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教案(第6章)
计算机网络教案(第6章)

6.3.3 数字数据网DDN
数字数据网(DDN,Digital Data Network)是利用数字信 道传输数据信号的数据传输网。 它的传输媒介主要是光缆,辅助于数字微波、 卫星信道 以及用户端可用的普通电缆和双绞线。 在现有的电信网(电话网或分组交换网)中,都有模拟成分 存在,需要许多模数转换及调制解调设备。而DDN则以 全数字、高速率及灵活的交叉连接复用功能为用户提供 永久性或半永久性的数字电路专线(出租)业务,为用户构 建了一个大容量的数据通信平台。数字信道与传统的模 拟信道相比,具有传输质量高、速度快、带宽利用率高 等一系列优点。
基于 ADSL 的接入网 端局或远端站 ATU-C PS 电话 分路器 用户线 PS ATU-R
区域宽带网
ATU-C ATU-C DSLAM
图3-32
至本地电话局
居民家庭
基于ADSL的接入网的组成
§6.4
异步传输方式ATM
1 ATM概述
1972年ITU-T提出了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的概 念。特别是80年代初制定的一整套关于ISDN的系列建 议,奠定了ISDN发展的基础。鉴于当时技术能力和业 务需求的限制,首先提出的只能是窄带综合业务数字网 (N-ISDN)。
2.7~3.6 km
1.4 km 0.9 km 0.3 km 4.ADSL中的“D(数字)”应理解为“使 用数字技术”。ADSL的用户线上传送 的仍然是模拟信号而不是数字信号。 ADSL在现成的用户线(铜线)的两端 各安装一个ADSL调制解调器。我国目 前采用的方案是离散多音调DMT (Discrete Multi-Tone) 调制技术。
计算机网络概述(教案)

计算机网络概述(教案)章节一: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发展教学目标:1. 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2.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3.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
教学内容: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2.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3. 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发展历程;2. 案例分析法:分析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
教学活动:1. 导入:提问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理解;2. 讲解: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发展历程;3. 案例分析:分析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4. 互动环节: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定义的掌握情况;2. 小组讨论:检查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发展历程的理解;章节二: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结构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组成;2.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结构;3. 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层次模型。
教学内容:1.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2. 计算机网络的结构;3. 计算机网络的层次模型。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和结构;2. 图形演示法:展示计算机网络的层次模型;3.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网络结构的例子。
教学活动:1. 导入:提问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组成的理解;2. 讲解:讲解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和结构;3. 图形演示:展示计算机网络的层次模型;4.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网络结构的例子;5. 互动环节: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组成的掌握情况;2. 图形识别:检查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层次模型的理解;3.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绘制一个简单的计算机网络结构图。
章节三:网络协议与网络标准教学目标:1. 理解网络协议的概念;2. 掌握网络协议的层次结构;3. 了解网络标准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网络协议的概念;2. 网络协议的层次结构;3. 网络标准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网络协议的概念和层次结构;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网络协议的例子;3. 讨论法:探讨网络标准的重要性。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电子教案第6章 网际层 IP

B
16382
20971 50
128.1
191.254
65 534
C
192.0.1
233.255.254
254
网络和现代通信技术基础——Internet网际层
6.2 IP地址与ARP
IP地址的转换: 标志主机地址的是机器的物理地址,又称为MAC地址。 MAC地址是集成在网卡上的,所以又叫做硬件地址。MAC地址是一个 6字节(48bit)二进制数,采用16进制表示法例如:09 E0 AC 00 9B 0D。 从IP地址到物理地址的转换是由地址解析协议ARP来完成。 主机A的ARP工作过程如下: (设:寻找主机B的物理地址) (1)ARP进程在本局域网上广播发送一个ARP请求分组,上面有主机 B的IP地址; (2)在本局域网上的所有主机上运行的ARP进程都收到此ARP请求分 组; (3)主机B在ARP请求分组中见到自己的IP地址,就向主机A发送一个 ARP响应分组,写入自已的物理地址; (4)主机A收到主机B的ARP响应分组后,就在其ARP高速缓存中写入
6.2 IP地址与ARP
1. IP地址及其表示方法 点分十进制记法: 130.9.44.192。 IP地址的结构分为两部分: 网络号:net-id 主机号:host-id IP地址的类别: 常用的有A、B、C三类地址。
网络和现代通信技术基础——Internet网际层
6.2 IP地址与ARP
IP 地址的结构与分类:
IP地址的分配与管理 :
网络互连时IP地址分配示意
网络和现代通信技术基础——Internet网际层
6.2 IP地址与ARP
子网划分 为了使IP地址的使用更加灵活,在IP地址中又 增加了一个“子网号字段”,为获得地址的 单位进行二次分配提供了方便
计算机网络基础电子教案

