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工作室活动记录表
名师活动记载表(沈惠华.2.20)
浦东新区翁昌来数学工作室活动记载表填表人沈惠华时间2010.1.10活动反思 四探一道经典习题八年级学习了正方形的性质及构造全等三角形的方法之后有这样的一道习题: 原题:如图1,已知正方形ABCD 中,点M 是AB 的中点,点E 是AB 延长线上一点,MN DM 交正方形外角的平分线BN 于点N .求证:MD =MN . 解析:此题的第一反应是连结DN 证△DMN 是等腰三角形,但经过尝试发现无法实现该想法.第二反应试着寻找MD 和MN 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全等,但两个三角形的形状不一样,不能全等.第三反应添加适当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可以以MN 所在的△MNB 为标准,构造MD 所在的三角形与△MNB 全等,也可以以MD 所在的△ADM 为标准,构造MN 所在的三角形与△ADM 全等.由此可以得到:方法1如图2,取AD 的中点F ,连结MF .证△MNB ≌△MDF ,得MD =MN .方法2如图3,过点N 作AE 的垂线,垂足为Q ,由RT △ADM ∽RT △QMN 转换出NQ =AM ,此时也能证RT △ADM ≌RT △QMN ,得MD =MN .通常的情况下,我们就事论事利用一到两种方法解决问题就满足了,其实面对这一习题,不妨做如下的探讨和研究:引伸一:除了上述构造全等三角形方法,是否还有其他方法能够构造全等三角形?由正方形素有完美四边形之美称,联想到利用图形本身的特点,巧用对称性解题. 方法3如图4,连DB ,并延长到H ,使BH =BN ,连MH .此解法可以看成将△MNB 沿AB 所在的直线翻折而得到△MBH ,利用轴对称构造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方法4如图5,连DB ,过点M 作AB 的垂线交DB 与点Q .此解法可以看成将△MNB 绕着点M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而得到△DMQ ,利用旋转对称构造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N M E D CB A 图1 F N M ED C B A 图2 Q N ME D C B A 图3 D Q NM E D C B A 图5思考:运动△MNB ,利用翻折和旋转均可以构造全等三角形,那么动其他三角形运用相同的方法能否解决问题呢? 方法5如图6,分别延长DA 、NB 二线交于点H ,连MH . 此解法可以看成将△ADM 沿AB 所在的直线翻折而得到△ANM ,利用轴对称构造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 方法6如图7,延长DA 到点H ,使AH =AM ,连HM 、HB . 此解法可以看成将△ADM 绕着点A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而得到△AHB ,利用旋转对称构造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 引申二 如果点M 在AB 上移动到某个位置,其他条件都不变,那么线段MD 与MN 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在解决原题的过程中发现取AD 的中点F 构造全等三角形的方法,也可以理解为在DA 上截取DF 等于MB 来构造全等三角形,那么存不存在中点条件对于原题有什么影响? 问题1如图8,点M 为正方形ABCD 的边AB 上任意一点,MN ⊥DM 交正方形外角的平分线BN 于点N .此时线段MD 与MN 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问题2如图9,点M 为正方形ABCD 的边AB 延长线上任意一点,MN ⊥DM 交正方形外角的平分线BN 于点N .此时线段MD 与MN 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问题3如图10,点M 为正方形ABCD 的边BA 延长线上任意一点,MN ⊥DM 交正方形外角的平分线BN 于点N .此时线段MD 与MN 有怎样的数量关系?结论:若点M 为正方形ABCD 的边AB 所在直线上的任意一点,MN ⊥DM 交正方形外角的平分线BN 于点N ,则必有MD =MN .即不管点M 的位置关系如何变化,只要满足其它条件不变,则必有MD =MN .思考:是不是直线上的任意一点都可以?H N M E D C B A 图6 H N M E D C B A 图7 图8 N M E D C B A 图9 N M E D C B A 图10发现:点B 除外,其他点均可以.引申三 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在其他正多边形中,有类似的结论吗?在其他四边形中,有类似的结论吗?若有的话,应满足什么条件?抓住上题,可以知道点M 的位置不管如何变化,始终满足外角的平分线的条件和MN ⊥DM 的条件,进一步可以发现当MN ⊥DM 时,∠DMN =90°=∠DAB ,所以角平分线和两角相等是必备的条件,改变背景载体后可得:问题4如图11,点M 为正三角形ABD 的边AB 所在直线上的任意一点(点B 除外),∠DMN =60°,射线MN 与∠DBE 的平分线BN 交于点N .线段MD 与MN 有怎样的数量关系?问题5如图12,点M 为正n 边形12A A …n A 的边23A A 所在直线上任意一点(点M 与点3A 不重合),1123A MN A A A ∠=∠,射线MN 与234A A A ∠的外角平分线交于点N .A 1M 与MN 有怎样的数量关系?问题6 如图13,点M 是∠A =60°的菱形ABCD 的边AB 上的任意一点,∠DMN =60°,MN 交BC 于点N .线段MD 与MN 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引申四 一对一交换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新命题是否成立?问题7如图14,点M 为正方形ABCD 的边AB 上任意一点,BN 为正方形ABCD 的外角平分线,且MD =MN .求证:MN ⊥DM .问题8如图15,点M 为正方形ABCD 的边AB 上任意一点,MN ⊥DM ,且MD =MN . 求证:BN 为正方形ABCD 的外角平分线.反思:一.数学是千变万化的,但万变不离其宗,受忻老师的启发,对于我们所熟悉的这一证明题我从四个方面加以思考:5.把握图形、题目的特点,一题多解研究问题;6.由特殊到一般(改变M 点的位置,化静点为动点)研究问题;7.由此及彼(改变题目的背景载体,由正四边形联想到其它正多边形)研究问题;8.逆向思维(改变题目的条件和结论,交换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研究问题.二.研究性学习和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多题一解有什么关联? E N M D B A 图11 AA A 3A 2N 图12 C E N M DB A 图13 N M E DC B A 图14 N M ED C B A 图15。
名师活动记载表(12)
三.教学论坛《教师如何做研究》
翁老师主持
徐颖、孙静贤、曾文洁、王海生老师各自按照自己的教学观察、教学执行、教学思考阐述《教师如何做研究》.
