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三单元第一课ppt优秀课件:《改革迫在眉睫》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开课完整版
简洁
通用
第1课 改革迫在眉睫
〖课标〗 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公元220年
338年 398年 445年
386年 439年 471年
(魏晋南北朝)
公元589年
东汉到隋北朝方时期的政权更迭
十六国
东 汉
魏 蜀 吴
西 晋
东晋
北魏 东魏
西魏
宋齐梁陈
北齐
北周 隋 朝
魏晋南北朝(南2方20—589) 时代特征:是我国历史上长期分裂割据的时期和民族大交融时 期,北方相对动乱,南方相对稳定,经济发展较快。
措施:参见教材第33页
意义:拓跋部由畜牧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渐转向农 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国家机构日益完备。推 动了北魏社会经济的发展,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北魏逐渐扩展到黄河流域。
材料一:河东薛辩、薛永宗、斐骏等各拥强兵,雄据一方。河北“韩、马两姓 各二千余家,恃强凭险,最为狡害,劫掠道路,侵暴乡闾。”
三、冯太后和孝文帝——改革的推动力
1.冯太后---统治者因素
①出身汉家,以强硬手段掌握政权,推动了北魏学习汉族先进 文化(思想动员) ②精心培养孝文帝拓跋宏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人才培养)
③临朝听政,推行前期改革(奠基作用)
2.孝文帝
①孝文帝即位:471年拓跋宏通过禅让即位
(权力保证)
②孝文帝精通汉文化,坚定改革信念
材料二:魏初规定:“天下民户分为九等纳租赋”,自文成帝始,又兴十五项 “杂调”(杂税),后以战争的临时征发,一户竟收租五十石, 为正常年租赋 的二倍半!
材料三: “旧无三长,惟立宗主督护,所以民多隐冒,五十、三十家方为一户, 谓之荫附。荫附者皆无官役,豪强征敛,倍于公赋矣。”
二、社会改革迫在眉睫——改革的必要性(北魏统治面临危机)
(主观条件)
③孝文帝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
要巩固统治,就必须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借鉴汉族封建国家的统治 பைடு நூலகம்验,改革鲜卑族落后的统治方式
冯太后对改革的推动作用:
➢推动北魏学习汉族先进文化,推行初步 改革,对改革起了奠基作用; ➢精心培养孝文帝,使他具有浓厚的汉文 化底蕴,对其改革有着深刻影响;
没有冯太后的支持与栽培,就没有 孝文帝后来强有力的改革;离开孝文帝自 身的努力与深邃的认识,改革也不可能成 效卓著!
2、统一黄河流域 于439年由拓跋焘统一北方。 意义:初步结束了 创造了 促进了 创造了
北魏统一黄河流域:(439年,拓跋焘)
意义:
①初步结束西晋以来北方分裂割据局面 ②创造了北方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促进了 社会生产的发展 ③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
拓跋珪的汉化措施—改革的有利条件
1、依据:参照汉族封建政权统治方式
2、措施:政治 经济 文化 3、意义
经济: 分土定居;
计口授田,劝课农桑;
政治:
仿汉制设官;
延揽人才,重用汉儒,
完备国家机构;
文化:
兴办太学,吸收汉族先
进文化。
北魏在崛起的过程中出现了鲜卑族游牧文明与汉族农耕 文明的激烈碰撞。面对这种状况,拓跋珪在位期间采取 措施的意义是什么?
政治制度的落后(表现、影响)
的 背
必要性:面临 严重的统治危机
民族矛盾激化(原因) 阶级矛盾尖锐(原因、表现)
景 改革的推动力:冯太后临朝听政并培养孝文
帝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题练〗
1.北魏统一北方后,社会矛盾日益激化,其中社会矛
D 盾不包括(
)
A.阶级矛盾
B.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C.民族矛盾
D.鲜卑族内部矛盾
近5000年来中国气温变化
长城—— 中华大地上两种
不同文化形态共存的分割线?
