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病理生理学(扬州大学)病生
《兽医病理生理学》word版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一概述(一)基本思路(二)概念二 DIC的发病原因(一)内源性凝血系统(Ⅻ)过度激活1、内皮细胞严重受损2、颗粒物质进入血液3、因子Ⅻ酶性激活(二)组织严重受损,启动外源性凝血系统1、严重创伤、打手术、广泛烧伤2、肿瘤崩解产物3、实质器官严重坏死4、产科并发症(三)血细胞受损1、红细胞2、白细胞3、血小板(四)诱因1、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下降2、肝脏疾病3、血液循环障碍三 DIC的发病环节极其发生机理(一)DIC的发病环节1、高凝期2、消耗性低凝起期3、继发性纤溶亢进期(二)高凝期的发生机理(三)低凝期的发生机理1、凝血因子大量消耗2、凝血过程中产生的抗凝物质3、纤溶系统激活后产生的抗凝物质(四)继发性纤溶的发生机理1、Ⅻa启动纤溶系统1)激活纤溶酶原前激活物2)激活激肽释放酶原2、微血栓刺激血内皮释放纤溶酶原前激活物3、凝血酶激活纤溶酶原4、组织损伤释放纤溶酶原前激活物四 DIC的病理变化及临床表现(一)微血栓:脏器功能障碍(二)凝血功能障碍:出血(三)微循环障碍:诱发休克1、微循环通路受阻,回心血量减2、Ⅻ激活激肽、补体系统3、心功能障碍:心源性休克4、出血:低血容量性休克(四)微血官病性溶血性贫血五 DIC的治疗原则(一)除去致病原因(二)重建凝血-纤溶系统动态平衡1、抗凝疗法2、溶栓剂-抗纤溶剂的选择应用(三)改善微循环,调节水盐代谢和酸碱平衡六 DIC和兽医科学(一)兽医界对DIC的认识和应用现状(二)对策:认真研究动物疾病与DIC的关系,为动物疾病防治提供依据发热(fever)一、概述(一)正常机体的体温调节1、高级中枢:视前区下丘脑前部(POAH)“调定点(set point)”2、效应器:(1)散热调节(2)产热调节3、对体温的感受:(1)皮肤的温觉感受器(2)丘脑下部的热敏神经原和冷敏神经原(二)发热的概念1、发热:调定点上移而引起调节性体温升高2、非调节性体温升高(过热)(1)体温调节中枢障碍(中枢神经病变)(2)环境温度过高(中暑)(3)散热器官病变(烧伤)(4)产热异常,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等3、生理性体温升高如剧烈运动月经前期心理性应激等(三)致热原(pyrogen)的概念:广义和狭义二、发热的机理基本思路(如何理解发热)1、反推:发热→调定点上移→何为调定点上移→热敏神经原兴奋性↓和冷敏神经原兴奋性↑→兴奋性如何变化2、正推:兴奋性改变←胞内信号(胞内信息分子)←传入中枢←胞间信号(胞间信息分子)←体内、外刺激信号(二)发热激活物1、细菌(l)革兰氏阳性菌(2)革兰氏阴性菌与内毒素(endotoxin,ET):血液制品和输液过程中的主要污染物(3)分枝杆菌2、病毒:流感病毒、麻疹病毒、猪瘟病毒等3、真菌、螺旋体、立克次氏体和原虫:常见的如白色念珠菌、钩端螺旋体,回归热螺旋体;猪附红细胞体;疟原虫、锥虫等4、体内产物(1)抗原抗体复合物(2)类固醇:原胆烷醇酮(3)尿酸结晶(三)内生致热原(endogenous pyrogen,EP)1、内生致热原的种类(1)传统的EP,即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①由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星状细胞及肿瘤细胞等产生的多肽② IL-1对体温中枢的活动有明显的影响③在ET 引起发热,循环血有大量IL-1④ IL-1不耐热,70℃30分钟即丧失活性(2)新近研究的EP①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②干扰素(interferon,IFN)③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④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rnacrophage inflammatory protein-1,MIP-1)2、内生致热原的产生和释放:复杂的细胞信息传递和基因表达调控过程(四)致热信号传入中枢的途径1、EP通过血脑屏障特异性转运入脑2、EP通过终板血管器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3、EP通过迷走神经向体温调节中枢传递发热信号(五)发热时中枢调节介质(EP对体温调节中枢的作用)生物科学的模糊区:正、负调节1、正调节介质(1)前列腺素E(prostaglandin E,PGE)①PGE注人动物脑室内引起明显的发热反应②EP诱导发热间,脑脊液(CSF)中PGE水平升高③PGE合成抑制剂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都具有解热作用④ET和EP都能刺激下丘脑组织合成和释放PGE(2)Na+/Ca2+比值(3)环磷酸腺苷(cAMP)(4)一氧化氮(nitric oxidc,NO)2、负调节介质:研究较多的有精氨酸加压素黑素细胞刺激素等三、发热的临床经过(发热的时相)(一)体温上升期1、特点:调定点上移;产热大于散热2、临床表现(1)皮温降低、皮肤苍白、冷感及寒战(2)鸡皮,被毛松乱、竖立(二)高温持续期(高峰期)1、特点:产热、散热高水平调节及基本平衡2、临床表现(1)寒战停止(2)开始出现散热反应:皮肤发红、热感;发汗增加、唇干燥体温下降期(退热期)1、特点:调定点返回正常;散热增强,产热减少2、临床表现(1)皮肤血管扩张、皮肤潮红(2)出汗、排尿增加、呼吸加快(3)热骤退:虚脱、休克四、发热时物质代谢及机能改变(一)物质代谢改变1、物质代谢加快、三大物质消耗增加体温升高1℃,基础代谢率提高13%如高热稽留的伤寒病人代谢率提高30~50%持久发热导致消瘦和体重下降中间产物(非蛋白氮、乳酸、酮体)增加,2、维生素(VC、VB)消耗增加3、水、盐代谢及酸碱平衡(1)脱水(2)酸中毒(