徐颖:研究做在日常的教学之中,就在平常中挖掘亮点,把需要或不需要的案例收集起来为自己所用.研究中要明确:需要做什么?想要做什么?能够做什么?可以做什么?涉及的研究内容可以为各个方面的内容(课堂教学总结、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改进反思、听课实践比较、集体备课总结、案例分析研究).
孙静贤:研究是课堂改革的需要,教师事业心体现.案例要求:真实的教育情境、情情境中包含看似无法解决的矛盾冲突、有鲜明的主题、有对故事情节的评析.
曾文洁:研究是一种幸福.对于身边课堂中遇到的问题想要解决,就有了教学观察、教学积累、教学反思和汇总之后的创新研究.
王海生:学生发展需要、教师发展的需要、学校发展的需要.研究可从课堂引入、变式题组、作业设计着手.
二.骨干教师和论坛互动心得
在翁老师的传筒说话下,近距离的骨干教师发表了他们的看法和做法.
建议和措施:
很多老师可能有自己的教学思考、教学积累、教学反思、教学创新,但缺乏的是把它转换成文字的一种能力,谢谢翁老师提供这样的一个学习机会,能让自己重新从各个角度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找到自己和他人的差距,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得不断前进的动力.
浦东新区翁昌来数学工作室活动记载表
主题:教学论坛《教师如何做研究》
活动内容:
一.教学论坛《教师如何做研究》
翁老师主持
徐颖、孙静贤、曾文洁、王海生老师各自按照自己的教学观察、教学执行、教学思考阐述《教师如何做研究》.
二.骨干教师和论坛互动心得
参加人员:骨干教师大组学员、工作室学员、优青学员
时间:2011.6.7地点:三林北校
名师活动记载表
浦东新区翁昌来数学工作室活动记载表填表人沈惠华时间2011.5.20研究是一种幸福!研究究竟是不是一种幸福?各人有各人的看法,心态不同看法不同,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尺寸各在人心. 收获了的,触类旁通了的,搞懂研究方法的那会满怀信心、毫不犹豫的一路研下去并不断的创新;对于自己没有要求的,在那里坐享他人研究成果的,教学中照搬别人的研究也乐在其中;最痛苦的是纠结着的、想要做研但毫无思路的,就在那边彷徨、徘徊着,找不着北的那种感觉每一分、每一秒的折磨着自己,消磨着自己仅剩的那一点点自信和热情. 我就属于上述的第三类人!一直以为搞研究很难,今天听来其实研究就在自己的身边!就在自己教学的每个细节之中!平时只要做个有心人,对于教学中迫切想要解决的所发生的问题进行梳理,就会有研究的内在动力,继而就会有研究的诸多行为:教学观察、教学思考、教学积累、教学执行、教学反思、教学创新等等,从而对于自己所研究的问题就会从各个角度进行分析、整理、思考,衍生出研究的一系列产品,也就是最一开始只是想解决这个问题而研究,但在操作的过程中却发现其它可值得继续研究的问题,不再单为研究这个问题而研究,而是通过这个问题的研究得到一系列相关的研究.有感于传统作业批改方式的无效,就动脑去研究有效的作业批改的互动模式,增加作业的有效性,为教师的批改减负增效. 当时研究的侧重点是放在互动的有效性上,所以对有效互动的方法进行了资料查阅、实验对比、方法整理、优劣筛选、反思归类. 然后在操作过程中发现积淀留存下来有效互动的其中一种操作方法是对传统的作业格式进行改进和创新,而这一方法引发的是学生对各种解题方法、题型题组的归类和整理,形成了一系列的变式题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摆脱了传统的题海战术,使学生学会了有效的学习方法,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改变传统的作业格式的操作方法:第一部分是学生的解答;第二部分是教师的批改与学生的互动;第三部分是学生的反思与整理.学生解答教师评语和学生反思题目归纳整理每个页面二分之一空间学生写问题解答,要求学生写下较为完整的解题过程,可以让教师在批阅过程中捕捉到学生的思维轨迹,了解学生在解答过程中的思维水平、思维质量和问题所在;四分之一空间写教师批改评语和学生阅后反思,教师肯定学生思维亮点,指出学生思维中的误区,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作出相关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教师的批改意见后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或对教师的批改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补充更好的解题方法;四分之一空间由学生自己在反思积累的基础上写出题目的探究和拓展变式,归纳整理题组.后续整理出的题组变式:1. 原题:如图1,在△ABC中,DE//BC,AD:DB=1:3.求△ADE 与△ABC 的周长之比.变式拓展:⑴若△ABC 的周长为24 ,求△ADE 的周长;⑵若△ADE 和△ABC的周长之差为12 ,求△ADE 的周长;⑶求△ADE 与△ABC 的面积之比;⑷求△ADE 与四边形DBCE 的面积之比;⑸若△ADE 的面积为16 ,求△ABC 的面积;⑹若其中一个三角形的面积为16 ,求另一个三角形的面积;⑺若四边形DBCE 的面积为36 ,求△ABC 的面积;⑻若两个三角形面积之和为40 ,求△ABC 的面积.2.原题:如图2,在锐角△ABC中,BC=12,矩形DEFG的顶点D在边AB 上,顶点E、F 在边BC 上,顶点G 在边AC 上,如果矩形DEFG 的长为6,宽为4,求△ABC 面积.变式拓展:△ABC中,BC=12,BC边上的高为8,矩形DEFG的顶点D在边AB上,顶点E、F在边BC上,顶点G在边AC上.