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医学]细胞凋亡及其调控分子机制

合集下载

细胞凋亡的信号通路及其调控机制

细胞凋亡的信号通路及其调控机制

细胞凋亡的信号通路及其调控机制细胞凋亡,是一种重要的程序性细胞死亡形式,通常发生在细胞内部发生异常或受到外界环境压力的情况下。

作为细胞死亡的一种形式,细胞凋亡在生物体内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能够通过凋亡来对细胞数量、组织结构、生长发育等方面进行整合和维持。

在本文中,我们将围绕细胞凋亡的信号通路及其调控机制展开讨论。

一、细胞凋亡的信号通路1.1 内源性通路内源性通路是指细胞内部因子的改变,通过激活相关信号通路来引发细胞凋亡。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线粒体通路,该通路包含7个信号组分,主要是由位于线粒体外膜上的蛋白Bcl-2家族和位于线粒体内膜的自吞噬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所控制。

当外部环境变化使细胞内出现应激状态时,这些Bcl-2家族蛋白质的浓度和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从而释放出以下信号组分:线粒体蛋白酶活化因子、DNA酶、ATPase等,进而启动下游催化活性酶和蛋白酶的相关反应,最终导致细胞凋亡的发生。

1.2 受体介导通路受体介导通路是指可通过独立于细胞内部控制的调节机制,来引发细胞凋亡的过程。

该通路主要包括两个类型:细胞膜上的死亡受体(如CD95)和直接影响细胞核的T淋巴细胞异种抗原(如TNF-α)等。

这些受体的活性一般通过组合残基的结合介导活性转换以及受体上PLC/DAG信号途径的激活等反应来实现。

二、细胞凋亡的调控机制2.1 激活机制细胞凋亡的激活机制是指导致细胞自杀的具体分子在细胞内的激活过程,该过程可依赖于一系列的因素。

在内源性信号通路中,线粒体膜上蛋白的变化是细胞凋亡的核心,而在受体介导通路中,细胞膜上的的受体与细胞核的因子通过信号通路进行耦合,以实现细胞凋亡的激活。

2.2 抑制机制细胞凋亡的抑制机制是指由细胞内部的因素或外部环境因素所激发的某些因素所产生的抵抗细胞凋亡的过程。

该过程通常通过改变Bcl-2家族蛋白的浓度或活性特征、改变受体配体、介导交叉胸腺素2(CTX2)转录信息的表达等机制来实现。

这些抑制机制为细胞对外部因素的应激反应提供了屏幕功能,同时也为细胞对内部环境的调控提供了支持。

细胞凋亡与炎性反应的分子机制比较研究

细胞凋亡与炎性反应的分子机制比较研究

细胞凋亡与炎性反应的分子机制比较研究细胞凋亡和炎性反应是生命活动中两个非常重要的细胞生理过程。

细胞凋亡是由于内源性或外源性刺激导致细胞自我死亡的过程,而炎性反应是机体对病原体、伤害、异物等外界刺激的一种防御反应。

本文将比较细胞凋亡和炎性反应的分子机制。

一、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1.凋亡过程细胞凋亡是一种经过多个复杂分子过程调节的自我死亡方式。

在细胞凋亡过程中,会先发生细胞体积的减小、核染色质凝聚、细胞膜破裂等显著的表型改变。

这些表型改变的产生和发展会受到多种激活因子、抑制因子的调控。

2.调节因子细胞凋亡过程中的调节因子包括激活因子和抑制因子。

激活因子包括半胱氨酸蛋白酶、磷酸酯酶、细胞凋亡酶及其诱导因子、凋亡信号调控蛋白、凋亡诱导因子等。

这些激活因子对于细胞凋亡过程的触发、执行和调控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抑制因子则包括细胞存活因子、抗凋亡蛋白、凋亡预防因子等。

这些抑制因子对于抑制细胞凋亡、促进细胞生存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炎性反应的分子机制1.炎性反应过程炎性反应是机体对各种不良刺激的一种防御反应。

在机体感染病原体、受到创伤或各种异物侵入时,机体会启动炎性反应,但如果炎性反应失控,就会导致炎性损伤甚至是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症。

炎性反应过程中,会出现充血、渗出和炎症介质释放等表型改变。

2.调节因子炎性反应过程中的调节因子包括炎症介质、炎症信号途径、免疫细胞等。

炎症介质包括多种细胞因子、趋化因子、补体蛋白等。

这些炎症介质在炎性反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炎症信号途径主要包括Toll样受体(TLR)信号途径、TNF受体信号途径、细胞因子受体家族信号途径等。

这些信号途径对于炎性反应过程的调节至关重要。

而免疫细胞则包括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这些细胞在炎性反应中不仅作为调节因子发挥作用,同时也是炎性反应过程中的执行者。

三、细胞凋亡与炎性反应的异同点虽然细胞凋亡和炎性反应都是重要的细胞生理过程,但二者的分子机制有着相似和不同之处。

细胞凋亡的调控机制及其在疾病中的作用

细胞凋亡的调控机制及其在疾病中的作用

细胞凋亡的调控机制及其在疾病中的作用细胞凋亡是细胞死亡的一种方式,与自然细胞死亡不同,它是一种主动的细胞自毁程序。

细胞凋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多种分子机制的调控。

本文将介绍细胞凋亡的调控机制以及其在疾病中的作用。

细胞凋亡的调控机制细胞凋亡的调控机制涉及多种分子通路,包括外源性和内源性途径。

其中外源性途径主要涉及靶向细胞膜受体的死亡信号引子,内源性途径涉及线粒体释放的遗传物质以及一系列相关蛋白激酶和磷酸化的过程。

外源性途径外源性途径的主要目标是细胞膜受体。

死亡受体分子(DR)是一类激活细胞凋亡的膜受体,其作用机制涉及糖基化和淀粉样物质的信号传导。

其主要功能是在细胞膜上调控细胞凋亡通路。

靶向死亡受体的主要途径包括死亡受体组合、炎症途径和医学用途。

内源性途径内源性途径通过线粒体释放遗传物质来调控细胞凋亡,包括细胞质色素C、多肽和蛋白质。

细胞线粒体中的钙离子通道是线粒体释放的重要通道之一。

细胞中的一系列蛋白激酶和磷酸化的过程也参与了细胞凋亡的调控。

细胞凋亡在疾病中的作用细胞凋亡在很多疾病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包括肿瘤、心脏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等。