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改变1、兴奋性增高,病人出现烦躁、谵妄、幻觉2、小儿热惊厥3、有些抑制状态,出现淡漠、嗜睡等(三)循环系统功能改变1、发热时心率加快:升高1℃,心率增加10次2、心率过快增加心脏负担,诱发心力衰竭(四)呼吸功能改变:发热时呼吸加快加强(五)消化功能改变1、分泌、蠕动减弱,消化酶活性降低;食欲减退、口腔黏膜干燥、腹胀、便秘2、与交感神经兴奋、副交感神经抑制以及水分蒸发较多有关(六)防御功能改变(生物学意义)1、抗感染能力的改变(1)发热能提高动物的抗感染能力,降低死亡率高热可灭活某些致病微生物EP可使循环内铁的水平降低,从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发热时,某些免疫细胞功能加强发热还可促进白细胞向感染局部游走和包裹病灶(2)抑制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的活性和降低人工发热动物的抗感染能力2、对肿瘤细胞的影响(1)EP(IL-l、TNF和IFN等)有一定程度抑杀肿瘤细胞的作用(2)体温41℃时,肿瘤细胞生长受到抑制并可被部分灭活3、急性期反应五、发热的处理原则(发热处理的病理生理学基础)(一)治疗原发病(二)一般性发热的处理:不过高的发热不急于解热防御功能体温曲线的变化(热型)发热是疾病的信号(三)必须及时解热的病例1、高热(>40℃)病例2、心脏病患者3、妊娠期妇女(四)药物治疗1、解热:水杨酸盐类类固醇解热药(糠皮质激素)清热解毒中草药2、调节水、盐代谢及酸碱平衡:补液、补钾、补维生素,解除酸中毒(五)护理:护理的重要性(三分看病,七分养)1、物理降温2、卧床休息3、发热病例护理的误区:退热期盖大棉被,与调定点对抗脱水一概述(一)概念:水摄入不足、丧失过多,使体液↓(二)分类:高渗性脱水;低渗性脱水;等渗性脱水二高渗性脱水;失水>失钠(一)原因1、饮水不足:水源断绝咽部、食道疾病2、低渗液丢失过多:胃肠、皮肤、肾丢失(二)机能、代谢变化及临床表现1、口渴、少尿、尿比重↑2、皮肤弹性↓3、细胞内脱水及代谢性酸中毒4、脱水热5、N症状(脑细胞脱水)(三)分度:轻度、中度、重度三低渗性脱水:失钠>失水(一)原因1、丢失大量消化液只补充水分2、大汗后只补充水分3、高产地位忘记给盐4、诱因:肾上腺功能低下(二)机能、代谢变化及临床表现1、早期:低渗尿,尿量不少或略多2、中后期:低血容量性休克(1)血浆低渗不能维持血容量(2)细胞外液向细胞内转移(三)分度:轻度、中度、重度四等渗性脱水;水钠按比例丢失(一)原因:大量等渗液丢失初期1、腹泻:除胃外消化液为等渗2、肠梗阻3、大面积烧伤(二)机能、代谢变化及临床表现1、水盐代谢特点:以容量调节为主2、代谢性酸中毒3、处理不当:向另俩型转化4、低血容量性休克五治疗原则补液;口服补液水中毒一概念:低渗液在细胞内积聚二原因:排水障碍时摄入大量水(一)ADH分泌↑1、各种应激2、药物3、有效循环血量↓4、某些脑肿瘤(二)急性肾功能不全少尿期(三)低渗脱水时输入大量低渗液三机能代谢变化(一)与水肿的区别(二)与低渗性脱水的区别酸碱平衡紊乱一正常机体酸碱平衡的调节(一)血液缓冲作用(二)肺脏的调节作用(三)肾脏的调节作用(四)组织细胞的调节作用二汉-哈二氏方程与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一)汉-哈二氏方程(二)酸碱平衡紊乱的分类1、代谢性酸中毒2、呼吸性酸中毒3、代谢性碱中毒4、呼吸性碱中毒5、代偿性和失代偿性酸碱平衡紊乱6、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三代谢性酸中毒(一)概念(二)病因病机1、固定酸生成过多(1)乳酸血症(2)酮血症2、碱性物质丢失过多3、摄入过多的酸性物质4、肾脏排酸功能下降(三)机体的代偿调节特点(四)对机体的影响1、中枢抑制2、心血管系统功能改变3、高钾血症4、骨钙动员和骨营养不良(五)治疗原则1、方法:静注、口服补液2、注意事项:不宜过快四呼吸性酸中毒(一)概念(二)病因病机1、呼吸中枢抑制2、呼吸肌麻痹3、胸廓病变4、呼吸道阻塞和肺部疾患5、通风不良(三)机体的代偿调节特点代偿不全,危险?(四)对机体的影响1、高碳酸血症2、高钾血症五代谢性碱中毒(一)概念(二)病因病机1、碱性物质丢失过多2、摄入过多的碱性物质3、缺钾性碱中毒4、盐皮质激素分泌过量(三)机体的代偿调节特点(四)对机体的影响1、中枢系统2、神经肌肉应激性增高3、低钾血症六几个概念(一)盐反应性碱中毒(二)反常尿缺氧一概述(一)概念(二)常用的血氧指标1 氧分压:A-100mmHg;V- 40mmHg2 氧容量:20ml%(人)3 氧含量:A-19ml%;V-14ml%4 血氧饱和度:A-95%;V-75%缺氧(三)缺氧的分类1、低张性缺氧:包括大气性缺氧呼吸性缺氧2、血液性缺氧3、循环性缺氧4、组织性缺氧二缺氧的原因和发病机制(一)低张性缺氧1、原因:高空缺氧通风不良呼吸功能不全2、血氧变化特点(二)血液性缺氧1、原因:(1)贫血性缺氧(2) CO中毒性缺氧(3)高铁血红蛋白血症(4) HB-氧亲合力增强2、血氧变化特点(三)循环性缺氧1、原因:(1)缺血性、淤血性(2)全身性、局部性2、血氧变化特点(四)组织性缺氧1、原因:组织中毒细胞损伤呼吸酶合成障碍组织需氧量增加2、血氧变化特点三缺氧时机体的机能和代谢变化(一)对呼吸系统的影响1 、代偿反应2、呼吸功能障碍(二)对循环系统的影响1、代偿反应(初期)(1)心输出量增加(2)血液重新分布(3)肺血管收缩(4)毛细血管增生2、心功能不全(1)种类(2)机制3、循环衰竭(严重缺氧)(三)对血液系统的影响1、红细胞增生2、氧合血红蛋白解离曲线右移3、缺氧与发绀(四)对组织细胞功能的影响1、组织细胞的适应2、缺氧性细胞损伤(五)对中枢功能的影响1、功能变化2、形态变化(1)脑水肿(2)脑细胞变性、坏死应激与应激相关疾病一概述(一)应激的概念1、应激是非特异性反应2、保护作用和适应意义3、持久、强烈应激有不良作用(二)应激原1、非损伤性应激原2、损伤性应激原(三)目前应激理论主要研究领域1、应激的神经内分泌反应2、急性期反应蛋白3、应激时基因表达的研究及热休克蛋白二应激时机体的神经内分泌反应(一)交感-肾上腺髓质反应1、反应途径2、防御意义3、不利影响(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反应1、反应途径2、防御意义3、应激时糖皮质激素受体减少4、糖皮质激素:应激指标(三)胰岛素分泌减少(四)其他激素三急性期反应蛋白(AP)(一)概念(二)正性AP的主要构成1、凝血蛋白2、蛋白酶抑制剂3、运输蛋白4、补体成分5、其他(三)AP的生物学功能1、减轻组织损伤2、清除异物和坏死组织3、抗感染、抗出血四热休克蛋白(HSP)(一)HSP的概念(二)HSP的特点1、无器官特异性2、离体细胞也表达3、生物界高度保守(三) HSP 