⑴若四边形DEFG 是正方形,求正方形的边长?⑵若DE:DG=2:3 ,求这个矩形的面积?⑶设DE=x ,DG=y ,求y 与x 关系式?⑷设DE=x ,周长为y ,求y 与x 关系式?⑸设DE=x ,面积为S,求S与x 关系式?⑹在BC 边上是否存在点M ,使△DMG 是等边三角形?⑺在 BC 边上是否存在点 M ,使△DMG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⑻是否存在以 DG 为直径的圆与 BC 相切?若存在,求 X ,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3.原题: 根据以下各图及已知条件,分别指出图形中的等腰三角形,并说明理由l )如图 3(1) , OC 平分 AOB , CD //OB .变式拓展:⑴如图 4,已知 BF平分∠ABC,CF 平分∠ACB.过点 F 画 DE ∥BC 分别交 AB 、AC 于 D 、E.那么 BD 、CE 、DE 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2)如图5,已知BF 平分∠HBC,CF 平分∠GCB.过点F 画DE ∥BC 分别交 AB 、AC 于点 D 、E.那么 BD 、 CE 、DE 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3)如图 6,已知BF 平分∠ABC,CF 平分∠ACH.过点 F 画DE ∥BC 分别交 2)如图 3(2) , DC 平分 ADB ,DC //OB .3 )如图 3(3) , DC 平分 BDO , AB//DC .AB 、AC 于点图 3( 3)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图6图4有感于教师对几何教学的有心无力,学生对于几何学习的恐惧心理,就想到研究各种有效手段突破几何教学难点,于是就有了利用几何画板分解、抽象几何基本图形和加强几何概念教学及应用的研究,对几何画板和基本图形进行一系列的研究3.原题:如图,△ABC和△CDE 是大小相等的等边三角形,B、C、E一直线,BD与AE交于F,BD、AE 分别与AC、CD 交于P、M.(1) 你能找出图中哪些三角形全等?哪些角相等?哪些线段相等?(2) 联结PM ,判断△PMC 的形状并判断PM 和BE的位置关系;(3) 直线BD 和AE的夹角为多少度?(4) 取BD的中点G,AE的中点H, 试判断△GHC的形状.若G不是BD的中点,H不是AE的中点,则上述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则只要满足什么条件?若对原题条件作出一个分析,在具备总条件的基础上我们总可以抽象出如下的基本图形,除了对原题设计如上的一些问题并可以得出相关的结论外还可以对问题作出如下的变化:A D DC图1C变化点的位置抽象出基本图形变式1如图2,△ABC 和△CDE 是大小相等的等边三角形,B、C、E不在同一直线上,BD 与AE 交于F,BD 、AE分别与AC、CD 交于P、M. 则在上述的结论中有哪些仍然成立?变化图形的大小抽象出基本图形变式2如图3,△ABC 和△CDE 是大小不等的等边三角形,B、C、E在同一直线上,BD 与AE 交于F,BD、AE 分别与AC、CD 交于P、M. 则在上述的结论中有哪些仍然成立?变式3如图4,△ABC和△CDE 是大小不等的等边三角形,B、C、E不在同一直线上,BD 与AE交于F,BD、AE 分别与AC、CD 交于P、M. 则在上述的结论中有哪些仍然成立?D变化图形的背景抽象出基本图形变式4如图5 ,把△ABC 和△CDE 是等边三角形的条件换成△ABC 和△CDE 是正方形的条件时,直线BG和DE 的夹角为多少度?如图6 ,把△ABC 和△CDE 是等边三角形的条件再换成△ABC 和△CDE是正多边形的条件时,直线BG和DE的夹角为多少度?H弱化图形的条件抽象出基本图形变式5如图7,能否将△ABC 和△CDE 是等边三角形的条件再换成△ABC 和△CDE 是等腰三角形的条件,且保证△BCD 和△ACE 全等?若能,请画出图形,并说出两个三角形需满足的条件,若不能则说明理由.图7重组图形的条件抽象出基本图形变式6如图8,点P是线段AB上一点,在AB的同侧作△APC 和△BPD,使PC=PA,PD=PB, APC BPD .联结CD,点E、F、G、H 分别是AC、AB 、BD 、CD 的中点,顺次联结E、F、G、H.1 )证明四边形EFGH 是菱形;2)当点 P 在线段 AB 的上方时,若 APC BPD 90 ,其余条件不变,如图 9,请判断有感于学习工具三角板在中考中的广泛出现,有了让三角板动起来的念头,在 查询了大量的资料之后,以五条主线串联了本节课的内容(初一所涉及的所有几何 知识点,图形的平移、翻折、旋转三大运动,数学思想方法的整理和渗透,几何题 型的整理,几何解题方法的梳理) ,后续产生了研究的几个关注点(对三角板在教材 编写中的使用情况做了整理归类、 对教材使用中可以结合三角板的部分做出了建议, 对三角板的课题学习和探究进行了挖掘,对中考中三角板和三大图形运动相结合的 题目进行了阶段分类和创新)和几个争议点(让三角板动起来体现在哪里?是不是 通过学生的动手画图?画图的难点在哪里?怎么突破?过分强调题组训练,是不是 忽视了学生的接受水平 ?)若对于教学中的每个思考及时抓住,勤于动笔,研究就在身边! 四边形 EFGH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CA F PB 图8 DB图9。
名师工作室活动记录表 精品
设备工具的配备;
功能区的划分。
2.开展业务讲座。
确定主题、人员;
3.毕业学生答辩。
分工组织。
名师工作室活动记录表
时间
2009.06.29
地点
工作室
参加人员
蒋红枫、陈旗、黄蓉、邢亚林、郭彪