一、北魏的崛起与统一黄河流域—改革的前提
鲜卑族是我国北方 阿尔泰语系游牧民 族,其族源兴起于 鲜卑山(今大兴安岭 山脉),因此为族名, 拓跋部是其部落之 一。最新考古已证 实,位于内蒙古大 兴安岭的嘎仙洞内 的石刻祝文刻写的 是鲜卑族拓跋部的 祭祖文字,证明该 地区是拓跋部的发 源地。
…… 献文帝:拓拔弘
孝文帝:拓拔宏(元宏)
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他们所征服的 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这是一条永恒的历 史规律。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第70页
前提: 1、北魏的崛起
⑴族源: 起源于东北鲜卑族拓跋部; 魏晋之际游牧于山西、内蒙; 338年建立代国,后为前秦吞并。
⑵崛起: ①背景:前秦瓦解,北方再次陷入分裂和战乱 ②北魏建立:386年拓拔珪(平城)
孝文帝改革,是在冯太后的影响 和直接推动下进行的一场自上而下 的学习汉族先进文化的旨在维护统 治的封建化运动。
〖小结〗
孝 文
前提:北魏崛起 并统一黄河流域
北魏的崛起(历程) 北魏的发展(背景、表现)
北魏统一黄河流域(时间、意义)
帝 改 革
有利条件:统治阶 级汉化改革的奠基
依据 人物和措施(经、政、人才、文化) 意义
1.政治制度的欠缺造成阶级矛盾尖锐:
宗主督护制
形成:北魏进入中原,任命豪强地主出任宗主, 督护农民纳税服役,形成宗主管理的基层组织
影响:统一初期,有利于巩固统治 长期以往,豪强地主往往隐瞒控制人口,逃避赋 税徭役,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和徭役征发, 引发财政危机。
2、 赋税制度的混乱(九品相通制)
内容: 根据资产多少规定赋税多少,分成 九品征收
影响: 地方官吏与地主勾结,“纵富督贫, 避强侵弱”,导致广大农民负担沉重, 社会矛盾日益强化
每有骑战,驱夏人(汉人)为肉篱
在战争时,往往驱使汉族和其 他各族的人充当步兵,在阵前冲锋, 鲜卑骑兵则在后督阵,并任意纵马 践踏。
3表、现实:行4民45族年歧陕视西和人民民族起压义迫(导汉致族民、族羌矛族盾)激化 4百.人余民年起间义人、民社起会动义荡多-达--威八胁十统余治次,沉重打击了 北魏打击
C 2.崔浩这位汉族儒生受到重用反映的问题是( )
A.他是汉奸,卖国投敌
B.北魏喜欢利用汉人打汉人
C.鲜卑不断学习汉族文化
D.鲜卑与汉族融为一体
D 3.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条件是(
拓跋鲜卑——骑在马背上的民族
游牧为生, 流动性强
擅长射猎, 骑兵凶猛
文化水平相 对较低
“畜牧迂徙,射猎为 业,淳朴为俗,简易 为化,不为文字,刻 木纪契……”
《魏书·序记》
北魏帝王世系表:
魏先世曾建代国,376年为前秦苻坚所灭。386年拓跋珪 重建代国,同年改国号为魏。
道武帝:拓拔珪
明元帝:拓拔嗣 太武帝:拓拔焘 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简洁
通用
第1课 改革迫在眉睫
〖课标〗 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公元220年
338年 398年 445年
386年 439年 471年
(魏晋南北朝)
公元589年
东汉到隋北朝方时期的政权更迭
十六国
东 汉
魏 蜀 吴
西 晋
东晋
北魏 东魏
西魏
宋齐梁陈
北齐
北周 隋 朝
魏晋南北朝(南2方20—589) 时代特征:是我国历史上长期分裂割据的时期和民族大交融时 期,北方相对动乱,南方相对稳定,经济发展较快。
措施:参见教材第33页
意义:拓跋部由畜牧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渐转向农 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国家机构日益完备。推 动了北魏社会经济的发展,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北魏逐渐扩展到黄河流域。
材料一:河东薛辩、薛永宗、斐骏等各拥强兵,雄据一方。河北“韩、马两姓 各二千余家,恃强凭险,最为狡害,劫掠道路,侵暴乡闾。”
三、冯太后和孝文帝——改革的推动力
1.冯太后---统治者因素
①出身汉家,以强硬手段掌握政权,推动了北魏学习汉族先进 文化(思想动员) ②精心培养孝文帝拓跋宏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人才培养)
③临朝听政,推行前期改革(奠基作用)
2.孝文帝
①孝文帝即位:471年拓跋宏通过禅让即位
(权力保证)
②孝文帝精通汉文化,坚定改革信念
材料二:魏初规定:“天下民户分为九等纳租赋”,自文成帝始,又兴十五项 “杂调”(杂税),后以战争的临时征发,一户竟收租五十石, 为正常年租赋 的二倍半!
材料三: “旧无三长,惟立宗主督护,所以民多隐冒,五十、三十家方为一户, 谓之荫附。荫附者皆无官役,豪强征敛,倍于公赋矣。”
二、社会改革迫在眉睫——改革的必要性(北魏统治面临危机)
(主观条件)
③孝文帝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
要巩固统治,就必须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借鉴汉族封建国家的统治 பைடு நூலகம்验,改革鲜卑族落后的统治方式
冯太后对改革的推动作用:
➢推动北魏学习汉族先进文化,推行初步 改革,对改革起了奠基作用; ➢精心培养孝文帝,使他具有浓厚的汉文 化底蕴,对其改革有着深刻影响;
没有冯太后的支持与栽培,就没有 孝文帝后来强有力的改革;离开孝文帝自 身的努力与深邃的认识,改革也不可能成 效卓著!