第一节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导入:同学们,在上课前我想问大家一些问题:问题1:到机房以后,大家最喜欢干什么?问题2:空闲时间你最喜想干什么?(上网,玩游戏、看书、锻炼身体还是干其它事情)问题3:你能例举一些现实生活中网络应用方面的例子吗?(网上购票、网络银行、网络电话、网上购物、网络邮局(收发电子邮件)、网上聊天(QQ)、网上玩游戏(网络游戏)、网上做生意(叫电子商务)、网上下载东西、在网上学习、在网上娱乐、在网上写日记(博客)、在网上查找资料等等。
总结:综上所述,网络无不能,无处不在,网络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各行各业都离不开网络。
人们的生活更是离不开网络。
提问:网络为什么具有如此大的魔力,具有如些大的吸引力,以致于很多年轻人深陷其中,不能自拔?网络到底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网络世界,来揭开网络的神秘面纱。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与发展,计算机网络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延伸到全球的每个角落。
计算机网络已成为人们工作、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随处都可以看到网络的存在,随处都可以享受到网络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一、计算机网络的概念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互结合发展的一种重要产物。
把分布在不同地点且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连接起来,按照网络协议进行数据通信,用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即网络通信协议、信息交换方式及网络操作系统等)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换的计算机系统。
从定义中可以看出:1、计算机网络的物理组成包括计算机和通信线路,因此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结合。
2、计算机网络以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换为目的。
3、计算机网络需要功能完备的软件支持,这里的软件包括网络操作系统及网络协议等。
二、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四个阶段1、第一代计算机网络第一代计算机网络是面向终端(用户端不具有数据的存储和处理能力)的计算机网络。
(20世纪50年代)2、第二代计算机网络第二代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与计算机互联,以资源共享为目的,实现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的通信的网络(20世纪60年代)3、第三代计算机网络第三代计算机网络是网络体系标准化网络(即OSI标准,指在同一个网中可以存在不同厂商、不同品牌的计算机接入,不同厂商、不同品牌的计算机必须遵循同一个标准―――OSI标准)(20世纪70年代未)4、第四代计算机网络第四代计算机网络是指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综合化、高速化的现代计算机网络综合化:是指多种业物综合在一个网络中完成,如将语音、数据、图像、视频、动画等信息以二进制代码的数字形式综合在一个网络中来传送。
中职《计算机网络基础》教案6 Internet的组成

(3)底层网:底层网处于Internet的最下层,主要是由各科研院所、大学及企业的网络构成。
6.3.2.Internet的结构特点
(1)对用户隐藏网间连接的低层节点;
(2)不指定网络互连的拓扑结构;
(3)能通过中间网络收发数据;
(4)用户接口独立于网络,即建立通信和传达数据的一系列操作与低层网络技术和信宿机无关,只与高层协议有关。
掌握Internet的基本功能
媒体教具(或主要工具材料等)
教师讲解、演示、提问;
教学过程
修改栏(时间分配)
教 学 内 容
师生互动
6.3 Internet的组成
6.3.1.Internet的基本结构
互联网的结构是多层网络群体结构,一般是由三层网络构成的:
(1)主干网:主干网是Internet的最高层,它是Internet的基础和支柱网层。
中职《计算机网络基础》教案
课题章节/名称
6.3 Internet的组成
课时
2
主要教学学
目
标
知识目标
1.了解Internet的组成
能力目标
1.掌握Internet的组成
情感目标
培养事物发展是渐进增长的理念;
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教学
重点
与
难点
重点
了解Internet的组成
难点
6.3.3.Internet服务商提供的服务类型
(1)Internet接入服务
(2)Internet系统集成服务
(3)从事数据库及各种类型的信息方面的服务
6.3.4.Internet服务商的主要技术应用
(1).各种Internet接入技术
第6章 传输层教案(计算机网络)

第6章传输层教学目标:1、了解传输层的功能2、掌握TCP和UDP协议的工作原理3、理解TCP和UDP协议和上层通信机制教学重点:传输层的功能,TCP和UDP协议教学难点:TCP和UDP协议通信机制教学课时:4课时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教学内容及过程:第6章传输层6.1内容简介传输层是OSI七层参考模型的第四层,它为上一层提供了端到端(end to end)的可靠的信息传递。
物理层使我们可以在各链路上透明地传送比特流。
数据链路层则增强了物理层所提供的服务,它使得相邻节点所构成的链路能够传送无差错的帧。
网络层又在数据链路层基础上,提供路由选择、网络互联功能。
而对于用户进程来说,我们希望得到的是端到端的服务,传输层就是建立应用间的端到端连接,并且为数据传输提供可靠或不可靠的链接服务。
6.2传输层简介一、传输层的定义传输层是OSI模型的第4层。
一般来说,OSI下3层的主要任务是数据通信,上3层的任务是数据处理。
该层的主要任务用一句话表示就是“向用户提供可靠的端到端的服务,处理数据包的传输差错、数据包的次序、处理传输连接管理等传输方面的问题,以保证报文的正确传输”。
二、传输层功能⏹连接管理⏹流量控制⏹差错检测⏹对用户请求的响应⏹建立无连接或面向连接的通信→面向连接:会话建立、数据传输、会话拆除→无连接:不保证数据的有序到达6.3TCP协议传输层协议为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totocol),因此传输层也被称为TCP层。
TCP 协议是面向连接的端到端的可靠的传输层协议。
它支持多种网络应用程序,对下层服务没有多少要求,同时假定下层只能提供不可靠的数据报服务,并可以在多种硬件构成的网络上运行。
一、TCP分段格式⏹序列号和确认号(32比特)⏹ 窗口(16比特) ⏹ 校验和(16比特) ⏹ 数据(可变大小) ⏹ 头长度(4比特) ⏹ 标志(6比特) ⏹ FIN (完成) ⏹ PSH (推) ⏹ RST (复位) ⏹ SYN (同步) ⏹ 紧急指针(16比特) ⏹ 选项(可变长度) 二、TCP 的连接建立和拆除 1、TCP 的连接建立2、TCP 的连接建立发送 SYN接收 SYN1发送 SYN接收 SYN 发送 SYN, ACK接收 SYN123、TCP 连接建立4、TCP 连接拆除发送 SYN接收 SYN 发送 SYN, ACK建立会话123接收 SYN三、TCP 可靠传输技术当TCP 的连接建立好后,为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TCP 协议要求对传输的数据都进行确认,为保证确认的正常进行,TCP 协议首先对每一个分段都作了32位的编号,称为序列号。
(完整版)《计算机网络》教案