的功能1、分子水平:防御和保护2、整体:抗应激五应激时机体的病理生理改变(一)物质代谢1、血糖升高2、体脂、蛋白质动员,负氮平衡3、代谢率:一般是升高(二)血液和心、血管系统1、血液流变性质改变:血液粘度升高2、持久、强烈应激→心功能不全3、强烈收缩内脏血管→诱发休克(三)急性胃粘膜损伤1、胃粘膜损伤2、机理(四)长期应激机体抵抗力↓1、免疫功能↓2、分解代谢↑→负氮平衡六应激与动物健康(一)适宜刺激有助于维持动物正常状态1、无聊缺乏刺激的环境下动物行为异常(1)同类相残(2)异食(3)刻板症2、适宜刺激动物表现(1)缓解异食、刻板症(2)增加机体抵抗力、生产性能(二)持久、强烈应激生产性能↓、甚至诱发疾病 1、应激对生产性能的不良影响(1)表现:产肉、奶、蛋、繁殖性能↓(2)机制:代谢障碍、神经内分泌反应维生素需要量↑循环、消化功能↓2、应激综合征(1)突毙综合征:表现、机制(2)猪恶性高温综合征:表现、机制(3)牛的运输热(4)猪的胃溃疡3、应激诱发条件致病菌感染(1)猪的大肠杆菌病(2)鸡的慢性呼吸道病(3)马的X-结肠炎(4)羊的肠毒血症4、应激与产科疾病(1)流产(2)泌乳障碍(3)胎衣不下(4)牛醋酮血症5、应激与人的现代病6、动物的心理问题休克一概述(一)医学对休克的认识过程1、模糊认识:危重状态;“厥征”2、急性循环紊乱:血压下降3、微循环障碍4、休克发生发展的综合机制(1)血液流变学因素改变(2)自由基损伤(3)多种体液因子的作用(4)细胞损伤(二)休克的概念(三)休克的始动环节和分类1、低血容量性休克2、心源性休克3、感染性休克4、神经源性休克5、过敏源性休克二休克的分期和微循环改变(一)微循环的概念和调节1、微循环的概念2、微循环的调节(1)神经调节(2)体液调节(3)正常微循环的反馈调节毛细血管灌流的局部反馈调节示意图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毛细血管网血流→局部代谢产物与后微动脉收缩血流减少及组胺聚积↑↓平滑肌对缩血管平滑肌对缩血管物质反应性增高物质反应性降低↑↓局部代谢产物→毛细血管网→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及组胺被清除血流增加与后微动脉扩张(二)微循环缺血性缺氧期(休克早期、代偿期、应激期)1、微循环状况和组织灌流特点2、循环障碍机制3、代偿意义4、临床表现(三)微循环淤血性缺氧期(休克期、微循环淤滞期)1、微循环及组织灌流状况2、循环障碍机制3、病理生理改变4、临床表现(四)微循环衰竭期(休克晚期、DIC期)1、DIC形成极其机理2、微循环淤滞及衰竭3、多器官功能衰竭三血液流变学因素改变与休克的发生发展(一)概念1、流变学及血液流变学2、血液粘度3、弗林现象及成因4、临界毛细血管半径(二) 影响血液粘度和临界毛细血管半径的因素1、血液粘度(1)红细胞:变形能力聚集状态数量(PCV)(2)白细胞(3)血小板2、临界毛细血管半径(三)休克时血液流变学因素改变可严影响微循环的有效灌注,是导致血流缓慢、淤滞、甚至停止的主要因素四休克发病机制的其它方面(一)自由基损伤与休克的发生发展1、概述:(1)概念:有不成对电子的离子、原子、分子及化学基因(2)化学性质:活泼,存在短,攻击弱键(3)生物体内白由基的产生和清除产生:体内常见的自由基及活性氧衍生物—O∙2-,∙OH,1O2,H2O2,脂类过氧化物(包∙∙∙∙∙∙括R∙、R∙O、R∙OO和R∙OOH)清除:酶、巯基物等2、休克时自由基增多的原因(1)循环缺血、缺氧、ATP↓→黄嘌呤脱氢酶变成氧化酶(2)激活白细胞(3)儿茶酚胺自氧化产生自由基(4)白由基的清除↓3、自由基损伤与休克的发生发展(1)自由基损伤的表现(2)损伤机理(二)休克时细胞的代谢改变和结构损害1、细胞代谢障碍2、细胞的损害五休克时重要器官功能障碍(一)急性肾功能衰竭1、表现2、机理(二)急性呼吸功能衰竭(休克肺)1、休克肺的表现2、机理(三)心功能衰竭1、表现2、机理(四)多器官功能衰竭六休克的治疗原则(一)除去病因(二)纠正酸中毒(三)扩容、疏通微循环1、补液2、合理应用血官活性物质(四)保护和改善细胞功能1、除去动因2、ATP制剂3、稳定溶酶体膜4、清除自由基(五)控制血液高综合征(六)改善和恢复重要器官功能癌基因与肿瘤一、概述(一)肿瘤的定义和生物学特征1、定义2、生物学特征分裂失控去分化细胞相邻关系改变(二)癌基因的研究简史1、致癌病毒的发现(1)Ellerman(1908),发现ALV(2)Rous(1911),RSV;1966年Nobel Prize(3)Cross(1951)鼠白血病病毒(4)目前进展600株动物肿瘤病毒其中150株(DNA100,RNA50)可转化体外细胞2、病毒癌基因的发现(1)Duesber(1968)RSV致癌的关键基因(DNA片段)(2)Vogt(1969),td-RSV,命名 v-src(3)目前:发现并克隆出30多种v-oncogene,(4)没有人肿瘤病毒?3、细胞癌基因的发现(1)Bishop(1972),c-src,1989年Nobel Prize(1)目前:已发现100多种c-oncogene4、癌蛋白的研究:1975,搞清v-src的表达产物5、目前的研究情况:美国的周刊Oncogene(三)癌基因的概念1、病毒癌基因(viral oncogene,v-onc)2、细胞癌基因(cellular oncogene,c-onc)(1)两种癌基因的关系:v-onc非结构基因(2)c-onc高度保守(3)正常情况c-onc处于静止状态(4)c-onc为结构基因3、癌蛋白(oncoprotein)4、原癌基因(proto-oncogene)5、转化基因6、广义癌基因:凡能编码生长因子、生长因子受体、细胞内信息分子及转录调节因子的基因,即凡能编码关键性调控蛋白的正常细胞基因。
