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生产加工环节质量安全现状及监管情况
谈谈当前食品安全监管存在问题及对策
![谈谈当前食品安全监管存在问题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49c9740fb7360b4c2e3f6449.png)
谈谈当前食品安全监管存在问题及对策“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系到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关系到经济发展和和谐社会构建的工作大局。
但是,当前的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并不如人意,食品安全事故频频发生,凸显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力度的不足,也反映了监管体系目前存在的种种弊端。
就前旗而言,尽管食品生产企业较少,也未出现过食品安全事故,但通过调研和日常巡查,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食品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一、目前食品监管存在的问题(一)法律意识淡薄由于我国地域广阔,有7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农村,农村消费者对法律的认识程度普遍较低,自我保护意识不强,防范意识很弱。
在购买食品时,缺乏查看所购食品的生产日期、合格证、认证标志的意识。
一些小作坊业主法律意识淡薄,素质偏低。
虽然质监部门频频出招,不断颁布各种法律法规,但得不到彻底执行。
不少食品小作坊从业人员既使签定了承诺书,在利润的驱动下,无视肩头所担负的食品质量安全责任,依然说一套做一套,违规现象时有发生。
(二)监管职责不清食品安全在质监、工商、卫生、食药、农业等多各部门的监管之下,为何还会发生食品安全事故。
症结之一就在于多头监管。
食品经营主体点多面广,职能部门鞭长莫及,难以有效地实施监管。
大部分食品经营户规模小、投资少,经营场所多是自家住房或在乡村公路旁搭建临时经营点,经营场所和生活区没有明确区分。
虽然各个职能部门都有各自分管的领域,且存在遇到有益的事抢着执法,遇到安全事故则互相观望的弊端。
针对小作坊而言,明确是属质监部门监管,但工商也有一套台帐,卫生部门检查卫生许可证和健康证,而质监作为主要监管部门却无有效的行政手段。
《食品安全法》实施后,卫生许可证已停发,虽然明确省一级卫生部门制定小作坊监管办法,但目前没有说法,配套细则没有跟上。
(三)检测水平落后目前,我国食品行业发展迅速,但国内食品检测能力相对滞后,无法满足职能部门对食品检测的需要。
基层监管部门设备相对落后,一般都是实验室内的仪器,不可移动,样品必须取回实验室测试,效率比较低下,很难随机实施检测。
企业食品监测情况汇报
![企业食品监测情况汇报](https://img.taocdn.com/s3/m/432c7f19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df.png)
企业食品监测情况汇报尊敬的领导:根据最新的企业食品监测情况,本次汇报如下:一、食品安全监测总体情况。
经过近期的食品安全监测,我公司共对各类食品进行了全面检测,包括生产、加工、储存等环节。
监测结果显示,绝大多数食品样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但仍存在个别样品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需要引起重视。
二、主要食品安全问题。
1. 食品添加剂超标,部分食品样品中检测到添加剂超标情况,主要包括防腐剂、色素等。
这些食品添加剂超标可能会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潜在风险,需要加强生产过程中的管理和监督。
2. 农药残留超标,部分农产品样品中检测到农药残留超标情况,主要包括蔬菜、水果等。
农药残留超标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慢性危害,因此需要加强对农药使用的监管和控制。
3. 食品微生物污染,部分食品样品中检测到微生物污染情况,主要包括霉菌、大肠杆菌等。
这些微生物污染可能会导致食品变质,对消费者的健康构成威胁,需要加强生产过程中的卫生管理。
三、食品安全监测改进措施。
为了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监测工作,我公司将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生产过程管理,对生产过程中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农药施用、卫生条件等进行全面检查和整改,确保食品生产过程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2. 强化监督检查,加大对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力度,对存在违规行为的企业进行严厉处罚,维护食品市场秩序。
3. 提高员工素质,加强员工食品安全意识培训,提高员工对食品安全监测工作的重视程度,确保监测工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四、食品安全监测工作展望。
未来,我公司将继续加强食品安全监测工作,提高监测工作的专业性和精准度,确保食品质量安全,保障消费者的健康权益。
同时,我公司也将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加强行业内部的自律和监督,共同维护食品市场秩序。
以上是本次企业食品监测情况的汇报,希望领导能够对我们的工作给予指导和支持,谢谢!此致。
敬礼。
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安全监管现状汇报材料
![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安全监管现状汇报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fc208a0d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e1.png)
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安全监管现状汇报材料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安全监管现状汇报材料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安全监管现状汇报材料XXXX年,是市场监管系统全面落实国务院机构改革规定,转变职能的一年。
半年来,X区分局紧紧围绕上级工作部署,积极作为,确保“三合一”体制改革和市场监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一、辖区食品安全基本情况分局承担着负责辖区生产加工、流通环节及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截至上半年,辖区共有食品经营单位XXXX 家,其中食品生产加工主体XXX家,食品经营主体XXXX家,餐饮服务单位XXXX 家。
二、存在问题及主要原因分析食品安全监管力量薄弱。
一是监管人员数量少。
自三局合一以来,原工商一、二分局人员合并,在册XX人,实际在岗人员只有XX人,平均年龄XX岁。
监管着各类企业XXXX户,个体工商户XXXXX户,承担着原工商、质监、药监的工作任务,局机关从事食品安全监管的人员紧紧X人,食品安全监管面积大、战线长、监管基础薄弱、动态性强,同时食品行业兼具从业人员素质较低、流动性强的特点,现有监管人员即便超负荷工作,也不能达到监管率XXX%。
二是物力支撑不足。
目前我局办公设备、执法装备严重匮乏,严重制约了X 区食品行业的监管,为食品安全隐患埋下伏笔。
目前的检测设备只能针对极少部分品种做基础检测,面对琳琅满目、品种繁多的食品,我们执法人员绝大多数时间是采取凭经验肉眼看、鼻子闻、手摸和检查购物凭证等方式来辨别假劣产品,支撑食品安全工作的物质技术力量无法保障,难以及时发现,及时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三是财力保障不足。
政府在食品安全领域投入少,抽检经费缺乏,发现可疑食品不能及时开展抽样检验,锁定证据,致使执法监管陷于被动状态。
食品安全隐患突出。
一是经营者食品安全意识淡薄,隐患突出。
未实行进货查验及台账登记、索证索票制度或者记录、索证索票不全,不能及时处理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基本的食品安全知识缺乏,留下巨大的食品安全隐患。
二是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不高,维权困难。
食品安全工作情况总结范文6篇
![食品安全工作情况总结范文6篇](https://img.taocdn.com/s3/m/61b4db71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b2.png)
食品安全工作情况总结范文6篇篇1一、引言食品安全是民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对我市食品安全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食品安全工作现状1. 法规建设不断完善我市食品安全相关法规建设不断完善,出台了一系列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2. 监管体系逐步健全我市食品安全监管体系逐步健全,各级监管部门职责明确,协同配合机制不断完善。
