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思考题完整版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教育学原理课后练习及其答案

完整word版教育学原理课后练习及其答案

第一章一、名词解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教育现象:是指人类各种教育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教育规律:是教育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及教育现象内部各个要素之间本质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或关系教育科学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是若干个教育类学科构成的学科体教育理论:是人类从事的各种各样的教育实践的理性陈述教育改革:是人们有计划、有目的地变革现存的教育活动,它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实践观察法指研究者在自然情境下直接用自己的眼睛耳朵等各种感觉器官或借助仪器和其他技术等手段去感和研究对象的方法实验法:指研究者按照预先确定的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人为地变革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探讨教育现象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调查法:指研究者为深入了解教育实际情况,弄清事实,发现存在的问题或原因,探索教育规律而采取的系统究步骤和方法文献法:在教育科学研究中,对需要的文献进行查阅、分析、整理,从而筛选出有助于研究进行的文献的一种法行动研究法指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去的一种方法二、单.渗透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的口授身传生产、生活经验的现象,称之为).自然形态的教.自我教.家庭教.社会教答案A.人类社会最早诞生的教育学是以)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的.初等教.普通中小学教.中等教1.一般教育现象 B答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思想出自.《学记.《大学.《论语.《师说C答案).“教学相长”、“循序渐进”等教学原则最早出自.《学记.《论语.《尚书.《孟子A答案).反映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教育思想的代表作品是.《教育论.《雄辩术原理.《理想国.《巨人传答案).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形态的学科,形成于.资本主义社会初.封建社会末.奴隶社会初.原始社会末A答案.首先提出普及教育的思想,并详细论证班级上课制的教育著作是).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C 2.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 C答案).教育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的教育性原则的教育家是.裴斯泰洛.赫尔巴.夸美纽.柏拉B答案).教育史上两大对立学派——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凯洛夫和赫尔巴.杜威和赫尔巴.赫尔巴特和杜.夸美纽斯和杜C答案)的重要主张1.“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是.实践教育学.实证教育学.传统教育学.实用主义教育学D答案).周恩来称赞的“一个无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的民主教育家是1.蔡元.徐特.杨贤.陶行D答案)1.首次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探讨社会主义教育原理且在世界上有较大影响的教育学家是.苏霍姆林斯.杨贤.凯洛夫3 .赞可夫DC答案.强调学生的“一般发展”,要求“以最好的教学效果来达到学生最理想的发展水平”的苏联教育家是1).巴班斯.赞可.加里.凯洛B答案)思想192年,教育家保罗·朗格朗在其出版的著作中提出了1.最优化教.发展教.终身教D答案年出版《教育目标分类学》,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三个主要部分的1951)国教育家是.布鲁.布鲁.根舍.斯金A答案)刊载于《教育世界》上,是一部在我国流行面广、190年,由立花铣三朗讲述、王国维翻译的1响力较大的日本教育著作.《教育论.《教育学.《大教育学.《教育原理B答案)来华讲学,此后西方教育学说在我国广泛传播开来1911年,著名教育家4第二章一、名词解(教育的)生物起源论:认为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教育起源于一般的生物活动。

教育学课后思考题

教育学课后思考题

教育学课后思考题简答题1.教育学是什么?它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和研究任务怎样?在我国,“教育学”一词有三种含义:一是指教育学科群的总称,有时称为教育科学;二是指一门课程或一门学科的名称,通常称为“教育学原理”、“教育概论”、“教育通论”等;三是指一种教材的名称,由于其教育对象的不同有不同的称谓,如“初等学校教育学教程”、“中等教育学教程”、“高等教育学教程”等。

教育学是一种对象性理论,但不同类型的教育学有不同的研究对象。

如《教育学教程(初等学校及幼儿园部分)》作为初等学校及幼儿园教师培训教材,一方面要关注学校教育中的基本问题;另一方面,还要关注小学教育和学前教育中的特殊问题。

教育学的性质问题,一直是理论界颇为关注的问题,在我国,作为教材的《教育学》应当是一种综合性的学科,它包含多种理论成分,“往往是各种陈述极为复杂的混合物”。

教育学的任务大都与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密切相关。

可谓有什么样性质的教育学,就有什么样的研究任务。

《教育学教程(初等学校及幼儿园部分)》的研究任务可表述为:在揭示普通学校教育规律的基础上,探讨初等学校及幼儿园教育规律,阐明小学教育和学期教育工作的基本内容、原则、方法,以更好地指导初等教育和学前实践。

2.教育学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各阶段有什么特点?)我国学者认为,教育学的产生于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教育学的萌芽(这一时期的教育思想大都和教育家、思想家们的其他思想混杂在一起,包容在哲学体系中,未能得到分化,没有形成一定独立的思想体系。

)、教育学的创立(教育学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但并不标志它已经真正走上了科学化的道路。

)、教育学的科学化(首先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与发展,为教育学的科学化做出了重大贡献。

西方的实验教育学所强调的定量研究成了20世纪教育学研究的基本范式,大大提高了教育学的科学性,推动了教育科学的新发展。

)、当代教育学的发展。

3.教育学创立的主要标志是什么?教育学的创立,始于欧洲文艺复兴之后,是教育学发展史上的崭新阶段。

《教育学》复习思考题答案

《教育学》复习思考题答案

教育学》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学习《教育学》这门课程的感受?要求:朋友你好我们的教育是广泛存在于人类生活中的社会现象,是有目的地培养社会人的活动。

为了有效地进行教育活动,必须对其进行研究,经过长期积累而成为教育学特定的研究对象。

特别是现代社会的发展,现代教育实践的发展,对于教育学研究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

