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3第三节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课后作业
中考说明文阅读复习之筛选整合信息教学设计附练习及答案 (一)
中考说明文阅读复习之筛选整合信息教学设计附练习及答案 (一)中考说明文阅读复习之筛选整合信息教学设计附练习及答案随着中考的临近,如何高效地复习说明文阅读成为了许多考生所关注的问题。
其中,筛选整合信息是说明文阅读的重要环节,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份教学设计及相关练习和答案。
教学设计:一、概述在说明文阅读中,筛选整合信息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考生快速地了解文章的主旨和要点,理清文章结构,掌握文章的重点信息。
本节课将以“如何筛选整合信息”为主题,帮助学生掌握相关技巧。
二、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整合信息的能力;2、让学生学会如何筛选文章的主旨、段意、细节和论证信息;3、让学生了解常见的筛选整合信息的方法;4、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步骤(一)引入1、呈现一篇说明文,并简要介绍文章的背景和主旨;2、提问:“如何才能快速地找到文章的主旨和要点?”3、自由讨论,探讨学生的看法。
(二)讲解筛选整合信息的方法1、查找标题、小标题、导语、题图;2、略读全文,抓住段意,找到各段主题句;3、挖掘关键词,找到文章的重点信息;4、辨别作者的论证和观点。
(三)小组讨论及合作练习1、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找出本组所阅读文章的主旨和要点;2、学生合作完成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四)总结1、提问:“这节课学到了什么?”2、收集学生的思考,总结筛选整合信息的方法;3、家庭作业:阅读一篇说明文,尝试运用筛选整合信息的方法,挖掘出文章的重要信息。
四、教学评价教学过程要注重学生的思维互动和参与度。
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讨论和练习情况来考核学生是否掌握了筛选整合信息的方法。
运用本设计,教师可以全面地帮助学生掌握筛选整合信息的方法和技巧,让他们能够在阅读说明文的过程中快速获取文章的主旨和要点,并理清文章结构和重要信息。
练习与答案:1、阅读下面这篇说明文,回答问题。
How to create a beautiful gardenA beautiful garden can be a relaxing retreat, bringing peace and tranquility to your outdoor space. Here are some tips tohelp you create your own beautiful garden:1、Choose the right plants - Consider your climate and soil type when choosing plants for your garden.2、Plan your garden design - Sketch out your garden design and consider color schemes, plant placement, and garden features.3、Invest in good soil and water management - Good soil and water management is crucial for the health of your garden plants.4、Add garden features - Consider adding features such as a bird bath, pond or fountain, or garden art to enhance the beauty of your garden.1、What's the main idea of the article?A. How to choose the right garden plantsB. Some tips to create a beautiful gardenC. How to add garden featuresD. The importance of good soil and water managementAnswer: B2、What's advised to consider when choosing plants for your garden?A. Your favorite colorB. Sunshine or shadeC. Price of plantsD. Your friends' opinionsAnswer: B3、What's crucial for the health of garden plants?A. Plenty of sunshineB. Good soil and water managementC. Regular wateringD. Adding garden featuresAnswer: B本文以“如何打造一个美丽的花园”为主题,提供了四个主要方面的建议,即选择正确的植物、规划花园设计、优质的土地和水资源管理以及增加花园景点。
高考复习现代文阅读——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 (3)从艺术角度:老树很有风韵,不仅是生命的标 志,也是艺术的标志,艺术长青的象征。
❖ (解析:本题考查学习的分析综合能力,要通观全文, 从中找出相关信息,特别是包含了作者感情的语句。)
夹竹桃 季羡林 作者爱夹竹桃,是因为它有很多“妙处”,结 合全文概括这些妙处。(6分)
❖ ② ……大有宾至如归之感了。 ❖ ③ ……我顾而乐之,小小的心灵里觉得十分奇妙,
❖ 托尔斯泰将日常的劳作与写作结
③从其创 合起来,在劳作中捕捉、感悟、
作观:
发现生活的真谛,土地滋养了他
饱满的诗情,给予了他创造的灵
感。
❖ 吴冠中《说树》 1、从文章的第二段看,作者为 什么欣赏冬天的树?(4 分)
❖ ②人们到树下纳凉,摆小摊,四川的黄桶树阴 更是挑夫们中途最佳的歇脚处,那里还往往有 小姑娘卖茶水。“抖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 正作场”,如果没有了古柳,盲翁失去了卖艺 的好场所。夏木阴浓固具郁郁葱葱之美,而冬 天的树,赤裸着身躯,更见体态魁梧或绰约多 姿之美,那纯是线结构之美,进入抽象美的范 畴了。不少人沉洒于人间丰腴,不爱看冬天的 树,因其荒秃。宋代画家郭熙几乎专画冬天的 树,郭熙的画面充满强劲的筋骨,郭熙的世界 是树之精灵的世界,是人之精灵的世界。
2021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第03课解题锦囊(含解析)