活动主题
总结工作室工作
1.核查工作室工作目标。
2.自我反思。
3.总结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4.讨论下一阶段工作思路。
参加人员
蒋红枫、陈旗、黄蓉、邢亚林、郭彪
活动主题
阶段性小结
1.讨论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课。
教学的目的、学生的作用;
理论和实践的分配;
教室的布局。
2.评价公开课。
达到的效果;
存在的问题。
3.总结一学期教学研究。
成员自身的成长和提高。
名师工作室活动记录表
时间
2009.03.09
地点
工作室
参加人员
蒋红枫、陈旗、黄蓉、邢亚林、郭彪
活动主题
省级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专业实验点评估
1.项目课程领题和实训室的建设。
汽车发动机—陈旗;
汽车底盘—蒋红枫;
汽车电器—黄蓉。
2.准备省级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专业实验点评估。
明确目的;
分工准备材料。
名师工作室活动记录表
时间
2009.05.11
地点
工作室
参加人员
蒋红枫、陈旗、黄蓉、邢亚林、郭彪
活动主题
加强专业理论学习、切实建设实践环节
名师工作室活动记录表
时间
2009.10.12
地点
工作室
参加人员
蒋红枫、陈旗、黄蓉、邢亚林、郭彪
名师工作室教研活动记录(3篇)
第1篇一、活动时间:2022年10月20日二、活动地点:学校会议室三、活动主题:探讨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策略四、参与人员: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各年级语文教师五、活动流程:1. 开场致辞2. 名师经验分享3. 小组讨论4. 交流分享5. 总结发言六、活动内容:(一)开场致辞活动开始,主持人对各位老师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简要介绍了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和目的。
她强调,在新课标的背景下,教师们需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二)名师经验分享本次教研活动邀请了名师工作室的两位资深教师进行经验分享。
第一位教师分享了她在新课标下如何开展阅读教学的心得。
她认为,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通过多种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第二位教师则分享了她在写作教学方面的经验。
她提出,写作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技巧,通过多样化的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小组讨论在名师经验分享后,各位老师分成小组,针对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策略进行讨论。
讨论过程中,老师们积极发言,各抒己见。
1. 小组一:阅读教学策略讨论内容: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讨论结果:通过以下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如读书会、朗读比赛等;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培养批判性思维。
2. 小组二:写作教学策略讨论内容: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讨论结果:通过以下方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技巧:开展写作实践活动,如日记、周记、作文等;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反思,总结写作经验;提供多样化的写作素材,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
3. 小组三:语文课堂活动设计讨论内容:如何设计富有创意的语文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讨论结果:通过以下方法设计语文课堂活动:结合教学内容,设计趣味性强的游戏;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课堂形式;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名师工作室活动记录(可打印修改)
时间2016.3地点办公室交流对象祝飞喻梦雯交流主题课堂教学艺术交流内容要做到课堂教学艺术,首先要知道教育是什么?这是关于教育功能和宗旨的思考,每个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都必须首先思考和认识,教育是“干什么的”,它有“什么作用”。
我们都知道教育的本质是育人,育人的核心是育心,教育是于心而成于灵,教育是对人类灵魂的塑造工程。
这恰恰符合了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颗灵魂唤醒另一颗灵魂,本能引起人的灵魂深处的说法。