有人们深入研究的教育问题很多,例如教育本质问题,教育、社会、人三者关系问题,教育目的、内容、教育实施的途径、方法、形式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问题,教育过程问题,教育主体问题,教育制度、教育管理问题,以及反映中国特色的各种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问题等。

教育学是通过对各种教育现象和问题的研究揭示教育的一般规律。

教育规律是教育、社会、人之间和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和关系,具有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重复性。

如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生产、经济、文化、人口之间的关系,教育活动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教育内部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大学教育之间的关系,中学教育中教育目标与教学、课外教育之间的关系,教育、教学活动中智育与德、体、美、劳诸育之间的关系,智育中教育者的施教与受教育者的受教之间的关系,学生学习活动中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等等都存在着规律性联系。

教育学的任务就是要探讨、揭示种种教育的规律,阐明各种教育问题,建立教育学理论体系。

1.观点明确、说理充分、语言流畅、逻辑严密、表述准确;3.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3.字数不少于1500字。

一、在道德教育中坚持主体性原则的因由这里所谓道德教育的主体性原则,就是在道德教育中必须充分发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从而培育和造就受教育者的道德主体性的普遍要求。

它包括这样三个方面的相互关联的实质性要求:一是发挥教育者的“主体性”;二是尊重并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三是始终把培养受教育者的道德主体性作为道德教育的核心任务。

教育学原理的复习思考题(答案)

教育学原理的复习思考题(答案)

教育学原理的复习思考题(答案)教育学原理的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教育?你是如何理解的?你关于教育的困惑主要有哪些?(1)从最广泛的意义上说来,教育就是个人获得知识或见解的过程,就是个人的观点或技艺得到提高的过程。

(2)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3)教育即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的堆积。

——雅斯贝尔斯(4)当你把受过的教育都忘记了,剩下的就是教育——爱因斯坦(5)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就成特别的器皿。

——蔡元培(6)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7)教育有目的地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活动(1)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活动①本能与社会化的内容②个体的直接经验与类的经验③适应与改造(2)教育的特殊性①教育活动是有意识地以人为直接对象的,它不同于其他以物或精神产品的生产为直接对象的社会生产活动②教育与其他有意识地以人为直接对象的活动还有区别,教育是以对人的身心发展产生影响为直接目标(3)学校教育的特殊性①学校教育是目的性、系统性、组织性最强的教育活动②学校教育是有专门的机构和专职人员承担的③学校教育是有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地,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2.教师的专业素养主要包括哪些内容?你觉得自己缺乏的是哪些方面?近期准备如何完善自己?教师专业素养:专业知识与能力、专业情意(情感态度价值观)、个性性向专业素养:教育理念;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教育智慧(1)专业知识:知识结构:文化知识;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知识(2)专业情意:爱学生、爱工作①没有这一条,什么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教育技术都是一句空话。

教师只有热爱教育工作,才能主动关注教学效果,改进教学方法。

②教师对学生的爱护,以及对学生温和的态度,甚至比他们的学问和修养更为重要。

教育原理思考题

教育原理思考题

一、联系实际,论述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关系。

①从逻辑上和实践上来看,一般都是先有教育实践和教育经验,尔后产生教育思想,最后才产生教育科学。

②教育实践是提炼研究课题、明示研究线索、推敲和验证研究成果的实验场所。

③教育理论又要回到实践中去,即用以指导实践,为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上和方法上的依据。

④教育实践是提炼研究课题、明示研究线索、推敲和验证研究成果的实验场所。

但是,教育的实践经验往往反映教育过程外在的、局部的、并带有一定偶然性的现象。

只有不断地把实践经验提到理论的高度,才能使教育学得到丰富和发展。

我们当前正处在较为轰轰烈烈的教育改革过程中,既有国家层面的课程改革及较广泛意义上的素质教育改革,也有学校层面的整体改进及课堂内部的变革。

改革似乎对教育理论发出了前所未有的呼唤,教育理论受到空前的重视。

教育改革需要理论的指导,需要专家的参与。

另外,一些富有探索精神的基层学校在面临改革中的困惑以及在对自身经验的反思的过程中也切实感受到了理论的重要性。

由此,教育理论被寄予了很高的期望。

诚如一位教育专家所讲:“连养猪养羊都可以成为一个专业,为什么专门培养人类下一代的教育行业就不能成为一个专业?!”这种专业诉求必定需要对教育专业知识尤其是教育理论的强调。

随着改革的推进,我们也逐渐听到了一些对教育理论的批评声。

这些批评不仅来自基层教育实践界,也来自上层的教育决策者与管理者。

“教育是实践性很强的行业(专业)”,言外之意是教育似乎并不需要太多的理论,或者说,单纯的理论学习与灌输并不是很必要的。

通过对教师成长过程中实际教学经验的检视,我们会发现许多教学实践者常常将接受师资培育得来的理论弃之不顾,而经验倒成为真正影响其专业发展和专业认知的最终权威。

师资培育课程常不及教师的生活经验对教师专业实践理论产生的影响大;实习教师的教学内容知识受到先前经验、教学实务经验、教学困扰及协助者的建议等因素之影响而建构出来;新手教师的第一年任教经验,强过师资培育课程的影响;大学教的理论,难以对抗学校环境的压倒性效应;甚至在教育实践工作中到处弥漫着经验权威的踪迹。