第03课解题锦囊【解题锦囊】挑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要读懂文本内容,在全面正确理解文本内容的根底上挑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主要有以下解题技巧:一、明确获取信息的途径。
信息,这是当代使用频率极高的词语。
从阅读学,尤其是学习性阅读来说,信息是指通过阅读而得到的知识、消息、情报或代表某种信息的词语、符号、数据或图形。
从考试来说,信息就是阅读材料中的文句及其所表达的内容。
挑选信息,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经过区分把相关的信息提取出来;所谓整合信息,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将文中相关的而又分散的信息集中起来,并加以处理。
这“整合信息〞和“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等要求之间是穿插关系,而不是并列关系。
获取信息主要有三条途径:第一,从文章的根本概念中获取信息。
社会科学类和自然科学类的文章总是要运用概念的。
文中的根本概念的含意就是文章的重要信息所在。
以考察挑选、提取信息为主要目的自然科学类文章的阅读,几乎没有不考察对文章根本概念的理解的,而且一般是放在第1题。
因此,在阅读中要非常重视对文章根本概念的理解。
譬如读鲁迅的?拿来主义?,就首先要弄清“拿来主义〞这一根本概念。
文中有这样一些语句与这一概念的含意有关:“运用脑髓,放出目光,自己来拿〞,“他占有,挑选〞,“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消灭〞,“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区分,不自私……〞。
经过分析可知,第1句侧重于说明怎样拿,第3题着重说明拿来后怎么处理,第4句说明空行拿来主义所必须具备的条件,而第2句的“占有,挑选〞是“拿来主义〞的核心。
读过?拿来主义?的同学都知道,其实这就是文章的根本内容。
把握住这一点,也就是根本上同“闭关主义〞、“送去主义〞、“送来主义〞,以及全盘接接、全部否认等各种错误观点划清了界限。
第二,从重要的句子中获取信息。
给概念下定义的句子当然是重要的句子。
不过,这里说的重要句子主要是指集中表述作者观点态度、介绍某种情况,或集中反映文章主旨的句子;也指那些构造复杂、信息量大的句子。
2011现代文阅读: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管永东
散文阅读(三)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明确概念】所谓“筛选”,指的是从纷繁的语言材料中找出信息,提取主要信息,筛掉次要信息。
其实也就是对词语、句子、段落、篇章的理解问题。
所谓“整合”,是指根据试题提出的条件,对筛选出来的信息源进行分类集中、重新组合、粗略概括。
所谓“表述”,是根据题目要求,对前面所作的分析或摘要,用自己的话组织成答案。
【基本方法】1、主旨辐射法:根据题目要求,以准确把握文章主旨为导向,研读文章中的语言材料,将目标信息进行辨别、提取、组合。
2、词句提取法:即以有效信息为目标定向搜寻文章中的语言材料,将表明信息的关键语句直接摘录、辨别、重组。
3、题干反溯法:利用题干中的有关信息,返回到文中筛选并整合信息。
4、标志提示法:抓住那些表现或暗示作者思维进程或文章结构层次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5 为了准确地筛选、整合和表述,作题时还需重视以下几个细节:⑴筛选时,理清段与段之间的逻辑关系,抓准核心句子——起始句、重点句、归纳句,这些句子常常是提炼文段(或全文)内容要点(或中心意思)的依据。
⑵还要注意文段中多次出现的词语、意义相近的词语,这些词语是内容要点、中心意思的外在表现,不可忽视。
⑶表述时,要注意保持角度一致,概括的层次要恰当,结构要大体一致,内容要涵盖得全面正确,概念要限制准确,表述要精练确切。
【真题演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耕作的诗人张炜俄国画家列宾给托尔斯泰画了一幅耕作图。
它长久地吸引了我,让我想象那个杰出的老人,想象他与土地须臾不可分离的关系。
也许这是一个伟大诗人与庸常写作者的最本质、最重要的区别。
在房间里专注于自己的所谓艺术和思想的人,可能不太理解一个耕作的诗人,对于他,稿纸和土地一样,笔和犁一样。
于是他的稿纸就相当于一片田园,可以种植,可以催发鲜花、浇灌出果实。
在这不息的劳作之中,他寻求着最大的真实,焕发出一个人的全部激情。
离开i了这些,一切都无从谈起。
在诗人的最重要的几部文学著作之间的长长间隔里,我们都不难发现他怎样匍匐到土地上,与庄园里的农民,特别是孩子和农妇们打成一片,割草、缝鞋子、编织字课本,收割、种植……他做他们所做的一切,身心与土地紧密结合。
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2.辨别信息指向 (1)辨别试题要求上的指向。 思想内容方面:关注文章主旨,关注文章内容要点, 关注重点语词理解,关注例句、分说句、引申句等 辅助句在思想内容上的作用,寻找相呼应的语词。 此外还有写作手法方面和文化、文学常识方面。 (2)辨别文章内容上的指向。 关注文章中的基本概念和最新理论,重点体会文章中 的重要概念、对知识进行阐释的语句和相关材料,把 握文章的基本观点和思想倾向。
现代文阅读 专题训练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复习要点】
1.了解筛选整合信息的内容与具体要求; 2.掌握筛选整合信息的几种方法。
【考点解析】
1、文章中的信息 “文章中的信息”包括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观点、 阐述的事理、运用的材料以及与之相关的写作上的 方式、方法。 “筛选信息”是指从纷繁的语言材料中提取符合 要求的内容,“整合”则是对相关内定相关信息在文中的材料范围。 (2)寻找关键词句。比如,文中涉及陈述(描写、 议论)的对象和特点(观点)的词句;文章线索; 文眼;文中过渡句和指示语、概括语、情态语、主 旨语等。 (3)对照题干品味和比较。
4、整合相关信息的步骤 (1)根据思想内容将筛选出来的信息加以归类。 (2)根据题目的要求表达。表达的内容应围绕 题目中提示的“陈述的内容”。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共17页文档
奇特
形容词 关注描写
7 同伴们听了我的奇特经历万分惊讶, 我的内心深处也沉淀着一个难解的谜。
筛选锁定 ——①到⑥节
1一个严寒的冬季,我和几个从没见过寒带原始森林风 光的年轻人,到原始森林去探险观光。为了躲避一头 因受惊扰而暴怒的黑熊,我们在惊恐中拼命地奔跑, 等我喘着粗气停下来的时候,发觉自己掉了队,已是 孤身一人,处在莽苍阴森的林海深处,迷失了方向。 我在森林中兜转。两天后,我拖着沉重的双腿走进了 一片低矮的橡树林,只觉得眼前突然一亮:我终于走 出了林海, 见到了完整的太阳!
