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2 配合比设计的方法、原理及依据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理和方法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理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007f22c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73.png)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理和方法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指根据混凝土工程的要求,通过对原材料的性质、特点、质量的分析和对混凝土性能的要求,确定混凝土中水泥、砂、石、水等原材料的配合比,以达到规定的强度、密实度、耐久性等各项性能指标的设计过程。
一、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理1.1 混凝土性质混凝土是由水泥、砂、石、水等原材料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坚硬材料,具有一定的强度、密实度、耐久性等性质。
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满足强度、密实度、耐久性等各项性能指标的要求,才能保证混凝土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1.2 原材料的性质混凝土的原材料包括水泥、砂、石、水等,这些原材料的性质对混凝土的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水泥的种类、品种、强度等均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砂和石的级配、粒径、形状等均会影响混凝土的密实度和强度;水的质量和用量对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强度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1.3 混凝土性能要求混凝土在不同的工程中,需要满足不同的性能要求。
例如,桥梁工程中混凝土需要具有一定的耐久性和抗裂性,建筑工程中混凝土需要具有一定的强度和密实度等。
因此,在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需要根据具体的工程要求,确定混凝土的性能指标。
1.4 配合比设计原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原则是,根据混凝土的性质、原材料的特点和混凝土性能要求,确定合理的配合比。
在确定配合比时,需要考虑原材料的使用效率、施工工艺和混凝土的工作性能等因素,以实现混凝土的经济性、可行性和可靠性。
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2.1 强度法强度法是一种常用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
该方法是根据混凝土强度指标的要求,通过试验和计算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
在进行强度法设计时,需要先确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强度指标,然后通过试验和2.2 极限状态法极限状态法是一种以混凝土结构的极限状态为基础的设计方法。
该方法是根据混凝土结构的极限状态要求,通过试验和计算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
在进行极限状态法设计时,需要先确定混凝土结构的极限状态要求,然后通过试验和计算确定混凝土中水泥、砂、石、水等原材料的配合比。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理和方法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理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6bf93ef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87.png)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理和方法一、概述混凝土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领域的材料,其配合比设计是混凝土施工中的重要环节。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目标是确定混凝土中每个组分的比例,以获得所需的混凝土性能和工艺要求。
本文将详细介绍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包括混凝土中各组分的功能与要求、配合比设计的基本原则,以及常用的配合比设计方法等内容。
二、混凝土中各组分的功能与要求1.水泥水泥是混凝土中的主要胶凝材料,其功能是使混凝土中的颗粒结合成坚硬的整体。
水泥的要求包括品种、强度等级、矿物掺合料等,同时还应根据混凝土的用途和环境条件来选择合适的水泥。
2.细集料细集料是指粒径小于5mm的石英砂、粉煤灰、矿物粉等。
其主要功能是填充水泥砂浆中的空隙,增加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强度,并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变形。
细集料的要求包括粒径、粒形、含泥量、含石量等。
3.粗集料粗集料是指粒径大于5mm的石料、砾石、碎石等。
其主要功能是提供混凝土的骨架,增加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粗集料的要求包括粒径、粒形、含泥量、含石量等。
4.水水是混凝土中的溶剂,其主要作用是与水泥反应形成水化产物,同时也是混凝土中其他成分的搅拌介质。
水的要求包括水质、水泥需水量、含气量等。
5.掺合料掺合料是指在混凝土中加入的矿物粉、粉煤灰、硅灰等,其主要功能是改善混凝土的性能,如增加混凝土的强度、改善耐久性、减少收缩变形等。
掺合料的要求包括品种、掺量、粒度、活性等。
三、配合比设计的基本原则1.确定混凝土性能指标混凝土性能指标包括强度、密实性、耐久性、收缩变形等。
根据设计要求和工程环境条件,确定混凝土的性能指标,并以此为基础进行配合比设计。
2.满足混凝土工艺要求混凝土工艺要求包括搅拌、运输、浇筑、养护等。
配合比设计应根据搅拌设备、运输方式、浇筑形式、养护条件等要素,确保混凝土的流动性、坍落度、抗裂性等达到设计要求。
3.合理利用材料资源配合比设计应在满足混凝土性能和工艺要求的基础上,合理利用材料资源,尽量节约水泥和粗集料等原材料,降低成本。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2)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2)](https://img.taocdn.com/s3/m/dd8a4028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a660e5d.png)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概述混凝土是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由水泥、骨料、粉状材料和适量的添加剂组成。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确定混凝土各组成材料的比例和用量,以满足预定的强度、耐久性和施工要求。
本文将介绍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和常见问题。