实践教学以强化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为目的,以提高操作技能和面向实用技术为设计原则,以组网技术和构建网络应用服务为核心设计实验内容。具体包括简单局域网组网、网络协议分析、路由器配置、典型应用服务器的配置和简单网络应用程序开发等实用性较强的实践内容。部分实验内容可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和实际情况,让学生自主选做。
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
预习思考题:
1. 你关心的网络性能有哪些(你如何评价网络运行情况的好坏)?
2.如果上网很慢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3.两个人如何通过手电筒传递消息?要考虑哪些问题?请设计一种可行的方案。
内容回顾与本次课内容介绍
一、计算机网络的类别
(一)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二)几种不同类别的网络
布置学生自学。
比较可能没有时间讲完,可让学生课后思考,下次课再讲
第2讲
内容
备注
讲课题目:计算机网络的类别、性能、体系结构
目的要求: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性能指标、通过研讨理解计算机网络协议分层的意义和作用,理解5层原理体系结构中各层的基本功能。
重点难点:分层体系结构
方法步骤:课堂讲解与实例介绍
器材保障:电脑、投影
时间地点:
6、分组交换与电路交换的比较。
1)分组交换存在的问题:时延、丢包等
通过提问和启发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将这些问题找出来
2)在资源分配和资源共享方面的比较;
3)在时延方面的比较;
回顾与小结:
1、计算机网络(特别是因特网)的作用;
2、因特网的组成;
3、电路交换、分组交换的基本工作原理;
4、列出本次课要掌握的知识点。
计算机网络安全教案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概念与重要性1.1 教学目标了解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定义与内涵认识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重要性理解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基本原则1.2 教学内容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定义与内涵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重要性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基本原则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定义、重要性与基本原则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重要性1.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计算机网络安全的认识和理解第二章:计算机网络攻击的类型与危害2.1 教学目标了解计算机网络攻击的类型认识计算机网络攻击的危害理解计算机网络攻击的防范措施2.2 教学内容计算机网络攻击的类型计算机网络攻击的防范措施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计算机网络攻击的类型、危害与防范措施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防范计算机网络攻击,并分享讨论结果2.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计算机网络攻击类型与危害的认识第三章:密码学与数据加密3.1 教学目标了解密码学的概念与作用认识数据加密的原理与方法掌握常见的加密算法3.2 教学内容密码学的概念与作用数据加密的原理与方法常见的加密算法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密码学的概念、数据加密的原理与方法以及常见的加密算法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实践使用加密算法进行数据加密和解密3.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密码学与数据加密的理解第四章:防火墙与入侵检测系统了解防火墙的概念与作用认识入侵检测系统的原理与功能掌握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的配置与使用4.2 教学内容防火墙的概念与作用入侵检测系统的原理与功能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的配置与使用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防火墙的概念、入侵检测系统的原理与功能以及配置与使用方法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实践配置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4.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对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的理解第五章:计算机病毒与恶意软件防范5.1 教学目标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定义与传播途径认识恶意软件的危害与防范措施掌握计算机病毒和恶意软件的清除方法5.2 教学内容计算机病毒的定义与传播途径恶意软件的危害与防范措施计算机病毒和恶意软件的清除方法讲授法:讲解计算机病毒的定义、传播途径,恶意软件的危害与防范措施以及清除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计算机病毒和恶意软件的危害与防范措施5.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计算机病毒与恶意软件的认识和理解第六章:网络钓鱼与社交工程学6.1 教学目标理解网络钓鱼攻击的方式与手段认识社交工程学的基本概念掌握防范网络钓鱼和社交工程学的策略6.2 教学内容网络钓鱼攻击的方式与手段社交工程学的基本概念防范网络钓鱼和社交工程学的策略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网络钓鱼攻击的方式、社交工程学的基本概念以及防范策略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模拟网络钓鱼和社交工程学的场景,提高防范意识6.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对网络钓鱼和社交工程学的认识第七章:移动网络安全了解移动网络安全的特点与挑战认识移动设备面临的安全威胁掌握移动网络安全的防护措施7.2 教学内容移动网络安全的特点与挑战移动设备面临的安全威胁移动网络安全的防护措施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移动网络安全的特点、移动设备的安全威胁以及防护措施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实践设置移动设备的安全防护措施7.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对移动网络安全的认识第八章:云计算与大数据安全8.1 教学目标理解云计算与大数据的基本概念认识云计算与大数据安全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掌握云计算与大数据安全的防护策略8.2 教学内容云计算与大数据的基本概念云计算与大数据安全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云计算与大数据安全的防护策略讲授法:讲解云计算与大数据的基本概念、安全问题与挑战以及防护策略案例分析法:分析云计算与大数据安全的实际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安全防护策略8.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对云计算与大数据安全的认识第九章:法律法规与网络安全伦理9.1 教学目标了解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法律法规认识网络安全伦理的重要性掌握网络安全法律法规与伦理的实践应用9.2 教学内容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法律法规网络安全伦理的重要性网络安全法律法规与伦理的实践应用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法律法规、网络安全伦理的重要性以及实践应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网络安全伦理问题,并分享讨论结果9.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对网络安全法律法规与伦理的认识第十章:网络安全意识与行为规范10.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掌握网络安全行为规范了解网络安全事件的应对方法10.2 教学内容网络安全意识的重要性网络安全行为规范网络安全事件的应对方法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网络安全意识的重要性、网络安全行为规范以及应对网络安全事件的方法情景模拟法:让学生模拟网络安全事件,学习应对方法10.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对网络安全意识与行为规范的认识重点和难点解析1.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定义与内涵、重要性与基本原则:理解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认识其对个人和组织的重要性,掌握保障网络安全的基本原则。
计算机网络基础6优秀教学教案说课稿