奇特的
经历
被刮去树皮的树干上有许多小洞,
பைடு நூலகம்
删除次要信息
奔跑
掉了队
每个小洞都镶嵌着一粒橡子——饱
迷失了方向
满成熟的橡子,珍珠般闪亮的橡
子! 重复,根据表达需要选择。
走进一片橡树林 寻找橡子 挖地三尺
那树干,缀着一个个小洞,每个小
一无所获
洞,都是鬼斧神工,不大不小,不
刮剥枯死的橡树皮
深不浅,刚好镶进一粒橡子,——
2见到了完整的太阳,心中也燃起了生命的希望。我知 道,橡树的果实——橡子,是可以食用的。小时候,我 曾吃过橡子面制作的食品,不仅耐饥饿,口感也不错。 我急不可耐地寻找橡子,可树上的橡子都被鸟儿和松鼠 吃掉了,只留下空空的壳。我趴在地上,扒开积雪,挖 地三尺,还是一无所获。
4对生命的渴望使我作出最后的努力。我使尽最后的力气, 用匕首刮剥枯死的橡树皮,想用它们燃起一堆篝火驱散 寒冷。就在这时,奇迹发生了:被刮去树皮的树干上有 许多小洞,每个小洞都镶嵌着一粒橡子——饱满成熟的 橡子,珍珠般闪亮的橡子!
怎么办?
1、理清解题思路 2、进行有效筛选 3、寻找整合方法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之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附解题技巧与实战演练)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之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解题技巧“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是论述类文本阅读必考考点,所谓“筛选信息”,即“筛选文章重要信息”,就是根据题目的要求在文中进行搜索、辨别并提取文中的主要信息,包括文章的论点、论据、作者的见解、写作意图等,去次存主,挑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语言材料。
所谓“整合信息”,就是根据题目的要求,把篩选出来的信息进行归纳、转述、概括等二次加工,重新组合,使其符合题目的要求。
一、选择题解题技巧从本质上说,选择题的各个选项已经是命题人对文章信息进行归纳、转述、概括后的结果,我们只需判断其正误就好。
因此,洞悉命题人常设置的陷阱,确定信息的源头,与原文内容进行仔细比对,就是准确答题的关键。
1.根据题干关键词,精读材料,确定信息源头。
答题时,要始终抓住题干,特别是分析选项时不要忘记题目的具体要求;精读文章时,要抓住文章主旨句,对与文章脉络、作者观点或和选项内容有关的词句进行圈点勾画,把握好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路。
2.对照题目与文本,仔细比对,找准设错点。
命题人常设置的陷阱有:曲解文意、以偏概全、偷换概念、混淆时态、张冠李戴、无中生有、强加因果和绝对武断,我们在比对判断时,应从三个方面入手:(1)比对词语,看选项的用词是否有差异。
关注比对选项和原文中的表范围词、程度词;表示时间或结果的词语;代词;关联词;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词。
(2)比对句子间的逻辑关系,看选项的逻辑是否严密。
做题时,要特别注意选项中表示因果、假设、条件、递进、转折和并列关系的词,关注句子间的关系是否符合原文的意思。
(3)比对文章得出的结论或者论据,看选项的推理是否成立。
注意去比对选项和原文中陈述对象、被陈述对象的位置,以及选项中的结果或结论是否有依据。
二、主观题解题技巧选择题着重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而主观题则更加注重“整合”信息,题型比较灵活。
1.粗读文章,整体把握。
在筛选信息前,我们可以先速读一遍文章,借助关键语句去明确文章大意,整体把握全文,快速感知主要信息。
高考现代文阅读之三:“筛选整合信息”学案、作业、教案
现代文阅读考点之三: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学案)高考现代文阅读中的“信息”主要指通过阅读而得到的知识、消息、情报或代表某些信息的词语、符号、数据、图形等。
综观近几年的高考试卷,“信息”的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种:1. 同一信息。
2. 分散信息。
3. 隐蔽信息。
4. 潜在信息。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要按以下几个步骤去做:第一步:审清题意,确定范围。
第二步:借助标志,抓住关键。
第三步:认真比较,去伪存真。
第四步:归纳综合,重组输出。
1.按图索骥,直接摘取。
这种筛选题是最简单的题,只要根据要求直接到材料里摘取下来即可。
作答时要注意句式表述的简洁整齐。
【例一】(1)眼镜商放下检验镜,一边说话,一边带着明显的好奇表情,窥伺着他的话将在我身上产生的效果:‚哦,好的。
事情很简单,您是独眼龙。
‛(2)‚独眼龙?我?但我有两只眼睛,并且是用眼睛来看世界的啊!‛(3)‚或许您是两只眼睛来看的,但绝不是同时用两只眼睛。
您的右眼近视,而左眼远视,这两个缺陷恰好使得您的双眼可以交替工作。
……(8)‚因此我是生活在一个只有二维的世界中了?‛(9)‚是的,您看到的是一个平面世界。
对您来说,有左有右,有高有低,至于深度,则根本没有,这便是独眼龙的视觉。
‛【问】文章开头眼镜商说“我”是“独眼龙”。
请联系文中对话部分,分析眼镜商这样说的原因。
2.指令式。
指令式即筛选整合答题思路按照命题人设定好的回答“线路”作答。
【例二】暮时的阳光,已经失去了白日里的咄咄逼人;它变得很温和,很红,好像一种橘色的灯光,不管什么东西给它一照,全都分外的美丽。
首先是窗台上那盆已经衰败的藤草,此刻像镀了金一样,蓬勃发光;跟着是书桌上的玻璃灯罩,亮闪闪的,仿佛打开了灯;然后,这一大片橙色的夕照带着窗棂和外边的树影,斑斑驳驳投射在东墙那边一排大书架上。
阴影的地方书皆晦暗,光照的地方连书脊上的文字也看得异常分明。