基本原理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控制水胶比、骨料配合比和水泥用量,使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和耐久性要求。
水胶比越小,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越好;骨料配合比的选择要保证骨料的均匀分布和紧密排列;水泥用量要根据混凝土的用途和要求来确定。
设计方法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确定混凝土的用途和要求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确定混凝土的用途、强度等级、耐久性要求、施工方式等,为配合比设计提供基本依据。
2. 确定水胶比根据混凝土的强度要求、施工工艺和材料特性,选择合适的水胶比。
一般情况下,水胶比在0.4到0.6之间。
3. 确定骨料配合比根据混凝土的强度要求和骨料特性,确定合适的骨料配合比。
骨料配合比应考虑到骨料的均匀性、紧密性和工作性能。
4. 确定水泥用量根据混凝土的用途和要求,按照水胶比和骨料配合比确定水泥的用量。
5. 检验和调整配合比根据设计的配合比,制作试块进行试验,检验混凝土的强度、工作性能等指标。
根据试验结果,进行调整和优化,直至满足设计要求为止。
常见问题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包括:1. 水胶比选择不当水胶比过高会导致混凝土强度不高,耐久性差;水胶比过低会导致混凝土难于施工和养护。
因此,选择合适的水胶比非常重要。
2. 骨料配合比不合理骨料配合比不合理会导致混凝土工作性能差、强度不稳定等问题。
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骨料配合比,保证骨料的均匀分布和紧密排列。
3. 水泥用量计算不准确水泥用量过多会增加成本,而水泥用量过少会导致混凝土强度不达标。
应根据混凝土的用途和要求,准确计算水泥的用量。
4. 试验过程和结果的认真性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需要通过试块试验来检验和调整配合比,试验过程和结果的认真性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质量。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理与方法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理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981749a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171b049.png)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理与方法混凝土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其性能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混凝土施工中的重要环节。
本文旨在介绍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原理与方法。
一、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原理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原理是根据混凝土的使用要求和材料特性,通过试验和计算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可加工性等性能符合要求。
配合比设计的原则是:合理确定水灰比和骨料配合比,保证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可加工性等性能符合要求,同时尽量节约水泥,减少混凝土成本。
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方法1. 确定混凝土使用要求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第一步是要确定混凝土的使用要求,包括强度等级、耐久性要求、施工条件等。
2. 确定混凝土材料特性混凝土材料包括水泥、骨料、水和掺合料。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需要根据不同材料的特性来确定配合比。
例如,水泥的种类、品牌、强度等级都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3. 确定水灰比水灰比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关键参数之一,它决定了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强度。
一般来说,水灰比越小,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越高。
但是水灰比太小会导致混凝土难以加工和养护。
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强度和施工性能,确定合理的水灰比。
4. 确定骨料配合比骨料是混凝土中的主要骨架材料,其配合比的合理性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骨料配合比需要根据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施工条件来确定。
一般来说,骨料的粒径应该均匀分布,同时满足一定的工作性能要求。
5. 确定掺合料配合比掺合料是混凝土中的非骨架材料,能够改善混凝土的性能。
常用的掺合料有矿渣粉、粉煤灰、硅灰等。
掺合料的配合比需要根据混凝土的使用要求来确定。
6. 进行试验和计算确定好水灰比、骨料配合比、掺合料配合比后,需要进行试验和计算来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
试验包括强度试验、流动性试验、收缩试验等。
计算需要根据试验结果和混凝土使用要求进行,以确定最终的配合比。
7. 进行混凝土配合比的调整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并不是一次性确定的,需要进行多次试验和调整。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理及应用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理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ce3d3900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1c.png)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理及应用一、前言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一种材料,其制作需要按照一定的配合比进行设计。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指根据混凝土的性能要求和原材料的性质、配合比的要求等,确定混凝土中水泥、砂、石、水等各种原材料的配合比,以达到规定的要求。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混凝土工程中的重要环节,正确的设计可以保证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理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目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目的是确定混凝土中各种原材料的配合比,以满足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流动性等性能要求。