肿瘤细胞凋亡在肿瘤中具有重要作用。

一些肿瘤细胞可以通过自身调节信号来避免细胞凋亡的发生。

肿瘤细胞所拥有的基因突变和多种途径的活性调节可以使细胞保持不受调控的状态,从而避免细胞凋亡的发生。

因此在肿瘤治疗中,通过促进细胞凋亡可以有效控制肿瘤的发展。

心脏病心脏病是一种主要由心肌细胞死亡引起的疾病。

在心脏缺血后,心肌细胞中的线粒体、细胞质和核膜都会发生变化。

细胞凋亡在心脏缺血后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因此,通过调控细胞凋亡可以预防或治疗心脏疾病。

神经退行性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和多发性硬化症等,主要由神经元凋亡引起。

在神经元凋亡的发生中,内源性途径和外源性途径都会发挥作用。

因此,研究细胞凋亡调控机制可以提供更好的治疗和预防策略。

结论细胞凋亡是一种常见的细胞死亡方式,其调控机制涉及多种分子通路。

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及其调节

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及其调节

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及其调节细胞凋亡,是细胞自身通过激活内源性程序,在一定的条件下选择性地死亡的现象。

这种死亡方式通常被认为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

具体而言,细胞凋亡主要由凋亡信号通路调控,这一过程涉及到多个复杂的分子机制。

本文将从凋亡信号通路所涉及到的四个方面:细胞凋亡信号分子、凋亡受体、凋亡调节蛋白以及细胞凋亡与疾病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对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及其调节进行详细讨论。

1. 细胞凋亡信号分子细胞凋亡信号通路一般是从细胞外部通过诱导物(例如,辐射、化学物质、热伤害等)激活而开始的。

在这一过程中,起始的信号分子被称为凋亡因子,引发细胞凋亡的这一级别分子又被称为执行分子。

人体内有多种凋亡因子,其中最常见的包括TNF和Fas,以及TNF家族、Bcl-2家族、IAP家族、FADD家族等。

TNF 和Fas是由T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它们结合到由同名受体表达的接受细胞上,再通过诱导引起CAS和CASPase的激活,并介导细胞凋亡的发生。

除了这些凋亡因子外,Asp、P27、McASP等因子也对细胞凋亡有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2. 凋亡受体凋亡受体,又称为死亡受体,是一类具有特殊底物放大子活性的受体分子。

它能够响应细胞凋亡信号,如TNF、Fas等的细胞外诱导,进而启动内源性凋亡通路。

在细胞受到刺激后,细胞表面的死亡受体会聚集起来,并通过接头蛋白来激活下一级的凋亡因子,从而引发细胞凋亡的过程。

最常见的死亡受体是TNFR1/2、CD95/Apo-1/Fas、TRAIL-R1/2等,它们都有一段细胞内的死亡区域,在受到TNF、Fas、TRAIL等激活剂之后,内源性凋亡因子就会诱导出现,从而参与细胞凋亡的程序。

3. 凋亡调节蛋白Bcl-2家族是细胞凋亡中起着关键作用的凋亡调节蛋白家族。

在这一家族中,有一些蛋白(如Bcl-2和Bcl-X)对细胞凋亡的过程起着抑制作用。

这一家族中也有一些蛋白对细胞凋亡的过程具有促进作用,包括Bax、Bad等蛋白。

细胞生物学之细胞凋亡及其调控的分子机制

细胞生物学之细胞凋亡及其调控的分子机制

1972年,Kerr等对肝细胞溶酶体的组化研究发现,结扎大鼠门脉左侧支数小时后引起肝左叶细胞片状死亡,但不同于细胞坏死,因而将细胞的这种死亡命为细胞凋亡。
大多数情况下程序化细胞死亡的形态学表现为细胞凋亡.
细胞凋亡的发现
第一节 凋亡细胞的特征及生物学意义
(一) 细胞凋亡的组织学变化 只发生在单个或几个细胞,其紧邻细胞完好; 与紧邻细胞间有空隙,有离群、脱落感;不引起炎症反应 (二) 主要形态学特征(多阶段) 凋亡细胞其形态特征表现为细胞皱缩、变小; 核固缩,胞质浓缩,细胞急剧变小; 细胞骨架解体,最后变成若干个凋亡小体。 注意点:凋亡全过程,质膜仍保持完整,细胞内容物不释放,不引起炎症反应。
一、细胞凋亡的基本特征
核内染色质凝聚、形成染色质块,并聚集于核的边缘呈多种形状排列,然后逐步分裂为碎片(核碎片形成)。
胞质脱水浓缩,体积减少约30%
(2 ) 细胞器的变化: A.线粒体早期体积增大,嵴增多晚期成空泡状, B失去微绒毛、细胞突起及细胞表面皱褶,膜电位下降,膜 流动性下降;C. 内质网腔扩大;D. 细胞骨架变得致密和紊乱。
死亡受体 (Fas/CD95,TNFR1)
CD95配体,TNF-α
FADD
Caspase-8,10
Caspase-3,6,7
PARP,Lamin,PK,DNA-PK
DNA断裂,细胞固缩等
细胞凋亡
Caspase 激活物
起始Caspase
效应Caspase
Caspase 底物
CTL
粒酶B,穿孔素
胞外
CrB
具”short-prodomain”的效应分子(effector),如-3、-6、-7等,作为上游酶的底物被切割活化,再作用于多种蛋白质或酶,促使细胞凋亡。

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和调控

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和调控

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和调控细胞凋亡是机体中常见的一种细胞死亡方式,有利于维持机体内细胞种类的平衡。

细胞凋亡过程中,细胞内部的某些表现会发生变化,包括细胞体积的缩小、色素颗粒的凝聚、细胞核的碎裂等。

这些过程都需要经过严格的分子机制的调节和控制。

本文将探讨细胞凋亡分子机制和调控的相关知识。

一、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1.细胞凋亡的两条途径根据通路的不同,细胞凋亡可以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两种途径。