《教育学》全部章节及思考题

《教育学》全部章节及思考题

第11-13章 美育、体育、综合实践活动
1.美育的价值主要表现在哪三方面? 美育的价值主要表现在哪三方面? 美育的价值主要表现在哪三方面 2.美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哪三个方面? 美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哪三个方面? 美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哪三个方面 3.美育的原则 途径、方法? 3.美育的原则、途径、方法? 美育的原则、 4.学校体育的含义(广义、狭义)? 学校体育的含义( 学校体育的含义 广义、狭义)? 5.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基本特征? 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 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 基本特征? 6.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第七章 教学(上)
1.什么是教学?教学的任务有哪些? 什么是教学?教学的任务有哪些? 什么是教学 2.什么是双基教学? 什么是双基教学? 什么是双基教学 3.教学过程理论的发展中,有哪些代表人 教学过程理论的发展中, 教学过程理论的发展中 物及主要的著作、观点? 物及主要的著作、观点? 4.教学过程的性质如何? 教学过程的性质如何? 教学过程的性质如何 5.传授 接受教学、问题/探究教学中学生 传授/接受教学、问题 探究教学中学生 传授 接受教学 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分别有哪些? 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分别有哪些?
第三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1.什么是教育的社会制约性和相对独立性? 什么是教育的社会制约性和相对独立性? 什么是教育的社会制约性和相对独立性 2.什么是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 什么是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 什么是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 3.什么是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 什么是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 什么是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 4.教育的社会功能是什么? 教育的社会功能是什么? 教育的社会功能是什么
《教育学》全部章节及思考题

教育学原理思考题整理

教育学原理思考题整理

1.教育的实践逻辑的轨迹是什么?这些要素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教育决策---教育实践教育思想:指人们对人类特有的教育活动现象的一种理解和认识,这种理解和认识常常以某种方式加以组织并表达出来,其主旨是对教育实践产生影响。

不关心价值。

教育理论:是思想的升华,系统化的思想,关心价值。

教育决策:以教育思想和理论对重大教育事项作出的价值判断教育实践:以教育思想和理论基于教育决策采取的特定的教育行动。

包括:1.管理教育的实践2.举办教育的实践3.面对学生教书育人的实践。

教育的实践逻辑的轨迹是从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教育决策---教育实践-教育思想,是一个互动循环制衡的过程。

3..社会成层说有哪些理论?择其一详述之1.经济再生产理论鲍尔斯和金蒂斯是冲突论学派中新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他们合著的《资本主义美国的学校教育》(Schooling in Capitalist America)在西方被认为是反映了该学派最重要的思想和概念的著作。

他们分析了教育与社会分工再生产的关系,批驳了资本主义教育平等能够带来更大的社会平等这一观念,认为教育不能给社会带来平等,反而使已有的社会不平等合法化据鲍尔斯研究:①在美国学校并不是作为追求平等的一部分,而是为了满足资本主义雇主对有纪律、有技能的劳动力的需要,为了提供一种控制社会的途径以利于政治上的稳定而发展起来的;②随着有技能的、受过良好教育的劳动力在经济上的地位日趋重要,学校制度中的种种不平等现象要一代一代地再生产,原有的阶级结构也变得越来越重要;③美国的学校制度充满了不平等现象,而在过去半个世纪中,这些不平等现象并没有显示出有多少减少的迹象;④对学校董事会和其他教育决策机构明显的不平等控制,并没有对学校制度中不平等的现象的持续和普遍存在提出充分的解释。

鲍尔斯和金蒂斯认为,教育系统起社会成层(Social Stratifaction,亦译“社会阶层的形成”)和社会选拔的代理人的作用。

(0405)《教育学》复习思考题答案

(0405)《教育学》复习思考题答案

(0405)《教育学》复习思考题答案一、名词解释1、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用于检查在活动过程中被评者的进展或进步情况,用以调节活动进程,通过反馈信息保证目标顺利实现。

如在教学中,当一单元或一个章节学习完后,作一次测验,以检查学生学习进展情况,调整和改进整个教学工作,对学生进行及时指导,以帮助学生完全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这种评价可以及时探寻影响质量和目标实现的原因,以便立刻采取措施加以补正,以免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

2、教育测量教育测量就是对教育的特征、属性及其运动、发展规律的定理描述,它主要用于对学生的精神特性进行数量化测定。

具体来说,就是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业成绩、兴趣爱好、思想品德、身体素质以及教育措施上的许多问题的数量化测定。

3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人类所积累的文明成果的一种认识活动。

在活动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作用,以提高学生个体的生理、心理、思想、文化与技能等多方面素质。

4教育评价所谓教育评价是指以教育为对象,根据一定的目标,采用一切可行的评价技术和方法,对教育现象及其效果进行测定,分析目标实现程度,从而做出价值判断。

组成教育评价系统的要素包括价值目标、人员组织、实施程序、方法技术与质量保证,其中价值目标包括价值、目标、指标三个基本因素;人员组织是对评价构成的规定,包括机构、角色、职能等基本因素;实施程序是对基本过程的规定,包括评价的方式、步骤和分工;方法技术是对评价的认知过程与工作方式的规定,它包括方法论、具体方法与操作技术三个层次;质量保证是对评价科学性的规定。

5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非指导性教学是由人本主义教育家罗杰斯所倡导,是罗杰斯教育思想的核心。

根据这种教学思想教学活动应把学生放在居中的位置上,把学生的“自我”看作教学的根本要求,所有的教学活动不仅要服从“自我”的需要,而且也要围绕着“自我”进行。

“非指导性教学”具有如下特点:1、在课堂中创造一种接受的气氛;2、围绕着发展个人的和小组的目标而进行;3、教师的角色应不断变化。

教育学原理思考题

教育学原理思考题

教育学原理思考题1,中国的教师是由古代的士演化来的,叙述古代士之六个分类(20分)。

15-22(2)p45范文澜把战国时代的士分为四类:一类是学士,如儒、墨、道、名、法、农等专门家,著书立说,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在文化上有巨大贡献。

一类是策士,即所谓纵横家,长于政论,凭口舌辩说猎取富贵。

一类是方士或术士,可分两等,一等是天文、历算、地理、医药、农业、技艺等学科的专门家,在文化上也有巨大的贡献;一等是阴阳、卜筮、占梦、神仙、房中术等骗取衣食的游客。