同时,社会共治格局也在逐步形成,企业自律、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的作用日益凸显。
3. 食品产业健康发展我市食品产业健康发展,食品生产企业数量稳步增长,产品质量不断提升。
同时,食品产业的科技创新和转型升级也在不断推进。
三、存在的问题1. 监管执法力度不足虽然我市食品安全监管体系逐步健全,但仍然存在监管执法力度不足的问题。
一些基层监管部门存在人员配备不足、设备落后等问题,导致监管执法效果不佳。
2. 企业自律意识不强一些食品生产企业存在自律意识不强的问题,为了追求利润,忽视产品质量和安全标准,违规添加有害物质等问题时有发生。
3. 社会监督作用发挥不足虽然社会监督在食品安全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但仍然存在社会监督作用发挥不足的问题。
一些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缺乏足够的关注和了解,导致社会监督效果不佳。
四、建议1. 加强监管执法力度建议进一步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管执法力度,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基层监管部门的人员配备和设备水平,确保监管执法效果。
2. 提高企业自律意识建议加强对食品生产企业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企业的自律意识,推动企业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生产和管理。
同时,建立完善的企业信用记录和信用评价体系,对失信企业进行严厉处罚。
3. 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建议加强对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教育和宣传,提高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和鉴别能力。
食品安全总结8篇
![食品安全总结8篇](https://img.taocdn.com/s3/m/6066eda4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f3.png)
食品安全总结8篇篇1一、引言食品安全是关系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问题,也是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加强了食品安全监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本文将对当前食品安全形势进行分析,总结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食品安全形势分析1. 食品犯罪现象依然存在。
一些不法分子为了谋取暴利,在食品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中掺杂使假、以次充好、以假乱真,严重危害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2. 食品安全事件频发。
一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提高产量,忽视了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导致食品安全事件频发。
这些事件不仅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影响,也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带来了潜在威胁。
3. 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短板。
虽然我国政府已经加强了食品安全监管,但是仍然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之处。
例如,监管手段落后、监管力度不足、监管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依然存在。
三、存在问题1. 食品生产环节存在的问题。
一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为了降低成本,使用劣质原料、违规添加化学品等手段来提高产品产量和质量。
这些行为严重危害了食品安全和人民群众的健康。
2. 食品加工环节存在的问题。
一些企业在加工过程中存在不规范操作、不严格把控产品质量等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导致食品受到污染、变质等问题,从而危害人民群众的健康。
3. 食品销售环节存在的问题。
一些商家为了追求利润,销售过期、变质、假冒伪劣食品。
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也严重危害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四、对策建议1. 加强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建设。
政府应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加大对食品犯罪的打击力度,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2.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
政府应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完善监管手段和方法,提高监管效率和能力。
同时,应加强对食品企业的监督和管理,确保企业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进行生产、加工和销售。
3. 加强食品行业自律。
食品企业应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加强内部管理和自律意识,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
食品加工监管情况汇报
![食品加工监管情况汇报](https://img.taocdn.com/s3/m/e02f3e06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32.png)
食品加工监管情况汇报
近年来,我国食品加工行业发展迅速,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为了
保障食品安全,加强对食品加工的监管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在此,我将就食品加工监管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针对食品加工企业的监管工作,我们加大了日常巡查力度,建立了定期
检查制度,对食品加工企业的生产流程、原料采购、生产设备、卫生条件等进行全面检查。
同时,我们也加强了对食品加工企业的食品安全培训,提高了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其次,针对食品加工流程的监管工作,我们加强了对食品添加剂的管理,规范
了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标准和限量要求,严格控制了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量和种类。
对于食品加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食品安全隐患,我们建立了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确保食品加工过程的安全和卫生。
另外,针对食品加工产品的监管工作,我们加强了对食品加工产品的抽检工作,对市场上销售的食品加工产品进行抽样检测,确保产品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
对于发现的不合格产品,我们及时进行下架处理,并追溯产品流向,最大程度地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最后,针对食品加工行业的监管工作,我们加强了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建立了
食品安全信息共享机制,及时掌握食品安全动态,加强对食品加工行业的监督管理。
总的来说,我国食品加工行业的监管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
问题和挑战。
我们将继续加大监管力度,完善监管制度,加强监管执法,确保食品加工行业的安全和健康发展。
希望各位领导和同事们能够继续关注和支持我们的监管工作,共同努力,为食品安全保驾护航。
食品卫生与安全监管现状及改进分析
![食品卫生与安全监管现状及改进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c9ddbfc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91.png)