关于教师角色的隐喻有很多种,比如:“园丁”、“春蚕”、“蜡烛”、“梯子”、“渡船”、“人类工程师”等等。
而亚里士多德却说“教师是助产婆”。
有很多人听了都很好笑,但又有点不理解。
这与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原理是相同的的,都属于启发式原则。
总之告诉了我们教师的作用在于帮助、鼓励、引导学生学习,在于释放。
还有人说教师是“服务员”!因为教育是公益服务事业,教师是提供这种公益教育的服务员!在许多学校的标语中经常可以看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这句话更加说明了学生是上帝,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人,而教师是服务员。
通过交流研讨我还知道了,学生在课堂上有三求:求知、求乐、求成。
围绕这三点去做也是达到课堂教学艺术的基本要求。
求乐表现为学生在学习中对兴趣的满足和快乐的享受;求知表现为学生对新知识、新事物的好奇、探究和占有;求成表现为每个学生在学习中都有最求自我价值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成就需要。
收获短短一次交流研讨活动,我可能并不能把它全部掌握,但我通过跟主持人祝飞的学习明白了如何去做,怎样去把握课堂教学艺术。
我想更多地还需要在今后地工作中去实践和体会,相信我一定会做得更好!时间2016.5地点办公室交流对象祝飞唐思交流主题课堂教学中突发事件的处理交流内容我认为可以用以下六种方法1.热处理热处理是教师对一些突发事件刚发生时就抓住时要,趁热打铁或正面教育或严肃批评,“长善救失”、“扬正抑邪”。
名师活动记载表(2)
时间:2010年12月21日地点:峨山路180号
参加人员:全体基地人员和全区骨干教师
活动内容:听熊斌老师的讲座
主题:数学解题方法漫谈
一、解题的重要性
1、数学的习题,不仅用来巩固所学的知识,而且可以培养你的能力,发展你的智慧,只有通过解题,你才能更多、更好地掌握数学的内容、意义和方法。
2、好的数学教师首先应该是一名解题高手。
二、兴趣
兴趣生努力,努力生兴趣。
如果你原来对数学没有兴趣,那么可以逐步培养。逐步建立起兴趣ຫໍສະໝຸດ 。数学其实就是一种智力游戏。
三、数学解题的方法
1、先弄清题意再动手
2、寻找解题方法
3、把选定的方法付诸实践
4、从游戏和实验中吸取教益
四、化归
五、打好基础
建议和措施:
听了熊斌老师的讲座,感到解数学竞赛题是一件很有乐趣的事。谈笑间,熊老师就把一个个难题转化,非常精湛,突出了他的化归的数学思想方法。希望以后还能多听到一些此类的讲座。
填表人高育梅时间1225
名师地理教研活动记录单
活动时间:2023年11月15日(星期三)下午2:00-5:00活动地点:市第一中学地理教研室主持人:张华老师参与人员:市第一中学地理教研组全体教师活动主题:基于核心素养的地理教学策略探讨活动流程:一、活动开场(2:00-2:10)1. 张华老师简要介绍本次教研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2. 强调本次教研活动将围绕核心素养展开,探讨如何将核心素养融入地理教学中。
二、主题讲座(2:10-3:30)1. 张华老师主讲《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地理教学策略》。
- 讲座内容:a. 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地理学科的关系b.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c.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地理教学策略:i. 注重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习兴趣ii. 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iii. 强化实践环节,提升地理实践力iv. 融入跨学科知识,拓宽学生视野2. 与会教师认真聆听,做好笔记。
三、分组讨论(3:30-4:00)1. 将参会教师分为四个小组,每组讨论以下问题:a. 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b. 如何设计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c. 如何将跨学科知识融入地理教学?d. 如何评价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2. 各小组进行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四、成果展示与交流(4:00-4:30)1. 各小组派代表进行成果展示,分享讨论心得。
2. 与会教师对展示成果进行点评,提出改进建议。
五、总结与反思(4:30-5:00)1. 张华老师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总结,肯定了大家的积极参与和取得的成果。
2. 强调地理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核心素养的培养,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3. 布置课后思考题,要求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际,深入思考如何在地理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