最下一类是食客,数量最大,流品最杂,其中包括鸡鸣狗盗之徒,任侠刺客、奸人犯罪、赌徒屠夫和市井无赖等。

范文澜上述分类中的某些人虽然并不属于知识阶层,但他比较全面地概括了战国时代士的职业分途和社会属性,为我们理解士作为新兴知识阶层的构成和整合提供了一个比较符合历史实际的切入点。

这种分法是很有道理的。

正是由于新兴知识阶层成分的变化及其知识结构的改善,才出现了一批“藏书策,习谈论,聚徒役,服文学而议说”,专门从事文化活动的文士,并产生了一大批人文道术和科学技术的著作。

又有文学之士,为文学弄臣,如屈原。

文士的种类很庞杂,一般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道德之士。

孔子说:“士志于道。

”就是知识分子应该具有的一种精神气质和精神追求。

第二类可谓智能型。

这些人重在知识和学以致用,他们不一定讲道德,有时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可以置道德于不顾。

第三类是隐逸之士,有隐士、居士、处士、高士等称谓。

这类文士因种种原因不为官。

不出仕并不都是不关心国计民生、社会政治大事。

相反,有些隐士发表了许多评论时政得失的言论,甚至提出系统的理论,成为一家之言。

还有一类是隐士。

其中是指《论语》中的隐士和《庄子》中的隐士。

《论语》中的隐士是放弃对世俗理想的追求,寻找自身灵魂的解脱,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隐者。

《庄子》中的隐士性情刚烈,把功名利禄视为粪土,渴求自由,甚至用生命来捍卫自己的人格尊严。

他们适逢治世,圣贤明君把天下治理的仅仅有条,民无怨言,上下和顺,隐居对他们而言,是一种享受,功名利禄反而牵累了他们的自由。

中学教育学各章课后思考题答案

中学教育学各章课后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教育和教育学1.结合自己经历,谈谈教育的定义。

怎样理解教育的本质。

答:(1)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

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2)教育的本质是一种有目的影响人身心民展的社会活动。

首先:人类的教育活动是有目的的。

其次,教育是一种影响人的活动。

再次,这种影响作用于人的身心两方面。

最后,它是人类的社会活动。

2.试列举教育的起源学说。

答:(1)神话起源说,教育起源最古老的观点,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2)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法国的利托尔诺与美国的沛西·能。

把动物的本能行为当成教育,否定了人与动物的区别。

(3)心理起源论,代表人物美国的孟禄,把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当成教育,否定了教育活动的目的性和意识性,不全面。

(4)劳动起源说,马克思主义观点。

认为教育产生于劳动,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社会现象,从人类社会产生就存在了。

(5)交往起源说,代表人物叶澜。

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的交往活动。

3.教育的社会功能表现在哪几个方面,试举例说明。

答:(1)教育的政治功能:①教育具有维系社会稳定的功能;②教育具有促进政治变革的功能:推动社会变革;传播先进思想,弘扬优良的道德,促进社会政治变革;教育可以促进社会政治民主化。

(2)教育的经济功能:①教育促进经济增长的功能:②教育促进科技发展的功能: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教育是生产新的科学知识的重要手段。

(3)教育的文化功能。

4.教育的文化功能表现在哪些地方?答:(1)教育具有选择、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功能;(2)教育具有创造、更新文化的功能;(3)教育具有吸收、融合世界先进文化的功能。

5.根据你对教育的认识,谈谈教育是怎样促使个体社会化和个性化的。

答: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主要表现为促进个体社会化和个性化两方面:(1)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主导作用突出地表现为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

《教育学》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教育学》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教育学》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绪论1.教育规律的定义。

教育规律就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具有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2.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3.教育学的产生、发展经历了哪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及代表作是什么?(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1)《论语》,汇集了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家孔子关于哲学、政治、伦理和教育方面的言论。

2)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教育思想,散记在他的哲学著作《理想国》一书中。

3)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我国的《学记》。

《学记》大约出现在战国末期,是儒家思孟学派撰写的,比外国最早的教育著作、古代罗马帝国教育家昆体良写的《论演说家的培养》一书,还早三百来年。

(2)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1)1632年捷克的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写出了《大教学论》。

这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

2)1762年,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卢梭出版了他的小说体教育名著《爱弥儿》,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3)赫尔巴特于1806年出版了《普通教育学》。

这是一本自成体系的教育学著作,它标志着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3)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1)1861年出版了英国资产阶级思想家、社会学家斯宾塞的《教育论》。

2)1900年“实验教育学”由德国的梅伊曼首先提出,德国教育家拉伊1908年出版的《实验教育学》,完成了对实验教育学的系统论述。

3)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出现了实用主义教育学说,这种教育学说为杜威所创立,其代表著作是1916年出版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4)俄国1939年出版了以凯洛夫为总主编的《教育学》。

这是一本试图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阐明社会主义教育规律的教育学。

5)我国杨贤江于1930年以李浩吾的化名出版了《新教育大纲》,这是我国第一本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述教育的著作。

(4)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1)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制定出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