近年来,食品原料和添加剂种类不断丰富,加工工艺和销售手段也不断革新,推动了食品行业飞速发展,但在这一过程中,频频发生的食物中毒事件以及食品卫生安全抽检不合格问题也应该得到人们的重视。
为此,相关工作人员应该重点关注食品卫生与安全监管现状,并基于实际需要制定更为科学的食品卫生安全监管计划。
1 食品卫生与食品安全的区别食品卫生是预防医学领域的一个概念,它是为防止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危害人体而采取的综合措施。
食品卫生既属于公共卫生,又属于食品科学,是一种为保护食品安全性、完好性和实用性而采取的措施。
食品安全是食品检查领域的一个概念,意味着食品无毒无害,符合营养要求且不会对人体造成任何危害;食品安全是指食品的质量安全、数量安全和可持续安全。
食品卫生与食品安全并非同等概念,二者存在多种差异[1]。
比如,食品卫生与食品安全范围不同,后者包括食品种植与养殖环节但前者不包括;侧重点不同,食品安全的重点在于结果与过程安全统一,而食品卫生的重点在于过程安全。
但无论是食品安全还是食品卫生,都是为了保证人体健康和食品行业可持续发展而存在的。
2 食品卫生与食品安全监管现状食品卫生与安全监管是保证食品无毒无害、营养与质量达标的关键,现阶段,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大多表现在农药残留、添加剂滥用、食品变质等方面,尤其是在添加剂的使用方面引发过多次食品安全事故。
为了加强食品安全管理,我国不断提升食品添加剂管控力度,在2014—2020年这6年间,共有186种食品添加剂新品种获批,可扩大范围和用量的获批品种也达到了120种[2]。
虽然,我国食品卫生与安全监管工作不断推进,相关行业标准与管理机制也在不断丰富,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食品卫生与安全监管的细节问题仍然颇多,相关工作质量的提升难度相对较高。
目前,我国食品卫生与安全监管机制和法律体系尚不完善,现行法律和制度的约束力不强、作用范围不广,导致许多食品安全问题无法得到有效处理,监管工作的开展力度和有效性也无法保障。
《2024年我国食品安全监管问题及对策研究》范文
![《2024年我国食品安全监管问题及对策研究》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e04a0064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d9.png)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问题及对策研究》篇一一、引言食品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近年来,我国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现状、问题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提供参考。
二、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现状(一)法律法规不断完善我国政府在食品安全领域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如《食品安全法》、《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等,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了法律依据。
(二)监管机构逐渐健全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在食品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环节均设有监管机构,确保食品质量安全。
(三)食品质量整体提高在政府的努力下,我国食品质量整体上得到了提高,食品安全事件发生率有所下降。
三、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一)法律法规执行不力尽管有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如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等。
(二)监管体系不够完善食品安全监管涉及多个部门,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协调机制,导致监管空白和重复监管现象并存。
(三)食品安全信息不透明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信息了解不足,导致在消费过程中缺乏判断力。
同时,部分企业存在隐瞒信息、误导消费者等行为。
四、对策与建议(一)加强法律法规执行力度1. 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
2. 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的业务水平和道德素质。
3. 推动部门之间的协作与信息共享,形成监管合力。
(二)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1. 明确各部门的职责与权限,避免出现监管空白和重复监管现象。
2. 建立食品安全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信息透明化。
3. 推动企业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确保食品质量安全可追溯。
(三)加强消费者教育与引导1. 提高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认知水平,增强消费信心。
2. 开展食品安全知识普及活动,提高消费者的自我保护能力。
3. 鼓励消费者参与食品安全监督,形成社会共治局面。
中国食品安全现状及相关建议
![中国食品安全现状及相关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18ee4d57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88.png)
中国食品安全现状及相关建议1. 引言1.1 中国食品安全现状中国食品安全现状一直备受人们关注,近年来也频频成为社会热点话题。
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食品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隐患。
中国的食品安全现状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不完善。
当前食品安全监管涉及多个部门,存在监管职责不清晰、协调不畅等问题,导致监管体系不够完善,监管难度加大。
食品安全违法成本低。
一些食品生产商为了谋取暴利,不顾产品质量,违法违规行为屡禁不止,而相关法律法规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不够,致使违法成本降低。
食品安全监管缺乏透明度。
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在执法过程中存在信息不对称、监管行为不透明等问题,导致监管效果打折扣。
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不强。
一些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对食品安全问题认识不够,购买食品时只注重价格和口感,忽略了食品安全标准。
中国食品安全现状虽有一定改进,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加以改善和解决。
1.2 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影响一、危害人体健康。
食品安全问题可能导致食品中的有害物质超标,或者食品受到细菌、病毒等污染,食用后可能引发食物中毒、肠胃疾病等健康问题,严重者还可能危及生命。
二、影响社会稳定。
食品安全问题会导致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疑虑加剧,消费者的信任受损,可能引发社会不安定因素,甚至引发食品安全事件,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三、损害企业信誉。
食品安全问题可能导致企业产品质量受到质疑,企业信誉受损,进而影响企业发展和市场竞争力,甚至可能导致企业破产倒闭。
四、影响国家形象。
食品安全问题可能会被外界关注和报道,影响国家形象和信誉,给国家在全球的发展和合作带来影响。
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不仅对消费者健康和社会稳定造成影响,也损害了企业信誉和国家形象。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提高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建设完善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至关重要。
2. 正文2.1 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不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不完善,是导致中国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前食品小作坊安全监管工作存在四大问题
