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者除外);低于105g/L者应寻找贫血原因;高于180g/L者应作进一步检查。
高于230g/L者,应紧急采取治疗措施。
贫血的红细胞形态学分类贫血MCV/RDW分类法白细胞计数(WBC)临床意义:生理性增多:初生儿、运动、疼痛、情绪变化、应激、妊娠、分娩病理增高见于:·急性感染:急性化脓性感染所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局部炎症,以及一些细胞感染。
·组织损伤,手术后急性心肌梗塞。
·恶性肿瘤及白白病,急性、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尤以慢性白血病增高最多。
各种恶性肿瘤的晚期,如肝癌、胃癌等。
·其它:骨髓纤维化、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尿毒症、酸中毒、某些药物中毒、烧伤等。
减少见于:·某些感染:细菌感染(如伤感、副伤寒);病毒感染(如流感、风疹、麻疹)。
某些血液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粒细胞缺乏症、恶性网状细胞增多症。
·脾功能亢进:各种原因所致的脾肿大,如肝硬班替氏综合症。
·理化因素:放射性物质、X线、某些抗癌药、解热镇痛药等,可造成白细胞减少。
少于0.5×10^9/L提示患者受感染的危险极大,应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并仔细监测。
少于3×10^9/L可认为白细胞减少,应了解白细胞分类,并作进一步检查;多于12×10^9/L可视为增多,白细胞分类对确定增多原因有一定价值,应寻找感染的来源。
30×10^9/L或更多者有白血病可能。
白细胞分类(DC)临床意义:中性粒细胞:增高见于:急性感染和化脓性感染:如肺炎、败血症、脓肿等。
组织损伤:大手术后、心肌梗塞、肺梗塞等。
恶性肿瘤,急、慢性白血病、淋巴瘤等,各种中毒,尿毒症、糖尿病酸中毒等。
减少见于:某些传染病:流感、伤寒、付伤寒、麻疹。
某些血液病:再障、粒细胞缺乏症、白细胞减少症。
·化疗或放疗后,抗癌药物,X线及镭照射。
·其它:脾功能亢进,自身免疫性疾病,高度恶病质。
嗜酸粒细胞:增多见于:·变态反应性疾病: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紫癜。
·寄生虫病:蛔虫病、钩虫病、血吸虫病。
·某些皮肤病:湿疹、牛皮癣、剥脱性皮炎等。
·某些血液病:慢粒、恶性淋巴瘤、嗜酸性粒细胞性白血症、多发性骨髓瘤、何杰金氏病等。
减少见于:·应用糖皮质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伤寒、副伤寒等病患者。
嗜碱性粒细胞:增多见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某些转移癌及骨髓纤维化。
淋巴细胞:增多见于:某些病毒或细胞所致的传染病,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病恢复期、结核病、百日咳。
·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白血性淋巴肉瘤。
减少见于:·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接触放射线;细胞免疫缺陷病、某些传染病的急性期。
单核细胞:增多见于:·某些感染:伤寒、结核、疟疾、黑热病、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某些血液病,单核细胞性白血病、淋巴瘤、骨髓异常增殖综合症、恶性组织细胞病。
血小板计数(Plt)临床意义:增多见于:(1)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溶血性贫血、淋巴瘤。
(2)手术后、急性失血后、创伤、骨折。
(3)某些恶性肿瘤、感染、缺氧。
减少见于:(1)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巨幼细胞性贫血等。
(2)脾功能亢进、放射病、癌的骨髓转移。
(3)某些传染病或感染:如败血症、结核、伤寒。
(4)某些药物过敏:氯霉素、抗癌药等Ⅱ尿常规临床意义1 、尿颜色:淡黄色·深茶色尿见于胆红素尿,见于肝细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等;·红色尿见于血尿,见于泌尿系统结石、肿瘤、感染(包括结核)等;·啤酒样至酱油色尿见于血红蛋白尿,见于蚕豆病等;·乳白色尿见于乳糜尿、脓尿,常见于丝虫病,或尿内含有大量无机盐类结晶。