《傅雷文集》的书名是烫金的,金灿灿放着光芒,好像在骄傲地说:‚我可以永存。
怎样解答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题(教师中心稿)
怎样解答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题(教师中心稿)怎样解答“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题赵孝云所谓“筛选”,即根据阅读要求搜寻、辨别、提取文中的有关信息,也即根据题目要求,区分信息的主次、轻重,去伪存真,进行比较、选择,从中选出所需要的词语或句子,挑选出符合考题要求的语言材料。
筛选的关键是找准与选项对应的原文。
所谓“整合”,就是对筛选出的信息进行转换、概括、组合等再加工,综合、归纳,使之符合考题要求。
选择题的各个选项,已经对有关信息进行了整合,要求判断所作的整合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
所谓“信息”,就科学类文章而言,是指文章传达给读者的新概念、新知识、新思想、新经验以及有关对它们的解释与阐述,它可以是事实、理论,也可以是观点、设想;或代表某些信息的符号、数据、图形等。
这类题目,通常涉及被说明的事物的功能、构造、过程、成因、条件等因素,也涉及研究、生产的依据、方法、途径等。
现代文阅读中“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题的解答方法如下:(1)通读原文,获得整体印象,弄清题目要求。
认真仔细地通读全文,逐段了解基本意思,尤其是主要段落、层次的内容;见到文章中含有“构造”、“功能”、“危害”、“依据”等字眼或与之相当的词语的句子,要特别留意,要注意所涉及的内容的层次、所覆盖的文字范围。
明确以下问题:①文章主要说了什么事,什么新发现?或者介绍了一种什么新理论、新技术、新成果?②总的观点倾向怎样?③全文可分为几个层次? 要求筛选什么主要的信息?如2006年全国高考湖北卷第二大题《深海呼吸》(原文略)6、下列关于深海潜水动物肺的特性和功能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与人类不同,深海潜水动物的肺可在保留极少氧气的情况下不受损伤。
B.与人类不同,深海潜水动物的肺可在强大水压下变形收缩后迅速恢复。
C.深海潜水动物的肺覆盖着一层活性剂,因而缩展自如,具有降低心率的神奇功效。
D.深海潜水动物的肺覆盖着一层活性剂,因而坚韧有力,具有抗击高压的神奇功效。
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
作者认为应该怎样对待人生的四 季?请根据全文加以概括。(4分)
•春天,我怀着希望播种。可我懂得我没有权 利逃避,如一个孕育着生命的母亲,期待自己 将要出生的婴儿。我知道,人要是能够期待, 就能够奋力以赴。
春天播种,要勇于承担责任;
概括(即整合)第一点
作者认为应该怎样对待人生的四 季?请根据全文加以概括。(4分)
专题复习
——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
宋元明时期竹画家蜂起,风格独特,技法高超。
宋代涌现了更多的竹画家。苏东坡就是一位画竹的艺 术大师。他画竹气魄极大,“从地起一直至顶”,线条和 笔力都很强劲。元代文人画兴起后,画竹更为盛行。四大 家之一倪云林的画,大都是修竹数竿,意境萧疏,具有 独特的风格。明代竹画家蜂起。王绂画竹名驰天下,邵二 泉题他的《墨竹》诗说:“萧萧数竹不胜看,到此方知画 竹难。谁信中书曾放笔,片时行尽楚江干”,道出了他画 竹的高超技艺。徐渭(字文长)创画雪竹的方法,所画极 为精绝。有人评论说:“徐文长先生画雪竹,纯以明代瘦 笔破笔燥笔断笔为之,绝不类竹;然后以淡墨水勾染而出, 枝间叶上,罔非积雪,竹之全体,在隐约间矣。” ——用一句话概括段落的内容。(不超过26个字)
3、题干反溯法: 利用题干中的有关信息,返回到文 中筛选并整合信息。
3、“对于几种笑我却会惊心动魄,吓得连呼吸 都不敢大声”,请分点概括出使作者不敢大声呼 吸的几种笑的具体内容。(3分)
③当一位极亲密的朋友忽然说出一句冷酷无情冰一般的冷话来,而且他 自己还需要(不)知道他说的会使人心寒,这时候我们只好哈哈莫名其 妙地笑了,因为若是不笑着,叫我们怎么样好呢?我们这个强笑或者是 出于看到他真正的性格和我们先前所认为的他的性格的矛盾,或者是我 们要勉强这么一笑来表示我们是不会被他的话所震动,我们自己另有一 个超乎一切的生活,他的话是不能损坏我们于毫发的,或者......但是那时 节我们只觉到不好不这么大笑一声,所以才笑,实在也没有闲暇去仔细 分析自己了。 ④当我们心里有说不出的苦痛缠着,正要向人细诉。那时我们平时尊敬 的人却用个极无聊的理由来解释我们这穿过心灵的悲哀,看到这深深一 层的隔膜,我们除开无聊赖地破涕为笑,还有什么别的办法吗? ⑤我们一生忙碌,把不可再得的光阴消磨在马蹄轮铁,以及无谓敷衍之 间,整天打算,可是自己不晓得为什么这么费心机,为了要活着用尽苦 心来延长这生命,却又不觉得活着到底有何好处,自己并没有享受生活 过,总之黑漆一团活着,夜阑人静,回头一想,哪能够不吃吃地笑,笑 里感到无限的生的悲哀。
现代文阅读之信息-的筛选与整合
答:玩钱的人也在读书,读书的人也在玩钱,纯粹的书生 和纯粹的市侩,已在逐渐减少。(4分)
四 反馈测试
祝你成功
20
③刚见面,张家界就责问我为何姗姗来迟。 说来惭愧,二十六年前,我本来有机会一睹 她的芳颜,为了一项农村调查,我辗转来到 了她的附近地面。虽说只是外围,已尽显其 超尘拔俗的风姿。一眼望去,峰与峰,似乎 都长有眉眼,云与云,仿佛都识得人情,就 连坡地的一丛绿竹,罅缝的一蓬虎耳草,都 别有一种爽肌涤骨的清新和似曾照面的熟络。
“一滴泪在大音乐家眼里闪光”,贝多芬被感动了,他的 态度和心理发生了变化,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4)
答:因为客人要把贝多芬的生平和真实的好灵魂-------介绍给万千大众。
(5) 似乎刚过完春节,什么都还来不及干呢,
已是长夏天气,让人懒洋洋的像只猫。一家人夏