![当前食品小作坊安全监管工作存在四大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03320bec0242a8956bece430.png)
当前食品小作坊安全监管工作存在四大问题食品小作坊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质量安全问题一直是困扰各级政府,也是基层质监部门在监管过程中急需思考和解决的主要课题之一。
存在问题:一是多方监管有待进一步配合。
虽然国家全面加强食品从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各环节的统一监管,基层还存在食品安全分段监管模式,责任主体涉及多个部门,存在职能交叉、监管盲点等问题,同时给业主造成一定负担。
二是小作坊加工点流动性大。
由于食品小作坊设备简单规模小、时开时停、流动频繁、隐蔽性强等特点,广泛分布在城乡接合部、棚户区,使对小作坊的监管工作产生一定困难,底数波动大。
二是生产加工食品质量存在隐患。
食品加工小作坊多分布于平房居民区等隐蔽偏僻处,监管难度大,生产条件简陋,遍布居民生活垃圾、废水等污染隐患,生产加工场地环境卫生成为影响食品加工小作坊安全生产的最大问题。
四是食品小作坊从业人员素质偏低。
小作坊多为家庭式的“夫妻店”“父子档”,大部分参与生产的工人未经过体检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文化水平较低,缺乏食品安全知识培训。
对策建议:一是完善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机制。
全面构建级参与,各部门管理的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各单位积极主动地加强沟通,加强协调,密切配合,加强日常监管,进行集中整治,真正实现食品供应全程监管无缝隙、全覆盖。
二是强化社区监管责任。
积极探索镇、街道属地监管责任体系,推行网格化监管工作模式,构建责任落实工作机制,加强协调,配合集中整治,实现食品供应全程监管无缝隙。
三是建立食品安全责任追究制度。
实施在食品原料采购和产品出售环节中的票据登记制度,提供销售证明,确保出现问题,追根溯源,让生产者主动改造规范;在强制管理小作坊生产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帮助生产者由小作坊向小企业转型,促进其生产规范化、规模化,规划小作坊园区,园区内建生产车间、宿舍、仓储库、检验室等。
四是引导规范从业人员素质。
食品生产监督检查情况汇报
![食品生产监督检查情况汇报](https://img.taocdn.com/s3/m/cfd3d397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ff.png)
食品生产监督检查情况汇报近期,针对食品生产环节存在的安全隐患和违法违规行为,我部门进行了一系列的监督检查工作。
下面我将向大家汇报一下我们的检查情况。
首先,我们对食品生产企业的生产环境进行了全面排查。
通过现场检查和抽样检测,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
比如,有的企业存在着生产车间不整洁、设备设施不完善、生产工艺不规范等情况。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食品生产的安全和质量,我们已经要求相关企业立即整改,并加强日常监管,确保食品生产的安全。
其次,我们对食品生产企业的原料采购和使用情况进行了检查。
我们发现一些企业存在着原料采购不合格、使用过期原料、掺假掺杂等违法行为。
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严重影响了食品生产的正常秩序。
我们已经责令相关企业停止使用不合格原料,并对违法行为进行了严肃处理。
另外,我们还对食品生产企业的产品质量进行了抽检。
通过抽样检测,我们发现了一些产品存在着质量不合格的情况,比如细菌超标、添加剂超标、质量指标不达标等问题。
这些问题严重威胁了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我们已经责令相关企业停产整改,并对不合格产品进行了召回处理。
最后,我们还对食品生产企业的生产记录和相关证照进行了核查。
通过核查,我们发现一些企业存在着生产记录不完整、证照不齐全、违法生产等情况。
我们已经要求相关企业立即整改,并对违法行为进行了严肃处理。
总的来说,我们的食品生产监督检查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是,我们也清楚地意识到,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任重道远,我们将继续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严格执法,坚决维护食品生产的安全和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感谢大家的关注和支持!。
食品质量监控及改进报告
![食品质量监控及改进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5401c95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de.png)
食品质量监控及改进报告
一、引言
为了确保我国食品安全,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提高我国食品行业的整体水平,本报告针对食品质量进行了全面的监控与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二、食品质量监控数据分析
1. 食品抽检情况
在报告期间,共抽检食品数量批次,其中合格批次为合格率,不合格批次为不合格率。
2. 不合格食品类别
不合格食品主要包括:**类别1’,’类别2’,’类别3’等。
3. 不合格项目
不合格项目主要包括:**项目1’,’项目2’,’项目3’等。
4. 不合格原因分析
不合格原因主要包括:生产过程不规范、原材料不合格、包装不规范、储存运输条件不当等。
三、改进措施
1. 加强法律法规宣传和培训
提高食品生产、经营者和监管者的法律意识,确保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得到有效执行。
2. 完善食品生产工艺
指导企业改进生产工艺,严格控制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卫生条件和质量标准。
3. 强化原材料监管
加强对食品原材料的检测和监管,确保原材料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4. 提高包装和储存运输标准
指导企业采用合格的包装材料,确保食品在储存运输过程中的质量安全。
5. 加大执法力度
对于不合格食品生产、经营者,要依法严肃处理,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行为。
四、结论
通过加强食品质量监控和改进措施的实施,我国食品安全状况有望得到进一步改善,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放心的食品。
食品安全监管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
![食品安全监管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235cd965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db.png)
食品生产加工环节质量安全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近年来,在市局党组正确领导下,全市质监系统牢牢抓住落实食品企业主体责任这条主线,着力强化生产监管,不断加大食品安全整顿,严厉查处生产加工环节的违法违规行为,及时有效地处置食品安全突发事件,保证了全市生产加工环节食品安全形势的基本稳定;为进一步做好全市生产加工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食品科认真研究分析,全面深入排查食品生产加工环节存在的食品安全隐患和当前食品生产监管工作的风险,提出了下步工作重点,现汇报如下:一、存在的主要风险和隐患主要从我市的食品生产加工和我们的监管工作、外部环境三方面进行分析;一生产加工环节存在的食品安全风险1、获证企业数较多的产品截至2012年5月,我市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470家,有效证书数559张;其中肉制品、小麦粉、饮料、糕点四类产品的发证数量较多,共计263张,占获证总数的47 %;这些都是获证企业多,消费量大,同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产品,掌握好此类产品的问题,控制住产品的风险,就可以较大程度地监管好全市生产加工环节的食品安全;根据我们以往开展的专项整治、监督检验工作,以及外地发现的情况,这些产品存在以下安全问题和隐患:2、监督检验合格率较低的产品2011年省监督抽查共抽查我市食品520批次,合格437批次,合格率%,实物合格472批次,合格率%;食品市级监督抽查涉及糕点、饮料、蔬菜制品、原料乳粉和食品小作坊生产加工的产品,共抽查125批次, 