兽医病理学教案(扬州大学专接本)
第五章 血液循环障碍
授课方式
教学目的 要求
理论课□、 实践课□、 理实一体化√ 习题题□、 其 它□
教学时数
12
1.掌握局部充血的概念及类型;慢性肺淤血、慢性肝淤血的病因
及病理变化。
2.了解局部缺血的定义和病理变化。出血的定义及类型。
3.掌握血栓形成的条件;血栓的类型。栓塞的定义。掌握梗死的
定义及发生条件。
教学后记
7 / 58
授课时间
第 14 周 第 15 周
课次
第3次 第1次
章节名称
第四章 缺氧
授课方式
教学目的 要求
理论课□、 实践课□、 理实一体化√ 习题题□、 其 它□
教学时数
4
1.掌握缺氧的概念,各型缺氧的血氧变化特点及其机制,缺氧时 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 2.熟悉常用的血氧指标,各型缺氧的原因,氧中毒的概念。 3.了解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案例教学法。
教学重点 1.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和观察方法 难点 2.健康与疾病的概念、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
教学内容
绪论
一、动物病理学的内容和任务
二、动物病理学在动物医学中的地位
三、动物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动物病理学的诊断和研究方法
1.尸体剖验
2.活体组织检查
3.细胞学检查
(二)动物病理学研究方法
第八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一、 正常机体凝血与抗凝血的平衡:
凝血系统:外源性凝血途径,内源性凝血途径; 抗凝血系统:体液抗凝,细胞抗凝,纤溶系统; 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的调节:VEC 的调节,分子网络调节,肝脾的调节作用。 二、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的基本类型:血栓形成,止/凝血功能障碍,弥散性 血管内凝血。 三、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1,DIC 的概念、病因和诱因; 2,DIC 的发病机制: 启始环节:大量组织因子入血启动外源性凝血途径;激活凝血因子Ⅻ,启动 内源性凝血途径;红细胞或白细胞大量破坏;内皮细胞受损害;其他促某凝物质 释放入血直接激活凝血系统; DIC 的发展:高凝期(血小板激活,微血栓形成)、消耗性低凝、继发性纤 溶亢进。 3,DIC 的分型:按 DIC 发生快慢分为急性型、亚急性型与慢性型。按 DIC
《兽医病理生理学》育人教学大纲
《兽医病理生理学》育人大纲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编号:33305004课程总学时:40(其中,讲课30,实验10)课程学分:2.5课程分类:必修课开课学期:春学期开课单位:动物医学院基础兽医系兽医病理教研室适用专业:动物医学所需先修课:动物解剖学,动物生理学及生物化学,兽医免疫学,兽医微生物学,兽医病理解剖学等课程负责人:乔健二、教学理念(一)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兽医学教育要达到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为“有高尚的思想道德和良好的职业素质,富有人文精神和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强,发展潜力大,能参与国际医学科学竞争的高级临床医学专门人才”。
病理生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转归的规律和机制的学科,是临床医学与基础医学之间的“桥梁”。
良好的病理生理学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立足基础学科、逐步建立临床思维。
传统的病理生理学教学大多采用大班授课的方式,以老师和教材为主导,依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向学生灌输知识。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教学理念的逐步更新,尤其是近年来学生表现出某些新的特点,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同当前的教学实践相适应。
在长学制医学生病理生理学的教学中,转变思路,贯彻“以学生为中心” 的教学理念,把握新时期学生的新特点,重新定位教师角色,并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与创新能力,这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将起到明显的积极作用。
(二)将价值观教育融入教学全过程“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一切教育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推进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欲成才先成人,在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必须把“培养什么人”的问题解决好,才能更好地解决“怎样培养人”的问题。
处理好这一关系,最根本的是要确保高校立德树人。
要坚持德育为先,育人为本,夯实核心价值观教育理念。