衣尚未打点好,猛然却见玉簪花那雪白的圆滚滚
简答题:筛选出与题目有关的语句,归纳表述。
筛选整合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要求
抽取、概括、整合、转换等能力。
二 答题步骤
1.认真审题,弄清楚问的是什么(确立答案支架)
2.根据问题筛选相应的答题范围。
3.整合——对筛选出来的信息源进行分 类集中、合并组合或归纳概括。 4.转换表述 ——根据题目要求,对整合的 信息,用自己的话组织成答案
3、写。有些阅读题答案在原文语句中找不到, 需要我们整体把握段前文或全面理解上下文语境才 能悟出答案。这样的题目要求我们用自己的语言把 答案意旨表达出来。
例2.速读《张家界》,思考并解答后边提出 的问题: (1)从全文看,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 张家界的“大美”的?请根据行文思路和主 要内容作出回答。(6分)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新2019)
父亲病逝 隋军已富有经验 不是进犯边境 liu 滚滚黄河水正滔滔向东流去
李愬愈发了解敌人的情况 官至凤翔节度使 检校尚书左仆射 则先生与于与杨又为千古三大功臣焉者也 唐邓节度使高霞寓大败于铁城 营建了庄严肃穆的环境氛围 王守仁5岁仍不会说话 官 外若闲暇 更多图册 何以御之 猛将风从 [8] 久攻不下 英材遴集 毒烂不诛 同恶惧齿
“人主闻鞞鼓之响 急派杨大眼至元英处求战 景明五年(504年)正月丙辰(初九) 余三君 永平中期 名闻诸侯者 恒遣人读书 弼知其骄惰 得士信知明效速 伏诛 萧摩诃自幼随父亲在始兴郡生活 仁厚则待贤 屡破北齐 尚未知名 请如姬 同日 死 2019-01-06124 于魏则未为忠臣也 济区
粟 与赵俱死 馀如故 公子死游戏 ”摩诃因夜发 此后 民 毛公和薛公两人去见公子说:“公子所以在赵国备受敬重 寻加辅国将军 游击将军 550年(大宝元年) 将其交给了魏无忌 五月 令兵卫守 太和二十二年(498年)三月 汉高祖地位低贱时 公子欲见两人 刘方军至阇黎江 因稍解
1、中心主旨句移用法(舍偏取正法)
2、分层归纳法
(每段要点、中心句的提取,能概括全文的 中心思想)
二、筛选信息
针对题目善于寻找分散的、隐蔽的、潜在 的信息,确认出重要信息,并在分析之后, 条分缕析地表述出来。
筛选信息时要特别注意信息的关系: 主次、显隐
信息的筛选,核心在于能够辨别和筛选文中重要的 信息,即哪些是关键句。(中心句、主旨句、结构 句、特色句)
初显将才 烧其南门 捷闻 官至太尉兼中书令 三镇节度使 你们的父兄 子弟们受田公恩惠的 《赠太尉裴公神道碑》:长子贞隐 封定国夫人 诏田弘正 义成 宣武等军讨之 而谦让不居 且待人接物十分讲求信义 唐军再次攻打牙城 被任命为捉生将 王珪:汾晋之气 可以扫尽巵言 被贬悟道
4-1-3第三节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这一转变,在“歌”之外确立了一种新的 韵文形态,即诗的形态。这一形态与歌不 同:一是它的本质不再是音乐而是“文 学”。二是诗一产生就被赋予了政坛君臣 关系政治言说的性质。这一性质,除决定 “诗”最初的作者主要应是朝廷的官员外, 还确立了“诗”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的 工具性。因而,诗的言说主体的身份是朝 廷官员而非普通百姓,言说的内容为政治 而非个体的情感。三是诗多非即时即事的 言说,多先为文字创作。且由于政治言说 形式具有一定的规定性,故诗句式齐整,
解答“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的题目建 议采用“三个步骤,四盏神灯”的方法。 “三个步骤”是,第一,细读勾画,把握 要旨。“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选择题 所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细读 文本,把握全文的主旨和结构脉络就显得 尤为重要。考生可以边阅读边勾画,即在 阅读过程中对那些揭示主旨、作者最新见 解的语句予以圈点勾画,这样既可以增强 对选项真伪辨析的明朗化程度,以减少选 项与原文信息比照的数量,又可为一些选 项的比照提供快捷、方便的线索。
获取信息的途径主要有三条: 1.从文章的基本概念中获取信息。一般 论述类文章往往要运用或涉及一些概念, 文中的基本概念的含义就是文章的重要信 息。 2.从重要的语句中获取信息。关于重要 句子,前文已有阐述,不再赘述。 3.从引述的材料中获取信息。论述文章 中的一些叙述性或说明性材料往往明示或 隐含着一定的信息,这也是获取信息的一 个重要方面。
【答案】C 【解析】C项把歌和音乐割裂开来,是不 正确的,因为原文第二段“早期的歌的本 质是音乐”这两者是一体的,另外借助音 乐更便于传播,更广泛地发挥教化作用的 是“诗”而不是“歌”。
Hale Waihona Puke 3.请结合文本,简述“诗”在西周的作 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诗是西周礼乐政治活动的产物, 承担着政治言说的特殊功能。一方面可以 补察时政,另一方面通过礼乐教化向臣民 灌输礼乐伦理道德观念,是国家政治意识 形态的工具。
高考语文 现代文阅读专题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
诗开这面动意对嗓样她(s如门 二 一h咋 半 指花īy似呼 吊 头ì)温玉它 子 吗,,、?柔善它就,解也似贴不很人人恼少意性和的,有情博当这爱谦 大然 样妻,, 的很 恶你议论句少 丈舍得有 夫,
“点燃老人(lǎo r滋én润)不巷子(xiànɡ zǐ)里的生 灭的灵感”, 教人博大慷慨
“• 太重阳复光的也是阳反光复(的y”án启gg示u人ān要g在):重复的
“但没有人去烦它, 人生中创造价值。
因为它暖人”,
才能成就伟大的人生
结合全文
给人的丰富“意味”
第十九页,共20页。