经检验综合判定,合格95批次,产品批次合格率为%,产品实物质量合格82批次,产品实物质量合格率为%;综合分析,合格率较低的前5类产品是:白酒、蔬菜制品、方便食品、罐头、食醋;通过监督检验的数据分析,不合格比例较高的项目为标签、水分、微生物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酵母菌、食品添加剂防腐剂、甜味剂、增白剂、着色剂;对合格率较低的产品,以及导致不合格的产品标识标注、生产过程中对水分和微生物的控制,以及使用食品添加剂等是我们以后开展专项整治和监督检验的重点内容;3、乳制品乳制品由于产品本身的特点和产业政策限制,我市获证企业有两家,虽然数量不多,但自三聚氢胺事件以来,乳制品备受关注,对乳制品企业的要求也高于其它食品企业,所以乳制品作为高风险产品,是监管重点;4、区域性重点食品肉制品:主要集中在辛县,辛县共有肉制品获证企业43家全市共96家,风险主要在于,一是企业对原材料把关不严,致使原料中带入不应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二是标识标注不正确;三是企业生产条件、卫生条件比较差;阿胶系列产品:主要集中在同仁县,共有阿胶系列产品26家全市28家,风险主要在于一是企业获得的食品的生产许可证,却以保健品销售;二是超范围使用“QS”标志;如在一些不办理食品生产许可证的阿胶颗粒等产品上加贴“QS”标志;三是所用阿胶原料是否证件齐全,质量合格;小麦粉:主要集中在凤凰区,凤凰区小麦粉获证企业共15家全市共70家,明显的成效是自国家禁止使用增白剂以来,今年抽查均未检出增白剂,但要注意下一步是否有替代品;现在存在的风险是水分容易超标,原因是企业认为水分不是影响安全的指标,控制不严,有的企业则是故意增加水分以提高利润;蔬菜制品:主要集中在乐平,乐平共有蔬菜制品获证企业11家,主要产品为金针菇罐头;风险主要是生产条件差和二氧化硫残留量超标,超标原因是原料中带入或对添加量控制不准确导致超量;5、食品相关产品我市食品相关产品获证企业有:食品塑料包装获证企业21家,食品添加剂获证企业9家;塑料包装生产风险关键在于对原材料的把关,食品塑料包装主要原材料是必须用食品级的复合膜和聚乙烯颗粒,如企业为节约成本使用非食品级的,则最终产品质量就没有保障;6、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小作坊风险点:一是分布散,从业人员少,生产条件简单,监管难度较大;二是缺乏准入门槛,食品质量安全无法得到保障;三是城乡结合部是发生食品质量问题的高发区,可能存在生产假冒伪劣食品的黑窝点、黑作坊,食品质量安全隐患较大;由于目前山西省食品安全条例正在制定,关于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管理还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因素,我们将在有关规定出台后,按照要求继续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监督管理;二食品生产监管工作存在的责任风险1.掌握政策要求不及时的风险;近年来食品法律法规文件出台的比较多,必须及时收集、学习、掌握;对现行法律法规学习、掌握不透彻,对法律法规赋予的监管职责不明确,规避责任风险意识和能力不强,由此引发监管问题;2.未能按照现行的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对食品生产企业实施监督检查的风险;对食品企业检查要按照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监督检查规定的规定进行;包括未制定食品安全监督检查计划、未依法实施监督检查以及对监督检查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处置不到位,对已经不再保持取证条件的企业未按照程序撤销和吊销生产许可等情况;3.未按有关规定实施食品抽样检验工作的风险;抽样及后处理省局有具体规定山西省食品抽样检验规范和山西省食品抽样检验后处理工作规范包括未制定食品抽检工作计划、在抽样、检验、结果发布等环节存在违法违规行为以及抽检后处理措施不到位等情况;4.对于辖区内存在的区域性、行业性重大食品安全隐患包括潜规则以及相对集中的食品安全投诉举报未能采取有针对性的处置措施,未及时报告的风险;5.对于通过监督检查、抽样检验、投诉举报、舆论媒体曝光及上级交办等渠道发现的食品安全问题未能及时制定应对措施,并进行有效处置的风险;三外部环境媒体曝炒作的风险;一般三个方面:一是企业环境脏、乱、差作为食品企业,环境卫生一定要注意;二是产品质量不合格,现在监督抽查结果均上网公布,尤其是大企业质量不合格更易被炒作;三是我们的监管工作,企业上的问题会让记者追到我们的监管问题;职业举报人举报的风险;食品安全法规定了十倍赔偿,现我省又出台了食品有奖举报办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职业举报人,进行举报申诉;要求依法查处,要求十倍的赔偿,要求落实举报奖励;他们一般不花检验费去检产品质量,举报主要三方面一是产品标识标注;二是添加了不该向普通食品中添加的物质,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不能用于普通食品,他们会通过看食品标签配料表,对照来看;三是无证生产,现在获证企业在网上均能查到;查不到即按无证生产进行举报;所以我们重视产品的标识标注,遇到这种情况要抓紧落实,掌握情况,并及时答复,掌握时限,如超时限,还有被复议的风险;二、食品安全风险产生的原因一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不落实主要表现在,个别企业管理层人员质量安全意识淡薄,对法律法规规定企业应尽的义务和承担的责任不清楚;甚至对企业自身的各项质量安全管理制度不了解,生搬硬套同行的制度,其目的只是为了取得生产许可证,一旦获证后就搁置一旁;例如,生产加工过程中卫生环境差,加工器具无卫生消毒等防护措施,产品出厂未按规定批批检验,不合格产品未经处理擅自放行等;二利益驱动促使企业铤而走险分析近年来被曝光的食品安全事件我们不难发现,诚信道德的缺失是导致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的主要因素;少数企业特别是个体经营的小型企业受利益的驱使,铤而走险;为了获得足够的利润,完全不顾他人身体健康,大肆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甚至在食品中超量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或添加非食用物质;例如去年上海发生的“染色馒头”事件、今年发生的“毒胶囊”事件;三产品过度“科技化”与标准滞后如食品添加剂;如今的食品工业已与消费者达成一种“口感”协议,为了迎合消费者追求新鲜感、刺激感等所谓的“完美消费”心理,导致有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滥用食品添加剂的事件时有发生;即使是作为食品生产加工原料的初级农产品在种植、养殖过程中也存在所谓的“科学化”;如“瘦肉精”事件;同时技术标准的滞后,致使在食品检验、监管工作中缺乏有效依据;四监管资源与承担的监管工作任务不匹配一是个别基层监管人员主观责任意识不强,专业技术能力薄弱,导致对企业的监督检查成为了走过场和环境卫生检查,在监管工作中发现不了本质问题;二是监管资源和力量与食品大省的现实情况不相称,基层局在监管机构、人员、经费、装备保障等方面仍存在不足;三、应对风险的措施一继续督促企业全面落实主体责任;继续做好食品企业落实主体责任监督检查,进一步提升食品企业法人的社会责任意识,推动食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的深入落实;积极培育典型企业,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引导广大食品企业加强企业管理,严格质量控制,筑牢食品质量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加强对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督促生产企业严格落实食品质量安全的各项制度,对于制度建立不完善,执行制度不严格等不符合主体责任要求的违法违规行为,坚决依法从严处理,确保监管责任落实到位;二做好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开展重点产品抽查工作;坚持“标本兼治,着力治本”的原则,按照省局和地方的工作部署,以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等问题为重点,围绕重点地区和重点产品继续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切实保障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质量安全,推动全市食品工业的健康发展;三严厉查处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违法违规行为;始终保持对食品质量安全违法违规行为的高压态势,不断加大行政执法工作力度,对于在监督检查、抽样检验、投诉举报中发现的食品生产加工环节中存在的非法添加、掺杂掺假、以次充好等质量安全违法行为,依法从严查处;对媒体曝光和消费者投诉举报的食品安全信息,第一时间组织调查核实,及时果断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因应对不到位导致食品安全问题扩大;四加强学习和培训,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监管人员的整体业务素质和水平;2012年,山西省食品安全条例将通过立法,我们将根据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新要求,及时组织学习宣贯,继续有重点地组织基层监管人员深入学习,使食品安全监管人员深入掌握和领会,确保按照规定的职责和要求开展工作;五做好风险监测和预警研判工作;通过日常监管、质量抽检、查办案件、跟踪媒体等多种监测途径,搜集食品安全风险信息,进一步提高食品抽样检验和风险监测工作的频次和覆盖面,及时发现存在于区域、行业、企业中的食品质量安全隐患,及时做好研判、处置工作,实现食品安全隐患的早发现、早处置;二〇一二年七月四日。