内源性途径是通过一种叫作线粒体途径的过程触发的,又称为内部途径。

该途径受到一些生化环境变化,如氧化应激、DNA损伤以及蛋白质累积等因素的影响。

外源性途径是由一些细胞外的因素引起,比如受到外部放射线的照射、化学物质毒性的刺激等。

2.细胞凋亡的相关分子细胞凋亡过程中有许多分子参与了其中的调控和作用,比如凋亡相关蛋白(Apoptosis‐related proteins)、细胞因子(Cytokines)、Bcl‐2家族蛋白等。

其中,Bcl‐2家族蛋白是调控细胞死亡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负责机体细胞凋亡的平衡。

而Bcl‐2相似蛋白Bax则是Bcl‐2家族蛋白的最主要致死分子之一。

3.线粒体线粒体是调控机体细胞凋亡的重要器官。

细胞死亡途径的一部分——内部途径的第一步就是线粒体的程序性释放。

线粒体复合物能够从线粒体的膜中输送Bax蛋白至亚粒子结构中,并刺激激活细胞周期免疫原p53。

激活p53后,它进一步激活下游的信号通路,从而出发内部途径。

二、细胞凋亡的调控1.生存信号的影响生命信号是影响机体细胞存活状态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当生存信号充足时,细胞内部便会对凋亡分子进行调控,从而保持生命活力。

当生存信号过少时,会导致细胞内部凋亡途径的开启,从而引发细胞凋亡。

2.凋亡相关蛋白的调节凋亡相关蛋白是调节细胞凋亡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

Bcl‐2和Bax是该蛋白家族的重要代表成员。

Bcl‐2能够通过控制线粒体内钙离子的释放来防止细胞凋亡。

而Bax则是促进细胞凋亡的重要因素,经它介导的线粒体复合物的形成,让程序性细胞死亡途径开启。

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调节细胞凋亡的相关基因

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调节细胞凋亡的相关基因

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调节细胞凋亡的相关基因摘要:细胞死亡是生命过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有两种不同的方式,即坏死(necro sis) 和细胞凋亡(apop to sis) 。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生物学家逐渐认识到细胞凋亡具有特殊的生物学意义,由此形成了新的研究热点。

本文介绍了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即细胞凋亡的基因调控,着重就细胞凋亡的相关基因及其作用作了综述。

关键词:基因细胞凋亡基因调节 1 细胞凋亡的基本问题1972 年,Kerr等首先用“细胞凋亡”这一术语描述了一种不同于坏死的”生理性细胞”死亡的方式,他们强调指出,细胞凋亡不是一种随机的过程,它具有严格的形态学特征。

细胞凋亡又称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但目前普遍认为,二者在概念上是有区别的,前者是形态学上的概念,后者是功能上的概念。

1.1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是,细胞核浓缩,染色质密度增高并凝聚在核膜周边;细胞胞浆浓缩,细胞体积变小,内质网膨胀,形成膨胀小泡,线粒体和溶酶体等细胞器聚积,但结构无明显变化;随后,浓缩的细胞核内的染色质片断化,细胞膜逐渐内陷,将细胞分割为多个具有膜包裹的、可迅速被临近的实质细胞或巨噬细胞所吞噬的细胞凋亡小体。

细胞凋亡通常存在于单个细胞,巨噬细胞对它的吞噬以及凋亡细胞的迁移并不引起炎症反应,这是它区别于坏死的最重要的特征。

1.2细胞凋亡的生化改变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在形态学上的区别是由于发生过程中分子机制不同而决定的。

实际上,细胞凋亡就是某些基因调控下的一系列生化活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2.1核酸内切酶活化1980年,W yllie以糖皮质激素诱导新生大鼠胸腺细胞凋亡的体外实验模型,研究了细胞凋亡过程中内源性核酸内切酶活性的变化。

发现当细胞凋亡时,细胞核内的核酸内切酶活化,并将核内的DNA链切成缺口,使核内的DNA片断化,片断化后的DNA片在琼脂糖凝胶电泳上呈现特殊的梯状电泳图谱。

细胞凋亡及其分子机制

细胞凋亡及其分子机制

细胞凋亡及其分子机制细胞凋亡是指细胞在一定的生理或病理情况下主动死亡的过程,也称为程序性细胞死亡。

与坏死不同的是,细胞凋亡在细胞膜完整的情况下进行,其特点是细胞色素减少、核染色体凝聚、细胞膜凹陷、细胞体积萎缩、细胞核碎裂成大小不等的小碎片等。

细胞凋亡在生理上具有维持组织稳态、代谢物质回收利用、修复受损细胞等重要作用,而在病理上则与癌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细胞凋亡发生的分子机制包括两个主要途径:线粒体途径和死受体途径。

一、线粒体途径线粒体途径也称为内质网途径,它的本质是在细胞内部信号传导通路中通过线粒体的激活导致一系列阈值被触发进而导致细胞凋亡。

该途径受到严格的调控,存在多个向下途径,因此是目前研究较为深入的途径之一。

1、内质网蛋白的释放在发生细胞应激及凋亡信号诱导后,线粒体膜内部的多种蛋白发生改变,例如内质网蛋白如Cytochrome c和APIAF1等进入细胞质,这时候线粒体的电荷和隧道颗粒大小都发生了改变,导致附近离线长链多糖等原始粒子的吸附和聚合,大量的内质网蛋白系统被激活,此时对细胞凋亡的启动信号已经传递到了其它细胞死亡通路。

2、活化卵白酶原线粒体内的腐蚀酸酶通过对多种蛋白的酸解离活化卵白酶去活化卵白酶原,激活卵白酶变得比较敏感,进而活化内质网蛋白系,引起细胞凋亡。

二、死受体途径死受体途径是指通过“受体—配体”相互作用,向内质网和其他信号转导途径中传递信号,从而达到引起线粒体途径激活的目的。

1、TNF信号的传递TNF受体(TNF-R)激活后就向下途径传递信号。

这种传递的信号是通过与逐渐逐渐鸟嘌呤二聚体结构磷酸酶激活紧密相关,最终是将这一信号传递到形式蛋白之中,这样一来大脑可与细胞膜进行分析,减弱交错作用,细胞凋亡的精致环节也跟着实现。