4、弯头模具
5、弯管器
6、钢卷尺
7、螺丝刀
8、活扳手
9、锯弓
10、线管剪
11、线槽剪
12、老虎钳
13、尖嘴钳
14、麻花钻头
二、RJ45水晶头端接和跳线制作步骤
第一步:剥开双绞线外绝缘护套
首先剪裁掉端头破损的双绞线,使用专门的剥线剪或者压线钳沿双绞线外皮旋转一圈,剥去约30毫米的外绝缘护套。
4节
教学目标
1、认识网络综合布线工具,并能熟练使用工具制作网络端接模块。
2、掌握网线、各种跳线和网络模块的制作方法。
教学重点
双绞线和跳线的制作、网络模块的制作
教学难点
模块端接和模块更换
教学地点
教室
教具
教案
教学过程
一、综合布线工程常用的工具
1、RJ45口压线钳(RJ45头压接)
2、单口打线钳(网络模块、通信模块端接)
4、第四代计算机网络—信息高速公路阶段。
三、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和应用
1、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1资源共享
2数据通信
3均衡负载和分布式处理
4提高计算机的安全可靠性
5综合信息服务
2、计算机网络的应用
四、计算机网络的系统组成
从系统组成讲,一个计算机网络主要分成计算机系统、数据通信系统、网络软件及协议三大部分;
从系统功能讲,一个计算机网络又可分为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两大部分。
(1)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和应用;
(2)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和分类;
教学难点
计算机网络系统组成;网络网络协议;
教学地点
教室
教具
教案
教学过程
一、导学
1、职业应用
热门专业未来的社会是信息社会,信息的最大依托就是网络。因此可以说“未来的社会就是网络的社会”。网络专业已经成为最热门的专业之一。成为了当今有志青年的首选专业。
中职《计算机网络基础》教案6Internet地址和域名服务

A类、B类和C类地址的主机地址字段分别为3、2和1个字节长。
根据上述规则,我们可以归纳出A、B、C三类IP地址的定义如下。
(1)A类IP地址
网络地址长度有7位,因此允许有126(27-2)个不同的A类网络(网络地址为0表示本地网络,127保留作为诊断用)。主机地址长度有24位,表示每个A类网络中可包含16,777,214(224-2)台主机。A类IP地址结构适用于有大量主机的大型网络。A类IP地址范围为1.0.0.0~127.255.255.255。
3.特殊IP地址
主机地址全为0:该地址不分配给单个主机,而是指网络本身。
主机地址全为1:定向广播地址。
网络地址全为1:回送地址,用于网络软件测试和本地机进程间通信。
255.255.255.255:本地网络广播。
0.0.0.0:本网主机。
6.4.2.子网掩码和子网划分
1.利用子网掩码标识网络地址
子网掩码也是一组32位二进制数字,它和IP地址配合,主要作用是声明IP地址的哪些位属于网络地址,哪些位属于主机地址。
2. IP地址的分类
IP地址分成为五类,即A类到E类,如图6-1所示。
0
1
2
3
8
16
24
31
A类
0
B类
1
0
C类
1
1
0
D类
1
1
1
0
多目地址
E类
1
1
1
1
0
留待后用
图6-1五类IP地址
常用的A类、B类和C类地址都由两个字段组成,即:
(1)网络地址字段net-id
A类、B类和C类地址的网络地址字段分别为1、2和3个字节长,在网络地址字段的最前面有1~3bit的类别比特,其数值分别规定为0、10、110,用以标识A、B、C三类IP地址的类别。
《计算机网络》教案

《计算机网络》教案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课程目标: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史。
2.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原理和相关技术。
3.熟悉常见的网络协议和网络安全知识。
4.培养学生的网络编程和网络管理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课:计算机网络基础概念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分类-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基本概念-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按网络规模、网络拓扑结构和网络应用等2.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史-互联网的发展历史和现状-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第二课:物理层与数据链路层1.物理层的作用和方法-物理层的概念和作用-串行通信和并行通信,调制解调器2.数据链路层的基本概念和功能-数据链路层的定义和作用-数据链路层的帧结构和帧同步方法3.以太网和局域网技术-以太网的特点和发展-局域网的基本概念和常见技术第三课:网络层和传输层1.网络层的功能和路由技术-网络层的定义和作用-路由器和路由选择算法2.传输层的功能和常见协议-传输层的定义和作用-TCP和UDP的特点和应用场景第四课:应用层和网络安全1.应用层协议和常见应用-应用层协议的定义和作用-HTTP、FTP和SMTP等常见应用层协议2.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和常见攻击方式-网络安全的定义和重要性-常见的网络攻击方式和防御方法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主要以讲授为主,辅以案例分析和实践练习。
在讲解基本概念和原理时,结合实际案例和网络拓扑图进行讲解,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在课堂上安排实践练习环节,如搭建局域网、配置路由器等,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评估方法:课堂作业、小组讨论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估。
课堂作业主要是练习题和简答题,用于巩固和检测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小组讨论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和问题解决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期末考试主要测试学生对整个课程的掌握程度,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
参考教材:。
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教案

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教案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功能和发展历程。
2.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和拓扑结构。
3. 理解网络协议和网络体系结构。
教学内容: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功能2.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3.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4.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5. 网络协议和网络体系结构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功能和发展历程。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不同类型的计算机网络和拓扑结构。
3. 讨论法:探讨网络协议和网络体系结构的特点和应用。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定义和功能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不同网络类型和拓扑结构的认识。
3. 课后作业:检验学生对网络协议和网络体系结构的掌握。
第二章:网络互联设备教学目标:1. 熟悉常见的网络互联设备及其功能。
2. 掌握网络互联设备的安装和配置方法。
3. 了解网络互联设备的工作原理。
教学内容:1. 网络交换机2. 路由器3. 防火墙4. 无线接入点5. 网络互联设备的安装和配置教学方法:1. 讲授法:介绍网络互联设备的功能和工作原理。
2. 演示法:展示网络互联设备的安装和配置过程。
3. 实践操作法:学生动手操作网络互联设备,进行实践练习。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网络互联设备功能的了解。
2. 操作演练:评估学生对网络互联设备的安装和配置能力。
3. 小组讨论:探讨网络互联设备在工作中的应用和注意事项。
第三章:网络协议与体系结构教学目标:1. 理解网络协议的作用和分类。
2. 掌握常见的网络协议及其特点。
3. 了解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分层原理。
教学内容:1. 网络协议的作用和分类2. 常见网络协议及其特点3. 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4. 分层原理和协议栈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网络协议的作用和分类。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常见网络协议的特点和应用。
3. 讨论法:探讨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分层原理。
中职《计算机网络基础》教案6Internet接入方式