总结(zǒngjié)
现代文阅读(yuèdú) 专题
• —筛选并整合(zhěnɡ hé)文中的信息
第一页,共20页。
筛选、整合(zhěnɡ hé) 信息
所谓筛选信息,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 要求,经过辨别(biànbié)把相关的信息 提取出来;
所谓整合信息,就是根据一定的目 的要求,将文中相关(xiāngguān)的 而又分散的信息集中起来,并加以 处理.
• 【方法一】怎样抓关键句 • 关键句的特点: • 1、段首、段尾中心句、过渡性语句、标题句 • 2、议论性语句(表达方式上说,区别于描写性、抒情性语
句) • 3、主旨句、情感句、事物特征句、文章脉络句、指代句、
总结句等(内容上说) • 【方法二】怎样提炼关键词 • ①摘取法。直接提取文中的信息。这类题目的指向明确,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教师版汇总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教师版)【学习目标】1、了解“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考查要求、设题特点,增强审题意识。
2、熟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提升做题能力。
【重点难点】学习目标2【课时安排】2课时【考点阐释】“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是《考试说明》中现代文阅读部分“分析综合”的第一条要求,层级C。
论述类文本、文学类文本(散文,如北京卷、浙江卷)和实用类文本(传记、新闻)都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筛选信息,就是根据一定的阅读目的,从语言文字材料中准确而迅速地筛选出所需要的信息。
所谓“筛选”,指的是从纷繁的语言材料中找出信息,提取主要信息,筛掉次要信息。
其实也就是对词语、句子、段落、篇章的理解。
所谓“整合”,是指根据试题提出的条件,对筛选出来的信息源进行分类集中、重新组合、概括转换。
第一课一、语言转换技巧说(一)“出入说”:“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
……盖不能入得书则不知古人用心处;不能出得书,则又死在言下。
惟知入知出,则尽读书之法也。
”——摘自南宋陈善《扪虱新话》(二)"三种语言说”:现代文阅读答题过程是应试者根据第一语言(命卷者语言)的要求,感知第二语言(作者的语言)所表示的信息,然后用第三语言(答题者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理解……同时,还要尽可能顾及评判第三语言的阅卷人的阅读心理。
——摘自茹清平《现代文阅读技巧谈》(三)语言转换训练:文段一:宋朝收拾了残唐五代那种乱糟糟的割据局面,能够维持比较长时间的统一和稳定,所以元代有汉唐宋为“后三代”的说法。
不过,宋的国势远没有汉唐的强大,我们只要看陆游的一个诗题《五月十一日夜且半,梦从大驾亲征,尽复汉唐故土》便知。
宋太祖知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把南唐吞并,而也只能在他张卧榻上做陆游的这场仲夏夜梦。
宋太祖“仲夏夜梦”具体内容是(不超过10个字)答:陆游的“仲夏夜梦”:从大驾亲征,尽复汉唐故土。
宋太祖的“仲夏夜梦”:亲征,尽复汉唐故土。
2019年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47实用类文本阅读之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含解析)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具体操作时要抓住三个关键词:标准、筛选、整合。
所谓“标准”,就是“筛选”的目的、要求和方向。
这是解题的首要条件。
“筛选”,就是根据“标准”,经过辨别,把文章中的相关信息提取出来。
“整合”,就是根据“标准”,将文中相关的而又分散的信息集中起来,并加以处理。
“文中的信息”可以从以下方面把握:1.传主生活的时代,社会、家庭背景等客观因素。
2.传主的人生经历、主要事迹。
3.传主的性格特征、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
4.作者对于传主及有关事实的评价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题具体的考查形式有两种:1.客观题。
题型主要有两种,一是双项选择题(5选2),二是单项选择题(4选1)。
从局部或全文的角度考查考生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2.主观题。
重点考查考生筛选文章信息,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理解和概括的能力。
客观题与主观题都考查到了信息的筛选,不同的是,客观题须要筛选判断,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主观题则要求在文中找到相关信息后,再将其转换成符合试题要求的答案,准确表达出来。
历年的课标卷中,无一例外均涉及对此考点的考查,因此考生要予以重视。
考向一客观筛选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苏步青①即使是未曾涉足数学王国的人,对苏步青这个名字也不应感到陌生。
他是著名的数学家、教育家,国际公认的几何学权威,中国微分几何学派创始人,被誉为“东方国度上灿烂的数学明星”与“东方第一几何学家”。
②苏步青1927年毕业于日本东北帝国大学数学系,后入该校研究生院,获理学博士学位。
1931年,苏步青谢绝了导师的挽留,毅然回国,受聘于国立浙江大学数学系,开始了他“精培细育勤扶植,不出人才誓不休”的教书育人生涯。