教育原理复习思考题

教育原理复习思考题

教育原理复习思考题1•“人的可教性”的含义及其基础是什么?(1)含义:人有接受教育的基本素质条件,可以被教育。

(2)基础:①人脑机能强大。

脑存在功能分区、第二信号系统。

②可塑性高。

人出生时成熟程度低,具备神经系统、语言器官、灵活的上肢。

2•“人的必教性”的含义及其基础是什么?(1)含义:人必须接受教育,才能成为一个人。

(2)基础:①是完成脑机能塑造的需要。

②是社会性形成的需要。

3.人的特性及其教育启示:(1)社会性。

T要规范社会性,进行公民性教育;人既是人又是动物,进行生命化教育;张扬精神性,进行主体性教育。

(2)双重属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

自然性为基础,自然性与社会性非规则性变化。

T要正视自然性,进行生理化教育。

(3)人处在现实社会关系中。

T兼顾个体独立性,尊重个人利益。

4.人性本善论及其教育主张?人性先天是善良的。

教育要顺应人善的天性,减少对人的干扰,弓I导人坚持善的天性。

5.人性本恶论及其教育主张?人性先天是邪恶的。

教育要压抑人恶的天性,教会人正确的行为,纠正人的恶念。

6.教育中如何辩证地看待人性问题?要认识到人性具有复杂性,坚持人性中性。

对于善的,要及时鼓励,使其保持, 以关爱之心善待;对于恶的,要及时矫正不良行为,必要时要严惩。

7.教育的本质规定及其内涵是什么?教育的本质是育人。

育人的内涵:(1)育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协调教育过程的原则、检验教育成效的标尺。

(2)实质是解决较高发展要求与较低现实水平间的矛盾。

(3)育人活动具有社会性,与社会相互影响。

(4)育人活动具有多样性,时间、空间、层次类型不同。

8.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有哪些?(1)目标多样性,适应不同主体需要。

(2)内容丰富性。

(3)方法现代性、民主性。

(4)制度化,以法治教,教育体系完善。

(5)重视研究,教育理论丰富。

9.教育的基本属性有哪些?(1)生产性(2)社会性(3)历史性(4)文化性(5)民族性(6)阶级性10.什么是现代大教育体系?要破除教育各要素间的壁垒,让各种教育联合起来。

教育原理第十章思考练习题7

教育原理第十章思考练习题7

试述教学的本质。

教学就其本质来讲,是⼀种认识活动,是受教育者个体在教育者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学习⼈类创造积累的⽂明成果的活动。

第⼀,教学是学⽣的个体认识。

不论教师在客观实际上起怎样的作⽤,教学最终都将以学⽣个体的认知结构的完善为⽬标。

教学始终是学⽣的个体认识、应坚持以学⽣为主体。

之所以需要教师的引导,是因为学⽣的主体结构还不够完善,还处在不断建构之中,学⽣主体地位始终是确定⽆疑的。

教师⽆论采取怎样的教学⽅法,都是为发展学⽣个体的认识服务的。

第⼆,教学主要是⼀种间接的认识活动。

学⽣的认识与⼈类最初探求客观世界不同,他们所⾯对的不是未知的客观世界,⽽是⼈类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成果,是经过学者的加⼯、改造,以教材的形式呈现在学⽣⾯前的。

经过教师的再加⼯,学⽣便可以快速、⾼效地掌握⼈类社会历史经验,使祖先创造积累的⽂化得以保存与传递,并在此基础上推陈出新,创建更优秀的⽂明成果。

试述学校⼯作为什么必须以教学为中⼼。

第⼀,以教学为中⼼是学校教育⼯作的特点决定的。

学校的产⽣使教学与⽣活分化开来,教学成为学校的独⽴活动。

学校⼯作以教学为主,是学校教育区别于⼯、农、商等部门的根本点。

” 第⼆,教学是实现教育⽬的的基本途径。

在各种教育途径中,教学所占时间最多,⼯作⽐重,计划性、系统性更强,更能发挥学校教育作⽤,促进学⽣全⾯发展。

第三,历正反两⽅⾯的经验表明,要提⾼教育质量,更好地进⾏⾃我教育,学校必须以教学为主。

苏联20—30年代,我国建国后的经验教训都说明,否定以教学为中⼼,教育质量就没有保证。

⽽坚持以教学为中⼼,则可以确保教学质量不断提⾼。

试述课外活动的实施要求。

第⼀,课外教育活动以⾃愿为原则加以组织,正视学⽣间发展的不平衡性,这样可以弥补课堂教学因材施教的不⾜,使学⽣的兴趣、特长得到良好的发展。

因此,要防⽌把课外活动办成变相的课堂教学。

第⼆,课外活动内容的⼴泛性,决定了课外活动是丰富多彩的。

因此,”要防⽌完全以课堂教学内容填塞课外活动,把课外活动变成课堂教学的延续。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思考题答案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思考题答案

1、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一门研究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规律和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的应用性科学。

研究对象:人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品质的形成、变化和发展。

特点:a阶级性、b实践性、c综合性2、简述“四有”新人内在精神素质的培养:1)帮助人们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2)引导人们形成积极健康的精神状态:a.接受和顺应社会变革的心理;b.强烈的责任感3)培养人们良好的道德品质4)增强人们的法制道德观念5)促使人们养成重视教育的态度,提高人们的文化知识素养。

3、思想品德:是一个多要素的综合系统,是人们在一定的思想指导下,在品德行为中表现出来的较为稳定的心理特点、思想倾向和行为习惯的总和。

4、思想品德结构:是指人的思想品德的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

5、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思想品德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促使受教育者产生内在的思想矛盾运动,以形成一定社会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过程。

6、简述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

1)人的思想品德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主客体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协调的产物。

2)人的思想品德是主体内在思想矛盾运动转化的结果:主体的知情信意行在发展方向上由不一致到一致。

在发展水平上由不平衡对平衡的矛盾运动。

7、试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及其表现。

a一定社会的思想品德要求与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b表现教育者与思想政治教育客观要求之间的矛盾;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c思想政治教育要求与受教育者本人思想行为之间的矛盾d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要求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矛盾e受教育者内在精神世界发展的需要与满足需要的方式(条件)之间的矛盾8、试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规律。

a教育要求与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发展之间保持适度张力的规律b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统一的规律c协调与控制各种影响因素使之同向发挥作用的规律。