从增强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和行为认同着手,实现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大学生的“生活点滴”相对接,培养大学生热爱祖国、服务人民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引导大学生把成长、成才和成人相结合,使大学生成为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2023年扬州大学研究生自主命题 343基础兽医A卷考试真题
扬州大学2023 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试题( A 卷)科目代码343 科目名称兽医基础满分150注意:①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②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题纸或草稿纸上均无效;③本试题纸须随答题纸一起装入试题袋中交回!9.促使氧离曲线右移的因素是A.p H 升高B.2, 3-二磷酸甘油酸减少C.温度降低D.P CO2 升高10.与反刍有关的前胃运动是A.瘤胃收缩A波B.瘤胃收缩B波C.网胃附加收缩D.瓣胃收缩11.既是重要的储能物质,又是直接供能物质的是A.葡萄糖B.脂肪酸C.磷酸肌酸D.ATP12.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释放的神经递质是A.肾上腺素B.去甲肾上腺素C.乙酰胆碱D.多巴胺13.由腺垂体合成与分泌的激素是A.生长激素B.催产素C.抗利尿激素D.糖皮质激素14.合成与分泌孕酮的主要组织或细胞是A.卵母细胞B.黄体C.间质细胞D.垂体15.禽蛋形成的部位是A.卵巢B.子宫C.输卵管D.泄殖腔二、名词解释(共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1.血浆渗透压2.肺活量3.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4.卵泡闭锁三、简答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8 分,共 24 分。
)1.简述动物心血管的主要神经支配及其作用。
2.简述动物分别在大量出汗或一次性饮大量清水时对尿量的影响及其机理。
3.简述下丘脑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四、论述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2 分,共 24 分。
)1.试述单胃动物小肠对饲料中糖、脂肪、蛋白质的消化代谢过程。
2.试述下丘脑-腺垂体-甲状腺轴的主要激素组成及其相互调控关系。
二、单项选择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1 分,计 10 分)1.利用症状诊断疾病时必须对症状有所分析,并根据症状出现的频率、时期、严重程度等来对获得症状进行分析评估、以确定其在诊断中的地位与意义。
对许多症状进行比较,非常明显、严重、甚至危及生命的症状是A.固定症状B. 特殊症状C. 主要症状D. 一般症状2.某些化学物质或饲料中毒时正常的氧合血红蛋白转化为高铁血红蛋白,患病动物可视黏膜颜色可表现为A.潮红B.发绀C.苍白D.黄染3.家畜眼结膜检查见有树枝状充血症状,其原因多为A.心功能障碍B.疼痛性疾病C.发热性疾病D.中毒性疾病4.局部肿胀,触诊柔软、有捻发感,且局部无热、痛反应,肿胀部边缘轮廓不清,说明被触诊部位有A.皮下气肿B.浮肿C.脓肿D.炎性肿胀5.牛心脏听诊的正确部位是A.左侧胸壁第 3~4 肋间,肩关节水平线位置B.右侧胸壁第 3~5 肋间,肩关节水平线位置C.左侧胸壁第 3~4 肋间,肩关节水平线下方D.右侧胸壁第 3~5 肋间,肩关节水平线下方6.心内杂音与心外杂音相比较,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心内杂音与心搏动关系无固定联系B.心内杂音的性质一般粗糙C.心内杂音与呼吸运动无固定联系D.心内杂音常长期反复出现7.颈静脉波动过强,由颈根部向头部的逆行波超过颈中部以上,如指压颈静脉中部,则近心与远心端的搏动均消失,这种病理现象称为颈静脉A.心房性搏动B.心室性搏动C.生理性搏动D.假性搏动8.牛左侧肋骨弓区叩诊出现钢管音,穿刺获得的内容物为酸性(pH<4),镜检无纤毛虫,则该牛最可能发生的疾病为A.瘤胃臌气B.真胃左方变位C.瘤胃积食D.真胃右方变位9.反刍动物瓣胃检查的正确部位在A.右侧 7~9 肋间,肩关节水平线上下B.右侧 6~7 肋间,肩关节水平线上下C.左侧 7~9 肋间,肩关节水平线之下D.左侧 6~7 肋间,肩关节水平线之上10.牛直肠检查一般不能摸到的器官是A.瘤胃B.膀胱C.左肾D.右肾三、简答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7 分,计35 分)1.简述排粪动作异常的临床表现和可能的病因。
病理生理学《兽医病理生理学》课件
基本病理过程
(fundamental pathological process)
多种疾病中出现的 共同的病理生理变化。
基本病理过程与疾病的关系
疾病
肺炎 腹泻 脑炎
原因
肺炎链球菌 大肠杆菌
链球菌
部位 基本病理过程
发热、炎症、缺氧、
肺 酸碱平衡紊乱、休克
发热、炎症、水电、
肠 酸碱平衡紊乱、休克 脑膜 发热、炎症、DIemic pathophysiology)
重要系统器官出现 的病理生理变化及机制。
三、学科性质及研究方法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research methods of pathophysiology)
学科性质
(Characteristics of pathophysiology)
(clinic study)
◆ 临床观察 ◆ 临床实验
兽医病理生理学
一、概念(Definition or concept):