食品各个环节的安全管理工作情况
![食品各个环节的安全管理工作情况](https://img.taocdn.com/s3/m/15a13206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e1.png)
食品各个环节的安全管理工作情况
食品安全涉及到多个环节,包括生产、加工、运输、储存和销售等,各个环节的安全管理工作情况应该得到严密监管和控制。
1. 生产环节:生产环节是食品安全的基础,生产企业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严格执行生产工艺流程,确保食品符合安全标准。
企业应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质量控制和监督检查,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可靠。
2. 加工环节:加工环节是将原材料转化为成品的过程,企业应当使用符合要求的原材料、设备和工艺,加强对原材料的检验和控制,严格执行卫生标准和操作规程,确保产品不受污染。
3. 运输环节:食品运输可能面临温度变化、湿度变化等外部环境影响,企业应当选择合适的运输工具和方式,保持食品的新鲜和卫生。
运输企业应加强车辆卫生管理,避免食品受到污染。
4. 储存环节:食品在储存过程中容易受到微生物、害虫等因素的影响,企业应选择适当的储存环境和条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确保食品质量不受损。
5. 销售环节:销售环节是食品流通的最后一环,商家应当确保食品标签清晰、准确,并保持产品的可追溯性。
消费者也应当注意购买自己放心的产品,避免购买过期或假冒伪劣产品。
总体来说,食品安全管理是一个综合的工作,需要各个环节的
配合和努力,保障食品安全的目标才能够得以实现。
同时也需要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的共同努力,形成食品安全管理的闭环。
食品加工监管情况汇报
![食品加工监管情况汇报](https://img.taocdn.com/s3/m/e9d11fa0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1f.png)
食品加工监管情况汇报
近年来,我国食品加工行业发展迅速,但与之同时,食品安全问题也备受关注。
为了保障食品安全,我国加强了对食品加工的监管工作,下面将就食品加工监管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食品加工企业的监管工作得到了加强。
政府部门加大了对食品加工企业
的监督检查力度,加强了对食品加工企业的许可证审核和管理工作。
同时,对于违法违规的食品加工企业,采取了严厉的处罚措施,确保了食品加工企业的合法合规经营。
其次,食品加工原料的监管也得到了加强。
政府部门建立了食品加工原料的溯
源体系,加强了对食品加工原料的抽检工作,确保了食品加工原料的安全性和质量。
对于不符合标准的食品加工原料,采取了下架销毁等措施,杜绝了不安全的食品加工原料进入市场。
另外,食品加工过程的监管也得到了加强。
政府部门加强了对食品加工过程的
现场检查,加大了对食品加工生产线的监控力度,确保了食品加工过程的安全和卫生。
对于存在食品安全隐患的食品加工企业,采取了停产整顿等措施,保障了食品加工过程的安全可控。
最后,食品加工产品的监管也得到了加强。
政府部门加强了对食品加工产品的
抽检工作,确保了食品加工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对于不合格的食品加工产品,采取了召回下架等措施,保障了消费者的权益和健康。
总的来说,我国食品加工监管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要看到食品加工监管
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比如监管力度还不够、监管手段还不够多样化等。
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对食品加工监管工作的力度,加强监管手段的创新,确保食品加工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
食品安全工作情况总结范文5篇
![食品安全工作情况总结范文5篇](https://img.taocdn.com/s3/m/afccc4a0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2d.png)
食品安全工作情况总结范文5篇篇1一、背景食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也是国家重视的重要民生问题。
为保障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权益,我们认真履行职责,积极推进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现将本单位食品安全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二、总体情况本单位在食品安全工作方面,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强化责任担当,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机制。
通过开展专项整治、监督检查和宣传引导等措施,实现了食品产业规范有序发展。
具体工作如下:1. 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本单位成立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职责和任务分工。
制定食品安全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细化工作流程和措施,确保工作有序开展。
2. 强化监督检查,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环节的监督检查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对存在安全隐患的食品及时下架处理。
同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配合,形成监管合力。
3. 开展宣传引导,提高公众意识通过宣传栏、宣传单、微信公众号等多种形式,宣传食品安全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公众食品安全意识和识别能力。
同时,组织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三、具体工作实施情况1. 监督检查情况本单位对辖区内的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加工小作坊、食品流通经营单位等进行了全面的监督检查。
重点检查食品原料采购、生产加工过程、产品检验等环节,确保食品质量安全。
同时,加强对食品标签标识的监管,防止虚假宣传。
2. 宣传引导情况本单位组织开展了多场食品安全宣传活动,包括食品安全知识讲座、食品安全知识竞赛等。
同时,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食品安全预警信息和科普知识,提高公众食品安全意识和识别能力。
3. 应急处置情况本单位建立了食品安全应急处置机制,制定了应急预案和操作流程。
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件,能够及时响应,迅速采取措施,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四、成效与亮点篇2一、引言食品安全是民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2024年农村食品市场安全监管经验总结汇范本(2篇)
![2024年农村食品市场安全监管经验总结汇范本(2篇)](https://img.taocdn.com/s3/m/c8ab51db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81.png)
2024年农村食品市场安全监管经验总结汇范本____年,中国农村食品市场安全监管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然而,许多农村地区仍然存在食品安全问题。
在这个背景下,____年,我们进行了农村食品市场安全监管经验总结,并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和建议。
一、农村食品市场安全问题的现状在过去几年里,农村食品市场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农村地区的食品市场主要由小商贩和小作坊组成,食品生产和加工环境较差,存在着许多潜在的食品安全隐患。
此外,由于农村地区相对贫困,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较低,加上监管力量不足,食品安全问题得以长期存在。
二、农村食品市场安全监管经验总结1.加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在农村地区,要提高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首先需要加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