2、色素脱落蛋白在病毒感染、死受体等情况下,色素脱落蛋白Caspase-8敏锐受到诱导,此时它会被进行联结,这个联结的结果是色素脱落蛋白能够强制将双生体细胞内部的发生变异的基因进行打击。

细胞凋亡及其机制与调控

细胞凋亡及其机制与调控

细胞凋亡及其机制与调控细胞凋亡是一种程序性死亡过程,它在生物体发育、维持组织稳态和免疫系统中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细胞凋亡是通过一系列复杂的分子信号途径来进行调节的,其机制与调控是当前细胞生物学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一、细胞凋亡机制细胞凋亡是由一系列分子信号途径所调控的,其中最早被研究的是线粒体途径和死受体途径。

1. 线粒体途径线粒体途径是细胞凋亡中最重要的一个通路,大多数形式的细胞凋亡都要经过线粒体途径。

该途径的关键点是Bcl-2蛋白家族成员,Bcl-2家族蛋白具有抗凋亡和促凋亡作用。

当细胞受到外部刺激或其他信号的刺激后,Bcl-2家族蛋白会发生变化,使其失去应有的抗凋亡功能,从而导致线粒体膜的通透性增加、细胞内Ca2+浓度增高,引发内质网的应激反应。

2. 死受体途径死受体途径是细胞凋亡中另一个重要的通路,一般与线粒体途径同时活跃。

死受体途径的开启需要受体介导的蛋白质互相作用,形成信号复合物。

由于该途径中的信号复合物具有多样性,导致该途径对不同的外部刺激产生不同的反应。

二、细胞凋亡调控细胞凋亡的调控非常复杂,其涉及到大量的分子互作、信号转导和基因调控等生物学现象。

1. CaspaseCaspase是细胞凋亡中最关键的蛋白质,其主要功能是切割活性蛋白,导致细胞的死亡。

通常情况下,由于Caspase存在巨大的催化能力,所以它具有不可逆性,一旦被激活,就会持续地进行凋亡。

2. Bcl-2家族蛋白Bcl-2家族蛋白是细胞凋亡中重要的负调控因子,其主要作用是阻止细胞凋亡。

Bcl-2家族蛋白可以相互作用形成复合物,从而改变线粒体通透性,调节胞内Ca2+浓度,以及启动线粒体的自噬作用。

3. RNA后转录调控RNA后转录调控是细胞凋亡中新兴的分子机制,它主要通过调控基因表达水平来影响细胞状态。

许多miRNA在对基因调控中各种复杂的生物学过程中,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miRNA可以通过靶向特定的mRNA来调节其下降和上合成,进而影响细胞凋亡的进行。

凋亡相关基因及其调控机制

凋亡相关基因及其调控机制

凋亡相关基因及其调控机制细胞凋亡是维持机体正常运转的重要过程之一,也是防止肿瘤等疾病发生的重要保障。

而凋亡过程中,许多基因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凋亡相关基因及其调控机制。

一、p53基因p53是一种重要的肿瘤抑制蛋白,它参与调控基因转录、DNA修复、细胞周期等多个生物学过程,同时也是细胞凋亡调控的重要分子。

当细胞遭遇DNA损伤或其他异常情况时,p53能够通过DNA结合结构域识别相关序列,激活其下游基因的表达,从而引起细胞凋亡。

除了直接通过DNA结合作用识别和调控基因表达之外,p53基因还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调控凋亡过程。

例如,p53直接调节细胞凋亡信号通路的其他关键分子的表达,如Bax、Puma等,从而诱导细胞凋亡。

此外,p53基因还能够通过影响凋亡相关蛋白的修饰、稳定性等方式影响凋亡过程。

例如,研究发现,p53能够调控Bcl-2蛋白的磷酸化和稳定性,从而抑制其抗凋亡作用。

二、Bcl-2基因家族Bcl-2基因家族是一组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细胞中的重要凋亡调控基因,包括Bcl-2、Bax、Bcl-xl等多个成员。

Bcl-2蛋白是一种抗凋亡蛋白,其表达能够阻止其它促凋亡分子(如Bax、Bid等)的发挥作用,防止细胞凋亡。

与Bcl-2相反,Bax蛋白则是一种促凋亡蛋白,其表达能够促进细胞内线粒体透性转化和细胞凋亡。

Bcl-xl蛋白则类似于Bcl-2,在许多情况下有着与Bcl-2相似的抗凋亡作用。

Bcl-2家族成员的调控机制也非常复杂,其中包括基因表达、蛋白修饰、蛋白稳定性等多种方式。

例如,细胞内的一些激素和生长因子可以通过信号通路的途径调控Bcl-2家族成员的表达,从而影响细胞的凋亡敏感性。

三、Caspase家族Caspase家族是细胞凋亡信号通路中长链蛋白酶的一类,其中包括活化氨基酸底物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8、caspase-9)和执行氨基酸底物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3、caspase-7)等。

细胞凋亡和坏死的分子机制及其调控

细胞凋亡和坏死的分子机制及其调控

细胞凋亡和坏死的分子机制及其调控细胞凋亡与坏死是两种不同的细胞死亡方式,其分子机制与调控机制在生命科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探讨。

本文旨在介绍细胞凋亡和坏死的分子机制及其调控。

一、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及其调控细胞凋亡是一种程序性死亡,其分子机制涉及一系列的细胞信号通路。

细胞凋亡可以被触发通过内源性或外源性信号,如凋亡诱导因子(apoptosis-inducing factor, AIF)、Cytochrome c(cytochrome C, Cyt c)和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等。

一般来说,通过三种不同的通路调控激活半胱氨酸蛋白酶酶,这些通路分别是:线粒体途径,死亡受体途径和内源性通路。

线粒体途径是一种最常见的细胞凋亡途径。

在此途径中,细胞内诱发因子如柿蒂素(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 TNF-α)或同型半胱氨酸(L-Hcy)通过诱导线粒体膜的通透性,释放出 Cyt c,进而引发凋亡的级联反应。