DDN专线将数字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光纤通信技术以及数字交叉连接技术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提供了一种高速度、高质量、高可靠性的通信环境,为用户规划、建立自己安全、高效的专用数据网络提供了条件,因此,在多种Internet的接入方式中深受广大客户的青睐。
DDN专线向用户提供的是半永久性的数字连接,沿途不进行复杂的软件处理,因此延时较短,避免了传统的分组网中传输协议复杂、传输时延大且不固定的缺点。
中职《计算机网络基础》教案
课题章节/名称
6.5 Internet接入方式
课时
2
主要教学方法
利用PPT演示操作步骤法
教
学
目
标Hale Waihona Puke 知识目标1.了解6.5 Internet接入方式
能力目标
1.掌握6.5 Internet接入方式
情感目标
培养事物发展是渐进增长的理念;
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教学
重点
与
难点
重点
了解6.5 Internet接入方式
难点
掌握6.5 Internet接入方式
媒体教具(或主要工具材料等)
教师讲解、演示、提问;
教学过程
修改栏(时间分配)
教 学 内 容
师生互动
6.5 Internet接入方式
6.5.1.使用调制解调器拨号方式
调制解调器是一种信号转换装置,它可以把计算机的数字信号调制成通信线路的模拟信号,再将通信线路的模拟信号解调回计算机的数字信号,其作用是将计算机与公用电话线相连接,使得现有网络系统以外的计算机用户,能通过拨号方式利用公用电话网访问计算机网络系统。从而实现个人计算机与ISP(Internet接入服务商,Internet Server Provider)的互相通信。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教案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教案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功能和发展历程。
2.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及其分层模型。
3. 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和应用场景。
教学内容: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功能2.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3.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OSI模型和TCP/IP模型4.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5.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场景:互联网、物联网、企业网络等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互动:提问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计算机网络的不同类型和应用。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应用场景,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实际应用。
作业与练习:1. 了解当前互联网的发展状况。
2. 分析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计算机网络应用。
第二章:网络通信协议教学目标:1. 理解通信协议的概念和作用。
2. 掌握常见网络通信协议的特点和应用。
教学内容:1. 通信协议的概念和作用2. 常见网络通信协议:、FTP、TCP、UDP等3. 协议分层:传输层协议、网络层协议、应用层协议等4. 协议的实现:协议栈、协议编码和解码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通信协议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互动:提问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不同通信协议的特点和应用。
作业与练习:1. 分析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网络应用所依赖的通信协议。
2. 了解不同通信协议在网络中的位置和作用。
第三章:网络硬件设备教学目标:1. 了解网络硬件设备的功能和作用。
2. 掌握常见网络硬件设备的特点和配置。
教学内容:1. 网络硬件设备的功能和作用2. 常见网络硬件设备:交换机、路由器、网卡、调制解调器等3. 网络设备的配置和管理:命令行界面、图形用户界面等4. 网络设备的工作原理:数据传输、路由选择、交换机转发等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网络硬件设备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互动:提问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网络硬件设备的特点和配置。
作业与练习:1. 分析网络硬件设备在网络中的角色和作用。
《计算机网络技术》教案:第六章 Internet基础(五)

课型
多媒体教学
课题
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德育目标
教学方法
教师讲解、演示、提问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一、复习提问
二、新授教学
三、巩固练习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一、Internet接入方式
1.拨号上网
拨号接入最适合个人和比较小的单位使用。用户通过调制解调器(Modem)与ISP的访问服务器或终端服务器相连接,并通过ISP来实现与Internet的连接。通常ISP提供两种拨号连接方式:
选择不同的方式,将决定投资者投入的资本多少、网络的整体性能如何以及管理维护是否方便。
1.构建局域网:确定并安装硬件设备;软件设置。
2.连接ISP
主要包括:普通电话公用网、ISDN、ADSL、DDN、分组专线、光纤、Cable Modem等方式接入。
3.代理服务器的设置
4.网吧的计费管理
课后记
远程终端方式是用户的计算机中装入仿真软件,将它作为Internet上的一台服务器的远程仿真终端使用。
SLIP/PPP方式是通过ISP的计算机系统与Internet相连。
SLIP是指串行线IP协议。
PPP是指点到点协议,是SLIP的换代协议。
2.专线上网
这种方式适用于使用人数多、数据通信量比较大的情况,比如校园网和大中型企事业单位。通过专线连接入网的用户,其计算机系统成为Internet的一部分,有自己的固定IP地址,在网上与其它Internet主机地位平等,可以使用和实现Internet的所有功能。
用户需要有以下设备:路由器、通信专线、服务器。
3.宽带网的实现
宽带网接入不仅增大了上网的带宽,提高上网的速度。而且使Internet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要实现宽带网的接入将涉及宽带接入的主干网建设、客户端接入方式两方面的问题。
(完整版)《计算机网络》教案