配合比设计应根据混凝土的用途和要求,结合原材料的性质和现场条件,选择合适的原材料和配合比,以达到经济、可靠、实用的效果。
2.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原则(1)强度原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满足混凝土强度的要求,保证混凝土结构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
(2)耐久性原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考虑混凝土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耐久性,以确保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寿命。
(3)流动性原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根据混凝土的施工要求和实际情况,合理控制混凝土的流动性,以保证混凝土的施工和使用效果。
(4)经济原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尽可能选用价格合理、性能良好的原材料,以达到经济、实用的效果。
3.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步骤(1)确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用途:根据混凝土的用途和要求,确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
(2)选择原材料:根据混凝土的要求和现场条件,选择合适的水泥、砂、石、水等原材料,并确定其性能指标。
(3)计算配合比:根据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原材料的性质,计算混凝土的配合比。
(4)试配混凝土:根据计算出的配合比,在试验室中试配混凝土,并进行性能测试。
(5)确定最终配合比:根据试验结果,确定最终的混凝土配合比。
三、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应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在建筑工程中应用广泛,以下是其主要应用领域:1. 桥梁工程:桥梁是交通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可以保证桥梁结构的强度和耐久性,确保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配合比计算步骤
![配合比计算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7f4c4bcf910ef12d2bf9e705.png)
配合比设计计算步骤一、确定计算配合比1. 确定砼配制强度(f cu,o)f cu,o = f cu,k+1.645σ式中f cu,o—混凝土配制强度(MPa);f cu,k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MPa);σ—混凝土强度标准差(MPa)。
混凝土σ可按表6.8.1取值。
表6.8.1 混凝土σ取值2.确定水灰比(W/C)αa、αb----回归系数,可按表6.8.2采用。
表6.8.2 回归系数αa和αb 选用表为了保证混凝土的耐久性,水灰比还不得大于表6.18中规定的最大水灰比值,如计算所得的水灰比大于规定的最大水灰比值时,应取规定的最大水灰比值。
3. 选定砼单位拌和用水量(m w0)(1)干硬性和塑性混凝土用水量的确定根据所用骨料的种类、最大粒径及施工所要求的坍落度值,查表6.8.3、6.8.4选取1m3混凝土的用水量。
表6.8.3 干硬性混凝土的用水量表6.8.4 塑性混凝土的用水量(2)流动性和大流动性混凝土的用水量计算a.以表6.8.4中坍落度90mm的用水量为基础,按坍落度每增大20mm,用水量增加5kg,计算出未掺外加剂时混凝土的用水量。
b.掺外加剂时的混凝土用水量按下式计算:m wa=m w0(1-β)式中m wa——掺外加剂时,每1m3混凝土的用水量(kg/m3 ) ;m w0——未掺外加剂时,每1m3混凝土的用水量(kg/m3 ) ;β——外加剂的减水率(%),应经试验确定。
4.确定单位水泥用量( m c0)未保证混凝土的耐久性,由上式计算求得的 m c0还应满足表6.6.1规定的最小水泥用量,如计算所得的水泥用量小于规定的最小水泥用量时,应取规定的最小水泥用量值。
5. 确定砂率(ßs)(1)查表法—根据骨料的种类、最大粒径、水灰比按表6.8.5选用。
表6.8.5 混凝土的砂率(%)(2)计算法α:拨开系数。
机械拌和取1.1~1.2;人工拌和1.2~1.4。
6. 计算单位砂、石用量(1)体积法(2)质量法根据以上公式可计算出单位砂、石用量m g0、m s0。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原理与方法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原理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923485a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23.png)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原理与方法一、概述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混凝土工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它直接关系到混凝土的性能和使用效果。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目的是确定混凝土中各种原材料的配合比例,以满足工程设计要求,同时保证混凝土具有足够的强度、耐久性和稳定性。
本文将从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原理、方法和流程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原理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原理是在满足工程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利用各种原材料的性能,达到经济合理的配合比。
混凝土的性能主要包括强度、耐久性、变形性和稳定性等方面。
混凝土中各种原材料的性能也各不相同,水泥是混凝土的主要胶凝材料,矿物掺合料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骨料和砂石是混凝土的骨架材料,水是混凝土中的一种重要原材料,它对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有很大影响。
因此,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原材料的性能和特点,合理配比,达到最佳的混凝土性能。
三、方法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方法主要有试验法和经验法两种。
1. 试验法试验法是根据试验结果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方法。
试验法需要进行大量的试验,通过试验数据来确定混凝土中各种原材料的配合比。
试验法主要分为标准试验法和非标准试验法两种。
(1)标准试验法标准试验法是指按照国家或地区规定的标准试验方法进行试验,并根据试验结果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
标准试验法通常包括混凝土试块的制备、养护和试验等步骤。
混凝土试块的制备是混凝土配合比试验中最关键的环节之一。
试块的制备应按照规定的方法进行,试块的尺寸和数量也应符合规定的要求。
试块的养护时间一般为28天,养护条件应符合规定的要求。