Cyt c 释放与线粒体外膜合同作用蛋白(Bcl-2 family, Bcl-2家族)成员的蛋白酶作用有关。

这些蛋白包括较强的抗凋亡类型的调节蛋白Bcl-2和Bcl-xl和促凋亡类型的Bax、Bak等。

Bax和Bak可以诱导线粒体透性通道蛋白 VDAC(voltage-dependent anion channel)的打开,使N-端区域露出,从而释放 Cyt c 到细胞质中。

死亡受体途径是另一种触发细胞凋亡的途径。

通过与死亡配体进行结合,死亡受体(如TNF超家族受体,Fas受体等)会从细胞膜中释放出一个信号分子——被激发的死亡域(FADD)。

FADD反过来将底物caspase-8招募到细胞膜附近形成覆盖死亡信号复合体(DISC),并激活caspase-8的切割,形成活性caspase-8。

caspase-8可以直接切割和激活caspase-3,从而引发细胞凋亡。

caspase-8介导的途径也被称为外源性途径。

肿瘤细胞凋亡及其调控机制

肿瘤细胞凋亡及其调控机制

肿瘤细胞凋亡及其调控机制癌症的发生和发展是由于一些异常改变,使得正常细胞无限制地分裂和生长,增殖了数量异常庞大的细胞,最终形成了恶性肿瘤。

对于肿瘤细胞来说,其自身的调控机制变得混乱,细胞死亡调控失衡,导致细胞死亡的机制被抑制,从而使癌症细胞获得更长的生存时间和更大的扩展能力。

细胞凋亡是除了自噬以外,细胞死亡的一种重要途径,而凋亡的失调是导致癌症细胞抗药性、耐化疗和复发的重要原因。

因此,研究肿瘤细胞的凋亡调控机制,对于癌症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肿瘤细胞凋亡的方式凋亡是一种自我抑制性的细胞程序性死亡,通常作为细胞失去正常生存状态的结果进行。

在生理情况下,凋亡是维持组织稳态和应对损失的组成要素。

肿瘤细胞通过多种方式逃避程序性死亡的进程,减弱了身体抵御肿瘤的能力,终使癌症的进展变得更加具有侵袭性和毁灭性。

目前凋亡有两种分子机制:一、线粒体型凋亡途径它是三种凋亡途径中被广泛探讨的一种。

周期性抑制肿瘤蛋白p53通常能够判断或感知到细胞的损失并独立启动线粒体型凋亡途径。

线粒体向胞浆释放出凋亡蛋白caspases簇,其通过胞浆中存在的细胞死亡相关的域(DR)蛋白介导活性位点的招募,其中caspase-8是典型的DR介导的caspase。

caspase簇极能够谨慎地调节凋亡进程,其参与的生理活动彼此关联,以致它们几乎都是紧急措施。

二、标记型凋亡途径它在内胚层细胞和免疫细胞中被广泛探究,它所需的蛋白质、酶或受体范围广泛,包括凋亡识别受体、caspase-10蛋白等。

标记型凋亡途径必须与线粒体型凋亡途径平行运作,才能发挥立正的凋亡作用。

肿瘤细胞凋亡的调控机制肿瘤细胞凋亡调控机制比较复杂。

目前,人们针对凋亡调控机制的研究比较深入,已经发现了一些关键的调控蛋白,主要包括Bcl-2家族蛋白、微小RNAs、死亡受体、介入蛋白、肿瘤蛋白等。

这些蛋白覆盖了调控凋亡的各个环节,如Caspase活化及其抑制、线粒体膜通透性改变、凋亡识别受体诱导等。

细胞自噬和凋亡的调控机制及其病理生理学作用研究

细胞自噬和凋亡的调控机制及其病理生理学作用研究

细胞自噬和凋亡的调控机制及其病理生理学作用研究细胞自噬和凋亡是细胞最基本的生物学过程之一,具有广泛的生理和病理生理学作用。

细胞自噬是通过分解并再利用细胞内过程中的已有物质来维持细胞生存,而细胞凋亡是指在一些需要细胞死亡的情况下,细胞自我降解的过程。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这些过程,研究人员一直在探索这两个过程的调控机制及其病理生理学作用。

细胞自噬是通过利用细胞内已有的蛋白质、脂肪和其他物质,以提供新的营养和代谢产物来维持细胞生存。

这个过程由细胞自噬相关基因(Autophagy-related genes,Atg)编码的蛋白质肽链组成,并在细胞膜内形成自噬体结构。

细胞自噬的最终目的是分解旧、损坏或不需要的细胞成分,以获得物质和能量。

通过细胞自噬,细胞可以消除细胞内的有害物质,还可以控制细胞生长和增殖。

细胞自噬的调控机制是由一系列信号转导的分子机制所控制的。

一个非常重要的细胞自噬信号是蛋白激酶mTOR(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

mTOR是一个重要的蛋白激酶,直接控制了细胞的生长和代谢。

在营养充足的状态下,mTOR通过抑制细胞自噬的开关来保持细胞的生长和代谢。

而在营养匮乏的情况下,mTOR的功能会被抑制,这会导致细胞自噬的速率提高,从而促进旧有细胞物质的分解。

细胞凋亡是指在一些需要细胞死亡的情况下,细胞通过自我降解来达到这个目的。

凋亡过程的开始是由一系列的信号转导过程所调控的,其中包括细胞外的某些信号和细胞内的一些信号。

对细胞凋亡的调节有许多机制,其中包括调节细胞凋亡的基因表达、损伤细胞DNA的修复机制和促进凋亡的激素分泌等。

在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感染等情况下,细胞凋亡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许多神经系统疾病,例如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都与细胞死亡过程有关。

此外,细胞凋亡还可能与很多心血管疾病相关,例如心肌梗塞和心脏病等。

此外,在病原体感染过程中,如细菌感染,细胞凋亡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PPT课件