2 、尿透明度:透明混浊多见于尿酸盐结晶、乳糜尿、脓尿、血尿。
3 、尿比重:1.003-1.030增高:尿少时见于急性肾炎、高热、心功能不全。
尿增多时见于糖尿病。
降低: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功能不全、尿崩症、大量饮水。
4 、尿PH 值:5.5 ~6.5肉食者多为酸性,蔬菜、水果可致碱性,服用氯化铵等酸性药物可呈酸性。
酸性尿见于糖尿病性酸中毒、饥饿、严重腹泻、呼吸性酸中毒、发热等。
碱性尿见于剧烈呕吐、持续性呼气过度、尿路感染等。
5 、尿蛋白定性(PRO):阴性生理性蛋白尿属功能性、体位性及摄食性。
病理性蛋白尿又可分为肾前性蛋白尿,见于发热、心功能不全、缺氧、恶性肿瘤、多发性骨髓瘤等;·轻度蛋白尿:可见肾小管及肾小球病变的非活动期,肾孟肾炎、体位性蛋白尿。
·中度蛋白尿:可见于肾炎、高血压、肾动脉硬化、多发性骨髓瘤。
·重度蛋白尿:可见于急性或慢性肾小球肾炎及红斑狼疮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等。
6 、尿葡萄定性(GLU):阴性阳性见于糖尿病、肾性糖尿病、甲亢、内服或注射大量葡萄液、精神激动。
7 、尿隐血试验(BLD):阴性·尿血呈阳性,镜下可见大量红细胞时称血尿,不能称隐血。
·血型不合时的输血、严重烧伤或感染、恶性疟疾、以及某些药物或毒物所致炎症可呈阳性。
·各种溶血性贫血发作时可能出现血红蛋白尿。
此外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病人及过敏性血红蛋白尿病人发作期可呈阳性。
8 、尿胆红素定性(BIL): 阴性阳性:见于肝外阻塞性黄疸,即总胆管结石、胆囊癌、胆管癌及胰头癌;肝内阻塞性黄疸,即肝癌、肝脓疡及毛细胆管炎;以用肝实质损害,即急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及肝硬化。
9 、尿胆原定性(URO):弱阳阴性:完全阻塞性黄疸增高: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心力衰竭、败血症、恶性疾患及肝实质性病变如肝炎等。
正常结果为弱阳性(<1:20)。
10 、尿酮体定性(KET):阴性严重未治性糖尿酸中毒患者酮体可呈强阳性,妊娠剧吐、长期饥饿、营养不良、剧烈运动后也可呈阳性反应。
11 、尿妊娠定性试验:阴性·妇女正常妊娠后超过月经期5~14 天后呈阳性反应,其后阳性率逐渐增高,50~70 天后达高峰,妊娠120 天后阳率降低。
·流产后或死胎后很快转为阳性,但如果子宫尚有胎盘组织存活,仍可呈阳性反应。
·子宫外孕可呈阳性,但阳性率较低。
·绒毛膜上皮瘤、葡萄状胎块或睾丸畸胎瘤时亦可呈阳性。
12 、乳糜尿检查:阴性乳糜尿多因丝虫或其它原因阻塞淋巴管使尿路淋巴破裂而形成。
13、尿沉渣显微镜细胞学检查。
红细胞增多,见于肾结核、肾结石、肾盂肾炎、肾肿瘤或外伤、急性和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移植术后。
白细胞增多,见于肾盂肾炎、膀胱炎、尿路感染、前列腺炎、肾肿瘤、肾结核及能小球肾炎等。
上皮细胞增多,见于大量的鳞状上皮细胞同时伴有较多的红细胞、白细胞,示尿路炎症,小圆上皮肤细胞示肾小管或尿路深层病变。
正常参考值为:红细胞:0~3/HP,白细胞:0~5/HP,上皮细胞:少数。
14、尿沉渣显微镜管型检查。
透明管型,肾脏有轻度或暂时性功能改变时,如剧烈运动、高热和心功能不全时,尿中可见少量透明管型;肾脏有实质性病变时,可见多量透明管型。
红细胞管型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小管坏死、肾出血及肾移植急性排异反应。
白细胞管型见于肾脏有化脓性炎症,如急性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等。
颗粒管型见于肾器质性病变,如慢性肾炎、药物中毒引起的肾小管损伤。
蜡样管型见于重症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炎晚期,它的出现提示肾脏有长期而严重的症变。
脂肪管型是肾上皮细胞脂肪变性的产物,见于慢性肾炎及类脂性肾病等。
正常结果为:无或偶见透明管型。
Ⅲ肝功检查的临床意义:(一)、血清总胆红素(T-Bil) :3.42-17.1mmol/L增高见于:(1)肝脏疾患: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黄色肝坏死、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