2、统一黄河流域 于439年由拓跋焘统一北方。 意义:初步结束了 创造了 促进了 创造了
北魏统一黄河流域:(439年,拓跋焘)
意义:
①初步结束西晋以来北方分裂割据局面 ②创造了北方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促进了 社会生产的发展 ③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
拓跋珪的汉化措施—改革的有利条件
1、依据:参照汉族封建政权统治方式
2、措施:政治 经济 文化 3、意义
经济: 分土定居;
计口授田,劝课农桑;
政治:
仿汉制设官;
延揽人才,重用汉儒,
完备国家机构;
文化:
兴办太学,吸收汉族先
进文化。
北魏在崛起的过程中出现了鲜卑族游牧文明与汉族农耕 文明的激烈碰撞。面对这种状况,拓跋珪在位期间采取 措施的意义是什么?
政治制度的落后(表现、影响)
的 背
必要性:面临 严重的统治危机
民族矛盾激化(原因) 阶级矛盾尖锐(原因、表现)
景 改革的推动力:冯太后临朝听政并培养孝文
帝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题练〗
1.北魏统一北方后,社会矛盾日益激化,其中社会矛
D 盾不包括(
)
A.阶级矛盾
B.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C.民族矛盾
D.鲜卑族内部矛盾
近5000年来中国气温变化
长城—— 中华大地上两种
不同文化形态共存的分割线?
一、北魏的崛起与统一黄河流域—改革的前提
鲜卑族是我国北方 阿尔泰语系游牧民 族,其族源兴起于 鲜卑山(今大兴安岭 山脉),因此为族名, 拓跋部是其部落之 一。最新考古已证 实,位于内蒙古大 兴安岭的嘎仙洞内 的石刻祝文刻写的 是鲜卑族拓跋部的 祭祖文字,证明该 地区是拓跋部的发 源地。
…… 献文帝:拓拔弘
孝文帝:拓拔宏(元宏)
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他们所征服的 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这是一条永恒的历 史规律。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第70页
前提: 1、北魏的崛起
⑴族源: 起源于东北鲜卑族拓跋部; 魏晋之际游牧于山西、内蒙; 338年建立代国,后为前秦吞并。
⑵崛起: ①背景:前秦瓦解,北方再次陷入分裂和战乱 ②北魏建立:386年拓拔珪(平城)
孝文帝改革,是在冯太后的影响 和直接推动下进行的一场自上而下 的学习汉族先进文化的旨在维护统 治的封建化运动。
〖小结〗
孝 文
前提:北魏崛起 并统一黄河流域
北魏的崛起(历程) 北魏的发展(背景、表现)
北魏统一黄河流域(时间、意义)
帝 改 革
有利条件:统治阶 级汉化改革的奠基
依据 人物和措施(经、政、人才、文化) 意义
1.政治制度的欠缺造成阶级矛盾尖锐:
宗主督护制
形成:北魏进入中原,任命豪强地主出任宗主, 督护农民纳税服役,形成宗主管理的基层组织
影响:统一初期,有利于巩固统治 长期以往,豪强地主往往隐瞒控制人口,逃避赋 税徭役,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和徭役征发, 引发财政危机。
2、 赋税制度的混乱(九品相通制)
内容: 根据资产多少规定赋税多少,分成 九品征收
影响: 地方官吏与地主勾结,“纵富督贫, 避强侵弱”,导致广大农民负担沉重, 社会矛盾日益强化
每有骑战,驱夏人(汉人)为肉篱
在战争时,往往驱使汉族和其 他各族的人充当步兵,在阵前冲锋, 鲜卑骑兵则在后督阵,并任意纵马 践踏。
3表、现实:行4民45族年歧陕视西和人民民族起压义迫(导汉致族民、族羌矛族盾)激化 4百.人余民年起间义人、民社起会动义荡多-达--威八胁十统余治次,沉重打击了 北魏打击
C 2.崔浩这位汉族儒生受到重用反映的问题是( )
A.他是汉奸,卖国投敌
B.北魏喜欢利用汉人打汉人
C.鲜卑不断学习汉族文化
D.鲜卑与汉族融为一体
D 3.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条件是(
拓跋鲜卑——骑在马背上的民族
游牧为生, 流动性强
擅长射猎, 骑兵凶猛
文化水平相 对较低
“畜牧迂徙,射猎为 业,淳朴为俗,简易 为化,不为文字,刻 木纪契……”
《魏书·序记》
北魏帝王世系表:
魏先世曾建代国,376年为前秦苻坚所灭。386年拓跋珪 重建代国,同年改国号为魏。
道武帝:拓拔珪
明元帝:拓拔嗣 太武帝:拓拔焘 北魏统一黄河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