活动记录:一、主题讲座部分1. 张华老师的讲座内容丰富,深入浅出,使与会教师对核心素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2. 教师们普遍认为,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地理教学策略对于提高学生地理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小学名师工作室活动记录
小学名师工作室活动记录活动时间:2019年9月1日活动地点:名师工作室参加人员: xxx xxx xxx xxx xxx中心发言人:xxx主要内容:制定2019——2020学年名师工作室工作计划活动过程:xxx宣读《小学2018—2019学年名师工作室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为充分发挥工作室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专业引领、示范作用,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工作室将为老师们搭建一个学习平台,促进学员老师们学以致用、在实践反思中提升自己的专业和教研能力。
同时,通过专业引领,不断的完善,各学员逐步形成学有专长、学科骨干、教有特色的名教师。
二、主要工作1、落实帮带工作。
工作室1名导师分别与工作室中的4位学员作为帮带对象,结成对子,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通过备课、听课、磨课等形式努力提高学员的教育教学水平。
2、工作室借助各类活动,加强对学员教师的培养力度,力求造就一支优秀的名教师队伍,各名教师充分发挥自己在本校的影响力,使其办学水平和质量有一定的提高。
3、工作室将重视对导师的管理与引领,积极开展各类专题讲座、授课等活动,充分发挥导师在全校的辐射与示范作用。
4、积极开展微课的设计与运用。
通过微课扩大工作室成员在学科教学方面的影响与作用,并形成较为完整的微课案例集,运用到幼儿教育的各个领域中。
通过微课资源库,促进全校教师自我提升,最终达到高效课堂和教学相长的目标。
5、开展课题研究工作。
为解决学校实际问题的需要,形成科学教学的意识,工作室将组织每位成员积极参与到课题研究工作中,使其学员老师们逐步具有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将形成的策略、方法运用到课堂中验证和完善。
工作室将研究的典型案例和成果进行必要梳理、总结和提炼,使之形成有价值的科研理论。
6、深化课堂实践研究。
教师离不开课堂,它是实施教育的主阵地,提高课堂效率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至关重要。
工作室的全体成员要积极探索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积累经验,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成为研究型、专家型的名教师。
名师活动记载表(沈惠华.5.10)
浦东新区翁昌来数学工作室活动记载表填表人沈惠华时间2011.5.14一.青年教师听课存在问题1.不愿外出听课主观:①认为不论到哪里听课,别人的水平都一般,自己最有水平,学不学无所谓;②只要教学出成绩就能受到学校重视,听不听课无所谓;客观:①交通出行不方便;②教学任务繁重疲于应付,少有精力做教学之外的事;③有的教研活动形式单一,有时因为时间关系,少有发言的机会,收效不大,热情不高.2.听课为了完成学校任务①签到任务:各级各类的听课活动要签到,对学校是否参与有一个量化的考核,青年教师成了跑腿签到算人头的工具;②传达任务:各级各类的听课活动要布置安排下阶段的各项工作,青年教师成了学科教研组和学校的传声筒.3.听课为了模仿照搬缺少反思①学校要求青年教师开汇报课,平时没有积累和自己的思路,临时抱佛脚搞节课听听,不加思考的照搬应付学校的检查;②对于教材没有认真钻研,学校没有配备带教师傅,为应付日常的课堂教学上课照搬.原始的课堂素材没有消化、没有反思、没有针对班级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机械地套用既把课堂弄得支离破碎,体现不出原作者的教学理念和课堂的精彩,又失去了自己原有教学理念和特色.4.听课虽有想法且能加以思考,但缺少指导①听课是单纯的课堂实录,缺乏教学法意义上的讨论与指导;②听课所获得信息及其有限,对于课堂教学中的突发事件难以解释其发生发展的深层因素③受自身水平和经验制约,难以捕捉课堂焦点,有时甚至不知所云.二.解决目前种种现状的方案在数学教研组层面开展以课例为载体的个体反思研究,推动青年教师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研究方式、专业发展方式的变革,,让青年教师在行动中研究,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课例研究直接与青年教师的教学工作产生联系,研究的是青年教师自己在教学上遇到的问题、矛盾和困惑,这种研究使教师真正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了反思,进行了理论视角的审视,而且有了一种专业发展的渴求.创建课例研究模式模仿——调整——创新——反思一.模仿青年教师听课后模仿上课教师上课,提供课例研究的依据.在3.22日听完陆行北校的雷显飞老师的课后,我校青年教师唐伟老师照搬上了雷老师的课.二.调整青年教师上课之后,由学校骨干群体一起对照课程标准分析教材,寻找青年教师的教学理念和课标之间的差距,对教学流程提出修改意见,对课例出乎预设的精彩片段及时进行补充、反思、评价.