可以通过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发放宣传材料等方式,向农民和农村消费者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引导他们正确选择和处理食品。
2.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是保障农村食品市场安全的基础。
需要加强监管部门的人员培训,提高他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认识和处理能力。
同时,要加大对农村食品市场的巡查力度,及时发现和处理食品安全问题。
3.加强食品安全检测能力农村食品安全问题主要来自于农产品的质量问题。
因此,要加强对农产品的质量检测,确保不合格产品不能上市。
此外,还要建立健全食品抽检制度,加大对农村食品市场的监督检查力度,发现和处理不合格产品。
4.加强食品加工和销售环节的监管在农村地区,食品加工和销售环节是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来源。
因此,要加强对小作坊和小商贩的监管。
通过加强对食品加工工艺的指导和培训,引导小作坊提高产品质量和卫生保障水平。
同时,对小商贩的食品销售行为进行规范和监管,确保食品的安全性。
三、对策和建议1.加强监管力量加强农村食品市场的监管力量,提高监管执法效能。
应该加大对食品市场的巡查和监督力度,及时发现和处理食品安全问题。
同时,要加强监管部门的人员培训,提高他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认识和处理能力。
食品小作坊的现状分析与监管对策
![食品小作坊的现状分析与监管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74e64e99fd0a79563c1e724d.png)
食品小作坊的现状分析与监管对策深入研究食品小作坊的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加强对食品小作坊的科学监管,消除食品安全隐患,杜绝食品安全事故发生,是现阶段乃至今后长期的一项重要工作。
食品小作坊的现状(一)设备设施方面。
1. 设施设备简陋、陈旧。
小作坊多以家庭式生产经营模式为主,厂房(加工区)多设在民宅内,没有经过专门的布局设计,多数不合理,如做烧鸭的宰杀区与烧卤区、成品区分区不明显;部分还是砖瓦结构,天面没有天花板;部分甚至于流动露天加工无任何防护措施;部分租用的厂房使用多年不维修。
生产加工设备多数没有专门管理人员,终年不维护,存在漏油污染食品的情况;有的设备是既耗能又不环保,是淘汰过时的产品;有的烧卤、蒸煮、煎炒共用一个锅。
普遍没有降温、通风、除湿以及检验检测设备。
2. 没有固定的物料仓库。
食品小作坊普遍没有专门的物料仓库,原辅料与半成品、成品混放,甚至于仓储与生产加工同室,无关的人员随意进出物料的存放地方。
3. 卫生状况不佳。
一是生产场地与生活居所一起混用,与畜禽饲养区或其它污染源距离较近,多数防尘、防、防鼠设施差,生产场地内常见蜘蛛网、老鼠屎、蟑螂爬、苍蝇飞和厚厚的灰尘的情况,以及闻到食物的腐败味和附近禽兽圈传来的臭味;二是生产加工场所没有洗手、更衣设施。
(二)从业人员方面。
1. 缺少专业技术人员。
食品小作坊的从业人员大多数是家庭成员,或是当地的农民,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培训,缺乏专业知识,技术力量薄弱。
2. 未进行传染病健康检查。
食品小作坊从业人员普遍未每年进行传染病健康检查,未持有健康证明就从事食品加工行业。
3. 卫生观念差。
食品小作坊业从业人员大多没有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和专门的卫生知识培训,整体文化素质相对低下,卫生观念较差,对食品安全问题“不拘小节”。
常见有:进入关键工作区间未穿戴工作服或工作服不及时清洁、未剪长指甲和洗手消毒、未卸浓妆和首饰的;工作期间裸手接触食品、汗流浃背、痰沫飞溅、吃食物的;生产前未作有效的清洁消毒,生产过程中器具随意摆放,工作结束后不作彻底清场的等等。
食品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现状及完善措施
![食品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现状及完善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5779f5658bd63186bdebbc58.png)
其次,管理人员素质有有待提高。 第一,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不扎实, 食品企业的管理人员在招聘过程中一 般注重管理素质,但对关于食品生产
的安全素质并不看重。这导致在监管 过程中不能够及时发现食品是否存在 安全问题。第二,管理人员的法律意 识较为淡薄。许多食品企业之所以会 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甚至上升到违法 犯罪的地步,多是因为管理人员不了 解法律或者知法犯法,在利益面前失 去了原则。第三,食品企业管理人员 的责任意识淡薄。在产生食品安全问 题时,每一个管理人员都在推卸责任。 法律中规定食品企业生产者是食品安 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当问题爆发时, 承担责任的都是一些无辜的生产工人, 企业的管理人员不承担责任。第四, 食品企业管理人员的道德意识淡薄。 食品安全是关系到社会民生的大事, 但是在利益面前依旧有人执法犯法。 除了法律意识淡薄之外,还因为道德 意识淡薄,将人命当儿戏。
食品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现及完善措施
□ 王松江 诸城东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4 食品安全导刊 2019年2月
第三,政府的监管力度有待提高。 食品安全问题的产生与生产源头把控 不严有关,也与监督部门监管不力有 关。存在着食品企业和有关质检部门、 监督部门相互勾结,导致生产监管不 严的情况。
当前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当前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ef84f967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fc3d858.png)
当前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是立国之本,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社会的稳定发展。
近期江西“鼠头鸭脖”、焦作高校食堂吃烤鱼吃出“蛆虫”蠕动等事件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强烈谴责,也暴露出了食品安全领域的诸多问题和不足,因此要抓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任重而道远。
下面就我市当前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提出对策建议。
一、当前我市食品安全现状目前,全市共有食品经营单位*户,其中:食品生产企业*户,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户。
餐饮服务单位*户,学校食堂*户,其他单位食堂*户,食品小摊点*户;食品销售单位*户。
全市食品安全的形势总体来看,全市各级各部门认真履责,各项食品安全监管机制不断完善,食品安全工作基础不断夯实,食品安全方面的宣传教育广泛开展,在打击食品违法犯罪行为方面的力度不断加大,全市食品安全工作迈上了新台阶。
但有关食品安全的问题还偶有发生,主要由于商家经营管理不当,缺乏社会责任意识,监管力量相对薄弱等原因,造成了食品安全监管的困难。
二、当前食品安全监管中存在的问题(一)食品生产经营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
一是主体责任意识不强,我市现有A、B级食品生产经营主体*户,而C、D级小微生产经营主体为*户,占比*乐小微食品经营主体多数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有的甚至是六七十岁的老人,法律意识极端淡薄,观念老、思想旧,主体责任意识不强,安全管理能力较弱,很多不掌握基本的食品安全操作技能,不了解相应的法律知识,不了解应当履行的义务,生产经营行为多数凭经验,不规范,随意性大,真正有效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还存在一定难度。
二是管理制度还不健全,风险管控还不合理,一些企业没有按照《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结合生产经营业态、规模大小、食品类别、原料风险、工艺流程、产品研发等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没有把“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机制内嵌于企业食品安全管理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县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现状