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PPT课件
• PT孔道作为许多生理效应的感受器,整合了电 生理、氧化还原与细胞代谢状态的信息
• PT孔道的组成成分ADP-ATP在提示能量代谢的 重要分子,其表达有严格的组织专一性
• PT孔道的作用有自放大效应
2021
25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Apoptosis
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
有证据表明,Ca2+浓度的升高引起细胞凋亡并 非是普遍现象,因此,可能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是维系某一细胞生存的Ca2+浓度的失衡亡
• PKA和PKC是体内主要催化蛋白质磷酸化的激酶
• PKA受cAMP激活,PKC的直接活化分子是DAG
• PKC促进细胞凋亡的机制可能与PKC的活化可激 活离子通道,使G蛋白发生磷酸化,导致GP活 化或表达的下调,引起cAMP水平升高有关
• 不同的PKC同工酶在凋亡调节中担负着不同的功 能
2021
13
(2)酶蛋白信号途径与细胞凋亡
Ras-MAPK 途径与细 胞凋亡信 号的传导
Activation of the MAPK-signalling pathway.
2021
14
(2)酶蛋白信号途径与细胞凋亡
• Ras-MAPK 途径与细 胞凋亡信 号的传导
• 第一信使系统与细胞膜结核并作用以后,可与 细胞内的激素受体相作用,或刺激第二信使系
统,如Ca2+、cAMP等
• 通过共同通道改变某些基因的表达,导致细胞 凋亡的发生
2021
6
2、调控细胞凋亡的传统信号途径
(1)G结合蛋白(GBP/GRP/GP)信号 途径与细胞凋亡
G结合蛋白信号途径是由GBP、G蛋白偶 联受体(GpCR)、腺苷酸环化酶(AC) 三部分组成

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的调控机制研究

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的调控机制研究

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的调控机制研究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于人类健康的关注和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其中,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的调控机制研究是目前热点领域之一。

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两种生理现象的机制和相关研究,并为读者展现未来这一领域的发展方向。

首先,从炎症反应的角度来看,炎症反应是人体内部的一种防御机制,通常会在遭受刺激后,完整的炎症反应由许多步骤和细节组成。

炎症的过程是一个高度调节的反应,主要由细胞、激素、化学物质和炎症介质协同作用来实现。

其中,炎症介质是介导炎症反应的主要分子,包括白细胞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凝血因子、缆化因子、调节因子等,这些分子在炎症发生时会被激活并释放到炎症部位。

炎症反应中,白细胞和单核细胞是主要参与者,它们通过分泌趋化因子来吸引更多的免疫细胞聚集到炎症部位,进一步释放炎症介质,最终实现清除炎症源和修复受损组织。

但是,炎症反应也可能出现异常或长期存在,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例如,过度炎症反应是某些疾病的病理基础,如类风湿关节炎、炎症性肠病等,因为它们过多地释放炎症介质,导致炎症不断持续,破坏了正常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其次,我们来看细胞凋亡的机制。

凋亡是一种细胞自我毁灭的过程,也被称为程序性死亡。

正常细胞进行凋亡的情况有很多,如细胞生命周期到期、受到恶性肿瘤的攻击,或是受到某些细胞外界刺激的影响(如放射线辐射、嗜氧性毒素等),细胞会进入凋亡程序,释放内部细胞器和细胞核内酶来形成特定的凋亡体。

程序性细胞死亡对于人体组织的正常发育、精细调节和安全退出有重要意义。

当细胞处于可逆状态或生长停滞而无法复制时,凋亡会启动,防止它们成为潜在的癌细胞。

当某些恶性肿瘤细胞开始侵入正常组织时,也会遭受免疫系统的攻击并且进行凋亡,以消除可能对人体造成危害的肿瘤细胞。

此外,对于存在自体免疫疾病的患者,通过减少异常细胞的数量,凋亡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方式。

细胞凋亡的机制及分子基础已经得到了很多深入探究的研究成果。

细胞凋亡与细胞周期的调节机制研究

细胞凋亡与细胞周期的调节机制研究

细胞凋亡与细胞周期的调节机制研究细胞是生命产生和发展的基本单位,而细胞凋亡则是一种具有高度调控的自杀程序,对于维持生命的平衡和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

细胞凋亡调控机制与细胞周期密切相关,相互作用不断影响彼此的生理功能。

本文将从细胞凋亡与细胞周期的调节机制研究来探讨这两个生理过程之间的联系和互动作用。

一、细胞凋亡及其调节机制细胞凋亡是一种有序的程序性死亡,是常规细胞分裂周期的一部分。

细胞凋亡在维持身体健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能够阻止和治疗疾病,例如癌症、糖尿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等。

进化过程中,细胞凋亡已经成为一种通用的保护性机制,用于在生命发展的早期防止发育异常的细胞和减少疾病的风险。

细胞凋亡的调节机制涉及多种信号通路、蛋白质和RNA等生物学分子。

单纯的细胞凋亡依赖于引发这一过程的外部或内部信号。

例如,一些突变和损伤会促使细胞启动凋亡程序,这些突变和损伤包括DNA损伤、缺氧、细胞毒素和病毒感染等。

在细胞凋亡的调节机制中,主要有两个信号通路,即内部途径和外部途径。

内部途径涉及细胞内产生产生一系列激活caspase蛋白的信号,这些蛋白质把细胞深度破坏,使其最终死亡。

外部途径则是细胞从外部接受信号,例如细胞凋亡因子,这些因子可以使细胞启动凋亡程序。

二、细胞周期及其调节机制细胞周期是由多种生物分子成分组成的精细调控过程,依次包括G1期、S期、G2期和M期。

细胞周期的发生通常由生长环境的合适激活信号和生物分子的相互调节,例如激活和抑制器等。

细胞周期可以根据不同的细胞分子活动,分为不同的阶段,这些阶段在细胞形态和分子组成方面有很大的不同。

细胞周期的调节机制由大量的生物分子调控。

细胞周期与细胞的增殖、生长和分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细胞周期的开始通常由细胞生长因子的信号触发,促使细胞进入G1期。

然后,细胞开始合成新的蛋白序列并复制DNA,接下来进入G2期。

细胞周期的调节与许多信号通路和蛋白质互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包括丝裂霉素蛋白和细胞周期因子。

实验报告细胞凋亡的诱导与调控机制研究

实验报告细胞凋亡的诱导与调控机制研究

实验报告细胞凋亡的诱导与调控机制研究实验报告:细胞凋亡的诱导与调控机制研究引言在生物学研究领域,细胞凋亡作为一种重要的细胞死亡方式,一直受到广泛关注。

随着科技的进步,科学家们对于细胞凋亡的诱导和调控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以期探索其在疾病治疗、细胞发育和组织变化中的潜在应用。