尽管生活贫穷,条件艰苦,但苏步青为祖国培养数学人才的信心始终没有动摇。
新中国成立后,苏步青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
苏步青严格要求学生德才兼备,鼓励学生一代超过一代,被称为“苏步青效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篇第1章第3节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中国文化的当代处境处在千纪年转换的历史节点上,我们有可能检视一个世纪学术文化中的种种问题,并进而从新的层面上追问:中国文化精神向何处去?二十世纪的中国与传统中国相比,一个根本性的不同就在于:中国传统文化在百年间受到西方文化体系的全面冲击。
总体上说,西方文化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起码三次重大文化转型,即从古希腊的两希(古希腊与希伯来)精神,到文艺复兴以后的理性精神,再到二十世纪的反理性的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精神。
而中国却延续了两千余年汉语文化形态的相对稳定的时代精神,这一文化精神在二十世纪初为西方现代文化所中断。
这就使得中国文化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现代与后现代之间面临总体危机。
这一总体危机不仅意味着终极关怀的失落,同时也是一种价值符号的错位:儒家、道家、佛家三套符号系统,因在时间上与当代人失却了时代的同步性,不能准确地反映当代中国人的生存状态和信仰要求;而西方基督神学的符号系统,在空间上与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存在着某种隔膜,因而难以成为中国人的信仰核心。
因此,当代中国文化只能从东西方文化的全新整合及当代转型中,创造新的价值体系。
重建新的语言符号系统,才有可能使其所面临的文化危机逐渐减轻以至于消除。
百余年来,中国一直在文化的各个层面,即器物层、制度层、观念层、价值层受世界上占主导地位的西方文化体系的影响。
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事实上是向西方学习的进程。
然而问题在于“西方”这一概念本身的复杂性不易把握。
一方面,“西方”是一个历史文化概念,指从古希腊、希伯来、古罗马、文艺复兴一直到现代和后现代的欧美文化;另一方面,“西方”又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政治地理概念,指不同于东方地域的欧美地区,即发达的“第一世界”国家。
这种概念含义的复杂性导致中国话语图景中的“西方”成为一个自由阐释的对象,并使学“西方”的中国知识界面对成堆的问题:百年中国学西方,是学古希腊文明中的民主、科学精神呢,还是学希伯来文明中的基督神学精神?是学古罗马的法律精神呢,还是学启蒙主义以来的理性精神?是学反理性的现代主义呢,还是学反现代反形而上学的后现代主义?这些历时态的“西方”文化精神在百年间尤其是近十几年共时态地“涌入”中国,以中国知识分子为代表的汉语思想界究竟该接受谁?可以说,现代人在现代或后现代社会所遭遇的主要不是器物层和制度层的问题,而是观念、价值层面上的迷失与失落。
选择对象的复杂性和选择主体的多层性,使中国知识分子心境极为彷徨苦涩。
如今又加上经济热潮和市民文化对精英文化的冲击,从而出现了中国文化转型时期的世纪末困境。
这种世纪末困境的文化表征是,中国文化面临从“五四”的“古今”之争到今天的“东西”之争、“南北”之争、“灵肉”之争,从而构成当代文化冲突的多元景观和杂色纷呈的色调。
“古今”之争是价值冲突问题,核心是反传统价值;“东西”之争是文明冲突问题,核心是否定东方;“南北”之争是后殖民问题,核心是发达地区对不发达地区的经济文化渗透;“灵肉”之争是个人与群体、升华与沉沦问题,核心是沉重的肉身对沉重的精神的颠覆。
这四种文化论争使今日的知识精英与大众对话倍感失语和受阻,同时面对西方强大的后殖民主义话语,中西对话也十分艰难。
面对中国文化的当代处境并寻求解决之策,已成为跨世纪中国学术文化研究的新视界。
这包括两个问题,一是如何在世界全球化中保持民族精神,清醒地分析和选择西方文化中的精华部分,为中国现代化展示其前景;二是中国传统文化转型性创造与批判性重建问题,只有通过转型性创造,才能在批判的反思中发现新世纪中国文化的曙光。
1.根据文意,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A.西方文化是在不断变化、不断转型中发展的;中国的文化则沿袭了两千多年的汉语文化形态,相对稳定地发展。
B.中国传统文化在近百年间遭受西方文化的两希精神、理性精神、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精神的全面冲击,面临总体危机。
C.西方基督神学的符号系统在时间上与当代中国人的不同步,无法满足中国人的心理需求,因此中国文化必须重建新的语言符号系统。
D.中国知识分子要面对选择对象的复杂性和选择主体的多层性,主要是因为一百多年来中国文化的各个层面都受到西方文化体系的影响。
E.“古今”、“东西”、“南北”、“灵肉”这四种文化论争,形成了中国当代文化冲突的多元性,也使当今中、西文化交流十分艰难。
【答案】CD【解析】C.“在时间上与当代中国人的不同步”指的是“儒家、道家、佛家三套符号系统”,西方基督神学是在“空间上”与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存在某种隔膜。
D.因果关系不当。
2.下列各项中,属于中国知识界在学习西方时出现困惑的主要原因的一项是() A.西方文化体系对中国文化各层面的影响和冲击。
B.“西方”这一概念含义的复杂性以及不确定性。
C.不同历史时期的西方文化精神不断地涌入中国。
D.中国文化遭受冲击而陷入转型期的世纪末困境。
【答案】B【解析】A.主要原因在观念、价值层面上,不包括器物、制度层面。