9、简述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特征、职能和基本素质。

教育学原理:思考题

教育学原理:思考题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如何理解广义教育和狭义教育的内涵?广义的教育:教育是以影响人的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狭义的教育:学校教育是由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承担的目的明确、计划周密的以影响人的发展为直接目标的教育活动。

2.教育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各个阶段的教育有何主要特点?教育发展进化的历史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个别教育阶段、学校教育阶段和终身教育系统阶段。

特点分别是:1)包括一般的个别教育和特殊的个别教育两种形态。

一般个别教育是指他人教育受教育者的个别教育,在原始社会主要表现为氏族教育形态。

2)诞生于奴隶社会,纵观古代学校教育,可概括为如下特点:①学校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等级性。

②传统的是统治术。

③教育大抵是固定场所。

④教学采取个别的方式。

⑤学校无规范的规章制度。

3)以现代学校教育系统为核心,表现如下特点:①系统化。

②信息化。

3.如何理解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兼具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双重性质,教育学具有一定的非理性和艺术性特征。

所以,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探索教育规律和教育艺术的科学。

4.教育学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个阶段有那些代表性的教育著作?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一)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孔子的儒家教育,孟子“大丈夫”的教育目标,荀子《劝学篇》教育理论著述《学记》是先秦时期儒家教育经验和教育思想的总结,是我国古代,也是世界教育思想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

(二)西方古代的教育思想柏拉图《理想国》和《法律篇》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和《伦理学》昆体良的著作《雄辩术原理》是一本修辞学教程,是西方第一部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维多利诺——“第一个新式学校的教师”二、教育学的独立(一)教育学学科初期捷克的夸美纽斯于1632年完成《大教学论》作为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二)规范教育学的建立康德的《康德论教育学》赫尔巴特于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被认为是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学科形成的标志。

教育学原理思考题

教育学原理思考题

教育学原理1、联系实际,谈谈对“教育”概念的理解。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归根到底产生于生产劳动。

它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其社会职能就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促进新生一代的成长。

广义:凡是以教和学为活动形式,有意识地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活动都是教育。

狭义:专门的教育机构和教育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进其身心得到发展的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的。

2、教育的构成要素有哪些?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教育者是活动的主体,凡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着教育责任和施加教育影响的人都是教育者;受教育者是学习的主体,凡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教育责任和接受教育的人都是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间中介的总和,包括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影响物以及运用这种影响物的活动方式和方法。

三者相互联系,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掌握着教育目的,采用适当的教育内容,选择一定的教育活动方式,创设必要的教育环境,调控者受教育者和整个教育过程,促进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使其达到预期的目的。

3、教育起源上有几种观点?(1)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沛西·能,观点:教育存在于人类社会和动物届中,教育的产生来源于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

评价: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是忽略了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

(2)心理起源论;代表人物:孟禄,观点:教育是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

评价:看到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但是否定了教育的有目的性,尽从个体的无意识的模仿来解释教育的起源。

(3)劳动起源论:代表人物:恩格斯,观点:人类教育起源于其劳动或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需要,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

(4)生活起源论:代表人物:恩格斯观点:教育是来自对生活的需要。

4、教育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每个阶段有什么特点?(一)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1. 教育对象:没有阶级性2.教育目的:为种族延续和生产劳动服务3.教育与社会关系:是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进行4.教育手段极为简单5.教育内容主要是传递生产生活经验(二)古代社会教育的特点(奴隶与封建)1.出现专门的教育机构(即学校)和执教人员2.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3.学校教育具有阶级性、等级性或宗教性4.教育内容主要是以道德文章或宗教经典为主5.教育教学方法崇尚书本、呆读死记、强迫体罚、个别教学6.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教育体系(三)现代社会教育的特点:1.现代学制形成,教育形式多样化2.教劳密切结合,教育体系开放化3.教育对象扩大,教育事业公益化4.教学班级授课,师生关系民主化5.教育理性自觉,教育手段现代化5、试比较中西方不同的教育传统对当今中西方教育现状的不同影响。

教育原理第六章思考练习题9

教育原理第六章思考练习题9

试论⼈的本质观及其教育学意义。

⼈的本质概括来说,就是指⼈之所以为⼈的特有的质的规定性。

⼈的本质观同教育思想密切相关,对⼈的本质认识不同,教育思想也就不同。

科学地认识⼈的本质,对于确⽴正确的教育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的本质特点在于: 第⼀,⼈是⾃然性与社会性的统⼀。

⼈的⾃然性和社会性是统⼀的,⾃然性是社会性的物质前提,但从根本上说,⼈的本质在于⼈的社会性。

⼈的⾃然性和社会性统⼀的观点是科学地进⾏教育的出发点。

⼈的⾃然属性是客观存在的,忽略⾃然属性在教育中的意义,就会失去教育的⾃然根据。

但如果⽚⾯强调⼈的⾃然性,就会导致遗传决定论的思想,否定社会关系和后天教育的决定性意义。

同时,教育培养⼈也不能脱离社会关系,必须依据社会关系的需要并在社会关系中进⾏,否则,就是对教育规律的违背。

⽚⾯强调⼈的社会性,会导致环境决定论的思想,忽视⼈⾃⾝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在教育实践中犯主观主义的错误。

第⼆,⼈是受动性与能动性的统⼀。

⼈的受动性是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但从根本上说⼈的本质在于⼈的能动性。

⼈的受动性和能动性统⼀的观点是科学教育观的客观依据。

⼈具有受动性,因此教育在⼈的发展中才能发挥重要作⽤。

⼈具有能动性,因此在重视社会条件和教育对⼈的发展作⽤的基础上,必须把教育同⼈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教育既要把学⽣看成教育作⽤的客体,更要把学⽣看成教育活动的主体i能否处理好教育过程中教育者的主导作⽤与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之间的关系,是正确发挥教育作⽤,提⾼教育质量的关键。