本实验旨在研究细胞凋亡的诱导与调控机制,以加深对其原理的理解。

材料与方法1. 细胞培养:使用XXX细胞系培养基,将细胞置于37℃、5% CO2的培养箱中。

2. 实验组设定:将细胞平均分为两组,实验组A和对照组B。

实验组A接受特定诱导剂处理,对照组B不进行任何处理。

3. 细胞凋亡检测:利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程度,使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下凋亡细胞数量的差异。

4. 分子机制研究:采用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关键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和基因表达水平。

结果与讨论经过实验,我们观察到以下结果:1. 细胞凋亡诱导:实验组A在接受特定诱导剂处理后,在细胞核中产生了明显的TUNEL阳性信号,表明细胞凋亡被成功诱导。

而对照组B则未出现明显的凋亡相关特征。

2. 细胞凋亡调控机制:通过Western blot检测,我们发现在实验组A中,Bax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而对照组B中这些蛋白的表达水平无显著变化。

这表明通过诱导剂的作用,Bax和Caspase-3被激活,并参与细胞凋亡的调控。

另外,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实验组A中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明显增加,而对照组B未见明显变化。

这进一步印证了凋亡的调控机制中基因表达的变化重要性。

综合结果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细胞凋亡可以被特定诱导剂成功激活,从而实现对细胞凋亡的处理。

2. 在细胞凋亡的调控机制中,Bax和Caspase-3等蛋白的上调发挥重要作用。

3. 细胞凋亡的调控还涉及到基因表达的改变,特定诱导剂可以引起相关基因的显著上调。

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

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
PS:磷脂酸与丝氨酸酯化生成的化合物。是血小板膜带负电荷的 酸性磷脂(即血小板第三因子)。当血小板因组织受损而被激活时, 其膜的这些磷脂转向外侧,作为表面催化制与其他凝血因子一起 导致凝血酶原的活化。 Cascade:细胞内信号传递途径关联蛋白质的系列反应,即通过多 次的逐级放大使较弱的输入信号转变为极强的输出信号,导致各 种生理响应的过程。一般包括磷酸化和去磷酸化反应。
凋亡基本的分子机制及其发现
C. elegans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 ydneyBrenner将C. elegans作为模型动物 为凋亡研究提供绝好材料 John E. Sulston完成C. elegans细胞谱系 绘制,使研究凋亡分子机制成为可能 H. RobertHorvitz对凋亡分子机制的阐明
悉尼·布雷内将C. elegans作为模型动物 为凋亡研究提供绝好材料
1974年,悉尼·布雷内发表了他学术生涯中第一篇 重要论文“The genetics of Caenorhabditis elegans”,在这篇文章 中,他报道了用C. elegans作为模型动物考察基因对神经系统的分化发 育以及对生物行为调控的分子机制。悉尼·布雷内指出C. elegans作为 模型动物有诸多的优点: ( 1)自然存在的C. elegans有自我受精的雌雄 共体( hermaphrodite)和雄性体(male)两种形态,其中雌雄共体细胞核 内有5对常染色体和一对性染色体XX,雄性体有5对常染色体和一条性 染色体X,这对于杂交实验进行基因定位很有利; ( 2) C. elegans成虫体 长1毫米,便于显微镜观察; (3) C. elegans在20℃条件下生活周期为3. 5天,从受精卵发育为成虫经历L1~4共四个阶段,在琼脂糖培养基上以 大肠杆菌( E. coli)喂养可以使其大量生长繁殖,这样就可以在较短时间 里获得大量不同表型的动物以供研究。B renner用乙基甲烷磺酸盐 ( Ethyl methanesulphonate, EMS)做突变剂筛检出了约300种与C. elegans形态和行为有关的突变体,涉及约100个不同的基因。同年 Brenner还与John E. Sulston合作对C. elegans的DNA做了测定.

细胞凋亡与细胞周期的分子机制

细胞凋亡与细胞周期的分子机制

细胞凋亡与细胞周期的分子机制随着现代医学和生物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细胞死亡的了解也越来越深入。

细胞死亡的方式有多种,其中最常见的一种就是细胞凋亡。

细胞凋亡是一种自我调控的死亡过程,是机体维持正常生理功能必不可少的一环。

它在细胞发育、免疫应答、肿瘤治疗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作用。

而与其相对应的,细胞周期则是细胞分裂的重要过程,是细胞繁殖和生长的基础。

本文将探讨细胞凋亡与细胞周期的分子机制,以期更好地了解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细胞凋亡的基本过程细胞凋亡是一种自我调控的死亡过程,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两类。

内源性凋亡是由于细胞自身病变、受到DNA损伤等因素导致,而外源性凋亡则是通过外界刺激诱导产生的。

无论是内源性还是外源性凋亡,其基本过程都是相似的。

细胞凋亡的基本过程包括以下步骤:1.信号通路的激活。

在细胞受到某些刺激后,会引起一系列信号通路的激活和转导。

这些信号可能来自于细胞内或外环境的变化,如细胞质中的氧气浓度、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物等。

2.活性氧(ROS)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Ca2+)的增加。

信号通路的激活会导致ROS和Ca2+的浓度升高。

ROS主要来自于线粒体的呼吸作用,而Ca2+可能来自于内质网等细胞内部位。

3.线粒体的损伤。

ROS的增加可能导致线粒体的损伤和膜的透性增加,糖原分解途径的破坏也会导致ATP水平下降等因素最终导致细胞死亡。

4.细胞核的破坏。

在线粒体损伤的同时,核内的DNA也会出现破坏,造成DNA片段的断裂和外露。

5.炎症和免疫反应。

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机制是细胞凋亡的另一个重要环节。

凋亡细胞内部含有大量的高度炎症性的分子,如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等,它们会引起周围的细胞产生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最终促进凋亡细胞的清除。

二、细胞周期的分子机制细胞周期是细胞生长和繁殖的基本过程,包括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两个阶段。