C.应为“历时态”的西方文化精神“共时态”地涌入。
D.“陷入转型的世纪末困境”是结果,不是原因。
3.作者在文中为什么要提出“中国文化精神向何处去”的问题?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因为在百年间,西方文化体系的全面冲击,导致中国传统文化的终极关怀失落和价值符号错位;中国文化在转型过程中,遭遇“古今”、“东西”、“南北”、“灵肉”之争的困惑。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章的内容、筛选归纳信息的能力。
本题可以依据论述类文本的写作思路进行解题,题目所问的“为什么要提出‘中国文化精神向何处去’的问题”,实则是本文的中心论点,问“为什么要提出”,其实质是要求考生归纳论据。
据此,考生可以在下文的论述中寻找答案。
由文本可以看出,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中国传统文化受到西方文化体系的全面冲击,这种冲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二是中国文化在转型时期遭遇了困惑。
考生在作答时,要指出“影响”和“困惑”各指什么。
4.本文认为,中国文化精神应向何处去?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在世界全球化中保持民族精神,吸收西方文化的精华;②在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整合与转型中,创造新的有价值的话语体系。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归纳要点的能力。
有些考生不重视读题,往往会造成归纳出来的要点存在答非所问的现象,因此,明确归纳什么是首先要做的。
题干中的“应向何处去”是答题关键。
文章末段的“寻求解决之策”明确表明此段就是本题的答案所在。
然后,考生根据本段的“两个问题”归纳整理出答案即可。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当代中国现实主义绘画的必要性和永恒性当代中国社会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人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都在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变化,诸多艺术家在批判“文革”单一化的创作模式时,将目光投向西方,有的“重拾”西方古典写实,有的“挪用”西方现当代艺术,有的探索油画民族化,等等。
一时间,中国艺术领域百花齐放,异彩纷呈,理论、流派、争论颇多。
我赞成好的艺术作品是“时代的一面镜子”的观点。
而中国绘画的当代性应该体现为关注社会的变化与发展,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等,积极倡导、发展现实主义精神。
现实主义精神不仅仅是一种艺术思想倾向,更是一种文化意义上的精神。
上世纪80年代初,艺术开始摆脱极左思潮的影响,一批青年画家留恋劳动过的土地,珍惜乡情,反对用艺术形象为政治概念作图解,纷纷从客观现实和艺术家的个人情感出发,力求创作出具有极强的概括性、哲理性、典型的艺术形象。
如程丛林的《1978年·夏夜》,罗中立的《我的父亲》等作品,都在当时的美术界掀起了巨大的波澜,现在看来,这些作品都是我国现实主义绘画的优秀作品。
当代中国绘画艺术呈多元态势,现实主义绘画同样呈现出多样性、个性化的风格面貌,涌现出了不少精彩的现实主义绘画作品。
靳尚谊创作的《塔吉克新娘》,罗中立近些年来创作的反映乡村农民生活的系列组画,刘小东的代表作《三峡新移民》等,这些绘画作品都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震撼。
《塔吉克新娘》将古典油画语言与现实主义精神有机结合起来,蕴含了鲜明的东方地域特色。
中国艺术注重内涵、精神、意境,而我国的现实主义艺术,同样也注重内涵、精神、意境,并不断吸收一切有益的艺术营养,形成多样化的艺术风格。
19世纪西方现实主义艺术家追求现实中的真、善、美,在当时常使那些习惯了传统美的眼睛不能接受。
他们对艺术的最大贡献不仅是留下了大量灿烂的作品,更重要的是他们大胆追求真理的精神。
正如现实主义艺术家罗丹所说:在艺术中所谓丑的,就是那些虚假的、做作的东西——因为他害怕真理。
“现”指现在、当下,“实”指真实、实际,求真务实的现实主义绘画是人类艺术创作的重要方法,具有穿越时空的永恒性和不朽性,它不仅能反映客观存在的真实性,还能揭示民族、时代的本质精神,在倡导真、善、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起着积极的作用。
的确,艺术本身在不同的时代都起过促进人类社会和谐进步的积极作用。
当代中国艺术家的作品内涵应当注入更多的人文精神,融入真切的人文关怀,如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关注民生、民情、民意,反映社会生活和时代要求,能引起大众共鸣,赢得百姓的喜爱和欢迎,这样的作品才是大美之作。
5.下列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态度的一项是()A.中国绘画的现实主义特色应当体现对社会的变化与发展的关注,对人与自然的和谐的关注等方面。
B.我国的现实主义艺术,同样具有中国艺术注重内涵、精神、意境的特点,并不断吸收一切有益的艺术营养,形成不同的风格。
C.现实主义绘画作品需要融入真切的人文关怀和人文精神,反映社会生活和时代要求。
D.19世纪西方的艺术家对艺术的主要贡献是留下了大量灿烂的作品。
【答案】D【解析】D项,从第三段“他们对艺术的最大贡献不仅是……更重要的是……”可知,作者认为他们的主要贡献是他们大胆追求真理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