试块的压缩强度试验是确定混凝土强度的重要手段之一,试验数据可以用于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2)非标准试验法非标准试验法是指根据工程要求和试验条件进行的试验。
非标准试验法通常针对特殊要求的混凝土,如高强度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等。
非标准试验法需要针对具体情况制定试验方案,并根据试验结果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配合比设计讲义
![配合比设计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9b8c6b61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fc.png)
设计实验方案
根据设计目标和性能指标,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包括实验变量、 实验方法、实验步骤等。
进行实验
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收集实验数据,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和整理。
优化配合比
根据实验结果,对配合比进行优化,以提高产品的性能指标,并 满足设计要求。
确定最佳配合比
确定最佳性能指标
根据实验结果和优化结果,确定产品 的最佳性能指标。
https://
2023 WORK SUMMARY
配合比设计讲义
REPORTING
https://
目录
• 配合比设计概述 • 配合比设计的基本步骤 • 配合比设计中的关键因素 • 配合比设计的应用实例 • 配合比设计的未来发展
PART 01
砂浆配合比设计需要考虑砂浆的工作性能、抗压强度、耐久性和经济性等指标,以确保砂浆在施工和使 用过程中的性能表现。
砂浆配合比设计的参数包括水灰比、砂率、骨料粒径和掺合料等,这些参数的选择对砂浆的流动性和硬 化速度也有重要影响。
土壤改良剂配合比设计
01
02
03
土壤改良剂配合比设计是根据土壤性 质和改良目标,通过试验和计算确定 土壤改良剂中各组分的比例关系。
土壤改良剂通常包括有机质、无机盐 、微生物和化学添加剂等,通过合理 的配合比设计,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 、改善土壤结构和减少土壤污染。
土壤改良剂配合比设计的参数包括各 组分的添加量、混合方式和时间等, 这些因素对土壤改良剂的性能和效果 都有重要影响。
PART 05
配合比设计的未来发展
新材料的应用
高性能混凝土
耐久性
1 2
耐久性
混凝土的耐久性是指其在各种环境因素下的持久 性能,包括抗冻性、抗渗性、抗侵蚀性等。
配合比设计及配制
![配合比设计及配制](https://img.taocdn.com/s3/m/7c06cb492b160b4e767fcf5b.png)
第二节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选择一、配制混凝土的基本技术要求(一)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原理1.配合比设计的基本原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原则是根据选用的材料,通过试验定出既能满足工作性、强度、耐久性和其他要求而且经济合理的混凝土各组成部分的用量比例。
配合比设计的基本参数有:1)混凝土的强度要求——强度等级;2)所设计混凝土的稠度要求——坍落度或维勃稠度;3)所使用的水泥品种、强度等级及其质量水平,即强度富余系数γc;4)粗细骨料的品种、最大粒径、细度以及级配情况;5)可能掺用的外加剂或掺合料;6)除强度及稠度以外的其他性能要求。
2.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原理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原理是建立在混凝土和混凝土混合料的性能变化规律的基础上的。
如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有四个基本变量:水泥、水、细骨料和粗骨料,配合比设计就是要确定这四个基本变量。
为此,必须建立起四个表示各未知数之间相互关系的方程式。
这些方程式体现出混凝土和混凝土混合料性能的变化规律。
(二)混凝土的强度分级根据交通部部标准《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及《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的规定,混凝土的标号代表混凝土的强度标准或等级。
混凝土的标号是混凝土标准尺寸试件在标准养护条件下(温度20±2℃,相对湿度95%以上)养护28d,用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抗压强度,单位为MPa(N/mm2)(该强度对标号而言,具有不低于95%的保证率。
即混凝土标号等于强度总体分布的平均值减去1.645倍标准差)。
并规定试件的标谁尺寸为150×150×150mm立方体。
采用非标准尺寸试件时,所测定的强度应经过换算,乘以表3-15所列换算系数。
混凝土试件强度换算系数表3-15注:对强度等级为C60及以上的混凝土试件,其强度的尺寸换算系数可通过试验确定。
(三)混凝土的强度设计混凝土配合比比须满足对混凝土抗压强度的要求,对有抗拉要求的混凝土,尚须满足对抗拉强度的要求。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则与方法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则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f801ea6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ca.png)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则与方法混凝土是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广泛应用于各种工程项目中。
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是保证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将介绍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原则和方法,以及一些常见的配合比设计注意事项。
一、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原则1.强度原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根据工程需要确定相应的强度等级。
一般情况下,强度等级越高,水灰比应越小,砂石骨料应越细。
2.耐久性原则:混凝土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应具备良好的耐久性能,因此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应考虑骨料的质量、水胶比以及控制混凝土中氯离子和碱含量,以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
3.可施工性原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保证施工工艺的合理性和施工性能的可控性。
考虑到施工的需要,可以适当调整配合比中的骨料粒度、砂含量和粉煤灰掺量等因素。
4.经济性原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在满足工程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选择低成本的骨料和掺合料,并控制水胶比,以降低材料成本和施工成本。