兽医病理生理学是研究动物疾病发生的 原因和条件,研究疾病全过程中患病体的 机能、代谢的动态变化及其机制,揭示疾 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阐明疾病的 本质,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二、内容(Contents)
疾病概论 基本病理过程 系统病理生理学
病理生理学
生理学
研究对象不同
患病机体
正常机体
病理生理学
病理解剖学
研究角度不同
功能代谢
形态
病理生理
基础医学
临床医学
桥梁课程
主要研究方法
(The major research methods)
1. 动物实验
(animal study)
《兽医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兽医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兽医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英文名称:Experiment of Veterinary Pathological Physiology课程总学时:24 实验学时:16课程总学分:0.5适用专业:动物医学、动物药学、动物科学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属于家畜病理学的一个分支,是兽医科学的基础理论学科之一。
家畜病理生理学以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为指导,通过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发病机理和代谢机能变化来阐明疾病发生、发展及其转归的基本规律,从而进一步认识疾病的本质,为学生学习和掌握临床各课打好基础,为认识疾病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为配合《兽医病理生理学》理论教学,特单独开设该课程实验教学,共16学时,0.5学分。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病理生理学各章节的基本概念疾病发生的原因、机理、发生发展的规律、转归。
2.通过实验课教学进一步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巩固所学的知识。
三、教学内容与目标(一)实验一水代谢紊乱---水肿实验1、实验类型:认知-验证性2、实验学时数:43、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组织晶体渗透压的改变在水肿发生中的意义,加深对水肿发生机理的理解。
5、实验要求了解组织晶体渗透压的改变在水肿发生中的作用,记录实验结果,完成实验报告。
6、实验室仪器设备200克电子天平1台,盛水玻璃缸2个,2m1注射器连4号针头2支,脱脂棉球、纱布块适量。
0.65%氯化钠液和20%氯化钠液各10ml。
(二)实验二发热1、实验类型:认知-验证性2、实验学时数:4绘制体温曲线:5、实验要求联系实验结果分析讨论EP引起动物发热的机理。
6、实验室仪器设备电子天平1台,肛温计3支,无菌无污染10m1注射器3支,38℃和90℃恒温水浴装置。
液体石蜡5ml,EP生理盐水40ml,生理盐水30ml。
(三)实验三缺氧1、实验类型:认知-验证性2、实验学时数:43、实验目的通过复制外呼吸性缺氧、血液性缺氧及组织中毒性缺氧的动物模型。
兽医病理生理学(扬州大学)病生
二、填空题
1、血氧含量包括
和
。P50 是指
。
6/42
动物病理生理学复习题
2、在
,
,
和
时氧离曲线右移,血红蛋白与氧亲和
力降低。
3、外呼吸功能不全引起的缺氧,其动脉血气指标最具特征性的变化是
。
4、发绀是血中
增加至
,皮肤粘膜呈
色。CO 中毒时,患者
皮肤粘膜呈
色。亚硝酸盐中毒时,患者皮肤粘膜呈
色。
5、低张性缺氧引起的代偿性心血管反应主要表现为
动物病理生理学复习题942填空题答案1hb实际结合的氧量溶解于血浆的氧量血红蛋白饱和度为50时的氧分压2酸中毒co2增多温度升高红细胞内23dpg增加3pao2降低4脱氧hb5gdl青紫樱桃红咖啡色5心输出量增加血液重新分布肺血管收缩毛细血管增生660mmhg7呼吸循环组织利用氧血液运输氧8细胞膜线粒体溶酶体增强右10咖啡美蓝选择题答案cabdacddcdbdddabaacbabddcabd第五章水和电解质平衡紊乱一名词解释1脱水2水中毒3高渗性脱水4低渗性脱水5等渗性脱水6水肿7积水8显性水肿9隐性水肿10阴离子间隙11肾血流重分布12低钾血症13高钾血症14反常性酸性尿15反常性碱性尿16超级化阻滞17去极化阻滞18脱水热19阴离子间隙动物病理生理学复习题1042二填空题1细胞外液含量最多的阳性电解质是3盛暑大量饮水易发生液体大量丢失只补葡萄糖液会导致代谢性酸中毒通气过度会产生4等渗性脱水不予处理可转变为若只补水会转变为低渗性脱水患者补大量水会引起治疗高钾血症使细胞外钾进入细胞内
C、缺氧不一定有发绀
D、严重贫血引起的发绀一般比较明显
11、缺氧时呼吸系统代偿:B
A、在 PaO2 低于正常时就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引起呼吸加深加快
扬州大学兽医学院专业介绍
兽医学院 兽医学院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师资⼒量雄厚、仪器设备先进、科研实⼒强⼤,为国家培养了⼀⼤批动物医学专业⾼层次专业技术⼈才。
学院拥有⼀批学术造诣深、在国内外有⼀定影响的学科带头⼈和学术团队,现有教职⼯83⼈,其中中国⼯程院院⼠1⼈、教授17⼈、副教授17⼈,博⼠⽣导师11⼈、硕⼠⽣导师32⼈。
多⼈获得“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模范教师”等荣誉称号,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青年教师中有国家杰出青年基⾦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才⼯程”⼈选、教育部青年⾻⼲教师、江苏省“333⼯程”培养对象、江苏省“青蓝⼯程”学术带头⼈、江苏省优秀青年科技⼯作者等。