比较典型的问题用文本或录音或录像下来进行回放,及时调整和修改,为其深入研究奠定基础.而青年教师则从他人的言谈中筛选自己所需的信息并内化为自己的积累.1.教学内容调整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题目的难易度、学生可接受的程度调整了教学内容的先后顺序,使之更适合唐老师的班级.(雷)先上“同时由同一起点同向出发”再将“同向”条件改成“反向”教案内容:(1)如图:小杰、小丽分别在400米环形跑道上练习跑步与竞走,小杰每分钟跑320米,小丽每分钟走120米.如果两人同时由同一起点同向出发,问两人第一次相遇时小杰跑了多少米?(2)想一想:如果“同向”条件改成“反向”,而其他条件不变,结果怎样?(唐)先上“反向”问题再上“同向”问题教案内容:(1)如图:小杰、小丽分别在400米环形跑道上练习跑步与竞走,小杰每分钟跑320米,小丽每分钟走120米.如果两人同时由同一起点反向出发,问两人第一次相遇时小杰跑了多少米?(2)想一想:如果“反向”条件改成“同向”,而其他条件不变,结果怎样?2.教学方法调整预备年级学生的抽象和逻辑思维能力还不够完善,要将应用题文字语言“翻译”成方程的数学语言还存在不小的困难,想尽各种不同的方法突破这个难点.(雷)通过列表格审题方法让学生的思维有个过渡,在表格中设元并将其他量用含有未知数的式子表示,能让学生在列方程时对文字语言中各个量之间的关系有一个更清楚的认识,通过找出问题中隐含的等量关系,教好的解决了行程问题中的难点.(唐)结合列表根据本班学生的学习习惯画出线段图分析题意,每一个等式对应列表中的一个量,使得学生在观察和运用表格的时候能更清楚的知道某个量如何用另外两个量来表示,更清楚的列出各个量之间的等量关系.3.教学课件调整(雷)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分别对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分别进行了直观演示,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较好的突破教学难点.(唐)课件在动态情况下能让学生理解题目中所涉及到的等量关系,对于某些后续产生的线段标注不通的颜色,更直观形象.另外增加了引导学生自己根据题意画图找等量关系的过程.三.创新善用课堂生成对教材进行二次挖掘,对于本节教学内容进行变式、拓展和提高.解题设未知数时很多同学易漏掉“第一次相遇”的条件而问“两人相遇时小杰跑了多少米?”抓住课堂生成的错误,分析原因的同时,设计问题:第二次相遇?第三次相遇?第n次相遇?四.反思认真梳理整个案例推行过程中的感想,将成功或失败的地方记录下来,思考如何将成功实践于自己的教学中或及时剖析出失败的原因.通过反思把握实践情境下具体问题的本质,获得对教学的感知与顿悟,不断生成实践创意.反思:(唐伟)外校听课及反思三月下旬,我在陆行中学听了两堂课,课题是关于方程的应用之行程问题。
名师工作室教研活动记录
到
表
姓名
签到
姓名
签到
名师工作室教研活动记录
主持人
地点
实验高中阶梯教室
时间
4
讲课人
活动议题
实验高中名师示范课
记录员
参加
人员
实验高中名师及数学组全体教师
请假
人员
无
活
动
记
要
1、11月4日,区实验高中名师示范课(数学)听评课活动在我校隆重举行,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及数学组全体老师参加了此次活动。
2、学校教师发展中心及名师工作室负责人校长对本次活动流程进行说明讲话。
3、我校老师执教了名师示范课。老师课前准备充分,课堂气氛活跃。课堂上,教师教得亲切自然,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老师凭借扎实的基本功,充分展示了我校老师良好的教育教学素质,起到了名师引领示范的良好效果。
4、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校长和刘彦鲁校长进行评课,倡导自我反思与同伴合作,营造民主、开放、共享的教学研究文化。针对新课程、新高考、新课改,吸取先进的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探索教育规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学中玩在玩中学,在玩数学过程中提高教育质量。
名师活动记载表(沈惠华.5.17)
浦东新区翁昌来数学工作室活动记载表
填表人 沈惠华 时间 2011.5.20
学习工作单
在等腰梯形ABCD 中,AD ∥BC,AB=DC ,且BC=4.
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已知A 、B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32,0()0,2(B A ,. (1)求C 、D 两点的坐标;(2)由图形还能得出哪些结论?
问题一:若将等腰梯形ABCD 沿射线DA 方向平移到1111D C B A ,设平移距离为t ,梯形ABCD 与梯形1111D C B A 的重叠部分面积为S .
(1) 请用t 的代数式表示S ,并写出t 的相应取值范围; (2) 求平移距离t 为何值时,33 S ?
问题二:若将等腰梯形ABCD 翻折,使点D 与点B 重合,折痕交x 轴于点E . (1)试判断四边形ABCE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2)求直线CE 的解析式.
问题三:如图将等腰梯形ABCD 绕着点A 旋转180°到222D C AB ,在直线CD 上找一点P ,使以点P 为圆心,PD 为半径的圆P 与直线22D C 相切,请求出此时的点P 坐标.