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方法1.规范法: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可以根据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混凝土设计规范进行。
例如,在中国可以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的要求进行配合比设计。
2.经验法: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也可以通过经验总结的方法进行。
根据历史工程项目的数据和实际应用经验,总结出适合不同工程需求的配合比设计。
3.试验法: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可以通过试验方法进行。
根据设计要求,进行相应的试验,如压缩强度试验、流动性试验等,以确定合适的配合比参数。
三、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注意事项1.骨料选择:混凝土的骨料应选择质量稳定、形状适当、颗粒分布合理的石料和砂子,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2.掺合料控制:混凝土中的掺合料如粉煤灰、矿渣粉等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控制,以提高混凝土的性能和耐久性。
3.水胶比控制:水胶比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非常重要的参数,应根据强度要求、耐久性要求和可施工性要求进行合理的选择和控制。
4.配合比调整:根据实际施工情况,可以适当对配合比进行调整。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原则与方法介绍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原则与方法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7dc0b786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09.png)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原则与方法介绍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原则与方法介绍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确定混凝土中各组分的配合比例和用量,以满足混凝土强度、耐久性、可施工性等性能要求的过程。
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可以保证工程质量,提高混凝土的性能表现。
本文将介绍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一、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原则1. 强度要求原则混凝土强度是评价混凝土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配合比设计时,应根据工程要求确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选择合适数值作为设计目标。
当强度等级确定后,混凝土组分的配合比要保证混凝土的强度达到或超出要求。
2. 施工性原则混凝土的施工性是指混凝土在浇筑、振捣、抗裂等施工过程中的可塑性、流动性和坍落度等性能。
在配合比设计中,应考虑混凝土的可施工性,确保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能够顺利浇筑、振捣和成型。
3. 经济性原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追求经济性,即在满足工程强度要求和施工性要求的基础上,尽量降低混凝土中水泥的用量,减少成本。
通过优化配合比,合理选用适当的骨料掺合料,可以有效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方法1. 经验法经验法是根据过去的成功经验,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和要求进行估算和调整。
常用的经验法包括牛顿法、ACI法、道路混凝土设计公式等。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对工程条件的要求较高,且适用范围有限。
2. 状态方程法状态方程法是根据混凝土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物理性质,采用数学模型计算混凝土的配合比。
该方法适用于具备一定科学研究背景和计算能力的专业人士,可以更加精确地设计混凝土配合比。
3. 规范法规范法是指根据国家或地方的规范和标准,按照统一的配合比设计要求进行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
在规范法中,根据工程用途和要求,按照规范的要求选择合适的配合比设计方法,进行配合比设计。
4. 试验法试验法是通过试验和实际施工的结果,根据试验数据进行配合比的调整和优化。
该方法适用于需要考虑工程特殊要求或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的情况下,可通过试验获取数据并不断优化配合比设计。
(完整版)配合比设计计算步骤
![(完整版)配合比设计计算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4b361256bb4cf7ec4afed09d.png)
配合比设计计算步骤一、确定计算配合比1. 确定砼配制强度(f cu,o)f cu,o =f cu,k+1.645σ式中f cu,o—混凝土配制强度(MPa);f cu,k—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MPa);σ—混凝土强度标准差(MPa)。
混凝土σ可按表6.8.1取值。
表6.8.1 混凝土σ取值混凝土强度等级<C20C20~C35>C35σ(MPa) 4.0 5.0 6.02.确定水灰比(W/C)αa、αb----回归系数,可按表6.8.2采用。
表6.8.2 回归系数αa和αb 选用表石子品种αaαb碎石0.460.07卵石0.480.33为了保证混凝土的耐久性,水灰比还不得大于表6.18中规定的最大水灰比值,如计算所得的水灰比大于规定的最大水灰比值时,应取规定的最大水灰比值。
3. 选定砼单位拌和用水量(m w0)(1)干硬性和塑性混凝土用水量的确定根据所用骨料的种类、最大粒径及施工所要求的坍落度值,查表6.8.3、6.8.4选取1m3混凝土的用水量。
表6.8.3 干硬性混凝土的用水量拌和物稠度卵石最大粒径(mm)碎石最大粒径(mm)项目指标102040162040维勃稠度(s)16~2017516014518017015511~151801651501851751605~10185170155190180165表6.8.4 塑性混凝土的用水量拌和物稠度卵石最大粒径(mm)碎石最大粒径(mm)项目指标102031.540162031.540坍落度(mm)10~30190170160150200185175165 35~50200180170160210195185175 55~70210190180170220205195185 75~90215195185175230215205195(2)流动性和大流动性混凝土的用水量计算a.以表6.8.4中坍落度90mm的用水量为基础,按坍落度每增大20mm,用水量增加5kg,计算出未掺外加剂时混凝土的用水量。
6.8 AD转换原理、器件及应用
![6.8 AD转换原理、器件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ac549b9db9d528ea81c7793d.png)
双积分式A/D转换原理:
双各分式A/D转换采用间接转换技术,其原理框图见图6-42。 其转换过程简述如下: 1. 首先,逻辑控制器发出t0脉冲,清零计数器和寄存器, 同时断开S1~S3和S4、S5闭合,积分电容 放电至零电荷。 2. 逻辑控制器发出t1脉冲,S2~S5断开,S1闭合,对被测 电压UX进行积分。同时令计器开始对f0定时计算。积 分器输出电压U0为: T1 1 T1 Uo U x dt Ux 0 RC RC 3. 当计算器溢出时,积分时间为T1,T1为定值。此称为采 样阶段,见图6-42。