现有在校本科⽣552⼈,博⼠研究⽣60⼈,硕⼠研究⽣399⼈。
学院有动物医学本科专业,设动物医学、检验检疫和实验动物3个专业⽅向,该专业是江苏省第⼀批品牌专业,2007年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等学校特⾊专业建设点。
长期以来,该专业以、省级重点学科为依托,建有完整的、省级和校级精品课程体系,拥有⼀⽀⾼⽔平师资队伍,取得了⼀批重要的教学科研成果。
学院现有兽医学⼀级学科博⼠学位授予权,设预防兽医学、临床兽医学、基础兽医学、动物免疫学、动物性⾷品安全、⼈兽共患病学6个⼆级学科博⼠学位授权点,并建有兽医学博⼠后流动站;拥有预防兽医学、临床兽医学、基础兽医学、动物学、微⽣物学5个硕⼠点;具有兽医博⼠和兽医硕⼠专业学位授予权。
预防兽医学为国家和农业部重点学科,兽医学为江苏省重点⼀级学科(覆盖三个⼆级学科),微⽣物学和动物学为扬州⼤学重点学科。
拥有农业部畜禽传染病学重点开放实验室、江苏省动物预防医学重点开放实验室、江苏省⼈兽共患病学重点实验室、教育部新型疫苗⼯程研究中⼼、江苏省转基因动物制药⼯程研究中⼼和江苏省实验动物种⼦供应站。
兽医药理及毒理学实验室被农业部确定为4个全国新兽药特殊毒性实验单位之⼀,学院被农业部确定为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安全性评价机构。
根据教育部学位与研究⽣教育发展中⼼公布的结果,在2003年全国⼀级学科评估中,该学科整体⽔平名列该⼀级学科全国第四,其中⼈才培养指标名列全国第⼀。
兽医病理生理学
兽医病理生理学
兽医病理生理学是研究动物生理学和病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它主要关注于动物身体内部的生物化学、生理过程、生理学调节和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
兽医病理生理学的研究范围包括动物器官结构和功能的变化、代谢和营养、免疫学、感染病理学、遗传学、神经生理学、生殖生理学、药理学等方面。
在兽医病理生理学中,研究动物生理学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动物身体内部的生物化学、生理过程、生理学调节,建立与正常生理状态相关的基础知识和理论,为诊断和治疗疾病提供依据。
而病理学的研究则主要关注于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研究疾病的原因、机制、病理变化、病理诊断和治疗等问题。
因此,兽医病理生理学的研究内容涉及到广泛而又深入的基础和应用性问题,对动物医学的发展和动物健康的保障都具有重要意义。
总的来说,兽医病理生理学是一个重要的分支学科,它的研究内容涉及到动物身体内部的各种生理过程和病理变化,对于动物医学的发展和动物健康的保障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兽医病理学PPT课件
二、应激反应的基本过程
警觉期:全身以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为主,并伴有肾上腺皮质
激素分泌↑→血压↑、血糖↑,心跳、呼吸↑,骨骼肌、心肌和脑血流
量↑,为机体对抗应激原作充分准备。但刺激过强,也可致死。
抵抗期: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进一步↑为主,交感-肾上腺髓质兴奋性
减少→胃黏膜出血、水肿、糜烂和溃疡。 应激对免疫的抑制:糖皮素引起免疫器官萎缩,周围淋巴C减少。 猪应激综合症:临症:体温↑,呼吸困难,肌肉震颤,严重的酸中毒,甚至致
死;造成背肌、腿肌坏死、PSE和DFD肉(用氟烷检验)。
三、应激与畜牧业生产
热应激:高渗性脱水;新生犊抗体↓;鸡产蛋↓、死亡。
四、疾病的经过与转化
(一)潜伏期:指致病因素作用与机体,至机体出现一般症状的时期。传 染病潜伏期明显,创伤无潜伏期。
(二)前驱期:从疾病的一般症状出现开始,到疾病的典型症状出现为止。 这一阶段机体表现非特异症状,如精神沉郁、食欲减退、体温升高等。
(三)临床明显期:疾病特异性症状表现出来的阶段。特异性症状是疾病 诊断的重要依据。
功 伤膜 组放
衡渡
合生
能
, 织和
,
,
损炎
7
防御功能 伤症
消极影响
四、应激与疾病的关系:过强、过久的刺激导致疾病发生。与应激有
关的疾病有两种:应激性疾病和应激相关疾病。
应激有关的动物疾病举例
猪应激性心肌损伤:急性心肌炎,心肌断裂坏死,肌节出现“收缩带”。 急性胃黏膜病变和应激性溃疡:胃黏膜缺血+屏障功能破坏+内源性PG生成
生物性:病原微生物、寄生虫。
特点:潜伏期;选择性(易感动物、侵入门户、作用部位);力量对比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产热大于散热
B、散热大于产热
C、产热与散热在高水平上保持相对平衡
D、产热障碍
12、发热病人最易出现:A
A、代谢性酸中毒
8、肿瘤坏死因子:C
A、肿瘤细胞产生的一种因子,能引起机体发热
B、肿瘤细胞产生的一种因子,能抑制机体发热
C、具有许多与 IL-1 类似的生物学活性,是重要的 EP 之一
D、巨噬细胞分泌的一种脂多糖,能杀伤肿瘤细胞
E、T 淋巴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能杀伤肿瘤细胞
9、属于体温调节中枢的高级部位是:B
A、大脑皮层
6、输液引起发热多因:D
A、过敏反应
B、毒性反应
C、病毒污染
D、内毒素污染
7、白细胞介素-1 是:A
A、多种细胞对发热激活物的反应产热
C、多种细胞对细菌的反应产物,能引起发热
D、病毒本身分泌的物质,能引起发热
E、细菌本身分泌的物质,能抑制发热
B、视前区-前下丘脑 C、延脑 D、脑桥
10、血循环中的 EP 进入体温调节中枢的途径哪一项不正确:D
A、从脉络丛渗入脑,经脑脊液循环分布到 POAH
B、从脉络丛易化扩散入脑,经脑脊液循环分布到 POAH