作业:
(1)在问题一的情况下,当梯形平移到直线22D B 与y 轴的交点的纵坐标在大于等于3
3
小于等于3范围时,求平移距离t 的相应变化范围.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请你尝试自己编制一道习题.。
名师活动记载表(4)
还有陈蓓老师的课例反思,也是非常的精彩,她为了能够在新课开头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做了多种场景的尝试,并一一进行设计勾画,最后选择最能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场景三进行教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陈老师那种不断探索,追求最优的精神让我很敬佩,我要多向这些优秀老师学习。
建议和措施:
我觉得这次的学习,对我有很大的启发,比如平时几何题教学中可以多角度去探究去发现。所以我觉得以后可以多举办这类学员之间的交流讨论会。
填表人高育梅时间2.27
浦东新区翁昌来数学工作室活动记载表
时间:2011年2月20日9点—16点地点:浦三路385弄1402室
参加人员:全体学员
活动内容:翁老师分析学员作业,学员己阐述观点主题:学员作业交流学习
心得与体会
我仔细学习了同行老师们的材料,觉得很多老师的探究材料做得很好,特别是沈老师的四探一道经典习题。作为初中数学教师,我们都碰到过这道习题,但是我在教授时,就没有沈老师这么挖掘深刻。沈老师的刻苦专研精神真是很值得我学习。沈老师再用两种方法解完此题后,将此题向四个方面拓展,仔细研读后发现,这四个方面分别是:一、利用正方形图形特点,巧用对称性,即将图形翻折构造全等三角形;二、将M点在直线AB上任意移动,其他条件不变,探究原结论是否成立?即移动变式,和现在的图形运动观点很吻合;三、将正方形改为正三角形或正五边形,甚至正n边形,探究原结论是否成立?即问题的发生的环境进行变化;四、交换原命题的题设与结论,所得新命题是否成立?即探究原命题的逆命题的真假性。最后翁老师做了精彩点评,给予很高的评价。
名师活动记载表(沈惠华.3.15)
浦东新区翁昌来数学工作室活动记载表填表人沈惠华时间2010.1.25活动反思听忻老师报告的时候,心底里的一丝灵感被忻老师激发了出来,比对忻老师整理出来的题组,心里想自己上课的时候能够把它推广到哪一步?然后又在想有了忻老师的提示,结合自己的教学积累,借鉴他人的经验又可以整理出哪些题组?正好接到了翁老师的作业要求,于是有了之前的四探一道经典例题.整理交流完了这一题后,工作室学员的作业又给了我新的灵感:有的同学对某个问题的解题方法进行剖析;有的同学对某个问题的背景载体进行了改换;有的同学对某个问题的条件进行了变换……各种思路激发我对曾经看见过的一题进行了思考和重组:原题:如图,△ABC和△CDE是大小相等的等边三角形,B、C、E一直线,BD 与AE交于F,BD、AE分别与AC、CD交于P、M.(1)你能找出图中哪些三角形全等?哪些角相等?哪些线段相等?(2)联结PM,判断△PMC的形状并判断PM和BE的位置关系;(3)直线BD和AE的夹角为多少度?(4)取BD的中点G,AE的中点H, 试判断△GHC的形状.若G不是BD的中点,H不是AE的中点,则上述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则只要满足什么条件?若对原题条件作出一个分析,在具备总条件的基础上我们可以设计如上的一些问题并可以得出相关的结论.然后对问题可以作如下的变化:变式1如图2,△ABC和△CDE是大小相等的等边三角形,B、C、E不在同一直线上,BD 与AE交于F,BD、AE分别与AC、CD交于P、M.则在上述的结论中有哪些仍然成立?变式2如图3,△ABC和△CDE是大小不等的等边三角形,B、C、E在同一直线上,BD 与AE交于F,BD、AE分别与AC、CD交于P、M.则在上述的结论中有哪些仍然成立?变式3如图4,△ABC和△CDE是大小不等的等边三角形,B、C、E不在同一直线上,BD 与AE交于F,BD、AE分别与AC、CD交于P、M.则在上述的结论中有哪些仍然成立?图3变式4 如图5,把△ABC 和△CDE 是等边三角形的条件换成△ABC 和△CDE 是正方形的条件时,直线BG 和DE 的夹角为多少度?如图6,把△ABC 和△CDE 是等边三角形的条件再换成△ABC 和△CDE 是正多边形的条件时,直线BG 和DE 的夹角为多少度?变式5如图7,能否将△ABC 和△CDE 是等边三角形的条件再换成△ABC 和△CDE 是等腰三角形的条件,且保证△BCD 和△ACE 全等?若能,请画出图形,并说出两个三角形需满足的条件,若不能则说明理由.F B H CE 图7。
名师活动记载表(7)
1.何为课堂观察?
2.课堂观察的意义何在?
3.建立课堂观察的合作体
4.课堂观察的框架设计
建议和措施:
倪明老师的如何听评课对我的感触是很大的,对于教师的瘦、透、漏、皱的总结,非常精辟。从这四个方面所讲述的好课的标准也为我今后的备课指明了方向,在今后的教能力。
3、漏:①课堂留给学生尽可能多的活动和思维空间
②学生占用80%时间、教师占用20%
③提高教学的思维含量。
④没有思维就没有效率
4、皱:①课堂要有起承转合、有情趣,有悬念有波澜
②学生学习有兴奋点、有欲罢不能之感
③有认知冲突
④新的生成
⑤有教学意外
二、听评课存在的问题:去专业
三、从课例说起
四、听评课的问题在哪里?
填表人胡艳时间2011/5/15
浦东新区翁昌来数学工作室活动记载表
时间:2011-5-10地点:教发院1406室
参加人员:工作室成员
活动内容:如何听评课
主题:
一、评判是否好课的四个指标:
1、瘦:①教学内容要少而精。(误读三维目标)
②紧扣“核心知识”的人人过关。
③一课有一得,得得有联系。
2、透:①教师要讲深讲透。能生动的表达。
②从内容-方法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点-线-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