图6-47 5G7135引脚功能
图6-48 MC7135 外部连接
Hale Waihona Puke 图6-49 MC7135 外接时钟电路
3.ICL7106A/D转换器
• ICL7106是美国哈里斯(Harris) 公司生产的双积分式 3 1 2 位A/D 转换器,其它公司生产的7106 产品可以互换使用。7106内含 3 1 2 位A/D转换器、BCD-7段译码器、 时钟电路、参考电压和LCD驱 动电路,因此可直接和液晶显 示器相连。 • 7106的量程为2.000V或200mV, 可根据需要选择。7106是40脚 双列直插式封装,其引脚功能 见图6-52a。
T1 T2 Ux UN RC RC
• 设T1期间计数器计数值为N1;T2期间计数值N2;时钟脉冲 频率为f0,则N1=T1f0,N2=T2f0,代入式(6-34)得:
N1 N2 Ux UN
由上式可见,N2正比于被测电压Ux在一个周期内的平均值U x。 • 由上式可见,若采样时间 是交流干扰信号周期的整数倍, 双积分A/D转换器对干扰信号具有无穷大的抗干扰能力。 这是双积分式A/D的突出优点,其缺点是转换时间较长, 一般大于40ms,不适用于被测信号频率较高的场合,而对 于直流或缓变信号,得到广泛应用。
设计配合比的知识点
![设计配合比的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c268de98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4d.png)
设计配合比的知识点设计配合比是指在混凝土、砂浆等材料的施工过程中,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各种原材料以达到预期的强度、耐久性和工作性能的要求。
在建筑工程中,设计配合比的合理选择对于保证工程质量和提高施工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针对设计配合比的知识点进行论述,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运用该理论。
一、设计配合比的概念设计配合比是通过合理的材料比例,使得混凝土或砂浆在施工过程中达到最佳的工作性能和使用性能。
其关键在于确定水泥、砂、石子等材料的粒度、含水率以及添加剂的种类和掺量等。
不同的工程所要求的配合比也会不同,因此,设计配合比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二、设计配合比的影响因素1. 强度要求:设计配合比会直接影响混凝土或砂浆的强度。
一般来说,较高的水灰比会降低强度,而合适的骨料配合比和掺加适量的外加剂可以提高强度。
2. 工作性能要求:设计配合比会影响到混凝土或砂浆的流动性、凝结时间和可塑性等工作性能。
通过调整配合比,可以使得材料具有易施工、易浇筑的特点。
3. 耐久性要求:设计配合比也会对混凝土或砂浆的耐久性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在海洋环境中,需要考虑抗盐侵蚀的配合比。
三、设计配合比的计算方法设计配合比的计算是根据具体的实验数据和理论分析来确定。
通常的计算方法包括料量法和体积法两种。
1. 料量法:料量法是以材料的质量来计算配合比。
通过确定水泥、骨料、粉煤灰等的质量比例,进而计算出混凝土的总料量。
2. 体积法:体积法是以材料的体积来计算配合比。
通过确定水泥、骨料、水等的体积比例,进而计算出混凝土的总体积。
不同的具体工程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
四、设计配合比的调整方法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可能需要对设计配合比进行调整。
调整方法主要包括水泥掺量的调整、骨料的掺量调整以及掺加外加剂等。
1. 水泥掺量的调整:通过增加或减少水泥的掺量,可以改变混凝土或砂浆的强度和工作性能。
2. 骨料掺量的调整:通过增加或减少骨料的掺量,可以改变混凝土或砂浆的强度和密实性。
第五章8配合比设计PPT课件
![第五章8配合比设计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31f36ddb52acfc788ebc9b3.png)
耐久性检验,查表4-24,水灰比最大允许值为 0.65。计算水灰比满足耐久性要求。故现取初步水 灰比为0.57。
.
21
▪ (3)初步估计单位用水量(W)
根据已知坍落度值30~50mm,碎石最大粒 径为40mm,查表4-20,可得
W0=175(Kg/m3)
▪ (4)初步估计砂率 根据碎石最大粒径DM=40mm,水灰比
▪ 确定各组分材料之间的比例:
➢ 水泥(或水泥+矿物外加剂)用量 ➢ 单位用水量 ➢ 砂率与骨料用量 ➢ 化学外加剂用量
▪ 目的——使混凝土满足下列要求:
➢ 拌合物的和易性 ➢ 硬化后在规定龄期的强度 ➢ 耐久性 ➢ 尽可能地经济和环保
1. 配合比设计的基本内容
▪ 得出生产每立方米混凝土所需要的各组分材料用量 ▪ 配合比表示方法:
初步配合比由理论计算得出的配合比基准配合比在初步配合比确定后用实际原材料经实验室试配进行试拌调整以得出满足混凝土和易性和易性要求的基准配合比设计配合比根据基准配合比进行强度强度和耐久性和耐久性的检验调整得出实验室配合比施工配合比根据实验室配合比和现场骨料的含水状态进行校正得出的可供生产施工的配合比
(一) 配合比设计的任务
步骤四:根据粗骨料品种、最大粒径、砂的细度模数及水灰 比,选择合理砂率(查表4-21) 步骤五:根据胶凝材料与水的用量、砂率和含气量,计算粗 细骨料用量 步骤六:根据骨料含水率和试拌情况,对配合比进行调整。
▪ 鲍罗米公式:
f f cu,0 = A• ce ( C/W – B)
fcu,0——混凝土28d抗压强度(MPa) fce —— 水泥的实测强度(MPa) C/W——灰水比 A 、B——与骨料种类有关的回归系数: 对于卵石: A =0.48 ; B=0.33; 对于碎石: A =0.46 ; B =0.07。
混凝土施工配合比设计原理
![混凝土施工配合比设计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de6b13f2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e6.png)
混凝土施工配合比设计原理一、前言混凝土施工配合比设计是混凝土工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它是指根据混凝土要求的性能指标,综合考虑原材料的性质、工艺的要求、施工条件和环境因素等因素,合理确定混凝土各组分的配合比,以达到设计要求的混凝土性能的过程。
混凝土配合比的合理性直接影响混凝土结构的强度、耐久性、安全性等。
因此,混凝土施工配合比设计对于保障混凝土结构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混凝土施工配合比设计的原理与流程。
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原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核心是以混凝土的性能指标为基础,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合理确定各组分的配合比。
在此基础上,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基础原则:保证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稳定性和施工性能。
2.经济原则:在保证混凝土性能的前提下,尽可能节约材料和减少成本。
3.技术原则:根据混凝土的用途、工艺要求和材料特性等因素,合理选择混合材料和控制混凝土的质量。
三、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础原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础原则是保证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稳定性和施工性能。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强度原则混凝土的强度是保障混凝土结构安全性的重要指标,因此,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要以保证混凝土强度为前提。