C、通过终板血管器将信息传入 POAH
D、通过交感神经将信息传入 POAH
11、高温持续期的热代谢特点是:C
,另一个是
。
4、一般认为,体温每升高
,基础代谢率提高
。
5、对于不过高的发热又不伴有其他严重疾病者,可
,否则会
,对于一
般发热病例,可予以
、
和
的补充。
三、选择题
1、正确的发热概念是:C
A、产热异常
B、体温调节中枢调节功能障碍
C、由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引起 D、散热障碍
2、下列情况中属于发热的体温升高是:A
C、精神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健康完好对人类尤为重要
D、健康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权利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症状是指疾病的客观表现,能用临床检查的方法查出
B、体征是病人主观上的异常感觉和病态改变
C、不同的疾病可出现相同的症状、体征,相同的疾病也可出现不同的症状和体征
D、相同的病理变化可发生在不同的疾病中,一种疾病只能有一种病理改变
5、发病后期有以下几种转归走向:
、
及
。
6、死亡临床上可分为
、
和
等几个阶段。
三、选择题(单选)
1、WHO 对健康的定义是:D
A、是身体上的完好状态
B、是精神上的完好状态
C、是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
D、是身体上、精神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A、健康只包括身体上的完好,与精神心理无关
B、健康不仅是身体上的完好,还包括精神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
A、种族因素
B、物理因素
C、化学因素
D、生物因素
8、在疾病发生中必不可少的因素是:B
A、疾病的诱因
B、疾病的原因
C、疾病的条件
D、社会环境因素
9、一般疾病过程中,决定着疾病发展方向的是:A
A、损伤与抗损伤的对比关系
B、外界致病因素
C、机体内部因素
D、外界致病因素强度与机体易感性
10、能够促进疾病或病理过程发生的因素为:D
13、关于损伤和抗损伤两者关系的错误提法是:A
A、两者独立
B、互相依存
C、互相对立
D、互相转化
14、脑死亡是指:C
A、大脑功能部分丧失而呈植物人状态 B、颅脑反射消失
C、全脑功能永久性停止
D、不可逆昏迷
15、下列哪一项不是临床死亡期的特征:A
A、反射迟钝
B、心跳呼吸完全停止
C、中枢神经系统处于高度抑制状态 D、持续时间非常短,一般只有几分钟
4、疾病发生的细胞机制中,错误的是:C
A、致病因素可直接损害组织细胞
B、致病因素还可引起细胞膜功能障碍,如细胞膜上各种离子泵
C、致病因素还可引起细胞器功能障碍,尤其是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D、许多病原微生物能产生毒素或在细胞内繁殖导致组织和细胞损伤
1/42
动物病理生理学复习题
E、许多病原微生物尚可通过其抗原性诱发细胞免疫反应,引起组织细胞损伤
A、流行性感冒
B、饮大量热开水
C、动物妊娠期
D、中暑
3、下列何物质属于发热激活物?D
A、白细胞介素 1
B、干扰素
C、肿瘤坏死因子
D、本胆烷醇酮
3/42
动物病理生理学复习题
4、EP 属于一类:C
A、磷脂
B、多糖 C、小分子蛋白 D、无机电解质
5、决定内毒素致热性的主要成分是:C
A、多糖体 B、蛋白质 C、脂质 A D、脂质 B E、脂质 C
四、问答题 1、试述生物性致病因素的致病特点。 2、试述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2/42
动物病理生理学复习题
填空题答案 1、身体上、精神上、社会适应上、疾病 2、生物性、物理性、化学性、营养性、免疫、遗传 3、神经体液机制、细胞机制、分子机制 4、潜伏期、前驱期、临床明显期、转归期 5、完全康复,不完全康复、死亡 6、濒死期、临床死亡期、生物死亡期 选择题答案 DACCB CABAD DBACA
动物病理生理学复习题
第二章 疾病概论
一、名词解释 1、疾病 2、健康 3、病因 4、完全康复 5、不完全康复 6、脑死亡
二、填空题
1、健康是
、
和
的完好状态,而不仅是没有
。
2、疾病发生的外界因素包括
、
、
等,内在因素包
括
、
等。
3、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有
、
和
等。
4、疾病的自然进程和转归可分为
、
、
和
等几
个阶段。
5、下列关于死亡的说法错误的是:B
A、死亡是生命运动的终止
B、个体死亡时体内细胞同时死亡
C、死亡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 D、病理性死亡远多于生理性死亡
6、判断临床死亡的标志是:C
A、出现尸冷、尸斑、尸僵等变化 B、血压为零
C、脑死亡
D、出现下颌式呼吸
E、处于深昏迷状态
7、疾病发生的外界因素不包括:A
第三章、发热
一、名词解释 1、体温上升期 2、高温持续期 3、体温下降期 4、发热 5、过热 6、内生性致热原 7、发热激活物
二、填空题
1、由于
的作用使
上移而引起
性体温升高为发热。
2、能够产生和释放 EP 的细胞称之为
,当这些细胞与
结合后始动 EP 的合
成。
3、目前认为发热的体温调节中枢可能有两部分组成,一个是
A、疾病的原因
B、疾病的条件
C、疾病的内因
D、疾病的诱因
11、生物学死亡期的主要标志是:D
A、心跳停止
B、呼吸停止
C、心跳、呼吸停止,反射消失
D、出现尸冷、尸僵、尸斑
12、死亡的概念是指:B
A、有机体的解体过程
B、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机能永久性停止
C、心跳、呼吸停止,反射消失
D、所有器官、组织和细胞代谢全部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