目 录
• 计算机网络概述 • 网络通信基础 • 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 • 局域网技术 • 广域网技术 • 网络互联技术 • 网络管理与安全 • 网络应用与发展趋势
01
计算机网络概述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发展
定义
计算机网络是由多台地理上分散的、 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通过通信设备 和线路连接起来,在相应软件支持下 实现资源共享和数据通信的系统。
02
环型拓扑
节点首尾相连形成一个闭环, 数据在环中单向传输。优点是 数据传输方向一致,缺点是任 何一个节点的故障都会导致整 个网络中断。
03
总线型拓扑
04
所有节点都连接到一条公共传输 线上,数据在总线上双向传输。 优点是结构简单、成本低,缺点 是总线故障会导致整个网络瘫痪 ,且随着节点数量的增加,性能 会逐渐下降。
特点
令牌环网具有高速、低延 迟和确定性的优点,适用 于对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应 用。
无线局域网技术
定义
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是一种 利用无线通信技术实现计算机之间通信的网络。
标准
无线局域网主要遵循IEEE 802.11系列标准,如802.11a、 802.11b、802.11g、802.11n等。
网络管理工具
包括网络管理系统(NMS)、网 络监控工具、网络配置工具等, 用于实现网络管理的各项功能。
网络管理技术的应用
网络管理技术广泛应用于企业网 络、数据中心、云计算等领域, 用于实现网络的自动化、智能化 管理。
网络安全概述
网络安全的定义
网络安全是指保护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不因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 因而遭受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
第6章 IP地址规划与路由选择教案

第6章 IP地址规划与路由选择本章教学内容本章重点:IP地址IP划分子网和构建超网路由器Windows系统常用网络命令的使用本章难点:IP划分子网和构建超网IPv6的寻址路由器的工作原理本章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IP地址规划与路由选择的相关知识,掌握IP地址的基本知识,掌握IP划分子网和构建超网的方法,了解IPv6的基本知识,理解路由器的作用和工作原理,了解路由器的选购方法,能够使用Windows系统常用网络命令完成相关的网络测试和管理工作。
6.1 IP地址6.1.1 IP地址的概念人们为了通信的方便给每一台计算机都事先分配一个类似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电话号码一样的标识地址,该标识地址就是IP地址。
根据TCP/IP协议规定,IP地址是由32位二进制数组成,而且在网络上是唯一的。
例如,某台计算机的IP地址为:很明显,这些数字对于人来说不太好记忆。
人们为了方便记忆,就将组成计算机IP地址的32位二进制数分成四段,每段8位,中间用小数点隔开,然后将每八位二进制转换成十进制数,这样上述计算机的IP地址就变成了:202.102.134.68。
6.1.2 IP地址的分类我们把计算机的IP地址也分成两部分,分别为网络标识和主机标识。
同一个物理网络上的所有主机都用同一个网络标识,网络上的一个主机(包括网络上工作站、服务器和路由器等)都有一个主机标识与其对应。
这样IP地址的4个字节划分为2个部分,一部分用以标明具体的网络段,即网络标识;另一部分用以标明具体的节点,即主机标识,也就是说某个网络中的特定的计算机号码。
例如,青岛信息港服务器的IP地址为202.102.134.68,对于该IP地址,我们可以把它分成网络标识和主机标识两部分,这样上述的IP地址就可以写成:网络标识:202.102.134.0主机标识:68合起来写:202.102.134.68A类IP地址一个A类IP地址是指,在IP地址的四段号码中,第一段号码为网络号码,剩下的三段号码为本地计算机的号码。
中职《计算机网络基础》教案6Internet的功能

课题章节/名称
6.1 Internet概述6.2 Internet的功能
课时
2
主要教学方法
利用PPT演示操作步骤法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
1.了解Internet的发展历史
能力目标
1.掌握Internet的基本功能
情感目标
培养事物发展是渐进增长的理念;
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教学
重点
与
难点
6.2 Internet的功能
Internet的主要功能有:电子邮件服务、文件传输、远程登录、万维网服务等。
6.2.1.电子邮件ຫໍສະໝຸດ 务电子邮件简称E-mail(Electronic Mail),它利用计算机的存储、转发原理,克服时间、地理上的差距,通过计算机终端和通信网路进行文字、声音、图像等信息的传递。是Internet为用户提供的最基本的服务,也是Internet上最广泛的应用之一。
Internet上这一功能的实现是由TCP/IP协议簇中的文件传输协议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支持的。
6.2.3.远程登录
在Internet中,用户可以通过远程登录使自己成为远程计算机的终端,然后在它上面运行程序,或使用它的软件和硬件资源。这是Internet上用途非常广泛的一项基本服务。
早在1986年,中国的有关学术部门就开始努力将Internet引入中国,1994年5月19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成为第一个正式接入Internet的中国大陆机构。此后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中国科技网(CSTNet)、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中国金桥信息网(CHINAGBN)相继连入Internet,并于1997年,实现了这四个互联网络的互连互通。自2008年起,我国网民数量始终据全球第一位。
六年级上册信息技术全册教案