及质量卫生安全监管情况汇报提纲我局自正式接管食品生产监管职能后,认真贯彻执行市、区两级政府的指示要求,一年多来在时间紧人员少,装备不完全到位的情况下,积极开展工作,摸清家底,理清思路,制定食品生产企业监管方案和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依照“扶持帮助一批、整改提高一批、清理关闭一批”的工作方针,加大了对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管力度,先后进行15次较大规模的专项整治,共出动执法检查900余人次,检查、巡查企业390家次;在严格“QS”市场准入制度和食品卫生证换证的同时,开展了有@@@区长参加的“共话食品安全、共建和谐社会”大型座谈和市府
@@@@秘书长参加的“万人进百家食品生产企业”大型市民巡访活动。
有效地推动全区食品生产企业自觉签订《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有效提升了区食品生产卫生质量水平和从业人员乃至广大市民的食品安全意识,有效控制了我区重特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我局的工作方法因此在市局召开的宝山现场交流会上作交流发言。
一、我区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概况
我区目前管辖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共计50家,按管理分级,A级3家、B级43家、C级4家;按照行业分类,糕点15家、饮用水7家、茶叶6家、特殊膳食用食品3家、乳制品2家、肉制品3家、豆制品2家、糖果2家,蔬菜2家,其他8家。
国家对二十八类产品实施食品生产许
可“QS”证管理,先后共有17家企业获证,强制性产品获证率达100%。
这些获证企业硬件设施较齐全,质量管理制度和产品出厂检验制度初步建立,具备了食品生产的基本条件,有能力生产出合格产品。
但是,总体来看,一是生产技术水平整体不高。
生产规模小(10人以下23家;20人以下33家;200平方以下生产场地14家),硬件条件差,企业通过GMP、HACCP认证的为数甚少,品牌企业则更少。
个别企业虽然建立了管理制度,但在具体执行中没有真正落实,生产随意性大,造成质量不够稳定。
二是质量安全保障能力不强。
大部分生产企业只符合基本食品质量卫生要求,只具有一般甚至较弱的食品质量卫生控制能力。
三是质量安全问题仍较突出。
集中表现在微生物超标和滥用添加剂等方面。
二、食品生产加工环节安全监管基本情况
(一)质量技监部门的主要职责
根据市政府有关调整本市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职能的决定,我局从去年1月1日起,履行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职责。
具体工作职责是:
1、编制本区食品生产监管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2、负责组织一般食品卫生许可证和临时食品卫生许可证的受理、审核、发证;
3、承担食品生产许可证相关工作;
4、组织实施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
5、指导组织实施食品质量安全行政执法;
6、负责与辖区内相关食品监管职能部门的协调;
7、开展食品法制宣传和培训;
8、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任务。
(二)监管整治情况
一年多来,针对食品生产企业规模小,生产加工设备落后,管理制度和生产标准形同虚设,大多不具备生产合格食品的必备条件,小、散、乱特征明显的状况,我局紧紧围绕“大力整顿食品生产加工业,切实提高食品工业水平”的核心任务,从体系建设、机制建设入手,通过深调研、查源头、严准入、强监管、重整治五个环节的监管工作,全方位落实从源头抓食品安全的监管措施。
1、初步建立监管体系。
在市局直接领导下,着重建设三大工作体系,即:食品监管工作体系、食品安全标准体系、食品企业信用体系。
初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管新模式,提高了工作针对性、规范性和有效性,为确保市民吃得健康、吃得放心奠定了坚实基础。
2、专项整治突出问题。
一年多来,针对桶装饮用水、肉制品、奶制品及儿童食品等10余类高危食品或者质量安全“顽症”食品问题,出动500余人次,开展了连续多次不间断的专项整治行动。
特别是桶装饮用水整治,在05年连续7个月整治的基础上,今年3月起至8月中旬又开展了“以解决行业突出问题为为目标、以提高企业质量保证能力为抓手” 的专题攻关整治活动,我区的7家水企业今年以来一直保持着良好的质量监督抽查记录。
特别是从4月下旬开始,按照市局要求,结合人大执法检查,以桶(瓶)装饮用水为切入口,针对三类突出问题:无证生产加工食品;食品生产中滥用添加剂;委托生产加工食品不规范行为。
同时紧密联系区内实际情况,集中力量开展“打假治劣‘三进’并举、清理源头确保安
全”的食品生产安全夏令系列整治行动。
通过“进厂区、进社区、进校区” 的“三进”活动,围绕重点人群,积极开展食品安全法制宣传和各项整治行动,不仅提高生产者的食品生产安全意识,同时大大提高了消费者的食品安全自我保护意识。
4月至6月底开展的系列活动主要有:
(1)、以桶(瓶)装饮用水为切入口,在完成例行的巡查抽检任务的同时对夏令防暑降温食品,如区内的茶叶、包装绿豆汤、夏令糕点等生产企业和产品,进行重点监控、重点检查。
(2)、开展“消费者、生产者手牵手,社区、厂区共‘捉漏’”夏令食品生产安全巡访座谈活动。
(3)、举办食品生产企业法人、质量控制人员培训班。
除了宣贯相关的食品质量卫生安全的法律法规,同时还将平时巡查监管过程中拍摄到的食品生产过程的实录场景制成光盘,请食品专家结合法律法规予以讲解点评。
(4)、成立食品生产企业行业协会。
(5)、结合本区实际情况,协同区食品安全联席会议、区教育局,针对中小学校园的饮用水质量安全问题:积极开展夏令校园学生课间饮水情况调查,要求各个学校认真负责、积极配合、严格把关,坚决制止无证无照和不合格桶(瓶)装饮用水进入校园。
质监局对提供无生产许可证桶(瓶)装水的单位,将一查到底,追究相关责任,从源头上防止食品安全事故发生。
3、端窝点、查无证、严处罚,接管职能以来,我局对涉及食品质量问题的共立案查处15起(含执法科6起;质量不合格食品用塑料包装袋案1起);移交管辖一起,共计罚款67871元,没收违法所得2447元。
确保食品生产加工环节不出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4、强化企业日常监管。
在建立区域监管制度,分级分类制度,落实监管责任的基础上,以落实“四定”(即定人、定责、定区域、定企业)为保障,以“四图”即企业变化动态图、食品行业分布图、监管责任落实图和食品安全警示图为载体,按照确定的监管频次,开展以巡查、回访为主要形式的日常动态监管工作,使企业的违法违规行为能得到早发现、早制止、早查处、早规范,将质量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之中,确保食品生产质量安全始终处于有序可控状态。
5、加强制度建设,提高工作质量,严格把好市场准入关。
到今年
六月为止,共新发及换发食品卫生许可证50张,A类企业3家;C类企业4家;B类企业43家。
我区已有17家(剔除联华16家)食品生产企业获得了“QS”食品生产许可证。
通过一年多的监管工作,全面建立了食品生产企业质量档案,摸清监管对象家底。
掌握了全区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基本情况,使全区的食品生产质量安全保障水平处于可控状态。
(三).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监管对象的问题:通过一年多来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进行的日常监管和专项整治,行业的质量管理水平虽然有了一定提高,但依然存在一些质量安全隐患:特别是我区的食品生产企业普遍由于生产规模小,技术水平整体不高,20人以下、200平方以下企业达40家;10人以下小企业23家。
部分企业虽然建立了管理制度,但在具体执行中没有真正落实,个别企业管理松懈,操作人员能力不高,生产质控点环节控制不严、记录不全,尤其是出厂检验环节松懈以及部分企业获证后放松管理等,给市民的食品安全带来一定的隐患。
监管手段的问题: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加上现有的食品卫生法律法规的有待进一步完善调整和监管方面的硬件设施,比如车辆、快速检验检测设备等有待进一步加强。
比如,在建立区域监管制度,落实“四图”(即企业变化动态图、食品行业分布图、监管责任落实图和食品安全警示图)过程中,我们发现,在我区以共和新路为纵轴,以广中路为横轴的区域图上,共和新路以西,广中路以北的地域内集中了我区一半以上的食品生产企业,达27家。
同时通过一年多的梳理式监管,一般的小作坊式的食品生产小企业的一个重要的安全隐患在于出厂食品的合格检验关把关不严,不仅食品生产企业没有常规检验室,委托检验也仅仅是个形式,或者说是个摆设 ……
1、 今年工作安排
1.严格准入。
进一步加强对食品生产许可证的监管,严格确保工作质量。
2.进一步开展无证查处工作。
集中力量查处无证生产的违法行为,按照市局精神,凡发现既无卫生许可证又无工商营业执照的,立即报请当地政府依法取缔;凡未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一律责令停止生产。
3.加强对生产企业的巡查工作。
根据分级分类管理原则,对不同级别的企业,进行不同频率的监管。
质量管理好的A级企业,每年最少1次
巡查,对B级和C级企业,每年进行4次甚至6次的巡查监管。
4.深入开展各类产品专项整治工作。
按照年初市局制定的专项整治计划,结合闸北区巡查计划做好06年的各项专项整治工作。
5.开展工作研讨。
A:针对小作坊式食品生产企业的现实存在以及潜在的食品安全风险,开展调研、分析,按照“既要管住,又要便
民”的监管思路,形成创新的监管措施和办法。
B:根据最新《食品安全法》的修改进程,拟订、完善分级分类分色发放卫生许可证、生产许可证的具体方法,切实加强监管实效,真正落实从源头控制食品质量卫生安全。