在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时,需要综合考虑混凝土强度的要求和材料的性质,尽可能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2.耐久性原则混凝土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承受各种外力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要考虑混凝土的耐久性。
在选择材料时,需要考虑材料的抗冻性、耐久性等性能,以保证混凝土的耐久性。
3.稳定性原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要保证混凝土的稳定性,即混凝土的性能稳定、质量稳定。
在选择材料时,需要考虑材料的稳定性,尽可能减小材料的变异性。
4.施工性原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要考虑混凝土的施工性能,即混凝土的可泵性、可振实性、可加工性等性能。
在选择材料时,需要考虑材料的流动性、分散性、粘附性等性能,以保证混凝土的施工性。
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原理
![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16674e27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db.png)
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原理一、前言混凝土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建筑材料,其主要成分为水泥、砂、石、水等。
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是极为重要的一环,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和经济效益。
因此,在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中,需要注重多个方面的因素,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符合预期的要求。
二、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原理1. 定义混凝土的配合比是指在一定的水泥用量下,根据不同的工程要求和原材料性能,合理地配合砂、石、水等原材料的比例,以达到最佳的混凝土质量和性能的设计过程。
2. 目的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的目的是在保证混凝土强度、耐久性、变形性等性能指标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减少使用水泥的量,降低混凝土的成本。
3. 设计原则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满足工程设计和规范要求。
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应符合工程的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如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变形性等指标应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
(2)合理选择原材料。
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应根据原材料的性能和成本合理选择砂、石、水等原材料的比例,以达到最佳的混凝土质量和性能的设计目的。
(3)合理控制水灰比。
水灰比是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的重要指标,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应根据工程要求和原材料性能合理控制水灰比,以达到最佳的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
(4)注意混凝土的施工性能。
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应根据混凝土的施工性能合理选择原材料的比例,以便更好地施工和养护混凝土。
(5)合理控制混凝土的成本。
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应在保证混凝土质量和性能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混凝土的成本。
4. 设计方法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方法一般有经验配合比法、试验配合比法和理论配合比法。
(1)经验配合比法。
经验配合比法是根据工程施工的经验和实际情况,依据一定的比例关系来设计混凝土的配合比。
这种方法简单、实用,但是不够精确和科学。
(2)试验配合比法。
试验配合比法是通过实验,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
这种方法比较科学、精确,但是需要进行大量的试验,成本较高。
混凝土配合比原理
![混凝土配合比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c92afa2a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26.png)
混凝土配合比原理混凝土是一种结构材料,由水泥、砂、石子和水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
混凝土配合比的原理是指根据混凝土所需的强度、耐久性、可加工性等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确定它们的配合比,以达到最佳的混凝土性能。
一、混凝土配合比的基本原理混凝土配合比的基本原理是根据混凝土工程要求,选择合适的水泥、砂、石子、水等材料,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混合,从而制成符合强度、耐久性、可加工性等要求的混凝土。
混凝土的强度主要由水泥的品种、混凝土的配合比、砂石骨料的强度等因素决定。
水泥品种的差异会对混凝土的强度产生影响。
不同的水泥品种具有不同的强度等级,选择不同的水泥品种会对混凝土的强度产生影响。
混凝土的配合比是指混凝土中水泥、砂、石子、水等各组成材料的比例。
混凝土的配合比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混凝土的强度,因此合理的配合比是确保混凝土强度的重要因素。
砂石骨料的强度也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选择高强度的砂石骨料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二、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原则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要考虑到强度、耐久性、可加工性等多方面因素,具体设计原则如下:1. 按照工程要求确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耐久性等级,以此为依据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
2. 选择合适的水泥品种,按照其强度等级确定使用量。