六年级上册信息技术全册教案第一章:网络的基本概念与使用1.1 教学目标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学会使用网络进行信息搜索掌握网络安全的简单知识1.2 教学内容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分类网络连接的基本设备互联网的使用与信息搜索网络安全与自我保护1.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网络的神奇之处讲解与示范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小组讨论:网络连接设备的作用实践操作:使用网络搜索引擎查找信息案例分享:网络安全的重要性第二章:电子邮件的使用2.1 教学目标学会使用电子邮件发送和接收信息了解电子邮件的基本组成部分掌握电子邮件的命名规则2.2 教学内容电子邮件的定义与作用电子邮件的基本组成部分电子邮件账号的申请与使用电子邮件的发送与接收2.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电子邮件的普及与用途讲解与示范电子邮件的基本概念小组讨论:电子邮件的组成部分实践操作:申请并使用电子邮件账号案例分享:电子邮件的发送与接收过程第三章: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3.1 教学目标学会使用文字处理软件进行文档编辑掌握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了解文档格式设置的方法3.2 教学内容文字处理软件的定义与作用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文档的创建与编辑文档格式设置与调整3.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文字处理软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讲解与示范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小组讨论:文档格式设置的重要性实践操作:使用文字处理软件编辑文档案例分享:优秀文档示例第四章:电子表格软件的使用4.1 教学目标学会使用电子表格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掌握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功能了解数据处理与可视化的方法4.2 教学内容电子表格软件的定义与作用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功能工作表的创建与编辑数据处理与可视化4.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电子表格软件在数据分析中的应用讲解与示范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功能小组讨论:数据处理与可视化的意义实践操作:使用电子表格软件分析数据案例分享:优秀数据报表示例第五章:演示文稿软件的使用5.1 教学目标学会使用演示文稿软件制作演示文稿掌握演示文稿软件的基本功能了解演示文稿的设计与展示方法5.2 教学内容演示文稿软件的定义与作用演示文稿软件的基本功能演示文稿的制作与编辑演示文稿的设计与展示5.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演示文稿在交流与展示中的应用讲解与示范演示文稿软件的基本功能小组讨论:演示文稿设计与展示的重要性实践操作:使用演示文稿软件制作演示文稿案例分享:优秀演示文稿示例第六章:计算机的基本操作6.1 教学目标掌握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学会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步骤了解计算机操作的正确方法6.2 教学内容计算机硬件的组成部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步骤计算机操作的正确方法6.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讲解与示范计算机硬件的组成部分小组讨论:计算机操作的正确方法实践操作: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步骤案例分享:计算机操作的注意事项第七章:图片处理软件的使用7.1 教学目标学会使用图片处理软件编辑图片掌握图片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了解图片编辑与美化的方法7.2 教学内容图片处理软件的定义与作用图片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图片的编辑与调整图片的美化与创意7.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图片处理软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讲解与示范图片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小组讨论:图片编辑与美化的意义实践操作:使用图片处理软件编辑图片案例分享:优秀图片作品示例第八章:音频处理软件的使用8.1 教学目标学会使用音频处理软件编辑音频掌握音频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了解音频剪辑与合成的方法8.2 教学内容音频处理软件的定义与作用音频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音频的剪辑与合成音频的效果处理8.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音频处理软件在音乐制作与剪辑中的应用讲解与示范音频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小组讨论:音频剪辑与合成的意义实践操作:使用音频处理软件编辑音频案例分享:优秀音频作品示例第九章:编程基础9.1 教学目标了解编程的基本概念学会使用编程语言进行简单的程序设计掌握编程思维与解决问题的方法9.2 教学内容编程的定义与作用编程语言的基本概念编程的基本步骤编程思维与问题解决9.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编程在现代科技发展中的重要性讲解与示范编程语言的基本概念小组讨论:编程思维的培养实践操作:使用编程语言编写简单的程序案例分享:编程解决问题的实例第十章:信息技术综合实践10.1 教学目标学会运用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与创新能力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10.2 教学内容信息技术综合实践的意义与目的生活问题的信息解决方案创新项目的策划与实施10.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与挑战讲解与示范生活问题的信息解决方案小组讨论:创新项目的策划与实施实践操作:学生自主进行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案例分享:优秀信息技术综合实践项目示例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网络的基本概念与使用网络安全的简单知识网络的使用与信息搜索重点环节2:电子邮件的使用电子邮件的命名规则电子邮件的发送与接收重点环节3: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文档的创建与编辑文档格式设置与调整重点环节4:电子表格软件的使用数据处理与可视化重点环节5:演示文稿软件的使用演示文稿设计与展示重点环节6: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步骤重点环节7:图片处理软件的使用图片的编辑与调整图片的美化与创意重点环节8:音频处理软件的使用音频的剪辑与合成音频的效果处理重点环节9:编程基础编程思维与问题解决重点环节10:信息技术综合实践生活问题的信息解决方案创新项目的策划与实施本文主要针对六年级上册信息技术全册教案中的重点环节进行了详细的解析和补充。
计算机网络技术第6课网络安全与管理教学教案