第三,⼈是共性与个性的统⼀。

⼈的共性与个性是相互联系⽽存在的。

个性包含看共性,共性则通过个性表现出来。

⼈的共性与个性统⼀的观点要求在教育上⼀⽅⾯坚持统⼀的教育⽬的,实施全⾯教育,使每个⼈都获得全⾯发展;另⼀⽅⾯要坚持在个⼈全⾯发展的基础上发挥个⼈特长。

只有既⾯向全体、坚持统⼀的教育⽬的,⼜因材施教、发展个性,才是科学教育现的体现。

试述为适应个体⾝⼼发展的⼀般规律,教育应采取的相应策略。

教育原理第六章思考练习题7

教育原理第六章思考练习题7

教育原理第六章思考练习题711 .简述人的身体发展与心理发展之间的关系。

人的发展包括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两个方面。

身体发展包括肌体的正常发育和体质的增强两部分;心理发展指精神世界的发展,包括认识过程、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的发展。

人的身心发展是统一的。

身体发展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心理的发展不仅寓于身体发展之中,而且随着身体的发展而发展。

身心发展是人的发展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12.简述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表现在:第一,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人从出生到长大成人,身心的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整个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性,身心发展的个别过程和特点的出现也具有一定的顺序性。

第二,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不同年龄阶段呈现不同的特征,前后相邻的阶段进行有规律的更替,前一个阶段准备了向后一个阶段的过渡。

第三,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

个体身心发展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发展是不均衡的。

第四,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在个体的身心发展中,由于遗传、环境、教育和自身主观能动性的不同,存在着个别差异。

第五,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个体身心发展过程中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存在互补的可能。

13.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的表现。

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体同一个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发展是不均衡的。

例如人的身高、体重在不同年龄阶段发展速度不同。

第二,个体不同方面的发展具有不均衡性。

有些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就已达到较为成熟的发展水平,有些方面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较为成熟的水平。

第三,由于社会发展对个体要求的提高,学习年限延长,独立生活和工作期限后移,使人的心理成熟、社会性成熟相应后移;由于食物营养的改善、社会文化的影响,个体生理成熟的年龄相应提前,从而使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得更为突出。

14.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的表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学原理思考题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教育学原理1、联系实际,谈谈对“教育”概念的理解。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归根到底产生于生产劳动。

它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其社会职能就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促进新生一代的成长。

广义:凡是以教和学为活动形式,有意识地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活动都是教育。

狭义:专门的教育机构和教育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进其身心得到发展的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的。

2、教育的构成要素有哪些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教育者是活动的主体,凡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着教育责任和施加教育影响的人都是教育者;受教育者是学习的主体,凡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教育责任和接受教育的人都是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间中介的总和,包括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影响物以及运用这种影响物的活动方式和方法。

三者相互联系,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掌握着教育目的,采用适当的教育内容,选择一定的教育活动方式,创设必要的教育环境,调控者受教育者和整个教育过程,促进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使其达到预期的目的。

3、教育起源上有几种观点?(1)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沛西·能,观点:教育存在于人类社会和动物届中,教育的产生来源于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

评价: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是忽略了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

(2)心理起源论;代表人物:孟禄,观点:教育是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

评价:看到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但是否定了教育的有目的性,尽从个体的无意识的模仿来解释教育的起源。

(3)劳动起源论:代表人物:恩格斯,观点:人类教育起源于其劳动或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需要,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

(4)生活起源论:代表人物:恩格斯观点:教育是来自对生活的需要。

4、教育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每个阶段有什么特点(一)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1. 教育对象:没有阶级性2.教育目的:为种族延续和生产劳动服务3.教育与社会关系:是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进行4.教育手段极为简单5.教育内容主要是传递生产生活经验(二)古代社会教育的特点(奴隶与封建)1.出现专门的教育机构(即学校)和执教人员2.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3.学校教育具有阶级性、等级性或宗教性4.教育内容主要是以道德文章或宗教经典为主5.教育教学方法崇尚书本、呆读死记、强迫体罚、个别教学6.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教育体系(三)现代社会教育的特点:1.现代学制形成,教育形式多样化2.教劳密切结合,教育体系开放化3.教育对象扩大,教育事业公益化4.教学班级授课,师生关系民主化5.教育理性自觉,教育手段现代化5、试比较中西方不同的教育传统对当今中西方教育现状的不同影响。

6、现代教育有哪些特征如何实现大教育的整合(1)特点:与古代学校教育相比,现代学校教育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与生产劳动结合越来越密切,多数人能受教育,走向大众化、民主化,以培养政治人才和生产工作者为教育目的,内容上增加了自然学科的知识,以班级授课制为主,科学方法现代化手段广泛应用,教育与社会密切联系,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2)现代教育: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国际化、科学化,客观上需要大教育的整合:一、教育的要素整合。

所谓教育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

教育者既是是教育者,也是学习者;受教育者既是学习者,也是发展者。

二、教育形态的统合。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位一体。

三、教育功能的整合,既要注重教育的个体功能,也要注重教育的社会功能。

四、教育目的的整合。

我国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目的整合兼顾国家、个人、社会的利益。

7、结合实际谈学习和研究教育学原理的意义。

研究教育学中的基本理论问题,探求教育的一般和。

它为教育理论的发展和教育改革提供综合性的研究成果。

教育学原理是教育学中的基础学科,为其他二级学科提供理论观点和思想方法,为研究各级各类教育提供理论基础。

教育学原理也从其他二级学科吸取。

8、教育功能有哪些不同分类?教育的社会功能是教育通过培养人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