丝分裂是指细胞分裂后生成两个互相独立的细胞,其中包括有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等几个重要阶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poptosis protease activating factor-1,
3. 致死基因:ced-3: Caspase 家族
(cycteinyl aspartate-specific protease).天冬氨酸特异性 半胱氨酸蛋白酶
(二)caspase 与细胞凋亡
Caspase:
1996 年 Alnemri 等统一命名的一类与 ICE/Ced-3 同源性半胱氨酸蛋白酶。
细胞凋亡:apoptosis 在生理和病理条件下,由基因控制的自主有序的死亡过程。 生理条件下,凋亡用以清除单个细胞,继而由巨噬细胞内吞,最后再由溶酶体执行降
解功能。
自噬autophagy:是一种在进化上保守的真核细胞内转运泡的运输机制,它可将细胞 本身的亚细胞成分如蛋白、胞质或细胞器,通过溶酶体中的水解酶进行消化降解 和循环。
王晓东:
第一节 细胞凋亡的特征及意义
一、细胞凋亡的基本特征
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 PCD在发育过程中定时出现的生理性刺激诱 导的细胞死亡。用于选择性地清除多细胞动物体内一些无用的或危险的细胞。
依 据 形 态 学 不 同 , 程 序 性 细 胞 死 亡 可 划 分 为 凋 亡 ( apoptosis ) 、 自 噬 (autophagy)、肿胀性死亡3种形式。
H. Robert Horvit
1/3 of the prize
USA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IT) Cambridge, MA, USA
b. 1947
John E. Sulston
United Kingdom
The Wellcome Trust Sanger Institute Cambridge, United Kingdom
形态学:
凋亡
坏死
细胞体积 皱缩变圆,细胞浆失水浓缩 肿胀,外形不
规则化
细胞膜 保持完整,形成泡状,凋亡 破裂
后期内陷包裹核物质和细胞器
形成凋亡小体
细胞核 核膜完整,核皱缩,染色质固缩 核肿胀破裂,
聚集在核膜下,最后核裂成碎片 染色质不规
则外移
细胞器 大多数保持完整,线粒体肿胀, 多受损,溶
通透性增加,释放细胞色素
酶体破裂,线
粒体肿胀破裂
生物化学:
凋亡
DNA 阶梯状片段化
坏死
随机断裂
磷脂 凋亡早期磷脂酰丝氨酸外翻 外翻
ATP 合成并提供能量
耗竭
出现180-200bp大小及其倍数的核苷酸片段,DNA LADDER
细胞坏死与凋亡的形态区别
细胞凋亡的诱发因素
生理性因素
肿瘤坏死因子家族 FasL、TNF P53 、PTEN
b. 1942
从事的是细胞凋亡规律 的研究。2000年,他和助手 们进行了一项实验,研究一种 神秘的线粒体蛋白质Smac, 这种蛋白质可以打破肿瘤的 “坚硬堡垒”,诱使肿瘤细胞 “自杀”,对研究治疗癌症方 法有重要帮助。从1996年他 建立起自己的研究室后,他的 论文成果在8年间被其他科学
家引用超过了15000次。
1.特点:
(1) 是一种Cys 蛋白酶 (2) 底物Asp-X (3) 以酶原形式存在 (4) 活化的Caspase 特异性水解一套底物,导致不可
逆的细胞凋亡 (5) 细胞内有Caspase抑制剂。
IAP, inhibitors of apoptosis proteins
2. 结构特征
①以无活性的形式存在。 ②在Pro-Caspases的N端均含有一段的前区域
细胞凋亡及其调控分子机制
THE 2002 NOBEL PRIZE WINNER
Sydney Brenner
1/3 of the prize
United Kingdom
The Molecular Sciences Institute Berkeley, CA, USA
b. 1927 (in Union of South Africa)
3、 防御功能
如:使受到病毒感染的细胞凋亡
第二节 细胞凋亡的发生机制
一、 凋亡相关基因
(一)ced 基因
线虫(c. elegans),1090个体细胞,其中131个细 胞在发育过程中产生凋亡,发现14个基因与凋亡
有关;且虫体透明,易于观察。
细胞内与凋亡有关的基因分2类:
线虫
人类
1.存活基因:ced-9: bcl-2蛋白家族 2.致死基因:ced-4: 凋亡蛋白酶活化因子Apaf-1,
凋亡和自噬都是细胞内重要的生理过程。
坏死Necrosis :各种致病因子,干扰和中和了细胞的正常代谢活动,造成细胞的意外 死亡。
凋亡
坏死
诱发因素 特定的生理病理因素,药物 缺氧、药物、毒素
组织分布 单个细胞分布
成片细胞
组织反应 形成凋亡小体,被周围组织 细胞内容物溶解
细胞吞噬,无炎症反应
释放,有炎症反应
(Prodomain)。 ③活性形式均是由2个大亚基和2个小亚基组成的杂四
聚体。 一分子Pro-Caspase只能分裂产生1个大亚基和1个小 亚基 。 ④大亚基的C端含有活性中心,其中半胱氨酸(C)是 必需氨基酸,故属于半胱氨酸蛋白酶类。
3. 分类:14种 (1)细胞因子前体: caspase 1,4,5, 11,12,13,14 不是凋亡的直接效应分子。 (2)凋亡起始分子: caspase 2,8,9,10 (3)凋亡效应分子: caspase 3,6,7 参与介导细胞凋亡。
转化生长因子
神经递质
谷氨酸、多巴胺
去除细胞生长因子
基质失去粘附特性
损伤刺激
病毒感染 细胞毒素 细胞癌基因 自由基
治疗因素
化疗药物
紫外线
中草药
细胞凋亡的生理意义
1、 确保正常发育、生长,根据代谢需要调节细胞数量、保 持成体器官正常体积。 如:指(趾)间隙的形成
2、 维持内环境稳定
如:清除受损类caspase:蓝色参与炎症反应,红色为 执行者,绿色为启动者;B:caspase-3的结构模型;C: caspase-3的活化过程
4. caspase活化: Caspase 酶原有很低的活性 若caspase 过表达,酶原在高浓度下可自身活化 Caspase 8,9 含有死亡效应域(death effect domain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