第6课网络安全与管理【教师】展示检测与排除网络故障(一)二、超级管理员账号加固服务器安全由于 Administrator 账户是 Windows Server 2012 系统的默认超级管理员账户,可以将此账户重命名为其他名称,同时创建一个“Administrators”陷阱账户,以增加非法入侵者对系统管理员账户探测的难度。
(1)执行“开始”→“管理工具”→“本地安全策略”命令,显示“本地安全策略”窗口。
(2)选择“安全设置”→“本地策略”→“安全选项”选项,在右侧的安全列表框中选择“账户:重命名系统管理员账户”选项,如图 6-11 所示。
(3)双击“账户:重命名系统管理员账户”项,打开“账户:重命名系统管理员账户属性”对话框,更改系统管理员账户的名称,应将Administrator 设置成一个普通的用户名,如“zhangsan”,而不要使用如“Admin”之类的用户名称。
(4)更改完成后,返回“计算机管理”窗口,单击“用户”,可以看到默认的Administrator 账户名已被更改为“zhangsan”。
(5)选择“组”,在默认组列表中选择“Administrators”管理员组,右击弹出快捷菜单,选择“属性”,弹出“Administrators 属性”对话框,默认只有Administrator 账户。
选中Administrator 账户,单击“删除”按钮将其删除。
(6)在“Administrator 属性”对话框中,单击“添加”按钮,在“选择用户”对话框的“输入对象名称来选择”文本二、创建拓扑结构打开华为模拟器 eNSP 新建拓扑,如图 6-42 所示。
三、配置(1)Telnet 客户端配置。
①设备命名。
[Huawei]sys Client②配置接口IP 地址。
[Client]int g0/0/0[Client-GigabitEthernet0/0/0]ip add 10.1.12.1 24[Client-GigabitEthernet0/0/0]return(2)Telnet 服务器配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的站点 下一站点
*
2
33
4-
§6.3 几种常见的广域网技术
通信子网
(subnet)
图6-2 广域网中的交换机及连接方式
3. 广域网与局域网的区别
广域网与局域网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区别。 从连接方式上看,广域网的组成部分 主要是分组交换机,采用的是点对点 连接(如图6-3(a)所示),而局域 网的组成多为计算机,普遍采用多点 接入技术(如图6-3(b)所示)。
特点:在数据传送之前必须通过虚呼叫设置一条虚电 路。但并不像电路交换那样有一条专用通路,分组在 每个节点上仍然需要缓冲,并在线路上进行排队等待 输出。
2)数据报服务
在数据报方式中,每个分组的传送是被单独处理的。 每个分组称为一个数据报,每个数据报自身携带足够 的地址信息。一个节点收到一个数据报后,根据数据 报中的地址信息和节点所储存的路由信息,找出一个 合适的出路,把数据报原样地发送到下一节点。由于 各数据报所走的路径不一定相同,因此不能保证各个 数据报按顺序到达目的地,有的数据报甚至会中途丢 失。整个过程中,没有虚电路建立,但要为每个数据 报做路由选择。
口号。
第一层地址
第二层地址
与主机相连的交换机的编号 与主机相连的交换机端口的编号
图6-6 最简单的层次地址
图6-7显示了连接在不同的两台交换机上的计算机的两层编 址地址。
图6-7 连接在交换机上的计算机的编址方式
2.按照目的站点的交换机号确定下一站点的地址 每一个交换机中都有一个转发表(forwarding
本章难点Βιβλιοθήκη 域网中的分组转发机制§6.1 广域网的基本概念
当主机之间的距离较远时,例如:相隔
几十、几百公里甚至更远,局域网显然无法完
成主机间的通信任务,这时就需要另一种结构
的网络
广域网 。
1. 广域网的定义:广域网(WAN)是一种覆盖地理范围 相对较广的数据通信系统。
2. WAN的结构 ① 由主机(host)和通信子网(简称子网subnet)组成; ② 通信子网由结点交换机和连接交换机的链路组成。 • 结点交换机:对分组执行存储转发功能的专用计算机 • 链路:连接结点交换机的高速传输线路
结点1 的转发表 结点2的转发表 结点3的转发表 结点4的转发表
图6-10 图6-9中每个节点的路由表
默认路由
在广域网中,某一结点路由表中的重复条目可能 是一个庞大的数字,这对路由的选择带来了很大 的开销。为了消除节点路由表中的重复条目,可 以用一个条目来代替路由表中具有相同“下一站 点”的多条重复条目,此机制称为默认路由 (default route)。在路由表中,默认路由的目的 站点用符号“ * ”表示。
图6-5 虚电路和数据报
§6.2 广域网中的分组转发机制
一、 广域网交换机中的转发表
1. 广域网的物理编址 在许多广域网中使用了层次编址方案,以
提高数据的传输速率。 最简单的层次编址称为两段式层次地址,
它把一个地址分成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表示分组交换机的编号, 第二部分表示所连接的分组交换机的端
结点1 的转发表 结点2的转发表 结点3的转发表 结点4的转发表
结点节点11的的路转由发表表 结节点点22的的路转由发表表 结点节点33的的路转由发表表
目的站点 下一站点 1*2
目的站点 下一站点 11 233 44
目的站点 下一站点 *2 344
图6-11 使用了默认路由后的简化路由表
结点节点44的的路转由发表表
第6章 广 域 网
广域网是计算机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章重点讨论广域网的基本概念和广域网 中的分组转发机制。
另外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广域网技术。
主要内容
6.1 广域网的基本概念 6.2 广域网中的分组转发机制 6.3 几种常见的广域网技术 6.4 异步传递方式ATM
本章重点
广域网的概念与构成 数据报和虚电路 广域网中的分组转发机制
3.交换机转发表的简化
对于广域网而言,在研究广域网的路由问题时, 可以用“图”(graph)来表示广域网。其中, 图中的每个节点(node)代表交换机,连接两 个节点之间的连线代表一条链路(link)。
图6-9 广域网与图之间的对应关系
据图6-9所示的网络拓扑,可以得出如图6-10所示的路 由表。
图6-3 广域网和局域网的接入方式
如图6-4所示的是一个典型的互联网拓扑结构,位于不同 地址位置的多个局域网通过广域网连接后便形成了互联网。
图6-4 由局域网和广域网组成的互联网
4. WAN的参考模型
从OSI参考模型来看,WAN的通信涉及 OSI参考模型的下三层:
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
5. 广域网中网络层所提供的服务类型 网络层为网络中的主机提供了两大类服务:
面向连接的虚电路服务 面向非连接的数据报服务。
1)虚电路服务
虚电路服务是网络层向运输层提供的一种使所有分组 按顺序到达目的端系统的可靠的数据传送方式。
原理:进行数据交换的两个端系统之间存在着一条为 它们服务的虚电路。在虚电路中,为了进行数据传输, 网络的源节点和目的节点之间要先建一条逻辑通路。 每个分组除了包含数据之外还包含一个虚电路标识符。 在预先建好的路径上的每个节点都知道把这些分组引 导到哪里去,不再需要路由选择判定。最后,由某一 个站用清除请求分组来结束这次连接。它之所以是 “虚”的,是因为这条电路不是专用的。
③ 通信子网的主要任务(广域网的工作模式): 广域网的基本工作模式是存储转发(store and forward)即对分组进行存储转发,分组(数据)沿输 入线路到达交换机后,交换机必须为其选择输出线路并 负责将其输出。
结点交换机
高速 链路
通信子网
(subnet)
主机 (host)
图6-1 广域网系统
table)。图6-6中列出了交换机2的转发表以及每 台计算机的地址,转发表中有两个重要的组成: 即分组的目的站点和下一站点(next hop)。
图6-8 广域网中交换机中的转发表及计算机的地址
源地址独立性:
因为路由选择中的下一个站点只取决于分组 中的目的站点地址,而与源站点地址无关, 这个概念被称为源地址独立性(source independ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