3. 选择合适的砂、石子等骨料,按照其强度等级和粒度配合。
4. 确定混凝土的水灰比,以此控制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强度。
5. 根据混凝土的用途和工程要求,酌情添加掺和料和风化石粉等材料,以提高混凝土的性能。
三、混凝土配合比的计算方法混凝土配合比的计算是根据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材料的性质、配合比等因素来确定各组成材料的用量,具体计算方法如下:1. 确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耐久性等级。
2. 确定水泥的品种和使用量,按照水泥的强度等级和用量确定混凝土的水泥用量。
3. 选择合适的砂、石子等骨料,按照其强度等级和粒度配合,确定混凝土的骨料用量。
4. 确定混凝土的水灰比,以此控制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强度。
混凝土拌合料配合比设计原理
![混凝土拌合料配合比设计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ae4c2ee4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f2.png)
混凝土拌合料配合比设计原理一、引言混凝土作为建筑工程中重要的材料之一,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和使用寿命。
混凝土拌合料配合比设计是混凝土工程设计中的重要部分,合理的配合比设计可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工作性等性能指标达到设计要求,从而保证工程质量和使用寿命。
本文将从混凝土拌合料配合比设计的原理、设计步骤和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混凝土拌合料配合比设计的原理混凝土拌合料配合比设计是指根据混凝土的使用要求和实验室试验结果,确定混凝土中各种材料的配合比,以达到设计要求的一种技术。
混凝土拌合料配合比的设计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强度原理混凝土的强度是衡量混凝土质量的重要指标。
在混凝土拌合料配合比设计中,要根据混凝土的使用要求和实验室试验结果确定混凝土中各种材料的配合比,以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水平。
通常在设计中,根据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最大粒径确定水泥、砂、石等材料的配合比,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达到或超过设计要求。
2.耐久性原理混凝土的耐久性是指混凝土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承受外界环境的侵蚀和破坏的能力。
在混凝土拌合料配合比设计中,要考虑混凝土的耐久性,根据混凝土使用环境的不同,选择合适的配合比,以保证混凝土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过早龟裂、破坏等问题。
3.工作性原理混凝土的工作性是指混凝土在浇注、振捣和成型等工艺过程中的可塑性、流动性和可加工性等特点。
在混凝土拌合料配合比设计中,要根据混凝土的使用要求和实验室试验结果确定混凝土中各种材料的配合比,以保证混凝土的工作性能达到设计要求。
4.材料成本原理混凝土拌合料配合比设计中,要考虑混凝土中各种材料的成本,选择合适的配合比,以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
通常在设计中,要根据混凝土的使用要求和实验室试验结果确定混凝土中各种材料的最佳配合比,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和经济效益的最佳平衡。
三、混凝土拌合料配合比设计的步骤混凝土拌合料配合比设计的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确定混凝土强度等级和最大粒径在混凝土拌合料配合比设计中,首先要根据混凝土的使用要求,确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最大粒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8.2 配合比设计的方法、原理及依据
一、砼配合比设计的方法与原理
1. 体积法
假定混凝土拌合物的体积等于各组成材料绝对体积和混凝土拌合物中所含空气体积之和。
—水泥密度,可取2900~3100(kg/m3);
式中ρ
c
ρ
—细骨料的表观密度(kg/m3);
s
ρ
—水的密度,可取1000(kg/m3);
w
α—混凝土的含气率(%),在不使用引气型外加剂时,可取1。
2. 质量法(假定表观密度法)
该法假定混凝土拌合物的表现密度为一固定值,混凝土拌和物各组成材料的单位用量之和即为其表观密度。
因此可列出以下两式
式中:m c0、m c0、m s0和m w0——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粗骨料、细骨料和水的用量(kg);
——砂率(%);
β
s
——1 m3 混凝土拌合物的假定湿表观密度(kg/m3),在2260~2450kg
ρ
cp
范围内选定。
一般C7.5~C15取2300~2350 kg/m3,C20~C30取2350~2400 kg/m3,>C40取2450 kg/m3 。
二、砼配合比设计的依据
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基本参数的确定
砼:4个基本变量(材料参数):水泥、水、砂子、石子
三个关系:(1)水和水泥的关系(水灰比)
(2)砂和石子的关系(砂率)
(3)水泥浆与骨料的关系(单位用水量)
基本原则是:
(1)在满足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的基础上,确定混凝土的水灰比。
——取大值(省水泥)
(2)在满足混凝土施工要求的和易性基础上,根据粗骨料的种类和规格,确定混凝土的单位用水量。
——越小越好
(3)砂在细骨料中的数量应以填充石子空隙后略有富余的原则来确定。
——砂率越小越好
2. 砼配合比设计的算料基准
1m3砼种各材料用量为基准
计算时骨料以干燥状态为基准
花岗岩物理特性:
密度:2.79-3.07g/cm3
抗压强度:1000-3000 kg/cm2
弹性模量:1.3-1.5x106 kg/cm3
吸水率:0.13 %
肖氏硬度:> HS 70
石灰膏是将块状生石灰用过量水(约为生石灰体积的3-4倍)消化,或将消石灰粉和水拌合而
成的膏状物,其主要成分为Ca(OH):。
石灰膏的表观密度为1300-1400kg/m3,常用于调制
石灰砌筑砂浆或抹面砂浆,也常调制混合砂浆。
(一)按干表观密度分类
1.重混凝土
重混凝土是指干表观密度大于2800ks/m3的混凝土,采用密度特别大的骨料(如重晶
石、铁矿石、钢屑等)制成,具有防x射线、r射线的性能,故又称防辐射混凝土,广泛用于
核工业屏蔽结构。
2.普通混凝土
普通混凝土是指干表观密度为2000—2800ks/m3,以水泥为胶凝材料,采用天然的普
通砂、石作粗、细骨料配制而成的混凝土。
普通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应用最广、用量最大的
混凝土,主要用作各种建筑的承重结构材料。
3.轻混凝土
轻混凝土是指干表观密度小于2000ks/m3的混凝土。
按组成材料可分为三类:轻骨料混凝土、多?L混凝土、大孔混凝土,按用途可分为结构用、保温用和结构兼保温用等三种。
这些可以吗?算不算混凝土的密度,还有其他吗??
(一)按表观密度分类
1. 重混凝土。
表观密度大于2600kg/m3的混凝土。
常由重晶石和铁矿石配制而成。
2. 普通混凝土。
表观密度为1950~2500kg/m3的水泥混凝土。
主要以砂、石子和水泥配制而成,是土木工程中最常用的混凝土品种。
3. 轻混凝土。
表观密度小于1950kg/m3的混凝土。
包括轻骨料混凝土、多孔混凝土和大孔混凝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