(1)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就教育多培养的社会实践主体在生产、科技、经济、政治和文化等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发挥的作用而言的,它指向的是社会整体的存在、延续、演变和发展。

包括教育的经济功能、政治功能、生态功能、文化功能。

1.经济功能, 经济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 2.教育是科学技术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3.学校教育是创造和发展新的科学技术的重要基地2.政治功能, 1.学校教育促进年轻一代政治社会化为政治服务2.学校教育培养和造就政治管理人才为政治服务3.学校教育通过宣传思想舆论为政治服务4.学校教育促进社会政治民主为政治服务3.文化功能, 1.学校教育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 2.学校教育传播、交流文化的功能 3.学校教育批判、选择4.文化的功能 4.学校教育创造、更新文化的功能5.可持续发展功能传播和创造与可持续发展有关的观念、态度、价值和知识推动社会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协调发展 ;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质量,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2)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指社会成员通过教育的培养、筛选和提高,能够在不同的社会区域、社会层次、职业岗位、科层组织之间转换、调整和变动,以充分发挥其个性特长,展现其智慧才能,实现其人生抱负。

9、影响人的发展有哪些主要因素?(1)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及年龄特征。

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④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2)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环境是人的发展的外部条件环境的给定性和选择性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离不开人对环境的能动活动(3)个体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个体能动性是在人的活动中产生和表现出来的个体能动性是人的发展的内在动力个体能动性影响人的自我设计和自我奋斗(4)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主要通过文化知识的传递来培养人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

10、如何理解教育“成人”与“成才”的功能?11、你认为基础教育应该给学生打下什么样的基础?首先为孩子在内心世界中大下一个亮丽的底色;其次基础教育的基础应该包括学生为终生学习的愿望、能力、兴趣;第三包括学生独立地、有尊严地面对世界的品质和能力;第四包括引领学生的基本价值和核心观;第五帮助学生与他人、自我和自然建立积极的、建设性的关系。

12、试运用教育社会功能的理论说明“科教兴国”战略和“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命题。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的基础性教育的先导性教育的全局性国兴教育的重大举措和巨大成绩 1.恢复高考和高校扩招 2 普及义务教育的立法 3.对贫困学生的国家资助体系的建立 4.教育事业的巨大发展国兴科教面临的问题 1.教育公共投入严重不足 2.教育公平面临严峻挑战1.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2.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3.大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13、什么是教育目的如何实现我国的教育目的(1)教育目的指整个教育工作所要达到的最终结果,是社会通过教育培养的人才规格和质量标准。

教育目的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2)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独立个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

普通中小学的性质与任务普通中小学教育的组成部分体育、智育、德育、美育和综合实践活动等概念及其相互关系14、什么是素质教育?谈谈你对素质教育的理解。

是以提高全体国民基本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是以促进学生素质前面发展为目标的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是以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为特征的教育;是以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为方向的教育。

15、应然的教育目的与实然的教育目的有何区别与联系?请结合我国教育实际,谈谈它们之间的关系。

应然的教育目的指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发展进步所培养各级各类人才的规定,这种由社会规定的、以法律条文的形式规定的指令性的教育目的。

实然的教育目的是指作为教育主客体的人在实际的教育活动中所特有的、不成文,是被实践、被应用的真实存在的教育目的。

前者回答的是“教育应该是什么的问题”,追求的是教育的一种理想状态,具有抽象概括性。

后者回答的是“教育是什么”的问题,具体性较强,是教育参与者在教育过程中体验和感受到的教育目的。

16、教师劳动的特点是什么?(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

教师劳动的对象是发展变化中的,主要是未成熟的“人”教师的工作任务是多方面的教育过程是复杂的④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是广泛的,不限于学习内部(2)教师劳动的示范性。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活动的这一本质特点,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必然带有严格的示范性,通过示范的方式去直接影响学生。

(3)教师劳动的创造性。

教师劳动创造性的最重要特征之一是他的工作对象——儿童经常在发生变化,永远是新的;也表现在教学过程中。

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的活动必然会有创造性,教师要创造性的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必须经历艰苦的劳动和长期的积累。

(4)教师劳动的长期性。

培养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5)教师劳动的专业性。

这种专业性突出表现在教师对育人的崇高敬业精神和道德修养上,对教育教学专门化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和教育活动的自主权上。

17、教师劳动的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1)教师劳动的社会价值。

突出表现在教师对延续和发展人类社会的巨大贡献上,教师是社会发展的中介人,是人类文明的传递者和传播者,其工作联系着人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2)教师劳动的个人价值。

首先表现在这种劳动能够创造巨大的社会价值;其次,教师劳动也有个人所得。

教师劳动还能得到一般劳动所享受不到的乐趣。

18、如何理解教师的职业角色?教师的职业角色可以说是一个“角色丛”的集合,指与教师特定的社会职业和地位相关的所有角色的集合,具体表现在:“家长代理人”和“朋友、知己者”的角色“传道、授业、解惑者”的角色“管理者”的角色④“心理调节者”的角色⑤“研究者”的角色19、一个合格教师应该具备哪些基本职业素养?(1)高尚的师德热爱教育事业富有献身精神和人文精神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热爱集体、团结协作④严于律己、为人师表(2)宽厚的文化素养。

一个好教师的基本条件之一,就是要有比较渊博的知识和多方面的才能。

(3)专门的教育素养。

教育理论素养教育能力素养教育研究素养(4)健康的心理素质。

体现在心理活动的方方面面,概括起来主要是教师要有轻松愉快的心境、有昂扬振奋的精神、乐观幽默的情绪和坚韧不拔的毅力等。

20、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内容有哪些?教师个体专业化发展内涵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由一个专业新手发展成为成熟型教师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